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政学基本原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政学基本原理范文1
现在的财政学本科大学生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比较严重,一切还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没有主动性创新思维,没有对学习的兴趣,学习效率比较低,不会也不可能尊重个体的差异化发展。尤其是在财政学专业覆盖范围不断缩小的情况下,这种现象就更为突出。早期的财政学研究范围较广,从学科专业设置来看,一些大学的财政系除了现在所说的财政学专业之外,甚至还包括货币银行学、信贷、会计等专业。从研究方向来看,财政学专业还包括现在财政界很少涉及的财务管理和投资。伴随金融学、会计学专业的迅猛发展,财政学因学界的自我放弃,发展空间越来越小,财政学的研究对象甚至连财政部门活动都无法全部覆盖,在发展中甚至放弃了财政部门管理的一些领域,专业设置越来越窄,覆盖范围越来越小,教学内容陈旧、方法单一引起财政学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受传统财政学专业的教学理念影响,其培养的学生已明显与现有社会需求不相符。在过去,财政学专业培养的学生多输送到以财税部门为代表的政府部门;如今,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势与财税机关人事制度改革的形势要求,财政学专业培养的学生明显与社会需求、市场需求不符。但各高校财政学专业的传统教学理念并未发生重大改变。教师依然主要结合教材,根据财政学专业领域中出现的新问题、新观点来更新自己的讲义,把相邻学科的知识点充实进来,一股脑儿地讲授给学生。这种强调“一切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理念,即教师是信息的组织者、传播者和把关人,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已有观念,使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受到压制,使学生失去了自由思考的空间和激情。这种注重学术养成、注重知识传授、注重批量化生产、忽视个体的差异化发展的倾向,严重束缚了大学生个性的发展。使得就业空间本就不大的财政学专业的本科生与其他经济类专业的本科生相比竞争能力更加弱化,更加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多元化需求。财政学专业对本科生的教育同样如此,应当实行宽口径的培养,拓宽培养目标,除面向财税等政府部门外,还要面向各类企业、公共部门和非盈利组织。专业培养目标的改变促使传统的财政学专业的教学理念必须发生改变。而在专业日益细化、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教育层次日益完善的情况下,要使财政学专业的本科生适应学生的多元化需求就必须向基于个性化发展的财政学专业本科教学理念转变。基于个性化发展的财政本科教学理念,是与传统教学理念有着重大区别的新的教学理念。其核心思想是强调重视人的个性与个性化发展,以对个人的独特性及其家长的尊重最大化原则。近年来许多高校也认识到这点,开始改变原有的教学理念,并对财政学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调整、修订,尤其是财政人才的培养涉及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层次的综合性大学。
二、基于个性化发展财政学本科人才培养与教学平台
培养人才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整个教学过程都是为了培养人才而展开。财政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毕业生工作与学习的竞争力。目前,大部分高校的财政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主要以“因校施教”为原则,即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而非“因材施教”。传统的财政学本科教育培养目标主要体现在拓宽本科生知识面、培养学习与创新能力方面。具体而言,就是知识结构完善、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熟悉财税基础理论、熟悉财税基本政策法规,具备运用经济学基本原理分析财税问题的能力。它忽视了与学生的兴趣、个人职业规划等个体差异性因素,这种在不以学生为中心确立的人才培养目标下,培养出适应社会的能力就相对较差。现在,我国许多综合性大学的财政学专业正在双轨推进培养学术型与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与制度。面对近几年就业难的问题,培养创业型、创造型人才愈加重要。不过,对创新型和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制度和培养模式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基于此,基于个性化发展的财政学本科教学模式改革相对于重视知识传承、学术养成、标准化教学、批量制造的传统财政学本科教育模式,就可以为社会培养更多种类型的高级人才:学术型、职业型、创业型与创造型等。况且经济类专业的大学生,包括财政专业大学生的创业基础较好,具有某些特殊的优势,充分发挥他们的天赋与潜能,其更易于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创业型与创造型人才。个性化教育是引导个性生命独特性发展的教育,它以尊重差异为前提,以提供多样化教育资源和自主选择为手段,以促进个体生命的自由和充分发展为目的(冯建军,2004)。基于个性化发展的财政学本科教学培养目标,应该从尊重和培养个体的个别性、特殊性、差异性立场出发,结合学生的兴趣与个人职业规划,充分利用各自学校的资源优势与特色,引导学生向不同类型的专业领域、不同层次的专业方向发展,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创造足够的条件,培养学生在财政学领域具备一定的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培养财政学专业个性化人才的完整途径主要表现为:首先,在财政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通识教育阶段,培养目标应体现宽口径、厚基础的“广博”培养原则,进一步扩充通识基础模块,增设相关学科的教学内容,供学生选择,可以建立以思想政治类、工具类课程为先导,以经济学基本原理课程为核心,以人文素质类、科技类课程为辅助的综合课程体系。其次,在财政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专业及拓展教育阶段。