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小学武术教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小学武术教程范文1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 校本课程
随着体育教育理念的更新,“健康第一”以及“终身体育”思想进一步深刻影响,学校体育课程的开发不再受到教材的限制,开发校本课程有了广阔的空间。但是,由于受到学校激励机制的yi 不健全、教师自身专业,以及学校条件的限制,校本课程的开发在城乡结合部中学学校开发还有许多困难有待进一步研究。
一、前言
围绕健康,快乐,终身受用的教育理念,实施太极拳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在太极拳教学过程之前,教师应具体对教学内容有充分估计,创造教学情景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所学的内容;要适应体育教育发展,选择性编定武术教材是我校体育改革一项工作.目前我校选择了24式简化太极拳教材,重设武术课程,以适应当前体育教育改革需要。本文就孝陵卫中学的太极拳校本课程的开发作一研究。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实验对象
南京孝陵卫中学全校教师和学生。
2.2 研究方法
采用实验法。包括:1、太极拳课程选择、整合、补充、拓展 、新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把教学主体关系设计成开放性,把传授知识,技能融于师生之间的交往和互动中,并以自身的“榜样作用”影响和引导学生,师生之间共同实践,亲身体验太极拳运动,并积极地引导和启发学生掌握武术技能,感受传统体育太极拳的韵味。
体育教师应该具备选择和应用各种教学方法的能力。一方面给学生示范讲解教授的内容,另一方面注重学生在实践中反馈信息。由于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决定了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提高对武术的兴趣,了解对终生体育的需求的基础知识。例如:判断终身体育的两个基本标准:1、这项运动是否能贯穿人的一生,以时间纵轴为标准;2、在同一时间看是否有不同年龄的人在从事这项运动,从事练习者年龄跨度越大则越接近终身体育的标准。
三、结果和分析
3.1 太极拳教学提高了学生对武术教材的兴趣。
3.2 太极拳教学培养了学生自主协作合作学习能力。
3.3 太极拳教学注重教学过程和效果评价.
3.4太极拳教学拓展的学校体育的空间,对社区体育有指导作用。
3.5结论:在太极拳校本开发中,体育教师要更新观念,积极投入到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去。体育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设计者实施者,应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探索与研究,制定出本校的体育校本课程。体育教师要注重自身的素质提高,重视体育科研工作,搞好本校课程开发工作。
四、我校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4.1 体育教师的兴趣倾向与课程标准化,科学化的矛盾
校本课程建设中,体育教师容易出于自己的知识,经验,技能水平,照顾学生需要而表现出兴趣主义。这种兴趣主义的表现有:一是过多从自己兴趣出发设立课程,二是过于照顾学生的兴趣,不能保证一定的健康性,学术性,知识性。
实践中建议在校本课程开发的初期学校积极鼓励体育教师从自己兴趣出发开展校本课程的设置。然后,可以逐渐从健康性,学术性,知识性,等方面多角挖掘课程。改革和完善,进而使校本体育课程更标准化,学科化。
4.2 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局限。
体育课程开发对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现有的体育教师专业素质水平还不能适应体育课程开发的要求。实际上,体育教师队伍的状况参差不齐,体育教师很多看法还不成熟,缺乏行之有效的实践。有能力参与体育课程开发的体育教师目前还不是很多,缺乏学校行政部门及专家的指导,所以开发体育课程需要重视体育教师培训,要鼓励体育教师积极投身于体育课程的改革中,这可以促使教师提高专业素质。
五、校本课程开发的建议
5.1 体育教师应该具备和提高开发体育校本课程的能力。
体育教师的知识,技术,技能是影响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成功的重要因素。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对体育教师的素质要求很高,首先,体育教师要善于结合学生需要和体育的特点及自己的优势,确定体育教学的内容;其次,体育教师要能编写体育教材。再次,体育教师在体育课程实施过程中要有驾驭体育教材的能力。师资的培训使体育教师不断具备开发体育校本课程的能力。我们更希望:1,体育教师的培训应更具有针对性。2,体育教师的培训应更具有实效性。3,体育教师的培训应更具有连续性。
5.2 创造有利于校本课程开发体制与建立激励机制。
5.2.1 进一步改革体育教育体制,建立激励机制。
如果一个教师有学校的支持,对体育教育的改革就不会有后顾之忧;如果一个教师创新奋进,却仍然“干与不干差不多”,就会失去改革的动力,学校领导没有相应的决策,没有相对民主的管理机制,那么教师很难积极参与到课本课程的尝试和开发中来。也就是说,除了教师要扭转旧有课程观以外,也需要有相应的制度激励。但教师对新制度,新改革的认识,接受,实践,还有一个过程。只有建立一些激励制度,措施,才能加快这一过程。在许多学校,竞争机制还只是在很小的范围内起作用。
