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科学管理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行为科学管理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行为科学管理学

行为科学管理学范文1

[关键词]行为科学 高校管理 师德建设

[作者简介]左群英(1974- ),女,四川仁寿人,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教育学原理和德育原理。(四川 内江 641112)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2年度内江师范学院科研项目“面向农村小学的地方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2NJS19)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9-0076-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十七章“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中指出:“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高等学校作为培养和造就国家各级各类人才的摇篮,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历史使命。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不断变化与发展,给高校思想、文化建设带来了诸多新的问题,给高校师德建设带来了一系列严峻的挑战。行为科学管理理论是继古典组织管理理论和人际关系学说在西方兴起的一种管理理论,它提出了“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管理哲学原则,强调人的需要和人的价值,带来了管理与人的关系的重大转变,对提高我国高校师德建设的实效性有重要价值。

一、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管理实践主要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之上,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美国管理学家泰勒试图改变这种状况,是古典管理理论的创始人。泰勒强调用科学的、标准化的管理方法代替经验式的管理,这对管理的规范化和效率化虽然具有一定的意义,但这种基于“经济人”假设的所谓科学管理并不能为工人提供持续的工作动力。欧洲古典管理理论的奠基人,法国的法约尔和德国的韦伯从行政组织建设的角度也对管理理论进行了探索,但其理论和泰勒一样,重视组织的目标和效率的提高,强调经济因素对激发工作动机的作用,忽视人际文化和个人的心理需要,因此和泰勒的所谓科学模式一样,在实践中遭致诸多批评和反抗。

美国哈佛大学的梅奥以著名的“霍桑实验”为基础,提出了不同于古典管理理论的人际关系学说,其核心思想是:人是社会人,其行为受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很大,认为影响生产效率的第一要素不是工作的物理环境或工资报酬,而是和谐的人际关系。尽管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古典管理理论“目中无人”的缺陷,但遭到传统习惯势力的强烈反对,加上梅奥并没有进一步提出更具操作性的管理模式,并未得到广泛的应用。直到50年代以后,人际关系学说发展成为行为科学以后,才得到社会广泛的重视和应用。

二、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基本内容

(一)人性假设是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出发点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是在人本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这种理论对梅奥提出的“社会人”假设进行了肯定,即主张社会心理因素比经济因素对人的行为影响更重要。弗洛姆曾说:“19世纪的问题是上帝死了,20世纪的问题是人类死了;在19世纪,不人道意味着残酷,在20世纪,不人道系指分裂对立的自我异化;过去的危险是人成了奴隶,将来的危险是人会成为机器人。”这段话深刻揭示了现代化大生产条件下工作变得越来越标准化和单调枯燥,人们开始倾向于从社会关系和精神情感方面重新定位工作的意义这一事实,行为科学管理理论也因此特别强调建设和谐的人际氛围和以人为本的组织文化。

(二)激励机制是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核心内容

人的行为动机以需要为基础,管理要充分发挥人的工作兴趣和工作效率,关键在于建立能持续激发并满足人的合理需要的激励机制。按照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理论,人的需要是多层次的,生理和安全的需要固然重要,但只有当其与尊重、归属与爱、自我实现等精神需要结合的时候才是更有意义和吸引力的。因此,行为科学管理理论认为影响激励机制的因素是很复杂的。例如,弗鲁姆的“激发力量=目标价值×期望概率”这一模式认为,只有当目标价值较高,自己有实现目标的把握时,人的积极性是最高的。因此,管理者要考虑的就是提高工作的目标价值和合理进行人事安排,努力做到人尽其才,从而有效激励人的工作积极性。

(三)领导风格是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库尔特·勒温和他的同事们对团体气氛和领导风格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三种比较典型的领导风格:专制型的领导者一般只关心工作的目标和效率,对被领导者缺乏敏感性和必要的关心,容易导致被领导者对领导者存有戒心甚至敌意,进而在工作中产生机械化的行为倾向;放任型的领导者对工作和团体成员的需要都不重视,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低,缺少人际凝聚力;民主型的领导者重视营造民主与平等的团体氛围,注重满足团体成员的合理需要,尤其是精神和情感上的需要,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融洽,团队的工作效率高。

三、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对高校师德建设的启示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高校师德建设的出发点

