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体育运动的理解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体育运动的理解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体育运动的理解

对体育运动的理解范文1

[关键词]体育 大学生 心理干预 思路方法

1 研究目的意义

心理健康,作为21世纪人才的基本素质,其意义和价值是显而易见的。只有具备良好心理素质,才能发挥最大潜能以取得成就,成为出类拔萃的人才。高等教育具有为社会培养人才和发展人的全面素质的双重职能,高校增进学生心理健康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最终要为社会输送合格的,身心健康的人才。如果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恶化的趋势得不到有效的遏制,那么就已经不是教育的不足和失误了,而是教育的悲剧与失败了。

体育运动能消除心理紧张,宣泄不良的情绪,调节心理状态,使身心得到完全的放松,使心理得到持久的平衡。本研究从体育的角度,找到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手段,研究构建适合我国大学生身体、心理特点的高标准化教学,提高在校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已迫在眉睫。

我国正在推行的全民健身计划,其意义不仅在于健身,也在于建心。“健康”的概念也应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三方面的良好状态,这就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从更广泛意义讲,这是人类对自身认识的发展。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大量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证明,心身疾病病因的研究倾向于多元化,包括社会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分析;在疾病发生、发展、治疗、恢复和预防中,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都在起作用。

学校体育能增强体魄、培养体育能力等方面的作用已广为人知,但体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尚停留在一般的认识阶段,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基于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内在联系,高校应重视体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

总之,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十分突出,如果任其发展,将会严重影响我国大学生人群的健康水平,严重影响“人才库”和“人力资源”,给国家发展和建设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所以,结合2007年云南师范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调研,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和分析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并结合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教育环境、社会环境、家庭、学校等因素,针对不同的学生心理问题提出采用不同项目的练习手段进行体育干预,找出适合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体育锻炼对策和建议,构建一套有效的高校体育课程,对心理障碍的教学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 研究对象

选择云南省部分高校(云南师范大学、云南中医学院、昆明大学等)2005~2007级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随机分为实验组40人~50人和对比组40人~50人。按照性别分为男女两组,组成4个实验组。说明,每一个实验组样本由不同程度的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所组成。

3 研究内容

3.1调查和分析云南省部分高校学生心理障碍的现状

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云南省部分高校(云南师范大学、云南中医学院、昆明大学等)2005、2006、2007级的600名本科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的问卷调查,从中选取有心理障碍的学生80人~100人作为实验组,随机选取80人~100名心理正常的学生作为对照组。

3.2将两组学生分别编班,进行体育锻炼实验

依据学生心里调查结果,将其分为焦虑和抑郁两组,分别在两组中随机抽取学生编为锻炼组和对照组。

3.2.1实验组

3个月为一周期,进行一到两个周期(依学生心理改善程度来定)。中等强度130次/分~150次/分的体育锻炼;心率=安静时心率+ (最高心率-安静心率)×0.6最高心率用220-年龄;锻炼时间,每次进行20分钟~60分钟锻炼效果最好;锻炼次数,每周锻炼3次~4次为宜,但不能少于3次;运动负荷,运动量由小到大,循序渐进。

3.2.2对照组

对心理健康学生随机抽取同样组数、人数的学生进行同等条件的锻炼,在练习时段结束后,与心理障碍组进行对照。

3.3对所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分别在实验前后进行了心理健康测试,过程中对测试学生采用《体育活动等级表》(PARS-3)对其运动量进行了测试。

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4.1研究方法

4.1.1文献资料法

采用现代文献查阅的方法(中国知网),收集1992年以后,国内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育锻炼的相关研究资料,为设计调查内容提供基础材料。

4.1.2制定相关标准

纳入标准。躯体基本健康、无特殊疾病,适合运动锻炼的本科学生(由各校医务室提供情况)。

排除标准。心血管系统疾病、传染病的急性期、残疾学生、外籍留学生等。

4.2调查法

4.2.1专家访谈法

走访国内从事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的专家,心理健康咨询等方面的专家,对调查内容进行专家咨询,为最终完成调查问卷奠定基础。

4.2.2问卷调查法

调查内容: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云南省部分高校(云南师范大学、云南中医学\\昆明师专等)2007年~2008年600名本科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的问卷调查,从中选取有心理障碍的学生80人~100人作为实验组,随机选取80人~100名心理正常的学生作为对照组。

