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范文1
一、更新教育理念深化教育改革
1.注重英语交际能力培养。由于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英语对学生的未来就业产生了很大影响。全国英语等级考试特别注重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相关测试考核对于提高学生就业能力有很大帮助,因此,我国中职院校在教学中应积极响应全国英语等级考试的有关要求,着重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开启全新的英语教学模式,用全新的教学理念提高中职院校英语教学工作的实效性。
2.兼顾书面的准确性与口语的流利性。中职院校的办学宗旨是为社会培养有用的实践性人才,而全国英语等级考试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在重视学生英语书面表达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由此可见,全国英语等级考试对中职学院的英语教学工作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要想充分发挥英语等级考试对中职英语教学的促进作用,就必须改变传统的英语教学观念,使英语教学者切实认识到“知识”、“能力”、“素质”三者之间的关系,将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转变为运用英语的过程,使学生在掌握英语知识的基础上增强英语实用能力,提高其英语综合素质,最终将英语教学的重点由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转变为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一言蔽之,这不仅是全国英语等级考试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必然要求。
二、更新教学内容深化课程改革
1.夯实基础知识。词汇和语法是学习英语的基础,其对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就如同地基对高层大厦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在开展初级英语教学时,一定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和训练,把握住提高学生英语综合水平的根本。
2.强化技能训练。全国英语等级考试十分注重学生的综合英语素质,对此,教师可以设置一些英语技能培训课程,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在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英语技能。首先,开设听力和口语训练课程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但要注意课题应该密切联系日常生活和实际交际,使学生在听说过程中更准确地提取阅读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其英语敏感性。其次,翻译和写作在英语等级考试中分别占有15%和20%的比例,对此,中职院校应当开设英语精读课、翻译课、写作课,通过英语翻译及写作训练来增强学生的英汉转换能力和写作能力,帮助学生更灵活地掌握所学英语知识。再次,阅读理解题在英语等级考试中占有35%的比例,该类题型所占的比例最大,题材也丰富多样。在对学生进行阅读理解训练时,应该选取一些现代化和知识化的阅读篇章,提高阅读内容的实用性,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观察能力。上述技能训练项目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发现自己在英语学习中的长处和短处,在训练中发现英语学习的乐趣所在,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英语素质获得同步提高,也将对学生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也将起到很大的帮助。
三、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1.交际教学法。交际教学法将传统教学中的“教师中心”变为“学生中心”,主张正视学生的语言运用错误,将单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通过自由表达和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2.S中心教学法。3S中心教学法的三个中心分别是学生(student)、主题(subject)、社会(society)。该种教学方法强调以第一,应学生为中心主体,让学生在亲身体会中掌握英语知识;第二,应以主题为教学中心,让学生围绕一个主体发散思维,在不脱离主题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第三,应以社会为中心,强调英语教学的目的在于为社会提供专业人才,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由此可见,“3S”教学法的三个中心使中职院校的英语教学更具实用性,更符合学生未来职业的要求。
3.综合教学法。综合教学法是指将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相结合,在不同方法的互补之中实现最佳教学效果。教师在使用该种教学方法时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以求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做到因材施教。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范文2
【关键词】高中体育 新课改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1.044
运动被认为是一切生命的源泉,任何生命都需要运动,由此可见运动对人类的重要性。运动不仅是生命的源泉,也是学习的基础。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在学习过程中才能做到注意力更加集中,减少生病,学生也才能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当中。高中阶段的学生面临繁重的学习任务与学习压力,健康的身体对他们更加重要,但当前高中体育教学的现状却令人担忧,很多老师在体育课教学中问题百出,导致学生在体育课上无法实现锻炼身体的目的,很多学生也因为体育课的无聊而失去运动的兴趣,学生的身体只会在面对繁重的学习之下逐渐变为亚健康甚至是不健康。而体育教学的任务也不仅仅是对锻炼学生的身体,还包括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与在体育竞技中的团队精神。本文立足于当前高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如何解决这些当前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的教学方法。
一、高中体育教学现状
(一)体育老师对体育课程重视不够
高中体育课不受老师和学生重视是当前高中体育教学中最为常见也最为普遍的问题,对体育课缺乏重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在教学中很多被老师认为重点学科,比如语文、数学、英语;因此,占用体育课时间,这类现象较为常见,且影响较大,学生长时间不上体育课,缺乏锻炼的时间,没有体育老师的教学,学生也无法掌握正确的体育锻炼的方法。第二是体育老师在教学中敷衍了事,只让学生进行简单的活动之后就开始自由娱乐,这就把体育课上成了晒太阳的课程,缺乏意义。这样的教学背景下,体育课不受到重视,学生对体育老师也就产生了失望的情绪,对体育锻炼也就缺乏激情,学生本就缺乏锻炼的机会,但因为体育课不受重视,学生对体育锻炼缺乏兴趣,即便有了锻炼的机会,学生也不会参与,这就使得学生的身体素质难以提升。
