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小儿推拿教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医小儿推拿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医小儿推拿教学

中医小儿推拿教学范文1

早在远古时期,人类发明和利用火之前,“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嬴龙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在没有药物和针灸的情况下,原始人只能用双手按压、抚摸这些简单的动作,帮助减轻一些不舒服的症状。这种抚摸,也就成了原始按摩的起源。经过多少年的反复实践,摸索到一些按摩手法,最后形成了一套古老的按摩疗法。

据文献记载,早在二千多年前,名医扁鹊就运用针灸、汤药结合推拿成功救治了虢太子“尸厥”。秦汉时期已有专著《黄帝岐伯按摩十卷》,说明秦汉以前,按摩已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医疗手段。《素问・异法方宜论》说:“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故导引按者,亦从中央出也。”《素问・金匮真言论》载:“故冬不按,春不鼽衄。”“跷”与“”为通假字,谓如矫健者之举手足也,乃导引之意。故按跷,实指按摩导引。按摩能治疗的病症有:“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醴药”,“病名曰脾风发阐……可按可药可浴”。“病名曰疝瘕,……一名曰蛊……可按可药”。对治疗的效果,有的“按之无益”,有的“按之痛止。”所以能“按之痛止”,是由于“按之则气血散,故按之痛止”,“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由此可知,远在战国时期,关于按摩的理论知识就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

汉代医家张仲景在《伤寒杂病沦》中把按摩、导引、吐纳、针灸诸法相提并论,认为其具有预防保健的意义,而且最先提倡“膏摩”疗法,即加入药膏作为推拿媒介物质,将配制好的膏药涂抹在患者体表,然后用手法在其上抚摩擦揉,使药物渗入肌肤,具有手法与药用双重作用,这不仅提高疗效,亦扩大了按摩的应用范畴。

魏晋南北朝时期,膏摩疗法进一步发展。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就载有“治百病备急九散膏诸要方”,其中膏摩药方就有8首,藉以治疗有关病证,首次对膏摩的药方、辨证和制造方法等进行了系统总结。

隋唐时代,是我国历史上的强盛时期,也是按摩史上的兴旺时期。宫廷太医署正式设立按摩专科,并把按摩专业分级为按摩博士、按摩师、按摩工等,主理按摩教学和治疗工作。此时的按摩基础理论、诊断技术及治疗方面都已发展到相当水平,可以认为近代推拿的雏型已经形成。这一时期小儿按摩虽尚未从按摩专业中分出,但一些主要医学著作中已不乏小儿按摩方面的内容。著名医学家巢元方、孙思邈,将按摩疗法编进了《诸病源候论》、《千金方》。他们不仅用按摩疗法治病,同时提出用按摩疗法预防疾病的主张。《千金要方》中有“治少小新生肌腹幼弱,喜为风邪所中,身体壮热,或中大风,手足惊掣。用五物甘草生摩膏摩儿百会……小儿虽无病,早起常以膏摩囟上及手足心,甚避寒风。”“小儿心腹常热,皆母腹中存垢未清,血气不和所致,故用丹参、雷丸、硝黄、戎盐散血热之药制为赤膏,掌摩心下,使瘀散血和,其热自除。”在《外台秘要》中也有“小儿夜啼至明不安寐,以儿母手掩脐中,亦以摩儿头及脊验”。孙思邈认为:“小有不好,即按摩按捺,令百节通利,泄其邪气……预防诸病也。”《诸病源候论》中有按摩双目,可以预防眼病,保护视力的记载:“鸡鸣以两手相摩令热,以慰目,三行以指抑目,左右有神光,令目明不病痛。”

《养生书》上记载了预防伤风感冒的鼻翼按摩法:“常以手中指于鼻粱两边,揩二三十遍,令表里俱热,所谓灌溉中岳,以润于肺也。”这些保健按摩不但在当时被用作增强人们的机体能力,而且沿用至今。

