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生产成本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制造业生产成本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制造业生产成本分析

制造业生产成本分析范文1

制造企业生产成本主要是指企业在制造以及销售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实施生产成本管理就是要合理运用成本会计管理手段,对各项成本限额进行预定,科学计算、调节以及监督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损耗,按照限额管理控制开支费用,并对实际成本和目标成本进行比较分析,权衡经营活动效果,在此基础上实现企业的预期成本限额,降低制造企业的生产成本。

二、制造企业生产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对于制造企业来讲,成本控制的对象包括产品生产制造的整个过程,涉及多个环节,如产品设计阶段、产品采购阶段、产品生产阶段以及产品营销服务阶段等。

成本控制的起始点是产品的研发阶段,这一阶段的成本控制也是整个制造企业成本控制的关键环节。很多企业管理者在产品研发阶段成本控制不严,对产品设计的成本管控意识比较薄弱,过于强调新产品的设计研发,在研发成本控制上存在着误区,即过于关注新产品的功能、性能忽视了其经济性,过于关注产品的显性成本而忽视了其隐性成本,过于关注产品的后期生产成本而忽视了前期的开发费用,过于强调新产品的研发而忽视对原有产品的功能再设计。

在采购环节上关注的采购成本管理内容不全面,订购成本、储存成本以及采购管理成本等难以全面管理到位,采购的成本管理理念有待于更新,不少企业管理者仅仅将采购成本控制理解为降低采购的价格,因而忽视了库存成本、运输成本以及采购产品的质量。过于重视采购价格,没有从长远考虑维护跟供应商的关系,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比较薄弱。与此同时,采购绩效考核管理也比较弱化,对于采购人员的约束不够,采购的效率和效益有待于进一步提升,采购的风险管理也需要进一步强化。

除此之外,在生产阶段对原材料的控制力度不够,在生产过程中原材料的使用缺少量的控制,生产效率比较低下,缺少必要的管理和考核。与此同时,在产品的实际生产过程中还会发生各项费用,这些费用的不合理之处也会加大制造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企业经济效益。

三、强化制造企业生产成本管理的建议措施

(一)强化制造企业研发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

研发设计阶段是制造企业进行成产成本控制的重要环节,制造企业在产品研发设计阶段要想有效实施成本控制可以采用工程价值分析法。在控制设计环节成本时既要降低成本又要注重保持原先的产品功能以及提高产品。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合理选择价值工程对象,有效收集新产品的相关信息,对新产品的功能进行分析,对新产品的方案进行分析评价,试验并审定研发方案,实施新方案并作出科学评价。

(二)强化制造企业采购阶段的成本控制

企业管理者应当积极结合市场调研并参考供应商价格,结合自身生产实际和管理预期对产品的利润进行预期定价,在此基础上合理制定企业原材料的采购目标价格。根据企业的采购计划确定好企业的采购成本目标,对于不同的采购产品企业管理者应当按照目标成本依据指标逐级进行分解,在此基础上合理确定各个采购成本的目标成本。在采购阶段实施成本控制就是要按照原先制定的成本目标合理控制采购成本,确保实际发生的采购成本能够限定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对于采购成本进行目标控制时应当首先确定好采购成本的控制标准,在此基础上制定成本节约计划措施,并结合计划审核开支和费用消耗情况,对成本的发生进行监督。时时对采购成本差异进行分析,研究确定成本差异的性质并逐步形成明确的责任以及原因。结合差异形成原因积极改善采购方案,逐步降低采购成本,在此基础上实现采购成本管理目标。

(三)强化制造企业生产阶段的成本控制

对于制造企业来讲,生产阶段的成本控制目标主要是料、工以及费用的合理控制。企业管理者在这一阶段应当建立完善定额领料制度,依靠限额凭证对材料的耗用量进行控制,提高材料的使用率,尽可能降低成产成本。除此之外,还应当对原材料的消耗情况进行盘点,对材料的耗用量进行及时控制。管理者需要结合成本的超支以及节约情况合理选择成本分析方法,自上而下逐步查找出企业产生超支以及节约的具体原因,将原因细化落实到具体部门、具体个人。

(四)强化制造企业营销服务阶段的成本控制

制造业生产成本分析范文2

【关键词】 作业成本法;成本动因;作业成本中心;高新技术企业

一、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成本管理现状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和规模在不断扩大,据广东省国家税务局关于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统计数据显示,仅广东省2003、2005、2006年高新技术企业数分别为2 307、3 157和3 877家,分别占该省工业企业数量的0.55%、0.71%、0.87%(这三年其工业企业总数分别为419 455、444 647、445 632家);广东省2003、2005和2006年高新技术企业的总产值分别为5 425.84亿元、11 167.99亿元、13 671.26亿元,分别占该省工业产值的19.82%、26.81%、26.74%(这三年工业总产值分别为27 375.56亿元、41 661.74亿元、

