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资科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教资科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教资科学

小学教资科学范文1

一、巧用自制教具,增强教学趣味

小学科学课程本身是一门富有趣味性的自然学科,但是由于教师所用的教学方法不当,以至于该门课程失去了其应有的趣味性,那么相应的课程教学效率也自然不是非常理想。究其根本原因,其主要是由于教师大都按照教材中的内容来照本宣科地进行讲解,却很少采用教具等来进行教学,以至于学生的学习效果不是非常理想。因此,为了实现提升课程教学效率的教学目的,就必须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来增强该门课程教学的趣味。而通过自制教具的合理制作,则可以极大地增加小学科学教学的趣味性,有利于充分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不断提升小学科学教学效率。

例如,在讲解“不一样的电路连接”这部分教学内容的时候,为了可以增强该门课程学习的趣味性,授课教师可以相应地在课下自主制作一个“电路游戏盒”教具,然后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学生对此自制教具大都非常好奇和惊讶,这主要是由于他们不知道这个东西到底是什么,一些胆大的学生会问这个东西到底是什么?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这个教具实际上是自己动手制作的,接着教师将盒外面的两根导线进行连接,那么相应的其中内置的小灯泡就会发亮。如此一来,学生的兴趣会被进一步激发,期待、紧张和好奇等心情交错融汇,尤其是探究欲望非常强烈。此时教师再引入“不一样的电路连接”这部分教学内容,那么学生就可以在此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氛围中去学习相关的教学内容,从而可以达到提升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二、巧用自制教具,突破教学难点

鉴于小学生的年纪比较小,他们的思维和认知等能力还没有得到充分提升,所以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教学的难点。相较于口述式教学方式而言,教具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更强,所以有利于降低学生理解某些抽象或者繁杂数学知识的难度,因此,如果可以合理运用自制教具,则可以帮助学生将那些抽象的理论知识直观性、形象化,从而可以极大地降低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科学知识的难度。此外,针对那些比较难理解的新授教学知识而言,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动手进行思考、探究和总结,有利于使学生在动手和动脑的过程中更好地领悟、理解和掌握这部分的科学知识,从而真正实现教学难点的突破。如此一来,学生可以更加容易地掌握相关的教学知识,同时也有助于增强实际教学的效果。

例如,在讲解“空气占据空间”这部分科学课程教学内容的时候,由于实际存在的空气是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大部分教师针对该部分的知识讲解也仅仅是通过口述的方式来进行讲解。但是学生的实际理解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而如果教师可以借助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为学生制作一个可以使空气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验装置,那么就可以使学生切实感受到空气是真实存在的。比如,相应的授课教师可以在传统的实验装置上加设一个插入水中的导管,接着向相应的漏斗中注入一定量的水,此时再打开导管的时候,学生就会看到水流入到烧瓶中,空气却跑出来,从而使学生深刻地掌握该部分的课程教学知识。

三、巧用自制教具,提升动手能力

爱玩、爱动是小学生的天性,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这些天性,适时地为学生创设一些实践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在亲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动手操作能力。除了教师自制教具之外,教师也可以积极引导学生来自行制作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教具,以便使学生通过自主动手实践操作来提升科学教学效率,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在自制教具的过程中积极发现和解决有关的问题,探究必要的教学规律。虽然学生可能在自制教具的过程中因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错误而影响教学质量,但是在他们经过反复地制作之后,他们会深刻理解和掌握科学的探究精神,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因此,在平时的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来合理导入自制教具,以充分发挥其在提升教学效率和学生能力方面的积极作用。例如,在讲解“地球的形状制作”这部分授课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和鼓励学生自行动手来制作一个小型的地球仪,从而可以使学生在自主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掌握必要的地球知识,同时也可以彻底打破传统那种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更多的是引导学生通过自行探究和思考来提升自身的动手操作能力。

