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范文1

【关键词】中小企业 融资 政策体系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经济体制也由以前单一所有制经济,形成了以公有制为基础,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中小企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就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现状来说,中小企业已经占到企业总量的99.3%,GDP的55.6%,工业新增产值的74.7%,社会销售额的58.9%,税收的46.2%,出口总额的62.3%,保持着75%以上的就业岗位率,成为了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增长点,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的压力,对于保持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具有良好的社会发展前景。

一、中小企业融资政策体系的现状和特点

中小企业涉及各行各业,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中流砥柱,在整个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伴随着中小企业的迅猛发展,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资金最为中小企业发展的“助推器”,是中小企业的发展所必不可少的。在实际经济生活中,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严重,阻碍了中小企业发展,建立一个完善的中小企业融资政策体系迫在眉睫。

(一)中小企业资金紧张,融资渠道缺失,资金保障缺乏

在社会主要市场经济所有制下,中小企业融资具有资金使用时间长,资金缺口大,贷款收益见效慢,风险较大的特点。以银行的利益为立足点来说,导致了银行不希望贷款给中小企业的现象,而另外一方面,中小企业融资又主要是通过商业银行贷款来实现的,这就形成了一种资金需求与供给的矛盾,造成了中小企业资金紧张,融资渠道缺失的现象。

由于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相互沟通,导致银行无法了解中小企业的发展情况,中小企业不能够及时的掌握银行贷款信息和政策,造成了银行与中小企业相互脱节的现象,另外,即使中小企业向银行申请了贷款,银行方面所存在的手续繁琐等情况严重的影响了贷款的申请时间,这就激化了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的矛盾,不利于中小企业融资,造成了资金紧张的现象。

(二)中小企业融资缺乏国家的宏观调控和积极的引导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越来越尖锐,它严重阻碍着中小企业的发展脚步,无形中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尤其是从国家层面上讲,没有一个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缺乏国家的政策性支持,中小企业处处面临着贷款难,利息贵,贷款数量少,贷款门槛高等现象,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从金融机构来说,中小企业的资本数量少,资金水平低,对于中小企业还款能力存在着质疑的态度,很多的金融机构为了规避风险不会给中小企业贷款,这就造成了中小企业融资无门的现象,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后续发展。

二、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政策体系的意义

中小企业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在经济大发展背景下的产物,多种所有制经济下的中小企业是适合我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模式,为中小企业营造一个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政策体系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小企业以数量取胜,在现代的经济生活中扎稳了脚跟。它遍布祖国各地,涉及到了各行各业,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同时对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在国家对于金融机构的积极引导下,建立专门的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提供政策性的支持和方向,降低银行的贷款利率,开拓融资新渠道、新方式,为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提供一个宽松的贷款环境,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政策体系是保证中小企业强力发展资金保障,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政策性的资金支持,保证了中小企业作用的有效发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建立一个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政策体系具有重要的战略性意义和价值。

三、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政策体系的建议

就目前的中小企业融资政策体系现状来说,对于中小企业尚未建立起一个有效的融资政策体系,融资平台缺失。资金的限制,导致了中小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有心无力,成为了中小企业发展中难以突破的瓶颈,尤其是针对于我国的国情来说,人口基数大,衣食住行、各行各业都与中小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保证社会劳动力的就业率、促进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都离不开中小企业。由此可见,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政策体系,切实提高中小企业融资能力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的意义。

(一)提高对于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建设的重视程度,推进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建设进程

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建设能够在我国的经济社会上发挥重要的作用,首选取决于对于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建设的认识和认可程度,只有充分认识到了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建设对于打破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我们才有可能积极地寻找构建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建设的新路子、新思想、新途径。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制定出符合我国实际的财政政策、金融政策、贷款政策,来充分保证中小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力量,以充足的资金为后盾,以良性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为保障,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不断创新,不断发展,推进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建设进程。

(二)加大财税政策对于中小企业的支持保障,完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建设制度

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途径少等问题,国家需要成立专门的中小企业融资机构,比如:一些发达国家成立的中小企业金融公库、中小企业长期信贷中央金库、中小企业金融公司等机构来总管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为中小企业提供优惠的融资政策,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一个大的方向和政策性原则,形成一种融资的规范,减少社会上针对于中小企业的不法融资的危害,保证社会秩序的有序进行。加大财税政策对于中小企业的支持保障,完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建设制度显得尤为必要。

(三)以有利的融资政策倾向为中小企业资金保驾护航,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

金融机构是中小企业取得贷款的主要机构,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和银行降低中小企业贷款利率,延长贷款偿还税率期限,加大对于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丰富金融机构的贷款业务,比如:增加小额贷款等,不断推进金融制度创新,不断满足中小企业的不同的企业种类、不同的发展程度、不同的融资需求等情况,切实解决多层次、多方面的中小企业融资需求。

(四)以宽泛的融资渠道,来满足中小企业融资“三化”需求,保证中小企业融资效果

中小企业融资的“三化”是指企业种类多元化、企业发展多样化、企业融资需求差异化。只有不断开拓出融资的新渠道、新方式、新途径,才能够保障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的融资效果。比如:开展中小企业境外融资市场,通过中小企业上市的形式,来获得在境外市场上融资的权利,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改变以前中小企业有项目但是不具备资金能力的现状。另一方面,就是推进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水平,通过不断的改革创业投资机制,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能量,在国家对于创业投资的积极引导下,以有偿资本注入等方式为中小企业的发展赢得了资金的支持,保证中小企业融资效果。

