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变动成本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管理会计变动成本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管理会计变动成本法

管理会计变动成本法范文1

关键词:管理会计;企业应用现状;对策

一、管理会计的含义

管理会计是指在当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实现最佳经济效益为目的,以现代企业经营活动及其价值表现为对象,通过一系列专门方法,利用财务会计提供的资料及其他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和报告,实现对经济活动进行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责任考核评价等职能的一个会计分支。

二、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应用中的现状

1.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与现实实践相脱节

管理会计的应用是随着外部的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企业内部组织形式等的变化而变化的,企业的管理方法和模式是由企业实践的经验和结果而得来的,不同的企业因为有不同的企业文化和管理环境而管理会计方法不同。由于我国管理会计发展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大部分管理会计理论主要是以引进国外的管理会计理论为主,然而我国的社会环境、经济体制、法律制度等与西方国家存在很大的差异,如果单纯的把西方国家在实践中得出来的管理会计理论直接应用于我国的企业中去,会存在许多不适应性,管理重点与经济需求不符,使实际经营管理变得尤为困难,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管理会计的理论和方法体系中,存在着许多会计假设,将问题简单化、理想化,但往往在实践中情况较为复杂,需要考虑的问题和因素很多,有时候用简单的会计理论方法不能够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如本量利分析的相关范围假设、产销平衡假设和品种结构稳定假设,如果没有这些基本假设,那么本量利分析这个方法就难以应用。而在企业的实际情况中,很难做到与假设相符。由此,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应用管理会计方法的积极性,最终导致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之间产生裂痕。

2.传统观念和法制环境对管理会计应用的制约

在管理会计的应用中,变动成本法是其应用的主要方法之一。变动成本法将成本按照成本习性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与完全成本法不同的是,变动成本法将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期间成本处理,而完全成本法则将其计入产品的生产成本。两者相比较而言,变动成本法更适合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它能够解释利润与业务量的变动关系,有利于促使企业重视销售工作;变动成本法能够提供更加准确的决策有用信息,有利于企业进行短期经营决策。而单单采用完全成本法计算出的单位产品成本有时不仅不能反映生产部门的真实业绩,还会掩盖其生产实绩,提供错误的管理信息;完全成本法所确定的分期损益,其结果往往难为管理部门所理解,甚至会使企业一味地追求产量,盲目生产,造成产品积压和浪费。

由于受传统成本观念的影响,企业的管理者大多采用完全成本法来进行成本的核算,传统成本观念认为,生产成本是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全部耗费,应该包括变动生产成本和固定生产成本,而且这种观点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另外,变动成本法不符合对外报告的要求,在现行会计制度的要求下,定期会计报表的编制、存货的计价和收益的确定都应采用完全成本法,企业的外部投资者也要求按完全成本法计算成本和利润,所以变动成本法在会计制度上还没有合法化。不同方法的应用会产生不同的利润结果,对所得税的计算也会产生影响,然而现行的税法规定所得税按照完全成本法计算缴纳,因此,在税法上变动成本法也不被认可。由此导致管理会计难以在企业中普遍应用。

3.大数据时代对管理会计的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各类数据蜂拥而至,大数据时代随之而来,企业数据的收集、分析等都l生了巨大变革,管理会计作为企业管理的工具更是受到了巨大的影响。在大数据时代下,企业可以获得各种实时的数据和信息,并利用管理会计预测的专门方法和技术,及时了解竞争对手的动态和市场的变动趋势,进而对市场变化做出迅速的反应,赢得市场先机。

然而部分企业对大数据在管理会计中的应用认识不足,认为建立这样的一个机制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会产生大量的成本,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因此,企业认为没有必要学习和应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但这势必会影响大数据在企业管理会计工作中的推广与应用。另外,管理者所搜集的大量信息需要巨大的存储空间来存储数据,而现有的数据库几乎无法处理TB级别的数据,更不能满足其他数据的分析需求,这将影响企业能否及时收集和分析大量的管理会计信息来帮助企业做出有效决策。随着互联网飞快发展,信息传播更加迅速,企业管理会计信息的安全性难以得到保障。这些数据一旦泄露,会使企业的商机迅速外露,从而给企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三、加强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应用的对策

1.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促进理论与实务相结合

每个国家的经济环境、政治体制、社会文化等不同,使得管理会计的应用也不同。在我国,由于对西方国家先进理论的学习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导致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阻碍了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要使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得到良好的应用,必须加强自身管理会计的系统研究,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

对于西方的管理会计理论,我们不能一味地追求“拿来主义”,而是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有选择的吸取一部分“精华”。对于我们自身,需要不断地分析我国各种类型企业的管理会计案例和总结成功经验,形成自身的一套理论体系,并根据市场经济的变化不断地修改和调整管理会计的应用方式和方法,再向企业推广这些具有指导性的管理会计应用方法,从而促使管理会计的应用水平提高。