小学教资科学范文2

近年来,从我国小学自然教学整体教学状况来看,绝大多数的老师都能够正确有效的把握自然课教学方面所具有的特点,同时也能够正确的把握好其中学与教之间的关系。但是在自然课教学的整体发展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特别是在那些农村小学当中,这些问题就显得更加的突出。由于小学自然学科是对小学阶段学生进行科学性启蒙教育的基础性学科,所以就必须要想办法提升小学自然学科的教学质量,这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来说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学习目的,树立教学目标

小学自然课堂的主要教学目的还是为了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因此就要求教师必须要对这门学科进行深入的研究,制定好教学大纲,同时对教学的主要目的加以明确,深入发掘教科书当中所要表达的深层意图和基础性知识,以此来实现掌握其中各种重难点知识点的目的。而要想实现这一目的就必须要充分的激发出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们能够真正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品质[1]。这就直接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们必须要充分的发挥出自身引导和激励的作用,以此来促使学生们进行主要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渴望学习。这就可以利用学生们的好奇心来激发其进行学习的兴趣,由于好奇是儿童们的主要天性,所以小学生通常都会对很多新鲜的事物和现象感到非常的好奇和有趣,在这种好奇心之下小学生们的求知欲望也是最强烈的,因此教师就可以对此加以引导,以此来激发学生们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例如:在教习《浮力》这一课程时,就可以让学生们鸡蛋在水底缓缓浮起的现象和原理,这一就能直接引起学生们的好奇心,这样教师就能在一旁加以引导,整节课的教学质量也将明显提高。

二、强化实践,进行实验观察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观察和实验也是学习小学自然当中的基本途径,假如没有做好这两个部分的工作就必然无法真正满足和完成自然课程当中的主要教学任务。所以在自然课程的教学改革工作当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必须要强化对学生们实践能力的培养工作。这就要求在真正的课堂教学当中,教师要促使学生们都必须要积极的参与到具体的操作和做法当中,不但让学生们学习自然科学的知识,同时要求学生们必须要亲身参与到实际的操作当中,从而充分的感受到整个实验过程的感觉,有效的体验到着其中的全部过程。例如:在教习《摩擦起电》的课程当中,教师就可以举出那些东西会真正产生摩擦,产生静电等,比如头发和木梳、塑料棒和纸屑等,同时也应当让学生们用手中的笔进行摩擦,以此来吸起小纸屑,这样学生们在这整个实验的过程当中就充分的感受到了者们学科的乐趣,同时也收获了各种科学知识,锻炼了其自身的动手能力,对于学生们的学习和成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切合教学的特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由于小学自然课这一科学和其他学科之间存在着教学目的、内容及研究对象等多个方面的差异性,因此所需要采取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和和其他的学科大不相同。自然课程其主要研究的对象还是学生们四周最常见的一些自然性事物,虽然这其中所蕴含的的内容非常的广泛,但是其所具有的深度却非常的浅薄。正是由于这一研究对象所具有的特殊性特点,因此就直接决定了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指导学生们直接认识对象是一项客观具体性的自然发展事物,而并不是单纯的书本教材。这种课本教材的主要作用和能力还是对教学内容加以确定,并以此来帮助和启迪学生们对自然事物起到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所以在自然课的教学当中必须要切合不同的课程内容来运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式。交给学生们进行自主学习的方法,促使学生们能够真正学习自我探索和应用的能力。例如:教师在教习《种子的萌发》时,教师就可以在真正讲解完课程的内容之后,直接要求学生们回家都种植一颗植物,并以此来进行有目的和有计划的观察工作,以此来对其真正成长的过程加以记录和引导,再通过最后的观察和学习来促使学生们进行自主性的学习,这样就能有效的锻炼学生们的对事物进行感知和学习的能力,并以此来帮助学生们真正获得更多感性的认识,在游戏培养学生们动手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们真正学会了观察和学习的能力及方法。

小学教资科学范文3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模式 理论依据 实施目标 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c)-0046-02

新课程改革要求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优化教法与学法,减轻教师和学生的负担,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就要求我们要构建课堂教学的创新模式。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我校开展了“四自”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我结合了当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理论,博采现代教学模式之长,探索出小学数学“四自”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1 “四自”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

