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的一般规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体育教学的一般规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体育教学的一般规律

体育教学的一般规律范文1

关键词:教育管理学;高校;体育教学;创新教育

管理学是教育学与管理学的交叉学科,其既遵循教育活动的基本规律,也要坚持管理原则,是研究教育管理过程与规律的一门学科。从研究对象上讲,其包括宏观上的整个国家教育系统与微观上的各级学校组织系统;从研究内容上讲,其既包括教育人事管理、教育教学管理及学生管理等;从研究范畴上讲,其主要包括了活动、体制、机制、观念四大范畴。

1教育管理学的研究范畴

1.1活动

活动是教育管理学研究的最基本的范畴,从衍生的时间上看,活动一般是先于机制、体制产生的,一般规律性的事物往往先是从有毫无控制的活动开始逐渐地系统化与完整化。在教育管理学的研究范畴中,要深入了解教育活动中的基本现象,并透过现象了解活动的规律与内在特点,有些教育管理现象在活动产生之前已经出现了运行机制与观念,甚至存在于体制之中,但有些现象在活动出现之后,才形成制度化与理论化,这就需要依据具体的问题具体分析。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是微观层面上的一种活动,其在产生的最初阶段就已经被限定在体育系统与教学系统的范畴内,需要依照高校体育发展的一般规律对活动进行有效管理。因此,规范体育教学管理活动,深入研究其上位因素是至关重要的。

1.2体制

体制在学术界是一个用途十分广泛的词汇,在阶级社会中,体制的意义重大,其是一个社会规则运行的重要基础。在教育领域中,体制是教育管理学的重要研究范畴,其是教育组织与教育规范的结合体,是对教育实施管理的规制体系与组合方式。“教育行政机构与一定的规范相结合,就形成了教育行政体制,学校内的管理机构与一定的规范相结合,就形成了学校管理体制。”[1]教育体制包含了非常广泛的内容,上至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教育规范,下至学校管理方式、管理机构等,从中央管理体制再到地方管理体制,其涵盖了教育领域内的不同管理系统与规范。这表明教育体制与国家的政治体制是一脉相承的,具有较大的复杂性,在教育管理中发挥着支撑性的作用。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活动是在高校管理体制下进行的,只有明确体制的一般特点与规律,才能实现教学管理的创新。

1.3机制

机制就是事物内部各组织或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与组合方式,在教育领域中,是指教育活动内部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方式,也是教育管理学研究的重要范畴。教育管理是对教育内部各要素的管理,而实现管理的有效性与科学性,就必须厘清其内部运行机制,把握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与特点,进而根据不同的工作原理,创新管理方式。机制在教育管理领域内属于纽带性质,其往往随着活动的产生而不断的完善,并在运转中逐渐衍生出体制与观念,同时体制与观念也能够指引机制的运行,不同的研究范畴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作为教育管理的子系统,深入地研究其运作机制,便是掌握了活动的发展变化规律,对于其管理工作的创新具有基础性作用。

1.4观念

观念是意识层面的要素,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事物产生各种认识的集合,它开源于具体的活动,并不断地总结活动中的经验与教训,形成较高层次的认知,并最终凝聚成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指导实践活动的发展。观念对于教育活动的价值在于指导与引领,促进各种教育体制的构建与完善,成为机制优化的重要指南。在教育管理活动中,观念的价值与意义重大,科学的观念能够指引其形成有效的管理体制与机制,进一步规范管理活动。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创新是体制的创新、模式的创新,但从根本上来讲是观念的创新,推动管理要素的不断发展必须依赖于先进的观念,更新组织成员的思维模式,这也体现了观念作为教育管理学研究范畴的重要意义。

