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改革趋势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学改革趋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学改革趋势

教学改革趋势范文1

首先,高校篮球教学大都对篮球技术予以高度重视,而对于篮球的娱乐功能则有所忽视,使篮球运动多呈现出竞技性,而非娱乐性,教学过程中过度讲求技术而忽视篮球运动的娱乐功能,使得学生对比赛成绩过分看重,而从篮球运动中获得的乐趣则愈发减少[1]。其次,高校篮球的教学内容过于单一,在课堂训练过程中,绝大多数高校的篮球教学大都集中在传球、投篮、运球等相关技能的学习方面,并未能针对篮球运动的特点和学生个人的身体素质与打球风格进行教学编排,使得篮球教学效果大幅降低,加之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大都集中在运动成绩方面,过于看重篮球技能,而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过分忽视,在降低学生对篮球运动兴趣的同时,也阻碍了其个人篮球运动水平的提高。

二、高校篮球教学改革的影响因素

(一)规章制度的影响

规章制度与相关政策是高校篮球改革的首要影响因素,对于篮球教学课程的规划和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特别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的制定和实施,在为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带来较大机遇的同时,也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例如,同篮球教学相关的拓展性娱乐活动等,则正是在国家和政府的政策支持以及学校的相关规章制度下开展的,以此来向传统而严肃的经济体育中融入娱乐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资源的影响

教学资源是高校篮球教学改革的另一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了人力教学资源和物力教学资源两部分。其中,人力教学资源主要包括了体育老师和学生以及学校主管体育方面的领导,体育教学领导对学校篮球教学的意见是篮球教学的重要指导方向,体育教师关于篮球技巧和训练的相关方法是提高学生篮球运动水平的重要手段,而学生自身对篮球教学的理解和篮球运动的兴趣则最终决定了篮球教学的效果。物力资源是指包括篮球运动场地、篮球以及和篮球运动相关的物力资源[2]。篮球场地的材质、平整与否直接影响着篮球教学的效果,而篮球运动器材如计分器、篮筐的归整性则是篮球教学规范性的主要体现,对于篮球教学效果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的影响

教学内容也是影响高校篮球教学的主要因素。在篮球教学过程中,从篮球运动的特点与高校学生的特点出发,对篮球技术进行讲授,同时,开展篮球游戏等相关娱乐活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在课程设置方面,将实践课程同理论课程进行有机结合,通过采取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在篮球运动中的问题进行及时更正,确保其个人能力提高的基础上,加强其同团队的配合。

三、高校篮球教学发展趋势

(一)基于娱乐与休闲的篮球发展趋势

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使得其对娱乐和休闲活动的需求也愈大幅增加。对于高校学生而言,体育的休闲娱乐性质主要体现在其日常生活、学习之余,学生可利用空余时间进行自身喜爱的体育活动,从而帮助其对自身身心进行调节。将娱乐化与休闲化的特点融入到高校篮球教学过程中,并以此为发展趋势对高校篮球教学进行改革,以达到愉悦学生心情、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教学目标,为向社会输送高质量、高素质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二)基于大众健身与竞技体育相结合的篮球发展趋势

强调体育的健身功能和竞技功能是未来高校篮球教学发展的另一趋势。随着国内全民健身计划的逐步实施,人们越来越重视个人身体的健康情况。因此,对于高校篮球教学而言,其不应将教学对象单一锁定为普通学生群体,还需要将具有篮球特长的人和专业篮球运动员与业余篮球爱好者等纳入其中,通过组建篮球比赛,帮助学员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个性辅导,使其个人篮球水平与身体素质在比赛中得到不断提升。

四、结论

教学改革趋势范文2

1现阶段新闻传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新闻传播教学的教学理念滞后

随着媒体融合的发展,国内的新闻行业更需要全能型的新闻人才,这对于高校的新闻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当前的高校新闻传播教育中,教师的教学理念过于滞后,缺乏创新精神,在教学中不能很好地将新闻传播的专业知识同社会发展相结合,导致专业教学局限于理论教学,缺少实践应用,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新闻人才。而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手段过于单一,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和技巧,难以全面了解媒介融合新闻传播带来的改变,达不到社会对新闻工作者的要求,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2]。

