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技创新对国家的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技创新对国家的意义范文1
【关键词】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平台 网络结构 评价体系
1.引言
区域科技创新平台无论对于一个地区还是一个国家的创新活动来说意义重大,它能够集聚某一区域内优质的科技创新资源,产生集聚效应,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所以研究区域科技创新平台的有关理论就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文建立了区域科技创新平台的评价指标,从基础条件建设、资金支持能力、人才创新能力以及科技成果产出四个方面进行评价,希望能够借助这一评价指标对某一区域的科技创新平台的运行效果进行评价,从而不断改善其运行效果。
2.区域科技创新平台的构成体系模型及其功能
2.1 区域科技创新平台的构成体系模型
区域科技创新平台从构成上来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是由多个子平台共同构成的。区域科技创新平台是指为了满足区域科技创新的需求,将区域中优质的创新资源进行有效地整合和配置,联合科技创新的主体,为科技创新主体的创新活动提供科技服务和技术,实现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以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为目的的网络性结构。
本文综合以前学者的观点认为区域科技创新平台是由技术研发平台、科技成果产业化平台和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构成的,各个子平台又是有具体的基础设施和资源构成的,由此形成了区域科技创新平台网络的系统结构。
在该网络系统中,研发平台主要是进行技术的研究和创新,以更新原有技术和产生新技术,由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和工程研究中心构成,是区域科技创新平台的基础;产业化平台主要是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并形成产业化,由企业孵化器、科技园区和产业基地构成,是区域科技创新平台的重点;创新服务平台主要是为创新活动提供科技服务,由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检测机构和技术转移交易机构组构成,是区域科技创新平台的保障。创新服务平台为研发平台和产业化平台提供创新服务支持,研发平台为产业化平台提供创新资源和基础设施,产业化平台为研发平台提供技术反馈。
2.2 区域科技创新平台体系的功能
区域科技创新平台的功能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资源整合功能。区域科技创新平台将三大子平台组合在一起,同时也能够将各子平台所拥有的创新资源进行整合和优化配置,比如知识、信息、基础设施、资金、人才等创新资源,使创新资源能够发挥最大的效益。
(2)优势互补功能。研发平台、产业化平台和创新服务平台在技术创新的一系列活动中都有各自不同的任务和功能,也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区域科技创新平台将这三大子平台组合起来,在发挥各自作用的同时,能够相互开展合作、优势互补,某一子平台创新效率和能力的提高能够带动其他子平台创新能力和效率的提高,从而促进整个创新平台创新能力的提升。
(3)激励约束功能。三大子平台要进行良好的合作创新,需要有一种激励机制,这样才能够提高各自进行相互合作的积极性。这种激励机制就是各方在进行合作时能够降低获取知识、信息和技术等创新资源的获取成本和交易成本,寻找合作伙伴的时间和费用成本,从而降低创新成本,因此,各方有进行合作创新的共同利益和动力。同时,在合作创新的过程中会形成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创新氛围和文化、创新规则和制度等,从而对个各方的创新活动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激励约束功能能够使三大子平台的关系更加牢固,从而使创新活动的开展更加顺利地进行。
3.区域科技创新平台运行绩效评价指标的确定
区域科技创新平台运行绩效评价指标的确定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要能够全面反映评价对象的特征,要具有可比性和明确性。
本文在借鉴以前不同学者的研究成果基础上,从平台的基础条件建设、资金支撑能力、人才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产出四个方面建立区域科技创新平台的评价体系。以下对这四个指标进行介绍:
(1)基础条件建设指标
平
的基础条件建设的状况在科技创新活动中起到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的作用,为创新活动提供最基本的平台支持。比如区域科技创新平台构成中的研发平台和产业化平台都是属于基础条件建设的范畴,像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和工程研究中心、企业孵化器、科技园区、生产力促进中心等。
(2)资金支撑能力指标
任何一项科技创新活动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平台的资金支撑能力指标是指平台搜集资金的能力,比如来自政府的资金支持、研究经费,创新主体的科研经费投入等。
(3)人才创新能力指标
人才创新能力指标指的是平台中技术创新人才的数量、质量和创新能力等。比如,科技人才的数量、高校学生数量、科研院所人员数量和质量。
(4)科技成果产出指标
科技成果产出指标指的是在一定的时期内所能创造的科技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反映了平台实际的科技创新能力。比如获得专利数量、发表的科技论文数量、研发的技术成果数量、技术交易的数量和科技企业的营业利润等。科技创新平台的评价四个一级指标和若干个二级指标见表1。
4.结论和不足
本文主要介绍了科技创新平台由研发平台、产业化平台和科技服务平台三大平台构成以及平台的功能。最主要的是确立了科技创新平台的评价指标,从基础条件建设、资金支持能力、人才创新能力以及科技成果产出四个方面进行评价,依据这些指标可以对某一区域的科技创新平台作出评价,从而评估其综合能力,发挥优势,找到不足,并且针对不足找到改进措施。
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没有建立一个完整的评价体系,没有进行实证分析,因此,本文建立的评价指标的准确性不能得到验证,希望在今后的研究中能够根据这一评价指标建立评级体系,并且利用数据对某一区域的科技创新平台进行实证分析,以检验评级体系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李海华.浙江省科技创新平台评价及实证研究[d].江苏:浙江工业学,2009
[2]许强,杨艳.公共科技创新平台运行机理研究[j].2010,31(12):56-61
[3]李葳,王宏起.区域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设与运行策略[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6):10-13
[4]孙庆.区域科技创新平台网络化演进过程及机制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 2012(1): 96-101
