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经济作物的定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经济作物的定义范文1
1 硅肥的定义、分类。硅肥是一种微碱性肥料,是指以有效硅为主要标志量的各种肥料。它的原料来源主要为炼铁炉渣、钾长石、海矿石、赤泥、粉煤灰等,这些原料经过一定工艺加工之后,形成以复合硅酸盐为主的复杂混合物,因此硅肥没有明确的分子式和相对分子质量。
农业生产中使用的硅肥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一是按照原料和有效硅含量分类,可以分为高效硅肥和熔渣硅肥两类,前者有效硅的质量分数可达55%-60%,后者该指数为10%-35%:二是按照硅素的溶解性分类,可以分为水溶性硅肥和枸溶性硅肥,两者因其硅酸盐的盐离子不同导致溶解性的差异,前者主要是硅酸钠盐和硅酸钾盐。后者主要为硅酸钙盐。
2 硅肥的施用技术。土壤有效硅含量的高低是作物是否需要施用硅肥的主要依据。土壤中有效SiO2小于100-105毫克/千克,表明土壤缺硅,在达到100-130毫克/千克时,施用硅肥都是有效果的。
硅肥的施用方法有多种,最适宜的方法作基肥施肥,可以单独施用,但与其他有机肥配合施用效果更佳。另外,也可以作为追肥,但是一定要早施、深施。
3 硅肥对水稻、大豆、油菜及蔬菜等的增产结果。硅肥对一般经济作物的增产效果十分显著,笔者在大树镇大树村二社对不同农作物施用硅肥后的增产率试验结果为:水稻增产率在10%-26%、小麦10%-15%、花生15%-25%、玉米12%-20%、大豆10%-12%,蔬菜的增产幅度更大,投入产出比在1:5-1:10之间。下面介绍下硅肥对于水稻、大豆及油菜的增产效果。
硅肥应用于水稻的增产效果是研究较早和较为透彻的,也是应用最为广泛,同时效果也是十分明显的。以大树镇大树村二社李甫军的田间土壤为例,进行了不同土壤条件下施用硅肥的水稻生长状态,对其各项指标进行数据收集、分类评价和计算,结果表明在不同土壤条件下施用硅肥,均可使水稻的产量、有效穗、结实率、千粒重等指标明显提高:当每亩耕地施硅钙肥量在50千克以内时,水稻产量随硅肥施用量成直线上升。
油菜是高产、高效益的经济作物,硅肥对油菜的增产效果也明显。油菜施用硅肥后,可以促进油菜茎基的生长和增粗,降低分枝节位和增加分枝,对增强油菜抗倒能力有明显作用,提高油菜结角、结籽率,降低阴角率,增加千粒重。另外,通过对在油菜生产的不同时期施用硅肥的增产效果观察,结果表明以基施硅肥的方式达到的增产效果最佳,应在油菜的不同生长时期补施硅肥。
4 分析硅肥产生增产结果的原因。①硅营养作用:分析常见经济作物中的主要灰分营养元素,SiO2占到水稻灰分总质量分数的61.4%,其他的作物如小麦、大麦、大豆和扁豆分别为58.7%、36.2%、15.1%及17.0%,由此可见施用硅肥可以较大程度的增加经济作物的产量。硅肥可以较大程度提高农作物体内的含硅量,加强农作物的导管刚性,增强农作物的通气性。
②防虫抗病作用:农作物施用硅肥后,体内含硅的水平提高,可以形成硅化细胞。该类细胞使得茎叶表层细胞壁加厚,角质层增加,从而增强农作物对病虫害的抵抗力。
③改善土壤作用:基于中国目前的硅肥生产工艺,最为常用的原料为工业含硅废渣。因此,硅肥除了含有硅元素之外,还含有较多的钙、镁元素,一定含量的磷、锌、锰、硼、铁等元素,施用这种肥料可以为农作物提供多种营养元素。
④减轻有害物质的危害作用:硅肥中存在的大量的钙离子,可以减轻铜、锰、锌等重金属离子对作物的危害作用。硅酸离子可与重金属形成难以为根系吸收的沉淀物,例如硅酸铝、硅酸汞等,因此可减轻土壤之中的重金属对植株的毒害。
⑤抗旱和提高光合作用能力:硅进入植物体后,在叶片角质层下面的表皮组织里形成角质一硅两层结构,抑制蒸腾,减少植株水分蒸发,提高了光合作用效率与水分利用率。
经济作物的定义范文2
关键词:ArcGIS;空间分析;经济作物栽培; 经营决策;都江堰市
中图分类号:S759.3S750P2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3168(2011)03-0004-07
Decisions-making Research on Mountain Economic Crops Cultivation
Bassed on GISIn Hongkou Town,Dujiangyan City
MING Min, CHEN Dong-li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College,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Dujiangyan, Sichuan 611830,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ArcGIS 9.3 software platform, applying its spatial analysis capabilities to select cultivation suitable land area in United Village, Hongkou Township, Dujiangyan city for Magnolia, kiwi fruit and other cash crops, mainly based on indicators of altitude, slope, slope exposure and position, etc. Economic benefits of Magnolia and kiwi fruit cultivation were analyzed and calculated respectively according to the calculated suitable cultivation area using this software.
Key words: ArcGIS spatial analysis cultivate management decision Dujiangyan City
收稿日期:2011-05-09.
基金项目:四川农业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明 敏(1989-),女,四川农业大学城乡建设学院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在读本科生.省略
通信作者:陈东立(1958-),男,博士,副教授.从事“3S”应用研究及流域管理.
林业是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主题,森林生态系统是环境体系建设中的最重要部分.我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发展中国家,山地和丘陵占国土总面积的2/3以上.自然条件差,地形起伏大,坡度陡,土层薄,土壤保水蓄水能力差,生产力水平低.随着地球环境的不断恶化、城市的发展和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土地和森林植被遭到严重的破坏。为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和提高经济收入,应大力开展恢复森林植被的退耕还林项目和农林复合经营发展项目【sup】[1]【/sup】.
