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院感防控措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院院感防控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院院感防控措施

医院院感防控措施范文1

关键词 手术室 感染因素 防控措施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30.161

医院感染(Hospital Infection)在广义上是指住院患者及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治疗或工作期间新获得的感染。医院内的患者一般都患有各种疾病,多带有致病微生物,加之医院属于人口密集地,是各种致病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有利场所。而患者一般都免疫力较差,或因一些侵入性医疗行为操作造成一些创口,特别容易被致病微生物侵入并造成感染。这其中,手术室是医院感染的高危区域之一,作为抢救与实施手术的场所,抢救与手术用具、器械、患者的创口等都暴露于手术室空气之中,一旦发生感染,不仅直接影响了手术患者的预后效果,还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加重患者病情,甚至危及到患者的生命[1]。因此,加强对手术室医院感染的预防和监管,是控制医院感染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可以更好地提高医院的综合水平。

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原因分析

手术室空气环境污染:手术室来往患者及医护人员非常频繁,且进入手术室抢救或手术的患者患病类型各异,其身上所带致病微生物各异,所以手术室空气环境是导致医院感染或交叉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手术室内人员或所用器械、用具的流动都有可能造成手术室内空气环境的污染,而手术室内空气环境的洁净程度又直接影响到患者创口的健康和愈合效果。有文献称,国内医院每天的第1台手术手术室空气中微生物含量的合格率平均达95.7%,而连台手术后手术室空气中微生物含量的合格率仅达78.5%[2]。

手术室医护人员手污染:医务人员的手是引起感染的最重要的传播媒介。手术前刷手不认真,不能严格按照操作标准进行刷手,各种操作前后难以及时洗手、消毒,连台手术用具混合使用如监护仪、血压计袖带、输液止血带等,可造成病原体的间接传播[3]。另外,抢救危重患者需要快速进行各项操作,如气管插管、吸痰、吸氧、导尿等,在进行操作前医务人员往往不能及时对手进行消毒灭菌处理,并且无菌操作中不能保证严格的无菌,为继发感染埋下隐患。

手术室医疗器械、物品污染:手术室医疗器械、物品的消毒与灭菌的质量对医院感染的发生与否产生直接影响。手术室医疗器械、物品在使用后若因清洗不彻底、消毒与灭菌不严格,当再次投入手术使用,则极容易引发医院感染。尤其是高压蒸汽灭菌环节,直接影响到手术室医疗器械、物品的消毒灭菌程度。

手术室管理方面不严格:手术室医务工作人员对医院感染的危害性认识不足;规章制度不够健全,对无菌操作技术、消毒灭菌效果和区域隔离缺乏长期有效的检测和监督管理;对于患者出现的医院感染常常因感染症状的迟发性而被忽略是与手术过程有关。

手术室医院感染的防控措施

手术室管理制度方面:医院领导应对手术室医院感染有充分的认识,落实相关责任制,加强组织管理与监督。并对手术室医护人员及相关职能监督部门工作人员定期开展培训,使得上述工作、医护人员能够熟悉及熟练掌握《手术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规范》、《洁净区维护标准操作程序》、《洁净式空调机标准操作程序》、《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等多项操作技术规范和管理规范[4],并开展交流会、组织参观学习,提高大家对医院感染的防控意识,进而达到有效控制手术室医院感染率的目的。

手术室区域划分与隔离:手术室应严格划分为最靠外侧的非限制区、中间位置的半限制区(污染手术间)和最靠内侧的限制区(无菌手术间)。出入手术室应采用双通道方案,即无菌手术通道和非洁净处置通道。无菌手术通道包括:患者通道、医护人员通道和供应洁净物品通道;非洁净处置通道主要用于处置手术后敷料、器械等污物。手术室的卫生通过用房、消毒供应用房、手术辅助用房和手术用房等区域用房应标志明确、隔离严格、消毒彻底、洁污分流,最大限度地避免手术室内及手术室间的交叉感染。

手术室空气的净化:洁净手术室的诞生有效地改善了手术室的空气和环境,对控制医院感染,降低手术感染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手术室天花板和墙面均应采用光滑、无空隙、防火、防湿、易清洁的材料,墙角为防止积灰应呈圆形,窗应为双层并使用铝合金窗框,有利于防尘保温。手术室按室内空气中的尘埃粒子数和生物粒子数分为不同的净化级别,即百级手术间、千级手术间两个和万级手术间,不同的手术洁净度要求规定了使用何种洁净级别的手术间。为保证手术室的洁净度,必须通过通风系统来排除手术室内废气,确保一定量新鲜空气的流通,祛除尘埃粒子和微生物粒子并保持手术室内必要的正压环境,从而达到无菌的目的。手术室应建立完善的通风过滤除菌装置,使空气净化,并依据手术室的实际要求选择合适的通风方式(湍流式、层流式、垂直式)。净化空调也是在手术室中不可缺少的配套空气净化技术,在预防感染、确保手术成功方面有着很好的作用,现代高水平的手术室要求配备有高质量的净化空调,以达到更高标准的空气洁净度。