基本情况:学校室外活动场地面积、体育设施、是否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检查等。

体育课信息:次数(周)、时间(节)、内容(月)、教学计划(学期)、阻碍和影响体育课效果的因素等。

课外活动信息:内容、形式、学生参与情况、体育锻炼主要内容(特色)等。

5 实验法

依据学生心里调查结果,将其分为焦虑和抑郁两组,分别在两组中随机抽取学生编组。

6 拟订心理干预方法

6.1行为疗法

6.1.1满罐疗法。教法:在上课中安排实验组学生两人一组,在教师统一组织教学下,同学相互纠正健美操动作,通过增加接触来客服心理障碍,进而习惯与人接触。

6.1.2示范动作。教法:在课前安排学生带操。

6.1.3正强化法。教法:在学生上课过程中,教师的言语以鼓励、表扬学生为主。

6.1.4社会技巧训练法。教法:每节课结束前,安排学生10分钟的交谊舞学习。

6.2认知疗法

理性情绪疗法(ABC理论)。教法:在难度动作教学中,通过自身动作由差到好的转变,让学生的消极态度、看法逐渐改变。

6.3来访者心理疗法

教师营造好的班级气氛,并在课堂上提出积极向上的学习要求,在教学中增加对学生关注爱护。

6.4暗示疗法。教法:教师在语言、动作、表情上给予学生鼓励、表扬的暗示。

6.5松弛疗法。教法:在每节的课后(尤其强度大的课),教师用放松法安排学生做身心的调整。

6.6森田疗法。教法:在课中,教师教学有意加大学生的运动强度,使学生无暇顾及自身的焦虑情绪。

6.7移精变气疗法。教法: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行为、教学用具、教法转换等,使学生的消极情绪得到转移。

7 小结

针对当前我国大学生群体出现心理健康下降的现象,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研究很有必要;通过“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障碍干预调节作用”的思路与方法的研究,采用SCL-90调查法,抽取有心理障碍的大学生作为实验组,对其进行不同项目的体育锻炼,探索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性,探索出相对科学完善、确实可行的技术路线与实施方案,为顺利开展和完成课题提供正确的指导性建议,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和提高心身素质发展水平的对策和建议,为今后实施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计划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促进和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实证依据。

参考文献:

[1]张力为.体育科学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2]季浏.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叶春芳.体育教学中课堂问题行为的心理调控.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03).

[4]张建华,殷恒婵,钱铭佳,杨铁黎.美国最佳体适能教育计划及其对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启示.体育与科学, 2001,(1).

[5]许同海,李少铎.大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的内在关系.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2,(20).

[6]张立敏,张力为.身体锻炼能提高自我观念吗――研究结果不一致的原因.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3,(1).

[7]吴秀琴.浅谈有氧素质在心理应激中的作用.福建体育科技, 1997,(2).

[8]钱晓林.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讨.体育科研,2001,(3).

[9]叶建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体育干预措施.湖北体育科技,2004,(4).

[10]朱淦芳,章巨焕.大学生心理障碍现状分析对策的研究.福建体育科技,2004,(4).

[11]李景山,张建华.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及健康心理导控.黑龙江矿业学院学报,2000,(4).

[12]漆昌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模式及特点.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3).

[13]仇有望.论学校体育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

[14]高斌,鞠传进,李瑞.大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因素的关系.体育学刊,2001,(3).

[15]张新安,高彩云,彭洪涛.论高校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模式的科学性.体育学刊,2000,(4).

[16]张晓虹,沈丽琴,李梅.体育运动习惯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4).

对体育运动的理解范文2

关键词: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现状;对策

一、阳光体育的概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1.阳光体育运动的概念

阳光体育运动是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目标,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以增强学生的身体健康素质发展为根本目的,引导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学校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养成积极主动的体育锻炼习惯。其主要内容为:学生必须掌握2项或2项以上日常锻炼的体育运动技能,每天达到锻炼达到一个小时以上,要求学生取得《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及格或以上等级,体质健康水平切实得到提高。

2.实施阳光体育运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1)领导重视程度不够。阳光体育运动在全市已经得到普遍开展,尤其在中学阶段,其体育课时数基本上都能得到满足,符合“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关于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的要求。但同时教育行政部门、家长对学生的文化课的重视程度还是占有较大比重,体育课流失现象依然比较普遍。(2)体育教师的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师是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引领者,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都要依靠体育教师的组织来展开。我市普通中学的体育教师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不合理,导致体育教师对阳光体育的开展理解深浅不一,在贯彻执行的时候会出现各类问题,不利于统一管理和监督,更不利于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顺利开展。(3)体育场地、空间不足。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学校的体育场地和设施不足,学生运动的空间变小,达不到国家的标准。有的中学对对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项目得并不完整,只能开设一小部分,这说明学校在场地、空间方面的配备还是不能满足阳光体育运动的需要。(4)体育课程内容陈旧,体育活动开展方式过于单一。多数普通中学依然沿用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喜欢体育运动,但不喜欢体育课,学生的健康水平、体质状况得不到改善,导致学生对体育课失去了兴趣和追求。另外狭隘的体育课观念严重影响了体育课程的形式和设置,仅仅依靠每个星期的几节体育课难以实现增强身体素质的目标。(5)宣传工作不到位,学生认识不高。阳光体育运动内容的设置是以提高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为目标,它也是学校体育课程的有效补充和延伸。但是,部分学生不重视课外体育锻炼现象依然存在,参加的态度和动机都不正确,大多数都是为了完成学校的考勤,不能认真的主动的参加课外活动,呈现出了被动的形式,这些都是由于宣传的力度不够,工作做的不到位。

