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前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数字经济前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数字经济前景

数字经济前景范文1

电子技术在国防事业的结合,产生了军事电子技术的概念。军事电子技术是指在军事系统和装备中使用的电子技术,包括军事电子材料、军用电子元器件、军用软件、军事通信技术等。微电子技术是保持军事技术领先的重要基础,在以信息技术为表征的新军革中更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目前,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已把电磁频谱的竞争开发推至白热化阶段,具体表现在电子元器件开发上,就是寻求能更适合更高频段、更宽频谱、更高工作温度和更高可靠性的材料和器件。这引发了宽禁带半导体器件等新型军用微电子器件的开发热潮。在我国国防事业中,电子技术作为改进和提升国防军事装备的一门重要技术越来越明显。军事电子技术提升了我国国防电子企业的研发水平和生产水平,从而也推进了国防事业的稳定健康的发展。国防电子企业以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优势不断提升自己,使自己始终与新国防军革的需要相匹配,同时也优化了整个国防电子工业的布局,使之更加合理、可靠。如今,信息网络技术是各种武器平台的重要支撑,电子设备在各种武器装备中的应用使武器装备更具有智能化的功能。目前,世界军事环境和和全球市场需求的日益变化,使我国国防电子企业相应地作出调整,这是其生存之本。总而言之,现代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推进军事电子技术的高速进步,信息化、网络化技术是未来国防军事装备的关键技术。

电子技术与汽车行业

电子技术在汽车行业中的运用,形成了汽车电子技术。汽车电子技术是指汽车上应用的电子化和电子信息技术及相关电子技术的总称。目前,汽车行业在电子技术的支持下,已经进入电子控制的时代。汽车上装备而来大量的越来越高级的电子装置,这些装备推进着汽车向智能化、舒适化、安全化、环保化方向发展,成为“电子智能汽车”。有些专家甚至预言,未来的汽车就是“一台电脑+四个轮子”。目前,汽车电子技术也正处于全面快速发展的阶段,其特征主要体现在:①功能多样化;②技术一体化;③系统集成化;④通信网络化。现代汽车电子技术是提高汽车整体性能的保障,其功能上包括舒适性、安全性、经济性、操纵性、动力性、能源节约性和环保性等。汽车电子技术在功能多样化、系统集成化、体积微型化、系统网络化等方面取得一个又一个的突破,这也迎合了人们对汽车的安全、环保、舒适、娱乐等要求的逐步提高。汽车电子技术已经进入了人-车-环境三位一体的和谐关系的阶段。汽车电子技术显著地改善了汽车的综合水平,使之在安全、节能、环保、舒适等各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而汽车电子技术本身也从单个部件电子化发展到总成电子化、网络化、智能化、环保化、安全化、智能化、综合化、信息化。

电子技术与商务

电子商务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一个概念。它通常是指处于全球不同地方的广泛的商业贸易活动中,在Internet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基于Browser/Server的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即消费者进行网上购物,商户之间进行网上交易,以及买卖双方进行各种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电子技术涉及了商品的整个运转周期中的各种大大小小的商业活动。这里仅说说电子化采购。电子化采购是由采购方发起的一种采购行为,是一种利用Internet网络进行的不见面的交易,如网上招标、网上竞标、网上谈判等。电子化采购不仅仅完成采购行为,而且利用网络技术对采购全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管理,可有效地整合采购资源,提高采购效率,帮助供求双方降低成本。

电子技术与标签技术

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各行各业大步地向前发展,甚至是质的飞跃。电子技术与标签技术的结合,就形成了电子标签技术。电子标签又称为Tag、SmartLa-bels或者智能标签。它的核心技术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或称射频识别技术(RFID)。可以说,它是IC卡技术的拓展,是微电子技术和新型芯片封装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电子标签通过采用一些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了人们对各类对象在不同状态下的自动识别和管理。电子标签技术在近些年发展迅猛,被公认为是本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信息技术,目前已广泛地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智能交通、物流管理、海关检测管理、身份认证等多个领域。

电子技术与病历的结合

传统病历的媒介是纸质的,将传统病历与电子技术挂钩,形成一种新的记载病人历程的方式,这就形成了电子病历。美国国立医学研究对电子病历的定义是这样的:电子病历是病人的一些电子化的记录,它包括病人基本信息的记录、病人健康的记录、病人临床记录、医疗保健的记录等。电子病历打破了病历传统的概念,使病人的各种信息更加丰富,而且易于管理。电子病历是病人资料的数字化档案库集合,如病人身份信息、检验报告信息、影像诊断报告信息、病历记录、医嘱治疗记录、药品使用信息。这些通过一些有好的界面展现在管理者的面前,更加便于医生诊断。通过信息化服务,医生在任何地点和时间都可以获取病人的相关信息,为医生提供决策,这就避免了重复检查,提高了用药的合理性,提高临床检验、处方、处置的效率,降低患者诊疗成本。电子病历的出现给管理者和病人双方都带了很多好处,是双方在信息透明的情况下互动,这就可以建立一种和谐的医患关系。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一些新技术逐渐投入使用,网络化的广泛普及,以及第三代数字通信(3G)时代的发展,都将推进电子病历更深入的发展。

