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预防医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区预防医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区预防医学

社区预防医学范文1

【关键词】 高职护生;预防医学;工学结合;实践教学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和新型卫生服务体系的建立,社区卫生服务得到了迅速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对高职护生的需求量显著增加,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社区、面向农村的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专业人才成为各类医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方向。预防医学是培养医学生(护生)具备医疗(护理)、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综合素质所不可缺少的重要课程[1]。本文开展了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护生预防医学社区实践能力的调查,了解高职护生社区群体预防和个体预防的知识和技能现状,为预防医学教学改革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从我院护理专业社区实践站点以单纯随机抽样的形式,随机抽取4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对其实践指导教师开展了高职护生预防医学社区实践能力调查。

1.2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以问卷的形式开展,自行设计“高职护生预防医学社区实践能力调查表”,其内容可概括为3个方面,包括:(1)社区卫生服务中预防保健服务的重要性;(2)预防医学社区实践能力的需求;(3)高职护生预防医学社区实践能力现状的评价。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软件,将计数资料量化,将很重要(很好)、比较重要(较好)、一般、不太重要(较差)、不重要(差)分别赋分5、4、3、2、1,计算均值,进行统计描述。

2 结 果

2.1 调查问卷回收率 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问卷112份,回收率为93.33%,其中有效问卷112份,有效率100.00%。

2.2 调查项目与结果 本次调查项目与结果见表1、表2。表1 高职护生预防医学社区实践能力的需求[(n)%]表2 高职护生预防医学社区实践能力的现状

3 讨 论

3.1 社区卫生服务中预防保健服务的重要性和预防医学实践能力的需求 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预防保健服务工作重要性介于很重要和比较重要之间,说明社区卫生服务的迅速发展使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预防保健服务工作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本调查显示在社区实践中对高职护生健康教育、健康体检和危险因素干预指导的能力需求均介于很重要和比较重要之间,说明社区卫生服务在不涉及用药及其他治疗的情况下,主要内容是向慢性病病人发放各种宣传材料,组织慢性病病人参加预防、保健、自我护理等知识技能讲座;为病人监测血糖、血压、腹围、体重;对饮食、情绪等高危因素进行干预指导等,预防并发症发生,控制慢性病发展,教会病人带病生活。同时,社区居民的健康体检与个人和家庭健康档案建立已成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重要任务之一[2],这就要求社区护理工作人员也必须具备一定的数据统计录入能力和社区健康调查能力。

3.2 高职护生预防医学社区实践能力的现状及分析 本次调查发现,在基本素质中社区预防工作服务态度和主动学习能力,趋于一般,反应出学生预防为主的意识不强和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认识不到位,应变沟通技巧也有待加强;在社区预防医学服务能力中健康教育、健康体检和危险因素干预指导能力介于一般和较好之间,进行数据统计录入的能力和社区调查能力,介于较差和一般之间,反映出学院高职护生预防医学社区实践能力与社区卫生服务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原因分析:在传统医学的教育影响下,预防医学在护理专业教学中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护理专业教育着眼点常放在疾病的诊治和护理上,相对轻视预防医学教学,忽视了现代社区卫生服务的迅速发展对预防保健能力的需求。而高职护理专业预防医学教学内容依旧未能脱离 “三大卫生”(环境卫生、劳动卫生、营养与食品卫生)和流行病学、统计学方法、群体健康及其影响因素的本科预防医学专业课程瘦身压缩版[3],与社区卫生服务实际工作需求差距较大,教学形式重理论轻实践。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高职护生形成了重临床、轻预防的思想,认为将来主要从事临床护理工作,预防医学与其今后工作联系不大,对预防医学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积极的态度,导致有效开展健康教育能力和家庭、社区卫生保健服务能力薄弱。

