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风及班级文化建设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班风及班级文化建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班风及班级文化建设

班风及班级文化建设范文1

【关键词】雷锋精神 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是指班级内部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共同思想、作风和行为准则的总和。它不仅是校园文化的载体,还是构成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的灵魂所在。建设好班级文化是班级学生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及今后走向社会更快成功的关键。雷锋精神是一首时代的歌、一首永恒的歌。雷锋精神体现着社会所倡导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学习雷锋,就要学习他理想远大、信念坚定,做一个忠于党、热爱人民的人;学习他刻苦钻研、敬业奉献,做一个艰苦朴素、道德高尚的人;学习他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做一个诚实守信、求真务实的人,雷锋精神永远召唤、引导、鼓舞、激励我们前进。赣南师范学院科技学院英语本科116班秉承“崇德、尚学、求实、创新”的校风,以雷锋精神塑造班集体,2013年3月荣获江西省赣州市雷锋班集体称号,他们种种雷锋行动,无疑给物欲横流的社会增添了温暖的和谐之风。

一、用雷锋精神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个班级科学管理的前提是规章制度的规范化。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班级的规章制度是为了给学生提供参与班级活动及处理班级事务的行为准则。在班集体中,我们把那些以规章制度、公约、纪律等为内容,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以及监督机制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形态称为班级制度文化。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使人的道德达到完美与和谐的境地,那你就要创造环境与言语的和谐关系。”新学年伊始,选择得力的班干,制定卫生轮流责任制度、考勤制度、课堂纪律制度、评优制度及批评惩罚制度和学习上的互助制度,为实现学生自主管理的目的搭好平台。例如,在建班之初,就把“拥有青春,快乐生活每一天”、“珍惜青春,迈好青春每一步”、“无悔青春,美好回忆每一刻”等理念灌输给学生,抓住一切机会给学生讲解这些理念的含义,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慢慢培养并形成这种班级精神。其次运动会、主题团日活动、迎新生晚会等大型活动能调动一个班级的学生情感,同学们在集体活动中能感觉到班集体强有力的凝聚力,互帮互助,共同成长。

二、用雷锋精神完善自我,创建个性化的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分为硬文化和软文化两大板块。硬文化是指班级文化建设中的物质文化,或者叫做环境文化;软文化则指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

(一)物质文化建设。班级物质文化是指班级的内、外和各种教学设施所表现出的物质文化,它是班级文化中的实体部分,主要包括班级的教室环境、教学设施、各种墙报、宣传画、图书角、荣誉牌以及各种象征物等等。教室环境是班级形象的标志之一。美化教室环境,既建设了良好的班级形象,也可以用优美的环境陶冶人。心理学研究证明,自然环境、社会现实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巨大影响。优美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和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更重要的是,优美的学习环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的情感,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增强班级的凝聚力。让每个学生写出一两句言简意赅的、对自已的学习有激励作用的文字并挑选两条作为班训。在全班选取八条写得最好的班训张贴出来,同时要求没有选上的同学把所写东西的贴在课桌反面,并要求每个人都应该在这个集体中不断挖掘自身潜力,实现自我,同时也为班级荣誉贡献力量,从而营造学习的氛围。教室虽小,可它处处有宝,关键还要看我们如何利用。如果我们能使班级的各种物化的东西都体现班级的个性,都给学生一种高尚的文化享受和催人发奋向上的感觉,那么,班级物质文化也就如一位沉默而有风范的老师一样,起着无声胜有声的教育作用。班级文化建设就是让教室的每个角落、每个墙面都能说话,都能催人进步,让整个教室充满文化的气息。

(二)精神文化建设。教室是学生学习、活动时间最长的场所,装饰的华丽与否并不重要,真正的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不仅仅是漂亮的教室环境,最重要的还应当是从人文学的角度实施班级管理,是它所展示的鲜明的班级文化,用班级文化的氛围来薰染学生,帮助学生走出误区,改变习惯,最终使学生在“无意识”中养成一定的人文素养,超越、完善自我,铸造人格精神。班级精神文化属于观念形态层,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内容,包括班级精神、班级凝聚力、团队意识、班级文化活动等内容。这些内容反映价值观、人生观深层次的文化。例如,班级活动中的班会、主题团日活动等,以学雷锋精神活动月为契机,积极开展对雷锋精神的学习、总结活动,增加班级凝聚力,把学习雷锋精神与护理系德育工作重点、学生的自我教育和实际行动相结合,使我系的校园环境、学习风气和精神面貌得到质的提高。这些活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能对学生的思想、观念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用雷锋精神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不竭的动力。班级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担当者理应溶入这一时代精神。创新精神提倡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并不是不倾听别人的意见、孤芳自赏、固执己见、狂妄自大,而是要团结合作、相互交流,这是当代创新活动不可少的方式:创新精神提倡不迷信书本、权威,并不反对学习前人经验,任何创新都是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进行的,提倡大胆质疑。大量的研究表明,良好的班级文化对个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团队所表现出的竞争氛围、评价体系等都可以极大地提高个人的创造力、而且随着个人对班级团体归属感感到提高,在学习中感受竞争的快乐,在竞争中培养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任军利.谈谈大学生的班级文化建设问题[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5(12):32.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班风及班级文化建设范文2

