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现实技术案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虚拟现实技术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虚拟现实技术案例

虚拟现实技术案例范文1

摘 要 虚拟现实技术作为新兴现代技术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而将其应用于体育新闻领域中是一种新的实践尝试。在国家大力提倡“互联网+”的背景下以及新闻媒体面临数字化转型的现实下,“VR+体育新闻”的应用不失为一例妙计,有助于开拓两者的新发展。

关键词 虚拟现实技术 体育新闻 互联网 赛事

一、研究目的

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给新闻业带来新的挑战和发展空间,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面临着数字化转型,付费墙、移动终端App,数据新闻等新闻生产和消费应运而生。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虚拟现实技术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被广泛应用于军事训练、医学、工业、教育、艺术、旅游等领域。最近两年,新闻业开始尝试将虚拟现实技术融入新闻生产,由此产生的一种新的新闻样式即虚拟现实新闻正日益引发关注。当VR技术被运用于体育新闻领域,产生“VR+体育新闻”的传媒文化产品便可以称为虚拟现实体育新闻。

本研究主要从体育赛事直播和体育新闻报道等两个角度出发分析相关典型案例,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体育新闻业的现状、前景和挑战进行了讨论,为“互联网+”背景下传统新闻媒体的数字化转型提供理论参照。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2015-2016赛季的美国职业篮球联赛(NBA)常规赛揭幕战的VR直播、《纽约时报》NYT VR移动客户端等虚拟现实新闻作品作为研究对象,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探析虚拟现实技术在应用于体育新闻时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二)研究方法

论文的研究过程中运用了文献资料法和调查法。调研了相关文献,论证了虚拟现实新的概念、特征及发展历史;调查了大量有关虚拟现实技术在体育新闻领域应用案例。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目前虚拟现实体育新闻作品进行案例分析,可以看出虚拟现实体育新闻的引用主要集中在体育赛事直播和体育新闻报道等两个方面。

(一)虚拟现实技术在体育赛事直播中的应用分析

体育赛事具有场面激烈、画面感强的特点,因此体育赛事最先受到了VR技术的关注。利用VR的立体效果,可以让观众在任何地方以实景的方式观看足球、篮球、游泳等众多竞技类体育比赛项目。

目前,虚拟现实体育赛事直播已经在NBA、拳击等赛事上应用。2015-2016赛季的NBA常规赛揭幕战(对阵双方为金州勇士队和新奥尔良鹈鹕队)即采用了VR技g进行直播,这是美国主流体育联赛首次使用该技术直播比赛。NBA与特纳体育和NextVR合作,以NextVR的虚拟现实平台为基础,捕捉赛场上的各种信息,虚拟现实摄像机所模拟的虚拟视角的位置在中场附近,向使用虚拟现实设备的观众提供180度的观看视角。用户从三星智能手机Oculus应用商店下载NextVR App,戴上虚拟现实头盔能如同身在比赛现场那样观看比赛。

国内的基于VR技术的体育赛事直播同样方兴未艾。2015年11月,CKF中国功夫争霸赛国际战队三番赛首站与暴风影音旗下的暴风魔镜合作,以360°全景呈现的方式进行全程录播。此外,乐视已经旗下首款 VR 产品――乐视 Cool1,未来也极有可能介入到体育赛事的VR直播中。

可以说,基于VR技术的体育赛事直播即将成为一门有着巨大机会的生意。中国体育产业规模预计在2025年之前扩大至现在的五倍,达到7800亿美元,虚拟现实体育赛事直播也将出现巨大的商业机会。从以上案例分析可以看出,虚拟现实在新闻生产中的应用形式广泛。

(二)虚拟现实技术在体育新闻报道中的应用分析

很多重大体育新闻事件,人们希望在重大的新闻现场得到真人身临其境的感受。比如奥运会开幕式、世界杯足球赛决赛等。采用虚拟现实与体育新闻直播相结合,将使体育新闻的时效性更强,使体育新闻事件更具有现场感。此外,虚拟现实新闻直播还能省略节目制作、播出的许多环节,同时也保证了现场信息传播的真实性和可信性,使信息在传播过程中最大程度地减少了损耗,还原体育事件以本来的面目,以原生态的面貌呈现在观众面前。

《纽约时报》于2015年推出一款名为NYT VR的虚拟现实APP,成为新闻业历史上对虚拟现实新闻直播的首次尝试。以《纽约时报》的《行走纽约(Walking New York)》视频为例,受众可以从天空中直升机的视角俯视纽约全城,这些都是大多数受众不曾有过的体验。其他新闻媒体的尝试还包括:《经济学人》用VR技术让一座被IS恐怖组织破坏的伊拉克博物馆“重现人间”;BBC研发部使用360度全景视频报道突发事件。在国内方面,VR内容制作企业兰亭数字和新华社合作为深圳滑坡事件做的VR直播也取得不错的反响,不到24小时的点击量是64万人次。

发展虚拟现实体育新闻报道已经成为新闻业不断创新的必然趋势。当新闻从“抓取一切”走向“深潜”,VR技术突破传统新闻的篇幅限制,囊括几乎所有细节。未来的虚拟现实新闻会提高清晰程度,加强复现能力,扩大信息含量,通过将技术优化融入新闻实践中去,将新闻价值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提升一个层次。

四、结论与建议

虚拟现实技术作为一种迅速发展的新兴数字技术,其互动性,沉浸性和在场感使人们能够沉浸在虚拟环境,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虚拟现实已被广泛应用于航空、医学、教育、旅游等多个领域。近年来,运用虚拟现实制作体育直播和体育新闻的潜力逐渐引起新闻界重视。很多专家指出,体育事件现场直播在今天乃至今后传媒格局中都将占据一个不可替代的位置,虚拟现实体育新闻甚至将成为重要的媒介入口并将带领媒体进入下一个时代。但是,通过分析上述典型案例可以发现,虚拟现实体育新闻在内容质量、技术限制、制作与使用成本和伦理标准上仍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内容质量:体育新闻价值不可忽视。在目前的虚拟现实新闻的实践中存在技术创新掩盖新闻价值的现象。由于重大新闻事件十分有限,后期制作的耗时耗力,新闻选择倾向于清晰度高、接近性的内容,造成新闻价值的时新性、重要性、显著性不足。因此,随着VR技术日渐成熟和普及,如何让体育新闻价值借助新技术更好地体现出来而不是被新技术掩盖或者挟持,是业界必须重视的问题,也是数字新闻获得流量、成功转型的关键。

技术限制:用户体验需要加强。虚拟现实体育新闻希望给用户带来亲临重大体育赛事现场的体验,但是在现有的技术水平下,真实感的副作用是部分用户的不适,其中最突出的是使用过程中的移动眩晕感。此外,可穿戴式设备产生的热量和对颈椎的压迫导致用户无法进行长时间观看体育赛事,阻碍了VR技术在体育新闻直播方面的发展[7]。

制作与使用成本:应用仍需普及。使用虚拟现实技术制作体育新闻需要整体设计构思、大量的技术投入,耗时长、成本高昂。基于较高的技术和成本要求,目前虚拟现实技术多应用于时效性弱的调查性新闻报道或者重要事件的直播,然而时效性和现场感极强的体育事件为虚拟现实体育新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伦理问题:伦理标准急需制定。虚拟现实技术提供了新的新闻叙事模式,也带来了人们的忧虑――虚拟现实是不是对新闻真实性的挑战和破坏。虚拟现实新闻虽名为“虚拟”,但与一般的文字新闻、图片新闻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不可否认虚拟现实技术对新闻真实性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传统的新闻伦理已经不能完全适合于虚拟现实新闻。因此,业界需要在实践中对虚拟现实新闻的制作规范形成共识。

参考文献:

[1] Burdea G C, Coiffet P.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M].John Wiley & Sons,2003.

