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生身体心理素质规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生身体心理素质规划范文1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大学教育在提高学生的思想观念、文化意识、劳动技能以及心理素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引导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体育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创新性人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1大学体育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不仅指的是身体没有缺陷或者疾病,还包括生理、心理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等的良好状态"可见,关于健康有着不同的认识和评价标淮,不仅仅包括生理技能,更包括心理素质"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阶段,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工作生活节奏明显加快"在这种情况下,健康的心理素质已经成为影响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大学教育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培养并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大学教育作为大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手段,把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与体育教学结合起来,通过采用游戏竞赛等方式,引导学生在体验竟争压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1.2大学体育教育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
在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也更为直接"在这种情况下,大学体育教师以其完善的个人品格和爱岗敬业的优良作风感染和影响学生,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风范和完美的人格"实际上,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教学方式不够完善,往往停留在道德说教层面,而没有真正落实在行动上"而在大学体育教育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引导和启发学生将个人的品德修养贯彻到大学体育学习的全过程"在团体体育项目的教学中,教师不仅可以引导学生牢固树立组织意识和纪律观念,养成团队协作精神,而且可以磨练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而在个体运动项目的教学中,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对抗性比赛,有助于培养大学生敢于拼搏的竟争意识"不仅如此,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引导学生养成乐于助人、尊重他人以及爱护公物等良好品质"。
1.3大学体育教育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的智力发展
体育教育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开展体育教学。
2当前大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的改革也在逐步深人"但是,大学体育教育的改革比较滞后,尤其是体育课程设置不够合理,与中学的体育课程存在重复交叉的情况"尽管也有部分高校已经尝试开展体育教学改革,试行专项体育教学与选项体育教学"但是,由于收到很多条件和因素的限制,许多与人们现代生活密切相关的养身健体等学科知识,还没有真正进人大学体育课堂中"还有一些高校虽然开设了一些体育课程,但是却没有与实践操作结合起来,教学效果难以保证"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们上体育课的积极性就受到严重的影响,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兴趣明显不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当前大学体育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已经成为成大学生身体素质不断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2.2教师的教育观念有待提高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背景下,高等学校的教育观念也需要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在大学体育教育中,教师的教育观念也需要创新问题,要适应社会的发展不断提高"然而在当前大学体育教育活动中,有部分体育教师却人认为,体育教学没有必要创新,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锻炼身体"因此没有必要进行创新"在很多大学体育教师看来,只要把教学任务完成,学生在教学中的人身安全得到保证就可以了"至于教学内容是否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是否有新意,他们并没有深入思考"因此大学体育教师的观念要进一步提高,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到学习和锻炼的过程中,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3体育教学设施巫待完善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体育锻炼越来越重视"但是,大学体育教育中,却存在着教学设施不够完善、教学设备陈旧以及教学经费缺乏等问题,这已经成为制约大学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体育训练场地缺乏、教学设施不全的情况下,大学体育教学质量就无法保证"由于缺乏教学设施和防护措施,教师的很多技术动作不能示范,战术分析也难以深入开展"。
