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生逻辑思维训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生逻辑思维训练范文1
这一解释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对其进行解释,篮球员在赛场上能够直接把握住整场的发展态势,将球投进篮筐,这就是直觉思维的表现。回归到数学教学课堂上,当老师将一道数学题刚刚写到黑板上的时候,就有学生能够立即说出答案,也许这个学生的数学成绩并不算太优秀,这个学生凭着自己的感觉说出了正确答案,这正是他直觉思维的表现。那么,直觉思维在初中生身上有何特点呢?我们应该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呢?
一、初中生直觉思维的特点
通过上文对直觉思维的解释我们可以发现,直觉思维是一种非逻辑思维形式,但是数学是一种极具抽象性和逻辑性的科目,两者之间不具有一定的矛盾性,但是在这矛盾背后存在二者之间的必然联系。
1.偶然性
直觉思维是学生在对事物进行思维的时候,凭借自己潜意识的活动对事物进行下意识地判断的过程,在这一思维过程中灵感突至正是直觉思维的主要表现形式,正如牛顿发现万有引力正是在突发事件中触发无意识而产生的。苹果砸到牛顿的脑袋不是时常发生的,牛顿由苹果落地这一现象联想到万有引力是一种偶然事件,由此可以看出直觉思维具有偶然性。
2.自发性
直觉思维的主要施动者是由主观个体构成的,这个主观个体在不受外界的影响下,触发自己的神经机制,对问题产生解决的方法。由此可以看出,直觉思维是思维者主动产生的,是在其思维自发运作下产生的。
初中生的直觉思维除了偶然性、自发性之后,还具有简约性、不确定性、灵活性等特点。
二、初中生直觉思维的培养
学生的直觉思维尽管具有一定的自发性,但是这种自发性是在外界的某一基点的触动下而发生的。因此,学生的直觉思维除了学生自身的思维之外,还需要外力的作用。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其对学生直觉思维的有意识地培养对学生的直觉思维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教师对学生直觉思维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落实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落实在点点滴滴中。因此,教师要将对初中生的直觉思维的培养落实在课堂教学中。
1.落实基础知识
我们虽然说直觉思维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是偶然背后隐藏着必然。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储备,即便是有无数个苹果砸在牛顿的头上,那他也是无法直觉想象到万有引力的。换句话来说,没有知识储备做基础,一切的幻想都只能是空想。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需要从基础知识入手,利用具有理论基础的基础知识来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证明,以此为直觉思维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2.注重课堂解题训练
初中生逻辑思维训练范文2
一、引导学生注重语言的积累
语言表达丰富多彩是个性写作的根本,而语言重在积累,因此教师要狠抓学生的语言积累。具体做法可以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准备一个摘抄本,将平时看到的优美的语句、段落、词汇摘抄到本子上,并写下简要的点评,对精彩的语句还要加以仿写。强调“积累――感悟――仿写”的思路,每星期或每月教师要检查学生摘抄的情况,并在班内交流,评选出优秀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奖励。长此以往,学生就会自觉地积累新颖、多彩、丰富的语言,这对学生写出个性化的文章大有好处。
二、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初中生开始写作时,常头脑空白,觉得无材料可写。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事物的特性、变化,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感受;启发学生捕捉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事物和感悟,勤动笔,巧动笔。另外,作文是学生的精神家园,在写作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抒发真情实感。笔者在作文课上曾经历这样一件事:去年春天,在一节语文课上,窗外突然响起了“唰、唰、唰”的声音,一阵春雨自天而降,笔者和学生都不由自主向窗外望去,“太美了!雨!”大家不由赞叹。笔者马上指挥学生:“快到窗边看看!这场春雨什么样?”学生们迫不及待地围着窗边:“像帘子、像发丝……”就这样,他们看着、想着、说着……富有个性的语言不时冒出来,笔者也从观察景物的顺序、特点、想象等方面及时进行指导。雨停了,学生还在惋惜。笔者说:“太可惜了,是不是?可不能就这样让它从我们眼前溜走,同学们赶快把它记录下来,把你的感受、想象写下来!”不一会儿,学生们就写出了他们的作品,连平时最不爱写的学生也写了一段。
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发学生思考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只有灵性的思维,才能产生灵性的语言。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初中生正处在创造性想象的最佳时期,他们经常借助想象和幻想的方式来观察、理解和解决现实中的事务。教师可多让学生进行续写、改写,想想未来和未知的空间,学生思维驰骋的空间便会越来越大。另外,思维训练要多者并举:形象思维训练以增强生动性,抽象思维训练以增强哲理性;常规思维训练以增强技巧性,创新思维训练以增强新颖性;直觉思维训练以增强语感,逻辑思维训练以增强严密性。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换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多做一些多样化的思维训练。如果学生能做到这一点,又何愁作文没有个性呢?
