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粮食专题教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节约粮食专题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节约粮食专题教育

节约粮食专题教育范文1

自主性专题传达节约观念

自主性活动课程在于让幼儿在自主发现、探索过程中学习知识和经验。教师根据本班幼旱氖导屎托巳さ悖开展了“水的秘密”“纸”“节约用电”“能源利用”等丰富多彩的节约型专题活动。在“水的秘密”专题活动中,老师带领小朋友通过开展与家庭和幼儿园有关“哪里有浪费水的现象?”的调查,了解身边环境中浪费水的现象,感知水与人类密切的关系,并在“我是节水小能手”活动环节里,除了不开大和关紧水龙头、洗菜的水用来浇花和冲厕等二次用水的常规做法外,孩子们还想出了许多独特的节约用水的好办法,如接雨水用来浇花和冲厕所;几个小朋友结伴上厕所,一起用完后最后一个冲水;边念洗手法儿歌边洗手,儿歌念完洗手也结束了,既将手洗干净又克服玩水、浪费水的现象……由于是小朋友们自己定下的方法和规则,在“落实政策”时,他们也显得特别的积极和卖力,还主动地互相提醒和督促,并将这些方法介绍给其他班的小朋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节约用水意识增强了,效果就特别显著。

老师们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结合活动主题,引领幼儿收集各类废品进行再利用已成为日常行为。同时,园领导非常注重给予及时到位的支持和鼓励,定期提供礼堂、各个区角等让孩子们的作品得到充分的展示。如近期组织了一场“昆山市城北中心幼儿园巧变废物为宝亲子制作展览会”,在这个展览会上,在“脸谱”的主题教学中,孩子们与家长利用报纸、塑料袋、纸皮、报纸等共同制作的“脸谱”和戏剧服装(并穿戴着多次代表幼儿园接待外宾和到社区大舞台表演,受到高度赞赏);在“车”的主题中,利用废纸盒、瓶盖、泡沫板等制作自己最喜欢的汽车;在“动物”主题中,用报纸变出了形态各异的小动物……这次活动获高度评价,用实际行动诠释“节约资源”的理念并广为辐射。在此过程中,孩子们既提高了动手能力、又增强了节约意识。

以环境纪念日提升节约意识

除了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外,我们注重充分结合“水日”“环境日”“地球日”“粮食日”等环境纪念日开展相关的大型专题活动,提高幼儿的节约及环保意识。例如,结合“世界粮食纪念日”,我们组织大班组全体幼儿开展“10.6世界粮食纪念日竞赛活动”,通过“小小一粒米,来之不容易”“节约粮食金点子”等竞赛环节,重点让孩子们感受粮食的来之不易,进一步懂得爱惜、节约粮食。

以循环再用为途径创造价值

我园领导以身作则,大力倡导全园上下养成勤俭的习惯、节约的风尚,承担起节约资源、循环再用、杜绝浪费的责任。具体做法如下:

减少办公耗材,节省纸张 日常所用的打印纸虽然比较普遍,但确实为一项必不可少的办公耗材。我们通常使用以下几招,以节约用纸:对于非正式文件的打印,应尽量缩小页边距、行间距,可“上顶天,下连地,两边够齐”;字号以看清为宜,尽量用小四号字体乃至五号字体;尽量正反两面使用;尽量购买克重较轻的薄纸。有关资料显示:一张厚纸的耗材是一张薄纸的两三倍,可见用薄纸可节约不少耗材;打印时,能不加粗、不用黑体的就尽量不用,也能节省油墨或墨粉。此外,能用网络传递的文件就尽量用网络传递,比如电子邮件、单位内部网络、办公QQ、微信群等,尽量做到无纸化办公,这样下来也节约了不少纸张。

倡导“变废为宝”,创造价值 一直以来,“变废为宝”之风在本园长期盛行,在园领导的带领下,全园上下齐动员,以实际行动践行“巧用废物变宝,节约创造价值”。在园长的倡议下,保教人员在寒暑假期间均需利用废品制作吊饰,每学期开学上交作品,用作本园的大环境装饰,既为大环境增添了靓丽,同时增强了教职员工“节约资源”“变废为宝”的意识,还带动了全园的创新教学。此外,我们还不定期地在全园范围内收集易拉罐、“大炮筒”、纸皮、纸盒、饼干盒、报纸等各类废品,制作了“饼盒独轮车”“彩色飞镖”“梅花桩”“纸球”“金箍棒”“舞狮”“滚圈”等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器械,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充分体现了“节约资源,创造教育价值”的理念。

