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发展带来的机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技发展带来的机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技发展带来的机遇

科技发展带来的机遇范文1

关键词:CST软驱动;带式输送机;驱动系统;监控系统;应用研究

一、传输装置CST理论装置概述

CST是集减速、离合、调速、液控、电控、冷却、运行监测及装置自诊断为一体的高科技产品,由主体部分、液压驱动器、冷却系统、电控器及传感器等部分组成。其主体结构主要包括输入、输出和盘组件三部分。其中平行轴CST的输人部分由一级或二级减速斜齿轮组成,直角轴CST的输人部分则是由斜齿轮和一组扇齿轮组成;输出部分太阳齿轮、环行齿轮和行星齿轮组成;盘组件部分两组带槽的板组成。其中静片和壳体相连,转动片和环齿轮相连。当盘组件上无液压时,旋转片和环齿轮自由旋转;盘组件上有液压时,旋转片和环齿轮受阻旋转减速;当液压力达到一定值时,旋转片和环齿轮则与静片嵌套在一起。液压驱动器一般由机械驱动液压泵和压力控制阀组成,用来控制盘组件的液压。电控器用来控制CST按设定的流程运行,监测运行全过程,并和其它系统组网。冷却系统用于消除盘组件动、静片之间的相对运动而产生的热量。传感器则为电控器提供检测信号,以便监测CST运行。

二、传输装置驱动系统CST介绍

平行轴式CST为二级齿轮减速器,第一级为一对斜齿轮,第二级为行星轮系。输入轴与电机连接,输出轴与负载(带式输送机的驱动滚筒)相接。作为CST的核心部分湿式线形离合器是由多个旋转片和静止片交叉、叠合而成,旋转片组经外齿轮花键与行星轮系的内齿圈连接,静止片组经内齿轮花键与固定在减速器上的键套连接,离合器的动作由环形液压缸操作,组成一个力矩传递系统。电机启动后,液压系统不向离合器的液压缸加压,旋转片、静止片之间有较大的间隙,旋转片的转动不受阻,内齿圈可自由转动,行星轮只能自转。行星架和输出轴不动,从而达到无载启动的目的。电动机达到额定转速后,通过环形液压缸向离合器的旋转片、静止片上加压,使离合器的旋转片与静止片在各自的花键上轴向位移而互相靠近,当环形液压缸的压力使旋转片与静止片相互挤压时,静止片将使旋转片和内圈的速度降低,随着内圈的速度降低,输出轴的速度加快。当内圈的转速降为零时,输出轴将达到正常的额定速度。需要特别指出的是,CST是一种液体粘性调速器(又称黏滞离合器、油膜离合器),它是通过改变离合器片的间距达到改变黏性液体间的剪切力来改变传动力矩的,传递到输出轴上的力矩是通过压力变化控制的。

三、带式输送机的特点分析

1.结构简单。带式输送机的结构主要由传动滚筒、改向滚筒、托辊或无托辊部件、驱动装置、制动装置、输送带等几大部件组成。其组成部件少,通用性强,便于进行标准化生产,并可按需要进行组合装配,且由于结构简单,运行可靠,效率高,易于实现自动化。

2.输送物料范围广泛。带式输送机的输送带可根据输送物件的特性,制造成具有抗磨、阻燃、耐腐蚀、耐高低温等各种性能要求的输送带,因而能输送各种散料、块料、化学品和混凝土等。

3.输送量大。运量可从每小时几千克到几千吨,而且是连续不问断运送,这是其他运输设备无法比拟的。

4.运距长。单机长度可达十几千米一条,在国外已十分普及,中间无需任何转载点。当使用中间摩擦驱动方式,可使输送长度大幅度增加,理论上可不受输送带强度的限制。

5.装卸料十分方便。带式输送机可根据生产工艺需要,在任何点上进行装、卸料。还可在回程段上装、卸料,进行反向运输。

6.可靠性高。由于结构简单,运动部件重量轻,只要输送带不被损坏,寿命相对较长;金属结构部件,只要防锈好,也不易损坏;易损件托辊损坏后,更换、维修较为方便、快捷。

7.能耗低,效率高。由于运动部件自重轻,无效运量少,在所有连续式和非连续式运输中,带式输送机能耗最低、效率最高。

8.适应性强、应用领域广阔。现代的带式输送机。已从平形、槽形发展到圆管形等,从直线运输发展到可在水平及垂直面上转弯,打破了带式输送机不能转弯的限制,能沿地形而走,可节省大量的基建投资。它是国民经济中不可缺少的关键运输设备,因而应用十分广泛。

四、CST装置的维护主要方法

1.每天必须做日常的检查:比如检查溢流阀是否有漏油现象,CST齿轮是否有异常的振动和噪音。

2.每天查看并记录CST控制屏的运行参数,方便与以往参数进行比较。

3.在冷却泵和减速器运行时检查油位。

4.定期检查过滤芯,如有堵塞立即更换。

5.检查电气接线端子处有无松动,导线有无老化现象,松散的连接可能导致控制器误动作或带来系统元器件损坏,严重的可能造成人身伤害。

6.至少每半年检查齿轮箱里面是否有赃物或者金属颗粒。

7.经常清扫电气箱、控制箱内的灰尘、赃物和油污。

五、带式输送机的发展趋势

1.向大型化、高速化方向发展。目前,我国固定式和可伸缩带式输送机的最高带速可达4 m/s,带强为ST40000国外发达国家带式输送机的最高带速已达8 m/s,带宽可达2 m,单机长度可达16 km,单机驱动功率可达1100 kW,带强可达ST7300。

2.开展动态分析研究,不断完善驱动技术。动态分析研究对了解输送机的工作状态、完善输送机的设计理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动态分析的结果确定输送机的启动、制动方案,各驱动点和张紧点的布置及功率分配方案,可降低输送带的设计强度和输送机启动、制动时对电网和设备的冲击影响。

3.向多点驱动技术方向发展。带式输送机向大型化方向发展,解决输送带的强度问题,无疑是一个重要的途径。但制造实用型高强度输送带,则受到现有材料、生产技术条件的限制,且也不可能无限度的提高。而采用多点驱动技术,在理论上可不受输送带强度的限制。多点驱动技术的关键是各驱动点的功率分配、功率平衡和启动延迟技术。我国目前由于未能有效地解决以上问题,因而输送机上的驱动点不能布置过多,一般为2点驱动,这就限制了输送机的单机长度和运量。国外设计的装机总功率达10100 kW的带式输送机即得益于这些关键难题的解决。.

