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工业污染的措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解决工业污染的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解决工业污染的措施

解决工业污染的措施范文1

关键词:湟源县;地表水环境;现状;污染来源

湟源县位于我国黄土高原最西端日月山下,是青海省东部农业区最西边的一个县,由于其处于湟水流域上游地带,致使流域表面受生活污染、农业污染、工业污染、交通污染等因素的影响较大,为当地地表水环境带来很大的威胁,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加大防治力度,制定完善的防治措施才能得以解决,本文也会对当地水环境质量现状及污染来源进行详细的阐述,为当地政府解决地表水环境污染防治提供有效技术支撑。

1 湟源县的主要水系情况及污染情况

湟水河是黄河上游的一条较大支流,是湟源县的主要过境河流,县境内河长41.5公里,流域面积1509平方公里,湟水河湟源境内一级支流有药水河、申中河、拉拉河等7条,二级支流有白水河、寺滩河等6条,分布范围较广,流域面积较宽。随着近年来湟源县工业及农业的大力发展,地表水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威胁,尤其是湟水河流域的污染,其具体污染调查情况(调查范围为河道两岸100米之内)。

如下图所示:

由上图所示,可见湟源县所有河流的源头段的水质较好,都属于地表水Ⅱ类水质,但出境段的水质都属于地表水Ⅲ类水质,并呈现逐步恶化的趋势,相关部门必须采取对应的污染防治措施,才能保证地表水水质稳定达到Ⅲ类水体以上。

2 湟源县地表水环境污染来源

2.1 湟源县地表水污染源比重表

2.2 生活污染源主要来自村庄、农家院(餐饮)、学校等污染源

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经济不断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化的加剧,导致生活污染源对水体影响越来越严重,生活污染源占44%,主要来自河道两岸村庄、农业院餐饮等污染因素,村民综合素质有限,在河道内随意倾倒垃圾、直排生活污水、河道内清洗衣物、拖布;河道两岸季节性农家院越来越多,生活污水、垃圾、人畜粪便直接或间接进入河流。

2.3 工业污染源主要来自水泥厂、铁合金厂、污水处理厂、水电站、制砖厂、煤炭销售场、预制板厂、汽车修理厂、采沙场、陈醋厂等污染

自改革开放以来,县城内各企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由于其分布不均匀,致使中小型企业分布在乡镇河道两岸,规模以上企业都集中在工业园区,规上企业的废水经过处理后全部进入城市管网,最终由县城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工业污染源占40%污染来源主要集中水电站、制砖厂、煤炭销售场、预制板厂、汽车修理厂、采沙场、洗沙厂等中小微企业,生活、生产污水,生活、生产垃圾等对地表水环境造成的污染严重,尤其湟水河湟源段沿岸分布11家水电站,严重影响水体淤泥的自然沉降、水体生物正常活动、水体的自净能力。

2.4 农业污染源主要来自蔬菜集中种植地、苗圃、畜禽养殖场等污染源

随着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肉类的消费需求也是越来越多,加剧了农村养殖业的发展。目前湟源县养殖户每年不断的增长。为了节约成本,取得更大的利益,养殖户会把一些废弃物直接排放到河水中,使其形成富营养化的河流,加剧地表水环境的污染。蔬菜种植地、苗圃等数量不断增长,农户对农药和化肥不科学的使用对水体带来了潜在的威胁。

2.5 交通污染源主要来自国省道、青藏铁路、乡村硬化路等污染源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交通越来越便利,车辆越来越多,交通运输越来越复杂。主要影响有路基开挖、施工,水土流失,所有道路车辆行驶中洒落的煤、生活垃圾、柴油、机油等垃圾最终经过雨水冲刷进入水体污染地表水环境。

结束语

上级政府部门应加大对湟源县潜在的水污染问题的重视度,因为其环境污染因素较多,有隐蔽性、随意性、广泛性等诸多污染特点,严重制约了地表水环境质量的改善和自净能力。如果不及早对其进行处理和解决,还会加剧地表水水质的退化,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也会带来一定的威胁。因此地方部门要积极采取合理的解决措施,制定完整的防治规划,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力争将这一严重局面彻底的打压下去,为改善地表水环境作出应尽的贡献和力量。

参考文献

解决工业污染的措施范文2

Abstract: It is inherently necessary to prevent and control pollution, and improve the environment for region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Industrial pollution is the main cause of air pollution in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and also the quality of our life is severely affected. It is analyzed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polluted industrial trait and controlledactuality in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by using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method. The controlled situation of three regions――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is researched by comparative analysis method, from three aspects of investment scale, capital sources, and investment structure. In the basis of the situation analysis, the problems of industrial pollution in the regions is figured out, and problem-effective countermeasure is finally proposed.