结束语

节约粮食专题教育范文2

1.创设学习情境,营造合作探究氛围

课堂教学中,应注意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需要,充分利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创设与训练内容相应的教学情境,以境生情,分散教学难点。利用活泼可爱的动画形象、声画并茂等效果,刺激学生的感官,催化启动学生的内驱力系统,燃起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火花,诱发学生在情感上的参与意识。

例如,执教“天体与天体系统”一课时,先放映一段约5分钟的“宇宙的奥秘”,学生观看十分投入,兴趣极高。又如,学习“地质灾害”内容时,先放映一段“震撼世界的七日”短片,提问学生,看了短片后,你们想到了什么?接着发放一些有关地震文字材料让学生阅读,激发学生环保意识与自强不息的精神。

创设情境,激起导入,课堂气氛被渲染起来,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努力创设轻松、生动的教学情境,为学生合作探究提供良好的氛围,让学生用心去感悟、去积累、去体会、去探究。

2.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合作探究兴趣

现代教学理论越来越强调,把课堂教学看作是师生共同进行的生活空间,也就是说,要把课堂教学看作是师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的课堂教学最关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教师不能用自己的生活代替学生的现实生活,不能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代替学生的生活经验。

例如,今天假如是冬至,教师进课堂后就应提醒学生,冬至日对生活会产生哪些变化?一让学生独立思考;二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展开小组讨论,使每位同学都能发表自己的想法,并对其他同学的发言进行补充;三让同学代表小组交流。此时教师用线段图作补充,帮助学生理解。

通过讨论交流与探究,让学生理解冬至日太阳直射点直射南回归线,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将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南半球反之。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让学生画图分析太阳直射点直射北回归线与南回归线时,地球上会产生哪些变化?这样使学生将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带进课堂,使课堂鲜活而生动。

3.创设活动情境,培养合作探究精神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学习的最根本途径应该是活动,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利用多种感觉的协调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教学“环境污染与防治”一课时, 笔者配合学校开展了以“绿色校园、低碳生活”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开展能源紧缺体验活动。倡导全体教师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上下班;停开办公室的空调一天;停开校内除必要场所的照明灯具一天……通过体验活动的开展,让广大师生真正感受到资源对于人类生活的重要影响。

二是开展“节约粮食、反对浪费、抵制过度包装”专题活动。在校内明显位置张贴“节能减排宣传画”、 “节约粮食宣传画”,号召全校师生从自身做起,节约粮食,反对浪费,自觉抵制商品过度包装,养成健康科学的饮食习惯,树立节俭文明的生活消费理念。

三是组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学校宣传栏、班级黑板报等途径,广泛宣传我国能源短缺现状以及公共机构节能的重要性、必要性,增强广大师生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节能意识,倡导绿色理念、低碳生活。

四是开展“低碳生活我创造”学科活动。各班团支部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大家宣传低碳,号召大家争做低碳小标兵。各年级部也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低碳生活我创造”、变废为宝设计大赛和“我的低碳生活”征文比赛,通过动脑、动口、动手,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合作探究的能力。

4.创设开放情境,提高合作探究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注重开放教学,促进创新思维培养,尽量让具有不同思维特点的学生表达各自的想法,鼓励学生用多种策略分析问题,突破规定的程式,从而发展学生个性,有效培养创新精神。

节约粮食专题教育范文3

江苏省常熟市历史文化厚重,有江南生态明珠之称。城市环境优美,曾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生态示范区”等称号。区内景色绮丽,十里虞山半麓入城,尚湖、昆承湖面山而卧,琴川河穿城而过。通过对周边优美环境的认识,让学生树立起“常熟是我家,环境靠大家”的主人翁意识和“环境保护,从我做起;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环保意识。

另一个方面,要让学生意识到,区内仍有不少环境保护的薄弱环节,如长江、望虞河沿线,昆承湖、尚湖周边化工、机械、造纸类企业的污水排放,重金属污染源、放射源管理、森林覆盖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乡镇污水处理管网等。以笔者所在的辛庄为例,周边有晨光化工、沪联助剂、南湖化工等近20家化工企业,环境保护一刻都不能松懈。唯有让学生认识到身边刻不容缓的环保形势,方能促使学生从积极的环保意识向环保行为迈进。