电子技术与照明的结合

照明耗电在各个国家的总发电量中占有很大的比例,照明的质量和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人类社会能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电子技术和照明技术的结合,发展成为电子照明技术,它不属于电子电力技术的内容。以前,人们眼中的照明只是表现在照明电器工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然而,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以及对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人们的观念已经改变,现逐渐转向追求照明质量、强调照明环境的舒适性。我国于19%年正式决定实施“中国绿色照明工程”。所谓“绿色照明”,是指通过科学的照明设计,采用效率高、寿命长、安全和性能稳定的照明电器产品(电光源、灯用电器附件、灯具、配线器材,以及调光和控光器件),改善提高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条件和质量,从而创造一个高效、舒适、安全、经济、有益的环境并充分体现现代文明的照明。#p#分页标题#e#

电子技术与服装的结合

电子技术在服装行业的运用,就形成了电子服装技术。电子服装正逐渐地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它是时装与高新技术融为一体的产物,成为人们现在生活方式与高技术功能融合点,智能服装概念的提出,又使电子服装想高层推进了一步。目前的电子服装具有一定功能,既能感知外界压力、温度、电荷等的刺激,又能根据这些刺激作出相应的变化。电子服装采用了多种学科交叉的技术,开发思路独特新颖,符合当今时代的发展需求。它在如下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①提升服装的舒适性;②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③改善人们的劳动环境;④满足特种行业、特种场合的要求;⑤提高产品附加值,引起人们的兴趣,促进消费。未来的电子服装将面向智能化,朝着具有高附加价值以及高科技应用方向发展。

数字经济前景范文2

关键词数字电视;技术原理;发展前景;高清化

1数字电视的发展背景

数字电视,也被广大社会公众称之为数码电视,是当前应用最为普及的电视类型。数字电视是指从演播室到发射、传输、接收的所有环节都是使用数字电视信号或对该系统所有的信号传播都是通过由0、1数字串所构成的二进制数字流来传播的电视类型。数字电视与传统的模拟电视相比具有较多的优点:首先,信号损失小,画面的清晰度要更好;其次电视受众对于信号的接受效果更好,对节目的接受效率也更高;最后,节目容量更大,数字电视所含有的节目通道接受端口是一般模拟电视的10倍之多,节目的类型更加丰富,电视受众的选择范围更大,更能够为广大社会公众提供更加丰富的精神文化娱乐生活。我国自1992年开始进行电视数字化研究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建立了以有线数字电视为主要发展模式的数字电视发展通道。目前,我国应用较多的数字电视分为地面数字电视、有线数字电视和卫星数字电视三种。每种不同的数字电视应用通道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势。根据中国统计网的数据显示,到2016年,我国数字电视的用户已经达到了4.17亿之多,这一数据就充分说明了未来我国数字电视的发展前景极为广阔。但是数字电视的发展还是要以科学技术的发展作为支撑和依托。只有通过先进技术的不断引入才能使数字电视的画面质感更强、音质更好、节目容量更大,才能为数字电视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数字电视的技术原理

1)复用技术。复用技术是数字电视中最为关键的技术,通过复用技术的应用可以将视频、音频等通过一个专业的打包器对各项数据信息和资料进行分组设置和安排,这样以来不仅扩大了数字电视的节目容量,同时也能使数字电视的音频效果更胜一筹,这是一般传统的模拟电视所不不具备的优势。通过复用技术在数字电视中的应用,节目信号的抗干扰性就更强了,只要具备了专业的密钥就能够解除干扰。一般来说,只要说到了复用技术就一定会提及复用器,只用通过复用器的功能和作用才能使食品、音频等数据信息资料得到更加高效的整合利用。当前,我国关于复用器的应用标准与美国等国际通用标准相一致,都采用MPEG-2作为复用传输的基本标准。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数字电视HDTV与ATM信元之间的衔接与传输也更加紧密和便捷,一般来说,4个ATM信元就可以实现完整地传输一个HDTV数据压缩包的作用,这就使得信号的传输更加迅速,这也是数字电视信号强度由于传统模拟电视的一个重要原因。2)数字编码技术。数字电视,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数字的方式对各类信息资源进行传输。那么,数字电视一定离不开数字编码技术的应用。通过对各类信号的数据进行纠错编解码、网格编解码以及均衡编解码的实现可以实现数字电视信号抗干扰能力的显著提升。在数字电视的发展过程中,常用到的数字编码技术主要包括视频编解码技术和音频编解码技术,视频和音频也是电视节目得以呈现的重要载体。第一,视频编解码技术。视频编解码技术能够将传统模拟电视995Mbil/s降低至20~30Mbil/s,这一数值的降低也就意味着图像信号的连续性更强,同时一些视频的色彩也更加符合人眼的视觉特征,不会使数字电视的图像显得突兀,更有利于人眼对于敏感图像的捕捉,尽可能地避免失真,还原图像的最真实面貌。第二,音频编解码技术。与视频编解码技术的原理基本相同,音频编解码技术也是通过加码器来实现声音信息的压缩、传输和管理,从而使音频效果更加加强,给人以更加丰富的听觉体验。需要指出的是,音频解码技术的一个重要功效是掩蔽功能,就是根据人耳的特点来是一些噪音和不重要声音信号得以掩蔽。同时,数字电视的音频编解码技术实现了立体声,使得人们对于2kHz以上的声音高频声音的感受性更强。

