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务风险排查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务风险排查方案范文1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风险类型;防空能力
财务风险防控是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财务风险防控管理能够分析出财务的实际情况,从而为经济主体提供具有安全性和可靠性的经营方案。我国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多数为财政资金,但是随着行政事业单位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的处置和筹资活动方面有了更大的空间,风险性也随之增大。另外,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并不等同于我国企业的财务风险,企业以盈利为目的,而事业单位从事于社会事务的管理活动,公共产品和服务能否发挥出其社会职能直接影响事业单位的工作效能。因此,对于事业单位来说,财务风险不仅会导致经济上受到损失,同时还会造成自身的职能受到制约,对社会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一、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类型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类型主要有三种:一种是违规风险。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必须要遵守于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但是在实际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过程中,由于事业单位注重执行效果,而未对财务支出进行有效的监管,导致腐败现象容易产生[1]。另外,财务管理制度改革在实际的应用中也存在不完善之处,导致事业单位的资金流出监管存在较大的漏洞。第二种是财务核算风险,当下事业单位已经采取了新的会计核算方式,但是相关的配套制度还未完善,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具有差异性也容易导致风险的产生。第三种是道德风险。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自身的职业道德问题也是风险产生的原因之一,中饱私囊、假账和坏账等情况都会直接损害事业单位的经济利益,同时也会造成公众对事业单位的信任度下降[2]。
二、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欠缺风险防控意识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控的意识不强是影响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控管理效果的主要因素。在实际的财务管理过程中,事业单位的社会职能不断被凸显,而尽管事业单位已经具有一定的经营性质,但是在经营上却不以盈利为目的,这就使得事业单位对于财务风险管理不够重视,事业单位的运营资金多依靠于财政拨款,即便事业单位出现了资金损耗的情况,而个人却不需要对此进行负责,全由国家进行“买单”。这种错误的思想是导致财务风险防控意识不强的主要因素。另外在实际的财务管理过程中,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涉及项目过多,对于会计收入只是简单进行记录,并没有联系内外部环境,没有为行政单位的经营决策提供会计数据上的支持,导致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增大[3]。
(二)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对于事业单位的监管缺失问题表现在多个方面,尤其在财务风险防控方面,在实际的财务管理中,对于财务风险防控主要是由领导和部门负责人负责,权力的过度集中导致相关的管理工作难以有效的落实,在实际的财务管理中,管理制度也不够完善,缺乏相应的岗位设置,在风险的防控和处理方面,目前尚未纳入到管理制度中,使得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不断扩大。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防控工作来说,制度是落实工作的唯一保障,管理制度必须要根据外部形势不断变化以及事业单位自身的变化及时作出调整,但是在实际的管理制度修订方面,目前存在的问题较多,不仅修订机制未建立,意识不强和内容不全面也是导致管理制度未能发挥出实际作用的主要因素[4]。
(三)岗位缺乏专业人才
尽管财务风险防控可以通过会计数据进行反映,但是在实际的财务管理过程中,多数工作还需要依靠人予以完成,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后,在会计核算方法及项目上的变动较大,部分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素质较差,专业能力不强,在实际的工作中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转变,无法满足于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需求[5]。另外,在财务风险防控方面,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及早对风险予以识别,就能最大程度的降低事业单位所造成的损失,这就对于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然而,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人员缺乏问题严重,不仅专业能力不强,在职业道德素质方面也存在较大的缺失。所以,我国事业单位必须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在选拔和聘用机制方面不断调整,才能促进事业单位的良好发展[6]。
三、事业单位提高财务风险防控能力的措施
(一)提高风险防控意识
在当前社会的发展中,事业单位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公众对其的监督力度也愈来愈强,事业单位要想进一步扩大社会事务的管理效果,就必须从自身的角度出发,不断完善和优化内部结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才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因此,在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防控能力方面,首先事业单位必须要提高风险的防控意识,单位领导要发挥出带头作用,加强对于财务风险防控工作的安排,同时强化检查力度和范围;其次在管理人员方面,要提升执行力度,要采用责任制度将工作落到实处,强化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防控效果;最后,在会计人员方面,要注重培养职业道德素养,防止监守自盗,同时还要注重优化风险防控环境,要定期举办工作会议,强调事业单位财务的安全性。
(二)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为了能够保证财务风险防控工作的顺利落实,必须要从制度层面予以完善,因此,事业单位要注重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在制度的完善方面,需要注重两方面的内容:其一,要注重内容的有效性,制度是保证工作落实的主要因素,在实际的制度内容中,应当将外部风险因素予以明确,结合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实际情况,注重将管理和监督有效的联系起来,使得各部门的工作能够有效衔接,从而充分利用制度上的优势,对财务风险予以排查,同时也能避免人为的操作对风险防控工作的影响,避免权力的集中化;其二,要注重将责任制度和奖惩制度纳入到管理体系中,通过明确岗位职责与权限,赋予工作人员一定的权力,在风险排查方面发挥人的作用,引入奖惩机制还能够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强化风险防控效果。
(三)加强对于专业人才的培养
财务管理是事业单位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且财务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因此在实际的人员招聘和选拔过程中,事业单位要注重考核人员的专业素质,要采用竞争上岗的制度,强化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在职业道德素养方面,事业单位应当注重职业道德建设,要注重培养工作人员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避免道德风险。另外,事业单位应当定期为工作人员提供学习和培训的机会,从而强化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控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财务风险对于事业单位来说,不仅会造成经济上的损失,同时也会产生社会负面影响,因此,事业单位必须要注重提高财务风险防控能力,不断提高工作人员意识和能力,同时注重制度的完善,保证事业单位财务方面的安全。
作者:李国雯 单位:济宁市种子试验示范繁育推广中心
参考文献:
[1]张先余,孟轩,周鹏.强化过程监管严格考核评价——关于国土资源部直属事业单位项目经费管理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3,08(04):50-54.
