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环境建设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校园环境建设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校园环境建设设计

校园环境建设设计范文1

一、以国内高校为例解析当今校区环境景观现状

(一)清华大学美术学院1.校区建筑现状分析。清华大学的建筑风格采取了欧美新古典主义的造型,置身其中可以很强烈地感受传统的历史痕迹与浑厚的文化底蕴,建筑摒弃了过于复杂的肌理和装饰,简化了线条,保留过去时代的味道。来到清华美院建筑楼前,仰望其外墙立面所形成的外部空间是朴素而沉稳的,墙面砖块排列整齐色调统一。进入建筑内部,许多空间的界定又被处理成透明的玻璃,一方面形成了多个展示作品的橱窗,另一方面又有效划分了空间,为师生提供了交流、活动的区域。这种透明或者半透明材质的利用,充分了引入了自然光线,视觉上放大了所处的空间,弱化了建筑外表,柔化了建筑的严肃性,让生活融入外部环境。2.校区道路现状分析。清华校区内的道路两旁是大面积的坡地,辅以枯山水造景,主干道四通八达,行道树排列有序,水泥道路纵横交错,内部能够通车,与外界相连。这种现代式的道路是典型的非停留式道路设计,来往方便,但道路两旁没有活动场所可供停留,学生们都是目的性明确的穿梭往返,造成道路利用率单一,导致道路本身成未能为校园景观设计的一部分。3.校区广场现状分析。校园广场设计与建其筑的庄严感相匹配,整体呈现方正的形态,规整、尺度大、浏览视线开阔平坦,草坪上若干雕塑,无过多竖向景观构筑物,软硬质铺装以规则性绿篱分隔,整个广场设计缺乏层次,人流分散,学生游客均无长时间逗留,这样有棱有角的设计虽然威严统一,但很难营造出好的空间和艺术效果供人欣赏。

(二)北京大学美术学院1.校区建筑现状分析。老校区建筑具有独特的地域风格。以未名湖为中心,清宫式建筑环湖分布,主轴线为东西向,建筑物多为二、三层,主要建筑造型为灰瓦红柱,石造台阶,浅色墙面,彩画斗拱梁枋,次要建筑为民居园林形式,而新建筑则通过在空间布局、建筑色彩、地域性材料利用,达到与旧建筑的共生。不同于新校区,老校区的整体风格更顺应了人们印象中的北京,反应了老北京的历史风貌。2.校区道路现状分析。北大老校区的道路设计颇有意味。路过人声鼎沸的操场,穿过蜿蜒小径,不经意时,高耸的博雅塔宽阔的未名湖已映入眼帘,区别于新郊区的水泥道路,来到这人们仿佛误入了另一个空间,像是一个世外桃源:碎石小路环湖而设,湖中石雕栩栩如生,湖边置石,高低错落层层叠叠,植物繁多形态各异,延湖步行,树林掩映,道路由宽入窄,路经小桥,疏林草地,灌木规整,大树林立,美不胜收。园林式的道路设计与灰瓦红柱的清宫式建筑相得益彰,场景如画卷一般,美不胜收。3.校区广场现状分析。北大老校区的热闹非凡,一塔一湖,四季景色变换倒影水中,值得一提的是到了冬季,大家顶着寒风,身姿矫健的驰骋在未名湖上,同学们的生活学习压力都在此刻随风而逝,瞬间让未名湖让整个校园都活力四射,为北大聚集了不少的人气。而新校区的广场相对较为冷清,无过多人群停留。

(三)中央美术学院1.校区建筑现状分析。在现代建筑风格的追求上,央美以院落体系组织空间,形成了院落连通、空间层次丰富、景观环境优雅、统一谐调的校园环境。形态各异的建筑又构成了丰富的院落群,单体建筑表皮从色彩、质感及面砖排列上较为考究,墙体统一使用的灰色面砖,建筑立面有序排列的方形门窗洞,设计朴素融合自然。2.校区道路现状分析。校区道路设计具有强烈的现代风格,建筑师为了形成交互式的空间动态,保留地形的高低错落,在开阔的景观道路上设计了阶梯道路,节节而上,两侧结合了绿化看台,避免了人们在行走时的无趣,同时也为道路景观增添了生机,丰富校园层次。3.校区标识现状分析。在若干校区案例中,中央美术学院的标识系统最为完整。每一幢楼的编号明晰可见,教学楼外立面上镶嵌该楼的学科部门指示牌,井井有条,进入楼内,每一层电梯旁都带有楼层分布图,图上该楼层用黑色与其他楼层的橘色加以区分,每一间教室都有标识牌,使人能清晰的找寻目的地,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二、改进措施