关键词:高校 班风 学风 建设 思考

在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学生是个相对特殊的群体,其正处于人生定位和理想选择的特殊时期,学生的思想、心理及行为方面都极易受到很多的因素的影响。如何根据高校班风与学风建设工作的实际情况,积极的进行高校班风与学风建设工作,对于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及塑造良好的品格,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同时,全方面的制定高校班风与学风建设方案非常重要。因此,在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重视高校班风与学风建设工作,对于学生未的发展非常重要。

一、高校班风与学风建设工作概述

在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班风与学风建设,是一种良好的学习风气和氛围建设,良好的班风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与集体认同感,通过高校班风与学风建设工作的发展,学生会更热爱所学的专业,促使班级的学生具有共同的奋斗目标与努力方向,使之更加全面的促进学生进行专业学习活动。同时,进行高校班风与学风建设工作,还应深入学生群体,了解学生的真实的想法,总结优良学风与班风建设方案,全面促进高校班风与学风建设工作目标的实现。只有充分重视高校班风与学风建设工作,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及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

二、高校班风与学风建设工作发展的重要性

我们都知道,在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高校班风与学风建设工作发展,对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及高尚的职业道德,具有十分重的意义。在高校班风与学风建设工作中,班风与学风建设工作,会通过集体氛围的感染与熏陶,潜移默化的教育每一个学生,促使学生在班级生活中,获得更多的快乐。其次,优良的班风具有一定的集体荣誉感,促使学生更加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在加强高校班风与学风建设工作的环节,教师应重视通过班风与学风建设工作,培育优良的班风、学风,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营造和谐、民主的育人氛围。因此,在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重视班风与学风建设工作非常重要。

三、高校班风与学风建设策略

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高校班风与学风建设策略探究,对于提高高校教育质量,也发挥着积极的影响。如何针对高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的进行班风与学风建设非常重要。班风与学风建设策略主要包括:狠抓学习风气,树立良好的班风与学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主题教育;重视宿舍文化建设工作;重视生涯导航教育工作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狠抓学习风气,树立良好的班风与学风

在实际工作中,狠抓学习风气,树立良好的班风与学风,作为高校班风与学风建设策略之一,对于高校班风与学风建设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促进意义。通过狠抓学习风气,树立良好的班风与学风的方式,完善班风与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班风与学风建设工作的效率,为学生营造民主、快乐的氛围,使之可以更好的进行专业学习。

(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主题教育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主题教育,作为高校班风与学风建设策略内容,也是高校班风与学风建设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根据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主题教育的需求,鼓励学生更积极的参与到实践教学活动中,可以不断完善自身的发展。同时,通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主题教育的方式,引导学生不断完善自己,努力的在学习及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此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主题教育,有利于在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格魅力和专业素养,为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重视宿舍文化建设工作

在高校班风与学风建设策略分析中,重视宿舍文化建设工作,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重视宿舍文化建设工作,主要是由于重视宿舍文化建设工作包括校园中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及师生的价值观念、群体心态等,这些因素对于高校学生的发展,都具有很重要的影响。如何结合目前宿舍文化建设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发展方案,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重视宿舍文化建设工作所取得的成效也很关键。

(四)重视生涯导航教育工作

不断的教学实践经验表明,重视生涯导航教育工作,也是高校班风与学风建设策略之一,对于促进高校班风与学风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也发挥着一定的影响。重视生涯导航教育工作,坚持以人为本,面对全体同学,积极的推进素质教育活动,不但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且有利于专业人才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在毕业后更好适应社会岗位需求中,进而实现制定的人生理想。因此,在实际工作,重视生涯导航教育工作这一发展策略非常重要。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班风与学风建设工作,逐渐成为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探究问题之一。为了更好的促进高校班风与学风建设工作的发展,关于高校班风与学风建设的有效思考,是各个高校发展中应充分关注的重要问题。在进行关于高校班风与学风建设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应在了解学生实际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发展方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时刻了解高校班风与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促使学生可以获得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凤林.高校班风与学风建设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4,(20).

