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儿童想象力的培养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儿童想象力的培养方法范文1
幼儿美术教育是幼儿教育环节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我们在对儿童进行美术教育时一定要运用创意思维,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那么我们在我们的日常美术教学中如何运用创意思维呢?
第一,创意思维被看作一种工具。美国有位美术教育专家主张通过美术创作促进儿童全面发展。这种思想思想被称为美术教育“工具论”。我们要把这种工具应用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在进行美术教育时可使用音乐、文学来配合教学。音乐的旋律、节奏、音符和节奏能够感染人的心灵,这样孩子在绘画时就能得到情绪和感情升华,这对于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审美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学的景观和情感的变化能够让孩子聆听描述的同时想象出丰富多彩的画面,这样就能挑起儿童绘画的欲望、带动儿童丰富的联想、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激发孩子对绘画的兴趣。所以通过创意思维能开拓儿童的视野、培养儿童的想象和审美力、开发儿童的思维空间和创造潜能。
第二,创意思维应该培养孩子想象力。美术教师运用创意思维时应注重培养孩子创造力,而创造力的源泉是想象力。爱恩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囊括了世界的一切。”想象力能够给儿童绘画思想插上翅膀。美术教育对幼儿思维由形象性向逻辑性过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审美活动有助于幼儿想象力的发展。绘画本身是一种建立在想象基础上的活动,要培养幼儿的想象能力就不能给他们添设局限性,否则对孩子的思维培养就会带来不利。在教学实践中,要创设一种有利于培养幼儿想象力的情境,要将美术教育由单纯的绘画转移到开发儿童创造性思维上。
第三,创意思维要求讲解由单一变为多元。创意思维要求儿童通过一种形态的变化将社会事物浓缩成视觉符号、标记或代码并以此来表现主体。这对孩子想象力的要求较高,幼儿的想象力优于成人,并且幼儿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接受学习新事物的速度较快。因此创意思维可以开发幼儿创造性、丰富幼儿的想象力。
在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时要改变一下相应的的教学环境。美术老师可以让孩子从教走进生活和大自然,让孩子亲自去观察并发现生活和自然的美。有位美术家说过:“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孩子只有学会发现才会创造美。作为幼儿美术老师要经常带孩子到大自然去上课,自然界里的一切景观都会给孩子带来无尽的想象,潺潺的小溪、蜿蜒的小路、起伏的山峦,都能激起孩子对优美线条的感受;浩瀚的大海、湛蓝的天空、繁茂的树林,都能激起孩子对丰富色彩的感受。
幼儿美术教师要经常设计一些有益发展儿童审美观的活动。活动不但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够加深孩子的审美观。例如:美术老师可以设计一堂鉴赏课,采取游戏或答辩的方式让孩子对大师的艺术作品进行评论,这样就会激活儿童主动参与的热情,提高儿童的兴趣,这样既提高了儿童的审美鉴赏能力也提高了儿童的艺术素养。举办书画比赛、展览和对外交流活动,能够培养儿童的竞争意识,让孩子在活动中获得的成绩,培养孩子们的成就感,提高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们感受到外面精彩的世界,激发孩子的拼搏奋斗精神,提高儿童绘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儿童想象力的培养方法范文2
我们都知道想象力对于一个人是否有所成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自己的宝贝具有非凡的想象力,该是一件多么让人欣慰的事情!那么什么是想象?“想”是动词。意思是要求我们努力去思考。“象”是形象、图像或画画的意思。简单地讲,想象力就是开动脑筋,在头脑中进行形象思维的能力。幼儿期是大脑想象力开始形成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孩子最容易形成大脑的思维模式,并可永久保持,所以是孩子智力形成的最关键的阶段。