所谓小学数学课堂“四自”教学模式,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以“自学(自主学习、明确目标);自教(合作学习、理解新知);自练(尝试练习、分层指导);自测(达标测评,反馈提升)”为主体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此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潜能,实现自主学习、互助学习的高课堂教学模式。

2 构建“四自”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2.1 现代教育理论

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两个基本要素,学生是受教育者,但不完全是被动接受教育的,具有主观能动性,一切教育的影响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积极性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使学生具有充分的动力,主动学习,善于学习。

2.2 主体教育理论

主体教育认为: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认识和发展的主体,一切教育的影响作为外部客体的东西,只有通过学生主体活动才能内化为主体的素质。体现学生主体性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的多边活动,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激励者、指导者,学生是自我发展的自主参与者,是积极的探索者和创造者,师生之间是一种民主、平等、合作的交往关系。

2.3 《数学新课标》理念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也为“四自”课堂模式的构建提供了理论基础。

3 课堂教学模式基本环节

(1)自学(自主学习、明确目标):时间10分钟,自学是在课堂上学,老师开讲前,学生在老师的积极引导下,自我实践、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其基本方法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导学案,预设学习新知必备的旧知识和新知识的自学内容和要求,让学生进行自学,通过复习旧知识初步学习新知识。其主要任务是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学习内容的重点、难点,并初步达成基础知识,为学生的“自教”做准备。

(2)自教(合作学习、理解新知):时间15分钟,自教指在自学的基础上就存在的问题所进行的相互实践、相互探究、相互学习。本环节的基本形式一般以两人互教或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学习情况,让各小组同学根据组内个人不理解的知识进行研讨、互教,对自己组的学习任务进行讲解、分析,进行组内互教解决不懂问题。小组长根据成员的学习情况找出组内疑难问题,然后在班内互教和展示,最后进行尝试练习等。这个环节要利用好“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战略。教师起着组织、引导作用,尤其突出对“弱势群体”指导。这环节的核心就是变教为学,这也是高效课堂的具体体现。

(3)自练(尝试练习、分层指导):时间5分钟,其基本方法是以教材为基础,进行尝试运用、总结归纳、分层指导。如学生自主编题并交换解题,或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同步练习让学生练习,通过学生的自练、互改、小组交流、教师的分层指导等达到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4)自测(达标测评,反馈提升):时间10分钟,其基本过程是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并进行反馈评价,检查三维目标的落实情况。其方法是编制形式多样、螺旋上升的达标测评题(通常以小试卷的形式)检测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并进行及时反馈、总结、提升。力求“人人有所得,人人有提高,人人有发展”。

4 教学模式的特点

(1)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来组织教学。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育思想。进一步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学习过程变为个体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学习交替进行的过程。

(2)充分发挥了学生自身的潜能。通过学生的自学和自教,让学生“浮”起来,教师“沉”下去,实现“兵教兵、兵强兵”,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

(3)充分发挥了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主导作用。教学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引导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归纳,使学生主动获取新知,运用新知解答问题。教师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知识的重、难点关键上引导,在学法指导上下功夫,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5 教学模式的实施目标

(1)变教师的教为主为学生的学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教学策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和教师“组织、指导”的作用,减轻教师教的负担。

(2)构建“自主探究、多边合作、多维互动”为特征的自主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参与、互助合作、民主、竞争等道德观念和现代人的探索意识。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勇于探索,掌握创新学习的方法,同时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

(4)实施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求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教师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提高学习效率。

6 教学模式实施策略

(1)教学活动的激活策略。教师首先要以学生为本,实施生本教育,营造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新的评价体系,加强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不但激发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学生自学、互教的激情,激励,还要注重鼓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本人要作出民主、互动、创新的表率,努力创造师生和谐的互动课堂。