宋金元时期,是中医儿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当时的太医局从中央到地方都设有一定数目的人员教习儿科,儿科专业医生遍及全国,儿科专著大量涌现,中医儿科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理论体系到临床疾病的防治已趋成熟。与此同时,小儿推拿疗法的应用也更为广泛,并注意了手法的分析。《圣济总录》中就有“小儿门”共十六卷,其中对按摩作了专门的论述,对推拿按摩手法作用进行了具体分析:“可按可摩,时兼而用,通谓之按摩。按之弗摩,摩之弗按,按止以手,摩或兼以药,月按日摩,适所用也……世之论按摩,不知析而治之,乃合导引而解之。夫不知析而治之固已疏矣,又合以导引,益见其不思也。大抵按摩法,每以开达抑遏为义,开达则雍蔽者以之发散,抑遏则彪悍者有所归宿。”这种强调推拿手法的辨证应用,把推拿和导引明确区分开来的方法,对后世推拿理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明代的按摩治疗非常盛行。在为皇室服务的医疗机构―“太医院”中,也设立了按摩科,成为“太医院”中十三科之一,针对内科、儿科、骨伤科等疾病。特别是在小儿治疗方面,当时积累了很多经验和理论知识,形成了独有的小儿推拿体系。常见一些江南的农村老妇,虽不懂经络穴道,不懂表、里、寒、热、虚、实,却能用按摩治疗小儿疾病。在民间,称这种手法为“推惊”、“抹惊”。随着治疗小儿疾病的发展,出现了“推拿”这个名称。“推拿者即按摩之异名也”。一些著名的小儿推拿专著相继问世,如收集在《针灸大成》内的《保婴神术按摩经》、《小儿按摩经》、《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小儿推拿秘诀》等。其中《保婴神术按摩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小儿推拿专著。

清代的医院虽不设推拿科,但由于疗效显著,不论在官方还是民间,小儿推拿在儿科临床仍广泛应用,颇受重视。张山雷在《小儿药证直诀笺正》中就说:“若至儿医,则不晓推拿手法,岂敢颜以编撰幼科专书,贻讥大雅……”。由此可见小儿推拿在儿科的地位。当时小儿推拿专著增多,诊疗水平有了明显的进步。清代刊印的小儿推拿专书有10种之多,其中重要的著作有:熊应雄的《小儿推拿广意》、骆潜庵的《幼科推拿秘书》、夏禹铸的《幼科铁镜》、钱怀的《小儿推拿直录》、夏云集的《保赤推拿法》等。这些著作对小儿推拿的应用、发展和保障儿童的健康都起了一定的作用。

解放后,在党的中医政策指引下,在各级政府卫生部门的大力扶植、发展下,中医事业犹如枯木逢春,小儿推拿不断发展,不少院校成立了推拿系或推拿专业,小儿推拿学的教学工作不断进展和提高。小儿推拿的专著陆续出版,如《小儿推拿疗法》、《小儿推拿疗法简编》、《小儿推拿概说》、《宝宝推拿》等,这些都是全面介绍小儿推拿的专著。随着相关学科的发展,物理学、化学、数学等不断向生物医学领域渗透,新疗法、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小儿推拿加以研究,是推动小儿推拿发展的重要环节。

中医小儿推拿教学范文2

【关键词】 小儿推拿学;多媒体;教学方法

小儿推拿学是针灸推拿学专业重要的主干课程,其教学多年来依靠板书、挂图结合人体操作示范进行,教师感觉在课堂中难以让学生及时得到直观印象,影响学习效果。南京中医药大学推拿学教研室近年来从多方面尝试应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摸索多媒体教学方法。为了解多媒体教学在小儿推拿学教学过程中的使用效果和学生对该教学方法的评价,我们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效果评价和意见反馈,现总结如下。

1 研究对象

选取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五年制本科生,共计发出调查问卷73份,收回66份,回收率为90.4%。

2 研究方法

按班级分为2组,将学生分为传统教学模式35名(收回问卷31份)和多媒体教学模式38名(收回问卷35份)。学期结束后采用无记名问卷方法,由学生本人在其认为合适的选项中进行打分和意见反馈,问卷收回后进行录入和统计分析,并对其进行评价;采用相同试卷考核进行效果评价。

3 研究内容

我们设计了问卷量表和反馈意见表,其中设一级指标“教学和学习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效果”三大项,其权重分别为0.1、0.3和0.6。教学和学习态度分“课前准备和积极性”2项二级指标;教学内容分“先进性、合理性、课程设计和资源利用”等二级指标;教学效果分“情感与交往、注意力、认知发展、方法学习、能力培养、创新意识、认知效果、知识关联”等二级指标。进行百分制打分。然后对“你认为目前课程教学的成功之处是什么?”和“你如何看待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板书教学模式?你更倾向哪种方式?”进行反馈。