4 对 策

4.1 树立高职护生预防为主的意识,将预防为主的思想贯穿于高职护理教育始终 现代医学模式下,“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已经成为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进入21 世纪,卫生服务将属于卫生保健型体制,突出预防为主和群众性的自我保健。在这种形势下,我国护士的职责扩大为“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减轻痛苦”;护理工作范围从个体扩大到社区人群,从临床治疗扩大到预防、康复和保健,护士将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承担更多更重要的任务。社区中护理人员的工作对象是社区的基层居民,既有病患者也有健康人,以慢性病、常见病的预防保健为主,工作目的是为了维持群体的最佳健康水平。在护理专业教学中加强预防观念的教育,认识到预防在卫生服务工作中的重要性,使学生在“预防为主”的思想指导下,主动学习促进健康,预防疾病的相关知识、技能,增加学生识别、评价和控制各种不良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思维方式和工作能力,从而在预防医学社区实践中有效地发挥作用,并为将来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4.2 基于“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进行预防医学教材及教学内容的改革 目前预防医学教材主要以本科预防医学专业课程瘦身压缩版,教学内容侧重于理论知识介绍,社区保健服务的实用技能教学薄弱,迄今尚无为高职护理专业教育量身定制的,众口皆碑的预防医学教材。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进行调研,将社区卫生服务所需的知识技能进入教材和课堂,开发基于“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高职护理预防医学课程配套教材,注重教学内容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任务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是高职护理专业预防医学课改的方向。具体而言,教材中应当增强诸如预防接种、妇幼系统保健、社区健康教育、社区保健服务等立足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教学内容;在统计和流行病学的教学内容方面,适当降低理论要求,加强其与社区居民的健康体检、个人和家庭健康档案建立等主要工作任务相结合的内容;适当缩减“三大卫生”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任务无关的教学内容等,从而使预防医学教材及教学内容充分体现高职护理教学特色,促进学生预防医学社区实践能力的提高。

4.3 工学结合,院校交融,构建预防医学社区实践体系 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训练是提高学生社区预防服务职业能力的关键所在。因此,联合社区卫生服务站,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模式开展预防医学社区实践教学。“引进来”:引入行业专家进课堂,与行业专家共同开发预防医学校内实践项目,如儿童体格测量、妇女保健、家庭访视、预防接种等;与社区卫生服务站合作,拍摄如计划免疫、妇幼保健、公共卫生监督等教育视频,通过观看视频教学,增加了学生“实地”见习的机会;借助社区案例,将统计学和流行病学的教学与社区卫生服务具体工作相结合,运用案例引入式教学,采取案例讨论和计算评价方法,使统计学和流行病学相对枯燥无味,抽象难懂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达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走出去”:与社区卫生服务站共同设计阶梯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增加护生课间见习和社区见习的机会,让护生参与到真实的社区服务工作,有助于学生加深对预防医学重要性的认识和提高学习兴趣;整合校内资源,将校内医务室改造成校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此基础上,根据高职护生自身的专业特点和优势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支持学生在校园内参与健康调查,健康体检,开展健康宣教等活动,并将此类活动辐射到周边地区的托幼机构、小学、老人院等进行社会实践,使护生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充分体会到学以致用的乐趣,增强护生的维护健康、促进健康、预防疾病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预防医学社区实践教学场所的扩大,实践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也符合了现代高职护理教育的理念。

总之,社区护士在社区卫生服务中肩负着重要的社会使命,预防医学的专业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教育教学方法,积极开展实践教学的改革创新,将高职护生预防医学社区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预防医学教学过程的始终,以培养出适应和满足社区卫生服务发展需求,具有群体预防和个体预防知识与技能的社区护理工作者。

参考文献

[1] 由 娟.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实践教学法的比较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08,17(12):955-956.

社区预防医学范文2

众所周知,人口死亡,尤其中老年人死于高血压、心血管病、脑血管意外.脑卒中的比率较高,而降低这一死亡率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给予系统、及时的高血压病治疗,这对于预防或延缓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至关重要。

1 研究对象

本院近7年收治的80例1~2级高血压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50~65岁,其中男51例,女29例;配合治疗的63例,不配合治疗的17例(指不改变生活方式,不按时服药,不按时测血压、体质量)。