(2)实施此教学模式必须做好两个优化,落实四个自主,实现两个转变。两个优化即优化教师的教学活动,强化学生的自学、互教活动,加强培养学生的自学、自教的习惯和能力,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强化自主学习(自学、自教)和合作学习(互改、互教)。四个自主即课堂上让学生自学、自教、自练、自测,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实现两个转变主要是转变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3)实现课堂四个解放。①解放学生的眼睛,提供观察机会,让学生用一双智慧的眼睛去寻找身边的知识;②解放学生的嘴巴,提供表达的机会,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感悟,表达自己的想法;③解放学生的头脑,提供思考的机会,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积极地思考,探究发现结论,体会知识的魅力和活力;④解放学生的双手,提供操作和创作的机会,让学生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4)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能忽视教师的组织、引导作用。教师的指导作用:一是根据自学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起点、内容;二是组织互助活动,让小组成员交换批改、相互订正,小组汇报典型错误、分析错误原因、交流疑问与困惑;三是引导学生探究具有代表性和全班性的疑难问题,精讲重点难点、学生易错易混知识点以及解答的方法和技巧。

7 实施此教学模式的效果

(1)教师的教育观念不断更新。教师具有了教育民主与平等,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意识到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具有巨大发展潜能的人。

(2)转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的教由“讲授式教学为主”向“探究式教学教学为主”转变。教师重自学、重参与、重感悟、重合作、重实践、重创新,把时间留给学生,把空间留给学生,把权力交给学生,教师由传统的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求知的促进者和帮助者。

(3)学生的学习方式很大改观,学习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原来的“被动接受学习”变为“主动发现学习”。学生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表现能力、自学探究能力、分析判断能力、交往合作能力得到了全面发展。

(4)课堂出现“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的教学景观,学生参与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初步出现了“自主探究、多边合作、多维互动”为特征的自主课堂。

(5)课堂教学效率显著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攀升。“四自”课堂教学模式激活了课堂,课堂课堂容量比以前大,通过自学、自教实现了交流与提升,通过自练、自测实现当堂训练、达标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轻负高效的“四自”课堂教学模式惠及了全体学生、教师、家长,受到上级教育部门的肯定。

参考文献

[1] 数学新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小学教资科学范文4

小学生第一次接触英语,往往感到新鲜、好奇。他们生性好动,有意注意的时间很短,注意力容易发生转移,枯燥无味的教学会使他们的学习兴趣受到影响,字母教学也不例外,甚至会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要避免这种不利因素的影响,最好的良师就是兴趣。这些要求教师要全面熟悉教材内容,合理安排教学计划,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在课堂上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用生动活泼、有趣的形式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渴求。正如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是指兴趣。学生一旦对英语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并从中获得乐趣。为了提高学生英语字母学习的兴趣,我在课堂教学中寓教于乐,做了以下一些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游戏激趣字母教学法

当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双边活动。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字母的积极性,才能使上述二者作用得以充分发挥。而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字母学习的兴趣。爱动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形式多样的字母游戏活动可以充分激发小学生的字母学习兴趣,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字母学习中去。

例如:在教学字母为A到N的过程中,我准备了大小各一套彩色字母卡片,将这些卡片发给两组学生,首先让学生做找邻居的游戏。教师问:“字母B在哪里?”持有该字母卡片的学生立即站起来,用刚刚Unit 1学过的“Hello! I am…” 向大家进行自我介绍,其他的学生与之打招呼。之后开始找邻居A和C,找到邻居后,两个邻居也走出来,分别进行自我介绍。教师接着问:“E在哪里?”按照这种程序,从A到N所有的字母都将被找出。其次,让学生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在找邻居游戏过后,所有的大写字母都出现了,这时候,持有大写字母卡片的同学问:“我的朋友在哪里?”持有该小写字母卡片的同学立刻走上前边说:“你的朋友在这里。”然后两个朋友互相握手并向大家致意。这个游戏,不但使学生加深了对字母排列顺序的印象,而且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了字母大小写的对号入座,巩固了新学习的句型。这样,学生在活泼的气氛中学习,他们自然地会热情高涨起来,全身心地投入到字母学习中去,其学习效率就会大幅度地提高。