(一)建筑设计校园环境使校园在满足人愉悦舒适的的同时更注重内外部空间的交融,强调空间的交往性。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每幢建筑、每一条道路、院内的一草一木都是构造环境不可或缺的部分,建筑作为整个校区规划的核心,从功能单一、封闭、分散的形象日益转向综合型、开放性的空间形态,从太过注重建筑形态的美化过渡到对丰富空间内涵的不断追求,真正领悟“建筑存在本身不是空间,而是为了获得建筑所形成的空间”这一理念,将人的活动作为设计的主要目的。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考虑地域特色,结合时下国内外建筑趋势,保旧创新,例如王澍设计的中国美院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无论是在建筑色彩、材料、空间造型等方面,都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使得校园与城市整体的统一和谐,值得我们借鉴。

(二)道路设计从上述校区道路设计的优劣势我们可以看出,现代景观道路设计除了满足通行功能外,还需要为环境提供造景服务,在行走中,满足活动与交往,这样道路才能作为景观的要素之一,才能提升环境质量,增强生活气息。道路的设计多种多样,例如道路的铺装样式繁多,古典园林有人字式、斗纹式、波纹式,现代道路追求新意图样、色彩纹理,铺装材料也从古典的沙石砖块转向现代盛行的各种钢板、金属网格等。道路设计已经成为了一个设计的重点,在校园道路的设计上,我们可以采用停留式道路设计,利用廊架、汀步、小品景观配以植物搭配,从形式和功能上共同影响周边环境,提供各式人群不同的需求。

(三)广场设计现今校园广场的设计规模不断更新扩大,功能完整多变,设计时应该更加关注的是布局形式、空间尺度、环境氛围等方面为师生营造出具有归属感、舒适感的户外空间,互动活跃的大学校园广场是体现校园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校园广场设计本着为师生服务的理念而设计。景观大师PeterWalker和SWA联合设计的哈佛大学唐纳喷泉项目就是成功的广场设计案例,利用159块大小有别的石头以圆形发散式排列,并巧妙的在石阵内部设置了喷泉,辅以草坪和三四棵大树,该景观设计充满了东方的禅意,四季交叠,景象多变,成为了人们休憩、交流的活动场所。唐纳喷泉是校园广场设计的典范,真正的体现出“活”的广场就是校园环境灵所在。

(四)标识设计标识是人识别适应环境的重要指标,在这一部分规划中,央美的设计统一完整:将每幢大楼标号应设置在最显眼的位置,能一目了然每幢建筑的每一层功能,学校内部设置标有明确方向的路牌,让人在最短时间内到达目的地。整体而言,整个标识系统需要清晰明了的传达路人需要识别的内容。

三、结语

校园环境建设设计范文2

20世纪20年代初期,中国高等教育逐渐形成以公立高校为主,民办和私立高校并存的局面。1987年以后,现代社会的高学历化催生和促进了三本院校的发展。三本教育与一本教育、二本教育和专科教育相比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较为迅速。挖掘与提升三本教育的优势和突出三本教育的特点是提升三本教育质量、增强三本院校学生的社会竞争力以及促进三本院校毕业生就业的有效手段。这是办学者、教育者和社会公共教育机构共同的责任。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年轻的专业,房地产业的发展为环艺设计专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每年报考人数的增加,环艺设计专业未来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毕业生的就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就业压力大。要想改善这种状况,应该加强和改善三本院校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教学和职业道德培养的教育。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结合专业理论、专业表现和专业实践的培养综合能力的专业。各个高等院校由于教学目标的不同,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安排也有所不同,其中有的将专业理论、专业表现和专业实践并重,还有的轻专业理论、重专业表现和专业实践。笔者认为,根据三本院校环境艺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师资力量和生源情况,应该采用以专业实践课程为主、专业理论和专业表现为辅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模式,这样可以使三本院校在与其他院校的竞争中,凸显本校以市场需求为专业培养目标,以学生自身的发展为主体的办学特色和优势。