[2]曹静,曹卢,葛畅等.试论高校班风及学风建设的载体创新[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5,(02).

[3]李艳升.高效课堂背景下班级管理的几点思考[J].语文学刊,2013,(21).

[4]曹克亮.班风、学风建设的思考--独立学院危机研究(三)[J].教师,2014,(32).

班风及班级文化建设范文3

关键词:班风;班干部;班级文化;“学困生”转化

古语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说明了环境可以感染人、教育人、改变人,环境对人的成长及品格的养成是至关重要的。

班集体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的最直接的环境。一个有着良好班风的班集体,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和发展会产生潜移默化且极其深刻的影响。

班风是一个班集体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逐渐形成的一种精神状态和行为表现,是班级绝大多数学生言谈举止的一种整体风貌。良好班风的基本特征是:有正义感、团结互助、积极向上、学习风气浓厚、集体荣誉感强等。良好的班风不会自发形成,是经过教育者特别是班主任有目的、有计划、有措施地培育和打造的结果,当然也是班级每位同学的认同、参与和努力的必然。笔者认为,良好班风的形成必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班干部队伍建设是关键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一个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对于打造良好班风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1.班干部的产生。班干部既是班主任工作的得力助手,又是班级同学学习的榜样,是良好班风形成的重要力量。在班干部的选拔时,要挑选德才兼备的学生,在能力相差不大的情况下,要更注重品德。通常,对于新入学的班级,可以先查看学生档案作为参考,更多的是深入到学生中,通过观察、交谈掌握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班主任结合学生的能力、表现、愿望和同学们的反映提出候选人名单,拿到班会上由学生进行民主选举,最后由班主任综合多方面因素选定为人正派、有一定组织能力、学习较好且身体健康的学生担任班级的主要干部。其他干部,则参考学生的特长、爱好或毛遂自荐的情况来确定。这样产生的班干部才能让学生心悦诚服,便于日后开展工作。

2.班干部的培养。班干部选定后,班主任要对他们进行及时、精心的培养。一方面,要注重对班干部的工作能力培养。要明确分工及工作职责,并强调工作中要分工不分家,多注意团结协作。在日常工作中,尤其是班干部队伍组建的头两个学期,班主任要做好每一项工作的动员、分工、实施、方法、注意事项及过程的检查与指导,事后要做好班干部的自我总结及班主任的总结与评价。同时,工作中要充分信任他们,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大胆开展工作。工作中出现偏差要及时发现、提出并纠正,以利于班干部的成长与进步。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班干部的监督管理。对他们要高标准严要求,要处处起表率作用,做班级同学学习、活动、生活的带头人。对于不符合学校、班级规定的事不光自己不做,而且班里其他同学的不良言行要敢于自觉地站出来制止。这样,既树立了班干部的威信,又弘扬了良好班风的主流正气,为健康向上的班级风气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二、班级文化建设是中心工作

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有时还会有突发的、阶段性的其他工作冲击,但班级文化建设是班级管理和班风打造的中心工作,要常抓不懈。

人类学家克拉克洪说过:“集团的人员所共同拥有的某种观点、感受方式、信仰方式,这便是文化。”众说周知,以文化来“管理人心”是管理工作的最高境界。

班级文化就是利用班级的制度、相互关系、精神面貌、学习及生活环境等来熏陶和培养学生人格的影响活动,从而使学生拥有共同的、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班级文化有“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学生置身其中会受到潜移默化地感染、熏陶和教育,学会做人、做事。班级文化建设内容包括以下三方面:

1.班级制度文化建设。在班集体中,那些以制度、公约、考核评价等为内容的,班级全体同学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以及监督机制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形态称为班级制度文化。它为学生明示着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的行为准则及考核评价的尺度。从而使每个学生时时都在一定的准则规范下约束着自己的言行,使之朝着符合班级集体利益、符合教育培养目标、符合社会公德的方向发展。班级制度应依据学校规章制度并结合本班实际,经过大家讨论通过后予以施行,如班级德育量化考核办法、班级活动量化考核条例等。