二、电教激趣字母教学法

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电教能集图形、文字、技术于一体。课堂教学中使用电教手段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并且能较长时间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他们的眼、耳、口、手等多项感官并用,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例如,在教学字母时,将一幅描好色彩、生动形象的唱卡拉OK的画面幻灯片,投影于屏幕,给学生以视觉上的刺激,让他们通过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现象来感知字母O,这样,孩子们便很快熟悉了字母O。又如,在教完五个元音字母A、 E 、I、 O、 U时,可以利用录音教学把这五个字母熟记下来。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利用投影仪和多媒体等电教手段进行教学,用以增加小学生字母学习的兴趣。转贴于 三、竞赛激趣字母教学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具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学生的成就感是推动学生努力取得成功的动力源。而竟赛是课堂教学的兴奋剂,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协调能力和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意识,能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当的竟赛活动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启发学生学习进行积极思维,能让学生充分投入到竟赛活动中去,从而产生最佳的学习效果。例如: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把大写字母卡片事先贴在黑板上,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比赛,让他们把小写字母卡片贴在相对应的大写字母下面,哪个组贴得又快又准确,哪个组就获胜。这就使得教学气氛变得热情洋溢,学生们在这种充满“情意”的情景中,一下子就进入了学习英语字母的状态。在这种学习气氛的感染下,学生们往往争先恐后地争取表演。尽管有时争到了机会,却由于过分紧张而即使对错了号,但是仍然会兴致勃勃地再争取机会,以取得成功。成功的自豪和喜悦,都深深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很快就对英语字母的学习产生强烈的爱好,这种喜好的情感又促使他们对学习英语字母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唱歌激趣字母教学法

音乐是人生的最大快乐。从儿童的心理特征来讲,学生在唱歌时,随着旋律的起伏变化,在感到松驰、愉快、满足的同时,产生兴奋的情绪。人的生理机智表明,大脑左半球善于处理逻辑类的信息,右半球是记忆、识别文字和音乐旋律并进行模仿的中枢。将唱歌这种形式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也就是将大脑的左半球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右半球的形象思维功能合二为一,其功效是不言而喻的。音乐教学的辅助作用比其它教学手段所产生的作用更为直接和深刻。音乐的魅力加上儿童独特的理解能力,使教师有充分的理由把英语字母知识的传授和音乐的魅力结合起来。学生在美妙的音乐中唱唱跳跳、轻轻松松写英语,学习充满了乐趣。

小学教资科学范文5

一、发挥自制教具作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自制教具可以促进小学科学教学方式多样化,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自制种类多样的教具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教学模式。教师在讲课程主要内容前,可以先利用自制教具对与本课相关的现象进行演示。学生在观看演示的过程中就会对本课的内容产生极大的兴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自制教具演示现象产生的原因。在这一过程中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然后教师再对现象原理进行讲解,使学生了解现象产生的原因。在这一过程中,自制教具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学生在制作教具的过程中难免失败,学生在一次次失败的实验中总结经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有助于帮助学生正确面对挫折,并感受努力后成功的喜悦。自制教具可以提高小学科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难点。小学科学与其他学科不同,其内容较为抽象,需要学生发散思维,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自制教具能够弥补学校提供的传统的教具的缺点。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利用自制教具把抽象的知识点具体化、形象化,使教学难点更加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课堂上精力更加集中,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在观察和探究过程中逐渐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同时对知识点的印象也更加深刻。教师利用教具进行教学能够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自制教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开拓思维,理论应用于实践。自制教具在小学科学课堂中不仅仅指教师通过自制教具来辅助教学,演示科学现象,更重要的是教师通过引导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教具。学生在自己制作教具的过程中能够对科学原理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同时,学生自制教具还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在科学原理的指导下,通过自己不断地摸索、实践制作教具,探索规律,可能会发现新的知识,激发其进一步探索和学习的兴趣。

