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培养发散思维的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培养发散思维的方法范文1
【关键词】作文教学 发散思维 思维能力 培养
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人类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创新。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重中之重就是启发学生的思维,它是教师教学艺术的主旋律,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核心,更是贯彻新课程标准的重要要求。
发散性思维是思维结构的核心,又称求异思维,是一种辐射型的思维方式,它从多角度、多起点、立体地全方位来思考问题,有利于摆脱习惯的禁锢,闯出新路子,提出新颖独到的见解。[1]语文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和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的答案丰富多彩,是一门富有创造性的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上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语文教学工作者应重视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一)运用多向思维,开阔学生思路
许多学生拿到作文题,往往由于习惯性思维,只能看到事情的单一方面,即大多数人想到的方面。这样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多方位思考,多角度分析,对同一事物从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去写作,深入挖掘题目的含义,尽力拓展写作思路,写出有独特见解的文章。这样说还是太宽泛,具体说来可以从选材、立意、结构、体裁上进行多角度训练,培养发散思维。
首先,选材多样化。选好题材是作文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作文课上下笔如有神,写得又快又好的学生往往选材能力比较强,相反,那些绞尽脑汁想了很久也找不到突破口,无从下笔的学生往往选材能力较弱。因此,拓宽写作题材,对于发展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写作兴趣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教师要尽力帮助学生敞开思路,如语文课本中有大量的古今中外优秀作品,有文笔优美的散文,有结构严谨的议论文,有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丰富多彩的小说……可指导学生在写作时借鉴这些作品的写法或把经典人物形象有选择地运用到作文中。
其次,立意多样化。所谓文章的立意,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同一题材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不同的中心思想,写出自己的独特见解。为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确定文章的中心。为了让学生理解立意如何多样化,可先举一些例子让学生理解。如同样是“春风”,李白的笔下是“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这里的“春风”是凄凉的;而散文家朱自清的笔下却是“春面不寒杨柳风”,这里,“春风”则是轻柔、温暖的。同样是“离别”,王维笔下是“西出阳关无故人”,离别的伤感、悲凉令人断肠;而高适笔下是“天下谁人不识君”,豪迈、乐观的心态使我们对离别又有了不同的感受。
再次,结构要多样化。同一写作内容,采用不同的结构方式,表达的效果就不一样。因此,学生在写作时,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不同的结构方式,如写“周末历险记”题材的文章,可以顺序,按时间先后,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也可以倒叙,把这件事中最精彩的一个场景提到前面叙述,再按原来的顺序写;还可以用插叙的形式,根据需要在叙述中暂时中断原来思路,插入另一些有关的事。总之,学生要根据文章内容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叙述顺序,改变平铺直叙的写法,吸引读者的眼球。
最后,体裁多样化。可引导学生根据同一题材,写出不同文体的作文。如以“葡萄”为题材的作文可写成说明文,介绍其种类、特点、生长过程;可以写成一般的记叙文,描写色、香、味和一家人在月夜围坐在葡萄架下赏月、乘凉的情景;可以写成观察日记,记下葡萄生长过程中的各种变化;还可以写成借物喻人的散文,赞美具有葡萄那为人搭架乘凉默默奉献精神的人们。由于文体不同,学生的习作也就丰富多彩,各具特色。
(二)运用逆向思维,引导学生推陈出新
在拓展了学生思路的基础上,教学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树立“反弹琵琶出新意”的观念,对其所写的内容从对立的、相反的角度思考和探索,敢于标新立异。有些作文题目如果只是着眼于正面思考,绞尽脑汁恐怕也找不到合适的突破口,但运用逆向思维,打破常规反方向思考,常常会翻出新意,收到出人意料,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有些人就是运用逆向思维获得了成功。
(三)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
想象就像是创新的翅膀,没有想象,就没有腾飞的创新,善于创新,就必须善于想象。作文一旦失去了想象,就会像磨掉了外层的珍珠黯然失色,而丰富的想象,能使文章生气盎然,光彩夺目,不至于陷入人云亦云,如同嚼蜡的境地。因此,写作教学中训练想象能力,进行想象性作文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参考文献】
培养发散思维的方法范文2