(二)教学方法单一、模式化
当前高中体育教学的教学方法缺乏灵性,很多教学方法都是机械化地运用,体育教学大多包括三个部分,体育课刚开始时通常都是以做体操的方式进行热身,热身之后通常是慢跑十分钟,再进行自由活动。其实做体操和慢跑都属于热身,而学生自由活动不属于体育运动的项目,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得体育课形同虚设,学生根本没有接触到实质性的体育锻炼,对学生的身体的帮助也微乎其微。这样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也趋向于模式化,每一次的体育课都是重复这样的教学套路,学生对体育课也就缺乏兴趣,在缺乏兴趣的前提下,学生也就不愿意再上体育课,在体育课中就出现了老不认真、学生不认真的现象。
(三)缺乏对体育精神的培养
很多老师的视野局限于学生通过体育课锻炼身体,但实际上,每周一节课的体育课是难以真正提升学生的身体健康素质的。老师需要做的是,在体育课上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教授学生正确地进行体育锻炼的方法。这些内容才是体育课真正的目的,而不是将视野局限于通过体育课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老师在体育课教学中缺乏对体育精神的培养,教学的目的无法实现,也难以体现教学的价值,因此高中体育老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对学生的体育精神的培养。
二、高中体育教学方法研究
(一)加强对体育课程的重视
高中体育教学对学生的身体、学习和心灵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老师必须要意识到体育课的重要性,并能够在教学中对体育课予以足够的重视。但重视体育课并不是体育老师的口号,而要付诸行动,高中体育老师要能够在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是精心设计教学计划,确保老师对体育课的教学有足够的投入。其次是老师要能够了解每一位学生的身体素质,根据每一个班级的身体状况的不同进行针对性的体育锻炼。最后是老师在教学中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树立在学生心目中比较容易亲近的形象,从而使得教学更容易开展。
(二)创新教学方法,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面对比较单一、模式化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兴趣难以提升,老师的教学价值也难以体现,因此老师就必须对教学方法予以创新,在教学中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比较常见的教学方法包括体育游戏教学法、学生自主学习法等。本文仅仅介绍体育游戏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两种方法。体育游戏教学方法,是在教学中老师引用一些比较有效的体育游戏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得学生在体育课中更具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体育游戏的运用已经比较常见,且效果比较显著,值得高中体育老师学习借鉴,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中要注意体育游戏运用的准备工作和进行游戏时学生的安全隐患,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进行体育游戏。自主学习法是老师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在教学中对教学方法的采用也要听取学生的意见,即老师询问学生想要在体育课中做什么,那么老师充分了解学生的意见,让学生在体育课中能够做自己想做的事,进行自己感兴趣的体育锻炼。自主学习方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较少,需要老师考虑的是,在教学中既要听取学生的意见,也不能完全听取,而是要进行适当筛选。
(三)重视对体育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老师自身要提升对体育课的认识,即体育课不仅仅是旨在锻炼学生的身体,更要通过体育课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体育锻炼的习惯。体育精神的培养可以通过案例进行教学,比如中国女排精神就可以进行教学,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则是可以通过组织团队活动进行培养。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体育锻炼的习惯,老师就要做到教授学生正确的体育锻炼的方法,告诉学生在锻炼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注意事项,从而保证学生的安全。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范文3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着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手段,加快了信息的交流和传播。这种信息爆炸的现象不仅在改变人们的生活与社会的发展,也在改变着教育的方法与手段,尤其是对作为教学“第一现场”的传统课堂产生了剧烈的冲击,课堂教学的手段、形式和目标都在发生变化。从十几年前开始普及的电子化教学,到现在的翻转教学理念,都是这种冲击的具体表现。时代的改变促使教育工作者必须改革传统课堂以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1-6]。本文以高等工科专业教学中的机电一体化课程为研究对象,探讨该课程翻转教学的设计原则和实施方法,并给出课程的教学设计方案,为该课程的翻转教学尝试提供依据。
2 基于微课教学的翻转教学体系框架
翻转课堂是起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的一种新型教学理念与模式,它通过在网上录制好的教学视频等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家中可以自主学习,从而将课堂教学时间解放出来,通过课堂作业、讨论和答疑等新型课堂交互教学形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并解决学生的问题和疑惑。这个教学模式受到广大学生和学校的欢迎,被称为本世纪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教学变革,受到全球教育界的广泛关注。
该教学模式的重点是其将教学过程从传统的教师传授转换为学生自学,这样将教学过程的推动力由教师变为学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但是由于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众多教学资源的制作和组织、仍然由习惯于传统教学方法的教师来完成,因此,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法是其进一步得到推广和发展的关键。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关键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构建信息化的网络教学环境;并通过重新规划和设计课前、课内、课后的各种学习活动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在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中,以萨尔曼·可汗等美国教育专家推出的微课教学方法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微课教学是一种在线提供时长5~15分钟的教学视频资源作为学生自主学习内容的网络教学方法[2-5]。与传统常规授课方法不同,微课的视频内容常用以讲授单一知识点或某个教学问题,因此视频时间很短,一般在学生知识接收的生理极限之内,更便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零散时间学习,开展自主学习使学习效果可以得到最佳化。目前,微课教学已经在基础教育和一些技能教育实践中取得很好的效果,但在高等教育论文的专业课程中如何实施仍处于研究尝试中。
