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画的创作理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画画的创作理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画画的创作理念

画画的创作理念范文1

关键词:童年经历;绘画视角;童真;高门巨族;英文写作

在“五四”女作家中,凌叔华被人们称为民国“才女”“名媛”。凌叔华出生于北京的一个仕宦和书画世家,古城的灿烂文化和家庭良好的教育,启迪、培养了她的各种才华,使得她在文学创作和绘画领域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通过凌叔华的文学作品,可以清晰地看到她的成长轨迹,童年经历对她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冰心指出:“提到童年,总使人有些向往,不论童年生活是快乐,是悲哀,人们总觉得都是生活中最深刻的一段;有许多印象,许多习惯,牢固地刻画在他的人格及气质上,而影响他的一生。”[1]许多著名作家的文学创作都受到童年经历的影响,列夫・托尔斯泰、高尔基、歌德、曹雪芹等作家的作品中都融入了他们的童年记忆。童年经历对凌叔华文学创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独特的绘画视角

凌叔华的父亲凌福彭于1895年进京参加科举考试,与康有为同中进士,并点翰林,他精通诗词、酷爱绘画,与齐白石、王梦伯、陈半丁等画家交往密切,家里经常有文人墨客出出进进。凌叔华在这种家庭环境之中,从小便受到文学艺术的熏陶,她爱上了绘画。六岁的时候,她在后花园中用木炭在白墙上画了很多山水风景、动物、人物。她父亲的一位朋友王竹林看到这些画后主动担任凌叔华的绘画老师,后来,王竹林建议凌叔华拜著名的女艺术家、慈禧太后宠爱的画师缪素筠为师,在这些名师的指教下,凌叔华的绘画技术有了较大的提升。深厚的绘画艺术修养,直接影响着她的文学创作风格,形成了独特的绘画视角。在凌叔华的文学作品中,随处可见绘画的影子,《疯了的诗人》中的主人公是一个非常喜爱绘画的人,《一个故事》是以绘画为例引出故事并衍生出故事的讲述和结构方式的。在她的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一幅幅鲜明的图画“西山隐隐约约露出峰峦林木寺院来,朝雾笼住山脚,很有些宋元明画的风格,”[2]“想到了琴,她的脑府便悬上一幅古柏凛然直立,一幅大戏园听众热情欢呼的图画。”[3] 凌叔华娴熟的绘画技艺巧妙地融入文学作品之中,使得她的作品呈现出浓郁的画境画趣。在她的小说意境画面中经常出现亭台楼阁、花鸟鱼虫、山水寺庙,《再见》中的物象就有“落叶”、“西湖”、“孤山”、“晚钟”、“梅花”等等,这些美妙的具有象征色彩的自然物象构成了一幅人物活动的背景,并和人物一起,形成了一幅幅鲜明可感的意境画面,带给我们一种 “人在画中游”的美感,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礼赞童真、童趣

童年的生活经历成为凌叔华创作的重要素材,她在儿童短篇小说集《小哥儿俩》一书的《自序》中说:“书里的小人儿都是常在我心窝上的安琪儿,有两三个可以说是我追忆儿时的写意画。怀念着童年的美梦,对于一切儿童的喜乐与悲哀,都感到兴味与同情。这几篇作品的写作,在自己是一种愉快。” [4] 在她的儿童小说中,表现了儿童的天真烂漫、可爱善良。《小哥儿俩》中,大乖和二乖得到一只会说几句话的八哥鸟,玩了不到一天,八哥鸟被一只野猫吃了,兄弟俩拿着木棍去找野猫报仇,当他们找到大野猫时,看到它正安静地躺在一个破箱子里,旁边躺着几只刚出生的小猫,看到可爱的小猫,兄弟俩非常开心,他们放弃了替八哥报仇的念头,还决定给他们建一个温暖的家。《弟弟》这篇作品中通过主人公弟弟不经意暴露二姐喜欢林先生的内心秘密,表现了弟弟淳朴、憨厚的性格,也讴歌了他那纯真可爱的天性。凌叔华笔下的这些孩子天真烂漫、纯洁无瑕。作家以一颗童心体味着孩子们的喜怒哀乐,用细腻的绘画手法将儿童趣事呈现在读者面前。小说集《小哥儿俩》之后,凌叔华创作的儿童小说,大多数是以“凤儿”和“枝儿”来展开故事情节的。如《一件小事》、《八月节》中的“凤儿”,《搬家》、《凤凰》等作品中的“枝儿”。曾经有人询问过那个叫凤儿的小女孩是否就是作者本人?凌叔华回答:“凤儿有一半是我。”[5] 由此可见,凌叔华的儿童小说,大多数都是她对于童年的回忆,是她的童年记忆的再现。凌叔华的儿童小说,表现童真、童趣,呼唤人性的真善美,具有一种别样的艺术感染力。