2 结果

配合治疗的63例中,有3例出现并发症,发病率为4.76%;不配合治疗的17例中,有7人出现并发症,发病率为41.2%。

2.1 分析及体会

2.1.1 提高认识 在10例出现并发症的患者中,对高血压认识不足的就有5例控制血压单靠药物的治疗,对该病的认识未能提高到一定的程度。近代身心医学的研究已证明了心理因素在多种疾病的病因病程和治疗中的作用,医学模式已由传统的生物学模式转向现代的生物心理模式,社会向他们进行宣传教育,推广有关高血压病的防治知识,但由于患者文化程度不同,对该病认识的程度不同, 接受能力存在差别,有的患者特别是那些年龄较大,患该病多年,平时不注意观察血压亦无任何自觉症状,只是在劳累、心情紧张时偶感头晕不适,休息时好转,因此未引起他们的注意,即使已确诊为高血压病,平时也不服药控制,以至引起靶器官的损害。还有的患者尤其是较年轻者,他们的血压已达诊断标准,但平时不注意观察,也不进行体检,对血压的高低也不在意,有时即使出现了明显的自觉症状亦不在意,仍自我感觉良好,以至于出现了其他器官的损害才引起重视,耽误了治疗时机。因此作为医务人员必须加强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才能有效地控制病情的发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2.2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在以预防潜在疾病方面的作用远胜于药物治疗等方法。本次研究中有8例缺乏高血压方面的知识,因此,提高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是当今社会势在必行的一项工作,医务人员应该强化患者的保健知识,预防疾病和对健康有害的因素,教育患者视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四项为首位,同时,加以药物治疗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教育患者合理安排日常生活,克服不良生活习惯,大量资料的结果表明,高血压病患者特别是有高血压家族史,如能坚持科学的生活方式,认真做好自我保健,不仅能延缓高血压病的发生,而且能有效的控制血压,对肥胖患者注意控制体质量,平时适当增加活动量,控制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饭菜宜清淡,富含优质蛋白质,易消化,养成按时定量习惯,避免吃得过饱,尤其是晚餐,以免加重心脏负担,不吃油腻和过咸的食物,每日食盐的摄入应控制在6 g以下,忌吸烟、酗酒、饮浓茶及一切辛辣调味品。

社区预防医学范文3

嗜盐是高血压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部分人群表现为盐敏感高血压,即高盐摄入容易出现钠潴留、血压显著上升,可能与泛素化修饰相关基因携带有关[1]。高血压管理低盐饮食的管理较困难,日食盐摄入控制难度大,医院往往根据患者自报饮食咸淡来判断患者是否需要加强饮食管理,这种判断方法可信度容易受到患者主观饮食、个人味觉等因素影响。本次研究尝试分析自报饮食咸淡的可靠性,并分析低盐饮食管理在高血压社区预防干预中的价值。

1.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从2015年2月,以体检中心免费体检处接待的临界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参照WHO制定标准,诊断为临界高血压;②知情同意;③本地社区居民,可进行随访;④认知精神正常。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重大疾病,如糖尿病肾病、心力衰竭;②拒绝参与研究;③无法获得随访;④无明显的味觉失常。截止2016年5月,共入选对象184例,其中男110例、女74例,年龄43~81岁,平均(63.9±1.5)岁。采用随机数字表达法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92例,两组对象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自报饮食咸淡可靠性分析。由患者自行评价自身咸淡口味,分为偏好咸味食物(没有咸味感觉无味,平素比较喜欢吃胭脂的食物)、偏好咸味食物(毕竟喜欢咸味食物,但没有到没有咸味感觉无味的地步)、一般(不偏好,清淡也可以)、不喜欢(喜欢清淡的饮食,偶尔吃咸味的食物改善口味)、非常不喜欢(基本不吃咸味重的东西)。以蒸好的米饭与盐按照质量1:0、1:0.01、1:0.03、1:0.05、1:0.08,进行混合,分别让对象试吃评价咸淡,按照一点也不咸、微咸、咸、比较咸、非常咸进行划分。每次试尝后,都吐掉,以清水漱口,等待5min后再试尝下一份,选出自己当前适应的口味。

1.2.2 低盐饮食干预分析。对照组:常规疾病管理,以健康教育为主,强调低盐饮食的重要性。观察组:根据患者自报饮食咸淡,试尝结果进行干预。让患者认识到际口味、自我评价存在差异,从而提高对低盐饮食的控制意识,进行口味的自我调整,而不是单纯的依赖之前自我判断进行调整。如自觉口味清淡,但试尝对盐分高比重的食物评价咸淡程度较低的对象,需要加强干预,此类患者实际评价咸淡口味较实际情况偏低,实际上盐分摄入较多,要求患者今后应尽量将自身的口味变得更偏淡一点。让患者知道自己的其实口味是偏咸的,而不是自己认识的偏淡。随后进行电话督导,问询患者口味调整情况,督促落实低盐饮食管理。

1.3 观察指标:干预前、6个月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压控制率。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计算,干预前、6个月后,采用(Mena±SD)符号(±s)表示,服从正态分布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进展为高血压例或率符号n、%表示,采用检验组间比较,一致性检验采用kappa检验,以P

