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性范文1

关键词:高师声乐教学 学生 良好心理素质 培养

声乐是一门涵盖多种艺术的综合性学科,需要人们既能熟练地掌握声乐技巧,又能正确地利用情感因素和心理因素,才能达到完美的效果。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演唱效果如何,不光受歌唱者的歌唱技巧的影响,更要受到歌唱者情感运用、心理素质调节等各个方面的影响。随着当前文化艺术的不断繁荣和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艺术品位也不断提高,对演唱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在演唱过程中,往往要使用各种高科技手段,演唱者也因此往往要面对欣赏水平更高的观众和更加复杂的演出环境,这对演唱者的心理素质将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在高师声乐教学中,除了对学生进行专业技巧的辅导,更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的锻炼,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学生们实现更好的个人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影响学生心理素质的众多因素

(一)自信心不足

由于演唱技巧不强、先天性格、外貌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演唱者首次登台进行演出时,往往表现出极强的恐惧心理,个人极容易过分紧张,进而导致无法集中精神投入到演唱当中,甚至会因此产生自暴自弃的思想,这类问题一旦产生,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好,往往会对学生以后的演出事业发展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进而演变为自信心不强,排斥演出等严重问题。

(二)准备工作不足

歌唱演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尤其需要演员做好演出的各项准备工作,这既包括主观条件的准备和包括客观条件的准备。主观条件来讲,就是要做好心理上的准备,对演出面对的观众要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同时也要对演出的场所,舞台环境、灯光、音响等其他元素要有一个全面的熟悉过程。如果演员不重视这方面的了解,正式演出时由于不熟悉环境,很容易就会产生紧张的情绪,最终影响演出的效果。

(三)实际经验不足

需要看到的是,高师音乐教学中一般还是采取言传身教的方式,学生在日常教学中面对的只是自己的老师,这时学生心态就很容易放松,演唱的效果也会有保障。可是一旦进入新的演出环境里,周围的情况学生都不是很熟悉,尤其缺乏应对新情况的经验和问题,缺乏演出经验,就会不自主的产生紧张情绪,影响演出效果。

二、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途径

(一)要注重演唱水平的提高

古语说的好:艺高人胆大。作为学生来讲,要想在演出中保持放松的心态,能够实现处乱不惊的境界,首先就必须有较高的演唱水平,这是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关键。只有演唱技巧提高了,才能在实际的演出中兼顾其他各种元素,只有演唱技巧提高了,观众才的会对自己的演出认可和欣赏,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自信心。

(二)注重培养演唱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动力源泉,声乐教育也是如此。作为声乐教师来讲,必须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对于声乐的热爱和兴趣,要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对学生在日常演唱中取得的成绩要及时提出表扬,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热情,增强学习的效果,对于学生表现不理想的方面,也要进行积极的引导,进行善意的提醒和改正,切不可进行简单生硬的批评方式,以免挫伤学生的演唱积极性。

(三)要保持平常心

每个人因为天赋不同、自然条件不同、对声乐的理解不同,每个人取得的歌唱成就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保持一颗平常心,要冷静客观对待自己的成绩和成长速度,不能盲目地不切实际地设定目标,要自己跟自己比,找到自己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地设定成长目标,切不可盲目地好高骛远,否则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最终对学生成长产生不利影响。

(四)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高师的声乐教学要想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就必须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通过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密切配合,才能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老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不能搞一言堂,要给学生充分的提供自由、开放的教学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作用,对学生要以激励和引导为主,帮助学生克服紧张的情绪,更需要通过言传身教来让学生认识到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性,最终实现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目标。

总之,在高师声乐教学中,要十分注重对于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要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培养,促使学生树立起自信心和较强的心理素质,为自己的未来的发展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鑫.高师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性[J].艺术研究,2007,(01).

