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艺术入门教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雕刻艺术入门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雕刻艺术入门教学

雕刻艺术入门教学范文1

关键词:雕刻艺术与家具设计;中高职衔接

“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 是高职院校与中职学校中相对应专业对口合作、 高职院校自主考试招收中职优秀毕业生,统筹安排中职学段(三年)和高职学段(二年)连贯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分段开展教学活动的一种办学方式,三二分段是中高职构建新型职业教育体系的探索。东莞职业技术学院雕刻艺术与家具设计专业为做好三二分段教学工作,努力培养出高水平的技术、技能型家具设计专业人才,在秉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广东省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等文件的理念下正积极探索中高职分段衔接的有效方式、努力创建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1 基本思路

“雕刻艺术与家具设计”专业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创建要树立系统培养和终身教育的理念,以建立中高职相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目标,进一步明确中高职办学定位,加强中高职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内容等方面的衔接,优化职业教育的层次结构,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竞争力;要以社会发展需求为依据,以内涵建设为重点,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强化办学特色,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办学水平。结合实际情况和客观要求,建立雕刻艺术与家具设计专业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思路是:建立合理的三二分段职业教育招生测试方案,重点探索发展“中高职一体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衔接,加强中高职专业课程与教学标准衔接,加强一体化的中高职管理模式研究,为我校雕刻艺术与家具设计专业三二分段人才培养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2 主要措施

2.1 合理确定招生测试方案

招生测试方案是中职毕业的学生进入高职院校三二分段学习的入门考试,也是影响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质量的最直接、最关键的环节,是保证中高职衔接合理的基础。招生考试政策若不完善,将会严重影响高职院校招生的数量和质量、制约中高职教育的顺利衔接。

为合理确定招生测试方案,东莞职业技术学院雕刻艺术与家具设计专业与对口中职学校进行了多次探讨,一致认为招生测试方案应在人才培养方案定位的基础上采用职业能力和理论考试相结合的形式,招生测试方案为避免偏离职业教育方向,将职业技能考核成绩提高到60%,职业技能考核主要以CAD、3DSMAX软件实操为主;理论考核占总成绩的40%,理论考核特别强调不能与中职教学内容错位,考试制度须保证中高职的培养目标与能力的有效衔接。同时对于在中职学习期间获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一等奖和获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一、二、三等奖者,经省教育厅主管部门复核可免试就读。

2.2 努力创建“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

为加强中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推进雕刻艺术与家具设计专业三二分段教育的深入实施,我校联合中职学校、行业、企业共同形成雕刻艺术与家具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在明确中职和高职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前提下根据东莞家具行业人才需求以及产业升级背景下的东莞特色联合探讨并制订了中高职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最终确定我校雕刻艺术与家具设计专业“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基于中职培养家具绘图人员、生产一线人员以及高职培养家具设计、家具产品制造、家具质量检测、家具产品营销、家具企业管理等各项能力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同时以高职院校牵头,联合中职学校专业教师和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探讨企业就业岗位对中、高职两个阶段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的要求(表1),将职业技能培训纳入教学计划,分段完成职业技能培训。

2.3 加强中高职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衔接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的融会贯通是“三二分段”的核心。要实现雕刻艺术与家具设计专业二个阶段培养目标的相互融合,必须以全局观念统筹构建课程体系。在明确各阶段的培养目标的前提下按照“中职课程重基础,强应用;高职课程重实践,强创新”的思路以及不同阶段人才培养目标设定的职业岗位要求,建设以“能力本位”的模块式中高职教育衔接的课程体系,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课程设置与职业技能鉴定接轨,实现中高职人才培养的实质性衔接。教学实施注重职业情景的创设,以学生为本,以任务实施为导向,突出应用性,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增强职业意识,训练其综合职业素质。专业课程内容进行模块化设计,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不同岗位、不同层级的职业活动,根据真实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职业能力要求来设置课程、选取教学内容,制订相互衔接的课程标准,避免中高职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重复与脱节,实现中、高职课程内容的对接。同时中高职课程安排要各具特色,中职阶段要适当加强语、数、外、计算机等文化课及技术基础课如CAD、3DSMAX等软件技术的教学,专业课程如家具发展史、家具材料与五金、家具造型设计等课程分层逐步递进,以提高学生基本文化素养和职业适应能力。高职教育阶段在基础课上可进行适当取舍,如外语、数学、计算机在考虑中职已开设的前提下不作安排,将专业课程在深度、维度以及广度上结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如高级家具设计师证、计算机辅助绘图员证等)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进行拓展,可开设系列家具设计、品牌传播设计、家具营销、综合家具设计以及计算机综合绘图技术等加强、提升专业技能的课程以体现中高职的层次区别,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