[2]秦浩.海南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实证研究——基于海南海事局财务风险的个案调查[J].中国内部审计,2015,08(04):100-103.
[3]李加兵,赵斌,潘正海.基于财务风险管理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研究[J].财会通讯,2012,08(05):103-105.
[4]宗文龙,魏紫,于长春.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与改革建议——基于问卷调查的分析[J].审计研究,2012,08(05):106-112.
财务风险排查方案范文2
【关键词】 建筑企业 财务风险 内容 管理对策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增长空间还十分巨大,建筑行业的发展情况会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进程的快慢。目前我国为了支持建筑行业的发展,对建筑行业的投资规模较大,较大的资金投入也使得我们的建筑行业发展十分迅速,建筑企业数目增加明显,而且每个建筑企业所接手的工程项目的数目也有了较大的增加,随之增加的是建筑企业的利润与产值,它们的创收能力正在增加。并且建筑行业还带动了其它一些相关产业的发展,从整体上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与快速的发展同时存在的是较大的风险,对于任何企业而言,若不能够对风险有一个提前的预警与事后的控制,可能就会因为风险最终导致项目失败,甚至是企业破产。由此可以看出,对于建筑企业的管理层来说,能够及时地设计出一套有效的财务风险防控与预警机制,并研究如何有效控制财务风险,对于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财务风险的定义
到目前为止,我们都将风险定义为是一种结果的不确定性,也就是与人们的预期结果之间存在着不相符的可能性。其中,本文研究的财务风险,是企业风险中的一个重要风险种类之一,财务风险存在的主要是由企业融资活动带来的。
在定义财务风险时,我们一般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来定义财务风险,但是不管是哪一种定义方式,财务风险都表现的是企业的日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有关财务状况的一些风险,这些风险是不可避免持续存在的。为了防止财务风险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较大的损害,管理层必须要认清企业特有的财务风险类型,并尽可能对财务风险进项有效的管理,较低其对企业造成损害的可能性。
通常在广义的财务风险定义当中,我们认为这是企业表现出来的一种微观层面的经济风险,并且认为其是企业经营过程中以货币化形式表现出来的总体经营风险。广义的财务风险是由于企业财务系统中存在不受控制或者难以预料的因素,导致其在日常经营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企业最终经营结果与预期的收益相背离的情况。广义的财务风险定义,我们是站在企业管理者的角度,通过市场经济这一视角,主要考察的是企业内部的资金运动及最终价值的改变所体现出来的企业全部风险。
在狭义的财务风险定义当中,有关学者定义的出发点在于企业财务管理中某些决策行为的不肯定性。我们认为在狭义范围内,财务风险是由企业的负债行为导致发生的,指的是由于企业负债行为的发生,使得企业的不能按时偿债的风险增加,企业利润具有不确定性。
从以上我们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狭义的财务管理观点认为财务风险是指企业负债后引起的偿债能力的减弱,含义具有片面性。而广义的财务风险更能够体现出企业全部经营风险的综合性关系,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涵盖的主要是企业的资金流运动与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是对企业资金流和资源流的管理,不仅仅是资金流的管理。所以本文在研究中选择了以广义的财务风险作为研究对象,将我们所要研究的财务管理定义为是企业在日常经营时,由于发生了某些无法预测和控制的变化,导致企业的期末收益不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所以财务风险应当是企业经营过程中各种风险的综合表现。
二、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内容
我们将建筑施工企业定义为,承担工程建筑项目、土木建设项目、设备安装及维修项目等的建设及拆除工作的企业。建筑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主要是人力资源发挥作用,人力劳动者借助于一定的施工设备、建筑材料等,建造出一定的建筑产品。在建造过程中,除了要完成建筑项目之外,还要求符合需求者的设计要求和审美要求,并且要达到一定的安全水平。
建筑企业在日常的项目建设中,跟普通企业一样,也会由于经营环境的变化而在企业内部形成各种财务风险,我们将常见的几种财务风险罗列在下文。
1、合同风险
合同风险,顾名思义是指由于合同条款的不公正性或者是合同履行的困难性引发的风险。目前,建筑市场上依然普遍存在着不规范的行为,在项目招标过程中由于竞争激烈,较多建筑业企业为了获得项目承建资格,在承揽阶段没有谨慎考虑施工合同的可行性,盲目地或者是受生存压力所迫签下了条款不公正的合同。这样盲目签订合同的结果是,最终会导致施工企业在履行合同时,受到极大的不利影响,这必然会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