51 131.94亿元)。可见,高新技术企业在工业企业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

然而,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发展过程中问题重重,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成本管理问题。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大多采用以制造成本法为基础的传统成本计算方法,即产品成本发生在生产环节,生产环节的间接费用以某一总量为基础,计算统一的间接费用分配率来分配;非生产环节费用则计入期间费用。这种方法在间接费用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小,对成本管理要求不高的情况下是可行的。但随着高新技术企业生产方式的变化,产品成本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即有形实物成本在产品成本中的比重越来越低,而知识(智力)成本、信息成本、服务成本、质量成本甚至环境成本的比重越来越高。因此,成本控制重点不仅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逐步向制造费用转移;而且成本控制从生产环节延伸到非生产环节,讲求以产品为导向的全过程成本控制。

二、作业成本法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法),是指以作业作为间接费用的归集对象,通过资源动因的确认、计量,将资源费用归集到作业上,再通过作业动因的确认、计量,将作业成本归集到产品上去的间接费用分配方法。最早由美国学者科勒在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提出,20世纪80年代后期,受到西方会计学界的普遍重视,如罗宾・库珀(1988)对作业成本法的现实意义、运作程序、成本动因选择、成本库的建立等重要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奠定作业成本法研究的基石。此后,作业成本法的论著纷纷出现,其应用领域已从制造业推广到服务业、国防工业、金融业等行业。研究发现,实施ABC的企业相对于没有实施的企业在市场(市场价值)和财务绩效(财务收益)上取得明显成效,ABC通过提高资产使用效率、成本控制水平和合适财务杠杆增加企业价值。

近几年来,国内作业成本法的研究成果主要是:(1)作业成本核算理论研究较充分,但作业成本核算在我国实务界应用相对较少(王平心,1999,2000;朱云,陈工盂,2000);(2)研究对象多集中在如何运用作业成本法解决生产环节的制造费用分配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方面,对非生产环节费用如何处理少有提及;(3)个别研究虽涉及期间费用分配的问题,但这些作业较简单,没有覆盖企业价值链的全部环节。关于高新技术企业的研究就更少。

三、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法的重要性分析

作业成本法的理论基础是以作业成本的核算追踪产品形成和成本积累的过程,对成本形成的“前因后果”追本溯源:从“前因”上讲,由于成本由作业引起,对成本分析应该基于其对价值链的分析,而价值链贯穿于企业经营的所有环节,所以成本分析首先从市场需求和产品设计环节开始;从“后果”上讲,要搞清作业的完成实际耗费多少资源,资源如何实现价值转移,最终向市场转移和收取了多少价值,成本分析才算结束。同时,通过对所有与产品相关联作业的跟踪,消除不增值作业,增加企业价值。

从国外应用作业成本法的经验来看,作业成本法适用于具备下列条件的企业:(1)间接费用占全部制造成本比重较高;(2)生产经营活动复杂;(3)产品品种结构复杂;(4)产品生产工艺复杂多变,经常发生调整准备成本;(5)企业拥有现代化计算机和自动化设备;(6)较好实施适时生产系统和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生产特点基本上能满足或接近这些条件。

四、广州市某高新技术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分析

某有限公司是一家广州市的高新技术企业,专注于高精密注塑设备技术与产品领域的研发和生产,公司被评为“国家重点火炬计划高新技术企业”“广州市优秀民营企业”“广东省名牌产品”“广东省著名商标”“广东省制造业100强”“广州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示范企业”“广州市A级重合同守信誉纳税大户”“广东省优秀企业文化突出贡献单位”等称号,2008年初又进入广州现代工业制造企业综合实力30强。

该企业生产十几种产品(产品有BT80V-II,BT120V-II,BT150V-II,BT200V-II,BT260V-II,BT380V-II等等),产品品种复杂,工艺流程较复杂,传统制造成本法下的成本分配不尽合理,导致企业经营决策及价格定位有所偏差。因此,该企业试探引进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管理。下面以BT120V-II及BT150V-II这两种产品进行作业成本分析。

