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病虫害防治的要求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病虫害防治的要求范文1
[关键词]水稻 病虫害 防治技术 研究 进展
中图分类号:S435.1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8-0171-01
引言:米饭是人们饭桌上非常常见的主食,这种主食不仅营养价值较高,而且易于消化。我国是农业大国,不仅是世界上水稻文化的起源地,同时也是世界上水稻生产产量最多的国家。纵观现代,我国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展,水稻种植领域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但是在水稻实际种植过程中,经常会发生较大面积的病虫害,这一情况会严重损害水稻的生产产量与生产质量。如何结合水稻生产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对病虫害进行防治,是我国水稻种植领域现阶段发展需要重点思考内容。对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与进展进行分析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下面就对相关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一、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和应用现状分析
(一)国外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
随着国民素质不断提升,人们对生活品质越来越为关注,对食品安全也越来越为重视,对自然生态环境发展也提出了很多要求。西方发达国家在对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研究过程中,主要是针对生态防治手段。避免在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开展中应用大量的化学药剂,积极进行生态化水稻生产建设。国外有关生态水稻病虫害防治的科研成果较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美国。美国作为西方发达国家的典型,国家发展过程中对水稻需求量也在不断增长。为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国民生活的需求,美国对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投入了较大资源,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在生物防治、遗传防治等方面取得了非常可观成绩。在保证不会对自然环境发展造成不良影响的前提下,为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开展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二)国内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
我国是农业大国,更是世界上水稻种植面积最为广泛的国家之一。我国对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工作也给予了高度重视,经过科研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目前也取得了很多可观性进步。现阶段,可以抗病毒水稻品种选择、水稻病虫害检测预控、病虫害产生实质原因研究等方面都逐渐接近世界领先水平。水稻作为我国人民的主要粮食作物,在经济贸易全球化趋势的影响下,我国水稻市场需求量不断增长,水稻农业市场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局势中。为了提升水稻生产产量,在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开展中水稻种植人员任然更多的应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我国水稻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还不够成熟化,这也是我国水稻种植领域发展的薄弱环节。
二、 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开展面临的新问题分析
(一)水稻品种和多元化导致新型病虫发生
社会经济市场对水稻需求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特性,致使我国水稻种植也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特点,使得优质、多抗水稻品种培育较为落后。对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进行分析发现,目前水稻病虫害防治对象发生了较大的转变,而且在长时间化学药剂病虫害防治模式下,多种病虫害抗药性逐渐增强,以往应用的水稻病虫害防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水稻栽培种植领域现代化发展的实际需求。稻瘟病、白叶枯等较为严重的水稻病虫害频繁发生,对水稻种植经济效益提升造成了严重影响。
(二)农作物种植结构改变致使病虫害新情况出现