4 效果评价

4.1 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授课所需时间比较

(见表1)表1 2种教学方法授课时间比较(略)

4.2 量表统计结果及分析

(见表2~表6)表2 2种教学方法教学和学习态度比较(略)表3 2种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比较(略)表4 2种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比较(略)表5 2种教学方法问卷量表总分比较(略)P>0.05

4.3 反馈意见结果

在对目前教学方法的认同上,传统教学班级中41.7%学生认为课堂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44.5%学生认为教学内容丰富,重点突出容易掌握;13.8%学生认为课堂氛围轻松。多媒体教学班级中25.5%学生认为重点和难点突出、教学内容有拓展;30%学生认为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方法合理;50%学生认为教学内容结构清晰,课件图文并茂、直观、互动、内容丰富,课堂教学生动,可以提高学习兴趣。

对教学模式的选择方面,传统教学班级中47.6%学生倾向多媒体教学,认为传统板书教学方式枯燥,多媒体印象深刻,图文并茂;9.5%学生倾向传统教学;42.9%学生倾向多媒体和传统板书教学模式相结合。在多媒体教学班级中,50%学生倾向多媒体教学,认为多媒体教学效率高,可以使用先进教学资源,板书气氛枯燥;35.7%学生倾向传统板书教学,认为板书易于师生互动,节奏恰当,可以使学生跟随老师的思路,而多媒体转换快,容易遗漏重要内容;另有部分学生认为多媒体教室光线暗,对学生视力有影响,使得教学效果打折扣;14.3%学生倾向多媒体和传统板书教学模式相结合,认为需根据教学内容而定,多媒体节奏快、跳跃性强、内容丰富、信息量大,但重点内容还需板书。

5 讨论

5.1 多媒体教学在小儿推拿学课程教学中的优势

5.1.1 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难以表达的教学内容或无法观察到的现象通过多媒体技术形象、生动、直观地显示出来,可以缩短授课时间、提高教学效率。问卷调查显示,25%学生认为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直观、互动、内容丰富、课堂教学生动。目前高校在保证教学内容基础上力求压缩课程,减少课时数,多媒体教学则可以大大节约教师板书的时间,由于内容的快速投放,可以在短时间播放大量的信息。调查数据显示,在教学内容相同的情况下,多媒体教学用时明显少于传统教学模式。

5.1.2 可以拓展教学内容

比传统板书教学模式使用更多的教学资源,知识的深度、广度都有提高,使学生能够更快掌握课程内容;也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教师在课堂上能充分而及时地反映本学科的发展趋势。问卷量表统计分析显示,多媒体教学在教学过程的结构合理性、资源利用等方面均具有显著优势,反馈意见中数据也很好地证明了这个优势。

5.1.3 可以增加授课知识关联性

多媒体教学可以增加与其他学科知识联系。我们在教学中对于小儿生理特征以及推拿治疗小儿常见病症时,大量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很快将教学中涉及到其他学科的知识清晰、准确地表示出来,这是传统教学模式所难以解决的问题。

5.2 多媒体教学在小儿推拿学课程教学中的不足

5.2.1 影响学生注意力

多媒体教学中,信息量大,且变换快,视频和图片多,学生往往被视频和图片所吸引,注意力容易分散。另外,由于节奏快,大部分学生记笔记困难,课后容易遗忘,影响授课效果。所以,实施多媒体教学的同时,我们借助教学网站平台,在网站上提供教案、PPT和答疑以弥补此部分的不足。

5.2.2 师生之间情感交流少

在多媒体课堂教学中,授课老师常常忙于进行电脑操作,加之信息量大,授课速度快,使课堂交流变得更少,不利于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而传统教学模式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问卷调查显示,传统教学模式在情感与交往上具有显著优势,反馈意见中的数据也表明学生认为板书利于师生互动,节奏恰当,可以使学生跟随老师的思路。

