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思想品德专题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思想品德专题教育范文1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德 主题班会 整合
整合强调多种因素的有机组合,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思想品德课与主题班会整合指将思想品德教育以工具形式与主题班会融为一体,将思想品德教育渗入主题班会活动中,使之成为班主任的教学工具、学生的认知工具、重要的教材形态和主要的教学内容,从而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与主题班会整合的必要性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和促进者。由此可见,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及作用与传统教学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那么,在主题班会活动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将对班主任和学生产生什么积极影响呢?
1.提高班主任的管理能力,促进班主任专业成长。在主题班会开展过程中,丰富多彩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有利于班主任开阔视野,掌握大量班会建设理论、理念和先进经验,并用于指导实践,使主题班会活动的教育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帮助班主任站在学生长期发展的角度上确定教育重点,更具前瞻性和实效性。而通过对主题班会活动环节的具体研究,班主任在方法与技巧等方面得到有效指导,对增强班主任班级管理能力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促进班主任专业化成长。
2.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初中思想品德课以加强初中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教育性较强,但是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对说教较敏感和叛逆,因此,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一言堂”往往不易学生接受,教育教学目标难以实现,致使学生对“成长中的自己”的认识,对“自己与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的认识混乱不清。而思想品德与主题班会相整合,使得学生学会根据自身需要有选择地学习。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与主题班会整合的有效做法
主题班会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教育,树立健康舆论,培养良好班集体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自我教育和民主管理的重要形式。有计划地组织与开展主题班会活动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有效组织主题班会活动对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大有裨益,如各种各样的问题在主题班会中得到解决,既促进学生个体与班集体的共同发展,又很好地促进班主任的专业化成长。但实践发现,目前主题班会的开展存在很大的随意性、零散性和突击性,活动内容单调乏味,形式呆板重复,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致使学生失去参加班会活动的兴趣和热情。可见革新主题班会形式和内容势在必行,而整合思想品德与主题班会则是一种尝试,
1.遵循原则。整合思想品德与主题班会应遵循以下原则:一种思想(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两条主线(一是中学德育大纲,二是青少年心灵成长发展的“路线图”、“时间表”)、三个转变(主题活动由随意性向计划性转变,教师由主导型向引导型转变,学生由被动型向主体型转变)、四个结合(与学生生活相结合,与时事热点相结合,与常规德育管理相结合,与实践大纲精神相结合)和五种能力(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创造的能力)。
2.整合对策。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它以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基础,以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为追求[1]。主题班会活动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结果,沿着由“知”到“行”的顺序发展,尤其偏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因此,在整合过程中,班主任一方面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感知觉、注意、记忆、语言、思维与推理等心理活动过程,引导学生进行信息加工,并将其转换成知识与经验以解决生活难题。另一方面切忌在主题班会活动中简单地堆砌教学资源,而要在选择素材时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社会实践相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掌握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丰富生活经验,进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实施德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与之适应的主题班会活动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我们认为最经常、最大量、最直接的则是养成教育、班集体教育、心理品质教育和励志成长教育。因此,我们所要构建的主题班会活动体系是针对这四个系列活动而言的,归纳为四大主题:规则与生命(分为“规则”、“生命”两大板块,涉及班规、校规、安全、法规、习惯养成等专题)、团结与合作(分为“团结”、“合作”两大板块,涉及和谐、友爱、矛盾、竞争等专题)、青春与责任(分为“青春”、“责任”两大板块,涉及情感、交友、感恩、学习、家庭等专题)和理想与励志(分为“理想”、“励志”两大板块,涉及梦想、奋斗、自信、乐观、不屈等专题)。对主题班会进行设计时,要着眼于螺旋式上升,每学期8节,每学年16节。就年级而言,就是要具体构建初中各年级的主题班会活动,并且使这些主题班会由浅入深,层次递进,形成序列。即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每个年级的德育目标,将教育目的与学生实际发展水平结合起来,形成序列,交叉进行,并有所侧重。如初一要让学生学会适应、学会遵守,所以初一年级的班会活动主要围绕“规则与生命”这一主题展开;初二要让学生获得集体生活所需的技巧、品质,所以初二年级的班会活动主题以“团结与合作”为主,其他三大主题交替渗透;初三要学会担当,学会对人生进行思考,所以初三年级的班会活动主要围绕“青春与责任”进行,其他三大主题班会相应进行深化巩固;临近中考要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之奋斗,要培养他们面对生活中的责难时的相关品质,所以临考时的班会活动主要围绕“理想与励志”进行,其他三大主题班会相应进行深化巩固。
思想品德专题教育范文2