专业实践课程将学生的设计能力和设计的实现能力相结合,培养的是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如果没有或只有很少的实践课程的指导和补充,学生对环境艺术设计的理解只会停留在较浅的层次上。把多维的环艺设计实践课程适当地安排到专业理论课程和专业表现课程中,把抽象的设计具象化并发现和解决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之后再对设计进行反观,就可以避免在设计中有错误或不合理的因素出现。理论、表现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充分锻炼,并且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积极性的调动对三本院校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实践能力教学的目的是结合设计使学生可以识别和应用材料,了解施工工艺及进行工程项目管理。这样既可以强化学生对环艺设计理论内容的认知,为环艺设计的知识扩展创造条件,又是对设计内容的合理性和可实施性的验证。只有通晓整个设计流程的各个环节,才能进行有效的创新,才能言之有物,提出切实可行的创新思路。重视实践能力的教学所带来的益处,从短期来讲,可以提升学生的竞争力,使学生所学知识可直接与企业接轨,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从长期来讲,以实践为依托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通过理论知识的不断深化和创新思维的活跃,可以使环境艺术设计行业发展更加完善,并不断提升设计高度,从而达到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改善人们生活环境的目的。环境艺术设计是设计师对人们生活环境的创造或改造,因此环艺设计师有为人们创造美好生存环境的义务和责任,他们是人们生活方式的缔造者和引领者。设计师本身的素质和职业道德将对人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产生重要影响。对于在校的大学生来说,“教育即生长”,学校应不只注重在专业技能上对学生的培养,同样应该重视在价值认知上对学生的引导和培养。因此,教育者应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和设计价值观,这样创造出的环境才是符合时代要求的,也是可以与社会同生长的。

高校教师应该倡导学生带着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社会的良心进行设计创作;倡导学生对待设计要有责任心,对待客户要有耐心;倡导学生为人们创造安全、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倡导学生的设计是生态的、环保的和可持续的。环境艺术设计不是个人的行为,它是很多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叠加。环艺设计师的作品就是这些因素的物象化。设计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对于未来的环境艺术设计发展意义重大,未来环艺设计专业教育是这两方面不断深化的过程。三本院校的培养目的不仅是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更重要的是实现每位学生自身的价值和对社会的贡献;通过专业实践教学和职业道德教育,让学生充分了解自身特点、发展自己,使得教学与教育相辅相成。

作者:王一名

校园环境建设设计范文3

关键词:应用技术型 环境设计专业建设 实践模式 研究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1(a)-0154-02

1 国内应用技术型院校环境设计专业发展概况

当前我国已将发展应用技术型院校作为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大计,国务院总理在2014年2月2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确定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任务措施。5月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教育部副部长鲁昕谈到,1999年大学扩招后,“专升本”的600余所地方本科高校将逐步向应用技术型和职业教育转型。目前全国的高校约有1200所,这意味着有一半的高校将逐步走向应用型本科院校。

我国高等院校中设立“环境设计专业”由于对地方应用技术型院校办学宗旨和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在专业建设的定位和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均有所不同,如何走出应用技术型院校环境设计专业建设的发展特色,无疑是环境设计专业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当前本科院校以应用型为主导的环境设计专业课程设置中,主要有三种情况:一种是综合型院校,课程设置更为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培养学生设计沟通能力和实际设计能力的结合,使学生成为专业知识面广、实际应用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专业环境设计人才;第二种情况多为师范类院校,多强调艺术与科技的结合,专业理论紧密结合设计技能课程,毕业生可选择教学和管理工作,也可选择策划、宣传及设计工作,就业渠道较宽;第三种集中于艺术类院校,理论与实践并重,更为注重设计表现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的训练,依托于完善的校内实验室及校外实践基地,走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之路。深入探讨这些院校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对于明确应用技术型院校环境设计专业的发展方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 环境设计专业课程实践模式的比较与分析

针对目前应用技术型院校环境设计专业开设的整体现状,笔者将重点对具有代表性的院校课程设置进行比较分析。以北京城市学院为例,作为一所综合性高校和国家首批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成员,该校十分重视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推进国际化,实行开放式办学,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该学院目前艺术学部现有7个本科专业,下设15个专业方向。分别是:视觉传达设计(平面设计方向、广告设计方向、多媒体艺术设计方向),产品设计(工业设计方向、家居产品设计方向),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艺术设计方向、首饰设计方向),动画(影视动画方向、游戏设计方向、数字展示方向),环境设计(室内设计方向、景观设计方向、展示设计方向、虚拟漫游方向),数字媒体艺术(数码影像艺术设计方向、数码绘画方向),公共艺术(公共环境设计方向)。环境设计专业以培养高级实用型人才为主,注重实践教学,强调学生的创新艺术与动手能力。该专业具有多个专业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通过各种实习、实训项目使学生掌握实践技能。课程设置以素描、色彩写生、构成(平面、色彩、立体)这类基础训练课程入手,培养学生的造型基本功、设计创造力和空间想象力,专业核心课程分为制图类课程、表现技法类课程、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专业设计类课程、材料施工类课程、工程预算类课程、市场营销学等,以满足本专业领域需要的高级实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综上可见该学院的基础课程设置强调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课程方向密切对应职业岗位,突出了学院人才培养目标与发展特色。