为了克服重迎茬对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对农作物种植结构进行调整, 通常使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镶嵌、 轮作种植。然而,不同作物生态环境的多样化致使病虫等有害生物频繁流通, 单一病虫或单一作物为单元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已不再适用,从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出发,研究稻区病虫害发生的新规律已迫在眉睫。
(三)农产品质量安全对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提出新要求
以往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开展中,水稻栽培种植人员更多是选用见效快,并且适合大规模应用的化学药剂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这种防治技术非常可以较为高效的预防和处理水稻病虫害,但是如果应用不当、频繁应用会导致水稻农药残留程度较高,对水稻种植区域流域水质以及生态环境平衡也会造成严重损害,生产出的水稻产品对人们身体健康也会造成一定威胁。为了提升我国水稻生产质量,为社会民众提供质量过关的水稻产品,我国对水稻种植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了健全和完善,要求水稻种植人员实际生产过程中不能应用甲胺磷、久效磷等众多高毒性的农业药剂。水稻种植人员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不能只是看重水稻生产产量,要逐渐树立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与水稻生产质量控制意识,从而在不会对自然生态环境发展造成任何不良影响的前提下开展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使得水稻生产呈现出生态化的特性。
三、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措施
(一)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
科学防治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必须对病虫害进行准确的监测和预报。建立宏观与微观结合的病虫害预报系统及防治决策信息魇渫络,合理利用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媒介,及时传输信息,加强动态监测,提高病虫害预测预报的准确性。
(二)农业防治
1、选择抗性强的品种
水稻种植时应优先选择适应性强、抗逆性好、抗病虫害、高产优质的品种,从而减少病虫害发生频率,最大限度地降低化学农药的施用。如可以选择华优 638、星优 712 等抗稻瘟病的品种。此外,为了有效防止因长期种植而抗性降低的情况,应不断更换稻种。
2、种植前对种子做防害处理
为了控制水稻种子上虫口的数量,尽可能地提高抗性,水稻种植前应挑选叶毛较多、质地较硬、叶子较窄的优质水稻种子。播种前采用低浓度的强绿精等消毒液浸种,有效预防细菌性条斑病、恶苗病、稻瘟病等病害。
结语:综上所述,在水稻病虫害防治过程中,根据水稻生育特点和以往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在防治期内结合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适当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无污染环境的化学药剂去防治病虫害,确保稻米安全、绿色,保证水稻产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薛晓霞.农作物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5(22)
病虫害防治的要求范文2
关键词:林业技术;林业建设;病虫害防治;方案探索
中图分类号:S76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132153
提高林业技术水平、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是我林业建设的核心,也是我国林业生产能够持续向前发展的要点。林木自身具有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功效,尤其是在周围环境日益恶化的情况下,人们更加重视对林业技术的关注和重视,因此做好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1 我国林业技术与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现状
就目前而言,我国林业建设以及病虫害防治工作还是较为单一、落后的,在实际建设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多种病虫害防治农药,这必然会给日常环境带来巨大的污染,因此做好林业技术与病虫害防治工作是十分重要的。我国现阶段,林业植被的覆盖率以及质量都较低,虽然种类繁多,但是还有很多植被复杂,这就会导致病虫种类也多变,我国目前林业病虫害防治的体系不健全、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方法较低,与此同时,相关农业部门也没有给予必要的重视、整个林业技术人员素质较低,从而直接降低了整个林业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影响了病虫害防治工作顺利开展[1]。