中小学武术教程范文2
关键词:小学数学;错误资源;暴露不足;学习反思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课堂教学中,对于学习新知识的学生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面对错误有的老师故意忽略,或者学生讳疾忌医不敢提问,导致大量有价值的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无法做到“过而能改”,这样的含糊支应只会导致基础不牢,无法提升技能的不良后果。这就要求我们践行新课改精神,站在知识动态生成的高度看问题。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和记诵,更需要让学生在经历中去生成,所以我们在一线教学中一定要真正关注学生的探索过程,整理并有效利用错误资源,争取变废为宝,矫正他们错误的理解和学习方法,以期获得更加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一、正视错误,端正态度
正视错误,端正对待错误的态度是一线师生需要迈出的第一步。这就要求我们还原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从实际学情出发引导他们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笔者一向拒绝伪装,严斥学生畏错如鼠的讳疾忌医行为,因此,笔者在讲解完知识点,就会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有针对性的问题来解析概念,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从细节上开始抓错纠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看清学生的真正想法,我们才能抓住蛛丝马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调整,从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能动性,因势利导,让同学们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得到知识的升华和迁移。
二、充分备课,错误预演
三、诱导犯错,牵引反思
反思是对知识的回顾和深化,对知识迁移成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我们常常忘记一帆风顺,而对挫折却刻骨铭心,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也不要觉得课堂顺水顺风就是高效的课堂。必要的时候,我们要故意设置陷阱问题,让他们摔一次,然后刻骨铭心地记住,这样才能掌握得深刻,运用得自如。
比如,我们在教学三角形相关知识时,很可能大家都能记住了这个规律: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但是,不代表大家在实际中能信手拈来为自己服务。于是,笔者就通过以下问题让大家来反思,生成能力:有一个等腰三角形,已知其中有两条边长分别是3厘米和7厘米,请问大家能算出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吗?
看看上当了吧,大家想一想,假如等腰三角形的两个腰长分别是3厘米,底边是7厘米的话,那两腰加起来才6厘米小于边长7厘米,那是围不成三角形的!所以,虽然分情况讨论的初衷是好的,但是,没有注意到细节概念导致了错误,这是不可取的。
四、理清概念,辨别混淆
数学知识中也存在一些知识点容易混淆,小学生辨别认知的能力亟待提高,所以经常在概念上踟蹰不前,错误百出。如果我们单纯地进行归纳对比,孩子们肯定会觉得枯燥无味,听不下去,或者记忆不到脑袋中,根本起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所以笔者建议我们可以将相近的概念放到适当的情景中来对比,这样才生动形象、一针见血。比如,笔者发现许多同学对分数和比例的概念混淆不清,于是就设计了两个试题,让大家通过对比来认识分数在不同背景下的意义和概念:
以上是笔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如何巧用错误资源进行知识生成的心得体会与经验总结。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要回避错误,错误不是阻碍学生成长的绊脚石,如果利用好了恰恰是其攀登知识高峰的垫脚石。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设置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有效挖掘和充分利用学生的探索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并将它们当作一种教学资源,让同学们在错误中汲取教训,学到知识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促使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路早霞.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错误”资源[J].小学时代:教师,2012(6).