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性范文2

当代中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方法

一、培养中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应着力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师对中学生的种种心理问题、偏差和障碍,应善于把握、启迪、疏导,以主题班会、影视社评、专题、演讲、典型事例分析、分组辩论、心理咨询等形式,帮助中学生认识人生的积极意义,领悟人生价值;经常用其身边的先进人物和英模事迹去影响他们,养成乐观奋发、勇敢坚韧、“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品格和锐意进取、顽强拼搏的精神,客观、全面地想问题办事情,调试心理状态,防止心理偏差和心理障碍

2、培养健康的情绪。高兴、愉快、欢欣、喜悦等积极的情绪有利于中学生心理健康,可提高学习和活动效率,促进人格健全。为此,教育工作中应创设“紧张度”,在紧张之中辅之以健康、愉悦的活动或操作,适度调节情绪,谨防因管理过程中急于求成,因斥责、否定、处罚学生等导致的情绪对立,而形成冷僻,偏执,自卑等性格;同时应不断培养、提高学生情绪调控能力,学会用有效的方法;自觉调节情绪的紧张度,做到“喜怒有常、喜怒有度”。

3、塑造良好的性格。中学生心理素质中的认识、情感、意志往往在其形成过程中表现为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和较稳定、有核心意义的个性特征,即人的性格。塑造良好的性格要做到:(1)、根据学生个性心理特征,选用精当的方式和手段,培养、塑造性格中好的一面,克服、矫正不好的一面;(2)教育活动别注意客观、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个中学生,尊重其人格,掌握其年龄特征、家庭环境和个性差异,用说服教育、榜样示范、实际锻炼、自我陶冶等方法启发学生3编制确实可行的科学训练计划,运用心理学的“正强化”原理,爱护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训练良好的心理品质。切忌用一些违背教育、心理素质发展的规律,压抑挫伤学生个性的手段。

4、形成正常的人际关系。德育工作要引导中学生做到:主动真诚,尊重他人的人格、习惯、隐私,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对于有心理偏差、适应不良者,应吸引他们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增加与同学好友交往的机会: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教师的情感态度在中学生心目中分量很重,被看做是集体、社会的评价使其产生心理满足,并在此心境中发展和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师生关系融洽和谐,也有利于发展中学生朝气蓬勃、积极上进的健康情绪和乐观豁达的性格,这就要求师生共同努力去创建。

为了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重视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在德育实践中积极探索,开拓创新,建立一个完善、科学、操作性强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辅导体系,以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有完美个性的健康人格的人才,是我们德育工作和每位教师的重大历史责任。

培养当代中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学校德育工作要针对中学生心理素质的特点,有的放矢地确定对策,实现教育目的。

中学德育工作的对象是中学生,以思想品德课为核心的多种教育途径,都应体现“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当代中学生的思想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如:学习目的过于狭隘、学习动力不足;只强调个人利益而忽视社会责任;功利思想严重;缺乏对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轻视体力劳动,不珍惜劳动果实等等。我们应全面深入地分析中学生思想状况,针对其思想问题,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思想品德课教学工作。具体应做到:

1、教学思想的确立既要从国家、社会、时代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的角度出发,也应充分考虑到青少年自身发展需要的客观性;既要严格要求,又应给以充分理解,使他们能活泼、健康、全面地成长起来。

2、教学内容的选择彻底杜绝中学生教学内容的“成人化”,即使是党的方针政策、国家法律、发展规划等时事学习的内容,也应选择适应青少年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的教学材料,对学生深入浅出的讲解,否则其效果往往是囫囵吞枣、不知其味;死记硬背,不领其旨,起不到 应有的教育功效。长此以往,会引发中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逆反心理。

3、教学方法的应用,由于改革开放和高科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大量社会信息涌入,中学生的开放意识、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显著增强,教师要敏锐的观察这一点,并适时改革教法,研究和注重其开放意识,增强教学合理理论、现实的透明度;研究和注重其自主意识,实行民主讨论教学;研究和注重其好胜心,引入竞争的教学机制等等。可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教育实践告诫我们:那种不顾学生思想状况和特点,盲目灌输,死板说教的“填鸭式”教育方法应彻底摒弃了。

我们认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其他素质全面发展的基础,也是人们的素质结构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健康的心理可造就健全人格和完美个性,反之则形成不健全人格和不完美的个性。由此可见,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中学生、对于由中学生形成的集体,以至整个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也是颇为重要的。

 

当代中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方法相关文章:

1.当代中学生应具备的心理素质

2.怎样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3.青少年如何提高自身心理素质

4.浅谈中学生心理素质论文

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性范文3

        一、树立自信心,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

        人们常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我们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多从学生身上寻找闪光点,对他们多表扬、多鼓励,使学生受到鼓舞,心理处于一种亢奋状态,在愉悦的状态下更容易接受新的东西。实际上,学生往往特别注重老师对自己的评价。平时上课时如果我们在课堂多说上两句“不错、很好、有进步”之类的话,如果我们在学生的成绩有了一点进步时多说两句“你很有潜力”之类的话,如果我们在学生考试前多说两句“你能行,你一定会成功”之类的话,学生就会因此产生信心,而自信就是力量,就会爆发出巨大的能量,这样就有可能后进变先进、失败变成功。 

        二、通过情感投入,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健康发展

        有一广告词:“双赢源于沟通。”这句话富有哲理,它告诉了我们沟通的作用与重要性。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体育教学中同学生思想情感的沟通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教师的“思想感情”教育制约着学生的求知心理,能变被动为主动,让消极转化为积极,让学生沿着教师正确思想感情的线索去修养品德、学习知识。我在体育教育教学中浓缩了以创设情境来启发思想感情、用体育明星激发思想感情、拿体育项目来抒发思想感情。

        三、加强意志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由于体育自身固有的特点,学生在体育运动中总会遇到困难。意志顽强的人会知难而进,而意志薄弱者就会知难而退。因此加强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性范文4

【关键词】教师 良好心态 调整 分析

尽管目前我国还没有把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当中,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学前教育不仅是孩子接受社会教育的起点,而且还是孩子整个社会教育的重要基石。幼儿教师作为学前教育的主导者,其心理状态和心理素质如何,直接关系着学前教育的质量、水平和效率,而幼儿教师良好的心态,除了需要激励外,更为重要的就是自我调整,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心态。良好的心态不仅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强大的动力,而且对孩子还有很强的感染力,对于推动幼儿教育改革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一、良好心态的调整,需要教师始终保持乐观态度

著名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过:不能控制自己情绪的人,不能成为好教师。著名的心理学有艾里克森说过:不良的心态会影响师生关系,不良的师生关系会导致学生的心理疾病,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治病,如果学生能够遇到一位好的老师,由于家境等造成的不健康心理可以得到改变。所有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教师保持乐观态度和良好心态的重要性。作为幼儿教师,要想始终保持乐观态度和良好心态,首先时刻充满阳光的心态,以阳光的形象出现在孩子面前,这样不仅能够使自己乐观向上,同时也能影响孩子们的情绪,进而能够实现“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目标。保持乐观态度和良好心态,还要求幼儿教师培养自己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让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精力充沛、健康向上,有助于教师始终保持乐观态度。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还要求幼儿老师不断培养和锻炼自己的“抗挫”能力,无论遇到什么样的事情,都能够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不为外界所干扰,只有这样才能始终使自己保持乐观的态度。

二、良好心态的调整,需要教师培养自我调节能力

在现代社会,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特别是在这个追求效率的社会,人们普遍存在焦躁情绪,因而能否进行自我调节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幼儿教师,培养自我调节能力,首先要学会放松自己、放松心情,特别是在出现烦躁情绪的时候,在克制自己的同时,要采取外出旅游特别通过亲近大自然的方式来缓解自己的压力,将心中的阴霾一扫而光。古人说过: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将劳役者比,则悠闲者自乐;将疾病者比,则健康者自乐;将祸患者比,则平安者自乐。培养自我调节能力,还要求幼儿教师学会感悟人生、领悟生活,学会以平和的心态来对待工作和生活。比如,当在教学过程中遇到那些淘气的孩子或者不听话的孩子时,特别是对于那些“屡教不改”的孩子,教师必须保持平和的心态,绝对不能“动怒”,真正通过“动之以情”的持续教导还改变孩子的不良习惯。