3数字电视的发展前景

1)数字电视终端升级增强观众的体验感。通过一些先进的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数字电视的终端得到了升级,这就使观众的体验感和互动性更加强烈,使得电视节目的效果更好,更能吸引广大受众。正如上文中所提到的,通过视频编解码技术和音频编解码技术的引入使得数字电视的信号更强、画面更清晰、声音更立体。同时,通过一些复用技术对于数据信息的压缩使得数字电视信号的抗干扰性更强,节目的持续率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升。2)互联网数字电视的发展迅猛。当前,我国市面上大部分电视都已经实现了互联网功能,特别是网络机顶盒出现以后数字电视增加的回放、预约等各项全新的功能,这就使得广大电视受众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节目类型,为观众节省了很多时间。同时随着互联网数字电视的不断发展也使电视受众可选择的节目类型更加丰富化。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互联网,电信网,广电网三网合一的高清数字电视将会逐渐普及化,人们不仅可以通过数字电视观看节目,更能够参与游戏,增强互动性,使原本的被动的节目类型更加主动化、新颖化。实际上,“三网融合”的高清数字电视的发展也是对我国宽带提速所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挑战,只有实现的高速宽带的普及,才能为数字电视的高清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3)互联接口更将丰富化。数字电视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最为突出的一个趋势之一就是互联接口会更加地多元化和丰富化,这也就意味着未来的数字电视不仅能够通过USB接口与U盘、电脑等实现互联,同时与Wi-Fi、MMC卡以及SD卡等都能够实现连接,这就及大地提高了受众和用户的便利,使广大电视受众能够充分地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去选择自己想要观看节目的方式和节目的类型。随着未来数字电视互联接口的丰富化发展,数字电视与PC、笔记本电脑、录像机、摄像机等都能够实现高效的无缝对接和互联,甚至能够与打印机等常用的设备相互连接,这在给用户提供便利的同时,数字电视也可以充分借助这些设备使自身的视频效果和音频效果在无形之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4)DTV+PVR成为未来数字电视的主要发展方向。随着国际上数字电视迅速发展,我国数字电视也充分抓住了发展的契机,不断地向着个性化和高清化的方向发展。未来,DTV+PVR或将成为数字电视的主要发展方向。众所周知,DTV是数字电视的简称,而PVR则是指的个人视频录像机,将数字电视与个人视频录像机充分结合、紧密互联,通过电视的集成DSP以及多媒体处理技术、复用技术的应用,将个人视频录像机技术和相关的功能慢慢地融入到数字电视的基于硬盘和微硬盘发展的产品中去,从而为广大电视受众提供更加个性化、定制化的服务,这将有利于帮助数字电视吸引更多地潜在受众和消费人群,从未为数字电视赢得更加广阔的市场奠定坚实的基础。

4结论

随着我国社会现代化和信息化水平的不断发展进步,数字电视也迎来了其发展的“春天”。数字电视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但原有的复用技术和数字编码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进一步的发展,同时随着互联网等新媒体传播方式的引入也使数字电视的画面更加清晰,音质更加立体。在未来的发展中,数字电视将呈现出其独特的发展趋向:首先,数字电视终端升级将会是观众的体验感得到一定程度的增强;其次,互联网数字电视发展迅猛,通过电视与互联网等多媒体技术的对接,使节目更加丰富,互动性更强;再次,数字电视的互联接口更加丰富化,USB接口、SD接口等实现了普及;最后,DTV成为未来数字电视的主要发展方向,个人视频录像和微影像通过数字电视的处理器可以与数字电视充分对接。总之,未来数字电视的发展会朝着高清化、网络化、接口丰富化以及DTV的方向迅速发展,通过先进技术的引入和应用为广大受众提供更加丰富的视觉盛宴和听觉盛宴。

参考文献

[1]李宝军.当前有线电视网络中数字电视技术应用及发展前景[J].西部广播电视,2013(18):6-7.

