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调研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育资源调研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育资源调研报告范文1

【关键词】新任外语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素质结构

A Survey o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Based on Teacher Autonomy in the Foreign Languages Department of Jiujiang University

It is fundamental for teaching to develop teacher autonomy in colleges. This research aims to found out whant new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mostly lack in the terms of teacher autonomy and how to realize their ow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based on autonomy. It puts forward a research model on the teacher autonomy, namely, developing teachers’ consciousness of teacher autonomy, conducting reflective teaching and action research.

Key words: Language Teachers at colleg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eacher autonomy; qualitifications

引言

“教师发展”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美国,兴盛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欧美。随着教育改革浪潮的兴起,人们逐渐认识到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主导作用,对教师专业发展中自主发展能力的研究日趋增多。我国明确提出教师专业自主发展问题并加以介绍和研究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并很快成为理论工作者,教育决策者和广大教师关注的焦点。教师是办学的主体,是教育改革的实践者,是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研究对促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意义重大。

一、调查目的

为了解新任外语教师发展现状,本研究以九江学院外国语学院新任外语教师为具体样本,对其专业自主发展进行深入地研究。在现有研究文献的分析和个人实践与研究的基础上,从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理论入手,采用理论分析与个案研究结合的方法。通过文献参考、问卷调查、个别访谈,以探求新任外语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内涵、发展阶段的特点及发展策略,分析教师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探讨教师自主发展的一般模型,针对教师自主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索。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基于“自主”的教师发展的分析框架,以此为依据综合调查分析新任外语教师如何自主地成长,梳理不同教师的不同发展内容,着重分析影响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各种因素,从而谋求教师与学校的共同发展。

本项研究的调查对象为九江学院15名新任外语教师(5男10女)。新任教师在本项研究中是指入职时间在五年内的专职教师。

二、调查工具

研究采用定量研究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根据九江学院外语教师的具体情况,编订了问卷一“九江学院新任外语教师自主发展”情况调查表和问卷二“九江学院新任外语教师自主发展障碍成因调查表”。问卷一旨在调查新任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问卷二调查的是九江学院新任外语教师的专业素质结构及其原因访谈调查,目的是想从教师的认知、情感、动机等方面分析产生新任外语教师专业自主发展障碍成因。另外,通过访谈,了解学生新任外语教师存在的具体专业自主发展问题,检验问卷调查的相关结论。

三、调查结果

(一)教师素质结构对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影响

教师自身的素质结构对其专业自主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素质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1]。

通过此次调查,本研究对教师的素质结构模型有了一定的认识。对15位九江学院外国语学院新任外语教师的个人访谈表明, 职业素质是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基础,包含着智力基础、知识结构、职业管理等方面[2]。在众多能力结构中,四种成分对新任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而言最为关键,即教师的智力结构(分析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实践性思维)、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外国语语言基础、外国语语言学、二语习得、教学技术及教学管理的基础知识)、教师的学术研究能力结构(传播、创造与应用能力)、教师个人性格等。 [3]

(二)教师职业观念对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影响

职业价值信念的认同,高尚的思想品德,现代教育教学观念,优化、合理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的发展与提高,研究者形象的确立与巩固,良好的身心素质,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4]。教师职业观念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形成存在着显而易见的影响。 此次调查从四个方面来考察教师的职业意识对其专业自主发展的影响。

(三)访谈的结果以及分析如下:

(1) 新任外语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意识淡薄

大部分受访的新任外语教师对什么是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概念很模糊。 仅有极少教师反映说经常听他人提到或者报纸上看到外语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对此理解是教师要自觉主动地去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提高教学科研能力。新任教师们都认为会根据课堂情况而灵活使用教学技术,但却很少人会自觉地学习教学专业知识,认为教师职业方面的专业知识不实用,平时也用不上。[5]只有在有教学督导听课的情况下,迫于压力而改变常态,突击了解和学习专业知识。部分教师指出,学校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政策上的指导却没有明确要求,缺乏长效激励,因此对于新任教师而言,专业发展有压力,却缺乏良好的自我进步的环境,专业自主发展意识淡薄。

(2) 新任外语教师缺乏长期性的职业规划意识

从调查结果显示,一方面,大部分新任外语教师对专业自主发展的问题上,片面地强调了外因对其职业管理的消极影响,主观忽视内因的决定作用。并没有认识到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核心内容在于培养自身专业发展自我管理的意识与管理能力。只有对自己的专业发展负责,进行良好的近期、中长期规划管理,才能有效促进专业自主发展。另一方面,部分具有专业自主发展的意识的新任教师对于如何有效进行专业发展深感困惑,认为提高语言能力,学历提升,专业教学技术便是专业自主发展的全部内容。

