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设计职业认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环境设计职业认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环境设计职业认知

环境设计职业认知范文1

关键词: 企业环境社会责任;刑法;激励机制

环境为人类及其组成的各种社会组织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空间、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还为人们提供了精神享受。但是包含企业在内的众多社会主体对环境的各种不当行为却在不断的滋生蔓延,多种多样的环境问题出现,环境损害越来越严重,生态系统功能日益下降,甚或已严重侵害了公民的生命健康和财产权益。在当今社会,作为主要经济主体的企业对此是难辞其咎的,这也凸显了企业在履行环境社会责任方面的不足。

百度百科显示: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简称CSR)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必须超越把利润作为唯一目标的传统理念,强调要在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强调对消费者、对环境、对社会的贡献。因此,环境责任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姑且称此责任为企业环境社会责任。当前,环境污染与破坏、资源短缺和生态恶化等问题突出,且经济发展、社会安全与环境恶化的矛盾局面越发突出。那么,作为这个矛盾关系中的主要制造者和关联者,不管是为了己内或己外之利益,企业必须(被迫或主动的)切实有效的履行环境社会责任,积极的参与到保护人类环境中,才能有效的改善这个矛盾局面。

一、企业环境社会责任概述

学者认为企业环境(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贯彻清洁生产的要求,合理利用资源,采取措施防止污染,在促进自身经济利益提高的同时所承担的保护环境的义务。①一般来说,企业的环境责任应包括如下内容:首先,应该在产品的设计、材料选购、工艺制造、成品出厂等所有活动和过程中,严格按国家标准,注重减少污染和保护环境。对于废气、废水、废物进行治理,努力降低直至消除污染物,与周边自然环境及当地民众和谐相处。其次,对自己的建设项目进行严格的环境评估,逐步淘汰一批落后的生产工艺,采用清洁生产、少废无废工艺,加强绿色科技产品的开发,积极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进行环保生产,实施环保管理。第三,科学、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提高自然资源的回收利用率。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机制,实行集约化经营战略,依靠技术进步实现产品的最大增值。在节约资源的同时,加强废物的综合循环利用,实现废弃物资源化。第四,注重研发无害于环境和人体健康的产品。在产品有可能对环境造成损害的时候,积极采取预防和补救措施。②

在企业(环境)社会责任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中,对其性质的讨论有道德责任、法律责任和综合责任等。但基于社会法治化发展的趋势和企业履行环境社会责任的现状,笔者认为企业的环境社会责任应当是一种法律责任,必须在法律中规定并规范。

二、企业环境社会责任履行现状

企业社会责任运动自欧美发达国家兴起之后,在学者和一些社会组织的呼吁之下,很多企业都开始做出了履行社会责任的承诺。在世界大环境的影响下,自2004年一些中央企业公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开始,很多企业都加入了企业社会责任运动行列,我国还陆续公布了《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而且,这些企业在公布自己的社会责任报告中,都专门公布了环境责任部分的内容。因此,从形式上来看,企业的环境社会责任履行状况是良好的。

但是我们所看到的现实却与这些报告和数据不甚符合。如:很多企业在“利润”的驱使下,在利用自然资源时消耗、浪费严重,产能低,传统的能源资源大量削减,甚至消失;乱采、盗采矿产资源现象频发;森林大量减少;耕地被大量非法占用或荒置;违法排放废物,严重污染空气、河流、土地;逃避检验检疫;沙化和恶劣气候现象增多。这些造成的结果是不明疾病、传染性疾病增多,也随之增多。等会逐一浮现。企业环境社会责任的履行不足,不但危害了环境本身,甚或已经影响到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因此,必须加以规制。

社会责任要求每一个共同体成员在维持和推进共同体利益方面发挥作用。一旦发生冲突,必须让共同利益高于个人利益。这对于其成员来说只是义务而不是权利。③即其成员必须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否则要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根据刑法规定,上述诸多企业履行环境社会责任的不当行为已经构成了犯罪,就是环境犯罪。所谓环境犯罪是指违反环境法律、法规的规定,一切从事污染或者破坏环境等有害环境法益、依据刑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行为。④对此,如何减少环境犯罪造成的不良影响,实现对环境的保护激励已经引起政府和社会的足够重视,因此而形成的国家政策和相关法律体系也开始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尤其是刑法功效和价值的实现更不可忽视。

三、企业环境社会责任的刑法激励机制概述

(一)激励和机制

1、激励。激励是心理学的一个术语,是指激发人的行为的心理过程。现在,这一词语被大量的运用在管理学领域。当然,谈到激励我们应该都不陌生,因为激励一词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许多场合频繁运用,可以这么说,没有了激励整个社会将是一片静寂。但是,什么是激励,激励的含义究竟该如何理解?激励一词是外来语, 译来英文单词Motivation, 它含有激发动机、鼓励行为、形成动力的意义。美国管理学家贝雷尔森(Berelson)和斯坦尼尔(Steiner)给激励下了如下定义:“一切内心要争取的条件、希望、愿望、动力都构成了对人的激励。――它是人类活动的一种内心状态。”⑤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激励是指激发鼓励。⑥在本文中笔者也采纳此观点。

借用管理学中的将激励分为正向激励和负向激励的观点,我认为在环境社会责任履行领域,相对于民法、行政法等其他相关法律、规章、条例更多的是从正面规定一些权力性规范或者积极的措施给人以动力,刑法却是从反面规定一些禁止性的规范和惩罚、制裁措施给权利人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但是,不管是正面还是反面激励,最终的目标都是相同的:均是为更有效的促进环境、经济和人类社会有机、可持续发展。有人说激励是一种神奇的密露,但总的来说,我认为激励更像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在需要它的时间、地点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机制。机制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学习和研究中运用颇多,但是对机制究竟作何解释?在不同的语境和场合下,对于由本身就具有多义的“机”和“制”组成的“机制”一词的理解必定是多种多样的。《现代汉语词典》对“机制”一词,释义如下:“ 【机制】①属性词,指用机器制造的;②机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③有机体的构造、功能和相互关系;④指某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化学规律;⑤泛指一个工作系统的组织或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方式。”⑦结合我们的研究主题――激励机制而言,机制应作以下定义:一个有机系统的组织结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及此系统的功能和价值。

那么本文所述的激励机制指的就是激励的组织结构、组成激励体的部分相互之间的联系和作用及激励的功能和价值。

(二)企业环境社会责任的刑法激励机制

综上所述,企业环境社会责任的刑法激励机制所要研究的内容包含构架刑法激励体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些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以及此刑法激励体所能够发挥和实现的功能和价值或者说是所能够造成的影响。当然,其途径主要是通过严厉的刑罚惩罚、制裁措施来实现刑法的激励机制。

构建企业环境社会责任的刑法激励机制是要在激励企业更好的履行环境社会责任方面,发挥和实现刑法的功能和价值或者说是所能够造成的影响。当然,其途径主要是通过严厉的刑罚惩罚、制裁措施来实现刑法的激励机制。一般说来,刑法激励机制应包含激励时机、激励对象、激励频率、激励程度和激励范围等因素。但激励时机应是环境犯罪的预备阶段,这样既避免料刑法的过多延伸,又可有效打击犯罪;激励对象是指违犯环境法律和刑法等相应法规构成犯罪者;激励频率应该根据激励对象的不同而有所区别,那些犯罪率高且危害严重的宜多,对那些偶尔犯罪且危害性轻的宜少;激励程度要根据刑法的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从量上把握激励,一定要做到恰如其分,激励程度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应该根据其犯罪所得、所造成的危害大小以及应当承担的刑事法律责任轻重来确定;激励范围应是那些违反刑法规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行为。

四、构建企业环境社会责任的刑法激励机制的必要性

为了构筑一个完整的环境法律保护体系,加大对环境的保护力度,以刑法保护环境已成为多数国家的选择。我国也在此方面从无到有,从有到健全,在立法和司法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跨越,环境状况得到了极大改善。那么,为何只有构建企业环境社会责任的刑法激励机制,才能有效的保护环境呢?