三、呈现高门巨族中女人的悲哀

凌淑华的作品中塑造了许多女性形象,在大部分女性形象身上都可以看到她的母亲李若兰的影子。李若兰幼年与自己的亲生父母失散,后来被潘家收养,他是被衣锦还乡的凌福彭骗娶进门的,在传统的旧式家庭中,生养儿子成了李若兰在凌家获得地位和尊严的唯一途径,但是,她却一连生了四个女儿,遭到凌家人无尽的嘲笑和鄙视。凌淑华从母亲痛苦、悲哀的生活中选取素材,表现旧式家庭中女性的不幸命运,呈现高门巨族中女人的悲哀和无奈。《女儿身世太凄凉》中的三姨太是被婉兰的父亲连买带骗来这个家的,不仅失去了自由,还要被别的姨太太欺负,无奈的她发出了不平的呼喊:“咳,做女人的真苦啊!我不知什么时候,才能脱离这苦海世界呢!”[6] 《资本家之圣诞》中的姨太太生了个儿子得到老爷的百般宠爱,但她仍然摆脱不了姨太太的卑微身份,内心充满痛苦和无奈。《八月节》中的凤儿妈生了四个女儿,在重男轻女的旧社会 ,她为自己生了几个女孩充满自责与自卑,还要承受别的姨太太的嘲笑, 但她只能陪着笑脸、忍气吞声。凌叔华在创作中通过这些旧家庭中女人的不幸和悲哀,揭示了旧社会一夫多妻制的罪恶,同时,她也在不断探索女性解放的道路。

四、英文写作

凌叔华七岁那年,父亲请来了大名鼎鼎的辜鸿铭教她英文,辜鸿铭从小勤奋好学,精通六国语言,并获得文学硕士学位。辜鸿铭主张学英文要像英国人教孩子那样,从小学会背英文儿歌。在辜鸿铭的指导之下,凌叔华背了许多英国的诗文,她的英文水平得到迅速提升,为她后来的英文创作打下坚实基础。

1935年,凌叔华结识了到武汉大学讲授英国文学课的英国青年诗人朱力安,在朱力安的引荐下,凌叔华开始与朱力安的姨母弗吉尼亚・伍尔芙通信,伍尔芙是英国女作家,她在写给凌叔华的信件中鼓励她用英文创作“我们在信中还讨论过日后你可能用英文写出你的生平,这正是我现在很想建议你做的事。你的英文好到足以传达给别人你想传达的印象。”[ 7] 除了书信交流,伍尔芙还从英国给凌叔华邮寄了兰姆的随笔集和盖斯凯尔夫人的《夏洛蒂・ 勃朗特传》,在伍尔芙的鼓励和帮助下,凌叔华开始尝试用英文写作带有自叙色彩的小说《古韵》。伍尔芙收到凌叔华的手稿后,回信说“我很喜欢它,它很有魅力。” [8]《古韵》英文版1953年在英国出版后,成为畅销书,《泰晤士报・文学副刊》评论“叔华平静、轻松地将我们带进那座隐蔽着古老文明的院落,她向英国读者展示了一个中国人情感的新鲜世界。”[9] 这本用英文写作的自传体小说使凌叔华成为第一位征服欧洲的中国女作家。

在凌叔华的内心情怀中,一直萦绕着真切、深挚的童年情结,童年时期特殊的生活经历培养和成就了她的艺术才华,也成为她创作的源泉和养分,使得她的文学创作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范伯群.冰心研究资料[M].北京:北京出版社, 1984:42.

[2][3]凌叔华.酒后[M].上海:东方出版社, 2004.

[4]凌叔华.小哥儿俩[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11:213.

[5]魏淑凌.凌叔华与凌淑浩[M].张林杰译.北京:百花文艺出版社,2008:37.

[6]凌叔华.绣枕[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 2009:8.

[7][8]凌叔华.古韵[M].傅光明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1:170;183.

画画的创作理念范文2

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以教学目的、教学任务为重点,轻视能力、技术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二是以研究教材为主,以知识结构为重点。三是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演员”,而学生扮演的是“观众”。21世纪的高等教育,在教学方法上要有所突破,首先要转变观念,思想观念的更新与转变将为教育改革提供一个全新的视野。显而易见,这种教学模式不能给学生创造积极学习的机会,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其弊端是很大的。我们应该大胆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经验,真正做到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学习自主化。在教师的指导下,要求学生主动思考,解决问题,把课堂教学效率作为课改的主要问题,那种填鸭式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已经远远落伍了,我们应该向课堂教学要质量,向课堂教学要效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实现“授”与“受”统一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学习能力。新世纪的化工原理应是化工类本科生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工具。融“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使知识传授与学生自身紧密结合在了一起,在教学过程应该“一突三转”: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由纯粹接受知识向接受与探索相结合转变;由培养知识型人才向培养智能型人才转变;由“学会”为主向“会学、会想、会用”转变。