2.4 探索建立中高职一体化的管理机制

在推进“雕刻艺术与家具设计”专业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过程中,我校与中职学校要加强统筹管理,采取多种形式,积极探索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同时应由我校牵头制定教育教学管理以及学生管理方案,在三二分段培养过程中结合中职院校定期组织和召开管理协调会议,督查中职学校教学计划的实施、组织情况,参与中职学校教师教研和培训,研究解决教学和学生管理中的相关问题。

3 结语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雕刻艺术与家具设计专业中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创建是当前我校雕刻艺术与家具设计专业三二分段教育实施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于办好良好的三二分段教育、形成合理的教育结构体系、促进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推进我校雕刻艺术与家具设专业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衔接有利于提升我校雕刻艺术与家具设计专业职业教育的竞争力和吸引力;有利于家具行业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也将会更好地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有利于职业学校学生多样化成长,为满足地方经济、地方家具行业的特色需求提供了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 何玉兰,林彩梅,彭益武.“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 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1(12):4144.

[2] 汤霞,王新桥.物流管理专业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问题探讨[J].职教通讯,2012(12):13.

[3] 吴勇.“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研究[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1(7):2325.

雕刻艺术入门教学范文2

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可以得到提高

空间思维通过使空间结构内部的各种关系可视化,观察、记录、分析物体之间的静动态关系,是一种快速高效的优秀思维。口腔医学生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下有很强的线性逻辑思维能力,在空间思维上有很大的局限,影响了对专业课的学习。比如钱海馨等对我国4所院校的口腔医学生的口腔修复学课学习状况调查发现,口腔修复学的可摘局部义齿设计和口颌系统性疾患(如全口义齿及颞下颌关节病)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有的学生将这部分内容称为“玄学”。这两个章节部分需要有很强的空间思维能力才能学透彻。首先,可摘局部义齿在静态空间结构上(包括人工牙、基托、连接体与固位体)的四个部分,与相关的基牙、牙槽骨、粘膜等相密切联系;从动态上而言,上述各个部分在咬合力的产生、传导方向、分解方式等是一个动态运动过程,在该过程中产生的下沉、旋转、翘动等变化又对上述各个部分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可摘局部义齿设计是涵盖了空间结构、机械力学、生物力学、材料工艺等多个方面的一个多元思维下优化组合的过程,其中对义齿与牙列、颌骨的空间结构的理解是基础,学生需要有良好的空间思维能力才能理解和掌握。同样,口颌系统是包括颞下颌关节、牙列与颌骨、口腔颌面部肌群在大脑神经支配下的一个系统,四个部分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颞下颌关节的三维运动是人体最复杂的关节运动。学生只有在三维空间上掌握各个部分的运动规律,才能理解颌位关系确定方法和可调式咬合架的设计与应用原理,掌握颞下颌关节病的诊断和全口义齿的临床操作。

开设《素描》课程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造型能力

口腔医学要求学生有很强的动手造型能力。具体体现在牙齿形态雕刻、美学蜡牙塑形和口腔临床治疗(如口腔内科的洞形制备、口腔修复学的固定义齿牙体制备、口腔正畸矫治器的制作)等方面。牙齿形态雕刻:牙齿雕刻是各口腔临床科目的基础课程,学生要将蜡块、石膏块材料采用圆雕的手法雕刻出牙齿(包括牙冠、牙根)的整个形态。深刻理解牙齿结构形态对口腔系统咬合理论的理解、降低根管治疗时的侧穿率、正确掌握牙周刮治等有很大帮助。国外的口腔医学教育将牙齿形态学习分布在“牙齿蜡型制作”、“牙齿形态的临床应用”等多个课程中;学生通过一定数量(雕刻100多颗不同牙位的牙齿)、一定时间(多个学期)的训练强化牙齿雕刻能力。而我国现有教育对此重视不够,只有在《口腔解剖生理学》中有1个月的3-4颗牙的少量训练,学生根本达不到教学要求。牙齿个性化美学的蜡牙塑形:口腔美学修复是临床和学生感兴趣的热点内容。美学诊断蜡型(WAX-UP)成为口腔美学修复的一个重要操作步骤,是医生确定个性化美容修复方案,预期临床效果以及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的重要方法。国外的蜡牙塑形能力训练以美国E.V.Payne的功能性蜡型技术和德国的POLZ生物堆蜡技术为代表来加强学生对蜡牙塑形能力的掌握,我国目前这方面的大学教育几乎是空白。临床牙齿雕刻造型:口腔临床治疗中大量的洞形制备和修复性牙体制备实质是在狭小的口腔空间内,运用牙科手机对患者牙齿进行细微的雕刻造型,达到临床要求的治疗手段。是学生观察能力、空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综合体现。对手臂控制能力的影响:素描对手臂的训练一方面体现在手臂动作上,有多少种线条,就有多少种动作,线条的统一性体现为动作的自然化和自由化;另一方面体现在铅笔的运用,从铅笔尖与画纸接触的角度、铅笔的压力大小、运笔的速度和方向等方面。通过大量的素描训练可提高手臂的灵巧度。对手-脑协调性的影响:素描训练的基本步骤包括整体观察、构图、起草、涂明暗、刻画和调整完成。整个过程是在大脑控制下的行动,是眼、脑、手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和口腔医学生的动手技能训练完全吻合。