再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艺术学院为例进一步进行分析。学校倡导以特色兴校,坚持“动手动脑、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学校创立人才培养新模式,实行“双证书”制,学生毕业可获“双证书”。培养“一体化”职教师资(“双证书”是指学生不仅取得毕业证书,还要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一体化”是指毕业生既能讲授专业理论课,又能指导专业技能训练)。1996年,该学校培养出我国具有国家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本科毕业生,成为我国培养“双高”人才的第一校。是我国首批获得技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在艺术设计专业中设置有四大方向:动画、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和艺术与科技(会展设计方向),所开设课程重视横向与纵向的交叉拓展,会展设计方向在横向上强调基础扎实,艺工结合,理论课、三大构成与模型制作、工艺材料课程密切结合,培养学生基本的艺术设计教育和教学能力;纵向上将设计应用技能类课程进行细化整合,培养能够从事会展设计、会展配套设计制作、会展策划和会展设计教育等工作的“一体化”职教师资或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可选择到中、高等职业院校、培训机构从事会展设计专业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也可选择进入事业单位的策划、宣传、与展示部门从事相应的对外宣传工作,还能进入企业或专门的设计公司从事专业的展览、展示和宣传的策划与设计工作。

广东白云学院也是被教育部列为中国首批应用科技大学改革研究的试点院校,其下属的艺术设计学院以“就业导向、能力本位、面向市场、服务社会”为办学宗旨,下设视觉传达设计系、环境设计系、产品设计系、服装系、动画系五个系,并设有中韩设计研究院、艺术设计研究中心、大学生科技创新中心、大学生实习就业指导中心等。在功能完备的艺术与设计实验教学中心涵盖了各专业方向共40多个校内实验、实训室。环境设计系主要分为室内设计方向和展示设计,专业的相关主干课程群和职业课程群都是按照职业群―― 岗位群来设置,每门课程内容体系也都是按照职业―― 岗位―― 能力逻辑体系来构建。在实践教学上实行“三个合一”的校内实训基地,包括:教室与实训室合一的基本技能训练,生产工厂与实训室合一的综合技能训练,毕业设计与研发服务合一的创新及研发能力培养训练三种实训模式。实训目的是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深入专业现场实际,了解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岗位的设置、职能,了解设备的构成、性能和运转原理,掌握相应的操作技术,为毕业设计和解决实际问题做好准备。在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上,实施“专业平台课程+专业模块课程”的课程项目化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并重,加强设计表现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的训练;实施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近年大力推行旨在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3+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基于CDIO理念的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形成了明显的办学特色。

3 结语

通过比较分析上述代表性应用技术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建设的发展现状,笔者认为:一是这些院校在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建立了较为健全的产业结构调整驱动专业改革机制。集色优势专业,压缩供过于求的专业,调整改造办学层次、办学质量与需求不对接的专业,将特色优势专业与社会需求对接,建立面向市场、优胜劣汰的专业设置机制。二是建立了较为严密的产业技术进步驱动课程改革机制。适应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需要,按照科技发展水平和职业资格标准设计课程结构和内容。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与用人单位直接参与课程设计、评价,并积极引进国际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及主导课程,基本形成了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职业教育的专业课程体系。三是从实践教学的角度出发根植于基础坚实的实习实训基地,建立起真实应用的驱动教学的改革机制。按照真实环境真学、真做、掌握真本领的要求开展教学活动。在具体课程设置中按照企业真实的技术和装备水平设计理论、技术和实训课程,以此推动教学内容改革;依据生产服务的真实业务流程设计教学空间和课程模块,以此推动教学流程改革;通过真实案例、真实项目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探究兴趣和职业兴趣,并以此推动教学方法的改革。

正如广东白云学院副院长李贵富教授所言:应用技术大学既有高等教育属性,又有职业技术教育属性,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能力提升为中心、以解决生产一线实际问题为中心的大学,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已不完全适用于应用技术大学,改革势在必行。分析和研究这些代表性应用技术院校的成功经验和创新模式,无疑为将要和正在转型为应用技术型院校的地方本科院校提供了极为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校园环境建设设计范文4

关键词:云计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11月9日

云计算正成为计算机和互联网领域的新热点。云计算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但已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影响着互联网的变革,并将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产生深刻的变化。随着云计算研究深度和应用领域的日益拓展,其对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也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图书馆应如何借助云计算技术,利用有效、合理的资源解决当前图书馆所面临的问题和困境,进一步提升自身的资源建设和服务能力,使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得到充分的共享和有效的利用,降低运营成本,是图书馆界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云计算的涵义

