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城市环境艺术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城市环境艺术设计范文1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活动的场所,也是向人类提供生产和生活所必须的自然资源的供应基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明确指出:“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其中,“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就是环境的科学而又概括的定义。一类是由于自然环境因素的破坏和污染所引起的。如:火山活动,地震,风暴,海啸等产生的自然灾害,因环境中元素自然分布不均引起的地方病,以及自然界中放射物质产生的放射病等。另一类是人为因素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破坏。在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中产生的各种污染物进入环境,超过了环境容量的容许极限,使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超越了环境自身的承载能力,使生态环境质量恶化,或出现自然资源枯竭的现象,这些都属于人为造成的环境问题。我们通常所说的环境问题,多指人为因素造成的。环境问题的产生,从根本上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伴生产物。具体说可概括为:由于人口增加对环境造成的巨大压力;伴随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产生的环境污染;人类在开发建设活动中造成的生态破坏的不良变化;由于人类的社会活动,如军事活动,旅游活动等,造成的人文遗迹,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破坏,珍稀物种的灭绝以及海洋等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破坏与污染。
2.城市环境艺术的重要组成
从设计史上看,公共艺术的最早发端应追溯到古希腊雅典城所出现的阳光广场,现代意义的公共艺术诞生在二战之后,伴随着美国对城市的重新规划与治理,一些艺术家开始把艺术创作的场地从美术馆挪到了城市的公共空间中,以雕塑为主要代表的室外艺术大量出现,20世纪60年代由政府倡议、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实行的“公共艺术计划”直接赞助公共艺术则把这种艺术活动推向。进入21世纪的城市,经济已不再是衡量一个城市发达与否的唯一标准,文化逐渐成为城市的核心要素,以文化内涵为核心的城市文化氛围已成为表现城市魅力的另一个重要指标。有专家指出,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中心将向有文化积累的城市转移,艺术开始走向更广大的人群,走向生活本身,而公共艺术则代表了艺术与生活、艺术与城市、艺术与大众的一种新的取向与融合。从功能的角度讲,公共环境艺术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城市文化和现代城市生活理想的一种体现。相对于纯艺术和架上艺术,公共艺术的公共性特质必然使得公共艺术的文化表现性要强烈得多,它承载着更多的社会的、文化的乃至政治上的功能,带有更多的群体而非个体、社会而非个人、共享而非占有的非功利色彩。艺术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现代公共艺术就是还城市以美感,让人体会生活于其间的真正乐趣,让城市成为人诗意栖居的理想场所。从文化本身来讲,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和内涵,是一个城市的品格的象征。城市是人们聚居和生活的社会形式,或者说是人类的社会化存在与文化存在的形式。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社会发展的缩影,它不仅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心,更是文化的集中地和发源地,城市与环境本身便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和成果。
3.如何治理和保护环境
对于公共艺术来说,其所铸就的公共精神、人文精神,所陶冶的艺术灵魂,都不仅仅是属于艺术家个体的生命存在,彰显其个人的意义生存,而是在用各种公共艺术的符号语言对公众说着一个意义世界,构筑着一种精神生命的屏障。所以,如何在公共艺术的设计中使创作者与公众能够达成这种意义的生成共识,是值得我们当代公共艺术设计应该着力反思和探索的问题,这关系到公共艺术生命力的展现及其存在的价值。应该说,公共艺术不仅仅追求艺术形式和视觉效果的问题,它还关于意识、艺术家的文化底蕴、对公众的理解和挖掘,以及公众的参与和文化的选择等等。看看城市的公共艺术,即可知道艺术家的兴趣、追求和使命,即可看出公众的思想、生活和文化。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研究,可持续发展战略已在世界范围内推行,我国也将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公共环境艺术最根本特征是公共性。城市是公共艺术的载体,公共艺术属于城市,它随城市而生,为城市而存。公共艺术从产生时期就与城市结缘,成为城市生活不可或缺的要素。“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设计”正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在设计领域的一种战术回应,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也因此从观念转变到理论建构乃至设计,创作的方法技巧等方面都必将得到重大的发展。
3.1制定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在不同发展时期的生态平衡质量,绿化水平,社会服务及特色风貌等指标,在定性的基础上逐步定量化,使目标体系具有可操作性。城市人群休闲行为的研究和预测,包括价值观念,心理需求,文化取向;人口规模,人口特征;人群在城市空间系统中的流动,集散和停留时间等规律;休闲方式选择与休闲文化取向。
3.2城市生态环境空间序列规划对城市的生态绿色空间进行调整,空间规划从用地规模,空间规模,空间序列组织,空间视线及环境效益等方面综合研究,形成“点,带,场”相结合的空间系统。这些空间包括有:城市广场,主要步行街道,城市滨水地带,公共绿地,居住小区绿地,大型建筑庭院及市郊农产品绿地等。生态效益功能,活动利用类型,人流及文化艺术表达等各项功能。规划同时要对城市各主要空间作出系统的主次功能的认定。