化工原理教学现代化

《化工原理》由于涉及众多化工设备结构、复杂的操作原理及流程、大量的工程计算等内容,仅仅采用传统教科书+黑板的教学模式,很难使学生刚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所学的内容,面向21世纪的化工原理课程要在学时数大大压缩的情况下讲授比原来知识多得多的知识量,就必须提高知识传授的效率,现代手段的使用是当务之急。

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手段的现代化。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计算机的广泛普及,为我们提供了多媒体现代化这一教学手段。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身,以其多维化的表现形式,为化工原理课堂与实验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精确做图,进行过程分析,并能多次重复再现整个分析过程,节省的时间可用来扩大授课的信息量,解决了因学时减少而内容保持不变的矛盾,效果显著。将理论教学、技能训练、计算机应用融合起来,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必将在21世纪化工原理教学中采用。将多媒体技术融于计算机辅助教学中,动静结合,声情融汇的模拟化工过程,改变了传统的教师满黑板推导公式、书写、浪费大量时间的教学方式,而多媒体教学,能形象生动地展现化工单元操作的动态过程,改善了课堂氛围,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利用多媒体教学这也是解决教学时学生只停留在书本上而不能与实际联系起来的矛盾的一个重要举措。我们现在采用各类设备软件,包括静态、动态的软件,也包括参数选取软件。

对于设备构造及运作,通过软件即可一目了然,从而可大大减少课堂抽象讲解设备的时间。在大量介绍新设备、新工艺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开拓学生的知识面。

改革考试方式和内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传统的考核方式已显然不适,因此我们摸索出了一套新的考核模式。对于那些在生产实际中应用广泛的内容,比如吸收部分。我们组织了现场实习,进行分组考核的方式来完成这一课时。为实现融“教、学、做”一体的互动,凸显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把上课的场所设在了实训车间,并且全程开放,比如讲到化工原理的吸收塔部分时,可以联系当地的企业,让学生进行实地的训练,加深他们对吸收塔的了解,把班上人员分成若干组,每组约10人,分别赴不同岗位,如填料塔部分、吸收部分、精馏部分等等,自主完成相关知识获取、计划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控制,使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建立一套完善的认知—理解—验证—应用等知识学习和应用机制。每天开次小会,由每一个人简单谈一下自己今天的收获与感想,在考试的分工上,教师作为总裁判长,统一分配调度,考试内容与所在地方的知识有关,并且还包括有学习态度、岗位纪律遵守情况、岗位职责认知程度、任务完成进度、协作程度、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等,进行一次简单的考试,待知识掌握得差不多的时候小组间再进行互换,持续一星期,最后再进行一次考试,综合成绩即为本次的总成绩,并计入本学期考试成绩中。这样大大诱发了学生的成就动机,学生在好奇中求知,在兴趣中学习,使知识能力和职业上岗能力得到同步、协调、综合发展。

师资队伍的建设

教师是教学活动中最活跃最核心的要素,虽然说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但此核心非彼核心,课程内容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进、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从根本上都依赖于教师的主体行为。毫无疑问,21世纪人才的培养,教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对师资队伍的建设又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中之重。我们要充实教师数量与提升教师质量并重。既要根据我院教育事业发展的动态规模调整教师需求的总量,又要始终按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推进教育创新的要求,对骨干教师队伍加快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实现规模、结构、质量与效率的协调发展。队伍建设与制度创新并重。

画画的创作理念范文3

关键词:石油企业 思想文化 创新发展 重要作用

企业思想文化是企业经营管理的灵魂,恰如一个人的精神思想层面,其能够有效引导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凝聚职工的归属感,并有效促进员工与企业的双重发展。但企业思想文化工作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而不断更新。当前,石油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各要素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石油企业应当认识到思想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作用。同时,石油企业还应对自身思想文化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时展的需求和企业的实际状况,来创新企业思想文化工作的理念和内容,以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一、新时期石油企业文化工作理念创新的重要作用分析

(一)武装企业员工的头脑,丰富企业全员的思想

新时期,石油企业对文化工作理念进行创新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不断提升企业员工的思想文化素质,运用科学的理论和知识培养员工,让他们与时俱进,不断发掘自己的潜力,丰富自身的知识,在发展自己的同时,实现与企业的共同发展。而企业也要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员工,制定不同的思想文化培训制度、章程和内容等等,以确保文化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让思想文化工作能够在武装员工头脑、丰富员工思想中发挥积极、高效的作用。

(二)帮助企业员工疏导思想,解决员工的疑难和困惑

对企业文化工作理念进行创新,便能时刻确保文化思想的先进性、适用性,从而确保企业文化思想在舆论和思想观念上对员工的引导作用,解决社会不良风气和不正确的价值观念对企业员工产生的不利影响,积极、及时地解决企业员工思想上的问题及困惑,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保持良好地生活作风。此外,企业经常开展职工思想文化活动,还能够为广大职工营造思想沟通、情感交流的平台,有助于帮助员工消解负面情绪,传递正能量,有助于化解企业与员工、管理层与员工及员工之间的隔阂或矛盾,让企业变得更加和谐、积极。