结合不同高校的特色,在突出专业培养的同时,围绕专业课程进行充分的拓展,引导学生结合专业与个人兴趣,合理制定大学选修课程菜单。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建立以财税类课程为必修课,以经济类、管理类相关课程为选修课的综合课程体系,同时,辅之以学术讲座、第二课堂等开放式培养手段。选修课的取舍要体现不同高校的资源优势与特色,体现不同高校财政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个性。并且,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尽可能提供更多的课程供学生选修,使学生最大可能地选择自己最有兴趣的课程,激活他们的多元兴趣与多种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升,进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差异性发展。再次,在财政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创新能力培养阶段,就大学本科生的人才培养而言,本阶段培养手段与方法是否科学有效,直接关系到学生创新能力的积累和今后个人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此阶段的人才培养方案,应弱化理论课程的安排,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如通过学术报告、学生科创、社会调查、案例分析、社团活动、假期实践、毕业实习等方式,有组织、有目的、有成效地实施人才培养活动,为财政学专业本科生毕业后的个人综合能力的提高与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培养个性化财政学本科大学生的具体方法
财政学基本原理范文2
关键词 翻转课堂 财政学 案例教学 教学短视频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Finance" Flipping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Design
GU Yuanyuan
(School of Public Economics, Nanjing Audit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29)
Abstract Flipping classroom has become a new teaching mode rise in recent years; it has changed the traditional role of teachers and teaching, and achieved good teaching results. "Finance" flip classroom model design needs success stories from abroad on the basis of the actual situation to improve our students fully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flipping the classroom, to avoid erroneous understanding, in order to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and efficiency.
Key words flipping classroom; finance; case teaching; teaching short video
1 翻转课堂经典案例借鉴
翻转课堂起源于中学,但是高等学校同样适用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美国的伟谷州立大学的数学实验课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伟谷州立大学是一所创办于1960年的美国公立大学,这所学校数学系Robot教授把翻转课堂成功地运用在大一新生的数学实验课上。在新学期伊始,每一位修这门课程的学生需申请一个博客,Robot教授要求在每节课之前,学生需要先观看由他录制并到博客上的与课程主题相关的视频,视频时长8分钟左右,这样学生对即将要学习的主题有了整体性的大致了解,其后,学生再根据教师提供的与该学习主题对应的知识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最后再完成相应的练习来巩固学习内容,并将作业提交到博客上。而课堂上,Robot教授不再教授学生基础的概念和理论,而是先让学生做一些练习题,以此了解他们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再来解决学生课前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最后剩下大部分时间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做与主题相关的实验,在此过程中Robot教授会给予针对性的指导。①
Robot教授的设计使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通过数学实验课上的翻转课堂教学,学生学习能力迅速提升。Robot教授的翻转课堂实践也为我们设计“财政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2 “财政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
“财政学”作为财经类专业的学科基础课,是一门研究财政在政府配置资源中的特殊作用及其运行规律的应用经济学科,具有理论性和应用性相合的特点。本文借鉴国内外成功的教学案例,尝试设计具体的“财政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这将为财政学教学注入新鲜活力。首先,教师在课前先行制作适于网络教学、学生自学的教学短视频,并制作“财政学”教学案例库和网络教学课件,利用校园内部网络平台将教学短视频和课件到网络上,让学生在课前通过自学方式完成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学习;课堂时间,老师则利用案例库提供现实热点案例,并提出引导性问题,让学生用自学基本理论思考并独立解决现实问题,使课堂真正成为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互动的场所;课后再让学生利用网络平台上的“财政学”习题集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不仅仅只是让学生学会“是什么”和“为什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怎么样”,以达到熟练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教学目的,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形成财政学本科教育多层次、多类型、新方式的教学新模式。