2.结果

2.1 口味咸淡自我评价与实际评价

自我评价与实际评价k=0.72,P

观察组获得随访88例,对照组85例。干预后,组内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SBP、DBP水平低于干预前,组间对比观察组SBP、DB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本次研究显示自我评价与实际评价k=0.72,P

小结:自报饮食咸淡的可靠性并不理想,需要进行验证,排除主观因素影响,指导低盐饮食管理。

参考文献:

社区预防医学范文4

重新认识痔,加强预防保健宣传教育

痔是人体直肠下端黏膜下和肛管及缘皮肤下存在的静脉丛发生扩张或曲张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这是过去的概念。近年来,有关痔本质的认识有了新的飞跃,认为痔是肛垫(血管垫)病理性肥大、移位及肛周皮下血管丛血液瘀积形成的团块,又叫痔核。便血、脱出和皮赘是痔的三大表现,痔包括内痔、外痔、混合痔。痔发病率较高,居肛肠病之首,民间有“十人九痔”的说法众所皆知,可见是非常普遍的。痔的发病率很高,但是大部分痔由于没有症状是不需要治疗的,有的患者有肛周不适,通常通过平时的饮食调理,加强体育锻炼,保持肛周清洁,就可使其缓解。具体预防措施如下。

避免久站、久坐固定,适当进行体育锻炼:长期站立、坐位、蹲位的人容易得痔,因为长期处于上述会影响盆腔血液循环,造成肛周静脉瘀血、扩张而形成痔。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提肛运动等都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可以调和人体气血,同时促进胃肠蠕动,改善盆腔充血,有效避免了静脉血液瘀积于肛肠部,防止血管发生曲张和大便秘结,从而避免痔疮的发生。

防止大便秘结,保持大便通畅:便干易损伤造成肿胀和裂伤。要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最好有1次/日正常排便的习惯,不要刻意的去控制大便,如有便意应该马上入厕排出,不可暴力强行排便,纠正久蹲习惯,禁止入厕时看书、看报。合理调配饮食纠正便秘改善胃肠功能,是预防痔疮产生、减轻痔疮症状、减少痔疮复发的重要因素。饮食方面应多食蔬菜、新鲜水果、豆制品为主,这些食品均可增加胃肠蠕动,润肠通便,及时排出肠道的有害物质和致癌物质。如芹菜、萝卜、蕃茄、菠菜、韭菜以及苹果、杏、西瓜等富含纤维素的食品;同时痔疮患者应当禁止或少食刺激性的食物,喜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喜饮酒吃辣椒,可使直肠的血管充血扩张,粪便内所含水分也因血管的充血被吸收,使大便秘结,排便困难;另外,喜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长期作用可使静脉僵硬,弹性减退,扩张瘀血而导致痔的发生。另外,还要注意多饮水,使肠腔内保持足够的使大便软化的水分,从而保持大便通畅。

保持周围清洁:、直肠、结肠均为贮存和排泄粪便的地方,粪便含有细菌,便后擦拭不净,周围易受细菌的污染,诱发周围汗腺、皮脂腺感染,而生疮疖。女性阴道与距离较近,阴道分泌物可刺激皮肤,诱发痔疮。患者应经常保持周围的清洁卫生,便后或夜晚临睡觉前清洗部位或坐浴,洗净皮肤皱褶内的污物,勤换内裤,最好穿透气性好、吸湿性强的内裤,有条件可用消毒药棉清洗,避免刺激会阴和引起炎症,切实做到预防痔疮的作用。

注意孕期保健:妊娠期间,由于女性体内的孕激素、松弛素大大增加,可使骨盆血管、直肠血管扩张而产生痔。孕妇活动量减少,胃肠道蠕动减慢,粪便在肠腔内停留时间延长,水分被吸收,致使粪便干燥,排便困难;同时怀孕时胎儿逐渐增大,使腹压增高,下腔静脉受压加重,尤其在胎位不正时,压迫更为明显,使直肠下端、肛管的静脉回流障碍,导致痔静脉丛扩张,又可加重痔的发作。发生痔疮应以高纤维素食物,温水坐浴及软膏栓剂治疗为主。