4.实现在线监测和实时监控。输送机运行状态的在线检测和实时监控不仅有助于了解设备的运行状况,提高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也是煤矿安全生产必不可少的一种技术手段。同时对输送机主要运行参数的实时检测数据还可为动态性能研究和其他关键技术和元部件的研究提供依据。发达国家的在线检测和实时监控功能主要有输送机运行速度、功率、载荷分布、加载量控制和输送带撕裂、火灾监测等。我国在这方面差距相对比较大,不仅监控设备功能少,而且灵敏度和可靠性都较差。

带式输送机可控启动传动装置CST是带式输送机技术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如何选择合适的可控启动传动装置CST对于实现带式输送机节能降耗、减少事故、减少投入及确保运行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郭莹.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模糊优化设计.机械设计与制造,2000(3):

[2]任家骏,段德荣等.基于特征的蜗杆传动CAD/CAE/CAPP集成系统的研究.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2001(2)

科技发展带来的机遇范文2

“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一直在改革中前进”

早在30年前,为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状况,我国拉开了科技体制改革的序幕,提出“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科技工作基本方针。

“上世纪末开始实施转制的各部门院所,现在很多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领头羊。”万钢说,截至目前,已有260多个中央所属院所转制成为企业。它们走向市场后,服务企业创新得到的收入比靠国家财政支持多得多。

对此,万钢表示“科研和市场联系起来,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将研究成果转化为产品,并迅速在市场推广。”

“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提出,要完善科技创新机制体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重点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谈及今后改革方向,万钢强调要靠推动技术创新工程这一“抓手”。“一定要让产学研更紧密结合,不仅要了解产业发展的技术环节,还要研究产业发展的系统结构,形成产业联盟。”万钢说,科研工作要集中力量办大事,加快实施重大专项,探索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律和商业运行模式,让科技创新形成产业链,用多种驱动模式加大对基础研究、重点领域和民生方面的投入。

国际金融危机反映出一个重要问题,即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比较高。万钢说,应对危机得来的一条最宝贵的经验就是把科技工程和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带动产业整体提升。通过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带动企业构建技术创新平台,让企业“唱主角”,真正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

2009年,我国56个高新区显现出强劲的“逆势增长”态势,带动区域和地方经济快速发展,成为科技创新的战略高地。

“科技无处不在,它改善着百姓的衣食住行”

万钢说,5年来最让他欣慰的是,科技走近百姓身边,改善百姓生活。

小时候听到原子弹爆炸消息,感到新奇而遥远。现在科技离普通人近了,近到人们碗里香甜的大米、小麦。这都是袁隆平、李振声等农业科学家辛勤研究取得的成果。

电动汽车、太阳能热水器、地热空调……手机连通天下,“足不出户,信息到手”。这都是科技带来的变化,给人们衣食住行带来的便捷和幸福。

“十二五”期间,科技发展将遵循创新导向、需求牵引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把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不久前,连云港一家民营企业自主研发出一种抗癌药。类似进口药一个疗程要用4万元,国产的全部疗程只要8000元。“4万元,多高的一个坎儿,多少病人在这个坎儿上过不去。”万钢感慨地说。

2009年,甲型流感暴发后,我国不到一周就开发出抗原检测试剂,一个月就生产出疫苗。“从检测、确诊到防治,每个环节都快速反应,这表明我们应对不期而遇的灾害的能力在增强。”万钢说。

上海世博会上,1亿多人次乘坐了园区电动汽车,没有排放,没有噪声,平稳行驶。它响亮地告诉世界,中国将单位GDP碳排放降低40%到45%的庄严承诺,能够实现!

“但我也有不满足。世博会上展示的很多科技成果,还没有真正走入千家万户。所以,希望科技改变生活的速度能更快一些。”万钢说。

“科学要宽容失败,但对学术造假零容忍”

“中国需要创造宽容失败的环境。”万钢说,将军永不言败,但他深知胜从败中来。爱迪生发明电灯泡时,如果在第999次实验上停下来的话,人类拥有电灯泡可能还得晚些年。

根据科技进步法,如果科学家承担课题期间,按部署取得了积累数据,最后科学证明这条路行不通,照样可以结题。这次看起来失败的尝试可能发现另外一条重要规律。

“科研项目的失败是一个能力增长的过程。这样行,是一种知识;不行,可能是更重要的知识。就好像问路,有人告诉你某条路走不通,到不了,这更珍贵。”万钢说。

“在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同时,对学术造假要坚决打击,零容忍。”他旗帜鲜明地表明态度。

讲到这,他回忆起40多年前自己在东北当知青时候的经历。当时他十几岁,在深山里看林子。每天天不亮,就被啄木鸟“嘟、嘟”的声音吵醒。问老护林人,你烦不烦它。没想到老汉说,它跟咱护林人是天生的一对。哪个树上长虫子了,只有它才能把它啄出来。

“科学诚信容不得一点沙子。如果发现有造假行为,即便是在授奖以后,也照样撤掉。”万钢说,以后项目评审会更加严格,并增加企业管理人员、应用实践人员的比重,使学术思维、技术导向与市场需求有机结合起来。

“中国的自主创新,本身就是开放的创新”

“中国的自主创新,本身就是开放的创新。”万钢说,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中国要承担自己的责任,离不开科技创新,离不开科技领域的国际合作。

“所有企业,无论国外还是国内,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我们一视同仁。”万钢说,外国在华设立的研究机构5年前只有几百家,现在发展到3300多家。世界500强里346家在中国建立了研发中心。

2009年,我国知识产权案件审结率提高了近30%,专利申请率增加了22.4%。“还有一个明显标志,技术交易市场增长了15%。这说明知识产权保护在发挥作用。所以,不能不说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正在取得进步。”万钢说。

