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美学的基本原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美学的基本原理范文1
>> TAFE学院师资模式对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资建设的启示 美国社区学院的“共同治理”模式及其启示 美国社区学院治理结构中校长权力的制衡及启示 美国养老基金参与公司治理的经验及启示 社会资本视域下美国社区公民参与的衰落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美国高校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及其启示 美国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社区学院的发展及启示 基于社会治理视角的劳动与社会保障复合应用型人才建设 美国公立社区学院治理的基本特征 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导向式”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 美国公司治理缺陷及对我国国企治理的启示 对独立学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若干问题的探讨 新加坡城市治理的特色及对中国的启示 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探索 社会参与治理下的公共政策范式研究及启示 新加坡社会治理的经验及启示 社会转型期的城市社区治理:社区公民参与的发展状况及问题浅析 美国治理学生顽疾的方法及其对我国高校的启示 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危机的治理对策及启示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10]里奇兰社区学院[EB/OL].http://richland.edu/board.
[11]圣地亚哥社区学院学区[EB/OL].http://sdccd.edu/public/district/trustees/.
[12]洛杉矶社区学院学区[EB/OL].http://laccd.edu/Board/Pages/default.aspx.
[13]圣地亚哥社区学院学区[EB/OL].http://sdccd.edu/public/district/trustees/.
[14]于守海,李漫红.美国社区学院董事会的权力均衡及其启示[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7(3):126.
美学的基本原理范文2
【摘要】 随着整体护理模式的确立,美学与护理各学科融会贯通,从护理美学与护理学科的相关性谈护理美学的发展,完善构建护理美学学科理论体系。
关键词:护理美学;整体护理;护理学科
护理美学是护理学和美学相互渗透的结果,是美学在护理实践中的体现,是运用美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现代护理事业所涉及的各个领域中的美的内容、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1]。随着整体护理模式的确立,护理教学工作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将护理美学的理论贯穿于护理教学各学科的始终,对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也成为完善构建护理美学学科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
1 护理美学与护理基础学
随着护理学科越来越受到重视,护理教学也随之更加系统和专业化。护理基础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护理操作的基本技术,理解每一项操作步骤的理论基础和原理,为促进患者健康打下坚实的技术和能力基础。然而其教学仅仅针对各项临床护理操作进行,很多教师将护理教学的重点全部放在对学生技能的培训和知识的强化上,而忽略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教育,使学生的审美观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从而出现审美价值观的偏差,甚至影响到护患关系关系的处理。所以基础护理教学与护理美学相结合十分必要。
护理美学显著特点就是挖掘“美”,认识护理专业美的特性,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激发对真、善、美的理解与追求,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在护理基础教学中,教师除了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与实践技巧外,应首先让学生明确护士的角色及其必须掌握的沟通技巧和护患关系中的美学原则。引导学生感受美、认识美、了解美、理解美和追求美,并将对美的理解与感悟应用于基础护理教学,从仪表、行为、情感和语言沟通等方面将美学潜移默化,用美的形象性和愉悦性感染护患
关系,从而更好的促进患者身心健康,使护患关系更为和谐。
2 护理美学与护理心理学
护理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人的心理因素在人类健康与疾病相互转化过程中的规律以及个性心理特征。南丁格尔说:“护理是最精细的艺术。”现代护理学的观点认为,在对患者进行治疗及护理的过程中,不能用传统的生物医学观点把人当作单纯的自然人,而应研究人的精神世界,从而达到心理的平衡[2]。护理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心理因素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有很大的关系。
在进行心理护过程中,护理活动如果能够运用美学的原理、原则和方法,积极创造和建立良好的审美环境,通过美的事物激发患者的情感共鸣,引发他们积极能动、健康向上的激情和反应,就能达到减弱或消除消极心理,减轻痛苦的目的。而护理人员也只有长期的美学熏陶下,才能形成完善的心理结构和心理定向,从而更好的进行心理护理。因此护理美学和护理心理学相互渗透,相辅相成。
3 护理美学与护理管理学