做好儿童早期智力开发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然而智力开发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千万不能急于求成,把一些成人的知识和观点过早地灌输给天真的孩子。从生理上讲,儿童时期孩子的左大脑还未发育起来,也就是逻辑思维能力还比较差,过多过深的知识是他们无法理解也不能接受的,自然不会感兴趣。让孩子去做一件他不喜欢,也不明白的事情将是多么愚蠢的教育方法!孩子的右大脑发展比较快,儿童形象思维能力比较强,他们的头脑中天生就充满了各种幻想,如果在这一时期对孩子的右大脑进行及时地开发,恰恰符合了儿童智力发展的需要,也是每个孩子最喜欢、最感兴趣的活动,这种智力开发更能使孩子的右大脑与左大脑形成融会贯通的状态,使他的思维更加活跃,头脑更加灵活,也就是越来越聪明,这将为孩子长大以后的成才提供一种智力方面的有利基础。
开发右脑,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想象本身。而且只有美术教育才能很快地将孩子引入创作的空间,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因为这里永远有新的课题、新的内容、新的方法,永远需要不断去尝试、不断去感受、不断寻求自己的观念和与众不同的表现方法……这是其他学科(音乐、英语、书法等)的训练所无法比拟的!孩子在了解了一定技法以后,就能很快地进行独立的自由创作了——不受任何时间、空间和内容、或是固定规则的限制。或许他还能创作出“大师级”的作品来,而儿童画最大的魅力就在于无拘无束,想象丰富。其实艺术领域最重要的本领,就是想象。从某种意思上来讲,儿童最具艺术价值。
儿童想象力的培养方法范文3
儿童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在美术上而言,他们的想象力丰富,同时也具有惊人的表现力。我从事美术教育的时间不长,时常惊讶于儿童的大胆而丰富的绘画想象力和表现能力,尤其是在色彩上,大红大绿,紫醉金迷,不拘一格。
一、通过指导,培养儿童想象创作能力
想象是每一个正常人共有的思维能力,它是在已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进行联想、创造,形成一个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儿童作画喜欢想象是其天性。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想象去表达内心世界,往往能画出使人倍感亲切并且天真、纯朴的好画。
在小学美术教学新课标中,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力。”因此,在美术教育中重视培养学生想象力是教学中重要的一环。我国著名艺术教育家丰子恺就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他曾经说过“绘画不仅以形似标准”,更重要的是“以神气表现灵魂”。儿童天生喜欢幻想,而且想象能力丰富,美术教育可以引导他们正确动用想象能力进行美术创作。如何引导呢?我认为培养儿童的想象能力关键在于生活感受和表现能力的培养。对儿童而言,没有生活感受是缺憾,有了生活感受无法表达更是遗憾。为了增强儿童的想象能力,必须启发他们的形象思维运转,鼓励想象和表现“敢”字。
美术教学的基本原则,就是让儿童处于自由创造的主动地位。万不可用成人的模式、公式化的教条及成人的意志去强制性的机械模仿,束缚他们的手脚,使其失去自我个性的表现,没有了自己的观察思维方式,只会用学过的凤毛麟角的公式去生搬硬套,否则儿童画出来的画就不生动,同时也不带童趣,进而变得成人化,其后果会导致儿童失去学习兴趣,失去信心,直至对美术产生反感,这种教学与培养与学生想象能力背道而驰,万万不可取。
在各个年级的小学美术课本中均安排有“海底世界”“未来汽车”“我设计的机器人”“孙悟空在今天”等想象画课程,目的在于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和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大的动力,只有对美术的浓厚兴趣,才会主动积极地表现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