“中国的自主创新,也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舞台。高速铁路项目起步时,引进的是西门子等跨国公司的技术。在中国电动汽车推广示范项目中,中外新能源汽车享受同样的补贴待遇。”万钢说。

同时,中国自主创新的成果也和世界上很多国家分享。2008年,中国应邀在南非安装了中巴资源卫星数据接收和处理系统,覆盖2047平方公里,所有数据和非洲国家免费共享。

科技发展带来的机遇范文3

关键词:传统媒体;新媒体;科技期刊;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G232;G23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8-0221-02

0引言

传媒产业的兴旺发达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兴旺发达的标志,是一项能够极大造福于人类社会、提升人们生活素质的公共事业。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传媒产业正面临着一场新闻革命,科技期刊作为传统媒体的重要一员,已不可避免地卷入其中。

1新媒体带给传媒产业的冲击

新媒体以其传播快捷、资源丰富、参与性强、互动性强、个性化强的优势,快速渗透到了人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逐步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分食着科技期刊的广告市场和读者群体,科技期刊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在这场激烈的传媒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是传统媒体人必须直面的重要课题,更是科技期刊急需解决的问题。

2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比较

就目前来看,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各具优势,是不可替代的。

2.1 传统科技期刊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长期形成的权威性、品牌性和公信力带来的深远影响,有着忠实的目标读者群、编辑队伍和原创作品的天然优势、精美图文并茂所产生的阅读乐趣,以及大幅面精美广告带来的冲击力和影响力;但是,科技期刊限于审稿、编辑加工、出版周期长,印刷成本高、出版时间固定、版面受限、互动性差等等。

2.2 新媒体的优势是其实效性极强,内容随时上传、更新,检索方便快捷,易复制,能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互动性强,编读之间可随时交流,相关内容报道全面,便于查询,广告更有针对性,出版发行简洁快速,成本低,受众面广;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iPhone的出现,新媒体已不再那么受终端设备、电源和线路的限制,也能随时随地阅读了。但是仍不能像传统媒体(报刊、杂志)一目十行,不如传统媒体的视觉冲击力强,导致深度文章阅读率低,广告视觉强迫性差,效果不以保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媒业向数字化转型是必然趋势,人们的阅读习惯也会彻底改变。

3科技期刊发展的新机遇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新时期,中国正由科技大国走向科技强国,科学技术发展进入重要的跃升期,科技期刊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文化软实力是国家实力的重要方面。报纸、书刊的责任是传承优秀文化、推动人类进步。科学技术乃是强势文化及第一生产力,相应地,科技期刊科技期刊作为科学技术成果的传播者,拥有引领科研方向、凝聚科技力量、汇集创新成果的科技制空权[1],它是反映一个时代及一个国家科技创新水平的窗口。

3.1 与互联网相融合 完成科技期刊向数字化的转型互联网日益成为广大读者,特别是年轻读者的更快捷和更普遍的信息源,把互联网作为工具和新媒体,充分发挥期刊在信息采集、加工、处理方面的丰富经验,实现刊网互动,这也是期刊业转型的重点方向[2]。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在2011年5月19日北京举行的“教育出版数字化交流讲座开班仪式”上强调,对中国出版界而言,现在已经到了不是研究数字化重要与否的时候,而是要迅速行动抓紧完成数字化转型。

对于科技期刊,应借助互联网带来的发展契机,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互利互补,掌握在数字化时代的主动权,跟上世界的数字化潮流,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实现传统媒体向现代传媒产业的转型。

科技期刊承担着确认科学发现的优先权、传播科学知识、积累科学文化、促进成果转化、引导科技创新的重任,还承载着学术评价、学科建设、学风净化、人才培养、交流合作等重要功能[3]。目前,我国科技期刊受社会转型、市场经济的影响,面临的形势变化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①新兴的多媒体和网络传输的发展,科技期刊除了应该充分发挥文字、印刷品传统的传播方式以外,更应该积极地采用新型的媒体传播方式,更方便、迅速地为受众服务。②对内容需求的变化,也是重要的方面。内容一直被认为是传统媒体保有话语权的资源优势,但网络媒体正分流着内容资源和功能的异化。③受众角色和阅读方式的变化。网络媒体模糊了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界限,使传播者和受众者在互动的基础上发生了角色的变化,而且地位平等。受众者也由沉默的、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选择者、参与者;阅读方式呈现出多元化、数字化、个性化、移动化的趋势。

3.2 转变经营模式,提高质量办出特色科技期刊的核心是内容,质量是提升科技期刊的生命力的关键。科技期刊的文章内容应反映当前科技发展的最新方向、该领域科学研究的最高水平、所报道的技术成果具有实际应用和推广价值。把网络技术运用到编辑工作中,改变传统的组稿、审稿、编辑加工模式,对来稿进行信息检索,核对数据、引文,方便快捷,提高组稿、审稿的时效性;利用学术不端行为检索平台,可以更好更准地搜索、遏制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净化学术环境,提高科技期刊的质量。坚持自己的办刊特色,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拓展业务范围,充分利用期刊网站平台,增加电子期刊、与读者的互动、下期内容预告提前上传期刊网站等,将原来文章发表滞后2个月上传改变为内容提要当期上网。将一条腿走路变为两条腿走路,以此来吸引读者,增加发行量。

3.3 努力提升科技期刊编辑的专业素质科技期刊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出版方向,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紧跟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科技期刊的质量取决于编辑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取决于编辑加工时对相关资料有针对性地检索的情况。网络环境下,科技期刊编辑要从以下几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①不断地学习,掌握新技术新知识,不断地跟踪世界最新科技发展趋势,了解和关注本行业本专业的最新科技成果,提高对论文的审读能力,从中发掘和采用那些技术先进、见解深邃、对社会发展具有指导意义、推广价值的文章。②熟练掌握计算机技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是网络环境下对编辑提出的必备要求,这也是确保期刊质量的前提。③具有完整的知识结构,熟悉出版业务知识。④具有创新精神,多元化经营杂志。要有组织专题的能力,组织学术会议的能力,主要体现在学术会议议题的选择上。⑤要有版权意识,对于来稿要能够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检索,杜绝侵权行为。⑥认真学习贯彻相关的编辑规范和标准,为确保质量和出版周期,严把质量关,使编辑和出版质量不断提高。

4结束语

科技期刊要紧紧抓住新媒体时代的发展机遇,提高自身竞争力,谋求快速发展,充分展现科技期刊的核心价值、重要功能和社会责任,推动我国科学技术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为科技强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广仁,苏青.中国科技期刊面临的挑战及发展机遇[J].科技导报,2008,26(19):102―103.

