研究性学习特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研究性学习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研究性学习特点

研究性学习特点范文1

笔者给研究性学习下了这样的一个定义: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与指导下,以教材内容为中心,针对某一个问题,主动研究与探索,进而获得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这就是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方法适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需要教师有足够的知识水平与能力素养,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还要有效地创设各种研究学习情境,让学生充分地感受知识,从旧知识中发现新知识,体验成功的喜悦。研究性学习方法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研究过程由学生独立自主完成;研究性学习方法的载体是不同的问题,只有问题才能够促进学生思考、研究、探索;学生研究学习的问题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根据教学内容而定的,具有高度的开放性。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会涉及到一些语法与句式等内容,这些知识都是为学生学习更高深的英语知识打基础的,但是教材编者将这些知识以直接陈述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接受这些知识就会有一定的难度。大多数初中英语教师以讲授式为主要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比较枯燥,学生被动学习,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不深,不利于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知识。而采用研究性学习方法可以有效地避免这种情况,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针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或者问题展开研究,有效地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与自身具备的观察、归纳、联想等能力,以交流、谈论、研究等方式,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学生的思维力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基础能力,且需要具备广阔性、深刻性、敏捷性、独立性四个特点,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真正开动脑筋,分析、总结、归纳问题,从复杂的语言内容中得到结论,获得知识。

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不能直接就进行研究性学习,这样是比较突兀的,学生在接受方面也比较吃力。所以教师应该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自然而然地进行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在情感与理智方面都有一个良好的缓冲过程。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提出研究性学习的问题。比如,在讲解“Past and present”过程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My classmates, people are changing every time,the past and the present are very different. So for you between the past and present, what is the biggest difference?在提出研究性问题时,需注意问题的综合性、实践性,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研究问题的基础上,发展各种英语能力,促进学生灵活地选择学习方式,在交流与研究的过程中,进行情感与知识的交流,主动探究并解决问题,获得知识。

有效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生活实际引导式,以实际中的一些问题或者事物为媒介,结合英语知识进行研究性学习。当然这就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观察力与思维力,可以很好地将英语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学科联系式,将其他学科的知识引进英语课堂教学中来,打破传统的、各学科独立的情况。比如讲授九年级内容“Colour”时,教师可以将一幅美术作品带到课堂中来,引导学生研究作品中应用的颜色。课堂扩展式,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增加知识的储备量,锻炼搜集资料、归纳资料、运用资料等的能力。比如,讲解“Wild animals”时,教师可以通过有效的教学语言引导学生提出有关野生动物的研究性题目,不同的研究小组可以研究不同的题目:What kind of environment do wild animals live in? The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wild animals.

研究计划的制定。研究计划是学习活动的前提,是需要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制定的。这个研究计划是对所提出问题的解决过程,同时也是考验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内容。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过程中,应该注意学生的合作性、主体性与体验性,让小组的所有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交流与讨论获得知识。最后,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不仅要从研究过程与结果上看,还要从研究态度上来评价学生,使学生爱上研究性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与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

研究性学习特点范文2

观察和实验作为一种手段,特别是作为一种物理学的基本思想或基本观点,在物理学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作为一种探索物理世界,掌握物理基础知识的特殊认识过程,与人类探究物理知识的过程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物理学研究中的观察和实验的思想和方法,必然影响和制约着物理教学过程的教学指导思想,这种影响和制约作用具体表现为:要求物理教学必须建立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使学生理解问题是如何提出的、问题是如何研究的以及问题是如何解决的,从而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在概念的引入时,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提出问题;在定理、定律的讲解里,我们可以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在习题的解决中,我们可以通过实验帮助学生建立物理模型。例如笔者在讲解《电磁感应现象》一节时,摈弃了“教师喋喋不休地讲、学生被动无奈地听”的传统做法,代之以在让学生回忆初中所学相关内容后,提出问题:“闭合回路中的一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的本质原因到底是什么?”在学生大胆假设出“是穿过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后再提出由同学自行设计实验加以验证,由于磁通量的变化可以是由磁场的变化引起,也可以由闭合回路在磁场中的正对面积发生变化引起,甚至是二者同时变化引起,而其变化的方式又可多种多样。结果同学们设计出了三十多种方案。在进行交流的基础上,由实验室提供器材让同学们完成实验,检验其实验方案,探索实验结论。这样的处理方法体现了物理学中“大胆假设、细心求证”的研究方法,也使学生体验到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从本节课的效果来看,学生不仅知道了电磁感应现象发生的原因,而且深刻理解了磁通量变化的几种情况;学生们不仅学到了电磁感应知识,而且锻炼了实验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特点之二:以形成概念、掌握规律为中心