手术室人员手的清洁:手术人员的外科洗手是控制手术室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之一,参加手术的人员若洗刷手的程序不够规范则很容易导致患者的感染。有调查统计显示,由于医护人员洗手的不彻底而导致的患者感染占医院感染的总发生率的约30%[5]。因此,所有参加手术的医护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无菌原则,严格执行有效的洗刷手制度,按普通洗手或外科洗手的程序步骤认真对待、严格实行并互相监督。

手术室物品的清洁[6]:手术室所有手术用器械、用品原则上能用高压蒸汽灭菌法消毒灭菌的就用高压蒸汽灭菌锅实施消毒灭菌。对于不耐高温、高压的器械及用品可采用每立方米10ml 40%的甲醛混合5g高锰酸钾放入熏箱熏蒸的方法或采用2%的戊二醛浸泡20分钟以上达到灭菌的目的。每天用消毒液擦洗地板,3次/日定时紫外线消毒,每次消毒60分钟,接台手术之间亦须紫外线消毒30~60分钟。每周定时用75%的乙醇擦拭1次紫外线灯管;用清水擦洗空调机1次;用消毒剂消毒过滤板1次并至少湿式清扫并消毒手术室内所有物品1次。每个月做1次空气菌落培养,其菌落数必须控制在手术室规定范围之内;用指示卡监测消毒液的有效浓度1次。

手术室术后器械物品的消毒与处理:手术使用的器械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是否发生手术室医院感染。若清洁及灭菌消毒的不彻底、不严格,则极易造成手术室医院感染。感染类手术后的器械应先用0.5%的过氧乙酸浸泡30分钟,再用清水冲洗干净后擦干上油;非感染类手术后的器械应先用洗涤剂浸泡,彻底祛除器械上的黏附物后再进行下一步的消毒灭菌工作;特殊类手术后的器械应采用双重高压灭菌法处理。

正确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可有效控制手术室医院感染。一次性手术医疗用品应与其他物品分别放置,设置专室专柜并保持干燥与清洁。手术使用后的一次性物品必须由专人负责进行无公害化处理。

患者的体液、血液、排泄液和分泌液等均是医院感染的主要来源[7]。因此,手术过程中所用的沾染上患者血液等体液的敷料、布类及手套必须经焚烧处理。手术中使用的锐利物品如手术刀片、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针头、麻醉穿刺针头、缝针等锐利的废弃物应放置于专用的锐器容器内,每天由专人统一负责进行无公害化处理。

讨 论

手术室作为抢救与实施手术的场所,担负着对患者进行手术和急危重患者的抢救任务,是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区域之一。抢救与手术用具、器械、患者的创口等都暴露于手术室空气之中,一旦发生感染,不仅直接影响了手术患者的预后效果,还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加重患者病情,甚至危及到患者的生命。

因此,制定完善的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及管理制度,落实科学有效的隔离方案和消毒灭菌措施,严格执行各项无菌操作的操作规程,可有效防止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发生,也可以更好地提高医院的综合水平。

参考文献

1 刘清兰,杨秀菊.手术室感染的控制与管理对策[J].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09,8(2):66-68.

2 白桦,张安琴.汶川地震救援中手术室的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1):989-990.

3 王淑萍,田秀荣.手术室感染控制与管理[J].新疆医学,2008,38(8):121-123.

4 J T Walker P.Hoffman A M,Bennett,et al.Hospital and community acquired infection and the built environment-design and testing of infection control rooms[J].Journal of Hospital Infection,2007,65(2):43-49.

5 赖金环.手术室医院感染存在因素及控制对策[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8,30(4):700-701.