首先,从根本上来说,这是由刑法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刑法是整个法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与环境有关的法律激励机制体系也绝不能少了刑法的参与,这也是刑法的任务和功能决定的。对于那些严重侵犯受刑法所保护的环境权益、国家对环境的正常管理的行为必须用刑法手段保护。

其次,刑法中的刑罚制裁措施相对于其他法律制裁措施(特别是常用的民事或行政制裁)来说最具有严厉性,它也是其他部门法得以最终实现的保障和补充,这是其他部门法所不能取代的。

最后,刑法所具有的首要价值――公正价值的实现就是要维护正当、公平和平等,因此,刑法就要发挥本身的惩罚作用打击犯罪。同时刑法本身就具有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的内涵,且与环境保护法律相呼应。

五、企业环境社会责任刑法激励机制的不足及完善

正如前述,为有效的打击环境犯罪,激励企业等社会主体履行环境社会责任,我国于1997年对刑法典作了全面修改,增加了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专节,也出台了环境法律,其中的一些条款作为附属刑法条款而存在。同时,司法机关也成立了单独的环境法庭、审结了一批环境犯罪案件。这些都说明了刑法激励机制的启动和效用。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再加上一定的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环境犯罪案件不消反涨。

(一)企业环境社会责任的刑法激励机制存在的不足

1、环境犯罪在《刑法》中的位阶较低。将环境法益作为层级较低的法益或者同类客体,反映了立法者对于环境法益保护的理念还比较陈旧,未能突破传统人本主义的刑法立法理念,将环境法益局限于对个人法益和社会法益的保护;⑧

2、刑法典本身和附属刑法(环境法律)对于承担刑事责任的规定存在冲突,环境法律规定的范围要广泛,而刑法典中的罪名没有涵盖所有可能的环境要素和环境行为;

3、在追责方面,很多规定都要证明犯罪主体的主观罪过,在实践中而这方面是最难做的;同时,很多犯罪被规定为行为犯和结果犯,而放纵了环境犯罪的危险;

4、刑法对环境犯罪的量刑处罚偏轻,这也使得对环境犯罪缺乏足够的震慑力和惩罚力度,而使很多人为了可能的可观利润去铤而走险;

5、司法机关却缺少既懂法律、又具有专业知识的复合型法官、检察官。环保法庭也未发挥应有的作用;官员的绩效考核机制倾向,行政干涉司法,地方保护主义影响了司法公开公正;以罚代刑――用民事责任、行政责任代替刑事责任”现象比较突出,忽视了刑法的适当优先原则,也忽视了刑法是民法、行政法的保障,使得刑法在环境保护领域失去了应有的威慑力。

(二)完善企业环境社会责任的刑法激励机制的几点建议

1、大力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牢固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特别是刑法保护意识,让广大公众认识到侵犯环境的严重性――触犯刑法规范,构成犯罪,从而在整个社会中营造一个保护环境的良好舆论氛围;

2、加大环境专业人才的培育,为相应的行政机关和公、检、法机关以及律师队伍充实进大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同时为现有的执法和司法机关的在职人员提供环保知识的专业培训,提高执法和司法质量;

3、加强政治改革,减少行政和各种组织、个人的不当干预;建立严格的责任问责和刑事追究机制,发挥刑法应有的作用;

4、做好环境刑事立法工作,建立破坏环境资源罪专章,以与环境的地位相适应;结合环境法律的规定,以及综合考虑环境要素和环境损害行为,完善环境犯罪罪名,更广泛的打击环境犯罪;引进严格责任制度,改革环境犯罪司法中的因果关系的认定机制,加强刑事司法追究力度;加大刑法典对于环境犯罪的量刑力度,提高目前自由刑幅度,对危害特别严重的可适当增加无期徒刑,甚至是死刑。

六、结语

在各项利益的驱使下,环境犯罪必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环境问题绝不是某些部门、专家所说的小、少、减,而是愈发严重。因此,惩治环境犯罪应是现今和以后的一个国家力量倾向,当然这不仅仅是政府部门的事情,也是广大公众的义务,只有普遍的行动,阳光和蓝天才会普照。在我看来,运用法律惩罚犯罪,树立法律的权威,是和我们国家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体目标相一致的,但是我要提醒大家的是犯罪并不是毫无积极意义,而是一个正常现象。我国的一些刑法学者也指出犯罪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它为社会提供一种张力,使社会在无序与有序、罪与非罪的交替嬗变中跃进;犯罪具有排污和激励两项促进功能,犯罪是一种社会新陈代谢现象。环境犯罪在不断给我们警示。当然,我们不可能消灭环境犯罪,但我们可以不断减少其不良影响,构建一个良好的人类环境。

参考文献:

①黄锡生、宋海鸥:《论企业环境责任的立法完善》[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5(3):120-121。

②佚名:《透视企业环境责任》[N],中国环境报,2010-10-19(8)。

③[英]A・J・M・米尔恩,夏勇、张志铭译:《人的权利与人的多样性――人权哲学》[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162。

④刘文燕、陈野:《环境犯罪的原因与对策》[J],前沿,2010(12):101。

⑤苗茁:《浅析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中的激励机制》[J],企业导报,2012(15):215。

⑥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商务印书馆,2005:634。

⑦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商务印书馆,2005:628。

环境设计职业认知范文2

EN5(补充标准)

指标解读:EN5是指通过采取节能措施和提高利用效率而节省的能源。该指标既是一个量化的指标,也可以是一个引导性的指标,专指机构通过节能和提高能效等措施节约的能源使用量,通过持续改进,促进机构节能和提高能效。

范例: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2006年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为例,该公司通过启动重点节能节水工程、开展节能节水技术交流、加强用能用水效率监测、签定节能节水目标责任、考核评价节能节水绩效,实现节能150万吨标煤、节水7000万立方米。

EN6(补充标准)

指标解读:EN6是为运用节能或可再生能源的产品和服务所进行的倡议活动,以及由于这些活动带来的能源需求减少量。

范例: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2006年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为例,中国石油集团在生产运营中积极利用地热能,所属企业大港油田、辽河油田和华北油田等因地制宜,对地热资源进行了利用,建成加热炉,实现年节约油气4800吨。

EN7(补充标准)

指标解读:EN7是指减少间接能源耗用的计划,以及计划时限的成效。

范例:以可口可乐希腊公司为例,可口可乐希腊公司的生产与产品与人类最重要的水资源的消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2006年,可口可乐希腊公司在能效方面提高了6.4%,与2002年相比,其能效提高了21%。可口可乐希腊公司生产一升饮料消耗0.65兆焦能量。

EN8(核心标准)

指标解读:EN8是指按源头划分的总耗水量。按源头划分的水资源,既可以有新鲜水资源(包括自来水、井水、湖水、河水、溪水等),也可以有海水淡化的水资源等。水资源的消耗或污染可能导致严重的环境影响,因此减少水资源的消费和保护水源地是保证机构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责任。

范例:中国华能集团在其《2006年可持续发展报告》中指出,2006年公司火电用水量38,322万吨,来自河道、湖海、地下水、雨水等;实现燃煤发电厂单位发电水耗1.47千克/千瓦时,比全国平均水平约低20%。