开设《素描》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随着口腔医学的发展,《口腔医学美学》成为国内外一门新兴的交叉性学科。美国著名的牙科医生Pincus曾提出,美学牙医学是继生物学、生理学、机械学之后的第四维临床牙医学。目前我国大量的口腔医学生对口腔美容性修复等临床美学热点课程感兴趣,部分院校也开设了《口腔医学美学》课程。但应该看到,口腔医学美学不应是“口腔医学+美学”的简单拼盘式学习,而应深入探讨口腔医学与美学的内在联系,寻找口腔医学自身的审美规律。另外,审美能力的提高是在一定的审美活动中潜移默化形成的,对审美意识有质的理解,才能提高我们的专业审美能力。因此,开展素描学习对学生将来在口腔美学专业上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形式审美能力:形式美是美的形式的共同特征,是审美培养的基础。形式美的基本要素如线条、形体、色彩(其中的黑白灰)和质感也是素描的主要表现要素;形式美法则中的整齐一律、对称均衡、对比调和、比例与协调、多样统一等也是素描的基本表现手法。色彩感受能力:色彩识别训练是口腔医学生必备的技能,是口腔美容修复的重要部分。素描虽然只有黑白两色,但素描中的明暗处理、色调的整体性训练对学生的色彩识别和表达(特别是彩度和明度的辨别)能力有很大的帮助。视觉识别能力:视觉规律训练(如视觉直觉、图—底关系、参照环境、后像作用、边界对比等)一直是国内外美术学院和国外牙医学院用来训练学生视觉辨别力和目测准确性的实验课内容。我国的《口腔医学美学》根本没有类似的课程,素描学习是口腔学生在该方面的有效补充。构成审美能力:构成是现代设计学的一个概念,是工艺美术的必修内容。口腔医学美学中的微笑形式审美在微笑构成方面有丰富的理论,如微笑形式的面构成、牙-面构成、牙列构成;微笑构成要素中的显性因子、隐性因子和下续因子等;微笑构成的合力与分力等等内容对于没学过美术的学生很难理解。素描学习中的画面构图、静物构成、石膏像的分面体、人像素描等训练对学生的专业实践有一定的帮助。

雕刻艺术入门教学范文3

关键词:建筑学建筑认知知识整合艺术修养表达能力入门教育

《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是建筑学专业第一学年主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它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新生对该专业的认知入门教育,包含建筑认知以及必要的专业基本功训练,同时为大学二年级开始的一系列建筑设计课程的顺利开展提供必要的过渡。专业认知入门教育是整个建筑学专业的基石,直接影响初学者对建筑学专业的系统认识、建筑专业素养和职业生涯。因此,各建筑类院校在该课程的建筑学入门教育建设与投入上都非常重视。我校自2005年设置建筑学专业以来,积极借鉴名校教学经验经并结合我校实际,经过多年的教学探讨以及学生反馈,把《建筑设计基础》阶段的专业入门教育作为重点教学研究内容。

1 处理好专业入门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

1.1 感性的建筑认知

什么是建筑,它的范畴又是什么?对于这一个问题即使是高年级的学生也未必能正确的回答出来,而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难点。由于初学者的知识的局限性,我们不能像传统的教学模式那样,通过老师对建筑的本质、范畴、技术性、经济性、艺术性以及人文历史等知识去进行理论的、口头的阐述,往往作为有一定基础的专业人士能够很容易理解,以提高认识;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对于学生来说,这些抽象的概念与文字,确实很难理解,并且形成一个系统的概念。针对这种状况,“建筑构筑生活”,我们首先将建筑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因为建筑是人的社会行为的场所,并且每时每刻都影响人的社会行为。基于这一点,我们分门别类的将理论型的概念转换为实际的建筑形象,通过搜集专业资料、专题报道等媒体,对大家所熟知的建筑如身边的商场、学校、城市广场、道路桥梁、雕刻艺术,以及闻名于世的北京故宫、巴黎凯旋门、奥运场馆鸟巢、悉尼歌剧院等进行专业的说明。让学生带有兴趣的对建筑的范畴有了形象的认识,对建筑的概念认识也由模糊到清晰,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2 正确的理解建筑学专业特征