关键词: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性;策略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2-0031-02
思想品德课是中学课程中一门重要的学习课程,俗语说"先育德再育人",它是保证中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的重要渠道,是保证完成新时代教育方针的重要途径,所以,思想品德课在中学生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学阶段的教育为以后的学习和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为了培养合格、高素质的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重视中学学生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
1.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现状
目前,中学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呈良好的发展态势。在中央及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各个学校以及中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师积极探索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新内容、新方式方法、新手段,使中学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质量有一定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中学生对思想品德课有着正确的认识和积极的态度,满意度较高。思想品德课提高了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激发了同学们的爱国热情。但是也发现不少问题,这些问题是新时期中学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值得我们重视和解决。中学生理论素质不高,存在厌学情绪,更有甚者,关注的是语、数、英的学习成绩,对思想品德课重视不够,造成吸引力不够、实效性不强。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2.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现实问题的原因
中学生对思想品德课课堂学习积极性不高,政治思想意识淡薄,行为养成不足已经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现实。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改革开放带来多元化的思想观念,思想的可控度大大降低了,再加上当前信息工具的日益发达,更加剧了思想可控制的难度。另外,中学思想品德知识对于以后学生的就业,看不到明显的益处,自然就不会受到中学生和家长的重视。二是联系现实解决实际问题不够。思想品德课不是务虚的,而应该是务实的。这种"实"表现在解决人的政治方向、思想认识及如何做人的大问题,针对的是社会实际和学生的思想实际,这些问题靠讲大道理、靠务虚是解决不了的,每位政治老师也有这样的共识,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过多地进行理论灌输而联系现实不够的现象,针对学生当中普遍关心的思想与实际问题无法在课堂中解决,课后又很少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使存在问题难于解决,学生逐渐失去信心,思想品德课的吸引力大大下降。三是教学方法未有明显的突破。当前要让思想政治理论受到学生的欢迎,进入学生头脑,必须进行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3.增强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3.1理论教学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做好了,有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同样,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做好了,也有利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在教学中应该从理论教学想实际的思想政治工作延伸,大大提高了思想品德课的影响力。同时在课程教学中引入学生日常行为量化分,作为评定成绩的重要部分。可见,理论教学和思想政治工作两者有机结合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3.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是高高在上的东西,它是和我们的现实生活及学生的人生联系在一起的。社会实践可以促进学生了解国情,开拓视野、磨练意志、增长才干,增强社会责任感,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将基本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写调查报告、与写小论文相结合。通过走向社会、参与社会实践,学生的理论认识得到提高和升华;而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撰写调查报告和小论文,填补了学生在知识领域的空白。在理论课上,教师可以引进一些生活中的典型事例来丰富课堂,同时可以紧密联系改革开放的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社会热点、难点、疑点,联系学生成长、成才中的困惑,解疑释惑,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吸引力和针对性。
3.3系统教学与专题教学相结合。经过问卷调查得知,中学生思想政治课教学形式最受欢迎的是聆听成功人士的专题讲座或者报告,学生自行组织的研究性学习,组织参观考察和相关的文化活动等。这要求我们在教学时应该改变以往理论性太强的系统教学,深入研究中学生的特点,突出重点,把教学内容综合成几块形成几个专题,用专题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专题教学中,一问题分析为主,对某一问题理论进行分析,论述理论与实际应用,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的技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增强了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4课堂讲授和现代化手段相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改变单纯的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记的简单形式,在现代社会要充分运用现代化手段,把课堂讲授和现代化手段紧密结合起来,尽可能的采用直观立体教学,让学生听、说、想、看并用,开启学生智慧的灵性,真正做到入脑、入心,使课堂教学形象、直观,生动活泼,增强了吸引力。当然多媒体教学手段始终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因此而变成了一个单纯的播放人员或者解说人员,相反的教师要更好的利用多媒体手段为自己的教学服务并力争创出品牌。另外,今后还可以通过建立思想政治课理论网站、网页来构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新阵地,利用网络特有的传输性、共享性等特点,真正提高实效性。