医院院感防控措施范文2

关键词:门诊输液;医院感染;管理

【中图分类号】R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637-02

门诊输液室是患者进行输液的场所,也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加强门诊输液室的管理,对防止交叉感染、提高医护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我院成立医院感染控制委员会十余年来,加强了对门诊输液室的管理,严格消毒隔离、无菌技术,坚持监控制度,将门诊输液室的医院感染率控制为零。现浅谈具体措施。

1门诊输液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

(1)门诊人群流量大,每天输液人次数多,一间均为3~4人间,甚至一室坐多人输液,而且病种多样,难以按病种分开,特别诊断尚未明确的患者,患者与患者之间近距离的交谈等均可引起交叉感染。(2)患者及家属自身卫生习惯差:吸烟、随地吐痰、乱丢果皮的现象较为普遍,污染了环境卫生,同时污染空气,空气污染是呼吸道疾病交叉感染的主要媒介。(3)患者与患者之间用品的相互交换,甚至共用水杯等均可引起消化道疾病的传播。(4)门诊输液床位周转快,有时还未来得及更换床单,另一个患者就躺下的事也是时有发生的,这也是造成交叉感染的又一原因。(5)医护人员手的污染,门诊输液患者多,工作量大,护理人员少,工作忙乱,护士违规操作,如:治疗完一个患者后未洗手或未用消毒毛巾擦手又继续另一个患者的操作。(6)医疗用具,如:体温表、听诊器、血压计袖带、压脉带等这些用具使用频率高,若忽略消毒处理,可间接地将病原微生物传播给另一些患者或工作人员。(7)物体表面的污染,如:病房门窗把手、床头柜、病床、床上用品、座椅等室内物品,均可以成为各种病原菌的间接传播媒介。

2 存在问题

(1)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由于门诊输液的特殊性,患者多,周转快,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只忙于完成工作,忽略了消毒及无菌操作。(2)消毒隔离工作不规范。主要表现为,不管什么病种混收一室,一有空床就让患者躺下为其治疗。(3)护理人员无菌观念淡薄,自我防护意识差,只忙于尽快为患者治疗,违规操作时有发生。

3 管理制度

3.1加强护理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 医院感染控制的相关知识,是所有在岗护士、新任护士、进修、实习护士上岗前的必修课,医院感染管理科把它作为继续教育的培训内容之一,要求全体护士必须认识到医院感染与己有关,是护理质量的组成部分,真正明确自己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责任、义务和权利,提高自觉性,把控制医院感染规范化管理变成自觉的行动。对患者每完成一项护理操作程序都必须要有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该规范地履行护理行为。加强工作责任心,提倡“慎独”精神,遵守各项规程和制度,使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体现护理人员的高素质、高水平。夜班时操作是否按照无菌操作程序进行,在紧急抢救时是否所有处置符合要求,这些都关系到是否会发生医院感染。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小组将自觉遵守无菌操作规程、落实预防隔离措施列入对护士的考评、对患者满意度调查的内容以及对患者的健康宣教中,倡导相互监督,有效地提高了全体护士的行为素质,确保消毒灭菌、无菌操作的准确无误。

3.2完善制度,明确职责 制订了各项规章制度,如清洁卫生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监测制度、无菌技术制度等,并严格执行,使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3.3加强消毒隔离力度 输液室内分为3个区域: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清洁区为无菌物品存放处,半污染区为床,污染区为污物处置处;同时,应有明显标记,有菌、无菌物品分开放置,无菌物品需注明灭菌日期,并有专人负责,科室护士长或医院感染监控员督促检查。

3.4重视洗手管理 加强医务人员洗手,可降低50%感染率,所以,医务人员操作前后均应洗手,洗手要彻底,洗手后要用清洁毛巾擦拭。在大批输液时护士要做到输液操作结束后用小毛巾擦手,实行一人一巾一使用,用后集中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后,清洗晾干备用。

4设备要求

4.1 重视环境清洁 输液室选择光线充足、干燥、较宽敞的房间,温度以18℃~22℃、湿度以50%~60%为宜,过冷或过热会使患者不适或受凉,温度不适合则会影响房间的消毒效果。室内墙壁干净,地面光滑清洁。

4.2 减少空气中的微生物 定时开窗通风,每次开窗时间≥30min,每天开窗3~4次,臭氧照射消毒每天2次,每次1h。消毒时要保持病室清洁干净,以保证消毒效果,同时关闭门窗,次日早晨输液前30min打开窗门,使空气流通。

4.3 特殊患者分室输液 为肠道疾病患者、发热患者单独设一间输液室。成人与儿童输液,采用分室输液方法,减少交叉感染发生,这对预防医院感染提供了有利条件。

4清洁消毒制度

4.1 物品表面清洁 每天输液结束后用含氯消毒剂擦拭床、椅、窗台,做到一床一椅各一巾,避免一块抹布到处抹的现象,平时有污染随时擦拭。

4.2 拖把处理 病室拖把做到一室一拖把,治疗室、厕所、病室拖把分开使用,同时用标志标明、避免混淆;清扫卫生不只是清除灰尘、污渍,更重要的是减少微生物,防止感染源扩散。