护理管理学是管理学科中的具体应用,属于专业领域管理学,是为了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系统的利用护士的潜在能力及社会活动,以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为主要目的的活动过程。护理管理本身就是一种不断追求完美的理念,因此美学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也是现代护理发展的必然趋势。护理管理者需要将美学的理念寓于护理管理活动中,运用护理美学的原则对护理管理提供指导,为护理管理过程润色[3],使护理管理目标以完满的形式呈现,令护理服务对象在接受服务的同时获得精神享受。
如何实现最优化的管理,使护理系统运转节能高效、工作节奏规律有序,这就是护理美学在护理管理学中间的渗透和联系。护理美学为护理管理提供了相关的理论指导,其在护理管理中的渗透对推进护理管理科学的艺术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促使护理管理者树立美的理念,倾注美的情感,应用艺术化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效能。同样护理管理为护理美学提供了施展美学效应的舞台,使其以完美的形式呈现。
4 护理美学与护理教育学
护理教育学是专门研究护理教育现象与规律的学科,是护理学学科体系中一门新兴的学科,它主要介绍护理教育学基本概念、护理教育目的及教学目标等。随着医学的进步与发展,除对护士专业知识结构的需求不断地更新与完善,同时还应具有较高的美学素养,护理审美教育是护理教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护理美学培养护理教育工作者的审美能力和审美修养,使他们成为能够运用美、发现美和创造美的天使,同时还肩负着如何将美贯穿于护理教育的全过程的任务。护理美学和护理教育学的相互渗透符合时展和护理服务对象的需求,为护理工作者提供持续的审美教育,使护理教育者终生获得专业素质和审美修养的培训。只有具备了较高的审美能力和美学素养,才能在护理教育中自觉地将美融入其中,从美的视角出发去阐述和分析人、环境、健康、护理与美的关系,更好的完善护理教育。
5 护理美学与护理伦理学
护理伦理学以伦理学的基本原理为指导,对护士的态度、价值观念、道德发展、道德推理能力以及伦理实践进行研究,对护理实践的道德概念进行哲学分析的科学。护理伦理学是以善、恶作为评价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系护理伦理的发展,从伦理学的角度来展现美的本质、美的形态、美的感受和美的创造[4]。而护理美学是以美、丑为评价标准,以维护健康为客观依据,对护理美、护理美感、护理审美实践以及审美教育与评价进行经验分析和理论探索的研究。
综上,护理模式的转变已涉及护理各学科领域的理论和实践的变革,护理美学就是在这种特定的条件下逐渐孕育并综合发展起来的一门富有应用价值的新兴学科,它必将对护理各学科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掌握好护理美学与其它学科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专业发展,更好的将护理美学与护理的其它学科融会贯通、与时俱进,从而完善护理美学在护理学科中的专业化方向,完善构建护理美学的学科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1] 任小红.护理美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5:52.
[2] 瑞芳.护理工作中的美学思想[J].卫生职业教育,2004, 22(3):80-81.
[3] 王艳梅,张宁,秦宇.护理管理活动中的美学理念[J].护 理学杂志,2003,18(7):555-556
[4] 沈海文.护理美学在《护理伦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 国医学伦理学2009,22(4):123-124.
美学的基本原理范文3
关键词:平面设计;视觉美学;计算机辅助;分析
在平面设计中,其核心体现就是秩序,因此,要想设计出好的作品,就必须遵循表面中的一些几何规律和表现规律,以相关的规则为基准,保证整个设计的对称、平衡以及和谐,加强对设计作品的评价,对其构成要素和比例进行具体分析,充分利用设计者的个人艺术素养,达到平面设计的美学效果。
一、平面设计视觉美学的基本理论
3.关于动态矩形
在平面设计中,除了黄金分割所给人造成的美感之外,还有动态矩形所带给人们的愉悦感受。简单来讲,动态矩形就是建立在一些无理分数比例的基础上,使平面设计产生一种视觉愉悦效果,构成黄金分割矩形平面的比率。所以,利用动态矩形,在构成了组合和分割的同时,也符合了原始矩形的比例。
二、平面设计视觉美学计算机辅助分析
对于平面设计的作品来讲,其在遵循以上原理的基础上,会增强作品构成上的凝聚感,进而促进作品视觉元素的归属感。同时,这些美学原则也是分析和判断美的重要指标,在这里我们简单对平面设计视觉美学的计算机辅助进行具体分析。
2.关于图幅的分析
根据以上框架分析,一旦图像导入到系统之后,其首要任务是将图像置于系统图层的最底层,然后做好图像的锁定,一方面,是为保证图像的稳定和安全,避免图像被任意篡改或者是修改,另一方面,将图像置于系统图层底层,便于以后进行分析的操作,比如,在分析过程中,其所用到的模板叠加、所用的辅助线等,避免其图像保证在上层,而不会被遮挡。在经过以上的处理后,通过相关的分析,对获得的图像进行属性分析,最后就可以进入到图幅分析的环节。
三、关于分割线的分析
四、关于标准辅助线模板的分析
在平面设计中,不论是分割线比例分析结束,或者是图像不存在分割线,都需要进行分割线的进一步分析,通常情况下,所用到的方法就是标准辅助线分析模板,利用这种方法,不但可以进行分割线的分析,而且可以进行图像分析。另外,在动态矩形分析时,由于其存在复杂性,如果只是单纯地通过人工判断作为标准的话,那么,是很难发现其使用的情况及其作用,因此,就要通过标准辅助线模板,发掘作品中所潜在的深层次比例关系。
五、关于辅助工具的分析
对于系统本身来讲,其可以为平面设计提供一个面积计算器以及一个比例计算器,便于在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可以随时使用,其中,尤其是对于面积计算器来讲,其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因为,其可以将图像中的一些不规则的图形面积计算出来,方便于整体设计的进行。
六、关于报表和系统实现的分析
总而言之,在平面设计中,通过几何美学的相关比例以及构成基本原理,进行平面设计视觉美学计算机辅助分析,充分构造了一个原形系统,加强对作品的导入,从而为平面设计用户提供更加有效的美学原理,加强技术支持,保证平面设计系统的专业性提升。
参考文献:
[1]罗耀辉,黄民翔,许旭锋.关于绘画与平面设计的差异性[J].设计研究,2009,34(12):36-41.