三、良好心态的调整,需要教师积极开展情感教学

亲其师,信其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从教学角度分析,教师与学生的感情如何,是学生是否愿意学习、是否积极学习、是否学有所在的重要基础。从教师特别是幼儿教师进行良好心态的调整来分析,开展情感教学,不仅能够拉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而且能够使老师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来开展教学工作。观念的转变,就会使心态发生变化,幼儿教师应该通过开展情感教学来培养自己的良好心态。开展情感教学,教师要牢固树立“师生平等”的理念,改变过去那种传统的以灌输式、命令观、传授式为主的教学方式,而是要着力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主动参与到教师的教学中来,带着感情开展教学工作,带着感情与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这不仅能够让孩子感受到温暖,同时也能让教师自己感受到快乐,能够让教师始终保持良好心态。开展情感教学,还要求幼儿老师进行“换位思考”,始终以孩子的方式来教学孩子,这样也能够使自己像孩子一样开心快乐,良好心态也就自然而然的形成了。

四、良好心态的调整,需要教师不断进行自我完善

在与幼儿老师进行交流过程中,很多教师都认为自己在教学过程中被认可就是自己最大的快乐。而要想得到别人的认可,幼儿教师必须不断的进行自我完善和自我提升,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这既能够得到别人的认可,同时也能够让自己不断的拥有“成就感”,进而使自己形成良好的心态。立大事者,不惟有超常之才,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幼儿教师要想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就必须加强学习,特别是要加强对幼儿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研究,积极推动教学创新,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模式,同时还要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不断的进行总结和分析,并随着形势的变化增添新的教学内容,形成教学模式的持续创新。幼儿教师不断完善进行自我完善,还要求老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不断加强政治素质、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专业素质的培养和锻炼,努力使自己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

五、结论

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不仅是幼儿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老师自身职业素质的需要。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保持健康向上的心态,学会自我调整,特别是要在始终保持乐观态度、培养自我调节能力、积极开展情感教学、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四个方面狠下功夫,不断开创新的人生境界。

参考文献

[1]杨童.谈教师良好心理素质的作用及其培养[J].现代中小学教育

[2]梁美凤.试论教师的德育心态[J].教育探索

[3]汪顺强,贾翠梅.试论老师心态与课堂教学效果[J].海外英语

[4]柴慧霞.试论教师的思想情绪[J].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性范文5

关键词:钢琴表演;心理素质;训练方法

中国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5-274-2

自钢琴发明至今关于论述钢琴演奏技巧和乐感培养的著作不胜枚举,其研究领域和训练方法已经相当深入和系统。游刃有余的钢琴技巧和良好的乐感是能否完美诠释一首作品的关键。但影响现场演奏效果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也不容忽略,那就是一个演奏者良好的心理素质。

一、心理素质特性

影响一个人心理素质的好坏有先天遗传的因素,也有受后天教育、环境和个人阅历的影响。通常性格开朗外向的人要比内向的人心理素质强。但是如何培养和提高心里素质,可谓知者寥寥。其主要原因是因为现场演奏着心里素质的表现很内在和隐蔽,时隐时现,难以把握。再者它始终和钢琴演奏活动中比如技能熟练的程度还有乐感等诸多因素经常混为一团,使得人们难以对其理出一个清晰的头绪。所以,现场演奏心理素质是钢琴演奏中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的重要心理活动。

二、培养钢琴演奏者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对钢琴现场演奏至关重要,同时也对所有技能性的专业学习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钢琴演奏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演奏技术并驾齐驱,同等重要,是钢琴演奏技能的一个独立组成部分,与其他能力相关,但又有本质区别,是独立的。

良好的演奏心理素质会让演奏者在钢琴演奏的过程中把平时的技能练习更好的展示给听众,同时也能很自然的将自己的个性和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还有音乐审美完美融合,展现给大家的就是轻松自信的状态,所以钢琴作品的完成也会很完整和流畅。