进行机电一体化课程的翻转教学设计,首先要构建课程实施的教学体系框架,如图1所示。与传统教学方式不同,基于微课教学的翻转教学中教师的大部分教学活动需要在课堂之外进行,教师进行知识传授的方式也要从面对面直接传授的课堂教学模式,改为借助微课等多媒体工具简介传授。首先,在课堂教学之前增加教学资源的制作与环节;并且在网络上的微课教学资料与传统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不同,需要更符合学生自主学习使用,便于学生认知和掌握课程的知识要点;在传统教学中占主导地位的课堂教学将被削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起到引导、答疑和评估的作用,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3 基于微课教学的翻转教学设计原则
由于基于微课教学的翻转教学的新特点,在教学设计时需要注意以下的设计原则。
微课内容短小化 在基于微课的翻转教学设计上要遵循人们认知和学习的一般规律。研究表明,人们的知识获取的持续时间一般在6~7分钟,超出这个时长,大脑接受信息的专注度和效率会迅速下降。因此,在知识点分解和微课视频制作时一定要注意时长的控制。
微课内容表达方式的多元化 微课视频的制作手段简单方便、丰富多样,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构架适合的教学场景,从而使教学更加直观易懂、生动形象,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提高学习自觉性、积极性和学习质量。
教学资源内容更适合自主学习 在基于微课教学的翻转教学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自主把握学习进程。因此在教学资源制作时,必须要保证其内容的完整性和连贯性,使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可以通过这些教学资源顺利掌握课程知识要点。可以考虑组织课程组,由多个教师合作来完成教学资源的制作,使教学资源的教学风格更符合学生学习的习惯。同时在教学资源中需增加学习过程的指导内容,便于指导学生顺利高效地按时完成自主学习。增加学习效果的考核评估内容,帮助学生自我检查学习成果,方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引导。
教师翻转教学效果评估与改进中的主导地位 在翻转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被弱化,但不等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被弱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影响教学的手段需要随之改变。教师通过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过程指导内容的描述来引导教学,虽然手段间接化了,但责任更重了。同时,教师还应注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相关的检查和评估手段不断了解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加以及时的指导;并在课程结束时对教学进行总结,以便在下一节授课式改进教学形式和手段,增强教学效果。
基于微课的翻转教学实践仍应遵循教育和学习的一般规律 基于微课教学的翻转教学的教学实践涉及教学设计和实施两个方面,其中网络教学环境的建设和课堂教学过程的实施是其教学实践的基础和关键,在这些教学活动中仍和传统教学一样,需要按照人们认知和学习的一般规律来进行。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内容教授方式的匹配,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加以改进。
4 基于微课的机电一体化课程翻转教学设计
机电一体化课程是机电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前导课程涉及机械设计、电工学、检测技术、微机原理、控制工程基础等多门专业课程,对学生的专业基础要求高、专业知识面要求宽,学生需全面理解课程知识点,并能够灵活应用,才能较好地达到课程学习要求。
传统教学以教师理论讲解相关知识点和设计分析方法,学生按要求在课后通过部分作业练习理解和掌握知识点。但由于涉及知识面较多,常常出现教师在黑板、PPT上讲授、演示,学生却听得云里雾里。虽然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提出“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要求,在目前课时量不断被压缩而授课内容不断推陈出新并日益增加的情况下,用传统的教法明显已难以保证教学质量的提升。通过基于微课的机电一体化课程翻转教学模式,可以将教学工作的重点从教师的讲授转换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把教师从不断重复的教学过程中解放出来,通过不断研究教学的形式与过程,改进教学方式和手段,增强教学效果。下面介绍基于微课的机电一体化课程翻转教学模式中课程的教学流程及实施过程设计。
课程教学内容的分解与学习进度规划 教师在课程教学资源制作之前,首先,要根据教学大纲确定课程教学所涉及的全部知识点和学习过程中的难点、重点。机电一体化技术涉及机械结构、检测系统、数字控制器、接口技术、驱动技术等知识内容,因此,教学内容分解就需要在此基础上细化知识点,并注意与其相关前导课程的教学内容衔接。其次,制定各知识点教学微课表达手段和制作方案,比如:新型机械结构的介绍用三维动画,能够更好地展示其工作原理与性能;电路分析则需要将工作原理动画与性能公式推导相结合,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其设计计算的本质。最后,拟定学生的学习进度指导书,引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确定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评估点,安排检测评估的方式与时间。
教学资源的制作与 根据课程设计得到的全部知识点,组织任课教师搜集教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整理和完善。目前网络上的专业教学资源非常丰富,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可以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降低教学成本;但这些教学资源往往是针对不同学校的不同课程,因此需要根据自己的课程教学需要进行适当的修改和完善才能使用。同时要想增强教学效果,适应微课教学的需要,还需要根据学生知识接受的习惯和爱好,自行制作相关微课视频内容。
将制作好的机电一体化全部知识点微课视频、部分知识点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学习进度指导书和机电一体化课程练习题、自测试题等教学资料上传至学校网络教学综合平台,通过该平台的管理功能控制教学资料的与访问权限,进行教学进度的管理。学生可以通过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手机等多种终端自主观看微课视频和其他多媒体教学资源,并完成学生工作页上相关引导问题及学习笔记,同时学生也可以在该平台上讨论问题,分享学习体会。