2、成本风险
随着建筑行业的规模越来越大,有限的施工资源对应的是越来越庞大的施工队伍,所以两者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凸显。为了获得有限的施工资源,在项目的招投标过程中,跟显然会存在着灰色竞争,即施工企业主动缩短项目施工期限或者压低项目工程报价,这些企业往往最后中标,但是中标之后却发现对施工企业极其不利,会使得其成本支出后无法获得应有的效益。随着目前原材料市场价格的不断攀升,施工企业的施工成本更是大幅度地增长,使得成本无法用效益弥补的情况显得越来越严重,这也是建筑企业的财务风险之一。
3、施工安全风险
从建筑行业的工作性质,我们可以看到其施工作业含有较高的风险性,很多时候需要施工员长时间进行高强度的高空及露天作业,这对于施工员的人身安全会形成较重大的威胁。鉴于此,我们国家已经把施工员的安全管理纳入到了建筑施工企业的重点管理内容中。若出现施工安全事故,不仅仅会给员工个人及家庭带来无法弥补的伤痛,还会加重企业的经济负担。
4、资金链紧张风险
资金链紧张风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上文提到目前建筑行业竞争十分激烈,所以各建筑公司之间为了争夺项目增加收入,往往没有硬性要求对方提供预付款,于是只能自己垫付款项,占用了施工企业的可流动资金。另一方面,建筑工程项目相比于其他企业的项目具有长期性,在项目一开始,建筑企业就需要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资源等,但是由于建筑项目的长期性,需要在较长时间之后等项目完工才能够收回,资金的收回期限越长,中间的风险就越大。这两个因素极容易导致企业的资金链断裂,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
5、税务风险
自全国范围内开始实施“营改增”后,建筑行业被划归为营改增的行业,建筑企业原来缴纳营业税改为缴纳增值税,但是由于营改增的范围还没有扩大到所有行业,这就使得建筑行业的上游,也就是供应商中还有部分依然缴纳的是营业税,所以建筑企业的进项税额不能够全部抵扣,导致其税负实际是增加的,侵蚀了最终的利润总额。不管客户是否拖欠付款,建筑企业都有及时缴纳增值税的义务,这一样也会给其带来税务风险。另外,建筑企业在购买固定资产时可以进行进项税额的抵扣,这在某种程度上会增加企业的投资力度,产生盲目的大型投资项目,导致企业流动经营资金支出的增加,带来更大的资金压力。
三、加强建筑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措施
1、在签订合同时,要加强风险控制
建筑企业在签订合同时,有关负责人要尽可能地仔细研究合同中的每一项条款,针对每一项制定的条款都应该深入研究,避免在签订合同后出现后续纠纷等一系列不必要的麻烦。尤其应该在签订合同时关注验收方式、计价方式、付款时间设定等的重要内容。如遇不合理的合同,对方又不愿意改变的,则应该拒绝签订合同,以免后期给企业带来不利的影响。
2、要在施工前期加强对成本及预算的管理
企业在进行项目招标进价时就应该对成本形成全面的预算管理,在合同正式订立之后,建筑企业应组织相关的成本管理人员、财务会计和一些工程项目中的技术人员一起商讨并优化项目承建过程中的施工方案,在充分保证工程完工质量达标的前提之下,尽量以最低的成本来实现最大的收益。同时还应该严格控制施工期间的费用支出,对于施工期间不同部门之间的费用支出要严格控制,禁止不必要的浪费,这也是减少成本开支的管理重点之一。
3、在施工中要提高工程作业的安全意识,加强安全管理
建筑企业的安全部门负责人应该定期组织安全意识培训并高频率不定时地抽查安全排查工作是否被严格执行。
4、在对财务风险进行管理时,要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机制
通常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涵盖了风险管理目标、管理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等方面,并且明确规定了各有关部门在财务风险管理中担当的角色与职责所在,以及具体进行财务风险管理的程序步骤。处理制度的建立,制度的执行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光有良好的风险管理制度但却得不到有效执行,那就只能形同虚设。为了提高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的财务风险管理意识,需要企业的管理决策层能够起到积极的带头作用,倡导员工们尤其是财务人员应该遵守基本的职业操守,深入分析企业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风险前兆,将风险扼杀在摇篮中。
5、在选择建筑项目时,需要进行审慎分析
建筑企业在选择是否承接建筑项目时,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地分析项目的可行性,并按照一定的评价方法,对其进行总体的打分,要及时地放弃那些无法带来正效应的项目,不能为了取得项目而盲目承接一些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项目,只要有项目就去参加投标上马项目,最后不仅不能够获得项目带来的预期收益,反而会造成成本的浪费,切断自己的资金链条。建筑企业若想在行业中争得头筹,不能依靠“围标”这种不正当不合理的方法,这些手法最终导致的结果可能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参考文献】
[1] 田学芳: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J].财政监督,2014(3).