3、水

EN9(补充指标)

指标解读:EN9是指因耗用水而严重影响到的水源。该指标是属于负面影响的指标,因而很多环境业绩较好的公司,在该指标的披露上,不涉及或者表明“无”。

EN10(补充指标)

指标解读:EN10是指可循环再利用水所占的百分比和总量。该指标既是一个量化指标,又有指引作用。可以用以鼓励机构利用循环水,减少新鲜水资源的消耗,间接起到保护水资源的作用。

范例:可口可乐希腊公司在其《2006年度社会责任报告》中指出,2006年公司水循环和再利用总量为137.4万吨, 占总用水量的10%。

4、生物多样性

EN11(核心指标)

指标解读:EN11是指机构在环境保护区或保护区毗邻地区及保护区之外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区域拥有、租赁或管理的土地地理位置和面积。该指标反映机构活动与生物多样性环境的关系,以及可能对物种产生的影响范围和程度。

范例:BP公司在其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汉(BTC)的建设中,根据新的对环境无害作业的要求,负责还原该管线的周遭环境。该石油管道现在已经埋管。此外,另一条南高加索管线(SCP)最后阶段的原貌恢复工程也正在进行。南高加索管线(SCP)和阿塞拜疆与格鲁齐亚一段的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汉(BTC)位于同一个走廊。在整条走廊,三个国家的环境还原工程与生态重建正在进行,在某些地方,管道所经地区和其周围的环境几乎已经成为一体。

EN12(核心指标)

指标解读:EN12是指描述机构活动、产品和服务对保护区内及保护区之外生物多样性价值高的地区的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影响。

范例:挪威国家石油公司《2006年可持续发展报告》披露,公司长期致力于采取各种措施减少作业活动对海洋生物的影响。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和海洋科学家联合对环境进行调查研究,证实其钻井活动对海洋生物的影响是有限的。调查表明,螃蟹、鱼等海洋生物在公司完成钻井后又重新回到其原来栖息地。调查还表明,钻井活动仅有限地破坏井头附近的河床土壤,且辐射的范围仅在100米之内。

挪威石油公司在钻井作业中还大量地使用“绿色”环境友好化学物,因此,在作业过程中没有产生对海洋生物有害的物质。

EN13(补充指标)

指标解读:EN13是指受保护或已恢复的栖息地。该指标强调机构活动中对环境实施最大限度的保护措施,将对环境的影响减到最小。

范例:中国石油西气东输管道在穿越新疆阿尔金山野骆驼自然保护区过程中,为保护国家珍稀野生动物,最大限度降低工程建设对野骆驼及其生态环境的影响,管道向北平移了200公里,线路总长增加了15公里,由此增加了伴行路及管道主体安装投资近2亿元。

EN14(补充指标)

指标解读:EN14是指管理影响生物多样性的战略、当前采取的行动和未来的计划。该指标是希望机构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有持续的战略安排,以取得长期的管理效果。

范例:以挪威国家石油公司《2006年可持续发展报告》为例,其列出了在生物多样性方面2006年要做的、2006年实际完成情况和2007年计划开展的工作,分别是:详细研究生物多样性面临的挑战,研究北极地区生物多样性面临的挑战和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一道执行生态系统管理计划,2007年将采取实际措施保护生态多样性。

EN15(补充指标)

指标解读:EN15是指按照生物濒临绝种的风险,依次列出处于受机构经营活动影响的、被列入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Red List)和国家保护名录的物种数量。目前能够做到此项指标完全统计的机

构不多,但该指标是着眼于全球性的物种保护而设立的,体现出机构的国际主义负责精神。

5、排入物、污水和废弃物

EN16、EN17(核心指标)

指标解读:EN16是指按重量计算的直接或间接温室气体的排放。EN17是指按重量计算的其他相关间接温室气体排放。

环境设计职业认知范文3

【关键词】 制度环境; 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绩效; 国企改革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7)09-0002-07

一、引言

制度是一个社会的博弈规则,是一些人为设计的、塑造人们互动关系的约束,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因为制度通过影响生产和交易成本决定了进行某项经济活动的可行性和利润水平。此外,由于企业内生于特定的制度环境下,企业各种行为决策均受到制度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已经成为学术界的共识,而对企业自身来讲,如何更好地协调社会责任与经济利益目标之间的关系也是很现实的问题。企业社会责任认知的形成和履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会受所处制度环境的影响。国有资本是全民的财富,应该服务于全民利益和国家战略,研究国资国企的社会责任问题意义更加重大。那么,制度环境在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之间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呢?在当前国资国企改革的大潮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对企业所处的市场外部制度环境有着重大影响,那么它又是如何影响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呢?本研究的贡献在于:一是在国资国企改革的背景下,关注国资委下属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制度环境、企业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二是研究制度环境在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之间的调节作用,可以为当前经济改革中准确协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提供实证依据,促进经济社会的市场化进程。

二、文献回顾

(一)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

Peloza[1]评述了128篇探讨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关系的文献,发现其中59%为正相关、14%为负相关、27%为混合性或无相关。(1)正相关。宋建波等[2]以Carroll提出的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自愿责任“四大类社会责任”为基础,基于沪深两市638家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得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会对企业绩效产生积极影响的结论。杨伯坚[3]采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编制的上市公司社责任指数作为社会责任指标,在回归方程中引入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等公司治理变量后,得出公司履行社会责任能够提高企业业绩和成长性的结论。李姝等[4]立足于企业如何通过降低权益成本提高企业绩效,以此探讨上市公司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动机,认为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对于企业战略来说是一个质的改变,企业实实在在地将社会责任付诸于行动,这无疑会使得这类公司在市场中获得投资者的青睐,从而获得投资资金上的优先权,其权益资本成本也会降低,企业绩效得以提高。尹开国等[5]从企业社会责任外生假设角度,重点关注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关联性的经验研究中的外生性问题,认为当期企业社会责任对当期企业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2)负相关。Makni et al.[6]选择179家加拿大企业作为样本,研究发现企业社会责任与代表企业绩效的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及市场回报率等财务指标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性,进而得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会减少企业利润及降低股东财富的结论。Lima et al.[7]以新兴经济体中的巴西为研究对象,基于社会责任指数和企业财务数据,研究社会责任对于企业绩效的影响,发现社会责任破坏了巴西企业的财务绩效。(3)关系不确定。Flammer[8]对所有美国上市公司1980―2009年公司新闻公告中有关环境的事件进行研究,提出企业环境社会责任是边际收益递减和保险型特征递减的资源,并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存在非线性关系。还有部分学者研究发现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之间呈倒“U”型关系,而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Servaes et al.[9]则发现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还受到企业特点的影响,只有在声誉好的企业,社会责任才对企业绩效产生积极的作用;而对于声誉不佳的企业,则会产生相反的作用。