美学的基本原理范文4
【关键词】建筑造型原理;建筑构图;分析
构图的根本法则就是“对立统一”的法则,这是形式美学和构图的根本法则。所有一切构图的法则,都可以归结为这一点,都是这一法则的具体化、外延化、视觉化。所谓“变化统一”和“多样统一”,其核心就是“对立统一”。变化和多样何以能够统一,就是各自通过自身相应的对立面达到统一。构图原理又可以分为基本范畴和基本原理内容。
1.基本范畴
形式的视觉属性,诸如形状、尺寸、方位和表面特征以及由表面特征引起的视觉重量感等因素,都属于构图的基本范畴。此外,隐含在两个或两个以上要素间的关系之中的潜在的视觉效果,诸如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尺度、韵律与节奏、对比与微差、变换与等级都是建筑构图的重要范畴。可见,构图原理的基本范畴实际上就是建筑形式中首要的、直观的和特有的要素,同时也是建筑师实现和协调体量组合的基本手段。
1.1对称与均衡
建筑史表明,建筑艺术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建立在左右对称的基础上的。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对称的建筑被认为是古怪的,需要作出某种解释的。而现代,不对称但均衡的构图则被认为是现代建筑艺术的基石。其实,在当代的建筑造型中,对称式构图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得多,对称式并非专属古典时期,现在仍然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1.2比例与尺度
在建筑设计中,建筑形式的表现力以及建筑美学的许多特性都起因于对比例的运用。比例是指建筑物各部分之间在大小、高低、长短、宽窄等数学上的关系。尺度则是指建筑物局部或整体,对某一物件相对的比例关系。因此相同比例的某建筑物局部或整体,在尺度上可以不同。建筑物的空间及其各部分的尺度和比例,主要是使用功能和不同材料性能、结构形式确定的,不同类型和性质的建筑物在尺度上和比例上都有不同的要求和相应的处理方法。例如许多公共建筑物,如车站、商店等开间、进深大,层高常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立面上反映出一系列柱子和大片窗子和宽阔、开敞的出入口,而许多居住建筑物,由于面积小,相应的开间、进深、层高也都较小,而且常采用砖石或混合结构,在立面上反映出较多的实墙面和较小的窗子和出入口,因此在建筑的尺度和比例上显示出很大的区别。
建筑物上某些部件根据人体工程学要求常得出较为固定的尺寸,例如楼梯踏步高一般在15-17cm之间,宽一般在25-30之间,一般的窗台栏高度常在90cm左右,门的高度常在2m左右,如果任意改变就可能不适用,也不习惯。对生活中常见的不同性能的材料,在使用上也会有合乎逻辑的比例概念,人们在日常使用中形成的这些习惯、固定的尺度和比例,就能对不同的空间和物件有很敏锐的尺度感和比例概念。由此可见,人们对建筑物尺度、比例的不同感觉,除了建筑物的绝对尺寸外,还要通过与某些习惯、固定的比例概念相比较而获得,而后者在建筑构图中显得格外重要,即应正确处理好建筑物各部分之间的相对尺度、大小、长短、高低、宽窄等,都是通过比较而显示出来的。如果对建筑物上的某些部件大小处理不当,就会影响整个建筑物的比例,从而影响对建筑物的尺度感。
2.基本原理
从功能的角度来看,建筑物的实际用途或使用上的完整性是构图的首要条件。因为我们知道,办一件事情总要依次经过一定的手续或程序。人门活动范围的统一性或使用上的完整性要求各个相关房间在位置安排上应该有一种合理的联系。同样,相关经验表明,房间窗户的尺寸、天花板的高度以及许多物体的一般形状只适合于某些目的而不会适应别的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形式追随功能”所确立的是一种合理性原则。鉴于这条法则本身所遭致的种种批评,尽管有些时候是不公正的,但我们不妨把这条法则作为一条底线策略,加入建筑构图损害了功能的合理性,显然就不会是一个好的方案。使用的完整性和行为逻辑的连贯性一旦受到破坏,不管其他方面设计得如何,看上去都会使人觉得无目的,而且表面化。
在建筑形式和体量构图中,公共建筑物看上去就要像公共建筑,住宅看上去就要像住宅,而纪念性建筑物看上去就要有纪念性。造成类型上差别的根本原因在于不同尺度的运用,这一点已经明确了。而在同一类型中,不同建筑物之间形象上的差别首先也根源于尺度和比例因素的不同,其次才是其他美学范畴的表现。
当代建筑美学和建筑构图原理经过“后现代”的洗礼之后,要想从中找出一个可以替代统一性的另一个核心范畴或原则,是非常困难的,也是徒劳的。在所谓的“现代建筑”之后的建筑理论和实践中,理想和感性之争、个性表现与时代新风格等理论纯属一笔糊涂账。设计理论家往往忽视了现实中主流的、大量的与普通人的审美情趣和要求相称的设计。