而如果在钢琴演奏训练中忽略了对演奏心理素质的训练,往往会在作品完成中不尽人意。因为钢琴演奏是一个现场动态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进行大量复杂的技术操作需要大脑具有强大的信息容量和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一个心理素质不好的钢琴演奏者往往会把大部分精力都用在练习技巧弹奏方面,没有精力对钢琴作品进行艺术审美和加工,这就是在音乐表现上处理的粗糙、强弱不分、层次结构不清晰不流畅,缺乏韵律美,就是我们所说的演奏的作品打动不了人,作品完成得很生涩。在技术上就表现为弹奏紧张、慌乱、应变能力差、对触键强弱不能很好有效地控制,稍有不慎,便会弹错音,更有甚者会出现演奏中断。

三、钢琴演奏心理素质训练

首先我们应当明确,心理素质不同于演奏技术和乐感,因为它既不是肌肉运动的生理机能,也不是综合艺术修养以及个性和气质的体现。它是在钢琴演奏的整个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能力。正所谓熟能生巧,这说明心理素质同演奏技巧一样具有技能的特性,一经掌握,便会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以往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常常把上台演奏出错的问题原因归咎于学生练习不足、技术不够。但排除以上因素,不难看出提高演奏心理素质,把学生培养成从忙于应付乐谱和弹奏到有更多精力去体现音乐审美和个性表达,使之发挥更加稳定。这需要我们在日常钢琴教学实践过程中真正重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一)营造积极的心里暗示

在教学实践中应当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往往比批评更加重要,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应当有良好的耐心和修养,上每节课听学生弹奏作业时,要完整的听完,不要打断,更不要因学生错音太多,节奏不对大发雷霆.要呵护学生,古语道“严师出高徒”,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之敬学,老师尊重学生,学生才会更加信赖和尊重老师,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学习,使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愿意展现自己,相信自己能很好的完成钢琴演奏,喜欢上钢琴演奏这个专业。只有真正的喜欢钢琴,学生在上课中才能全神贯注的融入其中,只有真正喜欢钢琴,才能在钢琴演奏中更好的展示自己的才华,使学生更有自信。这是能在舞台上展现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基础。

(二)科学的背谱方法

很多钢琴演奏者会出现一个背谱“怪象”,平日里练得“滚瓜烂熟”的曲子,放到舞台上演奏的时候,只要因为心理紧张一出错或一中断,就完全没法继续演奏,可谓脑子一片空白。这个现象是因为演奏者在平日背谱的时候是通过手指肌肉大量反复的弹奏训练,所产生的条件反射,是我们俗称的“肌肉记忆”。它的特点就是演奏者不管是否用心认真地在思考,同样能进行演奏。但是靠“肌肉记忆”的背谱方法是极其危险的。它是演奏者在舞台上忘谱的根本原因。

想要在舞台上完整地演奏作品,科学的记谱方法是关键。以下几种方法可以帮助演奏者能很好地完成背谱:

1.分段背谱。把一首作品分为几个段落,然后打乱演奏顺序,让身边的老师或者同学随意抽取其中一段或者几段进行检测。任意一个段落能正确无误的背下来演奏才算过关。

2.分析结构。在我们开始背谱时,先分析该作品结构,找出规律。这对我们理性地记谱有很大帮助。如一首钢琴奏鸣曲的呈示部和再现部会有很多相似之处,我们先把它们的相同点找出来,分析调性和结构,当我们把呈示部牢记以后,会发现再现部也能很快背熟。

3.慢速背谱。放慢速度背谱是为了打破手指演奏机能的惯性。通常我们按照原有的速度弹奏一首乐曲的时候,可以通过哼唱它的旋律,双手能跟着旋律弹奏下来。但当把该作品速度放慢演奏时,我们不再可能通过哼唱旋律的方式把乐谱背弹下来。这时就需要演奏者能够真实、理性的把作品每个结构每个音通过大脑清晰的记录。

4.冥想记忆。暂停演奏,把乐谱从头至尾的冥想一遍。如果能在大脑里完整顺畅的“演奏”,那说明我们的大脑已经完整的将该作品记录下来。如此一来,即使在演出的过程中因为手指技术的原因出错,演奏者也能很顺畅地把该曲继续演奏下去。