[2] 杜江,杜伟庭.“VR+新闻”:虚拟现实报道的尝试[J].青年记者.2016,06:23-24.

[3] 何虎.虚拟现实技术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传媒科技.2016,07:56-57.

虚拟现实技术案例范文2

关键词:虚拟现实暴露疗法;浸润式;恐惧症;焦虑症

一、引言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技术。虚拟现实领域的先驱Burdea认为:“虚拟现实是合成的计算机用户界面,通过视、听、触、嗅等多种感知渠道对现实进行模拟”[1]。虚拟现实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的计算机系统,它是通过一些特殊设备,如头盔式显示器、图形眼镜、数据手套、立体声耳机、追踪系统、三维空间传感器等,用计算机技术来生成一个视听触嗅等感觉逼真的虚拟时空世界。使用者可以通过传感器装置与虚拟环境交互作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改变虚拟环境,其感觉、动作与真实世界一模一样,有强烈的“亲临其境”的感受和体验。它强调的是逼真的感受、自然的交互作用、独特的想象性。早些年由于VR 设备和系统制作费用过于高昂,VR 技术只是应用于军事和工业设计等少数领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VR 设备和系统制作的成本大幅度下降,VR 技术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国外,一些研究者把VR 技术应用于心理治疗领域,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

暴露疗法是通过让患者长时间暴露于导致其症状出现的刺激中,使得患者产生适应过程而消除症状,并改变对刺激的感知和认识,建立新的行为模式的一种治疗方式。该方法基于Foa和Kozak的情绪加工理论[3]。传统的暴露疗法分为实景暴露和想象暴露,但是无论是实景暴露和想象暴露都有其一定的局限性。实景暴露往往实施起来难度较大,并且有一定的危险性。特别是在对恐高症病人的治疗上,如对其实施实景暴露则更加容易发生危险[4],在对动物恐惧症的治疗上亦是如此;想象暴露则往往需要患者有良好的想象力,想象力较差的个体因无法达到很好的浸润效果而会影响到治疗的效果。

为了能够在暴露疗法中呈现较完善的暴露场景,往往需要虚拟现实对特定应激场景加以呈现,于是便促成了虚拟现实技术与暴露疗法相结合,我们称之为虚拟现实暴露疗法(virtual reality exposure therapy ,VRET)。

二、虚拟现实技术的分类

虚拟技术按照标准的不同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别。按沉浸度来划分,可分为非浸入式、部分浸入式和完全浸入式。按其实现虚拟环境功能的高低,可分为桌面式、浸入式、分布式和混合实现系统[5]。

三、浸润式虚拟环境

(一)虚拟现实的浸润感

虚拟现实的浸润感,也叫虚拟现实的沉浸感,是指用户沉浸在虚拟现实系统中,完全体会到与真实场景所一致的情感体验。虚拟现实的浸润感一直是虚拟现实领域关注的重点,尤其在对用户体验要求较高的行业,如游戏、仿真训练等。

(二)浸润式虚拟环境的分类

根据研究人员对虚拟环境沉浸度的不同要求和构造虚拟环境的不同方式,构建虚拟环境所使用的设备差别很大。一般说来有两种常见的方式构建浸入式虚拟环境。

第一种是洞穴式虚拟现实系统,即利用计算机、多个投影系统、多个扬声器等设备构建虚拟环境[6,7] 。 它是一种利用多个立体投影设备,投影屏幕相互环绕的环境,使用者置身于立体投影机投影形成的三维屋子里,并能在其中自由活动。借助于其他传感设备,如立体眼和数据手套,使用者拥有立体视觉,可以从不同角度触摸甚至改变虚拟环境中的物体。

第二种是利用头盔呈现系统来实现虚拟环境。在头盔系统呈现计算机构环境的同时,可利用运动追踪装置提供头部或身体运动变化的信息[8]。头盔显示器固定在使用者的头部。头盔呈现系统实现的虚拟环境可以使观察者产生自我为中心的深度知觉或者外部深度知觉。配合其他的输入设备,可以为被试提供沉浸度较高的虚拟环境。

已有研究表明,无论是洞穴式虚拟现实系统还是利用头盔呈现系统来实现虚拟环境,都会给参与者带来较好的浸润感觉。如Krijn 等人利用组间设计对25名患有恐高症的患者进行治疗,并在治疗中对洞穴式虚拟现实系统与头盔式虚拟现实系统的浸润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用洞穴式虚拟现实系统还是头盔式虚拟现实系统,所呈现出的虚拟情境均给参与者带来了较好的沉浸效果,二者的浸润效果并没有影响到最后的治疗结果[9]。

四、虚拟现实暴露疗法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

(一)恐惧症

虚拟现实暴露疗法较多关注特殊恐惧症的治疗,例如蜘蛛恐惧症、 恐高症、飞行恐惧症等。

1.蜘蛛恐惧症

通过虚拟头盔显示器观看虚拟蜘蛛能有效治疗蜘蛛恐惧症。增强的虚拟现实暴露疗法还包含触摸实物的可能性(毛织物可以提供像蜘蛛的感觉)。

目前已有许多利用虚拟现实疗法治疗蜘蛛恐惧症的案例,其中包括一例关于蜘蛛恐惧症的控制实验研究。在研究中,28名患有蜘蛛恐惧症的成年人接受虚拟现实暴露疗法的治疗,并受到评估。治疗的过程包括给被试进行标准化的问卷测量、情绪stroop测验、行为回避测验,以及测量参与者看到活着的多毛毒蜘蛛时心跳的频率。各测试结果均表明,虚拟现实暴露疗法对蜘蛛恐惧症的治疗有很好的效果[10]。

2.恐高症

恐高症是最早应用虚拟现实暴露疗法来治疗的心理疾病之一。在国外已有较多应用虚拟现实暴露疗法对恐高症进行治疗的案例,其中较多的是个案研究,也有一部分采用随机、控制组实验进行研究。在一项研究中,Coelho等人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通过呈现三个虚拟暴露场景对10名恐高症患者进行治疗,一年后回访发现,其回避行为、对高度的恐惧及态度均有显著好转[11]。在另一项研究中,Emmelkamp等人采用随机控制的组间实验,对33名被试采用虚拟现实暴露疗法和想象暴露疗法进行治疗,最后得出结论:虚拟现实暴露疗法与想象暴露疗法在减少焦虑和回避行为方面具有同样的效果[12]。

(二)焦虑症

患有焦虑症的患者通常会体验到更强烈的恐惧和担忧水平。已有研究表明,治疗焦虑障碍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暴露疗法。过去的几年中,临床和相关研究领域已经有研究者开始使用虚 拟现实手段制定特定的虚拟情景并将患者暴露其中从而引发其焦虑,达到治疗焦虑障碍的目的。