自从人类社会开始,建筑就一直为人们提供遮风避雨的场所,它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与一个时代的经济状况、科技水平、文化背景等有密切的关系,而这些关系恰恰代表了建筑的三要素。然而,由于历史上众多的学派对建筑的侧重点不尽相同,现代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强调“建筑是居住的机器”,沙利文(Louis H.Sullivan)则提出“形式追随功能”,特别强调建筑的实用性,即功能主义;而另一位现代主义大师赖特(Frank Lloyd Wright)则认为“建筑是用结构来表达思想科学性的艺术”,把建筑的艺术性放在首位,即形式主义;同样还有结构主义等等。建筑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决定了建筑学这门学科的观点本身就是多派别的,也决定了建筑学教师的立足点是多选择的。在教学之中,教师立足点不同往往左右学生对建筑设计的理解,以至学生对建筑学的认识出现出现两种极端的认识。这两种错误观点,一是建筑就是艺术,将建筑设计混同于美术;二是建筑就是功能,就是结构,没有任何的艺术修饰,将建筑设计等同于土木工程。而且这两种认识对于初学者来说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事实上,建筑学是一门综合的学科,它不仅包含了功能、空间、形象的设计,还包括结构、材料、设备、建筑物理以及新技术的应用等等,对此,我们通过建筑的基本构成要素、建筑形象、建筑空间等课程从下列四种方面来端正初学者对建筑设计的认识:1)建筑的目的首先是要满足人们的需要,也就是建筑的空间性,空间设计的好与否,直接影响建筑的使用质量,这是任何建筑的共同点,即满足功能需求;2)不同的建筑类型对艺术性的要求程度是不同的,公共性强、规模大、影响度广对城市景观起到标志性作用的建筑则艺术性要求更高,而普通的住宅对艺术性要求较低,外表相对平淡;3)任何建筑无论功能性、艺术性如何,建筑空间都需要结构支撑,依靠建筑技术来实现;4)对设计院实践工作的分工与设计流程进行演示、解说,并展示完整工程图纸。当然,对建筑学的认识,也是随着课程深入的展开和专业素养的提高而不断完善和深化的。

2 侧重各项能力的培养,提高技术素质与人文修养,全面深刻的理解建筑,顺利完成建筑学专业入门

建筑学不仅是一门工程学科,更是一门涉及自然、社会诸多领域的综合性学科,它要求设计者既要有艺术气质,又要有扎实的工程技术知识,在知识结构上具有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人文素质的合理组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研究能力、表达能力与组织管理能力,随时能吸取新思想,创造新事物”。这是对新一代建筑设计工作者提出的具体要求。

2.1 教学要重视各专业学科知识整合

大学一年级作为主干专业课程主要就是《建筑设计基础》系列,而其它的专业课程如《建筑结构》、《建筑构造》、《建筑结构选型》等则尚未开设。导致在教学中往往发现这样的情况:一是初学者由于刚刚接触建筑学而专业知识不够宽广,同时兴奋而好问,往往将现实中所见的庞大、多样、复杂的建筑方面诸多问题求助于基础课老师;二是在高年级的教学当中,虽然已经学习过上述的专业基础课程,但仍然不会将它们应用在建筑设计中,甚至在某些高校毕业设计之中也有与此类似的尴尬。这两种现象经过笔者调查,在一部分学校中经常存在,由于学生对所学知识整合能力不够导致设计方案有致命缺陷,这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对此我们要求教师在以课本为依托,讲授科目所规范的内容的同时,必须注重教学内容与学科内其它科目知识的“整合”。同时在专业授课当中,无论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无论是建筑设计课程还是专业基础课,授课老师都要积极的将其它专业基础知识有机的与建筑设计课程进行时间结合,以提高同学们多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耐心的帮助同学弥合各门专业课之间的裂缝和填平现有开课目录以外的知识缺陷,这也是学科知识体系中有些开课目录中所未涉及的,这些知识的增长除了依赖学生课后阅读大量资料以外,教师的引导起着不可替待的作用。

2.2 重视建筑艺术修养,提高手头表达能力

一项完美的建筑作品,离不开设计者创造性的构思,更离不开将设计构思顺利的用图纸表达出来的能力。比如,朗香教堂、流水别墅、央视办公大楼新址、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等国内外著名的建筑能够深深的打动人,都凝聚着建筑师较高的艺术修养和较深的人文底蕴。特别是在当今大力批判方盒子幕墙玻璃的“国际式”风格而强调建筑的地域化、创新性、人文性时期,在“建筑设计基础”阶段塑造学生的建筑设计创造力显得尤为重要。

2.2.1“意在笔先”,在建筑设计中突破常规,实现新意,就需要广泛的融合历史、艺术、文化等人文因素,为创造性思维提供素材,使学生有可能把建筑方案的物质形式与社会背景、文脉环境、风尚习俗、生态环境等多要素有机的地结合起来,创造出立意深远的作品,为此在课程设置上,我们特别重视文化、艺术、意识等的人文课程的比重,具体开设了人体尺度测绘、西方古典柱式、中国古典建筑基本特征、建筑画临摹等理论课与辅导课,同时涉及建筑环境行为学、中外美术史、中国古典民居、现代主义大师系列、美学原理、建筑空间组合论、中国古典园林等其它课程,而全面提高和学生的文化艺术素质和创造力。