对于建筑艺术理论而言具有双重特点,一方面建筑艺术理论表现为随着时代的进程而呈现整体膨胀的特点,即共性方面;另一方面则是由其专业特性所决定的,即建筑艺术理论的艺术属性决定了所谓的折旧和淘汰问题是毫无意义的。在过去的若干年中,建筑的艺术表现方面只不过是以某种方式卷入了对过去百年或千年知识、价值、情感的重复。我们的历史、建筑的历史所允许的只是置换、重组和重复。它们的物质式样连同其中的构图理想――统一原则,在今天仍然制约和规范着当代建筑设计,成为所向往的经典。
美学的基本原理范文5
关键词:美学;公共艺术;西方美学;中国传统美学
1.传统美学观念
1.1表理论
美是一种直觉,直觉就是表现,纯粹的直觉获得纯粹的表现,直觉是具有特殊的目标知觉,是一般意志的实践转化为道德活动。因此,美既不是有用的,也不是愉悦的或者真善的。
1.2朦胧论
认为美是一种朦胧的清晰、模糊的明确、似是而非、不似之似、似而不似的直觉感受。美的理论是凭直觉中的感受,美中含有一定成份的真与善,但是美的事物特别是形式美,当美达到相对的审美标准时,具有一定虚假和丑恶成份的事物仍然觉得美。
1.3幻觉论
美是“观念的外观”("das Scheiene der Idee")。这一定义,部分是形而上学的,部分是实在主义的。美,依赖于这些第二性的质的组合,因此,美不能存在于外在世界真实的物理对象之中。
1.4精神分析论
弗洛伊德(Freud)及其许多门徒初创并发展了精神分析美学的基本原则。
基本原理的主要定义是怎样从永恒的“冲突”的观念出发,再进一步,这一压抑的行为又是怎样在无意识当中创造出一个观念相冲动的体系。这一体系,从人格的其他部分孤立出来,术语上称“情结”(complex) 。
1.5体验论
近代科学美学创立者费希纳,把关于美的科学当作普通心理学的一个特殊领域,他所开创科研理论,是把实验的方法介绍到美学中来,就是一种“从下而上”("von Unten")的方法,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他用这一方法来代替旧的形而上学的方法,即“从上而下”("von Unten")的哲学方法。
1.6移情论
对于这一特别生动的美感经验—近年来多数哲学家都称之为移情(Einfuhlung )—所作的还不够成功的解释,不是在《小宇宙》中找到的,而是在《德国美学史》中找到的。在这本书中,作者批评了赫尔德的极其类似的看法。在赫尔德方面,曾经以炽烈的想象的热情维护过内在生命的自由而又完整的表现。作者告诉我们,这一过程是建立在观念多样化的联想或回忆上面的。
1.7现象学论
只从事于现象("phanomene")的描述,只关心显现在知觉中的对象,而完全不管对它们在因果上的说明。它抓住对象本质的内在特性。“所采用的是一个特殊的例子中抓住每一个对象的一般特性。象这样所显示出来的事物的内在基本特征。
1.8完形心理学美学论
完形心理学美学是当代西方美学的重要流派之一,完形心理学又称“格式塔心理学”。“格式塔”是德文”“Gestalt”一词的音译。他通过对音乐曲调的研究,认为音乐绝非仅仅是曲调音响的总和,音乐中的曲调旋律除了一系列的音响外还有别的东西,这种东西就是“格式塔特质”。
2.城市公共艺术设计对西方传统美学观的传承
2.1模仿说
古希腊美学家认为:艺术就是模仿自然。准确地说,就是艺术是模仿自然、社会和现实。依据模仿论的美学观,艺术品的审美判断标准就直接取决于模仿的真实与否,这样艺术家的创造力就大大削弱。
如今的城市公共艺术设计,很多设计作品就是这种对生活和现实的再现,特别体现的城市雕塑上。
2.2表现说
艺术表现论认为:艺术起源于情感表现,艺术的本质也在于情感的表现。
所谓艺术的表现论,主要指:艺术家作为个体感情的存在,强调艺术的目的仅仅只是表现个体独特的、微妙的、难以言说和不可重复的感性体验。而产生与人类心灵之中的情感有一种内在的力量,一种冲动,只能借助外在的形式把感情表达出来,成为可以观照,可以感受的东西。
2.3形式说
形式之于艺术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就艺术而言,反映现实生活也好,表现主观感情也好,都必须纳人一定的审美形式,才能成其为艺术。“艺术的形式性”就是认为形式构成了艺术之最根本的特征。
对形式的认识,后来逐渐发展为“有意味的形式”。
具体显现为:对称与均衡;反复与节奏;多样与统一。
城市公共艺术设计通过对交通的组织、用地功能的分区、各种公共设施的配套、绿色环境的开发、街景形象的塑造、特色环境的创造、城市天际线的表现,把城市的各种环境要素进行合理的安排,从形态、功能、人的行为心理等各个方面,使景观组群由无序变为有序,使城市的景观环境得以发展和完善。
在城市公共艺术设计创作中必须把握好组织与被组织的关系,在制约中寻找自我,使设计师更客观地对待创作的客体,进人无模式的境界之中,再自由地走出来。这样创作出来的客体不会与其他的城市公共设计雷同,不会是随便从别处抄来,也不能随便搬到他处,而是“特定”环境中的特殊表现。