具体的教学流程大体上和经典翻转课堂模式一致,区别在于要针对“财政学”的内容特色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这是翻转课堂的重中之重,具体包括:(1)教学短视频。考虑到学生课前学习时间的分割性和不连续性,有关基本理论和概念的视频务必短小精悍,可以根据“财政学”课程教学大纲与教案,选择重要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典型案例、综合应用、前沿专题和热点问题,制作成短小精悍的视频,形成一个个以基本理论和概念为单位的短视频,让每一个视频都有较强的针对性,供学生课前自学。(2)网络教学课件。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案,完善教学课件,形成比较完整的、适用于网络自学的课件,为学生在课下预习和复习提供指引。(3)教学案例库。根据教学大纲要求,不断健全更新“财政学”案例库,包括增加国内外新的案例和对旧案例的更新。只有选择与理论知识契合度高、反映现实热点问题的案例,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检查学生自学情况、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让学生养成一种思维模式,遇到与“政府”有关的社会现象,学会问三个问题,即“政府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政府不同的做法产生的影响如何?”“如何使政府做好它应该做的事?”让学生在课前利用自学知识尝试自己回答,课堂再与老师和其他学生交流。案例教学使课堂教学缩短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环境的差距,因此需要教师精心选择案例,设计问题时更要层层递进,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学习指导和习题集。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案,不断完善学习指导和习题集,并依托校园网络平台,供学生网上预习与练习,让学生从做题中查缺补漏,同时,也可用于网上测试和课程结业考试。
3 “财政学”翻转课堂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
(1)翻转课堂不是在线视频的代名词。翻转课堂作为近几年兴起的教学模式,被误认为就是在线视频教学,这其实是误读了翻转课堂。翻转课堂并非是用视频替代教师,而是要求学生在课前通过视频先行了解课程主题内容,自行学习简单的易掌握的基本概念,这样可以节约宝贵的课堂时间,课堂时间则被教师用来解决复杂难点问题,并由老师结合现实案例,提出引导性问题,锻炼学生用自学基本理论思考并独立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②(2)学生并非孤立地学习。翻转课堂并不是说学生没有教师指导,只是自己通过视频和案例库自行学习。事实上,教师的作用贯穿了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学生在课前自我学习的过程中积累的疑问会在课堂上被老师解答,老师还会检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给予及时的反馈。课堂评测还便于教师对课堂活动的设计做出及时调整,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③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联系案例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并且在完成一个单元的学习后,还要求学生多做练习,使学生清楚自己的学习情况。可见,面对面互动学习活动才是翻转课堂最重要的价值。
4 结语
为了培养高校应用型人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近年来关于教育的改革措施此起彼伏。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普及,翻转课堂成为当下的热点,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增加了学习中的师生互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应当充分了解翻转课堂的内涵,避免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借鉴国外成功案例,并根据我国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改进,而不能只是具体形式上的盲目跟风,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与学的质量与效率。
基金项目:南京审计学院教学建设与改革项目“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应用研究”
注释
① 郑艳敏.国内外翻转课堂教学实践案例分析.中小学信息技术,2014.2.
财政学基本原理范文3
一、金融会计学的难点
学生们反映,金融会计学的难点主要是:1联行往来业务核算,联行往来是银行系统内各个行处之间的资金帐物往来,其内容包括全国联行往来、分行辖内往来和支行辖内往来三级往来;2商业银行外汇业务核算,商业银行外汇业务主要介绍全国联行外汇业务往来、港澳及国外联行往来和行往来的基础知识并在此基础上介绍几种典型国际贸易结算的基本会计处理方法;3经理国库业务,主要包括预算收入的收纳、报解,预算款项的支拨;4结算业务,主要介绍人民币各种支付结算方法的会计处理。
二、学生学习困难原因分析
针对金融会计学难点本身进行分析,可发现:联行往来工作中,收报行使用有些会计科目确实不好理解;商业银行外汇业务内容虽然不多,但国际结算方法复杂;财政管理体制是财政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财政学教学难点之一,很多同学对财政管理体制内容掌握的不好,并且缺乏必要的税收知识,因此对经理国库业务中的预算收纳和报解的核算难以理解;加上结算业务中使用的凭证联次众多,传递方向复杂,这自然也会造成学习困难。
除了以上的这些特殊原因以外,还有更一般的原因:
第一, 金融会计学逻辑性比较强,要学好金融会计学必须要有基础会计学和财务会计学的基础,而金融专业同学在学习基础会计是不但重视不够,个别同学还有一定的抵触情绪,致使会计学基础知识掌握的很不好。