为响应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很多山区选择在以生态效益为核心的前提下,将退耕还林与山区脱贫致富、区域种植业产业结构调整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同步发展【sup】[2]【/sup】,合理利用山地资源栽种适宜的经济作物成为趋势.都江堰市是厚朴的主要产地之一,同时也有着悠久的猕猴桃栽种历史,是猕猴桃的主要产区之一.厚朴、杜仲、黄柏统称为“三木药材”,它们兼具生态、经济双重作用,在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和荒山造林中占有重要地位【sup】[3]【/sup】.栽种适宜当地环境的经济作物并且栽种在适宜栽种的区域,不仅恢复了生态系统,而且帮助村民在地震后恢复经济收入,实现农林业高效、稳定、持续发展.
适宜栽种的区域规划现在主要是通过ArcGIS空间分析(Spatial Analysis)技术实现选址分析和统计.空间分析是地理空间数据分析、模拟、预测和调控过程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具体包括空间信息量算和空间信息分类( 如叠加分析、网络分析、拓扑分析、缓冲分析和统计分析等).
针对都江堰市虹口乡联合村山区经济作物栽培选址,运用ArcGIS 9.3的空间分析功能,以海拔高度、坡度、坡向和坡位等因子进行叠加分析,得到适合厚朴和猕猴桃栽种的区域;计算种植面积,并对产量进行相应的估算,预计出总收益.可为政府规划栽种厚朴和猕猴桃提供参考,为实现山区农业合理开发提供科学依据.1研究对象与研究工具 1.1研究对象
都江堰市地处四川盆地成都平原西北部的岷江上,虹口乡位于市区东北的白沙河中游,乡境除白沙河谷有少量冲积阶地外,全为高山峡谷地貌.联合村处在白沙河的上游、源头,也是虹口乡地域最偏远、分布面积最大的一个村,全村总面积280 km【sup】2【/sup】.所处的地理位置为103°38′~103°42′E,31°09′~31°12′N.海拔1 000~2 020 m,土壤类型为山地黄壤.该村山地资源丰富,全年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热丰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年均气温16℃~17.5℃,年均降雨量为1 238 mm,年均无霜期280 d,年均气温15℃,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空气清新,气候宜人.并且,属于“四川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该保护区以保护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物为主,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区.
根据都江堰市林业局2007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联合村除了种植大量的厚朴和猕猴桃外,还种植杜仲、黄柏、杉树、喜树、桦树、桤树、栎树、楠树、柳树等.在地震前其森林植被良好,地震后山体滑坡使森林植被受到一定影响.为了帮助村民在短时间内恢复经济收入和生态环境,需要大量栽种经济作物以便在重建家园后逐渐获得经济收入.因为厚朴是我国特有的珍贵中药材,是一种经济效益较高、发展潜力较大、具有广阔前景的药、材两用树种,但其天然林资源短缺,急需发展人工种植,以满足市场需求.猕猴桃是一种保健型水果,以独特的风味、丰富的营养,具有医疗保健作用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同时,猕猴桃容易繁殖、栽培,且抗病虫能力强、投资少、见效快. 1.2研究工具
利用R2V进行矢量化.R2V是一种高级栅格矢量化软件系统,为用户提供全面地自动化光栅图像到矢量图像为背景的编辑工具,具备良好的适用性和高精确度.绘制出的相关矢量图以shp文件格式转入ArcGIS系统中以作进一步分析.
利用ArcGIS 空间分析功能作适宜栽培区分析.ArcGIS是美国国家环境研究所(ESRI)推出的为企业构建完整地理信息系统的综合GIS软件平台.ArcGIS 9.3 软件集ArcMap、ArcCatalog、ArcToolbox于一体,具有强大的地图制图、空间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功能.本研究主要运用该软件中ArcMap的地图制图功能,ArcCatalog的数据组织与管理功能,ArcToolbox中的空间分析功能. 2数据获取与处理 2.1数据获取及地理坐标配准
采用1971年版式等高距为20 m的1∶50 000地形图和矢量化的基础小班图层.将虹口乡2幅1∶50 000的地形图在Photoshop中进行裁剪、拼接后导入ArcGIS 9.3中进行定义投影和校准.采用高斯克吕格6°带,西安1980坐标系,18°带进行定义投影.定义投影之后运用Georeferencing工具进行校准,使该影像图具有真实的地理坐标信息.
将校准后的地形图导入R2V软件进行矢量化,加入控制点后保存为.shp格式的文件.将矢量化后的地形图导入ArcMap中,执行工具栏[3D Analysis]中的菜单命令,生成TIN和DEM图 (图1).
图1 TIN和DEM
Fig.1 TIN and DEM 2.2空间数据的组织与数据库的建立
在ArcCatalog中建立个人数据库(New Personal Geodatabase.mdb),定义投影为高斯克吕格6°带,西安1980坐标系,18°带.在个人数据库中进一步建立数据集(Feature Dataset),在数据集中新建香樟坪和黄金坪要素类(Feature Class),以保存在这2个地方调查收集到的资料. 2.3空间分析数据的生成
根据植物栽培选址分析的原则,结合实地考察搜集的资料,确定以下选址因子: 海拔高度、坡度、坡向和坡位.利用ArcGIS 9.3对数字高程模型(DEM)进行分析,得到海拔、坡度、坡向和坡位图.
海拔由DEM模型体现.DEM是描述包括高程在内的各种地貌因子,如坡度、坡向、坡度变化率等因子在内的线性和非线性组合的空间分布,其中DEM是零阶单纯的单项数字地貌模型,其他坡度、坡向及坡度变化率等地貌特性可在DEM的基础上派生(图2).
图2 高程分布图
Fig.2 Distribution of height
坡度的提取:坡度表示了地表面在该点的倾斜程度.地表面任一点的坡度是指过该点的切平面与水平地面的夹角.将坡度分为6个等级【sup】[7]【/sup】(表1),坡度分布如图3所示.