4.3 清洁物品和污染物品分开 严格区别使用各种手推车,车身有清洁和污物的标志,清洁车用于领药及干净的被服,污物车用于收集垃圾及放地拖桶,每周清洁车身1次,车轮上油,噪音大的车要及时维修保养。

4..4 加强无菌物品管理关 使用的棉签一次用完,无菌持物钳及器械液每周1次大消毒,污染时随时更换。同时全面检查药品、器械陈列整齐、清洁,如有过期、药品混浊、标签不清等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使用。

5污物处置制度

5.1 输液室一次性医疗器具的管理 对输液室一次性医疗用品,严把使用质量关和处理质量关,严禁使用过期、不合格、不配套、潮湿、破裂、字迹模糊不清的用品;输液室操作后的处理也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关键,要求各种注射时一人一针一管,用毕后的注射器、输液器等毁形后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静脉输液时,止血带一人一条一用一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5.2 输液室其他医疗废弃物的管理 输液室其他医疗废弃物管理均按医疗有关规定执行,严防交叉感染和传染源扩散。如一次性口杯及生活垃圾采用袋装存放,集中运输到指定地点处理;感染性垃圾置黄色或有明显标识的塑料袋内,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患者排泄物和呕吐物及时清倒;彻底杜绝发生交叉感染的可能。

6监测制度

严格把好监测质量关,必要的监测制度能准确掌握所实施的措施是否有效,及时发现存在的薄弱环节,采取相应的措施,以达到目的。我科规定,每个月对输液室空气、桌面、无菌液、无菌物品进行1次培养,室内空气中细菌总数不得>500个/m 3 ,各类物品表现和护理人员手细菌总数不得>8个/cm 2 ,各种消毒物品及消毒液不得检出病原微生物,各种监测须有记录。由于严格执行各项制度,我科每次监测均达标。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加强了对门诊输液室的管理,树立了严谨的工作作风,有效地预防了交叉感染,杜绝了医源叉感染,使输液室的医院感染率为零。

参考文献

[1] 张晓琴,医院感染原因分析及对策.中华护理感染学杂志,2004,14(4):46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第三部分.

[3] 来玉民,秦伟,张敏.降低门诊输液室空气细菌含量方法的临床研究.护士进修杂志,2002;17:266-268.

[4] 郑明新,高秀文.医院感染.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09.

[5] 游建萍,黄庆,府伟灵,等.手卫生所致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的探讨.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4):426-428.

医院院感防控措施范文3

关键词:输血科;隐患;预防控制措施

1 前言

为了能够给临床科室的重症患者提供血液的部门是医院输血科,其意义非常重大,因为检验患者血型和交叉配血以及供血的任务都是由其来完成。并且输血科的人员和各种患者进行长期并且直接的接触,所以很会出现很多病毒性的问题,为了最大程度上的保护患者和医护人员,我们要浅谈一下输血科医院感染的隐患与预防控制措施。

2 如今输血科医院感染的病患的具体情况

2.1在获得性医院感染的情况下,输血科的工作人人员没有很好的认识到情况的危险性。很多的出现在医院感染的情况下,工作人员只是简单的认为病情的患者的是在医院感染控制中主要针对的对象,但是他们没有很好的顾虑到可能出现工作失误的情况,当他们的操作有所失误,就会使得针头或者锐器刺破患者的血液或者皮肤黏膜上,这样就工作人员就会被感染。可是即便如此,很多的工作人员也没有很好的认识到情况的重要性[1]。并且侥幸心理存在于更多的检验人员身上,没有很强的自我保护意识,经常吃饭和喝水都在实验室中进行,更有甚者连休息都穿着工作服,或者直接在值班室休息。也有出现不带工作帽、口罩和手套的工作人员,他为图方便,接听手机和共用电话的时候也会用接触过感染源的手。

2.2非常不完备的基层医院基础设施。很多的山区基层医院并没有充足的经济来源,检验科是原来输血科的叫法,而分开设置是这几年的事情,没有足够的用房面积,也没有较好的防护设施,更别提生物安全柜的防治。非常不科学的房屋设计,就难以出现相当的合理的作业流程,这样很难标记清楚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的范围,而且室内也不具备良好的通风情况,这样非常容易出现医源性的感染。对于这些隐患各级领导和医务的工作人员应该及时的解决。