“以人为本”是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重要思想,也是高校师德建设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西汉刘向编录的《管子》一书中记述了春秋时期齐国名相管仲对齐桓公说的一段话:“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虽然是陈述霸王之业的一番言论,但这段话对高校师德建设也有着深刻的启示: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和管理原则,高校师德建设才能真正焕发生机和活力,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长效发展,正如党的十七大报告所指出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不过,虽然“以人为本”的思想和理念已基本上成为高校管理者的共识,但真正将这一理念体现在高校各项管理实践中仍需要一段艰难的历程。目前的高校师德建设基本上仍以约束和监督为主导,以“事”为中心的工作模式仍占主流,这也是目前高校师德建设实效性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整体而言,当前高校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素质尽管不能说很糟糕,但存在很多问题。如当前我国高校存在一种较为突出的现象:相当一部分教师醉心于申报科研课题和发表科研成果,而对教学工作却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敷衍塞责。这种现象反映了教师在追求职称评定和功利性发展方面表现积极,而在敬业精神、职业道德方面却热情不高。按照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人性假设,这种对物质利益和功利目标的过分关注并非人的本性表现,只不过是社会转型时期拜金主义浪潮影响下人性的一种异化反映并由此表现出的一种异化的发展观。师德建设的宗旨就是要引导高校教师认真审视这种异化的发展观,重新认识人的真正价值和自我实现的真正含义。

因此,高校师德建设工作应该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把工作的重心转向树立一种崭新的教师形象,这种形象以个人的全面、自由、和谐发展为核心,又能把个人的自我实现和为教育事业、学校发展而奋斗相结合和统一。师德建设的中心任务就是建立以教师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成长为基础,以学校的组织文化和共同目标为引导的人本理念和工作模式,从而为这种崭新教师形象的塑造而服务。学校要实现由“管理者”向“服务者”的角色转向,为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知识和才能创造条件,并真诚地帮助教师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只有这样,高校师德建设才能走出目前“学校管理目中无人”“教师心中没有学校”的困境,把蕴藏在教师内心深处的自我实现的本性激发出来,并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自觉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以主人翁的态度和积极的工作热情为学校的发展努力奋斗。

(二)构建激励机制是高校师德建设的关键

按照行为科学理论的思想,如果某种工作对某人没有吸引力,或这个人对获得目标价值的把握性不大甚至根本毫无把握,都很难激发他的工作积极性。因此,建立以明确可达的价值目标为主导的激励机制,是高校师德建设改革的重要内容。目标激励要注重层次性和差异性,充分考虑和发展教师的个性和特长。如对成就期待高且能力也较强的教师,要鼓励并提供条件支持他确立较高的目标,激发他的斗志;而对成就期待较低但又有某方面特长的教师, 应该确立与之相适应的目标,并提供机会使之实现自己的兴趣和专长。否则教师要么无动于衷,要么产生严重的焦虑感或抵触心理,不利于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和职业抱负的真正提高。以科研和教学为例,很多高校设立的一套对教师进行科研和教学考核的评价体制总体而言并没有很好地发挥其激励的作用。

目前高校一般都按职称和学历的等级设立相应的科研和教学任务,并以1~3年为周期进行严格的考核,如果没有完成相应的任务,则按规定的制度进行处罚。但问题在于,不同教师的兴趣和特长不同,有的教师喜欢教书育人,其教学能力也很受学生的认可和尊重,但他们不太喜欢从事科学研究,在他们看来,花大量的时间去“爬格子”写论文,不但是很枯燥很辛苦的一件事情,而且写出来的东西也是没多少价值的。反过来,有的教师教学能力一般,甚至存在严重的问题,例如地方方言带来的语言障碍,不善表达带来的沟通障碍等,但他们喜欢思考和研究,科研能力也较强。此外,在“科研实力就是高校生命力”的今天,高校的评价体制总体上都倾向于科研方面,对教师的评定,尤其是对其职称评定和各种奖励基本上仍然是“拿科研成果来说话”。总体而言,高校对教师科研任务量的规定是偏于苛刻的,相当一部分老师完不成,或者即使完成,也是以牺牲一定的身心健康为代价的。这已经成为高校教师普遍感到心理焦虑和职业倦怠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因此,高校应该构建一套以人为本的灵活的激励机制,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人的差异,让专业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优势自由选择,从而达到完成自我实现和服务学校发展的“双赢”效果。笔者认为,可以把工作任务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刚性任务”,即科研和教学方面必须完成的最低标准,这个标准应该适当降低,让绝大部分教师可以顺利完成;二是“弹性任务”,同样必须完成,但完成的方式可以按个人兴趣和特长进行灵活选择;三是“超额任务”,这部分标准可以适当提高,但又要具备一定的吸引力。也就是说,“刚性任务”和“ 弹性任务”是教师必须完成的,完不成则施加必要的惩罚措施,但在统一要求的同时要允许教师有一定的选择空间,确保大部分老师通过努力是可以完成的;而“超额任务”则是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抱负、家庭情况和生活理念来从容选择,让愿意而且有能力“更上一层楼”的老师能站得高看得远,也能让能力不足或没有条件投入到更多工作的老师不产生强烈的焦虑感和不平衡感,进而产生消极怠工的职业行为。