(一)作业成本分析

1.确定作业成本中心

此公司业务流程是:研发设计――采购及仓管――零件加工――零件组装――机器装配――机器调试(检测)――产品

完工入库――产品销售。结合本企业实际,将作业划分为(1)研发设计;(2)采购及仓管;(3)零件加工;(4)装配(零件组装及机器装配);(5)调试检测;(6)销售;(7)其他(含行政管理、车间管理、采购及仓管等部门的支出)这七个作业成本中心。

2.选择成本动因

选择成本动因时应考虑到以下因素:(1)相关程度。成本动因与作业成本中心总成本相关性最好,保证成本信息的准确性。(2)实施成本。必须考虑成本动因数据采集成本,保证相关数据易获取。(3)行为导向。不同的成本动因有不同的分配结果,可以利用成本动因的行为导向功能,把员工行为导向为有利于降低成本的方向。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公司的作业成本动因见表1。

3.成本分配

产品的作业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分配的间接费用

其中,分配的间接费用=作业成本分配率×某种产品的作业动因量。

(二)作业成本法应用

1.直接费用

该企业生产十几种产品,有BT80V-II、BT120V-II、BT150V-II、BT200V-II、BT260V-II、BT380V-II等。该企业的直接费用包括直接材料费用和直接人工费用。2009年5月生产BT120V-II及BT150V-II这两种产品的直接费用分别为

925 890.28元、805 312.92元。

2.间接费用

该企业间接费用及成本动因量数据统计见表2。

3.BT120V-II及BT150V-II作业成本的计算(见表3)

(三)作业成本法与制造成本法比较分析

1.BT120V-II

根据作业成本法核算,该企业产品BT120V-II的总成本为1 187 777.23元,销售价格为1 300 000.00元,毛利率为9.45%;按制造成本法核算产品BT120V-II的总生产成本为

1 105 035.56元(即只包含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及制造费用,未包括非生产环节费用,如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其毛利率为17.64%。

2.BT150V-II

同样,根据作业成本法核算,产品BT150V-II的总成本为958 275.66元,销售价格为1 100 000.00元,毛利率为14.79%;按制造成本法核算产品BT120V-II的总生产成本为937 685.75元,其毛利率为17.31%。

3.作业成本法与制造成本法比较分析

(1)利润。产品BT120V-II及BT150V-II的准确总成本应该包括销售费用及管理费用等期间费用,然而制造成本法没有体现出这部分费用,这虚增生产的利润,导致经营管理者作出错误的经营决策。

(2)产品定价决策。企业给产品定价必须首先确定产品的真实成本,在加上预期利润的基础上决定定价,以此价格与顾客的购买意愿以及其他竞争者博弈,以最终决定产品是否生产、生产数量以及产品生命周期。若按传统制造成本法核算,产品成本和市场价格之间存在着数目较大的期间费用,产品产量、单位成本与期间费用之间缺乏相关性,因此估计出某类产品的预期利润将会困难得多,这将直接影响到产品定价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五、高新技术企业将作业成本法与标准成本法结合使用分析

(一)作业成本法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作业成本法适用于间接费用项目复杂、在总成本中占有比重较大、成本精确度要求高的项目分析及长远战略分析。作业成本法体现出的许多优点适应现代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它更注重长期决策,为分析整个流程、剖析竞争优势和业绩评价提供更准确数据。

但是,作业成本法也存在以下缺陷:(1)作业成本法没有单独考虑直接成本的核算与控制方法;(2)在作业生产能量固定的情况下,实际生产数量的不同会造成不同时间生产的产品负担不同的成本;(3)作业成本法只是一个成本计算系统,而不是成本控制系统。

(二)作业成本法与标准成本法结合使用建议

1.作业成本法与标准成本法结合分析

作业成本法计算下未分析成本差异;而标准成本制度计算成本差异并分析其原因,弥补了作业成本法的不足。标准成本制度可以进行差异分析,但差异发生原因分析不细;而作业成本法按作业归集费用,使差异产生的原因更加明确,可弥补标准成本制度的不足。

2.标准成本规划下的作业成本管理

由于传统成本计算和成本管理实际相脱离,成本动因不清导致成本信息扭曲,应该将企业成本控制着眼于市场、产品、进而深入到作业层次,寻找成本及成本动因之间的关系,最大限度地降低不增值作业,在各环节减少浪费并尽可能降低资源消耗,通过治本(成本动因)达到治末(成本发生)。因此,将标准成本规划划分为“市场驱动的标准成本规划”、“产品层次的标准成本规划”和“作业层次的标准成本规划”三个部分。