5.模拟舞台表演形式演奏。很多演奏者在平日里能轻松自如的演奏是取决于能有大量的时间弹奏手指活动练习。等手指活动准备工作一切就绪,方能开始弹奏演出曲目。但在实际演出开始前,我们往往没有很多时间做手指活动准备工作。有些人一旦少了活动手指这个环节,就会造成心理紧张和压力。所以在平日练习的时候,我们可以在没有进行手指活动准备的情况下,试着把需要演出的曲目弹奏一遍。如出现演奏不足之处再单独抽出来练习。这样久而久之能让演奏者摆脱必须进行手指活动练习方能进行表演的心理依赖,增加演奏者的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在舞台上完美地演奏,都需要平日里的千锤百炼。以上几种练习方法需要演奏者能有足够的耐心、细心与恒心。当用以上任何一种方法训练背谱出错时,一定不能任由问题存在而置之不理,要知道平日里任何一个地方的出错都可能造成舞台上表演失误的隐患。

(三)大量的舞台实践

没有一种方法比起大量的舞台实践对心理素质的培养效果更为明显。实践是检验真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舞台实践则是检验学生钢琴现场演奏以及综合实力的最佳平台。笔者在出国留学期间,就曾经历过被演奏家级别的导师安排在一天之内,在笔者事先不知情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参加了两次非常重要的演出,当时忐忑的心情可想而知。但是经历了那次锻炼以后,笔者在舞台上演奏的自信心有了显著提高,对上台表演也不再有恐惧心理。

所以教师可以多鼓励学生先从小型的演出开始锻炼。当学生能够

完全胜任小型的演出,在一次次获得成功后慢慢地有表演的欲望,再让学生到更大的舞台上去锻炼。当有了大量的演出经验,慢慢地适应了舞台上的氛围之后,渐渐地演奏者就会把上台表演变成习以为常的事情。当一切以平常心对待,自然也就没有了紧张感。

(四)严格的训练

在钢琴演奏教学实践中给学生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消除学生恐惧抵触心理并不等于不严格要求学生。一部钢琴作品的完整性是非常重要的,一小段落演奏的再优美,但是整体乐章却错音频出甚至中断,那么作品的完成其实也是不理想的。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正确科学的练习方法是任何技能性学科的关键。教师平时应该要求学生把技术演奏困难的段落抽出来慢练。如果只是一味地快速弹奏,手指容易疲惫不听控制,音和音之间容易粘到了一起,没有颗粒感与层次感,久而久之学生愈发地紧张和不自信,这也违背了教师教学的初衷。

再者,演奏者还需要了解作品的构思、背景、时代特点、主题性质以及主要结构。进而能更好地安排音乐层次,对乐段做更为细致的深化和处理,把握住乐曲的整体风格,理性地完成乐章的演奏。演奏者只有深入音乐、体会音乐、才能做到完美地诠释音乐作品。

四、结语

钢琴演奏心理素质的提高和培养,是近年来才提上议程的课题,是一个需要长期艰苦训练的过程。随着钢琴这门高雅的技能性演奏艺术走进了千家万户,被大家所认可,人们的欣赏水平也不断地提高,我们整体的教师队伍也在不断地学习和提高。在培养学生优秀钢琴演奏技能和良好乐感的同时,也充分认识到心理素质培养和训练的重要。有成功就有失败,对成功者多加鼓励和赞扬,让其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对失败的学生则多做总结,多给予鼓励而不是指责,让学生败而不馁,更加努力上进。同时,多带学生到音乐厅参观学习,多鼓励学生,让学生怀着一颗平常的心态,只为学习和提高,不急功近利于只为拿奖拿名次,让学生能够充满激情全神贯注地将钢琴作品完美地奉献给听众。

参考文献:

[1][波]约・霍夫曼著,李素心等译.论钢琴演奏[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8.

[2]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1999,7.