二、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对策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广大中小学校是阳光体育运动领导和执行单位,也是实施运动方案的主体,学校应该加强引导和积极推进阳光体育的开展,切实做到学生身体体质的提升。各级领导要提升对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视程度,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力求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尽快的转变“形式上重要、实践上次要”这种不良作风,教育部门应该制定出对应的对策,根据各校的实施情况将权利下放。

2.扩大宣传,营造氛围

为了推动学生阳光体育的广范的开展,要加强宣传,教育行政部门要引导并掀起全国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热潮,充分认识到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对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和全民健身计划国家战略的重大意义。确保阳光体育运动的有序、全面的开展,切实因地制宜因地制宜地调动学生参与到这项关乎民族生死存亡的运动中来,打造良好的基础,促进全社会形成阳光体育运动的良好风气。

3.加大投入,提供物质保证

体育锻炼器材、设施是学学校体育教学的基础条件,为了保证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健康有序的开展,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应该对运动经费的投入,完善运动设施建设。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要将工作重点从学校体育转化为全民健身的运动上来,充分挖掘和利用学校以及周边社区的一切可以利用之资源,共同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健康、阳光的外部环境。

4.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教师要较强学习,完善自身的知识缺陷,提高对阳光体育的理解,认真负责的贯彻实施阳光体育运动。学校应该加大对教师的培训,以提高体育教师的各项水平,使他们能够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合理的教学组织形式、科学的教育方法,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愿意学、开心练的热情和积极性,养成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好习惯。

5.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首先,学校和教育部门要端正办学思想,应以体育为教学的基本平台,充分调动学生对体育课的积极性,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从实际出发减轻学生课业上过重的负担。为了使广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广大中小学校必须进一步的加强素质教育,端正办学思想。在保证可以正常上课的同时,不断提高学校体育教职工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打造真正高素质高水平的体育老师团队,为学生的阳光体育运动提供足够的人才方面的支持。

6.强化督导考评机制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完善体质健康测试体系建设,规范阳光体育运动行为的开展,健全法律法规和督导以及考核机制,切实保障阳光体育运动的有效开展。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对阳光体育运动开展情况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建立一套有效的评价、反馈、公告制度,促使阳光体育运动有序良好运行,阳光体育才能得以全面的开展。

三、结语

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学校、社会、家庭一体化的融合,构建社会、家庭、学校共同承担的教学新模式,充分挖掘和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资源,加大对设施、师资、资金等的投资力度,为青少年学生打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教育环境,才能促进阳光体育运动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周杨 单位:宿州市解集中学

参考文献:

[1]韩宛娜,崔柏青,杨敬研.阳光体育视角下的高校轮滑运动[J].学周刊,2012.

对体育运动的理解范文3

摘要:随着当前人们对体育活动开展的价值作用认知日已成熟,如今整个体育活动水平不断提升,整个体育活动日益体系化,结合当前体育活动开展过程中的具体要求来看,亟待融入文化理念内涵,创新体育文化模式,实现人才培养的理想目标。本文拟从当前体育文化模式应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入手,结合传统茶文化理念的具体内容,根据体育文化的价值作用分析,从而探究融入茶文化要素开展体育文化模式创新的具体思路。

关键词:茶文化;理论视角;体育文化;模式创新;价值思路结合

当前人们对体育活动的价值认知日益成熟,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具体的体育运动理念,还是其具体体育活动发展方向,均与实际应用之间存在极大差距。尤其是随着现代体育运动的竞技化发展水平日益提升,必须结合当前体育活动开展的的具体状况和存在问题认知入手,通过融入多样理念,从而实现体育人才的综合、全面培养。