关键词: 京津冀;工业污染;现状;对策

Key words: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industrial pollution;actuality;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01-0026-04

0 引言

京津冀环境污染问题日益成为政府、学界和公众关注的热点话题,2014年4月24日,我国通过了新环保法,第一次以法律形式明确了跨区域环境污染需采用联合防治的协调机制。“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区域工业化高速发展与环境污染的矛盾日益加剧,污染状况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且污染严重性渐重不减。因此,以京津冀区域为对象,研究京津冀区域工业污染及治理的现状与对策,对促进京津冀区域“环保一体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京津冀工业污染及治理的总体现状分析

1.1 京津冀工业污染现状及特征

京津冀工业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同时也呈现出鲜明的特征。

1.1.1 京津冀经济总量增长与工业污染

京津冀区域工业污染与其经济总量和所处发展阶段密切相关。在一定阶段,伴随京津冀工业经济的高速发展,出现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2006、2013年区域生产总值为23889.86亿元、62172.13亿元,其中工业生产总值从2006年的9605.13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23410.25亿元,对区域生产总值的贡献为40.21%,和37.65%。区域整体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和城镇化的发展期:河北许多城市还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钢铁、建材行业密集,重化工业的特征明显[1];北京随着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和重工业的转移迁出,工业发展对环境影响渐小,但总体环境污染现状压力大;天津的工业结构正在转型,但重化工业等高污染行业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压力仍很大。

长期以来所形成的高消耗(高污染)经济发展模式,加上目前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带来的严重污染问题,加剧了现存的矛盾――大量的环境污染直接或间接来自于工业污染,即工业污染是矛盾的重要来源。

1.1.2 京津冀工业污染特征

①污染程度深且复合。2012年9月国务院划定了13个大气污染重点防治区,其中京津冀区域为复合型污染严重区域。据统计,就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烟粉尘的单位面积排放强度在2010年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4~3.6倍[2];从表1看出工业污染物排放量大,2012年,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占到总排放量的91.2%,工业氮氧化物排放量占到总排放量的68.4%,工业烟(粉)尘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82.6%。

②污染行业面广且叠加。区域内有很多高耗能工业行业,以情况显著的河北省为例(表2),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增加幅度最大,达到了77.8%,2012年的高耗能行业的综合能耗比2011年增长48.0%。工业污染防治成效不显著的时候,这种增长只会加剧污染的严重性。

③污染危害大。在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的所有风险因子中,空气污染在中国的死亡率和整体健康负担中均排名靠前,对人们身体健康造成不可避免的危害。

1.2 京津冀工业污染治理现状

京津冀把污染治理放在重要战略位置,开展多样有效的工业污染治理行动。污染治理主要是通过治理投资来实现,从治理投资和治理效果两方面分析京津冀区域工业污染的治理现状。

1.2.1 治理投资总体现状

环保治理投资是指为了促进经济与环保协调发展,相关治理主体筹集用于支付防治污染、改善环境的资金。用总量、比重和弹性三个指标来分析京津冀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情况[3],京津冀整体治理投资量及全国工业污染治理投资量如表3。

由表3可知:

①京津冀区域和我国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总量变化趋近。京津冀区域与我国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总量均呈现出先增后减又增态势。2006-2007年治理投资总量稳步上升,2009-2010年均下降,2011-2013年投资总量回热上升,2013年是2010年的2倍多。

②京津冀区域和我国工业污染治理投资与工业GDP比重关系变化趋近。京津冀区域与我国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占工业GDP的比重均先下降后上升。2006-2010年持续下降,自2011年开始上升。

③京津冀区域和我国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弹性系数变化趋近。弹性系数反映了污染治理投资对工业经济发展的敏感程度。京津冀及我国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弹性系数呈阶段性变化,且相差不大,详见图1。其中2013年的弹性系数最大,分别为11.54、12.85;小于1的系数普遍存在,表明治理投资并不随着工业经济的增长而增长,治理投资的随意性普遍较大。

1.2.2 治理效果总体现状

工业污染治理效果可从工业生产总值、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废物处置量这四个方面来分析[4]。(表4)

京津冀工业生产总值在2006-2008年间递增,增速最低的是1.53%。工业废水排放量在2006-2009年递减,后递增,但增速都小于工业生产总值的增速,2011年前工业废水排放量没有随着工业经济的增长而增长,但在后两年有所增加;工业废气治理效果不够好,排放量增减不稳定,有的增速远高出工业生产总值的增速;工业废物处置量先递增至780万吨后出现了大幅降低的趋势,废物治理总体情况相比废气效果要好但仍需加强。

2 京津冀工业污染治理现状比较分析

京津冀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比较从投资规模、资金来源、投资结构方面来分析。

2.1 投资规模比较分析

投资规模反映了污染治理投资与经济活动的关系程度。近年京津冀三地工业污染治理投资规模情况如表5所示。

对比京津冀三地工业污染治理投资规模,可看出:

①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总量方面。北京自2006年投资量一直呈下降态势至2011年,从10.1亿元降为1.1亿元,后提高至2013年的4.3亿元;天津的投资总量维持在15亿元左右呈阶段性变化,2006-2009年一直升至18.0亿元,后降至2012年的12.6亿元,2013年又升至14.8亿元,总体变化比北京小;河北的投资总额大多年份都达到了20亿元以上,数额最多的是2013年的51.2亿元。

②京津冀三地污染治理投资占工业GDP的比重情况。

天津的防治投资比重一直下降,从0.65%降到0.22%;北京和河北都是先降后升,北京降到2011年的0.04%后升到2013年的0.12%,河北降到2010年的0.11%后升到0.39%。在转型发展新时期,作为政治文化中心的北京治理投资比重比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的河北省低很多。

③从投资比重的弹性指标看出三地的投资弹性系数负值偏多,表明投资额没有随着经济的增长而相应提高,反而还有降低的情况。三地的污染治理投资随意性大,“边发展,边防治”的思路体现得不够明显。

2.2资金来源比较分析

资金来源体现了各行为主体在投资机制中所承担的责任。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工业污染治理投资主要来自排污费补助、政府其他补助、企业自筹(银行借贷)和企业自筹(不含银行借贷)四种途径[5]。其资金来源结构如图2所示。

从资金来源看,京津冀三地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企业自筹,比重基本达到80%以上。银行贷款只占较小比重,大部分来自不含银行贷款,最高是2009年天津占其总资金来源的96.2%,体现出地区在工业污染治理问题上的基本原则――污染者承担,看出企业环保意识增强,积极承担防治责任。

从政府其他补助角度来看,北京的补助相对天津、河北二地较多,2006、2009年北京的政府其他补助占到20.1%、34.3%,2009年的北京占比是天津占比的10倍,是河北占比的13.7倍。

排污补助费在资金来源中占比最小。京津冀三地每年的排污补助费中北京属最少,2008-2010年占比均是0;占比较高的是河北,其2008年占比为4%,天津为0.2%。由此看出河北发展依赖工业,排污大,补助费多。

2.3 投资结构比较分析

投资结构是不同污染治理投资占工业污染治理总投资的比重,反映的是治理投资方向。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噪声的治理投资是总污染投资的主要部分。治理投资结构如表6所示。

通过观察表6可知,京津冀地区用于工业废水、废气、固废“三废”的治理投资占较大比重。尤其是废气治理占用的资金最多,达到了50%以上且没有太大变化。2006-2013年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总额呈先增后减再增变化,于2013年达最大值70.29亿元。虽总额在增减变化,但废水、废气治理投资占的比重变化不大,维持在均值22.1%、58.6% 左右。噪声和其他污染投资的比重相对“三废”较小,平均比重为0.37%和17.3%,因其对生产生活影响的广泛性比“三废”小。

3 京津冀工业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

3.1 投资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

京津冀区域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占工业GDP的比重持续变化,没有根据自身的污染严重性加大治理力度并制定出合理的投资计划,而是一种惯常的趋从国家整体状况。投资方式单一、渠道狭窄,社会公众没有承担其治理的责任,治理投资供给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需求。在产业结构上,天津、河北产业结构主要是以能耗高的工业为主,北京以第三产业为主。所以整个京津冀区域的产业结构不利于污染治理[6]。

3.2 区域间企业转移造成区域污染失控

京津冀作为工业污染治理的一个整体,北京在新时期内积极转型,将一些污染较严重的企业转移到河北,加上其不具备技术和监管上的优势,导致河北工业经济增长的同时污染更加严重。伴随着污染治理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所以河北加大治理投资来弥补缺口,但是这种区域圈内的工业企业转移并不能解决区域污染问题。

3.3 治理机制不合理导致治理效果不佳

政府及环境部门在污染治理研究的深度和力度不够。京津冀区域污染现状中治理投资增长率与工业GDP增长率比值普遍小于1,即没有达到与经济增长相协同的内生增长机制[7]。缺乏与治理相配套的监管机制,治污企业得不到专业的污染治理服务。从京津冀整体的治理情况来说,“三废”的排放还会增加,治理效果短期得不到改善,污染在近期不能得到又好又快的防治。

4 完善京津冀工业污染治理对策

4.1 加强机构协调,促进联防联治

京津冀污染治理需政府部门等机构联动,一起开展预防工作。建立环保机构并确定隶属的上下级,扩大其在环保范围内的管理权限。各机构注重加强工作人员专业知识,组织定期专业培训。不同地区的防治机构制定联防政策,对跨区域合作的机构建立办公地点,随时把握环保变化动向,高效审查其运作过程。