[2]黄高高.数字电视技术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展望[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41.

[3]吴萍.数字电视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前景初探[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1):65.

[4]张光利.浅析当前有线电视网络中数字电视技术应用及发展前景[J].中国传媒科技,2017(1).

[5]冼立明.浅谈我国数字电视技术的使用现状和发展前景[J].科技资讯,2012(26):209.

[6]朱佩江,袁晓昆,王德平,等.新一代Web技术在数字电视交互业务中的应用与发展前景[J].广播电视信息,2014(3):63-66.

[7]刘坤武.浅谈有线电视数字技术的发展前景[J].中外企业家,2009(12X):276.

数字经济前景范文3

关键词:电力自动化技术;新发展;应用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电力工程以电信号为根本介质,瞬时反应,因此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畅通性是电力系统内的重要课题。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带来了电力技术的重大革新,电力自动化技术作为电力系统中信息化、网络化的排头兵,其发展方向和潜在应用的挖掘,必须重点关注。自从电力自动化技术应用于电力系统的各个环节之后,电力系统的发展速度几乎也几何级数增长。从某种意义上说,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制约着电力系统的各个核心环节的发展。电力自动化技术同样能在安全保障方面,为电力系统提供坚强的技术支持。

一、电力自动化的概述

微型电子处理器(micro electronic Processing Unit 自出现之初就决定着他将在电力系统内部引发一场盛大的技术革命,在电力系统中开始出现自动化的概念、技术和理论。而电力系统能提供长效、高质的供电又反过来促进自动化技术的进一步深化和延伸。近二十多年来,计算机技术、程控通讯技术、新型电子技术、自控技术等新型的技术流派相继出现,各种技术之间相互推波助澜,相辅相成。逐渐形成了电力自动化的庞大理论体系,并逐步从理论探讨和实验研究转化为应用到实践和生产中来。随着电力自动化体系日趋完备和进化,许多电力系统中悬而未决的难题,在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帮助下迎刃而解。而电力系统中对自动化技术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也成为评价一个系统技术先进与否的重要标志。

二、电力自动化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

电力自动化,简言之,就是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相结合的成果应用。当前时代是一个技术集成、资源集成、产效集成的时代,电力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能深度透析、合理分配整个系统内的各个环节的工作效能,以程序化的专业视角规避体系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对电力系统的稳定、高效的运行至关重要。电力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现场总线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总线技术起初是源于计算机技术,涉及到电力系统中的总线技术,主要是现场总线技术的应用。通过智能电力自动化元件或者设备,按照电力系统规则进行互通互联,就组成了电力系统内的数字化信息化网络。总线技术的主要作用是将分支系统产生的电量进行汇集。将系统内信号进行编制解码,录入数控微机。由微机依据专家系统对来源信号进行解析、分拆、汇总、分类,进而做出决策,并将专家系统指令传输到自动控制设备上,以调度电力系统的各个子系统进行有序工作。

2.信息共享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信息共享技术,是近十几年刚刚兴起的新技术。信息共享技术的主要用途就是对电力系统的细节进行监控。信息共享技术的核心是系统内建立针对对象函数(Object function)的主动对象数据库的建立。信息共享技术主要是利用主动对象数据库,将来源信号与对象函数进行比对和修正。从而对系统起到控制和监督的作用。由于它大大节约了系统信息流的交互过程,避免写和读的繁冗,并对对象函数数据进行程序化管理,因此在电力系统中有广泛的应用。

3.电力自动化在变电调度中的应用

变电系统是电力系统中功耗最大的分支,因此电力自动化在变电系统中的应用也尤为重要。电力调度环节,最适宜对电力系统的各子分支、子系统的相关参数进行汇集、梳理、分类、解析。这部分的自动化技术涵盖了多种尖端技术的集成功能,如通讯、来源处理、微机建模、电力远程操控等。变电系统内实现自动化的调度,加大自动化技术的投资建设,无疑会给电力企业带来成本和收益的双向共赢。

三、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前景探究

目前各个国家对电力自动化的研究和探讨向纵深发展,新型的电力设备也在紧张的研发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新的电力自动化技术将会使我们的生活发生奇妙的改变,我们的用电感受也会得到质的飞跃,综观各国的电力自动化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系统集成度大大加强

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中,电子商务逐步走进千家万户。同样电力自动化系统的应用也因此有了新的发展空间。电力建设单位,从用户的用电需求贴心化,用电流程精简化出发。进一步开发出了与电力系统自动化相挂钩的电子商务新途径。相信随着开发力度的加大,许多更加贴心的子系统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实现。