上述标准成本规划具有强烈的市场导向性,使得高新技术企业对成本的分析范围从生产制造环节扩大到产品的开发设计,使之更加具备市场竞争力,达到事前控制,进而推进到管理、销售等阶段;同时,应用作业成本法使企业删除不必要功能所引起的不必要作业,并在特定的作业活动中尝试成本的改进;通过作业标准成本的设定、计算和分解,为企业提供客观、全面的成本信息,开展产品质量与作业标准成本联动控制,进行动态的事中成本控制。此外,通过作业标准成本核算和作业成本分析,引导员工采取有利于完成作业标准成本的行动,以业绩评价报告为依据,分析差异产生原因,对各作业中心实行严格奖惩制度,进行事后的成本反馈控制。

【参考文献】

[1] 金涛.国外作业成本法实证研究综述[J].商业时代,2008(16):32-33.

[2] 任翔,安玉琢,王云峰.作业成本法在产品非制造费用分配上的应用研究[J].财会研究,2006(04):36-37.

制造业生产成本分析范文3

摘要 为了有效地支持公司的战略目标,早日实现“成为拥有全球影响力品牌的国际化大公司”的愿景,青岛啤酒的成本管理由传统的制造成本管理发展为作业成本管理,本文分别论述了这两种成本管理方法在青岛啤酒的应用。

关键词 制造业 成本管理 实施方法

一、青岛啤酒成本管理架构及内容

青岛啤酒成本管理体系由总部成本管理、制造中心成本管理和基层工厂成本管理组成。这三个主体共同搭建了青岛啤酒三级、垂直化的成本管理体系。总部成本管理包括制定成本核算办法;监督核算流程和制度的执行;实施成本分析,发现成本异常及时追踪、查核;关注原材料消耗、价格走势,为公司经营、采购,规避风险提供信息支持;推进公司成本管理信息化建设等工作。制造中心的成本管理主要包括对各个工厂的预算管理、成本过程控制、成本考核等工作。基层工厂则是成本预算、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控制的基础实施单元。公司成本管理主要包括成本预算、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控制、成本考核等职能。

二、青岛啤酒制造成本的成本核算方法和流程

公司啤酒厂的生产模式属于多工段、多工序连续生产的生产模式;产品种类繁多,不同的啤酒产品所消耗的资源不同,因此,基于以上两个原因,青岛啤酒绝大多数工厂目前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和品种法两种方法相结合计算生产成本。成本核算流程如下:

1.确定成本归集、核算对象

啤酒厂成本归集核算的对象是冷麦汁和啤酒产成品。

2.确定成本核算的项目

啤酒厂的生产成本项目主要有五部分组成:酿造主辅材料成本、包装材料成本、能源动力成本、直接职工薪酬和制造费用。其中,酿造主辅材料、包装材料和能源动力属于变动成本,直接职工薪酬和制造费用属于固定成本。

酿造主辅材料包括:大麦芽、大米、啤酒花、水以及各种辅助材料等;包装材料包括:纸箱、啤酒瓶、易拉罐、商标、瓶盖等各种包装材料;能源动力包括:生产啤酒所消耗的煤炭、电力、蒸汽等各种能源。

3.冷麦汁成本核算步骤

每月末,财务部成本会计根据酿造部统计员提供的统计台帐,按照品牌和度数,将所有生产批次的麦汁成本累计,得到不同品牌、不同度数的月度汇总冷麦汁成本。

4.产成品成本核算步骤

每月末,财务部成本会计根据包装部统计员提供的统计台帐,按照品牌、度数、内包装形式、外包装形式等区分单品的特性,分别计算每个产成品的月度生产成本。

三、作业成本法在青岛啤酒的应用

随着青岛啤酒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现有的成本核算方法和核算流程已经不能满足公司管理的需要,尤其单个具体产品的成本信息不真实,不能据此合理制定产品价格,从而不能有效反映单个品种的真实盈利能力。并且,青岛啤酒是典型流程化生产的制造企业,机械化程度相对较高,ERP等先进的信息系统在公司已经应用了十多年,应用水平也相对较高,因此,无论从企业内部的管理需求,还是从企业的信息化系统水平、生产自动化水平等方面,都具备了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必要条件。

1.作业成本法的原理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即基于作业的成本计算法,是指以作业为间接费用归集对象,通过资源动因的确认、计量,归集资源费用到作业,再通过作业动因的确认计量,归集作业成本到产品或顾客的间接费用分配方法。

2.作业成本法的实施

根据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需要确定作业中心、作业、资源动因、作业动因等基本要素,同时,对实施企业的信息化条件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青岛啤酒已经积累了多年借助ERP系统进行管理的经验,因此,具备实施作业成本法的信息技术条件。