财务风险排查方案范文3
(一)降低权益资金利润率。在企业的资金计算中,主要利用了财务杠杆进行测量。财务杠杆在企业发展中虽然可以提高收益率,但由于财务风险与企业收益是并存的,负债经营很可能通过财务杠杆效应带来权益资金收益降低。如果企业正处于低潮期或者是经济困境,那么当企业的资本下降时,权益资金收益率也会以更快的速度下降,缩小了企业盈利的范围,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二)增大企业风险。企业的风险主要分为两种――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假如一个企业采取的是负债经营的方法,那么企业就要承担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企业承担越多的负债,其财务风险也越大,具体表现为:对于到期不能偿还债务而即将破产的企业,企业具有承担到期偿还本息的法律责任,如果企业经营不善,则不能够获得相应的投资收益,使得企业的财务状况恶化,让企业承担更多的债务风险,也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了难度。如果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出现了恶化,或者是企业的内部资金使用不当,这些则会导致更多的以权益资本收益下降,使企业面临无力偿债的风险。
(三)减少股东的财富。现在的企业股东大部分是企业债权的承担人,企业股东的意见影响着企业的资金流动情况,关系着企业借款的使用情况,影响了负债经营企业的预期发展。企业股东获得的红利主要是企业的利润,如果一个负债经营的企业承担了较多的负债,需要支付大量的利息,那么企业利润也会随之减少,从而降低了股东的红利。同时,在股东和债权人的关系中,债权人不能够支配企业资金的使用,因此债权人所承担的风险较大,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企业的债权人在借债之前应和企业签订了破产风险补偿的协议,那么也会在企业偿还债务的同时减少股东的回报。
二、企业负债经营的解决意见
(一)确定正确的负债规模和财政结构。企业负债数额的多少以及负债在企业整体资金总额中所占比重成为企业的负债规模。在财务杠杆效应的影响下,企业财务人员通常用资产负债率来表示企业的负债规模,在财务杠杆的正面作用下,如果企业负债越多,就将会获得更多的利润,则企业的资本利润率越高。但是企业负债经营对于债权人而言,如果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高,那么就会承担较大的贷款风险。就我国的企业整体来看,当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保持在30%左右,说明企业为安全经营的水平;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为40%时,资产负债率较合适;如果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超过50%,那么将意味着企业的资金周转出现了困难,面对这种情况,企业的债权人将不会借钱给企业。因此,为了保证企业的正常经营,在负债结构上应该根据相应的数额来判断负债的比例,既能够保证企业的资金,还能够获得利润。
除了负债规模之外,企业的资本结构也是帮助企业负债经营顺利进行的关键。在资本结构中,因为企业的短期资金经常会随着企业的经营发展发生变化,因此短期资金在企业的资本结构中没有占据较大的比例,不属于企业资本结构的管理范围,则是通常作为企业的营运资金使用。根据资本结构的数据理论分析,资本结构应该以公司的整体市场价值最大化为依据,当企业处于最大化的市场结构的背景下,企业的所承担的资本结构才最低,才能满足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木成本和最佳负债额的要求。
针对以上两种结构,负债经营的企业可以增加企业负债、少缴税金来增加企业的价值。但是这种做法也有一定的弊端,比如企业的负债率超过相关的标准限度将会引发财务危机,使得企业的成本上升,从而减少了企业负债经营带来的弊端,让企业的价值随企业产权比率的上升而下降。因此,在采取这种方法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实现企业的最大价值,有关人员应该在企业借债之前平衡好税收和财务危机的成本,保证企业资金是由安全的有形资产组成,这样既可以保证企业有较高的资产负债率,也可以减轻企业的财务负担。
(二)运用正确的筹资方法。首先,企业在筹资中可以先应选择内部积累的方式,通过企业内部人员的融资,减轻企业的经济压力,这种筹资方式难度较低、风险较少、安全性高,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外部融资,保留了企业的借款能力。如果采取内部积累没有获得预期的资金,那么有些企业就会采用外部融资,利用外部融资最常见的手段就是发行股票,让债券市场上的人购买公司股票,增加外部资金,在外部融资上还可以采用向银行借款的手段,为了降低企业还款的压力,在贷款之前企业应该尽量把应付利息降到最低的限度。
企业借入资金其目的就是要进行投资,期望运用固定资产获得经济利益,提高企业的市场价值,但是企业的经济利益必须要满足市场上资金供给者的要求,这样才能够吸引他们进行投资,增加企业的财富。如果负债经营的企业没有给投资者理想中的报酬,那么将降低投资者的投资兴趣,降低企业的价值和市场地位。所以,在企业进行筹资之前也应该对自身进行一番审核,评估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和未来价值、寻找企业的潜能和资金利用率、努力提高企业存货的速度、节约资金,最终提高企业的利润率和营业能力,获得市场上投资者的青睐。
总而言之,在企业借入资金来缓解经济负担的过程中,不应该将筹资当做企业发展理所应当的方法,而是应该认真考虑,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结构下了解掌握企业的预期收益,企业也应该明确什么时候应该借款,何时应该稳定自己的市场地位而不负债经营。
(三)建立完整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为了保证负债经营的企业便于管理,不影响企业的股东收益,在企业的财务体系上应该建立风险管理和预警体系,通过这些体系来加强发现企业财务风险的监控能力和预警管理能力。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财务预警:努力收集企业的财务信息,提高企业信息的能力,保证在企业财务管理体系收集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对于企业的财务预警组织机构,企业内部应该确保有专人负责财务信息预警和报告,并且不受到企业其他组织机构的影响保证财务预警机构的专业性;在企业财务管理体系中,还应该设立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机制,通过这项机制可以保证企业能够迅速预测企业的风险,帮助企业排查影响因素,从而使得企业将更多的人员和能力转移到负债经营的使用上来,减少一些财务重大风险对于企业的影响;企业还应该准备一些关于负债经营预期风险的补救措施,或者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可以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改善企业在财务管理体系上的薄弱部分,杜绝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财务风险,使得企业防患于未然。