2.改变传统观念,采用“结合制”会计核算方法,完善法制体系

良好的内部管理环境有利于加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而变动成本法对于企业的内部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企业的管理者要改变传统观念,加强对变动成本法的应用,可以采取“结合制”的会计核算方法,即将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结合使用,对日常核算如产品成本、存货成本、贡献毛益和税前利润按变动成本法计算,以满足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者的需要。到期末将变动成本法确定的成本和利润等会计资料调整为完全成本法所反映的会计资料,以满足对外报告和企业外部投资者的需要。这既能使变动成本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又能更好地为企业内部管理者和外部投资者服务。

完善的法制体系是管理会计得以应用的必要保障,只有在完善的法律体系下,企业才能有一个自由、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使企业在市场中进行的经济活动得到有效的监督和保障。我们应该以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为导向对相关的法律制度进行适当的修改与调整,从而促使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

3.增强大数据中应用管理会计的意识

管理会计作为一个分析决策的管理工具,必须有大量的会计信息数据作为支撑,因此,需要提高大数据在管理会计应用中的作用意识。首先,有关的专业人士可以根据企业应用与大数据有关的管理会计实践结果进行总结,将成果形成一个知识体系,并将其融入高校的课程体系和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中作为学习内容进行案例教学。其次,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应该带动企业的中基层管理者学数据的相关知识,增强对大数据在管理会计中应用的认识。此外,企业可以邀请相关学者来公司做专题讲座,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以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

4.建立基于云计算的安全会计信息系统

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存储工具必须具有足够大的容量,在此要求下,企业可以建立基于云计算的会计信息系统。在云计算模式下,企业能够实现对PB级别数据的存储,通过网络将数据传给远程数据中心的“云”存储和计算。这不仅增大了存储容量、提高了分析效率,还降低了企业财务会计信息化的成本。同时,为防止企业的机密泄露,就必须要增强云计算应用的安全性,企业可以通过设置人员权限、加强访问控制、数据加密等方法得以保障。

四、结束语

总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技术日异月新的环境下,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对企业的管理也越来越重要。但是目前我国的管理会计应用仍不够成熟,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使管理会计体系不断完善,将来在企业中能够得到更好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杨公遂,孙.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现状与前瞻[J].山东社会科学,2010,(11).

[2]耿云江,赵晓晓.大数据时代管理会计的机遇、挑战与应对[J].会计之友,2015,(01).

[3]张韫麒.我国管理会计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外资,2013,(14).

[4]杨绪刚.我国企业加强管理会计应用研究[J].财会学习,2016,(07).

[5]刘俞伶.管理会计在现实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J].新西部(理论版),2015,(03).

管理会计变动成本法范文2

有人提出:应该取消“成本会计学”。因为工业企业产品成本核算的完全成本法、企业存货成本、销售成本的计算方法遵循的是企业财务会计准则,属于财务会计的内容,应回归财务会计,列入中级财务会计学。原属于管理会计中的成本控制等内容,仍应在管理会计中讲授。笔者对此不敢苟同。成本会计与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虽然存在着许多密切的联系,甚至部分内容雷同,但是,它们之间更多的是存在显著的区别。

成本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表现在:(1)会计目的不同。成本会计目的是对内提供有关成本和费用的信息;财务会计目的则是对外提供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有关信息。(2)会计对象不同。成本会计以成本、费用为对象;财务会计的对象则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要素。(3)会计方法不同。成本会计的方法包括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等;财务会计的方法则包括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填制和审核凭证、复式记账、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会计报表等。

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区别表现在:(1)会计目的不同。虽然二者都是对内服务,但成本会计的重心以成本核算、控制为主;管理会计则以预测、决策为主。(2)会计对象不同。成本会计以成本、费用为对象;管理会计则以企业生产经营所需要的决策、管理信息为对象,不着重研究哪一方面。(3)程序和方法不同。成本会计强调方法的系统性,会计数据的科学性、准确性、客观性,会计程序的合理性;管理会计的方法选择可灵活地由会计工作者选定,强调数据科学,但不一定绝对精确,可用近似值,数据处理程序也不一定规范,可根据企业的需要而选择。

二、关于成本与费用关系

在西方,认为成本包括未耗成本和已耗成本两个方面,已耗成本表现为企业的费用。也就是说,费用是成本的耗费,价值由成本转向费用。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认为费用包括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和期间费用三部分。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计入产品成本,“成本是对象化了的费用”,价值由费用转向成本。显然,中西方对成本和费用的关系认识存在差异。