2 林业技术与病虫害防治的科学方案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林业产生的内部和外部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对我国林业技术工作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因此将林业技术运用于林业生产中势在必行,做好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这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提高林业技术的的有效手段。
2.1 提高林业造林技术水平
每个不同的地区由于其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因此林业种植技术选择也各不相同。例如:在山区林业造林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当地的林木为主,然后在此基础上需要购进优良的树木,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将抗病虫能力较强的树木与当地其他树木有机结合,这样才能够做好树木的病虫害防治工作,降低使用农业的使用量,提高林业造林技术质量和水平。
2.2 增强日常管理工作强度
由于森林很容易受到病虫害的威胁,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病虫害防治日常管理工作强度不够,这导致很多病虫害处于早期阶段也没有被及时的识破和发现,从而没有在第一时间进行防治和管理,从而降低了整个林业技术与病虫害防治的质量和水平,因此要加强日常管理工作强度,明确责任制度,将病虫害防治工作做到位,这样才会对树木的生长产生积极影响[2]。
2.3 做好生物防治工作
在整个林木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做好生物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所谓生物防治工作主要就是通过虫类防治病虫的一种方法,通过对常见的病虫进行研究和分析,寻找它们的天敌,通过这种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能够减少化学用品对林木的威胁和伤害,从而提高林木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生物防治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控制昆虫的数目,为其提供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同时还要严格对其进行监控和检查,防治出现不良情况,这样才能够起到防治的作用。
2.4 采用农药防治
在对林业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基本都是喷洒化学农药,因此可以在此基础上喷洒新型无害生物农药,努力提高林业技术质量和水平,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基础上实践,通过采用生物农药防治的方法,不仅能够利用自然界中的生物来防治病虫害,还能够杀死病虫,综合对林业进行保护,防治带来环境污染,从而实现保护环境的目标。
2.5 运用物理防治方法
目前物理防治是根据害虫自身的某些特性入手,利用物理手段防治病虫害,例如:有很多害虫怕光,因此果农可以安装杀虫灯装置,驱赶甚至杀死害虫;果农还可以对果穗进行套袋,简单方便,还能减少农药的残留,有效的防治害虫的侵蚀。通过这种天然无毒的防治方法,能够真正实现预防的目的,从而为林业建设作出贡献。
3 结束语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影响下,人们对林业建设的要求也不断的严格,因此国家必须把防治病虫害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国家应该认真研究林业技术与病虫害防治的管理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采取防治结合的措施,通过创新理念、完善制度以及种植流程等多方面入手,从根本上预防林业病虫害问题,以此提高我国林业技术质量,全面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推动我国农业生产的健康、持续发展。林业技术与病虫害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病虫害防治的要求范文3
关键词:林业资源;病虫害防治;技术;方法
病虫害是阻碍林业产业长远健康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对经济与技术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当发现森林中有病虫害现象出现时间,一定要及时对其进行治理,有效防止病虫害进一步蔓延对森林生长造成严重影响,将病虫害对森林的影响降到最低,真正发挥林业产业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病虫害防治工作是现阶段林业部门以及相关工作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运用先进的技术是解决病虫害的有效手段。
1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的技术问题
我国不断在对病虫害防治工作进行改革与优化,但在实际运行过程还是存在诸多问题,该项工作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与意义。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很多种,对病虫害防治工作认识重视程度不够、防治水平较低等都是其中重要原因。下面我们对其进行仔细分析。