(一)什么是云计算。维基百科中云计算的定义: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新方式,通过互联网上异构,自治的服务为个人和企业用户提供按需即取的计算。从云计算的工作方式来看,它是利用高速互联网的传输能力,将数据的处理过程从个人计算机或服务器移到互联网上的计算机集群中。这些计算机都是很普通的工业标准服务器,由一个大型的数据处理中心管理着,数据中心按客户的需要分配计算资源,达到与超级计算机同样的效果。

(二)云计算的特点

1、安全性高。云计算提供了最可靠、最安全的数据存储中心,数据将会自动同步传递,可通过网络在所有的电子设备上使用,用户不用再担心数据丢失、病毒入侵等问题。在“云”的另一端,有先进、安全的数据管理中心来保存数据,并且有专业、可靠的技术团队来管理信息。同时,严格的安全权限管理策略可以与指定对象共享数据,只需支付较少量的费用,用户就可以享受最好、最安全的服务。

2、价格低廉。由于“云”的特殊容错措施,可以采用极其廉价的节点来构成“云”。“云”的自动、集中的管理措施使使用者无需负担高昂的数据管理成本。云计算在技术支撑下可以变换出无数的运用方式,同一个“云”可以同时支持多种程序运行。因此,相对于传统的数字应用方式,云计算大幅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因此,用户只需花费较少的费用,就可以享受高品质的信息服务。

3、数据与应用共享性高。在云计算的网络应用模式中,原始数据只有一份,保存在“云”服务器中,用户可以随时通过各种电子设备连接网络来访问和使用这些数据。这样避免了资源的重复和浪费,能高效、节约地利用数据。当然,云计算的安全风险和云计算的标准问题等等,在云计算技术进入图书馆领域后,都是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的。

4、海量的信息资源储存和计算能力。在“云”的另一端,成千上万台服务器组成了庞大计算机集群,提供了无限大的储存空间和强大的计算能力。不但可以容纳海量的电子数据,并可以随时增减、更新,能使计算效率大幅提高,完成个体计算机无法想像、难以完成的计算任务。

二、云计算对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影响

(一)云计算为图书馆用户提供了信息服务泛在平台。云计算是一种“无所不能、无所不在的计算”,能流畅、自然地提供信息技术服务。云计算将改变目前图书馆的计算机网络信息服务、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架构,为广大读者用户提供一个安全、拥有广大存储空间、具有强劲计算能力泛在服务平台。图书馆利用这一服务平台,可完成数字信息组织和加工,分布式存储构架下的数字资源整合与存储以及信息服务整合等,为用户提供信息资源浏览、导航、存储等数字化服务。各图书馆可利用这一平台,按照统一标准对数字资源进行整合、组织、关联,拥有巨大的资源优势,在合作、协调的基础上通过相关协议实现馆际资源共享。

(二)有利于信息资源的共享。通过云计算模式,不同的图书馆可以共同构筑云计算中心即“图书馆云”。对于“云”中的图书馆来说,通过云计算技术,可以实现馆际资源的交流与共享,充分满足广大用户的信息需求,并促进各馆进行更深层次的信息交流与共建共享。从目前来看,云计算将会构建起数字资源收集、加工、出版发行及管理利用等各方面的固有模式。由于云计算技术信息存贮与检索利用的方便,数字资源如何得到更有效的利用和建设将成为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重点。图书馆的数字资源被保存在“云”端服务器中,用户可以随时各种电子设备连接网络来访问和使用“图书馆云”中提供的信息服务,各个图书馆的信息资源都能在最小的运营成本下得到最合理的分配和最有效的利用。

(三)云计算技术提高信息资源的存储能力。云计算技术为图书馆信息资源提供了安全、可靠、合理、有效的信息存储空间。应用云计算技术,图书馆可将海量信息资源储存在“云”里的成千上万台计算机中,并可以对数字信息资源进行随时的增补和更新。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对这些信息资源实行集中统一的管理,数据额存储和管理得到了有效的保障,数据安全和病毒入侵等不再是问题。应用云计算超强的计算能力,“云图书馆”中的资源可以被广大用户高效、快速地存取和应用,提高了图书馆的信息存储能力和信息应用的能力。