1.社交焦虑障碍

在一项采用虚拟现实暴露疗法治疗社交焦虑障碍的研究中,被试为36名平均年龄为26岁的男性。被试被要求进入到浸润式虚拟现实环境中——有5个虚拟人物的派对,其中4人坐在离被试比较远的地方,他们相互交谈,另外1名单身女性坐在离被试比较近的位置,接近参与者,介绍她自己后与被试发起交谈,交谈的过程由浅入深。该实验包括社交焦虑问卷前后测,在实验过程中有皮肤电导和心率等生理指标的记录。最终得出的结论是:通过短暂的虚拟现实互动,即虚拟现实暴露疗法,有社交焦虑的参与者的焦虑水平可以得到较大的缓解[13]。

2.考试焦虑障碍

在一项虚拟现实暴露疗法治疗考试焦虑障碍的研究中,有21名学生参加实验,其中11名学生为高考试焦虑,另外10名学生为低考试焦虑。虚拟情境按照考试准备的时间进行呈现——考生的家、地铁、考试地点。结果显示,高考试焦虑组的学生表示出更高的焦虑水平,在暴露于虚拟现实环境中时,高考试焦虑组的学生比低考试焦虑组的学生表现出更多的抑郁情绪。这一结果表明虚拟现实情境能够激发高考试焦虑学生的情绪反应,但是并没有证实虚拟现实暴露疗法对高考试焦虑的学生有治疗效果[14]。

五、虚拟现实暴露疗法在创伤后应激障碍治疗中的应用

所谓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指经历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应激性事件或情境后而引起精神障碍的延迟出现或长期持续存在,其特点是时过境迁的痛苦体验仍然挥之不去,持续回避与事件有关的刺激,并长期处于警觉焦虑状态[15]。Difede等人应用虚拟现实暴露疗法对一名患有PTSD的“911事件”幸存者进行治疗,结果显示,该患者在经过完整的虚拟现实暴露疗法治疗后,其PTSD症状显著减少了90%[15]。

六、对虚拟现实暴露疗法的评价

虚拟现实的暴露过程通过实际的暴露并伴随着可视化的图像和想象来共同完成。暴露疗法背后的原理是:通过暴露于恐怖的情境让人们有机会认识到他们的恐惧和担心是多余的;通过不断的练习,他们的焦虑也会逐渐减少。

(一)虚拟现实暴露疗法的优点

虚拟现实暴露疗法在增强和加速处理治疗过程方面比真正的暴露和想象技术有更多的优势。

与现实暴露相比,虚拟现实暴露可以完全进行控制:暴露的质量、频率和强度可以完全由治疗师在办公室执行,当病人无法忍受时,可随时停止。

另外,患者能够对特定的恐惧刺激进行反复暴露 。在Wiederhold的典型案例中,一名患者只害怕飞机着陆的过程。如果使用虚拟现实暴露疗法,在一个小时内患者可以练习多次着陆,而不用浪费时间去乘飞机旅行。此外,暴露的同时治疗师可以用不同的仪器监控病人的反应 (包括心理和生理反应),观察病人的症状是否有所减少。

与想象暴露相比,虚拟现实暴露疗法拥有高度的浸润感,可以给病人呈现出更有现实感的刺激,因为它有能力去刺激不同的感觉通道,如视觉、听觉、触觉等,从而帮助患者感到沉浸在现实的体验之中[13]。通过虚拟暴露,治疗师能够看到患者所看到的,可以准确地识别出引发患者焦虑的刺激。

总之,虚拟现实的灵活性允许治疗师定制特定的治疗体系以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它的优点概括起来可以包括:交互性、灵活性、可控性、机密性、安全性、省时、节约成本和可重复性。

(二)虚拟现实暴露疗法的缺点

首先,虚拟现实暴露疗法与传统暴露疗法相比,由于其加入了虚拟现实系统而费用相对较高。虚拟现实系统需要运用大量的3D呈现技术,因此对硬件设施的要求较高,这样就带来了较高的实验成本。另外,在设备的维护上,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与物力。

其次,虚拟场景开发难度较大。虚拟现实暴露疗法往往建立在虚拟现实场景的呈现上,因此,需要虚拟现实场景有一定的逼真度,这样对开发人员的技术要求便很高。

七、对虚拟现实暴露疗法未来的展望

作为正在发展中的心理治疗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虚拟现实暴露疗法将会成为心理治疗领域未来发展的新方向。但是,单纯的暴露疗法往往对心理治疗所起到的效果并不很理想。因此,现在已经有学者将生物反馈技术应用于虚拟现实暴露疗法中,二者相结合,能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相信随着我们对虚拟现实技术的不断了解,将会有更多更加成熟的虚拟现实系统能够应用到心理治疗领域中来,为更多承受心理疾病痛苦的患者带来福音。

[1]Riva G,Botella C,Geron P,et al. Cybertherapy:Internet and virtual reality as assessment and rehabilitation tools for clinical psychology and neuroscience[M].Amsterdam:IOS Press,2004:37-54.

[2]许百华,赵业.虚拟现实技术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J].心理科学,2005,28(3):654-655.

虚拟现实技术案例范文3

关键词 虚拟现实新闻;财新;VR实验室;创新性应用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76-0086-03

2016年年初,美联社宣布与超微半导体公司AMD共同建立完全自主的虚拟现实和360度视频门户频道,大力发展沉浸式新闻报道。由此,“虚拟现实”一词便频频登上各大新闻网站,引发了一场全民关注的热潮。

根据Tractica的市场调研报告显示,至2020年,全球预计将售出2亿部消费级VR设备,VR硬件和内容拥有高达218亿美元的市场潜力,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42%。[ 1 ]不论从关注度还是从经济角度来说,虚拟现实技术都备受瞩目,甚至一些媒体将2016年称为“VR元年”。[ 2 ]

1 概念界定:虚拟现实新闻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是一个综合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技术、模式识别、网络技术、人工智能、传感器技术以及高分辨显示等技术,融视觉、听觉、触觉为一体,生成逼真的三维虚拟环境的信息集成技术系统。[ 3 ]想要体验虚拟现实,观众需要带上头盔、眼镜等设备进入虚拟环境中,便可获得身临其境体验。

1965年,图灵奖得主伊凡・苏泽兰(Ivan Sutherland)在《终极的显示》一文中首次提出了虚拟现实系统的基本思路。因此,他也被人们尊称为虚拟现实之父。直到1984年,杰伦・拉尼尔(Jaron Lanier)正式提出了“Virtual Reality”一词,并创立了VR产业,这标志着虚拟现实进入了产业化领域。此后经过30年的发展,“虚拟现实”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生着变化。

当虚拟现实技术与新闻相结合,便产生了虚拟现实新闻(VirtualRealityJournalism)。虚拟现实新闻就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新闻报道,使受众身临其境地感受新闻第一现场。受众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进入一个虚拟场景,在里面暂停、四处看,从不同的视角观察新闻事件,仿佛穿越时空,每个细节都被彻底地重现。[ 4 ]当然,虚拟现实新闻使用了虚拟现实技术以外,它还必须满足新闻的3个条件:第一,正在发生或者发生过的真实事情,素材来源为来自现场的第一手资料或经过采访搜集并核实的资料;第二,资料要以客观、中立的原则呈现;第三,内容有价值,是受众欲知、应知的。[ 5 ]