2.2.2“图”是建筑师的语言,有了好的创意仅仅是完成建筑创作的第一步。在传统教学中,表现技法占有很大的比重,学生必须接受大量的严格的手工绘图训练,掌握各种绘图技巧,顺利的表达出自己的建筑创作,才能在实际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然而随着计算机在建筑制图中的广泛应用,建筑师已经从繁重的手工绘图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精力用在方案构思和推敲之上。于是,在教育上也相应的做了调整:减少手工绘图而代之计算机绘图。对此,我们应该,两面地看待。一是计算机绘图效率高,准确精美,便于修改,易于信息传递,更可以创造出一些独特的艺术效果,特别适合当今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步伐,因此应当鼓励运用;二是很多学生盲目迷信电脑,过于依赖电脑绘图,从而过早的对严格的手工技法训练失去热情,不仅导致绘图能力下降,甚至有些同学离开电脑无法顺利完成建筑创作。针对这一问题,老师的合理引导尤为重要,因为在当今社会,快捷高效已经成为建筑设计市场化的主旋律。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能够熟练的操作各种建筑绘图软件,更要掌握熟练的手头表现技能。据调查,当今各建筑设计单位在招聘人才时首先考察的就是应聘者手头表达能力,即建筑快速设计。因为手工绘图是建筑师高度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反映,有助于建筑师的快速方案构思和表达,同时又是建筑创作者之间交流的“语言”,形象而又快捷,更有助于创作者把握稍纵即逝的创作灵感。

雕刻艺术入门教学范文4

>> 漫谈:课堂里的机器人(二) 漫谈中医的辨证(二) 漫谈智能机器人 漫谈中医的体质学说(二) 漫谈中医的治疗学(二) 漫谈机器人的人工智能 雕刻艺术漫谈(二) 合唱训练漫谈(二) 漫谈中医对病证的诊断(二) 漫谈身份的二重性 漫谈二次函数在高中阶段的应用 网络布局飞刀漫谈(二) 漫谈药酒与养生(二) 贵州水族音乐漫谈(二) 校园歌曲创作漫谈(二) 漫谈曝光组合技法(二) 漫谈二轮志书对失误、教训的准确客观记述 青少年科技创新漫谈 第二讲:科技小发明的主要技法 京城二锅头漫谈 漫谈地理二轮复习策略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大家可以看看去年创客嘉年华的展品。3D打印、互动艺术和创意工作坊是去年的热点,要是今年创客教育能够成为热点就好了。今天刚刚把课题的申报材料交到东城区,东城区报了29个,只能批准七八个,所以压力还是比较大的,不过无论是否申报成功,研究都会继续。

陈杰:你之前和导师一起做了不少课题吧?

吴俊杰:是啊,研究生的时候做了很多,自己也申请成功过好多次。只不过,那时候是北师大为代表申请,现在我是景山学校的一个普通老师。平台不同,不过我还是很有信心。

陈杰:我觉得你行,你们这个团队非常强大。

吴俊杰:期望把事情做好,课题组里面我最年轻,那么多有丰富经验和资源的老师信任我,让我很欣慰。现在把课题的最终报告跟老师们汇报一下,课题名称是《体现创客文化的学校STEM特色科目群的建设实践》,给大家发几张截图(如图6、图7、图8)。

主持人:里面提到了创客文化了,我想问问,您是怎么想起来要做这样一个课题呢?

吴俊杰:缘起于我们学校的北京市人大代表把我的一个建议放在了人大会议里面,并且得到了比较好的反馈,建议在北京大、中、小学生中展开“创客教育”。

一开始在群里面讨论的时候题目是“课程模式”,后来有人建议我,选择“科目建设”更为实在一些,也比较符合景山学校的定位,所以就打算先做比较实在的“科目建设”,在建设的过程中思考和摸索“课程模式”。

主持人:您刚发的图片中提到了创客文化,那么刚刚说的“创客教育”是一种怎么样的教育呢?它在实际的课堂中,通过什么方式能体现出来?我觉得你们都挺有“创客”精神的。

吴俊杰:创客是把创新和创造作为自己核心能力的人,他们把制作物品作为一项业余爱好和休闲方式,并且把这些作品开源出来。创客的作品并不一定是电子产品,很多艺术家也自称为创客。创客中有一些从事教育类的工作、开发教育类的应用和产品的人,被称为教育创客,另外一类教师他们与创客合作开发课程,也是教育创客。而创客教育的概念是围绕着创客、创客空间和创客文化展开的。

陈杰:像谢作如自己开发的互动媒体课程。

吴俊杰:是啊,创客教育是围绕着创客、创客空间、教育创客展开的。创客教育是指青少年在区域创客空间或者学校创客空间自制创意作品的学习活动,在创意作品的制作、开源和分享、设计及产品化的过程中,通过自学、跨年龄和跨领域的学习,体会创造的快乐的一个过程。创客教育围绕着创客空间展开,学生自己制作作品的阶段可以没有课程,通过项目工作制来实施,但是针对初学者和学校特色课程的建设需要,可以由教育创客组织开发一系列的创客教育入门课程,便于学校教育创客空间的负责人选用。

融入了创客文化的机器人教学其实就是比较理想的机器人教学.