(四)以极低的成本投入获得极高的运算能力,克服服务器访问限制的瓶颈。普通服务器的相关硬件资源都有一定的限制,若服务器同时响应用户的数量超过了自身的限制将导致服务器瘫痪。因此,为确保服务器内数据存储的安全及服务器的正常运转,图书馆往往对服务器的接入端口及任务相应数量等都进行了一定的限制。这就出现了在图书馆访问量激增的情况下,出于服务器安全需求,部分用户的访问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响应。如果图书馆要保证这部分用户的正常访问就要大量资金去购置更高级别的服务器。但是如果运用云计算技术,图书馆仅仅需要支付少量的费用,就可获得云模式中成千上万台服务器提供的服务,用户的访问请求是可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得响应,从而可以使图书馆仅支付较低的费用就可以获得较高性价比的信息资源服务。

三、云计算环境下对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应对策略

(一)成立图书馆联盟,加强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在云计算环境下,成立图书馆联盟是解决当前信息资源量激增与单个图书馆存储能力不足这一矛盾的有效方式。借助云计算,几个或几十个图书馆联合起来,通过互联网建立云计算端口,整合各馆图书、数字资源,进行集成,架构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成员馆的用户可以通过这一统一端口访问数据库资源,而且各个图书馆还可以上传自己的特色数据资源,与广大成员馆分享,真正实现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二)创新图书馆服务队伍,为用户提供满意服务。云计算要求图书馆员为用户提供“服务主导型”的服务,云计算的便捷功能使图书馆员要求图书馆员面向用户提供更多特色、创新。云计算技术的应用使图书馆员依托网络、信息技术开展服务,改变了传统的依据实体图书馆工作的模式,成为“云图书馆员”。“云图书馆员”应熟练掌握云计算技术,善于应用信息技术开展信息服务。因此,图书馆要改革现有的教育培训模式,树立信息服务新观念,掌握信息服务新技术,积极培养“云图书馆员”。

(三)制定相关的标准及规则。在云计算的应用过程中,图书馆应对云计算的规则及标准进行深入研究,与其他成员馆积极进行交流和沟通,逐步形成行业的准则和规范。为保证云计算中心中的数据安全,服务商和图书馆方面应采取更为有效的技术手段。服务商应提高最为先进的海量存储技术来储存和管理数据,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和访问的高效。而对于图书馆方面而言,也应及时对馆藏各类数据进行及时、全面的备份,以保证长期、有效的保存。

(四)制定合理的计费模式。创建“云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是具有一定成本的,因而在云计算的计费模式上,要考虑到基础架构的成本。我们可以汲取国外及同行的一些成功经验,按照成本折算、数据的存储量、计算量、存储时间等方面来制定收费标准。

主要参考文献:

[1]赵杰.“云计算”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初探.情报杂志,2009.2.

校园环境建设设计范文5

关键词:生态取向;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校园环境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4-0253-01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国家首批高职示范校,近年来,通过生态取向校园建设建成一支高素质技能型“双师型”教师队伍。通过剖析该校生态取向校园环境建设实践,对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和途径的创新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生态取向的高职教师专业发展活动是发生在高职院校特定的校园环境中的。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要真正具有生态取向特点,真正能有效推动教师个人和学校组织的发展,就需要学校努力创设相应的校园环境特征。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正是通过生态校园环境特征的创建中,促进了教师专业的发展,建设了一支高技能“双师型”教学队伍。目前,该校有1名国家教学名师,2名省级教学名师,9名省级专业带头人和19 名省级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中青年教师全部具有硕士学位,“双师型”教师占全院教师总数的一半以上。

一、加强校园制度建设,促进形成建设一流高职院校的组织文化氛围

学校的教师职务聘任晋升制度、考核评价奖励制度等一系列与教师专业发展相关制度构成的学校制度体系,不仅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观念变革、价值取向,还引导着教师专业发展行为的发展方向。

为建设一支双师结构合理的高水平教师队伍,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2007年颁布了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考核制度,由教务处、督导室及人事处共同组织专家对全校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进行考核,实践教学能力考核不合格者,职称评定一票否决。并要求所有新进教师入职一年以后,必须参与实践教学能力考核;2008年起,该校开始激励青年教师到基层去磨砺,到一线去提升。学院对青年教师挂职锻炼有“三个明确”规定。一是明确规定新任教师、青年教师必须到基层一线挂职锻炼半年以上,经考核合格才能上讲台;二是明确规定教师到基层一线挂职锻炼与职称评聘、工资晋升、评优评先直接挂钩;三是明确规定教师到基层一线挂职锻炼除享受全额工资奖金待遇外还享受挂职岗位津贴。出台《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出国访学的暂行规定》,确保百名教师出国访学计划的实现。