笔者认为,中西方的认识都有失偏颇。广义的费用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应该计入资产成本的费用(称之成本性费用),如生产费用,计入产品成本;材料采购费用,计入材料成本;固定资产安装调试费用,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等。二是应该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费用(称之损益性费用),如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产品销售成本等。在我国,认为先有费用后有成本,“成本是对象化了的费用”,实际上是指成本性费用和成本的关系。在西方,认为先有成本后有费用,“费用是成本的耗费”,实际上是指成本和损益性费用的关系。中西会计界都只认识了二者关系的一个方面,因而都不全面。正确的认识应该是:成本是成本性费用的对象化,损益性费用是成本的耗费。成本性费用在发生时计入资产成本,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发生耗费,从而形成损益性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例如,生产费用属于成本性费用,计入产品成本,产品销售出去以后,已销产品成本便转化为产品销售成本(费用),计入当期损益。成本和费用的关系图示为:成本性费用资产成本损益性费用。

三、关于产品成本项目的设置

原全国会计职称考试统编教材《成本会计》认为,成本项目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燃料与动力、制造费用四个项目。如果企业不设置“燃料与动力”这一成本项目,可将燃料费用并入“直接材料”,将动力费用并入“制造费用”。

笔者认为,上述设置不甚合理。因为,当企业发生一笔直接计入费用时,理当直接计入产品生产成本。然而,如果该费用并无专门的成本项目,按上述规定则应该计入“制造费用”。制造费用需要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这与直接计入费用不需分配相矛盾。例如,企业生产A产品专用一台设备,设备折旧费用属于直接计入费用,应该直接计入A产品生产成本(全部由A产品承担)。但是,由于没有专门的成本项目,该设备折旧费用只能计入“制造费用”,月末在几种产品之间共同分配。这显然是不妥当的。因此,建议在上述成本项目之外,增设“其他直接费用”成本费用,专门用来归集没有专设成本项目的直接计入费用。

四、关于成本计算方法的分类

在原全国会计职称考试统编教材《成本会计》中,把产品成本计算方法分为基本方法和辅助方法两种。基本方法包括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辅助方法包括分类法、定额成本法、标准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笔者对其中标准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的性质存在质疑。因为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分类法和定额成本法所计算的产品成本都是产品的制造成本,并且,最终结果也都是产品的实际成本,因此,上述几种方法所计算的存货价值和损益,可以作为计税和对外报告的依据,其性质属于成本核算方法。但是,标准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所计算的产品成本不能作为对外报告和计税的依据,其性质应该属于成本管理方法。既然如此,将属于成本管理方法的标准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作为成本核算方法中的辅助方法,显然是不正确的。定额成本法通过定额可以加强对成本的管理,属于成本管理方法,但同时,它所计算的产品成本能够作为计税和对外报告的依据,因而也属于成本核算方法。

正确的分类应该是:成本核算方法包括基本方法和辅助方法两种,基本方法包括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辅助方法包括分类法和定额成本法。成本管理方法包括定额成本法、标准成本法、变动成本法等。

五、关于完全成本法和制造成本法的名称

管理会计变动成本法范文3

关键词:变动成本法 固定成本 应用

变动成本法是变动成本计算法的简称,它也被称为边际成本法或者是直接成本法。预算前,划分好变动成本和固有成本在做计算,其中直接人工、直接材料以及变动制造产生的费用属于产品生产过程中计算在内的变动制造成本,而把固定制造成本包括在内的所有固定成本在当期直接算入损益,这一计算方法即为变动成本计算法。

一、变动成本法出现后的演变过程

传统的全部成本法,主要是产品成本只包含与业务量有明显关系的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后来人们渐渐发现,很多间接的制造费虽然不算是直接成本但也跟着业务量的变动而发生着正比例的变动,同时有的直接成本虽然已经直接计为特定对象,却也并非全是变动成本。不能更好的预先计算成本已经无法适应目前竞争更加激烈的经济市场环境,在成本计算法上亟待革新,去发现更科学更趋近真实的新的计算方法。早在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市场变迁使企业不得不对内部会计部门提出更高的要求,最早的变动成本法在那个时段已经出现在西方的一些企业中。实践证明该计算法能给企业内部提供详细的信息资料,进而对经济活动里预测、决策、控制及计划的步骤做了有力的依据。现在在西方内部管理盛行的变动成本法也慢慢在向我们的企业内部引进。

二、分析变动成本法的实用性

变动成本法作为企业管理和会计部门重要的基础的计算方法,它有着自身绝对的优势,能为企业提供管理信息并做出管理决策做出有力依据。变动成本法有它自己的特点,为了提高对企业管理的要求,在企业核算中该成本法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但也不是每一种情况下都能最大化实现这种优越计算法的作用,在适用性上我们得进行讨论,以深入了解变动成本法和直接成本法核算体系为前提,实践中做到灵活运用。

三、与完全计算法相比变动成本法的优势

完全计算法只包括直接材料与直接人工,变动成本法则是将整个生产过程中耗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的制造费用都计入产品成本的方法,而且把固定的制造费用和非生产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直接由当期当做收益给予补偿,和完全成本法相比较,这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