2基于四大范畴的高校体育教学管理问题分析

2.1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活动问题

活动是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基本形式,也是管理观念、体制、机制实施与落实的主要支撑。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活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缺乏系统化与科学化的理论引导。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活动多是以实践性的经验为基础,通过借鉴其他学科教学活动的间接性管理经验,开展体育教学管理活动,并没有根据体育学科的内在规律与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管理模式,选择管理方法。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有很大差别,体育教学主要是一种实践化教学,让学生在参与体育实践活动中提升兴趣,而过于陈旧的体育教学管理方式让体育教学过程缺乏新意,难以符合时展的趋势与日新月异的体育新形态,更没有系统化的理论支撑。由于我国体育事业起步较晚,对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相关细化理论研究较少,而在国外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经验借鉴方面也难以为继,这无疑导致了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活动难以形成系统化与规范化。

2.2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体制问题

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体制是维持管理活动正常运转的体系与框架,由管理组织结构与各项管理制度组合而成。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体制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没有制度的规约与组织的规范,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活动便无法得以顺利开展,也就无法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体制缺乏强有力的制度支撑与结构合理的组织管理机构,没有根据体育学科的内在规律,有针对性地调整传统的管理体制,导致体制在规范活动的作用发挥方面有所欠缺。在依法治国理念逐渐深化的当今社会,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在制度建设方面尚不健全,许多陈旧的制度不能适用不断变化的体育教学情况,尤其是在体育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制度、体育课程管理制度、体育成绩考核制度等方面存在明显的滞后与不足,教师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无法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被激发,体育课程设置的形式及成绩考核的方式在制度设计环节上也略显陈旧。在组织管理机构上,以二级体育学院及系、部为主,虽能够直接领导与管理体育教学工作,但与外界的沟通交流合作的能力有限,在学习、获取教学管理经验,革新教学管理模式方面存在先天不足。

2.3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机制问题

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机制是在管理体制的框架内,各管理要素的组合方式及运行状态。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活动的顺利展开,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管理机制的运行状况,如机制运行不畅,会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管理的效果。受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体制的影响,体育教学管理机制也存在不完善等问题。首先,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体育教学管理的目的是为了规范体育教学活动,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其运行机制是调动各相关要素,发挥其最大作用。但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在激发教师与学生进行积极的“教”与“学”方面并没有形成系统化的模式,在薪酬激励、荣誉激励的基础上,并没有实质性的机制创新,也没有凸显出体育教学管理的特殊性,弱化了管理的隐性价值。其次,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缺乏必要的监督与评估机制。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并没有形成持续性的、稳定的监督与评估机制,对高校体育教学效果的评估往往只是从一个层面反映出管理的效能,并不具有全面性与整体性,从而也就无法从根本上起到监督的作用。

2.4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观念问题

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核心价值取向便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让学生接受体育教学活动中更多地接受体育知识,掌握相关体育技能,并养成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但是,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管理观念比较陈旧,无法科学指导管理活动的有效开展,更无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锻炼意识。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方式一般只注重教学任务的本体性目标,能够保证教学的顺利实施,履行基本的教学职责,把体育课当成普通的活动课进行,缺乏系统的教学方式,无法在意识与精神层面达到教学的目的。大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接受的体育教育一般是在体育设施不完全齐备、体育师资相对缺乏的情况下完成的,限制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而在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中恰巧也忽视了教学理念的创新,导致整个教学过程比较呆板。另外,管理观念的落后还表现在对教师角色定位的偏差,体育教师只是完全的被管理者与教学活动的主宰着,教师在体育教学管理中并无实质性的话语权,但却成为了体育教学过程的主要操控者,这就导致一言堂教学思想的不断出现,教师在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也出现了单一化的状况,只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忽视技能与情感培养,这都是高校体育教学管理观念的偏差导致的连锁现象。

3基于四大范畴的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创新

3.1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活动的创新

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活动的实质与核心便是通过管理调动体育教学中的各大要素,发挥其有效作用,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创新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活动是激活各大要素的重要方式,而真正实现创新必须规范管理活动,提升管理活动的时代价值与文化内涵。规范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活动是实现创新的重要基础与首要环节,从事教学活动的教师、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器具等各要素必须在正常的管理体系中,活动创新需要调整的是要素与要素之间的关系,当某一要素有失规范,管理效率与力度将会受到严重削弱,创新难度进一步增大。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活动并不是封闭式的,而是与外部社会建立密切的联系,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彰显时代的价值。“为适应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需要,我国已提出了要培养观念、知识、素质、能力和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2]这表明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其最终要将体育活动内化为大学生的终身习惯,大学生必然要走出校园成为社会人,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实现创新就必要必须充分认识这一变化情况,适时作出调整,赋予管理的时效性。