课堂教学 基于微课的翻转教学的课堂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重点不再是教师对知识的讲授,而是用来完成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答疑、讨论和检测。因此,课堂教学活动的形式将变得更加多样化。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需要定期对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行引导,并通过课堂或网络的测试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指出并纠正学生自主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也可以将从网络交流中收集到的学生反馈问题进行集中性解答,并组织学生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灵活应用。或者在课前布置课堂讨论的典型案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准备。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锻炼学生活用知识和团结协作的能力;在学生交流讨论过程中,教师在一旁协助并适时引导和点评,帮助学生领会课程知识的应用。
基于微课的翻转教学的课堂教学的学时安排也应有所变化,应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因此可以将部分课时削减,以自习课的形式交由学生自主安排;同时注意在课程初期应适当安排课堂教学学时,既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自主学习,掌握足够的课程知识点,又不会因为学习内容的不适应影响学习的效率和效果。在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的知识领域设置里程碑式的课程节点,通过课堂检测和讲评进行阶段性学习进度和效果的检查,促进学生进行学习进度的把握。
课外的交流与测试 由于基于微课的翻转教学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因此要保证学生在设定的学习时间内完成学习,不能像传统教学那样通过课堂教学进度的把握来保证教学进度的完成。虽然课堂教学节点的测试检查可以督促学生按时完成相关内容的学习,但是课外的引导、讨论、交流与检测分析仍然非常重要。因此,网络化教学平台的建设是课外教学跟踪和教学研究改进的基础。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学生可以针对自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课堂上没有解决的问题向教师进行询问,这样能够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疑惑,并有利于教师归纳教学中的普遍问题,从而为课堂教学和教学改进提供对象。教师根据学生线上表现和测试结果,及时调整课堂教学内容的安排,挖掘教学过程中的共性问题,从而不断改进教学手段与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与质量。
5 总结
通过基于微课的机电一体化课程翻转教学方法的研究,发现以微课来贯穿整门课程的翻转教学,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核心的教学活动组织形式,变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采用移动互联设备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并将教师从繁重、重复的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更多地关注课程教学的方法与教学的效果。这样必将推动机电一体化课程改革的进展,提高机电一体化课程的学习深度和效率,对于新环境下的大学专业课程教学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怡,赵呈领.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及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范文4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实效性;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391—02
英语课堂教学实效性主要包括、效果和效率两方面。英语教学实效性就是教学效果的实现和教学效率的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观认为,学生作为教学对象,是英语课堂教学的基础。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教学活动和交际。教师应该以自主教学为主,采取体验式和建构式课堂教学模式,以此提高学生综合英语的运用能力。[1]英语课堂教学实效性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并将所学知识内化。英语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高是英语教师的目标,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所学英语知识。
一、合理分配英语活动
英语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必须付出一定强度的劳动。英语课堂教学就是对有限时间内教学活动紧张程度的把握,充分发挥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开发学生的最高潜能。英语教学强度过低就会造成教学时间的浪费,反之亦然。因此,英语教师合理地安排英语活动,既满足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又可以为学生提供英语练习平台。
结果反馈:上述教学方法完全忽视了学生对英语知识的需求。上述方法的目的是让教师示范,学生跟读,然后再对学生进行询问,并让部分学生示范,纠正学生的发音。上述教学方法持续时间为3分钟,但是平均每人只能训练8遍左右,不能实现熟练掌握的程度。因此,上述教学方法需要增加训练强度,延长全班朗读的时间。
改进反馈:学生都对英语具有很强的好奇心,教师第一次上课的时候,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增强学生的好奇心,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3分钟的英语活动,既调节了英语课堂气氛,又增加了学生的开口次数。改进后的英语活动,使得全班开口频率增加一倍。从英语语言学习角度来说,英语学习实效性与学生复现率的高低有关。在英语活动过程中,学生通过朗读、拼读和动作等方式,增加了对英语知识的理解,深刻地掌握了英语知识的内涵。英语教师通过循序渐进的方法,使得学生广泛参与到英语教学过程中。同时,英语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反映,通过适当的动作,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
二、重视传授语法知识