(二)制度环境与企业社会责任

Matten et al.[10]立足于不同经济条件下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认为自由市场经济型国家的企业社会责任一般是外显型的,因为自由市场经济下大量的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可由企业自行决定;而在协作经济条件下,企业社会责任嵌入在制度和法律框架下,因此,他们的社会责任一般是内隐式的。Campbell et al.[11]研究发现,所处市场竞争程度越高的公司越倾向于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这与消费者倾向于购买社会声誉良好公司的产品有关,消费者通常对于公司带来的不良影响反应更为灵敏。当市场上存在大量的替代品,而且市场竞争较为激烈时,消费者倾向于购买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拥有较好声誉企业的产品。企业可以通过积极地承担社会责任,在消费者中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这种重要的无形资产可以辅助企业通过实施差异化竞争获得竞争优势。周中胜[12]以2009―2010年披露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被纳入润灵环球评价系统的深沪两地上市公司作为初始样本,以“中国市场化指数”作为制度环境的替代变量,考察了制度环境中的地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程度、地区法律环境的完善程度,以及地区要素市场的发育程度等对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影响,发现在政府对经济干预程度越低、法律环境越完善以及要素市场越发达的地区,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状况越好;越是在制度落后、要素市场发育程度不高的国家或地区的企业,在这种扭曲的要素市场,企业越缺乏通过履行社会责任获取竞争优势的工具性动因,而热衷于通过建立政治关系、追求政治寻租以取得发展。因此,市场化程度较好的地区,投资者对信息的要求从之前简单地关注数量优先,如今更加重视质量,对公司信息披露透明度的要求就越来越高。伴随着投资者对于企业信息披露日益苛刻的要求,将会驱使上市公司在法律强制性的信息沟通和市场自我约束的自主信息沟通之间进行平衡,促使公司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

(三)制度环境与企业绩效

基于制度环境中的法律环境视角来寻找实现公司内部治理和投资有效性,会发现各国的上市公司之间在资本市场的广度和深度、分红政策、投资分配效率以及企业获得外部融资等方面的差异巨大。法律制度对股东和债权人的权益保护对于了解不同国家企业融资模式至关重要,当法律制度不保护外部投资者时,公司治理和外部融资不能很好地工作,进而影响企业的投资效率[13]。Wang et al.[14]基于企业质量管理的视角,认为市场环境在企业管理与企业绩效关系中发挥中介效应,当外部环境因素发生动荡或者不利于企业发展的变化时,将更有助于敦促企业维系客户的良好关系,提高企业业绩,进一步获得企业生存的机会。Prajogo[15]使用澳大利亚207家制造企业的数据,关注不同的商业环境对于企业绩效影响的有效性,研究发现:充满竞争活力的商业动态环境加强了产品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Bekaert et al.[16]收集了全球96个国家1980―2006年间的要素生产率数据,结果表明金融生态环境对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永久性影响比对资本增长的影响更显著,而这种影响归因于金融开放在股票市场和银行部门发展中的所起的作用。谭利等[17]从外部制度环境的角度出发,以2003―2011年A股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为样本,采用投资对投资机会的敏感性来度量企业的投资效率,探究制度环境中各个指标对公司治理与投资效率两者关系的影响。研究表明:公司所在地政府干预程度越低和金融市场化程度越高,公司治理对投资效率的影响就会越显著。

通过以上文献的梳理可以发现,由于研究方法、样本选择、变量的差异,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着正相关、负相关、不相关或者不确定的多样化关系,即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不是简单的相关与否,即存在着制约二者之间关系的权变变量或者调节变量。而基于前文的分析,制度环境的调节作用表现为良好的制度环境有助于企业践行社会责任,进而对企业绩效产生积极作用。同时,当前相关研究对国资国企的关注不多,而国资国企在基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所决定的制度环境中又有着与其他性质企业所不同的特性。因此,本文以此为切入点,选择国资委下属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对企业社会责任、制度环境与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

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社会影响假说认为,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水平越高,越能满足各类利益相关者需求,公司的社会声誉就越好,对企业绩效将有正的影响,但相反,如果不能满足各种利益相关方的期望,将产生市场恐惧,并最终失去赢利机会,进而对企业绩效产生消极影响。而如何降低利益相关者对于市场的恐慌度,则需要企业借助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进行印象管理,达到减少信息不对称和增加投资者对企业了解的目的,最终减少投资者对企业未来发展前景的不确定性,降低投资风险,从而降低资本成本,提高企业绩效。这也正好验证了社会投资理论关于社会责任是一种社会投资的观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并非完全因为它们喜欢做这些事情,而是通过向社会投资,促进企业的知识转移和共享,获取资源,减少交易成本,畅通交易渠道,借助各方面条件与利益相关者结成良好的社会关系,增进企业的利益。

然而,权衡假说理论从资源有限性的角度出发,坚持认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之间是负相关的。代表人物弗里德曼认为,企业与利益相关者始终保持一种动态博弈的关系,企业权衡利弊后所做出的满足利益相关者期望的决定,是企业基于资源合理分配原则在不同的利益相关者之间进行权衡分配的结果,因此,企业不可能做到满足每一个利益相关者的期望。平衡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对于企业维护内部均衡显得尤为重要,过多承担社会责任,必将影响企业利润分配,进而对股东的利益造成不利影响,企业赖以生存的主要Y金渠道将难以维系,最终结果是企业内外部利益博弈失衡,打破企业平稳的运营环境。三重底线理论同样认为利益分配均衡对于企业维持内外部和谐很重要。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尽可能地满足股东期望固然重要,但是企业运行面临着经济、环境、社会三条底线,这是制约企业发展的客观因素。如果企业过度履行社会责任,也会制约企业经济价值的发挥,难以达成利润最大化和对股东负责的基本目标。

管理者机会主义假说认为,如果企业管理者所获的利益是与企业当前市值息息相关的话,管理者会为了追求个人的利益而影响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如果企业出现经营不善的情况,管理者会通过各种手段来掩盖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的过失,承担更多的企业社会责任就是其中的一种方式,所以会出现企业绩效不佳的情况下企业反而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以改善企业绩效不佳的状况[18]。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1a和假设1b。

假设1a: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有利于提高绩效。

假设1b: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不利于提高绩效。

(二)制度环境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交易成本是影响资源配置的重要因素。从市场微观结构出发,企业交易成本可以进一步分为由市场结构决定的交易成本、企业组织内部契约决定的交易成本(成本)以及企业作为市场的参与者被管制者施加的额外成本(寻租成本)。对于国资国企,政府是企业资源配置者的主要角色,这时企业的交易成本可能主要体现为寻租成本。企业所处地区治理环境对交易成本有显著影响,减少政府干预、改善政府服务、加强法律保护均有利于减少企业非生产性支出,而且在经济转型过程中,随着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利益的重新分配,地方政府在自身利益最大化原则指导下,有动力也有能力对企业活动进行干预与调节,从而可能会给企业带来效率损失。战略制度观的提出,克服了行业和资源两类观点长期以来缺乏对制度背景的关注,并提出了以新的制度主义为中心的重要见解。随着制度主义的兴起,制度逐渐被量化,并作为影响企业绩效的内生变量。国资国企处于“特殊的经济转型”制度环境中,导致寻租行为的盛行。寻租理论表现为,在政府干预的情况下,人们为了获得个人利益,往往不再通过增加生产、降低成本的方式来增加利润;相反,却把财力、人力用于争取政府的种种优惠。企业为权力寻租付出一定的代价,结果有可能是企业获得的收益小于付出的成本,从而降低公司业绩。企业在向政府寻租的过程中,自身的行为也越来越受到政府的制约和干预[19]。企业所处地区的市场化水平越低,企业受到的政府干预程度就越高。政府向企业伸出的“掠夺之手”,违背了企业经营的自身规律,从而降低了企业绩效。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2。