(五)提高中小企业信誉度,加强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良性沟通

信誉度是中小企业综合实力的一种表现形式,是解决中小企业资金矛盾的根本途径,只有良好的企业信誉度才可以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保障,是中小企业成功融资的依据,具有重要的作用。

加强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良性沟通,不断优化中小企业制度改革,充分认识到企业信誉度对于融资重要性,改变管理方式,开拓创新,不断提高中小企业自身的还款能力,提高金融机构和银行对于中小企业的认识,建立健全财务制度,保证财务状况真实有效性。制定规范的融资制度和监督制度,保证企业融资的有效进行。同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中小企业融资贷款需要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遵守融资规范和原则,保证中小企业的偿还能力,减轻银行负担和风险,让中小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形成一种互动,构建完善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建设制度。

四、结束语

总之,有效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是打破限制中小企业发展瓶颈的关键,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的特征。通过了解中小企业融资政策体系的现状的阐述,深刻印证了融资难对于中小企业的严重制约作用,给我们的国家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充分认识到完善的中小企业融资政策体系是充分发挥中小企业作用的一项战略性任务目标。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政策体系,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切实提高中小企业融资能力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的意义,保证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社会稳定和谐。

参考文献

[1]尹清伟.关于完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政策体系的建议[J]. 金融理论与实践,2009,03:113-115.

[2]欧阳海泉.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研究[D].湖南大学,2005.

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范文2

【关键词】金融改革 中小企业融资 问题

一、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

(一)信息不对称

众所周知,目前我国多数中小企业为了应付税务、工商、银行机构,往往备有两三套财务报表,不仅不认为自己违法,还冠冕堂皇的声称是合理避税,而要深入企业实际摸清企业真实情况,除非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否则是不可能的。当银行、担保等金融机构无法及时、准确地获得中小企业实际经营情况方面的信息时,就会影响到其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

(二)融资成本较高

大银行有其规模经济效益高的一面,但同时也有交易成本、管理成本高的一面。我国政府长期以来积极鼓励各家国有大型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希望能以此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但却总是难以取得实质性的成效,归根到底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大银行获得中小企业信息的成本较高,导致利率低了银行无法提供贷款,利率高了中小企业又难以接受。因此大银行出于成本与盈利的考虑,在相同情况下,更愿意为大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做风险小、成本低的大额信贷,而不愿意涉足中小企业融资。比如,同样的贷款,给中小企业贷100万元与给大型企业贷1亿元所花成本几乎一致,甚至因为中小企业信息零散,收集困难,验证的成本高,风险相对较大,可能贷100万元的成本还要高得多。

二、金融改革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意义

2012年3月28日,国务院批准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提出了12项金融改革试验的任务。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点的重要出发点正是基于该地区在中国金融版图中的特殊地位,温州地下融资的“发达”恰恰是传统金融服务匮乏所致。我们看到,市场上一边是巨大的民间财富出于保值增值的需求在四处寻求投资途径;另一边却是大量的中小企业想获得资金却举步维艰,融资难和融资贵已经成为压在中小企业身上沉重的大山。温州金融改革试验就是为了解决这种金融扭曲的现象,通过金融创新建立民间投融资平台,通过多种金融工具让民间投融资渠道更加通畅,在拥有财富想投资的人和渴望资金想融资的企业之间搭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这样既解决了民间资金泛滥成灾的问题,又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三、民间金融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优势

毫无疑问,民间金融将在我国市场经济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满足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与大银行相比,民间金融在获取信息、降低成本等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它与中小企业结合在一起是内在驱动的必然结果。

首先,民间金融能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中小企业融资具有规模较小、次数频繁、信息披露不健全等特点,这些特点对大银行来说会使其提供贷款的成本增高、风险增大,从而限制了大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民间金融的借贷行为通常发生在较为特定的范围内,借贷双方获取信息的渠道更为通畅,信息掌握更为充分,而且民间金融内在的道德约束及声誉约束机制往往能以自律的形式保证贷款人按期归还贷款,这就较为有效地消除了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问题。

其次,民间金融能有效降低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的交易成本。民间金融通常建立在血缘、地缘等基础之上,通畅的信息渠道带来的是较低的交易成本和简便的借贷流程,使得融资具有更高的操作性和成本优势。

更为重要的是,由于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通常具有规模小、风险大的特点,且其融资的分散化容易带来监控难的问题,因此在规范化的大银行操作中往往受到歧视甚至被排斥,所以中小企业选择民间金融进行融资也是在外部资金供给不足情况下的无奈选择。

四、加大监管力度,规范发展民间金融

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范文3

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给我国经济生活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更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据统计,截止2014年,全国工商注册的中小企业总量超过6600万家,中小企业数量占企业总数的比重达到90%以上,创造了超过60%的国内生产总值,他们在吸纳就业、活跃市场、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以及推动技术创新、拉动出口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经济增速开始主动调整,传统行业依赖低成本劳动力和资源投入获取高利润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等问题进一步突出,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中小企业如何在新形势下改善企业的融资环境,成为当前经济新常态下中小企业亟需解决的难题,本文在对新常态下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经济新常态给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带来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2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主要问题有如下:首先是融资渠道过少,融资结构失衡,其主要表现在直接融资通道狭窄,间接融资信贷支持不足;其次是企业投资意愿减弱,融资难度加大;此外,在经济增速总体下滑的大环境下,部分企业经营状况恶化,融资成本相比大中型国有企业过于高昂。