表1 坡度等级的划分
Tab.1 The slope level classification
图3 坡度分布图
Fig.3 Distribution of slope
坡向的提取:坡向指地表面上一点的切平面的法线矢量在水平面的投影与过该点的正北方向的夹角.在输出的坡向数据中,对坡向值如下规定:正北方向为0°,按顺时针方向计算,取值范围为0°~360°.将坡向分为9类【sup】[7]【/sup】(表2).坡向分布图如图4所示. 表2 坡向的划分
Tab.2 Slope classification
图4 坡向分布图
Fig.4 Distribution of slope direction
坡位的提取:坡位体现了相对高度的差异.例如,位于正地形还是负地形等.一般情况下,分为山脊、上部、中部、下部、山谷和平地6个坡位,在此基础上合并成3个坡位组.坡位划分【sup】[13]【/sup】如表3所示,坡位划分图如图5、图6所示.
表3 坡位因子
Tab.3 Slope a factor
3栽培适宜区空间分析
在ArcGIS 9.3中加载Spatial Analysis模块,添加Spatial Analysis工具,加载矢量化后生成的DEM文件和海拔、坡度、坡向、坡位4个图层的Shape file文件.进行叠加分析,得到适合厚朴和猕猴桃栽培的地域. 3.1厚朴适宜栽培区分析
厚朴是落叶乔木,喜光的中生性树种,喜凉爽、湿润、多云雾、相对湿度大的气候环境.一般在山地
图5 联合村山脊线分布图
Fig.5Distribution of the Joint Village ridgeline
图6 联合村山谷线分布图
Fig.6 Distribution of the joint village valley line
黄壤、黄红壤地上生长良好或较好.适宜栽培在海拔800~1 800 m的山区,根系发达,生长快,萌生力强【sup】[4]【/sup】.
根据厚朴主要适生立地因子表【sup】[4]【/sup】(表4),得到进行空间分析的选址因子取值范围为:海拔高度为1 200~1 600 m,坡度为
如图7所示,通过栅格运算计算出海拔为1 200~1 600 m、坡度
表4 厚朴主要适生立地因子
Tab.4 Main Suitable site factors for Magnolia
图7 厚朴适宜栽培区域海拔、坡度、坡向、坡位图
Fig.7 Cultivation altitude, slope, slope position map
for Magnolia growth
据集的加权计算公式为:最终适宜性海拔×0.3+坡度×0.3+坡向×0.3+坡位×0.1,得到最终适宜性数据集,如图8所示,适宜性区域为推荐栽培选址区域. 3.2猕猴桃适宜栽培区分析
猕猴桃为多年生落叶藤本.大多数猕猴桃适应温暖湿润的环境,其适宜性广、耐贫瘠,生长力旺盛,再生能力强,座果率高,抗病虫害.浅根性树种,适宜于在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富含腐殖质的疏松的丘陵山地中生长.
猕猴桃适应性广,在平原或山地均可种植,适生的海拔为300~1 200 m.另外,园地不能建在风口上.在山地建园要选择坡向,早阳坡和晚阳坡较好【sup】[5]【/sup】.根据都江堰市林业局2007年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结合联合村栽种猕猴桃的区域进行空间分析,选址因子取值范围为:海拔1 000~1 200 m,坡度不能超过35°,坡向为阳坡即南和西南坡(157.5°~247.5°)(图9).
这3个选址因子对适宜地的分析都是同等重要,所以在此处就未考虑权重值的影响,直接对海拔、坡度和坡向进行叠加分析,满足这3个条件的区域即为种植猕猴桃适宜种植地域(图10).
图9 弥猴桃适生海拔、坡度、坡向
Fig.9 Suitable altitude, slope, aspect for kiwi growth 4适宜栽培区面积计算
根据图8和图10的适宜栽种区域的栅格数据图进行重分类后,点击鼠标右键,选择“Open Attribute Table”,选择导出属性表(表5、表6).
表5、表6表中数字1表示可以进行栽种的地域代码,COUNT字段中的数值是代表每类地物中所包含的像素个数,像素个数×每个像素的面积影像图的面积.获取每个像素所代表的面积,是在重分类后的影像上点击鼠标右键,选择“properties”,在弹出的layer properties窗口选择“source”选项栏,cellsiz项的值为单元格大小信息,其值为(30, 30).
经计算求出适合厚朴和猕猴桃栽种的面积分别为1 508 400 m【sup】2【/sup】和538 200 m【sup】2【/sup】.根据厚朴和猕猴桃的栽种密度(2 m×2 m和3 m×5 m),计算可栽种的株数分别为377 100株和35 880株. 5经济效益计算
厚朴是木本中药材,种下后第12年即可剥皮收益,以后每隔6年剥皮收益一次,或者采取7年间伐15年主伐的方法来获取枝、干,期间也可以采收花、果、叶来提高收入.
2004年之前厚朴的价格一直都是比较稳定的,统货的价格一直在9~11元/kg左右;2005年厚朴
表5 厚朴适宜栽培区面积统计
Tab.5 Statistics of suitable area for Magnolia cultivation
表6 猕猴桃适宜栽培区面积统计
Tab.6 Statistics of suitable area for kiwi fruit cultivation
销售价格开始上涨,统货价格为12~13元/kg;2006~2010年统货市场价格平均稳定在12~13元/kg左右.厚朴的市场平均价格以13元/kg计算.
每公顷土地可种厚朴2 500株,每株每次可产皮18 kg,以13元/kg计算,扣除每株15元的管理成本,最少可创产值16.65万元/hm【sup】2【/sup】.
猕猴桃结果早、产量高,人工栽培一般定植3年后就开花结果,每株产量100~150 kg,经济寿命可达40 a以上.但是嫁接苗定植后第二年即可挂果,第四年进入盛果期,产量可达2.25~3万 kg/hm【sup】2【/sup】.按产地售价平均6元/kg计算,则收入可达13.5万~18万元/hm【sup】2【/sup】.除去建园成本约2 500元(包括苗木500元,深耕改土和基肥500元,果园搭建1 500元)及每年管理成本.则最后的收入为8.85万~13.05万元/hm【sup】2【/sup】. 6评价
广义的森林经营决策是决策方案的编制,狭义的森林经营决策除营林和木材生产决策外,还涉及到多种经营利用规划以及其它辅助工程方面的决策【sup】[8]【/sup】.
根据都江堰市2007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将联合村在地震之前栽种厚朴和猕猴桃的面积和现在重新进行空间选址分析后栽种的区域面积进行比较、分析,在原来的基础上重新选择可利用的土地进行相应的栽培(图11和12).这使得土地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利用.