学生环保意识的形成和环保潜意识行为的成熟,需要的不仅仅是教师的说教,更需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去体验和积累。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开展类似活动。笔者曾多次组织学生在秋收季节,协助参与秸秆禁焚检查;深入周边农田种植户了解农药、化肥等使用情况;组织多名学生参加“保护琴川母亲河专项活动”;走访学前街—方塔街段、方塔街——引线街段以及二弦河、四弦河周边居民,了解河道排污管道铺设情况。此外,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开展“厄尔尼诺现象”“温室效应”等主题的手抄报评比和“珍惜水资源”“节约粮食,从我做起”等主题演讲,使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环保工作的迫切性、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

二、借鉴先进,依法保护环境

一直以来,西方各国以及邻国日本都处于环境教育的最前沿。英国规定环境教育从4岁抓起;美国“绿丝带学校计划”在学校环境、健康和教育方面提出的实施法制化、内容多元化、实施途径多样化、师资培训规范化的高标准、严要求的评估引领整个环境教育的方向。

节约粮食专题教育范文4

一、加强环境教育的必要性

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工业化国家经济迅速增长,发展中国家在民族经济工业化道路上有所前进的同时,由于人类的短见和随心所欲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以及工业化进行过程中任意向环境排放大量污染物,使环境遭到惊人的破坏,严重影响社会发展问题。

1996年“世界地球日”主题是:认知地球、拯救地球。联合国规划署为纪念地球日而编撰的一本书中说:热带雨林正以比十年前快50%的速度消失,5%~20%的植物和动物濒临灭绝的威胁,每24小时就有150~200种植物和动物灭绝。空气污染、温室效应、酸雨和清洁水短缺状况正在世界许多地方蔓延。世界上有60%的地区缺水,12亿人缺少安全的清洁水供应,摆在人类面前的现实就是如此残酷。

当前我国环境污染在局部地区已超过发达国家20世纪50~60年代污染最严重时期的程度。许多河湖水被污染,土地沙漠化,退化,盐渍化,土壤流失,全国耕地面积减少。有限的资源浪费和破坏严重,乱开滥采,管理传统而混乱,许多矿山、森林、草场等因此而缩短了使用寿命,有的甚至报废。

在当今世界人类生存环境遭到巨大破坏,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生存危机的时刻,地理教师有必要、有责任向学生进行环境意识教育,让学生明白人与自然环境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统一体,破坏了环境,人类是要付出惨重代价的。

二、加强环境教育的重要性

加强环境教育,将环境意识融合到地理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环境教育是中学地理素质教育的需要。面对日益恶化的自然地理环境,加强环境教育必定成为地理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二)在地理教学中加强环境教育是培养学生全球意识和地理观念的需要。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可持续发展以及国情观和全球观念,是时代赋予地理教学的历史使命。

(三)在地理教学中加强环境教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加强环境教育,使学生从小贯穿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加强环境教育的意义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环境意识、增强环境责任感。通过强调地理事物的区域性的环境问题,认识到环境相互影响的特点,懂得自然界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懂得人类及其生产、生活的环境是一个息息相关、共存共荣的整体,从而树立强烈的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有助于学生发展环境技能,提高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地理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运用本学科知识,发展和训练受教育者解决有关环境问题的各种基本技能。

(三)有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环境道德和环境价值观。传授有关环境及其问题的基本知识,培养环境基本技能,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形成环境价值观。地理教育工作者应在地理教学中不断加强环境教育,把环境教育作为地理教育内容的一条主线,贯穿于地理教育全过程,从地理学科的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到地理学科考核,全方位深入环境教育的内容。

四、加强环境教育的主要途径

(一)课堂教学是加强环境教育的主要渠道

1.结合教材内容讲授给学生环境知识,培养学生环境相关意识。努力发掘教材的环境教育内容,发挥地理课堂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的作用。

2.结合相关环境问题进行环境法制教育。

(二)重视以地理内容为核心课外活动中的环境教育。

1.开设环境问题专题讲座。

2.开设《环境地理学》选修课。

3.组织环境报纸杂志和环境报告文学专题课外阅读。

4.布置学生搜集报刊上有关专题的环保新闻资料剪报。

5.开展丰富多彩的环境保护活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行为习惯。

(1)开展“垃圾分类排放”活动,教育学生分类排放生活垃圾,实现资源回收利用,变废为宝。

(2)开展“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节约粮食”活动,教育学生要节约使用一切资源。

(3)开展“让生命充满绿色”活动,教育学生爱护生物,珍视生命,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引导学生终生采取环保型的生活方式。