2.1融资结构失衡,融资渠道过少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企业上市的门槛比较高,并且政府部门对于上市企业的监管力度也比较大,创业投资体系不健全,这导致了中小企业很难通过公开资本市场运作来筹集资金,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对外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大概仅5%,而国际上资本市场发达国家则达70%左右。由于我国创业投资体制不健全,同时也缺乏较为完备的法律法规和扶持政策,这使得中小企业难以通过股权融资来获得资金的支持,导致大多数中小企业在面临流动资金短缺和大规模投资项目的时候首先想到通过银行贷款来获得资金支持。但是银行贷款的诸多限制性条件使得企业无法按时足额获得相应的资金支持,资金的使用方向也受到较大限制,严重限制了中小企业的发展活力,新常态下银根一再的紧缩更是给中小企业融资雪上加霜。

2.2银行更加惜贷,融资难度加大

经济新常态下一个典型的特征就是传统的资源、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减慢,产业转型升级加速,而以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却蓬勃发展起来,这进一步挤压了传统银行业的资金来源和利润空间,据“工农中建交”国有五大行公布的2014年年报数据显示,其业绩净利润增速均已全部回落至个位数,过去两位数高速增长的时代一去不复返。此外,市场不景气,大量的房地产泡沫加剧了银行贷款坏账的风险等等,在这些新常态下的共同作用下,银行业处境艰难,这使得很多银行施行更加严格的贷款政策,惜贷现象严重,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问题进一步突出。

2.3经营状况堪忧,融资成本升高

企业的融资成本包括筹资费用和利息支出,由于中小企业自身存在信息不透明、资产抵押价值偏低、担保手续过于复杂且费用高昂等劣势,加上经济新常态下劳动力成本上升,企业获利能力减弱等因素,部分企业经营状况恶化,中小企业在借款时无法获得与国有大中型企业一样的待遇,反而需要比国有大中型企业支出更多的浮动利息和担保费用,来保证借款的按时偿还。随着经济新常态下银行贷款的审查和限制越来越严格,企业资金链断裂风险加大,银行的高要求和各种限制性条款,推升了中小企业融资和信用的成本,许多中小企业不得不转向融资成本更高的民间借贷,民间借贷的利率根据供需原则不断的上涨。甚至有些中小企业的获利连民间借贷的利息都无法还清,甚至还有人说中小企业伸手民间借贷无异于饮鸩止渴。

3新常态下提升中小企业融资效率的对策与建议

3.1改善外部环境

3.1.1继续深化改革,完善政策法规

在经营成本上升和融资难、融资贵的双重挤压下,中小企业不得不“穷人吃贵人米”,生存发展举步维艰,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帮扶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和融资创造了有利的环境,但是由于大部分政策还是过于笼统,相关规定可执行性差,并未从根本上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以致政府虽然对中小企业实行的很多优惠政策并没有达到预先期望。国家有关部门应出台一些关于融资和企业信用担保的详细解决方案,增加政策的可执行性,与此同时,银行、民间资本、资本市场中关于中小企业融资发展的相关配套法律法规也应同时出台,各方共同努力保证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畅通。国家在制定政策的同时,应该对中小企业进行深入的研究,倾听中小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做出合适的政策而不是走形式,相应的政策出台后相关部门还应做好相应的监督措施并及时反馈给政策制定部门,不断完善和改进,切实将促进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和发展的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充分释放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应有的活力,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3.1.2打造配套平台,设立专门机构

国外很多发达国家都为本国中小企业融资设立了专门的政府金融机构,我国应该参考国外的做法,设立专门的机构为中小企业的融资、管理、监督等方面提供服务,增加中小企业的透明度,这些机构能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费用低廉的担保或者直接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便利。

3.1.3优化资本市场,发展民间资本

在一个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本市场应该是企业重要的融资来源,然而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还不完善,市场准入门槛还很高,导致许多中小企业被拒之门外,无法通过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政府应该尽量降低中小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门槛,创新资本市场模式,探索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资本市场新模式,最新推出的新三板市场便是一次有益的尝试,我们应细化中小板块的分类,让处在各个规模各个发展阶段的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能够更好的进入证券市场进行融资。此外我国目前存在着大量的民间资本,由于目前相关法规的缺失,导致我国民间资本一直处于比较尴尬的位置,一味的禁止民间资本的运营绝非良策,也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更应该立法引导民间资本的运营,使民间资本能够健康有序的发展,同时也拓宽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3.1.4转变银行理念,实现合作共赢

长期以来,由于广大中小企业缺乏抵押物或信用度达不到要求,银行贷款普遍存在偏爱国有、大型企业,“抓大放小、扶强弃弱”的做法屡见不鲜,更有人将银行这一做法总结为“偏好锦上添花、少做雪中送炭”。这不得不值得我们思考导致这一现象的深层次原因,长期以来,公有制、国企等概念在银行贷款中根深蒂固,经济新常态下,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银行应当摒弃旧的观念,平等对待大中型企业和中小企业,消除所有制“歧视”。其次,目前我国大中型企业中缺少资金的不多,主要是中小企业缺少资金,银行应当修改自身的营运战略,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做一套信用评价方案,并且建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部门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提供帮助,实现合作共赢。

