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常用的化学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常用的化学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常用的化学方法

高中常用的化学方法范文1

《工程材料》是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它不仅是一门应用技术,同时又是建筑施工等课程的基础,该课程中涉及到的材料的组成及性能等内容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化学知识方能学好,因此在开设该课程前,一般都需要学生具备基础化学知识,结合《工程材料》教学内容,主要总结了小高职基础教育阶段需要前修的化学知识模块。

关键词:

工程材料;高职;化学;教学内容

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以高铁、隧道、桥梁、建筑为主打专业的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同时也是中国中铁集团下属唯一一所高职院校。我校每年为国家高速铁路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土木工程检测、道路桥梁建设等方面输送大量的优秀人才。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老牌土木工程类院校,我校在大一第二学期开设了《工程材料》这门课程。由于近些年高考不断改革,高中化学知识删减了很多,又由于高考适龄生源的减少,以及一些二本院校招生门槛的降低,使得我校招生学生的素质降低,此外,作为三年制高职教学的补充,五年制高职的学生没有经过高中系统的学习,化学知识更是为零,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不能够满足《工程材料》这门课程的学习,因此,需要在讲授这门课程之前,前修一部分化学基础知识,现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前修基础课程并没有充足的课时,也不能像高中化学教学那样,重视基础,精讲运算,因此我们针对学生后学专业课学习的内容,总结出三个必须掌握的化学知识模块,即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硅酸盐工业基础、有机物及新型高分子材料,便于学生学习掌握,为后续《工程材料》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1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工程材料》主要讲述建筑材料的性能和使用条件,现阶段建筑工程中常用的金属材料又可分为黑色金属,例如钢、铁、及其合金等,还有有色金属包括铜、铝及其合金。从事土木工程建设的技术人员必须了解和掌握这些材料有关的知识,土木工程材料是一切土木工程的物质基础,材料决定了建筑的形式和施工方法,因此我们的学生要想学好这部分知识,就必须先要掌握金属元素及其化学物有关的基础化学知识。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较多,由于学时有限,我们只能选取与专业课联系比较紧密的内容重点讲解。例如:铝、铁、铜三种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是重点讲解的内容。铝元素存在的形式主要是铝土矿,铁元素能够以游离态的陨铁和化合态的铁矿石存在;铝粉可以制成银粉(白色涂料);铁(铬、锰)为黑金属,其余的都为有色金属;金属铝既能和强酸反应,又能和强碱反应;金属化合物与酸和碱的反应;常用的金属冶炼方法及原理,例如,电解法冶炼铝,热还原法冶炼铁,湿法冶炼铜等;其中最主要的还是工业炼钢、炼铁的原理。工业炼铁的主要原料是石灰石、铁矿石、焦炭,在炼铁高炉中发生三个化学反应这样可以得到生铁,生铁可以作为炼钢的原料,把生铁冶炼成钢的过程,就是除去大部分硫、磷等有害杂质,并且适当地降低生铁里的含碳量,调整钢里合金元素含量到规定范围之内。炼钢时常用的氧化剂是空气、氧气或氧化铁,主要化学方程式:大量铁变成氧化亚铁,调整硅、锰的含量,同时降低碳量,除去FeO,因它会使钢具有热脆性。

2硅及硅酸盐工业基础

建筑工程中把能够将散粒状材料(如砂子、石子等)和块状材料(各种砖或者砌块)粘结成为具有一定强度的整体材料,成为胶凝材料。胶凝材料根据化学成分可分为无机胶凝材料和有机胶凝材料,其中无机胶凝材料又可分为气硬性胶凝材料,例如石灰、石膏、水玻璃等,而水硬性胶凝材料主要为各类水泥。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要作为重点内容。因此我们在讲述这部分知识点时,首先要求学生要对这几种材料的化学成分、反应方程式有一定的了解,并且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主要讲述的内容包括硅的性质及应用;二氧化硅的性质及用途,硅酸盐工业主要包括玻璃、水泥和陶瓷,这三种产品都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材料,尤其是水泥,因此,学生要掌握这几种产品的制备原料、设备、反应原理、主要成分、特性、种类及用途。以水泥为例,其制备原料为石灰石、粘土和石膏(适量),设备为水泥回转窑,具有水硬性,水中空气中都可以硬化,是不可逆过程。

