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思维训练的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记忆思维训练的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记忆思维训练的方法

记忆思维训练的方法范文1

目前,高校的教学缺乏对学生创造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发现美的能力的培养,可通过训练开拓学生的设计思维和想象力,提高他们创新的主动性,为学生奠定设计思维的基础,把思维的开发作为创造力的基础。对思维训练课程教学方法及教学实践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

[关键词]

艺术设计 思维训练 教学 创新

一、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思维训练课程教学的现状

一直以来,国内高校设计教育中存在着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学生创新能力很弱,学生只是被动地去接受所谓的设计,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与判断,所做的设计大部分都是照搬或模仿。其主要原因是高校的教育缺乏对学生创造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发现美的能力的培养,对生活好奇心的培养,对事物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的培养。高校的设计教育、教学实践中,迫切需要研究现代艺术设计的思维方式,也更加需要汲取艺术的原创精神,使得艺术与科技能够较完美的结合。设计艺术在我国作为一门较为年轻的艺术科学,如果艺术思维与设计思维形成能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将会提供一种较为理想的处理科技的理性与艺术的感性之间关系的设计思维方法,科技与艺术的紧密、完美结合,设计才会以独具特色的方式在设计的作品中体现出来。如果能处理好这些关系,或许高校艺术设计的美好前景就会更广阔。这样的憧憬总鼓励着我们这些从事高校设计基础教育的教师,深入去探索设计思维训练的教育方式与方法。

思维训练课程在设计类院校已经开设有一些年头了。据调查,很多任课教师都还是处在一种布置作业、收作业、点评作业的教学方法。在课程中教师是否能始终坚持着现场教学与学生互动的特点,从哲学的角度研究思维的理念;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思维的生理特性;从逻辑学的角度研究思维的形式。力图在教学现场呈现教学思想,教师与学生不断进行思想的即时交锋,从而将我们的思维方式暴露出来,发现了问题,才能改进我们的思维方式。在教学中把艺术中的视觉表现和形象思维特点与设计的理性分析思维相结合,通过训练开拓学生的设计思维和想象力,提高他们创新的主动性,为学生奠定设计思维的基础,并在设计过程中提升其文化性、审美性。教育学生如何热爱生活,发现生活中的各种美,养成高尚的人格,以及思考问题的方法才是教育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

二、思维训练课程的学习特点与创新构架的建立

中国普通中小学的教育,一切都是以高考为中心,考一个重点高中、重点大学是学生们的唯一目标,所以学校都是培养学生的求同思维,而忽视其求异品质的塑造。现代艺术与设计教育的共识是:重视学生的素质培养,重视学生的创造力与个性的培养。但如何去实施?如何落实到基础教育教学实践中?仍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和具体实践的事情,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不断的调整与探索,否则任何完美的理论都是空谈,不解决任何具体问题。

高校的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创新思维课程一般都是和相关专业结合在一起。例如广告专业或视觉传达专业的思维总是停留在图形创意方面,工业或产品设计的思维侧重于空间造型的想象与表达上,思维课程往往受到相关专业训练的约束。作为艺术设计基础课程的思维训练,要加强对我们现实世界的理解与观察,对事物的探究和发现美的能力,对视觉表现的审美能力的培养。思维训练课程提倡通过大量的图书阅读和现代艺术作品的欣赏来开启学生思维的窗户。通过杰出的艺术大师作品和广泛的优秀设计,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开阔其视野,让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思维训练课程反对把学生关在教室里,让其画画这种闭门造车的传统做法,而是把思维的开发作为创造力的基础,并且把艺术的想象力思维和设计的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结合起来,开启学生的心智。

思维训练课程强调在教学中师生的互动,在互动的过程中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这比基本知识的传授更为重要。师生之间互动或学生之间互动,对同一问题能表现出不同认识的思维角度,能对比出思维的相似与相异,使得个体单一认识的偏向,得到多向或多维的思维扩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多地对学生强调,所设计的物质产品基础的精神内涵和审美意义,鼓励创新、鼓励超越规范,不要给学生太多的束缚。使设计的作品体现人文情怀与理想寄托,是理性思考与感性想象的综合。由此训练出的设计思维就是主动的、富于文化性的、发展的创造性思维,是艺术的形象思维和设计的理性思维的结合。