2.信息共享技术会在将来的自动化技术中更加深入和成熟

用户终端和服务器技术,是互联网领域广为人知的应用。虽然出现时间不是很长,但其优越性已经被电力行业的研究人员迅速重视起来。在电力系统中应用这种理念作为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建设核心是电力自动化的方向。与过去的分布式结构相比,扩充系统规模、吞吐数据能力、鲁棒性能等都是相当优越。尤其对于庞大的电力系统中,运用这种模式进行自动化控制更具先进性。

3.柔流输电技术(FACTS)促进电力自动化水平的提高

柔流输电技术,在电力行业中是新生力量,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适应各种功能的元器件被研制出来,并逐步根据需要投入生产。如果说电力自动化技术在宏观上掌控了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程度,那么柔流输电技术必将在微观上令电力技术自动化实现起来更加的便捷和简单。

结束语

电力工程在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随着我国经济与电力的不断发展,电力自动化在现在和将来的电力系统的建设和管理中担当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前沿技术日新月异的更新中,现在和以往的电力技术,将会被逐步淘汰出电力市场。而电力自动化技术作为电力行业的新宠,必将集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于一身,并得其大成。我们的研究机构和产能企业应该建立相应机制,建立良好的导向,从研究实验到生产实践都向电力自动化技术靠拢,以期更快的适应现代电力系统的需要。改善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现状。

参考文献:

[1]薛帅斌,顾锦.电力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03).

[2]刘井泉.浅谈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发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3).

[3]刘中飞.电子自动化发展现状及展望[J].北京电力高等学校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2).

数字经济前景范文4

关键词 云计算 云服务 数字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Digital Library Construction Changing in Cloud Computing Environment

Abstract A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ntinues to progress, the development of cloud computing is becoming the focus of attention. Cloud computing construction of the context of digital libraries is an issue worthy of our consideration, starting from the status of digital library construction and analysis of relying on the contents of the cloud environments digital library building 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y and the promotion role of digital library construction.

Key words cloud computing; cloud service; digital library

1 数字图书馆发展现状

自1996年初国家图书馆率先立项“数字式图书馆试验项目”以来,各地、各高校已有越来越多的数字图书馆在建和建成。从整体情况来看,数字图书馆拓展了传统图书馆的服务空间,丰富了传统图书馆的服务内容,提高了传统图书馆的服务能力,使图书馆的建设跟上了信息时代的发展。然而,在数字图书馆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由于传统图书馆建设的惯性思维和缺乏全局观念,各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建设以自身为主,并与其他图书馆相互孤立,造成馆藏资源建设重复、建设内容雷同,浪费了大量资金和精力。 在建设过程中各地、各学校数字图书馆建设水平参差不齐,所建成的数字图书馆自成体系,各系统之间的标准不同,使跨库操作、共享互用难以实现,影响了数字图书馆的整体发展。

2 云计算与数字图书馆

2.1 云计算

云计算是由分布式计算、虚拟化、网络存储、负载均衡等新兴的信息技术融合而成的技术集合,是互联网技术向多元化、高效化、服务化发展的产物。云计算的核心是应用服务,云计算通过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设备整合信息资源,实现平台互通,并向不同的对象,如:学习者、教师、图书管理员等提供不同权限的应用服务。其包括以下几个层次: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和软件即服务(SaaS)。

(1)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是将硬件资源当作服务内容提供给用户,用户无需购买、升级、维护这些设施,只需要按照自己的需求来购买硬件资源的使用权限,从而获得数据存储、数据处理性能、带宽等。

(2)平台即服务(PaaS)。相对于软件即服务(SaaS)来说,平台即服务(PaaS)是更自由化的软件即服务。平台即服务为人们提供应用程序的整体开发环境,人们可以按照组织特性、自身需求等来开发、部署、管理一些与众不同的应用软件,从而实现软件的定制化。

(3)软件即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是指把应用软件作为服务提供给用户。软件即服务(SaaS)提供面向不同需求的多样化、规范化的应用服务。用户可以灵活选择符合自身需求的软件,将这些软件集聚起来,形成个性化的应用软件包。用户购买这些软件的使用权后所要专注的只是自身的工作,软件的升级和维护等交由软件提供商负责。

2.2 云计算与数字图书馆的联系

从时代的发展来看,数字图书馆和云计算都是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互联网应用的发展而产生的;从技术角度来看,云计算是当今各种新技术以提供应用服务为理念集合而成的,是互联网技术发展和应用需求的有机结合。云计算可以从自身的三个层面为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提供助力(见图1)。