中小学武术教程范文3
一、 对中职学校数学教学服务专业课程学习的认识
教育部2009年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以下简称“教学大纲”)对数学课程做了明确的定位:数学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具备必需的相关技能与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因此,中职数学的教学有别于普通高中的数学教学,不仅承担着提高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等数学素养的基本职能,还承担着为专业课程学习、职业技能的掌握服务的功能,应具有鲜明的职业特色,它着眼于普通劳动者素质培养需求,具有很强的基础性和工具性。作为为专业课程学习服务的数学教学,如何实现与专业知识的有效渗透和整合,值得数学教育工作者深入探索与实践。
二、卫生中职学校数学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学生层面
一方面,自从中等职业学校放开招生以来,中等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张,中职学校生源质量不断下滑,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数学能力普遍较低,且分化严重,很多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接受能力都比较弱。薄弱的数学基础,不良的学习习惯,较差的思维能力,数学知识断层、碎片化严重,导致数学学习难度加大,对数学的兴趣随之减淡,随着教学内容的逐步增加和深入,疑难问题日积月累造成恶性循环。
另一方面,由于在数学学习上的长期“失败”经历导致学生在思想上存在畏难心理,充满了挫败感,坚持理想信念信心不足,产生数学难学且无用的念头,认为在学校只要学好医学专业知识即可,数学的学习无关紧要。这种思想导致许多学生厌学,教学的实际情况是数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不能顺利完成。
2. 教师层面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对教学的组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知识结构和理念直接影响数学教学的方向和效果。目前部分数学教师的知识结构单一、陈旧,不了解数学与专业课之间的知识联系,仍以传统的单一的系统理论知识传授为主,专业知识基本不涉及、不渗透,导致数学学科被孤立,未能有效服务专业课程的学习,无法挖掘学生的潜力。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仍是以试卷的方式考核理论知识为主,未重视应用性考核,该导向直接影响了学生对数学应用能力养成的积极性,且无法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潜力得到充分的开发。
3. 学校层面
由于卫生中职学校一直保持良好的就业形势,大部分学生毕业后即可就业,较大程度上削弱了学生考取高职院校进行更高层次学习的意愿,同时对数学在专业课程学习中的作用认识不到位,往往只重视专业课程而忽视公共基础课程尤其是数学课程,直接导致学校在制定实施性教学计划时对数学的课时分配过少,难于满足较为完整的数学教学的需要,只能压缩教学内容,直接影响到数学的教学。
4.教材层面
近几年来,中职数学教材的编写在专业知识渗透方面有所突破,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高等教育出版社根据教学大纲配套出版了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分为《数学》(基础模块)、《数学》(职业模块)(分为“工科类”和“财经、商贸与服务类”两种)和《数学》(拓展模块)三个模块,然而《数学》(职业模块)的内容对卫生中等职业教育各专业的知识学习及职业岗位工作对数学的要求的关联性不大,缺乏医学专业知识的渗透,适用性受限。事实上,医学专业课程很多地方需要使用数学知识,由于学生知识面窄,灵活性差,知识迁移不易实现,难于达到培养目标。
三、卫生中职学校数学教学服务专业课程学习的平台建设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数学的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以系统理论知识传授的做法,转向更多地为专业课程学习服务层面,从关注数学学科知识转化到关注专业知识学习及职业岗位对数学知识和能力的要求,注重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下面以此为指导思想进行卫生中职学校数学教学服务专业课程学习的平台建设。
1. 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在教材中融入专业元素
我校数学教师在充分调查医学各专业培养目标、专业课程对数学知识的需求的前提下于2014年编写了广东省卫生职业院校公共基础系列规划教材《数学》(供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各专业用),该教材在教学大纲的框架下注重数学知识的专业应用,将专业知识有机融入教材,目的是努力实现数学知识融合到专业知识的学习中,融合到职业岗位的应用中,达到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综合职业能力,为以后的职业岗位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对数中引入pH=-1g[H+]的计算、声强级的计算等与对数有关的医学常用计算;函数中引入吸氧浓度与氧流量的函倒叵担环侄魏数中引入婴儿的体重与月(年)龄的函数关系;函数图像和性质中引入心电图、体温曲线图、脑电图、激素分泌曲线图等与医学相关的函数图像;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实际应用举例时介绍研究药物的衰变规律的药物动力学一级反应公式f(t)=ae-kt;概率与统计初步中介绍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等等。
2.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引入翻转课堂模式
信息技术对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等各方面都产生深刻的影响,近几年来,以建构主义和掌握学习理论为指导、以现代教育技术为依托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和推广。我校经过几年的信息化建设,实现了教学资源的上传和共享,学生可以很方便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获取学习资源,满足随时随地学习的需求。因此我们将一些章节的内容制作成数字化教学资源,如微课视频等,上传到学校的“云服务器”中供教师和学生使用,具备了“翻转课堂”的基本条件,然后在教学中进行实施。经过两年来的实践,“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教师和学生所接受,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参与度、积极性和自主性,提升了教学的有效性。
3.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建立过程性评价机制