雕刻艺术入门教学范文5

【关键词】 中学美术;乡土艺术;因地制宜;艺术审美

泉州,拥有悠久而深厚的文化内蕴,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有“海滨邹鲁”、“光明之城”的美称。这一历史文化名城具有着鲜明的艺术特色,拥有着丰富的艺术文化资源。笔者作为一名中学美术教师,在贯彻新课程理念的过程中,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泉州这一独特的乡土艺术资源,在美术教学中融入了乡土艺术特色。

一、乡土艺术特色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意义

1.在美术教学中融入乡土艺术可以有效地贯彻新课程理念,使单一的美术教材变得丰富。高中美术教材涵盖了古今中外的美术内容,具有普适性的特点,满足高中生的审美需求。但是,如果只凭依单一的教材资源来进行教学,不免有些枯燥。如果能够在教材中融入乡土艺术特色,不但能够让乡土美术艺术得以传承与发扬,并且可以在课堂中注入新鲜的文化血液,让学生了解乡土文化与中国美术之间的关系,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扩大了学生的眼界。

2.在美术教学中融入乡土艺术可以进一步地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乡土艺术特色包括具有特色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还有独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比如,临近培元中学的泉州西湖,充满着诗情画意,在欣赏大自然的风貌中领略“海天春晓”的幽美。还有开元寺,寺内的镇国塔、仁寿塔作为国内最高最大的楼阁式石塔,其精湛的雕刻艺术是值得学生去揣摩研究的。当笔者带领学生去领略这些乡土艺术的时候,学生的惊叹之声此起彼伏,常为泉州的乡土艺术感到无限的自豪。

3.在美术教学中融入乡土艺术可以使教学形式多样化。传统的美术教学是在课堂中进行的,形式单一,多以教师讲授学生接受模仿为主。但是,在美术教学中融入乡土艺术之后,教学形式变得多样化了。有时课堂可以交给学生,让学生展示自己周末采风的成果。有时可以带学生到附近的名胜景点去写生、速写等。多样化的形式增强了课堂学习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也激发了学生了解乡土艺术文化的兴趣。

乡土艺术特色教学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使得学生懂得在生活中发现艺术,欣赏艺术美。

二、乡土艺术特色教学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学无止境,教学定法。笔者花了很多时间探索乡土艺术特色教学之法,最后发现无论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都离不开以下三个方面:

1.教师示范,魅力教学。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师者,当是生之表率,教师的示范在美术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个高素质的教师具有无限的魅力,可以成为学生的榜样,甚至成为他们崇拜的对象。为此,在决定实施乡土艺术特色教学时,笔者利用暑假时间走访了泉州各个地方的名胜古迹,考察了众多的民间艺术,创作了大量的关于泉州乡土美术的作品。同时,为了更好地为学生讲解泉州的乡土艺术,笔者也阅读了大量关于泉州乡土文化的书籍,如《泉州古城街坊摭》、《谭泉州古城踏勘》、《指掌乾坤:精彩绝伦木偶戏》、《泉州提线木偶戏》等等。

每年给新生上课前,笔者都会举办一次个人的“泉州乡土艺术作品展”,展出自己创作的关于泉州乡土艺术的作品,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是一次示范,不但教师才华的示范,也是教师对艺术热爱的示范。

当然,教师的示范不止于此。课堂上教师亲自做的具体详细的示范指导更具有重大的意义,因为这样的示范指导是最直接、最直观、最有效的方式。学生亲眼看到教师作画的过程,亲眼目睹教师精湛的绘画艺术,就会对教师心服口服,从而增强教师的威信。教师的示范还体现在为学生修改作品。当学生的作品并不那么理想时,你的三笔两画就可以改变整个作品的水平,学生就会无比地佩服你。再次,教师的示范还体现在对艺术作品的讲解上:艺术作品的源流,应该如何欣赏作品,从作品中你解读到了哪些深层的意蕴等。教师的这些语言示范在美术教学中深深地影响、熏陶着学生,可以提高学生的欣赏、审美水平。

一个优秀的美术老师是勇于示范、善于示范、乐于示范的。

2.实地写生,发现艺术。“工画而无师,惟写生物”,写生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绘画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当然,我们并不要求每个学生都成为画家,但是我们希望每个学生都具有一双发现美、发现艺术的眼睛,能够懂得欣赏生活中艺术,欣赏自然界中的艺术。因此,写生在美术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只要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都应该让学生实地写生。