3.2完善内部因素

3.2.1主动转型升级,提高核心竞争力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在以全面深化改革为核心的国民经济转型大趋势下,国家开始大力发展扶持科技创新型企业,传统的成本和劳动力密集型企业位于“微笑曲线”最底端,付出大量的劳动力却获得较少的报酬,这样的发展模式已越来越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都属于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企业的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企业的品牌价值低廉,自身发展受到订单的制约,极易受到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随着经济新常态下国民经济放缓,用工成本上升等一系列因素的综合影响,很多中小企业财务状况恶化,生存都难以为继,自然融资也就更加困难。因此,广大中小企业应该响应政府号召,积极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朝着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微笑曲线两端发展,掌握核心科技并且发展自己的品牌,只有这样才能不断适应经济的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自身的融资难问题。

3.2.2完善财务制度,优化管理结构

财务状况混乱、不透明已经成为了很多中小企业的通病,这也是银行等金融机构不敢将资金贷给中小企业的主要原因之一。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提高自身素质,信息透明开放,这样才能解决由于财务报告准确性不足带来的融资难得问题。中小企业应当不断改善自身公司治理情况,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引进专业的管理团队来打理企业,这样企业的财务信息就更具有真实性可靠性,银行方面才有可能愿意贷款给企业。

4结语

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范文4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困境

一、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形成原因

(一)中小企业自身层面

1.经营风险高,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由于普遍从事的都是低端制造业、轻资产服务业,技术先进性差,人才缺乏,管理上也比较落后,在应经营环境变化上更是能力不足,这也导致了我国中小企业普遍生命周期较短。另外中小企业风险与实际控制人个人因素紧密联系,经营者信用观念淡薄,普遍缺乏信誉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又一要因。个别中小企业的违约欺诈行为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小企业的整体信用形象,加之信息不对称,外部机构很难了解到中小企业的真实情况,那么银行只能设置更高审批要求来识别风险。2.普遍抵质押物匮乏,难以满足银行风险缓释的要求。中小企业普遍实力较弱,自有有效资产不足,即使属于新兴产业或国家重点战略支持产业的中小企业,虽然科研能力强、具有核心知识产权,企业经营状况良好,但是由于企业轻资产特点,现有银行风险评价体系很难准确评估其依赖的知识产权,并且只是产权难于变现,故单纯依靠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抵质押很难获得信贷。

(二)银行层面

1.思想认识上,不愿贷。银行基层经办人员做一笔贷款,1亿元与100万元在流程操作上、工作量上,没有根本的区别。虽然目前各家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与大型企业贷款在授权上和审批流程上都进行了区别对待,但这仅仅是流程的长短、审批机构级别的区别,而对于经办人员而言,负责的环节仍然是调查、发放和贷后管理、信贷回收,并没有显著区别,这必然导致经办人员偏好大型企业贷款,更何况中小企业生命周期短、风险大,吃力不讨好是思想上的共识。2.责任追究制度上,不敢贷。近两年来,银行业最惊心动魄的事也许就是频频收到监管部门发来的行政处罚书,且大多数均为“机构”、“人员”双罚,银行员工被终身禁入银行业的案例也越来越多。另外“终身追责”制度在我国越来越多的领域建立起来了,“终身追责”固然会“终身负责”,这是个良好的约束制度,但良好的约束制度也会有副作用,反映在银行领域就是风控标准必然趋严,对中小企业贷款看不清、看不准,不敢贷。3.产品匹配上,不能贷。目前银行对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意见大多数出台的是宏观指导性的意见,缺乏产品的配套、衔接,中小企业若想获取银行授信,绝大多数还是要有抵质押等强担保措施,且银行对抵质押物的限定范围也比较窄,除了通常要求的房产、土地使用权外,对其他非标准的抵质押物接受程度较低。例如价格高昂的机械设备,虽然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核心资产,但作为抵押物进行评判,银行除了考虑价格,更多还是要考虑变现能力,即便是具备较好变现能力的通用设备,到了需要处置的节点,也会面临几乎不能执行拆除、无人购买等实际问题,故银行要么不接受,要么设置极低的抵押率导致完全不能满足企业需求。虽然前些年经济上行期中,银行推出了很多创新型产品,如专利权质押、应收账款质押、动产质押、互保联保等等信贷产品,但经历了经济下行期的实践检验,大多血本无归,现阶段再大规模推创新的动力明显不足。