改变传统单一的考试评价方式,建立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内容多维的过程性评价机制。传统的试卷考核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而科学多元的评价机制可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过程性评价包括课中评价、课后评价和测试评价。课中评价是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如对发言、汇报探究成果、交流学习体验等进行评价,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学习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等;课后评价是对学生课后活动的评价,如作业、课外数学学习活动等的评价;测试评价主要评价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实施过程性评价以实现全面考核学生的情感、态度、知识、能力、素质的目的。
4.开展数学应用竞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开展数学应用竞赛,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创造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四、卫生中职学校数学教学服务专业课程学习的实践成效
经过两年多的数学教学服务专业课程学习的平台建设和应用,取得了一些较为明显的成效。
1. 专业问题驱动和融合,提高了学生兴趣和培养质量
教学内容的选取以医学专业课程相关问题为依据,以岗位需求的应用能力培养为目的,内容来自专业实际,教学案例源于岗位实际,既迎合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又降低了学生接受专业知识的难度和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学生经历了从厌学苦学到愿学乐学的转变,从而为形成综合职业能力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据专业教师和实习带教老师反映,学生懂得处理专业知识学习过程和职业岗位中涉及的数学问题和计算。
2.专业知识渗透和整合,更新了教师的数学教育理念
通过《数学》教材的编写和教学,对我校数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掌握一定的医学专业知识,并将其与数学知识进行渗透和整合,对我校数学教师而言是一次紧跟形势的教育理念的更新。
3. 翻转课堂教学的应用,改变了教师学生的角色定位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颠覆了传统教学模式,改变了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定位,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的管理者转变为资源的提供者、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研究者,教学形式由“课堂讲解+课后作业”转变为“课前学习+课堂探究”。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并需要及时改变观念,调整教学设计,更好地服务学生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4. 科学评价机制的使用,保障了学生的个性化l展
充分发挥科学的教学评价的正面导向作用,让评价改善教师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教师的教学始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中小学武术教程范文4
一、情景及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是《中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指导纲要》提出的,符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需要的教学方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体现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学习活动,任务可以是具体学科的任务,也可以是真实性的问题情景,使学生置身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进行学习。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既完成了学习目标的学习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平等会话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应用信息技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景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教师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依据教材引入、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富有感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的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任务驱动与情景教学”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思维,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技能及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同时,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充满想象、不断创新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科学严谨、有计划的动手实践过程,通过这种“任务驱动式”的不断训练,学生可以把这种解决问题的技能逐渐迁移到其他领域。
二、怎样合理的创设教学情景、设置教学任务
1. 发挥信息技术学科优势,积极进行学科整合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进行学科整合能更好的在课堂中进行情景创设及任务设置。根据不同学科的定位,可以将信息技术课程整合分为三种基本课程模式。
(1)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对象(Learn about IT)。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开设,不仅仅是简单地为了学习信息技术本身,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认知工具,整合到实际任务中进行学习。这些任务可以是其他学科的知识,也可以是社会性的问题。如在讲解幻灯片的制作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制作“学校宣传报”,“母亲节献礼”,“热闹春节”等作品,也可让学生根据其他学科的课程需要,开展“我为老师作课件”活动。通过不同的任务,即可完成学校目标,也激发了学生兴趣,培养了学生能力。
