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范文1
关键词:高职 九零后 思想政治教育 管理
目前,九零后的学生已经逐渐成为了高等学校,包括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群体的主力军, 他们思想前卫、思维方式多样化、生活方式自由、社交网络化,使得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环境和内容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给学生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九零后高职学生的特点
1.成长环境较好,个性张扬、自信,缺乏毅力
九零后大学生有着很强的优越感,他们生长在一个物质条件相对较好,信息较为通畅发达的时代,在价值取向上他们偏重自我,更在乎主观的感觉,自我意识较强。他们的个性比80后更加的张扬,思维更加活跃,在与人交往中也更加的自信。但同时,舒适的成长环境使得他们没有如七零后、八零后的学生一样“能吃苦”,克服困难的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较差。
2.主观意识强烈,自理自控能力较差
他们思维开阔,每天可以很轻松的就接触到互联网,可以轻松获得海量信息。他们自信、个性张扬,微博、微信、QQ空间等众多媒介,可以传达他们的思维,沟通他们和外界的交流。可以说是,足不出户,只要手握一部手机就可以知晓门外的世界正在发生着什么。网络游戏、智能手机的普及,是很多学生沉溺于此,往往一坐在电脑面前就挪不动屁股。触手可得的随心所欲的感觉使得九零后学生往往在自我控制能力上显得缺乏。
3、自卑的心理仍然存在,坚强只是一个表象
目前九零后大多还是独生子女,他们的父母,一般来说都是读过一点书,有一定文化修养的,他们可能知道孩子需要一个健康的环境,可是自己的精力和时间有限,顾及不了那么全面。对于孩子,只能是尽可能的满足他们各方面的要求。家长宠爱,成长的道路相对平坦,所以他们遇到问题时,抗挫折能力差。
二、高职院校九零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1、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仍沿用以前的模式。笔者就是在高职院校做学生管理工作,时常听到有任课老师、班主任抱怨现在的学生一届不如一届,其实仔细想想,就不难发现学生在成长,环境在变化,老师的教学方式和管理模式也应该相应的做出变化。当前,我们在管理教育学生的时候沿用一些过去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以及方式方法,就是没有把握住90后大学生的基本特点,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缺少应有的针对性,教育效果犹如“刻舟求剑”。
2、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有贯穿始终,目标取向不明确。
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育人修人的一个法宝,部分高职院校只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忽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还有的教师认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辅导员、班主任的事,自己只是教书的。另外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前线的老师,对学生思想状况缺乏深入研究,工作思路不清,缺乏主动性,教育重点、方法把握不准,缺少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三、对于九零后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点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工作要求,需要我们改变思路、调整方法,开拓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1、 改变育人模式,师道尊严已经行不通了。
我们要改变以前师道尊严的传统教学思想,现在的学生不再受制约于一些传统的教育理念。特别是九零后的学生,他们生活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年代,传统的教学育人思维只会让他们觉得“out”。所以,与传统的按书本内容教学而言,他们更加的喜欢有“内在”的老师,获取的知识也不仅仅局限在课本中。
2、 允许个性的学生张扬个性,提倡个性差异。
九零后学生性格张扬,教育工作者应该肯定他们这种张扬的个性,并且尊重他们的
创新思维和个性差异。清楚学生的关注点,培养学生主体性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在生活中切实关心学生动态,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切实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在情感上多与学生谈心、交心、以诚相待,真正成为良师益友。
3、重新构建育人体系,重视全方面、多角度育人。
随着高校生源的骤减,学院招生规模的扩大,导致了高职院校招录的学生整体素质下降,再加上九零后学生特有的一些生活环境、受教育的背景参差不齐,对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想有效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就必须更新育人体系,重视全方面、多角度育人。
以我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我院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全面实施“六六三三一”学生管理模式。“六六三三一”是指:“六环节特征”和学生“六级安全管理”。 “六环节特征”是指环境营建、计划设计、系统实、引导考核、激励验收、总结提升。六级安全管理又包括“管理六层级”、“ 工作六模块” 以及“运行六机制”。管理六层级,即①寝室长、班长―②班主任--③学工办--④系党总支和学院学生管理服务部门――⑤学院各主管院领导――⑥学院书记、院长;工作六模块,即宿舍安全与管理,教学及实习实训安全与管理,课外及社团活动安全与管理,饮食及卫生安全与管理,节假日安全与管理,出入校门安全与管理;运行六机制,即安全教育与演练机制、学生安全管理监控与预防机制、安全事故处理与信息上报机制、安全事故责任认定与追究机制、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与上报机制、安全事件总结反思与自我完善机制。“三三一”是指:三个课堂建设,大学“三个阶段”的教育范式,一个素质教育实践周。
该工作模式即以培养学生成人、成才、成功为教育目标,全员参与,全方面育人途径,整合内容、协调力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
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范文2
关键词:微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博作为一种新型文化现象正在升温,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欢迎,并对大学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微博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也带来很多新的挑战。
一、微博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交流平台,为人们交流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在大学生群体中也深受欢迎。微博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多积极的因素。
(一)微博拓宽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及方式
微博的产生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形式更加多样化。
微博的内容,可以是作者本人创造,也可以是作者转发,这在一定程度上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详实,更加生动,与以前枯燥乏味的内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更加有利于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提升大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拓宽大学生的视野。
