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班级文化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班级文化设计范文1
主题班会作为德育教育的有效载体和平台,对于统一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形成健康向上的舆论导向,奠定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怎样才能开好一节影响深远、发人深醒的主题班会呢?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选题――宜小不宜大
主题是班会的中心,只有选好主题,才能开好班会。班主任必须经常了解本班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选择那些具有启发性,对学生思想教育起潜移默化作用的主题来组织班会,才能保持学生的健康发展。例如,和八年级的学生谈理想,让他们观看全国重点大学的图片,让他们确定自己的目标,与同学交流怎样为实现目标而奋斗。
主题要有针对性。主题要尽量从小处着眼,以小见大设计班会主题,在一个侧面或一个点上综合化,用来反映比较丰富的内涵。例如我们一直说培养学生的好习惯,这个范围有点儿大,但我们组织的“让不撕纸成为习惯”就比较具体。做班主任一定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要善于抓住教育契机,才能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
二、形式――宜新不宜旧
在主题班会的实施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单一说教式。这样才会有时代气息,易为学生接受。下面提供两种方式供大家参考。
l、引入多媒体,加强直观效果是现在常用的形式,作用不可低估。现代社会到处充满了诱惑:五光十色的电视、电影节目,五花八门的电子游戏、杂志无不吸引着青少年的注意力。如果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还只用干巴巴的说教来进行教育,则很难引起学生参与的兴趣。使用多媒体工具,通过录像等能带领学生到不轻易到达的地方或重温过往的历史;通过计算机能让学生快速地获得大量信息;通过音乐能喧染气氛,触动学生心灵最深处,达到活动的。据有关研究表明,人们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50%,如果视听结合起来记忆的内容达到65%。因而正确使用多媒体工具能够促进学生接受观点,提高教育质量。我们每周都会围绕主题,精心设计课件,力争让学生受到感化。
2.借鉴体验学习,主题班会也应让学生学会感受,避免空洞说教。让学生喜闻乐见,全员全程参与,感受深刻,甚至终身难忘。同时可以避免一堂班会只是少数“活跃分子”的才艺展示,大多同学只是“陪客”、只当“观众”、只“拍拍手而已”的尴尬,避免了主题班会的“主体”只面向了少数“精英分子”。主题班会的体验式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有情可触、有感可发,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调动每位学生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班会的实施过程中,活动形式要创新,要科学,要把教师课堂教学的智慧溶入其中,教育的生命力必定鲜活。
三、结果――宜深不宜浅
主题班会中心环节是对主题进行升华。但在实践中我们容易犯的错误是准备主题班会活动的过程中花了很多精力,班会活动临近结束便放松了思想,出现“虎头蛇尾”的现象,主题引导、提升不够,草草了事。而老师仅仅满足于同学的这种情绪激动,认为学生受到了“很大教育”,而没有做深入细致的落实工作,这就是结果太浅。教师在整个班会中思维要敏锐,要能及时把握班会的“脉搏”,及时纠正学生的偏差。
班级文化设计范文2
为了寻求文化育人更有针对性的切入点、更具交融性的衔接点和更有实效性的操作点,2008年9月,我们尝试实施“班级文化‘六个一’建设。“六个一”即班级文化的六个小项目:班训、班报、班标、班网、班干、班会。2009年9月,我们在此基础上,认真吸取各方建议,进一步整合德育优质资源,开发文化育人渠道,充实文化育人内涵,强化文化育人功能,进而确立了一体两翼、功能互补的班级文化建设工程。意图是将学生成人必备的德育要素,有机地融入班级文化的日常小细节,然后借助于班级文化细节化落实这个抓手,力求大德育常态化、实效化。
总体目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班级文化建设的全程,着力培育行为习惯良好、品格健全、进取向上的未来合格公民。
分层目标:预备年级、初一年级: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教育;初二年级:道德认知(守法、诚信、勤俭、互助、感恩)教育;初三年级:意志毅力(战脆弱、抗挫折)教育高一年级:观念理想(先进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引导科学规划人生)培育;高二年级:公民人格(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培育;高三年级:信念气度(意志、情感、气度、理性)培育。
二、我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规划
我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归纳起来,可以归结为“一体”“两翼”。 “一体”即班级文化的基本体,由“三个面”、“五个点”构成。“两翼”即主题教育文化与主题实践文化。
(一)“一体”化班级文化建设
“一体”即班级文化的基本体,由“三个面”、“五个点”构成。“三个面”即由环境文化、交流文化、管理文化构成;“五个点”即班训、班标、班报、班网、班干。