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性范文6

一、心理因素在钢琴演奏中的重要性

钢琴演奏质量的高低和感染力的强弱,主要决定于演奏者熟练的演奏技术与艺术情感的表达。其中,熟练的演奏技术是可以通过钢琴表演者日常的苦心努力训练而得到提高的,而艺术情感的表达通过日常的训练是无法得到提升的,它是依靠演奏者良好的心理素质而得到更佳的表现,这就要求演奏者将注意力、感染力与情感想象力等综合的心理因素整体运用到钢琴演奏的过程中。

(一)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钢琴成功演奏的重要保证

钢琴演奏者在演奏钢琴的过程中要做到心、手、音的协调一致,这就要求钢琴演奏者不仅要具备良好的空间感觉与灵敏、精确的动作以及很好的音乐感觉与良好的听觉联想能力,而且要拥有辨析音质的灵敏性与感悟把握音乐内涵的能力,从而使音乐可以用发自内心的臆想能力通过手指的技巧做出精确得当的表达。

(二)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助于激发创新意识

钢琴演奏不仅仅是演奏者对音乐作品的演奏技术的掌握和对作曲家思想的传达,更是对原创作品的再度创作。几乎所有优秀的钢琴演奏者都在提高自身演奏能力之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奏风格。只有每时每刻用端正的心态来领会和感悟自己的演奏,并及时反思和调节自己演奏的作品,才能在钢琴演奏的综合能力上得到更大的提升,也才能对原创最品再度创造出更加具有新意和精彩的演绎。

(三)良好的心态是准确掌握演奏技巧的关键

如果想取得精彩的演奏效果,钢琴演奏者就必须将自己所具备的娴熟的演奏技巧呈现在舞台上,而这是需要以演奏者良好的心态作为必要条件的。如果钢琴演奏者在演奏的过程中内心一直惴惴不安、情绪躁动,不能用平和的心态去对待,那么就无法将娴熟的演奏技巧发挥到极致,演奏效果也不会令人满意。

二、钢琴演奏中心理因素产生的原因

从心理学的层面来看,人类的各种活动都是与心理的调节与控制息息相关的。当然,钢琴演奏也不例外,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钢琴演奏者的心理素质的好坏对钢琴演奏所呈现的艺术表现力起到了直接的作用。作者对钢琴演奏效果可能产生影响的诸多因素进行分析,很容易发现其中不仅有主观方面的,而且有客观方面的。归总起来主要涵盖了以下几点。

(一)钢琴演奏者自身的心理素质因素

每个钢琴演奏者都有自己专属的生理条件与心理条件,而每个演奏者在钢琴演奏时表现出来的演奏能力与心理支配能力也存在着很大不同。有的演奏者在正式面对观众时过于追求完美,但是内心又极度缺乏自信,这种冲突心理的存在,很容易导致演奏者在演奏时心理紧张,失常发挥;而有的演奏者在面对观众时内心平静,往往能够发挥得更好。

(二)演奏者的演奏技术导致的心理因素

钢琴演奏者把握演奏技巧的熟练程度与掌握演奏乐曲的内涵程度会对演奏者在演奏时的心理产生直接的影响,进而会关系到演奏效果的好坏。如果演奏者没能娴熟地去掌握演奏技巧,就会心理紧张惶恐,非常容易产生怯场的现象,进而在钢琴演奏时引起很多不符合舞台的动作,比如身体僵硬,面无表情甚至手指无法动弹,出现这种情况可想而知是无法演奏出想要的音乐效果的。

(三)演奏者的舞台临场经历导致的心理因素

钢琴演奏者在舞台上面对观众时最容易引起紧张。演奏者在演绎音乐作品时是作为舞台的核心出现的,大多数的演奏者都会出现怯场紧张的心理,这是一种很正常的心理现象。演奏者平时要刻苦努力的训练,只有这样在上台演奏时才能驾轻就熟,避免出现这种怯场的紧张心理。

三、培养演奏者最佳的心理素质

(一)把握高超的演奏技艺,为培养演奏者最佳的演奏心理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钢琴演奏的技艺关系到多个不同的方面,包括手指的灵敏度、左右手的协调能力、八度的练习等。钢琴演奏者是否具有熟练的演奏技艺,是钢琴演奏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如果演奏者连最基本的演奏技艺都掌握不好,那么在他正式上台演奏的时候,心理必定是惴惴不安害怕出错的,紧张的心理很自然的就产生了。

(二)稳定演奏的心理状态,为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做保证

在钢琴演奏中,演奏者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调动自己全身的功能,全力以赴,做到身体各个部位的协调统一,这样才能取得演奏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