(三)发挥激励作用,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

运用先进的思想文化工作丽娘开展职工思想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职工的文化精神,能够在提升职工对企业认同感的同时,加强他们的积极主动性,进而自发地去挖掘自身的潜能和创造能力,更加积极、勤奋、主动地为企业服务,从而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经济效益。因此,企业思想文化活动的设计和开展也要从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出发,充分结合员工的精神激励需求和进步要求,向职工传递道德、积极和充满正能量的文化,力争为职工打造一个积极参与、热切关注的企业文化平台。

(四)起到沟通纽带的作用,和谐企业员工间的人际关系

在“人本管理”理念下,人际关系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管理效率。通过对思想文化工作理念的创新,企业能够更加清楚员工的思想动态和精神诉求,从而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思想培训和交流活动,加强企业管理层与员工、员工员工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甚至还可以加强企业与员工家属、员工与家属间的沟通和交流,帮助员工解决思想上的困惑、生活中的困难和人际交往中的障碍,为企业和员工之间的沟通搭建起一道道桥梁,最终实现企业的和谐发展以及凝聚力的不断提高。

二、新时期石油企业思想文化工作理念创新的有效途径

既然思想文化工作理念创新对石油企业具有丰富员工思想、提升企业运用效率、促进企业和谐发展的重要作用,我们有必要从当前的社会、经济大环境及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发,去创新企业的思想文化工作理念和内容,具体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文化工作理念方面的创新

在当前社会、经济大环境下,高举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紧密围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依然是石油企业思想文化工作理念创新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石油企业不断完善与发展的指导方针和根本政策。目前,我国的特色社会主义正在不断完善,经济建设也在全面推进,石油企业一定要紧跟时代潮流,不断创新思想文化工作理念,积极拓宽工作领域、完善工作内容、丰富工作机制和优化工作方式,为石油企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提供科学、有效的思想支持,为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积极的氛围和思想文化条件。石油企业思想文化工作理念创新的具体措施有:1、坚持高举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紧密围绕经济建设为中心,如此才能保证企业思想文化工作理念的创新符合时展的需求,顺应当代主流思想文化的潮流。2、石油企业全体工作人员应当重视思想文化工作理念的创新与发展,树立起“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思想文化工作观念,为企业思想文化工作的发展营造积极、良好地内部环境和条件,如此才能够为思想文化创新提供基础和动力,才能够更好地为企业管理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持。

(二)人本理念方面的创新

石油企业人本理念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企业要将员工的发展作为思想文化工作的中心,让员工感受到更多的关爱、获得更加优厚的待遇,从而提升员工的积极主动性,进而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具体措施有:1、石油企业在进行思想文化工作理念创新时,应该从人本理念出发,围绕企业员工制定相关的计划和策略,充分激发、调动员工的潜力和积极性,最大限度挖掘员工的潜在价值,从提升员工综合素质和责任意识的角度,实现企业整体文化素质和综合竞争力的提升。2、思想文化工作创新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员工的意愿,统一好员工的权益和企业的权益,尽最大努力满足每位员工的精神文化需求。3、石油企业人本理念的创新与发展,应当将人本理念贯彻到底,不可半途而废,也不能搞“形式主义”,要将理念落实到位,细化到企业管理中去,并逐渐将其发展成为企业思想文化工作中的战略指导思想。

(三)思想文化服务理念的创新

企业的思想文化工作是服务于企业及全体工作人员的。新时期,企业思想文化服务理念创新的具体措施有:1、应当将服务全局当作服务理念创新的根本任务,并且要始终坚持以加强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促进企业的现代化发展。2、思想文化工作部门要不断提升思想文化服务工作的深度和广度,更好地贯彻与落实服务理念,围绕企业的现代化建设开展各项思想文化工作,充分发挥其在企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3、石油企业思想文化工作部门应当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和协作,在思想文化工作实际开展中力争做到精心、精细和精诚合作。4、在思想文化服务理念创新之初,要将其上升到战略思想的高度去综合考虑,这样才能保证其具备服务全局的效用。

(四)思想文化建设理念的创新

思想文化建设理念的创新也是企业思想文化工作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创新发展的核心内容是不断促进企业思想文化的更新与繁荣。其创新的具体措施有:1、石油企业应当重视思想文化宣传与建设工作,根据企业的自身状况和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去组织与发展企业思想文化工作,确保思想文化工作能够始终引导与带领企业不断前进。2、企业管理层和思想文化工作部门要坚定自己的事业心,尽心尽责地去开展思想文化建设及其创新工作,树立起正确的发展观念,用创新发展的工作理念来解决问题并不断提升工作效率,每个时期都要将开创思想文化工作的新局面作为工作目标。