3大学体育教育模式改革的具体措施
3.1积极转变体育教学观念.深入贯彻素质教育理念
对干高等教育来说,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积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大学体育教育要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目标,深入贯彻素质教育理念"一方面大学体育教育要把素质教育与体育教育结合起来,牢固树立/健康第一0的体育教学观念,把体育与身心健康、知识技能等融为一体,推动大学体育教育从以增强学生体质为目标逐步转向以促进学生健康为中心.另一方面要引导教师积极探索,切实把/健康第一0教学思想融人到教学过程中,努力探索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满足学生需要并且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方法,把素质教育贯穿到体育教学的每一项教学计划和课堂中"。
3.2进一步优化课程设t.促进大学体育与社会体育的融合
在教育学家看来,课程设置反映出学校对于所培养的人才在知识结构、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和主要目标"大学体育教学的改革,必须要注重体育课程设置,贯彻素质教育的理念,努力培养综合素质人才.因此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准确把握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现状和大学生的体育学习需求,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大学体育教学体系,优化体育课程设置,不仅要实现大学生体育教学目标的要求,而且要服务于大学生未来的职业规划,把大学体育教育与社会体育融合起来"大学体育教育要为社会体育打下坚实基础,使大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后能够适应社会体育对于知识、技能的要求,发挥体育的社会交际功能,满足学生身心全面发展要求。
3.3努力探索适合大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方法
应该看到,当代大学生主要是是独生子女,由干长期学习,他们普遍缺乏社会交往能力,人际关系比较冷漠,很多时候自我评价较低,甚至孤独压抑,事事以自我为中心"这些问题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是不利的"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就应当积极探索适合大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方式"一方面要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多边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注重启发式教学.另一方面要积极改变传统体育教学中偏重灌输知识的教学方法,采用一定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到运动的乐趣,这样就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快乐中掌握体育知识及相关技能"。
4结语
大学生身体心理素质规划范文2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学生;体育改革
一、新时期高校体育发展的现状
高校体育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对于锻炼学生体质和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塑造学生的优良品德、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不断深化,高校体育教育也要随之进行改革和完善,但是实际情况上高校体育改革仍未受到足够的重视,高校体育发展现状不容乐观,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仍有很多问题未曾解决。
首先,高校领导对于高校体育不够重视,只把专业教育教学当做学校教育的重点,而严重忽略了大学体育教育,把它当成高等教育其中的补充内容,没有认识到高校体育对于现代教育事业和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其次就是高校体育没有融入相应的人文思想教育,很多高校体育教师只是把体育课当成一项工作任务完成,教会学成一些体育活动的相关技能就完成任务了,其实这其中缺乏人文思想教育,高校体育不仅要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的体育活动技能和体育知识的积累,更加重要的是塑造大学生的品格,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另外还有一点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就是部分高校体育硬件设施不够完善,大学体育教师和硬件设施等资源紧张问题,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以前的体育场地、体育器材和设施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高校体育的发展,另外就是大学体育教师资源紧张,教学水平提高缓慢,影响着高校体育的发展,这些都是限制高校体育改革的一大问题。
二、新时期高校体育改革的途径与思路探索
(一)树立人文思想教育观念
高校体育不仅是一种简单的体育教学活动,还担当着锻炼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塑造学生的优良品德、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等方面重要作用。高校体育在传授大学生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的同时,还要融入人文思想观念,把大学生当成一个社会的主体来塑造,加强大学生的人文思想教育。通过高效体育要培养大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团结意识、不怕挫折、不怕艰辛的精神,这可以通过体育类型竞赛等形式进行培养,如篮球比赛、排球比赛,这些团队类型的比赛,不仅需要对抗对手的强烈竞争意识,还需要拥有很强的团结意识合作意识,需要队友之间的协作和配合,比起个人主义,这些比赛更加注重集体主义,需要队友之间的团结和合作,大家具有团结精神,以团队为荣才有机会打败对手。另外一方面,树立人文思想教育观念还要融入“以人为本”思想,体育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尽量让学生通过体育活动获得自己完成任务的满足感和喜悦感,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