[5]孙庆,王宏起.地方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及运行机制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0(3): 16-19
[6]孙庆,王宏起.区域科技创新平台网络化发展路径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17):44-46
[7]谢旭红,季诚昌.科技创新平台有效运行机制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12(7):30-31
项目: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课题:12—zz—jg—04
国家知识产权局软科学:zd11-a-01
科技创新对国家的意义范文2
关键词:科技创新;土木工程;人才;改革
21世纪是一个改革创新的时代,21世纪是一个蓬勃发展的时代,面对世界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的各个方面都加快了改革的步伐。在刚刚落幕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改革创新已经成为时展的最强音。国家进行改革创新需要人才,需要创新型的人才,这是本文提出培养创新人才的时代背景和现实需要。促进土木工程创新人才培养一直是高校建设的重要方面,这既是促进学科发展的举措,又是顺应时代潮流为国家培养创新人才的做法。对于土木工程创新人才的培养,应该以科技创新活动为载体,只有科技创新活动,才能不断的增强和引导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和人员逐渐的具备创新的意识和素质。
一、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意义
我们社会的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社会的进步也是不断加快,促进社会快速发展直接力量是科学技术的发展,这就是所谓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发展对于促进社会的发展固然重要,但是科技的进步所依赖的载体是人才,没有优秀的创新人才科技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创新型人才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意义,创新型人才是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另一方面,就学生自身而言,学生只有具有了创新的能力和意识,才能更好的适应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国家的方方面面都在进行着深刻的变革,大学生必须不断的适应时代的变革,这就要求大学生必须不断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注重创新活动的体验,以此来训练自身的创新能力。因此我们说培养创新人才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以科技创新活动为载体,促进土木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
(一)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活动体系
通过科技创新活动促进土木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是顺应时展潮流的方法和方式,高校为了达到该目标进行了很多的努力和探索。这些努力和探索首要的任务就是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活动体系,只有我们建立了相关的创新活动体系,才能保障我们的科技创新活动有条不紊的进行,这是我们进行创新人才尤其是对于土木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前提。
(1)创造良好的硬件条件
对于土木工程专业而言,该专业有着十分鲜明的专业特点,进行促进创新人才培养的科技创新活动,必须依托完善的硬件设施,这是我们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前提。具体的硬件设施和条件有很多,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建立相关的科技创新活动实验基地,为我们培养土木工程专业的创新人才提高物质保障。
(2)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在进行土木工程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之中,无论是依靠科技创新活动还是其他方式,都必须制定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只有有了制度的保障,我们的科技创新活动才能有条不紊的进行,最终实现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的目标。
(3)增强对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引导
进行人才培养,举行科技创新活动,这里的活动主体是学生,因此,要想实现我们培养人才的目标,就必须加强对于学生的引导。必须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加相应的科技创新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动脑,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完成我们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终极目标。
(二)以科技创新竞赛为载体,营造土木工程专业科技创新氛围
我们要适时举办科技创新竞赛,引导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身历其境的感受创新的过程。让学生明白“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营造土木工程专业科技创新氛围,引导学生自主的进行创新活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锻炼和掌握创新能力,实现我们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
(三)科研与创新相结合,培养创新人才
大学生需要进行相关专业的科研,完成自己的课程论文或者毕业设计,尤其是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平时的培养过程中要注意将科研和创新活动相结合,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这是一举三得的举措。
结论
社会需要发展,人才是关键。我们要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就必须以科技创新活动为载体,不断的引导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积极参加相关的科技创新活动,为社会和国家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牡丹江农垦伟宏路桥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科技创新对国家的意义范文3
关键词 新时期 大学生 科技创新