(三)社会环境层面

1.国家政策支持落地困难。监管部门为支持中小企业融资,设置了监管指标“三个不低于”,制定监管目标没有问题,但缺乏具体的落地措施,缺乏对银行具体实现机制的指导。另外迄今为止尚无一个统一的专门机构来对中小企业进行管理,这样不仅不利于中小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的规划和协调,也不利于政府对它们进行宏观指导的政策指令的有效实施。2.供中小企业选择的融资渠道尚未实现真正多元化。目前我国中小型企业融资大多来自民间资本和银行贷款,渠道多元化建设尚不健全,尤其是近年来一些原先定位于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地方金融机构也纷纷合并、扩大规模,其服务对象也发生了很大改变,准入门槛日渐提高,致使中小企业信贷渠道愈发变窄。另外直接融资手段方面,比如股票、基金和债券等资金募集方式用的比较少。这种情况长期存在,造成了目前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局面。3.缺乏真正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增信服务的机构。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很多地区各级政府部门都主导建立过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前些年担保体系在解决中小企业资金缺口上已经起了一定的作用,但随着上一轮区域内信用风险集中爆发,担保资金的有限性,相对于金融机构的损失,其只是杯水车薪,且后续资金没有有效的持续投入,很多担保公司都发生了代偿违约,银行后续追偿难度非常大,这也大大降低了银行再接受融资性担保公司担保的积极性。4.具体支持机制建设缓慢。目前国家出台的各项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大多是从中小企业角度出发,鲜见站在银行等金融机构立场的措施出台,尚不能从根本上市场化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比如现实存在的地方保护主义,片面要求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入,而对银行的不良贷款清收支持不够,另外金融机构维护债权面临的执行难、执行贵问题也长期得不到解决。

二、破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路径

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中小企业融资困境问题,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的问题,为破解困境需要多方共同努力,笔者认为现实的路径从重要性方面排序,应该是从中小企业自身、国家具体政策支持、银行顺应形势加快转型步伐方面入手。

(一)中小企业要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

中小企业要找准自身定位,用有限的资金、适当的发展模式,在市场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经营者充分认识企业自身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合理利用合作、联营、参股等方式筹集资金,循序渐进,加快自身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步伐,增加透明度,注重积累信用。

(二)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以具体措施落地来创造良好的社会融资环境

1.设置专门的管理部门加强对中小企业扶持和引导。各地政府应建立专门的机构在管理咨询、行业指导、技术创新、人才引进、税费政策等方面对中小企业进行扶植,引导其增强市场竟争力,推动中小企业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规范财务报告制度。2.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平台,减少信息不对称。由主管部门推动,依托现有人民银行征信机构,将分散在税务、环保、电力等部门的企业信用信息统一收集,对金融机构开放,在保护企业隐私的基础上提供信息服务,以便银行掌握企业真实情况。3.在银企合作的各个环节落实减税降费,降低银企双方成本。一方面利用大数据平台,及时区域内土地、房产交易价格供金融机构参考,对于小额信贷,金融机构可采纳公开信息再结合内部专业人员的复核评价,代替原有的评估机构评估,免去中小企业一般都需要缴纳的评估费用,切实降低其融资环节的成本。另一重要方面就是,在信贷资产全周期中金融机构往往涉及处置抵质押物,而目前普遍执行难、变现难的环境下,“以物抵债”常常是被动选择,金融机构作为商业企业,按照现行税法规定,需要缴纳高额税费,那么金融机构为降低可能损失,必然导致倒推至信贷审批端会降低抵质押物的抵质押率,导致一刀切地把中小企业资产价值低估,加重融资难的情形,因此,政府层面应考虑金融机构切身利益,做出有针对性的减税降费。4.差异化监管多种形式的金融机构,引导金融机构差异化市场定位。虽然我国缺乏专门服务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但已然存在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城商行、农商行、信用社等多层次的划分,政策监管部门应引导不同层级的银行对中小企业整个生命周期中的不同阶段,发挥多样的作用,比如各级信用社的资金应投向所在的县域内的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范文5

(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

[摘要]中小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在推动科技创新、带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中小企业却一直面临着融资困难等问题,这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竞争力的提高。针对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本文采用归纳分析的方法,以分析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原因,提出了充分调动市场积极性、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提高中小企业自身素质、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加强金融创新等对策。

关键词 ]中小企业;融资;金融;融资结构

[DOI]10.13939/j.cnki.zgsc.2015.04.015

1融资方式概述

1.1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

内源融资指来源于公司内部的融资,即公司将自己的资金(未分配利润和折旧等)转化为投资的融资方式。内源融资企业不必向外支付借款成本,因而风险很小。外源融资指来源于公司外部的融资,即公司吸收其他经济主体的资本,使之转化为自己投资的融资方式,包括发行股票、发行债券、向银行借款,公司获得的商业信用、融资租赁也属于外源融资的范围。外源融资具有速度快、弹性大、资金量大的优点。外源融资的缺点是企业需要负担高额成本,因此产生较高的风险。

1.2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

股权融资是指公司以出让股份的方式向股东筹集资金,包括配股、增发新股等方式。债权融资是指公司以发行债券、银行借贷方式向债权人筹集资金。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的最根本区别在于所有权的区别,即股权融资是股份制企业有偿发放给投资人的企业所有权的过程。而债权融资只是企业有偿发放给投资人的企业债权的过程。

1.3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

直接融资是指资金盈余者与短缺者相互之间直接进行协商或者在金融市场上由前者购买后者发行的有价证券,从而资金盈余者将资金的使用权让渡给资金短缺者的资金融通活动。直接融资包括股票融资、公司债券融资、国债融资、不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货币借贷等。直接融资能最大可能地吸收社会游资,直接投资于企业生产经营之中。间接融资是指拥有暂时闲置货币资金的单位通过存款的形式,或者购买银行、信托、保险等金融机构发行的有价证券,将其暂时闲置的资金先行提供给这些金融中介机构,然后再由这些金融机构以贷款、贴现等形式,或通过购买需要资金的单位发行的有价证券,把资金提供给这些单位使用,从而实现资金融通的过程。