图11 厚朴栽培区对比分析
Fig.11 Comparison of Magnolia cultivation area
图12 猕猴桃栽培区对比分析
Fig.12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kiwi cultivation area
在原图的基础上统计出栽种厚朴和猕猴桃的面积分别为134.54 hm【sup】2【/sup】和6.37 hm【sup】2【/sup】,而重新进行空间选址分析后适宜栽种厚朴和猕猴桃的面积分别为150.84 hm【sup】2【/sup】和53.82 hm【sup】2【/sup】.从图11和图12可以直观地了解掌握哪些土地可以进行何种经济作物的栽种,帮助村民扩大栽种面积,提高经济收入.提高土地的利用价值,做到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地发展山区产业. 7总结与展望
GIS技术具有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运用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把海拔、坡度、坡向和坡位因子进行叠加分析得到适合厚朴和猕猴桃栽种的区域,通过对种植面积和产量进行相应的计算,得到相应的总效益.
为联合村栽种厚朴和猕猴桃提供了参考,有助于实现科学合理地开发山区资源,防止水土流失.采用传统的种植方法,只要有空地就进行栽培,不考虑海拔、坡度、坡向等影响因子,厚朴成熟砍伐后会造成水土流失、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采用空间分析方法,在原有种植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调查可以找到新的可利用的土地,同时也可以把不合理种植的区域换成另一种适宜该地形特征的作物.
为了提高村民的收入,可以考虑林―药套种模式,比如厚朴和柳杉的组合栽培.柳杉具有早期喜阴湿的特点,适宜空气湿度大,光照强度小的阴湿环境;厚朴前期生长快,对柳杉起着荫蔽作用.利用二者在生态学、生物学特性上的互补性,采取行间混交,造林后5 a间伐处于林分上层的厚朴可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这样既不会破坏原有的森林植被,也不会造成水土流失,同时也为柳杉的生长留出了空间,保证土地长期覆盖,也提高了经济收入【sup】[2]【/sup】.或者发展生态旅游,合理利用当地的地理资源和森林资源, 促进新农村的建设.这也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参考,将退耕还林与区域种植业产业结构调整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的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床木.基于GIS的农林复合经营决策支持系统建立与应用[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5(1):1-32.
[2]李力,王金锡, 郝云庆. 北川县林―药套作模式营造技术与经济效益研究[J].四川林业科技,2006(3):28-32.
[3]叶萌,郭东力, 罗承德.四川“三木药材”的产业化探讨[J]. 四川林业科技,2006(3):88-90.
[4]厚朴[Eb/OL]. hnforestry.省略/listinfo.aspx?ID214197
[5]猕猴桃百度百科[Eb/OL]. baike.省略/view/13960.htm
[6]邓立斌. 基于ANN的森林经营决策模型研究[J]. 中南林学院学报,2001(9):32-34.
[7]吴菲. 基于“3S”技术帽儿山林场森林立地分类及质量评价研究[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0(4):1-28.
[8]李芳菲.GIS在森林经营决策中的应用[J].林业科技情报,2007(2):3-4.
[9]王惠, 董芳, 解伏菊. 基于GIS的森林资源空间格局变化与经营决策分析[J].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79-83.
[10]吴韵琴,斯金平,刘饶.厚朴人工林经济效益研究[J].浙江林业科技,1999(3):58-62.
[11]孟繁华. 层次分析法在建设用地项目选址中的应用研究――以山西吕梁焦化厂项目为例[J].中国土地科学,2001(3):42-45.
[12]李芳菲.基于GIS的森林可持续经营决策的研究[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7(11):1-35.
[13]许五弟. GIS技术在林业生产中的应用[J]. 林业勘查设计,1997(4):47-49.
[14]邹煜.基于GIS的寿宁县猕猴桃种植区提取[J]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06(2):98-100.
[15]汤国安,杨昕.ArcGIS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实验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经济作物的定义范文3
关键词:农产品分类 组织模式 农产品供应链 模式选择
引言
现实生活中,农产品供应组织各环节由于衔接不当面临很多风险,造成社会资源大量浪费,农民生产经营活动入不敷出,甚至影响工业生产供应。农产品生产、流通虽然与工业有较大的不同,但两者的相似之处也可以作为探索工业管理思想和方法应用于农业的基础。工业企业管理中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可尝试用于农产品供应链组织模式中。本文拟从核心企业水平位置角度界定农产品供应链组织模式。核心企业又称供应链主导企业,是具有一定经营能力且能够为整个供应链选择组织模式及控制优化供应链的经济组织。
如能使农产品的供应具有战略性及敏捷性,其供应链组织模式的选择就具有重要的作用。农产品的类型多样,例如像粮食这样需求弹性小、生化性能比较稳定、对承包敏感的应以精益思想为重点构建供应体系;而对易腐烂、需求弹性较大、对时间更敏感的生鲜类农产品应以敏捷思维来满足需求。另外依据农产品特点选择主导核心企业也是划分不同供应链组织模式的依据。
根据美国学者马沙尔·费舍尔教授的理论,可根据需求不确定性和供应不确定两个角度将商品进行分类(见图1),从而确定该商品的供应链组织方式。
农产品供应链组织模式综述
(一)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户为主导的组织模式
以大型生产组织(农场、牧场、农业协会)等具有一定实力的企业,作为供应链的链主。山东寿光的“公司+基地带农户”的生产模式,实现了“农业农场化、农民职工化、生产基地化、产品标准化”的农业生产“四化发展模式”。在蔬菜生产和经营上实现了新的突破。这种模式有利于实现农业生产企业集团化管理。有效控制供应源头,缓解供应链不确定性高的风险,降低农产品生产的市场风险。
(二)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为主导的组织模式
农产品加工企业对初级农产品进行加工生产,龙头加工企业上游是以契约形式与农户签订合同的各种生产基地和中介,下游是龙头加工企业的各级分销商,对核心企业的依附性较强。农产品深加工可以延迟农产品消费时限,降低风险,调节供应链的物流(柴磊,2008)。如能使具有一定经营能力和市场掌控能力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成为链主,则可极大保护农民的利益,使农民稳定供应,降低市场风险。