3.2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体制的创新

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体制的创新也可以说是管理规则的创新,管理制度的创新,力求能够以更加有效的体系实施管理。保障管理制度的完整性与科学性是实现管理体制创新的重要基础。完整性是指各项管理内容都具有制度的规约,避免出现制度空缺的现象,造成体育教学管理活动的混乱,做好管理的评估与反思工作是重要的方式。科学性是指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要符合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一般规律,顺应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体现“以人为本”的制度关怀与满足高校体育教学目的的制度约束力。在制定完备的管理制度基础上,更是要明确三大基准。其一,实施高校体育教学扁平化管理结构,提高管理的效率,弱化管理的权力意识,符合高校“去行政化”的管理理念,充分提高各管理要素的效率价值。其二,进一步强化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核心目标与使命,将提升高校的体育教学质量放在首位,保障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充分享有主体权益,实现学生的终身体育价值观,这是管理体制创新的灵魂。其三,充分下放基层体育教学的管理权限,适当赋予学生部分管理权限,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的自我管理,并针对体育教学活动出现的具体问题及时进行调整,解放了传统管理体制的束缚,提高了管理效率,实现了管理体制的创新。

3.3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机制的创新

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机制的运行状况直接关系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创新管理机制已成为重中之重。管理机制的创新与管理体制的创新不同,其必须依托一定的载体进行,从根本上说就要建立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约束机制与激励机制。管理是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其重要的内容便是控制,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有效实施必须依托约束机制的建立,教学活动中各管理要素都要有序完成自身的职责,即各司其职、各领其责,不能超越管理权限开展活动,也不能消极怠工,约束机制建立的目的并不是限制,而是规范。激励机制的建立也是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机制创新的重要内容,激励有助于增强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便于增强其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动力,而激励方式主要包括薪酬激励、荣誉激励、成绩激励等。“由于每个学生在身体素质上都表现出不同的个体差异,因此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时候首先就要考虑到这个问题,因此根据这样的情况就可以采取不同的激励办法。”[3]丰富了管理的形式,形成了良好的管理机制。

3.4高校体育教学管理观念的创新

高校体育教学是将体育精神与文化注入学生思维中的重要方式,而高校体育教学管理观念则直接影响管理活动的开展与高校体育教学的效果。因此,高校体育教学管理观念要着眼于体育教学本身,结合当今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与大背景,坚持面向现代体育教学、不断激发求知创新能力、以落实健康为根本的管理观念。“教师首先要树立对学生新的评价理念,通过积极的教学评价,鼓励学生看到点滴进步所带来的希望,帮助大学生重新觉察自己,使大学生内在自我潜能得以提升,从而提高其自尊和自我效能感。”[4]高校体育教学必须做到与时俱进,着眼于国家与社会的未来发展不断的进行创新,满足社会对于高校体育教学的要求,面向现代体育教学的管理理念符合高校体育的发展趋势。“当今时代高校体育教学的‘生活化’和‘终身化’已是大势所趋。”[5]激发求知创新能力的管理观是提高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路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探索未知的体育知识与技能,通过调动管理要素,形成利于体育知识创新的各项条件,激发教师与学生在参与体育教学活动中求知、求新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不断探索新型体育教学模式,形成师生共同发展的体育文化氛围。以落实健康为根本的管理观是以人为本理念在体育教学管理领域的延伸,这既体现了体育教学活动的根本目的,即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与观念,形成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同时也为社会造就具有健康体魄的人才奠定重要基础。高校体育教学管理观的创新必须引入终身教育理念,把对每个学生能力的锻炼,习惯的培养作为教学考核的重要内容,并落实到具体教学目标与任务中,符合终身教育理念的基本要求,而将终身教育理念与以人为本理念的结合是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理念创新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绵涛.教育管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218