科学合理治疗痔疮

痔疮治疗的最新标准:根据中华医学会2002年9月的痔诊治暂行标准:将痔的治疗重新规定为:无症状的无须治疗。有症状痔的治疗目的重在消除、减轻痔疮的主要症状,而非根治。解除痔的症状应视为治疗效果的标准。医生应根据患者情况、经验和设备条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社区预防医学范文5

关键词:实践教学;任务;专业核心能力;关键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2-0251-01

一、服装工艺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依托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发展能力三个依次提升的层次,突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满足服装行业的多岗位转化和岗位工作内涵变化所需知识和能力的需要,综合设计开发服装工艺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服装工艺实践教学内容包括:专项训练、部件制作和成衣实训三大模块,涵括了半身裙、连衣裙、裤子、衬衫、春秋衫、西服、中山服、大衣、旗袍、礼服10个服装类别的部件制作及成衣制作。服装工艺实践教学强调课程内容的基础性、广泛性、实用性和超前性以及各种知识之间的联系,实现课程结构的综合化和模块化。

二、服装工艺实践教学模块设计

按照由浅入深、螺旋式上升的先后顺序,设计、开发服装工艺实践教学模块。

三、服装工艺实践教学方案设计与研讨

(一)服装工艺实践教学指导思想

区别于传统的固定内容、同一顺序、同一方法的机械训练,采用“任务驱动,项目为导向”的方式、方法组织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内容、课程组织结构、授课方法、授课顺序都是围绕应用项目来进行。项目目标即课程的综合目标,项目下划分任务、子任务,每个任务、子任务下都有自己的相关知识技能和操作要领,以任务为驱动,带动整个实践教学。

(二)“任务驱动,项目为导向”的服装工艺实践教学课程结构

应包含任务、学习目标、背景介绍、内容及学时分布与能力范围。

(三)“任务驱动,项目为导向”的服装工艺实践教学课程实施

1、整体把握。

1)依据教学与学生实际,以培养学生专业核心能力、适应岗位工作需要为目标,兼顾学生兴趣爱好、设计开发任务。

2)以学生为中心,以操作经验为指导,强化实战技能,激发学生潜能。

2、任务选定。任务,可以是一个小的部件制作、一件成衣实训或者是一个工艺单制作。任务的选定主要依据教学与学生实际,设置同一任务的多课题,满足学生兴趣与能力培养的需要。例如,女衬衫领子的制作就可以有:坦领、立领、立翻领、装饰线、拼接、镶边、滚条、花边、刺绣等多个课题供学生选择。

3、问题分析。针对所选任务与课题的不同,进行主要问题主要分析。例如,贴袋制作的主要问题有:贴袋的外观以及缝型的选用;贴袋的工艺方法、工艺步骤;贴袋的质量控制;贴袋的耗用时间;贴袋的变化工艺。

4、组织形式。模拟工厂实际工作情景,采用多元、动态的组织、训练方式。可以采用个人独立操作、项目或任务小组,也可以是工作室的形式。

1)个人独立操作:适用于内容少、操作简单的任务。培养学生独立操作基本工艺的能力。

2)项目小组或任务小组:适用于成衣实训或工艺单实训。通过小组研讨、分工合作,培养团组合作、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工作室:适用于具有一定难度的案例研究。由专家带队,进行企业项目的开发研究,激发教、学人员的教、学探索精神,体现专家治学。

5、实训指导。围绕“学生需要我做什么?我能做什么?”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实训指导。

实践教学以其自身的顺序、方法、步骤完成知识能力的养成。实训开始前,指导教师要凸显任务及其背景介绍,增强学生对实训的感性认识,产生认同感与归属感,激发学生主动探求结果的冲动与愿望。实训中,协助学生完成任务,做好指导记录。允许学生对同一课题有不同的思路和解决方法,鼓励学生找出解决问题的不同答案。对出现的问题加以纠正。

指导教师在实训过程中发挥关键、主导作用。对整个工作流程有完整、清醒的认识,对任务的实施过程、质量监督、时间耗用能全面掌控。

针对个体能力基础与任务难易程度的不同,实训指导可以采用技术讨论、问题探究、案例指导、协作完成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解决问题,确保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促进任务阶段性成果的及早出现。