第二, 金融会计学方法非常特殊。基础会计学和财务会计学教学内容主要是工商企业会计方法和工商企业各项业务的会计处理。因此即便是会计学基础打得很好的学生在学习金融会计是也会遇到困难。
第三, 金融会计中使用的凭证报单众多、格式各异,学生们缺少形象认识。
最后,很多学生对学习金融会计重视不够,也缺少必要的兴趣。
三、通过改革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针对上述各种原因,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具体措施,改进教学方法,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
(一) 金融会计学既有很强的理论性也有很强的实践性,针对个别的难点,必须做到精讲多练。
(二) 必须向同学们强调金融会计学逻辑性很强,要想学好金融会计,必须打好会计学基础。
(三) 金融会计学虽然方法特殊,但与其他各行业会计的基本原理还是相同的。针对同学比较熟悉工商企业会计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将金融会计方法同工商企业会计方法对比讲授能够加深同学的认识,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财政学基本原理范文4
关键词:应用型会计人才;涉税课程群;课程设置
涉税课程群是指由《财政学》、《财政与金融》、《税收学》、《税法》、《税收筹划》和《税务会计》等课程组成的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涉税课程群是会计学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主要讲授税收基本理论、中国现行税收制度实务、税收筹划的基本知识等内容。从山东科技大学涉税课程群的教学情况来看,学生对涉税课程群的学习态度认真,求知欲强,但也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学习过程中缺乏明确的目标,容易出现畏难的心理。为培养出既具有一定税收理论水平,又具有一定业务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就必须深化涉税课程群的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涉税课程的教学质量水平。
一、山东科技大学现行教学计划下涉税课程群设置的现状
该校现阶段会计专业共有普专、普本、学分互认专升本学生三大类型,其涉税课程群课程设置如表1、表2、表3所示。
二、山东科技大学涉税课程群设置与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相悖之处
(一)涉税课程群设置尚未做到以管理学为专业基础
管理学从来就是一门建立在多个学科基础之上的综合性或边缘性的学科。从教育部设立的工商管理类学科来看,作为经济学门类下的税收学与作为工商管理类的学科始终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本文从税法与企业管理学、市场营销学、会计学的联系来说明涉税课程群在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下以管理学为专业基础的必要性。
1、税法与企业管理。一个企业的管理活动,概括起来,不外乎是战略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以战略管理为例,企业战略管理活动包括战略目标的制定、达到目标的途径、采取的措施、目标实现程度(绩效)等步骤。这些经济活动,税收的影响无处不在,一个讲求绩效的战略管理方案,必须充分考虑税收成本的影响。例如,许多跨国公司选择在百慕大群岛设立母公司,主要目的即在于避税。这是企业设立战略目标中的重要一环。就财务管理而言,企业财务管理不外乎是筹资、投资、耗资、收入和分配的循环过程,这些活动与税收有着天然的联系。甚至可以说,纳税本身就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税法与市场营销。长期以来,人们并不了解市场营销学与税收学科的关系。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认识到,企业的合同签订、市场营销方式的选择、营销机构的确定等都要考虑纳税筹划因素,否则,企业可能遭受经济损失。例如,企业外设分销机构,设立地点、设立方式等都对纳税有不同的影响。又如,企业鉴订合同的同时就决定了纳税义务,选择恰当的合同既可以为企业规避风险,又可以节约税款。
3、税法与会计学。税收学与会计学之间的联系点是税务会计。会计学为税收管理的基础,税务稽查、税收管理和税收筹划等课程须以会计作为先修课程,不懂会计,不懂报表就无从学习税务稽查等课程。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以及成本会计等有关会计课程是税收课程的必修课。另一方面,任何一个优秀的会计都必须正确进行纳税核算、分析,甚至进行科学的税收筹划。这说明作为工商管理类的会计学同样需要学习税收有关课程。如税法、税收管理以及税收筹划等课程。
以上分析说明,税收学科的建设与管理学有着天然联系,为此,将管理学和经济学分析范式共同列入税收学领域,无论从学术研究还是从实际操作的角度来看,都有必要性。税收学科的建设需要融入管理学,这就需要调整现行课程体系,将目前的税收课程从以经济学为专业基础改为以管理学为专业基础,使税收学更多地从管理学中吸取知识,以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和取得良好的发展机会。管理学科的建设同样也需要税收学的加盟,目前全国高校的管理学科除CPA会计将税法作为必修课外,其余都未开设税法及相应课程,这就使管理学科的建设缺少了一个有力的支撑,为此我们认为应将税法作为管理学的必修课程。
(二)忽视了涉税课程群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1、纳税实务操作不足。涉税课程群以介绍和操练中国现行税制和税收征管法规及运用为核心内容,同时也是一门财税专业、会计专业、工商管理等专业学生就业时,应试财税系统公务员、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注册评估师执业资格、企业财务人员招聘等的重要考试科目和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充分体现高级应用型经济管理人才的办学特色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2、缺少实习时间。涉税课程群是一系列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要尽可能多给学生安排一定的实习时间。如上所述,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毕竟是纸上谈兵,他们需要一个演习的练兵场。这个最佳的练场就是税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业务繁忙,特别是在所得税汇算期,工作量大,人手紧张,急需大量的懂税收业务知识的人员。我们可与税务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联系,安排学生进行短期实习。他们通过为纳税人税务登记、代领发票、申报纳税、建账、制作涉外文书,缩短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这样一方面可解决税务师事务所人手短缺的问题,另一方面又给学生练兵的机会,可谓一举两得,值得尝试。
