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文化广场规划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文化广场规划设计范文1
关键词 城市文化广场;使用功能;景观效应;文化内涵;生态作用
Abstract The city plaza is a symbol of the city development and also a symbol of civilization. The author analyzed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Songshan Cultural Plaza in dengfeng, it approach an advantage probe into the city plaza must reach the way in multifunction. There combined the landscape effect, using function, historical civilization and ecological effect all in one plaza.
Key words city culture plaza; using function; landscape effect; culture meaning
城市设计所涉及的领域很广泛,从整体城市到局部的领域再到细部处理都包含着城市设计的内容,如城市空间设计文化广场设计公园设计建筑设计社区中心设计等等。不同的设计对象有着不同的设计要求及内容,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注重城市整体性环境优化城市环境质量。本文正是基于这一点,结合对登封市嵩山文化广场规划方案的分析及感悟,浅析城市中文化广场的设计。
城市文化广场的布局选择应注重公众的可达性及吸引力环境品质的开发与协调,其数量面积大小,分布位置也取决于城市的性质与规划构思.
1.基地环境
本项目位于登封市区北端,北靠嵩山,与峻极峰相望,距嵩阳书院景区一河之隔。项目位置是由城区南部进入嵩山景区的过渡地段,是市民登山游览的必经之地,东临季节河流书院河,环境优美。(见图1)嵩阳大道从规划区内南北向穿过 ,规划区南边为嵩阳公园,通过嵩阳大道与城市中心连接,场地东边为建成的街头小游园怡中院,内有唐朝朝觐坛遗址。
规划区周边道路已经形成,水、电、暖等基础设施已配套建成。规划区占地约37.91公顷,地形北高南低,西高东低,最大高差1.7米。东侧现为怡中院。用地形状为斜梯形,项目周边连接城市道路,交通便利。
2.设计构思
嵩山文化广场规划设计的目标定位立足于文物及景区环境的保护,广场东西联系少林、中岳文化遗产旅游功能区,南北串联嵩山与城市环境,同时也是祭拜嵩山的礼仪场所,是嵩山历史文化展现的窗口。广场规划区域是山、水、林、城有机结合的统一体,是游客市民观赏游览的绿色休闲场所。
鉴于嵩山文化广场的地理环境和历史使命,文化广场的主题应该是通过彰显帝王文化、名人游嵩文化,突出嵩山的历史地位,通过加强儒学文化使其与嵩阳书院构成中国传统国学中心,通过展示传统民俗文化使登封市赖以生存的嵩山文化更加丰富,使嵩山与登封、山与城成为一个统一体。
通过恢复书院河自然环境和绿化植被,保护嵩阳书院景区生态环境和历史风貌,依托嵩山帝王文化、名人游嵩文化、民俗文化使该地段成为集礼仪、祭祀、商业、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嵩山风景区门厅和旅游服务基地。
嵩山文化广场以帝王文化、名人游嵩文化均以唐文化为主流,建筑风格将以仿唐建筑为主,蕴含浓郁的中原文化,将古典与现代、实用与功能完美结合。建筑色彩多以灰、白、赭、茶为主.嵩山文化广场的绿化设计不同于城市园林、山水园林、寺庙园林,特定的位置与周围的环境决定了文化广场的风格应反映嵩山南麓山体绿化特征,自然朴实。
3.设计分析
3.1 功能分区
本项目旨在通过不同的功能区域展现嵩山文化不同侧面的景象,使每个区域体现出的风貌都独具个性。因此将嵩山文化广场规划设计为五大功能区:(图2)
第一大功能区为礼仪景观空间序列――封禅大道。其作为整个嵩山文化广场空间序列的集中体现,是连接城到山的过渡空间,并围绕嵩阳路来渐进的,也是整个嵩山文化广场的最大亮点。在整个轴线上布置特色景观节点形成景观序列空间,以突出嵩山入口处的标志作用。第二个功能区为历史人文区。单独规划一片区域,规划设计一座嵩山文化博物馆,通过文物、多媒体展示等形式将宗教文化、少林文化、远古文化、中原文化、地质文化、民俗文化等做集中展示,让游人在一个小时的时间内对登封及嵩山文化有一个大概的认识。第三个功能区为商业娱乐区――阳城古街。该区域布置在嵩阳公园东侧,空间上收放自如、虚实相生,与嵩阳公园在空间及景观上互为渗透。第四个功能区为住宿商务区――奉天宫。以武则天行宫命名,是整个规划区域内相对独立的部分,布置住宿客房。北为绿化休闲区怡中园,西为商业娱乐区。奉天宫内设计霓裳馆(剧院),是集会议、办公、娱乐为一体的综合区。最后一个功能区为生态休闲区――怡中园。现状怡中园绿化空间是城区向嵩阳书院景区过渡的良好地带,规划将其范围向南扩展至公园北路,并将书院河周边环境改造为亲水环境,园林环境改造为自然朴实的地域绿化风貌。
3.2 道路系统
主干道大禹路、嵩阳路是外部进入文化广场的交通性干道,同时也是景观性干道,它们连同公园北路共同组成地段旅游服务中心。传统商业娱乐区与嵩山门广场区域为步行旅游区。在进入文化广场区域的道路边缘,利用现有空地布置集中停车场。(图3)
3.3 景观体系
各个功能分区内都有引人注目的景观节点。比如帝王文化苑中的山呼峡广场,名人游嵩苑内的嵩阳画院,民俗特色区内的戏楼广场和礼仪景观轴线上的嵩山门广场、大禹像、朝觐坛等等,它们都以独特的造型成为文化广场那个区域内的景观亮点。(图4)
3.4 绿化系统
嵩山文化广场就是一个大的园林绿化休闲区域。结合规划区内通过的河流,规划亲水性景观,各种仿古建筑和特色小广场都隐匿于园林绿化的环境之中,使得整个嵩山文化广场在绿中和谐共生。
4. 结语
嵩山文化广场规划中立足现状,着眼未来,整体考虑。(图4) 经过对嵩山文化全面的分析研究,使该区域成为嵩山风景区的门厅、深厚悠久的嵩山文化展示窗口。综上所述,文化广场的设计是城市设计的重要课题,它反映了城市整体性设计的重要性,城市文化广场的环境设计虽然只是城市设计一个方面的内容,但它的设计手法却与城市的总体布局和环境质量密切相关,城市设计正是通过对城市中每个小的局部的设计及对城市总体的考虑来实现的,并最终达到城市整体性环境的统一的。
参考文献:
[1] [美] 凯文・林奇. 城市形态[M]. 林庆怡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23-25