财务风险排查方案范文4
一、华为财务战略转型的实施与控制
华为早期采用粗放经营模式,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增大,业务逐步全球化,客户差异性越来越明显。为使企业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同时不断在经营活动中创造出新的价值,华为采用了对内防御型财务战略和对外扩张型财务战略。
(一)对内防御型财务战略
1.拒绝资本游戏,坚持技术立本,客户为先。很多知名企业都选择上市融资,不断吸收社会资源以扩大企业规模。华为没有选择上市,而是结合自身的发展蓝图,坚持将技术作为安身立命的根本,以客户需求为公司长久发展的动力源泉。在发展过程中,借款是其融资的重要方式,主要由海外金融机构提供。
由于华为的整体盈利能力强,公司利润主要由主营业务获取且信誉好,国外银行对其授信额度也比较高,即使出现严重的资金缺口,也可以避免资金链断裂的危险。其他的融资方式还包含与其他企业合作成立合资公司,然后转卖手中的股权获得资金,以及通过其旗下的研发部门成立技术性子公司,通过出售技术获得资金。
很多企业认为其实现的利润是自身销售能力与公司管理能力的综合表现,却往往忽视了技术创新为企业带来的价值增值。在财务战略转型过程中,华为坚信只有在高新技术和企业品牌两个制高点上站稳脚跟,才可以在价值链中取得主动权。作为全球领先的通信和智能终端厂商,华为始终坚持对研发的高投入,仅在2015年,华为对新技术、新产品和无线通信标准的研发投入就达596亿元人民币,占销售收入的15%。这些研发投入产生大量高价值专利,而通信制造业技术家底的薄厚程度也直接决定了竞争力的优劣。此外,华为聚焦管道营销战略,坚持为客户创造价值,以客户和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自身的优势和能力,快速反应,确定战略选择。
2.稳定股权结构,员工持股占比最高。稳定的股权结构易于形成相互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股权结构得到优化,也有利于提升企业价值。华为最大的特点是将员工纳入对企业的所有权管理,目前企业员工持股占全部股权的98.58%,而公司创始人任正非的总持股比例仅接近1.4%。自2001年起,华为实行期权改革,将员工股票转化为虚拟受限股,即所谓的期权。同时华为要求员工离职时要出售手中的股票,但价格还是当时购买的价格,这样公司既不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去收回股份又给员工一定的信心。这种独特的融资模式既可以充分调动员工贡献积极性,形成员工的自我激励与监督约束机制,又可以做到内部有效融资,从而帮助企业克服危机,改善财务状况,控制财务风险,保障财务战略转型顺利实施。
(二)对外扩张型财务战略
目前,华为业务遍及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销售占比达75%,其面临的竞争显然不再是本土企业之间的较量,而是在全球平台上的角力。全球化挑战要求华为在战略管理上也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包括对财务能力转型升级的要求。
1.资源实现全球配置。资源配置是提升价值的保障,是财务战略转型的手段,是促进业务良性发展的有效措施。实施价值管理的重点之一就是要通过资源的有效配置多角度激励价值创造,推进财务略转型。华为在全球各银行中授信额度达330亿美元,其中77%来自于外资银行。以借款作为融资方式来看,其比发行股票资本成本低,如果是在海外融资,则贷款利率不足2%。我国每年CPI指数均高于贷款利率,外资银行通限股,即所谓的期权。同时华为要求员工离职时要出售手中的股票,但价格还是当时购买的价格,这样公司既不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去收回股份又给员工一定的信心。这种独特的融资模式既可以充分调动员工贡献积极性,形成员工的自我激励与监督约束机制,又可以做到内部有效融资,从而帮助企业克服危机,改善财务状况,控制财务风险,保障财务战略转型顺利实施。
(二)对外扩张型财务战略
目前,华为业务遍及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销售占比达75%,其面临的竞争显然不再是本土企业之间的较量,而是在全球平台上的角力。全球化挑战要求华为在战略管理上也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包括对财务能力转型升级的要求。
1.资源实现全球配置。资源配置是提升价值的保障,是财务战略转型的手段,是促进业务良性发展的有效措施。实施价值管理的重点之一就是要通过资源的有效配置多角度激励价值创造,推进财务略转型。华为在全球各银行中授信额度达330亿美元,其中77%来自于外资银行。以借款作为融资方式来看,其比发行股票资本成本低,如果是在海外融资,则贷款利率不足2%。我国每年CPI指数均高于贷款利率,外资银行通从管理控制转移到决策支持,建立价值导向型的财务决策体系。转型后的财务部门是企业核心管理层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作用在于为战略、经营决策提供重要信息,从而支持公司的价值创造活动。一般企业财务部门用于业务处理的时间为60%,只有不到10%的时间用于决策支持;而华为在转型后财务部门用于决策支持的时间已超过50%。
科学的财务决策体系是吸引战略投资者和提升企业价值的重要保障,以价值为导向将确保财务战略的有效传导,促进企业价值目标的最终实现。从公司治理角度出发,华为建立了清晰且全面的决策结构,为其财务决策、战略实施和长期持续增长奠定基础:董事会审批重大的财务决策与商业交易活动,下设审计委员会、财经委员会及人力资源委员会,协助董事会对企业经营管理团队及业务运作进行指导和监督。其中审计委员会评审内部审计计划以及执行结果,讨论与内部控制风险相关的政策,财经委员会负责监督公司年度预算、经营预测计划并对经营结果进行评估及考核,评审所有与企业财经相关的战略、规划、政策和行动,具体包括资本和资产结构、资产和债务融资、重大财务投资、合并、收购和资产剥离等。此外,企业经营管理团队下设战略与客户常务委员会、变革指导委员会及产品投资评审委员会,分别为企业制定中长期发展战略、公司财务和业务变革以及经营管理团队提供决策支持。
(二)实施预算管理全景图,启动全球风险管控项目