2 虚拟现实新闻的国内外最新实践

2013年,《德梅因纪事报》首次使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新闻实验,成为第一家报道虚拟现实新闻的大型新闻机构。该报记者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讲述了达曼家庭农场发生的故事,即“收获的变化(Harvest of Change)”。2015年11月,《纽约时报》推出NYT VR虚拟现实平台,并免费送其订阅者一个Google Cardboard眼镜观看其VR作品。截止到2016年2月,《纽约时报》已经了5条虚拟现实新闻,例如The Food Drop(空降食物)、The Displaced(流离失所)和The Contenders(总统候选人们)等。2016年2月,AMD公司已经与美联社携手提供一个全新虚拟现实体验渠道,推动虚拟现实新闻的发展。此外,美国广播公司、BBC、经济学人等媒体纷纷尝试进行虚拟现实新闻报道。

目前,国内新闻传播领域也采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新闻报道。2015年6月,“东方之星”客船翻沉事件发生后,新京报新媒体中心连续了8条3D模拟视频,力图为受众复原真实事件。2015年9月,财新传媒的VR纪录片《山村里的幼儿园》被视为国内首部虚拟现实纪录片。此外,财新传媒也成立了VR实验室,打造了多部VR新闻、影像和纪录片等。在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新浪网推出VR全景式报道《人民大会堂全景巡游》,使观众能够全方位观看会议现场,了解全貌。此外,新华社、搜狐、乐视、爱奇艺等也纷纷了自己的VR新闻报道。

不论国内还是国外的虚拟现实新闻,目前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规范性表达方式。譬如,蒙太奇剪辑手法是否仍能应用于虚拟现实新闻,“记者视角”和“报道对象视角”孰胜孰劣等,这些操作层面的问题都没有定论。可以说,目前的虚拟现实新闻尚处于一个探索阶段。

3 虚拟现实技术在“深圳垮塌事故”报道中的创新性应用

2015年12月20日11时40分,广东深圳市光明新区恒泰裕工业园发生山体垮塌。接到消息,财新视频团队第一时间赶赴事故中心,从营救、安置、医护、周边施工情况等多个角度完成了“深圳山体垮塌事故”VR系列专题报道,包括《深圳垮塌事故现场黄金72小时营救》《深圳垮塌事故救治医院探访》等6条虚拟现实新闻。在本次事故报道中,澎湃新闻采用了VR航拍,新华社采用了VR记者带入式报道,与财新的专题共同组成中国VR首次突发事件集中报道。有评价认为,财新深圳垮塌事故报道是国内专业VR新闻报道的开端里程碑。本文选取财新传媒VR实验室的下面六条虚拟现实新闻作为研究案例,分析虚拟现实技术在新闻报道创新性应用。

3.1 非线互叙事模式,进行全景式报道

雷蒙・凯南认为:语言是叙事过程中的一种媒介,就像是其它媒介的特质一样。[ 6 ]也就是说,不同媒介的表达性能是不同的。语言文字媒介倾向于呈现线型模式,比如倒金字塔结构型新闻叙事模式;而图像视频媒介更擅长展现空间的、视觉景象的直观呈现。

过去的新闻报道都受限于媒介的表现性能,叙事通常以线性展现,一般是从开头到结尾。即使在叙事中使用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媒介,也都是从一个角度去报道新闻。因此,常常有记者抱怨说,真实难以概括成1 500字或更少字数的线性印刷报道,或者3min或更少时间的音频和视频。[7]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新闻是一种新型的新闻叙事模式,新闻事件不再是孤立的呈现,而是置于更为广阔的环境中进行非线互叙述和全景式解读。以《深圳山体垮塌事故》为例,观众打开视频以后,可以在事故现场上自由探索。通过移动,观众可以近距离地观察倒塌的楼房,甚至可以细数其数量;观众也可以前去观察工作着的挖掘机,还有在夜色中救援的工作人员。虚拟现实新闻就是通过这种非线互叙事方式让观众自主地选择观察事物,它打破了传统的线性叙事结构,形成一种全景式的新闻报道模式,给观众提供了更为真实、客观、融入现场的新闻叙事方式。

3.2 革新新闻呈现方式,打造“沉浸式新闻”

麦克卢汉经典论断说:“任何媒介都不外乎是人感觉能力的扩展或延伸。”[ 8 ]从这个方面来说,大概没有什么能比虚拟现实技术更为接近,即虚拟现实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延伸了人的“感知域”。这种感知域的延伸带来的是沉浸式体验。沉浸的感觉是“来自于某些设备,他们能完全将人们的感官隔离开来,让人觉得从一个地方移到另一个地方。”[9]这种时空的转移在虚拟现实中指的是从现实转到虚拟,或者从虚拟转回现实。也就是说,受众可以借助于VR设备,瞬间抵达新闻现场,亲身进入具体情境,进行360度全景审视,了解新闻事实。

纸媒、电视或者互联网是通过文字、图片或者视频描述与展示新闻事件,读者根据描述与展示能在大脑中勾勒出事件的全貌。这种勾勒多是读者在获取信息后进行自我解码,而这种解码会损害新闻报道本想传递的情感。但是,新闻媒体采用VR技术,可以近乎完美且生动地复现新闻事件的全貌,受众以第一人称的角度进行沉浸式的体验,深切体会到新闻中细腻的情感。其中《深圳垮塌事故现场黄金72小时营救》是典型案例,观众打开视频便可与片中的灾区人员居于同一时空之中。在该视频结尾十秒处,观众会发现头顶是阴沉的乌云,四周满是黄土,远处可以望见快速工作着的挖掘机和抢险队员。其中,两名队员正在四处寻找生命的迹象。这时,观众会发现自己也会不自觉地跟着他们蹲下来,恨不能蹲下来刨土地,看看有没有幸存的人员。正是在这种沉浸式的体验中,观众才能真正的感受到生命的脆弱,这是传统新闻视频是不可比拟的。

3.3 打破传统屏幕边界,形成球形影像表达方式

从电视到电脑、再到手机屏幕,无论什么大小,画面总存在一个边界。但是,虚拟现实的出现彻底打破了屏幕的边界,你目光所到之处都是影像,没有屏幕的概念,也没有边界,就和真实存在的世界一样。虚拟现实技术的出现带了全新的球体影像表达方式,这种方式通过全景⑹路绞匠氏郑带给观众沉浸式的体验。

通常来说,虚拟现实新闻会有一个完整的球形显示区域来叙述新闻事件。在“深圳山体垮塌事故”报道中,观众被置身于一个完整的灾区空间中。观众需要通过移动才能拥有物理空间中全部的可视区域,并获取相关信息。也就是说,观众向前观看前方倒塌的建筑时,他背后进行救援的影像是存在的,即便自己看不见。但是在传统媒体中,观众所看见的有关新闻事件的信息全部仅仅局限在平面的屏幕中,在他的背后却是与新闻事件无关的真实的物理世界。

我们把报纸、杂志等通过单一的视觉、单一的维度传递信息的媒体称之为平面媒体,而电视、互联网等通过视觉、听觉等多维度的传递信息的媒体称作立体媒体。那么,我们可以把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媒体称之为球媒体。这种球媒体不同于以往的任何媒体,它所带来的真实感将给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体验。