三、思维训练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实践安排的探索

思维训练课程的教学应该是一个团队式教学。团队教学的优点在于团队组织教学现场师生间的讨论,以这种方式来实现教学的基本构想,使得教学思路变得更为清晰,创意方案更完整。先是大班讲座、作业用投影方式进行讲评,之后分别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小班辅导,教师与学生个别的交谈的方式。集体授课的方式能很好地集中不同教师的不同知识经验,避免个别指导的局限性。思维训练课程的教学创新,不仅要在授课的内容方面有所创新,而在教育模式上也要结合现实条件进行创新,让师生都以一种快乐与兴奋的状态投入其中。因此,课程开始前任课教师们要在一起进行备课,进行教学讨论,在教学讨论会上提出基本的教学设想,对思维的方式进行针对性的“快题”训练。集中对理性思维涉及的各种要素进行分析,作为第一阶段的主切入点,并确定“快题”训练内容。教师分别进行相关的艺术与设计图片的搜集,并在课堂上进行讲述、分析。随时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审视,以保持活跃的教学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特别是学生,要改变过去等待标准答案的学习习惯,要自己主动贯穿于直觉、视觉、知觉、思维、理解、创新的整个过程。多与教师、同学交流,不封闭,不视存在为合理,不视规则为真理,要敢于挑战权威。改变单向的视角为多向视角,要进入从习惯于“唯一”到“各种可能”的状态。不限定主题和概念,而是让学生在对现实形象的广泛观察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素材,然后再分析感受到的东西。其实分析事物的过程也是分析自我的过程,从分析中确定自己发展的方向,通过联想与想象,最后形成的设计,其结果必然是多样化的。如果教与学都能保持这种自由交往的状态,互动的课堂将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信息活跃交流场,各种设计思想的集散地。

参考文献:

[1]周至禹.艺术设计思维训练教程[M].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第1版

[2]王受之.中国现代设计史[M].新世纪出版社,2001

[3]鲁道夫·阿恩海姆.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M]. 滕守尧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记忆思维训练的方法范文2

【关键词】音乐教育;形象思维;培养训练

【中图分类号】 G633.9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2)01-0123-01

在过去的教育中,由于受形象思维是低级的思维活动,抽象思维是高级的思维活动,这种片面观点的影响,对形象思维的研究很不够。形象思维活动只局限在幼儿阶段,甚至在小学阶段就忽视了形象思维训练,即使象音乐这样一门主要是开发右脑功能的学科,也忽视了形象思维训练。音乐是兼有表情性和造型性的艺术,又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在培养情感和联想、想象力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过去的音乐教育忽略了这方面的培养,过多地注重音乐知识和技能的传授,限制了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我们有必要在音乐教学中加强形象思维的训练。

根据形象思维的特点,我们可以通过培养直觉能力、情感、联想和想象,音乐记忆力、创造力四个方面进行形象思维训练,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一、丰富音乐的表象积累 培养学生的直觉能力

人们对各种事物的感知能力是形象思维的基础,只有丰富的表象积累才能为形象思维提供广阔的天地。知觉的范围很广,如视觉、听觉、触觉等。音乐是培养听觉的重要手段,有较强的听觉能力对提高直觉能力有很大帮助,可以促进形象思维的发展。

音乐的表象积累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对各种音乐要素的表象积累,二是对各种音乐作品的表象积累。音乐语言是由音乐的各种要素组成的,如旋律、节奏、音色、和声等。把音乐课简单地认作教歌的过程是片面的,加强形象思维的训练就要注意各种音乐要素的表象积累。

比如我们在教授《小纸船的梦》时不仅要让学生会唱,还要学生通过唱这首歌感到旋律的优美、节奏的舒展、力度的变化,以及伴奏中琵音的效果等。经常的训练就可以逐步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了。

熟悉更多的音乐作品是积累丰富的音乐表象另一种重要方式。作曲家之所以会创作出风格各异的作品,和他们有着丰富的音乐作品表象积累有很重要的关系。

二、通过音乐培养丰富的情感形象

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情感性。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人们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情往往借助于声音的表现。从喊叫、欢呼到引吭高歌都是感情的流露,而音乐则是最善于表现感情的艺术。柔美、慢速、稍弱的音乐同人们平静的心境是吻合的,激烈、快速和强的音乐同人们激动时的心情是相似的,而下行的旋律造成的压抑的感觉又同人们悲伤时的心情一样,因此人们常常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而在强烈的音乐感情因素影响下,形象思维则得到更大的发展。