为实现财务管理向价值创造环节的转移,华为主要通过预算管理和财务管控系统两项先进的管理工具,促进财务职能的进一步转型。2000年,华为的财务部门已经参与成本核算,但当时公司仍缺乏前瞻性的预算管理,而像IBM、思科等国际跨国企业对其未来财务指标有着非常准确的预期。这些公司的财务体系参与到企业全部业务流程,每项产品的定价和成本核算工作都有着完整的制度和运作流程,以确保每项订单都能清楚地计算出成本和利润。在意识到其财务部门主要还停留在传统的财会角色后,华为于2014年启动多项财务改革。
预算管理是企业通过信息、资金和业务的整合以及适度的分权、授权,实现合理配置资源、有效贯彻战略、持续改善经营、价值稳步增加的过程。华为通过实施预算管理全景图,对产品及项目进行多维度成本分析,以输出有竞争力的成本。转型后,华为运用了更为精确的成本管理系统,在不同表现形式的成本信息中建立合理链接。财务部门通过将企业战略目标与战略路径转化为业绩指标与预算体系,使各部门按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要求采取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的行动,利用最优的投融资决策、信息化手段和资金集中管控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使用效果和财务杠杆作用,服务于企业价值创造。
面临国内外全方位的市场竞争,华为启动全球风险管控项目,以及时识别、评估和应对企业各项风险,提升企业风险管理水平。2013年,华为在英国伦敦成立全球财务风险控制中心,旨在对全球的税务风险进行分析排查,并寻找解决方案,制定行动计划,监管华为全球财务风险,确保财经业务规范、高效、低风险地运行。针对信用风险,华为选择建立欧洲及亚太信用能力中心和业务单元信用管理组织,制定和实施全球统一的信用管理政策和风险量化评估工具;针对汇率风险,华为建立了外汇管理政策、流程、操作指导管理机制,匹配采购环节和销售环节业务,降低外汇敞口。
(三)告别野蛮增长,定位财务为业务的最佳合作伙伴
集团层面的目标是实现价值最大化,而价值的实现需要落实到具体的业务层面。为此,财务转型更要精通业务,把财务体系与整个业务流程紧密地结合起来。华为进行集成财务战略转型(IFS)的目的是与国际一流企业看齐,将财务体系深入到运营的每个环节。转型之前,华为也曾有过粗放式增长的时期,企业常常面临这样的困惑:企业获取很多订单,但并不清楚这些订单是否赚钱。华为意识到只有告别不计成本的土狼式冲锋,才能有效支持全球化运营与增长。
通过更新制度和流程,华为提出将财务定位为业务最佳的合作伙伴,让财务监管无处不在。转型后,华为将原来跨部门的销售模式调整为按业务块划分的结构,将销售部门划归到各业务部门,按业务单元把产品部门和销售部门、财务部门完全结合在一起。华为将财务工作重点由过去为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服务转为现在为内部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即将管理会计植入公司的议事日程,使企业管控工作落实到业务层面。财务人员的工作不再是业务事后核算和监督,而是从价值管理角度出发,实现对业务事前预测、计算业务活动绩效,及时提供信息,进而为行动计划提供参考。
在此过程中,财务部门扮演的是策略咨询家的角色,财务人员为业务人员传播价值管理和财务知识,推动业务部门进行价值创造。
三、价值管理实践下财务战略转型的启示
(一)建立价值管理闭环,有力支撑财务战略转型
价值管理有其自身的管理循环,通过定义价值、发现价值、实现价值、衡量价值、审计价值和激励价值六个方面形成价值管理闭环,拓展财务管理活动。财务人员作为价值管理者,始终承担着创造价值的重任,以价值管理闭环为依托,将财务工作重点转移到预算、决策与控制中,重点关注价值增值活动,才能引领企业资源配置,带动管理变革,有力支撑财务战略转型。
(二)塑造良好协同文化,及时解决财务转型困难
财务风险排查方案范文5
一、研究现状与不足
税务风险成因的分析要从内部与外部两个角度着手,外部因素如税收政策以及税收法规尚未完善、执法力度不强、社会文化环境影响以及信息不对称等,内部因素如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意识薄弱、内部控制差、员工管理素质不高、计算机核算能力低等。但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不善的背后,应当有更深的原因,若执意将法律法规的不完善、税务管理意识薄弱归结为税务风险的主因,或未关注企业作为系列契约的集合,或研究对象没有包含中小企业,或以简单的“一对一”改善如“提高税务风险意识”等空谈来分析,只会使自己闭门造车,找不到深层因素不说,甚至从头到尾都是治标而不治本。
二、企业税务风险操作层面因素
税务风险操作层面因素即税务风险产生的直接因素。其层面因素有以下四点。
(一)税务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1. 某些中小企业甚至根本不设账,以票代帐,或者设账,造成账目混乱,甚至设多套账。据统计,中小企业的多账比率高达78.36%,这国内中小企业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会计核算的待摊费用、预提费用没有按照规定摊提,暗地操纵利润,利用倒轧账的方式记账等。
2. 成本计算以及费用计提缺少依据和手续。如材料入库及领用不完整致使真实性低,给核算工作带来麻烦;报损记录信息不完整;薪资制度不完善与个人所得税逾期缴纳。
3.开设原始凭证不规范、内容不完整以及内容与类型不匹配。
(二)税法规定与会计准则的差异混淆
因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目标以及遵循的基本原则差异,税法和会计准则也有所不同。中小企业中的税务、财会的人才队伍职业素质及业务能力可能并不高,在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上也不完整,再加上这批人通常身兼数职,故时常造成税法规定与会计准则的混淆,出现纳税申报错误,导致财务风险。
(三)费用扣除不准确
1. 主要体现在对股东大会和社区协调会、招商会等属会议费及业务宣传方面的支出,被错误地按支出内容分为业务招待费及差旅费等各个项目,而会议费却因缺会议通知文件及证明等支撑材料。
2. 把固定资产大修费资本化并逐期摊销,一次性扣除固定资产改良支出,没有依据规定计提与税前扣除固定资产折旧费,或按照以前年度数据计算当前税。
3. 在各项、各会计期间的成本及费用花费不清,或是收入确认不符合成本列支。
(四)适用税收法规、政策存在缺陷
1. 企业税负较高的原因之一是未做纳税筹划。多数中小企业在纳税筹划方面欠缺,使得纳税政策可能不符合自身发展,采用了不合适的会计核算方式,加大了税务风险。
2. 纳税筹划过度,走“小道”。通过虚设机构或采用“挂靠”等形式为企业谋税收优惠政策之利,或以此避税,或将业务招待及餐饮费用用于职工福利待遇。而筹划失败则是本身或是存在漏洞,或是筹划方案存在缺漏,或是不符合环境发展变化等。
三、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的管理层面成因