四、在大型工业企业中变动成本法的应用

根据工业企业成本的形态特点,变动成本指的是总额度随着每年生产量的不同而发生同比例增长或减少的成本。变动成本法里成本主要指生产过程中耗费的原材料,直接人工费用和制造费用,这些总额会跟着产量的增减发生相应的变化。它以严格意义及传统意义上的产品成本为基础,实际地反映出企业生产经营效果,即可尽量免除在生产中出现的虚报的情况,同时也为成本预算、成本控制和最终经营策略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五、变动成本法在企业小批量生产中的应用

成本有两种属性,变动成本法先划分出两大部分,即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这种计算法参与到企业里的经营管理时,直接性的展现了利润、成本以及业务量之间的关系。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企业多是按产品划分变动成本,即按产品,区分厂类别定变动成本,比如以机器器械厂为例,和产量多少成对应比例而变动的生产成本有:

(1)原材料:铸造用的金属原料、造型材料、耐火材料、基本钢材、木材等系列产品直接用料;

(2)生产产品配套内燃机,电动机,电控;

(3)厂外订货的锻件;

(4)燃料动力方面:包含铸造及锻造用的燃料、机加工、焊接处理燃料、炼钢用的电力等等;

(5)厂外工艺性合作成本。做到精细的变动成本估算即可达到企业效益的粗算更趋向真实效益的目的。

六、变动成本法的应用条件

区分变动与固定成本在变动成本计算法里是关键的第一步,动与固定是相对数量变化来说的,根据企业生产成本是否会因产量的增减而发生变化这一条件来判断是否适用变动成本法。区分开变动与固定成本,依据整理出来的数据做企业产品生产决策,所以划分必须准确,才不会出现严重的错误。会计部门一样应该按照会计常用的成本效益重要原则来划分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对大局影响小的细节上无需花过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做分析。

七、变动成本法应用时的一些建议

企业在大的经济环境里既不能固步自封也不能盲目跟风直接引入及完全应用变动成本法,应从自身管理要求出发,从自己运营特点出发,全面考虑到各个因素与信息处理的成本。为了使内部有一个完善的控制体系,在内部报表上可以使用变动法,有利于控制成本,分析企业效益,进而为做出正确运营策略打下基础。而在对外报表里,根据对外报表的要求,成本核算应该采用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相结合,相调制的总和,要求更为准确、简单明了。所以在不同环境下,两种计算法应得到灵活正确的应用,最终成为企业管理的得力工具。

八、结束语

了解了变动成本法的适用性,和完全成本法相比的区别与优势后,根据大型工厂企业以及多产品少批量生产企业的不同特点,正确划分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采用变动成本法能有效的为企业控制成本,预算效益,为企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当然两种成本计算法在不同的实际情况中也应做到灵活应用,最后成为企业管理的有力工具。

参考文献:

[1]夏红雨,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下税前利润差异的计算[J].财会月刊,2008(32)

管理会计变动成本法范文4

[关键词]案例分析 变动成本法 完全成本法 发出存货计价方法

一、 引言

1936年美国会计师乔纳森・N哈里斯提出了变动成本法,该成本计算模式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只将变动成本计入产品成本,而将当期固定费用从销售收入中扣除,免去固定成本的分配计算程序。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很多专家学者对变动成本法的应用和改造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许多见解,使其成为成本核算改革研究的重要课题和发展方向。在成本核算中,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是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的新会计准则更是取消了移动平均法和后进先出法,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认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为方便讨论和比较,本文仍将后进先出法纳入到计算范围,结合实例分析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以期给出具有指导意义且较为系统的结论。

二、 案例分析

某厂生产一种甲产品,正常产量是1000件,每件售价为15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85元(其中每件直接材料35元,直接人工30元,变动性制造费用20元);全年固定性制造费用19200元,固定性摊销及管理费8000元,单位产品的变动性摊销及管理费为3元。

要求:

(1)按“两法”计算甲产品各年度的单位产品(生产)成本,并比较合理性;

(2)按“两法”计算和与销售收入配比的总成本,并进行分析;

(3)按“两法”计算确定各年度实现的税前净利,并编制 损益表,并进行分析。

1、单位产品成本的合理性比较

变动成本法下的单位成本为:85元

完全成本法下的单位成本分别为:109元,105元,110.6元,115元

在变动成本法下,不管产量如何变化,单位产品成本总量不变,但在完全成本法下,当产量发生变化时,单位产品成本也相应变化,产量越大,单位产品成本越小。企业的产量越大,产品库存越多,利润就越大,这是一种错误信息。这种错误信息会误导决策者,鼓励决策者盲目生产,自觉不自觉地寻求增加库存量,虚计资产,虚增利润。

2、“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的符合性比较

对比上图可看出,变动成本法比完全成本法更符合“收益与费用配比”的会计原则,因而用变法计算的利润也就更真实。其原因是,变动成本法根据成本性态来划分和核算成本,将与产品制造过程直接相关的变动生产成本列入产品成本,随着产品的出售或结存分别转入销售成本或存货成本,而将与各期经营活动能力和管理需要直接有关,不受产品生产量变动影响的固定制造费用列入期间成本,随着时间的消逝而一次全部转销。