(三)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为主导的组织模式
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流通枢纽,也是农产品流通最常见的组织模式。因此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核心的农产品供应链是实现农产品市场化的关键。但是当前国内农产品批发市场组织管理问题多、市场经营观念落后,无法承担链主的角色,因此改造现有批发市场,开发电子商务平台、开发交易、拍卖交易等其他模式,寻找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替代主体,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四)零售连锁企业为主导的组织模式
以超市为终端的农产品流通渠道是农产品从零散农户或者合同农户中生产出来,经由批发市场或各级加工商,到达终端消费超市,形成一条农产品供应通道。零售超市通过进货合同的制约,积极发展“冷链”物流,有效控制农产品质量和加工标准化。比如家乐福、沃尔玛、华润万家等大型连锁超市,积极实施“农超对接”,以超市特供和品牌专营的方式控制供应链,有些超市还能积极向上级延伸,打造自己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有效降低供应链的整体风险,控制市场。
(五)农产品物流中心为主导的组织模式
如第三方物流企业、车站码头等物流中转站、大型集货中心都可作为农产品供应链的核心企业。物流中心可作为供应链的信息交换中心、商品集散中心、链接供需的重要中介。农产品物流中心往往以农产品批发市场或大型农产品生产基地为依托兴建,它与批发市场相辅相成又存在本质的区别。作为重要的流通环节和重要的信息枢纽,农产品物流中心作为核心环节有利于降低供应链的风险,缓解供需矛盾。
农产品供应链组织模式选择的理论探讨
农产品供应链参与者众多,结构复杂,形式多样。从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农产品的生产加工,经过农产品批发商、零售商,最终到消费者的各个环节上都有众多参与者,包括种子、化肥、农药、农业机械等生产资料批发商、零售商、个体农户、农产品批发市场、零售终端和最终消费者。我国现存的农产品供应链组织模式种类较多,但总结基本结构如图2所示。
为了减少农产品生产的盲目性,减少市场风险的传递,同时能够增强食品安全性,国内外学者研究了农产品供应链多种整合方式和组织模式。如利用合同进行纵向整合,可减少风险及不确定性和成本,改善管理,增加市场地位,提高议价能力,开发新技术,或者获得融资。这种契约和整合的出现创造了一种新的交流方式,使得顾客需求延着链条上溯到生产者,传递能力得到增强。与其研究多变的市场需求和难于预测的市场变化,将重点由市场转移到链条的纵向协调上来更具有现实意义。在链条内部成员之间的合同、合资或者联合取代传统的市场是一种有效方式。强调在供应链中严格控制产品质量、流程与成本,并对链条进行内部整合以提高整体的运作效率。这其中,选择实施整合的主体,即适宜供应链的主导环节是整合的首要研究问题。
整个供应链需要一个主导环节及适应的组织模式。为了降低供应链运作风险,削减供需波动,降低整个链条的市场风险,波动越大的地方适于做主导环节,有助于控制链条的波动。市场风险传递效果越强,需要主导环节的经营实力及控制市场的能力就越强。
按照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理论,应根据不同产品的不同供需流程特点选择供应链类型:需求不确定性低且供应不确定性低的产品选择效率性供应链、需求不确定性低且供应不确定性高的产品选择风险规避性供应链、需求不确定性高且供应不确定性低的产品选择响应性供应链、需求不确定性高且供应不确定性高的产品选择敏捷供应链。
农产品供应链组织模式选择的实践思考
农产品供应组织模式除需考虑供需特征之外,还需考虑农产品自身种植(养殖)周期即生产周期、农产品本身特征等其他方面。粮食及与粮食相似的供需相对稳定的农产品适合构建以有实力的大型销售企业为主导的效率性供应链。粮食的储存期相对于其他农产品来说稍长,消费者需求的可替代性较低,因此需求预测较为精准,供应链的控制也较其他农产品相对容易。
生鲜果蔬及水产品都具有保质期短、物流耗损较大的特点,同时时效性较强,因此适宜响应性供应链。但此类农产品又有相当长的生产周期,做到类似工业产品的低库存、响应式生产又不大可能,签约式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响应式生产,但由于产品受自然条件限制,品质不易保证每年都一样,因此生产者的利益也不易保障。目前逐渐普及的超市+农户(农户合作组织)的方式是响应式供应链的一个代表。这种响应性供应链虽然不能像工业产品那样实现零库存,但却可以按照零售终端需要进行种植、采摘、包装、配送,即产品在田间就已经售出,相当程度上实现了响应式供应。调查表明这种农超对接的方式相比较超市从生产地或批发市场采购的方式优势明显。(现代农业科技)畜牧业为人们提供肉蛋奶等主要食物,其供应受经济波动及环境影响,但人们对此类产品的需求量却是可预测的,因此畜牧业也适合响应性供应链,如屠宰场、肉类深加工企业、奶业集团等中下游企业都适合做主导企业。
经济作物由于往往形成了自身成熟的产业链,且大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原料,因此其供需波动受工业生产的影响。经济作物的种植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因此供需波动性都较大,适合建立敏捷供应链。在实际生活中类似棉麻糖类的经济作物,其需求基本随着经济大环境的波动而变化,采用效率性供应链也是可行办法。因为经济作物的不断开发和创新,其经营风险与创新性工业品类似,因此适合敏捷供应链。
由于森林资源是有限资源,且产出相对容易预测,因此林产品的供应不确定性不高,但林产品中又不断出现新产品,大多数产品更不是生活必需品,因此其需求的不确定性更高些。采用风险规避性供应链更适合林产品,把握中上游企业,适当加大库存都是有利于这类产品的产业链条的。
关于农产品供应链组织模式的反思
随着人们追求高质量、健康、低碳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不断有新的农产品被开发出来,且有原有农产品的新使用价值被不断开发,所以创新性农产品种类越来越多。此类新产品同工业品一样面临市场风险。同时人们种植(养殖)农产品的新技术不断出现,农产品的生产周期不断缩短,因此农产品应用响应式生产、敏捷式供应也逐渐实现,在有些农产品的供应组织系统中这些工业产品生产的思想已经得以体现。
农产品的分类也存在界限模糊不清,定义不准的情况。因此农产品供应组织模式的选择更应依据具体情况分析,分析个体农产品的特点,分析不同时期农产品供需情况的变化,才能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供应组织模式。
主导企业是供应链组织模式的主导企业,是控制链条上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平台的核心企业。但主导企业也不能是一家独大,以传统形式的“纵向一体化”或者“垂直一体化”作为发展方向必然带来众多问题。而现代意义的供应链整合应该是以核心企业为主导的战略联盟,可以有如下不同的组织协议:非正式的企业内部协议、企业内部的正式协议(包括合同)、合资企业(对上下游企业控股)、与供应链其他伙伴合作。契约、合资以及购并,亦或是其他方式的合作其实都是一体化合作模式的一种。战略联盟强调的是链条上核心企业与其他合作企业的共生共荣关系,核心企业之外的其他环节企业也具有自身不易被取代的核心业务,具有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这样才能建立共赢的、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构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供应链联盟。