(二)健全高校体育教学体系
高校体育不能被单纯地认为就是进行体育活动得到身体锻炼,更要注重学生的品格塑造,因此在新时期要进行高校体育改革必须要健全高校体育教学体系,不仅要建设必修课,还要建设体育选修课、理论课、体育知识讲座、体育社团(如篮球社、足球协会、羽毛球协会等),把体育知识、实践、素质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提高高校体育课程的科学性和可持续发展性。高校体育应该要制定以不同教学内容为主题的教学课时,把一学期的大学体育课的课室的教学内容进行大概的规划,不能由体育教师随意决定,想教什么就教什么,不想上课就停课,这种现象必须要杜绝,这不仅影响着体育课教学进度,还影响着整体高校体育教学体系,进而影响着高校体育改革的进展。
健全高校体育教学体系还要对大学生体育考试制度进行改进,传统的体育考试制度都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学生的体育技能和体育活动进行考核,这并非能考核学生的真正水平,甚至很多大学生都是临时抱佛脚,临考前按照老师说的考试内容进行训练,这种考试制度不能客观反应大学生的体育技能水平和体育素质,缺乏考试的实际意义,因此一定要对考试制度进行改革,可以采用统考加选考的形式,除了简单的统考之外可以由学生自行选择考试形式,让学生发挥自己体育方面的优势。
(三)增加高校体育教学资源
阻碍新时期高校体育改革的一大问题就是高校体育教学资源不足,硬件设施不够完善,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以前的体育场地、体育器材和设施和大学体育教师资源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高校体育的发展,因此一定要增加高校体育教学资源,增加大学的体育场地和设施,例如增加校园内部的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和游泳池等场地。还有上课时教学器材也不足也比较陈旧,例如上篮球课的时候教学所用的篮球都比较旧,一些篮球甚至是烂的,一个班的人共用两个篮球场,很多学生都没有充足的场地进行训练。因此一定要增加体育场地、器材和教师资源,需要有充足的教师资源进行教学,这样才能促进高校体育改革的发展。
(四)创新高校体育教学形式,引入体育游戏的运用
据相关的数据数据表明,现当代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体育课所表现的兴趣比较低,而且上课持一种应付敷衍的态度,很多大学生都仅是为了修够学分。针对这种情况,在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能有效改善这样的情况,体育游戏对提高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大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健康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体育游戏以进行体育活动为核心内容,以游戏形式进行,一般根据活动的性质、内容、活动对象等方面进行分类,主要分为智力游戏、活动性游戏、竞技性游戏等。在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不是让学生单单的玩游戏,而是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大学生身心特点,将教学内容以游戏形式展现出来,教学内容与游戏融为一体,这是是一种多角度、全方位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的教学方法,容易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参与性。
一般在大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运用可以分为在准备运动中的运用、在一般身体素质练习中的运用和基本教学技能中的运用。例如在准备活动中添加跑步类型的的“听数抱团”、球类的“传球”和“猴子抢球”等体育游戏;在身体素质练习中运用体育游戏可以有“青蛙跳”、“掷沙包”、“推人出圈”等形式;而体育游戏在基本教学技能中的运用则比较有针对性,通过游戏让学生加强教学内容的练习,从而掌握该技能。例如在篮球教学中可以运用“两人传球上篮”、“定点投篮”等与篮球教学相关的游戏。
三、结语
作为高等教育其中重要的内容,高校体育担起着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塑造大学生的品格的作用,应该受到足够的重视,但是新时期高校体育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因此我们要清楚认识到高校体育的重要性,积极探求高校体育改革的途径和思路探索,可以从人文思想教育观念、教学体系、教学资源和教学形式等方面着手,进行高校体育改革事业。
(作者单位:萍乡学院)
参考文献:
[1] 张飞.高职院校体育改革探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02)
大学生身体心理素质规划范文3
心理健康教育是高职院校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内容和必要条件,是一项系统工程。对于心理健康的定义,学术界一直没有统一的说法,1946年召开的世界心理卫生大会将其定义为:身体、智能及情绪上能保持同他人的心理不相矛盾,并将个人心境发展成为最佳状态,即高职学生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精神和社会性各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自上世纪90年代起,我国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越来越重视,先后颁布了一系列关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文件。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速度较快,尤其是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以后,各高职院校普遍提高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21世纪是一个竞争激烈的世纪,对人才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新的要求。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发展,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及产生的心理问题也在发生着新的变化。