文化广场规划设计范文2
关键词:太阳能光伏技术;常规能源;生态化;广场设计
1前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成果的日益突显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不论城乡,人们对各类广场的需求更为迫切,广场设计不但要追求使用功能,更要注重人文景观的设计与建造,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广场设计更加接近自然、更加舒适、设施更加齐全(如照明、采暖、制冷等设施)、材料更加环保等等。然而,有数据统计,如果全球的能源开采量保持在目前水平上,那么地球上的石油将在42年后枯竭、天然气和煤炭也将分别在66年和150年后耗尽[1]。因此,在设计建造各类广场项目过程中,就要合理规划利用各类能源,特别是要关注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太阳能作为一种使用方便简洁的再生清洁能源,把太阳能光伏技术应用在各类广场一体化设计中是值得深入挖掘和研究的。
2太阳能光伏技术在广场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背景与意义
2.1研究背景
世界各国,特别是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美国等发达国家都是能源消耗大国,他们对太阳能在各个行业的应用技术研究早已开始并取得了重大突破。著名的集热蓄热墙采暖技术就是由法国人菲利克斯•特朗勃发明的。同时近几年来由太阳能提供给建筑物全部能源消耗的“零能耗房屋”的面世,真正做到了能源利用清洁化、无污染,这也代表了21世纪太阳能光伏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我国幅员辽阔,有着十分丰富的太阳能资源。除了局部地区不太适合太阳能开发利用外,我国绝大部分地区都适合太阳能的开发与利用。据估算,每年中国陆地接收的太阳能辐射总量相当于24000亿吨标准煤,年均辐射量约为5900兆焦耳/平方米[2]。我国太阳能光伏技术应用研究始于70年代末,通过近40多年来不断地探索与实践,太阳能光伏技术设备已大量投入社会实践生活当中,得到了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太阳能光伏技术的开发与研究工作取得阶段性的成果。为此,在广场设计中合理、有效地利用太阳能光伏技术不但可以减少常规能源的消耗,而且对于防治环境污染、雾霾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因此,当前应该积极提倡“广场设计生态化、能源利用清洁化”这一概念。当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太阳能光伏技术的开发利用效率会日益提高,施工成本会日益下降,这都为持续扩大推广太阳能光伏应用范围创造了积极条件。
2.2研究意义
各类广场建设是我国城市及新型村镇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研究太阳能光伏技术在广场设计中的应用有以下几点现实意义。2.2.1倡导低碳环保生活,提高国民生活质量近些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成果的突显,人民的生活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在各类广场设计建设中配套相应的照明、音响、制冷、制热、生活用水技术已成为广大城乡广场建设的基本要求与配置。各类广场建设施工中对太阳能光伏技术的积极引入,不但能节省大量常规能源,而且对改善城乡环境、治理雾霾,推进人民生活水平与身体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2.2.2推进可持续太阳能绿色能源建设,逐步减少环境污染经过这些年对常规能源的无遏制开采,人们已经意识到了使用常规能源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的严重性。人们在消耗常规能源的过程中排放出大量的环境污染物,这不仅导致了资源匮缺问题,而且直接影响到了人类健康和生存环境,大气雾霾日益严重,在此情况下,太阳能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清洁能源,太阳能光伏技术的利用恰恰适应了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绿色环保能源要求。因此在广场设计中积极推广应用太阳能光伏技术,不仅可以减少因耗用常规能源而产生的污染物的排放问题,而且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减少空气污染,防霾治霾等将发挥积极的作用。2.2.3优化能源结构,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利用我国常规能源资源储存非常有限,无外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如无节制开采,终有一天会枯竭。为此,在广场设计中大力推广利用太阳能光伏技术,不仅仅因为太阳能是一种绿色、清洁能源,而且对抑制常规能源消耗,优化能源结构,都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确实是一条可行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值得推广。2.2.4太阳能资源用之不竭,取之不尽我国幅员辽阔,太阳能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据估算,每年中国陆地接收的太阳能辐射总量相当于24000亿吨标准煤,年均辐射量约为5900兆焦耳/平方米[2]。除了局部地区(如四川、贵州等地)不适合太阳能利用外,我国大部分地区都适合利用太阳能。按科学估算,太阳的寿命约600亿年,地球寿命约为50亿年,因此,相对于只有数千年文明发展史的人类社会和更短时间人类使用矿物燃料的历史,可以说太阳能是用之不竭的一种永恒性清洁能源。
3太阳能光伏技术在广场设计中的应用原则