4 虚拟现实新闻的局限性

4.1 沉浸式体验感不足

虽然越来越多的媒体都在投身开发虚拟现实新闻,但是并没有打破其自身的局限性。目前,沉浸式体验感不足是虚拟现实新闻面临的最大问题。

沉浸式体验感不足首先表现在穿戴设备不够理想。头盔和眼镜等设备是观看虚拟现实新闻必不可少的因素,但是目前市场上提供的设备如索尼HMZ-T3W(6999元)和HTC Vive(6888元)价格并不低廉,这对于虚拟现实新闻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如何使虚拟现实技术民主化是媒体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虽然财新VR实验室也有折中的360度视频,即观众通过滑动鼠标才能转换视角,但是这种方式会减弱观众的沉浸式体验。

其次,虚拟现实新闻作品尚显稚嫩,造成观众生理不适。目前,电视新闻在把握整体节目节奏的同时要以快为主,一方面是因为电视台给予它的播放时间有限,另一方面是因为人们现在的生活节奏很快,快节奏内容的节目更受观众的喜欢。[ 1 0 ]虚拟现实新闻则不同,它需要观众全景观看场景,如果镜头切换太快,人眼转动跟不上节奏,就会产生晕眩的感觉。此外,虚拟现实新闻全景化叙事模式会充分调动观众视觉感官,使他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如果快节奏地切换镜头切换,观众的视觉感官会产生错位,令他不知自己身处何地。例如,《深圳垮塌事发地周边多个项目受影响》视频时长为54s,镜头却切换了11次,最快为2s切换一次。2s还没有观察完四周环境就换到另一个场景中,这会使观众的沉浸感大大缺失。现在普遍使用的剪辑手法是为了适应平面影视而发展出来的一种镜头语言,但是这种镜头语言并不适用于虚拟现实作品。如果想让虚拟现实新闻达到预期的体验感,创作团队应该创造出另外一种适用与虚拟现实作品的镜头语言。

虚拟现实技术案例范文4

关键词:虚拟现实 沉浸式新闻 应用

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和设备的普及,游戏、教育、医疗、地理等领域纷纷试水该技术,新闻业也利用虚拟现实设备探索新的新闻表现方式,沉浸式新闻也应运而生了。受众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脱离现实环境,进入新闻事件的“现场”,以第一人称的视角感受新闻,这种体验形式是传统新闻产品所不能达到的,这就是沉浸式新闻最大的特点。

沉浸式新闻的类型

笔者根据目前出现的沉浸式新闻案例,将其应用方向分为了全景新闻纪录片、全景新闻现场报道、虚拟现实场景新闻、虚拟现实新闻游戏四个类型,笔者将按照这四种类型对目前的沉浸式新闻进行梳理。

一、全景新闻纪录片成为目前沉浸式新闻的主要形式。由于新闻行业对虚拟现实技术的使用处于探索阶段,制作者对视频的拍摄、后期制作并不熟练,新闻选题因技术限制面临着较大挑战。若要将虚拟现实技术适当地与新闻报道相结合,不仅要在技术上完成一系列工作,还需对整体报道方式进行单独设计等,故此类新闻报道的制作时间相对更长,无法满足时效性强的新闻选题的操作要求。因此,在选题上许多媒体选择了时效性较弱的纪录片或者解释性报道。

《得梅因纪事报》在制作《丰收的变化》时,为了拍摄3D视频素材,一个非常小的摄制组(包括一名记者和两名实习生)跟着达曼一家连续拍摄了3个月之久。《纽约时报》目前推出的作品也都是纪录片的形式,其中最著名的是《流离失所》,该片讲述了三个因战争被迫离开家园的孩子的故事。ABC目前推出的两则报道也都使用了纪录片的形式,用虚拟现实技术让人们近距离感受叙利亚和朝鲜的情况。财新传媒制作的国内首部虚拟现实纪录片《山村里幼儿园》同样采用了纪录片的形式。财新团队认为,无论是从当前的技术环境、视听语言还有剪辑节奏来看,VR与纪录片是较好的结合,所以他们才选择从纪录片切入VR领域。这种以纪录片为主的形势主要是受技术因素和制作周期的限制,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制作成本的降低,沉浸式新闻的主要报道形式将会突破新闻纪录片,时效性将增强。

二、Vice领跑全景新闻现场报道。2014年12月,人们为了抗议埃里克・加纳(Eric Garner)和迈克・布朗(Mike Brown)被警察枪杀以及两个案例中大陪审团的审判决定,在纽约进行了大规模游行。Vice News用虚拟现实技术对纽约百万人大游行进行了现场报道。在8分钟的全景视频中,观众首先看到的是白天在大街上游行的游行人群,并听到他们高呼口号;随后,场景切换到一个街头演讲的现场,几个黑人示威者首先大喊口号,随后激动地进行演讲,围观的市民纷纷拿起手机拍照;随后场景切换到晚上的示威街头,记者爱丽丝・斯派瑞(Alice Speri)边走边介绍游行情况,摄影师随记者向前走动,接着记者采访了一名女性示威者;最后报道在游行人群不断前进并呼喊口号的声音中结束。

这部作品是目前为止流传最广的全景新闻现场报道。根据笔者的观察,截至目前,其他新闻机构还未推出针对某个新闻事件的类似报道。这种报道的构思方式和传统的现场报道是相通的,但二者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沉浸体验。全景视频和VR头盔让观众仿佛亲临游行现场,观众切实感受到游行的气氛和周围人的表情和动作,对这个事件有更深刻的感受。笔者认为全景新闻现场报道应该成为沉浸式新闻的主要形式之一。相对于使用计算机模拟新闻现场,全景视频的技术难度和制作周期较短,虽然相较于虚拟现实场景互动性较弱,但沉浸感依然很强。和全景新闻纪录片相比,全景新闻现场报道对时效性的要求较高,在未来技术成熟后,这类报道将更普遍。

三、虚拟现实场景新闻高度还原新闻现场。根据沉浸式新闻提出者Nonny de la Pena 的定义和阐释,虚拟现实场景新闻才是真正的沉浸式新闻。利用计算机还原新闻发生时的场景,观众佩戴VR设备后在现实世界中的移动和在虚拟场景中匹配,通过在虚拟世界中移动获得更多新闻信息,实现人机的深度交互。Nonny de la Pena按照自己的想法制作了《饥饿洛杉矶》(Hunger in Los Angeles),并且参与制作了南加州大学互动媒体实验室的《叙利亚计划》(Project Syria)。另外谷歌AP基金和TFI新媒体基金制作的《使用武力》(Use of Force)和还原黑人青年马丁被杀事件《一个漆黑的夜晚》(One Dark Night)以及讲述女性被杀故事的《凯亚》(Kiya)都是虚拟现实场景新闻。

在《饥饿洛杉矶》中,参与者带上设备后,置身于8月的洛杉矶街头,一些城市贫民在炽热的阳光下等待救急食品的发放,一个中年男人突然倒地不停抽搐。通过头盔,参与者可以移动位置,近距离看到倒地的人脸上的表情,也能看到周围人的表情。这时有人趁机插队,和工作人员发生争执,参与者可以自由移动,来到工作人员身边。工作人员大喊:“人太多了!人太多了!”最后,画外音告诉参与者饥饿一直困扰着美国,尤其是孩子,美国的食物救济处永远人满为患。《叙利亚计划》以同样的方式让参与者置身叙利亚街头体验街头爆炸的场景。

四、虚拟现实新闻游戏实现深度沉浸与互动。除了新闻报道,将虚拟现实和新闻游戏相结合也是沉浸式新闻目前发展的一个创新策略。目前此类的新闻游戏影响力最广,内容最丰富的就是甘内特集团下的《得梅因纪事报》推出的《丰收的变化》。