(3) 新任外语教师对教师职业管理能力欠缺

一名优秀的外语教师,一方面,不仅仅要有厚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和人文素质,还应具有多种教学管理和发展潜能。为取得教育的成功,外语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组织管理能力,要有与时俱进的改革纳新的创新意识。而且作为高校教师,应培养自身的科研能力,学习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分析论证、解决问题,经科学研究,将科研成果指导教育教学。

(4)新任教师的职业反思意识不强

对于教育教学以及科研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新任教师应具有一定的反思能力,才能做到持续有效地自主专业发展。在调查访谈中,新任教师都能够意识到提高专业素养的重要性,但对于其他教育教学管理能力,特别是对自身的职业管理能力的培养与提升这部分却缺乏反思能力。

四、结论

此次调研结果表明,九江学院新任外语教师都能够意识到提高专业素养的重要性,但专业自主发展意识淡薄,缺乏长期性的职业规划意识,对教师职业管理能力欠缺,对于其他教育教学管理能力,特别是对自身的职业管理能力的培养与提升这部分却缺乏反思能力。实际上,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一方面,不仅仅要有厚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和人文素质,还应具有多种教学管理和发展潜能。为取得教育的成功,外语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组织管理能力,要有与时俱进的改革纳新的创新意识。作为高校教师,应培养自身的科研能力,学习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分析论证、解决问题,经科学研究,将科研成果指导教育教学。而且对于教育教学以及科研能力的培养做到长期而持续地坚持努力,才能做到持续有效地自主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崇德等.教师素质的构成及其培养途径[J].中国教育学刊,1996(6).16-22

[2]余承海.姚本先.论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结构及其优化. 科学人文教育融合与复合型教师能力培养国际研讨会论文集[M]. 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346

[3]曹祥英.冷小利. 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的高职英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结构[J].佳木斯学院学报.2013(12)

教育资源调研报告范文2

教育局副主任科员 XXX

依据局党组制定的主题教育调研方案,X月XX-XX日,由教育局副主任科员赵洪宇同志带队,对部分中小学校及幼儿园教育信息化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随后会同县联通公司、县移动公司等单位人员座谈,并进行了分析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范围

滨泉凤亭小学、第三中学、崇德学校;第一幼儿园、第五幼儿园。

二、调研方式

听取学校主管领导汇报、实地察看、召开座谈会等形式。

三、全县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

1、教育信息化建设情况

近年来,XX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教育信息化呈现良好发展态势。2013年以来,全县投入资金近千万元,新增学生用计算机846台,教师用计算机675台,多媒体设备262套,光纤新接入12条。全县10个乡镇学校新装备了48台标准的计算机教室。目前,全县多媒体设备共496套,多媒体教室设备普及率达98%。宽带接入共26条,其中,带宽百兆及以上学校22所,宽带覆盖率达100%。

全县共建成录播教室2个,分别为滨泉中学和滨泉凤亭小学。2014年以来,为全县26所学校1765名教师录制“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课程近2,000节。录播教室为教师提供了专业化的摄录平台,满足了全县教师公开课、优质课等课程视频制作需求。

目前我县师生主要依托国家基础教育云平台获取教学服务和教育教学资源。计划未来2-3年建成XX县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统筹推进实名制、可管可控的网络资源学习空间建设,实现“一生一空间,生生有特色”。

2、教育信息化应用情况

XX县高度重视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应用。为提升全县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高教师信息化手段教学积极性,2013年以来,XX举办了“多媒体课件制作大赛”、“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等活动。依托国家省市等资源平台,推进“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等新型课堂模式建设。陆续组织了“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专题培训”、“电子白板应用专题培训”、“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培训”等,共培训教师近2,500人次。全县积极开展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目前全县共有5所学校276名教师和652名学生开通了网络学习空间。XX县滨泉中学和滨泉凤亭小学教育信息化试点校建设工作正在有序开展。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通过本次调研和近年来在工作中了解掌握的情况,我县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中还存在以下问题和不足:

1.学校重视不够,信息化工作效能低下

目前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实质仍是考试成绩,部分学校领导对信息化工作不够重视,工作权责不清,管理制度不完善,无教育信息化工作激励机制,各项工作效能较低。有的教师对教育信息化认识不高,开展教育信息化工作积极性和水平不高。部分学校在多媒体设备管理方面还存在问题,存在资源闲置现象。

2.基本保障难度大,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

教育信息化资金投入需要得到保障。目前,我县班班通、计算机教室等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入很大,但售后服务工作跟不上,没有建立售后维修基金或采取其它行之有效的措施,导致故障较多。一些设备老化、损坏无法及时更新,导致当初高价买来的设备因维护管理麻烦、电费负担较大而被束之高阁,这种现象在乡镇学校尤其严重。