英语教师应该重视语法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了解英语单词和造句的规律,加深学生对英语知识的了解和语言能力的提高。传统英语知识的传输,有效地避免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弯路,提高英语课堂的实效性,减轻学生的英语学习负担。例如,现代进行时语法的学习,可以采用专项突破法,帮助学生总结和归纳语法规律。在现代进行时语法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专研的能力。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掌握正确、科学和恰当的语法知识,又提高学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同时,英语教师可以列举一些贴近生活的语法,促进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掌握英语知识,对英语语法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英语学习的实效性。
三、更新教学理念
英语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教育中心,避免出现过重看待语法和词汇的现象。[2]同时,英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英语交流能力的培养,依据学习目标和教学任务改进教学模式,并完善新教学模式的教学标准。英语新课标提出任务型教学和研究性教学两种模式。任务型教学是英语教学的全新模式,其将英语教学目标融合到英语教学活动中,在学生完成英语任务的同时,掌握英语知识。另外,任务型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英语的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简单地说,任务型教学模式就是学习与应用的结合,在应用中掌握知识,在学习中侧重应用。任务型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教学中心,通过师生活动和学生合作来掌握英语交际能力。研究性教学模式是最近几年兴起的模式,其主要指学生在英语教师的指导下,培养学生英语的研究能力,以此加深对英语知识的理解。在研究性教学模式中,学生不需要英语老师的传授和教导,只需要老师的指导。研究性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学习实践和英语知识的应用。研究性和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有机结合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真正意义上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两种教学模式可以依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经历,创造良好的交际环境,设计合理的教学任务,让英语学习更加贴近生活。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通过学习、参与、合作和实践等方式,实现英语教学的预期目标,感受英语学习中的乐趣,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自身的英语知识应用能力。
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提高英语实效性的主要手段,其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英语学习起着导向和推动的作用,甚至影响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认识过程。英语教学过程中兴趣的强弱直接影响英语教学的成败。例如,在英语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向同学介绍英语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英语学习的意义。英语教师通过富有感情的英语演讲,让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同时,英语教师可以在英语课堂上播放具有代表性的英文歌曲,让学生了解英国的风土、人情、习俗、文化和地理等。[3]英语教师应该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学生,让学生看到老师的言行、举止和谈吐,在学生心中留下落落大方的良好形象。良好的形象有助于英语教师的教学,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一旦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遇到任何困难,教师应该进行正确的疏导,帮助学生树立信心。[4]英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总结经验教训,不能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进行埋怨,防止学生失去英语学习的信心。另外,英语教师既要发挥英语知识的内在力量,又要通过自身的人格和品质去感染学生。因此,英语教师既要关注学生英语作业的完成情况,又要关系学生的思想情况。英语教师应该与学生成为朋友,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一旦学生和英语教师成为朋友,学生就会喜欢上英语,英语学习兴趣就会得到提高,英语课堂教学实效性也会得到提高。
五、运用多媒体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多媒体技术标志着英语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是计算机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有机结合,可以大大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多媒体技术可以帮助英语教师创立语境,让英语教学更加新颖,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媒体技术通过音形并茂,动静结合,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转变学生的思维模式。[5]多媒体技术可以大大提高英语教学内容的感染力,提高学生参与英语活动的积极性。多媒体技术可以转变传统的思维模式,使得教学中心从教师向学生转变。多媒体技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听、说等感官,实现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和培养能力的预期目标。
多媒体技术通过科学、合理的组织方式,将英语知识进行分解,降低英语知识的复杂程度,减少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负担。同时,多媒体技术可以增加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控制,实现因材施教,便于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理解。另外,多媒体技术可以让英语知识更加直观、形象和多变,优化英语教学,增加英语课堂的知识量,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英语教学是一项长期工作,英语知识的传授和学生能力的培养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英语教师不能过于心急,应该长期关注和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6]从某一角度来说,教育就是致力于现在,关注于未来。英语教师应该不断进行教学反思,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内涵,以此来提高英语教学水平。英语教师不断完善教学设计,改进教学方法,制定满足学生需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规划,从实际角度提高英语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马潇潇.提高英语教学实效性方法之我见[J].教育艺术,2009,(7):47—49.