假设2:良好的制度环境有利于提高企业绩效。

(三)企业社会责任、制度环境与企业绩效

制度理论认为,研究各类组织行为时有必要从组织与环境关系的角度去发现和解释各类组织现象,在关注环境时不能只考虑技术环境,还必须考虑制度环境,即组织只有将其所处环境中的规范和惯例有效体现在自身形式、结构、内容和活动中,组织才能获得其存在的意义。制度理论的核心研究问题是制度环境与企业社会战略、企业绩效的关系,关于中国企业的相关研究侧重于探讨中国各地区制度环境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和绩效的影响。制度理论引入经济学所催生出的新制度经济学派,指出企业参与社会责任是因为受到来自外界环境所施加的制度压力,即制度环境通过一定的机制向企业施加压力,驱使企业采取具有社会责任的行为,从而约束企业的行为规范,使得企业的行为满足社会预期[20]。当产权保护较弱时,较差的地区制度环境给企业契约签订和执行带来不必要的困难,市场交易成本自然上升。企业所处市场的经济形势差,市场环境不健康或者行业竞争不合理(存在寡头竞争或者缺乏市场竞争),在这样的制度背景下企业更可能忽视产品质量和安全,同时还会压榨员工和合作伙伴,出现机会主义行为。而厚市场理论的观点与之不谋而合。即当成熟的市场参与者越多,企业选择合作伙伴变得更加自由化,投机空间的缩小有效抑制机会主义,市场交易成本得以降低。政府对经济的过度干预是国资国企面临的最主要制度环境之一,其主要表现就是政府仍然掌握着大量要素资源的控制权与支配权,结果就是政府对经济资源的介入程度较高,进而引发寻租行为。而越是市场化发展进程滞后的地区,政府对经济干预度越强,寻租活动更加频繁使得企业的资源耗费严重,政企利益输送客观上损害企业利益的可能性越大,政府干预下寻租活动盛行的制度环境弱化了企业试图通过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向利益相关者传递正面信号进而改善企业绩效的动机[12]。而在政府干预程度较低的区域制度背景下,政府控制的国有上市公司可能会更多地关注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以获得市场的肯定,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程度就可能会更高[13]。世界银行的调查也发现,我国120个不同城市的政府效率及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程度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市场化程度较高、制度环境较好的地区,企业受外部环境压力影响而改善原来不负责任的行为表现,调整其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制定企业行为规范,签署新的社会契约,从而承担企业对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承担社会责任可以提高企业声誉、增强品牌忠诚度、提高员工工作效率、降低融资成本,这不是一种简单的利他主义,而是一种“既利他也利己”的双赢机制,可以给企业带来长期的稳定收益,从而实现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发展目标[21]。基于以上论述,本文提出假设3。

假设3:制度环境在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

四、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研究以国资委下属上市企业为样本,以2011―2014年为样本区间,并对样本进行筛选,剔除数据缺失的公司,用来保证所有样本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完整,最终得到266家上市企业共计1 064个样本。其中,财务数据来自锐思数据库和国泰安数据库,制度环境变量根据樊纲等(2016)发表的《中国市场化八年进程报告(2008―2015)》中2014年各省市市场化指数(2015年数据缺失)评分来确定,实证研究使用SPSS 22.0统计软件完成。

(二)变量选择

1.被解变量――企业绩效

以托宾Q值(Tobin's Q)作为被解释变量。托宾Q是由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詹姆斯・托宾(James Tobin)在 1969 年首次提出。托宾Q比率是一种常用的衡量企业绩效或成长性的市场指标,可以用来反映某一资产的市场价值是否被高估或者低估。托宾Q比率反映的是在一个企业中两种不同价值估计的比值,即企业的市场价值(股权市值+净债务市值)与其资产重置成本(即当前企业资产总额)的比率。

2.解释变量

(1)企业社会责任。本研究参考上交所2008年的《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承担工作的通知》中对于每股社会贡献值的定义,同时借鉴张川[19]、陈丽蓉[22]等相关研究中的社会贡献率法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计量的思路,在数据选取中尽量采用现金流量指标,形成本研究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具体计算公式:

企业社会贡献值=每股收益+(销售商品、提供劳得收到的现金+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支付的税费-收到的税费返还+捐赠支出+环保支出+分配股利、利润或尝付利息支付的现金)/平均总资产

(2)制度环境。对中国各地区制度环境的测量起源于学术界关于各地区市场化程度的相关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是樊纲等人的《中国市场化指数――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报告》。市场化指数以“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项目来度量政府干预程度,主要由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非国有经济的发展、产品市场的发育程度、要素市场的发育程度以及市场中介组织发育和法律制度环境5个方面的23个基础指标构成,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中国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也是目前国内学术界度量制度环境比较常用的指标[23]。

3.控制变量

从企业规模、盈利能力、经营效率、偿债能力与经营风险四个方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分别选择资产规模、营业收入增长率、总资产周转率、资产负债率作为控制变量[24-25]。

主要变量及其具体定义见表1。

(三)模型设计

Tobin's Q=β0+β1CSR+β2Size+

β3Growth+β4Tat+β5Lev (1)

Tobin's Q=β0+β1INST+β2Size+

β3Growth+β4Tat+β5Lev (2)

Tobin's Q=β0+β1CSR+β2CSR×INST+β3INST+β4Size+β5Growth+

β6Tat+β7Lev (3)

利用模型1验证假设1,检验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正相关或者负相关;利用模型2验证假设2,检验良好的制度环境有利于提高企业绩效;利用模型3验证假设3,考察制度环境在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关系中所起到的作用,只需证明制度环境与社会责任的交乘项(INST×CSR)的系数为正,即可证明制度环境在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

五、实证结果及其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从表2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同为国资委下属上市公司,企业绩效、企业所履行的社会责任水平以及企业所在地区的制度环境均存在较大差异。

(二)多元回归分析

表3报告了模型1、模型2和模型3的回归结果。

从模型1检验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结果看,CSR的系数为0.664,在1%的水平上显著,因此,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假设1a成立。从模型2检验制度环境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结果看,INST的系数为0.318,在1%的水平上显著,因此,企业所处地区的制度环境与企业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假O2成立。模型3检验制度环境在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关系中所起的作用,企业社会责任与制度环境的交乘项(INST×CSR)的系数为0.038,大于0,且在1%水平上显著,因此,企业所处地区的制度环境在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的正相关关系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假设3成立。

(三)稳定性检验

为了验证以上结论的稳定性,继续进行如下检验:

1.将代表企业绩效的指标用“净资产收益率(ROE)”替换“托宾Q值”。

2.将代表制度环境的指标“各省市市场化指数评分”用王国刚等[26]所著的《中国地区金融生态环境评价(2013―2014)》中的“各省市制度环境分项得分”替代。

3.将代表企业社会责任指标的“社会贡献值”用利益相关者五模型细分,构建各利益相关者社会责任指标,利用因子分析法计算企业社会责任综合得分,作为社会贡献的替代指标。

稳定性检验的回归结果与前面一致,证明原假设正确,由于篇幅所限,稳定性检验结果未能列示。

六、研究结论与启示

本研究以国资委下属上市公司2011―2014年的数据作为样本,基于地区市场化制度环境的差异,考察制度环境在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中所起的作用。

研究发现:国资委下属上市公司所处地区的制度环境差异比较明显,上市公司的绩效以及履行社会责任情况均存在显著差异。而且,公司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以及公司所处地区的制度环境,均与公司绩效呈正相关关系。进一步检验结果表明,公司所处地区的制度环境,在公司履行社会责任与公司绩效的正相关关系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即公司所处地区的制度环境越好,公司社会责任提高绩效的正相关性越显著。

研究启示:加快国有企业去行政化与市场化改革,优化企业生存的制度环境,使其更好地融入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的持续、良性循环中。原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董事长傅成玉在2014年夏季达沃斯“变局下的中国商业环境”主题讨论中提出“我们的改革不是要把国有企业搞没,更不是私有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就是市场化和去行政化”。国资委也强调,国有企业改革方向应更加市场化,国有企业既要承担所有企业利润最大化的责任,另一方面也要肩负社会责任。国有企业各项体制改革只有适应市场化制度环境发展的需要,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才能更好地提高企业绩效。地处不同省市的企业,其所处地区的市场化进程、政府干预程度、法治水平却相差甚大,极不平衡。因此,可以预期,在一个政府干预程度较低的地区,市场竞争更为充分,在市场“优胜劣汰”的机制下,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可能会更多地关注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以获得市场的肯定,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水平更高[13]。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与利益相关者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从而形成高信任度的社会关系网络。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所衍生出的横向联系、社会网络构成企业合法的战略性资源,能够吸引合作者,方便交易,并给公司带来经济利益。

【参考文献】

[1] PELOZA J. The challenge of measuring financial impacts from investments in 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J].Journal of Management,2009,35(6):1518-1541.