2.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主要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价值取向、合作意识、集体荣誉感和创新意识,陶冶学生的情操。

活动是良好班风形成的重要载体。通过组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来凝聚全体同学团结、合作的和谐班风,同时也给大家提供了展现自我、互相交流学习的空间和舞台。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兴趣和生活习惯,拓宽知识面,提高道德修养和审美水平,学会互相理解、尊重、沟通与合作;活动的组织由开始的班主任带领学生一起主持,到班主任指导学生主持,到最后完全放手,由学生自己创意、组织、准备和实施,班主任逐步由前台过渡到幕后,为学生创造锻炼成长的机会;活动的内容包括学习、文体、社团等和学生关系密切的活动,如:知识与技能竞赛、写作及书法、卡拉OK及舞蹈、武术及健身、各种球类比赛、礼节礼仪展演及模拟应聘等。

3.班级物质文化建设。班级物质文化建设是指教室环境建设,它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基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教室是学生学习、交流的主要场所,是老师授业、育人的场所。整洁、明亮、温馨的教室环境可以愉悦学生的心情、陶冶学生的情操,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教室环境布置可有目的、有选择地采用:悬挂名人字画、励志诗句、班级管理理念,开辟丰富多彩的学习园地,创办各种知识性、趣味性的板报,摆几盆鲜花等形式。

三、“学困生”的教育转化工作不容忽视

通常,在一个班级体中,总有几个在思想、学习、纪律及参加活动等方面相对落后的学生,尽管他们在数量上占少数,但有时起到的不良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处理不好,可能会直接影响班级管理及良好班风的形成。

要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首先要通过交谈、观察、学生反馈及与学生家长沟通等形式了解他们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经历及想法,明确他们的表现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家庭、社会、心理、生理还是其他方面原因造成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然后,用真情去关心、帮助和感化他们,走入他们的内心世界。比如他们生病了去探望、生活困难给予适当帮助、学习上常叮嘱、有进步及时表扬、避免武断地冤枉批评、不许对他们产生歧视等,同时,利用参加社会、学校、班级活动的机会有针对性地进行正面引导、及时帮助和善意的批评。由于有了前面的感情沟通和互相尊重,对他们的帮教也会变得容易,转化工作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个别学生可能有反复,也是正常的,这就需要班主任付出爱心、耐心和细心,定会收到成效。帮教过程中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和闪光点,及时肯定和鼓励;还可以安排合适的同学来帮助他们,避免他们有孤独的感觉。对于有专长的学生,给他提供展示的机会,这样,既增强他们进步的信心,体验被认可的愉悦,又能对其他的学困生产生积极作用,从而使他们能融入班级的学习及活动之中。通过学困生转化工作,能够促进良好班风建设成果的巩固。

总之,良好班风建设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影响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方法也有多种。笔者认为,只有建设一支有能力、有威信的班干部队伍,构建健康向上的班级主流文化,做好部分学困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并且不断努力,常抓不懈,持之以恒,就会建立起团结、向上、和谐的班级风气。

参考文献:

班风及班级文化建设范文4

一、班级物质文化建设对德育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班级的环境设施建设构成班级的物质文化。有目的、有计划地建设班级物质文化,为学生学习生活营造出积极和谐的环境,能使学生时刻接受班级环境的熏陶、感染及鞭策,并逐渐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对学生的德育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悬挂于教室四周的墙壁上的名人名言,使学生从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定期更换、精心设计的板报,能成为有力的宣传阵地,帮助学生自我教育、自我鼓励、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具有美化和教化的双重功能;各种名目的壁报栏,张贴写作、书法、摄影、绘画等作品并时常更新,营造出班级浓郁的文化氛围。

教室窗明几净、整洁舒适、明朗清新的物质环境能让学生赏心悦目心情愉快,使他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有一个轻松、高雅、洁净的环境来调节情绪、放松心情,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养性怡情的潜在作用。物质文化建设只有在全体学生的共同参与下才能发挥巨大作用。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来布置、设计班级环境,也使自己在参与班级物质文化建设过程中各方面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二、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

班级的精神文化建设以班级的制度建立、班风学风的创立、活动的开展等为主要内容,是促进学生德育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1、制度文化建设能培养学生自主管理和创新的精神。高职阶段的学生具有思想逐渐独立、人格上渴望受尊重、乐意展示自我等特点,参与班级管理的意愿强烈。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应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学生自主管理,而班级管理的有序离不开班级的制度文化建设。