参考文献:
1.王宇波等.中国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几点思考[J].物流技术,2004
2.谭涛,朱毅华.农产品供应链组织模式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04(5)
3.张敏.基于核心企业的农产品供应链分析[J].物流技术,2004(5)
4.左两军,张丽娟.农产品超市经营对农业产业链的影响分析[J].农村经济,2003
5.胡定寰,Fred Gale,Thomas Reardon.试论“超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户”新模式[J].农林经济问题,2006
6.陈超.论农业产业化过程中龙头企业的创新[J].农业经济问题,2002(5)
经济作物的定义范文4
关键词:测土配方施肥;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措施
中图分类号:S1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733017
施肥结构与耕地的土壤的营养成分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与农业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关系,是保证农业生产和食品安全的基础,而测土配方施肥是比普通的施肥方法更具有科学性的施肥方法,它是可以针对不同地区的土壤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施肥的方案,这样既节约了施肥的成本,还可保证农业的安全生产,节约了资源,实现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 测土配方施肥的概述
1.1 测土配方施肥的定义
测土配方施肥是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通俗的说,就是在农业科技人员指导下科学施用配方肥。
1.2 测土配方施肥的内容
测土配方施肥的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在进行作物的耕种之前,就要对耕种的土地进行土壤取样检测,对土壤中的肥力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土壤中缺失的肥力,在根基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以及成长的规律,对土壤进行相应的营养的补充,就是在土壤、肥料与作物之间建立1个关系,以科学技术为指导,以肥料为基础,土壤为媒介,来实现作物的最理想的成长,以此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3 测土配方施肥的措施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操作是1个比较复杂的过程,需要以一定的科学与技术理论为依托,操作的过程中,需要将对应的施肥理论转化成为具体的操作程序之后才能完全地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实践当中。一般情况下测土配方施肥的工作流程:由农业部门对土壤进行采集与分析,结合试验、示范数据,提出相应的施肥配方;肥料生产方根据具体的配方进行肥料生产,并提供给农户;农户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作物的播种和施肥。只有做到以上几点,就会使得测土配方施肥的方法发挥最大功效,它不但能使农户增产增收,同时对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1.4 测土配方施肥的必要性
目前,盘县大部分地区的土地经过多年的耕种,土壤里的有效成分在不同程度上流失,再加上施肥不合理,更使得这种情况雪上加霜。可以说,如果再不针对这个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改善,那么,将对盘县农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损失。另外,同一作物,但是由于品种上的差异,在不同的生长周期所需肥料也不同,这就要在进行作物耕种之前对耕种的土壤的肥力现状有所了解,再结合作物的生长规律来对作物进行肥料的供给,而这一切工作的进行都是要以科学技术为支撑的,只有这样才可以在真正意义上做到提高作物的产量,给农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促进农业的发展。
2 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
2.1 降低投入,提高经济收益
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对肥料的投入是最大的,生产的成本普遍偏高,而大多数的土壤对肥料中的有些成分不能得到很好地吸收,发生挥发、淋溶或被土壤固定等状况,在造成资源的浪费的同时,还破坏了土壤的平衡,因此,就应该不断地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减少肥料的浪费,节省农业生产的成本的投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3]。
2.2 提高作物产量,保证粮食生产安全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一种按需分配的施肥方法,可以协调作物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平衡,促进了农产品营养品质的形成,使得农作物在健康的环境中生长,减少农作物的病虫灾害,减少了农药的使用,可以说,保证了农作物的营养成分没有被破坏,为农业农产品的质量提供了安全保障,进而促进了我国的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 结 论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地发展,科学技术广泛被运用到各个行业,在农业上的可以体现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实施,这种施肥技术是一种按需分配的制度,对农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不仅仅表现在提高了农业经济作物的产量上,还表现在它大大地节省了对农业肥料资本的投入,节约了资源,降低了成本,保护了环境,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峰,殷丽萍.浅谈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测土配方施肥[J].上海农业科技,2008,11(5):15.