4.2 加大立法保障,强化协同监管

为了协同管理必须落实法律法规,明确各部门的权责,并实时监察执行情况。在实际调查和政府支持基础上,制定跨区域环境纠纷处理程序、跨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程序等。政府机构需严格监管企业环保标准如:污染排放标准、污染收费标准等。建立环境审计和终身追责制度,加大京津冀对环境污染行为的制裁力度,不让制度空转、法律闲置。通过这些方法,有效促进企业实施环保措施。

4.3 运用经济手段,促进市场化

京津冀区域的环境管理方法可以模仿欧美国家,建立跨区域环保基金会,让落后地区参与基金活动[8],并对处理污染事件提供资金帮助。其次,环境经济市场化,吸纳社会资本,拓宽融资渠道,促进地区资源共享,提高治理效率。针对中小型企业的污染治理,政府应大力扶持,允许通过环保证券等方式吸引社会闲散资金,动员社会力量形成多维合力。

4.4 发挥地区优势,调整产业结构

按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要求,京津冀的产业发展应力求低耗能、优质量,从而有助于促进环境改善。发挥北京科技优势,联合天津,带动河北,研发和推广使用治污技术。促进产业升级,优化工业内部结构,提升区域高技术制造业的份额。河北和天津的发展对工业的依赖较大,提高能源使用的效率和洁净度,注意煤炭燃烧过程的脱硫、脱硝和除尘。

4.5 积极提倡公众参与

加强社会监督,引入公众参与,构建全民行动格局。公众参与环保不能只是空谈的口号,而是有信息公开和参与制度保障的规范性实施措施。公众有咨询和参与决策的法定权利,可以直接向环保机构索取相关项目的数据如环境影响评价报告[9]。通过调动各方积极性,形成政府、企业和公众多元互动的环境治理参与主体,充分发挥多元主体的作用,增进公共利益,强化治理成效,提高环境质量。

参考文献:

[1]卢伟.京津冀合作须健全生态补偿机制[N].中国经营报,2013(24):20-22.

[2]戴红昆.河北省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效率研究[J].时代金融,2013,36:278-279.

[3]于小鹏,郭伟.我国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J].天津城建大学学报,2014(4):274-280.

[4]王鑫,昌敦虎.“十一五”环保投资及主要污染物削减效果分析[J].环境保护,2011,24:1-10.

[5]国家统计局,环境保护部.中国环境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2012.

[6]宋晓梅,徐剑琦.对京津冀大气环境的影响产业结构[J].中国统计,2014,5:27-28.

[7]吴舜泽,朱建华.我国环境保护投资与宏观经济指标关联的实证分析[C].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9:66-79.

[8]朱玲,万玉秋.论美国的跨区域大气环境监管对我国的借鉴[J].环境保护科学,2010,36(2):76-78.

解决工业污染的措施范文3

【关键词】工业废水,治理,投资,政府,企业

工业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尤其是对大气和水环境的污染,是影响环境最严重的问题。而江苏现阶段的经济发展又离不开工业,这就造成了环境保护和工业发展之间的矛盾。如何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寻找到合理的支点,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一、 江苏省工业废水治理现状

(一)江苏省工业废水排放现状

在环境污染中,工业废水污染是一重要污染源,对水环境安全又严重的威胁,以江苏省人均GDP和工业废水排放量数据为基础,分析江苏省在工业经济发展中人均收入和工业废水排放之间的关系,从另一面反应江苏省在工业化过程中生态环境的变迁情况。

根据江苏省2007-2011年期间各年的工业废水排放量和人均工业废水排放量及人均GDP进行分析,江苏省2007-2011年工业废水排量/人均GDP的关系见图1。

从图1可以看出,江苏省近5年的工业废水/人均GDP在逐年下降,说明人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没有增大工业废水的排量,用更少的资源消耗完成了更大的经济增长。

(二)工业废水的区域特征——以常州、无锡、苏州为例

江苏省不同城市间也有不同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水平,其对江苏经济发展贡献度也不同。为了使不同市区之间的比较更科学合理,以万元以上产值的工业企业废水排放量为基础来比较。分析常州,无锡,苏州工业增长的区域贡献度和工业废水的区域贡献度,具体数据见表1。

从表1中数据可以看出,苏锡常三市工业产值贡献度最高的是苏州,其工业产值超过了常州和无锡两者之和,但工业废水贡献度最高的也是苏州。在三个市中,只有苏州的区域工业产值贡献度超过了工业废水贡献度,工业废水贡献度三年都远高于区域工业产值贡献度。常州的万元产值废水排放量远远高于苏州和无锡,说明常州的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比对苏州和无锡要大得多。苏州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环境保护相对较好。