在新的国际发展形势下,培养与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是我国高等教育所面临的战略性问题,如何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适应社会发展、能够承担起民族振兴大业的复合型人才是我国高校教育的重要课题。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所面临的重要任务便是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首先,当前不断增大的社会就业压力需要通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不断提高来缓解。国家教育部早已指出:在就业岗位没有明显增加的前提下,我国毕业生数量却有了较大的增幅。大力开展创新教育,应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对于当代大学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次,随着市场结构的调整,城乡结构的变化,新技术得以实施,新产品不断研发。当前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大学生具备必要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也需要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最后,高校创新体系的基础内容要求大力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需要使其培养的人才具有开拓创新精神,能够适应时展要求,进而具备较强的社会竞争能力,为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大都处在开发创造力的最佳时期,他们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而当前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还是比较低的,具体体现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好奇心强,但创新意识贫乏。
大学生对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掌握非常快,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并对事物的因果关系的规律性探索具有浓厚的兴趣,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已开始逐步地发展。但由于国家教育体制和大学生自身的原因,往往只是在单纯的好奇上停滞不前,不愿意或者不敢于提出新观点、新方法。另一方面,在观察的速度和广度、观察的整体性、敏锐性和灵活性等方面,我国大学生普遍存在着不足。
第二,思维敏捷,但缺少创新思维方法。
大学生随着知识和经验的不断积累,想象力逐渐丰富起来,思维能力,尤其是逻辑思维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由于学科之间缺乏合理的整合,且知识面窄,思维方式往往是单一的和直线式的,致使我们思考问题时缺乏灵活性和全面性。
第三,具有一定的创新想法,但缺乏创新技能。
大学生对创新已有一定的认识, 积极寻找新的学习方法,希望在学习中产生新思想与新理论。但往往由于缺少创新的技能,虽然产生了灵感,但缺少横向联系。我国大学生在长期的应试教育下创新技能往往缺乏,加之学校创造性学习的条件局限,我们往往是闭门造车,而不能把握本学科最新发展的动态。
第四,有创新的热情,但缺乏创新精神。
大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和教师的指导,有了一定的创新热情。但由于缺乏广泛的知识面和对社会的全面了解,导致了我们的创新目标不够明确。许多大学生虽然不满足于现状,但往往缺乏行动的信心。另一方面,有些大学生往往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虎头蛇尾,缺乏持之以恒的毅力。
三、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
为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建设高水平学府,实现高等院校传播知识、传承文明、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的作用,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学生科技创新素质培养力度:
第一,努力营造科技创新氛围,为学生搭建成长成才的舞台。
首先,稳定的团队,长时间的投入是科研活动所必须的两个方面。因此,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与意识。科技创新活动的进行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精神和科研毅力,使学生把科技创新活动当作为一种锻炼自己思维、考验自我意志的成长活动;其次,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提高广大学生的科学素养,树立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如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为学生分析创新在日常学习与科研活动中的重大意义;再者,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校内实践基地。培养学生自主选题与实验能力,使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实际想法来选择方向、确定课题,不断加大学生科技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培养力度。
第二,以科技创新活动为载体,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首先,生活实践是科技创新的来源,深入落实大学生科技实践的相关措施,努力培养学生细心全面的观察能力与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训练学生的智力思维和动手能力,努力构建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机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科技创新水平。再者,充分考虑科技创新活动的延续性,建立一支富有活力的学生科技梯队,面向学生点面结合、重点突破,按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组建团队,建立跨专业、跨年级的科技活动小组,同时,加大学生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充分调动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为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优秀人才,提高学生就业综合竞争力。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快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是国家对科技事业发展的殷殷期望,是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董亮,罗明明,涂小东.论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J].科技创业周刊,2007,9(20).