要想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首先要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所以,笔者在讲述课程的时候特别关注怎样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愿意学习,主动探究知识。为了更好地实施,笔者常常会为学生创造学习情境,这样他们就会怀着一颗好奇心去学习。
比如,在给四年级的学生讲除法内容的时候,笔者会先给学生列几个运算容易的题目,让他们自己做。在以前的课程中已经简单地涉及到这类知识,所以,这些题目对于学生而言没有太大的难度。接着,800÷200、8000÷20、8000÷200型的题目,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可以小组内进行研究,然后笔者适当地进行辅导,之所以能够算出80÷20的结果,主要是因为学生已经掌握4×2=8,意思可以说是同时忽视除数和被除数的一个零,也就是8÷2=4。虽然讲述这个么小知识点会占用很多的课堂时间,但是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还能够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提高课堂学习质量。
2 解题思维不要拘泥于常规模式,要具有广度和深度
发散思维最主要的一个特性就是广阔性,然而对于学生而言,想要达到这种效果是非常困难的,看问题也只局限于表面现象,思维方式也被常规模式所固定,题目稍加变动,顿时就丧失了解题的能力。经过研究,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倘若针对一个题目从不同角度多次进行设问,反复进行练习,那么学生的思路也就开阔了。教师在讲述课堂内容的时候,仅仅关注学生算得的最终结果,这是不正确的举动,应该根据题目的难易程度,分层次、有重点地给予评分,却不可全盘否决。
【例】一份稿件由小强负责完成,假设他的打字速度为50个/min,需经过30 min才能够结束。如今他的速度提升了,每分钟能够完成80个,那么多少分钟才能结束?
在学生解答完这个问题后,将题目变动一下,问谁可以将“每分钟能够完成80个”变成隐含条件?这时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争先恐后的答到:1)如今每分钟可以比以前多打30个;2)如今每分钟的速度是以前的1.6倍;3)如今每分钟可以比以前多打3/5;等等。
这样实验的最终结果远远超过预期的效果,学生在会做题的基础上渐渐地寻找更为简便的算法,在某种程度上锻炼了思维能力。
3 变换思维,使思维更具有联想性
思维仅仅靠现有的知识是不够的,它要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为此思维就具有联想性,这也是发散思维的一个具体体现。联想思维也属于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经过不断地思维训练之后才能够使思维更具有广阔性和严密性。例如,在一些题目中,从字面表达上涉及的并不属于工程问题,然而其题目的特征却和工程问题表述的dylw.net一致,所以,可以用解答工程问题的方法。
如:一条路,小强独自修要用10天,小辉独自修要15天,如两人合修几天修完?学生的做法是:假设这条路长为150米,列式150÷(150÷10+150÷15)=6(天)。向学生讲述用工程问题方法解题的便利,列式表述:1÷(1\10+1\15)=6(天)。
4 思维不能受限于一种模式,要擅于开拓
要想使思维具有发散性,首先要使思维不受一种模式所局限,意思就是一个相同的问题要从不同的角度立意,也就是要具有创新性。对于小学生而言,抽象思维是一个无法达到的标准,在思考时常常受现实因素制约。为此,在为小学生讲述课程的时候,要循序渐进地锻炼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从而考虑问题才能够全面,更富有创新性。
如表面上看四则运算是彼此孤立的,殊不知他们的联系非常紧密。加法和减法之间是互逆的,乘法和除法是互逆的,加法的简捷运算是乘法,除法和乘法可以相互转换。所以,他们之间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例如,1000÷8÷125可以用1000÷125÷8,同时用1000÷(8×125)结果也就相同的。这样也就向学生表明要用联系的眼光看问题,知识彼此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从而组建了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
概括地说,教师在讲述课程的时候,要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引导他们向这方面发展,这样才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有助于智力的发育,同时增强课堂效率。
培养发散思维的方法范文3
发散思维代表了一个人思维能力的广度与灵活度,良好的数学能力首先建立在优秀的发散思维基础之上.数学题的答案只有一个,但获取答案的路径却有很多.数学教学不是告诉学生问题答案,也不仅仅是为其指明一条路径,而更应鼓励、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因此让学生盲目地陷入题海,不如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求解经典题目,倡导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学生一旦养成良好的发散思维能力,即便面对陌生、复杂的题目也能尽快找到多种解题路径.BACDFE图1例如图1,在ABC中,D、E两点在边BC上,AB=AC,AD=AE,求证:BD=EC.证法1:由AB=AC,AD=AE可得∠B=∠C,∠ADF=∠AEF.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可证得∠BAD=∠CAE.ABD≌ACE(SAS).BD=EC.证法2:由证法1可知∠BAD=∠CAE,∠B=∠C.又AB=AC,故ABD≌ACE(ASA).证法3:可证∠BAD=∠CAE,再证ABD≌ACE(AAS).证法4:如图1,过点A作AFBC.AB=AC,AD=AE,AFBC,BF=FC,DF=EF.BD=EC.证法5:作ADE底边中线或顶角平分线,也可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修改题目条件的教学方式是培养发散思维的有效手段.在一题多解的基础上,学生通过修改题目建立新题不仅是对题目本身更深层次的理解,更是一种问与答的角色转换.让学生站在出题者、提问者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更有助于他们发现数学定理万变不离其宗的灵活运用.