想象画可使人异想天开,随心所欲,它不受任何限制,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拟人、夸张、变形等。在指导学生画想象创作画时,应从学生的童心出发,帮助他们解决一些现实困难。如:我指导卞逸飞同学画创作《和平・自由》就考虑到她对世界各国国旗认识不多,就找来有关各国国旗的图片和书籍给她看,并讲述有关各国国旗的知识和世界三大人种给她听,丰富的见识,引导她开展想象,并指导她整幅的构图。很快她就完成了创作,此画充分发挥了想象能力,她把世界各个国家的国旗用图案形式组成一个和平的天空,天空中自由地飞翔着一只和平鸽,和平鸽载着三位不同肤色的和平使者(黄、白、黑代表世界三大人种)整幅画都完全表现出和平自由的主题。
可见,想象力的培养在美术教育中是必不可少的,只有重视培养想象力,艺术教育才会丰富多彩,学生的作品才具生命力。
二、通过色彩写生,提高直觉色彩的感受与表现能力
要提高儿童的色觉水平和审美能力,最重要的方法是写生,让儿童真实面对对象,去感受和细细分析物体固有色在空气和光影中的自然变化与和谐统一,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并“提炼”出每一个点、线、面所具有的色性与美感,并用自己的方法有序地进行大胆的表现。在教学中,小学生写生对象在色彩对比上应布置得较为明快与强烈,不宜灰暗的颜色过多,内容与造型也应丰富一些,这样可使儿童能用较大的兴趣来“深入地”描绘,避免侧面的单调平乏。在表现方法上,结合儿童的实际,可以以勾勒与平辅设色相结合的装饰性画法为主,可以允许造型的自由处理,重点放在对物体色彩的感觉与提炼上,进行色性的概括性表现,不必细究光影的复杂变化和立体的塑造。
在写生的过程中,要注意指导儿童对轮廊线进行艺术的处理,以色压线,使线产生虚实的变化,也可把色“填满”后用有感觉的色线作虚实有致的勾勒,使画面与造型更具整体性。由于儿童用色胆子一般都较大,没有许多的概念约束,故常能用直觉的方法画出非常精彩的作品来。
对于小学生常容易出现的弊端――如对比不足,空间不大,画面过灰暗等毛病,教师要常提醒学生找到画面的最暗色与最亮色厚纯度较高的颜色,并从最深的地方画起,逐步退到最亮的颜色,在作画过程中要常把局部的颜色放到整体中作一番感觉与比较,找出局部在色性上的“定位”,使画面始终保持整体的清新强烈。
三、通过创作,培养小学生大胆用色、果断地进行个性表现的艺术品质
儿童个性差异大,表现在画面用色上,有的粗犷豪放,风格强烈,色彩张扬;有的丰富细腻,充满韵味。一方面,艺术创作的标准也不应固定于一定的用色概念与表现方法,现代艺术的发展更注重人对色彩的主观运用和情感表达,另一方面,儿童在色彩表现上的固有化、主观性、情绪化和随机性,也形成了儿童画特有的一种率真和朴索之美,教师要保护儿童这种似于“不加思索“的直觉表现方法,使儿童艺术个性的发展能保持长久的新鲜与活跃,尤其教低段年级,更要给孩子的色彩活动以自由的空间,为孩子创造能充分展示自己独特用色的机会。
儿童想象力的培养方法范文4
[关键词]儿童绘画 创作 想象力
一、如何提高儿童绘画想象力,在实践过程中探索的几个目标
1.培养儿童绘画兴趣,调动情感因素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们力求接触、认识、研究某事物的带有积极主动倾向的心理特征。兴趣是激发人们创造性的直接动力。开始时鼓动儿童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在绘画过程中,兴趣激励,要着眼于激活思路、启迪智慧、触发创新活动,在绘画结束时要把儿童的兴趣引向自我欣赏和获得满足感上,从而把兴趣延展到对新的绘画活动的需求和期待。
2.从观察入手,去激活学生的想象力
儿童的绘画兴趣、审美心理是在模仿和想象力的自由发展中逐渐培养起来的。提高儿童观察力的最好方法是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到大自然中去。教师适时地启发儿童观察的方法,观察的思路,帮助他们分析观察的特征,指导他们先看什么,再看什么,哪些地方最精彩、最吸引人……通过全面的观察,使儿童能更细致、更深刻、更具个性地去认识事物。
3.在听、说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需要开拓学生的思路,挖掘学生想象的潜能,根据儿童好奇、易兴奋、好探求的心理特征,抓住兴趣点,还要运用启发性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获得知识、表现艺术情感的欲望,从而主动自觉的进入想象氛围。进入想象氛围只是基础,引导学生大胆想象才是难点重点。