6 结论

中医小儿推拿教学范文3

刘立志教授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推拿系推拿专业,从事推拿临床医疗、教学与科研工作20多年。他以中医的脏腑学、经络学说为基础,结合西医的解剖学和病理诊断学,讲求内外结合,辨证施治,手法独到,经验丰富,擅长治疗急慢性软组织损伤、脊柱微关节半脱位、颈椎病、腰腿痛、肩周炎、眩晕症、偏头痛、近视、失眠症和中风后的综合康复治疗,为千千万万的患者解除了病痛,是闻名遐迩的推拿专家。

推拿,又称按摩,是中医传统疗法之一。在中医辨证治疗理论的指导下,医生主要通过不同的手法,作用于患者的体表部位或穴位,达到防病(提高身体机能、消除疲劳)和治病的目的。

据刘立志教授介绍,推拿与针炙一样,最早起源于日常活动,人们在受到损伤时本能地用手按摩后痛止肿消,许多这样有益的经验通过漫长的历史积淀总结,在秦汉时期形成了按摩。按摩从产生伊始就与养身保健联系在一起,扁鹊用按摩、针刺、热敷三法共施救治了患死厥症的虢国太子,现代人们也会掐人中、按内关救治晕厥。张仲景记录了推拿救治自缢者的情景:一人牵头发,一人活动四肢,一人压胸前,方法与现在的急救法极为类似。张仲景还善用附子与盐配制药膏抚摩头部治头痛。之后,华佗创立引导,更将膏摩广泛用于各种病痛,时至今日民间以药油涂抹按揉的习惯仍依稀可见历史的影子。在我国古代,按摩作为一种主要的治病防病的手段,用来祛除风、寒、湿、劳造成的各种病痛,甚至用来催产,救治胸闷、肢痛、截瘫。

那么,推拿有哪些作用呢?

疏通经络。《黄帝内经》里说:“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说明按摩有疏通经络的作用。如按揉足三里、推脾经可增加消化液的分泌功能等。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按摩主要是通过刺激末梢神经,促进血液、淋巴循环及组织间的代谢过程,以协调各组织、器官间的功能,使机能的新陈代谢水平有所提高。

调和气血。明代养生家罗洪在《万寿仙书》里说:“按摩法能疏通毛窍,能运旋荣卫”。这里的运旋荣卫,就是调和气血之意。因为按摩就是以柔软、轻和之力,循经络、按穴位,施术于人体,通过经络的传导来调 节全身,借以调和营卫气血,增强机体健康。现代医学认为,推拿手法的机械刺激可以将机械能转化为热能,以提高局部组织的温度,促使毛细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和淋巴循环,使血液粘滞性减低,降低周围血管阻力,减轻心脏负担,故可防治心血管疾病。

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有人曾在同龄组儿童中并列对照组进行保健推拿,经推拿的儿童组,发病率下降,身高、体重、食欲等皆高于对照组。以上临床实践及其他动物实验皆证明,推拿按摩具有抗炎、退热、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可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

推拿属中医的外治疗法范畴,但从性质上来说,也可称之为“现代医学范围内之物理疗法。”它是一种物理的治疗方法。按摩治疗可分为保健按摩、运动按摩和医疗按摩等。运用推拿疗法治疗疾病,不需要特殊医疗设备,仅凭医生的双手或肢体的其他部位,运用各种不同的手法技巧进行操作施治,因而可以不受设备条件的限制,治疗非常方便。推拿疗法对某些病证具有独特的疗效,为其他疗法所不及,如治疗落枕、急性腰扭伤、呃逆等可谓立竿见影。而且还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弥补其他疗法之不足。推拿作为一种自然疗法,没有吃药打针的麻烦,更没有手术的痛苦。在运用推拿方法防治疾病时,只要懂得选择合适的穴位,手法恰当,操作认真仔细,一般无不良反应及副作用,不仅安全,而且患者一般感觉比较舒适,易于接受。

那么,推拿疗法能治疗哪些疾病呢?