3.5成绩评定和实际表现相结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还应该实行全面考核的方法,全面考核就是改变过去重知识轻能力、重卷面p行为的单一考试方法,采用卷面考试、学习态度、日常行为养成评定三结合的考试方式,综合考查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思想觉悟。学生的成绩由这三部分构成的,其中任何一部分不及格,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就定为不合格。通过成绩评定的改革,学生的重视程度大大提高,理论教学和实际的结合更加紧密,有效提高了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总之,在新形势下,增强中学生"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是一项事关大局的重要紧迫的任务,作为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刻苦钻研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规律,不断改革并有创新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在中学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为培养新世纪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做出教师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水彩萍.《提高学生品德课教学实效性的探究》[M]中学教学参考2012.9
思想品德专题教育范文3
关键词: 中学思想品德课 存在问题 解决对策
一、教师在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不高。
有些学校出于节省开支的考虑,让一些其他科目的老师兼职中学思想品德课老师。俗话说:“隔行如隔山。”跨学科教学的老师在专业知识方面是远远不够的。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师教学的有效性是与教师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呈递增关系的,跨学科教学的老师在专业知识方面的局限性使得他们的教学有效性偏低,教学内容仅仅局限于教材和教案,无法对教学内容展开深入透彻的讲解,甚至有些内容自己都无法讲清楚①。
(二)教学方法不对。
由于思想品德课在中考中是开卷考试科目,某些老师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单纯用讲授式的教学方法,只讲知识点,然后让学生划重点,考试的时候力求准确迅速地找到答案。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老师讲,学生记,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中学阶段正是中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中学思想品德课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而在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下,中学生的三观是无法得到更好的培养的。
(三)教师在教学中语言方面的问题。
在听课过程中发现很多中学,尤其是乡镇中学教师的普通话是极不标准,带有很重的地方口音,这种不标准的发音严重影响学生正确地接受知识,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要费力地思考教师的话,哪还有时间思考教师讲授的内容。不标准的发音也会对学生正确地学习标准普通话造成很大的干扰②。
二、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态度存在问题。
一方面学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带有功利性地学习,认为思想品德课在中考中分数占的比例不高,学不学无所谓。在学习态度上存在懈怠心理,不能主动完成作业,靠抄袭完成作业或者直接不交作业。不是自己愿意学的,只有在家长和老师的管制下才勉强学习。另一方面教师上课态度的敷衍了事使得他们对中学思想品德课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他们认为,老师都不重视,我们更没有必要学习,反正是开卷考试,考前划划重点就好。
(二)学习方法不对。
学习没有计划,消极被动地学习,基本上都是老师说要看哪里要做哪些题,听话的学生会按着老师的要求做,不听话的学生直接不理会,大部分学生不会主动预习和做好课后练习。学生只会记笔记,然后背笔记,完全不思考,学习时通过死记硬背达到,不是通过顿悟主动有效地学习。这种消极的学习方法完全把思想品德课当成任务完成,完全是机械化的形式,没有一点学习的主动性。没有主动性的学习是无法吸收的,他们可能只是一时明白,根本没有内化。
(三)学习习惯不良。
在中学思想品德课堂上,很多学生喜欢上课东张西望、走神、分心精力不集中,甚者上课随便讲话,开小差,写作业不专心,边写作业边讲话、玩手机、听音乐、看电视,不能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不能独立学习,需要独立完成的任务经常完成不了。
三、解决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问题的对策
(一)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业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很有必要。教育素养决定教育质量。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科学文化素养、能力素养和道德素养。
(二)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学生的反馈直接反映教师教学效果的好坏。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首先得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要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首先得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中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思想品德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将学生带入问题情境,当然,问题情境的创设要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样才对他们有吸引力,才会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了,才能更好地学习③。
(三)加强社会各界对中学思想品德课的关注。
要解决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存在的问题,仅仅靠老师和学生本身的努力是不够的,还要加强社会各界对中学思想品德课的关注。国家应该完善中学思想品德课的评价体制,改革评价方式,不应该只看成绩,还应该看其他方面的发展,侧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学好思想品德,不是说成绩高就学好,应该侧重情感价值观的转变。学校要加强对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在活动中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极重要的,因此,家庭教育应该关注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得到思想的提升。
注释:
①傅洪健.曹兴平.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新闻界,2008.