从实际情况出发,对于数字图书馆的基础设施建设来说,一些实力薄弱的图书馆相对吃力,通过云计算的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可以与其他图书馆形成基础设施的共建,也可以租赁使用基础设施提供商的大型云计算中心,按需购买使用权限,大大节省了精力和财力的投入。对于基础设施来说,云的虚拟化技术也可以更好地分配、调用硬件的物理资源,大大提高硬件的使用率。数字图书馆的系统建设也不用局限于软件厂商的固定应用程序,通过平台即服务(PaaS),开发人员可以根据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情况和现实特点来开发具有特色的应用程序,并在云平台上部署和管理有自身特色的应用程序集合;云的建设者也可以灵活地选择多元化的应用程序来构成数字图书馆的服务体系,当觉得一些应用不再适合数字图书馆使用时,可以取消应用程序,从而保证数字图书馆系统的成长性和活力。

3 云计算背景下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变迁

3.1 终端建设从公有到私有

数字图书馆的终端一开始是由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者提供,一般是通过计算机实现电子阅览。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终端设备的不断更新,数字图书馆的终端开始从计算机向移动设备、智能电视、投影仪等扩展。云计算技术加快了终端多样化的发展速度。由于数据存储和资源建设都在云上进行,只要终端能够连接互联网,就可以享受到云服务;在网络连接的前提下,云服务具有随时随地可用的特性。云计算提供的这种便利性将促使人们更倾向于用自己的设备随时随地访问数字图书馆。随着时间的前进,数字图书馆建设者提供终端的局面将逐渐改变,用户利用自己的终端访问数字图书馆将成为主流趋势。

3.2 应用服务组合方式的变更

以往的数字图书馆系统由软件提供商建设并提供固定的应用内容,访问者登录数字图书馆所面对的总是自己权限内的应用集合。由于云平台的开放性,数字图书馆的应用程序内容并不是固定的,建设者随时可以开发或加入一些新的应用。

面向数字图书馆,云计算提供一个统一的门户,即应用程序入口;按照管理员、教师、学生、其他访问者的不同来分配登录权限。门户通过用户登录来识别用户的身份,并提供相应权限的应用服务;在云平台给予的权限范围内,用户可以灵活自由地选择数字图书馆内的多种应用服务,用户可以将这些应用服务组合在一起,并按照自己的使用习惯给予排序,形成应用集合;当用户登录数字图书馆门户时,这些应用集合将显示在用户的界面上,从而形成快捷便利的个性化应用程序集合。

3.3 从单向传播到多元互动

数字图书馆上的包括全文检索、知识挖掘、信息推送、文献传递等在内的服务内容通常以检索和获取的方式提供给读者,这种从图书馆到读者的信息传递遵循单向的传播流程。然而,互联网时代的读者需求更多具有时效性的信息资源,需求自己所生产、组织和积累的信息资源的聚合,在一些科研和教学等方面,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也被普遍需求,一些以服务咨询和信息反馈为目的的数字图书馆工作人员与读者的交流也是数字图书馆发展的需求所在。

3.4 信息资源的来源

云计算技术把数字图书馆服务从自身门户网站扩大到整个互联网,云计算技术消除了馆内、馆际、互联网等各个层面的资源之间的障碍,提高了资源共享的有效性、灵活性和易管理性。在云环境下,来自不同层面的优质信息资源呈现在云上,数字图书馆的访问者可以无障碍地获取这些资源。

3.5 数据存储的变迁

云计算中心是云时代数据存储的归宿,云计算中心具有高容量、高性能、低耗能等特点,虚拟化技术可以在集群服务器上虚拟出多个类似于独立服务器的部分,每个部分均有云服务器的镜像,任一服务器出现问题都不会影响到存储备份的稳定,防火墙和组隔离技术也为数据存储提供了保障。基于以上云存储的特点,对于数字图书馆来说,云存储大大提高了数据存储的容灾能力,云存储的高容量特点能满足数字图书馆TB甚至PB规模的海量数据,信息资源建设者可以集中精力进行内容建设,而不必将精力和时间花费在数据存储硬件的管理和维护上。

3.6 数据利用的提升

数字图书馆为访问者提供信息检索传递,然而用户在数字图书馆上浏览和检索等行为所产生的数据并没有被利用起来。云服务器可以容纳海量的原始数据,云平台具有对海量原始数据加工的能力,数字图书馆建设者通过云平台提取海量原始数据并进行挖掘。通过分析资源流向、关联文献点击率、用户浏览量、页面停留时间等,可以更好的分析用户对数字图书馆的需求所在,掌握图书馆内容建设的走向,为资源建设提供决策依据,有利于为访问者提供更好地内容服务。

4 结语

云计算技术是当前的互联网技术的主流趋势,利用新兴的云计算技术将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时展相结合,为人们提供优秀的数字化阅读服务,是值得我们长久探索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孔凡娟.云计算带给图书馆的影响与思考[J].图书与情报,2010(2):93-95.