科技创新对国家的意义范文4
1.不断推进科技创新与发展,应对金融危机的压力与挑战金融危机的爆发,严重冲击了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使其各种弊端都表现出来,加速了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后危机时代,我国的粗放型经济出口难度大,而技术密集型产业却极易出口,这足以表明,经济危机时期自主创新的重要作用。金融危机过后,美国实行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各个国家的经济都遭到了严重的损失,不得不改变政策,市场、资源之间矛盾重重,气候的不断变化、能源的安全问题和粮食的安全问题日益尖锐,形式保护主义逐渐走入市场,在国际形式复杂的情况下,我国的经济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历史发展证明,我国要想在世界经济中占据有力地位,适应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想在科技创新领域里不断发展与进步,应把握科技革命与产业结构调整这两大主要机遇,以使我国在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方面形成强大的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固发展。
2.推进科技创新与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迎接科技革命的挑战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确保国家安全的主要因素。纵观中国近现代史,我们能够看出,科技的发展与进步,会提高生产力、转变生产方式、改变生活方式,甚至影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与发展。现阶段,世界能源资源严重稀缺、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因此,科技创新与革命是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科技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大部分国家都已经实现了低碳经济,部分科学家预计,在以后的十年到二十年之间,将会发生一场新的科技革命,主要特征是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一些发达国家为了在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以科技革命作为主要切入点,能够从长远的眼光去预测未来,在一些主要领域不断加大自主创新投入,以适应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目前,虽然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规模很大,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技术含量低、结构不合理,在世界产业链分工中,没有居于主要的位置,缺少企业自主核心技术,这是我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我国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比的原因。我国的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时期,对于实现小康社会和实现创新发展是一个关键时期,创新型国家的概念主要是指:应以发展自主创新能力为基础,走符合中国发展的自主创新型道路,使经济发展方式由以往的粗放型为主转化为以创新为主,通过创新带动经济的稳固发展,即把创新落实到建设现代化的每一步。通过自主创新,逐渐的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使我国的市场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不断提高;通过自主创新,尽快转变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使创新成为社会发展和抵御风险的主要因素,逐渐建立两型社会,即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在保证社会经济发展质量的同时,也能够保证速度有所提升,为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基础,为建立科技强国提供有力支撑。科技的进步与创新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为科技创新指明了道路与方向,科技的不断创新与发展,会带动和调整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
二、以科技创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科技的进步与发展,能够使一个国家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力地位,经济发展方式的快速转变,应依靠科技的创新与发展,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1.建立健全创新体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在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从学习他国的发展模式到进行自主创新的转变,我国经济的稳固发展,应主要依靠科技的力量,不断推进科技创新与发展,这就应加强人力资源的管理,不断加强教育的改革。科技创新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加强科技创新的能力,应始终坚持依靠自身的力量进行自主创新,在重点领域实现跨越式的发展,不断的突破核心技术的发展,做到理论与实际相联系,使科技成果逐渐的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把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改进和完善人们的生活水平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不断提高创新能力。