1.1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我国林业建设起步较晚,发展也较为缓慢,导致多数林业建设没有对科学技术与设备进行充分运用,病虫害发生时也不能传统的技术不能对病虫害进行有效的质量。林业部门以及相关工作人员没有对病虫害防治工作进行充分的认识,没有提高对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也是导致病虫害没能得到有效治理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当有病虫害发生时,一定要及时的采取有效的措施以及方法对其进行治理,防止其危害面积进一步扩大,这对林业产业的长远健康发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1.2林业病虫害防治人员缺少相关的工作经验
当今社会科技发展迅速,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信息设备被广泛的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传统的技术已经不能符合时展与需要,对病虫害防治工作没有帮助。林业部门以及相关工作人员应对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利用,结合实际情况对病虫害进行有效的治理。现阶段我国林业资源管理人员多数以林农为主,这部分人员文化程度不高,也没有专业的技术水平,在实际进行病虫害管理管理工作时主要依靠多年的工作经验,这对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顺利进行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应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提高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效果。林业资源病虫害防治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与技术性,这对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提出新的要求与挑战,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具有相应的技术水平与丰富的工作经验。病虫害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需要丰富的工作经验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辨别。现阶段相关人员主要在经验方面有所欠缺,这种现象对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同时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不利于林业工程的建设与发展。
1.3病虫害防治技术需要进一步提高
防治技术水平较低是影响病虫害防治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在林业工程建设方面缺少一定的研究,导致相关技术水平不高,这是病虫害防治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相关部门以及工作人员一定要提高对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积极的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根据长期的实践对防治工作进行总结,对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技术水平进行有效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
2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和方法探究
现阶段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各种问题,不仅对林业资源自身发展有不利影响,还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起消极作用。因此在实际进行病虫害防治工作时,应及时对有效手段以及方法进行利用,增加对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对林业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进行有效提高。
2.1正确认识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
要想做好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保证林木的健康正常生长,首先就要转变林业管理理念,使所有的林业管理单位都重视病虫害防治工作,并在日常工作管理中,加强对病虫害发生的关注力度,积极做好防治工作。尤其是在一些种植面积较大的林业生产地,病虫害发生的几率更高,且种类和数量都相对更多,更应该给与高度重视和关注,对于潜在的病虫害因素做出及时有效的处理。
2.2积极采用无公害技术进行林业病虫害防治