(一)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意识不高,税务风险管理的文化氛围不强
一是中小企业不够重视税务风险管理,过于低估自身税务风险。二是中小企业几乎都没有安排税务风险管理体系,也未进行税务风险管理活动,以至于没有考虑清楚税务风险并及时纠正,只是出了问题再进行解决。
(二)税务风险管理人员不能完全胜任工作,人力资源跟不上
一是会计人员的结构方面不科学合理,初级会计人员居多,水平素质高的人员少;二是缺乏相应的会计培训以及经验交流,培训交流方面不受企业重视受限于中小企业的资金,人员的流动性也比较大;三是为了保密,又因成本负担能力低,企业对于税务风险管理的问题只能通过企业自身解决,而缺乏咨询的环节。
(三)企业治理工作及管理机构设置方面的问题,使税务风险管理缺乏有效监管
一是企业决策没有发挥有效的监督效果,“一言堂”的情况凸显;二是税务风险管理的部门以及岗位没有专门设置,相关人员聘用的多半是非专业的;三是内部审计及其他监督机制的合理与否,决策人员并不了解,在不知道运行收益及内部控制的情况下,“特事特批”的情形较多,加大了税务风险。
(四)内部控制的制度不完善,税务风险管理没有可靠的运行基准
首先是财务和会计的制度不健全,财务核算的随意度大,会计资料不够真实完整,财务报表失真,财务信息价值变低;其次是税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甚至税务风险管理条文都不存在,税务风险管理没有依据;最后是税收风险日常管理在分工流程上不够严谨。
四、中小企业税务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
造成中小企业的税务风险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因为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意识不强,税务风险管理的人员工作不认真。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意识以及税务风险管理人员的认真程度直接关系到企业税务风险的管理目标以及管理要求、管理风格。决定了企业税务风险内部控制机制。
五、处理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的对策
(一)建立税务风险奖惩制度
中小企业没有大企业那种建立税务风险管理的激励体系、考核体系,不过可通过微调工薪结构、构建起一套税务风险奖惩制度。该制度能够在税务风险工作之后对于员工未能有效履行相应职责进行外部性内部化,能够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避免企业税务管理的执行者进行有限性的决策,避免机会主义的发生,制度应先标明企业遭受税务风险的受损情况下如何进行追查,明确其追查范围、追查条件,合理地加大财务风险损失惩罚力度,即损失愈大,惩罚愈严重,而零风险则有相应福利奖励等。
(二)提升涉税人员的工作水平,并定期排查税务风险
税务人员要及时了解有关税收政策及理论的新方法,提高自己的工作质量。对税务人员培训要分岗位进行。如:企业税收管理员,因经常与会计人员及财务会计资料打交道,需要具备更高的财会知识,了解更多的税务政策,培训时要把该怎样提高财务辨析能力、怎样分析纳税申报资料、会计制度及税法差异等当作重点内容;与此同时,中小企业也要对税务人员进行道德方面的培训,督促员工认真学习《税务职业道德》。在此基础上,企业结合了制度与人员素质的培训后,企业自身要做好定期的税务风险排查,尽早排除涉税风险,如若出现未按期缴纳税款或解缴税款的情况,要及时预缴涉及税款,尽量减少经济损失。
(三)组建企业联合体,共同进行税务风险管理
企业联合体是由同一或周边的企业所组建,他们具有将近相同的税务风险。企业联合体会根据整体市场份额扩大以及市场空间机会的增多来促进联合体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意识的提高,并且会由于税务风险管理成本的降低使得联合体企业得以组建更加完整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税务风险管理的企业联合体还能通过企业上下游供应链组建,这样不但可以由整体业务复杂化促进联合体企业在税务风险管理意识上的提高,还可以凭借降低管理成本来组建更加完整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
财务风险排查方案范文6
1.财务管理基础薄弱一方面,财务人员以及企业管理人员缺乏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与判断,风险意识淡薄。因此,粮油企业对财务工作不够重视,在进行收益分配以及投资决策的过程中,基本凭借主观意识和经验判断,没有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管理技术,也没有进行全面、科学和准确的分析与研究。另一方面,某些粮油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普遍存在着会计工作不力、财务制度不完善等问题。例如,粮油企业的会计核算手段比较落后,沿用传统的手工记账方式,财务核算以及科目设置也不够规范,无法适应新时期粮油企业财务管理发展的要求。
2.易受较多风险影响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发展,总是离不开特定的法律、经济、技术以及社会文化环境,包括政府制定的经济发展及财政货币政策、国内外市场需求状况、社会生活方式等。这些因素都会对粮油企业的生产产生直接影响。在我国不断融入全球化的背景下,粮油企业必须要适应国际贸易规则,深入分析全球经济动态对粮油工业的影响,扎实做好企业发展战略规划,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机会。同时,作为一个传统行业,我国粮油企业众多。据不完全统计,仅国内食用油加工企业就超过5000家。尽管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粮油行业的需求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但是,国内粮油企业的生产规模远远超过实际需求,市场竞争异常激烈,这就使粮油企业面临着较多的风险考验。
3.投资不够科学在很多粮油企业制定的发展战略中,都是以粮食油脂为支柱,同时积极开展对外投资,积极发展油脂化工、饲料加工以及粮油中转等项目。但是,应该看到,这些项目在策划阶段,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论证,缺乏科学性与可行性。尤其是一些粮油企业,本身规模就比较小,流动资金相对缺乏,尽管有好的投资项目,但是盈利状况不佳。同时,由于粮油企业的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不够,缺乏基本的投资及财务知识,不能为企业的投资决策提供全面、科学和准确的信息。另外,在投资过程中,很多粮油企业追求短期利益。由于投资会使粮油企业面临较大的风险,因此,粮油企业总是急于收回投资,而对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的考虑不足。