4.通过现代教学手段设置一定的意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教师是创设情境的主导者和调节控制者,我们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迅速让学生产生探究欲望,明确学习的目标,激发创作兴趣。因此针对学生的特点来利用多媒体的特性,进行美术课堂教学,有助于从各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激活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美术各方面知识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创造的想象力达到了最佳效果。
二、探索儿童画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策略
1.观察生活,激活想象
小学生特别是低中年段的小学生生活经验少,对事物的感性认识不够丰富。所以我们细心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开始,细心观察生活,观察事物。善于发现有意思的内容,新奇有趣的事物。去分析去留心和记忆,回想生活中的事物或其中的过程、细节,绘画创作时就做到心中有数。
2.续编情节,引导想象
让学生观察已设置的图形和故事,产生情感体验,诱节联想,从而创作出带有情节的作品。通过夸张、变形、装饰的艺术手段进行的创造。
3.物体形象,展开想象
用拟人法进行想象,如《我喜爱的独特卡通宝宝》一课,要求对身边的景物做拟人想象,画出一个个可爱的卡通宝宝。一张白纸怎么变成白纸宝宝呢?孩子们看了海绵宝宝的造型大受启发,纷纷献计献策,给他加上眼睛、小鼻子、小嘴巴、扎个羊角辫,穿上漂亮的花边裙,一个可爱的白纸小姑娘出现在大家的面前。
4.设计图案,引发想象
我们发现在孩子的眼中,世界是多姿多彩的,因此他们对各种事物身上的图案也充满了想象。
5.填涂色彩,激发想象
完成一件好作品还有一个十分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用色问题。用色时我们让学生明白,色彩不仅是为了画面更漂亮,更重要的是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三、探索出“创境探究,个性表现”的课堂教学模式
1.创设情境,激发创作兴趣
教师是创设情境的主导者和调节控制者,我们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迅速让学生产生探究欲望,明确学习的目标,激发创作兴趣。
2.积累素材,丰富儿童表象
“表象是指头脑中所保持的关于事物的印象”。表象是想象的材料。为什么有的孩子想象力特别丰富,有的孩子就显得差一些呢?我们发现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表象在头脑中的积淀的差异。所以,“表象越贫乏,其想象就越狭窄和肤浅,有时甚至完全失真;表象越丰富,其想象就越开阔和深刻”。
3.多种途径,激发学生想象
学生绘画活动本身是一项综合性的活动,融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于一体。教师在绘画启蒙过程中,尊重学生的特点,从兴趣出发,以基本能力培养为主,分层次提高绘画的技能,定会推动少儿美术教育健康发展。
儿童美术教育不仅仅是教会儿童画画,更重要的是通过美术活动来培养儿童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在绘画中舒展自己内在的想象和情感,通过绘画把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知表达出来,从而培养儿童的审美情趣和修养,尤其是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毅力、耐力。无数事实证明,未来世界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竞争的核心问题突出表现在如何培养创造性人才的这个问题上,这是现代社会人所共识的。创造本身是现代绘画艺术的主张之一,为了这一目标,我们就应该做不懈的努力,保护和引导儿童天生的创造想像力。
参考文献:
[1]谢丽芳,李绪洪.互动中的儿童与艺术教育.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1-65.
[2]施卫红.解放――美术学期评价初探[J].当代小书画家,2004,(2):4-6.
[3]林崇德.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与早期教育.北京:北京出版社,1984.
[4]董奇.儿童创造力发展心理.杭州:浙江出版社,1993.