三、基于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涉税课程群的建设与创新
(一)在课程设置上,应突出专业性,注重实用性
课程体系是教学工作的总纲,是教学改革的切入点。涉税课程群应当在符合其内在知识结构的前提下进行学科交叉,内容重组,在遵循逻辑性、体系性和开放性三个基本原则的前提下,体现学科的继承性和开放性。
1、课程设置的专业性。具体而言,针对税法课程的相关性,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分专业进行,如财税专业,在税法课程开课之前,应开设财政学、税收学、财务会计等课程,税法课程可设置54学时;而财会专业,在税法课程开设之前应开设财政学、税收原理和财务会计等课程,税法课程可设置72学时,以突出税法课程在财会专业中的重要性;其他专业,在开设税法课之前应开设财政学等课程,并且将《税法》课程改为《税收学》,可以设置54学时,让学生对税收理论和基本税法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把握。这样设置的目的:一方面,让学生掌握并学会运用税法基本原理,培养学生一定的研究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课程设置的层次性。结合我系的学生实际情况,在课程设置上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背景、学习能力和学习目标。对于会计专业的专科学生,涉税课程群的课程设置为财政学(54学时)――税法(54学时)――税务会计(36学时);会计专业的本科学生,涉税课程群的课程设置为财政学(54学时)――税法(54学时)――税收筹划(36学时)――税务会计(36学时);会计专业的中外合作学生,涉税课程群的课程设置为财政学(54学时)――税法(54学时)――国际税收(36学时)。这样设置,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税法相关课程的积极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税法知识的不同需求。
(二)在教学方法上,应提倡创新性,注重整体性
1、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引导和启发学生学习。教师的责任是首先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引导和启发学生学习。现在的税法教材内容越来越翔实、丰富。在教学计划学时少(一般只有54学时)的情况下,如果教师为完成教材内容而满堂灌,在有限的讲授时间里,不分轻重缓急、照本宣科地讲授教材内容,就会造成教师讲得越多,学生得到越少;教师越是面面俱到,学生的印象越是模糊,结果事倍功半,事与愿违。为此,必须要遵循如下原则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一是注重授课对象差异性。对于财税专业、财会专业的学生,应注重税法实务,注重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对于经济学、工商管理、金融等专业的学生,应注重税法理论和实务并重的原则。二是考虑未来工作中的有关知识的利用度。我国现行的税种有20多个,但在实际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利用率较频繁的只有10多个,根据学以致用的原则,这些内容就应为教学重点。三是适当关注每年CPA考情变化。CPA是我国目前繁多的会计资格考试中权威性和价值量较高的考试之一,而税法属于五门考试科目之一,其考题的质量较高,其考试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税法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教师适当关注每年税法考题及其变化,并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是尊重税法时效性的体现。
2、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使用。课堂教学主要采用大班理论授课和小组研讨新型教学组织形式。大班理论授课采用启发式教学,利用“五讲教学”(讲重点、讲难点、讲热点、讲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方法与手段),使学生在把握课程内容整体逻辑体系的基础上,了解知识产生的历史背景,加深对课程主要知识点的理解,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创新意识。此外,借助于问题教学、启发教学、案例教学等先进教学方法,将课程教学内容讲透讲活,使学生在把握课程内容的整体逻辑体系的基础上,加深对课程主要知识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案例教学为例,目的是用会计实践活动中发生的典型案例重现实际情境,通过解析案例,让学生在回放的实景中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受到启发、学会思考。小组研讨以上市公司真实案例为背景资料,通过组成研讨小组,开展合作性教学。合作性教学实施过程包括案情介绍、布置思考题、小组课下准备、课堂集中讨论发言、教师总结点评等步骤,对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及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具有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剑文,熊伟.中国税法学研究的现状及反思[J].法学,2001(5).
2、陈少英.中国高校税法教学改革的思考[J].云南大学学报,2005(1).
3、张源.《税法》课程的教学改革设想[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5(2).
4、康世硕.案例教学法在“税法”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科技纵横,2005(5).
5、林颖.关于《税法》教学改革的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4).