(三)污染治理投资与技术进步对工业废水排放的影响

减少污染,改善环境与技术进步之间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只有切切实实的靠技术进步,才能有效减少工业生产造成的污染。而技术进步依赖污染治理投资的力度,江苏省2007-2011年工业废水排放量与污染治理投资情况见表2。

2007-2011年的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总额占江苏省GDP总额比重均值为0.12%,从实际的效果看,这个比例的工业治理投资还是不够的,工业废水治理投资是工业污染治理投资的一部分,2007-2010年工业废水治理投资占工业污染治理额中的比例平均为39.71%。

从表2中数据可知,随着GDP的增长,江苏工业污染治理的投资额在逐年减少,表明江苏省的工业污染问题有所减轻。2008年的工业污染治理投资额相较于上一年增加了一倍,使得2007年的废水排放量有较显著的减少,可见废水污染治理投资与废水排放之间有很大关系。

三、提高江苏废水治理投资的措施

工业废水污染治理中,企业和政府必须共同介入环境保护活动中。

(一)从政府角度来看

政府大体上有两种手段可使用,一是经济手段,二是政府管制。

1.经济手段。完善环境税收。环境税收是政府取得环境治理经费的重要方式,也是政府影响经济运行的一种重要方法,同时还是政府理环境污染的首选方式。政府应该尽快完善环境税收制度。对于不利于废水污染降低、不利于环保和资源合理利用资源的税收条款予以剔除,建立一个利于环境保护的税收体制。当审查条件较完备的情况下,可以根据不同企业生产的不同产品进行差别税收,对生态坏境有严重破坏行为的企业进行管制。提高工业废水相关的污染税税率,同时对污染税的征税力度也要提高。污染企业对环境污染的边际成本会在提高的污染税税率和大力度的污染税征收情况下降低,其通过污染环境得到的边际收益也会降低,当污染企业的边际收益低于边际成本时,便使得污染企业的成本既包括污染成本,又包括私人成本,使私人成本、污染成本之和等于社会成本。

2.政府管制。在工业废水污染治理中,政府除了可以运用环境经济手段,还可运用环境管制手段对水环境保护进行干预。环境管制手段包括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当然教育手段也是一种重要的环境保护手段。制定完善的污染权交易法律法规,使污染权立足于法律。要使产权的归属更明确,需要解决污染权交易的法律瓶颈。只有在相应的法律法规保障之下,污染权的交易才有权威性和合法性,仅仅凭借市场导向这一办法是不够的。污染权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完善,造就了美国污染权交易的成功。相较于美国污染权交易的法律,我国排污权交易的法律相当滞后,虽然我国有一些区域性的污染权交易法规,但这还远远不够。必须根据中国自己的特点建立合理的法律法规,给污染权交易提供一个坚实的法律基础。

教育手段是环境保护的一种基础性手段,同时也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当政府管制和市场机制都不能解决当前的环境问题,就需要另一种解决办法,这就是非正式规则,即“意识形态”。就环境来说,是指环境观念、环境意识、环境习俗、环境道德等,而教育是形成这些道德和观念的重要因素。教育手段不似乎一种强硬的手段,只有配合其他手段的同时进行,才能弥补其缺乏执行强制力的缺点。教育手段在环境保护中有很强的辅助作用,且这种辅助作用是其它方法无法替代的。

环境管制是一种非常强硬的手段,这种手段在环境保护中对企业的威慑力是非常强的,但是却不能激励企业去主动治理污染。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环境管制手段不能成为治理环境污染的主要手段,只有和其他的治理的手段相结合才能发挥出管制手段的作用。

(二)从企业角度来看

作为保护环境和利用环境的社会主体,企业在环境破坏中是一个重要的角色,要确定环境保护的基本任务,企业必须根据企业自身的环保工作状况和国家的环境保护政策方针来制定计划。通过合理的经济政策和激励机制或是有效的约束方法来增强企业的环境保护意识。

加强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信息的不完全,使得了参与博弈的企业协调性不高。建立一种机制提高各方协商的便携性,可以大大增加企业间的协调性,信息交流便是这种机制建立的关键因素。增强环保意识,减少工业废水排量,减少环境污染,加大废水治理投资,这是企业污染治理中的共识。要达成这种共识,需要一个中间人加以协调,从政府和各企业之间的关系来看,政府是最佳的协调人。政府了解各环保部门和各企业的实际情况后,把各部门和企业的信息公开化,以此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网,公开一切污染治理及环境保护的信息,使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社会化,加强各方污水治理和环境保护的共识。

【项目资助:2012年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立项项目“面向“十二五”规划的常州市环保服务业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研究”】

参考文献:

[1]吕耀芬,刘全喜.浅论环境与经济发展[J].地质技术经济管理,2010,23(5):37-40.