通过音乐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首先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运用一切方法启动学生的积极性,如现在所提倡的愉快教学、参与教学、趣味教学都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其次要鼓励学生运用音乐表现自己的情感。演唱和演奏就是表达内心感情的最好方式,因为演唱和演奏的过程就是内心情感抒发的过程,是内心情感更深层的流露,也是感情的一次升华。在音乐教学中启发学生的情感和演唱、演奏是分不开的,投入了丰富的情感会使歌声(乐声)更富于感染力,反过来又会激发学生更为深厚、强烈的情感活动。

三、培养联想和想象力发展形象思维

联想和想象是形象思维的主要思维方式。作曲家创作音乐的过程首先是一个形象思维的过程,无论是从生活中提取的题材还是从文艺作品中提取的题材;无论是触景生情有感而发,还是从某种艺术中萌发灵感而成,总之都是在他头脑中最先出现他感兴趣的形象,然后运用音乐语言和音乐表现技巧创作而成。当我们欣赏一首音乐作品时也必然要沿着作曲家为我们创作的音乐形象出发去探寻作曲家创作时的形象原型。尽管很遗憾,由于音乐的不确定性,我们往往不能,有时甚是不可能再回到作曲家创作时的形象原型,但对音乐的情感感受却可能会是十分强烈而相似的。从同一情感感受出发产生各种各样的想象,这正是培养联想力和想象力的好机会。比如当我们听到一段欢快的音乐时,产生的想象会是多种多样的:朋友的聚会,节日的狂欢,丰收的舞蹈,郊游的喜悦等等。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一)掌握音乐的表现手法。这是引起联想和想象的必要条件。如钢琴的快速琶音好像流水,长笛三度音好像鸟呜,定音鼓的轮击好象雷声,快速半音阶下行的旋律好象下雨的形象等等。

(二)积累约定成俗的曲调。它可以使人产生对某一特定地区风土人情或特定历史背景的联想。如,听到《信天游》就可以联想起黄土高原的景象,听到《茉莉花》就好象见到了秀丽的江南水乡。

(三)鼓励学生在特定情感基础上的“瞎想”。过去的观点是避免学生在欣赏音乐中编故事,如果在正确感受音乐情感基础上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是否对发展形象思维有更大的好处呢?

(四)丰富学生各方面的感受,增加想象的深度和广度。

四、加强音乐记忆促进形象思维发展

形象记忆是右脑的功能之一,加强记忆力的培养可以促进形象思维发展。思维是非常依赖于记忆的,由于音乐具有流动性的特点,因此追踪和理解音乐就必须依靠己忆去完成。也就是当音乐的实际音响消失之后,在心里仍然要保留这个“音响”,这就是“内心音乐感”。这种能力的形成对提高记忆力有很大的帮助。

记忆的方式概括起来有两种,一种是抽象记忆,另一种是形象记忆,即把记忆同某种形象联系起来。凡是记忆力强的人,他们的形象记忆能力都很强。音乐家的记忆一般都很强,莫扎特能够凭记忆把多声部的《赞美歌》记录下来,门德尔松能把遗失的管弦乐总谱凭记忆再写出来。

在音乐教学中加强记忆力的培养可以:

(一)听记旋律。教师弹奏一般旋律,学生用模唱式唱名唱出。

(二)旋律听记填空。如56│54│(32)│1-│,教师弹奏括号中的音,由学生填写。

(三)记忆主题。大量地记忆各种主题,提高音乐的记忆力。

(四)默读乐谱,训练内心音乐感加强记忆。

(五)反复欣赏。为了保持记忆,在一个阶段之后,重复欣赏已学过的作品。

记忆思维训练的方法范文3

【关键词】直觉能力;情感;联想和想象;音乐记忆力;创造力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4-0284-02

根据形象思维的特点,我们可以通过培养直觉能力、情感、联想和想象,音乐记忆力、创造力五个方面进行形象思维训练,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1 丰富音乐的表象积累 培养学生的直觉能力

人们对各种事物的感知能力是形象思维的基础,只有丰富的表象积累才能为形象思维提供广阔的天地。知觉的范围很广,如视觉、听觉、触觉等。音乐是培养听觉的重要手段,有较强的听觉能力对提高直觉能力有根大帮助,可以促进形象思维的发展。

音乐的表象积累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对各种音乐要素的表象积累,二是对各种音乐作品的表象积累。