物理概念和规律是构成物理学严谨学科体系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重视和加强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核心。它有利于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生成全方位的物理图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智慧,发展其记忆力,促进知识的迁移,缩小高级知识和低级知识间的差距,有利于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要实现以上目的,就抛弃传统的直接给出概念和规律的做法,代之以先进的“过程教学法”。即重视在课堂上与学生共同探讨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为什么要引入?怎样引入?使学生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加深对概念和规律的认识。

在《平抛物体的运动》一节课的教学中,笔者首先通过一些具体的事例让学生体会到平抛运动是一种常见的运动,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愿望。接着根据物体做平抛运动时一边下落一边向前运动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平抛运动可以怎样分解?然后学生分组研究设计实验,研究平抛运动分运动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运用牛顿第二定律从理论上加以分析平抛运动的两个分运动为何具有如此特征。这样的处理不仅使课堂更加生动,而且学生的参与性和参与热情更高,更重要的是学生对平抛运动的分解的理解更加深刻,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更强。

特点之三:以数学方法为重要手段

数学所具有的高度概括性特征,为描述具有深刻内涵的物理概念和规律提供了最佳表达形式;数学所具有的简捷而又严密的逻辑思维方式,简化和加速了人们进行物理思维的进程。此外,数学作为计算工具所表现出的严密性、逻辑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在物理理论的建立、发展和应用等方面更显示出其重大的作用。物理概念的形成,物理规律的掌握离不开数学的方法和数学的思维,学生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更离不开数学。

特点之四:密切联系实际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不断强化联系实际的教学指导思想主要是由物理学科的特点和人的认识规律所共同决定的。无论是从学生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角度来看,还是从培养学生的能力角度来看,都要求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必须切实加强理论联系实际。从近年来的高考试题来看,联系实际的问题逐年增加,应该说较好地发挥了高考对中学物理教学的“指挥棒”作用。而从近年来高考的情况看,此类问题的得分率偏低,也反映了中学物理教学中所急待解决的理论脱离实际的教学倾向。

特点之五:以辨证唯物主义思想为指导

中学物理教学,作为中等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职能同样是为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的人。因此,无论是从传授物理知识角度,还是从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角度来看,物理教学过程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为指导,并以此来揭示和阐述物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以及物理规律的物理意义。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长期的教学中受到潜移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熏陶。

研究性学习特点范文3

关键词: 中学生 家庭亲密度 气质类型

1.引言

对于当代中学生而言,家庭生活是其生活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根据调查,家庭亲密度问题与家庭适应问题成为中学生在家庭中最为关注的两大问题。家庭是社会的构成细胞,家庭亲密度则是人类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家庭亲密度体现为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关系。奥尔森等人发现家庭亲密度作为家庭环境的主要构成因素,过高或者过低都称为极端家庭,不利于家庭成员健康成长。亲密度高的家庭,能够为子女成长提供更多温暖和情感性支持,有利于子女人格塑造和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相反,对于亲密度低的家庭,家庭成员之间的冷漠或父母对子女专职的态度,会影响子女的身心发展,正如阿德勒所言,儿童发展的每种困难都是由家庭中的第一和缺乏合作引起的。

根据调查,孩子气质类型对家庭亲密度有一定影响。小到孩子与其父母、与其他家庭成员的亲密度,大到对整个家庭亲密度都有影响。特别对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生理及心理上的快速成长,特别是中学生的情绪及自我意识的迅速增长,使中学生的不同气质类型表达比人生发展的其他阶段更为明显。虽然气质无好坏之分,但是不同气质类型的外在表现无疑对中学生家庭亲密度具有影响。