财政学基本原理范文5
山东财经大学坐落在山东省省会济南市,是财政部、教育部、山东省共建高校,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财经特色鲜明、综合实力突出,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普通高等财经院校。学校于2011年7月4日由原山东经济学院和原山东财政学院合并组建而成。山东经济学院的前身山东财经学院,创建于1952年,是山东省建校最早的财经类普通高校,也是全国建校最早的财经类普通高校之一。“*”期间,山东财经学院中断办学。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恢复办学,更名为山东经济学院。199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山东财政学院始建于1986年,是财政部与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创办的普通高等财经院校。建校初期实行部、省共建,以部为主的领导管理体制。1998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后,学校领导管理体制改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领导管理体制。2012年6月9日,山东财经大学正式揭牌成立。2012年8月23日,财政部、教育部、山东省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共同建设山东财经大学。2013年7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取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13年12月,学校入选山东省“省部共建人才培养特色名校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共有4个校区,占地4818亩。现有21个学院,62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33000余人。其中,本科生31000余人,研究生2100余人。拥有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涵盖7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等11个专业学位授予权。形成了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文、法、理、工、艺术和教育等八个学科门类相结合的学科结构,现有16个山东省重点学科,19个校级重点学科。其中,财政学、金融学、企业管理、会计学、国际贸易学和管理科学与工程为省级特色重点学科。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939人,教授、副教授966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1675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589人。教师中有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5人,“泰山学者”特聘教授2人,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3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0人,山东省高层次人才库19人,全国优秀教师15人,山东省教学名师14人,博士生导师46人。
学校拥有完善的现代化教学基础设施和实验设备。共有各类实验室141个,设有各类实践教学基地85个。校舍建筑总面积108.29万平方米,其中教学科研行政用房75.33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7亿元。图书馆藏书389万册,中文现刊2786种,外文现刊420种,电子图书171万册,数据库31个,自建特色数据库6个,实现了与省市图书馆图书资源共享。建有现代化演播中心、CATV教学系统和千兆以太校园网络系统。实验室、图书馆、体育场馆、学生公寓和食堂等教学科研生活设施比较齐全。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将认真贯彻国家与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深入推进“一体两翼”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凝心聚力工程”和“特色名校工程”,不断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增强科学研究能力,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深入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国内一流、有较大国际影响的多科性教学研究型大学,成为山东省高层次财经人才培养和经济研究的重要基地,为地方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二、学校办学类型:公办普通高等学校。
三、专业介绍
(一)视觉传达设计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一定人文素养及艺术修养,具有创新思维、现代设计理念和突出设计能力的专门设计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可进入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各类媒体、平面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制作,商业展示设计,会展展示设计及计算机设计创意等工作。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视觉传达设计、展示艺术设计等艺术设计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学习期间学生将通过艺术设计思维能力的培养、艺术设计方法和设计技能的基本训练,具备本专业创新设计的基本素质。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掌握艺术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 掌握基本造型及色彩感受能力;
3. 具备一定传统文化素养、从传统中提取设计元素的能力;
4. 具有独立进行各类平面、广告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及展示设计的基本能力,具备一定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5. 了解国内外艺术设计的发展动态,了解有关经济、文化、艺术事业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6. 具备一定的外语读写能力;
7. 能够较熟练地运用计算机;
8.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主要课程:基础造型、色彩基础、图形创意、平面构成、立体构成、中西方美术史、艺术设计理论、民间美术、标志设计、招贴设计、会展视觉传达设计、系统设计、包装造型设计、多媒体设计、城市形象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字体设计、版式设计、标志设计、装潢设计、计算机图形设计等。
(二)美术学(艺术品投资与鉴定方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一定审美文化素养,掌握艺术品投资、经营、鉴定所需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能够从事艺术品投资、鉴定,同时适于金融领域艺术品抵押、保险等业务的需要及相关管理的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艺术品鉴定、投资、经营以及金融、抵押、担保、保险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具备从事书画及瓷器、玉器、杂项等艺术品鉴定、投资、经营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熟悉国家有关艺术品投资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2. 具有鉴定艺术品主要是书画艺术品的基本能力;