(五)思想文化沟通理念的创新

企业思想文化是沟通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有效的沟通才是其发挥积极作用的关键所在。新时期,对是由企业思想文化沟通理念创新的具体措施有:1、严格按照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来要求沟通理念的创新工作,通过不断创新与优化思想工作的方式方法,逐步树立起面向企业全员、走向企业大众的思想文化沟通理念。2、重视沟通理念在企业稳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要注重倾听企业基层员工的心声,创新与推广更加贴合企业员工实际生活的思想文化工作方式、方法,让更多的员工参与到文化工作中来,以增强企业内部的沟通与交流。

(六)思想文化传播理念的创新

思想文化的传播决定了工作的影响力和覆盖面,而传播理念的创新就是要将思想文化工作的影响进一步扩大与升华。具体措施有:1、加强现代传播技术和传播手段的运用,让企业文化传播与当前人们的沟通、交流方式紧密联系在一起,促进传播技术的现代化、多元化发展。2、石油企业应该进一步建立健全自身的传播体系,确保思想文化工作开展时,能立即找到最为合适、有效、便捷的传播渠道,不断提升思想文化宣传的质量,从而进一步提高石油企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企业通过创新思想文化工作理念,能够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政工组织和工会的积极作用,能够有效促进企业管理者文化实现向企业整体文化的科学转变,进而提升企业的管理效能,提升企业的整体形象和素质。同时,创新思想文化工作理念,还有利于员工之间、员工与企业之间更好地进行沟通交流,进而促进企业实现人性化、知识化和现代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志喜.依托网络构建企业思想文化工作新格局[J]. 冶金企业文化,2015(3).

画画的创作理念范文4

【关键词】中国花鸟画 写意 造型 形 神

中国花鸟画作为中国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追随着中国画发展的脉络,其伟大成就与重要作用是有目共睹的。对于中国画的发展历程,历朝历代都有着相当激烈的争论。时至今日,这一问题仍困扰着众多花鸟画画家的创作方向,尤其是在中国画艺术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今天,更是众多画家和理论家所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上世纪初,康有为对于中国画曾经有一段著名评论:“中国画学,至国朝而衰弊极矣!……其余二、三名宿,摹写四王、二石之糟粕,枯笔数笔,味同嚼蜡,岂复能传后,以与今欧美、日本竞胜哉。”①其实纵观文章的上下关系,康有为并不是全盘否定中国画,在其思想中,中国画在宋代达到了顶峰,但是也正是从宋代,尤其是唐代开始,中国画由盛转衰,其认为,这是因为坡的谬论导致了画面形象似是而非的现状。“中国自宋前,画皆象形,虽贵气韵生动,而未尝不极尚逼真,……自东坡缪发高论,以禅品画,谓作画必须似,则见与儿童邻。……于是元四家大痴、林云、叔明、仲圭出,以其高士逸笔大发写意之论,而攻院体,尤攻界画……”②纵观全文,得出的结论是,康有为之所以认为中国画越来越衰弱,是因为中国绘画逐渐舍弃了写实、写生的追求,抛弃了对于形的把握,而转为注重写意,过分注重对于神的传达。同时,也因某些画家理解上的偏颇,不去学习中国画的精神本质之所在,而单纯从极端的角度去理解中国画的造型理论,脱离实际生活去臆造画面形象,最终导致了画面形象的似是而非,削弱了中国画在世界画坛上的竞争力。

暂且不去评价康有为的观点是否正确,单纯就我国花鸟画的形与神的辩证关系,笔者结合自己的创作经验,谈如下看法。

在我国花鸟画创作的历史长河中,从来也没有哪一位画家把自然物象的形与神完全对立或者分开,只是在不同画家的创作观念中,是更多关注形的展示与描摹,还是更多关注神的传达与表述的问题。在西汉刘向所著的《新序·杂事》中,就很辩证地提到“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问题。也就是说,古代文人和哲学家已经很早就注意到世间万物的辩证关系,认为形与神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密不可分的。在庄子的《南华经》中,却对世间万物的形与神做过另一种精彩的说明。庄子曾经给学生讲过一个故事:母猪活着的时候,小猪高兴地围在母猪周围吃奶,可一旦母猪死去了,小猪们就惊恐地四散逃去。庄子是告诉学生,单纯的有形是不够的,如果失去了神的华彩,即使完全一样的形也会发生本质的变化。这说明,中国画的理论土壤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当中,都认为世间万物的形与神既有密不可分的统一关系,又存在一定的区别,其区别与联系是贯穿于形、神之间密不可分的辩证关系。

在中国花鸟画的创作中,几乎所有的创作内容都是有生活原型以及固定模式的。即使是提倡文人画的坡、以大写意闻名的齐白石,对于“似”与“不似”也并非是厚此薄彼,而认为绘画的最高境界在于“似与不似之间”。因此,中国花鸟画的创作形象中,既有自然物象的基本生长和结构规律,又经过了画家的主观提炼与总结;既能表达出自然物象的基本形态,还在作品中倾注了画家对于这种物象的个人理解与思想感情。这种创作观点,正是对于“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最准确的解释和最根本的实践。