(4)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活动,教育学生向家长、身边的亲戚朋友宣传环境保护知识,帮助身边所有的人都加入到环境保护的行列中来。

节约粮食专题教育范文5

关键词:传统文化;传统美德;校园文化;学科渗透;活动熏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062-02

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史博大精深,它传承着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集中反映。所谓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指中国历史上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有益于后代的优秀道德遗产。同志指出"必须广泛深入地进行传统美德教育,这种教育要从少年儿童抓起"。他还给《中华传统美德格言》一书题词:"传承传统美德,培养民族精神"。 传统美德的内涵广泛,基本包括:"忠、义、诚、信、礼、孝、廉、爱"等。我们应重视培养小学生的传统美德,让他们在心底书写出一个堂堂正正的、顶天立地的"人"字。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传统美德,具有重大意义。

1.营造传统文化气息的校园氛围,搭建传统美德教育的平台

校园,是学生学习和活动的场所,与学生的成长息息相关。高品位的校园文化环境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人文素质教育空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所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一些能体现我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元素,对培养小学生的传统美德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比如:在校园的醒目位置设立以"二十四孝"为主题的故事宣传栏,能很好地让学生了解二十四孝的故事,可以在阅读故事中接受中国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的教育。又如:选取小学生感兴趣的名人名言、励志标语等在校园的重要通道张贴,比起我们简单的说教好多了。

良好的校园氛围,有利于塑造学生的良好品质,只要我们选取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内容,以显浅易懂表达方式营造校园文化,小学生就会在这浓浓的校园文化氛围中接受到了传统美德的熏陶,收到预期的目的。

2.开设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建立传统美德教育的主阵地

国学经典著作,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学习国学经典是一个陶冶学生情操,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促进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接受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

我们把经典国学课程纳入教学计划,按肇庆市实施方案的要求开设课程,每周安排1节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以《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汇编》读本为学习体系,各年级开设以下课程:一年级学习《三字经》,二年级学习《千字文》,三年级学习《孝经》,四年级学习《大学》,五年级学习《中庸》,六年级学习《论语》。教学中要求做到有计划、有教师、有教材、有课时、有经费、有总结。

让国学经典进课堂,用传统文化之光指引学生健康成长,为培养学生的传统美德奠定坚实基础。

3.在学科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为传统美德的形成添砖加瓦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道德规范的沉淀,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支柱。在实行素质教育的当今,传统美德教育更应该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我们应该把传统美德的教育渗透在各科的教学中。

3.1 在语文科中落实传统美德教育。语文本来就是"文化"的载体,语文科的教学向来倡导"文道结合"。影响中国20世纪的语文教育大家刘国正认为:"中国语文教育与传统文化如胶似漆,密不可分。"新的《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弘扬民族精神……"它强调了弘扬民族优秀文化重要性,同时也阐明了传统文化与语文科教学密不可分。因此,语文老师应当充分挖掘文本的思想内涵,让传统文化的精华渗透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中。如:在教学古诗《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时候,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节约粮食,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在教学《慈母情怀》(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18课),我们应该对学生进行"孝"的教育,引起学生心灵共鸣,我们的教育目的就达到。

3.2 挖掘数学教材中的传统美德素材进行教育。数学教材表面上的传统人文因素没其他学科突出,但只要我们用心领会,也能把握住当中的切入点,进行传统美德的教育。如:在教学"认识时钟"的内容时,老师可以让学生感悟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的创新精神,感受中华民族的智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3 在英语科教学中渗透传统美德教育。英语科也能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是的。我们同样也能从英语科的教学中发现传统文化内涵,渗透传统美德教育。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英语单词教学"apple(苹果)、banana(香蕉)、cake(蛋糕)"时,我们可以教育学生不要浪费食物,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传统文化的因素无处不在,传统美德的培养不限时空。她不但存在于语文、数学、英语的学科教学中,音乐、美术、体育科也蕴含丰富的因素,只要我们用心发现,悉心培养,学生终究会成长品德高尚的人。

4.开展有关传统文化的活动,接受传统美德的熏陶

开展丰富多彩的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活动,既可以活跃学生的身心,增长相关知识,又能从中得到锻炼成长,接受传统美德的熏陶。下面是我校制订的2014年上半年关于"传统文化与传统美德有机整合"的活动计划表。

活动时间活动内容活动形式活动目的

二月份诵读经典千人诵读《弟子规》各班完成全校性活动经典引路,感受中华文化之精髓。

三月份班级传统文化布置"向雷锋同志学习"活动各班完成全校性活动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培养"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