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时,以大学生心理特征、心理现象为对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做出新的转换。因此,关注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二、黑龙江职业学院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为了更好的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2013年我们采用了专业的心理测量工具对本系统二校区的全体新生进行了UPI大学生人格健康量表和SCL-90症状自评量表的调查,如心理普查,建立心理档案等。调查中发现,24.8%的学生有中度以上的心理困扰。从调查结果分析表明,本院学生心理问题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与高中生相比,本校学生的自我意识有较大提高,但从横向上来看,本校学生与其他普通院校相比自我认知能力仍有较多不足;第二,学生普遍缺乏健全的心理防御机制,缺乏自信心,意志薄弱,面对挫折的时候容易产生抑郁、焦虑等情绪,易产生极端行为;第三,学生敌对、偏执等心理特征影响着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第四,本校部分学生思维缺乏定向性和逻辑性,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学生常有明知没必要但又无法摆脱的无意义的想法和冲动行为,还常有一些感知障碍,如大脑发空,记忆力下降等。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过程
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念,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保证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开展,本校在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寻求适合我国国情和符合高职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保障体系,开发实施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方法和长效机制,并获得了一定经验与成效。
(一)组建高素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
为了更好地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本校组建了一支稳定、专兼结合、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首先,积极发挥了团干部、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骨干的作用,对其进行教育学、心理学和心理健康等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其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第二,配备了专业的心理咨询教师为学生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对全校学生定期进行心理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向辅导员、班主任发出高危人群信息,对于有危机倾向的学生,及时疏导情绪、排除困扰,降低危机发生的可能性。
(二)与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本校在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纳入人才培养规划中,根据教学进程安排将思想政治教育课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紧密联系,以学生的健康发展为目标,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指导学生积极处理人际关系,避免学生因自卑心理等造成人际交往障碍;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身心理问题,树立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三)设立专业的心理咨询室与活动室
本校为学生提供了咨询心理健康问题的窗口,帮学生“排忧解难”;引进了心理测评软件及“心理沙盘”等工具,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促进学生人格发展和心性健康成长。通过心理咨询室与活动室的建立,使学生在遇到心理问题无法直接快速地与教师进行沟时,得到了有效解决。
(四)构建网络心理咨询平台
本校充分利用网络,构建了心理健康网络平台,学生有心理问题时可以通过邮件、QQ、微信、MSN等方式及时地与网络平台上的心理教师和咨询师进行交流;借助平台一些心理健康测试,心理健康知识,让学生测试自己的心理状况,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使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强化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
(五)发挥校园文化的导向和凝聚作用
本校大力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有益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本校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针对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健康宣传周活动、问卷调查等活动。同时,与体育教育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在体育锻炼和运动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精神,在体育锻炼中强化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四、结语