[2]Robert N.Stavins. Market Based Environment Policies[J].Resources for the Future,Discussion Paper 98-26.

[3]厉以宁,章铮.环境经济学[M].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

[4]陈柳钦,曾庆久.论我国环保产业的融资问题[J].节能与环保,2011,5(04).

[5]张坤民,孙荣庆.中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环境科学,2009,(5).

[6]刘世晰.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模式选择[N].中国环境报,2011,5,8(3).

[7]谭立.中国环境投资增长规律与其模型研究[J].环境保护,2009,(8).

解决工业污染的措施范文4

高考英语作文-保护环境

environmentalproblemsarebecomingmoreandmoreseriousallovertheworld.forexample,carshavemadetheairunhealthyforpeopletobreatheandpoisonousgasisgivenoffbyfactories.treesonthehillshavebeencutdownandwastewaterisbeingpouredcontinuouslyintorivers.furthermore,whereverwegotoday,wecanfindrubbishcarelesslydisposed.pollutionis,infact,threateningourexistence.

theearthisourhomeandwehavethedutytotakecareofitforourselvesandforourlatergenerations.fortunately,moreandmorepeoplehaverealizedtheseproblems.measureshavebeentakentocopewiththeseproblemsbythegovernment.lawshavebeenpassedtostoppollution.ihopetheproblemwillbesolvedinthenearfutureandourhomewillbecomebetterandbetter.

全世界的环境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例如汽车污染的空气影响了人们的呼吸,工厂释放污染的气体,山上的树木被砍伐,污水不断被排人河里。另外,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到处可见随意丢弃的垃圾。事实上,污染正威胁我们的生存。

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我们有责任为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后代去照顾好它。庆幸的是,愈来愈多的人们已经意识到这些问题。政府已经采取了很多措施去解决这些问题,法律已被通过以制止污染。我希望这些问题在不远的将来能得到解决,我们的家园变得越来越好。

environmentalproblemsarebecomingmoreandmoreseriousallovertheworld.withthedevelopmentofindustryandag)riculture,carsmakegreatnoisesandgiveoffpoisonousgas.treesonthehillshavebeencutdown,andwastewaterisbeingpouredcontinuouslyintorivers.furthermore,whereverwegotoday,wecanfindrubbishcarelesslydisposed.thewholeecologicalbalanceoftheearthischanging.massivedestructionofenvironmenthasbroughtaboutnegativeeffectsandevenposesagreatthreattoman''''sexistence.

wemustfacethesituationthatexistsandtakeactionstosolveourenvironmentalproblems.forinstance,newlawsmustbepassedtoplacestrictcontroloverindustrialpollution,thepub!icmustreceivetheeducationaboutthehazardofpollutionandsoon.wehopethatallthesemeasureswillbeeffectiveandbringbackahealthfulenvironment.

解决工业污染的措施范文5

“十五”期间,市政府以改善环境质量、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目标,以创建国家环境保护城市为载体,以重点区域、流域污染治理为抓手,在改善大气环境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环境保护取得阶段性成效。

1、实施蓝天工程,城市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2002年,市区好于二级以上天数仅175天。为了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市政府作出了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决定,制定了蓝天工程计划,在市区开展了建设无煤区和改煤区工作,截止年底,全市拆除燃煤锅炉3536台,清洁能源使用率由2002年的35.39%提高到年的49.25%。建成天然气加气站17座;出租车改天然气车辆改装率达到85%;汽车尾气排气检测达标率84.81%;治理餐饮业油烟污染2619家,更换无煤炭烧烤炉1209个;秸秆禁烧率达到98%;当年空气环境质量好于二级以上天数达到260天,比2002年增加了85天。

2、实施碧水工程,流域水环境污染治理起步良好。

多年来,我市水污染集中表现在“三河”(沣河、皂河、新河)、四厂(焦化厂、惠安化工厂、西郊热电厂、灞桥热电厂)、一行业(造纸行业)。十五期间,有针对性地采取了如下措施实施治理:一是关闭规模以下造纸企业,从源头治理水污染。根据市政府《关于逐步淘汰小规模造纸企业的通知》(市政发146号)文件要求,到年底全市关闭小规模以下(1.7万吨/年)造纸企业共计95家。估计可直接减少废水排放量5000万吨,减少COD排放量近2万吨。二是开展了新河水质污染专项整治行动,依法对沿岸16家排污企业废水处理实施现场跟踪监督,依法关停了4家不达标的造纸企业,11家企业经治理后基本实现了达标排放。通过治理新河部分河段水质得到初步改善。三是开展严查环境违法专项行动,遏制造纸行业污染反弹。年,全市环保部门共出动检查达一万多人次,检查排污单位3000余家,查处违法企业1636家,其中立案查处191家,结案123家,17家“十五小”、“新五小”企业被彻底取缔,98家企业被责令停产,88家企业分别被处以罚款,4名党政领导和企业法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