根据现有啤酒生产厂的实际生产工艺流程,确定了作业中心和相关的各项作业。啤酒生产流程基本分为糖化工段、发酵工段、过滤工段、各条包装线工段等主要环节,并且每个工段内部又包含各种不同的单个生产加工环节,因此根据以上的生产信息,确定了以下的各个作业中心及包含的作业:制麦作业中心、糖化作业中心、发酵作业中心、过滤作业中心、包装作业中心。

除以上的作业中心外,啤酒生产厂还有其他的作业中心,比如,质量检测作业中心、生产调度作业中心、空压制冷作业中心、材料仓储作业中心……是否将这些作业中心也单独作为归集资源的成本库呢?经过大量的调研,最后根据以下两个因素,将上述辅助生产作业中心的成本动因进行合并,共同组成一个归集资源的成本库,并且按照不同的资源动因,将这个辅助生产作业中心归集的资源再进行二次分配至糖化、发酵、过滤、包装等作业中心,形成了具有青岛啤酒特色的作业成本法,即,辅助生产作业中心的资源,按照资源动因分配至生产作业中心,然后再根据作业动因,将生产作业中心的资源分配至成本对象。

因素一:啤酒生产企业虽然具备高度的生产自动化水平,但是在啤酒成本构成中,制造费用的比重不高,仅占啤酒成本总额的25%左右,而且制造费用中的绝大部分都可以直接分配至糖化、发酵、过滤、包装等作业中心,只有很少的一部分需要按照不同的资源动因分配至作业中心,所以根据重要性的原则,将辅助生产的各个作业中心的成本动因进行合并。

因素二:如果存在过多的作业中心,必然会给实施工作增加很大的难度,反而使作业成本法不容易推广,因此,在不影响成本结果的前提下,青岛啤酒作业成本项目组将部分辅助生产作业中心的成本动因进行了合并,简化了工作步骤,大大提高了项目的可行性。

3.作业成本管理系统

制造业生产成本分析范文4

一、深入调研,形成反馈

我对2006级到2010级会计学专业学生为主要对象,通过试卷分析、问卷调查、面询函证等方式对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其结果表明目前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

1.根基薄弱,教条分割

成本会计课程相对于其他有其鲜明的特点,其一就是费用归集与分配、产品成本计算、成本分析和控制都往往存在一个事项有多个方法的情形。从调查反馈的情况来看,普遍存在着单个计算方法掌握较好,而对于各个方法产生的原理不能归纳出共性,也未能对各个方法在最终产品成本信息形成中发挥的功用形成系统化的认识。

2.意识模糊,纸上演算

从调查反馈的情况来看,普遍存在着把费用分配和产品成本核算视为纯粹计算的情形,而不能很好地将单个分配表计算结果如何与记账凭证对应,也未能很好地掌握不同分配表、产品成本计算单如何与账簿结转对应关系。

3.观念缺失,雾里看花

除成本核算外,讲授成本分析、控制、计划等管理性职能的如何实现也是成本会计课程的另一特色,其中各种指标、差异以及各项因素的影响程度确定的计算方法和思维与前期的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等会计专业课程相比截然不同。从调查反馈的情况来看,对于成本分析、成本控制、成本计划等课程内容,一是普遍存在畏难情绪,二是认为这些内容和“会计”关系不大,因而掌握程度往往比较粗浅。

二、分析现象,探究成因

1.教学导向重心偏移

受近年来会计职业资格考试热潮的冲击,中等专业学校会计专业教育的导向逐渐有向应试教育倾斜的趋势。在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部分中等专业学校在修订培养方案时都对成本会计课程进行了学时压缩;学生也以应试、求职有用性高低为判断依据,对成本会计课程的学习只安排少量的精力投入。

2.教学内容求全责备

当前,我校成本会计课程的适用教材,就内容来看,仅注重生产费用要素的归集与分配方法以及产品计算方法,将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的部分内容大量引入,覆盖除制造业以外的多个行业;就难易程度控制来看,存在诸如辅助生产费用分配、品种法、分批法、分项结转分步法的示例中大量运用定额数据,以回避数据计算过程,如此处理往往给教材使用者以错误信息,认为实务中的成本会计就是“一本定额走天下”。

3.辅助环节偏重形式

由于中等专业学生对认知实习环节的重要性不甚了解,我校学生到企业参观时往往是被动的“走马观花”,而成本会计与企业的生产流程关联密切,由于认识实习阶段的马虎应付,进入成本会计学习后面对诸多的生产术语、流程转换只能凭空想象,使得核算方法的学习最终演变为单纯的死记硬背。