(三)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是高校师德建设的保障

领导者在一个单位或群体中所扮演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从勒温的研究和通常的情况来看,民主型的领导者是最能激发团体成员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的。虽然也有研究表明,民主型的领导风格在有些情况下可能比专制型领导风格所带来的工作绩效低或者仅仅是相当,但这并不能否认民主型领导风格的优先性价值,关于群体成员工作满意度的研究也表明,民主型领导风格下成员的工作满意度一般都比专制型领导风格下的工作满意度高。历史已经反复证明,专制不能让道德进入人的心灵,它只能驯化出没有创造力的腐儒,培养出大量伪善之人和趋炎附势的平庸之辈。因此,依靠专制型的领导风格所产生的工作业绩一般来说也是短期的,其程度也是有限的。

高校师德建设要取得长远的实效,民主型的领导风格毫无疑问是更有效的,放任型和专制型的领导风格都只能使教师离道德更远。朱小蔓老师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致力于情感德育的研究,她强调只有“情感上的认同、接纳”才会促使道德“真正内化为人的品德”,正所谓“行道而得之于心谓之德”。情感不仅支撑着人的道德认识系统,而且在向道德行为的转化中也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这是我们的生活经验所反复证明的一个事实,因此,建立和谐温馨的人际关系对提高高校师德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干群关系永远是人际关系中最敏感、最重要的一环,如果学校领导处处体现出对教师的关心、理解和尊重,而不是冷漠、压抑和打击,教师才会真正以学校为家,以学校发展为己任,从而自觉自愿、积极努力地投身于工作中。

当然,对积极先进的行为给予表彰,对违反职业道德和工作纪律的行为提出批评甚至给予适当处罚,这是管理工作的必要内容,也是领导者不能回避的重要课题,主张和谐不代表毫无原则的一团和气。但即使是批评和处罚,在程度和实施的方式上也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和激励为主的原则,否则处罚只能伤害人,不能警醒、激励人。领导者如果摆出冷冰冰的制度和冷冰冰的面孔,只能营造冷冰冰的人际关系,这样教师对工作、对学校的发展是很难“热情”起来的,师德建设也就成了沙漠中的空中楼阁。因此,只有一个以人为本、管理民主的领导班子,才能打造一支敬业乐业、德才兼备的精锐之师,从而推动学校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大发展,正如梅贻琦先生所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把以“事”为中心的管理,改变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由原来对“规章制度”的研究发展到对人的行为的研究,是管理理论上的一次重大突破,在相当程度上克服了古典组织管理理论的弊端。当然,行为科学管理理论也存在一定的局限,实际上两种管理方式并非泾渭分明,科学管理不会对人的社会需要毫无关注,而人本管理也难以完全撇开科学的工作程序和有效的组织建设。高校在师德建设过程中应该吸取行为科学理论的合理之处,使之与传统的管理模式有机结合,从而真正发挥其应有的积极效应。

[参考文献]

[1](美)埃里希·弗洛姆.健全的社会[M].孙恺详,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

[2](美)Fred C.Lunenburg,Allan C.Ornstein.教育管理学[M].孙志军,金平,曹淑江,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行为科学管理学范文2

关键词:科学性管理 单位财务管理 问题与对策

1、科学性管理简析

管理作为一门科学,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系统性以及实践上的指导性。管理是社会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种重要的实践活动,对于社会生产以及人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是人们对于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所总结的关于活动的理论、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理论体系。在财务工作中,管理理论可以起到指导作用,它以管理方法的形式体现,指导实践活动并且以活动的效果来衡量管理的过程,使管理的理论以及方法得到丰富和发展。

管理具有科学性,其应用科学的方法,利用综合而抽象的规律以及原理等来体现其性质,揭示了事物过程的发展规律,是管理及指挥的结晶。管理的科学性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管理科学作为一个活动的过程具有自身的客观规律,它是以科学的理论为基础来反应其客观规律,以科学的方法应用于管理中。而管理又是一门实践性的活动,将其与具体的管理活动有机结合,能够实现良好的管理效果。将科学性管理应用于实践中,能够使管理理论不断的丰富,完善管理的方法和内容,以科学的方式来灵活应用管理学的理论时,能够有效的实现其管理的目标。

以科学性的管理为基础,对财务管理不断的完善的基础上,能够将管理的理论知识灵活应用,使其能够更好的发挥其作用。科学性管理能够使各项工作都能够有序的开展,管理的程序和流程更为科学,从管理的理念到具体的管理措施能够更好的满足单位发展的需求,使管理的目标和效益都能实现。