2.研究方法

2.1被试

本研究选取初中、高中被试,涉及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各年龄段。其中,初中生为115(49.6%)名,高中生为117(50.4%)名;初一学生为80(34.5%)名,初二学生为47(20.3%)名,高一学生为44(19%)名,高二学生为61(26.3%)名。

2.2研究工具

2.2.1自编家庭亲密度问卷

根据前人对家庭亲密度的研究,大多数研究者一致认同根据家庭亲密度可以将家庭类型划分为四种(松散型、自由型、亲密型、缠结型)。通过项目分析正式确定自编家庭亲密度问卷的四个维度,一共16道题目。

2.2.2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FACESⅡ)

该问卷由Olson编制,本量表可以分为两个分量表,分别测量家庭亲密度和家庭适应性。

2.2.3气质类型量表

采用陈会昌编制的气质类型量表可以用来评定个体的气质类型,对于不同类型的气质测评有较好的区分能力。此量表含社会性、情绪性、活动性三个维度。得分情况可以将气质类型划分为:胆汁质、液质、多血质、抑郁质及混合型。

3.结果

3.1不同年级中学生家庭亲密度特点分析

不同学校中学生家庭亲密度特点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在家庭亲密度总分上初中生的得分显著高于高中生。在集体活动亲密度这一维度上,初中生的得分显著高于高中生。

3.2不同气质类型中学生的家庭亲密度特点分析

对不同气质类型的中学生家庭亲密度特点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事后比较结果表明:在集体活动维度上,胆汁质的中学生得分小于黏液质的中学生;黏液质中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抑郁质。在民主―关系维度下,胆汁质、多血质、混合质的中学生得分显著低于黏液质中学生;但是黏液质的中学生在这一维度的得分显著低于抑郁质中学生。在互动这一维度上,黏液质的中学生得分显著高于抑郁质中学生。在总体家庭亲密度得分的维度上,黏液质中学生的家庭亲密度得分显著高于抑郁质中学生。

4.讨论

4.1中学生家庭亲密度的特点分析

不同年级中学生家庭亲密度,在团结亲密度、成员互动这两个维度上没有显著差异。成员互动这一维度更多的是强调情感上的联结与互动,而不是时间、活动上的频率。所以不会随着不同年级学生与家庭成员互动时间的不同而产生显著差异。但是,在集体活动这一维度上,初一学生因为学业负担较轻,明显高于高中学生,特别是高二学生。因此,使初一学生的家庭亲密度总分在四个年级中最高。

4.2不同气质类型中学生家庭亲密度的特点分析

对不同气质类型的中学生家庭亲密度特点进行分析表明,不同气质类型的中学生除了在团结亲密度维度上没有显著差异外,在其他维度得分差异显著。其中在家庭集体活动中,得分最高的是黏液质中学生,显著高于胆汁质、抑郁质。由于胆汁质的人过于好斗、不友好、情绪反应大,在机体活动时不能很好地与家庭成员相处,而抑郁质人则多活在自我世界,拒绝与家庭成员共同活动。而在民主―关系维度上,由于抑郁质中学生多比较重视自我世界,对家庭事件关心较少,对于家庭成员共同做出的决定等也会欣然接受,不会有太大情绪体验。同时,黏液质中学生与家庭成员的互动程度比抑郁质中学生多。

5.结论

研究性学习特点范文4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比拼也越来越激烈,传统企业管理已经不能适应当下很多的发展的要求,于是学习型企业管理也就出台解救当下发展情况。接下来我们就针对这两种企业管理进探讨和分析。

一、传统企业管理

传统型企业管理是当下许多企业过去使用并且现在还在运行的一种企业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首先是根据企业员工的分工不同将其设置成三个不同的员工部门,也就是决策机构、职能机构和行政机构,并且还要将这些机构进行进一步的划分。在这样一种组织机构的运行模式下,高层管理者可以动用自己的职权来对低层管理者进行指导和控制,而低层管理者则显得非常卑微,要行使何种职责都需要对高层管理请示或者是报告,并得到其同意的情况下,按照其意愿和要求来实施开展工作,这种所谓的管理制度是开展在以科层制组织形式上来实施管理工作的。传统企业管理主要有几个管理特点,首先就是能进行明确的分工、实现员工的各显其能;其次就是能形成一个自上而下的有指挥系统和组织系统的运营模式;然后是能够给每个组织构建规范的规章制度,来保证组织内的分工统一、井然有序;最后是能够让管理者在开展工作时,始终秉持公平公正的处理态度,严格的按照相关程序来开展各项工作。