3.城市公共艺术设计对中国传统美学观的传承
3.1意境说
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观念。
意,指创作者在作品中流露的主观思想感情。
境,指创作者对客观形态的描绘与刻画。
美学的基本原理范文6
与此相适应,目前美学课程的开设和教材的编订在注重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特色,例如北京大学叶朗教授著的《美学原理》(“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在讲解美学基础理论的同时,力图“把美学理论核心区的前沿课题的研究往前推进一步”;复旦大学中文系朱立元教授主编的《美学》(教育部高教司“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以实践观为指导,努力贯穿“审美是一种基本的人生实践”、“广义的美是一种特殊的人生境界”的主旨;南京大学文学院王杰教授主编的《美学》(全国高等院校本科教材)在坚持美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力图概括近十年来国内外美学研究的新进展,实现对美学基础理论的明晰论述;上海师范大学刘叔成教授等主编的《美学基本原理》(全国高校文科教材)是国内发行时间较长和发行量较大的文科教材,是一部以“理论体系和整体章节框架”为基本特色的美学教材;厦门大学中文系杨春时教授的《美学》(全国“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规划教材”)力图超越李泽厚为代表的实践美学思想,构建自己的“后实践美学”体系的思想形态。另外,还有一些美学家积极构建自己的美学体系,如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曾繁仁教授的生态美学研究就是在会通中西生态智慧的基础上,力图“建设一种包含中国古代生态智慧、资源与话语的并符合中国国情的具有某种中国气派与中国作风的生态美学体系。”郑州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的刘成纪教授的《物象美学》(郑州大学出版社,2002),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潘知常教授的生命美学(《生命美学论稿》,郑州大学出版社,2002),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吴炫教授的目前,国内出版的美学教材有几十种。如上所述,有的教材强调特色,有的教材重视突破,有的重在体系的构建,而现实的情况是高校中文系《美学》课程的教学课时一再被压缩,如何在有限的课时里讲述系统的美学基础知识,这确实是教学的一大问题《否定主义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等都是极具特色的美学思想。。
笔者认为,首先应该优化美学课程体系,简化美学教学内容,剔除一些老旧的美学知识,普及美学常识,可以将美学史和美学文本的讲解在选修课中进行。同时,将美学课程体系分为“美学理论”和“美学鉴赏”两部分,前者重在讲授美学基础知识,后者重在美学知识的应用和实践,通过课程体系的优化,在强化学生理论学习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和水平。其次,整合现有的美学教学内容,将近年来新出现的一些美学问题和思想融入到美学基础理论的教学中。特别是吸纳近年来美学转向后产生的一系列成果,如环境美学、生态美学、影视美学、景观美学、旅游美学、建筑美学、城市美学、医学美学、数字美学、音乐美学、设计美学、艺术美学等的研究论著,丰富美学教学内容。最后,创新美学教学内容,在充分吸收现有美学成果的基础上,在理论中创新,在实践中创新,在交叉中创新。理论的创新可以从实践中涌现的新问题新现象中获得启示,从而在美学研究的基础、对象、范式上进行创新。实践的创新可在理论创新成果的指导下展开。交叉创新可以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发展与推进。同时,在当前美学发展中,交叉创新也是体现美学研究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生机与活力的重要领域之所在。二是针对美学教学内容的优化与整合,在美学教学方法上也应进一步探索和创新。