2、当前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科学性管理的重要性为许多单位和企业所认识,但是在财务管理而言,一些企业的财务管理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单位财务管理的水平仍相对的落后,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尤其是在单位资金的使用上,许多单位只是按照一定的开支标准进行支出的管理,对于资金使用效益的关注不足,也缺乏相应的成本意识。这种思想下,财务管理的办法就比较简单,对于预算的编制以及管理工作都做得不足,只是简单的执行财务计划和指标,为充分的考虑单位自身发展的要求。

第二,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不足,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相对不平衡。在一些单位中,从事财务管理的人员专业知识和素养呈现出不均衡的现象,对于新的财务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不足,无法为单位的财务管理和战略发展提供有效的依据。此外,对于财务人员的专业培训也相对不足,无法实现财务管理对于专业人员的需求。

第三,对于一些单位中,对于国有资产的管理部门以及职责划分不清,造成了一些国有资产流失流失的现象。在财务管理中,其与国有资产的管理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对国有资产使用情况等相对的不了解,从而无法通过账面情况来反应其真实情况,存在一些账实不符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对于资产的存量无法清楚的了解也使得责任的划分变得不明确,容易造成一些坏账或者呆账的现象,另外,因为账面记载的问题,在一些资产的处置时可能造成一些失误或者错误,从而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第四,在单位的投资项目上存在一些问题。对于单位的投资而言,一些项目存在没有经过相关部门批准而进行投资建设的现象,其资金的支出存在诸多的不合理现象,对于投资的可行性报告上存在一定的失实,有些投资额未能列入到项目中时会产生一些投资总额存在差异或者造成一些资金使用中的腐败现象。这些都给单位的财务管理以及其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造成了财务报告的造假现象,而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3、基于科学性管理的单位财务管理的完善

为了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目标,我们要针对当前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必要的改革和完善,具体而言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注重财务管理理念的创新,明确其管理的目标。在单位财务管理中,应该注重管理理念的转变,以科学性的管理为基础,认识到财务管理对其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不断完善管理措施,并制定合理的管理目标,使其更具长远性及综合性,保证目标的可量化性。这种一种理念的创新以及目标的明确,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完善单位财务管理的绩效考核标准,通过层级性目标的实现引导全员参与到其中,从而建立其一个全员认同的财务管理体制,调动起各个方面的积极性,最终实现财务管理效率的综合提升,使财务管理工作更为规范、科学。

其次,要不断的完善单位内控制度。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其内控制度的完善对于其预算的执行有着重要的约束作用。通过内控制度的完善,能够加强对一些薄弱环节以及重要岗位的控制,并且将其责任细化,以较为完善的内控制度来约束管理人员的行为,使各项职责能够落实到人。将财务管理中的职务及职责划分明确,保证资金使用的安全,对于单位的资产进行到期对账,做到账实相符。此外,还应注重财务管理人员素质的提升,以实现对单位人员的内部控制。一些较小的单位可以采用财务管理外包等形式来较少其人工成本,完善单位的劳务关系,保证各项工作的质量,提高财务管理的整体水平和质量。

再次,要提高预算工作的整体效果。预算对单位的财务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实践中,应做到预算的科学性、全面性以及准确性。要从预算的组织构建上来为预算的编制提供有效的保证。通过专门的预算小组来协调单位之间的管理以及单位与财政部门间的关系等,使各种关系被理顺,实现对其有效控制。此外,要保证预算编制的时间充足并保证预算编制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以合理性和有效性为指导来完成预算的编制工作,不断细化预算编制工作的具体程序,使得各项工作都能够顺利完成。

此外,还应注重财务管理方式的创新。在实践中,要对财务管理的方式应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创新,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相关财务管理软件的使用等来提高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和效率,将财务管理与核算工作有机融合,实现管理效率以及能力的综合提升。在单位财务管理中,应该注重信息化体系的建设,通过财务管理硬件的建设以及软件的更新应用,来构建有效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不断提高单位财务管理的综合水平。在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上,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使其在财务管理中能够完成相关数据的采集以及指标的分析等,从整体上提高单位财务管理的整体效率。

最后,注重企业内部监督制度的完善。在单位管理中,应该明确监督的职责及其作用,加强对单位内部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对于资金的使用以及资产的处置上通过定期的盘查或者清查等工作的开展,保证各项资产账实相符、账账相符,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整体水平。此外,要完善相应的国有资产处置审批制度,通过审批制度的应用来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注重单位内部审计制度的完善,使其更好的发挥对企业财务管理的监督作用。完善单位的财务培训制度,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对一些违法行为加大处罚,避免财务管理中的一些腐败现象,使财务管理的各项工作能够有序开展。

4、结语

基于科学性管理的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要注重工作的科学性以及管理流程的完善,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以科学性管理为指导,不断更新管理的理念,制定明确的管理目标,并且完善财务管理措施,加强内控制度的及其监督管理,提高财务管理的综合水平。

参考文献:

[1]赵恒大.探讨建筑项目财务管理中的科学化管理[J].城市建设,2013(27).