据刘教授说,推拿疗法不仅对骨伤、内、外、妇、儿、五官等科的疾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而且具有保健强身、预防疾病、祛病延年的作用。应用推拿疗法治疗的疾病主要有:胃脘痛、头痛、眩晕、失眠、胃下垂、胆囊炎、胁痛、便秘、痛经、闭经、盆腔炎、急性乳腺炎、各种扭挫伤、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落枕、肩周炎、小儿腹泻、小儿便秘、斜颈、遗尿、惊风等。中医推拿疗法是中医外治疗法的一种,以中医理论、中医的脏腑经络学说为指导。经络是人体内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气血运行的通路,在人体内彼此紧密相连,纵横交错,内通五脏六腑、外络肢体皮毛,构成一个完整的循环系统,起着行气血、通阴阳、养脏腑、利关节的作用。人体体表通过经络、穴位与内脏之间存在着有机的内在联系。推拿按摩疗法能够使经络畅通阴阳平衡,从而使人保持一个健康状态。内脏有病可以通过经络反映到体表,对体表经络、穴位进行推拿刺激,可以通过经络将治疗疾病的“信息”传达给有病的脏腑,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中医推拿疗法如何与中西医理论结合呢?

推拿作用体现在调整阴阳虚实的平衡上,比如腹背部推拿即可使肠蠕动亢进者受到抑制,也可使肠蠕动减退者得到改善。通过对家兔跟腱切断再缝合的动物实验,推拿可使局部毛细血管的开放增加到32%,修复加快。对于筋伤疼痛,推拿可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缓解肌紧张,还可有效镇痛。对于各种损伤造成的筋骨位置异常,特定的推拿手法可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中医小儿推拿教学范文4

朱永厚教授对于小儿厌食证、小儿哮喘、小儿热证及疑难杂症的治疗有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治疗小儿厌食证经验更为丰富,他提出的治疗三法:即消食法、健脾法、滋阴法以及研制的麝珠牛黄丸、羚贝止咳糖浆等疗效显著,并认为精于辨证施治,灵活用药是治疗疾病的关键。

【关键词】 小儿厌食症 消食法 健脾法 @朱永厚 老中医经验

朱永厚教授出生于中医世家。从事中医儿科教学、科研与临床五十余载,深受患儿家属信赖与好评。朱老认为引起小儿厌食症原因很多,主要在于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如果过吃零食、甜食及饮食不能自制,均导致胃肠功能的改变,出现小儿厌食症,本文仅就朱老治疗小儿厌食症经验,介绍如下。

1 治验3法

1.1 消食法 朱老认为,脾胃在生理上相互联系,病理上相互影响,小儿由于饮食及喂养不当或过食肥甘厚味,超过小儿脾胃正常功能导致食滞内停损伤脾胃,造成运化失职,食滞胃脘,胃失和降。因此出现食欲不振,食不知味,脘腹胀满,口臭或嗳气,喜冷饮,腹痛大便干燥,舌质红,舌苔薄白,脉滑等症状。治以消食法消食导滞。自拟方:焦山楂、麦芽、陈皮、半夏、茯苓、连翘、藿香、砂仁、鸡内金。腹胀加厚朴,出汗多加黄芪、防风(少量),大便干燥加蕃泻叶、大黄(小量)、白芍。

1.2 健脾法 因为脾胃相表里,脾宜生则健,胃宜降则和。若乳食不能节制,饮食过多易损伤脾胃,脾为生化之源,脾失健运,易出现脾虚症状,表现为厌食或食而不化,大便多溏泻夹有不消化食物,面色少华,形体消瘦,神疲乏力,舌淡,舌苔薄白,脉缓无力。治用健脾法益气消食健脾。自拟方:茯苓、白术、太子参、山药、藿香、砂仁、鸡内金、山楂、麦芽。

1.3 滋阴法 因胃为阳土,喜润恶燥,得阴则和,若小儿误用功伐之品或过食辛辣、肥甘厚味耗伤脾胃,受纳运化失常,亦可出现厌食,表现为不思饮食,烦躁少寐,手足心热,舌红少津,苔少或花剥,脉细数。故用滋阴法滋脾养胃。自拟方:焦三楂、炒麦芽、鸡内金、天冬、沙参、白术、远志、麦冬。

2 病案举例

患儿刘某,男,4岁,厌食半年就诊,表现为食少、纳呆、腹胀、口臭喜凉饮,便干2~3 d 1次,小便黄。查体:精神欠佳,面色发红,舌质红,舌苔白腻,脉滑。治宜消食导滞。药用:焦山楂、麦芽、枳壳、鸡内金、厚朴、大黄(少量)、佛手、香附。水煎10~15 min,每次服15 mL,3次/d。2 d后再诊,患儿食量略有增加,腹胀减轻,便干略有缓解,继续巩固治疗,服药4 d再诊,患儿食欲明显好转,无腹胀,大便正常。