3.3城市特色风貌的规划和指标控制在总体特色风貌目标的控制下,充分考虑环境主要空间的艺术风格和文化主题等方面的规划。基于各空间功能,生态指标,建设条件确定各空间绿化指标时效要求。绿化指标包括绿化覆盖率,绿地率,郁闭度及叶面系数等。绿化规划要对各主要空间值等特征加以规定。对城市“绿色空间”的人口容量进行测算,制定生态环境目标和环境保护治理的措施。
城市环境艺术设计范文2
关键词:民间美术、城市、环境艺术
中图分类号: F29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城市的面貌总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受地理气候条件、地域文化特征的影响形成独特的城市环境。而民间美术则与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的自然人文特征密切相关,是中国原始艺术的延续。它的美是物质需求和精神需要的和谐统一。在中国城市发展进程中受全球化影响,许多城市开始刻意模仿西方城市,逐渐失去了中国城市环境的人文因素和民族特征[1]。因此,如何在中国现代城市环境设计中体现民族性,民间美术中的元素如何在现代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中进行合理地传承是设计者值得思考的命题。
民间美术与现代城市环境艺术
1.1 民间美术的特征
我们可以把民间美术简单的概括为中国的劳动人民在劳作之余创造的一种阶层文化。我们国家民间美术风格多样,贯穿于人民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各个领域,直接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显示出他们的聪明智慧和艺术才能,从绘画、雕塑、戏剧、剪纸、陶瓷、服饰、刺绣、编织、玩具等内容我们都可以发现民间美术其实质是在于用概括夸张的形象和造型手法来表达劳动人民的文化追求、风俗习惯等。民间美术是一种符合该地域中大多数劳动人民审美的精神需求的物化表现。
中国的城市在随着迈向大国化、全球化的同时开始逐渐失去了自身的城市特征。在人们高呼“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同时,我们认识到,中国元素在现代城市环境艺术发展的过程中要不断传承和发扬,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
中国城市发展到现在,人们对自己所在的生活环境要求有了非常大的变化,现代城市环境对民间美术中传统元素的运用应该是在充分尊重和理解了传统之后,汲取精华的基础上做的创新和再创造。从而使城市环境艺术既能符合现代人的生活需求,又能体现民族文化。因此,作为城市环境的设计者,应该对这个城市这个地区的民间美术以及劳动人民的审美倾向有一定的认知:首先,民间美术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它不仅具有实用性而且是在满足人们对物质的追求之上体现了一定的美化生活的精神需求。因此,一个地方的民间美术作品大多最基本特征是实用性,同时也反映民间质朴的审美观。如浙江金华地区春节祭祀用的猪头花、陕西窑洞使用的炕围花等,虽都为剪纸作品,但是不同地方文化对其造型也产生了不同审美倾向。其次,民间美术中有一部分题材来于民俗活动,因此民间美术中吉祥题材作品和表现方式也花样繁多,如自明清以来的年画成为春节活动的重要组成。最后,民间美术的地域性也决定了其区域和时代特征。一件民间美术作品经过该地区许多人的加工、改造、发展后一步一步流传下来,都会在保留前人作品精华的同时与当时当地的生活结合,根据当代的社会审美观进行传承。
1.2 现代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特征
环境艺术是指对构成人类的生存空间进行美化和系统构思的设计,是对生活和工作环境所必需的各种条件进行综合规划的过程。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建筑外立面设计、道路铺装、室内设计、城雕、壁画、视觉标识系统、建筑小品等都属于环境艺术范畴。它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工作、休闲的关系十分密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居住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各类环境艺术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环境艺术的理念和实践,就是在这样的背景和基础上在我国崛起和发展的。
因此从环境艺术设计所包含的内容不难看出,中国现代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主要特征一是现存大量保存完整的传统建筑和传统园林所呈现出来的传统风水格局对现代城市环境设计的影响和要求。如北京的故宫规整的对仗格局对北京现代城市环境的要求和影响。另一方面,世界文化多元化格局下对文化的综合要求,意味着在现代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中要求具有文化性、共时性、等综合特征。在社会项目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城市设计者和艺术家之间的彼此跨界合作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大同的趋势,因此顺应当时当地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是设计者的必然选择。
2 现代城市环境艺术中民间美术元素解读
2.1 现代城市环境艺术中宏观格局与民间美术
在现代设计中,城市的整体规划格局从规划用地、用地性质、城市道路布局等方面乃至到城市色彩、城市亮化工程等无不处于城市宏观格局中的不同组成部分。而在“洋为中用”的今天,我们在运用西方的城市设计理论来指导今天的中国城市建设时,我们也要提倡在现代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中“古为今用”。一个城市经过若干朝代的积累形成了地域性集体艺术审美心理。一般而言,审美是指美感的产生、体验,而心理感受则是人的情知感受。