[2]郑声达,李惠丽,曾荣彬.新形势下加强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探析[J].青年科学(教师版),2013(8).

[3]窦英.探析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财经界(学术),2009(7).

[4]刘香丽.浅析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J].现代商业,2009(27).

[5]王泽英.财务管理理论结构探析[J].企业导报,2013(2).

行为科学管理学范文3

初中阶段的学生,首次接触、学习化学,通过化学实验的教学能够使学生更积极更主动地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在获得化学知识同时,增强动手能力,认识并有效解决生活中的化学问题.考虑到初中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经验和身心发展的状况,在实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出乎老师意料的情况,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在化学实验课堂教学中,能够针对学生实验违规行为的心理状况,采取相应的课堂管理策略.那么,学生的实验违规行为的心理状况是怎样的呢?教师该采取怎样的课堂管理策略来提高实验效果和教学质量呢?

一、兴趣化引导,矫正学生的急躁冲动的心理

初中学生接触到的化学知识和化学实验,相对来说都比较简单和易于操作.但对于初中学生来讲,大都对化学实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兴奋感,一定程度上来讲往往情绪沸腾,动作夸张,如面对实验室中各种各样的实验药品和仪器,在老师讲解实验步骤和规范的时候学生容易东张西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注意力不集中,在实验开始或者进行中,又不知道该怎么做,只能在别人做实验的时候随意摆弄实验药品和仪器,再加上化学知识掌握得不牢固、实验经验欠缺,实验的过程中急躁冒进,易冲动,常常导致实验违规、实验失败等.

对于学生的这种违规行为的心理状况,在实验课堂教学过程中,作为化学教师就要采取相应的教学管理措施.如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对实验的陌生感和好奇心,促使他们更多地学习化学知识、积累化学实验经验,引导他们进行探究性实验,从而实现知识的升华.又如可以设置实验合作小组,让学习差、中、优等生结合起来,以便让优等生帮助差等生,做好示范;同时还可以让好动的学生与稳重的学生分在一个小组,通过加强对实验步骤操作的严格规范性的讲解,让学生在做实验之前都能够稳定一下兴奋的情绪,从而本着一颗沉着冷静的心理去进行实验操作,懂得成功的化学实验需要严肃认真的态度,需要具备一定的化学理论知识和技术手段,需要心中有合理的实验操作步骤和实验要达到的目标.

二、时刻指导和监督,矫正学生的玩耍和游戏心理

初中的学生正处于心理发育期,思想还不够成熟,看到新鲜的事物有着马上尝试、玩耍和游戏的冲动心理.当玩耍和游戏的心理占上风的时候,他们会对老师的讲解置若罔闻,一心只想玩玩实验室中各种造型的实验仪器、各种色彩的实验药品,而不管会造成怎样的后果.而对于本节实验可要达到的学习目标、老师讲解的实验步骤和他们做实验的动机、目的,统统都被他们抛之脑后.

对此,在课堂上,化学教师要通过科学有效的引导,来端正学生的实验态度,指导他们通过合理的实验步骤,进一步观察、分析和探究实验结果,务必做到严肃认真、求真务实,同时通过监督和指导实验过程,来增强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规避视实验为玩耍和游戏的心理,使其养成良好的实验态度和实验动机.如进入实验室,首先介绍学生感兴趣的仪器和药品,分类解说它们各自的用途,以及应该怎么规范地操作;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的兴趣点,指导其正确地进行实验.

三、耐心开导,帮助学生克服害怕和畏惧的心理

实验课程培养的是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虽然有些学生的理论知识学得比较扎实,但是动手能力却很弱.为此,在化学实验课堂上,老师要着重强调学生将自己学到的知识正确地应用到实验操作的实践中去.同时要强调化学实验的危险性、毒性以及可能会存在的安全隐患.虽然老师讲到的这些危险和安全隐含都是在可控范围之内的,但是对于初中学生来讲,对此他们多多少少会有一些畏惧以及排斥的心理,特别是对一些生性胆小的同学尤为突出.在这样的心理作用下,他们会怯于动手,如果没有老师的开导,他们多数会放弃实验,只是观看别的同学的实验,长此以往,也就失去了学习化学的动力和兴趣.