2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2.1融资渠道窄、方式单一

依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的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还是相对狭窄,以银行借贷等间接融资方式为主,而且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绝大多数是依靠自身的资本积累即主要依靠内源融资。同时中小企业很难通过资本市场在社会公开募集资金,主要是由于证券市场的要求比较高,发行证券的条件也比较严格。中小企业一般不能达到上述标准,因此只能依靠内源和间接方式融资。

2.2融资贵

融资贵即融资成本高。中小企业现金流量比较小,资金来源灵活性差,财务风险增加,直接导致其在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时成本高,手续复杂,且要求抵押的条件也比较苛刻。

2.3融资难、过多依赖民间借贷等非正规融资渠道

由于中小企业难以从合法融资渠道融资,同时民间信贷活动异常活跃,导致很多中小企业铤而走险。民间借贷是随着中小企业的发展而起步的,中小企业在创立之初资产规模有限。因此,来自亲戚朋友的借贷以及自身的资金积累便可解决资金需求问题,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对资金需求越来越大,而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贷款较难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多依赖于企业之间的信用以及民间的高利贷来获得流动资金。

3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3.1中小企业自身条件限制

中小企业管理结构混乱、市场风险识别能力低、盈利能力极其不稳定、信用风险意识薄弱等都是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因素。我国多数中小企业没有形成有效科学的公司管理结构,公司管理制度混乱是存在于中小企业的普遍现象。

管理方式落后、缺乏科学的公司组织形式、操作程序不规范等问题突出,又由于部分企业财务制度混乱、信息不透明、财务报表缺乏有效的审计,这些问题都增加了银行对企业的审查难度、企业贷款的风险,使得银行面对中小企业融资时存在惜贷现象。同时,这些问题也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形象,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缺乏可用于抵押的财产是中小企业的另一特点。商业银行追求稳健经营,在授贷过程中具有严格内控机制、审核标准。在这一背景下,即使银行具有大量可贷资金,然而由于中小企业资产规模普遍较小、自身资金积累不足等原因导致难以获得银行贷款的支持。

3.2金融市场发展不全面,资本市场不发达

由于我国处于金融改革的关键期,目前金融管制现象较多。金融管制自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然而不适当的金融管制不仅阻碍了金融市场的发展,而且又阻碍了融资活动的正常开展。国有企业等大型企业可以通过政府主导的信贷配给获得融资,而中小企业则不得不求助于不规范的其他途径融资,结果进一步加大了金融市场监管的难度,形成恶性循环。

我国资本市场的建立与发展是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进行的。由于改革制度设计不配套等历史原因,我国资本市场还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主要包括上交所、深交所两个股票市场、深交所中小企业创业板市场等。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企业债券市场、中小企业股票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帮助尚未达到应有的水平。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资本市场层次太低,远远不能满足中小企业融资的需要。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建立还处于空白阶段,股票市场上市要求标准过高,为中小企业设立了较高的入市门槛。银行作为我国金融市场最大的金融主体,往往忽视了中小企业的资金融通需求。面对以上窘境,中小企业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资金约束,难以发挥其原本的经济职能。

4对策与建议

4.1充分调动市场积极性、大力发展资本市场

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供应中直接融资仅占2%左右。在这种融资方式下,中小企业越来越依赖商业银行等间接融资方式。因此,开辟直接融资渠道缓解资金需求压力成为必然。我国要大力发展直接融资,以解决企业对银行资金过度依赖的问题。另外直接融资具有许多间接融资不具有的特点,例如能使资金需求者获得长期资金来源,以通过多种直接融资方式能够扩大中小企业长期资金的比例。而且多样化的融资方式选择会整合现行企业的融资结构单一化的状况,改善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弱化资金需求压力发展直接融资会带来企业股份化、资产证券化、证券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一些有内在联系的企业就可通过互相参股、控股形式来组织生产和进行市场运作这将有利于提高企业自有资金的配置效率。要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当务之急就是要改革中国资本市场,资本市场发展程度越深企业融资方式越多样化,更有助于企业融资结构的合理化。

4.2提高中小企业自身素质

我国中小企业囿于不科学的内部管理机制、信用观念薄弱、会计信息质量不高等原因难以融资。因此,中小企业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自身素质:首先,改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大力吸收引进高级管理人才,提升公司管理的科学性,同时要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有效防范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风险。其次,要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自身会计信息质量。严格按照会计规章制度,建立规范的企业会计制度,科学合理地根据企业自身情况,进行企业账目的设立。在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要确保会计财务数据的真实可靠。最后,增强信用观念,强化信用意识,加强企业资产负债管理水平,树立良好的信用形象,进一步提高自身融资能力。

4.3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加强金融创新

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出现为中小企业融资开辟了新的道路。在当下,包括互联网的融资环境的塑造,必然需要政府以及相关监管机构的扶持和引导。政府有义务从多方面进行努力,建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制定相关政策解决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不畅、融资信息获取难等问题,同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实现中小企业融资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范文6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是当前财务领域的热点问题,分析其困境形成的原因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小企业自身的原因