②李大均.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③颜艳.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难点、成因及解析[J].专题研讨,2010.
参考文献:
[1]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李大均.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傅洪健.曹兴平.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新闻界,2008.
[4]王静.如何在政治课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能力[J].中学思想政治教育,2004.
[5]程士安等.未成年心理特点研究[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思想品德专题教育范文4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素质教育方法
思想品德课,由于其学科本身的特点,需要在教学过程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知与行相结合。这就对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使该课程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思想品德课的素质教育任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二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政治觉悟水平和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那么,思想品德课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呢?在此,谈一下自己的点滴体会。
一、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要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二是教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教师素质,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到下面两点。
1.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随着深化改革的发展,政治理论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
2.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觉悟水平。教师必须以高尚的师德为学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身立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来激励学生,引导学生。
二、改进教法,实施素质教育,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思想品德课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根据《中、小学德育大纲》中规定:“思想品德课是向学生较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课程。”要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社会主义建设基础理论知识,必须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改进教法,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唯有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教学中,运用“读、议、讲、练”的教学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读”是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的好方法。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提高阅读质量。“议”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方式。教师要确定好主题,明确议题,开拓思维,适时引导,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如在讲《集体力量大》一课,有关蚂蚁王国得探子报告的消息后的一段情节,就可以让学生以小品的形式,各扮演其中的一个角色,进行亲身体验。学生有如身临其境之感,充分体会集体的力量大,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办好事情,取得胜利。这样,就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接爱了集体主义思想的教育。“讲”是教师对关键问题的点拨。教师对重点知识应给予精讲,及时进行释疑解惑。“练”是知识巩固、培养能力的重要环节。老师应引导学生对教学效果及时反馈,及时查缺补漏。
三、利用好社会大课堂,让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
理论联系实际,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是思想品德课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社会教育的大环境中,使学生理解、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去认识社会、适应社会,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其主要方式是“走出去”和“请进来”。
“请进来”,主要是根据教学内容或学生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邀请有关人士来校作专题讲座。如:组织时事政治报告会,帮助学生对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重要问题进行比较全面了解,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还可以邀请校外辅导员、公安、司法部门人士来校作法律知识讲座,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巩固和理解,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水平。