鉴于学生的害怕和畏惧心理.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的化学安全尝试以及一些常见实验问题的解决措施,从而让学生真正懂得规范的操作、认真细心的态度,是成功完成实验的保障.如果遇到问题,一定不要慌张,而要镇定自若、泰然处之;在自己不能处理的情况下,及时找到老师进行解决.对于一些特别胆小的同学,教师要多多鼓励并给予耐心细致的指导,以增强其自信心和安全感.还可以从简单的小实验做起,增强学生的实验的成功感和愉悦感,从而循序渐进地进行更复杂的化学实验,从而无形中克服害怕和畏惧心理.

四、创设和谐氛围,矫正学生的紧张和自卑心理

初步接触化学实验课程,对于实验的操作,学生都会有一个熟悉的过程,同时对实验结果的不确定,害怕操作错误带来失误或者被同学嘲笑,有些时候老师的监督和指导会让他们觉得自己在被监视着,所以难免会产生一定的紧张和自卑心理,这些对其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化学实验的学习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行为科学管理学范文4

【关键词】小学教师;课堂管理;外来务工子女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也被称为“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和“流动儿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劳动力大量涌入较为发达的城市。但无论是学习习惯,还是生活习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本地子女都有些许不同。因此,在小学中,教师应采取合适的课堂管理模式和教育模式来让所有的学生都得到最好的教育。

一、现今小学教师课堂管理中存在的弊端与不足

现今每个学校中都有一定比例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这些学生和本地学生有些许差别,而原本的课堂管理方式相对并不适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习与生活。根据此情况,我们将现今小学课堂管理行为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为如下两点:(一)教师的课堂管理行为存在些许问题。现今的教师课堂管理行为其实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一部分教师会更加关注学习好的学生,对这些学生进行重点培养,忽略了部分学习较差或是调皮贪玩的学生。这样的课堂管理行为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尤其现在很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来到城市上学,他们无论是注意力还是学习能力都相对较差。针对这样的孩子,有的教师就会忽略掉他们,甚至会觉得他们由于没有户籍,流动性大而置之不管,这样的课堂管理行为都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学习。(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与本地子女存在差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与本地的儿童从小接受的教育和生活环境都不同,他们的学习能力与本地儿童相比相对较差,注意力也较为分散,初到新环境也较为腼腆。在这种情况下,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刚开始的学习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比如觉得学习内容难,学不会;不敢和教师、同学们说话;还有的学生甚至会感到孤独,产生轻微的心理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老师虽然有心帮助这些同学,但仍然效果甚微。

二、改善现今小学教师课堂管理模式中的策略与方法

如以上所说,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特殊性造成了现今的小学教师课堂管理行为的一些问题。但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必须对所有的学生负责,所以,我们要改变课堂管理模式,让所有的学生,无论是本地学生,还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都得到最好的教育与发展。为达到此目的,我们将改善现今课堂管理行为方式的策略与方法总结为以下两点:(一)教师改变课堂管理模式,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提供更多的帮助。为改变以上种种问题,老师首先应该改变课堂管理行为。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给予更多的关注与鼓励。比如,在课堂上可以请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上黑板做一些较为简单的题目,或是回答一些较为简单的问题,在答对后,请全班同学鼓掌,给予他们鼓励。通过这样的方式,让他们在学习的同时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有利于让他们更快地融入新集体,以更好的心态来进行学习。并且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更多关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及时发现他们的问题,确保他们能够集中注意力,能够听懂教师所讲解的内容。并在课堂上鼓励所有学生积极提问,或是记下不会的知识点,课后向教师询问。教师还可以定期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进行谈心活动,通过对话来了解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遇到的困难,并想办法来帮助他们。还可以定期家访,加强对学生的了解。这样的行为可以帮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尽快融入新的环境,接受新的学习方法。也只有这样的小学课堂管理行为才能适应所有的学生,让所有学生都获得更好的学习与发展。(二)政府增加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的研究,实现教育公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进城学习并不是短期问题。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劳动力从农村和贫穷地区进入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进城学习的人数也同样只会越来越多,不会变少。针对这样的问题,仅仅是学校进行教研、改变课堂管理行为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政府和社会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习的支持。政府需要加大教育资金的投放,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提供更好的环境,并且做表率,促使民众消除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偏见,避免各种不公平的限制,建立公平的教育制度,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保障所有学生都能得到最好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自卑感,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就学与学习问题。

综上,我们要从教师和社会政府两方面入手,改变现今的小学教师课堂管理行为,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提供更好的、更公平的教育。这样既解决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还帮助所有的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

作者:袁小娟 单位: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盛平小学

参考文献

[1]于立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研究——以山东省青岛市为例[J].中国教育学刊,2009(12).