[2]于洋.高校体育教育创新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2):183-184

[3]章璐璐,黄世伟.提高大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探究[J].中国体育学刊,2014(11):72-73

[4]孔凌鹤.基于复原力理论的高校体育教学思考[J].当代教育科学,2014(21):58-60

体育教学的一般规律范文2

摘 要 从目前高校体育教育的开展来看,要想提高体育教育质量,就要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深入了解,充分吸收体育教育学内容,并积极开展体育教育学的推广和应用,使体育教育学能够在高校中得到全面应用,提高体育教育学对高校教学的促进作用,满足高校体育教学需要,促进高校体育教学取得积极效果。基于这一认识,在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应对体育教育学的作用引起足够的重视,提高体育教育学的应用范围,发挥体育教育学的作用,提升体育教育学水平,为高校体育教学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 体育教育学 高校 应用 探讨

一、前言

在目前高校教育中,体育教育学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成为了体育教育的重要指导。结合高校体育教育的开展实际,我们应对体育教育学的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并对体育教育学在高校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发挥体育教育学的重要作用,提升体育教育学的整体应用效果,为高校体育教学的开展提供有力的支持。由此可见,对体育教育学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对提高高校体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我们应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积极应用体育教育学内容,促进体育高校体育发展取得积极效果。

二、体育教育学内容分析

体育教育首先以哲学为基础,只有以哲学的认识论、方法论作指导,才能准确地观察分析问题;与心理学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体育教育学还必须以生物科学和人体科学理论作为坚实基础。体育教学法亦称教授法,主要研究教学理论和实践及其过程、原则、内容、组织、方法和评价。体育教育学是教育学的分支,教育学是体育教育学的理论支柱。教育学研究一般教育规律和一般教育原则、方针、方法,构成体育教育学理论前提。体育教育学是体育教育的特殊规律及其理论、原则、方法,两者是特殊和一般的关系,体育教育学具有应用性学科特征。体育教育学与学校体育学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学校体育学是研究学校体育工作基本原理与方法的学科,内容包括学校体育管理、学校课外体育、学校体育科研等,其中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可以说,学校体育学涉及学校体育总体,而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学的局部,同时是该部分的扩展和延伸,是学校体育学在个体体育教育中的应用、落实和发展。

三、体育教育学在高校中的作用及应用

从体育教育学的内容来看,体育教育学与实际体育教学联系十分紧密,对体育教学形成了有力的支撑,满足了体育教学的实际需求。从目前高校体育教学的开展来看,应对体育教育学有足够的认识,应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将体育教育学作为主要指导。目前来看,体育教育学在高校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体育教育学对高校体育教学产生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由于体育教育学在内容和方法上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因此体育教育学对高校体育教学形成了有效的指导,保证了高校体育教学的有效开展,从目前高校体育教学的实际过程来看,体育教育学内容得到了贯彻和落实,高校体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得到了有力的指导,满足了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需求。

(二)体育教育学成为了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学科

考虑到体育教育学的重要作用,目前体育教学已经成为了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学科,关系到高校体育教学的整体质量。从目前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来看,要想提高体育教学的整体质量,就要在体育教学中积极应用体育教育学,并将体育教育学作为主要学科来看待,满足高校体育教学的实际需要。为此,我们要清楚体育教育学的主体地位。

(三)体育教育学形成了对高校体育教学的有力促进

由于体育教育学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在高校中要想提高整体教学效果,就要积极利用体育教育学,提高体育教育学的应用范围,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的全面发展。由此可见,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教育学能够形成对高校体育教学的有力促进,我们应认识到体育教育学的重要作用,提升体育教育学的应用效果。

(四)体育教育学对提高高校体育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从体育教育学的内容来看,体育教育学对高校体育教学形成了有效的促进,对高校体育教学开展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我们要认识到体育教育学的重要性,推动体育教育学在高校中的应用,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的有效开展,全面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整体水平。由此可见,我们要认识到体育教育学对高校体育教学水平提升的重要意义。

四、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高校体育教学开展过程中,应对体育教育学的内容和重要性进行深入分析,并在实际教学中积极应用体育教育学,发挥体育教育学的指导作用,积极贯彻落实体育教育学内容,提升体育教育学的整体质量和发展水平,充分满足高校体育教学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 刘献君.中国院校研究将从初步形成走向规范发展[J].高等教育研究.2011(07).