四、加强口头训练,培养学生作文人格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在作文教学部分就曾明确指出:“口头表达在现代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指导学生口述见闻,说明事理,表达意见等不仅可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对作文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也有促进作用”。这说明口头作文教学十分重要。但学生口头作文时常难以开口,无话可说或不善于表达。这就要求教师从思维和语言两方面着手。在训练学生思维时,统一话题,要求学生紧扣中心来表达,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在语言训练上,教师可为学生制造口头作文的环境,真实或设置假设的作文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达到刘勰所说:“文文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疑虑,思接千载,情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的艺术境界。因为作文象一面镜子,能折射出作者的思想人格。教师要使学生明白“作文即做人”,懂得“欲作文先做人”的道理。
五、作文批改应多种形式结合,为学生张扬个性搭建平台
初中生逻辑思维训练范文3
1.初中生数学学习两级分化的原因
1.1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意志薄弱。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学习兴趣的淡薄甚至缺乏是造成他们成绩差的重要原因。初中数学相对小学而言,难度加深,教学方式变化较大,教师辅导减少,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在中小学衔接过程中,学生适应性及学习意志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分化的严重性与否。
1.2没有形成较好的数学认知结构。相比而言,初中数学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首先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其次还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的技能技巧上。因此,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就造成了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学习分化。
1.3思维方式不适应数学学习要求。八年级是数学学习分化最明显的阶段。一个重要原因是初中阶段数学课程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有了明显提高。八年级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又一个关键期,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逻辑思维方式,而且学生个体差异也比较大,因此表现出数学学习接受能力的差异。
1.4双基不扎实。基本概念、定理模糊不清,不能用数学语言再现概念、公式、定理;不看课本,不能说明概念的体系,概念与概念之间联系不起来。
1.5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方法不科学。学生自学能力差,课堂缺少解题的积极性,教师布置的练习、作业,不复习不练习,抄袭应付了事,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不重视综合训练,缺乏竞争意识。
2.后进生转化的策略
2.1培养后进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①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抽象性的学科。它的抽象性,是形成后进生的主要原因。教学时,应加强数学的直观性教学以吸引后进生的注意力。②应加强数学教学语言的艺术应用,让教学生动、有趣。课堂教学中教师更要特别注意观察后进生的学习情绪,恰当运用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引导每位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从而达到教学目的。③注重情感教育。
2.2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①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注意难易程度,要注意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转化,督促他们认真完成布置的作业。②大部分后进生学习被动,依赖性强。教师在解答问题时,要注意启发,逐步培养他们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③应该用辩证的观点教育,对后进生要“爱”字当头,“严”字贯其中,督促他们认真学习。
2.3认真把好考试关,注意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要有意识地出一些较易的题目,让他们体会成功与被赞赏的快乐,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2.4教会学生学习。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并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法指导和学习心理辅导。
2.5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抽象逻辑思维的训练和培养。针对后进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不适应数学学习的问题,从七年级数学教学开始就加强抽象逻辑能力训练,始终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
2.6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与认识过程是相联系的,任何认识过程都伴随着情感。初中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情感密不可分。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和促进学习的重要因素
2.7尊重和理解后进生。要相信后进生是可以向好的方向转化的。他们通过努力而取得的成绩,希望得到同学的承认、老师的理解。教师要针对学生不同的特点进行不同方式教育。对后进生工作要有耐心和信心。
3.平时教学始终贯彻“抓两头带中间”的原则