3 小结

朱老认为,小儿厌食虽属一个症状,但由于长期食欲减退,见食不贪,甚至拒食已成为一种病症,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各个年龄都可发病,尤以1~6岁小儿多见。因城市儿童发病率较高,被认为是富裕社会儿童的主要摄食问题之一。本病属于祖国医学“恶食”“伤食”“食积”“痰滞”等范畴。由于厌食症的长期存在,造成机体营养失调,免疫力下降,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严重影响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朱老针对脾胃功能失调是导致本病发生的关键,提出消食、健脾、滋阴三法疗效显著[14]。

【参考文献】

[1]杨 闯,周贤刚.推拿按摩法治疗小儿厌食症34例[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3(4):77.

[2]朱 睿,付 莹.健脾汤治疗小儿厌食症120例[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3(3):65.

[3]妥 忠,孙 宁,姚智卿.针刺四缝穴配合中药治疗小儿厌食症[J].吉林中医药,2008,24(7):517.

中医小儿推拿教学范文5

立体化教学模式包括:1〉教学内容立体化:即注重课程之间的立体化联系,并实现“理论知识一临床实例一科研成果”三维一体。2〉教学形式立体化:即构建“理论讲授-临床实践-网络教学”的立体化教学形式,包括:理论讲授采用“文字一图片一音像”立体化教学手段及“规划教材一自编辅助教材一专题资料”立体化教材;临床实践建立“临床带教一学生试诊一技能培训一专题讲座”的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网络教学构建“学习一巩固一提高”立体化的网络信息平台。

1教学内容立体化

1.1课程之间的立体化联系  教学中注重儿科本身理论特点(如稚阴稚阳理论,纯阳学说,三有余、四不足理论……)与儿科临床病证之间的关系,加强横向联系;同时注重儿科课程内容与中医基础课程(如四部经典、中医基础理论、方剂学、中药学等)、其他专业课程(如内科、妇科等)及非医学类课程(如人文学、哲学、自然辩证法等)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纵向比较。例如讲小儿泄汚病证时,注重联系小儿“肺常不足、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易感受外邪、为饮食所伤的病因特点,中医基础理论中肺、脾两脏的特性及功能讲述小儿为何常发生泄泻;同时注重联系小儿“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器清灵,易趋康复”的病理特点,及中医内科学的知识,说明小儿泄泻在证候特点、证候类型、证候演变等方面与成人有何不同;与西医学秋季腹泻有何相似之处;诊治上应掌握什么规律,有何特点;在讲方剂的运用时,联系《伤寒论》、《小儿药证直诀》相关条文,结合临床经验,讲解如何抓住辨证要点,适时地运用葛根芩连汤、七味白术散等方剂,并根据临床症状灵活加减用药等。这样使学生对中医儿科学有了一个立体的认识,既加深了对儿科专业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了儿科特点,又巩固了中医基础、中医内科等其他课程知识,有助于临证思辨能力的提高。

    1.2“理论知识一临床实例一科研成果”三维一体化  教学中,在夯实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注重将临床资源及系列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实现了理论知识、临床实例、科研成果三者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1.2.1理论知识  理论知识讲授中,突出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如讲小儿感冒时,讲述病因联系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肺常不足”的生理特点;讲小儿感冒不同于成人,具有易“挟痰、挟滞、挟惊”的特点时,联系小儿“肺常不足、脾常不足、肾常虚”及“神气怯弱”、“肝常有余”的生理特点;讲述小儿感冒临床常见“寒热夹杂”证时,联系小儿“发病容易、传变迅速”、“易寒易热”的病理特点等等。

1.2.2临床实例  教学中充分发挥临床优势,将临床中搜集的典型案例编写成了《中医儿科学案例式辅助教材》,通过对典型病例的分析、讲解,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提高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及临证思辨能力。另外,通过临床音像资料的应用,增强了学生对疾病的感性认识,解决了理论与实践脱离的问题。