行为科学管理学范文5

一、认清形势,科学定位,建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长效机制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当前的社会治安形势,牢牢掌握社会治安防控的主动权。××街属典型的城乡结合部,辖内影响稳定的因素多样,治安环境复杂,主要表现在:一是地域形态多样,矛盾纠纷隐患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难度突出。辖内地域形态多样,既有××市最大的关闭国有企业—××氮肥厂,又有东圃最旺的商业地段;既有××区人口最多的城中村—××村,又有多个新型住宅小区,潜在的矛盾纠纷隐患多,主要是劳资纠纷、物业纠纷、邻里纠纷、医患纠纷、经济纠纷,还存在着国企遗留问题、房屋拆迁问题等隐患。各种社会矛盾纠纷隐患的存在,给辖区的稳定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带来很大的工作难度,要排查调处这些矛盾,既涉及到各种政策法规,又要协调各职能部门和社会力量齐抓共管。二是流动人口多,平均素质偏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压力突出。辖内有出租屋1.9万套,近年来外来流动人口迅猛增加,据初步统计,××地区的外来流动人口超过8万人,平均素质偏低,相当一部分外来人口为暂时找不到工作、打散工、从事体力工作等人员。从近年来对违法犯罪分子人员的分析来看,外来流动人口的作案比例大,每年抓获的犯罪嫌疑人中有80%以上是外来人员,其中,近90%以上的人落网前居住在出租屋,给××地区的治安带来了严重的压力。三是案件基数大,多发性案件典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挑战突出。近年来,虽然我街每年刑事立案逐年下降,但基数仍然较大,其中盗窃、诈骗、抢劫、抢夺约占80%左右,压案保平安的任务十分繁重。在源头预防上,城中村内的治安防范工作由于受环境、居民意识、硬件设施等影响面临很大挑战;在打击管理上,基层民警工作量多,压力大,如何发挥他们的主力军作用,整合更多群防群治力量参与面临着挑战;在教育宣传上,面对居民群众法律意识普遍不高、素质偏低的现状,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争取最大效果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群众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等意识面临着挑战。街党工委、办事处以“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观念为指引,把保稳定和促发展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科学地分析我街实际,从街道层面进行全局性、系统性考虑,探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建立健全街道层面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实现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观念、思路的转变和突破。

二、深入实践,开拓创新,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基础和架构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注重实践,开拓思路,创新方法,在实践中探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突破点,解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根本问题。街党工委、办事处从2006年底开始,深入社区进行调研,召集研究讨论,结合街道的实际情况,着手研究建立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工作。2007年3月份形成了《××街关于建立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工作意见》,并全面开始实施。治安防控体系主要包括以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安全防范、基层创安、流动人口管理、安置帮教、法律道德宣传教育、执法联动、队伍培训管理、组织保障、检查考核为内容的“十大机制”,形成了以打击为重点、以预防为基础、以控制为关键,以建设、管理为方法,以改造、教育为手段,综合性、立体化、系统性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根据当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特点,从辖区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落实防控体系的三项工作原则:先易后难、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通盘考虑全街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方方面面,是实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个完美的载体,将街道辖内可利用的资源充分整合起来,形成齐抓共管、人人参与的大综治格局。

(一)以统一高效为方向,建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运行机制。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科学合理的运行模式,是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关键。以统一指挥、方便管理为原则,建立了由街维稳及综治委牵头,以街道一级有关职能部门为主力,以社区居委会、辖内机构、单位和各类社会力量为基础的纵向层级运行架构。在横向联动方面,主要分为三种模式:一是街道一级联动,主要是职能部门之间的执法联动和矛盾纠纷联调联动;二是社区一级联动,围绕平安和谐,以社区党支部为龙头,以社区民警为骨干,以社区治保会为基础,以出租屋管理员、××公司治保队员、社区内各企事业单位、居民群众为主要参与力量;三是基层治安力量联动,以××地区治安联防大队为载体,整合社会各类治安力量,提高治安队伍的凝聚力、遂行力、战斗力。以纵向层级运行架构为主体,通过横向联动工作模式进行协调整合,构筑一个职责分工明确、团结协作、效率快速、效益明显的综合运行机制。

(二)以保障有力为核心,建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指挥平台。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指挥平台,为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奠定坚实的基础。以“综治大格局,群众得实惠,管理出实效,和谐又平安”为建设标准,建立街综治工作中心,构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平台。街综治工作中心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组织保障功能,表现为建立完善组织机构、工作制度、硬件设施,明确职责任务和部门分工;协调指挥功能,表现为通过制订2人值班工作制度,建立日常工作流程,完善和落实联调、联防、联勤、联治、联创的“五联”运作机制;管理考核功能,表现为健全学习培训制度、加强队伍管理,进行工作绩效评估、检查考核。通过充分发挥综治工作中心功能作用,强化基层管理,完善基层服务,优化基层资源,夯实基层基础。