二、学习型企业管理

学习型企业管理顾名思义就是在企业内部营造一种学习的氛围来带动员工的工作的积极性的一种充满人性化的办公运营模式。学习型企业管理最初是在上个世界末在那个充满信息化、知识化的背景下产生的,这种运用方式有非常大的发展潜能,是一种符合时代要求的可持续发展企业管理模式。学习型企业管理模式有几个显著的特点。首先最重要、最显著的就是它的团队合作性,它主要是以学习为主要过程,去建造浓郁的学习氛围,在加强对学习的积极性后,来形成一种较强的学习理念,最终达到通过学习来完成工作的轻松状态;然后就是将这种学习型组织发展成以学习为动力,并通过学习来实现工作目标的推动性策略;其次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存在团结、互助的平等关系,并且在最终实现双向互动的关系;最后对于管理的对象来看,学习型组织不仅能开发职员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最终能够培养一个不是工作机器而是有激情与智能的劳动者。

三、学习型企业管理与传统企业管理的特点比较

(一)传统型企业管理优缺点分析

传统企业管理的主要优势是可以提高员工的劳动效率;在严格的规章制度下,让工作会进行得更加有条不紊;对产生变化的事情,员工能很快的做出反应并能及时解决问题;在这种严格的模式下,在进行人才聘用时会更加严谨,以此来保证员工的优质性,这样也能有效地避免人动的频繁对工作正常运转的影响。

传统企业的劣势体现在上下属关系太过繁琐,不仅增加了对上级与下级的沟通成本,还使其关系不够稳固,这非常影响企业正常运转;此管理方式不利于取得最优越的工作效益,在将一个企业分割成多个部门后,在后期开展工作时,在遇到需要多个部门同时处理时,就会显得特别繁琐,甚至有些部门习惯性的将自己部门利益放大化会造成与其他部门产生矛盾和分歧,这样不仅不会增加子部门的管理成本,还还不利于企业的正常运转,而且因为工作岗位的过多分割使得员工的工作范围非常局限,不仅会让员工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还会打击职工的工作热情,还要相开发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简直是难上加难。

(二)学习型企业管理优缺点分析

而学习型企业管理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是以学习型管理模式来代替传统的组织性机构,这种模式用先进的技术传达来代替上级与下级的上传下达,不仅可以缩短员工的管理距离,还可以大大的提高其管理质量;逐步用有知识、有智慧的员工来取代以前的机械式操作人员,不仅充分挖掘员工的工作潜力,还能激发职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创造力;最后是能够提高员工之间工作竞争。在学习型管理模式用扁平化组织机构适应了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下,能够消灭时间成本的同时还能有利于优秀人才在这种激烈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

学习型企业管理模式的劣势最主要就是运动高科技的先进技术来对员工进行辅助管理,这无疑会管理成本增加负担甚至会带来风险,但这些是学习型企业管理模式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状况。

四、完善我国企业管理模式的建议

研究性学习特点范文5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中;政治;研究性学习;实践

研究性学习是我国最近几年来开始大力关注以及推行的新型的教学手段。它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发以及指导之下,自己去研究,独立地探讨,从而解决问题。这个过程不仅仅依靠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还依托于我们以往的生活经验。高中政治教学是高中教学内容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可以让高中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以及价值观,进而成为国家需要的栋梁之才。

随着当今时代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技术以其方便、快捷、互动、开放、虚拟等特点迅速成为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网络媒体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同时也使得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拓展。把网络技术运用到高中政治学习中,利用网络技术来给学生创造研究性学习的空间。这不仅改善了以往单一封闭的教学方式,还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国内外的事件,让学生能够按照自身喜好去进行研究性学习。