3.1注重对尖子的培养。在解题过程中,要求他们尽量走捷径、有创意,注重严密的逻辑推理,力求解题过程的完整与完美。另外,开展课外提高小组,培养解题技巧,提高解题能力,切实发挥他们的尖子生优势,让他们在平时学习以及中考中占有决对的尖子优势,这与中考成绩优分率提高,关系重大。
3.2注重中等学生成绩的大幅度提高。这部分学生占据了学生中的大多数,他们考试成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考试均分的高低,抓好对他们的教与辅,也是数学教学中成绩提高的重要一环。他们对知识掌握不太牢固,解题时常丢三拉四,因此,解题时的严密与细心成为他们考取高分的关键。一定要训练他们在能得分处多得分,不能得分处想法得一分。
4.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1教学方法和手段要灵活。尽量采用启发法、点拨法、讨论法、图表法,比较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4.2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平时教学中多给学生教授解题的数学思想和方法,重视他们能力的培养,加强“联想、想象、转化”思维训练。促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创新思维状态中,以探索者的身份去发现问题、总结规律。?数学思想、方法作为数学学科的“一般原理”,在数学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对于中学生“不管他们将来从事什么业务工作,唯有深深地铭刻于头脑中的数学的精神、数学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却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们受益终生”。
4.3要做到“精”。要做到精选、精讲、精析、精练,不搞题海战术。但不练习、不强化也不行,这就要认真备教材、教法、学法,使之有的放矢,事半功倍,这就要从“精”字作文章。
初中生逻辑思维训练范文4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9B-
0037-01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初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衔接存在一定的裂痕。做好初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过渡与衔接工作,可以为高中话题作文写作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提高高中生的写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初高中作文教学衔接存在裂痕的原因
首先,初高中学生年龄特点及教育背景不同。很多初中生在升入高中后,都会对语文写作的学习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不适应。一些初中时写作能力较好的学生在进入高中后也会感到力不从心。与初中生相比,高中生的生理和心理逐渐成熟,他们逐渐摆脱了家长的管制,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此外,由于学生教育背景的差异以及生活面狭窄等因素,初高中学生对事物的感知和认识也存在差距,面对初高中作文教学重点的转变,高中生在短期内不能适应高中课标的要求。
其次,初高中写作要求存在差异。初中课标要求学生“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此时的作文写作往往还停留在“模仿”阶段,缺乏一定的创新;而高中课标要求学生“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任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实的情感,培育科学的理性精神”,由此可以看出初中阶段的写作只是要求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将所见所闻、所想所感记录下来,强调以记录为主,而高中则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个人的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力求有个性的创作,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对事物的认识。
再次,教材设置及教学方法侧重点不同。初中写作大多是命题作文,指定写作范围并有明确具体的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为主;而高中写作多为开放型写作,以议论为主,强调抒感,并提出自己的见解与看法,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主。初中教材中没有关于议论文写作教学的系统计划,没有专门的写作思维训练,而学生受思维发展规律的制约,不能多角度、全方位地看问题,难以透过现象看本质,加之平时不注重阅读积累,没有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遇到开放式作文,往往会感觉到无从下手。此外,初中教学往往缺乏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渗透,没有为高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做好铺垫。
二、初高中作文教学衔接策略
1.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调动学生“议论”的积极性。多数高中生有“恐议症”,不知道该议论什么,即便是按照教学计划,写出来的议论文往往文体走样,论证缺乏说服力。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写作议论文的恐惧,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细节,由小见大,讨论社会热门话题,使学生养成关注社会的习惯,逐渐培养分析问题、搜集论据的能力。要采取学生感兴趣的形式,如课堂前三分钟演讲等,为学生提供议论的平台,使学生从小话题练笔,激发学生乐于讨论的兴趣。
2.注重阅读积累,为写作提供素材。高中话题作文要求学生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这就需要学生学会运用事实论据等来支撑论点,要懂得用举例、比喻、类比等方法加以论证,因而学生要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阅读可以开启写作之门,为写作提供源泉,因此要加强学生的阅读积累,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国内外经典名著,丰富文学底蕴。通过阅读经典,使学生能够感悟生活、客观地认识世界,从而形成自己的判断力,逐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还要根据初高中学生特点的不同,给学生推荐一些符合高一新生认知水平的文学作品,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期限内阅读完推荐书目,并撰写读后感。久而久之,学生在写作中就可以将名句典故、经典人物事例等信手拈来,进一步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并在撰写读后感的过程中,逐渐理清写作思路,将观点落实到书面,提高写作能力。