(2)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作(Learn from IT)。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信息技术完全为其他学科的教学服务。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整合任务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将教学内容以课件、网页、游戏等形式通过大屏幕、展示台等手段呈现给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主体性和个别化得到较大的体现。从而更好地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研究型课程,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Learn with IT)学生作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获取信息、交流信息,并最终以电脑作品的形式完成研究任务。学生通过主体性、探索性、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将多个学科的知识、课内与课外的知识、学校与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促进学生身心和谐统一地发展。
2.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开发校本课程
鉴于各学校及各地区对于信息技术教育投入以及学生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我们建议各校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抛开课本的束缚,结合学校各项活动与其它学科进行整合,开发符合本校学生特色的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将会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并能使整个学校的德育教育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在校本课程中以学校的各项活动为情景,根据不同的活动与其它学科相结合设置不同的教学任务,以达到共同教育学生的目的,效果比设置单一的、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与任务好。如:以学校的主题班会“做文明小卫士”为情景,以做一个“文明礼仪知多少”小板报为任务;以“感恩教育”活动为情景,以做一个以“感谢”为主题的幻灯片为任务的作品评比活动。在作品制作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协作学习的能力,老师在操作、设计中进行指导,即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达到了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也促进了学校的德育教育。
3. 发挥网络学习、互助合作学习的优势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对网络的兴趣,通过任务教学,引导学生通过网络获得有价值的信息,使学生认识到网络工具的作用和重要性,从而也使他们明白:上网不只能聊天、玩游戏。如在“感谢”幻灯片作品的制作过程中,让学生上网了解母亲节、父亲节的相关知识,查找自己作品所需的文字、图片资料。任务布置以后,全体学生都利用“搜索引擎”来查找相关知识,没有学生登陆其它不相关网站。最后全体学生还可以将自己所查资料在“网上邻居”上共享,制作出风格各异的作品。
三、课堂新变化
4. 教育观念的变化
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与全面发展,教师不仅重视知识的传授,更多的强调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的相互渗透,关注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中小学武术教程范文5
关键词:秘书实务;实训教学;教学改革
根据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为此,综合实训课程的建设成为高职院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综合实训课程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及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
秘书实务是高职院校文科类学生的必修课程,课程的操作性和实用性非常强。同时为满足用人单位的各类招聘需求,高职院校在各专业也开设了秘书实务课程。根据国家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我们在教学内容改革的基础上,尝试使用新型的现代教学方法,结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借此调动学生的自觉性和创造性,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秘书实务课程作为文秘专业的核心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是秘书实务课程改革的关键和中心。
一、项目式教学的情境模拟在秘书实务教学中的应用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如果使学生习惯于简单接受和被动工作,任何方法都是坏的;如果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教学是一种艺术,教师在课堂上善于激活课堂,与学生进入身心愉悦的学习境界,教出自己的风采。
教师在进行教学前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树立为职业而教学的观念,并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注重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结合。我院与北汽集团(增城分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在教学中,可充分挖掘校企合作资源,如设置总项目“北汽集团增城分公司与增城市汽车零部件公司洽谈合作签订意向书”,将其划分为三大模块,按照秘书实务课程的要求安排6个学习情境,17个实践任务,以培养职业能力的目标及实际工作的需要为依据整合教学内容。
具体教学内容设计如下表:
以上教学任务,每一个学习任务环节的理论、时间课时比为1:2,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先作基本讲解,再提出具体训练任务,由学生单独或分组写作完成。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进一步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将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集成于学生“能力的实训过程”中,以实现教、学、做一体化。通过设置总项目来创设工作环境、分配任务、扮演角色、学习指导、执行任务、评价讲解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相关知识,锻炼工作技能,发展职业能力。
二、CAI课件的动态式教学在秘书实务教学中的运用
CAI课件是一种教学系统,它的主要功能是教学功能,所以包括课件中的教学内容及其呈现、教学过程及其控制应有教学目标,是基于Word、PPT、投影仪、录音机以及SWF动画等手段而高于其的一体计算机辅助系统教学课件。同时,CAI课件又是一种计算软件,因此,它的开发、应用和维护是按照软件工程的方法来组织和管理的。
目前,国内外很多教育工作者高度重视CAI课件的制作与研究,也开发了比较多的CAI资源。利用CAI课件在秘书实务的教学,对秘书实务教学改革影响巨大。
一方面,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教学是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学生在台下听课,这样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出现改变了这样的状况,CAI课件可利用计算机二维、三维动画,模拟社会、职场的各种场景,产生各种情境,供学生观察。丰富的视频、鲜活的图片让学生乐于学、开心学,从而取得最好的课堂学习效果。CAI教学课件具有综合处理语言、文字、图像图形、视频信号等能力,生动的图像图形、文字的闪烁和色彩的多样性、音像一体化的效果、动静结合的画面等,使学生获得多重感官的刺激,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选择恰当的学习方式、内容,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自己想要了解的知识。
另一方面,让学生直观地掌握了知识。秘书实务课程实践性非常强,教学内容涉及各方面的相关知识,如果单纯由教师口头讲解学生没有接触过的工作,学生很难理解这些知识点。如,在讲解会务接待时,直接打开会务工作的相关流程,如会前签到、会场布置等相关视频资料放给学生看,就能让学生更直观地掌握秘书工作的相关注意事项。
第三方面,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导性。现代的教学理论中,一致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导地位。CAI课件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秘书工作要求,任意选择动画演示提供的场景,根据不同的选定场景演示,让学生理解秘书工作的各项要领;所有的动画都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自己动手模拟实际场景的兴趣,更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导性。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课堂教学中,激励、唤醒、鼓舞的最好手段就是利用CAI课件进行动态式的教学。
三、工学结合的实训教学在秘书实务教学中的运用
秘书实务课程实践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技能为目标”,围绕这个指导思想,秘书实务课程要加强实训,夯实学生实践的技能。通过开放的实践教学环境,由基础到综合,由实训室到虚拟职场再到真实职场,由浅入深地完成各项技能实训,全方位提升学生的专业综合素养。具体实训模式为:
课程实训,夯实学生实践技能。建立秘书实务实训室,安排学生在实训室进行课程实训,学生每人拥有一个“活动工位”,保证了学生在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切实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
虚拟职场,提升职业能力和素养。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设立虚拟企业,如可根据期初教学计划项目,建立增城市内60多家汽车零部件企业,与北汽集团(增城分公司)进行商业洽谈,让课堂教学走向社会化,使之成为秘书职业活动具体项目任务实践的场所。让学生在扮演角色、模拟工作中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与技能。
校内实践,完成真实情景实践。教师根据教学计划进度,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分批到各系部办公室、各职能部门办公室进行职业实践,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在专职干事的指导下参与实际工作项目,通过实战演练,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顶岗实习,完成与职业岗位的无缝对接。挖掘利用校企合作企业资源,以企业为基地,通过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共同指向秘书职业能力拓展和巩固,实现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通过真实工作环境下真实任务的完成,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四、就业导向的课程优化在秘书实务教学中的应用
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在高职教育教学中如何体现“职业能力”和“就业准备”的教育观念,是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课题。在秘书实务的教学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能力培养为中心,素养提升为主线,强调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双提高。
根据专业需要调整课程内容。秘书实务课程面向非秘书专业的其他专业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他们专业,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针对不同专业学生今后实际工作的需要,改变教学内容,与学生专业实际相结合。如学习工商管理、财务会计专业的学生,将教学重点放在财经类文书写作教学方面;对学习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可将教学重点放在事务性文书写作教学方面。