目前受气候环境的变化影响,林业中发生病虫害的次数逐渐增多,对树木的破坏性也越来越大。但是若单纯的采用药物治理,也会对树木的正常生长产生一定影响。为此,笔者在此积极倡导采用无公害技术来度林业病虫害进行防治。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2.2.1做好林业病虫害的预防工作。林业病虫害的预防工作可以有效地减少病虫害的发病率,促进林业生产。很多病虫害之所以对林业生产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与病虫害的预防工作不到位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在林业生产的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做好育苗,造林,抚育管理,封山育林等工作,更好地确保林业生产正常进行。在育苗的过程中要适当的选择比较合适的苗圃,避免一些比较低湿的地方,减少苗枯病的产生。同时在进行育苗的过程中需要对苗圃进行轮流作业,避免一些虫害的产生,及时对苗圃进行翻土施肥等工作,确保育苗顺利进行,尽量减少虫害产生的可能性,更好地保障林业生产。在抚育管理的过程中要做好施肥和除草工作,同时还需要及时修剪枝叶,及时修剪一些患病的枝叶,防治虫害的蔓延,保障抚育管理工作的质量。封山育林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地理位置,保障植被的恢复,保障生物多样性,提高森林的生态效益。2.2.2利用生物防治林业病虫害。生物防治病虫害主要是利用生物来消灭病虫害的一种病虫害防治方法。生物防治病虫害对于林业生产的作用十分显著,不仅仅可以有效地防治病虫害同时还可降低林业病虫害防治的成本。生物防治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利用昆虫天敌防治病虫害。昆虫天敌防治病虫害是比较常见的方法,可以在森林中引进一些天敌昆虫,可以有效地控制病虫害,不仅仅可以减少林业病虫害同时还可以维持生态平衡,促进林业生产正常进行。二是利用一些益鸟防治。森林中的一些鸟类以害虫为主食,因此可以借助鸟类防治病虫害,啄木鸟是比较常见的防治病虫害的益鸟,除此之外还有灰喜鹊,山雀等,可以通过建立鸟巢等方式引进益鸟帮助进行病虫害的防治。三是利用微生物防治。一些微生物也可以用来防治病虫害,比如细菌,病毒等,白僵菌可以防治马尾松毛虫等等,利用微生物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对于林业的发展也起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在当前的林业生产过程中,有关病虫害防治技术的问题还依然存在,还需要我们在生产中不断的总结经验,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加强对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视,提高林业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只有全面做好林业病虫害的预防工作,才能在最大程度上避免病虫害对林业造成的危害,而只有提高治理病虫害的技术水平,才能使减少危害,降低损失。
作者:耿立民 单位:苇河林业局
参考文献
病虫害防治的要求范文4
[关键词]杨树;苗木;夏季;管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S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5-0380-01
杨树具有适应性强、速生丰产、材质优良、易繁殖、耐盐碱、栽培广、抗污染能力强、用途广泛等优点,被广泛用来固沙,保土,护岸固堤以及荒山造林。但杨树的病虫害发生与危害对造林多种杨树、以幼苗、幼树受害最重,病叶早落、嫩梢枯顶、造成多顶苗,不符合造林要求,是育杨苗的大敌。随着林业的开发、生态先行和农田防护林网的建设,杨树苗的需求呈上升趋势,各地兴建起许多苗圃、大量培育杨树苗。对杨树苗病害管理若跟不上,往往会出现不合格苗,影响杨树苗的质量和产量。
每年人夏以来,杨树害虫危害严重,局部地方已经暴发成灾,形势非常严峻。害虫种类增加。往年6、7月份,主要是杨树食叶害虫危害,虫种较单一,现在又出现了二尾舟蛾、柳蓝叶甲等新虫种。二是虫口密度高,蔓延速度快。近年害虫来势较猛,虫口密度和有虫株率均较罕见。发生面积广,容易在局部地区暴发成灾。造成害虫大发生的原因:一是气候异常所致。今年的高温高湿气候给食叶害虫提供了适宜的繁殖条件。二是杨树害虫世代重叠,繁衍速度快,现有的防治器械、防治能力还不能完全控制其严重发生局面;防治组织困难,防治效率不高。由于林主过于分散,难以组织统一防治,往往是此防彼不防,东防西起,导致虫情扩散蔓延。具体详细情况是:
1现状
长期以来,杨树一直是我省植树造林的主要树种,占很大面积的,大面积纯林,极易爆发虫灾。因此各级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都很重视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每年防治率一般还是很稳定。全县推广塑料薄膜带阻隔蚧类等害虫、树干注射防治杨舟蛾等害虫、利用灌水、截干等措施减轻溃疡病的危害等,全县防治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但由于生态、经济等原因,其病虫害没有得到更有效的遏制。近年来杨树病虫害呈蔓延扩散态势,吃花甚至吃光屡有发生,形势十分严峻,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2原因
①树种单一,林相单纯,近年来每年杨树栽植数占当年造林总株数的8xxxx以上。大面积纯林高速发展,树种单一,难以形成一个稳定的森林生物群落,不能发挥自身潜能抵御病虫害的为害,一旦发生病虫害,就极易爆发成灾。
②管理粗放,树势衰弱,容易孳生病虫。一些经营者不顾“三分栽、七分管”的技术要求,不能及时加强抚育管理,做到合理修枝、追肥等,造成树势较弱,病虫加重。
③部分经营者防治工作重视不够。杨树生长周期长,经济效益来得慢,特别是病虫害防治,往往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因此,常使病虫害防治工作摆不上应有的位置,除非病虫害严重到相当程度时才引起重视,而此时适期已过,防治起来相当困难,甚至难以奏效。