在这个报道中,编辑团队运用了丰富的形式展现整个故事。该报道融入了几乎目前网络多媒体融合报道的各种元素:文字、图片、音视频、静态数据信息图表、具有交互功能的地图图表等。所有这些呈现手段汇聚在一起,全方位还原了艾奥瓦州传统农场在历史时间和自然空间的多维度的变迁。构成该项目主体的12个报道视频是以全景视频的形式呈现的,除了故事主体,该项目还设置了体验板块,也就是虚拟现实新闻游戏。该板块设置了“通关”任务一一找到12张隐藏在农场各个角落的图片,获得可供下载的小“惊喜(bonus)”,而每张图片都会让参与者获得关于农场的信息。游戏任务的设置使得读者成为探索主体,并确保后者在“寻宝”的过程中不会漏掉重要信息。体验者使用Oculus公司的VR头盔可以获得最佳体验,同时网站也提供2D版本的体验入口,让没有设备的受众也可以完成体验。在该体验中,参与者可以远望饲养牲口的草场,从各个角度看到收割机的使用情况,穿过和视角等高的玉米田,甚至可以看到草垛旁的蝇虫和空中的飞鸟,达到了深度的沉浸。同时游戏环节的设置让参与者不止是从不同角度观察该虚拟环境,还可以通过行为和游戏本身实现深度的互动。这样的沉浸式新闻实现了深度沉浸和互动,当然是受众和新闻机构向达到的效果,但目前此类样式的沉浸式新闻制作周期长、制作成本高,不能大规模普及。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制作流程的成熟,此类新闻游戏将深受受众欢迎。

沉浸式新闻在叙事中的特点

沉浸式新闻在叙事上不同于传统的新闻样式。笔者认为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沉浸式新闻在叙事上的特点有两个方面:

一、转变新闻内容的呈现方式,使读者“身临其境”。虽然报纸或者互联网上的新闻报道通过文字、图片或者视频的描述与展示,受众也能在大脑中勾勒出事件的整体状况,但是这种勾勒多是第三人称视角的解码过程。由于新闻报道强调客观性、真实性,因此记者在进行新闻报道时常采用第三人称视角,以保持自己的客观性。而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沉浸式新闻最大的特点就是让受众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去体验新闻,这种沉浸感是传统新闻样式所不能达到的。

在全景视频中,不论是纪录片还是现场报道,沉浸式新闻让受众变成新闻的采集者,参与者的视角就是摄像者的视角,受众不再是根据记者的描述对新闻形成印象,而是直接根据新闻现场勾勒新闻事件的整体状况。在虚拟现实场景中,参与者可以变成新闻故事中的人物感受新闻事件中的人物切身的感受。

二、全景叙事挑战传统新闻叙事模式。相较于传统视频已经有一套成熟的视听语言和拍摄流程,全景视频的拍摄还没有一套系统的语言。在全景视频拍摄中,为了避免制造运动感或者出现穿帮镜头,拍摄需要一个机位一镜到底。相对于传统的摄像要求丰富的机位和不同的景别,全景视频的拍摄不能切换景别,呈现的都是全景。在全景视频中如何吸引参与者能将注意力集中在主线故事上而不脱离故事内容,在虚拟现实场景中,参与者可以自由移动,如何设计不同场景,如何设置互动环节,不同角度的画面如何呈现,如何设置配套声音,如何在虚拟场景中增加信息量都是目前沉浸式新闻面对全新的叙事模式需要探索的。

尽管沉浸式新闻带来的是新的形式,但在内容上,当前大多数的沉浸式新闻信息含量少。随着技术的发展,沉浸式体验的新鲜度的下降,优质和丰富的内容乃是沉浸式新闻今后要努力的方向。

虚拟现实技术案例范文5

自2014年Facebook豪掷20亿美元收购Oculus以来,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便成了全球智能市场的新宠。谷歌、索尼等科技巨头先后推出了自己的VR产品,成了VR产业的先行者;国内的小米、百度、腾讯和阿里巴巴等科技巨头企业也相继进军VR领域。

VR作为一种多源信息融合的基于3D动态视景的沉浸式交互环境,伴随大数据、新一代显示技术、可视计算、人机交互和数字感知等技术的发展,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新一轮热潮。在百度百科中这样解释VR――综合利用计算机图形系统和各种现实及控制等接口设备,在计算机上生成的、可交互的三维环境中提供沉浸感觉的技术。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沁平所言,虚拟现实可能是一项颠覆性技术,是未来互联网的入口和交互环境。其已经成为支撑各技术发展的新的现实平台,可以推动许多行业实现升级换代式的发展。

新兴产业“一路高歌”

VR作为科技前沿领域,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美国、英国等科技发达国家均从政府层面支持虚拟现实产业发展,中国也出台了许多利好政策。

虚拟现实技术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一系列具有指导意义的政策为我国VR产业的发展保驾护航。2016年8月印发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对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诸多前沿科技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划。强调要突破虚实融合渲染、真三维呈现、实时定位注册等一批关键技术,在工业、医疗、文化、娱乐等行业实现专业化和大众化的示范应用,培育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产业。同时,《“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强调超前布局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以构筑新赛场先发主导优势。除此之外,《“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和《智能硬件产业创新发展专项行动(2016-2018年)》等扶持政策也陆续出台,均明确提出鼓励和支持VR产业的发展。

2014~2016年,VR处于市场培育期,对于一个新兴的产业来说,有国家政策的支持,很大程度可以从宏观上推动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在VR初期发展阶段。据《2017中国VR产业投融资白皮书》预测,2017~2019年,随着广泛的产品应用出现,VR将进入快速发展期,行业对标准、相互兼容的应用、配件需求出现快速增长,VR消费级市场认知加深,VR企业级市场将逐步启动发展;预计到2020年左右,虚拟现实市场将进入相对成熟期,硬件解决方案趋合、平台系统开源化、大部分技术难题将有效得以解决、内容支撑全面、应用场景改进,产业链逐渐完善。

在政策的东风下,VR实现快速发展,同时也给投资人注入强大信心。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国内VR投资规模为21.8亿元,投资案例共60轮;2016年投资规模已达49.8亿元,投资案例178轮,投资规模增长128.4%,投资轮数增长196.7%。

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曾在公开场合表示:“社交网络的下一步是虚拟现实”。从国外的谷哥、索尼、惠普、因特尔、苹果、Oculus等科技公司,到国内的乐视、华为、阿里巴巴、百度、HTC等科技公司都相应设计了VR的开发计划。据了解,2016年中国虚拟现实市场总规模为68.2亿元。2017年伴随着Oculus Rift、HTC Vive、索尼PS VR等多款产品的上市,VR将迎来快速发展期。基于整体市场、产品成熟度及关键技术等指标的研判,赛迪顾问对虚拟现实发展预测倾向乐观,预计到2020年,市场进入相对成熟期,规模将达到918.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25.3%。