二、善用发散思维,做到一题巧解
发散思维有助于学生一题多解,但精准、缜密的集中思维能将其提升为一题巧解.在很多习题解答中,不少学生都能发现两种以上的解题思路,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能找到最快捷的解题方法,而如果选择了复杂的解题思路,还是很容易在推导过程中犯错并花费更多的时间.在推理过程中巧用定理、推论往往能简化解题步骤,而这必须建立在学生对公理、定理与推论之间关系拥有深层次理解的基础之上.培养发散思维最有效的方式莫过于让学生总结在解题过程中所用到的公理、定理,一题多解能让学生发现解答同一题所用到的多种定理、推论,而对定理的再反思则有助于学生总结如何筛选、发现最简易快捷的解题路径,做到这一步时数学往往已成为学生的乐趣.
三、善用发散思维,做到一题多变
培养发散思维的方法范文4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散思维 培养
1 培养小学生数学发散思维能力的必要性
小学数学传统教学以集中思维为主的思维方式,学生习惯于按照教材上写的或者教师教的方式去思考问题,用符合常规的思路和方法解决问题,这对于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技能的掌握是完全必要的,但对于激发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兴趣促进其智力能力的发展,特别是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显然是不够的,这种集中思维方式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因此我们要充分注重小学生的内心世界,注意培养其创新意识,尤其是在当今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创新意识越来越显得重要,发散思维却正好反映了创造性思维“尽快联想、尽多作出假设和提出多种解决问题方案”的特点,因而成为创造性思维的一种主要形式。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在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是完全必要的。
2 小学数学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2.1 训练思维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培养思维的积极性是培养发散思维的极其重要的途径。在教学中,教师要十分注意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求,使他们能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小学数学老师要善于激发、培养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其由暂时兴趣发展为长期、稳定的兴趣。利用、调动各种外部因素,使学生感受数学的兴趣和作用,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根据数学的特点,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学习数学、体味、掌握并能应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课堂学习与实践结合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果学生对数学没有学习兴趣,就不能从内心深处喜爱数学,更不能在数学课上积极地思索问题,产生创造性思维。
2.2 营造有利于建立培养发散性思维的环境。教学过程中和谐、宽松、自由的氛围能最大限度地触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要想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就需要有一个和谐的环境,给学生留下充分表现和发挥个性的平台,这种民主、和谐的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块肥沃的土壤。教师要克服创新认识上的偏差,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不同于别人的思路,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都是创新。如何挖掘和提高这种潜能,取决于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程度,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体,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教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以平等、宽容、鼓励的态度对待学生,更多地采取讨论、探究等方式,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的始终,真正成为探索研究的主体。
2.3 采用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是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帮助学生克服思维狭窄性,从而培养发散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一题多解,体现在没有唯一性、固定的模式,它可以通过纵横发散,知识串联,综合沟通,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目的。教学中,可以通过讨论,启迪学生的思维,开拓解题思路,要求学生不满足于一种解法,从一个问题出发,根据所给的条件,突破固有的解题思路,去寻找多种解题方法,教师在讲述例题时.可多角度、多方面地变化问题的条件或结论,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2.4 强化基础知识,为发散思维奠定有力基础。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影响着小学生的认识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对于基础知识不扎实的学生来说,数学创新意识及创新思维就如同毫无根基的空中楼阁。因此,创新教学首先要从强化基础知识开始,让学生扎扎实实地学好数学基础知识,强化数学基本功,渗透数学思想,积累解决数学问题的经验。小学数学首先要从最自然质朴的境界开始,在最利于学生数学基本素养发展的地方花大力气,下真功夫,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只有在不断地练习中学习,学生的各项数学素质才能得以激发生成、跃进,进而解决新的问题,教师能根据学生练习的情况确切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找到最适合每个学生的引导方式和学习方法,有效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益。
3 结语
总之,小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需要有一个长期培养的训练过程,因此,教师应不拘于形式的进行,要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在教学中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通过操作、观察、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启发学生动脑筋、想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培养学生能够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从而让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得以提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黄颖论.小学数学发散思维培养[J].考试周刊,2011(7).