④病虫害防治管理薄弱。全县所有的农技服务中心都有一名林业技术人员,但基础条件薄弱,跟不上防治工作发展需要。
⑤防治资金严重短缺。每年几乎没有病虫害防治专项经费,一旦发生病虫害,四处告急,延误时机,影响了防治效果。另外“谁经营、谁防治”的责任制度难以落实,尚待时日。
3防治建议
杨树病虫害防治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必须有自上而下比较全的组织机构和一套科学的技术措施,且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并在财力、物力等方面给予保证,在此基础上,重点解决好以下问题:
3.1科学造林,提高林木的抗灾能力。要积极引进抗病虫优良杨树新品种;建立无检疫对象苗圃;加强检疫,禁止使用带有危险性病虫害的种苗进行种苗或造林;造林时要注意品种合理搭配,设置乡土树种组成病虫隔离带;加强幼龄林和中龄林的抚育管护,及时间伐,合理修枝,增强其抗病虫能力,变被动防治为主动预防,逐步控制病虫害。
3.2搞好测报,认真做好病虫监测。我们要重点抓好监测和预报工作,定期全县病虫短期、中期预报,为及时制定防治方案提供依据。乡站在做好本地病虫害监测预报的同时,一方面做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另一方面要积极配合县站做好指导工作。
3.3合理用药,实行联防联治。认真筛选,应用高效低毒农药,进一步强化环境意识,逐步提高生物防治的比例。建立病虫害防治专业队伍,实行群防群治,联防联治,提高防治效果。
3.4拓宽渠道,建立病虫害防治资金。要执行“谁经营,谁防治”的责任制度和“谁收益,谁出钱”的合理负担原则,建立病虫害防治资金,以便及时做好防治工作,真正做到有虫不成灾。
4对杨树病虫害的工作进行科学管理与落实
4.1强化责任落实。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的社会公益性救灾活动,关系到林业建设成果的安危,直接影响到全市的生态环境建设。各林业部门都要成立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县、区政府主要领导是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把该项工作纳入日程,摆上位置,加强领导,明确任务,狠抓落实。各有林单位及林权所有者要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参与,联防联治,确保防治工作取得实效。
4.2加大宣传力度。要采取多种方式,大力宣传《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植物检疫条例》等法律法规,宣传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大意义,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广大群众和林权所有者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认识,为开展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氖围。
4.3广泛筹措资金。在积极争取国家、省森林病虫害防治项目和资金的同时,市政府将进一步增加森林病虫害防治资金投入,对森林病虫害严重区域进行重点治理。各县、区和各有林单位也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同时要发动和组织群众,调动群众参与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增加森林病虫害防治的人力投入,保证防治工作顺利进行。
4.4加强检查督促。各县、区和各有林单位要按照全市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方案认真开展防治工作,确保防治工作统一标准、统一时间进行,能够在最佳防治期内完成。苗木检疫工作必须在春季造林前全部完成,杜绝病虫苗和不合格苗木用于造林。市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要加强技术指导、检查和督促,对不按照有关规定开展防治工作并造成损失的相关人员进行严肃处理。
病虫害防治的要求范文5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 防治现状 发展 对策
中图分类号:U41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8-0249-01
1.影响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因素
1.1 气候异常
我国少数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加之近几年连续干旱、暖冬等异常天气,造成树势衰弱,害虫越冬死亡率低,病虫基数急剧增加,给有害生物的危害和蔓延创造了有利条件。
1.2 人工林抵御生物灾害能力不
现有林面积中,人工林占95%,“南松北杨”的树种分布格局调整尚需一段历史过程,中龄林以上林分组成多数为纯林,植物群落构成简单,生态系统稳定性差,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一旦发生病虫害,极易暴发成灾。
1.3 疏于管理诱发生物灾害
经营森林理念还没有完全树立,各类林权所有者对林木经营管理粗放,投入不足,没有及时进行土壤和树体管理,致使部分林木处于亚健康甚至衰弱状态,易发生病虫害。
2.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现状
2.1 未建立稳定的公益林防治投入机制