科技发展带来的机遇范文4

[关键词]摄影技术 油画创作 机遇与挑战

一、摄影创作的艺术优势

1.有的场景稍纵即逝不可重复,因此再现画面带有极大的偶然性,但摄影家可以把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事物转化为不朽的视觉图像。因此绘画可以利用摄影创作的这个艺术优势,创作更为完美的作品。

2.Water Benjamin认为,摄影是机械性复制的艺术,可以广泛地、廉价地在群众中传播,是当代文化传播的合适的媒介。把摄影图片作为创作素材的收集手段,可以使创作过程变的多元化。

二、摄影给予绘画发展的机遇

1.超写实油画出现:超级照相写实多取材于现实摄影,画家将事先拍好的底片用幻灯机或用实物投影仪放大到画布上,为充分展示物象细节,常把物象放大几倍或几十倍,使作品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然后纯客观真实地描绘物象。虽然作者的情感受到压制,技法仅是技巧而已,但也是绘画在面临数字化影像冲击下的尝试。

2.摄影技术的出现:让类似摄影的绘画作品变得毫无价值,相比于如何正确描述事物,如何描写作者对事物的“印象”变得重要起来,印象派绘画随之应运而生。这个时期影像技术对艺术家具有积极的引导、帮助和启发意义,印象主义运用的色彩技法,使作品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鲜明、生动、纯粹的表现力。

3.抽象绘画的出现:它是以直觉和想象力为创作的出发点,将造形和色彩加以综合、组织在画面上,呈现出纯粹的形色,有类似于音乐之处。

三、摄影给予绘画发展的挑战

1.超写实主义能超越摄影带来的细腻和逼真,而写实主义油画在摄影的冲击下常把摄影作品用油画再画出来,虽然作者使用的是绘画技法,也是一种表现方式的创作,但是把油画的创作等图于照片,把油画简单化,缺乏创作,缺乏创作理论的研究,就是一种危险的倾向,使得艺术家们变得懒惰与冷漠,逐渐失去对生活和美的发现的敏感度,失去对画面造型语言的掌控力。当代油画价值的体现,既在于形式和内容,更在于精神。

2.从社会的大潮流来看,摄影的出现使得过去从事绘画业的人大量失业,而一大批人开始从事摄影相关的修正、色彩等行业。最现实的问题是:相当数量的画家会考虑到,类似摄影的绘画作品将失去其商业性,只有其中一部分作品做为艺术品尚有其价值。

四、利用摄影进行油画创作

1.现在绘画与摄影越来越亲密了,一方面画家通过观看大量的摄影作品寻找灵感,摄影师也会借鉴绘画作品启发创意,特别是历史上的名画的构图、色彩、用光等,这在摄影大范围普及的今天不足为奇。画家利用摄影作品进行二次绘画创作,用不同的形式反映美的东西,也可以说是百花齐放。从大型油画【塔山阻击战】的创作记录来看,画家是在一个山地布的实景,然后调整构图并拍下照片,最后以照片为小稿进行创作。

2.毕加索曾说:坏艺术家复制,好艺术家巧取。摄影可以将稍纵即逝的时间凝固,比如闪电,摄影家可以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闪电的瞬间,可是画家却很难办到。因此画家可以参照摄影家的照片用油画的形式把闪电表现出来。

3.如今的摄影正在逐渐与绘画融合在一起,“画照片”已经是一种流行趋势,近年来成熟的“时尚摄影大师”,一部分都是画家出身,在他们的作品里,摄影的元素只是整个作品的一个素材,大量的绘画手法被其运用,除了人物的五官轮廓,什么都可以改变了。同时绘画也受到摄影的影响,从而表现力度更强,绘画的题材内容更丰富且现代化,与观者产生共鸣,使画面更加感人,也符合当代的自有与实用的价值观。

4.艺术可以从两方面说,一个是技法,一个是创意。技法就像是画家摆弄笔墨,摄影师对焦光线。创意就是想法与思路。摄影创意写实,必须有实际存在的东西才行,捕捉的机会多,选择性强;摄影师可以轻装上阵的采风,记录,因此参考摄影照片进行创作即省力又省钱。

5.油画创作是注重感觉的,而摄影是写实模仿自然。一个叫张鹏的中国艺术家,结合了油画和摄影技术,创作了一系列【恐怖娃娃】,他的这些作品全部是血腥的小女孩,忧伤的眼神,仿佛恐怖片一样诡异,给人以震撼。

五、结语

综上所述,摄影对油画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并存,当代油画应顺应发展,利用丰富的摄影图片进行创作。但油画也不可以完全照搬图片,把创作简单化,缺乏创作,缺乏创作理论的研究。当油画仅仅是临摹照片就只是绘画技巧的炫耀,感动也就不复存在了。为避免艺术家变得懒惰与冷漠,逐渐失去对生活和美的发现的敏感度,失去对画面造型语言的掌控力,油画应充分发挥摄影的能动性、多样性、题材的丰富性、实施的方便性,以为油画服务,同时力求材料与技法的创新性,在写实与抽象之间找取平衡点,给人们以新鲜感。

参考文献:

[1]史峰.从科技发展看影像科技与写实油画创作的融合[J]. 艺术教育,2006,(11).

[2]何謇.困境与机遇――中国写实油画的现状[J].艺海,2009,(07).

[3]翟康辉.浅谈当实油画创作及欣赏者审美观念的嬗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10).