[2] 宋建波,盛春燕.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影响研究――来自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实证检验[J].财经问题研究,2012(8):99-104.

[3] 杨伯坚.企业社会责任,公司治理和公司业绩[J].经济经纬, 2012(3):95-99.

[4] 李姝,赵颖,童蜻.社会责任报告降低了企业权益资本成本吗?――来自中国资本市场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13(9):64-70.

[5] 尹开国,刘小芹,陈华东.基于内生性的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系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中国软科学,2014(6):98-108.

[6] MAKNI R, FRANCOEUR C, BELLAVANCE F. Causality between 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 evidence from Canadian firms[J].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09,89(3):409-422.

[7] LIMA V,et al.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firm value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 in Brazil[J]. Social Responsibility Journal, 2011,7(2): 295-309.

[8] FLAMMER C.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shareholder reaction: The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of investor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13,56(3): 758-781.

[9] SERVAES H, TAMAYO A. The impact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n firm value: The role of customer awareness[J]. Management Science,2013,59(5):1045-1061.

[10] MATTEN D,MOON J. “Implicit” and “Explicit” CSR: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a comparative understanding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8,33(2):404-424.

[11] CAMPBELL B A, COFF R, KRYSCYNSKI D. Rethinking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 from human capital[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012, 37(3): 376-395.

[12] 周中胜,何德旭,李正.制度环境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中国软科学,2012(10):59-68.

[13] 姚海琳,王昶,周登.政府控制和市场化进程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来自中国沪市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2(8):58-69.

[14] WANG C H, CHEN K Y, CHEN S C.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market orientation and hotel performance: The moderating effects of external environmental factor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nagement, 2012, 31(1): 119-129.

[15] PRAJOGO D I. The strategic fit between innovation strategies and business environment in delivering business performanc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2016,171(2):241-249.

[16] BEKAERT G, HARVEY C R, LUNDBLAD C. Financial openness and productivity[J].World Development, 2011, 39(1): 1-19.

[17] 谭利,杨苗.不同制度环境下公司治理质量对投资效率的影响[J].证券市场导报,2013(12):28-34.

[18] HOJE,et al. The causal effect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on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J].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2012,106(1): 53-72.

[19] 张川,娄祝坤,詹丹碧.政治关联, 财务绩效与企业社会责任――来自中国化工行业上市公司的证据[J].管理评论, 2014, 26(1): 130-139.

[20] KLBEL J F, JANCSO L, BUSCH T.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public pressure and credit risk: The US and Europe are not the same[D]. Working Paper, 2013.

[21] 张兆国,靳小翠,李庚秦.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之间交互跨期影响实证研究[J]. 会计研究, 2013(8): 32-39.

[22] 陈丽蓉,韩彬,杨兴龙.企业社会责任与高管变更交互影响研究――基于 A 股上市公司的验证据[J].会计研究, 2015(8): 57-64.

[23] 雷宇.信任、制度环境与盈余信息含量――基于中国资本市场的经验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1(5):55-61.

[24] 张兴亮,夏成才.会计信息透明度、政治关联与信贷资金配置效率――来自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证券市场导报,2015(7):36-45.

环境设计职业认知范文4

一、环境设计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环节课程大纲的改革思路分析

1.应用型教学课程的课程大纲设计简要分析

应用型教学课程的大纲应当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认知水平和必要操作能力为目标,促使学生将理论充分结合到市场发展的形势中;教学形式则是以设计企业参与教学、学生实践操作教学为基础内容。具体的设计思路是要聘请企业的设计师或者优秀的设计工作人员使其成为课程的负责任,通过具体详细的讲解企业实践活动中使用最为频繁的制图技巧、手绘技巧等的讲解,让学生有效把握实践操作过程中应当形成的操作能力,并通过对市场的科学预测和分析让学生了解市场发展的形势,通过具体项目的参与指导为学生提供更加科学、更加实用的设计思路。另外,还要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遇,让学生通过高强度的训练过程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并激发学生的设计热情,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

2.施工工艺实践教学课程大纲设计简要分析

在施工工艺实践教学课程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场地认知能力,并让学生参与到具体的设计操作环节中。在该阶段要强化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要构建起校企合作的桥梁,让学生有机会对现场施工工艺进行总体上的把握,并通过学徒形式让学生参与到现场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使学生能够跟着师傅学到切合实际的现场处理技巧。具体而言,院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让学生分成小组成为企业现场施工队伍中的一员,并让企业的技师带领学生了解现场施工的具体工艺。如在地面工程施工中,技师可以让学生了解地砖、木地板铺设技巧、地面施工技巧等;在家具现场设计过程中,技师可以带领学生了解制作材料的不同功能,木工工程设备的操作技巧等;在灯具现场施工过程中,技师可以带领学生了解电路知识,并让学衡对电路初步铺设的注意事项进行具体的掌握,了解灯具在不同环境下的具体特征。施工工艺实践教学环节应当结合在应用型教学课程中,并贯穿在整个教学进程的始终,通过施工现场实践教学提升学生对现场的把握能力。

3.公共空间设计教学课程大纲设计简要分析

公共空间设计教学课程大纲的具体内容要围绕着公共空间的设计要点开展教学过程。一般来说,公共空间设计教学课程还需要以理论教学为基础,要让学生了解基本的设计理论之后才能让学生更好的深入到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因而在公共空间设计教学中,课程大纲要以理论教学为主线,让学生逐步了解设计原则、风格;结构、装饰设计;材料应用等内容,并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深入到市场中对当前公共空间设计中所使用到的材料和设计理念等进行调研和分析,并形成整体上的认知。同时可以在专业内部设置工作室,让学生组成设计团队,通过具体的任务分工对设计任务进行分解,让学生在讨论分析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促使学生把握设计要素对设计效果的影响作用。

二、环境设计专业专业采风环节课程大纲的改革思路分析

专业采风环节中课程大纲的改革主要以培养学生的户外写生摄影能力为目标,通过多样化的形式让学生通过户外写生和摄影积累设计要素,培养设计灵感,促使学生对环境设计专业中的设计风格有更加具体可感的认知。教师要有针对性的设计采风路线,以某一设计元素为核心,通过针对性的采风活动,让学生了解当地的风土民情,把握当地有代表性的建筑形式及设计的原因,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促使学生形成多样化的设计理念。环境设计专业专业实习与毕业实习环节课程大纲的改革思路分析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环节的课程大纲应当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为目标。专业实习一般是在每个学期结束之前开始进行,通过寒暑假期间学生参与到企业实习过程中,让学生对本专业进行实地考察和分析,从而深化学生的认知,拓展学生的视野。毕业实习则是学生最后一个学年内,经过几个学期的学习之后,让学生根据就业的需求和对专业的整体了解选择要开展实习的单位,并尽量要为学生选择信誉较好、待遇较好、发展前景广阔的企业作为实习单位,为学生开展就业工作奠定基础。