1.2.3科研成果  本课程所在教学基地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天津市卫生局重点发展学科,天津市重点中医专科、天津市卫生局儿童脑病重点研究室。小儿癫痫、肾病、心肌炎、肺炎、反复呼吸道感染等专病研究为本学科特色优势,相关研究取得了系列成果及奖励。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科及专病优势,积极将系列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不但充实了教学内容,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而且通过阐述专病证治规律,补充病因、微观辨证等方式,提高了学生临床应用、应变能力,启迪了创新思维,增强了学生综合素质。例如:1〉在讲授儿科治法强调顾护脾胃的原则时,介绍儿科专家李少川教授重视脾胃的学术思想(成果“李少川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研究”)。如:采用健脾和中、顺气豁痰之小儿抗痫胶囊治疗癫痫的经验;小儿“肾病治脾”的学术观点;采用“疏解清化、调理脾胃”法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经验等等。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开拓了视野,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中医临证思辨能力及创新意识。2〉在讲授小儿癫痫病时,介绍小儿抗痫胶囊治疗癫痫尤其植物神经性发作、熄风胶囊治疗强直一阵挛性发作、茸菖胶囊治疗强直一阵挛性发作伴认知损害的病机基础、临床疗效、作用机制;在癫痫的辨证方面,介绍小儿癫痫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微观辨证(脑电图与中医证候的关系)、病因辨证、病史辨证、体质辨证(“热痫”、“湿热痫”证型的提出及治疗)等多种辨证方法及思路,拓宽学生视野,启迪创新思维。

2教学形式立体化

在教学形式上,改变了传统的“三尺讲台、一个教室”的课堂形式,建立了“理论讲授一临床实践一网络教学”的立体化教学形式,实施理论教学夯实基础、临床实践强化技能、网络教学增强互动的多位联动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1理论讲授立体化

2.1.1教学手段立体化  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科临床优势(尤其是小儿癫痫、抽动症、肾病专病优势),将临床资料采集整理,并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临床典型案例的图片、录像制作成课件,运用到理论课堂教学中,改变了传统单一的文字叙述,实现了“文字一图片一音像”教学手段立体化。丰富的图表、图片及音像资料,使所学知识更加直观形象,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激发了学习兴趣。

2.1.2教材形式立体化  在教材的使用方面,改变了传统的“一本教科书”单一教材形式,编写了案例式辅助教材《中医儿科学》,专病教材《病毒性心肌炎的中西医诊断与治疗》、《实用小儿癫痫病学》,专题资料《专题外文资料》,实习指导书《新编中西医结合诊疗全书·儿科》,配套习题集《中医儿科学习题集》、习题试卷等等。实现了“规划教材一自编辅助教材一专题资料”的教材立体化。系列教材优势互补,不但加深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拓宽了知识面,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2临床实践立体化  中医儿科学为临床学科,针对学生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科临床优势,建立了“临床带教一学生试诊一技能培训一专题讲座”的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临床带教采用导师式带教,1名临床老师带教1—2名学生,手把手进行临床带教,包括病历的采集、诊法的运用、辨证思路、处方的选择、药物剂量、病历书写、医患沟通等等;学生试诊即独立实践,内容包括学生门诊试诊、病房管床、书写病例、参加病例讨论等;技能培训如针四缝、捏脊、推拿、仪器诊断、急症救治等;专题讲座包括专病讲座、临床小讲课等。通过立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临证思辨能力及实践动手能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由巩固一提高一升华一创新,能力由量变到质变,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

2.3网络教学立体化  改变了传统以“教”为主的方法,变为以“学”为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了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立了“学习一巩固一提高”的立体化网络信息平台,方便学生学习的内容包括:大纲、讲稿、教案、课件等;帮助学生巩固、检测所学知识的栏目包括:在线测试、习题集、模拟试卷等;开拓视野、利于学生提高的栏目:如名师点拨、专题讲座、外文资料等。此外,还设有网上答疑、联系你我栏目,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或对教学效果进行交流、互动,以“学”促“教”。立体化的网络教学模式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增强了教与学的互动。