3有机物及高分子材料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对材料的需求越来越多,对材料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新型高分子复合材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有机物知识点繁多,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主要包括:烷、烯、炔烃及笨和笨的同系物基本组成及化学性质;烃的衍生物的重要类别和各类衍生物的重要化学性质,包括卤代烃、醇、醚、酚、醛、酮、羧酸、酯,硝基化合物等等;重要的有机反应及类型,包括: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消去反应、水解反应、热裂化反应,聚合反应、中和反应;高分子材料是由可称为单体的原料小分子通过聚合反应而合成的,包括碳链高聚物、杂链高聚物、元素高聚物,四类主要高聚物反应包括:加聚成碳链、缩聚成酯链、缩聚成肽链、酚醛(或酮)缩聚。传统高分子材料包括塑料、橡胶、纤维、薄膜、胶粘剂和涂料等。其中,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建设与人民日常生活所必不可少的重要材料。而新型高分子材料的性能更优越,应用更广泛,既具备了传统高分子材料机械性能,且在一定领域有特殊用途的若干种新型材料,例如有高分子分离膜、仿生的高分子材料、医用的高分子材料、液晶高分子材料、导电塑料等等。两者在化学结构和物质划分上,是基本一致的,只是合成难度上、实际用途上、出现时间上有差异。从事建筑工程的技术人员都必须了解和掌握土木工程材料的有关技术知识。土木工程材料是一切土木工程的物质基础,材料决定了建筑形式和施工方法。因此要学好这部分知识非常重要。知识的积累和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要循序渐进,要想学好专业课,就必须要先学好基础课。

作者:张巍 单位: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马兰,刘景景.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材料专业《大学化学》课程建设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6(6):35-37.

[2]刘荣梅.基于化学基础知识背景的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物理化学课程教学研究[J].宿州学院学报,2013(10):96-97.

[3]唐灵生.《硅和硅酸盐工业》导学[J].数理化学习(高中版),2003,(11):48-52.

[4]李培泰.讲授中专化学基础知识几法[J].中等林业教育,1999,(3):38-39.

高中常用的化学方法范文2

1. 坚持课前预习

积极主动学习课前预习的方法:

(1)阅读新课: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

(2)找出难点:对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2. 认真听课,做好笔记

上课时应注意力集中,积极主动学习。当教师引入新课时,学生应该注意听取教师是怎样提出新问题的;当教师在讲授新课时,学生应该跟着想想教师是怎样分析问题的;当教师在演示实验时,学生应该认真看看教师是怎样进行操作的;当教师在对本节课进行小结时,学生应该有意学学教师是怎样提炼教材要点的等。

做好笔记,好笔记是教材知识的浓缩、补充和深化,是思维过程的展现与提炼。由于化学学科知识点既繁多又零碎,所以课上除了认真听课,积极思考外,还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记下教师讲的重点、难点知识,以及思路和疑难点,便于今后复习。有的学生没有记笔记的习惯;有的学生记多少算多少;有的学生只顾记,不思考,这些都不好。对于新授课,主要记下教师讲课提纲、要点以及教师深入浅出,富有启发性的分析。对于复习课,主要记下教师引导提炼的知识主线。对于习题讲评课,主要记下教师指出其中属于自己的错误,或对自己有启迪的内容,或在教材的空白处划出重点、做上标记等,有利于课上听教师讲课。此外,对于课堂所学知识有疑问,或有独到见解要做上标记,便于课后继续研究学习。

3. 及时复习

课后复习是巩固知识的需要。常有的学生这样说:课内基本上听懂了,可是做作业时总不能得心应手,原因在于对知识的内涵和外延还没有真正理解。这正是课后复习的意义所在,课后复习方法如下:

(1)再阅读:上完新课再次阅读教材,能够自我提高。

(2)后作业:阅读教材后再做作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的学生做作业之前没有阅读教材,于是生搬硬套公式来做作业,结果事倍功半。

(3)常回忆:常用回忆方式,让头脑再现教材的知识主线,发现遗忘的知识点,及时翻阅教材相关内容,针对性强,效果很好。

(4)多质疑:对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多问些为什么,能够引起再学习、再思考,不断提高对知识的认识水平。 转贴于