三、结束语

环境设计职业认知范文5

1.1知识结构体系不明确

教育部专业目录委员会在2012年本专科专业命名目录中提出,环境设计专业是指对于建筑室内外的空间环境,通过艺术设计的方式进行整合设计的一门实用艺术.环境艺术所涉及的学科很广泛,包括建筑学、城市规划学、人类工程学、环境心理学、设计美学、社会学、文学、史学、考古学、宗教学、环境生态学、环境行为学等学科.通过一定的组织、围合手段、对空间界面(室内外墙柱面、地面、顶棚、门窗等)进行艺术处理(形态、色彩、质地等),运用自然光、人工照明、家具、饰物的布置、造型等设计语言,以及植物花卉、水体、小品、雕塑等的配置,使建筑物的室内外空间环境体现出特定的氛围和一定的风格,来满足人们的功能使用及视觉审美上的需要.与环境设计相似的专业在中国高校里有建筑、工程院校的景观设计专业和农林院校的园林专业.然而,不同体系背景下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能力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但是,纵观我校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比较凌乱,广泛而不够深入,先修课和后续课的衔接性不强,知识结构体系的主旨体现的不够明确.学生普遍反映学的课程种类太多但是学得都不够深入,有些课程出现内容交叠重复的现象.这些弊端直接导致学生对专业方向感到迷茫,对以后就业方向把握不准,进而导致缺乏学习积极性.

1.2学生对各课程的衔接了解甚少

在整个教学体系的构建中很重要的设置原则是注意各课程所承载的知识点,进而由浅入深的使学生通过四年的学习系统的掌握本学科的知识.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发现,很多学生对于学科的课程体系设置不了解,也根本不去思考各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更谈不上融会贯通的使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些现象都导致了毕业生无法胜任实际工作.

1.3教学内容和方法与实践脱离

环境设计专业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这对于教师的要求更加严格.不但要求教师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但是,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下,高校的多数教师具有较高的教育背景却缺乏必要的行业从业背景.另外,在高校的考核评价体系中,过分强调教师的科研能力,使得教师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到发文章、找项目、评职称的工作上.无暇顾及本专业的教学内容及方法的更新.无法深入到实际工程实践中.

2模块化教学理念剖析

2.1核心理念

模块化教育模式是以“MES”的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和以“CBE”的以执行能力为依据确定模块,以从事某种职业应当具备的认知能力和活动能力为主线的能力模块”的两种教育体系.它主要强调以专业能力培养为目标,通过将理论教学与实践紧密地结合来构建“模块”,从而取代传统教学体系的“课程”.使“模块”作为面向专业能力培养的基本教学构成单位。模块化教学的核心理念是改变传统的以知识输入为导向的教学观念,取而代之的是以知识输出为导向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利用模块组合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根据市场需求及变化设计并更新模块,从而培养学生在其未来职业生涯中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这一核心理念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理念相契合.因此,作为内涵建设的课程改革理应关注这一理念的具体实施.

2.2模块化教学体系构建思路

合肥学院作为我省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排头兵,已对一批专业及课程进行了模块化教学改革.将以往传统的课程转化为各种能力模块进行整合.构建以下宏观模块.

3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思路

3.1打破课程本位思想,以模块为单位带动教学

模块化教学的核心是以知识输出为导向的教学理念,以能力要素串联知识要素,可以更好的融汇专业中的各个知识点.学生从填鸭式、被动式的知识输入向主动学习的知识输出学习形式转变.根据我校的应用型办学定位及本系师资及学生特点,环境设计专业做出以下模块化教学改革探索.①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相关工程技术知识;②有较强的写作组织能力及外语阅读能力;③掌握专业必需的自然科学基础和技术科学基础理论知识;④掌握本专业扎实的技术基础理论和装饰艺术设计知识;⑤具有较强的市场敏感力和初步的技术、经济分析与评价能力;⑥具有科学思维方法和创新能力;⑦具有信息获取及处理能力;⑧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适应科技发展应变能力;⑨具有较强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手绘制图能力.

3.2强调以项目带动教学,教学活动融入更多的实践环节

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活动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讲授理论知识.应该采取更多的知识吸取的形式.目的一是扩充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二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力.对于教学形式的改革,有以下几点思考(1)学生作业作品的展览和跳蚤市场常态化.在设计基础模块的学习中主要强调对学生的造型、色彩、肌理等能力的培养.其中会制作大量的作业作品.很多具有较强的观赏性.如果把这些作品组织常态化的展览或者举办小型跳蚤市场,能极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同时又能直观展现学生的设计水平.(2)加强校企联合办学,高年级以项目带动教学.由于环境设计专业与市场的紧密结合性,应加强教学单位与设计、施工企业的合作.多角度的给予学生全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校企合作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聘请设计师来开展讲座、带领学生去施工场地参观学习、更可以让教师和学生直接参与到设计施工的实际项目工作中去.把“走出去、请进来”的工作落到实处.让教师形成团队,在课堂教学上相互交流,在项目指导中取长补短.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建立项目考核评分制度.(3)鼓励教师参与社会职业注册制度,建立工作室,积极主动走向市场.教师不能一味等项目找上门,而要积极开拓市场.通过招投标或者委托的方式积极主动的走出去.

4结语

环境设计职业认知范文6

一、幼儿的特征与空间环境的关系

1.幼儿的生理、心理特征及幼儿身体尺度

在心理学上,幼儿的成长时期大体可以被分为:新生期、乳儿期、幼儿早期、学前期以及学龄期五个时期,这里所指的成长期并非是分割开来的,是一个持续的整体过程,当然不同的幼儿所经历的成长时期点划分也不尽相同。整体来说,成年人相对于幼儿的成长速度是比较慢的,幼儿的学习与心理转变是非常迅速的,也非常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一般来说,年纪越小的幼儿特征变化速度反而更快一些,儿童对世界的认知主要来源于声音、形状、色彩等方面,因此环境的转变对于幼儿的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我们对于幼儿的生活与学习环境首要注重的是安全性,这些条件不仅来自于人为的情感给予,也来自我们为幼儿所营造的适宜外部环境。幼儿对于外部环境的选择也有一定的主观性,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个性、舒适度去选择相应的环境。幼儿对于环境有自己独特的习性,他们喜欢选择喜好的空间进行游戏、玩耍。幼儿对于不同空间的敏感度是不同的,不论是较大的空间还是狭小的空间,幼儿都有自己独特偏爱的地方。幼儿园在对环境进行设计时,最重要的考量依据是幼儿的身体尺寸,这在幼儿园环境设计时是十分需要注意的,一是对幼儿的安全方面进行考虑,另一个既是根据幼儿自身的身体高度设计适宜的环境设施,以达到让幼儿能够合理成长的效果。大部分幼儿都有站到高处的习性,这是由于儿童对于新事物的好奇感所致,居高临下的既视感能够满足幼儿的这种好奇心理。而幼儿园在考虑幼儿安全性的同时,也会根据此点对幼儿环境进行特殊的设计,例如幼儿园房屋窗台、栏杆扶手等的设计,宽阔的视野以及适宜的高度设计更能够吸引儿童的兴趣度与参与度。根据这些小尺度的设计,能够很容易的分辨出这些环境设施是为儿童所建,使人一眼即可看出所建设的场所为幼儿园。