3、实施绿色生态工程,生态环境保护取得进展。

“十五”期间,我市实施“大水大绿”工程,完成造林34.47万亩。浐河、灞河经过治理形成人工湖水面积8000亩,改善了周边生态环境。临潼区、周至县作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试点单位,分别编制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规范》,建成2个生态示范乡(镇)、10个生态示范村并通过了市级验收。长安区郭杜镇被国家环保总局命名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兴庆湖综合治理工程,投资7545万元完成雨水截流、污水改排、引水管道三项工程,成为市区著名景点。为了遏制秦岭北麓资源无序开发的违法行为,我市开展了秦岭北麓生态环境专项整治,先后关闭各类采矿企业48家,撤销房地产项目1个,取缔旅游项目2个,限期治理65家。

为了加强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防治疾病传播,保护环境和保障人体健康,我市建成占地34亩,年处理能力达7300吨的医疗废物处置中心,自年11月1日起投入使用,从而彻底解决了医疗废物长期分散处置易产生二次污染的问题。

二、“十一五”环保工作思路

“十一五”规划的工作思路是:重点解决我市大气污染和流域水环境污染问题,提升环境污染监控和管理能力建设,大力推进循环经济、清洁生产,从而使我市的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改善,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一)、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作好工业污染防治

1、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和管理制度,重点解决执法和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问题。

2、把环境保护指标纳入地方政府和党政领导绩效考核中,严肃查处各级领导干部的环境渎职、失职行为。

3、以总量控制和环境容量分配为核心,把削减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作为工业污染防治主线,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实施工业主要污染物排放达标工程。

4、严格新建项目审批,提高环保准入门槛,建立以环境容量为基础的新建项目审批机制和工业类项目环保准入标准。

5、以重点污染源为工作重点,巩固和提高工业污染源主要污染物达标排放成果,加大对造纸企业和化工企业工业污水治理力度。

6、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淘汰污染严重的落后企业,完成建成区内的火力发电厂燃煤脱硫工程和石油化工企业工艺尾气污染治理工程。

7、推行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制度,引导企业上规模、上档次、走集约化发展模式,提高企业环境绩效。

8、抓好循环经济示范工程,开展工业生态园和循环经济示范点工作,推动循环型社会的建立。

(二)、突出重点流域治理,确保饮用水源地安全

1、全面推进区、县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到“十一五”末,主要河流出境水质达到水功能区划标准要求。

2、重点保护饮用水源地水质,确保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合格率达到100%。

3、完善流域水环境治理机制,在渭河流域消灭劣Ⅴ类水,达到水环境功能区划要求。

(三)、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基本遏制生态恶化的趋势

1、建立秦岭国家级生态保护区,规范自然保护区环境管理,完善自然保护区考核体系,提升保护区管护能力水平。

2、深化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抓好秸秆综合利用,推进有机食品、绿色蔬果生产基地试点建设,积极推动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建设一批生态示范县、乡、村。

3、加强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监管,避免和减少矿产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

(四)、加强核设施监管,确保辐射环境安全

加强辐射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完善监管队伍的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核辐射应急系统,加强对电磁辐射污染的监管。

(五)、加强环境监管能力建设,提高环境管理水平

1、新建两个城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点。

2、完成区、县环境监测站三级站标准化建设,成立市、区、两级应急监测队伍,配备必要的装备,形成快速反应能力。

3、建设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

4、完成市、区两级环境监察机构标准化建设,组建市、区两级应急监察队伍,应付突发环境事件。

5、加强环境信息建设,完成内网和外网建设工程,建设市、区、县两级环境保护综合信息平台。

解决工业污染的措施范文6

关键词:工业企业环境污染管理,问题,对策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industrial enterprise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public attention. This paper, from the industrial enterprise environment pollution management analysis points out the main problem of industrial enterprise environment pollution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industrial enterprise environment pollution management,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X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近几年,我国的环境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各地发展不均衡,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我国一些主要污染物虽然已达标排放,但绝对量很大,仍处于较高的污染水平。相当多的地区环境和生态破坏的现状没有得到改变,有的甚至在加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成为危害人民健康、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工业污染是我国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工业环境污染管理是我国环境管理和污染控制的工作重点。

一、工业企业环境污染管理的主要问题

1.企业领导对企业环境污染管理不够重视

目前,许多企业领导的环境意识薄弱,比较缺乏环境政策与法制观念,存在许多思想误区,认为加强环境污染管理就是要制约生产经营,环境污染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应付环保行政部门等等。一些企业领导在以最小的投入换取更大回报的利益驱动下,有可能钻环保法制的空子或管理上的漏洞,诸如不正常运转治理设施,偷排和瞒报排污数量,甚至转移污染等来逃避环境义务的履行。大量事实表明,凡是领导重视环保的单位,环境污染管理工作都作得卓有成效,同时又促进了生产的发展,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并存。