(5)有计划:把每天的课外时间加以安排,把前一段学习内容加以复习,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复习并不仅仅是对知识的简单回顾,而是在自己的大脑中考虑新旧知识的相互联系,并进行重整,形成新的知识体系。所以,课后要及时对听课内容进行复习,做好知识的整理和归纳,这样才能使知识融会贯通,避免出现越学越乱的现象。

4. 学会巧记

由于化学知识点比较多,如果靠死记硬背是难以记住的,所以应学会巧记。化学上常用的记忆方法有比较法(常用于容易混淆、相互干扰的知识,如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四个相似的概念,可以通过比较,使理解加深,记忆牢固)、归纳法、歌诀记忆法、理解记忆法和实验记忆法等。

5. 勤练

练习是理解消化巩固课堂知识的重要途径。但练习要有针对性,不能搞题海战术,应以掌握基本方法和解题规律为目标。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一题多解和归纳总结,这样才能达到做一题会一类的效果。如化学计算中常用的技巧法有守恒法、关系式法、极值法、平均值法、估算法、差量法等。

6. 建立错题本

做题的目的是培养能力、寻找自己的弱点和不足的有效途径。所以,对平时出现的错题,应做好修正并记录下来。记录时应详细分析出错的原因及正确的解题思路,不要简单写上答案。同时,要经常翻阅复习,这样就可以避免以后出现类似错误。

7. 重视化学实验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是以实验为依据的理论和应用相结合的科学,化学实验不但能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动手等能力,还能加深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所以必须重视化学实验。平时做实验,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思考如何做,为什么要这样做,还可以怎样做,从而达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的目的。

高中常用的化学方法范文3

关键词:优化 高中化学 课堂教学 对策

教学时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来创设一种与化学问题有关的情境,进而造成一种悬念,使学生产生向往、探索的欲望,达到欲罢不能的状态。

一、直观化:情境设置的易理解性视角

建构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的认知建构是基于个体前期经验对新概念进行同化与顺应的过程。所以情境尽管是为教学服务的,但不宜远离学生的生活与学习经验,否则就会使新知在旧知框架上难以“着陆”。

在学习“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时,学生对物质的量几乎没有任何概念,对这些枯燥的理论学习也提不起兴趣,这时候就需要老师改善教学导入方法,让学生参与其中。假定有一筐一元的硬币,且每一硬币的形状、体积、质量都是相同的,不存在任何差异,请同学们想一下,可以通过哪些方法知道这筐硬币的个数?这时候,学生就会兴趣大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学生们会积极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总结下来无非是直接计量和换算两种方法,前者直接获得硬币个数,后者通过引入中间物理量搭桥,换算出硬币个数。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很自然地引导新课的学习,即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

二、生活化:情境设置的现实性原则

生活是现实的,教学也应该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样的教学才变得可亲而又可接受。

例如讲“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这节内容时,我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咸豆浆会凝聚而甜豆浆却不会凝聚?现在我们用的大多是黑色的水笔来书写,前几年的钢笔使用过程中会出现灌入不同的墨水而产生笔管堵塞不能出水的情况,这又是为什么?”有了这两个问题的引导,学生就会对相关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为探究课堂知识进行了良好的铺垫。从现实生活中寻找情景的优点在于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去体验化学,在这样的体验中,学生将逐渐地学会用化学的眼光来观察身边的一切,用化学的头脑去思考和分析周围的一切。

三、适切性:情境设置的可达成性视角

高中教学是三年一循环,所以最好进行分阶段、分层次教学。同一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不同的层次也应该有不同的教学效果。

例如复习卤素单质与二氧化硫的性质时,设计如下程序:①在二氧化硫与溴水的反应中谁是氧化剂,谁是还原剂?为什么?②上述反应有何现象?③向亚硫酸钠溶液中加入溴水有无反应?④向氯水中通入二氧化硫气体有什么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⑤氯水和二氧化硫都有漂白作用,当二者混合后其漂白作用如何?通过以上问题的解析,使学生的认知由浅入深,促使学生思维的纵向发展。

上述设计是基于问题研究的教学模式,一方面问题由浅入深,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可以达到一定的高度而体验到学习的价值感;另一方面对每一个小问题而言,都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分层指导,不必人人达到一样完美的效果。这样的课程设计有利于大幅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水平和质量。