科技发展带来的机遇范文5

一、相关理论

(一)新公共管理理论

新公共管理理论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新公共管理运动, 此运动重在优化政府经济职能, 并阐释政府职能和地位的最新内涵。与以往管理理论不同, 新公共管理秉持新的管理理念, 强调非直接控制, 旨在纳入私营部门的管理理念, 比如顾客导向、绩效评估等。此外, 新公共管理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促使公共服务供给领域向市场化运营方式转变, 借此将政府与市场各自的优势合二为一, 进而提高政府功能输出的能力, 全面革新公共服务供给的制度安排。其采取的有效措施多为合同出租、公私合作、用者付费和凭单制度等。市场机制的引入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公共服务成本, 迫使政府更加贴近民众, 对公共服务做出迅速回应, 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寻租的领域, 遏制了官僚主义作风和腐败。该理论" 企业化政府"、"市场为本"的理念, 对我国当前的机构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着重要借鉴意义。

(二)公共选择理论

为弥补"市场失灵", 政府会采取一些行动干预经济行为, 但由于其本身存在一些痼疾, 在干预过程中会发生"政府失灵" 现象。为探讨政府与市场的有效性, 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詹姆斯·布坎南等人创立了公共选择理论(public choice theo-ry), 并提出了" 政府失灵" 的理论分析模式。该理论从"经济人"的角度出发, 认为作为自身利益最好评判者的人是理性的经济人, 他会趋利避害, 根据自身需求偏好进行理性选择。市场的力量是强大的, 而政府的干预往往缺乏效率, 由此导致公共产品供给效率和质量低下, 无法满足公众需求。因此弥补"政府失灵"的最行之有效的途径就是大力发展民间非营利组织,实现公共产品的社会化供给。

二、河南省社会事业开放面临的新形势

近年来, 河南省社会事业开放取得了一系列明显的成效, 但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社会事业开放不可避免地面临着新的形势和问题。

(一)国际新形势

我省社会事业对外开放范围的扩大和领域的拓宽, 使其与国际社会的联系更加紧密, 同时对国际环境更加依赖, 更加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变化的冲击和影响。

1 . 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发展。当前,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各国的影响已不仅仅局限于经济领域, 而是跨入了政治、道德、文化、教育等领域。经济全球化为我省社会事业对外开放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一是有效提升了我省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2013 年我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同比增长11 .1 % 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我省社会事业对外开放的步伐。二是全球化背景下, 社会事业的国际交流水平走上一个新台阶。近年来在社会事业领域特别是教育、科技、卫生、社会保障、公共危机管理等领域, 不仅初步形成了相互交流、互通信息的国际交流机制, 而且在许多层面也出现了相互帮助、共克难关的良好局面。但是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发展也给我省社会事业对外开放带来了一系列挑战。

2 . 全球进入创新密集时代。当前, 发达国家社会科技发展战略呈现的趋势是: 首先, 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宗旨, 科学部署, 敏捷决策, 预案周密, 行动准确;其次, 科技高度覆盖社会事业基础研究, 与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相关的研究成为政府投入的优先领域; 最后, 政府支持社会事业科技研究, 强调目标导向, 支持力度逐步加大[2]。目前, 美国是世界上科技研发投入最大、研究能力最强的国家; 英国虽然对科技创新领域投资不足, 但它对科技的投资仍然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 .8 %左右; 韩国对科技研发的投入已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4 %左右; 法、德两国也在不断增加科技研发的资金投入, 例如德国对科技研究的投入一直占德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 %以上。

3 . 资源社会化趋势日趋明显。世界各国都有着独具特色的社会事业, 社会事业社会化已经成为社会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国内新形势

随着对外开放成为河南省基本省策, 省内各项社会事业开放稳步推进, 取得了良好进展, 但国内新形势对河南省社会事业开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首先, 经济结构转型。2009 年以来, 我国经济增长逐渐从投资拉动型和出口拉动型转向消费拉动型,经济结构转型逐步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流。经济结构转型是指第三产业取代工业制造业, 逐步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正如盛来运在2014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营情况会上所说: "这是趋势性的,这就意味着中国经济正在由原来的工业主导型经济向服务主导型经济转变, 这种趋势将对中国经济增长、就业以及各个方面带来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其次, 社会体制转型。社会体制包括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公民组织和参与制度、社区服务管理制度等多方面内容, 与社会结构、社会管理体制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具有宏观统一性和地方差异性。当前, 随着我国各项社会事业改革和发展步伐的加快, 我国社会体制正发生着深刻的调整和变化, 具体表现为基本公共服务制度转化为公共产品、革新公民组织和参与制度、完善社区服务管理制度三大方面。

最后, 创新科技, 促进发展。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 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当前, 为顺应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形势, 我国正在研究启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三)河南新形势

河南省快速发展的经济和不断提高的城镇化水平为其社会事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但也对河南省社会事业开放提出了挑战。

首先, 社会结构剧烈变动。社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占有一定资源、机会的社会成员的组成方式与关系格局。近年来, 我省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 主要表现在人口结构、家庭结构、就业结构和城乡结构等方面。人口结构转变主要表现为我省已进入老龄社会以及我省城镇人口和流动人口急剧增长。家庭结构变化主要表现为家庭规模小型化, 核心家庭为主体和家庭类型多样化。就业结构变化主要表现为城镇就业比重快速提升, 第二、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持续提高和非公有制经济就业人员大幅增加。城乡结构变迁主要表现为城镇化速度不断加快, 农民和农民工尚未真正城镇化。

其次, 需求结构转型升级。近年来, 随着河南省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 人们的需求结构逐渐转型、升级, 具体表现为: 基本生存需求逐渐得到满足, 发展需求越来越凸显; 基本需求标准逐步提升, 权利需求更加强烈; 社会安全需求日益增长; 阶层之间、代际存在较大需求差异等。