班级的制度文化以有关班级管理、学生行为规范的规章制度、条例等制定为主要内容,通过制度文化建设,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激励、自我控制与自我调节等各方面的能力都等得到完善和提高。学生在自主管理过程中也通过创新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在提高自主管理能力的同时增强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良好的班风能健全学生人格。

班风的建设实际上就是班级人际关系氛围的建设,是一个复杂和综合的过程,一旦形成,就会成为一种强大的教育合力。良好的班风应具备以下特点:一是平等、团结、宽松、和谐,二是师与生、生与生之间互助互爱,相互尊重、情感融洽,彼此真诚相待。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学生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使每位学生都能意识到自己是班级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成员。

班风是由班级集体舆论、班级人际关系、价值观、道德观、行为模式、认同意识等组成,是班级文化在集体精神风貌上的具体反映。良好的班风能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与人合作的方法,领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健康的精神风貌和完善的人格品质的沃土和温床。

3、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丰富的班级活动能起到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增强自信,丰富学生生活,满足学生交际、结伴、归属的需要,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开阔知识领域,完善认知结构等重要作用。班级活动的开展可针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和专业素质的提高两方面来进行。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除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展示集体风貌的的大型文体活动,如文艺晚会、运动会等,以及跨系跨专业跨年级的多种形式的社团活动,如演讲比赛、专题辩论会、书画展等活动外,班级也可让学生自己设计主题,组织以班级、宿舍等为单位的丰富多彩的各种小型文体活动,如以唱歌、跳舞、朗诵、演奏、演讲、辩论、书法、绘画、摄影、读书、运动等为主题的各项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克制、学会感恩、学会合作、学会理解等等,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立足专业特点开展班级活动,能有效促进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健康、文明、高雅、丰富的班级活动为学生个性和谐自由的发展提供了广阔天地。

4、良好的学风能促进学生智力及非智力因素的全面发展。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学习活动是一个系统,是由操作系统――智力因素和动力系统――非智力因素组成的。智力因素包括观察力、想像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非智力因素通常是指人进行活动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信念、性格和习惯等。智力因素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起着重要作用,非智力因素则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事业发展都有着巨大的助推作用。学习是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任务,班级的学习风气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因此应在班级营造积极主动、奋发向上的学习气氛。良好的班级学风能促进学生智力及非智力因素的全面发展。

班风及班级文化建设范文5

【中图分类号】 G635.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1―0032―01

班级作为学校的基层单位,班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点和落脚点,也是形成良好班风的载体和平台,更是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动手操作,发展个性,创设自我教育的阵地和园地。

一、班级文化的内容与作用

班级文化的主要内容包含班级精神、班级形象、班级凝聚力、班级目标、班级制度、团队意识、文化活动等。班级文化的核心是班级精神和价值取向。班级文化分为硬文化和软文化。硬文化是指班内环境的布置,软文化就是班级的风气,包括班风和学风。软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它包括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和谐统一,对事情的执行力度,对学生的态度,处理事情的方式、方法,这些都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它会对班级每个成员产生强有力的影响,使他们把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和班集体联系起来,从而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仅是个人的事,而且直接关系到全班荣誉。在一个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的班级中,全体学生会自发地形成一股浓郁的和谐风气,在这样的集体中,学生能融洽地与同学相处,与老师交流,友好地进行合作,彼此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学生会把班级当成自己的“家”,有着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

二、班级文化建设与策略

1. 班级文化建设的重点

定位准确的班训是提振精气神的关键,文化味十足的班名更是彰显班级特色的关键。精干的班干部是班级文化的重要部分,团结协作,正气弘扬,职责明确,管理到位的班干部是良好班风的基础。科学合理的班规应该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主题鲜明,目标明确,坚持经常的主题班会是培育班级软文化最有效的方法。教室美化布置是班级硬文化的基础。主题鲜明,美观大方,内容丰富多彩黑板报,是宣扬班级好人好事,展示班级荣誉,弘扬正能量,鼓励学生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全面推进班级建设的最好的平台。班级图书角能够调动每一位学生的读书积极性,让班级学生感激书籍,享受阅读。

2. 班级文化建设的具体内容

(1)班级物质文化建设:教室是师生生活和学习空间,教室环境的状况直接影响师生的情绪,教室的布置更有讲究,除标语、专栏、园地、乐园、鲜花外,设立班级书柜和班级资料平台,学生足不出户就能够读到适合自己阅读的读物。干净而整洁的讲台桌、工具排放整齐的卫生角、错落有致的书桌,让教室的每一样东西都能说话,在这样的教室里,师生总会被这浓浓的文化气息所感染,自然而然地想要在其间学点什么,做点什么。