四、人文性:情境设置的教育性视角

有的教师认为,思想教育是政治课的任务。其实不然,在化学学科教学中应该渗透思想教育,这些教育应该是跟教学内容相结合,构性教育与知识性教育相结合的信息传递给学生。一部化学史就是人类社会与自然抗争的历史,其中的探究精神与思想因素是十分丰富的,这些教育可以是具有正面影响的,当然也可以是有反面警示作用的。

化学史是化学发展的记录,也是一部化学研究方法的历史。在教学中可选择化学史上著名的实验或著名的发现事例,经教师简化、设计、编制后,编成富有启发性的材料,让学生“追踪”当年科学家发现的思路,模拟科学家发现的过程。如针对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学习,教师可提供第一张元素周期表的编制者门捷列夫当时的研究背景,让学生排布1~18号元素可能的位置。学生们经过讨论与分析,排出了多种可能的情况。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各种排列的优点与不足,从而进一步让学生体验门捷列夫的研究方法、过程,享受成功的喜悦。

再如在学习“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之后,分析下面的案例:某位“大师”在某次“带功”报告会上吹嘘,“一次我拿一根纯铝棒经意念发功后,经高能物理研究所测试,铝棒的成分都发生了变化,变成了铁,还有铜和金的成分……”针对这个问题,让学生试用化学的观点从能量和核变化的角度分析这一案例的可行性。这样就会大大促进化学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学生通过分析可以得出:铝原子要变成铁原子须通过核聚变,发生核聚变需要很大的能量,而人体不可能提供那么巨大的能量使铝变为铁,因而的说法是错误的,不科学的。显而易见,这样的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将信念教育结合在一起。

五、开放性:情境设置的创造力视角

在高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让给学生,始终树立学生是主角的思想,始终为了学生的发展和进步而果断地采取有力措施,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学宗旨。现在的课堂情境设置比过去开放得多,其实就是为了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创新能力,避免将自己的思维卡死在固定的教学模式之下。

如在《化学2》第三章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中,我先按教材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一种难溶于水的气体。此时,我及时设问:这种气体是不是烷?请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进行检验。学生通过激烈的讨论,形成以下四种方案:

1.将生成的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观察溶液是否褪色;

2.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溴水中,观察溴水是否褪色;

3.收集一瓶气体,与氯气混合后光照,观察气体颜色和集气瓶壁是否有油状液滴;

4.在导管口点燃,观察是否能燃烧。

接着学生分组实施上述四个实验方案并作好实验记录。通过实验和讨论,学生发现方案1和方案2说明该气体中含有与烷烃性质完全不同的另一类物质,这时学生心里热切希望知道这种“与烷烃性质完全不同的另一类物质”是什么,这样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为接下来教师介绍乙烯的化学性质作了很好的铺垫。

通过以上化学习题的灵活教学,能使学生从一点发散到四面八方,突破思维的局限性,重新组织已有知识和经验,找出新的可能的答案,并由此跳出题海,居高临下,解题时有明确的方向,知识得到升华。

六、任务性:情境设置的生产化视角

化学是一门应用科学,课堂情境的设置要尽量联系化学在工农业建设中的应用,使学习更具应用性和价值感,不致远离生产实践,也是对学生学习目的性的一种教育与影响。

例如在讲“电解质溶液的性质”时,化学教师可以提问:在做心电图的时候,需要在仪器与我们皮肤接触的部位涂上一定的液体,这种液体是氯化钠溶液还是我们经常说的酒精溶液,为什么?这时同学们就各抒己见了,有的说是酒精,因为我们经常用酒精来消毒杀菌,还有的同学说是氯化钠溶液,因为它也可以消毒。显然在这个问题的回答中出现了不同的答案,这时候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利用学过的化学概念来分析问题,并且对其进行有效的解答。教师可以接着提问,医生在给病人做心电图的时候需要电,也就是说,涂抹的液体需要导电才行,那我们回忆一下酒精和氯化钠溶液的含义是什么?看看哪种可以导电。这时候学生就会恍然大悟,说出两者的概念,并分析各自的物质组成,然后自然就明白了问题的答案。解决问题,需要一定的化学知识,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能针对化学中的概念设计有效的问题,这样就会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的化学学习。

总而言之,高中化学学习涉及化学实验、数据分析等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学习难度系数相对较大,可以说很大程度上困扰着高中生的学习。为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优化课堂情境是影响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的重要前奏。以上提出的几个课堂情境设计视角紧紧围绕课改理念,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考,对改进化学教学有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1]徐艳松.浅谈如何优化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环节[J].新课程学习,2012(6).