(四)社会事业创新迫在眉睫

当前我省社会事业改革稳步推进, 社会事业开放呈现良好势头, 但总体来看, 社会事业领域还存在很多弊端, 社会事业创新发展势在必行。

首先, 要正确处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与" 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 的关系, 调整政府发展社会事业的指导思想, 把发展社会事业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 社会事业发展所需要的财政投入相对不足, 城乡之间社会事业发展还不协调、不平衡。现阶段政府主导社会事业发展, 但社会事业发展需求资金量巨大, 政府根本无力承担, 这导致了我省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于经济建设速度。

再次, 社会事业发展的机制不够完备, 存在社会事业缺乏系统规划、"碎片化"、投融资体制不够灵活等一系列问题。最后, 社会事业承担主体的多元化格局已经初步形成, 但政府缺位与越位现象依然严重。因此, 我省需要转换政府职能, 推动政府向治理型或公共服务型转变, 并充分整合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力量, 构建社会事业发展多元治理模式。

三、加快河南省社会事业开放对策

面对国际、国内以及河南省自身现阶段的新形势, 河南省政府必须采取一系列对策加快河南省社会事业对外开放, 实现河南省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一)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合理引导社会资本

经济全球化发展以及我国社会体制转型的进程不断加快, 对河南省社会事业的社会化程度和开放性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河南省政府必须加快完成政府职能转变, 正确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到社会事业开放中来。

首先, 以公共服务为中心, 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政府在实施社会事业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 理念, 即以民众需求为出发点, 最大程度真正满足所有人而非部分人的需求, 以避免公共资源的浪费; 以提供基础性的公共服务为重点, 满足全体公民最基本的公共服务需要, 如针对所有贫困人口的最低生活保障, 针对所有老龄人口的养老保险, 针对所有适龄儿童的义务教育等。

其次, 秉持"有限政府"理念, 合理引导社会资本。公共选择理论认为, 传统的政府官僚体制导致公共产品供给低效和不足或是质量低下, 无法满足公众需求。因此, 政府不能也不应该是提供公共服务的唯一主体, 应当以效率为基础, 鼓励社会参与, 引入多元化的公共服务供给主体, 从而降低政府管理成本, 更好地为民众提供服务。对于纯公益性社会事业, 如九年义务教育、性疾病预防、基本社会福利等, 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体作用; 对于混合性社会事业, 如特色学校、专门医院、特种养老设施等, 可以通过引进外资、公私合营、财政补偿、特许经营、贴息贷款、政策优惠等方式支持社会力量兴办; 对于营利性社会事业,如文化娱乐、非义务教育、旅游产业等, 则必须在政府统筹规划和宏观调控下, 鼓励社会力量、民间资本投资兴办,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遵循市场规律,不断满足社会多样化的要求。

(二)加大财政投入,调整支出结构

近年来, 我国经济结构逐步转型, 第三产业的比重明显提升, 河南省社会结构和人们的需求结构也在转变、升级。河南省在实施社会事业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必须加大对社会事业的财政投入, 调整财政支出结构, 以更好地满足人们不断发展的需求。首先, 调整财政支出区域结构。农村地区是社会事业发展的薄弱点, 但同时也是重点, 财政支出应向农村倾斜, 向困难地区、困难基层、困难群众倾斜。其次, 调整财政支出领域结构。随着河南省经济快速发展, 人们对个体自身发展、权利和社会安全的需求也显著提高, 这些变化要求河南省适度缩小固定资产投资比例, 加大财政在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社会治安等方面的投入。

(三)创新社会事业投融资体制

政府财力有限、投融资渠道不畅、市场门槛过高等问题, 严重限制了河南省社会事业对外开放的规模和质量。河南省政府应着手改革社会事业的投融资体制, 建立起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商业化、政府调控透明化的新型投融资体制。

首先, 河南省政府应放宽市场准入, 积极培育多元化投资主体, 鼓励境外、省外及省内民间团体、企业和个人等投资河南省社会事业项目, 并重新界定政府对社会事业的投资范围, 规范政府的投资行为, 简化政府投资审批环节。

其次, 对于民间独立投资的社会事业项目, 必须确立民间投资者的主体地位, 取消审批制, 区别不同情况实行核准制或备案制。

最后, 政府应通过经济、法律或必要的行政手段间接引导和鼓励社会投资的范围和方向, 形成平衡和优化的投资结构, 建立健全投资监管体系, 维护投资者的权利和良好的市场秩序。

(四)破解人才难题

社会要发展, 人才是关键。面对河南省高等人才稀缺的局面, 河南省政府应加快人力资本优先积累,加大人才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力度, 从而推动河南省社会事业开放有序前进, 保障河南省社会事业稳健发展。一是要完善政策, 营造激励创业干事的社会氛围, 培育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 使优秀人才能够充分实现自身价值, 自愿贡献社会, 努力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二是在抓好本地人才培养和使用的同时, 要以更加优惠的条件吸引境外、省外优秀人才到我省发展、创业, 使培养、引进、使用人才有机结合, 努力构筑河南省社会事业发展的人才高地。

(五)积极促进社会事业科技发展

当前, 发达国家高度重视社会科技发展, 我国也在研究启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这一趋势给河南省社会事业科技带来了严峻挑战。河南省经济快速发展, 人们对健康、教育、医疗、安全等各方面的需求不断提升, 这必将要求社会事业科技有一个全面、快速的发展。积极促进社会事业科技发展是河南省经济和社会实现快速和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河南省政府必须采取有力措施积极促进社会事业科技发展。

首先, 在社会事业开放进程中, 要注重引入国际、国内先进技术, 填补我省一些技术上的空白, 加快我省社会事业科技发展。

其次, 政府要对科技发展给予大力支持, 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同时, 通过面向社会进行项目招标和给专门机构发放事业费等方式加快科技创新的步伐。

最后, 随着社会事业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 政府应把科技投资的重点从支持经济发展转变为支持社会发展, 即社会事业科技发展应成为政府工作的重点和科技投入的主要领域。