1.2新闻传播教学的师资力量匮乏

受媒介融合的影响,当前,高校的新闻传播教师需要具备跨文化、跨专业、熟练掌握媒体技术的能力,才能为学生带来高质量的新闻传播教学,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但是,在当前的高校中,新闻传播专业教师大多数是毕业以后直接就业,对于媒介融合的相关知识了解不多,对于教学又缺乏创新能力,教师的眼界局限于校园,不能以新的视角研究新闻传播的发展[3]。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缺少教学经验,对于新闻传播的实训教学能力较弱,不能为学生带来高质量的教学。可见,高校新闻传播教育的专业师资力量过弱,不利于新闻传播教学的发展。

1.3新闻传播教学的专业设置不合理

在现阶段的高校新闻传播专业中,依旧是以传统的教学观念为主,对于专业课程的设置主要是围绕传统新闻工作者的培养标准,培养出来的人才多数是报刊、杂志记者或者编辑,很难适应当前融媒体背景下新闻传播发展的需求。尽管新闻专业的课程设置能够极大地增加学生的理论知识,但是缺少实践性的训练,导致学生不能将理论知识熟练地应用到实践中。单一的专业教学很难适应新时代下媒介融合发展的趋势,更无法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优质新闻人才。

1.4新闻传播教学缺乏实训教学

现阶段,很多高校的新闻传播专业教学模式单一,过于重视学生的理论教学,缺少对学生的实训教学。或者实训教学的模式过于单一,学生只能通过单一的课程实践,缺乏同融媒体的结合,不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实训能力。另外,高校对于实训室的建设不完善,设备更新缓慢,导致新闻传播教学缺少设备,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过少,对于媒介融合与新闻专业结合的操作可能性低。此外,对于新闻传播专业的实训教学缺少制度保障,同社会媒体行业合作过少,没有形成有效的发展机制[4]。

2媒介融合趋势下新闻传播教学改革对策

2.1优化新闻传播教学的教学理念

在高校新闻传播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新教学理念,增强对融媒体的了解和研究,将媒介融合知识引入的专业教学中,重新规划专业课程,设计教学内容,为学生拓展更多的专业知识。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借助融合媒体资源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另外,教师还要借助新媒体技术,创新新闻传播教学手段,将单一的授课方式转变为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增强对媒体融合趋势的了解。

2.2优化新闻传播教学的师资力量

首先,对高校新闻传播专业的教师进行师资整合,增强教师对融媒体的了解,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高校要对新闻专业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文化背景的教师进行师资整合,打造一支跨文化、跨专业、掌握媒体技术的专业教学队伍。这样师资整合能够有效地扬长避短,完善教师的知识构成,增强教师的专业素质。其次,对高校新闻传播专业的教师进行教学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高校通过定期对教师进行教学培训和技术指导,确保教师及时地接触新理论、新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将专业知识、技术、社会发展趋势有机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媒介融合的发展趋势,成为优秀的新闻人才[5]。

2.3优化新闻传播教学的专业课程

随着媒介融合的发展,对于新闻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高校新闻传播专业的专业课程也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高校就要结合新闻传播专业的具体情况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对专业课程进行整合和改良,尽量消除理论和实践的界限,为教师进行实训教学提供可能。教师在教学中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将专业知识理论融合到实践教学中,为学生夯实专业基础,更好地适应媒介融合的发展趋势。

2.4优化新闻传播教学的教学内容

随着融媒体的发展趋势加快,很多教育家都意识到了课程教学体制优化的重要性。在高校的新闻传播专业教学中,逐渐为学生设置了与一些新闻专业相关的公共课、选修课、必修课,极大丰富了新闻传播的教学内容。另外,新闻传播专业的教师还借助新媒体技术在课上为学生拓展教学内容,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中知识和技术的界限,使学生增强对媒介融合的理解,确保学生在开放性、专业性的学习环境中,充分掌握新闻传播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成为优秀的新闻人才。

2.5优化新闻传播教学的实训教学

以往的高校对于新闻传播的实训教学并不重视,导致学生学习的知识理论和实践脱节,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高校要优化新闻传播专业的实训教学。首先,高校要加强对实训室的投入,完善实训室建设,为教师的实训教学提供良好的教学资源和设备,保证实训教学能够顺利进行。其次,高校要强化校内的媒体实训,通过学校的广播电台、校刊、校园网络平台、课堂作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知识实训,使学生掌握新媒体技术,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最后,高校要增强与社会上不同媒介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在校外媒体实习的机会,使学生能够近距离地参与实践操作,锻炼学生的工作能力,使学生深入社会,完全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