信息技术师资力量薄弱,因学科专业技术性强,很多学校存在信息技术教师不足、专业不对口问题,使学校信息技术应用、设备维护管理工作难以正常开展。

三、今后的发展方向

1.提高认识

进一步加强各级领导干部对信息化先进科技的了解和认识,让信息化与业务工作的结合更紧密,更有实效。

2.推进“两平台”建设

加快XX县教育资源平台和管理平台建设步伐,尽快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以解决全县教研问题和资源建设问题,提高教育现代化管理水平。

3.加强“班班通”等多媒体设备售后维护工作

教育资源调研报告范文3

关键词:大思政;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2-0047-02

作为高等教育观的重要内容,“‘大思政’教育观是一种从全局上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总的看法和从根本上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总的方法。”而对其内涵的研究,近年来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提法。本文仅从教学管理的角度来理解,“大思政”就是有机融合思政课教学与大学生日常思政教育和管理,既重视课堂教学,又积极拓展实践教学,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在大思政的视野下,建构和研究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就成为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可以帮助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正确定位,进一步明确育人目标、提升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育大学生回归生活实践、回归价值理性、回归社会现实。

一、关于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

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是将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与自我教育融为一体的新型的育人模式。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基于“大思政”视野,以“三板块”的设计为依托,以“三协同”为具体的运作手段,而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三回归”,即“一体三面式”实践育人模式(见图示)。

“一体三面式”实践育人模式中,“三板块”设计是指将完整的教学过程划分为思政理论课教学、校内实训实践、校外实践三个方面,并将三方面有机结合。其中,思政理论课教学和校内实训实践是由学校作为主导进行的;校外实践是在学校和社会双重主导下,学生由教师带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的一种实践教学。“三协同”是指在完整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学校和社会彼此之间协调互动,将课内外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达到多种教育环境优势互补和良性互动。

二、教育大学生“三回归”是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的目的

1.教育大学生向生活实践回归。生活是思政教育活动的实践方向。教育家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活”,就是强调了生活实践对于思想教育的重要性。教育大学生向生活实践回归,就是从大学生生活实践中提取素材,将思政教育目标分解、融合到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通过参加具体事务完成真实的生活体验,再通过反思和领悟过程,达到育人效果。例如,开展“我的大学新生活”、“文明修身从小事做起”、“寝连你我・和谐温馨”寝室文化节活动、“我们正青春・梦想正起航”校园文化节活动等,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中健康成长,回归生活实践。生活实践是学生个体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土壤,离开了生活的思政教育就会像断梗浮萍,缺乏根基。

2.教育大学生向价值理性回归。价值理性是一定社会关于“应当怎样”的一种智慧,它表达并设定一定社会价值取向和理想目标。党的十明确提出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的就是我国现阶段的社会共同价值理性。但是,受各种西方思潮以及市场经济物质利益观念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出现偏差、理想信念逐渐淡化。针对这些问题,通过实践育人模式教育当代大学生向价值理性回归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坚持思政理论课的主阵地教育,不论是毛概课还是思修课,都要始终把握时代的脉搏,结合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利用科技手段、网络资源,创新思政教育的手段方法。其次,深入挖掘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践性内涵,开展课内实践、校内实践、社会实践等多层次的实践教学活动。例如,组织开展各种能够真正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社团活动、素质拓展活动、社会调研活动等,将党的教育融入在学生群体活动中,建立起健康的文化氛围,抵制各种不良社会思潮,回归价值理性。

3.教育大学生向社会现实回归。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坚持理论联系实践,引导学生从校内走向校外,通过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参与,正确、全面地了解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成就以及遇到的问题。例如,精心设计和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从大学生发展的实际出发,结合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安排带队教师,带领学生走入农村、社区或者企业中去,对新农村人们的生活现状、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企业的人才需求情况等进行调查研究,撰写调研报告。通过这样实打实凿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回归到客观现实中来,学会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联系实际,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尝试解答问题,真正实现“转识成智”、“转识成德”,实现“知、信、行”相统一。