科技发展带来的机遇范文6

一、从经验数据看,津台经贸合作具有巨大潜力

根据引力模型的有关理论,国家(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流量与两国(经济体)之间的经济总量、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与两国(经济体)之间的距离成反比,其中,经济总量用GDP来表示,经济发展水平用人均GDP来表示。 这里将大陆有关省市(自治区)与台湾的实际贸易额除以根据贸易引力模型模拟得出的预测贸易额,把大陆有关省市(自治区)与台湾之间经济贸易的紧密程度分为三种类型(见表1):①潜力成熟型地区,包括广东、福建、江苏、上海和浙江等,其的比值均大于1.10,表明这些地区与台湾的经济贸易联系潜力已得到较为充分利用。②潜力成长型地区,包括山东、天津、四川、北京、湖北、湖南等,其的比值介于1.00-1.10之间,表明这些地区与台湾的经贸联系状况较为适中。其潜力还有待于充分发挥。③潜力待开发型地区,包括重庆、海南、河北、辽宁、广西、江西、云南、安徽、黑龙江、河南、陕西和新疆等,其的比值均小于1.00,表明这些地区与台湾的经济贸易联系尚不够密切。

可以得出结论,津台经贸合作的潜力非常巨大。具体来看:

(一)人均GDP

改革开放以来,天津的人均GDP从1978年的1133元上升至2007年的46122元,三十年间增长了40倍。特别是随着中央政府将滨海新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以来,天津经济发展驶上快车道,进入经济发展上升期,这为充分发挥津台经贸交流与合作的潜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要素禀赋

从天津本身具备的资源禀赋看,其基础要素优势主要是土地要素。天津的土地面积11919.7平方公里,约相当于台湾土地面积的1/3,特别是天津滨海新区,有1214平方公里的荒地、盐碱地和滩涂,不适宜耕种但可作生态和建设用地,且地理位置优越,交通联系便捷,该优势在目前国内外大中城市特别是在经济发展迅速的区域是不多见的。而天津的土地要素优势正是台湾产业发展与产业升级的短缺要素,这就必然为津台经贸合作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天津滨海新区作为大陆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正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发挥土地对经济建设引导和调控的新路子。而且,天津的高级要素与台湾的差距也在不断缩小。以科研为例,天津市2007年共完成市级科技成果1886项,其中属于国际领先水平的48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331项。在科技成果中,基础理论成果242项,应用技术成果1583项,软科学成果6l项。全市18个科技项目获得200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技术发明奖1项,科学技术进步奖17项。这说明天津的竞争优势不断壮大,为津台经贸合作以及产业融合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距离

从天津的交通条件看,由于其位于环渤海的中心,又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交通条件极其优越,天津港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国际贸易港口,货物吞吐量位居世界十强,也是中国沿海港口码头功能最齐全的港口之一,已基本形成以港口为中心的海陆空相结合的立体交通网络。对内拥有20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腹地,对外与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港口通航。2008年12月15日,天津港货运直航台湾,需时仅两天。天津滨海国际机场是中国北方最大的货物空运中心,从2008年12月15日开始,由天津滨海国际机场直飞台湾,仅需3小时。天津与台湾“距离”的缩短会进一步放大天津与台湾的“引力效应”、不断促进天津与台湾经贸合作潜力得以充分有效的发挥。

(四)文化渊源与合作环境

当前,天津的市场化改革正在深入推进,在制度安排上,以天津滨海新区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正在积极探索建立统一、协调、精简、高效、廉洁的行政管理体制;通过辟建东疆保税港,正在积极探索由保税区、保税港向自由贸易区过渡的有效途径;以创新金融环境为重点,正在努力开展以“进一步聚集国内外金融机构、拓宽直接融资渠道”为内容的金融改革;为应对危机,天津市出台了30条措施促经济发展,加大支持企业力度等战略举措。这一切必将为发展津台经贸合作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另外,天津市为保护台商投资的积极性,进一步改善和优化投资软环境,还出台了加强对台商知识产权和商标的保护措施,惠及台商和一般台湾民众以及台湾学生平等就读和就业等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

(五)产业合作的互补性

从产业发展看,台湾的半导体、光电产业(TFT--LCD)、电子零组件产业、机械制造(以工具机最知名)、石化产业与钢铁产业等方面均优于大陆,而且,不少产业在全球领域也占有重要一席。就天津来说,虽然以滨海新区为标志的产业园区,已形成了电子信息、汽车及装备制造、石油和海洋化工、现代冶金、绿色食品、生物制药、新材料新能源七大主导产业,航空航天、金融物流、服务外包等新的优势产业正在迅速崛起,但是,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产业发展上仍存在诸多瓶颈,而这正是两地产业合作的基础,而且合作前景十分广阔。

二、金融危机下津台经贸合作的新机遇

(一)大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及两岸开启合作新起点带来的历史机遇

尽管两岸都面临全球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但寻求加快发展仍是第一要务和战略目标,存在共同诉求。特别是大陆经济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风雨磨砺表现出来的旺盛活力和持续快速发展的巨大潜能,以及中央政府陆续出台的一系列应对举措(“国十条”、金融“九条”、办和国台办共同研拟的支持台资企业发展的“五条”等)必将为两地企业的合作与发展创造难得的历史机遇。

(二)环渤海区域崛起带来的战略机遇

金融危机后,中国的区域发展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区域之间互动合作的深度、广度正逐渐得到加强。特别是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天津滨海新区已成为继广东深圳、上海浦东之后大陆的第三个即将快

速升起的区域龙头,并将形成京津唐经济区与大渤海湾经济区,经济发展已经起飞,并呈现快速发展之势。

(三)天津经济快速发展给两岸产业合作带来的新机遇

从天津的投资环境看,天津滨海新区已成为大陆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区。根据台湾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每年针对大陆台商进行的“中国大陆地区投资环境与风险调查”,天津及天津滨海新区的“城市综合实力”排名一路攀升,2008年天津滨海新区名列第三。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加强津台经济合作已成为天津重要的发展战略。截至2008年10月,天津累计批准台湾投资企业2014家,投资总额82亿美元,合同台资额56亿美元。台湾鸿海集团、中芯国际、远东集团、康师傅控股、光宝电子、大成集团、勤美达等一批行业代表性企业在天津布局并取得良好的发展。同时,天津市为台商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商机。2008年12月5日天津市出台了十项促进津台产业合作的政策措施,涉及电子、化工、航空、商贸物流、新能源和环保、文化旅游、房地产、生态农业、特色工业园区等10个领域,将吸引投资总额预计达182亿美元。