[2]王静.如何增强英语教学的实效性[J].考试周刊,2011,(2):153—154.
[3]鲁子问.中学英语教育学[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11).
[4]林培英.课堂决策—中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及案例透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2).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范文5
关键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题训练;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721 文献标识码:a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以下简称《科研方法》)在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有重要的地位,对提高教师的教育科学研究素养、增强教师实际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从《科研方法》课程的实际开设效果来看普遍存在问题,甚至被许多学生称为是教育类课程中最不受欢迎的课程之一。
一、《科研方法》课程课题训练的指导思想
(一)教师成为研究者
自英国课程论专家斯滕豪斯20世纪60年代提出“教师成为研究者”理念以来,迅速成为现代教师专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引领教师通过反思实践教学,并通过积极参与科研活动提升教学层次和水平,是现代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基本路径。《科研方法》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必修课程,其主要关注的是教师如何参与教育科学研究活动,因此其应该直接为教师在日后的教学实践中成为研究者做好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准备。
从实际的状况来看,中小学教师由于缺少教育科研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而不会做科研,这成为阻碍中小学教师成为研究型教师的技术性难题。究其原因,一方面源自于教师从认识上对于这一理念的认可度还不够高,另一方面也折射出教师教育课程在培养教师的科研意识和能力方面的不足。现在教师教育中的《科研方法》课程的开设,多数限于科研方法一般性理论知识的传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实际技能性的训练重视不够,使得课程的教学在脱离了实际的科研训练之后变成了抽象的理论讲演。学生在学完了《科研方法》课程之后,对于如何从事教育科研活动仍然无所适从。因此,《科研方法》课程的开设应该紧紧围绕“教师成为研究者”这一基本理念为中心,课程的目标应该定位于教会学生实际的掌握教育科研活动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能力,从而最终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以此更好的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在训练中求发展
从性质上看,《科研方法》课程是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特征的课程。其目标应该从总体上既需要服务于学生认知思维层次的提升,引领学生的认识达到理性的高度,同时也需要关注具体的教育实践问题,帮助学生提高具体的教育问题研究能力。《科研方法》这两方面的性质相互影响和作用,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则需要结合具体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
成人的学习往往更具有实用性和功利性,对于绝大多数参加继续教育的一线中小学教师而言,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工作而学习是其基本的学习动因。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的学习思潮在学生的学习中影响深远,“有用的就学,没用的不学”也成了很多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取舍的主要标准。虽然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但是面对现实情况,与其否定这种思想的存在,不如在承认这种思想的基础上做出适当引领和改进。因此,立足于学生具体科研实践能力的训练和掌握,并逐步引导学生思维朝纵深化方向发展,应该是此课程开设的基本逻辑。
二、《科研方法》课程课题训练的实施策略
(一)“作业—课题—论文”一体化的课题训练模式