6、考核评价。实训结束后,学生上交任务报告,指导教师依据指导记录与任务报告给出面向过程的质量评估。将实践能力和项目能力纳入考核范围。

社区预防医学范文6

    教学中应自始至终反复强调预防医学的重要性,并把预防医学中的知识与同期开设的临床专业知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中体会到预防医学实用性、趣味性、重要性。例如,讲授三级预防的内容时,就可以结合同期开设临床课程中的常见病:流行性感冒、高血压、糖尿病等防治具体措施用三级预防的思路一一列举、讲明,理论联系实际。学生不仅学到了相关的理论知识,而且体会到预防疾病比治疗疾病可以取得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而引起学生对预防医学这门学科的高度重视。

    2改革教学内容

    首先是教材改革,目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所使用的预防医学教材实际上是预防医学专业的压缩版,教材内容落后于实际工作需要。据报道,就我国当前预防医学知识的现实需求对该领域专家及工作在社区卫生服务一线的医生(共计22人)进行访谈的结果显示:当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最需要和最缺乏的业务力量是既精通临床又熟悉预防的高级临床医学人才。在“环境与健康”方面,52%的社区临床医生对居室内空气污染感兴趣;“营养与健康”方面,65%的调查对象对特殊人群的营养、营养与疾病感兴趣;其他感兴趣的内容70%的被调查者集中在老年保健,尤其是老年人的居家安全、慢性病的三级预防等方面[1]。因此根据临床的实际需求,对大专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在保留本学科的基本内容基础上适当增加临床工作者感兴趣的内容,删除陈旧的、理论性太强的内容,并吸收与临床相结合的新知识。

    3改革教学方式

    长期以来,我国的预防医学教育以传承专业知识为主,不少教育内容脱离现代科技和临床实际,教育方法和手段落后,学生学习兴趣差,知识面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弱。针对这些情况,我们钻研教材、精选内容、突出重点,尝试更新教学观念,改革和探索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1问题式教学许多教学实践发现,问题式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2,3]。授课教师根据所讲内容,把教学内容以“问题”的形式表现出来,以问题为核心,让学生主动围绕问题展开讨论进而得出结论。如传染病防治部分内容,对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以提问方式复习,以艾滋病为例,重点讨论如何应用三级预防原则和措施开展防治。让学生既掌握了传染病防治,又引发了对传染病防治的思考。

    3.2案例式教学在预防医学课教学中,案例讨论最能提高医学生的思维能力。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结合的方式是提高预防医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是预防医学教学改革的方向[4]。如在食物中毒的教学中,可以给出几种食物中毒的案例让学生讨论分析中毒类型以及如何防治。在临床医学大专《预防医学》中学生以为最难学的莫过于医学统计学内容,并且在学习阶段意识不到统计学的实际用处,到工作中要搞科研写论文才知道其重要性。对医学院学生《医学统计学》教学调查结果显示[5],在理论课教学方面,60%以上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法比传统教学法更具优势,几乎所有学生认为理论课教学应理论联系实际。对于实验课教学,一半学生认为最好能上机操作,并参与实际资料的统计分析。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增加了实际案例,从而使授课过程中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如学习率和构成比时,我们给出实例,让学生发现其不同点,然后进行概念的讲解,增加记忆,最后找有代表性的统计学误用两概念的,让学生集体讨论,使概念学习与运用相结合,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知识的应用能力。

    3.3联系实际生活,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理论知识在教学中突出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的知识就在身边,很实用。预防医学的重点内容就是环境与健康,在授课过程中,让学生明白环境污染的危害、环境污染与人群健康的关系以及增强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显得尤为重要。在社会因素与健康中,教会学生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以稳定情绪,有利于健康,以及如何改变不良行为生活方式,实现自我保健、家庭保健等。在饮食与健康中教学生如何制订自己的食谱而做到合理膳食,或安排一次实验课教学生如何制订一份特殊人群(如糖尿病患者)食谱。

    3.4融入现代化教学手段在预防医学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网上教学资源等,制作课件时结合教学内容增加最新的新闻、图片或案例等信息辅助教学,让学生能利用现代化科技从多种渠道获取知识,拓宽知识面,增加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可以开设实验课统计学软件操作教学,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3.5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课堂讲授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的重点不是单纯地传授越来越多的医学理论和成果,而是将重点放在传授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学、培养自学能力上。教师可以把一些学生易理解的内容,如环境与健康中的一些章节,先布置一些题目让学生边自学边思考,然后在课堂上专题讨论或分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自由发言,还可以分小组进行比赛增加趣味,活跃课堂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