[2]邴起杰.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散性思维的培养[J].中小学电教,2012(03).
培养发散思维的方法范文5
关键词:中职;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发散思维
中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和具有创业能力的人才。心理学指出:发散思维能力是人的素质和创造力的组成部分,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对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创造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多方面探析在《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一、激发学生培养发散思维的兴趣
心理学认为:学习兴趣是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科学知识的意识倾向,能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钻研问题、开阔眼界,可以说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因此,在《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兴趣,必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才能使学生产生发散思维的动力。
例如,在讲授轴类工件的装夹时,教师先拿出三爪自定心卡盘和四爪单动卡盘,让学生观察它们的结构,并思考它们的原理,激发起学生的发散思维兴趣;此时,有的学生会说出两者结构上的不同,有的学生会提出这两个卡盘是如何使用的。教师可借此机会介入新的知识,讲解两个卡盘的原理及使用方法,并请学生上台与教师共同演示如何使用这两个卡盘,在消除学生疑惑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演示完毕后,教师顺势提出:如果夹紧较细长的工件时,能直接使用这些卡盘夹紧工件吗?会出现什么结果?学生在兴趣动力的驱动下,多角度思考可能会出现的结果;一些学生说可以直接使用卡盘夹紧,一些学生说不能,直接夹紧会导致工件断裂等。这样,在教师的提问和诱导下,学生积极开展发散思维,从多角度进行探索。
二、创设民主、开放、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
教育心理学认为,与智力相比,创造力的发展受环境的影响更大,而发散思维能力是创造力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发散思维能力的发展也受环境的影响。所以,为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我们应该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尊重学生的观点、想法,改变原有僵化的评定标准,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人为本,注意营造出民主、和谐而让人心灵舒展、情意共鸣,信息传递与反馈畅通,思维活跃、创新精神涌动的和谐环境。课堂上提倡敢说、敢想、敢疑的习惯,提倡实验、猜想、合情推理、讨论分析、议疑答疑的交流方式,真正实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活动是一种交往、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与共建。
要实现这一目的,教师的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多用启发式、发现式、类比法和集体讨论法进行教学,注意引导学生自己思考。那些过分强调顺从和循规蹈矩,过分看重分数的教学环境则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值得一提的是,在民主开放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对教师提出的让学生思考的问题,学生往往会按自己的思维方式给出多种多样的答案。此时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提出的答案,与学生一起分析每一个答案,不能对一些认为是异常、怪异,或与教材结论不一致的答案或想法置之不理,否则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实训过程中,教师先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实训小组,把加工工艺图发到每个小组中,让小组成员讨论确定加工方案,写出加工工艺路线。此时,学生的发散思维就会被激发,并想出很多加工方案。最后,教师将各组加工工艺卡拿出来,全班一起评选最优加工方案,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同时也能有效地发挥互助学习的作用。教师对学生写出的所有加工工艺路线,不管与教材是否一致,都要与学生一起对工艺路线进行可行性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面对问题时进行发散思维的习惯。
三、鼓励和指导学生进行有效质疑
发散思维是沿着多方向、多角度、多侧面寻找答案的思维过程。要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就必须使学生能对事物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和创见;而要有创见首先要能发现问题,提出质疑。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这就是说,要有创造性思维,不会质疑是不行的。因此,教师首先要鼓励和指导学生进行有效质疑,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在《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能引发学生积极探索反思,学生在质疑和教师不断引疑解疑的互动中,掌握知识和技能,而质疑在于教师的成功引疑,利用学生感兴趣的现象不单能引导学生质凝而且能激发求知欲。例如,在讲授车刀的材料时,教师提出:为什么高速钢车刀不宜高速车削?在讲授用转动小滑板法车削外圆锥面时,当演示加工完成后,教师提出:为什么转动小滑板就能车削出圆锥面?在讲授车削三角外螺纹时,当演示车削完成后,提出:为什么高速车削三角外螺纹时,只能采用直进法,而不能采用左右切削法?