高中常用的化学方法范文4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概念图

概念图在高中化学中应用越来越普遍,借助多功能化的概念图可以清晰展示不同知识点之间关系,在学生的脑海中搭建知识体系,从而启发学生化学思维,主动实现知识整合,并自主分析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要合理使用概念图,逐步引导学生化学思维提升,帮助学生建立关联系的化学知识网络。

1.高中化学概念图的学习作用

概念图是一种连线串联节点来表示概念之间关系的图示方法,知识学习是一个分散学习的过程,当知识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就需要对原有的知识概念进行串联,建立网络化的概念体系,在知识网络中添加新的内容,完成整个知识框架搭建。学生应当将新学到的知识点串联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将笼统的概念细化到框架中,构建成复杂的概念体系。对于高中化学教学而言,其教学大纲的知识点较为零碎分散,但是每一个知识点之间的前后关联性较强,概念图应用推广有助于将分散的知识点串联成一个完整的知识链,极大提高了学习效率,概念图在学习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①概念图可以替代部分篇幅的文字,将知识点直观化展示出来,通过线条串联可以标注出单一概念之间的联系,从而形成系统化的概念体系,教师的教学任务得以减轻,而学生的学习难度降低,相应地学习效率提升;②概念图应用纠正了学生学习中的逻辑性错误,让学生发现知识概念中的理解误区,从而修正了学生的化学思维;③学生亲自绘制概念图可以帮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理清各个知识点之间的逻辑性关系,调动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方法

2.1 简单知识的学习

高中化学教学中可以使用概念图学习简单基本的化学概念,打好化学学习基础,通常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两种概念图形式,即“链式图”和“气泡式”的概念图,这两种概念图的绘制方法简单,知识结构串联性较强,能够清晰简明展示所学知识的关系,从而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对链式图应用应当注重其结构要素,保持分散知识点的独立性,串联好知识点额关系,并且要加注相应的文字表述,例如在化学反应方程式中常采用链式图,将每一个独立的概念反应流程以箭头和线段节点的方式连接成链状,并且标注反应条件的问题。比如在氧化还原反应学习时,都要借助链式的反应方程式,这样可以直观展示氧化剂和还原剂是哪种物质,同时在原子上面标注价态,可以展示反应过程中的价态变化,了解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的关系,有效提升了教学效率。气泡图常应用于核心概念教学,以核心概念为中心,围绕着这一重点知识点连带出其他的知识点,从而形成一个逐渐开放的气泡图,从而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2 复杂知识框架搭建

高中化学教学中,每一个章节的内容不是独立性的,而是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因此教学要重视章节知识的归纳以及每一章节的衔接,这就要求教师明确章节的层次和逻辑关系,借助清晰的概念图来搭建复杂的知识框架。概念图是逻辑关系的展示图,包含了化学教学的每一个知识点,各个元素之间的差异性和关联性一目了然,采用圆形的概念图形式可以将知识点的从属关系展示出来,并根据不同的文字表述来填补区域内的位置,这种以数字和序号的方式展示了概念图的层次性,化学知识概念层层递进,逻辑性分明,学生借助概念图可以构建化学知识框架,对每一个化学知识点都清晰明了,从而提高了教师教学效率。

2.3 整体化学体系的建立

教师在高中化学中的教学任务是督促学生掌握每一个知识点和概念,同时要掌握化学章节之间的逻辑性和关联性,首先是要掌握独立的概念学习,将化学知识应用到题目解答中,在解题的宏观思考中对知识进行整理和归纳,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通过概念图来进行内容回顾和总结,深层次展示各个知识点的具体关系,系统性展示概念图中的知识性,在教学中常用的概念图主要包括了括号图和辐射图两种,括号图是的概念性条例分明、概念之间的综合性较强,展示的内容较为详实,其采用箭头连接展示知识点的从属关系和并列关系,根据概念的内涵大小,可以用纵向的括弧的形式排列出并列知识的关系;并且在知识点绘制括号进行文字标注。