[2] 邹循豪.高校体育教师心理契约与工作状态关系[D].福建师范大学.2011.

[3] 刘芬.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应用[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0(07).

[4] 李少华,龚耀.浅谈建构主义理论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启示[J].体育博览.2011(07).

体育教学的一般规律范文3

一是中学生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学生在上体育课时,他们的身体从相对安静状态逐步进入运动状态,他们的机能运动能力总是从相对较低水平逐步提高到较高水平,然后在一段时间内保持最高水平,最后又慢慢出现疲劳状态,运动能力逐渐下降。也就是说,经历了上升――稳定――下降三个阶段。体育教学必须遵循这条规律,合理安排练习密度与运动负荷(强度)。一节课中,练习时间太短,次数过少,运动量太小,平均心率还达不到110次/分,对身体素质锻炼作用不大;运动量过大,比如有的生理测定平均心率超过180次/分,密度80%以上,运动指数超过2,心率曲线高峰又出现在课的前半部分。这种课不仅使学生疲劳,而且有损他们的身体健康。因此,教学中要严格遵循合理的运动负荷原则,安排好练习和休息的时间以及适当的运动量。但可悲的是,目前很多学校的体育课尤其是初三年级的体育课成为一种摆设,表现为一是上得很少,二是训练强度不够,达不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二是中学生动作技能技巧形成过程的规律。体育动作技能形成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粗略掌握动作阶段。在这个阶段,老师要给学生介绍一些动作要领,并给学生做示范。在这个阶段,学生只能建立初步的动作概念,但很难准确掌握动作要领,所以他们的训练有时虽然很认真,但很难规范到位。改进和提高动作阶段。大脑皮层联系处于分化阶段,因而动作逐渐变为协调、连贯和准确,但还不熟练,不能运用自如。动作的巩固、提高阶段。大脑皮层已经形成巩固的动作定型,因而能够高度准确地练习和轻松自如地完成动作。掌握和遵循以上两条基本规律,就可以保证体育教学的效率,从而避免无效劳动。

其实,不仅是中学体育课,就是别的学科的教学过程也同样有规律可循。例如,语文教学中的识字教学,经过长期摸索总结,已经初步揭示出识字教学的规律,并形成了一定的 “序”。传统识字教学是一个字一个字地教,学生死记硬背一节课学三、五个字,两年内学生只能识一千字左右,学生独立识字能力差。而现在,无论采用集中识字、分散识字,还是发展识字法,两年内学生均可识二千五百个左右的字。学生在掌握汉字笔画、笔顺、偏旁部首、构字率强的独体字以及最基本的构字方法基础上,借助拼音,就能够较快地运用构字零件和部件分析字形,整体认读,音、形、义结合,识字与学词、学句紧密结合。这样,不仅字学得快,记得牢,用得好,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所以如此,其基本原因是,教师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既力求符合汉字的结构规律,又力求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和学习语言的规律。体育教学同样如此,虽然教师教学风格不同,方式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但只要掌握程序的变化规律,都可以达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体育教学的一般规律范文4

关键词 小学体育 教学设计 分点教学

体育教学设计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科学,它需要教育工作者用忘我的工作精神去追求和探索。新课程拓展了我们体育教学工作者的教育教学思维,但并没有具体提供体现学生三维健康目标的范例和方案,把具体的操作问题和课程开发的权力留给了我们一线的体育教师,这对习惯于以传统思路进行教学设计与实践的教师来说难以整体把握教学内容与教学进程,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出现与目标相冲突的问题。