3、损益表及税前净利的综合性比较

(1) 先进先出法下的综合比较

存货吸收释放固定制造费用差额(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制造费用―期初存货释放的固定制造费用)的数值分别为0,+4200,+1176,-5376。与税前净利的差额(完全成本法下的税前净利―变动成本法下税前净利)相一致。

(2) 后进先出法下的综合比较

存货吸收释放固定制造费用差额(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制造费用―期初存货释放的固定制造费用)的数值分别为0,+4200,0,-4200。与税前净利的差额(完全成本法下的税前净利―变动成本法下税前净利)相一致。

(3) 加权平均法下的综合比较

存货吸收释放固定制造费用差额(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制造费用―期初存货释放的固定制造费用)的数值分别为0,+4200,+918.75,-5118.75。与税前净利的差额(完全成本法下的税前净利―变动成本法下税前净利)相一致。

不管存货计价采用何种方法,税前利润差异遵循一般规律公式如下:利润差额=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税前净利―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税前净利=期末存货中的固定制造费用―期初存货中的固定制造费用=期末存货量*单位固定性制造费用―期初存货量*单位固定性制造费用。可见各期产销量决定了存货数量,存货计价方法决定了单位固定制造费用,期初期末存货中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吸收与释放量也就决定了该利润差额。因此日常采用完全成本法核算的企业在调整成变动成本法下的利润时是容易实现的。

参考文献:

[1]财政部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 2006;10

管理会计变动成本法范文5

关键词:完全成本法 变动成本法 NP差异

由于成本的划分标准不同,产生了两种成本核算方法――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是财务会计广泛采用的,并据此编制对外会计报表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变动成本法是企业内部管理者经常采用的,出于满足管理会计预测、决策、预算、控制和评价的需要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为了适应企业成本管理的要求,需要对两种成本法进行利润转换。

一、理论依据

(一)完全成本法

完全成本法又称为“全部成本法”“归纳成本法”或“吸收成本法”,是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完全成本法是以经济职能分析为基础,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将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所有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都归集到产品的生产成本,而将期间所发生的销售管理费用计入非生产成本,不构成产品、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

(二)变动成本法

变动成本法又称“不完全成本法”“直接成本法”,是指在产品成本计算中,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成本包括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中的变动部分。产品的成本是在产品实际形成过程中发生的,因此,制造费用中的固定性部分被视为期间成本而从相应期间的收入中全部扣除,按照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计量损益。

(三)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比较

1.应用前提不同。完全成本法,以成本的可盘存性为前提,将成本分为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两大类。凡是一定时期内的生产领域为生产产品而发生的,都应归集于生产成本,所以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制造费用全部计入产品成本。

变动成本法,以成本性态为前提,将全部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类,并且要将属于混合成本的制造费用按业务量水平分解成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两部分。

2.成本流程不同。在完全成本法下,制造费用(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均被视为产品的成本,固定性制造费用被归集于产品而随产品流动,因此本期已销产品和未销产品在成本构成上是完全一致的,均在销售时扣除。见表1。

在变动成本法下,变动制造费用被视为产品成本,而固定制造费用及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被视为期间成本。在产品出售之前,变动制造费用随存货的变化而增减;在产品出售之后,存货成本将转入产品销售成本,与销售收入相配比决定损益,而固定性制造费用将在年末一次性扣除。见表2。

3.NP计算方法不同。

完全成本法下NP计算公式:

EBIT=销售收入-销售成本-期间成本=销售收入-(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固定性制造费用)-(变动性管理费用+固定性管理费用+变动性销售费用+固定性销售费用)

NP=税前利润×(1-所得税税率)

变动成本法下NP计算公式:

EBIT=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销售收入-(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变动性管理费用+变动性销售费用)-(固定性制造费用+固定性管理费用+固定性销售费用)

NP=税前利润×(1-所得税税率)

由上可知,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下NP产生差异的原因在于两种方法扣除固定性制造费用的方式不同。变动成本法下扣除的固定性制造费用是被归集于期间费用,直接影响当期NP。而完全成本法下扣除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则是被归集于产品而随产品流动,只有产品到了销售环节才会影响该期NP。

三、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下NP差异推导

(一)基本假设

假设:各期产品单价、单位变动生产成本、固定性制造费用、固定性销售费用、固定性管理费用相同,所得税税率相同。

为了便于研究,作如下设定:p:产品销售价格;b1:单位变动生产成本(由单位直接材料、单位直接人工、单位变动性制造费用构成);b2:单位变动销售费用;b3:单位变动管理费用;a1:固定性制造费用;a2:固定性销售费用;a3:固定性管理费用;Q:本期生产量;x:本期销售量;Q0:期初存货量;Q1:本期生产量;Q2:期末存货量;GZ0:期初存货所包含的单位固定性制造费用;GZ1:本期生产产品包含的单位固定性制造费用;GZ2:期末存货所包含的单位固定性制造费用;∏:所得税税率。