三、新时期,新课改,新思路

1.打造课程底色

合理构建成本会计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使学生意识到基础课程的重要性,掌握基础课程的基本理论、方法,为成本会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要注重其它学科知识在本学科领域中的应用,搞好整体优化。在课程内容的确定上,结合现代成本管理的需要,增加成本预测、决策、预算、控制、分析和考核的内容,在保留成本会计传统体系中的理论与方法的同时,简化过多涉及其他管理领域的内容,扩充成本控制战略等成本管理领域的新概念和理论与方法,使成本会计的体系内容更具科学性、实用性和前瞻性。当然,组织校内专业教师编写校本成本会计教材是达到效果的绿色通道。

2.适用信息科学

多媒体教学,通过教学课件的使用,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直观地演示教学内容,加深对理论教学的理解。成本会计教学应构建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在成本计算方法方面,强化成本计算全过程的整合,采用菜单式的程序教学。多媒体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系统作为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集中体现和重要组成部分,以图、文、声、像并茂,直观、具体、生动及信息量大和使用快捷、方便为特点。

3.形成理实一体

实践性教学是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亲身体会成本会计在不同行业中的操作与应用以及在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性。成本会计教学主要以制造业生产过程为例进行讲解,而学生对企业生产过程没有感性认识,因此应该让学生对制造业的生产过程有一个较清晰的认识。同时,通过实验课程的开设,了解各种凭证的来源、去向,解决学生感性不足、认识不够的问题,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并通过团队合作可培养学生的合作、协调能力。最后,针对不同生产组织和工艺过程特点具体了解企业如何组织成本会计工作、进行成本计算、编制成本报表、进行成本管理等内容的综合实践教学,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成本会计整体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可以对成本会计实践更好地应用。

4.构建方法体系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成本会计课程在教学方法方面除了运用其他会计学课程的基本(讲授法)方法外,还应该适时增加下列方法:

(1)研讨式。针对一些有实际意义的理论和实务问题,让学生查找有关文献资料,提出自己的观点,教师在其中给予适当的提示、指导和总结。这种方式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专业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诸如表达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等。

制造业生产成本分析范文5

1.企业成本控制是指企业根据设定的成本管理目标,通过计算,对于成本费用发生之前以及成本控制过程中的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进行严格的控制和调节,使各项费用支出控制在一个给定的、有限的目标区域范围内,实现成本管理目标的成本管理过程。目前,成本控制在企业实施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戚本控制的效果。

2.有助于实现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协调发展成本控制是企业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企业一方面要控制采购成本,节省资源,为向己提供较低成本的产品或者服务,通过降低成本来增加企业的盈利;另一方面,要对产品的产量和销量进行控制,抵抗内外的压力,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回收资金,促进企业扩大生产规模。

3.有助于降低成本价格,提升企业竞争实力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就必须要对生产成本进行严格控制,降低价格成本,从而提高产品的销量,增加企业利润。同时还要面对市场的突发状况及不可预测因素,能够有迅速的应对方案,来适应市场的变化,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实力。

4.有助于提升创新水平,推动企业长远发展创新是企业的生命之源,现代成本控制更是注重了先进管理技术下的各种创新举措。创新包括产品技术创新、管理制度创新等,技术创新实现的前提是管理管理制度创新。产品技术创新可以提高资掘的利用效率,增强持续发展的动力。管理制度的创新,可以科学合理的使用企业成本,学习和研究同内外先进管理技术、先进的管理经验,提升创新水平,推动企业长远发展。

二、企业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全面成本控制意识缺乏

目前大多数企业是以降低成本与消耗作为成本控制的目的,只关注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忽视采购及销售等过程的成本控制,只重视了在制造成本的财务核算,缺失了管理成本的非财务核算,没有树立全面成本控制的意识与理念。这种意识的缺乏,就直接导致了许多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出现了成本、支出的浪费,产品质量和效益下降,使成本管理陷于消极之中。

2.成本控制方法落后

大多数企业仍采用传统的成本控制方法,如责任成本法、标准成本法、定额成本法等。传统的成本控制方法是着重产品的制造过程,先确定目标成本,再进行成本转化,比较目标成本和标准成本,进行差异分析,提出建议,因而反映经营过程的信息不够全面,没有反映科技的进步、经济快速的发展、消费者需求的改变等,从而影响企业战略的制定,使得企业成本控制显得非常的落后,不适应现代企业成本控制的需要,从而制约企业的发展。