3结语

教学改革趋势范文3

(一)信息传递为主的课堂教学

无论多媒体的采用,互动引导等教学方式的引入,都改变不了集中教学的实质模式。该模式也是中国高等教育中普遍采用的模式,表现为省时、集中、说教、信息传递及时等特点,但同时也面临着学生兴趣度降低、课堂出勤率不高、教育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在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上,暂时表现出落后于现代普通信息传递的特点。现代的学生由于接受信息的渠道颇多,课堂集中传递信息的模式越来越无法满足学生需求。虽然课堂教学改革持续进行了很多年,但一直无法脱离最基本的说教形式,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形成了部分负面的印象。

(二)互动示范为主的实践教育

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实践教育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日常管理以及学生自发组织的互动活动中。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承担者,高校辅导员承担了大学生思想政治实践教育的任务。基于此,高校思想政治实践教育形式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由上而下的(学校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布置下来的)学生被动参与的实践活动。在这部分实践中,活动目标和理念大多是事先设计的,其实是课程理论教学的延伸,仍然无法脱离传统的说教。在这个方面,学生是被动参与的,仍是属于被教育的地位。二是学生自发组织的或个体自由进行的其他活动,虽是自发,但仍在学校允许的范围内。这部分活动中,学生接受信息及获得感知的形式错综复杂,更由于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导致原有的以引导控制为主的思想教育效果明显下降。

(三)现有教育教学形式的不足

上述两种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形式是高校传统的教育教学形式,也是当前教育教学的主体模式。虽然仍有存在的必要,但同时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1.教育教学形式落后于学生的信息获取形式。现代科技引发的信息传递工具已经远远超出了课堂教学中所用,而教育技术的发展无法满足当前学生的需求。传统的教育教学形式逐渐为学生所反感,亟需改革。

2.教育教学形式忽略学生的自我感受。现代化背景下,效率与消费成为两大主题,当代大学生亦无法脱离此范围。而现有的教育教学形式,无论在效率上,还是在学生的时间消费感受上,都无法给学生带来满意的答案,忽略了学生作为主体的学习需求。

3.教育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有待改变。仅靠教材、资料及少量的传媒信息,无法跟上学生的需求,艺术化、多样化、人性化的内容呈现形式应该在高校普遍推进。

二、当前大学生受教形式的变化

在传媒信息形式多元化背景下,大学生接受教育的形式也逐渐发生了变化。作为思想政治的教育者,应当充分关注学生中普遍使用的信息传递方式并有效利用从而因势利导地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一)信息传递工具的多元化

目前,网络信息、虚拟互动等填充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诸如微信、微博、各类虚拟社区交往形式已经是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这些信息传递工具表现出无预期性、传播迅速等基本特征,远远超出了课堂教学的信息传递效果。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应当努力发展以现代信息传递工具为基础的教学模式。而不是仅仅把此类网站、工具等视为传达各类基本通知信息的工具,更多的应该主动与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联系起来,充分利用这些信息传递工具。

(二)价值观的多元化

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社会现代化背景下,多元文化的形成与冲击,导致大学生在进行做人、做事时偶尔偏离了正常的价值观念。作为教育的主体,学生是教育的直接受益者,并不能否定其价值多元,它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观念和认知方式。因而所谓多元化的价值观念,不过是让学生在具体的为人处事时有了更多的选择,但宏观的方向或核心的价值观念仍是存在的,不能因为学生具体的或微观的行为偏差去判定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是错误的。

(三)现代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

1.如何确立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形式。传统的教育教学形式面临挑战,而新的教育教学形式尚未形成,如何去探索新的教育教学形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笔者认为,形式是内容的载体。改革形式的同时,也要改革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内容,以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个性发展为原则,促进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如何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大学生的特征逐渐发生着变化,越来越多的学生注重个人的生活实际,关注个人的未来发展。大学生的良好发展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尊重学生的主体权利和地位,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包容不同学生的个性,才能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进行。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形式的多元化改革趋势

结合上述分析,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形式的改革势在必行。下面仅就多元化的改革趋势作出探讨。