3 对于输血科医院感染的隐患的预防控制措施

3.1对于教育保持高度的重视 对于工作人员专业素质的培养是医院领导应该重视起来的一件事情,其中培训的内容包括医院感染和生物安全教育等内容,不仅如此,这些医务人员不能忽视对于政策法规的学习,只有将相关政策法规进行熟悉的记忆才能再更深的程度进行的患者护理,而且对于消毒隔离制度应该及时的定制出来,也应该有在出现职业暴露的情况的紧急应对措施,这些法律法规不能够忽视,应该严格的执行下去[2]。当然,不能忽视新进的员工,要积极的进行岗前教育,而其内容主要是生物安全和医院的感染知识。在进行这些内容的培训后,应该在上岗之前进行一次的考核,这样才能确保掌握的情况[3]。而医院的领导也不能忽视平常对于职工生理上的呵护,定时定期的进行体检和接种疫苗,并且将职工的健康档案有效的建立起来。

3.2努力将环境建设优良化 对于工作人员的工作用法应该进行一个合理的分配与安排,而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也应该严格的区分出来,并且要明确的进行标识。对于清洁区应该是摆设的是血液储藏室,而半污染区则是发血室,污染区应该是血型检验和交叉配血室[4]。当然对于实验室的采光与透风应该时刻的注意,也要定时定定量的将生物安全柜、喷淋设备、安装脚踏式等东西增添进来,从而有效的避免交叉感染。也要质地非常光滑的铺陈工作台面,并且清洗起来非常的简单,能够防止渗漏,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生物安全标准。

3.3对于工作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完成 对于操作的规程与执行消毒的隔离制度应该在工作中非常严格的进行操作。工作人员应该做到在上班的过程中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和口罩,并且在工作完成后及时的能够消毒。房间应该使用紫外线照射30min~1h,也要经常用氯消毒剂进行擦拭地面,当然血库中应该使用专用的冰箱进行定期的消毒[5]。对于静脉的注射一定要具有针对性,洗手是在对每个患者进行操作前必须做的事情,如果说发生了意外情况,一定要大量的用清水冲洗,在这以后在消毒需要用到活力碘,在这个过程之后预防并且上报到保健科备案也非常的重要。

3.4要严格并且规范的进行检测 在中心血站应该对血源进行严格的检测,在输血科也不能忽视这种检测。而且在检测的过程中使用检测试剂一定要非常优质,质量的控制非重要,这样才能够产生敏感并且准确的检验结果,这样不合格供血者的不合格血源就能最大程度的得到避免。

3.5对于输血之前要进行认真的检测 医源性感染和医疗纠纷的发生是非常严重的,为了减少和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首先应该做的就是坚持重复的检查以上的项目,一定要在输血前由临床医师进行检查制度,当临床医师了解了患者输血前的病毒情况,是乙型肝炎病毒,还是丙型肝炎病毒,或者是梅毒的时候才能更好的做出检查,因为这样的方式不仅仅是为了对于患者的有所责任感,也是能够更好的保护医务人员。如果直接进行治疗,而不去进行输血前的检查,如果在输血之后我们才知道患者沾染上了感染性的疾病,这样就非常容易引起误解,这样医疗纠纷发生的可能性会大大的增加,医院就会有非常巨大的医疗损失[6]。

3.6对于垃圾的分类要进行有效的处理 应该非常明确的区分开来医用垃圾和生活垃圾,黄色所料袋子放置的是医用垃圾,而黑色塑料袋子放置的则生活垃圾,只要非常合理的存放,才能更好的达到处理的无害化,要严格的抵制将医用垃圾流入社会之前就没有进行消毒和杀菌处理。

3.7注意锐器的存放问题 很多的医院的有枕头锐器没有进行合理的存放,正确的存放方式应该是放入专门的利器容器之中,并且设置专门的人员进行收集、管理和登记等措施。

3 小结

对于输血科医院感染的隐患与预防控制措施,本文首先是在分析了医院感染上管理方面的问题,然后是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具体的预防措施,有对于教育保持高度的重视、努力将环境建设优良化、对于工作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完成、要严格并且规范的进行检测、对于输血之前要进行认真的检测、对于垃圾的分类要进行有效的处理和注意锐器的存放问题。这些措施提出的非常具体,但是只有将理论作用于实践的时候,才能真正的达到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福照.县级医院输血科生物安全与医院感染隐患及预防控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29:27-28.

[2]王敏杰.输血科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J].中国卫生产业,2014, 32:75-76.

[3]丁玲桃.输血科医院感染管理现状及预防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03:571-572.

[4]俞丽丹.输血科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09:8-9.