在从城市建设的宏观角度出发,如何从广泛的角度遵循和延展当地的风貌和人文精神,对于民间美术中地域特征的提炼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历史悠久的城市,如何保护与更新;对于历史较短城市风貌有极大可塑性的城市如何规范形成格局,这两者都是我们在进行现代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中必须把握的整体格局[2]。比如我们所讲的北京整个城市的建设进程,从过去的老皇城发展到今天的三环、四环、五环,其实在整体格局上无论建多少高楼、但仍然遵循整个城市中的中轴线的规划和布局。这种中轴对称的模式在民间美术的发展长河中一直是个很重要的审美法则。从此例设计者和规划者不难发现,在城市环境艺术设计沿着城市规划的科学理论指导向前发展的同时,一定要挖掘城市发展理性道路上那些细节的、感性的、给城市居民印象深刻的艺术意识形态的美学特征和民间符号。而同样的,在这个法则之下新建的奥运公园、中国国家大剧院等建筑或者景观我们都觉得能和这个发展的、富有现代感的城市结合起来并同时代表了北京城的活力和生机。
2.2 现代城市环境艺术中微观格局与民间美术
城市环境艺术设计范文3
关键词:城市建设;环境艺术设计;重要意义
1 环境艺术设计概述
1.1 环境艺术设计的定义
城市环境艺术策划以生态体系能够承受的性能为基础,使用生态学以及体系环境策划方式对城市的制造以及消费形式进行指导,发掘城市内部能够运用的资源,创建环境科学生态形式、景观怡人的环境策划方案。
1.2 环境艺术设计的特点及其意义
1.2.1 环境艺术策划结合了建筑、地理、城市计划、社会、文化、历史、考古、宗教和心理等很多方面的学科。城市环境艺术是结合了城市中的经济、社会、文化以及审美部分互相连接的一种文化,是人造文化和自然环境文化的结合表现,符合人们生存的需要又表现人们社会的前进和生态的协和,促进人们研究城市环境的不断前进。
1.2.2 环境文化是一门边缘全面文化科目,在策划场合中,结合了地理、人文、科学技术、构筑、建筑等部分的实质,环境文化对人们的精神以及物质生活产生了五彩缤纷的空间成果。国内城市在多元社会的促进下,其发展形式也越来越现代化,性能以及样式专业化、多元化,城市环境文化综合城市性能优异性以及文化长久性,汇总了趣味性、文化性以及科学性,是连接社会,自然的普通文化,经过生活环境文化性,推动人们交往以及精神文明建筑,促进城市环境文化以及城市环境策划的前进。
1.2.3 环境文化策划重视人和自然的和睦相处,注重人的心里、物理、听观看部分的要素,要充分凭借自然环境,综合气候环境、地理环境,山水、道路、植被等要素,建造自然融洽的生活条件。
1.2.4 环境文化的前进准则要保持经济、社会、生态、地域以及历史等性质的根本准则,对生活中的人和环境的观点要有全新的了解,在经济前进的促进下,文化建筑也朝着更高的方向发展,环境建筑朝着城市多元化路线前进,城市环境文化已经成为急迫的需要。
1.2.5 从环境文化策划的特点来讲,环境文化策划将文化、人文以及自然协和相融,表现城市大背景下前进的特征,符合人们生存以及精神上的需求,关注环境文化的个性和城市建筑相互辅助,达到风度城市空间的用途,不仅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还能够提升文化构造,建造具有区域特点以及精神文明的环境文化,确保城市环境能够更好的一直前进。
2 环境艺术设计状况
2.1 环境艺术设计中公众参与力度欠缺,并且时代风格及地方特色缺乏
在国内环境策划中,其景色绿化策划、施工策划、雕像展示和公共室内策划等,全部由企业和个人开展策划建筑,在对民众的意见上缺少收集,导致许多的环境策划就是策划工作者自身思想的展示以及领导的想法策划,不过环境文化繁琐性以及整体性明确了开展策划时要多方面进行协作以及一起参与。最近几年,国内许多城市施工中的项目以及玻璃幕墙、广场中的大草坪策划,让人们了解到了在当前城市建筑中缺少文化特色策划,其策划思想比较古板,国内许多城市存在千城样貌一致的尴尬形势,很多区域没有自己的特色。
2.2 执行绿化法规的意识不够,尚未形成规范化治理
2.2.1 绿化规划与快速发展的城市建设不相适应。有些项目开发商在策划时,每项目标都要达到标准,不过在详细的建筑过程中,很多配套建筑就出现了策划赶不上变化的情况,导致建筑施工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如停车位置、商业配套建筑等情况。为了缓和冲突,开发商就要进行扩张建筑,扩建过程中会出现占用绿地面积的情况。
2.2.2 治理体制不顺,经费明显不足。建成区的居住区绿化,有时因为产权和治理范围交接不明晰,责任不清而造成治理不到位。依照法规规定,小区绿化建设和养护经费应由房屋产权单位负责。但由于目前实行房改,房屋产权多样化,至今养护经费不能落实。假如此类问题得不到解决,包袱越背越重,势必会造成将来承受不了而被迫弃管。另外,有一些市政工程,在居住区或重点大街施工,毁坏树木、占用绿地不缴纳绿化损失费,无形中为绿化养护雪上加霜,影响整体绿化水平的提高。
2.3 监管机制对我国环境设计的艺术品质起到了限制
在环境设计中,会涉及到城市的各方面,我国现在现状是:城市绿化主要由园林部门进行管理,建筑设计是由规划及城建部门进行设计管理的,道路交通是由市政部门进行管理,而环境场所则是由环卫部门来维护管理等。我国的这种纵向管理模式让城市的公共空间的环境自设计及日常管理不能做到协调统一,这就造成了一些城市环境艺术品质不是很高,其整体性也比较差,对城市艺术水准及品位不能有效反映,城市环境应该得到政府的重视,并且对环境治理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及管理提出有效的针对措施,在城市建设中,建立环境艺术设计咨询机构是很有必要的,能够对城市环境进行统一管理及设计,更有利于自身特点形成。
3 现代城市建设中的环境艺术设计
3.1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为了更好地为市民服务,环境艺术的建设应该考虑到市民的需求,按照街道、公路、步行街、公园的实际尺寸,进行科学化设置,将人的需求概念渗透进去,进行一定的空间改造,掌握人的认知和思维意识能力,进行公开性的欣赏园区的建设,设计观赏性的街道、公路边界的绿色植被培育,使更多的实用性的公共场所变得更加具有观赏性,市民在进行休闲购物的同时,能够更好地亲近大自然,帮助市民进行有效的环境改造,使绿化及设施的建设迎合人的需求。
3.2 多层面的城市环境体系
进行多层面的城市环境设计规划,必须用多角度的察与灵敏的眼光来发现城市的可用资源,根据地形地貌和能够充分利用的有效资源,进行有效的开采设计。多角度的设计建设,应该把握城市的上下建筑物的协调性,使地下空间与地上设施相协调,进行多层面的交通环节设置,将地表建筑与地下建筑相结合,进行完善的环境艺术的创新实践。
3.3 交通与环境的协调
城市交通环境比较复杂,最大程度上把成熟文化的改革策划改变交通条件促使车辆以及人群能够顺畅的出行,给城市生活条件带来方便,十分关键。例如建筑高架桥、建筑地下通道,把地面交通的压力向上以及向下进行分担,车辆通行开展地下道路的分派,人流就往高架桥上分派,推动路桥以及道路干线可以交叉建筑,同时开展全面的建筑,使其覆盖面积更广阔,协助人和车辆分开,是道路的承载压力可以缓解,将更多的环境文化处理方式,运用到人们正常生活中,解决存在的问题。
3.4 提高生态功能、文化艺术功能和使用功能