4.财务控制能力较弱与其他行业及企业相比,我国粮油企业的财务监督控制能力比较薄弱,不利于粮油企业健康发展。主要表现:一方面,一些粮油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没有充分认识到财务监控工作的重要价值及意义。因此,很多粮油企业并没有建立起内部财务监控体系,无法对企业内部资金的流动状况进行严格的监督与控制。另一方面,尽管有部分粮油企业建立起一定的监控机构,制定了相应的财务监控制度。但是,在很多时候,由于粮油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及财务部门更重视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利润,也就使粮油企业的财务监控体系难以有效发挥作用,造成粮油企业出现经营及管理成本高、资金浪费多现象不断发生。
二、新时期粮油企业创新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路径
1.制定科学的财务工作目标客观科学的财务管理工作目标会对粮油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和作用。首先,严格实施并落实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提高财务管理决策的科学化水平。要制定出财务管理目标,不仅要以粮油企业的历史数据为基础,而且要广泛收集信息,准确把握国内外粮油市场发展状况及粮油企业发展和变动趋势,使粮油企业的财务工作目标更加科学。同时,在财务预算执行过程中,要加强预算的过程监控。粮油企业的财务部门要及时掌握企业的经济运行状况,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查找原因,并迅速提出解决方案,切实使财务预算在粮油企业发展中起到积极作用。其次,确定粮油企业财务管理的中心目标,加强对企业利润的管理。随着粮油企业的业务发展日趋多元化,财务管理就应当构建起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中心的多元化财务管理目标,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粮油企业资本的保值增值,最终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最后,以粮油企业战略发展规划为基础,推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与企业现有的管理机制及管理水平相适应,既要体现粮油企业的战略规划,又要推动粮油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2.加强财务管理队伍建设在经济活动中,人力资源是企业最具活力、最富有创造力量的关键性因素。对于粮油企业来说,财务管理主要通过财务人员来实施的。因此,财务人员的综合能力会直接决定着粮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因此,必须要加强粮油企业财务管理队伍建设。一方面,要注重选拔具备专业财务知识、财务管理技能的财务人员。在当前阶段,粮油企业的财务人员应当持证上岗,这些财务人员不仅要熟练进行会计核算,而且要善于理财,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发挥财务管理在粮油企业管理者工作中的作用,提高财务管理质量;另一方面,要加强粮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法律意识等的培训工作。粮油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坚实的财务知识,还应当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对国内外政治、经济以及社会文化等状况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科学的预测能力。为了提高粮油企业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逐步建立起来适应粮油企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财务管理人才队伍,粮油企业应当定期组织财务管理人员开展财会以及财经法规方面的学习和培训活动,以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知识。
3.加强企业资金管理一方面,加大对相关应收账款的管理和催缴力度。一些粮油企业由于被恶意拖欠应收账款,不仅造成生产资金的周转不灵,导致企业的经营状况恶化,而且增加了企业的财务费用。因此,粮油企业应当对粮油企业的应收账款情况进行全面排查和深入分析,并根据财务工作实际,建立清欠清缴工作组,加大对应收账款的追讨力度,尽量避免出现坏账或死账。同时,要及时关注并全面分析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对粮油企业经营状况的影响,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企业应收款项的收回速度,在必要时可以考虑借助法律手段进行解决,切实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另一方面,在粮油企业的预付款管理工作中,要进一步增强资金风险意识。对于企业开展的采购付款业务,财务管理部门及工作人员应当严格按照粮油采购合同办理,尽量减少预付货款并加强对预付货款的审批,切实维护粮油企业的利益和资金安全。
4.强化企业成本控制工作首先,粮油企业要重视并加强对采购成本的控制。粮油企业要进一步加强采购队伍建设,不断提高采购人员的工作水平与业务素质。采购人员要及时准确掌握粮油原材料市场行情的变动状况,积极寻找采购价格合理时机,不断降低粮油产品的生产成本。同时,对于大宗原材料的采购,要采取集团统一采购的方式降低成本。其次,要通过提高逐步工艺,降低粮油生产成本。一方面,通过采用先进技术手段,不断优化工艺流程,提高粮油产量和质量。同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对机器设备进行保养和检修,提高粮油企业生产设备的使用效率,降低维修费用。另一方面,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基础上,控制对水、电、汽等动力以及原材料的消耗,坚决杜绝浪费现象。最后,加强对管理以及销售等费用的控制。不仅要加强对粮油存货的管理,减少库存,而且要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降低粮油产品的运输成本。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