在花鸟画创作中,对于现实物象的熟悉和了解,也就是对于形的准确把握能力,是一个画家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绘画技能之一。如果在进行花鸟画创作时,连花和鸟的基本形象和结构都不了解,何谈去体现花鸟画中所谓的“神”呢?又如何去通过基本的绘画方法向观者传达画家对于作品的理解和所倾注的个人思想感情呢?因此,花鸟画的创作,从来离不开对于世间万物的认真观察与细心描摹。作为一个专业的花鸟画家,能够熟知并准确地描绘自然万物,是必须经历的绘画历程和必须掌握的绘画能力。从五代西蜀画家黄荃《写生珍禽图》里栩栩如生的各种珍禽、鳞介,到北宋画家崔白《双喜图》中呼之欲出的喜鹊、野兔,再到宋徽宗赵佶的《芙蓉锦鸡图》《五色鹦鹉图》,这些作品中精准的造型、严谨的结构以及大量没有留下作者姓名的宋代花鸟画小品中各种花鸟形象,不仅没有丝毫的匠气与俗气,反而充分显示了中国花鸟画文雅与精致的特点,表达了写生对于花鸟画创作的意义与作用,显示出形在花鸟画创作中不可替代的地位与作用。北宋画家赵昌,以写生作为创作的目的和手法,自称“写生赵昌”,为后世所赞誉和敬仰。后世评价其为“赵昌折枝尤工,花则含烟带雨,笑脸迎风,景则赋形夺真,莫辨真伪,设色如新,年远不退”。赵昌在花鸟画创作中对于写生和形的追求与探索,为后世的花鸟画创作留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完善的技法形式。

南齐谢赫在其《古画品录》中提到的六法论,是中国画艺术创作包括花鸟画艺术创作的不二法门,被中国乃至整个亚洲地区的画家作为至理名言推崇至今。在其六法论的具体内容中,谢赫很高明地把关于神的要求定位在气韵生动,却在对于形的追求上,直接定位于应物象形和随类赋彩。这说明,古代画家和理论家对于绘画作品中形与神之间关系的认定,虽然对于神的追求与表现是绘画创作的第一要务,也是最重要的艺术追求,但对于绘画作品中的形,也应更加注意并多方考虑。

清代常州画派的领军人物、著名花鸟画家恽南田不同意“世人皆以不似为妙”的观点,其主张花鸟画的创作理念应是“惟能极似,才能传神”,并且在花鸟画创作过程中“每画一花,必折是花插之瓶中,极力描摹,必得其生香活色而后已”。此等创作理念和绘画技法,已经把形在花鸟画中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

大写意画家齐白石早年绘画作品中的大量草虫形象,无一不是栩栩如生,呼之欲出。著名画家于非闇在其一幅草虫作品上题了“可惜无声”四字,赞誉其作品除了听不到各种草虫的叫声之外,形象几乎乱真。齐白石晚年以大写意的手法画虾的同时,喂养了大量的淡水虾用以观察、揣摩,才能使得作品中大写意虾的形象精到、传神,足见其作中品所有的“神”,无一不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现实当中的“形”。

花鸟画创作中,如果仅能把现实物象的基本结构和色彩表现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这绝不是艺术创作的最终目的。花鸟画艺术创作毕竟不能等同于生物学的标本记录。虽然“源于生活”的“形”是花鸟画艺术创作的出发点与必备技能,但“高于生活”的“神”才是其最终的艺术追求和创作目的。也就是说,中国花鸟画当中的形与神在绘画创作中的地位没有轻重的区别,却有先后的关系。要成为绘画技艺精湛的专业画家,要先解决形的问题。而这种形的内涵,需要进一步做到能传达并表述现实万物原有的形,而不是主观臆造,似是而非的以人造形。但是,当形的问题解决后,画家就要尽最大努力脱离现实生活中客观形的束缚,对来源于生活的形进行人为的艺术加工与概括总结,创作出既符合现实生活中物象基本结构与形态,又具有独到艺术特色的个性的形,并且还能够通过这种具有个性特色的形的展示,准确传达画家个人艺术造诣与思想情感的神。画家把对于神的追求作为一生的绘画追求与目的。

也就是说,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国花鸟画画家,对形与神的关系必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能厚此薄彼,极端对待。任何优秀的中国花鸟画画家和作品,都离不开形与神的相互扶持与映衬。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国花鸟画画家,才能创作出令人赏心悦目的作品。

注释:

画画的创作理念范文5

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关于中国绘画可以列举出多种对比的因素,若从画家的制作理念论之,不外尚意尚法两类。梅墨生的绘画,无论山水还是花鸟,均属尚意一类,而且尚简,笔简而意贼,我称其为丰富的简约主义。