(二)模型推导

由模型(3)可知,ΔNP的大小根据GZ0、GZ2、Q0、Q2、∏五因素决定,与单价、变动成本、期间成本、本期销售量、本期生产量无关。当期初存货所包含的固定性制造费用等于期末存货所包含的固定性制造费用时,ΔNP=0,即完全成本法下NP等于变动成本法下NP,两者NP相等;当期初存货所包含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小于期末存货所包含的固定性制造费用时,ΔNP>0,即完全成本法下NP大于变动成本法下NP;当期初存货所包含的固定性制造M用大于期末存货所包含的固定性制造费用时,ΔNP

(三)推论分析

推论1:当Q0=0时,即期初存货量为零时,ΔNP=GZ2Q2 ×(1-∏)。由于Q2=Q0+Q1-x、Q0=0,则有ΔNP= GZ2(Q1-x )×(1-∏)。当本期生产量等于本期销售量时,则ΔNP=0,两者NP相等;当本期生产量大于本期销售量时,则ΔNP>0,即完全成本法NP大于变动成本法NP;当本期生产量小于本期销售量时,则ΔNP

推论2:当Q2=0时,即期末存货量为零时,ΔNP=-GZ0Q0 ×(1-∏)。由于Q0=Q2-Q1+x、Q2=0,则有ΔNP=GZ0(Q1- x)×(1-∏)。当本期生产量等于本期销售量时,则ΔNP=0,两者NP相等;当本期生产量大于本期销售量时,则ΔNP>0,即完全成本法下NP大于变动成本法下NP;当本期生产量小于本期销售量时,则ΔNP

推论3:因GZ0≠0,且 GZ2≠0,其中GZ0由上期期末存货所包含的单位固定性制造费用决定,GZ2由本期期末存货所包含的单位固定性制造费用决定,单位固定性制造费用为固定性制造费用总额除以当期生产量,因此GZ0、GZ2的值取决于当期产量的大小。

当上期产量Q1′=本期产量Q1时,则有GZ0=GZ2,ΔNP=GZ0 (Q2-Q0)×(1-∏)=GZ0(Q1-x)×(1-∏)。当本期生产量等于本期销售量时,则ΔNP=0,两者NP相等;当本期生产量大于本期销售量时,则ΔNP>0,即完全成本法下NP大于变动成本法下NP;当本期生产量小于本期销售量时,则ΔNP

当上期产量Q1′>本期产量Q1时,则有GZ2>GZ0,Q0= Q2′,Q2-Q2′= Q1-x,ΔNP=(GZ2Q2-GZ0Q0)×(1-∏)。当本期生产量等于本期销售量时,则Q2=Q0,ΔNP>0,即完全成本法下NP大于变动成本法下NP;当本期生产量大于本期销售量时,则Q2>Q0,ΔNP>0,即完全成本法下NP大于变动成本法下NP;当本期生产量小于本期销售量,则Q2

当上期产量Q1′

四、案例验证

ZT公司只生产一种A产品,第一、二年的产量分别为30 000件和24 000件,销售量分别为20 000件和30 000件;存货计价采用先进先出法;产品单价为15元/件;所得税税率为25%;第一年期初无在产品。具体数据见下表。

公式验证:

第一年期初无在产品,因此Q0=0,则ΔNP= GZ2(Q1-x )×(1-∏)= 180 000/30 000×10 000×0.75= 45 000(元),结果符合推论1,当本期生产量大于本期销售量时,则ΔNP>0,即完全成本法下NP大于变动成本法下NP。

第二年期初有在产品,则ΔNP=(GZ2Q2-GZ0Q0)×(1-∏)=(180 000/ 24 000×4 000-180 000/30 000×10 000)×0.75=-22 500(元),结果符合推论3,当上期产量Q1′>本期产量Q1、本期生产量小于本期销售量时,则Q2

五、结论

通过以上数学模型推导及案例验证发现,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之间的NP可能不同,由此产生的NP差异的变动规律如下:在无期初存货和无期末存货时,两种方法下的NP差异与本期产销量有关,且变动规律一致;而当存在期初存货时,需要考虑上期产量和本期产销量关系,但最K可以归结为期初和期末存货所包含的固定性制造费用之差。为此,我们可根据该模型针对不同情形将两种方法的NP进行转换,进而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有用的信息。

参考文献:

管理会计变动成本法范文6

【关键词】管理会计 财务会计 异同

一、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探讨

企业的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都是现代企业中的重要会计工作内容,两者之间即存在一定的联系,也有着一定的差别,这是更好的运用两者功能,促进企业发展的基础。