植物景观是一个综合整体,它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实现,必须满足社会的功能,也要符合自然的规律,遵循生态原则,同时还属于艺术的范畴,缺少了其中任何一方,就存在缺陷,即有合理的使用功能、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及高质量的艺术水准的植物景观。
3.5 配套设施完善,综合功能齐全
居住位置的公共措施的建筑除了绿地,还需要包含教育装置、商店、医院、娱乐、行政、市政等很多方面的建筑。策划要把眼光看得长远,留置出来等待建筑的位置。居住场所的绿色策划要有新意,还必须经济,重视整顿。
4 结束语
进行城市的环境艺术设计,应该把市民的所需所想放在首要位置,真正发现城市建设的问题,帮助市民缓解各种压力,使市民在新型的环境艺术的园地生活得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城市环境艺术设计范文4
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
城市公共空间不仅是城市大众公共交往、休闲娱乐的场所,还是其进行情感交流、获得精神体验的空间,同时也是展示城市形象和面貌的窗口。城市大众可以利用城市公共空间组织和开展公共活动,优美的公共空间景观环境可以有效塑造和展示良好的城市形象,因此,城市公共空间具有使用功能和景观功能。通过环境艺术设计,城市公共空间的功能可以得到完善和优化,进而为城市大众提供更加温馨、舒适的生存和生活环境,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城市魅力。
一、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的必要性
(一)提升城市环境质量的内在需求
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是城市建设的一部分,城市建设的主要目的就是在推进城市发展的同时,为城市大众营造良好的生活和生存环境。环境艺术设计主要是对建筑室内外的环境运用艺术性的设计手法进行艺术创造,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旨在营造优美、舒适、温馨的城市公共空间,进而为城市大众提供更加美好的生存和生活空间。
(二)满足城市大众审美需求的必然要求
现如今,城市大众的审美标准和审美水平不断提升,审美需求日益多样化。对城市公共空间进行环境艺术设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艺术和技术的有机结合,以大众的审美需求为出发点,运用多样化的设计方法营造出与城市大众审美趣味相契合的公共空间环境,从而最大程度满足城市大众的审美需求。
(三)提升城市形象的客观要求
城市公共空间是展示城市形象和面貌的窗口,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一个城市的外在形象。环境艺术设计作为艺术设计的重要构成,在空间环境营造中具有显著优势。在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中,设计者应采用现代设计理念,发挥创意思维,融入城市文化元素,并运用艺术性的表现手段对公共空间进行艺术化的创造,营造出优美、舒适且具有城市文化特色的空间景观,塑造出别具一格的城市面貌。
二、当前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同质化现象严重
在当前的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中,同质化现象较为突出,甚至出现了“千城一面”的尴尬现象。在当前信息化时代下,信息传递的速度更快,范围也更宽广,一个景观风格的流行,势必会引起一股潮流,部分设计者“拿来主义”思想严重,不能根据城市自身的特点进行个性化的环境艺术设计,盲目跟风,以至于出现了“千城一面”的尴尬现象。
(二)人情化要素缺失
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大众公共交往、休闲娱乐的场所,是体现社会生活的舞台。现如今,城市大众越来越注重生存和生活环境的质量,城市公共空间不仅要具有优美的景观,还要具有温度,使城市大众能够感到温暖,获得身心愉悦,在满足其审美需求的同时也要最大程度满足其心理、精神等需求。然而,当前的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中人情化要素缺失,部分设计者不能从城市大众的实际需求出发,在设计中过于注重空间的形式,忽视了以人为本,以致于设计和营造出来的公共空间环境也显得愈发冷漠。
(三)大众参与度低
城市大众是城市建设的主体,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应该广泛听取城市大众的意见和建议,让大众参与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中,以满足城市大众对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的审美、心理、行为以及精神等多方面的动态需求,提升城市大众的幸福感。但是,在当前的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中,城市大众参与度较低,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这一城市建设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甚至成为了个人表达和宣泄自身设计个性的工具,或者是变成了阶级意志的产物。不管是设计师个人还是相关设计单位,对于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性都缺乏足够的认识,对于其复杂性和完整性也缺乏全面的理解,以致于在完成设计项目之后,问题较多,不能获得大多数城市大众的认可。另外,部分城市大众对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的认识还停留在植树、种草、养花的层面,认识和理解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使其不愿意参与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中,这也是造成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大众参与度低的原因之一。
三、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原则