广场作为城乡特定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为一个整体的、统一的特定区域空间,从视觉上表现为设计景观元素的多样性和技术性,如植被、树木、喷泉、雕塑、健身器材和现代化照明技术、音响技术、空气净化技术、供水技术、公共厕所服务技术等在广场景观环境设计中缺一不可,这些都需要太阳能光伏技术来支撑和帮助。因此,规划设计好太阳能光伏技术在广场设计中的科学、合理开发与应用,对提升一个城市的美誉度与知名度、对外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尤为重要。太阳能光伏技术在广场设计中的应用原则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3.1“以人为本”的应用设计原则
广场设计的最终目的是应用艺术、科技等手段,来满足人在社会环境中的存在与发展的需求。城乡广场的设计与规划应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情节。以前的广场一般以绿地和铺装为主,面积小,基本没有空气净化系统、音响系统、高科技灯光系统;现代广场设计则充分体现了科技为民服务,“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出现了大片的绿地,饮用水处理技术、空气净化技术、高科技灯光技术、音响技术、空调技术等,并通过把太阳能光伏技术引入广场设施配置和改造工程中,基本实现了广场的“功能性”、“科技性”和“环保性”,强化了绿色能源利用与环保意识,强化了广场作为城市“客厅”与“城市名片”的概念意识。现代广场的规划设计常以“人”为主体,体现“人性化”,其使用性进一步贴近了民众的生活。1)广场不仅要有足够的铺装硬地供人活动,同时也应保证不少于广场面积25%比例的绿化地,而绿化地的灌溉、除草等各类保障设施均需要太阳能光伏技术来保障,以便为人们提高生活质量、缓解气候变换,丰富景观层次和色彩。2)广场中需有灯光、坐椅、直饮水设备、公共厕所、大型电子屏、书报亭等服务设施,而且还要有一些景观雕塑、景观小品、音乐喷泉等来充实设计内容,以使广场更具有文化内涵和艺术感染力。这些基本设施的正常运行都需要太阳能光伏技术来作保障,只有做到设计有创意、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功能齐全、节能环保,才能充分满足广大市民大到高雅艺术欣赏、小到健身娱乐休闲的不同需要。3)提高人文景观的实用性与科学性,其中形、声、色是人文景观设计三大基本要素。不论是亭台画廊、还是瀑布池水,都会给人带来回归自然的感觉,给人以无限的遐想与美的生活享受。但无论是人工飞瀑、亭台楼阁、音乐喷泉都需要太阳能光伏技术提供保障才能带给人激情,满足人的视觉享受与心灵共鸣。
3.2凸显照明景观设计应用原则
现代人的夜生活越来越丰富,城乡广场的亮化已经成为城市建设中的重点问题。城市广场照明是利用灯光塑造城乡夜景的一种照明技术,对于美化城市,展现城市个性,提高市民生活质量,改善投资环境,促进旅游业的发展等均起着积极的作用[3]。只有在设计中深度融合太阳能光伏技术,才能因地制宜、整合空间内各种元素,协调好它们的相互关系,才能取得良好的音视四维效果。
3.3结合当地光照条件,合理融合建筑设计观的原则
首先使用太阳能光伏技术建造的文化广场在设计的时候必选要做到考虑当地光照因素,因为在不同的地区与季节光照都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整合太阳能光伏技术设计的文化广场要充分利用日照条件。同时,使用太阳能光伏技术建造的文化广场还要满足人们对于文化广场的审美需求,但是就目前的国内建筑设计情况来看,将以上两点原则综合设计到一个文化广场之中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这就需要我们在做设计时合理统筹设计与太阳能光伏技术的关系,最终达到技术与艺术的统一。
3.4合理开发利用太阳能,实现能源生态化原则
广场设计中要尽可能使用生态能源与材料,尽可能将材料循环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能源与材料的潜力[4]。太阳能光伏技术是太阳能在日常生活之中最常见的技术手段,我们在各类广场设计建设中使用太阳能光伏技术的时候首先应该考虑的就是太阳能光伏技术的绿色环保与效益,只有综合考虑太阳能光伏技术的科学参数、材料应用以及建筑物周遭环境的种种情况,才能将太阳能光伏技术恰到好处的应用到现代广场设计当中去,实现能源应用生态化,科技化,才能把城乡广场设计做到最佳。
3.5效益兼顾原则
现代城乡广场用地空间和综合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日益显现。因此,在进行广场规划设计时要有“生态先行”的人文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建设与效益兼顾的原则。太阳能光伏技术作为绿色资源在建筑行业之中的应用是一个相当新颖的概念,在当前社会,太阳能资源主要应用在太阳能发电、太阳能热水器以及太阳能空调还有太阳能暖气等等,这些太阳能光伏技术的应用只局限于较小的领域之内,与其他能源利用相比,花费的成本较低。同时这些设备之中的集热技术在太阳能光伏技术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所以在文化广场设计使用太阳能光伏技术过程中需要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并重的原则。
4结语
文化广场是城市文化广场与新农村文化广场设计的主角,体现着现代城乡的多样性与发展水平。随着传统能源的开发造成的能源危机与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能源问题摆在了每个人的面前。作为一个设计师,在现代广场规划设计中,要有意识加大对太阳能光伏等清洁能源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可以说太阳能光伏技术在广场设计中的应用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作为一名优秀设计师,我们不但要求设计作品的艺术性与科学性,更要注重生态、节能、环保,创造富有人文特色和节能环保的各类城乡广场,主动遵从太阳能光伏技术在广场设计中的应用原则,提高广场的节能环保理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积极主动了解新能源技术的应用规范,以便在设计中倡导和利用太阳能光伏等可再生资源,进一步为人们设计出舒适、美观、绿色、环保的各类城乡广场。
参考文献
[1]黄毅诚.能源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600-611
[2]高峰,孙成权,刘全根.我国太阳能开发利用的现状及若干思考[J].能源工程,2000(5):8-11.