第二,建立健全创新机制,加大科技体制的改革力度,使科学研究与教育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在稳固基础性建设的同时,不断进行前沿性建设,科学、合理的配置科技资源,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应不断的注入创新要素,逐渐的建立健全创新机制与体系。国家应增设大部分科技研究院,在高等院校里,也应建立科研基地,积极引导大型企业进行投资研发,鼓励中小企业不断创新,引领企业家进入科技创新的行列。第三,国家应重点进行教育改革,教育在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使教育为经济发展服务。第四,加大人力资源建设,发挥人才的优势,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建设一批能够为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团队,在培养本国人才的基础上,不断引进外来人才,以使彼此进行交流与学习,更好的为建设现代化服务。
2.不断的突破核心技术,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一个国家的核心技术,能够有效的提高其综合国立和市场竞争力,现阶段,以能源、信息和生物为主的革命正在逐渐的兴起,每个国家都在向往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现阶段,我国的农业发展水平落后,工业发展规模大,但是实力不够强大,资源污染高的行业比例较大,服务业发展缓慢,要想从经济大国转化为经济强国,制造大国转化为制造强国,我国必须朝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重点解决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各种问题,以把握重点突破难题,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加大现代农业的科技投入力度,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主要特点是: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在确保事物安全的同时,还要缓解能源问题带来的各种危机,满足不同需求和保护环境的目的,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和其它相关产业,能够确保粮食和其它农产品的安全,使农产品实现优质、营养和功能化,引领农业走向信息化、数字化和标准化,使生态系统形成良性循环。第二,利用科学技术带来的优势,不断开发能源资源,能源资源的开发应始终坚持节能优先、创新为主、低碳环保的原则,不断发展可再生能源,使我国的能源资源体系可持续的发展,以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力地位。第三,建立健全信息化机制,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科技发展更离不开互联网的优势,通过信息化引领工业化,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应广泛的使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健全属于我国自身的互联网系统,加大保护力度确保重要信息不泄漏,使我国社会朝向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3.建立健全评价考核机制经济发展方式的快速转变,科技创新是关键因素,合理的配置人力资源是核心,对于在科研领域做出过突出贡献的人员,国家和政府应给予物质的奖励和精神的荣誉,充分的体现国家和政府尊重知识、人才和劳动,这不仅能够激发工作者全身心的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中,还能够实现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资源,不断的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现阶段,我国部分相关科研管理部门,评价和考核科研人员水平主要是通过接受多少课题、经费、文章发表的次数、专利获得的情况等等,不够重视成果对于现实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部分地方在评价和考核科研成果时,即使是通过论文、课题等形式进行评估,但是只是一种形式,却没有注重质量的提高,这样的评价考核机制使某些科研人员的成果被他人窃取,没有发挥科研成果的主要作用。
三、结论
科技创新对国家的意义范文5
关键词:知识经济;大学生创新教育;现状
近年来,科学发现和技术进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各种可能的途径,创造了新的市场,产生了重要的引领作用。国家要富强,要就必须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和创新能力在奠基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明确指出,高校是我国培养高科技高层次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阵地,是我国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创新的主力军,是实现技术成果转化的主力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充分发挥高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作用,进一步发挥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巨大潜力,为实现国家、民族和每一个人的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