1.环境文化建设面――班训、班标、班报。这三者构成班级生活学习的环境,决定成员的心境与眼界,影响师生的追求与发展。建设好这三个方面,可以拉动班级的美化,营造主流的文化,牵引心灵的优化,实现让“环境成为最好管理者”的文化效应。
2.交流文化建设面――班网。就交流、融通、影响而言,信息技术搭建起的家校联动、生生交流、师生互动的网络平台,有着现代文化的磁力和无可替代的优势。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营造一个开放、自由的空间,搭建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形成一个和谐共进的场。现代信息技术是开放、便捷、沟通的现代文化的标志之一,交流就是学习,交流就是育人,网上有无限的教育潜能。
3.管理文化建设面――班干。传统的班级干部被赋予新时代内涵,即培养学生管理意识,增加管理经验、带动他人发展。这使得班干部不仅仅为老师的得力助手,更为其成长为领军人物奠定了基础。促使每一个同学做好自己而不忘带动他人。
(二)“两翼”式班级文化建设
“两翼”即主题教育文化与主题实践文化,重在“润”与“习”。
1.主题教育式文化建设――班会课程化教材。学校德育的主阵地是班会,因为班会是国家以课的名义规定的,每周一次,是全班成员凝神、聚心的好时机。然而,班会无主题,茫然随意,功能必然偏失。无主题,无系列,甚至无位置,被取代或放羊,这是当今班会教育薄弱,甚至形同虚设的突出表现,也是德育对于“育什么”的目标不十分精确的症结之一。要真正让班会成为学生成长和班级发展的心灵沃野,有必要将班会作为德育课程来科学规划、精心建设,实现班会常态性的主题式课程化教育。以班会课程化建设为抓手,创建有主题有系列、着力于和谐成长与可持续发展的常态化主题教育校本教材。以此为平台为契机,将道德认知、行为养成和公民素质等育德实践,落到实处细处实处。
2.主题实践式文化建设――班队系列化活动。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隐藏了教育意图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我校围绕主题式教育化目标,科学而灵动地建构常态化的主题教育实践系列,年年有方向,月月有目标,旬旬有活动,周周有抓手,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主题实践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育成长;也把学校领导员工一起推向常态化的身先士卒、为人师表的育人场中,与学生一同实践磨练,一起成长壮大。
实践中我们体会到,环境文化以固定动作为主,相对稳固,适宜于目标育人;交流文化完全是动态生成,心灵构筑,适宜于情感育人;管理文化内涵制度策略等,常态多变,适宜于行为育人;是成长精神套餐与操行组合拳,适宜于综合育人。
三、我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实施策略
(一)环境文化建设策略
1.“班训”建设。“班训”建设我们坚持三步走策略。第一步是让“班训”作为班级成员发展的核心理念、奋斗目标和行为守则,外显于班级的各个空间,内化于成员的各个心间,默化于各自的行为实践,逐渐成为习惯成为信念成为动力之源。第二步是培育“班训”的自创自励。通过班训的创作、展示、评选、书写、悬挂等系列实践活动,培育自我认同、自我教育,自我激励的进取意识。第三步是促进“班训”与学习紧密结合;与班级发展结合;与日常育德结合;与生活结合,让班训真正成为班级成员成长的座右铭。三步走的抓手是常态化的日常的行为规范细节落实,动力是及时的考评奖惩,保障是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信念、智慧和齐抓共管的机制。
2.“班报”建设。“班报”建设我们也同样坚持三步走策略。第一步是将班报办成一个学生锻炼成长的极好平台,传递班级建设理念,介绍成长经验,铸造班级精神的一个窗口。第二步是围绕成长教育主题,系统规划,逐点落实。比如一年一个大目标,一个学期一个方面,一月一个主题,三年下来就是丰富的精神营养套餐。第三步是倡导自荐认领、强弱搭配、小组合作、人人经历的循环发展模式。奖励优胜小组,激励齐心合力、做中提高的精神。让出的过程与评的过程,成为认知的过程,成为德育的过程,成为自我塑造的过程。
3.“班标”的建设。“班标”建设分三步走。第一步将班标嵌在教室门的左上方,与进进出出的师生视线平齐,让他们随时得到提醒,得到激励,收获动力。第二步发动全班同学根据本班实际,为自己的班级选择发展理念、设计发展目标、策划实施方略,以组为单位形成设计方案,提交电子稿。“班标”创设的过程就是认识提高的过程,是凝心聚力的过程,是思想撞击与才艺展示的过程,是育德的过程。第三步将“班标”与整个班级的发展紧密结合;与每个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充分发挥“班标”在整个班级成长中的镜子功能和引领推动作用。
(二)交流文化――“班网”的建设策略
网络是现代文化的载体,做就是学习,有益的做、好好地做就是育人。网络的虚拟与自由,是对青少年思想道德自觉自律的严峻考验。现代社会离不开网络,正确用好网络,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是现代学校的教育职责。我们围绕自育互育这个中心,从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着手,重在三个基础规划建设。其一、温馨之家――班级个人、集体的理想、爱好、个性、才艺等的介绍,图文并茂;其二、拓展之窗――由主课老师分层精选的经典操练;其三、倾诉之吧――班主任精心打造的有共性、有个性的班级博客,同学可进、家长可进、任课老师可进。