3. 掌握投资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备担保、抵押、保险等金融业务所需的基本知识;
4. 具有一定的审美素养和艺术创作能力;
5. 了解书画等艺术品市场规律、发展动态;
6. 具备一定的外语读写能力;
7. 能够较熟练地运用计算机;
8.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研和适应实际工作的能力。
主要课程:投资学概论、艺术品鉴定概论、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中外美术史、美学概论、考古学基础、艺术品鉴定实践(书画、瓷器、玉器、铜器、杂项等)、造型艺术基础(绘画、书法、篆刻、雕塑等)、艺术品市场分析、拍卖理论与实践、艺术品投资、市场营销、金融学、保险学、担保法概论、企业管理等。
(三)数字媒体艺术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有扎实的数字媒体艺术的基础理论、创新能力、审美能力和设计能力,能够把艺术设计的新理念与数字化技术相结合,既掌握艺术设计过程中所需要的艺术设计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又能掌握与数字音视频、动画、网络游戏等数字媒体技术相关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能发挥其艺术创造力,从事数字媒体产品的开发、策划、艺术设计、编创与制作等工作,面向设计实践第一线的应用型、技能型的高级专业设计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既具有扎实系统的数字艺术设计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又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
2. 具有一定的数字媒体艺术欣赏、艺术设计和艺术创意能力;
3. 接受各类数字图形图像制作设备操作和制作方面基本训练;
4. 掌握数字影像制作技术方面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掌握电脑动画与网络游戏设计的关键技术;
5. 能够具备广告设计、产品设计、概念设计、内容制作及质量评价的综合能力;
6.了解和初步掌握数字媒体艺术领域的新动向和新技术;
7. 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
主要课程:艺术设计概论、素描基础、数字色彩艺术、计算机图形学、设计美学、美术设计与创意、摄影与摄像、网页设计与制作、数字音视频处理原理与技术、计算机动画原理与设计、网络游戏、影视艺术导论、视频特技与非线性编辑、数字媒体后期制作、数字媒体新技术与艺术欣赏等。
四、招生计划
专业名称
层次
标准
学制
招生范围
招生计划
艺术文
艺术理
视觉传达设计
本科
四年
山东
40
20
美术学(艺术品投资与鉴定方向)
本科
四年
江苏、浙江、山西、陕西、福建、河南、河北、辽宁、黑龙江、四川
40
20
数字媒体艺术
本科
四年
山东
30
10
注: 报考我校艺术类专业考生须参加省美术类统考,我校不组织校考。 美术学专业在江苏、浙江、山西、陕西、福建、河南、河北、辽宁、黑龙江、四川等10个省份文理科招生计划总数为20人。学费按山东省政府主管部门规定的收费标准执行。
五、录取原则
艺术成绩合格之后按高考文化成绩排序,分专业按招生计划1:1.5的比例投档,学校按考生专业成绩从高分到低分顺序录取,录取时实行志愿清原则。
六、其他
1.山东财经大学招生办公室是学校合法的普通高考招生机构,办公地点设在山东财经大学燕山校区办公楼。招生咨询电话:0531-88596191;81793555;81793666;88525423。
2.艺术类招生考试的相关信息均由山东财经大学招生办公室通过学校招生网站向社会。
3.艺术类招生考试由学校纪委监察处全程监督,监督电话:0531-88596235。
财政学基本原理范文6
论文摘要:作为经济学的基础学科,国际经济学具有以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为基础、课程体系比较庞大、与其他专业课程互为依托、对数学能力要求较高等特点。但目前国内很多高校在国际经济学教学实践方面仍存在一些诸如学生的专业基础和数学能力较弱、教学方式较为传统以及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国际经济学的教学质量,仍需从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创新教学方法、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等方面入手。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各国(地区)之间的国际经济关系也越来越密切,国际经济学在经济学中的地位也得以不断提高,且已成为经济学类各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因此,结合国际经济学的自身特点,不断探索该学科的教学改革,对提高国际经济学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运用该课程分析和解决国际经济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国际经济学学科的主要特点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中国部分高等院校才开设国际经济学这门课程,之后越来越多的高校也陆续引入这门课程。作为一门在中国发展时间仍不长的经济类专业基础课程,国际经济学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以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为基础。国际经济学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是一般经济理论在国际经济活动范围中的应用与延伸,是经济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研究方法上,国际经济学主要是以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为基础。从研究内容来看,国际经济学主要包括微观部分(国际贸易部分)和宏观部分(国际金融部分)两大块。其中,国际贸易部分在研究方法上主要是以微观经济分析为基本工具,属于实物面研究;而国际金融理论在研究方法上主要是以宏观经济分析为主要工具,属于货币面研究。
2.理论体系比较庞大。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比较广泛,并且涉及到很多当前国际经济中的现实问题。微观部分主要研究国际贸易纯理论、贸易政策、贸易与经济增长、要素国际流动等问题,侧重于解释国际贸易的起因与利益分配以及国际贸易政策的影响及其依据等。宏观部分主要研究国际收支理论与政策、汇率理论与政策、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政策和国际货币制度等问题。从国际经济学所涉及到的理论派系来看,微观部分主要涉及到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重叠需求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规模经济理论等,宏观部分主要涉及到货币模型、资产组合平衡模型、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等,可谓是理论派别林立。此外,国际经济学是一门发展的学科,如克鲁格曼等人仍致力于国际经济学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3.与其他专业课程互为依托。国际经济学和经济类专业的其他专业课程,如西方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等课程互为依托。在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国际经济学作为一门理论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一般都是安排在其他专业课程之前或者与其同时开设。在国际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将会涉及到一些财政、金融、投资和贸易等学科的基础知识,因此以前所学习的西方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投资学等基础课程是国际经济学学习的基础。与此同时,国际经济学的学习也将为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投资学、国际金融学等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并有利于学生以更为开阔的国际视野来学习和研究理论和现实中所涉及的财政、金融、投资和贸易等方面的问题。