1当前体育文化模式应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

体育运动在开展过程中,其往往受体育理念,体育运动方法等一系列因素影响,而整个体育运动体系。随着当前体育活动开展日益成熟,如今整个体育运动逐渐朝着竞技化、大众化等方向发展,而在这一过程中,其实际上就对体育活动机制建设提出了全新要求,虽然我国体育运动在开展过程中,实现了系统化发展,但是整个体育运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相应问题和不足,尤其是缺乏对体育运动的具体开展状况和具体要求的全面认知,就使得整个体育运动工作亟待改进和创新。目前我国整体构建了涵盖所有专业、多个水平层级的体育运动体系,通过开展专项体育训练和兴趣俱乐部,从而为我国体育运动全面开展提供了重要推动力。而在现代体育运动开展过程中,要充分注重组织和参与各种体育赛,优化体育运动元素,从而大大提升了体育运动开展的综合水平。可以说,目前体育运动开展过程中,已经初步实现了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的具体体系,为我国现代体育运动事业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但是目前在我国体育运动推进过程中,其实际上也存在一定问题和不足,具体而言,集中表现为:首先,就体育项目开展实施来说,多数体育运动爱好者在具体学习过程中,其对体育项目训练更有兴趣,其将学习的重点和精力放在了项目技能的学习上,忽略了文化知识等其他环节和过程的学习。

不仅如此,多数人才在参与培训过程中,其更多将重点和精力放在了体育项目的训练和学习上,忽视了文化知识的学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体育运动项目的文化理解和内涵认知。其次,对于体育项目的实施理念来说,其在体育活动推广时,缺乏针对性训练方案和策略,特别是多数教练和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时,无论是具体的体育运动方案,还是体育运动目标和具体的运动量,都缺乏于参与体育活动者实际体育水平之间的有效衔接。实际上,对于体育活动开展来说,想要实现理想的体育运动效果,需要充分融入体育运动者对体育运动项目的具体理解和内涵认知。因此,对于体育运动来说,想要实现理想的体育运动发展效果,必须创新体育运动模式。最后,目前在整个体育活动模式构建和具体应用过程中,整个模式体系上缺乏有效衔接,更多情况下,体育文化与体育训练之间存在一定的隔阂,两者未能形成统一、高效的互动关系。对于体育活动开展推进来说,只有完善文化元素融入,创新体育运动机制,创新体育活动中体育训练与体育文化的有效融入。事实上,在该体育活动推进过程中,无论是具体的实施理念,还是相应思路,都未能与当前整个体育活动的具体开展相结合。应用体育文化模式,实际上,其反映的是体育活动开展的具体要求不断提升,所以想要实现体育文化的有效推广,就必须结合该模式的具体应用要求,创新体育文化应用机制。

2传统茶文化理念的具体内容分析

我国有着丰富完善的茶文化理念,而茶文化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体系的核心与关键,通过对传统茶文化的具体理念内涵进行分析,能够从中寻找到值得我们当前传承的具体元素和理念内容,当然,如果能够将传统茶文化元素系统化融入到整个体育活动中,其不仅能够丰富和完善整个茶文化体系的具体内涵,同时更重要的是其实际上为体育文化机制的创新与应用,提供了实质性帮助。想要有效应用传统茶文化理念,就必须对传统茶文化理念的具体内涵进行系统化分析和认知。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内涵,也是我国整个文化体系传播过程中的关键,如果能将传统茶文化体系中的具体内涵融入到体育活动推广过程中,其能够帮助我们有效了解和认知体育文化的具体内涵,甚至加深对体育项目的具体理解,从而实现体育文化模式创新的理想效果。对于体育文化模式创新来说,融入传统茶文化元素,不仅是一种价值理念创新,更是一种内容结构的重塑,因此想要实现传统茶文化传播的理想效果,就需要通过有效融入文化元素,从而丰富整个体育活动推广过程中的具体元素,实现体育运动推广与体育文化传播的理想效果。对于体育活动开展来说,融入文化要素,其不仅能够丰富体育活动理念,同时也能优化文化模式。因此体育活动想要实现理想效果,需要融入文化要素,通过系统化创新和结构内容优化,从而实现体育文化模式创新。结合当前体育活动开展的具体状况来看,无论是教学,还是社会推广,都未能充分认识到文化元素的重要性和价值内涵,加上当前在整个体育活动开展过程中,人们更倾向于体育元素的应用,从而大大限制了体育活动的价值。