在学生进行写生之前,教师应先进行引导,比如如何利用线条的曲直、刚柔、浓淡、虚实来表现这座历史古城文化名胜特有的意境,如何体现主要景物,如何用次要景物来陪衬烘托主要景物等等。比如,笔者带着学生到学校附近的西湖写生,要求他们从自己喜欢的角度来选择一处景物来写生。首先,可以在构图上有所突破,以仰视或者俯视的角度来构图。其次,可以在色彩上进行突破,在作画的过程中附上想象的因素。有的学生用梦幻般的紫色来画夕阳西下的西湖拱桥,都特别具有一种浪漫的气息。如果学生能够掌握构图和色彩两个方面的绘画技巧,那么在写生上他们可以算是入门了。达到这样的绘画水平也符合新课程的要求了。当然,最主要是提高学生的美术审美能力了。

集体写生有时受到学校教学条件的制约没法经常性地进行,因此,实地写生的训练大多需要学生自己在课后完成。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实地写生的作业,次数不需要多,一个月一次的训练也就够了。实地写生的目的除了要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外,最主要的是要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3.合作学习,展示才华。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新型的学习方式,它有助于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让学生感受到合作学习的快乐,体会取长补短、相互启发的乐趣。利用合作学习,可以实现资源共享,节省时间,展现自己的才华,共同完成任务。泉州的乡土艺术博大精深,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意蕴,要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就深入地了解和掌握是很难的。因此,要在有限的时间最大化地提高学生效率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合作学习”。

笔者首先对全班的学生按照学习兴趣的浓淡和绘画水平的高低进行合理的分组。然后选择合理的合作学习内容让他们去完成。比如教学《民间美术》一课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分组去了解泉州的民间美术:惠安青石雕,泉州木雕,永春纸织画,晋江民间绘画,泉州提线木偶,泉州刻纸等等。有的小组进行了实地考察,拍摄了录像、照片,对民间的艺术家作了采访;有的小组进行写生,运用自己手中的笔来展现民间美术;还有的小组由于了解对象的地域特点,只能通过网络搜集。每个小组都以他们特有的方式对泉州的民间艺术做出了大致的了解,并且把了解的过程和结果跟全班同学进行分享,这就是一种进步与提升。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他们体现了他们的能力;在合作学习之后,他们通过课堂、教室的平台展示了他们的才华。

综上所述,在美术教学中巧妙地利用乡土文化,融入丰富的乡土元素,加深了学生对泉州本土艺术的认同感,培养了学生对乡土艺术的热爱之情,使学生在绘画能力、艺术审美上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雕刻艺术入门教学范文6

关键词:模型设计与制作;教学思路;创新思维

建筑环境模型是建筑环境设计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是一种介于设计图纸和实际室内环境空间的一种形象载体,是设计思想凝固化和形象化的修正、丰富和拓展,目的是为了研究、深化、表现建筑设计方案。在当今飞速发展的建筑产业中,模型的设计制作日益被业内人士所重视,它将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及设计思维,以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向人们展示设计方案立体直观的视觉形象。特别是建筑模型中声、光、电效果的应用,更加增强了模型的艺术表现力。一件优秀的模型作品从各个角度形象直观展示环境氛围、设计创意、理念,有利于增进设计者与业主的交流与沟通,有利于双方审核、评价、推敲和解决建筑环境内部的造型、结构、采光等问题,为设计、定案、实施提供了表现设计效果、传达设计理念和交流的最佳平台。

建筑环境模型制作课程是建筑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对于建筑环境模型设计的三维空间想象力、动手实践能力、造型设计能力、整体操控能力。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从建筑环境模型细部到整体,从单元到环境,使学生对建筑空间思维得到进一步认识,建立从二维设计到三维空间设计的形象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建筑环境模型制作课程现状分析

目前,建筑模型制作由于认识水平及工艺水平的限制,建筑创作构思与表现中的模型制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通常以开设计算机三维软件来取代。虽然目前国内很多高校开设模型设计与制作课程,但总体课时偏少。由于课程时间有限,导致学生刚开始进入课程思维入门状态,课程就匆匆结束。还有诸如条件如大型雕刻机等设备的限制,使得却无法将设计理念在模型中很好的表达出来,并没有很好的达到模型设计与制作的教学目的。

建筑环境模型制作课程的几点思考

在国外欧美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非常重视模型的作用,将设计转化为模型,并在制作模型的过程中发现设计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及时加以改进与优化设计的思维习惯,同时也作为学生与教师进行方案讨论、沟通交流的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因此,对于建筑环境模型制作课程教学,提出如下几点思考:

1.关于“教学过程”