大学生身体心理素质规划范文4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标准 原因 解决方案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在这种情况下,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更高,不仅要求人才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与较高的道德水准,而且还要求人才应该具有与时展相一致的现代意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如开拓进取的精神、勇于承担责任、顽强自信、乐观,能够承受挫折与失败等。另一方面它又造就了变化剧烈的社会环境,由此给人们的心理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动荡,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校园里有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但在有些同学看来,一切却是那样枯燥无味,缺少生气;大学生活紧张活泼,有些同学却兴趣索然,萎靡不振。在离开了父母呵护、相对宽松的大学学习环境中,一部分同学空虚、迷惘、玩世不恭,甚至轻生。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实在令人担忧。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人是一个身心统一体。人的健康相应地也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生理健康是为了保持一个健康的体魄,心理健康则是保持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心理健康能直接地影响着人的生理健康,为此,心理卫生学认为健全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而健康的身体有赖于健全的心理。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心理健康是比生理健康更为重要的一种健康。
二、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在大学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现实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万念俱灰;有人因人际关系不和而逃避群体自我封闭。大量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三、对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1、家庭教育的影响
长期以来,在高考指挥棒的调遣下,学校和家长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往往采用应试教育的方法,只重视智力教育,而没有将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渗透到其中,忽略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同时,在教养方式上,相当一部分家长因为受教育程度较低,多采用简单、粗暴的传统的家长制手段。这种消极的教养方式,容易使子女形成敏感多疑、自卑易怒、抑郁焦虑、偏执敌对等不健康的品质。总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学校、父母的教育观念、家庭教养方式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正相关系。
2、社会现实的影响
市场经济中的激烈竞争在促进社会各方面飞速发展的同时亦造成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紧张的生活节奏和巨大的工作压力使人感到精神压抑、身心疲惫。改革开放给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随之出现的一系列社会不良现象亦使大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了诸多矛盾,甚至切身感受到社会转型期的阵痛,这使得大学生人格弱点泛浮出来,形成心里疾患。
3、高校心理咨询工作欠缺
学校教育在一个人格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值青春期的大学生身心发展趋于成熟,但尚没有形成完全健康的人格。从现在大学生的心理困惑看,许多都是由于人格障碍而导致的。然而,据报道,北大校医院心理咨询中心每周一至周五下午应诊,预约就诊的患者已经排到了两个月以后;北京52.2%的高校至今还未设立心理咨询机构,亦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心理咨询教师,学生的许多心理问题仍被混同于一般的思想问题施以不科学的教导。
四、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措施
1、拓宽交际范围,提高相处和交际能力。
在与同学相处时,首先要了解自己的优缺点,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有效的协调与控制情绪,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带着一颗包容的心,友好、主动的与同学们进行沟通和交流。同时,要积极主动参加学院和学校组织的文体活动,掌握人际交往的技能和技巧,扩大自己的交友圈,在真诚、友善的基础上主动沟通交际,增加彼此的信任感,以提高相处和交际能力。
2、要有自己的职业规划。
大学生要尽早设计明确的职业倾向,在对自己正确定位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弥补不足,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管理能力和实践能力。另外,要正视理想与现实、专业与兴趣的冲突,要学会在现实中重新认识自己,找到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分析自己,不要整日为了忧虑而忧虑,要学会未雨绸缪,利用有限的4年时间达到自己预设的目标。
3、快乐的学习和生活。
当前大学生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因此大学生在找出自身差距的同时,更要找到自己发展的潜力,通过不断丰富自身的综合素质来适应时展的要求。要时常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善于从学习中寻找乐趣,并时常带着愉快、自信的心情微笑地面对每一天。当自己的学习、生活出现问题时,不要只顾着伤心、苦闷、彷徨,适当的时候来一点阿Q精神,继而保持自信乐观的态度,尽量减少挫折感,缓解外部环境带给自己的种种压力。
4、改变观念,及时寻求心理帮助。
大学生身体心理素质规划范文5
1、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指导思想