3.优化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的写作指导。由于高中教学内容、教学容量与教学进度发生改变,高中阶段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升学压力。教师要做好初高中作文教学衔接工作就要优化教学方法,适应高中作文教学的要求,根据学情适当调整教学策略。在高一议论文写作教学之前,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语文水平,掌握学生的写作情况,从而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帮助学生在写作意识和写作知识等方面做好衔接,通过有针对性的写作训练,使学生深化理解,最终内化成自身的经验体系。高中教材设置与初中大不相同,因此教师要注重对教材的研究,加强对学生的写作指导,为学生补充写作学、文章学等基础知识,为学生写作提供理论指导。根据课文特色,讲授一些关于素材与题材、段落与篇章、结构与思路等知识,然后再对其他文学作品进行相应的解读,使学生有章可循。
初中生逻辑思维训练范文5
一、设情激趣,激发思维动机
爱因斯坦说:“兴趣和爱好是求知的最大动力。”《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情境”。有趣的教学情境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能创设一种自由思考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同时,这样设计教学不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思想,又使学生意识到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自然地投入到后面的教学活动之中。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给学生创设能激起探知欲望的情境。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知识因素,从学生自身生活需要出发,创设思维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
二、预留空间,注重思维引导
素质教育提倡不仅要学生“学会”,而且要学生“会学”。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这正如人们所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初中生思维的特点是从以具体想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这就要求教师在有趣的教学情境中营造宽松的思维氛围,激发学生的思维和灵感,启迪思维,开拓思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有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创新的机会。让他们乐学、会学、善学。因此在教学时应着重学生的思维过程引导,让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在课堂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是信息输入的通道,是思维探索的大门。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思维的起步器。可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更不能有创造。
2.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想象是思维探索的翅膀。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想象,往往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锻炼数学思维。
3.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指从同一来源材料探求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加强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重要环节。
三、营造氛围,选择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所建立下来的,完成所提出教学任务的比较稳固的教学程序及其实施方法的策略体系。它是人们在长期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改革教学而逐步形成的。它源于教学实践,又反过来指导教学实践,是影响教学的重要因素。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就应该有与之相适应的,能促进思维培养的教学模式,当前数学创新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开放式教学。开放教学是指以知识教学为载体,把关注人的发展作为首要目标,通过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自主学习的教学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从而促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中,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2.活动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让学生进行适合自己的数学活动,包括模型制作、游戏、行动、调查研究等方式,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数学、理解数学、热爱数学。
3.探索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只能适应部分的教学内容。对于这类知识的教学,通常是采用“发现式”的方法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形成、规律的发现、问题的解决等过程。对于学生形成数学的整体能力,发展创造思维等有极大的好处。它不仅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升华。
四、培养习惯,训练思维品质