许多公益林,在生态防护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以提供生态产品为主,其经营者是村集体、国有林场和农牧民,他们从中获益很少,由于目前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标准低和森林病虫害投入比例低,使他们难以承担森林病虫害防治费用。防治经费的短缺,降低了公益林抗灾减灾能力。
2.2 商品林群防群治机制不顺畅
由于广大农牧民缺乏防治知识和技术,缺少防治设备,面对灾害,只能“望灾兴叹”,人工防治技术还没有得到普及,防治市场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尚需完善。
2.3 基础设施薄弱
具体表现是监测预警体系、检疫御灾体系、防治减灾体系和应急反应机制还不完善,基础设施不足,缺乏必要的防治设备和交通工具等,测报、检疫、防治等环节未达到最佳运作管理模式和协调均衡发展,森防体系建设急需加强。
2.4 防治意识淡薄
社会各界对森林病虫害的危害性和防治检疫工作的重要性缺乏必要的认识,国家防治方针和责任制度还没有完全落实,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存在灾来救灾和从众意识,没有像防治农业病虫害那样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3.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发展对策
3.1 建设防治体系
森林病虫害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进一步完善监测预警体系、检疫御灾体系、防治减灾体系和应急反应机制,增强防治能力。全面强化宣传工作和法规教育,加快实用技术和法律普及,提高全社会森防意识。根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形势需要,大力培植防治市场,发展专业化防治组织和队伍,促进社会化服务健康发展。
3.2 要求预防为主
从森林经营理念出发,大力推进综合性营林措施,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贯穿于林业生产全过程,发展生态林业,提高林分健康水平。在采种、育苗、造林、抚育、采伐等各个环节都要增加森林病虫害预防措施,实行规范化管理,增强林分自然抵御病虫害的能力,走出一条林业生产与森林病虫害防治协调发展的路子。
3.3 实施分类经营
按森林分类经营改革的思路,建立公益林有害生物的预防和重大危险性病虫的治理以各级政府投入为主,商品林有害生物的防治以经营者投入为主、各级政府补贴为辅的投入机制,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纳入政府防灾减灾计划,对以生态效益为主的公益林有害生物,走政府主导型防治之路,实行联防联治;对以经济效益为主的商品林有害生物,走市场主导型防治之路,实行群防群治。
3.4 推进防治现代化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发达地区已广泛应用飞机和车载喷雾机等各种新型防治机械,不仅提高了防治效率,而且还降低了防治成本,增强了防治效果。因此,按着现代林业建设的要求,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上,要加快实现机械化、现代化,对松毛虫以飞机防治为主,其他措施为辅;对青杨天牛以车载喷雾器防治为主,其他措施为辅;对天幕毛虫以人工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同时,要加强对防治新技术、新方法的引研推广工作,走无公害的绿色防治之路,依靠科技推进森林可持续经营。
4.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发展趋势
4.1 提高科技含量
一要加强重点病虫害的科研攻关和技术推广,研究推广新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二要扩大宣传,加强技术培训,普及基本技能,实行专业防治与群防群治相结合。三要强化政府行为和依法防治,必须实行多部门的有效配合和全社会的支持。四要切实加强综合性营林措施。从病虫害源头抓起,在保护好现有林业的基础上,坚持适地适树造林,采用良种壮苗,营造混交林,实行工程造林和集约经营等林业措施,把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贯穿于林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加强早期预防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增强林分自然抵御病虫害的能力。
4.2 生物防治技术
森林病虫害防治是人与自然灾害做斗争、保障林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千百年来,人们在防治各种森林病虫害的生产实践中,探索出大量好的经验和办法,如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综合防治和森林植物检疫等,在一定的时间内有效地促进我国林业生产的健康发展。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必须以维持森林生态平衡的为出发点,在防治方式上。应大力推广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实现可持续控制森林病虫害的重要手段,可以保护天敌,维护生态平衡,实现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长远利益与短期利益的一种平衡。
4.3 遗传控制病虫害