四、根据教材内容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心理学认为:教材内容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活动。不同性质的学习材料为各种类型思维的发展创造了不同的可能性。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材料的内容和学习的课题去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教育心理学指出:发散思维的训练应当有意识地从培养思维的独创性、灵活性和流畅性入手,给学生提供开展发散思维的机会,养成学生多方向、多角度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在《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的的练习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例如:在讲授圆锥工件的质量分析时,提出:如果圆锥的锥度不正确,请同学们把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和解决办法列出来。在讲授工件表面修饰时,提出:如果滚花时产生乱纹,请同学们把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和解决办法列出来。在车削三角外螺纹的实操时,如果有学生加工出来的工件螺距不正确,首先要求学生把造成螺距不正确的原因全部列出来,然后指导学生做出预防措施。
五、在实训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学生在学习《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的过程中实训项目比较多,在实操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发展创造力。例如,在车削轴类工件、用麻花钻钻孔、车削外圆锥面、车削多线螺纹等实操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按自己的思维制定工艺路线,选择合理的车削用量等,这样能很好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六、训练学生摆脱习惯性思维
教育心理学认为,应对学生进行摆脱习惯性思维的训练,这类训练的意义在于促使人们探索事物的存在、运动、发展和联系的各种可能性,从而摆脱思维的单一性、僵硬性和习惯性,以免陷入某种固定不变的思维框架,使思维具有多端性、灵活性和独创性。因此,在《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教学中训练学生摆脱习惯性思维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例如:在讲授车削偏心工件时,要求学生不能在四爪单动卡盘上加工,要用垫片在三爪自定心卡盘上保证偏心距。这样的类似训练,能使学生摆脱习惯性思维,培养发散思维力。
七、合理运用鼓励与表扬
教育心理学认为:表扬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是强化学生适当的行为,对他们所表现出的期望行为提供反馈。教师对学生的肯定评价具有积极的作用,能鼓励学生产生再接再厉、积极向上的力量。对学生的赞扬、表扬、奖励一般比责备、批评、惩罚更具有激励作用。因此,在《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教学中如发现学生对教师所讲解的问题,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或在实训中发现学生制作的产品有创新思维成份,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这样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
(作者单位:广东省肇庆市四会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培养发散思维的方法范文6
1培养学生散发思维能力,为将来更好地服务社会
现在进入21世纪,国际化经济、政治、军事竞争异常激烈,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知识占据着重要地位,尤其是不断创新的前沿知识。一般说来,在数学上乃至其他科学上的新思想、新概念、新方法往往来源于散发思维,中学数学的独创性思维品质,更得益于散发思维。因此为了将来的挑战,使学生将来更好地服务社会,有必要对学生数学散发思维能力进行培养。
2培养学生数学散发思维能力,要进行思维辩证策略启导
要从“联想”中培养发散思维。数学中以互逆形式出现的双向思维的内容是丰富的。如互逆概念、互逆法则、互逆运算、互逆对应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认识层次、观察角度、知识背景和问题特点来考虑问题。这对激发高中生数学学习的兴趣,训练学生的散发思维,无疑是很好的帮助。
按照以上例子,对问题的联想引伸,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而且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深刻性思维。同时要从数学教学的“纵”,“横”培养发散思维:重视一题多解。数学上的一题多解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智慧潜力,培养学生发现、探究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