建好用好“温馨之家”,引发对班级对同学对老师的关注,促进凝心聚力,建设温馨班级;建好用好“拓展之窗”,调动各方智慧和资源,有助于有余力的同学有更好的发展,确保不同层次的同学都得到满意的发展;建好用好“倾诉之吧”,既便于学生真正敞开心扉,形成师生、家校互动的有效的育场,更促进班主任老师用心用智慧去培育学生,提高育德育人的自觉性和影响力。建好用好“班网”,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满足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深度关注和多元需求,有利于办好社会满意的教育。
(三)管理文化――“班干”的建设策略
学校的一切“做”,都是为了育人,都可以育人。因而,学校教育的使命之一在于,改变过去班级干部选拔、任用、管理的单一观念和狭隘模式,积极创造条件和位置,让更多的人得到管理的锻炼与发展,以适应未来人才的多面需求。几年来,我们采用“流动性”、“大部式”策略,实现了流动性、大部式、多功能、职责权利一体化运行,加速班级干部队伍的成长。
“流动性”即是设置各个功能性管理岗位,面向全体同学,倡导自荐竞聘。自荐竞聘的过程,既是提前学习、思考与进步的过程,也是审视自己的实力,掂量自己的德行与责任,确认自身管理潜能的过程,当然更是每个人自信力、公信力和综合素质展示的过程。选拔确认之后,打破三年一贯制,看管理业绩,每学期全班确认一次,能者上,不称职者下,实行班干流动制。这样每个在岗的班干部,人人有压力,各个尽职责,齐心协力,既提高自己的才干,又壮大班级的发展。
“大部式”即是班干的建制由个别班委向示范群体的变革,设四级岗位。一级岗位:班长、副班长、团支书;二级岗位:学习部、宣传部、内务部、劳卫部、体育部、艺术部、信息部、纪检部、志愿者中心。每个部有三人组成,一个部长两个助手。部长的名声好听,比班委来,学生更愿意接受;三级岗位:小组长;四级岗位:课代表。以上各岗位不重复兼任,目的是让更多的人有尽责锻炼的机会。有岗位,就有责任,有动力,有带动 。
我们按岗位分层设立管理范围,目标具体明确,适宜考评量化,培育班干在岗的管理意识和角色自律,以促进各司其职而互不扯皮,各显其能又各得其所。我们想方设法树立班干的权力形象,时时处处将班干推到管理一线,灵活机智地维护班干的管理决定,及时给足班干应得的适当奖励,努力使班干成为大家羡慕的角色,成为争当的对象。大家愿意去做班干,尽心尽力地做好带头人,示范群体壮大了,更有利于每一个个体成长壮大;班干强大了,教师才有可能从繁杂的事务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时间读书、研究、实验,教师提高了,才能提高学生。
(四)教育文化――“班会”校本教材建设策略
我们坚持以主题班会为交汇点,整合德育优质资源,建设主题教育校本教材,这首先涉及到的问题是主题取向。我们的策略是分层递进、有机衔接。初中以行为养成教育为中心,高中以理想信念培育为中心,道德认知与情感体验贯穿初高中的主题教育之中。大中取小,小中寓大,将宏大主题融入行为细节,让德育回归生活,落到常态,切实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其次的问题是内涵取向。我们的策略是让教材主题覆盖青少年教育的三个方面: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而做人当中又涵盖了公民教育、美德教育,突出行为养成、道德认知、情感体验、理想信念的四个教育重点;五品即着力培养学生“守法、诚信、勤俭、互助、感恩”这五种道德品质。力求给学生的精神成长配备综合营养套餐。尽可能做到呈现形式的精练生动、可读可信,功能影响的多面受益。学生可读,老师可读,家长可读,关注研究者可读;学做人(成人教育)可以汲取精神营养,学作文(成才教育)可以吸收思想和素材,解脱作文“无米之炊”的困境。
第三方面的问题是资源取向。我们的策略是整合现有各年段教材中德育资源,尤其是语文、政治、历史、地理、科学、艺术等人文学科,充分发挥现有教材的多面功能,整合现实生活中(国际的、国内的,市内的、校内的)的新鲜活水,确保德育贴近现实,与时俱进。
(五)实践文化――班队活动建设策略
我们班队活动始终遵循三个原则。教育性原则即是要寓教于做,做中认知,做中体悟,做中默化;活动是为了受教育,受积极高雅的教育,活动宁缺勿滥;主题性原则即是一次有效活动选准一个小入口,即主题,确保这个小主题的教育内涵,能够具体、深入、通透到认知与践行中,产生好的影响。主题确立不好,内容与过程也不可能落实;开放性原则即是指主体的开放,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创意的开放,尽显学生的心智;心情的开放,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在活动中放飞融合;多元性原则即是一次活动一个主题,不同时段、不同情境下的活动主题多元互补,有机组合成精神营养套餐。主题教育活动常变常新,教育才能魅力永存。
我们班队活动逐步形成系列。围绕学生的全员发展全面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这个中心,以学生各个年段的认知规律与成长需求为经,以德育资源和德育契机为纬,交织成六个系列的主题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网络,即主题班会活动系列; 主题仪式活动系列; 主题历练活动系列; 主题观览活动系列;主题社区活动系列;主题周月活动系列。
我们在班队活动的实施上,逐步探索出有效的实施策略。如:“固定动作与临选动作的灵活互补”。“固定动作”是指按主题教育教材预先设定的青少身心发展必须的思想道德主题运行,如文明教育、尊师教育、集体教育、爱心教育、诚信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安全教育、感恩教育、健康教育、爱国教育、公民教育等,每个年级、每个学年常规进行,只是变换形式,反复强化,以求内化于心,成为学生自觉自律的意识行为。比如同是“文明”的主题教育,预备年级是规范伴我行,初一年级是牵手你我行,初二年级是安全伴我行,高一年级是经典伴我行,高二年级是责任伴我行。“自由动作”是指随重大的时事、重要的节气和身边发生灵活契入教育主题,确保主题教育紧密贴近现实有温馨感,贴近传统有文化浸染,充满生机活力。比如,围绕上海世博会,我们开展了迎接世博、走进世博、传承世博三次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再如,2009年下学期,预备年级两个男生爬到学校对面文广中心楼顶上玩耍。学校发现后,当即改变班会教育主题,全校进行安全教育活动。再如,“多面对照,进出结合”。比如,主题班会活动分两个板块,一是正面的以“心灵鸡汤”专题做针对性的思想补养,二是联系实际,尤其是班级实际,做反省对照。 引用典型古今中外结合,讲述道理正反剖析结合,进与贴近现实,贴近班级,贴近个人,力求实效。我们的班队活动的考评主要是在。主题班会的考评标准方面进行了改革见下表。