3体育文化的价值作用分析

体育文化的价值是理解和应用体育项目的基础,也是诠释体育运动项目特点和内涵的关键。随着当前人们对体育运动的作用价值认知日益完善,如何既能提升体育运动水平,又能增进人们对体育运动的价值认知,就逐渐发展成为体育文化开展的必要前提。体育文化的融入和应用不仅丰富了体育运动素材的有效融入,同时也大大提升了整个体育活动开展的水平。当然以往体育运动开展过程中,其更多关注的是体育运动的具体技能学习,忽略了体育文化理念的有效融入,因此随着当前体育运动开展日益体系化,大众化,体育文化理念的价值应用就极为必要。体育活动在具体开展过程中,其崇尚竞技理念,但同时也倡导合作精神,因此可以说想要实现体育活动传播开展的理想效果,必须倡导完善的文化理念。在现代体育运动日益科学化、体系化、完善化的今天,开展体育活动需要融入全新模式,尤其是训练与文化之间的融合程度不断提升,掌握文化素养对推动体育文化开展效果的实质性提升有着重要影响。融入体育文化,创新体育活动开展的具体模式,不仅是人才培养理念的创新,同时更是全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表现。当然,在体育文化创新应用过程中,想要实现理想的应用效果,就需要系统化探究适合体育活动开展的文化理念,通过全面融入和整体性提升,从而实现体育文化应用的理想效果。因此,体育文化模式在具体应用过程中,需要认知体育文化的价值作用,融入全新价值理念,通过构造全新体育文化模式,从而实现体育运动水平的实质性提升。

4融入茶文化要素开展体育文化模式创新的具体思路

我国有着丰富的茶文化内涵,而茶文化与体育文化之间有着诸多内涵上的一致性,尤其是茶文化和体育文化所倡导的精神理念都是体育运动推广普及过程中所必需充分注重的内容,因此如果能够将体育文化与茶文化理念相融入,其不仅能实现整个体育活动的创新,更重要的是能够大大丰富体育文化的应用与具体融入。文化不仅是一种元素,同时也是一种内涵诠释和理念表达。因此,在体育活动开展过程中,体育文化的融入,不仅能够诠释体育运动的精神内涵和本质,更重要的是体育文化从根本上体现了整个体育运动的价值和作用。因此,将茶文化理念与体育文化相结合,其必然能够在创新体育运动开展形式的基础上,完善体育运动的文化元素,从根本上推动体育运动开展。当然能否将茶文化理念与体育运动开展相结合,其不仅需要探究体育文化开展的具体要求,同时也要寻求体育文化与茶文化之间的结合点。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体系的核心,无论是具体的物质元素。还是文化理念,其实际上都是整个文化体系展现自身价值作用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如果能够将茶文化融入到体育文化理念中,其必然能够丰富体育活动开展的形式与价值,从根本上提升体育文化的完善度。在融入茶文化元素,创新体育文化模式时,要在两者内涵一致性的基础上,探究时代元素,尤其是要充分激发社会大众的关注度和兴趣点,通过具体了解和系统化融入,从而为体育文化模式创新提供实质性帮助。要细化体育活动开展的各项要素,通过制定有针对性的体育文化融入对策,从而实现体育文化模式的全面创新与发展。在融入茶文化理念,创新开展体育文化过程中,其对该活动的界定标准是以文化内涵的完善性为衡量基础,然而在具体的体育运动开展时,可以看到当体育运动在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其会遭遇一定瓶颈,而想要对其进行实质性突破,就必须对整个体育运动文化的具体特点及内涵进行认知,通过有效融入茶文化内涵,从而实现体育文化模式的有效创新。

5结语

结合具体的体育实践,我们可以看到,想要实现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需要具有体能素养和人文素养教育等一系列元素内容。在长期的体育实践中,可以看到无论是体育运动理念的完善性,还是其文化水平及价值内涵日益丰富,而在这一过程中,虽然其实现了形式化创新与优化,但是在体育活动开展过程中,由于缺乏文化内涵的有效融入,其更多融入的是体育运动项目学习和体能训练的开展,忽略了文化价值理念的诠释与表达。

参考文献

[1]吴国盛.竞技走向健美:大学体育人文精神重塑[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127-129.

[2]冯胜钢.体育人文精神的内涵、作用和地位[J].北京社会科学,2013(15):119-123.

[3]宋亨国.中国当代体育人文精神的内涵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4(3):232-234.

[4]宋会君.茶文化的兴盛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4(19):126-129.

对体育运动的理解范文4

摘 要 体育运动的特点决定了其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与此相对应的,在开展高校学生体育运动的过程中运动伤害事故也时有发生,而运动伤害事故一旦发生轻则影响高校学生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重则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可逆的伤害。鉴于此,本文就针对高校学生体育运动中的运动防护问题进行了研究。文章首先对现阶段我国高校学生体育运动中的运动防护现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然后又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关于高校学生体育运动防护的几点策略,即:重视运动防护教育、做好安全防范措施,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等三点,以期对高校学生体育运动中运动防护的强化能够有所启发。