三、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的价值

1.教育资源多元化整合、一体化运用。高校思政教育资源丰富多彩,其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不仅有课堂上的思想理论教学,还有很多教学实践活动。但长期以来,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思政课实践教学普遍存在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实践教学低效等问题,究其原因,是受到实践教学资源短缺、闲置与低效使用等多种因素的限制。构建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符合了教育部制定的《高等学校思政课建设标准》中对“实践教学”的要求,将各种思政教育资源有效整合,提高思政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实践育人模式的“三板块”设计:一是思政课堂,这是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思政教育阵地,课堂理论教学也可以包括课内实践,如开展主题演讲比赛、组织观看音频视频资料谈感受、针对社会现象正反辩论等;二是校内实践,通过主动介入、自觉牵手的途径整合校内资源,如模拟法庭活动、邀请专家举办大型讲座活动、主题作品创演活动、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等;三是校外实践,主要依托社会资源,以点面结合、分合相宜的形式开发和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如开展社会调查、撰写调研报告,组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开展深入社区、企业体验基层生活活动等。这些实践活动都是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的有效载体,要求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内引外联,充分挖掘、有效利用校内校外各种思政教育资源,进行多元化整合、一体化运用,提高高校思政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2.教育环境优势互补、良性互动。思政教育环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思政教育环境指影响人形成一定品德的各种事物的总和;从狭义上理解是指,思政教育过程中所有影响学生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是发展变化的,且日益多样和复杂。大思政视野下,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将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心理环境、家庭环境和大众媒介环境全方位结合。其中,学校环境包括物质环境(教学场所、教学设备、活动场所等)和精神环境(校风、教风、学风等);社会环境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环境;心理环境以认知心理、情感心理和意志心理等形式对思政教育产生实际影响;家庭环境对思政教育产生耳濡目染的影响,如尊老爱幼的家庭美德有利于大学生思想品德的提升;此外,互联网等大众媒体的快速发展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三协同”作为实践育人模式的具体运作手段,实现了学生、学校以及社会三者之间的协调互动,实现了多种环境的优势互补,从而对高校的思政教育环境起到了优化的作用。

3.教育内容注重针对性和开放性。“大思政”教育观不仅在理念上要始终紧跟时代步伐,而且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更强调针对性和开放性。传统思政教育因为内容的“假、大、空”而遭人诟病,当代大学生最讨厌干巴巴的说教,即使是正确的观点也因为远离时代主题和学生现实生活而难以取得教育成效。曾经指出,“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实践育人模式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三贴近”原则,对高校的思政教育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将校内实训实践和校外实践有机结合、体验式实践和研究型实践协调统一,充分发挥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心理环境、家庭环境和大众媒介环境等思政教育环境的育人功能,最大程度拓展思政教育的空间和时间,以开放性和包容性丰富高校思政教育内容,用人类不断进步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成果促进思政教育自身形式和内容的创新,从而达到育人效果的整体优化。

结语:

同志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高校思政工作面对的是青年学生,他们既渴望人文关怀,又抵制居高临下的说教,他们崇尚独立自主,讲究自由选择,以理解为接受的根本前提,这些特点决定了高校的思政教育不能仅仅是“一刀切”的理论灌输式教学,不能把活生生的道德实践转换成教学性的道德规范知识。“一体三面式”实践育人模式将理论知识、实践能力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类目标统一起来,实现“知”“信”相统一,最终落实于“行”,引导大学生解答好人生的意义、奋斗的价值以及做什么人等重要的人生课题。

参考文献:

[1]董克用,叶向峰.人力资源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教育资源调研报告范文4

[关键词]优先发展;做法; 成绩;不足;规划

始兴县,作为广东省经济欠发达地区,为全面唱响科学发展的主旋律、增强地区综合竞争力,利用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县”的契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实施“人才强县”“科教兴县”战略,通过强化政府责任、深化教育改革、加大资金投入、整合教育资源、优化师资队伍等一系列举措,推动教育均衡、协调、优质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主要做法

1.出台教育政策,完善制度建设

党政高度重视,健全保障机制。始兴县历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教育,把教育作为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工作,列入县委、县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确保教育事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得到优先谋划,教育投入在公共服务中得到优先保证,教育需求在社会资源配置中得到优先考虑。

把发展教育事业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精心制订实施《始兴县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始兴县教育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大教育投入,切实保障教育优先发展。始兴县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教育发展的意见》(始发〔2012〕21号),促进各类教育均衡发展,促进师资队伍整体优化,激发教育发展活力;出台了《始兴县“强师工程”实施方案》《始兴县创新人才引进培养工程子计划及配套政策》《始兴县创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实施方案》等,为进一步巩固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提升全县教育发展水平提供了制度保障。

2.抓住发展契机,完善硬件建设

抓住“创强”契机,加大资金投入,优先发展教育。近年来,始兴县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全县教育经费投入继续保持增长趋势。如从2011年的2.22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4.03亿元,增幅达81.53%,这使全县办学条件得到很大的改善,助推了办学水平不断提高。

一是加快推进信息装备建设。实现“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校校通”“班班通”100%全覆盖,“人人通”覆盖率不断提升。完全小学以上学校,全都拥有多媒体教室和电脑室,全都建有校园网;所有的教师都进行了信息技术培训,所有的学校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实现了城乡中小学校教学条件的均衡配置;全县各类学校全部接入广东教育视频网。另外,建设了县教育技术网络中心和校园网络,以适应云计算、大数据等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需要,实现了数字教育资源的共享与应用,促进了县域教育均衡发展。