一、课程目标的认识和理解

笔者认为小学体育教学是基于明确的教学目标,在充分体现体育学科特性的前提下,为挖掘和发展学生某一能力,而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运用具有较强内在联系的知识、内容和运动素材进行整合、重组和拓展性开发,从而确定一个具有趣味化、知识化、游戏化的学习主题,每个主题构成一个学习单元和评价单位。强调以体育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为载体,通过有组织、有目的的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完整的理解学习内容和构建知识技能,提高学生对所学体育知识、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和意识,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二、设计分点教学,确立重点、难点

首先,我们在开发分点课时目标时,不仅要依据课程标准的学习目标体系,还要考虑教材的难度、水平学段学生身心特点以及主题单元知识技能容量等情况。其次,在设计分点教学目标时应有所侧重,即每分点突出一个主目标,在主目标的统领下实现教学目标的多元化,确保三维目标在每个主题教学单元中全面实施。再者,就是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把握正确与否,也决定着教学的成败。最后,在教学任务得到完成的前提条件下,狠抓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教学目标。

三、合理搭配副项,弥补教材不足

我们设计教学内容时,首先要考虑到分点的学习内容的搭配能够针对教学目标,统筹兼顾,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要考虑到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把那些对学生身心发展作用不大,学生不喜欢的项目排除在外。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能只安排一个项目,我们确定某个运动项目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称为主教材);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还要选择适合的动作或身体练习作为主教材的补充(称为副项)。无论主教材还是副项都要处理好身体发展内容的搭配,从而弥补主教材的不足。例如技能与体能的搭配、上肢与下肢的搭配、运动量大和运动量小的练习搭配等等。做到健身、文化、育人等教育作用有机结合起来,吸引学生,使学生主动地关注学习内容;从而贯穿整个教学甚至整个知识段的学习。

四、设计准备活动,激发学生欲望

小学体育教师一般都比较重视体育课中的准备活动,因为准备活动直接关系到基本部分的学习乃至整个体育课的任务完成。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对准备活动的认识不足,有的学生思想活跃,好奇心强,对一套基本体操,一个游戏的长期使用,久而久之,学生感到乏味、厌烦,从而懒懒散散,动作不到位,甚至只把它作为一种形式。要想让学生做好准备活动就要让他们明确准备活动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因此,在设计、选择时我们要注意准备活动的内容应全面、丰富、形式多样,要具有小学特点,要注重一般性准备活动与专门性准备活动的结合。既要有徒手体操,又要有器械操;既有单人的、也有双人或集体的;既有一般练习,又有模仿、诱导或辅的专门练习。这样使学生才能感到新颖有趣,才能在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的同时激发学生的运动欲望。

五、合理安排运动负荷,促进学生身体健康

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因素,是学生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与锻炼身体所不可缺少的变量,也是体育学科教学的本质性因素与体育课的特点所在。因此,体育教学必须有合理的运动负荷。在体育教学中要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身体和掌握运动技能。学习和掌握运动技术,都必须要有一定的运动负荷、都必须发展相应的身体素质、都伴随着相应的身体练习。能否取得身体练习的效果及取得什么样的练习效果,主要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一是练习方法,二是练习中的运动负荷。而丢掉运动负荷教学的体育课将失去体育课的本质属性,将丢掉学生的健康。没有运动负荷,就不会有锻炼和训练的效果,实现体育教学目标,促进健康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在我们的体育教学中,只有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保持适宜,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过小过大都不行;过小,则达不到锻炼的目的;过大,又超出了学生身心所能承受的限度,对学生身体健康和教学任务的完成都是十分不利的。只有科学合理安排运动负荷,才能锻炼学生身体、才能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和满足学生运动欲望的需要。这也就要求在安排教材内容时,应合理搭配不同性质、不同强度、适宜数量的教材。如运动量大和运动量小的练习交替安排,再如强度较小的不同方式的走、立定跳远、投掷、简单的韵律舞蹈与强度较大的爆发力练习、跑、跳跃、攀登等内容组合。

六、结语

通过以上的探讨与实践,我体会到:体育教学设计不能违背科学规律,既要遵循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的规律,又要遵循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和动作技能形成的科学规律,不能只为追求课堂氛围的活跃,学生浓厚的兴趣或其他的目的而违反“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我们要勇于探索教学的新途径,合理安排授课内容和运动负荷,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赵华丽.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的成功与问题分析[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7.