“走出去”就是要根据课题的需要,组织学生到工厂参观访问,到农村调查采访,通过到社会访问调查,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进一步认识社会、了解社会,进而融入社会。“请进来”就是据课题需要,请一些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作出贡献的劳模到学校作专题报告、进行实践活动指导等。
四、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思想品德专题教育范文5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 思品课教学 建构主义
研究性学习是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由探究性学习发展而来的。最早提出在学校科学教育中要用探究方法的是杜威。杜威认为科学教育下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学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他提出了“做中学”的口号。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倡导“发现学习”,教育家施瓦布则提出了“探究性学习”。在我国,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化,越来越多的教育研究者和教师在尝试各种形式的“探究性学习”。2000年教育部颁布的新中学课程计划,就把研究性学习与社会服务和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一起作为综合实践活动列入中学课程。
一
为了在教学中尝试研究性学习,我深入学习了研究性学习的有关理论,懂得了研究性学习更注重学生的亲身参与,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探究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研究性学习还强调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自主探究,更注重学习的过程,而不是学习的结果。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以往主要以学习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的做法,而把如学习态度、学习中的收获、体验,学习方法的掌握等列入评价内容。
根据自己对研究性理论的学习和理解,十年来,我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对“研究性学习”进行了一些探索,经过不断摸索总结,把思想品德课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分成专题型和随堂型两种类型,根据教学内容和需要来确定。
(一)专题型。思想品德课的生命在于其联系实际,在于其时代性。在思想品德课中实践研究性学习,发挥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就必须让学生在联系实际中去发现问题、搜集资料、归纳整理、解决问题,从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研究性学习中来,培养其合作精神,我在思品教学中较多地运用了小组合作的形式,先根据教材内容确定几个大的“热点性专题”,如:人口、环境、资源、法治、权利与义务等专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讨论研究专题,再根据选题来分组。然后我指导学生制定研究方案,确定具体研究方向,明确组内分工,指导研究方法,并制定评价标准等。接着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采用“上网查询”、“实地调查”等形式调查搜集资料,归纳整理形成研究成果。再以课件、投影、小论文或调查报告等形式集体展示,进行交流。最后师生共同根据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在教学九年级思想品德第四课“了解基本国情与发展战略”时,我组织学生对本课内容进行了分类,学生根据兴趣分成三个研究小组,分别研究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然后我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爱好确定小的课题。每个小组在自己研究的内容范围内确定了几个小题目,如:环境研究小组确定了“本地主要污染源”、“污染源形成的原因及危害”、“保护环境和当前与未来生活的关系”等几个题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有的利用剪报等形式查找资料。然后在我的指导下利用演示文稿制作投影。我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让三个小组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展示给大家,并组织学生对各组的成果进行了评价。这节课大家增长了见识,也锻炼了动手能力,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二)随堂型。利用研究专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其成果展示也需要专门时间。而且教材中有些内容不易形成研究专题,适合于形成小课题让学生去研究。针对这种情况,我把这些内容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形成小课题,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调查搜集有关资料,形成自己观点,在课堂教学中把这些内容利用起来充实教学,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和参与热情,又丰富了课堂教学。