由于建筑环境模型制作课程本身的工艺难度,致使一部分学生刚接触该门课程的时候,会遇到一段二维思维向三维思维转换的瓶颈期,在这段瓶颈期内,教师要加以正确引导,增强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在课程初期,教师可以安排学生采用从易到难的方式,在建筑模型设计的初期,以概念模型为主,以简洁、抽象表现为主,方便快捷地激发建筑者的灵感与创意,在方案的深入阶段,以美观、具象表现为主,不仅要突出和准确表现建筑空间比例、尺度、色彩及结构构件关系的实体形态,还要统筹周边的环境氛围。从设计命题开始,让学生去收集整理一套图纸,从平面图、立面图开始,从底座制作、墙体搭建开始到最终装饰设计制作的整个从二维图纸到三维实物教学过程,一步步地将其他设计的创意想法付诸实践。教学过程由易到难,从单体小户型模型制作――复式大户型模型制作――别墅模型制作――建筑群体模型制作,在设计与制作过程中碰到的问题逐渐进行思考解决。教学成果要求学生通过公开汇报展览的形式来检验教学质量。

2.关于“小组合作”

由于模型设计与制作本身的手工操作性,会使学生在完成一系列建筑模型设计和创作时,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及精力,因课时有限,往往会导致学生在设计制作时容易粗糙。教师在布置相关项目训练的时候,通常会采用“小组合作”的目标导向活动教学方法。在“小组合作”法组织与开展中,小组组员之间要明确组内分工,各司其职,避免分工不均而导致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小组个别成员承担大部分作业而某些小组成员消极应付、偷懒或因能力欠缺、不善合作而受到冷落和忽视的不协调现象。小组组员之间要相互讨论方案,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教师要从讲台走入学生小组中,对小组成员无法解决的一些知识盲点的咨询进行引导和点拨、鼓励和指导。学习方式由传统的师生之间的单向或双向交流转变为师生、学生之间“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互助和竞争的多向交流模式。在制作模型的过程中,学生之间互相交流经验,相互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进步,有利于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及以后工作的团队合作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最终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如图)。

小组合作

3.关于“创新思维”

建筑设计专业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电脑3D效果图有着相当的依赖,在设计中甚至连草图分析环节都予以省掉,忽视模型制作对建筑设计理念的分析与表达而直接予以电脑设计、出图,缺少原创性和严密的推敲性,导致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脱节。而模型制作课程是基于各种材料、工艺、设计草图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设计思路,深入表达和协调整体创意的重要环节。对于建筑类设计者来说,建筑模型制作就是一种三维的空间训练的很好方式,把建筑设计形体、空间关系、质地、色彩、光影、对比等元素载体的设想在此过程中加以运用、研究、比较与推敲,是提高设计者设计能力的有效途径,其最终目的在于设计者对建筑本身的理解及对建筑本质研究来创造设计更好的建筑作品。

在体验、分析、设计、表现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进一步挖掘,同时也是反映一个设计者的整体素质和艺术修养。建筑模型其具体、直接、清晰的展示形式便于师生间推敲和交流建筑空间的比例、尺度、色彩、材料等元素,思考设计本身,培养对建筑三维空间形态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学会整体的多面化的思考,并能对复杂的自然形态进行高度的概括和归纳,使之成为具有一定形式美感的新的三维空间形态。这是一个抽象的过程,也是对形态进行再思考、再创造的过程,对训练学生空间创新能力起到关键性作用。

4. 关于“校企合作”

近年来大多高职院校将企业引入学校,进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积极探索借助企业的技术资源,培养高质量的应用性人才。在实训中,学生参与企业的生产流程与操作,企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进行模型设计与制作的生产、工艺技术流程的开发、新工艺的设计等各个环节,使学生在企业真实环境中以真实项目的形式进行“真题真做”,有效缩短了学生与市场的距离感,把理论教学知识与实践教学操作实践技能进行了有机结合;把专业能力的培养与职业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有机结合。并且依托校企合作的诸多资源与优势,开展工学结合,进一步推进“教、学、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学校依据企业所需求人才的市场信息反馈,与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专业教师通过校企合作运用自己丰富的理论知识为企业提供设计来引导、促进企业文化向深层次延伸,同时提升自身业务能力;同时企业将一些研发的项目引进学校,与教师进行共同设计开发合作,实现校企合作双赢。

结语

建筑环境模型制作对学生的设计思维的培养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应重视运用模型制作来增强学生的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的设计思想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整体策划力、观察力和设计力,从中认识和体会到更多有意义的价值,最终促进学生设计水平、空间思维能力、职业素质的平衡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沃尔夫冈・科诺,马丁・黑辛格尔[著],华岳[译].建筑模型制作模型思路的激发[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2] (英)邓恩[著],费腾[译].建筑模型制作[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3] 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组织.建筑模型设计制作员[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

[4] 黄源.建筑设计与模型制作[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5] 范凯熹.建筑与环境模型设计与制作[M].广州: 广东科技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设计与装饰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