1大学生创新教育的时代背景
1.1国际背景当今世界,国民财富的增长和人类生活的改善越来越依赖于知识的积累和创新。科技竞争已经成为国际上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谁在知识和科技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在发展上掌握主动。正因如此,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形势,纷纷把推动技术进步和创新作为国家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投入,加速科技事业发展,重视基础研究,重点发展战略高技术,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特别注重对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利于为经济社会提供持久动力,在国际经济、科技竞争中争取主动权。1.2国内背景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只有拥有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中把握先机。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加快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重大举措,“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全国上下各行各业、各层次都要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融入发展各领域各环节。科技创新,关键是人才,根本在教育。因此,高校创新教育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在创新人才培养、专业技术转移、成果转化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大学生创新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2.1大学生创新教育的新时代价值观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量无限增长,与学生在校学习的有限时间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因此,大学生在高校不可能学到今后职业生涯中所必需的全部知识,这些知识的完善,还需要不断充实更新。这就需要我们高校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培养学生的教育模式和培养方式上,将传统观念更新转换,变传授知识为主,以树立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高素质人才为主;不仅要给学生以“金子”,更要给学生以“点石成金的手指”。2.2大学生创新教育的发展方向高等教育的任务,不仅肩负着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的重任,也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现有的教育体系是建立在接受和汲取知识的基础上的,并未在创新思维培养上有更好的探索。在知识经济全面占领的时代,知识和创新科技将得到巨大的发展,人们不仅在低水平上学习科学技术知识,还要在今后的教育中,朝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高等教育将“填鸭式”教育思想,转变成创新性教育观念。高校大学生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未来高素质人才的主要特征。
3大学生创新教育的人才培养
3.1培养创新型、能力型人才科技创新技术和创新能力是当今时代国家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创新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和效率是一个国家富强和社会进步的关键所在。一个国家拥有持续创新能力以及大量高素质创新型人力资源,那么它将具备巨大的发展潜力;反之,一个国家将失去创新所带来的机遇,削弱国家竞争力。因此,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不仅是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一个国家的工作重心。知识经济的到来,使得知识急剧增多和老化加速,现代知识、科学技术迅速更新和信息量的大爆炸,高等教育只有培养出基础坚实、能力强大、素质较高的复合型人才,才能应对创新时代所带来的挑战。3.2培养品质优良、素质高的人才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信息量加大,流速加快,如果对知识的应用无法把控,那么其危害之深、范围之大、后果之严重将是无法估计的。只有优良的品质、健全的个性做担保,才能保证对知识的正当应用。因此,根据现今环境的需要,高校培养出的大学生,既要具备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较强的创新能力,还要具备优良的道德品质和较高的素养。3.3培养应变能力和网络信息应用能力强的人才知识经济时代对高校培养人才的基本要求,除了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应变能力和沟通能力,还要具有果断的决策能力。在知识和创新蓬勃发展的今天,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资源是知识和网络信息。因此,高校培养学生对网络信息的应用能力也是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的重要考量。3.4培养具备创新成果转化能力的人才通过建设开放流平台,实现大学生交流心得、碰撞火花,共享资源和知识,了解创意、激发创意,进而将创意变成现实。在这里通过创意激发、实战操作、作品指导、创意市场分析等各种方式,在碰撞、分享的自主开放氛围中,学生的想象力被激发、创新能力被培养、自主学习与思考的能力得到锻炼,进而逐步提高创意者的创意素质,挖掘更深的创意潜质,创造出更多高品质实用型的创意产品。