在美学教学中,应该优化整合现有的教学资源,其中多媒体教学就是整合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于一体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是当前比较普遍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应该针对美学课的教学特点,认真制作精美的美学多媒体课件。根据课程讲授的内容,选择使用合适的声音、图片、文字等运用在课件中,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在自然美的教学中,可以将自然界莺歌燕舞、流水潺潺的声音影像,皑皑雪山、浩瀚星空、高峡平湖的图片以及咏叹九曲黄河的图片与诗歌文字等运用到多媒体课件中;在社会美的教学中,可以将体现人体美、各地民俗风情、狂欢节等的图片制作到课件中。这样,一方面能够增强教学的直观效果,另一方面也能够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所以,在美学教学中,应该重视和优化多媒体教学,在课件的制作应该贯彻以美为主导,以知识点的讲授为主线,以育人为目的的教学思想。在美学教学中,还要重视讨论式教学法的使用。讨论式教学法是一种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他们参与美学课程教学的有效方法。在运用该教学法时,应制定好讨论的话题并加以引导,让学生在讨论中明辨是非正误。其实,学生对美学是十分感兴趣的,所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学在很多学子的心目中是十分神秘和崇高的,只是有时美学课过多的理论讲授让他们感觉枯燥无趣,所以,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除了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形象性之外,还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美的本质教学中,笔者首先向学生梳理介绍了中外美学史上关于“美本质”问题的代表性观点,然后播放了“99国际大专辩论赛”关于“美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视频,之后,让学生根据授课内容谈谈自己关于美本质问题的看法,许多同学加入到该话题的辩论中,然后笔者又向他们开列了一些书目让他们课下阅读,有一些同学还写出了学术论文,并公开发表。
在美感的教学,引导学生讨论“美感与”的区别;在艺术美的教学中,针对目前流行的反艺术的艺术创作,引导学生讨论“艺术终结论”话题;同时,针对美学的生活化趋势,引导学生探讨美学转向生活之后所带来的社会利弊问题;在美学范畴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讨论优美与壮美、优美与崇高在中西方文化语境中的不同以及悲剧性与喜剧性的审美特征等;在美育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讨论在目前的高校教育中,应该如何更好地将审美教育贯彻到个体的成长中。通过讨论式教学,很多学生积极融入到美学教学过程中,在主动学习中加深了对美学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在笔者所工作的学校,美学既是中文系汉语言专业学生的基础课,同时也是全校学生的通识教育课,所以,美学的教学一方面要强调专业性,另一方面又强调普适性。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要深化课程知识的深度,另一方面又要拓展课程知识的广度,所以,在教学中,需要从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优化、整合与创新,唯有如此,美学才能够“以美育人”、“以情感人”。面对纷繁复杂的美学发展形势,探索丰富完备的课程体系和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贯彻美育方针,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同时,对《美学》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可以优化学科知识结构,丰富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该课程的优化,将促进学生专业素质的提升和综合素质的发展,从而发挥理工院校美育育人、服务社会的作用。
作者:陈博 单位:中国矿业大学文学与法政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