二是整合资源,优化布局。为适应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要求,始兴县政府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投入6344万元新建九龄中学,投入1.6亿元新建城西小学,投入3000多万元扩建太平镇中心小学。这增加了城区优质学位,加快了教育城镇化进程。

3.引进专家团队,促进内涵发展

“创强”目标实现后,始兴县委县政府提出了“走内涵发展道路,办特色教育”的新目标。为了整体推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寻求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发展难题的破解之法,始兴县政府与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共建了“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始兴教育科学发展实验区”。依托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专家团队的引领,制订了“走内涵发展道路,办特色教育”的新目标发展规划,签定了《共建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始兴教育科学发展实验区协议》,明确了持续推进教育科学发展“实验区”的组织、制度、经费等各项保障。

(1)调查研究,把握现状

省教育研究院院长汤贞敏多次组织专家团队到始兴县进行教育教学现状调研。他们走进学校、走进课堂,了解始兴县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形成翔实的《韶关市始兴县教学现状调研报告》,从师资培训经费、教师队伍、教育教学管理和教育科研四个方面具体分析了始兴县教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形成原因,并提出了提高始兴县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对策,为“实验区”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制订规划,明确方向

制订了《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始兴教育科学发展实验区五年发展规划》,确立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明确了五年的工作目标:全面推进教育科学发展,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引领始兴县教育向教育现代化建设迈进,不断提高办学水平。

(3)强化队伍,提升实力

第一,重视校长制度建设,增强内涵发展。推行校长目标责任考核制,修订《始兴县中小学校教学工作年度考核方案》,对考核排名末两位的校长予以诫勉。推行校长、教导主任听评课制度,增学校“走内涵发展”的意识,增强全县中小学校长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第二,注重队伍建设,做实“两个培训”。充分依托省教育研究院资源优势,扎实推进校长队伍和教师队伍培训,如举办“始兴县中小学教研队伍高级研修班”“始兴县农村教师全员培训班”“义务教育阶段课堂教学改革研修培训班”等活动。2014年以来,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派出两支专家队伍共八十余人次进行专业培训,加快了两支队伍建设的步伐。

第三,扎根课堂,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其一,依托全省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名师大讲堂”活动。采取专题讲座、同课异构、辩课论课等形式,让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研员和广东省名教师与始兴县教师同课异构,辩课论课,交流探讨。2015年和2016年,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共组织了15批次的教育专家团队和省内课改成功的学校团队、省内名教师60多人次,到始兴县开展了18次课堂教学改革研讨活动,对始兴县课堂教学改革进行指导,活动涵盖了全县中小学各个学科,有效地推动了始兴县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处发展。其二,开展高中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学科教研员直接对接始兴县高中学校学科组,组织开展高中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做到有计划、有主题、有针对性、有总结、有反思。利用全省优质教育资源对始兴县高中学校进行指导,从课标解读、课堂教学、教育科研等方面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经验,使始兴县高中教师能够及时掌握教学动态,提升专业素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了始兴县高中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第四,建立实验基地,确立跟岗模式。为借鉴名校成功的办学经验,“实验区”通过组织教育研究院领导与始兴县分管教育的副县长、教育局长、教育局党委书记、教研室主任进行实地考察,选定了南海石门实验中学、顺德富安中学、肇庆市高要区第二中学和广州沙面小学四所学校作为实验基地,建立长期的跟岗培训机制。采取“派出去培训,请进来指导”的方式,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开展跟岗工作。以广东省名校长工作室、名校考察、名校长跟进指导、名教师结对帮扶等方式,从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学校管理等方面汲取成功经验。富安中学的课堂课改、石门实验中学的“有为教育”办学思想及“疑、展、评”的教学模式等都对始兴县教育具有现实指导意义,为提升校长队伍的办学思想、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提供了典型的案例。

4.立足课改,奠定课堂教学的核心地位

一是实行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为落实和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制订了《始兴县中小学教学督导评估制度》《始兴县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估方案》,设置《课堂教学评价表》,每年对全县中小学进行一次课堂教学评估,从贯彻新课程理念、改正课堂教学模式、突出学生主体作用等方面进行评估,促使学校逐步形成自主合作、共同探究、民主平等、和谐融洽、达成目标、学有所得的高效课堂。最后,计算出课堂教学评估的优良率,将评估结果计入学校年度考核之中,从而奠定课堂教学的核心地位。