[2] 范并思.云计算与图书馆:为云计算研究辩护[J].图书情报工作,2009.53(21):5-9.

数字经济前景范文5

【关键词】测井;嵊泗二井

一、概况

嵊泗二井位于浙江省嵊泗县嵊泗本岛北西约20km处,属宽浅平缓的东海大陆架的西部近岸地带,海水平均深度12m。作业平台高出海水面约8m(高出海底约20m),井深从泥线(海底)算起。

勘探目的层第四系以冲海积为主,为一套中粗砂、中细砂、粉砂岩和粘土组成的地层。

该井设计井深305m,取水目的层为第四淡水含水层(下更新统承压含水层)。

二、测井作业技术要求

1.测井的目的与任务

在第四系松散层与基岩中进行水文多参数的综合测井的目的任务是:(1)划分钻探地质综合柱状的岩性分层及准确的深度与厚度;(2)准确划分出含水层(淡水层、咸水层)、隔水层(粘土层)与咸淡水的界面及其厚度;(3)提供各类测井曲线,便于与嵊泗一井、上海陆地水文钻井测井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与研究;

2.测井项目与技术要求

(1)测井项目

①视电阻率测井。测量地层的视电阻率ρs时应考虑到钻孔井径、井液性质(矿化度)等影响因素,井下电极系统装置选以下二种方式,如:(a)梯度电极系采用顶部梯度和底部梯度以便精确划分出含水层厚度,例如(N0.1M0.95A和A0.95 M0.1 N);(b)用不同极距的电位电极系如1米电位电极系,即N0.95 M0.1A和2.5米电位电极系即N2M0.5A。随着电极距的加大,探测半径也随之加大,淡水层其电阻率增大,咸水层其电阻率减小。因此大极距对判别咸水层的效果比较明显。

根据嵊泗一井电阻率的横向比例因子选用n=2Ωm/cm偏大,致使在淡水层上大大超出记录范围,因此建议二井选用n=6~8Ωm/cm。

②三侧向电阻率测井。三侧向电阻率测井法的特点是采用了聚焦原理来加大探测深度,减小井、围岩(土层)等影响,以便求准地层电阻率,研究地层径向电阻率的变化,判别含水层。探管屏蔽电极20mm,间距600mm,主电极60mm。

③自然电位测井。根据一井成果,自然电位曲线对判别咸淡水效果较好,在咸水层为负值,而在淡水层为正值。

④自然伽玛测井。自然伽玛曲线对判别淡水层效果明显,表现为低泥质含量呈负异常,对区分顶底板为粘土层的正异常起到重要作用。

⑤井液电阻率测井。测量地层的视电阻率ρs需考虑到钻井液性质(矿化度)等影响因数。测量井液电阻率,以便对地层更好的判定。

⑥补偿声波测井。测量地层孔隙率,估算含水层涌水量。

⑦井温测井。

(2)采用的测井仪器

使用仪器为PSJ-1数字测井系统,以微机为中心进行实时测井数字处理,实现综合测井方法。

3.综合解释

(1)定性解释成果

通过视电阻率、三侧向电阻率、自然电位、自然伽玛测井曲线综合分析,划分出含水层、隔水层与咸淡水的界面及其厚度。在此基础上建立测井标准地质柱状剖面。

(2)根据测井综合成果求取有关的水文地质参数如下

泥质含量(Vsn)、矿化度(Cw)、粒度中值(md)、估算出含水层的涌水量(吨/日)。

4.测井成果提交

数字经济前景范文6

关键词:机械自动化技术;应用;发展前景

0 前言

本文结合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分析了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前景,为提高机械自动化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效率,使机械自动化早日实现智能化发展、低成本高效率的发展和全球化发展,为提高我国机械自动化的发展速度,使机械自动化技术有效带动我国各行业的发展,推进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壮大提供了科学借鉴。

1 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1.1 机械自动化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

目前,物流系统分为生产、邮政、化工、煤炭、海运、铁路等物流运输系统,物流作业中的运输、集装、搬运、装卸、仓储、配送、分拣、信息处理等各个环节对机械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机械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物流发展的需求,因此需要利用机械自动化技术进行物流操作。例如,机械自动化技术在物流层次方面的应用,首先,计算机作为物流管理系统中的中枢,对控制层发出指令,控制物流的机械自动化设备完成计算机下达的指令,并通过监测系统对物流系统状态进行监测,将监测信息及时反馈给计算机。此外,机械自动化物流系统中的执行层主要是由机械自动化设备组成,该系统按照计算机控制器下达的指令控制和操纵机械设备,使其完成物流运输任务。机械自动化技术在物流作业的各个环节都能发挥其最佳优势,利用自动化技术准确地将物流运输商品和原材料运输到指定地点,不仅节省了大量人力和物力,还能极大地提高物流运输的效率。但是,物流机械技术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只能应用于一些特定环节作业中,还需进一步完善和改进。[1]