经济作物的定义范文5
关键词:内蒙古;玉米;生产成本;成本收益
引言
玉米是我国种植范围比较广的一种粮食和饲料经济作物,玉米在我国粮食作物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玉米种植大省之一[1]。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以及农业、农村产业结构的全面调整,再加上养殖产业的快速发展,进而加工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对玉米的需求量大量增加,。本文中对来自我国《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中对2006~2011年玉米种植成本效益的有关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重点研究内蒙古玉米种植的各构成成本和收益变化趋势,进而提出适合内蒙古玉米种植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以降低内蒙古玉米种植成本,提高玉米种植效益和粮食质量,进而提升内蒙古玉米产业竞争力提供参考。
1 玉米种植成本效益的经济学界定
1.1 玉米种植成本定义及其成本构成 成本这个概念,是在进入资本主义时期,商品经济较为发达的情况下形成的。一般来说,成本这一概念一般按照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学说就定义为商品生产中所耗费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货币表现[2]。
总的说来,玉米种植成本指的是总成本,总成本是生产中耗费的资金、劳动力和土地等所有资源的成本。其包括生产成本和土地成本。生产成本又包括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而直接费用又包括物质与服务费用和人工费用。物质与服务费用主要包括化肥费、机械作业费用、种子费、和农药费等。人工费用由家庭用工折价和雇工费用构成 。而土地成本,亦称为地租,是指土地作为一种生产要素投入到生产中的成本,包括流转地租金和自营地折租两种。流转地租金是指生产者转包他人拥有经营权的耕地或者承包集体经济组织的机动地(包括沟渠、机井等土地附着物)的使用权而实际支付的转包费、承包费(或称出让费、租金等)等土地租赁费用。自营地折租是指生产者自己拥有经营权的土地投入到生产当中后所损耗的土地资源按一定标准和方法折算的成本,表现了自营地投入生产当中时的机会成本[3]。
1.2 玉米种植收益的经济学界定 玉米种植收益指的是净利润,而净利润指产品产值与生产过程中投人的资本、劳动力和土地等全部生产要素成本之差,表现了玉米种植中损耗的全部资源的净回报。其计算公式为:净利润=产值合计一总成本,而产值合计是表示单位产量的指标。
2 内蒙古玉米种植成本收益的动态分析
2.1 内蒙古玉米种植成本的动态分析 用玉米的每亩总成本作为生产成本的考核指标,表现了单位每亩玉米的种植成本,它的好坏决定了农户家是否种植玉米及种多少。当今,土地资源越发变的紧张,更为重要的是降低内蒙古玉米种植总成本。由下图1,我们可以看出2006~2011年内蒙古玉米种植总成本动态走势是一路向上升的,这个总成本上升的结果是各单成本共同作用的结果,从2006年的446.42元 /亩上升至2011年的 771.68元 /亩,增长率为72.86%,这与生产要素的快速上涨有关。玉米单位每亩总成本的上涨,表明在一定的产出水平下,种植玉米的投入增加,也就是说一定的投入水平下,种植玉米的产出减少。
由表1的数据我们得出2006年到2011年内蒙古玉米种植的各单成本的平均数:
种子费用平均数是27.58元,化肥费用平均数是105.06元,农家肥费用平均数是13.61元,农药费用平均数是5.19元,机械作业费用平均数是64.33元,排灌费用平均数是30.09元,人工成本平均数是165.52元,土地成本平均数是140.79元
从以上分析计算结果我们知道,2006年到2011年内蒙古玉米种植生产成本的各单成本中最高的是化肥费用,其次是机械作业费用,排在第三的是排灌费用,第四是种子费用,第五是农药费用,第六是农药费用。
2.2 内蒙古玉米种植效益的动态分析 由下图2,我们可以看出2006~2011年内蒙古玉米种植每亩净利润动态整体走势是一路向上升的,但是2007年到2008年净利润由188.78元下降到181.84元,这主要是因为产值合计由2007年的691.66元增加到2008年的717.02元,变动幅度是3.67%,而2007年的总成本由502.88元增加到2008年的535.18元,变动幅度是6.42%,产值合计的变动幅度小于总成本的变动幅度,到2009年又上升到186.9元,这主要是因为产值合计由2008年的717.02元增加到2009年的744.56元,变动幅度是3.84%,而2008年的总成本由535.18元增加到2009年的557.66元,变动幅度是4.2%,产值合计的变动幅度大于总成本的变动幅度,其它年份净利润都是增上升的,都是因为产值合计的变动幅度大于总成本的变动
幅度。
3 小结
内蒙古玉米种植总成本的变动是各个单成本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化肥费用,机械作业费用高居榜首。净利润的变动是产值合计和总成本两个指标共同作作的结果。当产值合计的变动幅度小于总成本的变动幅度,那么净利润下降,反之就上升。而产值合计又和玉米每亩产量有关系和销售价格有关系,其计算公式:产值合计=销售价格*每亩产量,要想产值高,就要千方百计提高单产产量,就是亩产量,国家继续提高玉米的收购价格。
4 降低内蒙古玉米种植成本,提高种植效益的建议
综合上述对成本与效益的分析可以发现,玉米种植成本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受化肥费、机械作业费用,种子费用等的影响。自2004年以来,国家把农民增收放在主要地位,推出了并实行了各种惠农政策,增强了农民对种玉米的信心,如对种玉米直接补贴、玉米良种推广补贴、生产资料补贴、农业机械作业补贴等。的农民应该在这些政策的帮助下,提高玉米的净利润,从而增加收入。
1)依靠科技,提高玉米的亩产和总产量[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玉米种植过程中,要注重利用科技,第一,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要加大玉米良种,要精量播种和施肥技术的推广力度,,促进化肥的有效利用,减少总成本;以提高内蒙古玉米种植效益。另一方面,聘请玉米种植专家介绍玉米的生产过程,在保证玉米亩产和总产量的基础上提高玉米质量。
2)对玉米实行规模种植,进行产业化经营,。内蒙古的玉米种植多是以家庭为单位,获取信息的渠道和销售渠道比较单一,因此没法实现产业化经营,这无形之中增加了生产成本。产业化经营是要提高玉米种植的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政府应该利用自身优势,把农户组织起来,形成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形成规模经济,从而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成本和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3)持续提高和保护农民的玉米收购价格。玉米作为内蒙古的第一大粮食作物,玉米的丰收对内蒙古农业发展和农民的收人增加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要高度重视玉米产量和质量的提高,虽然玉米的市场价格持续上涨,但是上涨幅度很低,不利于农民种植玉米积极性发挥。我们从《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中得到2011年内蒙古的玉米每公斤平均销售价格一般在2.09元/kg,而全国平均销售价格一般在2.17元/kg。因此,政府应采取宏观调控政策,建立玉米收购的最低保护价格,以保护农民的利益,提高其种植玉米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高常胜,王贵平,云志明,孟德.内蒙古玉米产业的现状与发展思路 [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4(51):6一10