医院院感防控措施范文4

【关键词】护理控制措施;手卫生;医院感染

医务人员作为医疗工作主体,由于其所处环境及工作内容极易感染病菌,且同时也成为诸多病原体传播的重要媒介[1]。因此,应积极开展手卫生管理,进行系统有效的手卫生清洁消毒工作流程,提供减少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提高清洁度,是预防传染、降低医疗职业操作风险的关键,需得到广大医护人员的重视。手卫生主要内容为:通过洗手、卫生手及外科手消毒等方式,直接清除手部皮肤表面病原生物,消除致病菌[2]。加强手卫生医院管理,减少感染具有关键作用。消除手部致病菌的流程通常为:术前采用流动水加肥皂清洁,再用消毒剂清洗。在实际中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导致医院卫生管理及手卫生实施工作不完善。基于此,本研究对我院20位医护工作人员实施手卫生干预进行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期间的20位医护工作人员实施手卫生干预。

1.2干预方法

1.2.1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了解20位医护工作人员的卫生目的、手卫生用具、重点部位、干手方法、一般资料、手卫生知识、消毒效果、洗手时机、法律法规、吸收方法等等进行调查与整理汇总。

1.2.2手卫生引起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分为以下四点1.认知偏差,戴上手套可完全阻断细菌的传播,预防医院感染,此为错误观点,手套防护能降低细菌感染的机会,但均需清洁消毒才可使用。2.手卫生意识差,在与患者接触后没有及时洗手,进而造成相互感染、交叉感染。3.工作因素,紧急情况下无法及时清洁消毒,导致出现病菌感染,还可影响自身健康。4.追寻降低成本,减低支出,清洁必需品投入不到位,加大了医院感染的可能。

1.3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其工作内容为1重视手卫生相关知识培训,握情卫生知识。2.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制定预防医院感染的相关制度,工作上相互监督,提高手卫生意识。3.改善护理工作环境,加大清洁设备投入,监督提醒发现手套破损,立即弃用。

1.4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其感染因素,观察医务人员对手卫生规范、手卫生相关知识的了解掌握情况,处理后续情况并进行相应护理控制措施。

2结果

20位医务人员因手卫生引起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为:护理工作和环境因素、认知偏差、依从性差。

3讨论

近年来,手卫生与医疗、护理、医院感染的关系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医院为感染的高发地,极易出现交叉感染和病原菌传播情况,有可能使医生患上感染性疾病,在一定程度上加重患者的病情,威胁患者生命安全[3]。对此进行感染分析:1.认知偏差。戴上手套可完全阻断细菌的传播,预防医院感染,此为错误观点,手套防护能降低细菌感染的机会,但均需清洁消毒才可使用。若不进行消毒,手套反而增加患者感染机会。2.手卫生意识差,在与患者接触后没有及时洗手,进而造成相互感染、交叉感染[4]。同时禁止过多次数洗手,避免皮肤受损后增加细菌传播机会。3.工作因素,紧急情况下无法及时清洁消毒,导致出现病菌感染,还可影响自身健康。制定相关制度,若出现操作前未进行手卫生处理流产,将给予口头提醒或处罚处理。4.追寻降低成本,减低支出,清洁必需品投入不到位,选择杀菌清洁功效不强的肥皂或未配备非手触式洗手开關,将加大了医院感染的可能[5]。对以上可能出现情况,需进行系统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其工作内容为:1重视手卫生相关知识培训,握情卫生知识。全院开展手卫生活动,定期抽查HCWs对手卫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将手卫生相关内容列为岗前教育工作。2.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加大宣传力度,张贴标准“六步洗手法”流程及并制定预防医院感染的相关制度,工作上相互监督,提高手卫生意识,使其能够在执行相关操作前做到自觉洗手,将手卫生责任落实给每个护理人员,提高对手卫生的正确认识。3.改善护理工作环境。医院应该重视手卫生对医院工作的重要性,加大清洁设备投入,根据情况选取杀菌能力强、具有护肤作用的含醇消毒剂。提醒发现手套破损,立即弃用。因此,需不断强化自身手卫生理念,增加卫生设备的提供,加强手卫生的管理,规避自身因素引起的院感现象,保障病患病情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文霞. 医务人员手卫生和医院感染管理[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8, 4(7):164-166. 

[2] 王伟. 手卫生与医院感染研究[J].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19(2).13(4):15-16. 

[3] 杨和华. 手卫生所致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的探讨[J]. 中国农村卫生, 2013(1):68-69. 