1.1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内涵可以概括为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几个方面。它是以文化素质教育为导向,以心理素质教育为中介,以健康教育为主体,以全面提高身心素质,发展人的个性为共同目标。素质教育以其倡导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完善发展”和“发展个性”等理论观念深刻地揭示了高等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完善人的本质”。素质教育“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推动了近一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在教学思想、模式、内容上的进一步深化改革。高校体育应以素质教育为教学观念,突出“健康第一”的思想进行教学改革。
1.2终身体育思想
终身体育是终身教育内涵的扩展和延伸,是终身教育的必然。高校体育应顺应教育的潮流,树立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与意识进行教学改革,让体育教学继续为他们提供自己所需要的锻炼习惯和技能。任何脱离该指导思想之外的改革,都是违背教育和社会发展的规律。
1.3《全民健身纲要》
《全民健身纲要》是面向21世纪的体育发展战略规划,它以全国人民为实施对象,要求学校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意识、技能和习惯。高校体育应以此为切入点,围绕教会学生科学的锻炼方法进行教学改革,这是新时期高校体育的重点和发展方向,任何脱离主题的改革都将使高校体育误入歧途。
2、现代化的高校体育课程内容
2.1 高校体育课程内容现代化。
它要求课程内容必须融科学性、实用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并且在高校体育教改和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充分发挥其特殊的作用,引导大学生主动尝试和创造性学习,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2.2课程内容综合化和多样化。
这是多功能与高综合的高校体育课程目标所决定的。它要求把身体素质功能的课程组块转向把实践课程、理论课程、余暇课程、健身课程、电教课程等紧密结合的大课程内容,充分体现高等体育教育的多功能综合并进和丰富多彩的整体功能特征。
2.3课程内容弹性和自主化。
这是发展个性、激发大学生的潜在创造力、提高大学生体育能力和整体素质等新世纪高等体育教育的时代特征所决定的。因为大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成就感之间的联系极为密切,“一个标准,一种规格”的内容模式,不仅严重限制了大学生个性和能力的发展,而且也压抑了他们潜在创造力的闪现;弹性化、自主化和灵活多样的课程内容则能够把共性和个性有效地兼顾起来。所以,必须构建一个灵活多样、自主性强的高校体育课程内容模式,引导大学生向自觉、自主和自由学习的方向发展。
2.4客观实效的教材体系
扩大学生选择体育教材项目的自,扩大学生自主学习体育的自由度,是教育发达国家发展大学生个性、培养体育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和完善自我意识的成功经验,也是我国推进素质教育,深化高校体育教改,规划21世纪高校体育教材体系的一个核心点。因而,在对高校体育教学大纲内容、范围进行排列、选择和组合,就是对教材体系的科学规划。21世纪的高校体育教材体系必须同时具有3个特点:①是教材内容现代化。它要求对教材内容的选择融科学性,实效性和趣味性于一体;②是教材范围综合化、多样化。它要求能够覆盖体质、生理、心理、文化、道德、营养、人口、生物、哲学、健康乃至更大的内容范围;③是教材项目的组合弹性化、灵活化和功能化。它要求按照不同内容、不同方法、不同形式、不同项目进行功能组块,保持互相联系、互为作用、系统整体的功能特征。这样既可充分调动大学生自觉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又能扩大学生自主选择体育项目的自由度,同时也保证了大纲教材系统整体的综合功能。
2.5科学,系统的课程结构和规范,完善的考核制度
首先,高校体育课程结构改革多元化,是加速推进素质教育和全面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的必然反映。21世纪的高校体育课程结构的发展模式,应把握好以下3个关键特点:①是扩大学生选择体育项目的自:②是扩大学生学习体育的自由度:③是实现课内、课外一体化,充分拓宽大学生自觉学习体育的时间和空间。其次,是对高校体育考核制度的规范和完善。高校体育课考核应实行学分制,它不仅拓宽大学生自觉、自主和自由学习时间与空间:而且也顺应了我国素质教育的推进与发展。对于课程内容的规划,对教材体系的组块,对课程结构的设计、对考核、评价制度的完善,以及对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均具有规律性的要求和体制上的规范。以促进我国素质教育为核心的高校体育课程体系在教学实践与发展的过程中,逐步走向科学、规范和完善。
3、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对策
3.1普通高校体育学科建设不容忽视
高等体育教育作为一门学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关键的环节。它应担负起增进健康,发展个性和激发大学生潜在创造力的教育重任。通过拓宽高校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学历层次、优化职称结构,增强高校体育教师的业务素质,提高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和协作攻关的能力等等。必须使高校体育科研与教学实践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才能完善其自身的学科体系,才能巩固在现代化高等教育中的学科地位。
3.2体育基础设施须上台阶
普通高校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涉及点多、面广,因而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拓新高校体育教育观念的同时,把强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到对高校领导者办学能力、发展能力和竞争能力的一个综合评价点予以认识。只有新世纪“素质教育”观念下的现代化高校管理者,才具有从加强体育基础设施方面积极探索、挖掘人才素质潜力和全面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思维特征。
3.3高校体育教学组织形式改革势在必行