[2] 马克思.资本论[M].人民出版社,1975 年
经济作物的定义范文6
关键词:农林复合模式 类型 结构 效益评价
近年来,由于人口数量的增加,森林面积的锐减,耕地面积的减小,粮食能源日趋紧张,生态平衡严重失调,土地利用从过去传统单品种栽植向多种经营、从单层结构利用向立体复合式结构利用转化,在注重当前利益的同时更侧重于长期综合效益。因此,农林复合经营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各种形式的农林复合经营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农林复合经营模式又称混农林业、农用林业、林农间作等,指在同一土地经营单位上,以生态经理学原理为指导运用生态工程的方法和技术,把林、农、牧、渔等多种产业结合起来,实行多物种共栖、多层次配置、多时序组合的一种生产经营方式。实践证明,经过在空间上的科学配置与时间上的合理设计,农林复合模式把农业、林业有机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建立生产力高、综合效益大、稳定持续的生产体系。
1.农林复合经营模式的发展历史在北魏《齐民安术》中就有记载,记载的是桑园间作的经验。中国的农业起源于森林,从来就是以农林结合的形式发展至今。从人类历史文明的发展史可将其分为三个阶段:原始农业复合经营阶段、传统农业复合经营阶段、现代农业复合经营阶段。“刀耕火种,游种轮作”是原始农林复合经营的主要方式;定居种植和土地私有化后的自给自足小农生产方式则是传统农林复合模式的写照;而现代农林复合模式始于商品生产的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直至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保护生态的同时追求合理利用资源、开拓开发资源、争取资源永续利用等。
2.农林复合经营模式的类型通常根据农林复合经营的经营目标、组成和功能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四大类,即林—农复合型、林—牧(渔)复合型、林—农—牧(渔)复合型和特种农—林复合型。
(1)林—农复合型就是在同一土地单位上,通过时间序列、空间配置,进行结构搭配,相继把林木与农作物结合在一起的种植方式。从经营的目的不同组成比例的轻重又可将其分为以林为主、以农为主、农林并举三种经营模型。其中又可细分成:林农间作型—即林木与农作物混合种植的经营方式,例如:农桐间作、枣粮间作、果农间作;绿篱型—在农田、庭院周围种植绿篱,既起美化作用、又有保护果园的作用;农田林网型—在我国三北和沿海的平原农区广泛采用农田林网型,能有效地改善农田小气候,抵御风沙、台风、干热风、寒露风等自然灾害。同时,还可以提供木材、薪材以及经济林产品;农林轮作型—把农作物与林木在同一块土地上进行轮换种植的模式。
(2)林—牧(渔)复合型是指在同一经营单位的土地上,林业与牧业或渔业相结合的经营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林牧间作型、牧场饲料绿篱型、护牧林木型、林渔结合型。总之,是将林业与牧业进行间作或者把林业与渔业相结合的复合经营系统类型。
(3)林—农—牧(渔)复合型它可分为林—农—牧多层种植型、由林农型转变为林—牧型、林—农—牧庭园兼营型、林—农—渔结合型。在注重农业、林业的同时,不放弃牧业与渔业的发展。
(4)特种农林复合型,这种复合经营模式以生产特种产品为目的,它由林木混交型、林—药间作型、林—食用菌结合型、林木—资源昆虫结合型等复合系统组成。
3.农林复合经营的结构。由于农林复合经营系统是人工复合群落,其物种多样,结构复杂,对土地的利用也更为充分与合理,可按其物种成分、空间结构的变化划分成许多不同的结构形式。(1)空间排列结构是各种农林复合模式内的空间分布,即物种的互相搭配。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是空间排列结构的两种基本形式。水平结构是指农林复合经营模式的生物平面布局,其中物种密度和水平排列方式是构成水平结构多样性的主要因素。各组成成分垂直排列的层次和垂直距离构成农林复合经营的垂直结构。一般说来垂直高度越大,层次越多,空间容量也就越大,资源利用率也就越高。(2)时间顺序结构在农林复合经营系统中,时间顺序结构分为季节结构变化和不同发育阶段结构变化两种变化方式。主要受气候以及生物生长发育节奏的影响。
4.农林复合模式的物种组合设计原则。由于生物物种受生态幅度范围和抗逆能力的影响。因此生物组合的设计应因地制宜,间作的农作物要求适应性强,短杆直立,耐阴高产,或有根瘤的豆科植物。树种选择要求树冠窄,干通直,树叶稀疏,冬季落叶,春季放叶晚,根系分布深,生长快,适应性强的树种。种群组合要求慢生与速生,深根与浅根,喜光与耐阴,有根瘤与无根瘤的树种和作物组合在一起为佳。总之,要求树种生态幅度较宽,物种之间能够互利共生或偏利共生,排除异株寄生现象,避免种群间有相同的病虫害。
5.农林复合模式综合效益评价。(1)生态效益。改善农田小气候农林复合后形成特殊的生态环境,改善了农田小气候。杉木与玉米间作,林地在整个生长期相对湿度提高了3. 5%。据俞心妥(1991)研究表明,农桐间作使风速降低40%~ 50%、空气相对湿度提高7%~10% ,绝对湿度提高2000毫巴,蒸发量减少34% ,土壤含水量提高7%~10% ,显著地减少了干热风对小麦的危害。减少土壤流失实行农林复合经营可以减少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有效地防止土壤流失。
(2)经济效益。农林复合经营可一地多用、一年多收,能在相应的时间内获得2—3种以上产品的收获,这在数量和品种上都较单一种植优越得多。在造林初期间种粮食、经济作物能充分利用林地空间、气候和土壤等资源,以短养长可取得近期经济效益。对林下作物进行中耕、除草、施肥等管理改善了幼树的生长环境,提高了幼树的成活率,以耕代抚降低了抚育成本。在墨西哥用桃花人工林和玉米间作,营造人工林的费用减少了27%。
(3)社会效益。首先,由于农林复合经营有多种产品输出,如粮食、油料、畜禽、果品、蔬菜、药材、木材等,这满足了社会多方面的需求。其次,农林复合经营具有集约性的特点,要求投入密集的劳动力。因此,有利于安排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增加就业机会。另外,农林复合经营不但能够增加短期收入,而且还可增加长期收入,因此,这种经营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
近几年来,随着农林复合经营系统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兴起,农林复合经营的定量化研究和整体水平进一步加强,在我国农林复合经营已经成为生态农林的主要内容。但因农林复合经营研究是一综合性很强的研究领域,几乎涉及农业、林业、牧业等研究领域。许多工作者受学科的限制,对于模式的优化、评估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在今后的学术研究和实际工作中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沈国航.森林培育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1.
[2]闻各中.农林业系统研究禁止之一.生态学杂志, 198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