一、网络环境下高中政治研究性学习实践的重要意义

(一)网络背景下进行研究性学习满足高中政治开放性的要求

高中政治中有很多开放性的知识,它们是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的。研究性学习提倡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通过自身的探究和实践去解决问题,得出结果。这个学习过程是一种开放式的学习过程。同时学生依靠网络可以找到自己想要了解的和明确的一切内容,这一活动不受任何限制。网络资源是开放性的,网络给学生的交流提供了机会,达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目的。可以说网络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开放性的环境,为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政治课程中的应用提供了可能。综合来说,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得到了更多的知识,拓宽了自己的视野,加大了自身的知识量。进而在这个基础上选择自己喜欢和感兴趣的内容进行研究,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开展研究性学习,让高中政治变得更加的开放和有意义。

(二)网络背景下进行研究性学习满足了高中政治时代化的特点

高中政治中的各种理论都是随着时代和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的。可以说,政治是最贴近社会生活的学科,也是时代感最强的学科。目前实施的高中政治考核大纲中对于时政热点的考核越来越多,对于学生的创造性以及实践性的培养也越来越重视。传统的政治教学并不能满足高中政治时代化的特点,教师的“一言堂”阻碍了学生的与时俱进精神。相比之下,研究性学习提倡学生从自己感兴趣的时政热点入手,自己去收集资料,去应用政治理论解决现实问题,满足了高中政治时代化的特征。

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教师也不能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依靠网络的力量。网络信息可以时时更新,它缩小了学生、知识以及生活之间的距离,给研究性学习的执行提供了有利条件。网络环境下的高中政治研究性学习既能够及时补充和拓展学生所需内容,又能够满足政治课程时代化的特点。

(三)网络背景下进行研究性学习满足高中政治实践性的特点

高中政治学习的意义在于能够让学生举一反三,将政治理论应用到生活中去,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研究性学习可以减少以往教学中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研究性学习要求的是学生自己独立地去学习、探索,在现实生活中找经验。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思想高度和学习情况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进行课题的探索。能够慢慢地把实际和理论联系起来,能够把自己学过的内容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避免那些行为和思想不统一的情况。网络背景下的研究性学习,不仅能够通过生动形象的表达将事实表现出来,还能够让学生依据自身兴趣来亲自参与其中,让学生主动地将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充分满足政治学科实践性的需要。

二、网络环境下高中政治研究性学习实践策略

(一)利用网络信息庞大、高效的特点来进行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择

网络信息内容丰富,数量庞大,更新和传递速度快,同时也符合高中政治研究性学习与实践紧密联系的要求。以往的研究性学习的课题选择不是教师安排的,就是课本中的思考讨论,大大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但是网络环境下的课题选择突破了这一限制,补充了教材信息量,让知识与时俱进,提升了研究性学习课题选择的有效性。在课题选择时应该注意:(1)课题的选择不能远离生活。教师要根据政治内容和现实实际去指导学生进行选择,要让学生把政治教材与实际生活的进行结合,促进学生主动学习。(2)课题选择要去伪存真。网络内容复杂且真假混合,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正确地判断和分析热点,课题的选择要有实际意义,要能够带给学生思考和启发。

(二)利用网络来构建和丰富教学资料库,为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创造条件

网络信息内容繁多,它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的教学资源,但是这些资源并不是都是适合教学的,它需要我们分析研究。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依靠众多知识和资源的支持,学生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去自行筛选。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来构建和丰富教学资料库。在日常学习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把在网络中学到的、看到的与政治知识有关的内容归纳总结,并将整理好的内容放在教学资料库中,为以后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提供条件。教师要和学生共同合作,挖掘出更多网络中有价值的资源,提升研究性学习的效率。

(三)通过网络引入政治研究性学习

政治研究性学习需要我们对众多时政进行分析和讨论,它需要的时间也是很多的,因此,我们并不能任何知识点都进行研究性学习。网络环境突破了时间限制,它可以实现课堂中简单问题的研究学习。对于较为复杂的问题,我们就可以利用课后网络优势,让学生在课下搜集资料,自主研究,下节课上再统一分析,这也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形式。课下的网络研究性学习不仅提升了课堂效率,还激发了学生课后学习的兴趣。