参考文献
[1]刘念才,赵文华.面向创新型国家的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科技创新对国家的意义范文6
[关键词]金融危机科技创新人才
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此举显示了党和政府对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视。在此次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发展有潜力的前沿科技产业,以科技创新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探索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是我国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金融危机后各国的科技政策及创新人才开发经验
为了尽快走出金融危机,各国政府纷纷采取措施,除了扩大内需等一些经济措施之外,各国政府都把科技创新作为应对金融危机、促使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中之重。
1. 确保科技研发投入稳步提升
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作为老牌科技强国,认识到金融危机将会导致许多中小企业甚至是政府自身降低科技研发投入,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美国和日本政府都增大了政府的科技投入,并且放开银行信贷,解决中小企业科研经费问题。如日本政府2009年度的科技预算比上一财年增加了6.7%,英国政府力保2007年提出的2009-2010财年科学预算比2008-2009财年增加5.3%的目标得以继续实现。
2. 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经验证明,“科技创新能够使资本大量投入到新产业和新基础设施”。奥巴马政府将科技创新看作是振兴经济的重要动力,特别把新能源作为带动美国经济复苏的“发动机”。根据奥巴马公布的能源政策,美国将逐步实现能源供给的战略转型,计划在未来10年投入1500亿美元资助风能、太阳能以及其他可再生能源研究;法国官方于2008年年底宣布,将在2010年前追加150亿欧元用于发展科研,其中40亿欧元由国家承担。一直都很重视“科技立国”的日本,将重点推进能源和环境技术的研发。
3. 加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凯恩斯主义使各国政策制定者都认识到,政府的积极财政政策在一定时期能对经济产生刺激效果。因此,各国除了为银行注资之外,大都把资金投入了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法国为应对当前金融危机而于2008年10月出台的“2020数字法国”计划也提出要加大宽带普及,目标是到2010年让每个法国人都能够通过宽带上网,同时,改善学校的上网条件。
4. 加大对科技创新人才的开发力度
历史表明,危机时期也是人才抄底的最好时期。金融危机后,一些企业和地区受经济不景气影响,纷纷裁员,这对一些重视科技人才的国家来说,无疑是一次大机遇,因此,各国在科技创新人才开发方面除了加强自身的培养之外,都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吸引世界各地优秀科技创新人才。纵观各国的科技创新人才开发政策,主要有如下几个特点:
(1)完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政策
①注重整合利用优质的高校资源,加大科研投入;②吸引各种领域的国内外知名专家;③完善各种知识产权保障制度,对创新成果进行保护;④完善科技创新人才自由流动的机制。
(2)利用自身优势,制定切实可行的科技创新人才引进政策
①吸引归国人才;②制定灵活的移民政策,吸引他国高科技人才;③扩大招收留学生规模,实行低成本、高质量人才培养政策;④以良好的工作环境及高薪吸引科技人才;⑤合作研究,做好智力引进;⑥国外建所,异国用人。
(3)制定有效的科技创新人才激励政策
①提高薪金,使科技人才安心工作;②提高福利待遇,稳定科技人才队伍;③增加科技投入,改善工作条件;④延长退休年龄,充分发挥老专家理论基础深厚、经验丰富的优势;⑤其他有效的激励机制。
二、我国科技创新人才的现状
1. 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短缺
我国的科技创新人才短缺不是指科技人才短缺,而是在科技人才队伍中,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短缺。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在49个主要国家(占世界GDP的92%)中位居第24位,仅处于中等水平;创新能力不足,成为影响我国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我国科技人才资源中,能够把握世界科技前沿、做出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的战略科学家、尖子人才和领军人才更加匮乏。著名超导专家,中科院院士赵忠贤说,“20世纪50年代,我国拥有一批在科研上独当一面,在世界上都响当当的将帅之才和专家,尽管不能说目前我国没有这样的人,但至少可以说太少”。
2. 科技创新人才结构不合理
我国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学术型人才多,应用型及产业化人才少,我国目前在这方面很欠缺,由于技师队伍不够壮大,实用型人才缺乏,我国科研成果的80%不能变成产品,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15%,技术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只有29%,远低于发达国家60%-80%的水平,也低于发展中国家35%的水平。