“一个模式,一种规格”的高校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制约了大学生个人和个性特点的发展,妨碍了大学生潜在创造力亮点的闪现。而扩大学习自,拓宽学习自由度和以启发他们创造性完成技术动作为主线的教学组织形式,则符合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特点,符合大学生体育观和情感发展特点,顺应了大学生的思维方式特点。其优越性有三;①是有利于大学生自尊、自信和自强精神的完善;②是便于开释大学生的潜在能力和激发其创造性的灵感;③是方法科学、简单、可操作性强,并具有广泛的实际应用效果。
3.4 体育文化教育应注意实效
“体育基础理论+体育文化讲座+体育欣赏和技战术应用辅导”的理论课程模式;①是调动了大学生自觉学习体育文化知识的积极性和自觉性;②是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体育能力,陶冶情操和塑造气质;③是成功地利用了书本、电教,竞赛、讲座和休闲等,科学地拓宽了大学生自主和自由学习体育文化知识的时间和空间,卓有成效地提高了大学生的体育文化素质。
3.5心理教育应贯穿体育教学的整个过程
“3个紧密结合”的心理教育方法;①是调动了大学生参与运动、学习体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②是锻炼了意志,发展了个性;③是培养了能力,增强了自信;④是激发了大学生潜在的创造能力,提高了整体素质。从系统研究的结果看;该方法科学含量较高,实效性强,且操作简便易行,具有普遍的实践应用价值。
3.6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应加速进行
大学生身体心理素质规划范文6
摘 要 高校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化的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对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的重视,减轻甚至消除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危险因素,提高大学生的生活、学习质量,为健康成才奠定良好基础。但是,目前部分高校忽视对大学生进行健康教育,本文选取湖南省为例进行研究,先分析湖南省大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的具体表现,然后研究健康教育对大学生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最后提出可行对策。
关键词 健康教育 行为习惯 生活习惯 对策
目前,湖南省拥有普通高校106所,每年的大学生毕业生数量高达32万,由此可见,在我国湖南省属于教育大省,对培养国家后备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优秀的大学生不仅仅表现为优异的成绩,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也同等重要。但是,目前湖南部分高校仍然重视对专业课的培养,而有利于改善大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的健康教育课程却有所缺失,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创新和完善高校健康教育课程势在必行。
一、湖南省大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的具体表现
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包括日常劳动休息或者消遣,还包括饮食起居、穿着服饰等。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有利于自身的调解,有利于扩大自身对外交往,培养更高的理想追求。根据相关调查显示,现如今湖南省大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令人堪忧,不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作息时间没有规律、日常饮食没有规律、缺乏体育锻炼、沉溺于网络不可自拔、抽烟喝酒对大学生的影响巨大。
二、健康教育对大学生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健康是指人们在身体上、精神上以及社会上能够处于完全的安逸状态,不是没有疾病就代表着健康,身体不适、衰弱,精神紧张、忧虑等等也是不健康的表现。所以说,健康不只是单纯地涉及到大学生的身体方面,还涉及到心理、社会道德等其他方面各种各样的问题。概括说,健康是由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以及道德健康三方面构成的。
大学生处于青春期,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期,此时大学生的思想也不断地趋于成熟,但是现阶段大学生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健康教育对大学生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形成和改变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健康教育就是指高校通过开展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课堂教育以及课外实践教育活动,使大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地选择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的行为习惯以及生活方式,减轻甚至消除不利于自身健康的各种危险因素,预防疾病的产生,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优化学习、生活状态。大学开展健康教育课程的核心目的就是帮助大学生能够树立健康意识,激励大学生尽快的远离不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养成有利于身心健康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通过开展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认识到哪些行为是对健康有不利影响的,并能主动地趋利避害,选择有益于身心健康的行为习惯与生活方式。
三、健康教育视域下大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的对策研究