3.成本核算基础工作与方法不规范

许多企业都制定了成本核算的基础管理制度,如成本原始记录、定额管理、材料物资的计盘、验收管理等,但缺乏真正的规范管理,有的成本项目列支不明确,有的并未认真执行,使制度形同虚设。特别是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企业的生产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产品构成有了变化,特别是直接成本所占比例降低,如材料费和人工费,而间接成本的比例大幅度提高,使原有的成本归集方法不合理、落后,做成产品成本核算的数据不规范,无法为企业决策提供准确的戚本信息数据,使成本控制形同虚设。

4.成本分析与考核体系不健全

大多数企业的成本分析与考核体系不健全,体现在:重视事后的成本分析,忽视事前戚本预测与决策;侧重产品制造过程的成本分析,缺乏或者没有采购成本、销售成本、产品设计与工艺成本等的分析;只进行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分析,不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大多数的部门领导认为成本、效益都应由企业领导负责,各部门对成本控制的程度与考核没有挂钩,失去对成本控制的积极性,导致成本控制流于形式,成本控制的执行结果进行考评和奖惩的制度不健全。

三、加强企业成本控制的措施建议

1.树立战略性成本控制新理念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深的条件下,企业管理追求的目标始终是经济效益最大化,因此企业要更新成本控制观念,树立战略性成本控制新理念。把企业成本控制工作视为一项条统工程,从企业调整体发展战略出发,强调整体与全局控制思想,对企业成本控制内容与方法进行全方位的系统分析,保持市场竞争优势。同时,注意考虑企业的外部环境,关注市场和竞争对手的动向,迸行整体战略规划,并及时发现问题适当调整战略。

2.选择适当的成本控制方法

现代制造业中,随着自动化程度的日益提高,设计生产程序费用、组织协调生产过程费用、组织订单费用等间接费用的比重逐步增加,而直接材料、人工成本等直接费用逐步减少,这时选择作业成本法就比较好。作业成本法是以价值链为中心,从产品设计开始,通过对企业材料供应、生产和销售等环节的各项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形成连续、同步的作业流程消除一切不增值作业。

3.加强日常成本核算和控制

(1)健全成本控制基础工作

一是要健全完整的原始记录制度,如材料物资消耗、费用开支、产盘等方面原始凭证,原始记录应准确无误,完整可靠。二是健全规范的定额管理制度,如材料消耗定额、工时定额、费用定额等,定额的制定既要科学、先进,又要符合实际,并保证能贯彻执行。三是健全标准的计量、检验、收发、清查的物资核实制度,设置完整的工具,实行全面的标准化管理。

(2)完善成本核算方法和手段

在高度发展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成本控制应当由单纯的核算自身的成本转向产品价值链整个过程的成本,因此成本核算方法与手段应现代化,采用价值链分析、作业成本与传统核算方法相结合。同时财务人员要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企业成本控制之中,可以提高管理的效率与进程。如利用EXCEL表格的计算和链接功能,通过对原始票据的录入进行费用的归集,同时进行分配,有电算化条件的可以利用报表功能编制符合核算需要的报表导出后,与核算表格链接,或利用复制、粘贴功能导人数据,这样既简化了操作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4.健全成本考核与分析体系

(1)建立和完善企业成本考核制度

建立和完善企业成本考核制度,是落实成本控制的重要措施。企业要建立和完善可信的内部奖惩机制,使成本控制责任的好坏与经营者、各级管理人员、职工的个人利益紧密相连。企业成本考核制度应包含各种制造成本、间接成本的工作规范和控制程序,如各种制造成本的账务处理规范、成本指标的业绩评价、成果奖惩措施以及成本管理的组织结构、各部门的职能划分与分工等。成本考核制度的建立可以保证企业各职能部门按照成本管理的需要对各种业务的处理行为加以倡导或约束,有利于成本管理与控制。同时企业应转变观念,视员工为企业的资源,将其转化为巨大的生产力和创新能力,将个人利益与绩效考核联系起来,调动其参与成本控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降低成本,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

(2)设立信息管理系统,做好成本分析工作

制造业生产成本分析范文6

【关键词】成本 核算 控制

一、绪论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产成本高低甚至可以决定一个企业的发展存亡。企业生产成本的高低,成为其是否能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在企业生产能力与市场交易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企业成本费用的节约与降低就等于增加收入和利润。同时,具备规范、科学、全面的成本核算与控制的管理,还能使整个公司的管理变得更加规范,增加企业的价值。