《科研方法》课程的开设一般需要先开设教育原理、教育心理学等基础学科,其课程的开设一般在继续教育活动的中后期。这与学生后期完成的毕业论文在时间上有衔接的可能性。因此,在《科研方法》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增强教学训练的针对性,可以考虑将学生的课堂训练作业与其以后的毕业论文的写作结合起来。一方面可以改变学生课程作业和毕业论文粗制滥造的现状,为毕业论文写作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学生参与《研究方法》课程课堂训练的积极性,以此提高科研训练的质量。从可行性角度来分析,毕业论文的写作从其性质来看就是在完整的参与某个特定的课题的研究。而《科研方法》课程在“教师成为研究者”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其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帮助学生学会如何的独立的从事课题研究。以完整课题研究的形式作为《科研方法》课程的训练内容
以对学生的科研素养的提升能够起到一个全方位的训练。因此,采用“作业—课题—论文”一体化的课题训练模式,课题研究就成了联接《科研方法》课堂训练内容与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一个桥梁和纽带,使学生在实际参与某项课题的实际训练过程中,既强化学生在《科研方法》课程学习的实效性,同时也为后续的毕业论文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课题训练的具体实施策略
在具体课题训练的实施过程中,为了保证每一个学生参与教育科研训练的质量,可以从教学考核这一方面加大对学生课堂教学训练在学分考核中的比重。另一方面,各类高校都有鼓励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相关政策,课题训练可以利用学生参与学校学生科研立项的机会,鼓励学生将科研立项与课题训练联系起来,以此提高学生参与课题训练的积极性。在实际的课题训练过程中,以学生参与课题研究为中心,结合课程内容的教学进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实施:
1.课题分解、逐一实施
一项完整的课题研究至少包括以下三个基本过程,即课题的选择(选题)、课题的论证(开题)、课题的完成(结题),而其中又可以具体的分解为:课题的选择与界定、文献的检索与分析、研究计划的形成、研究方法的选择、研究成果的书写、研究结论的论证等阶段。这一过程与《科研方法》课程的教学内容的顺序基本一致。因此,在学生的课题训练过程中,可以将整个课题研究的过程分解成不同的阶段和任务让学生分阶段的完成,并结合《科研方法》课程教学的内容进度逐一的予以实施。这样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参与训练进一步强化《科研方法》课程内容的学习,对课堂所学内容做出及时的巩固与练习,同时将整个课题研究活动分阶段的逐一实施,有利于保证整个课题研究的质量和水平。
2.量化打分、层层推进
在将一个完整的课题分解成若干个步骤之后,为了保证各个阶段性任务完成的质量和水平,需要按照课题研究的进程在各个不同的任务之间形成一个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的局面。学生在完成各阶段具体的任务时,只有上一个环节的任务完成了,并且顺利通过特定的考核,方可进入下一个环节的任务。在此过程中,强化考核对于整个课题完成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在课题训练的实际过程中,为了保证每一个环节的训练质量,需要对训练的每一个环节做出单独考核,并予以打分。在打分的过程中可以采用百分制也可以采用等级制,但是无论如何需要建立一个考核的退出机制。以便让那些在训练的过程中不合格的作业重新接受练习,直到这个环节合格了方可进入下一个环节的研究。这样操作可能会使不同的学生在整个的课题研究过程中进度会出现个别化的差异,但是为了保证整个课题研究的质量却是十分必要的,这也是训练作业个性化的一种体现。
3.结题验收、强化考核
在课程结束之际,通过课题分解、层层推进的方式,学生的课题训练任务也基本接近尾声。此时所需要做的是对学生的课题研究成果进行结题验收,并对其整个的研究活动进行考核打分。结题的形式可以有多种,可以让学生写书面的结题报告和结题论证来完成其课题的结题工作,也可以利用课堂教学时间让学生模拟参加结题活动中的答辩工作。无论是何种形式的结题方式,严格考核在这里至关重要。对于考核结果优秀的课题研究成果,可以为学生在公开出版发行的刊物上进行推荐发表,或者推荐到学校相关的刊物或学报上发表,以此激励学生进一步从事科学研究的兴趣。而对于整个的课题研究活动考核不合格的同学,则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帮助机制和惩戒机制,让其通过帮助获得提高并能够在后续的毕业论文写作的过程中获得较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范文6
关键词:Java课程体系;项目案例;团队协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10-0119-02
1.Java语言发展现状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OOP)被称为程序设计思想的一场革命。1995年推出的Java作为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的代表,成为计算机应用开发领域的主流趋势。Java平台由Java虚拟机和Java应用编程接口构成,成就了产品的通用性、高效性;Java语言拥有的面向对象的三大特性(封装、继承、多态),以及简单性、安全性,尤其是Java语言的跨平台性,真正做到“一次编写,到处运行”,成为该语言迅猛发展的最有利的因素之一。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Java的社会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地增加,Ja-va软件工程师、Java系统架构师、Java程序员、Java高级程序员、Java测试工程师在企业中供不应求。在所有件开发类人才需求中,对Java软件人才的需求超过了全部人才需求的60-70%。