四月份"革命故事会"缅怀先烈清明节扫墓活动各班完成全校性活动弘扬革命优良传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五月份社会实践活动――"端午文化""爱我传统文化"手抄报比赛《一次家务劳动》优秀作文展家长指引级组中完成全校性活动了解端午文化,感受诗人屈原的爱国情怀,接受"劳动最光荣"教育。

节约粮食专题教育范文6

[关键词] 五谷杂粮 中学 素质教育

一、引言

“五谷”是养育世界各族人民的粮食,但随着今天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学生辨不清“五谷”。因此,很有必要开展种植“五谷”科普实践活动。为此,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生物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成立了五谷杂粮实践小组,在飞鹅山生态园开辟了五谷杂粮实践基地,结合生物课程种植和识别“五谷”。同学们亲自动手参与,记录种植过程,写观察日记,分组交流,认识“五谷”的生长过程及果实形状和用途。

二、活动过程

1.准备阶段(2009年3月宣传、理论学习“五谷”知识)

(1)给学生(初一级约500人)培训“五谷”发展的历史。

(2)购买一批农科书籍、由老师辅导学习相关种植知识,病虫害防治知识。

(3)宣传招收“五谷杂粮实践种植小组”成员。

(4)学生收集、调查有关“五谷”资料。通过学习,我们知道:通常说的“五谷、杂粮”,是指稻谷、麦子、高粱、大豆、玉米,而习惯地将米和面粉以外的粮食称作杂粮,所以五谷杂粮也泛指粮食作物。

(5)制定各种种植试验方案。

2.实施阶段(2009年4月各班成立学生参与的常规性种植管理小组,全程参与种植、观察与各种种植方案的实施)

实践活动主要内容有:

(1)选地整地。2009年4月1日,生物老师指导下在飞鹅山生态园南面建立了五谷杂粮实践基地,并进行整地(见图1)。整地是指耕地后、播种之前对表层土壤进行碎土、松土、平土、镇压等各种加工的作业项目。整地的目的:一是为作物种子的发芽和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二是为保证高效、优质、低耗地完成后续作业创造必要的条件。学生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地整好,有些同学手都起泡了,但学生们很开心,因为学生们整了好几垄地,此前这可是杂草丛生的地方!

(2)测发芽率、选种。 2009年4月2日,同学们有些从家里带来了花生、豌豆、玉米、黄豆、绿豆、红豆、马铃薯、地瓜,有些从种子店买来了稻谷、粟米、棉花等种子。我们按照初一生物课本教的办法用培养皿测了稻谷、花生、豌豆、玉米、黄豆、绿豆、红豆和粟米的发芽率,发现各种子的发芽率为稻谷90%、花生88%、豌豆85%、玉米80%、黄豆90%、绿豆90%、红豆82%和粟米40%。为何大部分发芽率都超过80%,而粟米只有40%的发芽率呢?通过了解才发现:原来同学买的粟米是陈年的!看来种子也有一定的寿命。为了能提高种子品质,学生们选了粒大饱满的种子准备播种(见图2)。

(3)播种。进行出土萌发、留土萌发的探究性试验,并探究种子萌发类型与播种深度的关系。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种子的萌发类型有两种:黄豆、绿豆、红豆、棉花的子叶在在萌发后伸出土壤表层,属于出土萌发类型(见图3);豌豆、玉米的种子本身在萌发后都没有深出土壤表层,属于留土萌发类型(见图4)。

子叶留土萌发:种子的上胚轴伸长,下胚轴基本不伸长,所以子叶留在土中而并不随胚芽一起伸出土面,直到养料耗尽而死亡。子叶出土下胚轴是伸长的。花生种子兼有出土和留土的特点。反了,形成子叶出土幼苗的宜浅播,而形成子叶留土幼苗的可适当深播。这是考虑到出土幼苗需要顶土出地面,过深有可能因为其顶土力不足而出不来,子叶留土幼苗不存在这个问题。

(4)浇水。刚播完种到小苗刚长出来时,同学们争着去浇水,但我告诉学生们,浇水要讲究技巧:①要用洒水壶轻轻撒水(见图5),不能用水龙管直接喷。因为,如果水压太大会把种籽和刚长出来的幼苗冲走。②要控制水量,不旱不浇,可促进幼苗向下扎根。

(5)除草。幼苗一天天长大,可一块地里也长出了各种各样的杂草,老师教学生们要及时除草,不让杂草会抢掉作物的肥料,抑制作物生长。学生们听了急忙去掐杂草,可没几天它们总能长出来,后来有同学提出“斩草除根”的办法,用锄头小心把杂草连根除去,这办法确实很管用!