关键词 运动防护 体育运动 高校体育 防护现状 防护策略

体育运动的特点决定了其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与此相对应的,在开展高校学生体育运动的过程中运动伤害事故也时有发生,而运动伤害事故一旦发生轻则影响高校学生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重则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因此,在开展高校学生体育运动的过程中运动伤害事故的预防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鉴于此,本文就针对高校学生体育运动中的运动防护问题进行了研究,以期能够通过运动防护的强化来提高高校学生体育运动的安全性,降低体育运动中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几率。

一、 高校学生体育运动中的运动防护现状

通过一系列的文献研究和实地观察发现,目前我国高校学生体育运动中的运动防护并不到位。概括来说,这种情况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学生的运动防护意识薄弱,运动防护能力偏低。在开展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很多高校学生都没有意识到安全防护的重要性,不但忽视了体育运动中潜在的安全风险,缺乏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而且还因为对自身体育运动能力的过高估计,常常出现在超出自身运动水平和自身运动极限的情况下完成某项危险动作的情况,以至于因为自身的运动防护意识薄弱而导致意外伤害事故。而一旦意外伤害事故发生之后,多数学生由于运动伤害急救处理知识和技能的缺乏也很难做出及时、科学的应对,这无疑是高校学生运动防护能力偏低的表现。

其次,学校的运动防护教育不到位。在高校体育教学训练中普遍存在“重技能,轻理论”的情况,很少涉及关于体育理论知识,尤其是关于运动防护的教学内容。实际上,一方面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体育运动的特点、原理和技能形成规律,从而减少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的盲目性,降低运动伤害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另一方面,运动防护教学的开展,则能够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理性的运动防护教育,丰富学生的运动防护知识,提高学生的运动防护能力。因此,由于高校体育教学训练中“重技能,轻理论”而造成的运动防护教育不到位,是现阶段高校学生体育运动防护中的一大问题。

最后,体育运动中的安全检查和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在开展高校学生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安全检查和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的情况也是较为普遍的。例如:在组织开展学生的体育活动时,没有对活动场地和器材设施进行必要的安全检查和安全排除,以至于为学生体育活动留下了安全隐患;再如,教师的体育组织和管理能力较低,在体育运动中学生相互之间的干扰比较大,也很容易导致运动中运动伤害事故的l生。而以上安全检查和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实际上反映的就是学生体育运动中运动防护的不足。

二、 高校学生体育运动中的运动防护策略

根据上文的分析可知,现阶段我国高校学生体育运动中的运动防护仍然有待进一步的强化。因此,下文就结合我国高校学生的体育运动实际,特提出了如下几点关于高校学生的运动防护策略:

首先,重视运动防护教育,提高学生的运动防护意识。重视运动防护教育,提高学生的运动防护意识,是降低高校学生体育运动中运动伤害事故出现几率的根本途径。具体来说,可参考以下几种做法:一是,针对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适时渗透相应的运动防护知识,将运动防护教育渗透在开展体育运动的过程之中;二是,加强宣传教育,利用学校的校园网、广播台、宣传栏等宣传关于运动防护的知识,以加深学生对体育运动中运动损伤危害性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运动防护意识;三是,开设专门的运动防护课程,通过运动防护课程集中教授关于运动防护的知识和技能,以提高学生的运动防护意识和运动损伤事故出现后的应对能力。

其次,针对体育运动的特点,做好安全防范措施。要做好安全防范措施,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在体育运动开始之前,要对运动中所用到场地和器材设施进行仔细的安全排查,并进行合理的布置;第二,对学生的服装、鞋子等进行检查,摘掉不必要的钥匙挂件、配饰等,以尽可能的消除安全隐患;第三,根据所要开展的体育运动项目进行充分的准备活动,以尽快的进入运动状态之中;第四,要注意根据自身的运动水平和身体状况,制定科学的运动负荷和运动强度;第五,如果所开展的体育运动为户外体育运动,如,登山、骑行等,则一方面要做好水、食品、应急药品等方面的准备,另一方面,还要注意配备好必要的运动装备,例如:护膝、护腕、护肘、防风镜等等。

最后,做好安全管理工作,以降低运动损伤事故出现的可能性。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一方面要做好学校常用运动场地和运动器材设施的定期检修和维护工作,确保学生运动场地和器材设施的安全性;另一方面,则要注意做好体育运动中的安全管理工作,通过确保体育活动的严密性和纪律性,来确保体育运动的安全有序开展,避免因为学生之间的相互干扰或者是相互影响而导致运动伤害事故的情况。

参考文献:

对体育运动的理解范文5

【关键词】阳光体育;健康;小学生;农村

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贯彻“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学习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享受一辈子”的现代健康理念,全面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现就我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谈几点粗浅的想法:

一、我校体育现状

由于我校地处农村边远地区,学校的设施和师资配备与城市学校相比有较大差距。 体育设施现状适应不了现代教育的要求。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场地器材匮乏

体育场地与体育器材是开展学校体育活动的基本物质条件,场地的严重不足限制了学校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的开展。目前我校的体育器材主要以学校自筹、学生自制为主,由于体育经费的不足使我校体育设施得不到有效补充,破损的器材不能及时维修,严重制约着我校体育教学的开展。对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带来一定的难度。

2.体育师资缺乏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教师是关键。我校只有兼职体育教师,体育教师的队伍远远满足不了教学的需要。体育课、活动课的质量完全得不到保证,体育课成“放羊式”教学已是必然,影响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

3.体育教师自身业务能力不强

在我校从事体育教学的教师,绝大多数都不是专业学校毕业的,由于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理论、教育心理学、运动学等方面的学习,在教学水平上和体育专业毕业的教师存在很大差距,随着体育教学的改革,教师自身又没有得到及时“充电”,也没有更多的机会参加培训,体育教学程式化,显得单一、刻板,这样的体育教学、上课的效果可想而知。再加之当今“应试教育”还有一定的市场,部分教师、家长还存在“重智、轻体、松德”的观点。还有体育教师往往地位低下、不受重视。

二、正确理解阳光体育运动的要求

正确理解和掌握阳光体育运动的要求,是开展好阳光运动的前提条件。阳光体育运动的要求之一:阳光体育运动是要和学校体育活动,和体育课紧密相连,而不是另搞一个活动。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其实就是鼓励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积极参加各类体育活动,通过体育锻炼,强健体魄;通过体育锻炼,每人掌握至少2-3项日常身体锻炼的技能;通过体育锻炼,培养终身参与体育锻炼意识,养成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要求之二:阳光体育运动是以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基础,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通过锻炼,达到体质健康标准,以此增加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荣誉感、激发自觉性。要求之三: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是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为抓手,通过这个运动努力营造浓厚的体育运动氛围,掀起人人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潮,让“健康第一”、“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口号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三、如何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农村小学与城市学校比,有自己的不足。农村小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应该避开自己的不足,突出自己的优点。农村学校活动场地广,阳光充足,学生数相对少,学生活动的空间大。场地有但器材并不富裕,教师的先进文化水平还没能跟上时代的脚步。因此,我认为在农村小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因地制宜、因师制宜、因生制宜,活动的内容应将健身性、娱乐性、游戏性、创造性、竞争性、全民参与性有机的结合起来。

首先,要全面提高师生对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思想认识。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是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身心健康是一个人成长成才的物质基础,没有健康的体魄,即使品德再好,学问再大,也难以报效祖国和服务人民,更谈不上有自己的幸福生活。宣传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体育文化是宣传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和培养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主阵地。通过开展体育卫生知识讲座、竞赛,体育主题班会,通过开展班级小报评比、校园黑板报评比,通过在学校健身月、活动周、学校运动会期间的宣传发动工作,通过订阅有关体育类杂志、组织收看体育类节目等形式,形成合理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增长学生体育健康知识。让“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终身体育的观念,牢牢留在心里。

其次,农村小学要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充分保证学校体育课和学生体育活动课,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学校把体育课、课间广播操、眼保健操、体育课外活动课等这些已有的活动优化一下,就已经初步具备了阳光体育的基本要求。需要理解的是,每天一小时锻炼时间是国家对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基本要求,必须要在课程表上能反应出来,并形成制度,认真落实。

第三、农村小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内容要从农村生活实际中选取。 现代教育理念提示我们,学生学习的内容越是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就越容易接受。这不仅是语文、数学学科这样,体育教学、阳光体育运动同样也是这样。在农村学生的生活实践中,有着大量的体育运动素材可以供教学选取,例如:我们经常看到的学生玩的一些自编游戏,女生的跳橡皮筋、踢毽子、造房子、跳格子,男生的奔跑追逐、骑马打仗、斗鸡等。学生有自己玩的规则,不需要裁判,大家都能遵守。这一类游戏,有历史流传下来的,也有学生自己发明的,学生玩的是那么的高兴,他们的身心在游戏中获得了无比的愉悦,如果将这些活动引入体育课、活动课内,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效果。在农村民间有着较多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内容可供我们进行选择,我们可以选取适合我们需要的内容来充实体育教学和阳光体育运动。如滚铁环、抽陀螺、踢毽子、踩高跷和民间舞蹈等。这些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运动内容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是我们阳光体育运动选择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体育运动的理解范文6