[3](美)凯文•林奇,项秉仁.城市的印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42-53
文化广场规划设计范文3
[关键词] 秭归 桔园广场 地域特色 传统文化 以人为本
一、项目概况
桔园广场位于秭归新县城桔苑居民小区,是秭归重点居民区园林绿化项目。广场占地面积16277M2,南临黄果路,西接桔橙路,湖南路呈丫字型从中穿过,将其划分面积不等的三块;周围是富有三峡传统特色的新型民居建筑,建成后,是秭归大型公共绿地之一。
二、构思原则
(1)传统文脉与地域场所原则
秭归是巴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是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和千古美女王昭君诞生地,文化底蕴深厚;秭归新县城位于长江南岸茅坪镇的凤凰山上,距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仅一公里,特殊的人文地理环境使这座新型的水电城市负有传承历史文脉,弘扬时代精神,继往开来的神圣使命。桔园广场作为该城一个重要的城市绿化景观,其规划设计不仅要体现秭归的地域特色和文化传统,而且还要表现新县城特殊的场地环境气氛以及当代中华民族“高峡出平湖”的精神风貌,通过形象以及意境的营造,实现历史与现实的互动与映照,使人既能触摸到城市特有的历史文化印迹,又能感受到生动的时代气息。
(2)以人为本原则
秭归在历史上由于战乱和自然灾害曾多次搬迁,此次因三峡大坝建设而进行的迁移是第七次。虽然,旧城与新城相比无论是生活条件还是居住环境,都不可同日而语。但人都有恋旧情结,对于沉没于江底的故土,多数移民或多或少都难免有一些剪不断的情怀。因此,该广场规划设计不仅要做到功能完善、美观适用,而且,还要从更深层次的人文关怀入手,从景观的文化性、地域性、适用性、观赏性及亲和性等多个层面体现对人的一种心灵的关照,让市民从中能感触到灵魂的慰籍与情感的归属。
三、总体规划布局
桔园广场景观的总体规划设计以地域文化、绿色、生态设计理念为指导,把“景蕴文脉、园溢馨香、生态和谐,环境宜人”作为设计的出发点,将地域性、生态性与人文性三者有机结合并贯穿到设计的全过程,力图营造一个多层次、立体性、开放式环境空间:在整体布局上做到疏密有致、张弛适度、清新自然,既体现中国传统园林的雅趣韵致,又不失现代景观的秩序与灵动,追求“虽由人作,宛白天开”的意境。
依据对地形现状的分析,结合总体规划原则,我们以景观轴线为脉络,将方案归纳为三区、两画、一桥三个块面来进行设计细化,做到脉络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1)三区
原始地面由于道路的和高差的作用被划分成ABC三个自然区。这三个区域高程不一,面积不等,形状不同,地貌各异,我们从因地制宜、经济实用、保护生态设计思路出发,按每块地的地貌条件来规划其用途,使每一块地都成为一个功能相对独立而又互相联系的景观团块,做到物尽其用、地尽其功。景观轴以线性方式,将各个景区窜连起来,形成完整的景观序列。
A区
A区是景观轴的起始点,面积最大。该区域的景观布局分三个层次:以大型文化广场为中心,以儿童游乐景区、三峡文化石林景区为过渡,以亭台、山石、花木、椅凳为节点,通过不同形式的园路联接,组成一个富有变化的综合性休闲区。
第一层次是文化广场。广场的设计以社区集体活动为目的,面积650M2,位于A区中心,以青石铺地,并用三峡红花岗石嵌入其间形成一种向心的椭A图案造型,寓圆满和谐之意;广场北侧设一传统建筑式样的半A形廊架,下置桌椅,满足人们活动后的休息需求。每当晨曦初露的早上或霞染余晖的傍晚,随着悠扬的乐曲响起,就会有大批居民来这里做操、舞剑、打拳、跳舞、扭秧歌。开放式的休闲空间丰富了市民的业余生活,为他们尽快适应搬迁后新环境创造了条件。
第二层次是儿童游乐景区与三峡文化石林景区。儿童游乐区位于A区西侧。该区域充分考虑到儿童活动的特点,安放了儿童十分喜爱“滑滑梯”、“跷跷板”“攀趴架”等等多种游乐设施;为了避免儿童跌倒摔伤,地面以铺植耐践踏的草皮为主;这里色彩明快、视线通透、设施齐全,是儿童游玩嘻戏的乐园。三峡文化石林景区位于A区入口东侧,利用场地原有的突出地面的石头,改造、添置、加工与制作,再现了长江三峡两岸主要的奇峰异石,并纂文刻石介绍与之相联系的神话故事与民间传说,形成一处别具特色的三峡石林景观,为人们近距离地观看与进一步了解三峡自然风光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第三层次,在景区适当的地方置以亭台、山石、花木、椅凳等作为人们注目和停留的景观节点,既丰富了园内的环境细节,又为人们观花、赏景、游憩、交谈等活动留下了人性化的空间;并且,对原有的几棵大树设置了保护性装饰围栏,沿树冠下安放了造型别致的桌椅,为夏日的游人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纳凉场所。
B区
B区是专为社区老年人服务的休闲场所。该区以“老当益壮、健康快乐”为主题,沿中轴线两侧设置了运动与休憩两个功能区。运动区根据老年人的特点,设计布置了门球场、露天乒乓球台等体育设施,并铺设了一定面积的硬质地面,是老年人进行球类运动与晨练的理想场所。休憩区充分利用现有的土丘和山包,保留原有的植被,种植具有象征意义的青松翠柏、桃李梅竹等植物,并在其间点缀凉亭,桌椅,山石以及与三峡传说有关的夸张性变形雕塑小品,形成一个寓庄于谐、品位高雅、健康乐观的自然绿色景园。该区恰到好处地体现了对老年朋友的人文关怀,是老年市民交友、弈棋、遛鸟、散步的自由天地。
C区
C区为水景区,是景观轴的终结点,也是景观的区。依据该区北高南底的地貌特征,在北侧设计了以三峡大坝模型为背景大型瀑布墙,并模拟大坝梯级船闸跌水的方式将水引入场地中心的圆形音乐喷泉,喷泉周围设有亲水平台。当音乐响起时,巨大的水流从大坝模型倾斜而下,形成一道壮观的瀑布,并通过梯级水道,汇集在在广场中央,然后喷发成五彩斑斓的冲天水雾。此情次景,让人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三峡工程的宏伟和中华民族无比的创造精神,不仅进一步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同时,也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人们的亲水要求。