主题实践活动评价,我们设定了三种状态的评价。
1.参与状态评价,即是看当次活动中参与表现,是否自觉、主动、热情而善始善终地参与。
班级文化设计范文3
所谓班级“三色文化”,是指在道德人格发展理论的指导下,以培养有德性、有情感、有技能、有素养的职业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师生共同培育具有三重特质的班级文化,即以打造制度文化为底色,以承袭传统文化为本色,以创新职业文化为特色,充分激发学生潜能,为职校生的生涯发展奠基。
一、以打造制度文化为底色
管理学界大师彼得・德鲁克提出:任何一个组织机构,都必须有一套管理的基本原则和目标方向,作为组织内部成员行动的依据,从而促进团队的组织效能。班级制度文化建设,就是确立班级管理目标和原则,为班级活动的有效展开奠基。
学生进校后不久,依据班级总体目标,在教师指导下为自己三年的学习生涯做个设计,明确三年的努力方向。班主任将其归整成档案,每学期对学生的发展进行点评。学生生涯档案的内容包括:学生的职高三年的奋斗目标、人生的长远奋斗目标;为达成目标将在各阶段获得的技能证书;为完善职业素养,打算在班级中进行的工作历练;除专业学习外,还将在三年内学习的技能、素养;记录三年中获得的奖励。
除此以外,在班级管理中引入企业管理制度,使学生在学校就能够感受企业氛围,培育企业精神。
(一)建立企业型管理模式
构建以班主任为主导、学生自主管理的班级企业化管理组织模式。按照班级公司化管理的要求,做好班干部队伍的重组工作,明确分工和职责。设立各个职能部门,比如人力资源部,负责进行绩效考核;宣传部,负责教室环境布置;生产部,学习委员和组长负责学习管理……班干部实行竞聘上岗和试用期制度,形成一个良好、公平的竞争激励机制,让学生在公平、民主的气氛中发展自我。
(二)建立企业化管理制度
第一,借鉴企业“7S制度”进行班级管理。我们将世界著名企业广为采用的“7S”制度引入特色班级建设中,学生在校身着校服,规范佩带校园卡,实训车间身着工作服,行为有序,举止文明。在实训基地学习时,要使工件、器具、量具等摆放整齐,位置固定,保持工作环境整洁,以此形成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第二,借鉴企业绩效考核制度评价学生。建立《班级企业化管理绩效考核制度》,结合优秀企业实际管理经验,从中提炼适用班级管理的具体办法,制定以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成绩为考核内容的绩效考核制度。参照企业对员工的考核办法,班级通过三方面考核,督促学生养成一个职业人应该具备的素质。
二、以承袭传统文化为本色
我校的班级建设,旨在用优秀传统文化奠定学生的精神之基。通过文化学习、体验和展示活动,激活学生的人文情怀,培育学生的认知素养、伦理素养和审美素养。
(一)建班级图书馆,使书香浸润教室
为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学校图书馆陆续开设分馆――班级图书馆,学生畅游书海,呈现出一道道亮丽的书香风景线。各班经常性地举行班级读书会,有新书推荐、阅读交流、美文欣赏、阅读心得,有阅读推荐课、阅读欣赏课、阅读分享课、阅读竞赛课……
许多班级还成立了自己的读书团队,如15数控班的“书虫俱乐部”、15财会班的“读书家园”……在读书活动中,学生们亲近书本,以经典为友,与圣贤先知对话,享受阅读的快乐,享受生活的快乐,学生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都有了很大提升。
(二)开展设计节日文化活动,传承中华美德
我校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各班以中华传统节日为切入点,开展“传承传统文化、弘扬时代新风”的班级文化主题活动,通过主题活动的设计,寓教于乐,润物无声。政教处为班级提供年度活动主题及活动背景资料,在校园网站上共享,供班级在举行相关活动时选取。
(三)编写校本读本,共享文化盛宴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空洞的说教往往难以被学生认同。在班级活动中,我们强化道德体验,编撰校本读本,组织德育活动,使学生在文化体验中成长。
我们组织教师编写了相关的文化读本和视频资料。如语文组老师主编《诗词宁波》,校书法协会老师编写《书法练习册》,政教处拍摄了《值周礼仪规范》《一博雅礼》等文化礼仪视频,都是班级在午间半小时期间进行文化学习的示范教材。
为弘扬先进、树立新风,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优秀人物的热情,传承文明美德,我校开展“感动职教中心年度人物”评选活动,每个班级推选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发现的令他们感动的“好人”“新事”,在全校海选出十个典型,在年初表彰。这个活动激发了每位同学关注文明、践行文明的热情,学校更是把这项活动做成了文化品牌。
三、以创新职业文化为特色
班级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是缩短学校与企业人才培养差距的有效方法。我校引进企业进班级,学生直接接受企业核心理念的熏陶、企业管理模式的理念以及企业最前沿的技能培训,让学生浸润在职业文化的真实情境中,实现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一)基于专业个性的班级环境设计