根据职场变化,优化教学内容。秘书实务的教学应适合未来社会职业岗位的动态,并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调整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广泛接触社会各行各业的不同要求、不同行业标准,将课本知识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作为教师,应深入社会开展广泛的调查活动,了解市场变化动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根据职场的变化,不断调整优化教学内容,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根据社会需要,培养职业素养。作为教师,除了要向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外,也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的品格和道德修养的人才,培养学生将来面对社会所必需的最基本的职业素养。秘书的职业素养包括很多方面,如培养学生良好的时间观念。为改变学生的时间观念,通过教师提前到教室,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培养学生以礼待人。在校园里遇见学生时,教师以身作则,以礼待学生,并在教授秘书礼仪时,列举生活中一些学生的行为,引导学生学礼尊礼,培养学生分工协作的团队精神。一个公司的运作离不开团队,在很多情况下,一项工作单靠个人能力不能有效地完成,它要求各成员相互依赖、共同合作,提高工作效率,依靠团队合作力量创造奇迹。如,在讲授北汽集团(增城分公司)与增城市企业零部件企业进行洽谈时,介绍谈判是一个集体协作、通力合作的配合,再设置谈判各要素,让学生分组按谈判的步骤进行模拟谈判,既让学生发挥了个人能力,又让学生分工协作,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行业和企业需要的是有职业能力的人才,将职业能力的培养引入秘书实务课程的建设,可以加快高职院校实训课程改革的步伐,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育体系的发展。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应重视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综合实训课程建设,不断提升综合实训课程建设水平,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度改革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中小学武术教程范文6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武术 心肺功能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10―0035―04
前言
中华武术沿袭传统文化的脉络行走千年,在冷兵器的时代,在刀光剑影的时代,其在深深烙上儒家文化烙印的同时,自身也形成了严整完备的体系。历经数千年的洗礼,中华武术已然成为一个拥有生命特征的有血有肉的个体。
中华武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也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这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活和斗争实践中逐步积累和发展起来的一项宝贵文化遗产,武术运动注重内外兼修,具有壮内强外的效果,一招一式都具有攻防含义,若长期坚持系统训练,还可以直接服务于国防、公安建设。我们作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和未来的武术老师有责任有义务去继承并将其发扬光大,从而造福社会。
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武术被重新纳人我国中小学体育文力图通过不同武术教材教学效果的实验研究,为我国中小课程教材以来,逐渐形成了以基本功、长拳套路、对练套路为学武术教材的研究和建设提供参照和借鉴。
中学生武术教学工作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工作。要经过中学生武术教学的实践,不断地总结和发现新的规律,改进和充实教学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除了遵循一般的教学原则外,还要根据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来进行系统的、科学的教学,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心率(heart rate,HR)及肺活量作为生理指标在运动实践中常用来反映青少年身体发育程度及运动能力,同时也是反映体内代谢情况的灵敏指标。而传统的体育教学并不注重学生的武术兴趣,有许多对武术无兴趣或少有兴趣的学生被动学习武术,因而对武术没有太高积极性,而新课改要求尊重学生兴趣选择,因而选择武术课的学生对武术学习有积极的兴趣。那么,这种传统的选课和新课改的选课模式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是否产生影响呢?基于此,本文对选取中学生两组(实验组20人、对照组15人)进行三个月武术套路训练,就武术套路训练对柔韧性、心肺功能等身体素质的影响进行实验研究,探究体育课程改革后的武术教学是否更加利于青少年身心特点,为新课程改革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广州市番禺区某中学初中二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非武术选项学生15名作为对照组;武术选项学生20名为实验组,基本情况如表1。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武术套路文献资料及运动生理学等相关书籍。
1.2.2 实验法
在不施加任何人为因素的均等条件下,在实验前测出35名受试者体重、身高、肺活量等,心率的测量采用受试者安静及50m后记录运动后30s,180s,240s,360s,540s,900s心率。地点:番禺区某中学,从2012年11月12日至2012年12月25日,进行为期6周的教学训练,每周四次,每次45分钟。6周后对受试者进行肺活量、心率等测试。对照组为非武术选项学生,教学内容与实验组相同。实验组与对照组均加强学生对武术学习兴趣的培养。
1.2.3 数理统计法
使用Excel及Spss17.0软件对测试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配对T检验等统计学处理,统计结果均采用平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P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实验前后肺活量变化结果及分析
2.1.1 对照组肺活量变化结果及分析
由表2知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对照组受试者肺活量均有提高,但统计学分析表明对照组除1、5、9、11、15号有显著性差异外,其余均无显著性差异。
2.1.2 实验组肺活量变化结果
由图1知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实验组受试者肺活量均有提高,统计学分析表明对照组武术训练前后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
2.1.3 对照组与实验组训练前后结果
由图2知,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对照组与实验组成绩均有提高,且统计学分析表明对照组(P=0.231)差异不具显著性,实验组(P
2.1.4 对照组与实验组训练后训练效果对比