二、有效融入自制教具,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效率

科学课程需要通过动手操作和实验来探索科学现象,了解科学知识。因此,教师在讲解科学理论知识前要通过自制教具向学生演绎科学现象,然后引导学生探索现象背后的理论知识。如教师在讲解“日食”现象时,如果仅向同学们解释日食是由于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三者处于同一条直线上时,月球挡住太阳的光从而出现日食现象的话,学生很难理解。这样的教学模式单一枯燥且效率低下。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自己制作教具来模拟日食现象。教师可以利用简单的道具如足球来模拟太阳、地球和月亮。教师通过在课堂上模拟太阳、地球、月球的相对位置和运动来直观地表现日食现象。教师通过自制教具边演绎边讲解有助于学生对抽象知识点的理解。教师在讲解后还可以请三个学生模拟太阳、地球、月球的运动,并让学生讨论思考三位同学在不同位置时产生的不同现象。这样就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此外,教师除了自己制作教具辅助课堂教学外,还可以指导学生自己制作简单的教具。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作水果电池。首先教师要求学生在课下准备制作水果电池需要的材料,如柠檬、铜币、导线、钉子、发光二极管等。然后,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制作水果电池的方法,并讲解水果电池的原理及制作时的注意事项。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可能会发现水果电池制作完成后发光二极管不发光,这时学生会分析为什么自己制作的水果电池存在问题。在不断的探索后,学生可能会发现材料之间的连接不够牢固,或者将正负极颠倒等。学生在自制教具并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得到了锻炼,对科学原理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小学教资科学范文6

【关键词】科学课堂;自主;高效;教学

新课程标准强调不仅仅了解科学知识,而且着重于每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培养以及科学能力的培养,强调的是“学科学”、“用科学”、“做科学”、“懂科学”,而不是像以前一样“读科学”、“听科学”、“记科学”、“看科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需要与孩子们一起寻找答案,引导被好奇心所激发的学生一起进行探究,然后与他们共同分享发现的快乐,从而实现情感侧面上的“学会”与认知侧面上的“会学”的有机统一。

一、时间保证,学生高效学习的基础

新课程对教学的要求不同于以往课程的要求,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强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强调深入到学生的认知世界,通过亲身经历给他们深刻地体验。因而活动多了,学生们更喜欢了,但也给教师们带来了一个突出的问题,即活动的动态生成所带来的不可预测,活动时间的控制难了。如何保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那就必须要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把握好重点,并围绕这个点,做深做透,通过完整的探究过程,让学生获得理智能力的发展。而千万不能浪费时间蜻蜓点水式的面面俱到,让学生跟着你草草收场。此外,还要严格控制活动中的变量,每次只可以有一个变量,让学生从中发现变化,以保证探究体验活动的严密性与正确性。因为假若变量过多,孩子们则会产生混乱,还会分散注意力。另外还必须注意活动的材料,要有选择,否则吸引了学生的所有注意力,就会影响到体验活动的实效。因此与其热热闹闹,丰富多彩,还不如减少两个活动或某些环节,保证充分的时间,把每一部分做透了,做细了,那么学生的收获可能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上的了。

《电磁铁的磁力》一课,引领学生开始关注线圈匝数(或电池节数)的变化对电磁铁的磁力的影响了。线圈匝数在逐渐变多的过程中,会发生什么变化?哪些方面产生了变化?通过“吸起铁钉多少”的研究,引出“电磁铁磁力的磁力大小”这一现象的观察研究活动。

二、材料充足,学生高效学习的源泉

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上不仅关注教师的“教”,还必须评价学生的“学”。《科学》教材课本里的文字不但少了,而且也没有什么结论性的话语,最具特色的是每一课时,每一单元都由一个个的活动建构,因此,教师所要考虑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行为自然也应该起变化。特别是在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考虑的是:这节课需要组织什么样的活动,让学生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学生可能会做些什么?他们需要哪些材料?可能会碰到什么难题?学生可能对什么感兴趣,什么能够引起他们心灵上的震憾?他们会发现什么?可能会得出哪些错误的结论?最终他们又会得到什么?也就是要“用好教材”。如上《电磁铁的磁力》一课就选用什么电池,什么样的导线?教师提供好供学生研究,便于学生通过研究,发现差异,通过实践讨论。《给冷水加热》一课,教科书设计的方法:也是一个简单易操作的方法,同时又是一个可以引出进一步探究活动的方法。它是引发本单元后续一系列活动的基础。所以,在实际的加热活动中,我指导学生不仅要观察冷水是否变热了,更要关注冷水除了温度升高了,还有其他变化吗?学生通过亲自做实验,过一儿,水袋会慢慢浮到水面上来。同时,我又让学生进一步观察:“把这一小袋加热了的水放在冷水里,它是沉的还是浮的?”这是引发探究问题的重要现象。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做出解释(或推测)、设计实验研究是接下来的关键。我在这部分教学中通过自学提示以及提供的材料,引导学生正确探究。科学课提倡亲身经历活动的教学理念,教师在实践这个新理念时,一是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活动材料,同时还要充分估计好这些材料的使用效益,真正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实践体验。