根据校企文化融通的原则,各班在环境设计中充分体现了职业文化特色,学生长期浸润在浓郁的企业文化和班级文化融合的氛围中,充分感受到优秀职业文化的内涵,在耳濡目染中受到企业文化的“预熏陶”。
每个班级根据专业特点,对教室环境进行精心设计,形成个性化的育人空间。意在使教室里的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使每一个走进教室的学生都能感受到业世界带来的快乐,诱发产生浓厚的职业兴趣。比如,汽修班围绕“汽车”设计教室环境,设置“汽车报道”栏目,使学生增长知识、拓宽见识,及时把握汽车行业的前沿信息;设置“玩车一族、数我风流”栏目,用学生制作的个性化海报标注汽车的性能与学生个人的性格,展示学生的职业理想。
(二)基于班企合作的班级活动组织
学校定期聘请企业人士深入班级管理,为班级活动出谋划策,与班级共同举办文化活动。企业进班级,班级进企业,学生在实践中深刻体验企业文化,融入企业文化。
企业与班级合作进行德育实践活动。每个专业的学生,开学第一课都从企业见习开始,班级学生亲身感受企业的文化氛围,扮演员工角色,进行文化体验。部分企业还建立班级奖学金,系列活动让学生从踏进校门的那一刻起,就浸润在浓郁的企业文化氛围里,感受到“学生”和“员工”的双重身份,形成适应职业生涯发展的能力、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
(三)基于主题的特色文化展示活动
学校开展了“特色班级文化展示周”“‘技能创新,展示个性’技能节”“‘激扬青春,缤纷校园’创新创业活动周”等系列班级文化主题展示活动。与企业合作,班级组织了丰富的专业性有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例如,爱车卫士定期为公交公司服务,会展服务社担任“消博会”志愿者,青鸟计算机服务社和企业人士合作,为社区居民免费维修电脑等都取得了较好的活动效果。
班级文化设计范文4
班级文化的内容包括班级物质文化、班级制度文化和班级精神文化。高雅、生动、形象的班级物质文化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力和感染力。制度文化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保障,良好的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灵魂。
本人从事班主任工作十几年,经历了从班级管理到班级文化建设的转变,体会到简单的班级管理和高层次的班级文化建设的不同,也完成了从简单的班级管理者到班级文化建设者的转变,在班级文化建设中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物质文化建设
物质文化建设是班级学生学习生活所需要的物质条件和环境,是班级文化的物质形态。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室的硬件条件有了很大的提高,良好的多媒体系统很好地适应了教学的需要。在环境方面本人非常注重教室内物品的摆放、桌椅的摆放、卫生的打扫与保持、教室卫生工具的摆放,我也总喜欢在窗台上或教室后面放上几盆鲜花或绿色植物。优美的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与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的疲劳,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陶冶学生的情操。
教室的软环境大有文章可做。在教室的空白处悬挂名人名言条幅,先由学生选定内容再制作或由学生亲自书写,他们会觉得很亲切,这样可以营造学习的氛围。我总是在教室后面悬挂四张地图:洛阳市地图、河南省地图、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并写上横幅:立足洛阳,振兴河南,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不仅能让学生了解最基本的地理知识,而且也培养了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维护世界和平的情感。
优美的外部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设计班徽是我接到一个班后的一项重要活动。事先将设计班徽的意义和要求对同学们讲清楚,要简洁明快、积极向上,并能充分体现我班的特点和精神风貌。一周之后,利用班会时间,专门进行班徽设计制作评选,每人上讲台展示,介绍自己设计的班徽,最后全体同学投票选出班里的班徽,经制作后配以班训贴在教室前(后),班训也可以采取征集评选的办法。有一次班里的一个学生设计的一个班徽――一个展开的手形,里面有一个变形的“心”形,并配以班训“团结一心,携手共进”,被大家选中,贴在教室前面,一直激励着大家努力拼搏,奋勇进取。其实在班徽的设计、评选的整个过程始终都是贯穿着对学生“我爱我班”的集体主义教育。
二、制度文化建设
班级制度是班级文化的内在机制,包括班级组织结构、各种规章制度、各种社团章程、兴趣小组公约等,体现着班级管理的基本要求,是班级精神的具体反映,对班级成员行为方式有强烈的规范和制约作用,保障着班级目标的实现。
每次接手一个新的班级后,我便开始着手制定班里的各种制度,遵循“民主、法制”的原则,但老师不能唱独角戏,要和学生、班干部一起讨论制定,我总是首先和班干部讨论制定一个适合我班特点的班规及各种奖惩条例,然后征求全班同学讨论修改定稿后,再印发给每个学生,为征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让家长签字后实施生效,这样的制度“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大家会更好地遵守和执行。