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要遵循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生态性、文化性、动态性等设计原则。因地制宜就是要求设计者要结合城市自身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艺术创造,即在尊重城市地理自然环境条件的前提下进行适宜现代城市大众生活的艺术创造,或者是结合公共空间周边的环境进行协调性、统一性的环境艺术设计,营造出与周围环境相融的空间景观。在现代设计领域,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受到了广泛重视,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也要坚持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城市大众的多样化需求,融入人情化要素,展现人文关怀,进而营造出能够满足城市大众多样化需求的公共空间环境。在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现代社会,生态性设计原则是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之一,通过生态性的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营造出绿色健康、安全的公共空间环境。另外,每个城市在长期的发展中都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城市文化,在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中要遵循文化性的设计原则,充分挖掘和提取城市文化元素,使之与设计相融合,进而凸显城市文化特色。
四、改进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的策略
(一)城市文化的挖掘、提取和融入
中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地域文化,不同城市的文化也存在着差异性。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不应该一味地大拆大建,而是应该运用艺术的创作手法对公共空间进行艺术的创造和加工,在创造和加工的过程中对于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或者景观应该进行合理的保留,或者对其进行再创造、再加工,使其在保留地域特色的同时也能够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进而满足现代城市大众的审美需求。创新是设计的灵魂,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要在借鉴和汲取精华的基础上,结合城市自身的特点进行创新设计,以营造出具有城市本体特色的空间景观。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要打破设计的同质化,设计者应对城市的文化特点、历史发展脉络等进行深入的了解,挖掘和提取城市文化元素并将其融入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中,进而设计和创造出具有文化内涵和城市特色的公共空间景观,打造城市文化的名片。
(二)人性化设计理念的融入和应用
广场、街道、公园等都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构成,其主要功能都是为城市大众的生活提供服务。在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中,设计者要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不仅要充分考虑城市大众较高层次的生活需求,还要综合考量城市大众在审美、心理、精神等方面的需求,在设计中融入人性化设计理念,进而创造适宜的空间尺度,完善公共空间环境设施,营造绿色自然环境等,以满足不同类型人群的多样化、差异化需求,进而展现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的人文关怀。例如,可以根据街区人流量大小合理地放置具有创意和艺术气息的座椅、垃圾箱以及灯具等公共设施,这些具有创意和艺术气息的座椅、灯具,甚至垃圾桶不仅仅是公共空间环境设施,还是一种城市公共艺术。它们在为城市大众提供便利服务的同时,也能美化公共空间环境,营造出轻松愉悦的环境氛围,使生活在快节奏城市中的大众能够获得短暂的停留,感受城市的温暖,感受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的人文关怀。
(三)提升大众参与度
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是提升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质量的内在要求,也是满足城市大众审美需求的必然要求,同时还是塑造城市形象的客观要求。不管是设计者,还是设计单位,抑或是城市建设相关部门等都必须对此有深层次、全方位的认识,并给予足够的重视。与此同时,还要对大众在城市建设中的主体地位给予充分的尊重,积极听取城市大众的建议和呼声,和城市大众联起手来共同进行城市建设,共同营造美好的城市公共空间环境。随着互联网技术以及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相关部门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和新媒体等新兴媒介让城市大众参与具体的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项目中,在向城市大众展示和讲解设计方案的基础上,要求其对设计方案进行满意度投票,并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对于其合理且可行性高的建议积极采纳,进一步完善和优化设计方案,从而使营造出来的城市公共空间环境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城市大众的多样化需求,提高城市大众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幸福感。
五、结语
公共空间是现代城市中最具活力的公共性空间场所,对其进行环境艺术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相关设计人员对此应该有全面的认识。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多方协同、公众参与等,并按照一定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进行系统性、科学性的艺术创造,进而为城市大众构筑美好的公共空间环境。
参考文献:
[1]周润华.浅谈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方法[J].魅力中国,2020(2):274-275.