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学生肺活量水平、体能素质持续下降,超重和肥胖学生的比例迅速增加,视力不良率仍居高不下,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广泛关注。因此,如何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成为大家共同探讨的核心问题。2007年“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全面启动,其核心是重视学生的身体健康,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健康与动手相结合,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技能有概括的认识。阳光体育运动是在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提出的。因此,为了实现“健康第一”的目标就要正确处理阳光体育运动在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关系。

二、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的发展思路

(一)改变思想,转变观念。

发展阳光体育运动,必须破除旧的体育观念和旧的体育套路,把体育工作放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去分析和把握。以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为出发点,注重学生健康教育,培养他们自觉锻炼身体的意识,理解素质教育的本质和重要性,依托社会体育资源,发展学校体育组织,全面加强学校体育工作。

教育本身就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教育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有着本质的联系。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和个人全面发展为宗旨的教育,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基础教育的实质是素质教育。应试教育是以考试为手段,以升学为目的,忽视了人的健康全面发展,而素质教育着眼于提高和完善人的素质。从这个角度看,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是回归教育本质的必然,是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载体。发展阳光体育运动时一项长期使命和任务,必须常抓不懈,避免敷衍了事、见风使舵。要树立“健康第一”思想,明确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

(二)重视阳光体育,发挥阳光体育的育人功能

阳光体育的核心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此,学校体育的宣传工作要要营造有利于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氛围。要制订详细的宣传计划,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广播站、宣传栏、黑板报等各种工具和手段,以专题栏目的形式大力宣传阳光体育运动,广泛宣传“健康第一”的理念,使“每天锻炼1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深入人心,引起全校师生对健康的关注,唤醒大家的健康意识。引导广大师生走向操场、走到阳光下、走到大自然中。对于在阳光体育运动出现的先进人物和事迹要深入而广泛的宣传,树立先进典型,推广先进经验,以此来带动更多的学生、班级和学校参与到阳光体育活动者。另外,要宣传和普及体育科普知识,为在校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供科学指导。充分发挥阳光体育运动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完善制度,有法可依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实行管理责任制,即:(一)校长负责,(二)年级长负责,(三)班主任负责,(四)体育老师负责,(五)体育小组组长负责。确保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安全、有序、高效地进行。坚持阳光体育运动的科学发展,必须完善各种法规制度。一、成立行政管理机构,设置专门体育工作办公室和配备专门管理人员;二、坚持落实每天锻炼1小时制度,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体育课时总量的规定,促使广大师生有足够的时间参加体育锻炼;三、建立科学的体育工作评价机制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依据,建立一系列有效的反馈、评价和公告制度,加强对阳光体育运动开展情况的评估。最后,要积极探索体育考试的新机制,统一部署,制定具体的措施,明确任务和职责,保障学校的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

(四)学校体育设施场地建设、增加活动经费投入

各学校要在公用经费中根据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实际需要,增加必要的活动经费投入,并保证资金的专项利用,不被挤占或挪用。场地设施要经常维护、增加或自制,利用各种手段加以完善,以保证阳光体育运动的顺利开展。

(五)课内外体育活动相结合,课程内容要与当地流行的体育项目结合起来

提高教学质量和加强课外锻炼体育。教学质量和课外体育活动的状况是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关键。学校体育教学内容传统的体育课形式古板,内容缺乏刺激性、趣味性,已不适应当今中小学生的实际需要。拓展中小学体育课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当前社会上流行的体育运动形式相结合,使学生既锻炼了身体又学习了当地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和当前社会上最流行的体育运动项目,把单调的课堂变成了优美生动活泼的乐园,既提高了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和爱好,又提高了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因地制宜地开发体育课程资源构建适合本校的体育课程内容体系。注重发展学生各项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而不过分强调技术、技能的传授。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中,教师从课堂的执行者转变成课堂的管理者,由场上的主导变为场外的指导,教育学生如何以体育手段调节日常生活,改善由于不良生活习惯造成的长期不合理的生活方式。学校领导要把课外体育活动纳入全校工作计划,进行统筹安排,加强课外活动的计划性,建立课外锻炼及检查、评优等制度,保持课外运动竞赛的经常性和群众性。

三、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的发展建议

(1)加强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是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的主渠道。

(2)以体育课教学为基本平台,把阳光体育运动与课外活动、生产生活劳动进行有机结合。

(3)因地制宜的选择有效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4)要人人运动,全员参与,创设阳光体育运动快乐健康的大舞台。

(5)把握阳光体育运动的主渠道,推进阳光体育运动不断改革和创新。(作者单位:河南开封兰考县第一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 张辉.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谈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J].中国成人教育,2009,(2).

[2] 周志华,钟学军.新课程中体育教师角色的转换[J].湖南教育,20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