1.2 机械自动化技术在检测方面的应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所需设备和生产的产品越来越多,检测工作变得日益繁杂,传统的检测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目前众多商品和机械设备的检测工作需求。而机械自动化的发展在检测方面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改善以往检测工作中的检测误差和检测效率较低的问题,大幅度提高检测工作效率。机械自动化技术在检测方面的应用主要是设备检测、电流信号检测,在商品检测中的应用也较为广泛。不同检测物体需要不同的机械自动化检测技术,在机械自动化检测技术中输入检测数据和标准的虚拟化检测模型,按照标配进行检测,检测过程中对物体参数进行读取,可以快速准确地发现被检测物体存在的问题,有效地提高检测工作效率。

1.3 机械自动化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单纯人工和传统的机械工具已经不能满足各个行业发展的需求,经济的发展推进了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机械自动化技术不仅对机械零件进行了完善和改进,还将自动化技术、机械技术以及人工职能技术等进行综合。机械自动化技术在生产中利用计算机系统中的数据库信息和生产环节的不同运行参数,对生产过程实施全方位的监控,当机械自动化生产设备在监控中发现问题时,及时通过控制系统停止生产,有效地避免了生产环节更大问题的发生。有些机械设备的生产环节存在一些危险问题,利用机械自动化技术能够有效地减少生产环节对生产人员的危害。机械自动化技术利用电子计算机对生产设备的角度和使用程序进行有效控制,以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2]

2 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前景

2.1 智能化发展趋势

智能化是机械自动化技术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所谓机械自动化的智能化发展,是指由智能机器人和人类机械制造专家共同组建的人机一体化的智能机械自动化,在以往的机械自动化基础上又增添了分析、判断和决策的功能,极大地完善了机械自动化技术,智能机械技术通过智能机器和人的共同合作完成现机械作业。[3]此外,智能化发展趋势还体现在虚拟化方面,机械自动化的虚拟化发展是指生产过程中的检验和模拟,利用机械自动化中的虚拟技术检验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生产方法、生产工艺是否合理,从而达到优化产品制造工艺、保证产品质量的目的。利用机械自动化中的虚拟技术进行检验,可以有效地减少产品的生产周期,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虚拟化技术的根本就是计算机的仿真技术,可以将计算机仿真技术应用在机械自动化中,通过仿真模拟系统来有效保证产品的设计、生产和工艺的合理性,最大程度地避免产品中存在的缺陷和错误。

2.2 低成本高效率的发展趋势

机械自动化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成本较高的问题,因此生产低成本高效率的机械自动化设备具有较广阔的前景,市场需求的潜力也很大,同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作业效果,是最适合我国市场经济的一种发展趋势。[4]目前,机械自动化技术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主要有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JIT模式、美国的精简生产LP模式、成组技术GT和全面质量管理技术TQC等,其中LP精简生产技术在生产企业的应用使一些自动化发展水平较低的企业取得了突出的效益,它实现了从企业的具体情况出发,同时也适应我国国情的需求。借鉴国外机械自动化发展的经验,为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借鉴。

2.3 全球化发展趋势

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有很多的国内外机械制造企业都纷纷被淘汰。追其根源,主要是机械制造业的陈旧保守观念和落后的机械制造技术已经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市场发展需求。在全球市场竞争激烈的形式下,我国机械制造业需要更新观念,利用信息技术的发展,聘用高端人才,不断地完善企业机械自动化生产,为机械自动化的全球化发展趋势提供重要前提。而实现全球化发展趋势首先需要实现全球技术网络化,通过网络通讯技术实现全球化发展。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将机械制造技术和机械制造信息普及化,为完善我国机械制造企业产品的设计、零件制造、产品销售等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同时跨境电商的兴起也为机械自动化的全球化发展提供了重要渠道。[5]

3 结语

机械自动化技术如今已经广泛应用到企业日常生产中,它推动了机械制造业的变革,将机械技术带到了一个新的发展起点。在企业生产中,机械自动化技术能够有效地减少人力物力,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人性化生产。机械自动化技术将会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市场的需求朝着新的趋势发展,新的发展趋势将会使机械自动化技术在企业生产和运营中发挥最佳的功效。

参考文献:

[1] 赵红,烟承梅,严纪兰.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前景展望[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05).

[2] 闫志明,王家勇.FANUC机器人在汽车发动机生产线上的应用[J].可编程控制器与工厂自动化,2014(04).

[3] 齐继阳,吴倩,何文灿.基于PLC和触摸屏的气动机械手控制系统的设计[J].液压与气动,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