(2)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班级制度主要有班级公约、奖惩制度、值日生制度、班级公约、课程表、作息时间表、公物承包明细表及班内各项工作安排表等内容,这些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也称为班规。班规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评定品格行为的内在尺度,而且使每个学生时时都在一定的准则规范下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之朝着符合班级群体利益,符合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班规应该突出精神风貌,价值观念等,给制度以灵魂,使之真正实现具体规定与培养目标的和谐统一。

班规如何实施也是班主任必须深刻考虑的一个问题。班规最重要的是要保证它贯彻下去。因此,在班级内绝不应当有特殊的人物或团体凌驾于班规之上,班规中必须有明确的奖惩条例,有合理的监督机制。班主任应是制度实施的重要监督人。

班风及班级文化建设范文6

1 班级文化的涵义

文化,是目前人们使用频率较高而又颇有争议的一个概念。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人们已给文化提出了一百六十多个定义。根据马克思的文化哲学理论,我们认为,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人类活动作用于自然界,便产生了物质文化;人类活动作用于社会,便产生了制度文化;人类活动作用于人本身,便产生了精神文化。

2 班级文化的功能

2.1 教育功能。教育功能是班级文化的首要功能,也是区别于其它组织文化的最主要特征。班级文化作为一种特有的教育力量,渗透于一切活动之中,它所形成的一种“社会——心理动力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引导、平衡、充实和提高的作用。班级文化是以班风、学风、价值观念、人际关系和舆论等方式表现出来的观念文化和与之相应的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对每个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班级文化的这种教育功能不同于课堂教育,它虽是无形的,但又是无所不在的,就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田,陶冶着学生的情操,塑造着学生的灵魂。

2.2 凝聚功能。班级文化的凝聚功能主要表现在,班级文化能把班级成员的个人利益与班级的命运和前途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使个人与班级“同甘共苦”。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共同创造的群体文化,寄托着他们共同的理想和追求,体现着他们共同的心理意识、价值观念和文化习性。这种共同的心理意识、价值观念和文化习性会激发成员对班级目标、准则的认同感和作为班级一员的使命感、自豪感和归属感,从而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班级文化是以班风、学风、价值观念、人际关系和舆论等方式表现出来的观念文化和与之相应的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对每个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班级文化的这种教育功能不同于课堂教育,它虽是无形的,但又是无所不在的,就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田,陶冶着学生的情操,塑造着学生的灵魂。

2.3 制约功能。班级文化所形成的规范体系,制约着学生的言行。这种规范一旦形成,就会成为一种强大的力量,使班级成员都能自觉地约束自己,让自己的行为符合班级规范。班级文化对成员的这种制约功能主要通过以下三条途径得以实现:氛围制约(环境、关系、风气等);制度制约(规章、纪律、守则等);观念制约(理念、道德、舆论等)。

2.4 激励功能。班级文化的激励功能主要表现为,班级文化能为每个班级成员提供文化享受和文化创造的空间,提供文化活动的背景以及必要的活动设施、模式与规范,从而有效地激发和调动每个成员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以高昂的情绪和奋发进取的精神积极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共同创造的群体文化,寄托着他们共同的理想和追求,体现着他们共同的心理意识、价值观念和文化习性。这种共同的心理意识、价值观念和文化习性会激发成员对班级目标、准则的认同感和作为班级一员的使命感、自豪感和归属感,从而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班级文化是以班风、学风、价值观念、人际关系和舆论等方式表现出来的观念文化和与之相应的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对每个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班级文化的这种教育功能不同于课堂教育,它虽是无形的,但又是无所不在的,就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田,陶冶着学生的情操,塑造着学生的灵魂。

3 班级文化的建设

3.1 物质文化建设。班级物质文化属于班级文化的硬件,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班级物质文化包含教室内的环境布置及师生的仪表等,是班级文化的基础及其水平的外显标志,具有“桃李不言”的隐性教育功能与教育效果。在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班级的主人,班级是学生的班级,班主任应带领全班同学,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来布置教室,使他们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3.2 制度文化建设。“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制度文化,是指党和政府的有关方针、政策、法规、条例、指令等和社会主义道德观念、行为规范、是非标准等在班级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是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循的行为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