三、适时引导,学生高效学习的关键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地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大家也知道科学学习以探究为核心,所以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教师的专业引领与指导显得很重要。该什么时候指导,指导的程度如何?这都是需要教者适时把握的。过早地指导,学生思考得不够成熟,丧失了反思的机会。过迟地指导,学生由于长时间地碰到难题而没有得到解决,会丧失以后探究的信心。教师的指导将是学生对科学产生浓厚兴趣的重要因素。如在上《设计制作小赛车》一课时,当学生做好小车在试车中,就有许多同学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怎样让车是可以跑得更快、更远?”“怎样使车包起来平稳?”……试车中这些同学按自己产生的问题调整着自己原来的方案,并设计制作新的小车,进行试验,试验中发现更多的内容。所以教师应创造性地用好教材,在学习过程中,对有关需要并不强烈,处于待激活状态的学生,教师要善于组织教学内容,巧妙设疑,引导探索,促使学生产生再需要,以调节他们的学习心态,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四、主动发现,学生高效学习的特点

“做中学”科学教育就是让所有学生有机会以符合其年龄特点,符合其认知需要,符合科学探究规律的方式,亲历探究自然的过程,在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的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建构基础性的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科学探究的能力,从小培养孩子的科学素质。教师应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交给学生一些富于探索性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具有开展探索性活动的广阔时空,并不断扶植和加强学生成为发现者的愿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学生的参与和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小学生好奇、好动、好玩,他们对什么都想摸一摸、玩一玩、做一做,根据学生的这一年龄特征,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尽量满足他们的动手要求。比如在《冷和热》单元中热传递这一内容,我将一小杯热水放入一冷水槽中时,有的孩子就提出“小水杯周围冷水比外圈冷水温度会更高、会更热些”。于是我就请他拿着水温计到前面亲自来测量,来比较,终于他发现水槽中所有冷水的温度水温上升是一致的,没有区别。他得到了满意的答案。在科学活动中,孩子更加主动、积极、创造性地进行探究,还能边实验边记录,并能用较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的实验过程,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惯有的旧思维模式,而改用科学的方法去主动探索事物,亲历科学发现的过程,这是孩子们学习科学的能力发展的一大飞跃,在此过程中,孩子们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都明显得到提高。

五、自主研究,学生高效学习的升华

小学科学课的教学以学生参与典型经历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以活动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活动因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资源不同可采取多种多样的类型,给学生创设多种多样经历的机会。

1.搜集信息

搜集科学信息资料是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拓展知识、进行判断、推理和论证的不可少的学习过程和方式。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便利的机会,因势利导,指明有效的途径,帮助学生拓宽获取信息的渠道,开辟各种信息源。如拓宽课本知识,走进图书馆、阅览室,撷取媒体信息,观看自然科学影视片,收听广播等,摘记信息资料,指导学生建立个人信息卡,摘录“动植物之最”、“气象谚语”、“科学观察日记”等。

2.观察

观察是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和工具对事物在自然条件下,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和描述,从而获得对自然事物的感性知识。是给学生提供直接经验的主要活动方式。适合农村小学生观察的对象十分广泛,如《各种各样的岩石》一课让学生自己搜集一些岩石,他们能把当地常见的砂岩、砾岩、石灰岩带来;教师再提供少量不常见的花岗岩、玄武岩、大理岩、长石等,这样主次结合、展开研究,既突出重点(砂岩等),又兼顾个性(花岗岩等),更培养学生的兴趣:想不到,这些常常被自己忽视的东西,还能派上大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