(一)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概念

管理会计也可称为企业内部报告会计,主要是以企业的现在和未来资金运动为研究对象,以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为核心目的,为企业的内部管理者提供经营管理和决策的科学信息基础为目标,所进行的会计分析管理活动,主要包括成本会计系统和管理控制系统。

财务会计则主要以全面、系统地核算与监督企业过去一段时间内得以完成的资金运动,为企业投资人、债权人和政府有关部门等利益相关者提供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盈利能力等经济信息为主要目标的经济管理活动。

(二)管理会计是财务会计的延伸和发展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存在着共同点,其主要根本在于两者的理论基础相同,并都服务与现代企业的会计工作要求等,对企业的经济决策等提供重要信息数据。此外,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还存在以下深层次关系:

1.管理会计的职能是财务会计职能的延伸和发展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是并列与现代企业会计工作中,是独立的会计工作。都经历传统会计的延伸发展而形成当前的独立会计工作职能。可以说,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都是经历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基于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提升市场竞争力而产生的会计工作。管理会计是以财务会计为基础进行的企业预算分析,并主要编制企业的全面和责任预算,确定主要目标,并负责建立权责中心,对经营管理活动进行控制、分析和调节考核等等,确保企业目标的实现。故此,理论上而言,管理会计职能是建立与企业财务会计基础上的,属于财务会计职能延伸。

2.管理会计的内容体系是财务会计的深化

企业的生产与发展在不断加深的市场经济和不断加剧的市场竞争中面临新的挑战,这使得企业必须对其发展的未来前景进行预测,并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投资决策等,不断的强化企业经济目标和预期的实现能力,这也就使得对企业经济的核算、调控、分析、评价和考核等环节的管理更加重要。在此情况下,企业将成本的习性以及量本利分析等结合起来,并归纳出变动成本法、预测分析和产品生产决策的方法等管理专门方法,并不断衍生出责任会计、成本控制等内容,在不断丰富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科学和系统的管理会计内容,丰富了现代企业会计的内容和功能体系。在此过程中,管理会计的内容实现都建立在财务会计的基础上,并且于财务会计的内容体系存在相对称的性质。例如,成本控制和成本核算分别属于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安两者针对的对象是相同的,所使用的方式也存在极大的相似性,故此,管理会计的内容体系在很大程度上是财务会计的深化。

(三)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虽然在理论基础上存在极大的相关性,但是就具体的工作开展却有着明显的区别。

1.工作侧重点差异:财务会计的工作侧重点主要在于以企业的日常业务记录为基础,核对数据信息,并登记入账,定期完成财务报表的编制工作。财务会计主要向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公布,其具体目标主要在于为企业的外界服务,也属于企业的外部会计。而管理会计则是针对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遇到或可能遇到的文进行分析预测的工作,主要针对企业内部管理层人员提供决策有用信息,以更好的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等,其主要目标在于为企业内部管理质量的提高服务,属于企业的内部会计。

2.工作的主体层次差异:财务会计的工作主体一般只是一个层次,也就是企业整体的经营活动,其主要要求在于能够反映完整的经济活动过程,而不遗漏任何的会计要素。而管理会计的工作主体则有着更多的层次,其针对的对象不仅仅包括企业整体经营管理过程,还包括企业经营的各流程环节和许多的外部市场因素,这也就使得管理会计的工作主体更多的建立在多层次的影响因素上。

3.两者作用实效性差异:财务会计主要是反映企业过去或者已经完成的经济活动,强调客观性的原则,坚持历史成本核算原则,并将其信息记录定位在真实反映企业过去实际发生的经营业务。在此情况下,财务会计实际上类似于报账性会计。而管理会计则与之相反,主要是利用过去的信息资料,主动分析企业现在和未来的经营活动。可以说,管理会计的实效是联系过去、现状和未来这个更长时间链的活动。管理会计将对企业未来的预测作为工作重点,本质上属于经营性会计。

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相融合的设想

正如上文分析中提到的,企业的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之间存在一定的共性关系,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就其起源以及主要目的而言,在现代企业的发展中将会更多的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起来,以发挥更好的会计职能,促进企业发展。故此,笔者对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相融合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更好的设计促进企业发展的会计系统内容。

(一)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相融合的基础

1.内部信息使用者的要求趋于一致

虽然企业的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分别属于企业的外部会计和内部会计,但是就其会计工作的最终目的和服务对象而言,主要在于企业内部的会计信息使用者。企业的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最终目的都是促使企业内部经营者更好的了解企业自身情况和相关的外部环境等,进而指导更科学的发展战略等。在此情况下,企业的内部信息使用者对于会计信息的要求将更加区域一致,管理会计的功能重要性不断加强,但必须建立在与之相配合的全面的财务会计信息基础上。