值周班长制度是我一贯坚持的做法,除了正常的班干部负责班里各项事务,每周都要由自荐、班干部推荐相结合选出一名值周班长,行使班长的职责。每周一的班会,先由上一周值周班长班会上做工作总结,再由下一周的值周班长发表就职演说,这给全班同学都提供了一个锻炼的机会,提高了他们的管理能力和自我的约束能力。当过值周班长后,每个人都能体会到维持班级良好秩序的不易,从而更好地遵守班规,配合老师和班干部的工作。
班委例会制度,注重实效,效果良好。每周固定时间召开一次班委会,所有班干部(包括值周班长)全部参加,总结过去一周的工作,找出问题,讨论解决办法,布置下周的任务,提出要求,安排本周的班会内容。由于沟通及时,班里出现什么问题通常都能在萌芽状态发现并及时解决,避免了矛盾的扩大和进一步发展,班里一直保持稳定发展。
“事事有人干,时时有人管”是我在班级管理中的用人原则。人尽其才,各尽其用,力求使每个同学有事可做,负责一项工作。在班干部、课代表和小组长的选举中,尽可能不让学生兼职,既能减轻每个学生的负担,又给更多的同学提供了锻炼的机会。班里成立了篮球队、足球队、排球队、摄影协会、文学社、宣传社等社团,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特长,从而使每个同学感觉到自己是班级这个大家庭的一员,要尽好自己的一份责任,在各种活动中皆尽全力,尽善尽美,取得成绩,从而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在制定班级管理的各项制度时,我处处展示出班级的文化特色,如在如何惩罚迟到上,我是绞尽了脑汁,刚开始用罚劳动的办法,迟到者罚值日,可时间不长,发现这个办法并不太管用,迟到者的惰性太强,罚值日的过程仍然迟到,我也感觉到,罚值日本身亵渎了劳动的光荣,于是我改为罚唱歌,头一天迟到者第二天早上为大家唱一首歌,刚开始,有个学生迟到了不愿唱,但我坚持,否则请他回家请家长来协助解决如何改掉迟到的坏习惯,权衡一下,他还是选择了唱歌,这下可好了,由于大多数同学不好意思唱歌,迟到现象大大减少。但还有个别学生,歌唱得好的,似乎有意迟到来展示自己的歌喉,赢得阵阵掌声。时间长了,大家也就在愉悦中接受了惩罚。可时间一长,又有问题了:经常迟到的几个同学已经习惯了这种惩罚,这种力度似乎也不够了,我就再加大力度,选定歌曲或唱英文歌曲,这样增大了违纪的成本,他们就不会轻易迟到。
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了评定品格行为的尺度,使每个学生都在一定的准则下自觉约束自己的言行,使班级朝着符合班级群体利益、符合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但是制度的制定并非关键所在,关键是长期一贯的执行,因此,做好班级制度文化的关键是要有耐心:耐心做好日常监督,耐心做好对违规学生的转化和教育,并做好榜样的树立,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和法治精神,养成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三、精神文化建设
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班集体中度过的,班级文化是学生受教育最直接、影响最强的教育资源之一。因此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班级精神是班级中全体成员的群体意识、价值取向、审美观念、精神风貌的反映,是班级文化的核心。精神文化隐行的影响比显性的环境文化、制度文化影响更深入、更持久,它是一种无形的约束,它能在班级成员的心理上产生一种内在的激励因素,从而增强班级集体的向心力和归宿感。
精神文化的影响不能只靠空洞抽象的说教,大多都要通过各种事例、活动这个载体来逐步渗透。我在班里全方面、多角度地向学生灌输集体主义、团结协作、努力拼搏、发奋图强等理念,如:每接到一个新班,我总会在合适的时候推出班歌,我总喜欢把成龙的《真心英雄》作为我班的班歌,它的旋律和歌词总能给人以发奋的力量,当然也可以由同学们填词,创造出有班级特色的班歌。在班里创建文学社,在语文老师指导下建立文学论坛,大家把各自喜欢的课外读物拿到班里,创建班级图书馆,相互借阅交流,写读书笔记,并召开交流会谈读后感,提高了文学素养。在班里成立了英语角,在英语老师的指导下定期举办英语沙龙,大家相聚用英文会话,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也提高了学习英语的兴趣。
班内日记和班史是我班最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建设活动。从高一入学后,我便开始发动学生写班内日记,每人当一天的值班班委写一次班内日记(大约两个月轮上一次,学生不会有太大的负担)。我首先在班内日记的首页写上班主任寄语,鼓励大家当好值日班委、写好班内日记,效果还真不错。有的对班里提出建议,有的介绍学习经验、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对亲历某事的体会、对人生哲理的感悟、对好人好事的赞扬、对不良现象的抨击……将近三年下来,写了厚厚的三本,更重要的是,我也是班内日记这部巨著的作者之一,每周我都要以期待的心情把班内日记收上来,仔细阅读,认真品味,从而发现同学们所思,把握同学们的思想脉搏。每个同学写的班内日记角度不同,形式多样,我常常被某位同学的文采叹服,被某位同学的深邃思考受到启迪。每次我都对每个同学写的班内日记加以点评,写出我的观点、感悟和对他们的鼓励,同学们拿到班内日记后,非常关注我的点评,班内日记也成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理解与沟通的桥梁,是前进道路上的剂!它是同学们展示才华的天地,也将成为我们班成长发展的历史见证!我还在班里建立了班史,有关班级的资料,像任课教师、重大活动、各种奖励获得者等,平时都留有影像资料,定时将这些影像资料装订成精美的图册,让同学们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如“恰同学少年”,在班里、家长会上展示,它的激励作用可真不小,同学们为能够载入我班的班史而感到满足和自豪!