对大学生开展健康教育是一个庞大而系统的工程,这是由于健康教育本身的特征决定的,因此,健康教育整体系统的建立应当从自身特征出发。高校大学生作为中国社会文化层次最高的群体,高校最为社会培养全面健康人才的摇篮,在高校中开设系统的健康教育课程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但随着社会和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的两极化和多元化,也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的产生。如何开展好大学生的健康教育课程,对于改善当下大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提高大学生的综合健康水平,减少各种生理和心理疾病的产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规范高校健康教育课程,加强大学生对健康教育内涵的正确理解
在现代社会,健康教育已从单纯的生理指标提升为生理、心理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等多方面统一的概念。早在1990年,联合国世界卫组织(WHO)就已明确的提出“健康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道德健康和生殖健康五方面都具备,才算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健康”。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往往大多数的大学生只知道健康对自身的重要性,但不能真正理解健康教育的内涵,盲目的认为只要身体好、没有疾病就是健康了,对真正健康存在理解上的偏差。要切实转变大学生对健康的正确理解,这就需要高校更加正确的规范自身的健康教育课程,在高校中开设有目的性强、有计划、有组织的健康教育教学课程,不仅仅是包括教学内容、教学课时顺序的安排,还包括规定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心理健康知识、技能以及个性的阶段性要求。对于努力提升大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提升大学生的生活和生命质量,必须规范高校健康教育课程。
(二)高校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开展培养健康行为的教育
开设大学健康教育课程,课堂教学内容应灵活多样,高校教师应注重对健康教育课程的创新,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大学生自觉地认识到充足睡眠对自身胜利功能的帮助,努力让大学生认识到充足而且良好的睡眠可以使大脑得到充分休息,大脑细胞的能量和功能才能得到良好的恢复和储备,才能更好的运行,同时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提升身体素质。培养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行为,使之更加爱护自己的身体,加强自身修养,还可以提升自身心理素质,以及对周边环境的适应能力,养成正确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亚健康状态,保证将旺盛的精力投入到更多的学习和生活中去。
(三)开设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合理安排高校大学生的课余活动时间
在对大学生课余生活时间的调查中我们发现,有近一半的大学生没有对自己的课余生活以及活动进行合理规划,这样影响了大学生正常的生活规律,想玩就玩,想学就学的现象比较突出,更有甚者把大多数精力都放在了玩上,课余学习时间、体育锻炼时间、课外活动时间都没有合理的安排。因此,高校应注重对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的引导,高校通过组织更多的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壮大学校社团的发展,这样可以让大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之外可以更多的参加一些体育锻炼、文体活动,既可以在紧张的学习当中缓解自身压力,也可以利用一些文体活动增加生活乐趣、陶冶情操,提高学习的效率,促进大学生养成良好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
(四)引导大学生放开心中顾虑,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
随着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当代大学生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例如:家庭情况、就业情况、婚姻情况等一系列问题都会给大学生带来巨大的压力。在高校中开设心理辅导课程,或在辅导员中设立心理咨询就非常有必要。心理咨询可以使学生减轻自身带来的矛盾和压力,开发大学生身心潜能,更能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更快的适应社会大环境。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辅导课程或知识讲座,可以使学生放松自我,在遇到心理压力或挫折的时候,能通过活动调解法、激励调解法等一系列专业方法来调节自身压力,疏导不良情绪。同时要求辅导员要时刻关注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尽可能的早发现大学生心理存在的各种问题,使学生尽早发现自身的心理问题,并正确的对待、疏导。
四、结语
通过以上介绍,健康教育对纠正大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帮助大学生树立积极向上、健康乐观的生活态度,不仅有益于大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而且对社会的发展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要正视大学生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艰巨性、复杂性,正确地面对现阶段大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的具体表现,有的放矢地开展有组织、系统化、科学、有效的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为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为国家、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基金项目:湖南省2014年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立项资助项目。
参考文献:
[1] 段鑫星,王静.网络德育视域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其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