2 二画
由于AB两块地面处于不同高程,所以两区域东南侧各砌有一堵长28m和36m、最高处达3.5m的挡土墙。这两堵呈阶梯状的长墙,是广场立面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根据广场主题,基于秭归丰厚的文化内涵,以两位历史名人为题材,在两堵墙上设计制作了两幅大型壁画――“昭君出塞”图和“屈原《九歌》”图。 这两幅壁画采用石质浮雕、以连环画的形式,描述了三峡美女王昭君走出大山,出塞和亲的动人故事和爱国诗人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忧国忧民的感人情操,讴歌了秭归人民爱家更爱国,为国家舍自家的高风亮节。这两幅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壁画,不仅进一步增加了广场的地域色彩,丰富了广场的文化内涵,升华了广场的艺术、文化品位,也为游人了解秭归历史、探究秭归文化提供了可视化的艺术形象。
3 一桥
过街天桥是AB两个区域联系的纽带,也是广场标志性建筑:其造型具有鲜明的三峡建筑风格,端庄秀丽、古朴典雅,和周围的民居建筑相呼应,构成了一幅有浓厚地域特色的建筑风景画:天桥总高度12.440m,二层桥面高度5.5m,总长35m,宽3.5m:两头各建一亭,中间为卷棚顶的廊道,楼梯和桥面用青石板铺设,两边是回纹花格栏杆。天桥横跨交通干道,既是过街通道,也是观景的平台,站在桥上,满园秀色尽收眼底。
4 植物种植
园内植物种植以绿色为主体,以生态为核心,以乡土植物为导向,以美为灵魂;在植物的配置上力求做到四季常青,三季有花,季季有变化,结合各景区的特点,对不同空间环境,配置相应植物,主要选择的品种有:松、柏、竹、梅、桔树、紫葳、桂花、银杏、玉兰、桃树、李树、杜鹃、月季、山茶等等。植物的种植,采取中国古典园林花木培植手法,点植与丛植相结合,乔木与灌木相结合,花木与草坪相结合,努力营造一种“错落有致、绿肥红妍、春意盎然、赏心悦目”的审美意境,使出入其间的人们,能深切地感受到:“绿的美、花的香、境的幽、林的韵”,更能使人在游憩之中陶冶性情,畅快心身。
文化广场规划设计范文4
关键词:城市广场;规划;设计;原则
两千多年前,广场在古希腊诞生。自此之后,城市广场就成为人们展开娱乐活动的场所,人们在此交往、休憩、观赏、娱乐,是一个公共的场所,更是为了增强与美化环境而创造出的重要景观,一定程度上,城市广场体现出的是一个城市的风貌,展现的是一个城市的生活模式以及社会文化内涵。伴随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建设繁荣发展,在许多城市掀起了兴建广场的热潮,当地政府将此作为政绩体现,但是由于城市文化的认知度,价值观的选择以及环境规划设计方向上的不同,经济基础与管理体制的不完善,导致众多广场的兴建不尽人意。
1 城市广场的定义
公元前8世纪,古希腊出现广场。“Agora”意为“集中”,就是要将人群集中起来,所以广场的一大特点就是聚集了众多人群。随着人类的不断进步以及时间的推移,现代城市广场逐渐定义为为市民提供一个开放性空间的场所,它需要具备3个特性,即公共性、开放性、永久性。只有同时满足这三个特性,才能称之为城市广场。
2 城市广场的分类
2.1 按照历史时期分类有古代广场、中世纪广场、文艺复兴时期广场、17世纪和18世纪广场及现代广场。
2.2 按照广场的主要功能分类有市政广场、纪念广场、文化广场、商业广场、游憩广场、交通集散广场等。
2.3 按照形态分类有规整形广场、不规整形广场及广场群。
2.4 按照广场构成要素分析可分为建筑广场、雕塑广场、水上广场、绿化广场等。
2.5 按照广场在城市空间结构中的地位分为城市中心广场、区级中心广场、社区广场3个级别。
3 城市广场的规划设计要点
3.1 广场的面积与比例尺度
3.1.1 广场的面积。根据功能以及观赏要求的不同,广场的面积与形状也不尽相同,除此之外,其面积大小还受到很多客观条件的影响。
功能要求方面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交通流量的大小、交通组织方式、车流运行规律等。由于影院、体育馆以及展览馆是人员较为密集的场所,所以前面的集散广场一定要具有充分的开阔空间,使其在许可的聚集与疏散时间内让人流与车辆顺利通过。广场的面积还应该具有相应的附属设施场地。例如绿化、停车场、公共设施等。在观赏要求方面,首先要考虑到的是广场上的建筑。具有纪念性的、装饰性的建筑物应该满足良好的视线要求。对于体型较大的建筑,需要在主要立面的方向设置相应的广场。广场面积的大小还受用地条件、历史条件、环境条件、生活习惯条件的影响。
3.1.2 广场的比例尺度
广场的尺度应根据广场的功能、规模及人的活动要求,结合围合建筑物的尺度而确定。大而空旷的广场对人有排斥性,小而局促的广场则令人有压抑感,广场尺度应适中,以取得较好的视觉效果。
城市中心广场的适宜推荐指标:
(1)建筑物的高度同广场的长度比值为1:3~1:6;(2)视距与楼高的比值为1.5~2.5;(3)视距与楼高构成的视角为18°~27°。
3.2 广场的空间组织
广场的空间组织要满足人们不断变化的活动需要以及观赏需要。观赏又存在动与静之分。当人们的视线固定在一处景观上时,就是静态观赏;当人们从一处空间景观转向另一处空间景观时,便出现移步换景的动态景观。所以在广场的空间组织活动中,要充分考虑到动态的空间组织要求。
广场上的空间景色需要按照三个层次进行安排,分别是近景、中景以及远景。中景一般作为主景,需要看清全貌以及细部的色彩。远景可以作为背景,起到衬托作用,看得清轮廓即可。近景则是起框景、导景的作用,以增强广场景深的层次感。当安静的观赏时,空间层次处于稳定状态;移动观赏时,空间层次能够交替变化。有的时候要使单一的空间向多样的空间转移,使静观的视线向动观的视线转移,将一览无余的广场风景转变为层层引导、变化多端的广场景色。