音乐语言是由音乐的各种要素组成的,如旋律、节奏、音色、和声等。把音乐课简单地认作教歌的过程是片面的,加强形象思维的训练就要注意各种音乐要素的表象积累。

比如我们在教授《小纸船的梦》时不仅要让学生会唱,还要学生通过唱这首歌感到旋律的优美、节奏的舒展、力度的变化,以及伴奏中琵音的效果等。经常的训练就可以逐步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了。

熟悉更多的音乐作品是积累丰富的音乐表象另一种重要方式。作曲家之所以会创作出风格各异的作品,和他们有着丰富的音乐作品表象积累有很重要的关系。

2 通过音乐培养丰富的情感形象

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情感性。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人们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情往往借助于声音的表现。从喊叫、欢呼到引吭高歌都是感情的流露,而音乐则是最善于表现感情的艺术。柔美、慢速、稍弱的音乐同人们平静的心境是吻合的,激烈、快速和强的音乐同人们激动时的心情是相似的,而下行的旋律造成的压抑的感觉又同人们悲伤时的心情一样,因此人们常常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而在强烈的音乐感情因素影响下,形象思维则得到更大的发展。

通过音乐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首先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运用一切方法启动学生的积极性,如现在所提倡的愉快教学、参与教学、趣味教学都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其次要鼓励学生运用音乐表现自己的情感。演唱和演奏就是表达内心感情的最好方式,因为演唱和演奏的过程就是内心情感抒发的过程,是内心情感更深层的流露,也是感情的一次升华。比如在时期流亡的学生聚集在一起,总要唱起“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表达对沦陷的家乡的怀念和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二泉映月》虽然是一首优秀的中国作品,但也能使外国人产生同样的情感。日本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在指挥该曲时,就体验到了一种深深的“断肠之感”。

在音乐教学中启发学生的情感和演唱、演奏是分不开的,投入了丰富的情感会使歌声(乐声)更富于感染力,反过来又会激发学生更为深厚、强烈的情感活动。

3 培养联想和想象力发展形象思维

联想和想象是形象思维的主要思维方式。作曲家创作音乐的过程首先是一个形象思维的过程,无论是从生活中提取的题材还是从文艺作品中提取的题材;无论是触景生情有感而发,还是从某种艺术中萌发灵感而成,总之都是在他头脑中最先出现他感兴趣的形象,然后运用音乐语言和音乐表现技巧创作而成。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可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

(1)掌握音乐的表现手法。这是引起联想和想象的必要条件。如钢琴的快速琶音好像流水,长笛三度音好像鸟呜,定音鼓的轮击好象雷声,快速半音阶下行的旋律好象下雨的形象等等。

(2)积累约定成俗的曲调。它可以使人产生对某一特定地区风土人情或特定历史背景的联想。如,听到《信天游》就可以联想起黄土高原的景象,听到《茉莉花》就好象见到了秀丽的江南水乡。

(3)鼓励学生在特定情感基础上的“瞎想”。过去的观点是避免学生在欣赏音乐中编故事,如果在正确感受音乐情感基础上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是否对发展形象思维有更大的好处呢?

(4)经常进行选择性想象训练。教师首先提供一个想象的范围,由学生选择适合的音乐。比如教师提出一个田园的景象,学生可以选择《森吉德玛》、《田园》、《龟兔赛跑》开始音乐等。

(5)丰富学生各方面的感受,增加想象的深度和广度。

4 加强音乐记忆促进形象思维发展

形象记忆是右脑的功能之一,加强记忆力的培养可以促进形象思维发展。思维是非常依赖于记忆的,由于音乐具有流动性的特点,因此追踪和理解音乐就必须依靠己忆去完成。也就是当音乐的实际音响消失之后,在心里仍然要保留这个“音响”,这就是“内心音乐感”。这种能力的形成对提高记忆力有很大的帮助。

记忆的方式概括起来有两种,一种是抽象记忆,另一种是形象记忆,即把记忆同某种形象联系起来。凡是记忆力强的人,他们的形象记忆能力都很强。如一个高段的棋手能够不看棋盘与人对弈,实际上在他的头脑里有一个棋盘的形象,一幅图胜似千方万语。音乐家的记忆一般都很强,莫扎特能够凭记忆把多声部的《赞美歌》记录下来,门德尔松能把遗失的管弦乐总谱凭记忆再写出来。

在音乐教学中加强记忆力的培养可以:

(1)听记旋律。教师弹奏一般旋律,学生用模唱式唱名唱出。

(2)旋律听记填空。如56│54│(32)│1-│,教师弹奏括号中的音,由学生填写。

(3)记忆主题。大量地记忆各种主题,提高音乐的记忆力,力求做到博闻强记。

(4)默读乐谱,训练内心音乐感加强记忆。

(5)反复欣赏。为了保持记忆,在一个阶段之后,重复欣赏已学过的作品。

5 把培养创造性思维与发展形象思维结合起来

记忆思维训练的方法范文4

一、培养观察能力,养成观察习惯

所谓的观察,就是用眼睛去看,用心去记。要做到远“观”近“察”,事事留意,处处注意,并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观察是发展智力的一条重要途径,是一种积极的智力活动。教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因为,没有动机,任何学习行为都是不可能发生的,只有兴趣被调动了,才会有相应的观察行为发生。其次是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观察的方法很多,如:(1)定向观察法。就是对某一事物连续观察,认真仔细地记录下来,经过整理转化为写作中的第一手材料。(2)直接观察法。就是凭借一次新机会,直接抓住事物的特征,经过分析,有条理地记叙下来。最后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强调学生注重观察的同时,还要注重引导他们用正确、健康的思想去观察。这样一来,学生在观察中不仅可以吸取知识,丰富生活内容,还可使知识在观察中活跃起来,从而开发了学生的智力。

二、丰富语言,促进智力发展

准确、连贯、生动的语言对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学中还要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学习、掌握、积累词汇、语汇,以形成更多的概念、判断。要把记忆背诵名篇佳作、典范文章作为一项语文学习的重要任务。比如经常让学生写“积累日记”,小到摘抄一些优美词句,大到摘抄课内外、中外古今的名段佳句,边积累边消化,边记忆边应用,长此以往,学生的语言就会像涓涓清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俗话说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便是这个道理。又如,中学课本中的古诗、词、曲以及文名篇,像《春》《绿》《济南的春天》《海浪花》《荷塘月色》《从百草园到三昧书屋》《社戏》等典范名篇名段,都要求学生反复背诵,烂熟于心。这些文章是作者思维敏捷、条理清晰的直接反映,学生通过学习和背诵,可以从中学习并掌握更多的思维形式和思维方法,从而开发智力。

三、激发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心理组成部分,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和发展能力的一种强烈的动力。语文教学中可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1)坚持课前一分钟登台,每节课前,要求2-4名学生登台猜谜语、朗诵诗歌、讲故事、一分钟演讲等,每个学生都会为了这一分钟下很大的功夫去准备。说者津津乐道,听者饶有兴味。(2)运用艺术手段,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可以借助音乐、美术等手段,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如在讲《桂林山水》时,我就挂出一张大白纸,然后几笔勾出桂林山水的轮廓,接着用水粉着色渲染,几分钟一幅桂林山水图赫然出现,色彩艳丽,形象逼真。学生的兴趣立即被调动起来了。(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事半功倍。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教学手段已成为当今教学领域的热点,它通过文字、实物、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向学生传递信息,展示创造出某种认知情境和情感气氛,可以带给学生清晰的印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以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结合课文教学,组织必要的专门智力训练

指导学生学习课文时,有时是由部分到整体,再由整体到部分的认识,这时就可以配合进行“分析—综合—分析”的思维训练;有时是由整体到部分,再由部分到整体的认识,可以配合进行“综合一分析—综合”的思维训练。学习文章后,要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这篇文章的特点认识同类文章,根据某类文章的特点去阅读分析更多的文章,这是进行“个别-一般-个别”的思维训练。教学议论文,要着力进行分析、归纳、综合、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训练;教学记叙文,要着力进行想象、联想等形象思维。

五、发展智力的各个组成因素

学习活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智力因素作为心理过程中的认识过程,直接影响着学习活动的开展,它是一种综合的认识能力,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五个基本因素,抽象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创造力是智力的最高表现。在语文训练中,要有目的地培养学生集中注意与分配注意的能力,有目的地组织和指导学生观察、比较、辨别、分析、综合等方法,区别主要和次要,表面和本质,做到深入、精确地观察。要运用背诵等强化记忆的方法,把机械识记与意义识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要丰富学生的表象,诱发学生的联想,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要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六、培养非智力因素