二是加强常规检查,提高管理实效。教育局每年组织常规工作检查,除了检查课程的开设、课堂课改、科组活动、教研教改外,重点了解教师在集体备课中是否建立备课组资源库及小课题研究成果。同时,加强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实现“减负增效”,加快信息化与教学的融合,促进课堂教学改革顺利进行。

三是点面结合,逐层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以“课堂教学改革现场观摩活动”和“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交流会”为抓手,致力打造课改榜样学校,充分发挥榜样学校的辐射作用,带动全县课堂教学改革整体推进。两年来,高峰小学、墨江中学、城南中学等学校分别承办了“课堂教学改革现场观摩活动”。城南中学的“一体六环”“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墨江中学的“学案式导学案”教学模式、高峰小学的“生本教育”教学模式都已初见成效并在全县推广。同时,召开“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交流会”,全县各中小学围绕课改措施、模式构建等几个方面作深入的交流,共享课改成果。

四是城乡联动,力促均衡发展。实施教师支教工作,制订《始兴县中小学校教师支教交流工作实施方案》,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到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支教,发挥优质学校和优秀教师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开展优质学校与农村薄弱学校“一帮一”活动,建立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创新“送教下乡,同课异构”活动,使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带动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的整体提高,现均衡发展目标。

5.深挖地方特色,建设品牌学校

一是积极探索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开展“特色品牌工程”,深挖地域文化,探索“特色品牌学校”建设,使校园内涵更加丰富。2014年,韶关市教育局为此对始兴县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印发给全市各类学校借鉴推广。

二是高度重视德育。围绕“厚德弘善,感恩励志”德育目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严格落实中小学生法制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三是加强体育、艺术教育。将体育、艺术教育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组织开展具有学校特色的活动,提升师生的体艺涵养。

二、取得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

1.取得的成效

骨干教师队伍迅速壮大。在“实验区”的引领下,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不断涌现。目前,始兴县有市级学科带头人23名,县级学科带头人58名,市名教师3名,市教学能手5名,而且还成立了13个名师工作室。

教研教改成果丰硕。全县共有147项教改实验课题立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27项、市级52项、县级67项,在立项的等级和数量上都较往年有大幅度的提高。从2015年9月开始,全县70%以上的教师参加了小课题研究。教师撰写的教学论文获省级奖励的有102篇,获市级奖励的有156篇;地方课程教材《始兴生态教育读本》小学、初中、高中版已编印并使用等。

教学质量快速提升。始兴县自“实验区”成立后,教育教学成绩获得快速提升,如高考重点本科上线人数连续三年逐年提高,创造了始兴县教学成绩史上的新高。

品牌特色学校脱颖而出。深挖地域文化,加强“特色品牌学校”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墨江中学、顿岗中心小学和实验小学三所学校被评定为“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实验基地”;实验小学、墨江中学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始兴中学等6所学校被评为“广东省书香校园”,等等。

2.存在的问题

始兴县教育虽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但也存在如下问题:一是教育体制和人才管理机制不适应教育教学的要求,造成学科教师配备不均衡;二是由于上级教育部门电仪站和教研室职能不完善和官方提供的教育信息化软件少,而社会上推销的软件可信度又不高,故使教学教研与教育信息化不协调,信息化对教学教研支持力度不大。

三、今后的工作计划

一是继续抓好两支队伍的建设。继续加强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以“实验区”为载体,有计划地开展培训活动,掌握先进的教育思想,提高校长、教师的业务素养,促进两支队伍快速成长,提高始兴县教育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是继续开展课堂教学质量督导评估,加强课堂教学指导。继续开展课堂教学质量的督导评估,促进学校课堂教学管理,做到教学要落实、双基要扎实、手段要朴实、效果要充实。

三是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突出“课堂”的核心地位。继续以“课堂教学改革现场观摩活动”和“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交流会”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在原有的基础上总结、提升,突出“课堂”在教学中的核心地位。

四是开展“送教下乡”活动,促进学校之间的交流。继续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充分利用优质教学资源,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学校之间的交流,提高教研工作的实效性,使教师教学能力不断提高,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五是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晒课活动。继续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晒课活动,推动信息技术和教育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建设一支善于运用信息技术和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展教学活动的教师队伍。

教育资源调研报告范文5

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发挥优质教学资源的辐射作用,实现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高位均衡,均衡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带动高职院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二是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空间,使学生能够自主、协作地在基于网络的学习环境下学习;三是为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将优质教学资源面向社会人员开放,建立有效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为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从业的技能型人才提供终生学习支撑;四是使建设成果的示范作用得以充分展示,发挥骨干院校的带头作用,带动整个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整体改革与发展。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数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紧密结合秦皇岛及周边地区对数控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突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建设理念,有效整合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的优质资源,合力打造一个高效、实用、应用简便且内容丰富的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通过资源库建设和开放教学资源环境,服务全国同类专业建设,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要,为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和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搭建公共平台。数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下设六个子库,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