(一)因势利导———充分利用现代信息传递工具

现代科技的发展,导致信息传递的方式、内容等越来越无法预期。而大学生作为现代信息传递的主体,每天接受并传播着大量信息。传递的信息内容良莠不齐,有些内容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思想观念,但又无法因噎废食般的全盘否定现代信息传递工具。那么对此类新型教育形式必须有足够的准备,形式要能够满足学生兴趣需求,既能让学生感受到接受信息的快乐,又能受到思想政治教育。此方面建议如下:

1.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体系为基础,设置符合现代信息传递特点的教学内容。

2.以现代信息传递工具为基础,积极设立网络信息免费资源,同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3.以社会公众舆论与核心价值观为引导,主动积极持续地传播正能量信息。

(二)接纳包容———积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从学生作为教育主体来看,按教育原理而言,学生个体的自由发展是目标。那么培养学生的个性,接纳具有不同风格的学生,包容多样化的学生成长路径,应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建议如下:

1.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者与实践教育者进行培训。使教育者树立平等、接纳的良好教育态度,同时学习良好的与学生互动沟通的基本技巧,从教育源头上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与理念。

2.提倡创建社会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走出高校,融入社会,以社区为依托,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逐渐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点。

3.倡导多元化的学生成长教育评价体系。传统的知识学习评价中,理论学习占据主导地位,当下的教育改革应当更多关注学生实际能力与品行,改变传统的单一教育评价模式。

(三)实事求是———主动改革教育教学形式

教学改革趋势范文4

高校音乐教学发展趋势现状分析一、当代高校音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音乐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制约着音乐教学的发展,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我国高校对音乐教学的资金与设施投入不足。我国普通高校教学任务的重点是专业课程与文化课程的学习,高校并没有将音乐课程作为一门重点学科。这就使得高校音乐课程教学中出现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音乐教师的专业水平不高、数量不足,音乐教学硬件设施不齐全,音乐教学观念落后等现象。有的高校因为资金投入不足而使得音乐教学活动难以政策开展。有的教师因为教学设施不足而无法实现音乐教学,而一些喜欢音乐的学生因为资金问题而无法保证音乐活动的开展。

第二,高校音乐教学还存在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名师出高徒,只有音乐专业知识扎实、教学经验丰富的高水平的音乐教师,才能够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如果音乐教师的知识结构狭窄、教学方法死板,则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保证教学质量。高校音乐师资队伍不健全、师资力量薄弱,这就不利于音乐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学生通过教学活动难以领悟到音乐的魅力。在这种情况下,有的高校需要到其它艺术院校请教师来进行授课,这种情况是及其不合理的,会阻碍高校音乐教学的发展。因此,高校需要加大对音乐教学的投资力度,要能够加强音乐师资队伍建设,提高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增加音乐教师的人数,以满足高校音乐教学的需要。

第三,高校音乐课程教学模式落后、课程设置不灵活。在目前的高校音乐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仍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主要在课堂上讲解一些音乐方法的背景知识,播放音乐,简单地讲解草草了事。又有一些普通高校在音乐课程设置上完全采用艺术学院的课程设置,这就使得课程设置与高校实际状况不符合。随着高校的逐步发展与扩张,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这种教学模式与课程安排已经难以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也无法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不利于高校音乐教学的健康发展。

二、高校音乐教学发展趋势

高校音乐教学将进一步与计算机相结合。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在社会各个行业逐步普及与应用,在此大背景下,计算机技术与音乐的结合也是必然趋势。我国高校音乐教学将进一步加强音乐基础设施建设,引入计算机技术,这样教师就可以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功能强大,能够将一些抽象的音乐知识表现得直观形象,能够简化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难题,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对于音乐教学有着重要贡献。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计算机音乐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这种新型的音乐教学模式将进一步应用到我国高校的音乐教学中来。目前我国高校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与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仍然以钢琴、录音机及黑板为主要的教学工具,这种教学辅助工具难以促进我国高校音乐教学的发展。例如,在讲解和声这部分知识的时候,一些教师就在黑板上写下乐谱,对于那些音乐细胞不是很多的学生来说,乐谱是非常抽象难懂的,学生很难根据教师绘制的乐谱来想象出音乐的旋律。这就增加了学生理解音乐的难度,音乐教学任务也难以实现。面对这一教学问题,教师只要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计算机音乐技术与多媒体技术就可以轻松解决,可以将乐谱直观地表现出来,让学生直接接触音乐,这有利于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有利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与修养。因此,我国高校音乐教学将引入计算机音乐技术,将普及应用多媒体技术。