政治教师要把网络同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合理分配资源,让政治研究性学习的效果最大化。

参考文献:

研究性学习特点范文6

【关键词】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

一、研究性学习的定义及特点

1.定义

对于研究性学习广义的解释是"泛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它是一种学习的理念、策略、方法,适用于学生对所有学科的学习。狭义的解释为,“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研究性学习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生产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2.研究性学习相对于传统的学习特点

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学习过程,是师生围绕着解决问题共同完成研究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以及为解决问题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过程:①重视问题的提出和解决。②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③重视学生学习内容与学习时间的开放性。④重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

二、课程改革下的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缩写为IT)一词正成为当今世界最为流行的词汇之一,走进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特别是国际互网络的普遍运用,信息技术的威力越来越不可限量。信息技术对生活的影响,不管你喜欢不喜欢,它对教育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对此,我们显然缺乏应有的思想准备。

1.信息技术教育的巨大功能

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教育过程在本质上成为一种选择过程,电脑和网络以及其他多媒体设备成为教育的中介,教师通过信息技术发送信息,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接受信息。这里教师的“发送”包括从声音、文字、图像、演示、讨论到模拟仿真等多种形式;学生的“接受”包括从不同程度、不同速度、不同时间、不同指向的主动选择,包括生――机、生――生、师――生的个别的和群体的相互论辩。

2.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进

信息技术将改变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将使面对面的教学活动退居次要地位,知识与长者和德者将完全分离,智慧与人格也将不断分离,教育中无法避免的师生尊卑差异将完全可以避免。这将极大地促进师生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学生积极人格的养成。

三、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

基于信息技术的研究性学习,是在研究学习实施过程中,引入现代网络技术后,实现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具体表现形式。下面我们着重从与接受性学习的对比中来探讨研究性学习。

1.接受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

2.对于研究性学习模型的初步思考

根据前面对研究性学习的分析与思考,我们以为对构成研究性学习的要素主要有:

(1)“问题”以及以此为凝聚点的智慧发展,是研究性学习实施中最核心、最关键的部分。但是,这一内容具有较强的“内隐性”,可以说因人而异、因题而异。在进行分析时,我们只能依据在识别、选择、解决、反思等活动过程中所表现的行为来描述和推断。

(2)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习者主体所发生的变化,是研究性学习应该实现的目标。这个目标的实现应该是双向互动的。在这样不断互动的过程中,实现研究性学习在人的自我发展中应有的作用。

(3)关于研究性学习活动场地的特点以及所应该提供的条件。我们以为,研究性学习活动实际上是一个从“生活环境”出发,经过“问题情境”、“研究场所”再回到“生活环境”中去的过程。

3.信息技术在研究性学习模型中的地位与作用

如果前面所提出的特点与“研究性学习模型”基本成立的话,那么,实施研究性学习所必须考虑的条件有以下五个方面:①资讯的需求。②专家的需求。③伙伴的需求。④记载的需求。⑤发表的需求。

认识这些特点和需求,努力创造条件去实现它,是我们应该予以认真思考的。应该说,真实的生活环境可以满足上述实施研究性学习的需求,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而形成的物质资源、信息资源、智力资源,都是我们开展研究性学习强有力的支持。

然而,现实的真实的生活环境有其难以克服的障碍:①学习者,特别是我们所面对的中小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者”,繁重的课业负担,“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限制了他们的视野,获得丰富的信息刺激存在着许多困难。②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制约着他们对社会信息资源、专家资源的知晓和利用。③由于现实生活中许多难以逾越的障碍,使学生发表成果的条件受到限制。实践提出的问题是:必须找到一种办法,能克服上述种种障碍,确保研究型课程的切实开展。在这一方面,正在生机勃勃发展的信息技术能满足这种需求。

总之,信息技术教育以培养创新人才为其根本目标,在创新人才所具备的创新能力中,研究性学习能力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大力推进基于信息技术的研究性学习环境的建设,是当前信息化教育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11

[2]《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郭绍青 2002.7

[3]《西湖教育研究》2003.2

[4]《基于网络应用的教师角色以及研究性学习辅导》维存教育实验室,2001.05

[5]《运用网络技术开展研究性学习》,荆孝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