(1)专业建设资源库

专业建设资源库是专业建设交流的平台,为兄弟职业院校专业建设提供借鉴。主要包括数控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毕业生调研报告、国家职业标准、行业企业标准等内容。帮助在线学习人员了解相关专业信息和专业建设流程。

(2)课程资源库

课程资源库是实施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提供课程教学资源、考核评价办法、习题试题库、企业案例和相关工程技术资料,课程介绍、课程标准、电子教案与课件、教学录像、虚拟仿真和虚拟加工等资源。通过该库,可实现用户的自主学习。

(3)实习实训资源库

实习实训资源库以院校、行业、企业联合开发的方式建设,用于指导培训开发、提供培训资源,是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的平台。该库包括培训信息、师资培训、新技术培训、职业资格培训与认证、技能大赛培训和应用技术培训。

(4)社会服务资源库

社会服务资源库是对外开展社会服务的窗口。主要包括职业教育理论、职业资格和技能大赛培训等资料,及时相关培训信息,为用户提供培训服务。

(5)素质培养资源库

素质培养资源库通过学生大赛成果、学生创新成果展示,鼓励在校学生提高自身素质,同时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双向信息。

(6)素材资源库

素材资源库包括多媒体课件库、教学案例库、视频库、试题库、动画库、图片库、文献库、设备与工具、仿真素材库、规程标准库等。用户可按需检索,定制个性空间。

教育资源调研报告范文6

[关键词] 综合交通枢纽 校企合作 区域经济 人才培养 契合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日益加快。特别是《西部综合交通枢纽规划》的,四川将陆续投入10866亿元,加大铁路、公路、水运航道建设,力争2020年逐步建成18条铁路、21条高速公路、2条水运航道,届时出川大通道将由现在的15条增加到41条。四川省将逐步建成贯通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承接华南华中、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中亚南亚的现代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公路建设在加快城乡沟通、促进西南地区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西南地区经济建设发展将急需一大批交通建设与公路运输行业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对交通行业发展的建设规划,交通类高职院校理应立足于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在专业建设、科研方向、人才培养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但目前高校普遍存在专业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发展不够贴近;缺乏对地方企业人才能力提升的长效合作机制;对地方经济技术支持不足,甚至专业课程技术更新滞后等问题。

一、研究内容

为了更好地实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目标,课题组拟针对“专业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发展不够贴近”、“缺乏对地方企业人才能力提升的长效合作机制”、“对地方经济技术支持不足,甚至专业课程技术更新滞后等问题”提出以下解决思路:

在校企合作互利互赢的前提下,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提高就业竞争力为目标,采用“校企融合、订单培养”、互利多赢的“校中有厂+厂中有校”、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做学合一、理实一体” 教学模式,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实现“四个合作”即: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从而使高职专业人才培养融入到西南地区行业企业的生产实际中去。

依照“主体多元,共建共享”的原则,以“强化专业,服务地方”为目标,和企业共同搭建有助于企业员工能力持续发展的平台,建立人才能力提升的长效机制,为西南地区行业企业提供持续的智力支持。

依照“主体多元,共建共享”的原则,以“强化专业,服务地方,服务教学”为目标,和企业共同建立有助于人才能力提升的长效机制;逐步建立以“服务企业,服务教学,校企合力,校企双赢”为目标的技术革新平台。

通过以上三方面的努力,高职院校将在专业建设、科研方向、人才培养等方面充分发挥其对西南地区行业企业的社会服务功能,推动区域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

二、主要技术路线

针对高素质技能型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点、难点,结合所指定的任务和目标,本课题研究主要技术路线:

(1)走访调研阶段。完成企业调研、资料收集。采取问卷调查、文献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走访和调研工程机械专业领域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和行业协会,了解西南地区地方经济发展对机电专业技能人才的实际需求,并讨论现有培养模式下学生在岗位表现中所体现出的能力与未来行业企业发展需求之间的差距,总结分析;了解行业企业对于员工能力提升的需求,探讨合作搭建能力提升平台的方式;了解行业企业技术革新需求,通过交流讨论,分析校企合作技术革新的领域和方式;总结以上三方面形成调研报告。

(2)整理分析阶段。根据调研报告所体现出的学生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要求的差距、能力提升平台搭建的方式方法、校企合作技术革新的领域和方式,结合教学和工作实际,初步拟定解决方案。

(3)校企共研阶段。通过和行业企业专家商讨,细化完善能力提升社会服务平台搭建和校企合作技术革新方案,并签署相关合作协议。

(4)组织实施阶段。结合学院院现有教学基础,完善人才培养所需条件。通过教学实践,邀请企业专家修订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检验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性和效果,发现其中的缺陷与不足并加以完善;根据协议完成行业企业员工能力提升平台的搭建;校企合作完成企业技术革新,检验合作方式方法的合理性,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研讨和改进,撰写研究论文。