4.对数学能力的要求较高。国际经济学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其内容涉及到比较多的经济数量关系。国际经济学之所以能够形成关系密切且相互支持的理论体系,是因为它体现了数学的基本特点,即概念、方法的抽象性和逻辑的严密性。一般来说,经济学的学习和研究都需要一定的数学知识作为支撑。而在其中大量采用数学模型进行论述的国际经济学,更是要求学生具有比较扎实的数学基础。
二、国际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国际经济学同西方经济学一样,都是从西方发达国家引入的经济类课程,这些西方经济理论在解释或应用到中国经济发展实际的过程中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当然,在国际经济学的教学实践中,也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
1.学生的专业基础较为薄弱。作为经济学类专业的基础学科,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等也是国际经济学学习的基础和前提。尽管这些课程在教学计划中都有所安排,但学习效果并不理想,这一问题在国内大多高等院校的教学实践中都是存在的。再加上受应试教育这一传统思维的影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将所学的理论同经济发展实际联系起来并加以理解和记忆,致使专业基础不够牢固。而这势必会影响到国际经济学的教学效果,难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2.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较弱。数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析工具。在国际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中,更是涉及到了较多的数学模型和逻辑分析。在教学的过程中明显发现,学生对数学工具的运用还不够熟练,数学思维能力较弱,对逻辑推导、数学证明等比较生疏,尤其是难以理解理论模型的经济意义,不能将数学模型与其经济含义联系起来。因而,学生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3.教学方式比较传统。目前,很多国内高等院校在国际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仍普遍采用“满堂灌”这种较为传统的教学方法。“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将讲授知识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而忽视了学习方法的引导,更忽视了“教”和“学”的互动,这种教学方式难以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实践中也发现大多学生仍倾向于“被动”学习,缺乏“主动”的思考。
4.理论与实际脱节较为严重。在国际经济学的教学实践中,大多高校仍倾向于由教师选取相应的教材并以该教材为中心进行教学,这有利于教师完成备课、讲授等教学环节,也有利于学生对该课程理论体系的理解和掌握,但这也使得教师和学生过分依赖教材,进而忽视了国际经济理论与经济发展实际之间的关系,难以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众所周知,理论来源于实践并要接受实践的检验,因而以教材为中心开展教学可能会导致“教”、“学”双方思维僵化,难以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学习并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更难以增强学生用所学理论来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国际经济学教学改革的对策和建议
作为发展中国家,国际经济学课程的定位应立足我国实际,借鉴发达国家(地区)的经验教训,不断完善该课程的教学方法,提高其教学质量,进而增强学生用所学的国际经济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致力于中国经济的改革和发展。
1.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为有效提高国际经济学的教学质量,必然需要一支科研和教学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而建设好国际经济学师资队伍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加强学科内任课教师的定期交流,不断提高团队意识,此外还要积极同兄弟院校的相关师资队伍进行沟通和交流;(2)鼓励任课教师到国内外其他高等院校进修和深造,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知识层次;(3)鼓励任课教师进行科学研究,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科研水平;(4)加强师资队伍的培训,使之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并将其有效地应用于国际经济学的教学实践。
2.引入比较先进的教学方式。针对目前国际经济学的教学实践,目前国内有很多高校已经在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开展双语教学。因此,在我校国际经济学的教学方面,可先尝试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行双语教学,然后逐步推广到经贸学院的其他经济类专业。此外,可以采取诸如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实验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方式,有意识地培养并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国际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可尝试将所涉及的理论同现实热点问题结合起来,这样不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更能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重充实新内容。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际经济发展中的新现象层出不穷,国际经济理论也在不断发展,而教材里面知识的更新却显得有些滞后。因此,在结合教材讲授国际经济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密切关注国际经济的发展动向,并及时充实新内容和引入新数据。如在讲授国际贸易理论的时候,要引入当前国际贸易研究领域中出现的新思想和新理论;在讲授欧盟区域经济一体化实践的时候,要引入新数据并介绍欧盟发展的最新动向等等。此外,还应将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同课程教学结合起来,坚持学以致用,并立足于为中国经济发展作贡献。
4.处理好同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在国内不同高校的经济类专业中,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以及高等数学等是国际经济学的基础课程,而国际经济学又是国际贸易学、国际投资学、国际金融学等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课程。在经济类专业的教学体系中,国际经济学起到了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更应认识到国际经济学这门专业基础课程的重要性,对国际经济学这门课程的课时量及其开课时间等进行科学安排,对于学生已经修过的课程的知识点要加以回顾,对于学生尚未修过的其他专业性课程的知识点要予以介绍,以体现学科之间的承接性和过渡性,并不断帮助学生去认知整个经济学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