中医小儿推拿教学范文6

关键词:针灸推拿技术;“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065-02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体现了“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职教思想。它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将理论学习与实际训练紧密结合起来,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能极大提高教学质量。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的是先学理论知识,后集中时间安排实践环节的教学模式,理论教学的内容与实践环节脱开,这一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的需要。高职高专院校大部分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形象思维长于逻辑思维,实践学习长于理论学习,动手能力长于动脑能力,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效果较差。“理实一体化”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践融于一体进行组合教学,形象、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能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能极大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高职高专中医类院校主要为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技能型中医药人才。因此,在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过程中,应突出职业能力培养,课程设置需具有工学结合的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培养面向临床一线的应用型人才。《针灸推拿技术》是高职高专中医专业必修的专业课程,是面向针灸推拿医师、针灸推拿师、保健按摩师、足疗师、反射疗法师等职业资格岗位技能培训及考证的重要综合性专业技术课,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重点培养学生掌握常用的针灸、推拿技能,具备保健以及准确地处理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能力。学好《针灸推拿技术》课对培养高技能针灸推拿人才,起着支撑和决定作用。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是:紧紧围绕农村和社区实用型人才的需要,狠抓三基(基础理论,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培训,注重能力培养。针灸推拿技术在这一点上真正发挥了它的简、便、验、廉的学科优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熟练掌握临床常用的毫针刺法、三棱针刺法、拔罐法、皮肤针、电针、头针、耳针以及成人、小儿推拿手法,能够熟练地运用针灸、推拿方法治疗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我们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为核心,邀请医院、保健康复类企业专家共同参与课程整体设计和建设,对教学方案重新进行规划和设计,整合和完善了教学内容,修订了考核标准,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紧密结合专业特点,对课程进行精心设计,重新组织和安排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法。融“教、学、做”为一体,把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的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的设计紧密结合针灸推拿行业发展对人才职业素养、专业技能要求的实际。教学内容的设计紧跟针灸推拿行业发展的趋势,教学内容上加强实训教学环节,优化项目设计,在项目教学过程中,理论基础培养、职业能力培训一体化进行,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综合能力的需求。满足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与医院、保健康复类企业专家合作,以培养兴趣,授学结合,学用并重为教学理念,坚持以学为本,学以致用为教学原则,选取的教学内容理论上以基本理论为主,以培养临床和保健的基本能力为主要目的,体现了高职高专层次“必需、够用”的基本原则。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上表现为“4+1”的内容结构。“4”即四大教学模块,具体内容为:划经点穴技能、针刺技能、推拿技能、针推治疗技能。“1”即针灸推拿基础知识。对于针灸推拿基础知识的安排,我们是安排在四大教学模块的教学训练中完成的,对于在能力训练项目中未涉及到而学生又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则安排在每一个能力训练项目训练前的教学中完成。在四大教学模块之下,设计了针灸推拿岗位的32个教学训练项目,与基础知识构成了全部教学内容。在教学模式上,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三化、四结合”教学模式。模块化——课程分为划经点穴、针灸技能、推拿技能、针推治疗技能4大模块。4个模块既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循序渐进。体系化——总体设计,分项实施,分步执行,分块运作。动态化——及时结合社会和市场的变化,适当增加需要的技能,如刮痧技能、足疗技能等。“四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创建了“理论教学-模拟教学-案例教学-实训、实习教学”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教师演示与学生模拟相结合:采取了“理论与实训相结合”的方法,教师边讲授边演示,学生相互模拟练习,做到了理论实训一体化。录像观摩与课堂仿真模拟相结合:充分应用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料,开展课堂模拟训练,提高了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案例教学与理论探讨相结合:针对本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我们使用了理论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即在教学中即时引入病案,从实际问题入手,把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能力培养结合起来,把书本知识与经验积累结合起来。课堂教学与网络学习相结合:课程建设中,我们制作了系统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视频录像、习题库、问题实时解答等丰富的网络资源。既利于任课教师通过网络平台自由地进行备课和修改、添加、更新资料;又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理实一体化教学法”,是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这是职业学校专业教学中探索创新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突破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教学环节相对集中。它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设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

我们根据培养目标细化成技能目标,根据技能目标确定实训项目,然后围绕这个实训项目进行分析,确定完成这一项目所需理论知识,将实践技术技能和理论知识相整合,针灸技术、推拿技术的理论教学内容在实训室通过讲解、示教、练习一体完成“理实一体化”教学,大大提高了教学过程的效率。传统的教学是先理论后实践,学生在进行实践操作时,对以往学习的理论知识的记忆减少,使理论与实践脱节。“理实一体化”教学使教学信息的传递具有同步性,“理实一体化”教学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设计的实训情境,让学生自己来实际验知,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