所以,在实务中,我们应当对成本战略及核算方法真正引起重视,对企业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消耗做到有效管控,提高企业管理的整体水平,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本文将从成本核算与控制的基本理论出发,结合钢铁生产企业的实务逐一论述相关问题,期望能够为生产制造型企业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

二、成本核算与控制概述

(一)成本核算概述

1.定义

成本核算是指:把一定时期内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按其性质和发生地点,分类归集、汇总、核算,确定该时期内生产经营费用发生总额和每种产品的实际成本和单位成本的管理活动。

2.内容

企业产品生产成本的构成,包括生产过程中实际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机械使用费、其他直接费和制造费用。

需要指出的是,企业发生的费用支出并不都属于生产成本或会计核算当期的生产成本。为了正确核算产品的生产成本,必须划清以下各项费用支出的界限:

a.资本支出和收益支出;

b.产品生产费用支出与期间费用支出;

c.各月份的费用;

d.各种产品的费用;

e.完工产品在产品的费用。

企业的成本核算过程,也是对产品成本的监督、管理过程,因此,企业的成本核算要适应企业管理的要求。

3.做好各项基础工作

产品成本核算工作较复杂,为了保证成本核算的及时和准确,必须做好各项基础工作。

a.建立和健全定额管理制度;

b.建立和健全材料的计量、收发、领退和盘点制度(包括在产品盘点制度);

c.建立和健全原始记录;

d.正确确定成本核算工作的组织方式。

(二)成本控制概述

承前,成本核算的最终目的是更好的控制成本。

1.定义

成本控制是指:运用以成本会计为主的各种方法,预定成本限额,按限额开支成本费用,以实际成本和成本限额比较,衡量经营活动的业绩和效果,以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乃至超过预期的成本限额。

2.内容

企业的成本控制包括成本分配与成本优化两大环节。成本分配解决如何归集、分配产品或服务的成本的问题;成本优化解决如何使企业达到成本最小化的问题。

三、生产制造板块的成本管理职责体系

(一)财务部门的职责

a.制定公司成本管理制度和成本核算程序;

b.编制各项费用预算,参与工序定额耗用量的制定;

c.牵头组织制定公司计划成本;

d.牵头组织编制公司的成本计划和增收节支措施计划,并负责分解落实到各基层单位和归口单位;

e.检查考核成本计划执行情况;

f.组织成本核算,编制成本报表,定期向经营层提交成本分析报告。

(二)技术部门的职责

a.根据公司战略建立和拓展公司产品数据库,并对产品物料定额消耗量进行测定(包括所有主辅料定额消耗)。

b.对老产品的物料定额进行优化和提升,作为次年定额调整的依据;

c.新产品试制当年测定当年试行物料消耗定额,次年纳入正式产品定额执行;

d.审批单项产品预算材质和技术标准;

e.严把质量关控制技术质量,提高产品合格率,严格控制废品率。

(三)生产管理部门的职责

a.科学分解生产工艺,确定产品定额消耗量;

b.加强公司内部计量管理,完备内部计量手段;

c.科学安排工艺布局和生产工期计划,提高产品完工率,严控窝工。

(四)经营管理部的职责

a.按产品目录制定产品定额成本并经审批后下达执行;

b.对单项产品计划成本进行审批并下达;

c.审批计件工资、人工费标准;

d.审批单项产品预算材料消耗量和材料损耗;

e.审批外包业务数量和价格。

(五)物资管理部的职责

a.定额物料价格水平的测定;

b.根据审批的产品材料消耗预算进行物质采购,并严格按限额领料预算发放材料;

c.降低物资采购成本;

d.劳保用品、工具用品建立交旧领新、丢失赔偿等制度;

e.组织交旧物资回收利用,积极处理超储积压物资;

f.及时反映物资收、发、存动态,定期预测分析物资采购计划执行情况。

(六)人力资源部的职责

a.定额人力价格水平的测定;

b.科学配置人力资源,动态监控并提高人力资源成本的有效性。

四、对生产制造业成本管理的建议

(一)重视生产技术改革与创新,降低材料消耗和人工成本。在一定技术条件下材料成本和直接人工成本构成是一定的,企业只有通过改革生产技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减少材料消耗,通过改进生产工艺提高生产工人的工作效率,能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二)严格对费用的审核与管理。

(三)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挖掘“降本”新潜力。

(四)建立完善的生产成本管理奖惩制度。

(五)注重成本效益观,树立“降本”新理念。

树立成本效益观念,实现由传统的“节约,节省”向现代效益观念的转变。若一种成本的增加能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那么这种成本增加就符合成本效益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