城市环境艺术设计范文5
随着城市化发展趋势的加快,城市中心区的开发利用必然造成用地紧张。在节省土地资源的同时,尽可能探索新的生存空间,已成为扩大城市容量、改善城市空间利用的必要手段。因此,城市地下空间的探索与开发应运而生。城市地下空间作为新型城市资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世界性的城市发展趋势。文章论述了城市地下空间环境的优势,立足于环境艺术设计的宗旨,从舒适与美感兼具的空间感、温暖感和人文气息兼具的设施陈设,以及生动感和亲切感兼具的室内景观三个方面入手,进一步探讨如何完善立体化、层次化的城市地下空间。
【关键词】
地下空间;环境艺术设计;设计宗旨;设计手法
在现代化城市环境中,城市的发展包括了人类与社会环境、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共同发展。人类在享受文明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承担着诸多生态和交通等方面带来的压力和不安。因而在城市化发展越来越迅速的今天,人们尽可能拓展城市的发展范围,探索新的生活空间,城市地下空间环境艺术设计也应运而生。随着对地下空间的探索和开发,城市形态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形成了地面、地下和地上立体化协调化发展的态势,从而改变了城市的面貌和结构。城市地下空间必须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积极改善城市地下空间的室内环境,比如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或者建造便利的交通设施,使人们获得优质的体验和享受。
一、城市地下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的特点
(一)舒适感
城市地下空间设计首先考虑的是空间,设计师在了解到空间整体布局的基础上,要把握人性化的设计原则,营造空间的舒适感。同时,地下空间是一个动态流动的空间,为了避免空间设计的狭窄,需要正确掌握空间的整体比例。此外,城市地下空间还要注意感官方面的舒适感,比如听觉、触觉以及嗅觉等,创造出富有层次的舒适空间,以满足人们对地下空间环境的期待和需求。
(二)空间感
空间感指的是运用环境空间的处理手法创造出宽敞的心理体验,在精确把握地下空间的实际尺度后,可以在封闭空间内运用光线、色彩等元素,兼具设施的摆放布局,营造出宽敞的空间感。因此,在设计地下空间的整体布局时应该结合室外的环境、色彩、光线、装饰物等因素。此外,地下环境的空间感还要求通畅的自由度,人们能自由流动才能使空间具有流畅性,使空间可以在感觉上获得无限延伸和扩展。
(三)方向感
方向感在城市地下空间环境艺术设计中是重中之重。有效的方向标志由鲜明的牌面标识和平面地图组成,这样可以补充完善地下空间环境各通道的可辨识性。由此,人们在经过曲折的地下通道时,可以根据清晰的建筑设施标志和地图来判断正确的方向。
(四)流动感
地下空间长期处于封闭的状态,所以流动感对于空间设计是非常必要的。在城市地下空间环境中,更应该创造流动的环境氛围,打破地下空间本身的封闭内向感。因此,在设计活动过程中,融入流动的光线变化和丰富的自然景物,可以补充城市地下空间环境的动态要素。
二、城市地下空间环境艺术的设计手法
当城市地下空间设计完成后,设计者需要进行二次艺术设计,在原有的空间基础上,根据人们的需求,正确运用艺术设计手法,有机融入光影、色彩和图案等要素,创造出更加立体化、层次化的空间。而这种艺术设计手法,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营造舒适与美感兼具的空间感
在城市地下空间中创造舒适与美感兼具的空间感,需要考虑到整个环境的结构,进而运用艺术化手法,结合现代室内设计的美学理念,从光线、色彩、图案等几个方面进行反复推敲。第一,色彩的使用可以丰富视觉效果,带来审美体验。从功能上看,色彩设计要同功能相适应,比如用暖色调来刺激人的情绪,用冷色调来体现明亮的空间感;从形式上看,色彩设计需要符合空间构图的平衡感,体现设施材料的自然质感。第二,图案和材料的运用可以增强地下空间环境的宽敞感。在城市地下空间环境的艺术设计中,运用线条图案或者天然材料,既可以创造丰富的视觉体验,也可以强化空间环境的质感。其中,线条图案会造成人们的视线错觉,比如运用垂直线条或者斜向图案可以使空间看上去更宽广。同时,天然材料的运用更可以营造独特的视觉审美感受,比如使用木料、石料等天然暖色调材料,可以使光线在材料表面上产生多变的折射效果,给人以温和的感觉。第三,利用人工照明增强城市地下空间环境的明。封闭的地下空间阴暗少光,所以人工照明设施就是必不可少的补充元素。人工照明在设计上要从整体上考虑亮度、适应度、平衡度等方面,进而确定布局地点,模拟出接近自然的光源,创造和人的视觉相统一的照明环境。
(二)设置温暖感和人文气息兼具的设施
在城市地下空间环境艺术设计中,设施陈设有着营造整体氛围的功能。其中,家具的设计和使用不仅会影响到人们对于空间环境的感知,还会或多或少的影响空间的大小。因而家具的陈设需要从其本身的功能出发,在数量上严加控制,避免加剧空间的狭窄感。家具在组合或分离空间环境上,有着自己的特征,比如颜色、大小、款式等。此外,在地下空间环境的艺术设计中可以运用工艺品、图片等多种方式来丰富空间的视觉感,并且可以有机融合声乐、光影等元素。比如,把工艺品陈设在地下广场的中心位置,再搭配流动的水池进行设计,这样可以营造出一种动态和静态相互流动的自然感,吸引人们驻足观看。又或者在封闭的室内墙壁上布置图画,这样既可以装点室内环境,也可以增强空间环境的人文气息,而且透视度较好的图画还会造成视线错觉,延伸空间环境的宽敞感。
(三)设计生动感和亲切感兼具的室内景观