由图3知,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对照组与实验组肺活量均有提高,但实验组提高更快,且对两者进行配对T检验表明训练后对照组与实验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36),即实验组训练后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2.2 训练前后心率结果
2.2.1 对照组心率变化结果
由图4知训练前后受试者心率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但训练后与训练前下降不明显,对两者进行配对T检验表明训练前后心率变化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57),即对照组训练前后心率下降不明显。
2.2.2 实验组心率变化结果
由图5知训练前后受试者心率出现下降,训练后与训练前心率下降较明显,但对两者进行配对T检验表明训练前后心率变化差异具有显著性(P=0.042),即实验组训练后对心率变化具有积极显著作用,利于青少年运动后心率恢复。
3 结论与建议
(1)实验组与对照肺活量组训练前后有所不同。对照组除1、5、9、11、15号有显著性差异外,其余均无显著性差异。儿童少年的心肌纤维较细,弹力纤维分布较小,心瓣膜和体积较少,同时神经系统对心脏的调节尚未完善,这是造成年龄较小而静息HR较快的主要原因。随着年龄增长,心脏体积、容积的增大,心脏毛细血管总数逐渐增加,植物性神经对心脏的调节也日趋完善和稳定,因此随年龄增大,儿童少年安静HR逐渐递减。本研究发现,青春发育期前后,6周武术训练后进行50m跑,实验组与对照组心率均有下降趋势,但实验组由于学生兴趣及个人积极性的调动,效果优于同年龄的对照组。经一段时间的武术锻炼,所有受试者肺活量均有大幅提升,但实验组提高更明显。我们可从2个方面分析原因,其一,可能是13-14岁青少年心泵功能的发育落后于一般身体发育指标。有资料证明,不论男女搏出量、心输出量均随年龄的增加而自然增长,在12岁前增长平缓,12岁以后增长迅速,而一般身体发育在12岁以前已迅速增长,因而造成心泵功能发展落后于一般身体发育,故在极限运动时,只能通过交感神经紧张度提高来调节心身平衡。其二,13-14岁男女青少年已进入青春发育期,由于神经一内分泌在此阶段的特殊性,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占优势,交感神经发育早于迷走神经,以及性腺、甲状腺等内分泌激素的影响,使此阶段青少年在极量负荷运动时所产生的应激反应较大,也就是交感一肾上腺系统与迷走一胰岛素系统活动相比,前者活动相对更强。这个时期的身体变化可区分为整个身体的加速成长和性成熟两个方面。两者之间相互联系,并受激素分泌变化的调节。
(2)加强学生对武术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激发兴趣;优美的直观示范,提升兴趣;及时评价,肯定成绩,激发兴趣。影视作品及武侠小说中将武术表现得出神入化,极具神秘色彩,但现实生活中却往往差强人意。因此学习者往往有心理落差,而不喜欢武术课而又被选择的学生,其对武术的学习可想而知。有人对武术学习前后进行问卷调查,在学期初和学期末以“你对武术课的喜欢程度”调查了学生对武术课的喜欢程度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14-15]学期初有38.00%的学生“喜欢”武术课,学期末有35.00%的学生“喜欢”武术课;学期初有39.00%的学生对武术课的喜欢程度为“一般”,学期末有34.00%的学生对武术教学的喜欢程度为“一般”;学期初有23.00%的学生“不喜欢”武术课,学期末有28.00%的学生“不喜欢”武术课。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在学期末对武术课“喜欢”的学生数量减少了,喜欢程度为“一般”的学生数量减少了,“不喜欢”武术课的学生数量增加了,学习前后学生对公体武术课的喜欢程度大大降低。其次研究采用“您想不想参加武术课学习”作为题目在学期初和学期末分别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学期初“想参加”武术课学习的学生比例为44.00%,学期末想参加武术课学习的学生比例为30.00%,比例差距为14.00%;学期初认为参加武术课学习“不好说”的学生比例为31.00%,学期末认为参加武术课学习“不好说”的学生比例为39.00%,比例差距为8.00%;学期初“不想参加”武术课学习的学生比例为25.00%,学期末“不想参加”武术课学习的学生比例为31.00%。
由此可见,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参加武术课学习的行为倾向明显地降低。本研究表明,由于对照组为非武术选项的学生,因此我们可以将其归纳为对武术学习无兴趣或少有兴趣。实验组为武术选项学生,其对武术抱有积极的态度和浓厚兴趣,因此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实验结果差别较大,虽然都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同训练,但由于并非自己的喜好,因而对照组心肺功能并未得到很好的锻炼,这是传统武术选课学习暴漏的弊端,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武术选项课,不足及缺点更加突出明显。
参考文献:
[1]葛彤,王.浅析现阶段我国高校武术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方法[J].科技创新导报,2010(28):149.
[2]李胜恒.我国普通高校武术教学改革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0(8):59-60.
[3]徐现峰.高校武术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初探[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5):152-153.
[4]吴立丰.高校武术公体课学生心理反差及原因分析[J].科教文汇,2011(4):134-137.
[5]田芳兵.中学武术教学现状与对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2):130-131.
[6]孙文芳,庞毓恩.不同学习动机对大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研究[J].体育世界,2011(3):80-81.
[7]邓树勋等.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8]刘扬.试论武术教学的基本原则[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6(1):68-69.
[9]王岗.对学校武术教育问题的思考[J].搏击・武术科学,2007(10):53-56.
[10]杜建军,李静华.对中小学引入武术散打运动的探讨[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3(2).
[11]田野主编.运动生理学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2]陈向阳.用心率指标调控运动强度发展心血管系统的教学研究[J].体育学刊,2000(1):39-41.
[13]李小明,王成,谢振武等.极量踏车运动负荷试验对心脏病患儿心脏贮备功能的评价[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4(9):558-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