高校音乐教学将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我国教育部对高校教育做出了明确规定:高校教学要能够将智育与德育相结合,高校教师要能够树立学习模仿形象,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意味着高校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融入道德教育。我国许多音乐曲目都是由一个爱国故事展开的,音乐作品中除了有宣传爱国主义精神,还有表达热爱故乡、热爱自然、勤奋学习、热爱劳动、尊老爱幼、树立远大理想等方面积极向上的情感内容,这些音乐作品的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能够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高校将进一步调整音乐课程设置,创新音乐教学内容,将这些具有积极意义的音乐作品放到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来。高校要能够加强音乐师资队伍建设,提高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技能。音乐教师要能够充分挖掘出音乐教材中具有道德教育的内容,以此来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音乐教学集思想教育、美学教育、道德教育于一体,音乐教师要能够将音乐基础知识教学、音乐实践能力培养及道德教育有机结合,融入到音乐教学中。教师要能够认真进行音乐教学及教学备案的设计,将道德教育贯穿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教师还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灵活转变教学形式,联系实际生活中的案例来进行道德教育,要能够将道德教育应用到各个题材的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在听到音乐的时候就能够萌生出爱国主义情怀。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素质教育的推行,我国高校音乐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高校音乐教学在改革过程中,将逐步与现代的科学技术相结合,将逐步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将逐步完善音乐课程体系的设置,将逐步加强音乐师资队伍建设。这是高校音乐教学的必然趋势,也是新时期社会对高校音乐教学提出的要求。高校音乐教学只有沿着这个发展趋势,才能够获得持久发展的动力。

参考文献:

\[1\]赵岩.浅谈当代高校音乐教学改革与发展.大众文艺,2012,(08).

教学改革趋势范文5

在现代社会中,信息的高速发展和进步已经成为了一种主要的潮流和趋势,从而促进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和进步。会计信息化是指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全面运用计算机、网络通信为主的信息技术对其进行获取、加工、传输、应用等处理,为企业经营管理、控制决策和经济运行提供充足、实时、全方位的信息。从功能上看,会计信息化不仅涉及会计核算还涉及会计预测、决策和会计监督;从技术手段上看,会计信息化不仅采用计算机技术,还要以通讯和网络等现代技术为主,进行网络和现代信息系统的构建,根据信息管理的原理和信息技术重整会计流程。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对会计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我们多年的社会调研数据显示:会计信息化要求高职高专培养既懂会计知识又懂信息技术的综合型会计人才,会计人员除了具备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审计等传统的专业理论与实践知识外,还要掌握数据库原理、网络技术、信息化软件应用等一系列新技术、新知识。

二、为适应会计信息化发展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通信技术及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会计信息化已逐步成为企业管理变革的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它给企业带来的不仅是管理手段的革新,更是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的变革。因此,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今天,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也逐步提高,要求其了解会计信息化、掌握会计信息化管理方式。社会急需大量的信息化水平较高的专业型会计人才,高职院校是培养实践型人才的摇篮,是培养会计专业信息化人才的重要机构,而目前各用人单位普遍认为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尚可,但实务能力与期望值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信息化水平较低,甚至有时与实际需要存在脱节的现象。

三、会计信息化趋势下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改革措施

(一)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更新。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也是时刻发生着变化,因此要及时更新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适应现代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一定文化、信息知识和专业基本理论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财务管理、金融、法律等相关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具有持续发展能力的“诚信好,实操强”的高等应用型会计信息化人才为目标。

(二)根据市场对会计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改革会计专业课程体系、重新确定会计专业教学内容。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理论课程虽然近几年也加大了会计信息化理论课程,但设置大多偏向于会计基本理论,对于会计信息化理论课程仍然涉及较肤浅,因此要进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在改革之前,应当积极进行市场调研活动,深入社会和企业,调查他们到底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人才,对人才的素质和技能有什么要求,然后再进行课程设计。根据目前我们已进行的市场调研,社会对高职学生要求除了应掌握的最基本的会计理论知识,还要求加强会计操作技能的训练,能熟练地操作财务软件,学会会计软件的简单维护常识,了解财务软件的运行环境和运行机制。因此改革课程体系时应融入更多的信息化课程及一些管理方面的课程,增强学生信息处理的能力,真正理解信息化的涵义,可以开设《计算机理论及应用基础》、《计算机软件应用》、《数据库管理》、《会计信息系统》、《财务软件应用》、《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等信息化课程,使学生对计算机的软硬件、网络、计算机系统分析等基础知识进行了解;注重能力的训练,强化各项技能,在课程中添加技能证书考证大纲中规定的内容,使学生在课堂内就能达到相关岗位资格所要求的技能及素质标准,如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等。