2.资金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生产规模的迅速发展,产生的工业污染十分严重,治理任务相当艰巨。多年来,虽然年年有投入,岁岁有进步,但污染治理效果和人们的期望仍有较大差距。这与历欠帐太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不合理,城市整体功能不强等诸多原因有关,但环保资金投入不足,资金使用分散,投资效益低下是制约环境质量改善的主要因素。按照“污染者负担”和“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企业应当负责解决自身造成的环境污染,这部分资金主要来自企业的技术更新改造固定资产投资。但是,近年来,数以万计的大中型企业经营的步履艰难,让这些生产发展尚无保证的企业增加环保投入不太现实,这样势必造成投资渠道不佳,工业企业继续超标排放污染物。

3.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

我国的工业企业多是依靠大量消耗能源和资源的初级加工产业,工艺水平、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均较低,也很少考虑环境因素,由此造成资源浪费,单位产值污染物排放量高等环境问题非常严重。

4.员工素质问题

工业企业环境污染管理的基础在基层,它涉及生产的各个领域,没有广大员工的参与和积极性,企业的环境污染管理是很难搞好的。近年来,我国的员工队伍在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仍存在员工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素质较差等问题。

二、工业企业环境污染管理的对策

企业应当对传统的环境污染管理思路有所转变。从经营理念的高度去认识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和根本,在此基础上,发挥自我调控,自我激励的作用,以最有利的方式,真正自觉、自愿、自主地参与和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1.完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环境政策法规体系

现代市场经济是一种法制经济和有秩序的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业污染防治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组成部分,应该纳入法制的轨道,根据国家或政府制定的政策、法规和标准进行控制管理。工业污染防治政策法规是市场机制下我国工业污染防治体制的核心组成部分。

1.1关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框架的建议

我国目前的环境法律框架中虽然有一部基本法,但一些重大的环境政策却未能得到很好的体现。根据市场经济国家工业污染防治的经验及其发展趋势,我国的工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应包括:实施工业污染全过程控制的技术政策、发展环境标志产品的技术政策、技术及产品淘汰制技术政策、废物回收再用的技术政策、工业污染治理处置的技术政策、工业污染控制技术装备技术政策、工业污染防治的宏观调控政策。这些工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实施必须有配套的经济政策和管理制度。

1.2加强环境立法

市场经济究其本质来说是一种法制经济,它要求一切活动都用法律加以控制、规范、引导,因此,从经验性立法转为导向性立法,在总结现有污染防治与环境保护经验的同时,着重对一些尚不成熟、正在试行的措施或制度进行科学分析、预测,订出一些引导性的法律。根据目前建立市场经济的进程来看,应加快环境法律体系中的单项法的制定和实施。环境保护单行法规的内容不应当简单地重申环境保护基本法的内容,应当将其具体化、尽量地使其有利于执行,以免使下一层次的有权解释发生偏差。市场经济作为权利经济,内在的要求法治,我国应改变重实体、轻程序的传统作法,在完善实体法的同时,加强程序法。

1.3健全和完善环境标准及其实施监督体系

通过对国外环境标准体系研究,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尽快

确定我国环境标准体系需进一步完善的内容,使我国的环境标准体

系与国外先进的环境标准体系接轨。建立重点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选择重点污染行业、按行业特点制定排放标准,其实施易于与行业生产相结合,便于对行业生管理,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达到在生产中消除污染的目的。在完善国家环境标准的同时,加强地方环境标准的制订和舆论监督机制。

2.企业实施绿色化管理

2.1构建绿色企业文化

企业应大力推崇绿色文化,以人与自然的统一为核心,以崇尚自然、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降低资源消耗、促进资源永续使用为基本特征。

首先,企业的管理者,特别是高层决策者,应深刻认识经济高速发展给环境造成的巨大压力、环境问题带来的机遇和环境问题与

企业发展的关系,自觉顺应全球性的绿色潮流,增强环境意识和环

境责任感,通过自己的模范行动向全体员工不断的灌输企业的价值

观念,并通过运用管理权威强化员工对这些价值观念的认同,提高

企业形象。

其次,建立、健全必要的规章制度,制定企业道德规范,以条

文的形式约束全体员工的行为,激励他们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积

极性,树立企业的绿色形象。

再次,确立全员环保意识。通过加强培训,不断提高企业员工的基本素质,提高环境意识,使每位员工清楚:环境问题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环境问题与企业的关系,如何将环保融入日常工作等。

2.2推行清洁生产与总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