二、依据学校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明确提出教师专业发展目标和任务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中专升为大专时期(1994-1998);学院全面发展时期(1999-2005);示范校建设时期(2006-2009);一流高职院校建设时期(2010至今)。每一个阶段,对教师的专业发展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例如,在中专生为大专阶段,明确提出全院教师本科以上学历,学历不够者,一刀切-解聘;学院全面发展和示范校建设时期,要求全院教师硕士化,对于在职读研拿到学位的教师报销学费。按期未达到学历要求的老师按规定被解聘或转岗;示范校建设完成后,学校依然没有停止发展的脚步,提出建设一流的高职院校目标,明确提出5年内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博士化。学校承诺拿到博士学位的教师可报销学费。相关政策的出台,大大激励了中青年教师的学历提升热情,近年来,大批教师已开始攻读博士学位。

这些阶段性措施,有力地保证了教师专业发展在学历、科研等方面专业素质的提升。

三、根据学校教学工作实践,设计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近年来,该校以学生为中心,结合学校教学工作实际,长期开展教学改革校内培训,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先后全院推广ISAS、预约制、PBL、参与式、组织式等教学模式,并积极借鉴国外访学经验,推行翻转课堂、游戏化课程、同辈协同学习、分层教学、顶点课程设计、服务学习教学法等,在学校掀起了一轮又一轮教学改革的热潮。教改活动中,学校每位教师都自觉地把个人专业发展紧密的与教学实践工作结合在一起,整个教师队伍的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

四、利用云计算虚拟空间为载体,形成合作教师团队,创设教师专业发展的微观环境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潮流对要求教师不断探索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方法;要求教师具备整合、驾驭、开发互联网优质资源的能力。教师通过互联网交流、讨论、合作和学习,形成一种隐性的文化氛围,并从中可以获得成长和提高。

校园环境建设设计范文6

关键词:云计算 高校教育资源 云教育平台

1 概述

当前人们对高等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教学资源的需求和教育资源的供给不足的矛盾凸显,从而高等院校发展的方向也转向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深化教学改革为主要目标,把“课程、教材与共享资源建设”和 “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作为高校“质量工程”的核心任务。

云计算作为IT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如何应用云计算在高校教育教学中也正在成为研究的热点,云计算的应用必将对高等教育领域产生深刻的影响,为解决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服务之间的矛盾带来了希望。把云计算技术应用到高等院校教学资源平台建设中去,不但可以有效降低教学资源平台建设的成本,而且可以大幅度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真正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促进高校教育教学的发展。

2 云计算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分布计算(Distributed Computing)、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以及平行计算(Parallel Computing)的延续与革新,从商业角度来说云计算是一种成功商业化的计算机概念。云计算已经被视为信息技术的第三次革命,云计算是一种IT资源相互交换和使用的模式,通过网络按需求扩展的方式获取用户所需的软件、硬件以及应用与开发平台等多种资源。

云计算将计算任务分布在资源池中进行计算,资源池由大量的计算机构成,具有强大的计算能力,能够满足各种应用系统对于计算力、存储空间和各种软件服务的需求。它是一种全新的计算模型。从云计算所提供的服务类型上看,云计算可以提供三类服务: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平台即服务)和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基础设施即服务)。其中,SaaS可以让用户通过Internet获得完善的计算机基础设施服务,以Web界面为用户提供软件服务,所有的软件并不需要在本地安装;PaaS将软件研发的平台作为一种服务,以SaaS的模式提交给用户,致力于为用户提供系统平台环境;IaaS则是一种通过Internet提供软件的模式,为用户提供CPU、存储设备等计算机硬件设施。各类服务之间松散耦合。云计算主要有以下特点:

超大规模的“云”的组成规模庞大,部分企业的云计算服务器超过100万台。云可以提供的计算能力超级强大。

“云”采用了多种措施以保障并提高其服务的可靠性高。云的可靠性甚至高于本地计算机,并可提供强大冗余功能。

虚拟化服务。云计算对于用户接入的时间、地点以及方式均无特别限制,用户可自由获取服务,使用各种终端获取应用服务。

另外云计算还具有可扩展性、高通用性和廉价等特点。云计算不仅仅是一种产品或一种应用技术,它是一种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动态分配、提供或取消服务供应的存储与计算平台,是应用服务领域的一种全新的类型。

3 基于云计算的高校网络教育平台的优势

当前高校网络教育资源平台建设主要存在发展不均衡、重复建设等问题,云计算为高校网络教育资源平台建设发展提供了一次机遇,云计算将对构建高校网络教育资源平台产生重要影响。