1.在倡导质疑中培养思维习惯。倡导学生尽可能地多问几个为什么,深入的分析、思考这些新知识产生的背景和理由是什么,它们反映了哪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它们是怎样从原有的知识发展而来,又和原有知识有什么样的联系,它们成立或适用的条件如何。尽管解答这些问题并没有创造什么新知识,但对于学生来讲却是全新的,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任何创造性的思维活动都是从质疑和发现,提出新问题开始的,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这种思维习惯。质疑不仅能使知识牢固掌握,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思维的习惯。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思维品质。思维品质是思维能力的具体表现形式,是衡量一个人思维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和发展思维能力的突破口。它主要包括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敏捷性、思维的批判性、思维的独创性等。数学教学的目的除了让学生间接地接受前人的经验,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在教学中要做好以下四点:①运用直观,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②巧设练习,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③一题多变,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④加强实践,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初中生逻辑思维训练范文6
一、初中学生善于形象思维,而高中学生具备较好的抽象思维能力
中学生在初中阶段偏重于形象思维,但已经在向经验型的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这种抽象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要以具体的形象作为支撑。这在物理学习中的具体表现就是初中学生能领会和掌握较多的抽象概念,能够理解一般事物的规律性及因果关系,并能对较复杂的问题做出恰当的判断和合乎逻辑的推理,但他们的抽象思维常常需要具体的、直观的、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因而,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必须直观形象,所以实验教学、多媒体教学是很有必要的,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到了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会得到进一步发展,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能够用理论做指导,运用辩证思维来分析、综合各种事实材料,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范围。如高中课本中的牛顿人造地球卫星原理的草图所描述的物理过程,就需要学生在掌握圆周运动相关知识的基础之上,运用理论去进一步解释人造地球卫星运行的原理。再比如高一物理教材中的静摩擦力的方向、物体受力情况分析、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等都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从人的认识过程来看,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是认识能力的一大飞跃,而抽象思维能力的高低,又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初中学生习惯单一思维,高中学生具备发散思维能力
初中生常常是以自我为中心看待事物,他们往往只考虑那些能直接从日常生活经验中所建构的事物的意义,而不能从多方面分析问题,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解决问题的关键,往往被个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形成一些片面的、肤浅的概念。例如,“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重的物体下落快”等概念的形成就是这种单一思维的反映。而学生在由初中升到高中的学习过程中,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就需要他们顺着事物的发展过程去思考问题,注重由因到果的思维习惯,注意变换思维的方向,沿着多方面去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比如:在物理中常用的正负号,它可用来表示矢量的方向,但不表示矢量的大小;可用来表示标量的正负,如温度的高低;也可表示功的正负,能量的正负,电势的高低;也可用来表示物体的性质,如电荷的性质等。又比如:学生学完高中力学后,解决动力学问题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用来分析简单的匀变速运动的问题;二是动量观点,运用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三是功能观点,运用动能定理和能量守恒定律。这就需要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前提下,要具有良好的发散思维能力,能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去思考同一问题。再比如:高中学生在解决了小球过顶的圆周运动问题后,就能很好地解决汽车过拱桥的问题,这说明高中学生具有很好的迁移和发散能力。
三、初中学生知识迁移不灵活,推理能力差,高中学生思维组织性、条理性好,具有很强的灵活性
推理是从已知的判断推出新判断的思维过程。初中学生在解决这类问题的时候,往往抓不住问题的实质,比如在做“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初中生往往对熔化现象本身感兴趣,但不注重熔化时温度的变化情况,也无法归纳出固体熔化的条件和规律。而高中学生思维就具有较好的组织性、条理性,如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受的合外力不为零,要判断物体动能变不变,动量变不变,加速度变不变,速度方向变不变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就必须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弄清楚题目中的一些不确定因素,如合外力不为零,但不一定是恒力,运动方向和合外力的关系不确定。在实际教学中,多数高中学生都能准确抓住这些条件,找出与问题有关的功能关系、动量定理、牛顿定律、力的概念等进行综合分析和推理,得出正确结论。在中学物理中,推理分析是物理学中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依据概念、规律进行层次分明的推理,也是学好物理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