所谓非智力因素,从心理学角度看,主要是指个人的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的特征。首先,非智力因素是发展智力因素的强大推动力。情感能直接转化为学习动机,成为发展智力的内在动力。意志在发展智力过程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如果具有坚强的意志,学习上就会锲而不舍,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质量。其次,非智力因素对智力的发展起到了补偿作用。智力水平一般,如果主观上努力奋斗,也会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勤能补拙”正是说明了这一点。最后,鼓励提问,为培养非智力因素创造机会。从人能够与人交流开始,他们就会对四周的事物产生不少的疑问,从而产生不断提问的需要,教师要利用回答学生问题的时机启发、引导学生去探索问题的答案。总之,非智力因素就存在于人的所有智力活动中,在日常语文教学活动中要创造机会,把握时机,采取巧妙的方式方法加强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记忆思维训练的方法范文5

一、音阶演唱练习,关注思维指导。

唱好合唱要具备一定的歌唱能力,音阶演唱是其中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但教师一定要清楚演唱音阶的目的是什么,它并不仅仅是要求学生要掌握音阶中的音准,还要掌握音阶中相邻各音之间的关系及演唱的方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理论联系实践,快速提高歌唱的能力。再有,儿童歌曲中很多地方的旋律就是音阶进行,唱好音阶,还可以很快提高视唱水平。

教师在指导学生从理论上掌握相邻两音之间的全半音关系和演唱的方法时,其实就是对学生的思维指导,让学生在接收理论知识的同时,大脑要求思维要理解、掌握这些规律和方法,从而指导学生在实践中应用,而不是只停留在浅显的音符识别和音高演唱上。例如:(音阶全半音关系图)在视觉上可以看出mi、fa之间和si、do1之间距离近,但一定要让学生在唱音阶 (演唱音阶时声音走向提示图)的过程中,感受、体会相邻两个音之间的音高距离的远近、全半音关系等。边唱边思考边记忆相邻两音的距离、音高,并记住演唱时的感觉,将音高记忆在脑海中。

当然,音阶练习是基础中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三度、四度、五度、六度、七度等音程的演唱练习,要遵循大音程扩张、小音程紧缩等特点。一定是让学生在演唱中感受、体会、思考、记忆这些经验,实践这些经验。记住了这些经验并在实践中能够运用,这样才能迅速提高学生演唱音阶的能力,同时提高歌唱中的音准能力。

二、合唱歌曲学习,调动思维运转。

合唱歌曲的学习过程也是思维训练的过程。初学合唱的学生,往往会出现严重的音准和声部不均衡的现象。教师要深入的研究歌曲旋律走向的特点,指导学生在合作演唱的过程中,记住所唱声部的旋律,在乐句衔接或音准较易出现问题的地方,掌握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歌唱中,调动思维快速的运转,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记忆,从而快速的形成能力,在合作演唱中体会到歌唱的快乐。

例如歌曲《小白船》的合唱部分的难点在于小字组的b与小字一组g1组成的小六度和声音程与小字组的b与小字一组e1组成的纯四度旋律音程的音准,这两点本身就是歌曲学唱中的难点,尤其是低声部更是难点中的难点。针对我的学生基础薄弱的特点,讲解这样的理论知识,学生还无法完全理解。因此,我就选择一些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思维运转。首先,要求学生关注各自的单旋律,由于低声部的旋律就是音阶式进行,这样掌握就容易的多了。而高声部的旋律,前面都演唱过所以也就不成为难点。这样再进行合唱时就会将第一个难点进行化解。其次,纯四度音准的解决采用记忆前面音高的原则。纯四度的演唱对于学生来讲,具有一定的难度,一方面是加强纯四度音程的演唱练习,一方面,要求低声部的学生一定要注意聆听高声部合唱部分一、二乐句的起始音mi的音高,并在头脑中留下记忆,便于自己演唱时音准准确。

再如歌曲《蓝天上有只小船》的合唱有两个部分,在第一部分合唱中,第一组谱表的演唱要相对容易些,第二组谱表地演唱对于我的学生来讲就会出现音准、旋律不清等演唱问题。针对这些状况,结合我的学生特点,在分声部学唱旋律时,高声部强调音阶方式的衔接法,如,la到sol的衔接,mi到fa的衔接,re到do的衔接。低声部还是强调在倾听中找音准,如,第二个谱表第一小节最后一个音si1,在演唱这个音时,要注意聆听高声部的mi,这样可以很容易找到下一个小节的开始音re,二、三小节的衔接音是sol1,同音重复,强调学生在同音重复时,注意音高要相同就可以了。歌曲第二部分的合唱在学唱的过程中,可以采用音阶衔接式的方法,快速学唱、记忆旋律。在合作演唱的过程中,让自己声部的旋律清晰呈现。