“下一步”走向应用

2016年12月,天后王菲“幻乐一场”演唱会刷爆了网络。与众不同的是,这一次演唱会还有VR直播。据微鲸VR?APP的直播页面显示,共有8.8万人在线观看。据了解,VR直播需要收取30元人民币的“门票”,其“门票”收入可达到264万元人民币。但是VR直播需要的设备要求和传输带宽比较高,以及可能产生的版权费分拆,这部分收入基本上是杯水车薪。微鲸在VR直播中尽量还原“现场气氛”,但是观众似乎并不买账。众所周知,VR具有沉浸性、交互性、想象性三大特点,然而屏幕分辨率低、颗粒感强烈、画面延迟和卡顿等问题影响用户体验,微鲸VR直播在沉浸感的用户体验上还不尽如人意,叫好与唱衰并存。

有人说,VR在2016年上半年一片火热,下半年便是冬天,历经了戏剧般短暂的热潮。对于VR到底是不是一场泡沫,极客公园创始人张鹏对此表示要持保留意见。虽然目前VR的发展还未达到理想的状态,不论是设备、内容,还是技术都存在一定的困难。例如,硬件设备标准不统一是隐藏在VR热潮之下的一大阻力;交互方式不完美,动作捕捉、眼球追踪等技术有待提高。作为一种新兴技术,VR的表达还有待完善,其“下一步”将走向应用。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硬件备受资本瞩目,包括硬件输出,比如VR眼镜、头盔、手柄、耳机等,以及输入端硬件,如动作捕捉和识别技术等。2016年,流向硬件端的资本明显减少,流向应用和内容制作端的资本有较大提高,包括游戏、视频、教育、直播等。目前单纯做硬件融资难度加大,能拿到融资的硬件商基本都是做“硬件+内容+平台+服务”的全生态型企业。资本在产业链环节做更全面的筛选,VR在进一步完善发展。

虚拟现实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硬件、软件、应用和服务等方面都是VR的自然表达形式。真正的VR创业者们,喜欢用“脑后插管”来描述最优秀的VR体验,它不仅可以满足娱乐消费领域的需求,其社交属性带来的爆炸性需求将使虚拟现实成为未来科技创新的基础性技术,也将给医疗、教育、娱乐、旅游等诸多行业带来本质变化,虚拟现实的应用前景广阔。

虚拟现实技术案例范文6

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特征;虚拟现实的分类;关键技术;室内设计

虚拟现实技术是多种技术的共同运用,借助了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模拟现实、多感知和自然技能;使用计算机图形学与仿真技术结合模拟真实的环境;使用传感器技术将模拟的环境与人的感知相连接,实现包括视觉感知还有触觉、听觉、力觉、味觉和嗅觉等感知的模拟。使用户能够使用自然技能包括用户自身的眼睛转动、手部动作或者其他的行为动作,通过计算机识别这些动作并实时地反馈到人的五官,完成用户与虚拟空间的互动。[1]虚拟现实技术中所需要研究的是利用计算机图形学技术来建立实时的三维视觉效果,运用虚拟现实来增强科学技术领域的研究和开发,建立对虚拟世界的观察界面。

一虚拟现实技术

1什么是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VR)1989年由美国的JarnLanier正式提出。最初运用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主要集中在美国军方对宇航员和飞机驾驶员的模拟训练。后来美国军队费用减少,这个技术逐渐在民间传开。虚拟现实发展到现在为人熟知,受很多体验者的喜爱,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它可以运用计算机技术创造出一个与现实环境相仿的模拟环境,并且用户可以亲身体验。比如美国开发了一个虚拟现实的游戏系统,这个游戏系统利用了人工智能技术,有效地增加了娱乐性、挑战性和真实性。VR技术运用非常广泛,其发挥的作用也不容忽视。比如虚拟现实技术在医疗方面的教学上可以建立虚拟的人体模型,这有利于学生了解学习人体的结构,从而提高今后的实践能力。虚拟现实在娱乐方面的运用也很广泛,芝加哥开放了世界上第一台大型的,可以供多人使用的VR娱乐系统。虚拟现实技术在室内设计领域的作用也很大,虚拟现实有利于提高设计和规划的效率和质量,因为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设计师可以把自己的设计变成看得见的虚拟物体和环境,设计师还可以任意变换自己在房间的位置来全方位观察设计的效果,这不仅为设计师节约了时间还节省了做模型的费用。

2虚拟现实技术的特征

虚拟现实技术按其特点可以概括地分为多感知性、沉浸性、交互性和构想性。虚拟现实模拟了人的听觉、视觉、触觉等感官器官,用户沉浸在虚拟环境中,并且运用这些感官在虚拟的环境中进行沟通和交流。虚拟现实技术创造了一个虚拟的、真实的环境。(1)虚拟现实的首要特性是多感知性,虚拟现实技术的成长最终应到达一切人类所拥有的感知功能;这种多感知性包含了计算机自己的视觉感觉属性之外,还有人在现实生活中所具有的听觉、味觉和嗅觉等。(2)虚拟现实的主要特征是沉浸性。是指用户存在于计算机生成的虚拟环境中的真实程度,它致力于在三维的虚拟环境中创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使人难以分辨真假。这可以通过逼真的照明、变换场景中的视点以及虚拟环境中的音响效果来达到。使用户在虚拟环境中触摸到的、看到的、听到的、感觉到的与真实环境感知到的完全一样。(3)虚拟现实所具有的特征其次是交互性。是指用户能与虚拟环境中的物体相互作用,用户可以操作这些物体。比如当用户操作环境中的任何物体时,用户会直接感受到触摸感,能够感受到物体的大小、重量、体积,这种“互动”与真实世界的交户一模一样。(4)虚拟现实技术还具有构想性。构想性是指用户融入到虚拟环境并依靠自己的认知和感知能力来获取新的知识,虚拟技术具有广阔的想象空间,可以构想不存在的环境,能够提高感性和理性的思维。用户在虚拟环境中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发挥人本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会新的理论和知识。所以说虚拟现实具有启示和再创造的作用,是一个学习——创造——再学习——再创造的过程。

3虚拟技术的分类

由于VR所倾向的特征的存在差别,虚拟现实技术又细分为桌面虚拟现实系统、沉浸的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性的虚拟现实和分布式虚拟现实系统。(1)桌面虚拟现实系统成本相对较低,但是也有其缺点,因受到身边真实环境的影响,它的沉浸性比较差,但是在这几个系统中是普及最广的。它需要一个虚拟环境产生器,用户通过计算机的屏幕或者投影器来观察。我们常见的桌面虚拟现实有:桌面游戏、虚拟现实造型语言VRML等。(2)沉浸式虚拟现实需要用到高技术的设备,包括数据手套、跟踪器、头盔等。这些设备有利于用户完全沉浸在虚拟的世界。沉浸式虚拟现实系统所运用的软件、硬件体系结构也比桌面级虚拟现实系统更加灵活。我们常见的沉浸式虚拟现实有:远程存在系统、基于头盔显示器的系统。(3)增强现实性的虚拟现实系统还有另外一个称呼,叫作混合虚拟现实系统,用户体验的时候呈现在眼前的是现实中的物体与虚拟环境中的物体的叠加和重合,在技术上为了达到精准的重叠需要利用虚拟现实位置跟踪技术。(4)分布式虚拟现实系统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它是由以上几种类型结合而成的大型网络系统,用于更复杂任务的研究。它的基础是分布交互模拟。由坦克仿真器通过网络连接而成的SIMNET系统是目前最典型的例子。