医院院感防控措施范文5

【关键词】手术室;医院感染;防控对策

我院手术室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尚未改造成洁净手术室,属于普通手术室,为了预防控制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发生,我们采取了如下做法。

1 成立科室院感组,指定人员,落实责任

成立由护士长、科室成员组成的手术室院感组,负责手术室微生物监测、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及对手术室感染控制实施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提出改进措施。

2 加强院感知识培训,树立防控意识,提高防控能力

完善手术室院感规章制度,加强对手术室医院感染知识的业务培训,定期组织学习有关院感防控知识。

3 实施有效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3.1 手术室环境的控制

3.1.1 手术室布局要合理

符合功能流程和洁污分开的要求,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手术室内应设无菌手术间、一般手术间,感染手术间要分开,

3.1.2 手术室空气消毒

手术室空气消毒是手术室工作中重要的一个环节[1]。手术室每日应定时通气,术毕用500 mgL含氯消毒液擦拭物体表面、地面,同时增加循环风紫外线消毒机常规消毒,连台手术的空气消毒:在上台手术结束后立即进行卫生处置,开循环风紫外线消毒机消毒30 分钟。过氧乙酸终末消毒;用化学消毒剂对空气进行消毒是一种传统方法,通常在实行严重感染或特殊感染手术后采用,以达到终末消毒的目的[2]。采用不锈钢容器盛过氧乙酸按1%过氧乙酸1 g/m3计算加热熏蒸使之产生气体进行消毒。

3.1.3 手术室卫生清扫的管理

严格执行卫生清洁、消毒制度。如有血液溅落在地面或器具上,应立刻擦去。各手术间的拖布、抹布应固定使用,用后清洗消毒,避免交叉污染。

3.2 人员的控制

3.2.1 手术人员的控制 进入手术室的人员要按规定着装,限制参观人数,一台手术参观人数不超过3 人。

3.2.2 患者的控制 患者进入手术室前应洗澡、换穿清洁衣裤。检查患者术野皮肤是否清洁,有无疖肿、红肿及皮肤损伤,防止术后感染的扩散。

3.3 手术物品的管理

3.3.1 无菌物品管理 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严格分开放置,无菌物品必须存放于无菌密闭柜内,专人负责,并严格在灭菌有效期内使用。

3.3.2 手术物品、器械的管理 手术过程中要严格手术器械的灭菌处理,所有手术器械一用一灭菌,手术后用过的器械要采用加酶清洗剂进行清洗,并打开轴节,彻底清除残留血迹和有机物。

3.4 手术人员手的控制

手术人员要严格执行有效的洗手制度。保证手术人员刷手后细菌菌落总数≤5 cfu/cm2。

3.5 无菌技术操作的管理 作为手术室护士不仅应掌握无菌技术及操作原则,还应监督和指导其他团队成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3]。

3.6 重视临床因素

3.6.1 手术中抗生素的预防性应用 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须在术前半小时至一小时给药,使术中和术后4 抗菌药在血浆内达到有效浓度[3],抗菌药物应有针对性的选择,若手术时间超过3 小时或出血量超过1500 ml,还应追加一次抗菌药物。

3.6.2 预防术中低体温 病人在手术过程中易发生低体温,全麻手术超过3 小时,一般手术超过2 小时,容易出现术中低体温[3],出现这一现象带来的危害之一是增加伤口感染率。

3.7 手术后污染物的处理

3.7.1 手术器械的处理,实行先清洁后消毒,但必须加强个人防护。术后用500 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手术单位,使其清洁无灰尘、无血渍。污物桶及吸引瓶装置用500~1000 mg/L的健之素溶液浸泡30 分钟后清洗,晾干,备用。

3.7.2 特殊感染(如气性坏疽、SARS、破伤风)的病人手术用过的器械及物品应做好标记密闭运送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进行先消毒后清洗,手术用敷料、一次性布类及手套焚烧,术后手术间封闭用1%过氧乙酸按1 g/m3计算加热熏蒸使之产生气体进行消毒,湿度为70%~90%,密封24 小时

3.7.3 手术废弃物品的处理。对手术废弃物品采取分色分类包装,每次每袋物品不超过3/4。

4 小结

通过建立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对科室人员定期组织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学习,加强手术室内外环境的管理,手术物品消毒灭菌隔离工作的监控,严格无菌技术的管理,重视相关的临床因素,可有效防止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发生,确保手术安全。

参考文献:

[1] 张铮.手术室护理手册.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

[2] 钱健,周嫣,主编.实用手术室护理[M].1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0.