2.幼儿的行为特征

根据幼儿的年龄不同,幼儿的行为特征也有所不同,不同年龄的幼儿行为特征大体可分为五种:(1)三岁以前的儿童在学会走路以后,主要的行为特征为跑、跳等,这时期的幼儿大部分表现为精力充沛,不知疲倦;(2)3-4岁的儿童在体力方面以及身体控制方面都有相当大的提高,身体平衡度也有了一定的掌握,短距离跳跃、单脚站立一般已可掌握;(3)4-5岁的幼儿可以掌握单脚跳跃,并且具有良好的攀登能力,在注意力方面也有所提高,但时间不是很长;(4)五岁的儿童已可独立穿衣,并且有独立的思维,他们可以稳稳的跑步或攀登,父母对于幼儿的监督也不需要太高;(5)6-8岁的儿童已经初具相对的协调性,在参与协同的游戏中已经具备一定的判断能力和解决能力,且对于事物的看法也有不同于他人的理解方式。幼儿在玩耍时,这些行为特征将会毫无保留的展现出来,人们通过对这些行为特征的观察与研究,进行对幼儿园环境的特殊设计,以此满足幼儿的玩耍需求。在心理学上,环境心理学同样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涉及的是人与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这些研究为幼儿环境设计提供了经验与理论依据,这样才使得幼儿园空间环境设计更加合理。

3.幼儿行为与空间环境的关系

空间的定义十分广泛,在不同的层面所理解的概念也有所不同,然而在本文中我们所指的空间是从建筑空间方面来考虑的,以人为限定的场所来定义的空间,即指一定的实体空间范围,是以人的实际感觉与认知所限定的空间范围。本文的建筑空间又指客观存在的物质空间,然而我们所讨论的既是客观空间与幼儿行为活动的相互关系。幼儿园空间环境是以幼儿为主体,围绕这一主体的周围事物都被称为空间环境,国外的研究者曾指出:空间环境作为事物、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所存在的,是作为联系两者的实体而存在的,且这种联系是有按照一定规律而来的,形成井然有序的联系规则。由此可知,事物、环境与空间环境的存在密不可分。人类需要活动就离不开空间的需求,而人的行为特征与空间又相互制约相互规范,不同行为特征的人对于空间环境的选择有独特的选择,然而空间环境对于人的行为特征又有不同的约束与规范。幼儿具有好动性强、好奇心强、注意力弱的行为特性,对于新事物具有好奇心理,精力比较旺盛,对于新事物的关注力又比较低,幼儿园的空间需要根据这些行为特征进行特殊的改良与设计。通过幼儿园特殊的环境设计可以影响并且调动幼儿的趣味性进而促进幼儿行为的发展。这是由空间环境对幼儿行为的影响。反观,幼儿行为特征对于空间环境也有独特的影响,幼儿的行为特征与空间环境属于一种互动关系,环境是需要根据环境生活者的行为特征来进行设计的,因为空间环境设计的初衷即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生存需求,幼儿具有特殊的行为特征,因此设计者在考量空间设计的时候必须满足这一特殊群体的需求,以达到所需的效果。儿童的行为大部分是具有破坏性的,同时也包括创造性的行为,然而这些行为都会导致环境的相应改变。

4.幼儿对环境的认知

幼儿对周边环境的认知主要来自家庭、幼儿园两个途径,家庭是幼儿时期儿童所待时间最长的地方,幼儿最先的认知来自家庭的生活空间,幼儿早期的玩耍、休息、学习都来自家庭,对于环境最初的认知与了解也来自家庭环境。当幼儿到了进入学前教育的年纪时,幼儿园则成为除家庭之外的第二认知学习场所。通过幼儿教师的引导,幼儿对于空间中形状、大小、色彩等的特性有了新的体验和认知,在幼儿园里的玩耍与学习使幼儿吸收更多的环境体验,进而也形成了幼儿不同的行为特征。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是幼儿身心的决定因素,这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既是指幼儿园的客观空间环境。幼儿通过与家庭成员和幼儿园的社会团体的交往,促进其身心的发展。幼儿园相当于幼儿接触社会环境的起点,而这一环境也给幼儿身心发展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幼儿对于环境的认知与环境之间是属于相互作用的,并且这一体系中两者相互促进,两者互相给予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幼儿环境设计的基本要求及设计原则

1.满足幼儿需求的环境设计的基本要求

为了设计出满足幼儿需求的空间环境,首先需要满足的主要基本要求有:(1)空间环境能够激发幼儿的自由思维;(2)具有鼓励运动的多样化空间;(3)能够培养幼儿主观能动能力;(4)空间环境为幼儿提供舒适、安全的活动场所。当幼儿身处幼儿园中时,适宜的空间环境能够使得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得以充分的发挥,这种环境能够促进幼儿身心的良性发展。此外,幼儿园的硬件设施在运动能力培养上要符合幼儿自身条件,运动是幼儿智力发育的基础行为,因此相应的体育设施必须健全。

2.幼儿空间环境设计原则

幼儿园空间环境的设计主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即客观性原则、安全性原则、自由性原则以及趣味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既是物理空间的设计原则,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幼儿的身心发展。幼儿园的温度、采光都是设计者所需要考虑的问题,幼儿园的环境要能够使幼儿有一种舒适感,那么就一定要有充足的阳光,光线的强度对于幼儿对环境的认知是有一定影响的,幼儿园合理的采光设计是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因素。幼儿园设计的另一个原则也十分的重要,即安全性原则,幼儿园安全性问题一直作为社会各界最关注的问题,仍需我们进一步的完善和提升,例如幼儿园设计中常见的锋利边角、悬挂物、突出异物等等都有可能导致幼儿的受伤,对于高度差较大的地方也可能导致幼儿的跌伤等等,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关注和进行改良的地方。一般来说我们要注意的有:不同物体之间的相交点应设计为弧形;在存在高度差的地方应设计相应的提示标志;减少幼儿园中的障碍物存放等。除此之外,我们也要注重自由性原则和趣味性原则,这两项原则的遵守有益于幼儿主观能动性与积极性的发展。要营造一个适宜的幼儿园空间环境,就要合理的运用以上设计原则,才能更加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

三、幼儿空间环境设计

1.幼儿室内与室外空间环境设计

从广泛的定义上来区分,幼儿园空间环境可以分为室内与室外两种,顾名思义,室内空间环境即指幼儿园建筑物内的空间环境,一般包括幼儿的生活用房、服务用房、供应用房等。其中生活用房的使用时间占幼儿在幼儿园期间的最大比例,生活用房又可细分为:活动室、睡眠室、盥洗室、衣物储藏室以及音体活动室等。这些生活用房在设计时往往会以明确的特征来体现,例如明确的地理位置、可见的划分范围、展示器材的活动区等,都能够让幼儿清楚的辨认出来。在室内空间的活动范围内,设计者们又将其划分为安静活动区、复杂性玩耍区和活跃性玩耍区这三个区域,以便让幼儿对规则界限有更好的认知。相对于室内空间环境,室外空间环境的设计所涉及的范围就相当的广泛,幼儿园的选址、幼儿园内总空间环境的划分、室外的活动场地、道路设计、幼儿园内的水体、植物的种植以及动物的圈养等等都属于室外空间环境设计的范畴。

2.室内空间环境与室外空间环境的相互关系

一个内部空间的氛围对外部的依赖是高于其他任何因素的,人们喜欢待在有窗户的房子里,因为这样能够更好的接收外部的阳光与外部信息,不同的季节给我们带来的照明体验是不一样的,人的心情与生理也会随之而产生变化。同理而言,幼儿园室内空间环境同样受到外部环境的干扰,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将给内部环境营造一个舒适的氛围,同时内部环境也将信息反馈给外部环境,两者得以相互促进,相互发展。

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