3.3 广场上的建筑物和设施的布置
广场上的建筑物是让广场变得丰富多彩的重要元素。除了主建筑以外,其他的建筑以及各种设施在广场上矗立,构成了一个主次分明的有机结合体。不仅能够满足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需求,还能使交通路线以及景观视线、分期建设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广场由于功能、规模以及使用对象的不同,服务设施与规模也具有不同的类别。城市广场中需要安排的服务设施一般包括:
售货亭。售货亭的占地面积不需要过大,造型以轻快、色彩鲜明为主。有活动式与固定式两种类型。如果某一广场的地方特色突出,则可以选用具有特色的地方材料。
治安亭。应设置在兼顾全广场范围的地点,周围不应设置明显的视觉障碍物,其色彩不宜太强烈,夜间要有明显的灯光标志。
电话亭。应通透、小巧、色彩明快,不宜做全封闭式,应考虑残疾人的使用。
标识。应把广场的重要服务设施、周围的车站、道路等标明,可采用路牌、地图的形式,设置在广场入口、广场与周围道路交叉口处以及售货亭、电话亭附近等。
3.4 广场的地面铺装与绿化
广场的地面是根据不同的要求而铺装的,如集会广场需有足够的面积容纳参加集会的人。广场的地面铺装要有适宜的排水坡度,能顺利地解决场面的排水问题。有时因铺装材料、施工技术和艺术处理等的要求,广场地面上需划分网格或各式图案,增强建筑物密切结合,以起引导、衬托的作用。广场上主要建筑物或纪念性建筑物四周应做重点处理,以示一般与特殊之别。在铺装时,要同时考虑地下沟管的埋设,沟管的位置要不影响场地的使用和便于检修。
4 城市广场的规划设计原则
4.1 市政广场设计一般比较强调空间构图,突出景观效果,同时更要便于公众使用,应增强广场功能和设施,提高广场的利用率。
4.2 纪念广场应能表现城市的历史和个性,其空间处理应满足气氛及象征意义的要求。广场中不宜布置广告牌、标语牌、宣传牌等。
4.3 文化广场必须留有足够的空地以开展文化活动,并根据人的行为特征和建筑物性质进行动静分区。广场中可安排露天或半露天的表演观赏区。
4.4 商业广场应合理连接和过渡广场及其周围的商业活动,可采用步行街形式或用连廊连系邻近的室内商场与露天、半露天市场。广场中需布置适宜人们休憩、交通和饮食的设施。
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论述我们知道城市广场的建设需要遵循众多规则,并不是随意建造的,它不仅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还要符合城市的发展需要,这样才能在城市建设中充分发挥其价值。
参考文献
[1]赵雯.浅谈广场设计与城市形象[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0(S1).
[2]张诗逸.人性场所―探究广场的合理设计与规划[J].经营管理者,2010(4).
文化广场规划设计范文5
关键词:城市文化广场;使用功能;景观效应;文化内涵;生态作用
Abstract: The city square is one of the landmarks is open a city within a city, but also a symbol of culture. Based on the Hui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of Dayawan Huimin square design analysis, diversification of how to realize its content in the city square, combine all the landscape effect and function, history and culture, the ecological role, it is a useful exploration.
Key words: city culture square; function; landscape; cultural connotation; ecological effect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城市设计所涉及的领域很广泛,从整体城市到局部的领域﹑再到细部处理都包含着城市设计的内容,如城市空间设计﹑文化广场设计﹑公园设计﹑建筑设计﹑社区中心设计等等.不同的设计对象有着不同的设计要求及内容,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注重城市整体性环境﹑优化城市环境质量.本文正是基于这一点,结合对惠州市惠民文化广场规划方案的分析及感悟,浅析城市中文化广场的设计。
城市文化广场的布局选择应注重公众的可达性及吸引力﹑环境品质的开发与协调,其数量﹑面积大小,分布位置也取决于城市的性质与规划构思。
1.项目概况
本项目位于惠民广场东侧,北临石化大道,北望规划中的区行政文化中心区,东临中兴中路,东望区文化体育活动中心与区管委会,南临广场南路,南望红树林公园。项目用地约为23000㎡,建筑总面积约为40000㎡,地上建筑面积约为30000㎡,地下约10000㎡。建筑功能主要包括图书馆(含电子阅览室):约10000㎡、展览馆(含城市规划展览馆):约5000㎡、文化艺术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约15000㎡三大主要功能,地上建筑为5层。
2.基地现状与分析
项目位于大亚湾区,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常年雨量充沛、阳光充足、气候温和。项目用地现为中兴中路与惠民广场中间的临时绿化带,呈南北狭长状,用地南北方向长约240m,东西方向最宽处约88m、最窄处约39m,地势较为平坦。