3.结语

综上所述,概念图将知识点节点串联成一个系统化的整体来展示全面的学习框架,概念图的绘制较为简便,知识点的概念逻辑性较强,能够清晰展示每一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有很强的应用效果。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要注重概念图应用,根据知识点逻辑关系选择不同的概念图形式,从简单知识学习入手,借助概念图来搭建复杂的知识框架,并层层递进,完成整体化学知识体系建立,提高高中化学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张 梅.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J].中学生数理化,2015(02)

高中常用的化学方法范文5

    1“引导、归纳、反思”教学模式

    1.1引导引导是该教学模式的关键环节,其思想是激发学生对学习该课程的极大的兴趣,捕获学生对学习该课程的思想,给学生提供学习该课程的信息、力量和动力。“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因此,学生能不能学好高中化学的知识点“,引导”的成功是学生学好该课程的第一步。引导的好坏,决定着高效教学的好坏,因而,引导的另一个目标是提高教学质量和高效教学。引导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包括切入点引导和过程引导。(1)切入点引导。切入点引导主要是教师在讲授新的知识点时,而采用问题情景、生活情景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例如教师可以告诉学生现在的水资源比较不足,而海水中因含有氯化钠、氯化镁等工业原料而不能被直接饮用,采用什么化学方法可以既能从海水中提出工业原料,同时又能生产生活或工业用水呢?从而使得学生感觉到学习知识的有用性,进而激发学习热情。(2)过程引导。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知识对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思想、步骤等进行引导。是教师丰富课堂教学、提高效率的重要途径。例如针对浓硝酸与铜反应的知识点,可进行如下的思想和方法的引导:氧化铜能否在硝酸中稳定存在?探究硝酸与铜会起什么类型的反应,生成什么产物?在该反应中,硝酸起到哪些作用?浓硝酸分解会产生什么物质?哪一种分解产物会与铜发生反应写出铜与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2归纳归纳法是一种“由特殊到一般”、“由个别到普遍”、“由表象到实质”的推理方法,是人类探索规律、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而化学这个学科,知识点零散、系统和规律性不强,且学生从初三到高中的学习,化学知识跨度大、难学难记。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面对零碎的化学知识,要确保提高教学效率,进行归纳分类,是教者和学者常用的学习方法,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因而,归纳法是该教育模式的中心环节。高中化学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常用的归纳法主要有类比归纳法、分类归纳法、按序归纳法、体型归纳法等等。例如,教学元素周期规律时,可以先告诉学生该内容主要采用归纳法来进行讲解和学习。然后将1~20号元素和具有代表性的族类元素作为个体,画出核外电子的排布情况,引导学生归纳出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最后,再引导学生归纳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变化规律、元素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让学生在归纳的过程中,激发学习热情,体会成功,提高自我学习效能,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学习效率。再如,在复习物质的漂白性时,采用归纳法教学进行总结:(1)HCIO,Na2O2,H2O2,CIO2的漂白原理——氧化性。(2)木炭、明矾的漂白原理——吸附性。(3)SO2的漂白原理——结合性,即与有机色质结合成了无色物质。通过归纳学习,学生既可以知道和了解一些常见的漂白性物质,又可以掌握它们的漂白原理,从而在研究漂白物质的过程中,运用原理,进行创作性的活动。可以说归纳给学生的知识自成系统,多而不乱,一目了然,便于学习和掌握。

    1.3反思反思性教学是由美国学者D?A?舍恩(DonaldA.Schon)在其着作《反思实践者:专业人员在行动中如何思考》中提出“反思性教学是教师从自己的教学经验中学习的过程”。而在“引导、归纳、反思”教学模式中,反思不仅是包括教师对自己知识所授体系的反思,还包括引导学生的对知识有探究思想的反思,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思。其思想是教师在反思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素养,而培养学生的反思则是教学的最终目标。(1)教师教学的反思。在反思性教学中,教师进行反思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完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而且在反思的同时,教师又可以发现教学中的新问题,为了解决这些新问题,教师不断修正和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于此同时,教师通过反思性教学实践,从中获得经验,而这些经验又会促进教学。教师在该模式中的反思主要有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等的反思。例如教学重点是否突出?问题的设置是否合理?问题是否具有启发性?是否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能否保证每个学生有尽量多且均等的回答机会?课堂讨论能否有效开展?阅读、活动和练习的指导是否有效?(2)引发学生反思。引发学生反思,是该模式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就是要交给学生学习化学的思想和方法。学生提不出问题,或者不知该如何提出问题,说明他们并没有真正的学到知识。因此,引起学生反思的教学是整个教学环节的关键。例如在强弱电解质的课程中,弱电解质的水解平衡方程式CH3COO-+H+CH3COOH,在该反应中,是否应该有H2O参加、可逆符号是否可以用等号代替、如何才能促进水解的进行,如何才能抑制水解的进行等等。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参与发现;永不停息地去探索、辨析,是反思教学的根本目的和指导思想。也是“引导、归纳、反思”模型教学的最终目标。