城市地下空间因其本身的闭塞,因而容易给人一种冰冷感,所以在城市地下空间环境的设计中可以融入一些自然元素,创造出具有生动感的绿色环境。这样的环境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各个局部空间的功能,开创出有着流动性的空间效果,设计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绿色生态规划,加强城市地下空间同大自然的联系。首先,是光线视觉景观,在封闭的城市地下建筑中,应该在空间里提供充足的光线。比如,开设采光率较高的玻璃面天窗,并保持敞开的态势;或是通透度较高的廊柱,使之与周围的地下空间环境一体化,消减差别感。其次,是绿色植物和水体景观,在城市地下空间环境设计中吸收大自然的绿色元素,既可以改变人们的观赏焦点,又可以利用绿色植物的层次感延展空间。同时,绿色植物除了制造氧气,还产生出变化的光影效果,增加城市地下空间环境的层次性,凸显自然清新的艺术效果。由于地下空间本身较狭小,所以必须选择需要的自然元素,其中水流景观非常适合搭配绿色植被,动静结合的景观元素丰富了空间环境的自然效果。而且,水体景观除了在功能上可以净化空气,还能因其流动感可以带动环境氛围,结合光线还会产生丰富多彩的视觉艺术效果。此外,由于城市地下空间环境存在空气通风差、空气质量不达标的问题,如果空气的供给量出现不足,就会产生微生物滋生泛滥的问题,进而引起呼吸道传染病,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所以在地下空间环境的设计中,要采用通风系统,加大内部空间的通风量,并提高建筑物内的空气换气效率,以此来改善城市地下空间里的空气质量。城市地下空间环境还需要兼顾风速的适合度,以保证空气的清洁质量。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特定季节如温度较高的夏季时,通风系统的设计要使人能感觉到流动的空气,以消除人们在心理上的闷热感受。
结语
近年来,人们对于空间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城市开始兴起对地下空间的开发。作为一种人工环境,城市地下空间环境的艺术设计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从环境艺术设计手法出发,在掌握地下空间环境艺术设计宗旨的基础上,一方面可以运用色彩、图案材料和人工照明等元素,营造城市地下空间的舒适与美感,从家具、工艺品陈设等方面来创造环境的温暖感和人文气息;另一方面,可以从光线视觉景观、绿色植物和水体景观、人为控制空气质量等方面来创造生动感和亲切感兼具的室内景观,把握人们在地下空间环境内的体验感。但是无论运用何种新的设计思路,都必须以人为本。满足人们各个方面的需求,才是现代城市地下空间的发展的宗旨和根本。此外,这些艺术设计的各手法之间其实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每个要素之间要合理分工、合理作用,才可以使城市地下空间符合人的心理需求,达到城市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王文卿.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2.
[2]钱七虎,陈志龙等.地下空间科学开发与利用[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3]诺伯格•舒尔兹.存在•空间•建筑[M].尹培桐,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4]王峰.浅谈地下空间的环境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3(10).
[5]吴祖军,张志卿.浅谈城市地下空间的景观设计[J].科技风,2011(18).
[6]童林旭.地下空间概论[J].地下空间,2004(1).
[7]张芝霞.以人为本的地下公共空间设计[J].城市科学,2007(2).
城市环境艺术设计范文6
关键词:城市;建筑景观;环境;艺术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囊括了城市及地区规划设计、公共空间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甚至景观设计等,在人类的生存环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引导着社会的发展,协调着人们的生活。环境艺术不同于普通的艺术,其设计必须在一定的范围内充分应用各种技术手段,使人们的生活环境达到人与自然的有机结合。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日提高,高楼大厦平地而起,人们对于生活的享受不再局限在吃饱、穿暖的层面上,而是越来越追求拥有良好的居住环境、舒适的居住场所,因而对住宅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一、受众对建筑中环境艺术设计的审美需求
(一)、自由、快乐的审美需求
建筑中的环境设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对人们文化意识和审美思想高度概括和集中的表现。相对于其他的文化和艺术形式,建筑中的环境艺术设计和人们的生活联系得更加紧密,或者说已经深入人们的生活之中。因此,人们对于文化和艺术最基本的审美需求也在建筑中的环境艺术设计中有所表现。当代人们对于建筑中环境艺术设计自由、快乐的审美需求成为了最基本的审美需求。中国传统建筑中往往将对文化的传承和对受众的教化与环境艺术设计紧密联系起来,因此在审美取向上更多地担负了沉重的文化使命和社会使命。
(二)、动态的审美需求
对于动态的需求一直是指导环境艺术发展的重要审美需求。人们对于建筑中环境艺术的体验过程是一个运动的过程而非静止,观赏者需要从外到内再到外对于环境艺术进行时间和空间上不断变化的感知体验,而不像欣赏一幅美术作品那样需要驻足观赏和研究。建筑中环境艺术设计者应该充分发挥这种时间和空间上的优势,充分利用欣赏者视角的变化为其营造出不断变化的文化氛围和艺术体验。同时,由于时间也在不断变化,设计者应该能够根据时间的推移如日夜的交替和季节的变化让环境呈现出不同的艺术意境,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三)、多元艺术的审美需求
多元艺术的审美需求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受众需要的是多感官、立体性的审美体验而非单一性的审美体验;第二,用户需要的是多元文化风格和艺术风格的审美体验,而非单一文化风格和艺术风格的体验。