“笔谈”也是我经常采用的一种有“文化”的谈话方式,有些谈话费时费力,老生常谈,未必有多大效果,换个方式可就不一样了,我时不时和某个同学笔谈:顺便写个条子夹在作业本里,鼓励、安慰,指出不足,提出希望等,一两句话就够了,学生看到老师这样的条子,一定能体会到老师的用心,它对学生能产生更为强大、持久、内在的影响力!一位学生甚至在毕业多年以后还保存着我写给她的那张鼓励她的条子!这样的办法真是事半功倍!
任何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追求成功、被别人欣赏、肯定的需要,因而我特别注重奖励机制的作用,从不吝啬自己对学生的夸奖,真诚的夸奖学生,哪怕是一丁点的闪光点都可以使它放大,从而成为学生身上的优点,这对后进生尤其重要,因此我在班级中引入了多种奖励机制,除常规的奖励外,在一些重要的活动中更要强化奖励的作用。如在运动会中,学习上的后进生往往有上乘的表现,抓住这个机会大力表扬和鼓励,使他们的价值得到充分的肯定,使他们有种成就感,来弥补学习上的挫折感,并鼓励其在学习上发扬奋勇拼搏精神,力争上游。每学期的期末我都要评出各种先进,除了优秀班干部、优秀团员、三好学生等常规性评比,还要在班里评出最佳值周班长、优秀课代表、先进社团、最佳小组长、各种单项奖(如体育单项奖、学雷锋标兵等),大部分学生都能获得其中一二项奖,制作成奖状,上讲台领奖,留下照片,载入班史,让学生认识到,只要努力,并发挥特长,总有自己的一片天地,有了被尊重的感觉,有了成功的喜悦,他们怎能不喜欢这个班集体!
班级文化设计范文5
一 认为班级文化建设就是制定《班级文化建设方案》
有些班主任在不了解班级特点、发现班级特色和优势的前提下,急于制定《班级文化建设方案》,例如,起班名,提出班级口号、班级精神、班训、班魂,制作班徽、班旗,写班歌,起草班级简介、班级公约等。这个方案中的内容有一些是同学们参与制定的,有一些是在网上找的。最后,方案制定好了,还把它贴在教室里,让同学们去看、去学习。殊不知这个方案也许并不符合班级情况,所以它是一种脱离实际的、缺乏内涵的班级文化,并不能引起同学们的共鸣,也就不能对班级起到教育的作用。所以,班主任不应急于制订方案,提出其中的内容,而应该根据班级情况,在有一定班级文化积淀的情况下量身定做符合本班的方案。
二 认为班级文化建设就是教室的布置
有些班主任会热火朝天地进行教室的布置,这样的教室就像一个展厅,墙面、黑板、横梁,甚至天花板都贴满了标语、名言警句、同学们的照片、书法和艺术作品。但教室毕竟是学习的场所,布置得太复杂肯定会分散同学们的注意力,反而会起反作用。另外,布置过于花哨的教室环境首先会浪费同学们的学习时间和造成不必要的开销,而且会给下一个班级布置教室带来很多麻烦,例如墙上撕不下来的透明胶、双面胶等,清理起来非常麻烦。其实,教室布置不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全部,班级文化建设应该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总和,三者缺一不可,否则就会过于形式化。
三 认为班级文化建设一定要“与众不同”
我们打造特色班级文化,班级文化建设需要个性化,但是有些班主任认为班级文化一定要“与众不同”:1班教室是这样布置的,我们就要设计和他们不一样的;2班的班级口号是这样的,我们就要喊出和他们不一样的,甚至比他们更有气势的;3班制定了一个班级公约,我们一定要制定比他们更有个性的……班和班之间有竞争是正常的,但是每个班非要绞尽脑汁打造所谓的“特色”文化、不雷同的文化就没必要了。打造特色班级文化,首先要班级文化是适合这个班的,符合这个班的内涵和特色的,只要我们从本班实际出发去进行班级文化建设,就是特色班级文化,而并不是非要与众不同才叫特色。如果刻意追求个性和特色,只会让班级文化“四不像”,虽然和哪个班都不一样,但是并不实用。
四 认为班级文化建设会立竿见影
班级文化设计范文6
一、家园布置――温馨
教室,是学生在校学习和开展各种班级活动的主要场所,它从一个方面体现着一个班的精神风貌以及教育和教学的主旨。我认为,努力在教室里营造一种“家”的氛围,一个整洁、温馨、充满浓厚学习氛围的教室环境无疑会增加凝聚力,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都来建设这个“家”,喜欢这个“家”,爱这个“家”。
新学期迈入课堂,好像搬进新家一样,环境的布置最重要。布置前可探讨布置的方案,让教室内的每一块墙壁、每一个角落都会说话,让每一项教室布置设计活动都能收到教育的效果。设计具体布置内容,切合本班同学的实际。班主任老师在班级环境布置一定要充分利用学生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每一学生都有机会和责任参与,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来精心布置。这是笔者担任的(7)布置的教室。
教室前面黑板上方――奋斗目标
教室前面黑板右侧墙面――班级公约
教室前面黑板左侧墙面――班务栏:张贴课程表、作息时间表、各类文件、各类通知等。
教室的两侧墙柱――激励同学的名人名言
教室后面黑板左侧――班级荣誉栏:张贴班级各类奖状。
教室后面黑板右侧――成长足迹:展示学生的荣誉、学习心得等