2.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终极目标实现要求两者的融合

传统观点将企业的财务会计目标定位在对外信息披露,而管理会计的目标则是提升企业价值。在当前经济社会背景下,企业的对外信息披露与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关联性更强,这就使得传统意义上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目标不断趋向统一。尤其是现代企业将财务会计看作是产权管理的重要手段,而将管理会计定位在促进企业产权能力的战略高度,这显然再次将两者在终极目标上形成一定的统一。

可见,要满足企业内部信息使用这要求,真正完成以会计工作促进企业综合发展的目的,就需要将企业的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融合起来,形成更全面和深入的信息体系。

(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是一种必然趋势

在上文分析基础上,再次结合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理论与实践情况,笔者认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将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

首先,就两者理论而言,财务会计主要是对企业的资金活动进行核算,而管理会计则是以价值差量为基础进行管理,分别是对企业的静态和动态分析管理。将两者有效的融合,毫无疑问将会使企业的会计工作上升到全面的管理高度,并不断的提升企业的会计人员素质和能力,推动企业会计工作的变革。而这两者的融合在当前会计电算化得以普及,相关理论基础不断丰富的前提下具备实现的基础。

其次,就两者工作的实践而言,企业的管理效率和质量的提升是其工作的主要追求。而管理质量和效率的提升毫无疑问是企业管理会计的主要工作,这就使得企业需要分析和核算更多的数据信息。进而,财务会计这一数据信息的主要来源与企业管理会计需求的融合程度将会最终决定企业管理会计的数据是否全面和真实,影响其决策结果。故此,基于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效率和能力的核心目标,在企业发展实践中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将会不断融合。

三、促进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相融合的建议

正如上文所述,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相融合将是一种必然的历史趋势,这对于促进企业会计工作职能的更好发挥,促进企业战略决策的更加科学和其他综合能力的不断提升等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更好的促进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相融合趋势的实现,笔者认为可以从现代化技术以及会计工作的实际流程等入手,对其进行一定的完善。

(一)在财务会计中引入变动成本法,促进两者的沟通程度

变动成本法是企业管理会计中重要的会计方法,也成直线成本法,针对企业常规的成本计算过程,引入成本性态分析的前途,将变动的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核算的重要内容,进而将企业的固定生产成本变为期间成本,以贡献式损益确定企业的经济损益,完成成本核算的模式。鉴于变动成本法的计算能够为企业生产单一产品提供更具实用价值的成本变动资料,进而促进企业确定从贡献进而决策生产等。同时,能够促进企业进行盈亏的临界分析和量本利的分析等,促进企业正确的进行成本计算和控制,为经营决策提供更有效的价值资料。在企业的财务会计中引入变动成本,实际上对于企业的标准成本核算而言有着突破性价值。在传统的财务会计中,标准成本核算对于企业成本的核算往往过于单一,缺乏对各流程或者不同时期成本核算的变动思考,引入变动成本法,能够提升财务会计的成本核算全面性,并且更加细致和客观的反应企业的动态成本活动。对于企业的弹性预算和责任会计等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总之,引入变动成本法能够促进企业成本计算和控制在企业经营的各环节得以实现并发挥作用,促进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更好沟通。

(二)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发展企业财务管理系统

在上文分析中,能够看出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最根本原因在于企业对于经济增加值的追求,这也就使得建立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的财务管理系统能够更加有效的将企业的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联系起来。这需要对企业的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工作进行更为妥善的安排。例如,将企业的年经济增加值作为主要核算目标的会计工作,需要建立完善的计算公式,如税后净营业利润与全部资本成本的差额计算年度创造的经济增加值。这就能够将资本成本中债务成本和股本成本等的创造力更好的分析出来,进而在未来决策中更全面的分析经营活动的侧重面。在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的会计报表的信息加工处理过程中,从账户设置到对内对外的报表信息汇总、分析、管理的整个过程中,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依靠的是同一套信息加工处理系统。各类账户信息兼顾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信息,即在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的会计信息处理系统中,可以同时产生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需要的信息,从而解决了传统管理会计面临的信息成本问题。此外,借助于计算机信息技术,会计信息可以适时记录并进行差异分析,克服了传统管理会计面临的信息相关性问题。由于该系统同时满足了传统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需要,也就没有必要再区分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了。

虽然目前在我国还没有单独设立经济增值报表的严格准则,但作为一种不同于三大会计报表的新的报表,增值表有它不可替代的优越性。它可以先作为一种补充的报表在一些企业中先进行实践,在经过不断完善之后,再制定规范准则,以适应会计的发展趋势。毫无疑问,要使用经济增加值方法,需要有一个高效的管理体系。

四、总结

通过全文分析,笔者认为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业的管理会计作用将会成为企业关注的重要问题。而企业管理会计的功能发挥与财务会计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虽然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在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中,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将是不可避免的必然趋势。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起来,对于促进企业会计功能的更好发挥有着重要的意义。要更好的促进两者融合的实现,需要在财务会计中引入变动成本法,并建立以经济增长值为核心的独立会计报表,这对于现代企业会计体系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徐秋菊.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比较性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