(三)以整合统筹为准则,建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精干队伍。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整合社会力量建立社会治安工作队伍,为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提供必要的人力资源。以公安派出所为主力军,以治保队员等治安力量为骨干,以群防群治力量为补充,实行警民结合、专群结合,充分发挥队伍最大的工作效益。以××地区治安联防大队为载体,将辖区保安员、治保员以及物业小区、工业区、大型企业的治安力量有效整合,完善了联网基地指挥台建设,实现了勤务指挥联动。以义务平安巡逻队伍为补充,在社区民警统一安排下协助开展社区治安巡逻工作。通过治安力量的整合,达到有效的管理,高速、可靠、准确、综合性的合理安排,发挥最大作用。

(四)以科技创新为指引,建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防范网络。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通过市场机制运作,为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注入新鲜的血液。建立健全四个层面安全防范网络:一是建设全街视频监控系统,现在街面主要路段设置了212个监控点,城中村内街内巷设置了107个监控点和5个监控岗亭。二是发动辖内物业小区、企事业单位自建视频监控系统,现我街辖内主要小区、企事业单位安装了1000多个摄像机。三是推进城中村单体出租屋视频监控小系统建设,由屋主自筹资金安装,主要对出租屋内部进行实时监控。四是推行家庭、商铺内部技防建设,积极推行“手眼通”、亿光安防、门禁系统等家庭、商铺技防。通过建设四个层面安全防范网络,动静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形成一张覆盖全辖区范围、解决重点治安问题、排除大部分治安隐患的安全防范网络。

(五)以立体渗透为手段,建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宣传教育模式。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建立全方位的宣传教育模式,为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营造良好的意识环境。构筑××街法制宣传教育平台,以最大程度地方便群众、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为目标,打造室内法制宣传教育服务、室外法制宣传教育服务、网上法制宣传服务三大宣传阵地,不断创新宣传教育方式,拓宽宣传教育途径,从源头上预防违法犯罪,增强辖内居民群众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促进社会和谐。

三、以人为本,立足长远,进一步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落实和发展

(一)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促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落实和发展。

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使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落实紧紧配合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平安和谐社区建设。基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持续发展性的社会系统工程,其全面落实要始终坚持“三个结合”:一是要与上级综治工作精神相结合,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推进要以省、市、区综治工作精神为指导,落实上级部门的工作部署。二是要与经济发展规律相结合,以经济建设为基础,从××地区的经济发展需求和趋势出发,继续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才能使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具有科学性、长效性、稳定性。三是要与社会矛盾发展态势相结合,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将会不断涌现出新的社会矛盾类型,如何排除矛盾纠纷隐患,将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将促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自身的不断修正和完善。

(二)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促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落实和发展。

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是核心,提高群众的安全感、对社会治安的参与度和满意度,是对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实施效果的最好诠释。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全面推进,要立足实际,始终以群众安不安全、满不满意为根本考虑,切实围绕社会治安问题的重点、难点和盲点,实现社会治安状况的明显好转。要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融入到群众的日常工作生活中。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使群众首先做好自身、自我的安全防范,增强防范意识,减少犯罪分子犯罪机会;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活动,进一步引导和发挥群众参与社会治安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群众承担一定的治安防范义务;通过及时公开与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治安信息,使群众及时了解身边的社会治安环境,采取相应地防范措施。

行为科学管理学范文6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语文;课堂管理行为;课堂问题行为;主体

一、关注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制订相应的课堂管理策略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学生经常会做一些违反课堂规则、妨碍课堂活动的行为,这既会对其他学生的学习造成影响,也会引起一些课堂纪律问题,所以,身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并采取有针对性的问题行为管理策略,以确保语文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比如,我们可以给学生制定一些固定要求,用其规范学生的课堂行为,进行监督。另外,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我们也要重视学生的自由辩论,允许学生在我们讲解知识的过程中发表个人看法,重视学生的合作交流和讨论,营造一种和谐、民主、轻松的课堂气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当作课堂教学活动认知的主体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生成性教学策略,即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当作知识意义的主体建构者。但是,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着教师向学生直接传授和灌输知识的问题,学生的身份是被动者、接受者,没有做到对学生学习地位的科学管理,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要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当作课堂教学活动认知的主体,让学生以主体者的身份去探索和发现语文知识,进而达到对学生学习语文知识、认知活动有效管理的目的。

比如,我们可以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法、讨论法、情境创设法、探究法等,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进而达到让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大力推进的今天,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一定要认识到课堂管理行为对课堂教学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并积极探索和研究各种有效的课堂管理行为,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和谐的学习环境,促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获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