3.建筑设计构思
1、整体立意——文化方舟
作为“滨海新城”的大亚湾区,船航承载了城市记忆与区域认同感。本项目通过富有雕塑感与力量感的形体穿插组合,力求体现出现代标识性综合性文化建筑的特征。建筑二层架空层部分微向上抬起,通过数个巨型“水晶柱”支撑,如蓄势待发的船舶,结合惠民广场“海之韵”的设计构思,我们提出了“文化方舟、起航”的设计概念。
2、甲板—— 一 二层架空平台
建筑二层架空平台承担着延续惠民广场功能,提供市民休闲聚会、文化生活的活动场所。建筑架空部分向广场放坡,形成广场进入建筑的直达入口,将广场与架空平台的活动相互渗透。设计构思为“海之韵”的惠民广场,就如同海洋;而与其空间相互贯通的建筑二层架空平台,就犹如“文化方舟”的甲板,在其之上,能眺望浩瀚的海洋。
3、海洋的律动——外立面表皮
外立面表皮肌理以律动的海洋作为立意,以纵横相错的线条为主,使立面肌理趋于均质化。通过对幕墙构造的深入设计,以表达建筑的标识性与时代感,并使内部功能与外部立面达到最大限度的统一。
4.建筑设计分析
1、特色空间
a、亲切宜人的外部空间——前广场
在建筑东侧北侧设置前广场,通过不规则的象征海上的岛屿的“绿岛”与城市道路相隔,且绿岛之间形成步移景异的景观步道。
b、融会贯通的灰空间——二层架空平台、下沉前广场二层架空平台——建筑的架空层空间形成入口“大门”的意向,系广场空间的延续,也系本项目活动相互作用最密切的区域;二层架空平台的灰空间使惠民广场到建筑内部空间得以自然过渡,架空层新颖的结构体系使空间更加完整和充满趣味性,为市民的户外活动提供了一个遮风避雨又极具吸引力的场所。下沉前广场——通过大台阶与地面前广场联系,入口连桥从上面经过,给市民的户外活动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c、流畅的内部空间——大坡道、空中庭院
大坡道——在剧场前厅、咖啡厅等处通过大坡道提高各层的可达性及空间趣味性。空中庭院——通过室内绿化庭院使之能获得通透视野,感受绿色阳光,改善室内小气候。
2、功能布局
项目分为图书馆(含电子阅览室)、展览馆(含城市规划展览馆)、文化艺术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各馆根据其特性灵活布置功能空间。
a、图书馆:图书馆位于建筑北侧三到五层部分,主要由阅览室、报告厅及行政办公组成。阅览室围绕北侧核心筒及中庭布置,其中大型开架阅览空间位于端部,以获得良好的景观视线。
b、展览馆:由展区、报告厅及后勤服务三大功能组成。后勤服务结合报告厅于展馆南侧布置,临近展馆主入口,通达性好。布展空间围绕核心束筒设置,与上部架空平系便捷。
c、文化艺术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文化艺术中心含公众活动、学习辅导、专业工作以及行政管理等功能;青少年活动中心含科普展示、观演活动、学习辅导及行政管理等的功能;项目考虑二者功能部分重和予以融合设计。
公众活动部分:包括剧场、展览、游艺等功能部分。
剧场采用独立观众主次出入口、贵宾出入口、后台出入口;同时,观众流线利用坡道及中庭相结合,解决看台高差的同时,丰富了剧场内部空间。
其余各功能布置充分利用庭院、中庭、休息平台上空结合的做法,丰富空间趣味性。
5.交通道路流线分析
本项目的人行流线从东西两侧进入用地,车行流线从南北两侧进入用地,彻底做到人车分流。
人行流线:在用地东侧临中兴中路处,设有两个人行出入口,可直达剧场、建筑外部下沉广场,建筑二层平台,或穿过建筑主体到达用地西侧的惠民广场。从用地西侧惠民广场亦可便捷进入建筑。
车行路线:在用地北侧临石化大道处,设置主要车行出入口;在用地南侧设置次要车行出入口,兼用以解决剧场后台配套及辅助疏散。
6.景观体系分析
打造贯通的城市绿州,用地西侧为惠民广场,东侧与区文化体育活动中心与区管委会遥相呼应,南侧与红树林公园相望,在如此优美的周边环境中,本项目选择建筑做大量的架空层的方式,将以上几个活动空间有机地联系起来。向西面及东面开放的城市灰空间,使区文化体育活动中心、惠民广场互相牵引,实现视线可达性,人行路线的可穿越性,通过打造下沉前广场——前广场——二层架空平台的流线,形成贯通的城市绿州。
7.结构体系
结构采用桁架转换层,通过架空平台上的核心筒及束柱,既营造出架空层大空间的使用功能,也满足大悬挑的造型需求,结构方案安全、经济、美观。围绕“文化方舟、起航”的设计概念,本项目规划设计在充分满足规划要求的条件下,有效的处理好其与周边环境、用地的空间关系,为大亚湾区打造出一处融合图书阅览、城市展览、市民文化活动于一体、造型精美、功能完善的标识性公共建筑。本项目以其鲜明的形象特征将成为大亚湾区的新地标,体现大亚湾区“滨海新城”现代化的城市风貌。
经过对惠州文化全面的分析研究,使该区域成为惠州风景区的门厅、深厚悠久的嵩山文化展示窗口。综上所述,文化广场的设计是城市设计的重要课题,它反映了城市整体性设计的重要性,城市文化广场的环境设计虽然只是城市设计一个方面的内容,但它的设计手法却与城市的总体布局和环境质量密切相关,城市设计正是通过对城市中每个小的局部的设计及对城市总体的考虑来实现的,并最终达到城市整体性环境的统一的。
文化广场规划设计范文6
一、加快安置房建设
1、建设二A、新村二期、桥等30万平方米安置房
承办单位:区建投中心、区房地产开发经营公司
(1)地块一、地块三以及家园安置房已全面竣工并回迁安置。
(2)地块二A安置房:主体已封顶,正在进行内外墙装修。
(3)地块二B安置房:正在进行室外附属工程扫尾施工。
(4)新村二期安置房:共25层,目前主体结构已施工至18层,计划2012年9月竣工。
(5)桥安置房:共18层,目前主体结构已施工至18层,计划年底主体结构封顶。
2、组织3000套安置房回迁
承办单位:区建投中心、区房地产开发经营公司、建工集团、相关拆迁工程处
目前已回迁安置3467套。其中:回迁新城共计100套(省府路1号项目、柳桥项目、道山路东段项目);回迁家园739套;回迁公正新苑711套;回迁新城1917套(安置一、三区)。
二、加大学校建设力度
1、建设小、小学、新城小学教学综合楼