4关键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是由多领域多方面技术综合而成的一项高科技领域技术,其关键技术主要分为以下几个:(1)系统开发工具应用技术,技术的开发和利用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如:分布式虚拟现实技术、VR开发平台。(2)动态环境建模技术,是利用软件建立模型来建造虚拟环境,并对实际环境获取三维的数据。需要研究在真实的环境中获取三维数据的方法和虚拟的视觉建模技术等。(3)系统集成技术是由语音识别、数据转换技术与合成技术组合而成。它在虚拟现实系统里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4)快速、高精度的三维跟踪技术,其主要是在不影响图形的质量和复杂的前提下实现实时的三维效果。(5)立体显示和传感技术,致力于提供给用户沉浸感、真实感和清晰感,如精确的跟踪技术、数据手套、头盔式三维立体显示器、力觉以及触觉传感器技术。[2]5虚拟现实技术的运用有什么作用与意义虚拟现实技术为人类的文明与发展带来了一个新的时代,VR通过一种先进的技术实现逼真的遥控现场效果,利用用户的身体感知进行实时交互,便于用户操作和感受。虚拟现实的具体意义和作用表现在教育领域、医学领域、娱乐领域、军事领域。虚拟现实在教育上为增强人的认识本领和学习能力提供了新的工具,虚拟现实可以建立一个大型的模拟图书馆,这个模拟的图书馆可以对之前消失的知识进行复原,可以提供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医学上的运用包括解剖教学、模拟复杂的手术,VR在手术过程中提供了预测结果和相关信息;VR在远程医疗上也很有潜力,比如在偏远山区,医生可以对患者进行远程治疗。娱乐方面虚拟现实提供了显示环境和多感知功能,是理想的视频游戏工具;军事上提供了模拟训练,模拟战场;模拟真实的作战环境对军队进行训练,有利于提高士兵的战斗能力。正如其他的新兴技术一样,虚拟现实也是许多相关领域的综合运用和相互交叉的产物。虚拟现实技术运用的对象不一,它所发挥的作用也不一样。比如将概念或者构思变得可以操作和直视,或者在各种复杂的虚拟环境中用户可以自我感受各种各样的环境和效果;所以我们可以了解到虚拟现实的运用能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它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二虚拟现实在室内设计的运用

(1)虚拟现实技术和室内设计的关系随着近年来虚拟现实技术的快速发展,这项技术已经逐渐运用在各个领域,包括室内虚拟设计的运用。室内设计以创造功能合理、舒适优美、满足人们物质精神的室内环境为目的,能反映项目所承载的历史文脉、建筑风格、环境气氛。室内设计的过程包括前期的设计制图、设计效果图、设计模型、电脑三维设计,[3]主要是为了给委托方展现设计师的设计方案。虚拟现实技术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集中体现在其浸入感和交互性的特点,有利于将室内设计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现在,很多设计师尝试将虚拟现实技术作为一种表现手法纳入室内设计,这一趋势反过来也有利于促进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2)在室内设计中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是有其必要性的A传统的室内设计有其不足和弊端传统的室内设计中,设计师按照委托方的意愿设计出个人喜爱的风格特点,室内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通过在纸上展示自己的构思和设计风格和详细的装饰风格,再根据委托方的要求进行改进和修改设计,最终是在纸上实现的设计方案。这种方式也有其优势的,可以培养和提高设计师的思维逻辑性、手绘能力。但是也是有其局限性的,由于空间的限制,设计师并不能全面的细微的对每个地方进行创意设计,纸上表现的意图和风格也不能完全地传达给委托方,这就形成了委托方对设计师设计能力的落差,设计师不能全面直观的向委托方传达自己的想法和创新。这种修改再修改的循环也增长了设计的成本和周期时长。B虚拟现实技术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有很大的优势虚拟现实技术通过展示一个三维的、互动的、沉浸的、虚拟的室内空间,传达自己的创意设计。设计师在这个虚拟的空间里面可以和委托方全面的介绍所有的设计意图和设计构思,委托方通过设计师展现的这个虚拟室内空间,可以跟设计师交流,进行各方面的修改。这有利于提高设计师的设计本领,有利于委托方直观的了解设计师的想法和设计,能更好地与设计师进行设计上的交流和沟通。虚拟现实技术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已经成为时代的趋势,如今三维立体互动的室内虚拟空间和传统的室内设计图纸相比较,其主要优势在于虚拟室内是实际设计空间的全尺寸三维模型,它可以运用鼠标和其他交互设备进行室内的漫游,通过直观的视觉力对设计提出修改建议。这个室内虚拟空间具有人性化,有直观视觉效果,能提高设计的效率,降低成本。设计师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能更好地展示一个直观的、逼真的、美观的室内空间。(3)虚拟现实技术在室内设计中的作用室内设计的设计要素主要包括空间要素、色彩要求、光影要求、千变万化要素、绿化要素,室内设计还需要考虑装修的风格设计、室内装饰设计、室内家具的摆放和搭配。室内装饰设计是设计师按照委托方的要求对室内的各种装饰进行前期的设计,再通过把二维的装饰设计用三维立体的模型展示出来。室内家具的摆放和搭配主要考虑人性化、空间感、色彩感。底特律的设计师Ignatius就尝试将虚拟现实技术融入到他的设计流程中。他表示,在设计前期,使用Google公司开发的产品,在虚拟现实中进行创作,除了更易于修改和尝试自己的创意以外,还能借助虚拟现实无法比拟的临场感,调动自己的创作灵感。并且,在向客户展示他创作构想以及进行沟通时,虚拟现实技术使客户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设计师的创作想法,沟通的难度大大降低了。虚拟现实技术在室内设计的运用可以很直观地向委托方反映这些要素,虚拟现实技术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a虚拟现实技术的运用弥补了室内设计中的不足,有利于增强设计双方的互动,能与客户全方位地进行交流有利于促进方案的实施。b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使客户直观地贴近设计方案,相对于平面的设计方案来说有很大的优势,同时设计师身临其境,极大地提高了设计师的创新能力,能够完整的表达设计的意图。c提高了项目成本预算的精确度,避免了在设计过程中的不必要损失。由于虚拟现实系统具有真实性,和实施后的真实效果几乎没有偏差,因此几乎能保证客户的满意,从而解决传统设计中出现的不全面不准确的问题。在一个地中海风格的室内设计案例中,设计师向客户介绍了经典地中海风格的配色特点。客户通过效果图大致了解了蓝白色调的配色方案,但是还是无法想象施工后的居住感受。此时,虚拟现实技术的介入就很好的填补了这个缺口。Ignatius使用虚拟现实技术,让客户在项目尚未动工前,就在虚拟三维空间中体验了他的设计意图。最后项目施工一步到位,客户没有提出任何修改(图1-5)。

三总结

综上所述,虚拟现实技术各个方面的研究还有很大的空间。比如我们提到的室内设计上的运用,有其显著的优势。虚拟现实所具有的特征决定了它本身独特的作用,它在技术上的运用包括医学技术、房产开发项目、娱乐游戏、军事航天演习、建筑规划等。但是虚拟现实技术还是一项新兴产业,它对软件、硬件的要求比较高,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对其开发和开拓。[4]坚信虚拟现实技术在未来的很多领域上都会有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并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作者:蒋小汀 吴美玲 单位:沈阳建筑大学

参考文献:

[1]李敏.韩丰.虚拟现实技术综述[TP].软件导刊;2010.(6):142-144

[2]王芳.虚拟现实技术的运用及其发展[TP].科技信息[TP];2010.(11):795-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