儿童想象力的培养方法范文5
1.开发早期智力是指导幼儿绘画的首要目的;
2.在幼儿绘画发展的黄金期,充分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必须丰富幼儿的感情认识;
4.正确的评价和认识儿童画。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素质教育;想象力。
素质教育的基础性指出:基础教育重在培养幼儿的基础素质,这些基础素质将为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使幼儿终身受益,素质教育倡导“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美育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美术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手段之一,其主要任务是:初步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社会生活的欣赏力和表现力;逐步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发展其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手部肌肉动作的协调性和操作能力,初步熟悉并掌握简单的美术知识及用法;运用已学的知识和技能自由地表现对生活的感受,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和深入,美术教育也迎来了自己的春天。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针对幼儿园的任务和素质教育的要求,谈一谈对幼儿园美术教育的认识。
一、开发早期智力是指导幼儿绘画的首要目的
日本的一位研究幼儿美术活动的专家板光彦认为:“幼儿美术活动不在于教会幼儿画成一张或制成一件工艺品,不是为了培养未来的画家,而是把它当全开发智力,培养创造才能和高尚情操 的一种手段。”比如画一幅画,从开始到完成,它整个过程同画画人的眼睛、大脑、心灵、手甚至身体的各个部位都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是对所画对象的细致、敏锐的想象力,画画的孩子敢于大胆地把自己所看、所记、所想的尽可能完满地表达出来,这是一个人创造能力的表现。另外,画好一幅画需要双手与身体及手脑之间的协调与配合,需要有使用绘画工具的能力,认识色彩的能力,完整地认识与表达事物的能力,需要耐心、恒心,需要快乐的心情和对美的体验,需要全身心的投入,这一切是早期智力开发所要达到的目的,早期智力开发包括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非智力因素主要是指一个人的个性品质,比如骄傲、虚荣、粗心、自主能力差、半途而废等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主要靠潜移默化的教育。如果总是口头教训孩子应该如何如何,其效果是比较差的。要想使孩子的非智力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同步增长,就必须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融会到某种适当的活动中。从这一点讲,绘画就是一种非常适合的活动。一个能够自己面对实行写生的孩子,当他从随意的画画和制作过渡到能比较客观地去表现的时候,当他从要大人指点过渡到敢于自己大胆去创作的时候,他的自主能力自然就加强了;当他们能做到自己比较有条理地去收拾用具的时候,他们的独立性也就增强了。让敢于大胆地去画,让孩子更加细心去画,让孩子画画时有始有终,让孩子自己去寻找自己画中的问题。总之,这一切都有助于培养孩子胆大心细以及锲而不舍的精神。进行早期智力开发应该是指导幼儿绘画的第一目的。
二、在幼儿绘画发展的黄金期,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毫无疑问,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存在不少妨碍幼儿思维想象和创造力发展的做法。比如教师一般先出示示范画,再示范画的方法,然后幼儿依葫芦画瓢画出与教师示范画的内容、形式和色彩相同的画。这种方法虽然能通过绘画的过程发展幼儿的绘画技能,使幼儿掌握绘画的一些最基本的方法,但是这种方式所产生的消极作用就是容易造成儿童画的模式化、概念化,使儿在画画时产生消极、被动、乏味的情绪,阻碍幼儿的思维和想象力的发展,扼杀他们潜在的创造意识。改变这一状况就要把幼儿从被动模仿中解放出来,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注重幼儿的学习过程,引导幼儿大胆表现、自由想象,让幼儿画其所爱,画其所想,使幼儿按自己的兴趣由感而发、由情而画,从而使幼儿对美术活动怀有强烈的兴趣和创作热情,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提出一些线索作为孩子思考的起点,使其展开想象,大胆创作。例如中线索的提供,即向幼儿展示事物的一部分,引导幼儿想象事物的其他部分,然后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给孩子想象的空间和创造的余地,有助于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必须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是想象和创造的基础和源泉,幼儿年龄小,知识经验贫乏,这对幼儿的思维想象和直接的影响。如果没有具体的材料让幼儿依赖,很难令幼儿想象,进而去创造。因此,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才能使想象和创造有更大的空间。