[2]周雁林,张保庆.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模式[J].科技传播,2009.

体育教学的一般规律范文5

一、 体育教学管理的内涵

教学管理指的是根据教学的规律和教学的特点对教学工作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以及监督的过程,是学校管理的重点内容之一。而体育教学管理,则指的是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相关的体育教育工作者通过一定的管理手段,来管理和调节体育教学活动,以使体育教学达到预期设定的目标的过程。

体育教学管理是保证体育教学活动正常顺利进行的关键。一般说来其任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通过教学管理来积极的处理和协调体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协调师生之间的关系,充分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其次,通过科学的教学管理,来明确体育课程的教学任务和目标,探索和研究体育教学活动的本质和规律。第三,通过体育教学管理,制定和完善体育教学过程中的相关制度,并保证其得以切实的贯彻设施,以维护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高效进行。第四,通过体育教学管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第五,通过体育教学管理进行体育器材和运动场地的调配工作,提高体育设施的使用率,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综上所述可知,进行体育管理的主要任务,实际上就是采用一定的管理手段,对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以保证体育教学的顺利高效进行。

二、 小学体育教学管理的特点

根据小学体育教学的特征,小学体育的教学管理工作也相应的呈现出一定的特点。具体说来其特点主要包括:管理综合性、管理的连续性、管理的及时性以及管理的教育性这四点。

小学体育教学管理的综合性,主要指的是在进行体育教学管理时所涉及的内容的综合性。体育教学管理涉及的内容纷繁复杂,如:教师与学生的管理、运动场地和体育设施的管理、体育教学活动经费的管理、体育教学文件和教学资料的管理、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的管理等等,在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因此,体育教学管理是对影响体育课堂教学的多个因素进行的综合管理,所以,体育教学管理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而小学体育管理,在综合管理影响教学活动的诸多因素时,还应根据小学体育的特征进行科学的安排才能取得理想的成效。

管理的连续性,则是指的在进行小学体育教学管理时过程的连续性。小学教育一般均为六年制教学,虽然从时间上来看分为一定的年级和阶段,但总体来说体育教学仍是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而并非一时或一日之功,因此这个过程要保持一定的连续性,不能随意中断。教学管理也只有持之以恒,不间断的进行才能保持良好的教学秩序,保证体育教学活动的质量。

管理的及时性,指的是在进行体育教学管理时,管理反馈的及时性。体育教学活动是一个受多个因素共同影响、共同作用的动态的系统,因此在进行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只有及时的了解和获取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反馈信息,才能做出科学的调控,才能保证整个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管理的教育性,则主要指的是,体育教学管理的重点内容还是对人的管理,因此,管理措施应具备一定的教育性。只有让体育教学管理所采取的措施具备一定的教育性,才能有效的调动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性,提高自身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三、 小学体育教学管理应注意的基本问题

(一) 体育教学管理应注重质量与效益相结合

体育教学管理的主要目标是通过一定的管理手段,实现对体育教学活动的有效控制,并以此提升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但是,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体育教学管理必须保证质量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在确保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健康知识、体育技能的基础上,还应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的态度和习惯,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让学生的身心均得以全面发展。特别是在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这一点更显得尤为重要,小学阶段是学生身体素质水平快速发展的阶段,也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关键阶段,因此,小学体育教学管理,更应着重强调质量与效益的统一,以保证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

(二) 体育教学管理应注重计划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在进行体育教学管理的过程中,计划性可以保证体育教学工作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的顺利进行。因此,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计划性是必须的,在开展教学管理工作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分层分类制定相应的计划,以适应各年级、各层次体育教学活动的需要。但是,如果在实际开展管理的过程中,为了保证管理工作的计划性,不顾实际情况的变化和不同,只一位的死板执行,则会严重影响教学活动的效率和相关人员的积极性,因此,教学管理工作在保证计划性的大方向下,还应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可根据教学环境的不同,教学情况的改变,灵活开展,计划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让体育教学管理工作收到真正的成效。

参考文献:

[1] 戴维红,黄瑞国.福建省小学体育教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05).