例如:在教学九年级政治“计划生育”时我选择了和教材内容密切相关的几个问题,让学生分组去调查,前四组调查世界人口和国土面积比例,最后总结差别;第五组调查我国农村与城镇的人口比例;第六组调查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又如在讲计划生育的目的和要求时,我让学生去调查三口之家与四口之家、五口之家生活水平的差别,分析产生差别的原因。各组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了调查,有的组去图书室查阅资料,有的通过计生部门工作的亲戚朋友介绍情况,有的去周围人家了解情况,通过种种方式取得想要得到的资料。回来后我又指导学生对调查结果作了总结提炼。在上课时我让各组把本组总结好的调查结果展示给大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随堂型的另一种形式类似于案例教学,在教学中通过典型案例、事例、材料等来创设研究情景,利用设问、激励等激发学生研究兴趣,并引导学生运用小组合作,集体讨论,小组间辩论等形式进行研究。教师则随时关注学生研究进展情况,巡视指导,对研究、讨论中的问题及时指点或指导方法,保证研究学习的顺利进行。
二
在研究性学习的尝试中,我切实体会到组织好研究性学习必须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重视学生的个体特征,深入了解学生情况。在组成若干研究性学习小组时除了根据学生意愿、教师对学生特点掌握外,还要对几个小组“人力资源”进行“统筹规划”,比如每组至少应有一名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较好;有一名多媒体制定熟练的学生;还应有一名思路较为活跃,文字功底较好的学生。经过优化组合后,各个研究小组力量均衡,便于开展学习。
(二)在开展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有其主动性和创造性,但也不可避免地有其随意性。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时遇到的困难以及他们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教师应成为学生研究信息交汇的枢纽,成为交流的组织者和建议者。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在品德、能力、个性方面的发展,给予适时的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并进一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思想品德专题教育范文6
一、德育教学中实施美育的原则
美育有其自身的规律特点,它直观、形象,能陶冶人的思想情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从整体上让学生理解美是多方面的:从伦理道德观念上讲,美就是善,要与人为善;从人的生活目的上讲,美就是对理想的追求;从人的关系性质上说,认为美就是和谐、对称;从人的审美观上判断,美就是产生的愉悦感。由此,我们在德育中的美育实施不应是在某一个方面的单相思,而应是立体的、全方位的思考。其次,要循序渐进,因人因事把握美的措施。在对学生实施美育的过程中,要针对不同性别、年龄、生理、心理方面的差异,知识构成的不同层次,对美的理解、体会的能力等方面,有针对性地,由浅入深、由低层次向高层次有序发展。其三,在思想品德课上应实施渗透教学,艺术性地引导学生逐步跨入美育的殿堂,让学生在思想深处及行为表现上真正落实美的理念,体现“润物细无声”的渗透性原则。最后,要让学生善于创造美,使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以科学发展的思想教育学生分清是非、真假、善恶;要在各方面,诸如语言交际、公益劳动、相处交友等方面实践美。
二、德育教学中实施美育的途径
德育教学中实施美育的途径是有其客观规律性的,笔者认为比较有效的有以下“三条途径”。
第一条途径:育人环境要体现人文美育理念。
例如,学校建筑群要体现出一定的艺术性,处处表现为人文理念、美的氛围。学校内的宣传标语、广告,既要注意色彩鲜明,又要讲究内容文明健康、积极向上。在图案设计、字体誊写、版面安排等细节问题上都要体现美育理念。整个校园环境也要有整洁美,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总而言之,要让整个育人环境要体现四化,即绿化、净化、美化、教育化。
第二条途径:课堂教学要渗透人文美育理念。
思想品德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导向性地进行一系列美育活动。如,进行美育专题讨论,邀请美育专家讲座,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即使在新授课文知识的时候,也应有意识地渗透美育理念。
第三条途径:纵向与横向相结合实施美育理念。
美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对学生的美育教学要多方向实施。学校有任务,家庭有责任。纵向时间里学校要对家庭中的美育教学适时指导,学生要在社会这个环境里,横向联系各方面的知识,真正体味社会美、艺术美、环境美等多方面的美育理念。
三、德育教学中实施美育的方法
在新课改理念下,美育与德育相得益彰。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务必理顺好美育与德育的辨证统一的关系,具体要抓好“四个结合”:
其一,集体与个体相结合。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谈话法、讨论法和辩论法是经常使用的学习方法,这样做,有利于教师不断地拓宽、加深学生的思维空间,不仅能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而且能有针对性地对个别语言不美、心灵不够纯洁的学生,适时进行引导教育,全方位地提高学生对美的领悟能力、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其二,学科渗透与专题教学相结合。
学科渗透是思想品德教师实施美育的工作范畴。所谓在学科中渗透美育就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区分是非、美丑、真假、善恶,从而树立美好的理想,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作为思想品德教师一定要在课堂教学艺术上狠下功夫。例如:教师的流畅语言能轻松地引导学生进入美的教学情景;抑扬顿挫、节奏张弛的音质所产生的听课享受;工整潇洒的板书,色彩搭配组合的版面形式都将给学生以美的感官刺激;教具图片、录像电视等课件中的美育内容更能使之锦上添花。另外,教师在课堂上还可经常性地开发一些专题让学生展开创新的翅膀,深入地进行研讨,不断地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实现美育理念整体提升的教学目标。
其三,榜样与示范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