当前人们对于建筑中环境艺术设计的审美体验和感知不再是单纯依靠视觉的体验和感知而是各种感官共同形成的复合型、综合型、多元的审美体验。人们对于建筑和环境的感知是通过所有的感官形成的对于空间和时间上的共同感知。建筑中环境设计本身便是一个多元化、立体化的构建过程。设计者通过颜色和造型给人以视觉感官上的体验,通过材质给人以触觉感官上的体验,通过水、风给人以听觉感官上的体验,通过树木、花、草给人以嗅觉感官上体验等,通过对这些艺术元素的融合给人以情感和心灵上不同的体验。这些不同角度、不同感官上多元化的体验便是受众置身于建筑环境中所感知的综合性、符合性的审美体验。
二、 城市建筑景观设计现状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城市建筑的景观设计中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了环境艺术性在城市建筑景观中的发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建筑景观的发展。具体而言,目前我国城市建筑景观设计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缺乏特色
目前,不少城市都存在盲目跟风的现象,引进不少外来的品种。有些城市的景观设计,只是单纯地追求景观的艺术效果,而没有根据植物自身的特点进行选择性的引入。这样盲目引进外来品种的方式,不仅给景观的建造带来了较大的成本,还使得本地的物种得不到有效的利用,这就容易使整个城市的景观缺乏个性不能很好地展现出当地的特色。
(二)、缺少内涵
目前,不少城市的建筑规划都比较注重绿化。在对景观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大量使用草坪或花坛的现象较为常见。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环境艺术的美观,使环境的整体艺术效果大打折扣,而且还增加了城市绿化的成本,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浪费。另外,这种单方面注重绿化的设计方案,还使得整个城市景观的内容显得较为单一,不能很好的展现出当地的人文地理特色。容易使整个城市展现出单调而没有内涵的一面,不利于城市的发展。
三、建筑景观室外环境艺术设计
(一)、艺术设计的过程具有很大的模糊性和抽象性
所谓的限制性信息,是指它可以准确的用语言进行表达,而非限制性信息,无法运用准确的语言进行表达,本身带有很强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它需要用自身的感觉来体会,但是每个人的感觉又是不同的,所以很容易出现很大的模糊性。但是,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深刻的认识得,一定要传播的文化信息肯定不是限制性的确定信息,而是这种非限制性的,正是这种模糊的、非限制性的信息,才更需要人们去不断的联想。
环境艺术设计进行研究主要是根据人与建筑的关系为切入点,而人作为一种复杂的高级动物,他的品味和感觉很难做到高度统一,环境艺术设计学科具有很大的复杂性,覆盖范围又非常的宽泛,对于文化建筑所传达的信息,没有必要整体把握,进行感受和分析仅仅需要抓住最主要的一点或者自己感兴趣的一点。例如,上海东方东方艺术中心(图1):似五瓣之莲花,三个音乐厅如珍宝般地被装在里面,中心外壳通透,外壁点缀有七彩陶瓷珍珠。整个建筑充满活力,如流动的曲线般优美。
图1上海东方艺术中心
(二)、建筑的人性化信息与传达手段的多元化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尤其是高新科技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代表的获得了空前的发展:①人们因为不同的原因聚集在了一起,从而传输的载体和介质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②传播的速度和手段都与之前有很大的不同,以往的那种单一的信息交流方式被打破,呈现出一种网状的态势。③文化建筑的艺术设计可能会带来的视觉信息传播,不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跨越民族以及国界,还可以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以往的那种自上往下的传播格局这种传播方式甚至造成了非常大的冲击,它在某种程度上是整个社会网络关系之中的每一位成员都参与到信息的交流中。
上海大剧院(图2),是中国传统图腾的现代诠释。地基是方形的、屋顶是拱形的,象征“天圆地方”。侧墙正面装有玻璃,面向广场,可以使人们饱览全城景胜。
图2上海大剧院
四、城市建筑室内各部分环境艺术设计
在同一栋住宅建筑物里,考虑到建设成本及可操作性的问题,在建筑设计时,楼层上下的建筑设计如出一辙,对于每家每户的住宅设计,只可能提供相应基础的空间条件,如一致的厨房、浴厕的位置。不同家庭的风格只有在不同的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才得以体现,所以设计师应根据不同家庭的需要及追求设计出不同的个性化室内环境。
在探讨住宅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所涉及的内容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住宅的基本功能,即工作、学习、娱乐、饮食、休息等,这些功能的存在导致了不同房间的不同设计,造成了卧室、书房、客厅之分。而各个房间不同的布局,亦是住宅环境艺术设计的要求,不一样的平面用材与色彩、照明的应用使得不同房间各显其职。
结束语
城市景观的环境艺术设计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它不仅需要各方面的知识文化背景,还要求相关人员对城市的文化内涵及其发展有一个很好的认识。在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将当地的历史人文特色巧妙地展现出来,还要充分考虑建筑景观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不仅要保证建筑景观的艺术特性,还应重视其对环境、对社会的影响。只有对各个因素综合考虑,才能实现景观与环境的高度统一。
参考文献
[1] 肖媛媛.环境艺术设计之于城市绿化景观[J].吉林农业,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