三、合唱歌曲情感处理,培养思维训练。

记忆思维训练的方法范文6

一、吃透考纲,有针对性地复习

自江苏省对口高考使用“3+X”考试办法以来,机电专业理论大综合中电类课程增加了《电子线路》《电机与变压器》《电机拖动》等课程,原来《电工基础》所占比重减小,但考试所及知识点及要求并没有降低,这就要求复习老师根据大纲的变化及时地调整。

1.精心处理教材内容,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教师要以考试复纲为纲,以教材为蓝本,精心设计教学,努力钻研,合理处理知识点。如复杂直流电路这一单元的两种电源模型等效变换不仅是重点内容,而且该内容常常穿插在戴维宁定理的解题中,故提至戴维宁定理前复习较为合适。学生在复习中往往不能用合适的方法解题,教师应采用一题多解法,并分析各种解法之间的不同处,将解题技巧传授给学生。

2.精选练习题,忌重复,忌题海战术

题海战术其实完全没有必要,即使学生做了成百上千道题,也不一定考出好成绩。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发散思维的训练,引发学生多角度思考;要打破学生心理定势以发展思维的灵活性;要克服从众心理影响以发展其思维的求异性;要通过逆向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独立性;要通过收敛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归纳概括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认为,高考内容多,如果不讲解大量例题就会影响复习效果。然而,一些题目教师讲了一遍又一遍,学生遇到了仍然束手无策。因此要改进一讲到底的陈旧方法,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复习,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复习效果。

1.复习的目的是综合提高

课堂上的复习内容是教师根据考纲,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精心组织的,具有明确的针对性。课前学生应以课本为主,认真看一遍内容,回顾一下知识要点和解题要领,以及曾经出现过或现在仍存在的疑点。上课时要注意理解老师是怎样理清知识的条理及知识间的相互联系的,尤其注意老师处理综合问题的方法与技巧。下课后还须多想,从自己易于理解的角度把知识梳理一下,才能将知识变为自己的。

2.要理解知识,科学记忆

复习过程中我们总会发现每届都有学生记不住公式与概念,一到解题时,不是概念混淆就是公式用错。《电工基础》中的公式之间连贯性强,概念抽象,死记硬背显然不行,教师应加以指导。如:电动势、电压等概念可通过联想记忆把知识与自己熟悉的事物联系起来记忆;正弦交流电路的关系式、计算式等知识可借助脑海中电压、阻抗、功率三个相似三角形来记忆,形成直观记忆;三种谐振电路的谐振条件和特点等知识可将它们分门别类列表格进行归类比较记忆。记忆知识提倡“六到”,即记忆应眼、耳、口、心、手、脑都用到,提倡理解记忆、反复记忆,这样才能确保知识记忆的持久。

三、加强心理指导,消除学生不良的心理障碍

参加对口高考的学生在进入高考前百日的总复习阶段后,由于学习任务的加重,人生路口的第一次重大选择的逼近,经常会出现紧张、担忧、苦恼、彷徨等各种不良心理。及时对学生加以心理指导,消除不良的心理障碍,对进一步提高学生复习的积极性,以良好的心态步入高考显得十分重要。

1.深入了解学生,做学生的心理医生

帮助学生设立适当的抱负水平,缓解现实与期望矛盾带来的心理障碍。教师应从一味的考试教育中摆脱出来,挤出时间主动走入学生内心世界,走下讲台坐到学生中,坐到学生床铺边,与同学近距离接触,促膝谈心,倾听学生反映出的共性问题,捕捉心理问题的苗头,让学生感到老师是他们倾诉烦恼、忧虑、解决心理障碍的良师益友。

2.加强同家长的联系,构筑良好的心理指导氛围

许多家长同自己子女谈得最多的是学习成绩,家长们常把自己对孩子物质上的百般呵护作为子女学习成绩好的条件,给学生带来了严重的压力。引导学生家长形成正确的教养观念,帮助他们分析子女的实际情况,降低过高的期望值,理解到自己子女在考前除了需要物质上的关心,更需要心理上的理解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