(四)大陆新农村建设给两地农业合作带来的机遇

新农村建设,既是中国大陆一个宏伟的建设目标,更是一个潜在的、庞大的投资市场和一个长远的发展机遇。从台湾方面看,台湾农业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步入现代农业的先进行列,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积累了资本、技术、市场经验、营销网络等丰富的现代农业生产要素,但与此同时,台湾土地、劳动力、自然生态环境等传统农业生产要素变得越来越稀缺,因此,台湾农业面临转型升级与岛内部分农业产业向外寻求发展空间,借以延长其生存周期的问题。天津的农业发展正好处于由粗放型生产模式向集约型模式的转化过程中,而且,农业发展特色突出,既有沿海都市农业特色,又有山地(蓟县)农业特点,这些无疑为两地农业合作带来新的发展良机。

(五)两岸资本市场转型与完善带来的合作机遇

当前,大陆资本市场正处于不断拓展与完善的过程之中,一方面,不断开拓新的市场空间和领域,如产权交易市场的发展;另一方面,不断规范和完善证券市场,使资本市场纳入健康发展的轨道。应该说这个资本市场蕴藏着无限商机,随着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的深入推进,天津金融创新基地建设正在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京津两市金融合作的不断加强,中国北方金融中心必将以新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这同时也给台津两地的金融合作带来重大机遇。

(六)新形势下科技引领经济发展带来的新机遇

世界性金融危机给世人的重要启示之一,就是科技创新是“转危为机”的根本途径。在当前如何应对危机的战略抉择中,各国都试图通过强化自主创新、科技引领、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渡过难关。

从台湾方面看,当前,台湾高科技产业正经历新的转型。以IT产业为例,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台湾IT产业大量外移,一是呈现出典型的集群效应和上下游垂直分工特色;二是投资重心逐步由“珠三角”向“长三角”延伸,以京津为中心的环渤海地区将成为台湾IT产业新的投资热点;三是IT产业正在逐渐摆脱单一的生产功能,开始注重在大陆设立研发中心、地区营运总部、营销中心等新的营运功能;四是台商赴大陆投资的产业层次越来越高,岛内最核心产业如半导体产业及液晶显示器产业也开始加快赴大陆投资步伐。

由于所处的京津冀地区集中了大量科技人才,目前,滨海新区正在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加快开发开放的核心战略,联动建设开发区、空港物流加工区、海洋高新区三个科技创新园,形成“一区三园”的科技发展布局。正在建设民航科技产业化基地、国家生物医药国际创新园、中科院工业生物技术研发中心等12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人工细胞工程、电动车辆等20个省部级研发转化中心,钢管、化工等10个行业技术研发中心以及56个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以上这些必将为台津企业间加强科技合作带来重大新机遇。

三、金融危机下津台经贸合作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合作模式的创新

(一)必须突破对台湾与天津经贸合作传统模式的认识

新形势下,台湾与天津的经贸合作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两地合作的目的是通过两岸优势资源的合理配置,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各自现有的生产要素优势,而且还可以创造出新的比较优势,即动态的比较优势,生产出在世界范围内有竞争力的产品,从而带动两岸经贸合作大发展大繁荣,并为两岸的政治统一奠定坚实基础。而且,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不断发展与积累,天津的土地、科技等资源、劳动力数量等优势仍然是两岸发展经贸合作的重要条件,但同时天津的市场、产业集聚效应、综合配套能力也都已成为台湾与天津发展经贸合作的更大动力。

(二)充分认识产业转型与升级与是天津与台湾经贸合作的共同诉求

台湾自上世纪末,就提出产业升级与转型,逐步向高科技产业转化。由于当时两岸之间客观上存在一定的垂直差异,再加上政治干扰,两岸之间的产业升级转型一直没有较好地进行衔接。金融危机之下,台商不仅需要依靠大陆广阔的市场,更需要通过自主研发、自主创新、自创品牌,从大陆走向世界,从生产制造向品牌营销的方向扩展,以进行产业转型与升级。同时,从天津的发展状况看,一方面天津有能力为台商进行产业转型与升级提供必要的条件和能量支持,另一方面,天津在为台商进行产业转型与升级提供条件和支持的同时,实际也在为天津企业的自主研发、自主创新、自创品牌,从“加工车间”发展到“世界工厂”提供动力。金融危机下的天津,在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样面临产业转型与升级。因此,通过与台湾不断发展经贸合作,不断创新合作模式,可以实现共同研发、共谋创新、共创品牌,最终实现台湾与天津经济双赢的新局面。

四、金融危机下,加强津台经贸合作的应对之策

(一)观念上的准备

确立积极有效的合作理念。积极就是要尽快建立一个统一协调的津台经贸合作的总体框架,为更好地发展与台湾经贸交流与合作提供统一规划与引导。有效就是要争取以最小合作成本换取最大的经济收益,这就要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及时调整与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并注重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二)理论上的准备

要不断深入学习和熟练掌握有关国际经济贸易理论、惯例以及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所形成的一些特殊习惯,以保证津台经贸交流与合作不因规则而导致高成本。

(三)人才上的准备

在天津与台湾经贸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要实现比较优势的转换,将与台湾经贸交流与合作的内容转化为天津的知识存量。实现津台两地的产业融合与产业升级。通过加大教育投资、技能培训等形式提高天津的劳动力素质,用知识和技术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入,不断优化优势要素的结构,从而为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产品价值链的提升做好准备。

(四)条件上的准备

进一步即可天津经济发展,提高经济规模总量和人均水平,努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尽快缩小与台湾之间的经济差距,增强天津与台湾之间的“引力效应”,为促进天津与台湾更紧密经贸合作提供充分必要条件。

(五)服务上的准备

真正树立为台商做好服务的理念,深化服务内涵、拓展服务内容、改进服务方式,推动两地经贸交流与合作向纵深发展。即通过服务,吸引台湾高科技人才到天津发展,使天津成为两岸高科技人才的重要聚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