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大、治理问题多以及其较为保守的经营理念使得其难以在信贷市场占据优势,这是融资难的内部原因。李扬、杨思群(2001)认为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主要是由于其本身较高的破产比率,同时资信等级较低、资产状况较差又使得中小企业缺乏有效的担保抵押物,因此难以取得信贷。除此之外,中小企业信息披露不充分、抗风险能力较差也是其难以获得信贷的重要原因。杨俊龙(2003)认为中小企业治理问题较多、产权不够明晰、风险变数较大等问题导致中小企业难以在融资市场上获得投资方的青睐。而王常柏(2003)则认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除了自身实力以及财务状况外,相对落后的经营理念也是其困境产生的原因。企业“宁当鸡头不当凤尾”的意识使之联合扩大的积极性较低,融资方式保守、融资渠道局限是其面临困境的主要原因。

(二)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下中小企业由于具有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的动机而难以获得银行贷款,这是融资难的市场原因。Stiglitz和Weiss(1981)首次对信息不对称对信贷供给的影响进行研究,认为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使得银行不得不采取授信的方式来平衡供需,而这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林毅夫、李永军(2001)认为在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中,由于中小企业存在资金获取前使用信息优势而在资金使用中损害资金提供者利益的动机,因此会导致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而徐洪水(2001)认为银企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资金的有效供给减少,加剧了中小企业融资的资金缺口。

(三)制度原因

信贷体系的不健全、信贷监管的加紧、利率市场化进程的缓慢是中小企业难以获得信贷的制度原因。陈佳贵(1999)认为银行出于自身成本收益角度的考虑对信用水平较低的中小企业放贷较少,而归其原因是因为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进行服务的机构,如信用担保等。而张杰(2000)则认为现有金融体制下银行对大型国企依存度较高,信贷市场存在所有制歧视的问题。但是,欧阳凌(2004)认为这一问题虽然在经济转轨期较为突出,但从长期来看只要金融体制改革和经济市场化能够有效推进,该问题的影响将会逐步减弱。陈文汉(2006)认为中小企业融资难不仅是难以获得银行信贷的问题,而且更多在于资本市场层次的不健全、交易工具的欠缺;二板市场与柜台交易市场的不繁荣以及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使得中小企业由于无法寻找更适合自己的融资方式而陷入困境。

(四)银行以及政府等关联方的原因

日益严格的信贷监管、扭曲的银企关系以及过度的行政干预等关联方的角色缺失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原因。胡旭阳(2006)认为我国较为严格的金融监管环境导致银行更注重风险管理,因此更愿意与现金流量好、还贷能力较强的大型企业合作,而将未来前景不确定性较高的中小企业拒之门外。他还指出这种行为对于银行来说是不具备投资效率的,同时会使银行由于过度依赖部分企业而带来风险集中的问题。刘颖(2003)认为我国转轨经济的特殊环境下中小企业面临的行业准入限制较多而政策扶植力度较弱,同时政府对民间资本市场的简单切断、对市场运行的过度行政干预也导致了中小企业难以在资本市场上融资。除此之外,胡旺联(2002)指出我国政府对于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制定尚有较多问题,其中包括上市审批制过度关注规模与所有制、配套金融建设不健全、信贷权利人保护不足等。

二、中小企业融资困境解决之对策———供应链融资

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许多学者提出了诸多建议,包括加强中小企业自身建设、建立健全担保体系以及相关直接融资以及间接融资渠道、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等。罗正英(2003)基于信誉链思想,认为中小企业应当建立“大企业监督式制度”,与大企业的信誉挂钩,从而提高自己的信用评级。陈晓红(2009)从仓单质押的角度认为,可以通过利用应收账款的自偿性融资,通过质押仓单的方式向银行借贷。牛晓健(2012)则引入供应链融资思想,认为该种融资方式是商业银行在贸易融资领域的重要突破,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中小企业资金匮乏的现状。

(一)供应链融资定义

供应链融资源于物流管理,前身为供应链管理,最初多运用于产业链条管理的局部性研究,如存货控制、物资供应以及采购销售等。随着经济发展以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供应链融资逐渐被广泛应用,如工商银行为沃尔玛与中小供应商提供的“反保理”服务成功解决了沃尔玛供应商的融资问题。《欧洲货币》将供应链融资称为“银行交易中最热门的话题”,并认为该项业务会持续增温。对于供应链融资的定义,根据其组成部分可以分为三个角度,即核心企业、供应链交易平台服务商以及银行。汇总其各方特点,可以为其做如下定义:供应链融资,即银行根据供应链上的真实贸易背景和供应链核心主导企业的信用水平,以企业贸易行为产生的未来现金流为直接还款来源,配合银行的短期金融产品和封闭的贷款操作进行的单笔或者额度授信方式的融资业务。