大自然是美术表现的丰富源泉,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为幼儿创造用感官去接触外界事物的机会,鼓励他们多听、多看、多触摸、多尝试,从而达到发展幼儿感官、丰富孩子生活、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丰富想象的目的。例如,让幼儿画以《美丽的鱼》为题目的画,首先把孩子带到水族馆,让孩子们观察各种各样的鱼的外形特征,给孩子讲解鱼的生活习性,鼓励孩子大胆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鱼,然后,鼓励幼儿画出自己喜爱的鱼。这样的幼儿绘画作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如果用传统模式,幼儿就有可能只会画教师教的一种鱼的画法,作品就可能出现模式化的倾向,内容贫乏。因此感性认识是想象和创造的基础和源泉,要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必须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
四、正确认识儿童画
“你胡涂乱抹的什么呀,乱七八糟的”、“画得一点都不像,难看死了。”只拿像与不像作为评价一幅儿童画的好坏标准,给人才的培养带来一个又一个的失误,伤透了一些孩子的心,由于幼儿的生理机制尚不完善,手、眼、脑三者的配合尚不协调,所以画出来的形象荒诞、奇特、不合常理,但这正是儿童画的可爱之处,它所展现的魅力是成人所望尘莫及的。要知道,儿童画更多的像玩一场游戏,这种“不像”的画正是幼儿自娱自乐的产物,正是他们对外部世界的真实感受和内心世界的真诚流露,是真、善、美的体现,而正是这种游戏启迪了他们的心智,培养了他们的个性品质,想象力和创力。儿童画与成人画相比尽管表现形式和技法无法相提并论,但其纯真、质朴的童趣则是成人画所不及的。这种纯真、质朴的童趣往往给人更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因此,教师应珍惜和爱护幼儿的这一特征,不要总在“形”上做文章,评价“像不像”、“美不美”,应该遵循他们年龄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善于理解和尊重他们的心理特征。只要他们在绘画的过程中是愉悦的、投入的,教师就不要过分挑剔。只有孩子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做到了敢想、敢画,才有可能画出真正的儿童画。
儿童想象力的培养方法范文6
儿童钢琴教学主要是针对3-15岁这个年龄阶段进行的,这一阶段的钢琴教学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易受干扰,很难长时间注意同一教学内容。同时,他们的理解能力也非常有限,意志力薄弱,但同时,这个时期的孩子有较强的模仿力,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他们的特点量体裁衣,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内容的设置和教学方法的选择。
然而,在实际的钢琴教学中,教师往往忽略了孩子的这些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忽视儿童的年龄特点。与成人钢琴教学相比,儿童钢琴教学由于其教学对象的年龄的特殊性决定了二者的差异。但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国的儿童钢琴教学的教材和成人钢琴教学的教材基本一致,主要是以《拜厄钢琴基础教程》《车尔尼599》《车尔尼849》《车尔尼299》等一系列传统教材为主。虽然也有《汤姆森简易钢琴教程》《幼儿钢琴启蒙教程》《巴斯蒂安钢琴基础教程》《快乐钢琴启蒙教程》等儿童钢琴教材的使用,但可供选择的儿童钢琴教材并不多,大多是国外教材,缺本土教材和对本民族音乐的关注。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也要体现与成人钢琴教学的差异性,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其心理发展不同,尤其是年龄越小的孩子有效注意时间越短,许多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并未考虑到儿童的这种年龄特点,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儿童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长此下去很大地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阻碍了学生对音乐美的感受和向往,影响了他们个性的发展。
另一方面,只注重技术训练,忽视儿童审美情感的培养。在“钢琴热”、“考级热”的背景下,不得不承认很多家长让孩子学习钢琴的功力性思想,于是义无反顾的带着孩子踏上钢琴考级之路,于孩子的感受和想法不顾。某些教师为了迎合家长的心态,让孩子尽快完成考级的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味强调手型、手指的训练,只注重技能、技巧的训练,从而忽视了对儿童审美情感的培养和想象力、创造力的提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使许多孩子失去了学习的信心,产生了逆反心理,出现厌学情绪,从而使一些有天赋的孩子也淹没在考级的大军中。
教师在钢琴教学中只有注重儿童审美情感的培养,在钢琴学习的过程中让他们感受到乐曲所要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才能喜爱弹奏钢琴,从而热爱音乐,演奏的技能、技巧也在他们与作曲家的共鸣中不断提高。教师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是孩子走向音乐世界的引导者,为他们在音乐的前进道路上排忧解难、指引方向,放手让他们在音乐的世界中驰骋,而不是孩子探索发现的阻碍者。因此在教学中,对儿童审美情感的培养应予以教师、家长的高度重视,让孩子在音乐美的感悟中快乐的学习。