一位艺术家对一种艺术风格的选择除其所受教育,自然也有其个人性格的原因。梅墨生绘画语言的选择正是他性格和感情世界的表露。胸机直抒,落笔见性,他用最简练的笔墨表述最直接的观念,他的笔墨境界与他的感情世界已臻于不隔之境。他的画先打动了自己,然后再打动别人。梅墨生并没有一个好的艺术家境,相反,因为写字弄脏衣服还遭到过母亲的责骂,对艺术的选择与认可是他的一种天性。由于偶然的机缘,他先后学习过书法、棋艺、武术和中医,随着对中国书法的不断深入的学习和研究,枯燥程式化训练逐渐形成艺术进程中一种朴素的惯性,在这种惯性的驱使下,他由最初对书法的爱好变为永恒的事业的追求。书法在没有形成其独立的艺术风格之前,表现为一种可操作的技术,在不断强化的法度演练中,梅墨生飘逸畅适、高古质朴的天性逐渐显露于他的黑白天地间,这便是他对行草书和篆隶书体的喜爱。美术学校毕业后,他走向社会,分配到一家工厂,这所最初的社会学校给他过多的精神磨难,但他并没有倒在这样的环境里,一位老工友的谆谆告诫使他顿悟要战胜自己,战胜现实,迎接未来。料峭的寒风中,他就着如豆的灯光临摹画稿,习字读书。后进京谋事,更是历经白眼的卑视和人情的冷暖、世道的艰难。梅墨生人格的完善有其艺术的力量影响更有社会这部大书的启迪。梅墨生不媚吐、不媚俗,与他的绘画一脉相承。我们由此可见梅墨生简约的绘画之简,是经历繁茂丰盛之后的简,这种艺术风格的取向是一种升华的态势。他的山水画《此画不与俗眼看》《峡江行》《山静如太古》和花鸟画《兰蝶图》《硕果》《秋韵》《寿桃》《并蒂花开》等,都是他简约主义的代表之作,我们大体可从三个方面去认识他简约中的丰富性。其一,他的山水画气韵生动,体现了传统的山水画笔墨的审美观念;花鸟画于一叶一草间诠释着多样的内涵,可视为绘画内蕴的丰富。其二,虽在咫尺小幅中,传统山水的四大件“山水云树”亦有充分的体现,而且是对传统表达方式的高度概括。花鸟画则是动与静、开与台的阴阳观的体现,可视之为形式的丰富。其三,他的绘画是一种思维的表达方式,他的画面上充满他对中国绘画的认识理念,审美观和哲学上的辨证观,可视之为意理的丰富。

梅墨生绘画的简约主义是一种抽象美的审美意识体现,读他的画感到非常有“味”。人常说这幅画画得很有“味”,但这个味究竟是什么东西呢?在自然生活中,我们并没有直观地发现某种东西的存在,但通过气味,我们却能感受到这种东西的存在,甚至其形象细节都仿佛呈现在眼前。虽然没有见到,但又确确实实地看到了。这是多么美妙的感觉啊!这种审美情趣占据了你的整个思维空间,你得到了却又没有得到的这种情感是人类动物性、原始性的审美趋向,永远诱导你的联想和想象。画画画出“味”来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味是一种境界,味是一段富有弹性的距离,味是审美境界的一个永恒的坐标。

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在改善现有生存空间的同时,也破坏了原始生态的静谧与和谐。人类进入21世纪最关注的问题便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人类在要求生存的同时也渴望拥有精神的属地。梅墨生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已看到了人类这种对精神生活的渴求。他的绘画力图通过对现有状态的描述,把自己的怀古情结作一种扩散性处理,怀古是因为惜今。梅墨生绘画中的山水云树,皴擦点染都是传统技法的再现,他用传统绘画的语言符号来标识一种现代的意识和艺术欣赏观念。这种由于绘画语言和绘画观念所形成的反差,造就了梅墨生绘画的距离感。距离感是他绘画的另一层次的审美内涵。我分析梅墨生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不同心态下创作的作品,总有这样一种感觉,他不是站在现代人的立场上描述现代的环境,而是站在过去或远古的时空中看现代的人和自然的存在状态,通过远距离观察现代,势必产生一种对时光的感叹和忧思,对自然景观的哀怨和对远古自然的依恋。因此,梅墨生的画中有一种淡远,平逸的美感和一种幽然的情感。有时,冷峻的理性思维深处的感情世界是非常脆弱的。最近,我看到他的两个写生系列,《太行山写生》系列和《雁荡山写生》系列。《太行山写生》系列,对自然景观的结构如树、石,描写详实,法度谨严,画面的效果和构成体现在整个绘画过程中,给人一种淡远平逸的审美愉悦。《雁荡山写生》系列,偏重笔墨、意趣,如“之一稿”“之二稿”,都是作者感情的流露。这两组绘画都体现了他远距离的创作意识。我们于他最传统的笔墨和技法中,看出了现代意识下的自然生态。