(二)供应链融资模式

供应链融资通过一揽子金融服务的方式,冲破了不动产质押的约束,是对物流金融的扩展,为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特别是流动资金融资困境的破局提供了崭新的思路。供应链融资的本质为借助大企业良好的商业信誉以及强大的履约能力,在充分利用应收账款“自偿性融资”特点的基础上,为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其基本运营模式为:首先,供应链企业产生以真实贸易为基础的应收应付现金流;然后,供应链电子交易服务平台将该现金流与物流、信息流进行整合;最后,由银行等金融机构基于供应链核心企业信用,为企业提供融资、结算、监管、收款等一系列“一揽子”综合服务。通过对现有供应链融资模式进行总结,可以将其归类为三种具体的运作模式,即动产质押、应收款质押以及“厂商银”。1.动产质押。《物权法》颁布之后,仓单成为银行可接受的质押品。该模式下中小企业将存货、仓单、合格证等动产进行质押后获得银行贷款,缓解其现金流短缺的风险。银行为控制风险与第三方物流公司合作对物流动向进行监管,同时与核心企业签订回购协议,借助大企业强大的偿付能力增加中小企业的信用。2.应收账款融资。上游中小企业转让或者质押核心企业的应收账款单据,向银行申请期限不超过应收账款账龄的短期贷款。根据应收账款是否转移可以分为应收账款保理和应收账款质押。应收账款融资模式是银行依托对物流、资金流即信息流的控制,将产业链企业进行信用捆绑,在有效控制授信风险的前提下提供授信。该运营方式要求银行对应收款进行严格管控,如实施追踪分析、完善应收款管理制度、建立合理的催收机制等。除此之外,贷款的授信基础并非建立在传统的企业财务状况风险评估之上,而是以交易为基础。同时该模式中核心企业往往为与银行存在长期稳定信贷关系的优质企业,在融资过程中起着反担保的作用。3.“厂商银”。“厂商银”,即保兑仓融资,是基于商品提货权的一种融资业务。该模式中生产商、经销商、仓库以及银行四方签署合作协议,具体运作如下:银行通过购买相关商品提货权的手段控制中小企业,为经销商提供贷款,并依据其销售回款的金额以交易为单位释放货权;上游核心企业出于扩大销售以及稳定产业链的目的,提供回购以及担保;第三方物流企业则与银行签订协议,对货物进行监管与担保;下游中小企业通过支付一定比例保证金之后取得银行贷款,进而向核心企业进行购货分销。该融资模式下现金与货权一一对应,实现了融资企业的杠杆采购以及批量销售。

(三)供应链融资特点

供应链融资是对银行传统授信理念的突破与创新,与传统流动资金融资的区别较大。其建立在核心企业的信用基础之上,以此为出发点为上下游企业融入资金,因此其具有长期稳定性、整体性以及外包性的特点(陈晓红,2008)。其具体特点表现为:第一,从授信的角度而言,供应链融资的信用主体为整个产业链企业,评级范围较大;第二,传统信贷要求企业具有良好的综合盈利能力以及优质的抵押资产,偿贷来源为综合收入,而供应链融资的质押品可以为动产,且以逐笔交易为还款基础;第三,与传统信贷解决个体企业融资相比,供应链融资为整个产业链的稳定运行以及整合升级供血;第四,该种融资模式下银行的角色从静态关注企业的财务状况转变为动态参与企业经营交易过程,在为企业提供持续的资金支持之外,还提供多种中间服务。

三、供应链融资前景展望及政策建议:优势与不足

(一)优势分析

供应链融资是金融服务的创新,其通过针对整体产业链的资金信贷运作,实现了上下游企业、核心企业、产业链以及银行的多方共赢。具体表现为:第一,其解决了上下游企业的资金不足问题,实现了资金的有效运用;第二,其为核心企业提供了更加稳定的经营环境,有助于核心企业获得采购价格优惠以及销售的扩大;第三,其解决了产业整体的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实现了上下游资源的整合,增强整体竞争力;第四,其降低了银行逐一授信的成本,为银行发展新客户、扩大中间业务提供了商机。

(二)劣势分析

供应链融资虽然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但也面临着诸多问题。第一,由于其运营基于整个产业链,因此随着金融工具向上下游企业延伸,风险也会随之扩散。如果链条的某一成员出现问题,那么风险会迅速地在整条供应链中扩散。第二,由于我国尚未建立起一个完善的信用评价体系,银行无法完成对供应链所有企业的调查分析,因此不可能对供应链情况进行完全把控,从而做到及时调整授信,控制风险。第三,由于供应链提供的服务较为丰富,因此银行面对的客户需求也就更为复杂。同时,在融资过程中不同部门的不同诉求也会给银行具体工作的展开带来挑战,如决策部门要求保证现金周转速度、资金管理部门要求保障资金安全、销售部门要求扩大销量。第四,供应链融资覆盖产业上下游,多涉及对外贸易,因此汇率风险相对较大。

(三)政策建议

供应链融资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解决具有重大意义,为中小企业、银行以及第三方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其发展除了市场的推进,还需要参与各方的配合以及政府外部环境的营造与指导。第一,政府应扮演好政策制定者与引导者的角色,应当逐步完善信用评价体系以及其他相关配套建设。通过政策的制定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消除各方顾虑,积极推进供应链融资的展开。同时,应适当引进民间资本,在控制风险的同时扩大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第二,银行应当充分意识到供应链融资的重要性,建立专业的管理体制,完善相关服务,改变传统融资理念,实现银行与产业链的资源整合与流程再造。同时银行应当完善风险管控机制,建立专业的团队,实现对款项的控制以及相关汇率风险的覆盖。第三,企业应当改变传统经营理念,充分运用现有金融服务,努力摆脱融资困境。同时第三方企业,如物流公司、仓储公司等应与供应链企业加强合作,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同时,扩大自己的业务范围。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