一是可以提高基础设施利用率,扩大教育资源共享范围,避免教育资源重复建设,更好的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云计算支持各种不同平台各种样式的终端设备。云用户可以能随时访问、自由选择、按需付费。另外,国内外高校优质网络教育资源可以通过云计算无限整合,形成一个超学科、超专业、超课程的教育资源库。云可以高效地解决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甚至重复建设等浪费的问题。

二是提高资源管理和应用水平。云计算系统通过先进计算机网络技术,利用虚拟化技术、分布式技术和并行技术对数据资源进行高效计算、存储、分析、检索和管理,其高可用性和高可靠性能够保证高校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和资源服务良好运转;通过自动化、智能化的手段实现云计算系统的运营、管理和维护,为各个高校用户提供优质、高效、低成本服务,进一步提高网络教育资源应用水平。

三是安全性得到提升。各种教育信息资源集中存储在云服务器,有专业团队进行管理,采用专业安全防控措施冗余存储、容灾机制等服务器技术,可以避免因木马、病毒或者是设备损坏等造成的数据丢失、破坏等情形,保证数据安全的保证。

四是对资源效果进行有效评价。教育资源云计算平台在各高校范围内共享程度更高,也能够在更广泛范围内接受云用户的评价,从而不断完善数字化教育资源,多个高校可以针对某一教育资源协同建设。云计算的技术的出现,会使许多领域的瓶颈都得以突破,越来越多的具体云计算应用将为高校教育资源平台的建设提供技术的支持和经验的积累。

4 资源云建设

资源共享是云计算的核心,云计算可以提供各种资源的建设,可以建设多种基于云的平台,最基础最核心的是以下资源云的建设。

4.1 学习资源云 由于各高校的学习资源相对比较独立,学习资源得不到有效的配置和利用,导致学习成本加大。学习资源云的构建不仅可以实现各高校的学习资源有效配置和合理利用,还能降低学习成本,提高教育质量。课程是学习资源云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实操性较强的课程,学生不仅可以在虚拟化的环境中习得操作技能和经验,还可以实现身临其境的感觉,提高学习兴趣。虚拟化的课堂教学还可让学生通过不断的探索,迅速掌握操作技能。在进行学习资源虚拟化后,可以向远程教育机构、用户提供各种服务。

4.2 教师资源云 高校教师之间的交流较弱,教师资源分配不平衡。教育部要求各个高校要建立专兼职结合教师队伍的建设机制,以保证企业一线兼职教师来源的数量与质量,并加强对兼职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高校可构建教师资源云,从而加强了高校和企业一线兼职教师等之间的流动性,实现优质教师资源共享,提高教师双师素质建设,推动高校教育师资队伍的多元化,加强教育界与企业界之间的沟通、联系与合作。

4.3 数字图书馆云 高校图书馆建设是衡量高校的一个重要指标,各个高校的图书馆存在大量重复建设的现象,使用云服务器为高校图书馆提供了云端存储,方便图书馆数字资源的管理。数字图书馆云使得高校图书馆不再需要购买大量服务器,不用搭建各种数字资源库的镜像,也不必再购买安装各种平台软件,减少了运营维护费用。云计算给高校图书馆带来的全新的变革,图书馆不再是传统硬件管理模式,而是虚拟性云管理模式。

4.4 协同办公云 办公所需应用程序和文档都存放在云端,用户只需通过B/S方式访问云端服务器即可实现用户在任何区域资源的互操作,编辑完成后的文档存放在云服务器中,并非存放在本地。这样不但提高了应用程序和文档安全性,而且便于进行统一管理,同时也消除了文件拷贝造成的泄密,另外还减少了文件的重复存储,统一存储在云服务器中,节约了本地磁盘空间,也节约了本地存储管理成本。

5 结语

随着云计算技术与应用模式的日趋成熟,云服务已经成为未来互联网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云计算作为一种全新的服务模式类型,正逐步走入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领域。我国的教育领域正以此为契机深入改革与创新,积极探索并推广其在教育行业的广泛应用,云计算在网络教育中的运用不仅是全新教育模式的展现,基于“云计算”的教学资源平台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将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云计算”应用模式对于教育资源的巨大整合作用,加强“云计算”教学资源平台的功能开发,促进我国各类教育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云计算所提供的广阔平台,不仅可以解决我国教育体系中存在的种种不利因素,还将解决如何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与共享程度、合理分配教育资源与相关教育支持服务等问题。

参考文献:

[1]李松波.基于云计算的教学资源平台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 2012(8).

[2]薛慧丽.基于云计算的高校教育资源平台设计研究[J].科技信息,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