医院院感防控措施范文6

【关键词】 新生儿;系统化;防控;NCPAP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285-02

NCPAP是采用鼻塞接婴儿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和氧疗的方法。系统化防控方案是目前国外医院感染管理领域正在开展的一系列预防措施为一体的综合防控方案。我院对在NCPAP中新生儿将一组有效的防控措施捆绑在一起。进行系统化防控,降低了VAP发病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9年1月到2012年12月在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行NCPAP的患儿。将系统化防控方案实施前2009年1月到2011年5月的52例NCPAP的患儿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0例,女22例。将实施系统化防控方案后2011年6月到2012年12月56例NCPAP的患儿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6例,女20例。观察组住院时间:8天-120天,平均19±3天,对照组住院时间15天-120天,平均32±2天。两组患儿入院日龄、胎龄、体重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成立监控小组,查阅近几年国内外新生儿NCPAP医院感染防控措施进展情况,充分认识到NCPAP新生儿发生VAP的严重性,将一组单一已经被证实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进行捆绑,制定了我院的NCPAP新生儿的系统化防控方案。监控小组成员每天两次对NCPAP新生儿进行系统化防控方案实施的评估。

1.3 系统化防控方案 ①医护人员在诊疗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②呼吸机专人管理,备用时间不超过一周;应用呼吸机严格依据厂家提供的说明书进行;呼吸机的各种管路和附件消毒达到一人一用一灭菌;呼吸机湿化罐内应加入的湿化液为无菌蒸馏水,使用过程中适时增加,严格无菌操作,保持一定水位,冷凝水经消毒处理后及时倾倒,防止管路变动集水倒灌入呼吸道。③一次性吸氧面罩使用时一人一废弃,面罩内有分泌物时及时清除取下清洗,并用75%乙醇擦拭。④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室内有非手触式流动水洗手设施及干手设施,在诊疗过程中严格执行洗手指征,六步洗手正确率达100%形成洗手依从性。⑤保持空气新鲜日通风3次,半小时/次,空气消毒日二次,每次1小时,温度24-28℃,湿度60-65%,物体表面及地面每日用500mmg/L含氯消毒剂擦拭,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遇污染随时消毒,每月进行环境卫生学及奶瓶奶嘴等监测并进行追踪。⑥采用科室主动监测和院感科对运行病例监测,填报高危新生儿调查表,发生感染病例于24小时内报告院感科并追踪。⑦定期进行新生儿院感知识培训。衣帽整洁、着专用工作服和工作鞋,污染后及时更换。非工作人员限制进入;完善并执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每个床旁设置一个挂筐内有:手快速消毒剂、听诊器、碘伏、酒精、清洁抹布等,床头悬挂管路监测及温箱擦拭等记录,对NCPAP新生儿应用管路等进行评估,实施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等各项消毒隔离制度,职责、操作规程,措施及管理制度等、产生医疗废物按照《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进行分类处理。

VAP诊断标准:①使用呼吸机48小时撤机拔管后48小时以内发病。②与机械通气前胸片比较出现肺内浸润阴影或显示新的炎性病变。③肺实质体征和(或)湿性罗音,并且有下列条件之一者。①血WBC大于100×10/L或小于4×10/L,伴或不伴核左移。②体温>37.5℃呼吸道有脓性分泌物。③起病后从支气管分泌物中分离到新的病原体。

所有患者均在使用呼吸机后对收集呼吸道分泌物送检,并行胸片摄影检查结果符合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为VAP。

每月对灭菌呼吸机管路进行生物检测,参考值为

统计方法:采用x2检验。以p

2 结 果

两组患儿VAP发病率比较见表1。结果:观察组发生VAP2例、发病率3.57%;对照组发生VAP8例、发病率15.38%;观察组VAP发病率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通过对NCPAP患儿在呼吸机管理、一次性面罩使用、手卫生、无菌技术、环境清洁消毒、病例监测、医院感染管理等环节的研究,改变理念,病区根据系统化防控方案制定相应的量化质控标准,如:高危新生儿调查表,管路监测、温箱擦拭等记录,每日两次监控小组对患儿进行评估,对每一项系统化预防控制措施实施评分,发现不足,督导改进;院感科专职人员每天深入病区对在NCPAP新生儿进行系统化防控方案的跟踪及评估,严格管理,发现问题及时督导改进,并且对相关资料进行汇总,反馈、评价效果,使医护人员对NCPAP的系统化防控措施形成依从性,完善我院新生儿监护病房的预防VAP的技术流程,制定详细、具体、科学、可操作的规范指南指导临床。确保系统化预防控制工作能够持续有效进行。

系统化防控方案在NCPAP新生儿中的应用研究。观察组VAP发病率为3.57%,对照组VAP发病率为15.38%,故观察组与对照组VAP发病率有显著差异。是降低VAP发病率,减少患者负担最有效的防控措施,是保障诊疗安全的重要工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200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