(6)施肥。现在有机食品很受人们欢迎,所以学生们尝试不用化肥,改用有机肥。学生们把生态园动物屋里养的动物的粪便收集起来沤肥,再给作物施肥,效果比没施肥的作物效果好很多。可是动物粪便毕竟有限,有同学又提出用花生麸沤肥,学生们找来一个大桶把花生麸加水放在里面沤肥,再稀释作肥水浇作物(见图6),效果不比粪便差!虽然这些肥水都是味道很难闻,可为了我们的有机食品,同学们都不怕脏不怕臭。

(7)除虫。老师还组织学生观察作物病虫害,了解病虫害发生的规律性,并从动物学、微生物学等角度来识别病虫害的形态结构特征,生活史及其食性,繁殖等科学知识。为了有机食品,我们很少喷农药,有同学专门负责捉虫除虫。为了不用农药除虫,同学们用辣椒水、香烟泡水等作试验自制杀虫水,有一定效果。

(8)收获。一分辛勤一分收获,随着时间推移,我们迎来了收获的季节(见图7)。几个月来我们收获了花生、豌豆、玉米、黄豆、绿豆、红豆、马铃薯、地瓜、稻谷、粟米、棉花、番茄、淮山等。值得一提的是:以前有些同学不知道大米是怎么来的。现在学生们知道水稻成熟后收割稻谷,稻谷去壳才是大米,真是粒粒皆辛苦啊!

3.提高阶段(邀请老农、专家现场指导帮助我们提高种植效果)

(1)2009年4月12日,邀请校内外具有“五谷”种植经验的老农,给学生介绍种植经验以及交代注意事项。

(2)2009年5月9日,邀请镇农业推广站的专家来基地指导相关的种植的科普知识。

(3)2009年7月10,上午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生物教研员省课程改革专家组副组长杨计明、东莞市林科所主任刘颂颂博士、东莞市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科技活动室主任高星原、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生物教研员高原等专家一行来到谢岗中学进行生物调研活动(见图8),他们在参观完校园之后对我校五谷杂粮实践活动及学校生态园建设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4.总结阶段

(1)利用网络的相关议题组织同学们关于国家粮食安全的讨论,在讨论中得出自己的结论。

(2)同学们写观察日记,写实验结论,出宣传栏,到广场、社区进行粮食安全,节约粮食的科普宣传。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以学“五谷”为依托延伸的活动,学生们学习了许多与“五”(如“五毒俱全”、“五湖四海”、“五光十色”等)有关的知识延伸。

(3)在大量的实践中总结有成效的经验,编写校本生物教材。(4)按季度出版相关的科普知识专题宣传栏(见图9)。

(5)制作专题片,在科普播放室给来宾及本校师生播放本科普活动情况。学生为主体,社会参与,教师指导的科普实践活动。

(6)成功申报2009年东莞市十大科普教育基地和科普项目资助。

三、活动效果

我们采取小组种植、开放参观,目前为止,直接参与人数120人以上,不断扩大受众面,直接受群众2000人,有家长参与,甚至阿婆都很乐于给学生们做种植示范,受到家长及社会的热情参与和高度重视,科普受众遍及到社会各阶层。通过此活动来给广大青少年普及人类最简朴的生存科学。我校“五谷杂粮实践活动”被评为2009年东莞市科普资助项目。东莞市谢岗中学飞鹅山生态园科普基地被评为2009年十大科普基地之一。

四、活动感悟

(1)几个月来,我们许多学生亲自参加了松土、整地、播种、浇水、施肥、拔草、除虫等活动,体验了劳动生活,感受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不易,提高了对生活的认识,更加珍惜每一粒粮食了。

(2)结合生物课程种植和识别“五谷”。同学们亲手动手参与,记录种植过程,写观察日记,分组交流,认识“五谷”的生长过程及果实形状和用途。同学们不再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青少年。

(3)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以学“五谷”为依托延伸的活动,使学生们学习了许多与“五”(如“五毒俱全”、“五湖四海”、“五光十色”等)有关的知识延伸,丰富了知识面。

(4)通过“出土萌发、留土萌发的探究性试验”等实验,我们总结种子萌发类型与播种深度的关系,提高了科学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