TIOBE编程语言社区排行榜是编程语言流行趋势的―个指标,Java语言在近几年的排行榜上一直位居榜首。2017年3月TIOBE编程语言排行榜最新公布,Java语言与上月相比虽然下降了4.14%,但仍以16.384%的占比位稳居第一,如图1所示。
随着Java的不断完善和发展,Java的知识领域不只是简单的JDK编程,还包括HTML,CSS,JavaScript核心、Oracle数据库、Web系统架构、Hibernate、Struts、Spring开发等。Java无论在企业级应用,还是在面向大众的服务方面都取得了不少进展,在中国的电信、金融、移动、联通等关键性业务和增值服务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再加上各种基于Java技术的应用服务器以及各种应用软件,也推动了Java在金融、制造等领域更为广泛的应用。
2.高职Java课程体系构建
本文基于Java语言良好的发展前景,结合高职学院学生的特点,经过Java课程教学团队的多次研讨,最终确定高职Java语言课程体系采用团队协作项目化的教学模式,由面向对象人手,放弃面向过程到面向对象的过渡,以项目“学生管理系统”、“在线考试系统”、“商城系统”三个项目为主线构建,如图2所示。
第一、第二学期分别开设C语言程序设计和数据结构,作为程序设计的基础。
第三学期开设72学时的Java语言,以项目“学生管理系统”作为实训案例分解任务,把项目管理的思想融入项目设计,从第一学年的先行课进行语言基础的承接,然后引入面向对象的概念,通过对学生管理系统的学生类、班级类、用户类的建模,实现对象与抽象概念的理解;接着从项目的生命周期与发展过程引入分层设计(以常见的表示层、业务层、数据访问层三层作为架构),要求数据与操作分开,通过数据访问接口的业务功能抽象,实现程序各层次之间的解耦合,再通过接口的实现类完成业务的具体操作,逐步从组件化过渡到服务化。
第四学期开设72学时的Java Web,以项目“在线考试系统”作为实训案例,在分析设计时遵循软件工程的思想,从系统需求分析、系统设计、数据库设计、系统实现、系统测试五方面进行功能需求设计。系统需要分析阶段,绘制基于UML的各模块功能用例图,在系统设计阶段,绘制总体设计框架功能结构图和系统技术架构图,系统详细设计时分模块描述了各部分的功能设计;在数据库设计阶段,绘制系统总体E-R图,同时设计数据库字典;在系统实现阶段,首先实现简单Web编程,得出功能实现效果图,嵌入JavaScript技术,利用JDBC访问实现动态网站设计,最后JSP+Servlet实现Web系统,系统测试阶段,针对功能测试给出了测试用例。
第五学期开设72学时的Java框架,引入框架模式应用,从Hibernate、MVC框架到Strutsl、Struts2及JavaEE平台开发,引进最前沿的开发技术、利用最先进的开发工具,使高职学生能够在就业时快速进入工程项目的开发的角色中,真正实现学有所用,就业无压力,与企业开发零对接。
3.Java课程教学方法
3.1案例教学法
把Java课程体系的学习内容以“项目设计”为核心组织教学,按项目分解成多个任务,融会各个知识点,先配备知识点的实例练习,再完成项目分解的各个小模块,在学习过程中,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完成学习,在整体上体现了内容主导、实例解析、以点带面,贯穿教学内容的教学模式。
3.2团队协作
对学生进行分组分工,按照真实的项目设计过程对系统需求分析、系统设计、数据库设计、系统实现、系统测试五方面完成功能需求设计。团队成员要求定期提交开发文档及开发进度报告,尽可能地模拟企业开发场景,累积一定的实战经验。
3.3网络教学平台
Java课程网络教学平台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和学习保障,该平台整合了Java课程体系内课程间的递进关系,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网络教学资源,实现在线学习、在线练习、在线测试、在线答疑、交流共享等功能。依托Java课程建设成果,应用到Java课程教学中,达到“师生交流互动、网络资源共享”的效果,更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课程知识体系的认识和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4移动终端学习平台
随着智能手机的流行,教育技术领域正面临着由微终端带来的巨大的学习变革。高职Java课程体系设计与开发了基于微信的Java微课程。
在Java课程教学中,依据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大纲和学生认知水平,重新梳理教材内容,整合课程资源,将Java课程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及相关要求,植入基于微信的Java微课程自主学习系统,实现了微终端学习菜单功能模块,引导学生使用智能手机开展了Java微课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