3. 企业尚未成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主体
科技创新的主体在企业,人才开发的主体也在企业。但是,我国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较低,2006年止,仅占35%左右。而发达国家企业拥有的人才量一般已达到人才总量的 70%左右。据 2006 年国家科技部的数据显示:(1)大中型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 0.71%,规模以上企业占0.56%;(2)60%的企业没有自主品牌;(3)99%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4)拥有核心知识产权的企业占万分之三。我国企业特别是高技术产业的研发能力,差距十分明显。我国的企业并没有成为科技创新人才从事研发并成长的基地。
三、金融危机背景下科技创新人才开发的战略建议
1. 完善科研后勤服务体制
科研服务本是我国的一个强项,当年我国之所以能在艰苦的条件下取得两弹一星这样的辉煌成果,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得益于科研信息系统、技术支持系统和后勤服务系统的高水平和高效率。一个国家的科研服务水平与这个国家的科技创新水平是息息相关的,我国要想在科技创新上有所突破,必须完善科研后勤服务体制,提高科技服务工作水平。
2. 改革科技创新人才评价机制
长期以来,我国科技创新人才的评价机制不完善,不科学,存在重学历资历而轻能力业绩的倾向,选人用人评价机制僵化,与我国当前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适应。改革人才评价机制,要客观地反映创新成果的潜在和实际经济效益,杜绝简单地以成果数量进行评估的粗放方式。在对科研论文和专利的评价上,对于原创性强的基础研究领域的创新成果,应当注重评价其发展前景和潜在的经济价值;对共性技术领域的创新成果,评价中应当潜在经济价值和实际经济价值并重;对专有技术领域的创新成果,评价中应当着重强调实际产出的经济价值。
3. 完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1)完善“官产学研金”五主体合作的培养模式
“官产学研”模式已经是当前比较流行的一种孵化科技创新企业的模式,主要是指政府,企业,高校与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科技创新。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许多中小型科技企业的资金链条断裂,在科技创新人力资本投资上的投入也受到限制,这就迫切需要金融机构的参与、支持与合作,在科技项目与创新项目上,给予资金政策倾斜。依赖“官产学研金”模式培养科技创新人才,优化了金融危机背景下人才培养的政策环境,使人才在理论与实践中得到成长。
(2)转变高校人才培养导向
我国现阶段的很多高校,在扩招之后并没有在科技创新领域加大投入,而是注重学生的总体数量和经济效益,忽视培养质量和社会效益。理论式、填鸭式的教学充斥很多高校的课堂,实验性,应用性的教学却少见。国家应该在一些高水平的大学加大科研投入,由纯粹的理论导向向应用导向转变,高度重视技术科学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工程应用的能力。
(3)建立开放式的培养路径
我国的科技创新水平离科技强国的标准尚有一定差距,因此,要鼓励我国的产学研机构同国际科技界展开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国际交流合作,有效利用全球科技资源。有条件的地区和单位可以直接引进国外优秀的科技创新人才,要支持实施国际合作项目,支持我国企业在海外设立研究开发机构或产业化基地,并鼓励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究开发机构。要积极加入国际重大科学工程和国际学术组织,支持我国科学家和科研机构参与或牵头组织国际和区域性重大科学工程。通过这种开放式的走出去战略,培养站在世界前沿科技领域的高新技术人才。
4. 完善科技创新人才激励机制
(1)完善科技风险投资市场。西方发达国家在科技人才创业领域都有较为完善的风险投资成功先例。完善风险投资市场可以有效降低科技创新人员开展研发的风险,对科技研发人员形成有效激励。
(2)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对科技创新人才的激励方法应当多样化,要坚持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对科技创新人才的激励可以采取长期薪酬激励、股票期权激励、事业情感激励相结合的方法。
(3)完善创新成果交易制度。对科技创新人员的最终科研成果进行保护,是创新激励机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完善知识产权相关法规,弥补产权保护法制漏洞,形成促使创新成果交易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机制,可以为技术创新的资本与智力投入营造健康、顺畅的交易渠道,保护知识产权,降低交易成本。在科技成果的交易方面,世博会就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形式。
参考文献:
[1] 王 元:当前金融危机和技术变革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09
[2] 新华网:综述:新能源和科技创新助法国迎接金融危机挑战,2009-02-04
[3] 中国新闻网.紫荆杂志:金融危机催生新一轮科技革命,2009-04-23
[4] 程如烟:金融危机下的科技政策[J].民主与科学,2009(02):54
[5] 彭惠青 涂晓雨 黄海茵:国外科技人才开发与管理研究的启示与借鉴[J].科技创业月刊,2008(1)
[7] 汤兆云:人才是自主创新之本.光明日报,2008-10-15
[8] 张兆本 胡月星:现代人才资源开发[M].宁夏人民出版社 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