高中常用的化学方法范文6

摘 要 物理习题课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习题课教学的有效性以学生在习题课上有没有学到物理知识和方法或学的好不好为衡量标准。

关键词 高中物理 习题课 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1]是指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之后,学生所获得的进步或发展,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是有效教学的唯一尺度。现就高中物理习题课[2][3]的有效教学做一些探讨。物理习题教学[4]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高中物理中一些基本概念和结论的理解并不难,但熟记这些概念和定律并不够,重要的是如何教学生在具体题目中应用这些概念和定律[5]。习题教学是中学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深化物理基础知识的通道,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是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必由之路[6]。学生通过解题实现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和掌握,进而学会应用它们去解决问题。习题课是习题教学的主要形式,是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常用的课型[7][8]。要想上好习题课,提高物理习题课的有效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课前精心组织教学内容

习题选择遵循“少而精”的原则,不搞题海战术,以有限的题目获取有效的教学目标。所选习题要由易到难,有层次性,有针对性,同时具有可拓展性。在习题课教学中,教师要根据目标教学和学生的实际,“量身定做” 习题。把握难易程度,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划分出多层次的教学问题,逐步引申。在新课教学中不宜提出的较高层次要求,应在习题课上层层推进,适度拓展,让学生对物理定律有深刻理解并去主动运用物理规律。

同时,习题要注重题目知识内容和方法的代表性。保证基础知识的覆盖率,反映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重点知识点从不同角度重复考察,检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深度和知识应用的灵活程度。

另外,有意识在习题选编中渗透物理研究的思维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激发学习兴趣。

二、课上注重学生为主体,教师做引导

1.注重学生的参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学生的参与程度,习题课教学不应是老师分析学生听的传统模式。在传统的模式下,学生一听就会,一做题就不会的弊端明显,在习题课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学习热情是促进习题课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之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解题的必备能力,要培养学生的这两个能力,必须让学生动手动脑,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亲自分析演算,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实现课堂的互动,达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思维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习题课上除了教师讲解解题思路,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鼓励学生讲解自己的解题思路,教师加以适度点拨和总结。

2.注重灵活多样的解题方法。学习新的内容,教师要将所学概念和定律融汇在实际题目中,告诉学生应注意的问题。同时注重习题教学中的一题多解。通过不同的思维途径解决同一个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通过不同问题的分析挖掘内在的同一性,培养学生抽象总结的物理思维。强化重要知识点的应用,达到对知识点的深化理解。

3.教师注意做好典型题目和解题方法总结。在物理学中常用的解题方法有很多,例如:比较鉴别法、分析综合法,等效法、理想化法、极限思维法、临界条件法、矢量三角法等。习题课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通过对典型问题的分析与研究,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引导学生注意总结解题的方法和技巧,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由教师或教师引导总结解题方法。

三、课后通过练习,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课堂上的时间毕竟有限,课后练习是学生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选择与例题同一类型的习题让学生课后进行练习,加深其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强化解题思路与具体解答步骤。将课上掌握的解题规律,在习题中消化吸收,做到举一反三,用练习强化学生的解题能力。

提高物理习题课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个物理教师追求的目标。物理习题课的有效教学要求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克服其中的不利因素,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学手段的辅助作用,物理习题课教学有效性就一定会提高。

参考文献:

[1]黎声福.高中物理习题的处理策略及其选择.教育科学论坛. 2009(4).

[2]胡海滨.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的功能分析.理科教学探索.2007(9).

[3]孟拥军.高中物理习题课的教学模式初探.物理教学探讨.2006(4).

[4]毛中峰.高中物理习题课教学方式浅探理.理化生教学与研究. 2009(20).

[5]田霞.高中物理习题课教学探讨.物理教学讨论.2009(2).

[6]樊祥维.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的理念和策略.数理化学习.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