承办单位:区教育局、相关学校
(1)小教学综合楼:现5层结构已封顶,开始砌体施工,计划2012年5月前竣工。
(2)小教学综合楼:正在装修施工,计划年底前主体结构竣工。
(3)新城小学教学综合楼:6层主体结构封顶,正在装修施工,计划2012年5月前竣工。
2、改造杨桥中学配套设施
承办单位:区教育局、杨桥中学
已完成项目立项,正在抓紧办理建审报批手续,施工招投标已挂标,计划年底前启动建设。
3、新建教工幼儿园教学综合楼,装修改造庆城、福新、丞相坊、大凰山幼儿园
承办单位:区教育局,鼓东、水部、五凤街道、镇
(1)教工幼儿园:区拆迁工程处已于8月8日进场动迁,总户数6户,目前尚余3户。
(2)庆城、福新、丞相坊、大凰山幼儿园:已于8月底完成装修并交付使用。
三、加强文化阵地建设
改造提升区文化馆
承办单位:区文体局
文化馆文化中心大楼部分已于今年8月底开始外部景观改造和五层观光设施的整修,目前室内装修和活动室的设施配备已完成,正在进行外墙粉刷及窗户安装;文化馆旧剧院部分将于2012年拆除重建,目前正在办理设计审批等手续。区文化馆正在进行全国一级文化馆的申报工作。
四、推进医疗体制改革
1、继续实施居民医保扩面
承办单位:区劳动局
根据市里要求,2012年1月底前共需完成12.6万人的参保工作。区劳动局已于9月份将城镇居民政策宣传单、参保登记表格等有关材料印发到相关部门及各街镇、社区,截至11月25日,完成6.5万人参保。
2、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实施医疗机构社会保障就诊一卡通工程
承办单位:区卫生局
我区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于今年上半年全面实施“一卡通”工程。
五、推进社会化养老进程
1、新建16个居家养老服务点
承办单位:区民政局、相关街镇
已新建20个社区服务站点,并全部投入使用。
2、发放区属集体企业退休人员老年生活保障金
承办单位:区劳动局、经济局、建工集团
区劳动局已于3月份将符合发放条件的61名区属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的申请材料上报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并于当月获得批准,市社会保险管理中心已按每人每月320元的标准发放到位。
六、完善15分钟低碳生活圈
1、建设乌山历史风貌区东麓文化街
承办单位:区园林局
已于9月25日进场施工,目前完成场地清整、土方开挖以及3号楼的桩基砌筑。
2、建设左海公园龙舟文化广场
承办单位:左海公园管理处
左海龙舟文化广场规划设计方案已于10月8日通过市规划局审批,目前已基本完成预算编制。
3、完成20条小街巷改造
承办单位:区建设局
已完成化民后巷、锦巷、八角楼、西牙巷、观前巷、观巷支弄、后路二期、区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西侧规划道路等38条小街巷改造。
4、新改、扩建20座标准公厕
承办单位:区建设局、执法局、园林局、温泉公园管理处
标准公厕新建了15座、改建了6座,此外还新增了39座移动公厕,全区共计增建了60座公厕。
5、建成公共便民自行车服务系统(第一期)
承办单位:区国有资产营运公司、执法局、数字办、社区办、各街镇
建成一期站点24个,并于今年6月19日启动运营。
七、改善城区内河水质
开展湖前河、龙峰河、树兜河、五四河、屏东河、旧树兜河、华林河、泮洋河、河等9条支河综合整治
承办单位:区建设局、执法局、环保局、建工集团、园林局、旧改办、相关街道
1、清淤工程施工情况。各河道清淤工作已经完成,并已拆除围堰通水。
2、景观工程施工情况。目前,除后期增加的河部分景观节点和河新村改建桥梁正在施工外,其余各河道的景观工程均已完工。共新增绿地面积5000平方米,新增步行道面积5000平方米。
3、截污工程施工情况。目前,除树兜河截污管道剩余400米、五四河截污管道铺设剩余600米未完成,以及河桂枝里8号截污难点技术部门正在堵截外,其余河道的截污工程均已完成。
4、绿化整治施工情况。我区8条内河绿化整治工作均已完成,五四河绿化装点任务正在施工。
5、治理违法排污情况。区环保环境监测站对整治重点的河观音桥至桥段加密水质监测,同时对内河沿岸工业企业、医疗污染源、第三产业、生活小区以及机关事业单位的污染源进行排查整治。
6、内河沿线建筑征迁情况。完成了河两侧约15000平方米房屋征迁,以及河沿线里8、9、10号和省妇幼保健院相关房屋约1700平方米(已搬迁11户,剩余3户未搬迁)的征迁。此外,内河指挥部已将河西关水闸改造涉及省文化厅宿舍约300平方米房屋的拆迁方案报省文化厅。
7、内河沿线清违工作情况。共涉及沿岸违法建、构筑物无产权面积约2.8万平方米,截止目前,已拆除违法建筑共2.76万平方米,先后向市清违办上报的4批次共68处违章建筑已全部拆除。
八、增强城区环卫保洁
1、启动马坑、上浦路垃圾转运站和环卫公寓建设
承办单位:区执法局、建设局、旧改办、镇、凤凰拆迁工程处
根据有关要求,垃圾转运站建设地点改到路。目前,市规划局已完成选址工作,区执法局正在区国土资源局办理相关用地手续。同时,已完成环卫公寓建设约2600平方米。
2、文儒坊服务区垃圾机械化收运改革试点
承办单位:区执法局、南街、、东街、华大街道
文儒坊垃圾转运站已于今年5月26日封闭,目前采用后压缩垃圾车沿途收运为主的收运模式,由16辆压缩车沿途收运289个收集点的生活垃圾,直接运往红庙岭垃圾场处理。
九、构建和谐社区
1、完成27个无物业小区整治
承办单位:区委社区办、相关街镇
新增的27个无物业小区共涉及8个街镇,24个社区,123幢楼院,惠及居民5030户,已于5月中旬全面整治完成。
2、完成全区3000户自来水一户一表改造
承办单位:区房管局、相关街镇
截止今年1-11月份已实际完成改造自来水一户一表安装总户数为4223户,完成工作占年任务数的140%。
十、规范流动人口信息化管理
扩大出租屋网络视频门禁系统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