四、建立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体系

教学改革趋势范文6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指导思想 改革趋势

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进一步强调小学语文教学在培养合格公民方面的基础性作用;语文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位学生都获得自信心和成就感;语文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体验、积极参与和探究的过程;重视源头活水,加强语文教学和社会生活的紧密结合;语文教学应该符合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规律,重视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信息化社会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趋势表现为教学观变革;教学体系建立;课程变革;教学方式、方法变革;考试内容与形式变革。

1.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1.1 进一步强调小学语文教学在培养合格公民方面的基础性作用。义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培养合格公民打好基础,语文教学在培养合格公民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主要表现:

1.1.1 正确运用中华民族共同语(普通话)进行交际的能力是每位公民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素质之一,这是语文教学必须完成的任务。语言的习得是人发展的基础,语言文字的掌握和运用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公民素质的标准之一。只有每位公民都具有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正常交际的能力,才能保证每位公民在现代社会中得以生存和发展。

1.1.2 语文教学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语言不仅是交际工具,而且是思维的工具。语文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任。同时,语文教学能够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和人生,丰富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养成良好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为他们形成创造性地应付社会的能力,成为自觉、自治和负责的公民奠定基础。

1.2 语文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位学生都获得自信心和成就感。作为义务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语文教学理所当然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具有不同身心条件和背景的学生都能够获得接受语文教育的机会,并都能够达到最基本的要求。

1.3 语文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体验、积极参与和探究的过程。语文教学要遵循学生的心理规律,在学生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他们创造丰富而有序的语言环境,使他们在课堂和自然环境中通过主体参与和体验,获得语言的发展。

语文教学具有实践性特点,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离不开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语文教学要尊重学生的兴趣与内在需要,应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觉的、主动的求知和探索的过程。

1.4 重视源头活水,加强语文教学和社会生活的紧密结合。语文教学必须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学生对周围事物和客观世界的观察和认识,从而缩短理解语言文字与认识事物本质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对语文内容和意义的理解能力。

语文学科具有综合、开放和实践的特点,学生语文能力的获得需要反复的实践与运用。语文教学要突破仅局限于课堂、学校的狭窄范围,使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广泛的社会生活结合起来,扩大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机会和实践领域。

1.5 语文教学应该符合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规律,重视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汉语汉字的象形性,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心理特点,凝聚着深厚的民族情感,因此,语文教学要重视汉语文的文化精神,借鉴传统语文教学经验,遵循祖国语言文字的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1.6 信息化社会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信息传播途径多、速度快,现代小学生接触信息的机会也多,这就要求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具有阅读书面文字、观看音像材料以及日常生活中把握重要信息的能力。语文教学也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扩大语文教学的视野,开阔语文教学的思路。

2.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趋势。

2.1 小学语文教学观变革的趋势。小学语文教学从以内容分析为重点转向以语言文字训练为重点;从以教师讲、

教师问为中心转向以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为中心;从以传授知识为核心转向以发展能力为核心;从以课堂教学为主转向课内与课外教学相结合。总之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倾向于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

2.2 小学语文教学体系建立的趋势。根据小学语文教学的性质和任务,建立合理、科学、层次明确的语言教学新体系。

2.3 小学语文课程变革的趋势。传统语文教学的课程目标理论,把知识放在首位,其次是能力,最后是情感、态度。然而,现代课程理论目标认为,目标体系应该是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的循环系统,在这个循环系统中,知识是基础,能力是关键,情感与态度环绕在知识与能力之中。

传统语文课程强调内容的思想性、政治倾向性,现代语文课程更强调内容的时代性、广泛性、实用性和生活化,强调课程内容应适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水平,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贴近学生的生活,是学生生存发展所必需的基础内容。

2.4 小学语文教学方式、方法变革的趋势。倡导个性化教学,摒弃僵化的教学模式,发展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特别是要构建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的教学方式。同时,还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发展新型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