教室的右侧角落――报刊图书阅读角。
焕然一新的教室成了同学们读书生活的美好场所。通过对班级教室环境的布置,构造一种教育和学习的外部文化环境,能增添学生学习生活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养成文明行为习惯,培养正确审美观,锻炼创新能力,增强班级向心力、凝聚力,激发爱班爱校的热情。
另外,教室的卫生打扫和保持也非常重要,教室整洁的环境和温馨的布置定是学生快乐学习的美好地方。
二、家园管理――民主
我们这个大家庭的成员是处于成长中的青春期孩子,他们由儿童期转为少年期,心理上也逐渐从依附家长,崇拜老师到寻找自我。班级事务如果都是班主任和几个班干部亲力亲为,管理者会疲惫不堪,可能实际的教学效果也不佳。我尝试实施以“学生民主管理为主”的教育管理模式,人人参与班级管理,发挥每一位同学的主体作用,激发每位同学的自律精神和责任心,从而激发实施班级文化目标的内动力。
班级民主管理实行“一日班主任”值日制度,具体操作按学号轮流进行,轮到值日的同学要求像老师一样全面负责班级的各项具体工作,早上早到校管理学生早读,尤其是严格监督抄作业同学和未完成家庭作业的同学,中午饭后管好午自修,下午在值日生做好值日检查完毕才能回家。把一天的管理结果详细记载到班级管理工作本中,把表现优秀者或者表现不佳者都记载于班级工作笔记中,要随时记下任课教师反馈的班级信息。一天值日结束,写好自己的管理感受。因为大家对当老师的感觉很新奇,大部分同学能出色的完成值日任务。当然,学生的管理只是起到协助班主任工作的作用,班主任并非可以坐享其成。但这样做的目的是锻炼同学们的管理组织能力,培养每位同学的责任心和自信心,更是让他们学会“换位思考”,会自觉维护班集体共同利益。
通过实践“一日班主任”值日制度,人人参与班级管理,充分调动各类学生的积极性,教育真正高扬以人为本的旗帜,捍卫人的价值和尊严,让学生发现自我,增进同学相互了解,增强班级管理工作的信心和动力,从而推动班级文化建设驶上健康的快车道。
三、家人相处――和谐
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对学生的成长影响很大,可以促进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班级文化的核心就是人际关系,它是班级中全体成员的群体意识,舆论风气,价值取向,审美观念等精神风貌的反映。实践证明师生关系融洽,民主平等,尊师爱生;学生之间团结友爱、互助合作,既有助于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密切交流和合作,也有助于更好地发挥班级整体效应,从而成为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源泉和精神源泉。
优化师生关系:巧用班级周记,走近心灵深处
现在学生处于青春期,生理、心理均会发生一系列重大变化,并逐步走向成熟,独立性和依赖性相互矛盾,很多同学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会产生莫名的烦恼。作为班主任的我总是鼓励学生把老师当作倾诉的朋友,给学生创设一个倾诉的机会,周记成了师生交流的平台,学生喜欢把自己苦恼叙说于每星期的周记中,有的同学倾诉同学交流烦恼,有的同学倾诉妈妈唠叨之苦,有同学倾诉学习成绩不理想的烦恼……在每星期一的第一时间我先批阅周记,在每个同学的周记上,我都会根据各人的实际内容写下一段鼓励的话,使学生从中得到感情的释放,也得到老师的安慰和激励。在平时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中,我总是努力做到尊重学生,平等待人,把一片爱心洒向所有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友好生生关系:开展集体活动,打造班级精神,班级活动是学生学校生活的基本形式,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班主任要善于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且活动形式和内容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意愿,力求贴近学生生活和已有经验,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发展,通过活动打造奋发向上、团结拼搏的班级精神。
恰遇“西南大干旱”,尽管距离灾区地域遥远,但同学们的爱心活动令人感动。在班长主持班会课上,大家纷纷捐献自己的零花钱,凭自己的微薄之力,用实际行动交了一份爱心满分卷。在校运动会中,参赛的同学在赛场上挥洒汗水,努力为班级拼搏,不参赛的同学后勤服务周到,争写“运动快讯”鼓舞同学士气,争检垃圾为班级加分。比赛结束,运动成绩骄人,更重要的是全班同学齐心协力,还被评为年段中唯一的“精神文明奖”。班集体活动大家群策群力,分工合作,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竞争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