画画的创作理念范文6

关键词:壁画;装饰;画像石

中图分类号:K879.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02-0016-01

一、现代壁画题材的丰富性

壁画是环境的艺术,对建筑有从属性,所以壁画题材选择要考虑到建筑载体对壁画的要求。壁画的题材内容要与所在建筑的思想内涵统一。这点在画像石装饰中体现明显。

汉画像石的其题材内容丰富,有历史故事、神话传说也有描绘现实生活的场景。但其装饰载体不同,题材也略有不同。画像石的装饰载体有石椁、石墓、石祠和墓地石阙四种形式。石椁画像主要是围绕辟邪和升仙两个主题选材;石墓画像除了辟邪和升仙的内容还描绘了现实生活的场景;墓地祠堂是供后代瞻仰的建筑,画像除有表达墓主的升仙意图的内容外,具有教育鉴戒作用的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也是刻画的主题。汉代石墓的建筑思想是使墓主安息,并保护墓主死后升仙。所以大量的题材选择了辟邪内容。

现在的公共建筑越来越多,使用功能也呈现多样化。现代壁画的选题也要与不同建筑功能结合。其题材种类远远超出了古代壁画的题材。不同壁画题材来装饰建筑,会丰富建筑本身的思想内涵。比较成功的例子有张一民先生为舜耕山庄酒店大堂设计的壁画《舜耕历山》。人物形象采用传统剪影式造型,古朴又装饰,与山庄酒店的中国传统园林风格的建筑环境相一致,壁画在建筑环境中更好的烘托了建筑气氛,提高了建筑的文化底蕴。

二、现代壁画的构图骨架的多样性

借鉴画像石构图的装饰性就是要看到其构图的形式美感,并把握其装饰理念。大型装饰壁画采用画像石的装饰构图法表现时空观念,使画面理想自由的同时也维护了墙面的平面性,壁画也建筑也真正和谐了。通过对画像石装饰艺术的研究,可以看到画像石构图样式丰富,与现代装饰性壁画创作理念一脉相承,给现代壁画的创作很多启示。

近些年来,当代壁画的装饰载体的多样发展,壁画的构图骨架也要随机应变。壁画《科学的春天》采用斜网状陶板拼镶,可能是利用斜线具有律动和活泼的倾向来与画面欢快的春天主题合拍。

张光宇先生说“构图的本身就是装饰”。画像石的物象安排就是装饰化构图的典范。画像石的题材内容,受封建迷信以及统治阶级意识的制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但是其构图的装饰性和构图理念却在任何时代都能运用。

三、建筑结构与构图的适应性

画像石的创作构思,是兼顾了建筑、雕塑的形式特点的,是有整体的考虑。因画像壁画的载体不同,构图形式也多变。现代壁画要与建筑结构的风格相协调,还要艺术处理画面来弥补建筑结构造成的不完整画面。《舜耕历山》中“舜耕”部分有一个门,作者把它看成是画面的一部分,让一只凤的形象顺应门上的空间来进行安排,把凤的脚落在门框上,是使建筑与画面融合的处理方式。现在社会建筑形式多样,壁画不再仅仅是做补壁的装饰,也是建筑的一部分。

四、装饰造型的继承性

画像石的造型遵循了传统艺术的装饰规律,装饰风格古拙、质朴。流动的云气纹丰富了画面,各种飞禽走兽生动有力,人物形象饱满有生命力。画面布局满而不乱,多而不散。这些都给现代壁画造型启发。画像石的装饰造型体现了“宁拙毋巧,宁丑毋媚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的朴素、古拙之美。形象刻画采用剪影法处理,以最能体现五官特征和身体动态的侧面居多,形象饱满,图底清晰。《泼水节――生命的赞歌》作者力图用“更为流畅的线条”来表现生命和青春的“生机”。 “探索了中国艺术中线条编织的诗,咏唱了生命的颂赞”画像石的装饰艺术形式潜移默化的影响现代壁画创作中,成为一种壁画模式。其形式本身就有魅力,但随着材料改进,使现代壁画画面出现更多的效果。

五、现实生活的关注性

借用李泽厚的话来说,汉画像石艺术描绘的是“一个琳琅满目的世界。从幻想的神仙世界,到现实的贵族的享乐世界,到社会下层劳动人民艰苦耕作的世界,从天上到人间,从历史到现实,事物、场景、生活,都被囊括其中”。现代壁画除了反映民族风情一些作品,很少看到对身边现实生活关注的作品。壁画创作题材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至今,在表现我国历史传统文化上仍占很大比重。似乎还在唯北京机场壁画群是瞻。要么题材上描绘祖国自然风光、壮丽山河,也大多只满足于对环境的装点美饰的这样一些要求。描绘现实生活为主的作品不多,真正表达作者人生观念、是非曲直和对生命的态度的作品更是少之又少。壁画不是装饰性的小品创作,不仅注重形式,更要表现精神深度。这值得我们反思。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