体育教学的一般规律范文6

关键词:体育;教学;特点

中图分类号:G40-01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9-0245-01

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育人的过程,教学质量的好坏,事关学校对合格人才的培养,因此,体育教学是一项严肃的工作。而体育教学过程是最重要的主体是教师,他掌握着教学的方向、内容与进度,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为使体育教师的这种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又使体育教学成为一个秩序井然、节奏鲜明、生动有序的过程,确保体育教学的质量和体育教学任务的完成,体育教师必须掌握和了解体育教学的基本知识、技能、方法与规律等,以保证顺利地进行教学活动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体育教学包括体育理论知识的教学和体育技术、技能的教学(实践课教学)两种基本形式,并以后一种教学形式为主。体育理论知识教学,其特点与文化课教学相似;体育实践课的教学与文化课教学相比,除具有一般教学的共同特点外,还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教学目标

体育实践课教学的主要目标,是通过从事各种运动动作的练习,使学生懂得简要的科学锻炼身体的理论与方法,发展运动能力,培养经常锻炼身体的兴趣与习惯,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协调地发展、使学生了解体育对于自我完善和在延长生命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培养学生自我锻炼和保健的能力,完善人格,使有限的生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而文化课教学的主要目标在于向学生转授该学科的文化科学知识,发展智力和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

体育教学内容包括体育基础理论知识和卫生保健知识,实践课教学主要是教学生学习多种体育技术、技能,进行多种运动项目动作的练习和运动实践,例如走、跑、跳、投、推、拉、背、爬、滚、钻、平衡等。有些运动项目既有娱乐性又有健身性,如健美操、现代舞等。其教学内容突出了身体活动的实践性。而文化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讲授各学科的理论知识及培养相应的实际操作技能。

三、教学组织

体育实践课教学主要在体育场、馆中进行,学生经常处于运动状态。一般采用分组教学形式,使用多种器材进行练习,教学组织工作复杂多变,要求较高。而文化课教学一般在教室内进行,学生身体处于安静状态,组织教学相对容易。

四、教学方法

体育实践课教学主要是通过练习法、游戏法和矫正法等多种方法,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通过思维活动与身体活动的的紧密结合,使其掌握体育的知、技术和技能,发展他们的运动能力,而文化课教学主要运用讲授法、谈话法、讲座法、读书指导法等教学方法。

五、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在进行体育活动,外在表现出鲜明的身体运动实践性,而内在方面,师生双方又都进行着积极的思维活动,不断地接收信息并对其进行处理,双方都经历着复杂的情绪体验。因此,体育教学是一种集身体活动、心理活动和情绪体验于同一过程的复杂活动,体现出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特点。学生的学习过程又明显地体现出接受意识与参与意识紧密结合的特点。例如教师讲解示范后,学生立即去练习;讲过比赛方法与规则要求后,马上进行比赛等。而文化课教学主要是教师讲授、方法相对比较单一,学生的思想、行为不易表现,教学多以说教为主。

六、教学中的人际关系

体育实践课教学由于场地大、活动多、分组和个人活动多,小组与小组之间、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交往频繁,这不仅增加了师生间的联系,也使学生之间的交往频繁。同时,又由于在体育活动中学生所处的角色和地位经常发生变化,使人际关系更趋复杂,有利于培养学生处理这种关系的能力。而文化课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室小,学生又以安静学习为主,人际间的接触与交往机会少,人际关系较单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