(5)成果验收阶段。结合前期研究成果,编写研究报告,推广应用。

三、研究实施方案

本课题依托建立在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内的沃尔沃建筑设备西南区能力发展基地,与沃尔沃建筑设备投资有限公司西南地区的多家经销店深度合作,如:成都福盛工程机械有限公司、重庆瑞豪工程机械有限公司、贵州瑞豪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昆明云沃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北京盛世创业科技有限公司昆明服务站等。开展学生职场调研,了解西南地区经济发展对机电类专业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找出学生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要求的差距;搭建人才培养、技术革新平台和建立人才能力提升的长效机制。实施方案如图1所示。

四、主要特色和亮点

采用“校企融合、订单培养”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互利多赢的“校中有厂、厂中有校” 专业教学模式,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为用人单位培养急需的机电工程专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通过引进沃尔沃西南区能力发展基地和龙建达工程机械有限公司进驻校园,校企共建校内学习训练区、实训工厂和校外实训基地,为机电工程专业高端技能人才培养提供了生产性实训平台;通过校企共组“双师”教学团队,提高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水平。

同时,依托工程机械和汽车制造两个重点专业建设成果,借鉴多期交通武警工程机械维修与操作培训、四川盛和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员工工程机械维修技能培训、雅安市公路局筑路机械操作手培训等经验,为行业企业搭建人才能力提升的平台,拓展社会培训服务的深度和广度,促进行业企业技术人才和专业教师之间的技术交流,提升专业教师社会服务水平,学生按照“理实一体、做学合一”的教学模式,以“强化专业,服务地方,服务教学”为目标,和企业共同建立高技能人才能力提升的长效机制。

课题组在现有校企生产维修新技术研讨基础上,结合企业生产实际需求,以“服务企业,服务教学,校企融合,校企双赢”为目的,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完成相关技术改进和升级,探索搭建高校和企业合作技术革新平台,在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同时,为专业教师创造技术实践的空间。课题组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工作,逐步建立起与西南地区经济发展规划相适应的“四个合作”方式下的“订单培养,做学合一”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按照“主体多元,共建共享”的原则,以“强化专业,服务地方,服务教学”为目标,和企业共同建立人才能力提升的长效机制;逐步建立以“服务企业,校企融合,校企双赢”为目标的技术革新平台。

五、形成成果

依照“主体多元,共建共享”的原则,以“强化专业,服务地方”为目标,进行“西南地区经济发展与高职机电类专业教育的契合研究”,形成研究报告,找到机电工程专业校企共育高端技能人才的契合点,和企业共同搭建有助于企业员工能力持续发展的平台,建立人才能力提升的长效机制,为西南地区经济发展和行业企业员工能力提升提供社会服务,具体形成以下几方面的成果:

(1)建立西南地区工程机械专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学院为企业“量身打造”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高端技能人才和员工培训,提升员工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建立校企共育高技能人才的师资队伍考核机制。与沃尔沃建筑设备投资有限公司和“引厂驻校”公司技术人员、能工巧匠实行互兼互聘的合作方式,聘请企业人员做学院的兼职教师,定期对教学质量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绩效津贴挂钩;同时派工程机械专业骨干老师到企业培训和实践锻炼,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并协助企业进行教学过程管理。

(3)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升了专业教师服务社会的能力。更好地为西南地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培养更多懂装备、爱装备、管理好装备的机电类专业高技能技术型人才。

(4)建立基于校企文化融合的沟通机制。加强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融合,促进彼此间沟通和理解,并在合作中吸收企业在管理、技术、企业文化等方面的优点,促进系部“校企一体文化”的发展,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六、结论

《西部综合交通枢纽规划》的,西南地区经济建设发展将急需一大批高素质高技能型机电类人才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高职学院只有结合企业生产实际需求,以“服务企业,服务教学,校企融合,校企双赢”为目标,校企共同搭建有助于机电类学生和企业员工能力持续发展的平台,建立人才能力提升的长效机制,为西南地区经济发展和行业企业提供持续的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黎刚.高职院校与企业技术合作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2.02第6期(33-34)

[2]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http://61.164.87.131:8080/web/index.aspx,2011.10

[3]鲁昕.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系统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在高等职业教育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战略研讨班的讲话,http:///,2011.06.08

[4]金桃.厂中校校中厂做中学学中做[N].中国交通报,2010.05

[5]徐生明,吴晖彤,罗来兴.“专业+名企+校中厂”共育高端技能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2013.04(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