一、注重教学内容趣味性,培养儿童钢琴学习的积极性
德国著名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认为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强调儿童的积极参与性,在调动儿童积极性的前提下应注重其音乐的体验和创作能力的拓展。在钢琴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其品格的培养。在实际的钢琴教学中,我们不应该过多地去关注儿童是否能弹好一首乐曲,而应该关注儿童是否在快乐中弹这首乐曲,时间久了,弹琴当中的快乐与满足会促进他们向着更深入、更广阔的领域去探索。
传统的钢琴教学,教师往往处于主导地位,把学生当成知识的接受者而不停地灌输,学生在被动中只能毫无选择地接受教师的教学内容。这种情况下,学生的积极性自然受到打击,长此下去就失去了钢琴学习的兴趣了。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常常在完成教师布置作业的基础上,热衷于弹一些自己喜欢的曲子,而且从乐曲的创作背景、所表达的情感方面都能说的头头是道。这就是兴趣的使然,兴趣是儿童学习钢琴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他们遇到困难能坚持下去的动力,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他们的潜力。在钢琴的学习过程中,兴趣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弹奏一些自己喜欢的乐曲或歌曲,如果遭到教师和家长以影响手型、姿势等一味的反对,就会扼杀他们对钢琴的兴趣。这种情况下,教师和家长应多和孩子交流并给予合理的引导,让孩子对自己喜欢的歌曲和作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鼓励他们多加探索,让他们的演奏技能在自己感兴趣的曲目中不断得到提升。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儿童的兴趣爱好布置一些他们喜欢的曲目,通过引导和探索的方式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激发他们钢琴学习的兴趣。提升他们自我表现和自我创造的能力。
二、注重儿童想象力和创作力的培养
儿童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过程也是其发散性思维拓展的过程,钢琴教学中要注重对儿童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从而开发其智能,钢琴的美育功能才得以体现。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采用有启发式、联想式的教学方式,注重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在钢琴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讲述作品的技术要点和难点,而且不能忽视对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作者的创作意图、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的讲述,以讲故事的方式讲给学生听,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经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作曲家产生共鸣。在此基础上体会乐曲的情感,让其带着情感去演奏,并加入自己的体会。例如教师在讲授《威尼斯船歌》时,可以让孩子联想自己此时就坐在船上,随着波光粼粼的湖水轻轻荡漾,感受着水面两岸的威尼斯独特的建筑。通过这种想象让孩子更好地体会曲调所表达的意境,充满感情地诠释音乐的内涵。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发挥儿童的主体作用,为他们的主动学习提供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摆脱他们被动接受学习的局面。借助情景性教学法,通过故事性的描述对经典乐曲的解读,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让学生用心去感知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让他们明白演奏的过程就是诠释音乐美的过程,也是情感表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表达自己的内心状态。例如在讲授《圆舞曲》时,先让学生体会3/4拍节奏的强弱规律,想象自己就是踏着舞步旋转的、翩翩起舞的蝴蝶,这样在乐曲的演奏中就能较好地诠释圆舞曲的风格特点,比机械地灌输给学生强弱弱的节奏规律效果要好得多。在平时的教学中,让学生结合自身的感受和体验,激发想象力,才能创造性地有所收获。因此,儿童钢琴教学要充分考虑其年龄特征,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儿童想象力及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让他们在钢琴演奏中情感得以升华,通过自身的演奏获得自信与满足,体现素质教育的核心。
三、通过生动的语言,加强审美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