遗传控制得以实施的基础是以基因工程为主导的现代育种技术。从林木或其它动植物体内定位到抗病、抗虫基因,并将其克隆、转入到林木体内,表达出对特定或大多数病虫害的持续高抗性。目前,涉及遗传转化的树种已达9科19属近30种。一些重要的树种如杨树、欧洲落叶松等已获得了转基因植株。在报导的林木基因工程的目的基因中,抗性基因的种类最为丰富,包括了抗虫基因、抗病基因、抗盐基因、抗寒基因以及抗除草剂基因。
参考文献
病虫害防治的要求范文6
关键词 植物病虫害;问题;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S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0-0142-01
自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之后,植物的种植面积日益扩大,而新型病虫害也在逐渐增加。由于部分杀虫杀菌剂的长期使用,且未进行更换,使得部分病虫害对于该杀虫杀菌剂的抵抗性越来越强,致使一旦发生病虫害,则极易引起严重的损失[1]。在植物病虫害中所应用的防治方法有多种,例如化学防治、物理防治、耕作防治以及生物防治等。现对其防治要点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1 植物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
1.1 农民对农药的科学使用缺乏认识
由于农民未能充分了解所应用农药的特点与性质,导致农民在面对植物病虫害时采取见药就用的错误做法。农民未能针对病虫害情况采取相应的农药,因此大幅度降低了病虫害的防治力度。个别农民在见识到某种农药的杀虫效果后,便习惯于对植物应用同一种农药,在发现药物效果渐渐下降后,则加大了农药的使用量,使得病虫害对该农药产生了抗体,减低了农药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一些农民由于未能对农药有充分的认识,具有“农药毒性越高,防治效果越佳”的错误想法,在使用期间不遵循用药标准,乱用高毒性农药,导致植物死亡。少数农民在植物防治上,将多种农药联合应用,导致农药原本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受到了影响,例如乐果与石硫合剂联合应用,由于两者的酸碱值差异,使得2种农药的效用被分解,达不到防治病虫害的效果。
1.2 对病虫害认识不足
现阶段,植物病虫害具有多种类型,特别是保护地植物,高温、高湿环境等均利于植物病虫害的发展,而农民由于对病虫害认识不足,在病虫害发生时,无法正确区分病虫害的类型,更谈不上正确用药。
在植物病虫害防治中应用生物防治方法,不仅可保护环境,还可减少农药残留。但是不少农民过于依赖化学防治,且用药缺乏合理性,既达不到防治效果,还污染了环境。
2 植物病虫害防治对策
2.1 构建病虫害预测预报监测站点
相关部门应及早构建病虫害预报站点,加强对病虫害的全面调查,正确的防治情报,给予广大农民及时的指导。此外,应加强研究病虫害的预测技术、防治技术等,总结各类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从而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2.2 组织技术培训
农民对于农药、病虫害等的认识不足是影响病虫害防治效果的主观因素,因此相关部门(如农技部门、植保部门等)应结合当地的病虫害类型,组织农民接受技术培训,使农民对于当地的病虫害情况以及农药的使用知识有系统的认识,以提高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2.3 积极宣传其他防治技术
(1)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多是应用生化制剂、微生物农药等达到防治病虫害的效果,从而在防治病虫害的同时,保护环境与人畜。现阶段,在植物种植中所宣传推广的生物防治技术有多种,例如抗生素治虫、以菌治虫、以菌治菌、以虫治虫等。
(2)农业防治技术。农业防治是指通过采取农业措施(如间作套种、轮作倒茬、清洁田园、中耕除草等)达到防治病虫害的效果,通过此类措施可改善田园的环境,使病虫难以生存,在根本上对病虫的发展进行控制。此外,在病虫害防治中应尽可能对物理措施善加利用,如机械捕捉害虫、性诱剂诱杀、色彩诱杀以及灯光诱杀等。
(3)合理使用高效低毒的化学农药。通过化学农药防治时,在应用农药时需对以下要求严格遵循[2]:一是在用药时,应结合病虫害类型而选择相应的农药,通过对症下药而预防误用农药的时间,达到防治目的;二是掌握好对植物的防治时期,密切关注植保部门在病虫害方面的情报,并结合病虫害的发生特点、环境状况等,合理用药;三是用药过程中,注意控制好农药的剂量以及用药频率,防止病虫对农药产生抵抗性。
(4)注重对病虫害的预防。采取栽培措施促壮植物,将植物抗病性提高后采取喷药防护措施,防治病菌的入侵。对于已受到病虫害损害的植物,则结合其损害情况(例如损害部位、损害程度、发生范围等),对植物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喷施生物药剂或化学药剂、浇灌、诱捕、人工摘、人工修剪等)进行控制[3-4]。例如:人工摘除植物中病烂部位以及虫果等;人工挖出在地下的病虫,并剪除受到损害的枝梢;人工刮清枝干表面的虫体、烂皮、蛹卵等。
(5)性信息干扰。该方法通过提取鳞翅目害虫的性信息素,并进行人工合成,将其施放在植物中,从而对鳞翅目害虫造成干扰,实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5]。
3 参考文献
[1] 陈亮亮.谈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J].林业勘查设计,2011(1):94.
[2] 范忠赞.浅谈如何有效加强对植物病虫害防治[J].吉林农业,2011(4):122.
[3] 胡爱军.浅谈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措施[J].科技致富向导,2013(21):20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