此外,微博的使用也根本改变了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形式更加丰富多彩,老师和学生可以借助网络虚拟的平台随时沟通交流,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学生可以随时想老师咨询求助。
(二)微博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重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由于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大学生容易在思想上受到干扰甚至迷失方向。微博时代的到来,为大学生接受新事物提供了更便利的条件,教育工作者可以借助这一平台有针对性的实施教育活动,及时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加强对学生的了解,通过文字、图形、声音等多种形式与学生交流,可以使教育效果更加明显直观。
(三)微博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平台
微博本身具有共享性、开放性、互动性等突出特点,它为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沟通了解提供了良好的信息平台。作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可以借助这一平台开展不同的有针对性的特色教育活动。辅导员老师可以借助这一平台开展特色主体班会等,思政教师可以借助这一平台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等,这样就打破了原有的教育时间和空间的界限。此外,通过微博实现良性互动,教师可以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可以随时关注教师的微博来提升自己。学校可以加强网络文化建设,通过微博将正面积极的信息传递给学生,使学生之间的相互传递、交流、实现学生之间互助教育的效果。
(四)微博为大学生自我教育提供了便利
大学生之间年龄、兴趣、爱好、态度、价值观、社会地位比较相近,关系比较密切。美国社会心理学家M·米德认为:在现代社会中,同辈群体的影响甚至大到改变传统的文化给传播方式的地步。同辈群体是在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特别是在青少年期,同辈群体的影响,正变得越来越重要,甚至有可能超过父母和老师们的影响。因为学生们在成长过程中,通常接受的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多数是按照他们的父母和老师公认的社会规范和价值标准进行的,同辈群体经常有其独特的价值标准,所以父母和老师的教育指导经常容易产生叛逆或抵触心理。相反,他们的日常行为更直接地受到同辈群体成员的影响而产生的,成员的共同价值观就产生于同辈群体的褒贬之中的。在互联网上,微博为大学生之间沟通提供了一个便利的渠道,大学生彼此之间可以自由广泛的交流,这样对大学生价值观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通过对学生干部、党员、先进典型的教育引导,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之间在沟通交流中互相受益。
二、微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的挑战
微博犹如一把双刃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很多便利的条件,同时也为了带来了很多新的挑战。
(一)使大学生容易产生不良的社会心态
大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思想容易冲动,他们对自己接触的新事物缺乏辨别力,这就使得当前大学生容易受到微博中不健康思想的侵蚀,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整个学校的和谐。网络的开放性给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时机,他们利用网络散布谣言,诱惑不成熟的大学生,这就容易导致许多大学生对真实社会的认识出现极大的偏差,从而出现了仇富心态、自由主义的心态、过分追求民主的心态、拜金主义的心态、功利主义的心态等。
(二)容易传播不健康的信息
微博不具有自我过滤的功能,为健康信息提供了平台的同时也给不良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条件。当个别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交友中遇到挫折时,自然需要借助特定的平台进行发泄。随着微博时代的兴起,不少学生自然会将微博作为发泄的渠道,将一切对学校管理、学习生活、人际交往以及现实社会的不满情绪通过微博广泛散布,此类信息一旦通过微博平台,便会迅速扩散传播,对学生、学校、社会都会造成十分恶劣的影响。
(三)容易使学生产生对虚拟世界的依赖
微博也会像网络游戏一样容易使一些自控力差的学生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有些同学会习惯于使用微博交流,现实中的交流自然逐渐减少,最终发展到以微博交流代替现实交流,以微博世界代替现实世界。久而久之,学生现实中的能力会逐渐退化,对自己的生存、发展带来极其不利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曹丹.微博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科技 信息,2011,(6).
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范文3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 内在价值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保证我国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完成和实现的重要力量。学生各项素质的发展状况,尤其是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状况,直接关系着我们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发展方向,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能否顺利实现,因此,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思政教育对象的内涵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在一定的政党或者集团组织内,教育者按照相关要求,对本政党或者本集团组织的所属成员进行的以思想道德、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教育实践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在对政党或者集团组织所属成员进行教育的同时,不断吸收和引导新人,鼓励和号召所有社会成员一起为实现当前和长远目标而努力奋斗,不断推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是一种思想倾向和态度上的引导活动。
所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学校对特定对象学生所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对学生进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思想和观念上的问题的纠正和引导活动,是为了培养更多符合国家和社会需要的人才而进行的一种思想教育实践活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它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诸多领域之一,主要包括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以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等多种要素。我们这里所说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诸多要素之一。
所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顾名思义,就是学生本身。也就是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实践活动的实施对象是学生,是那些在学校接受教育或者求学、思想正在不断发展和进步需要加以专门引导和教育的人,他们在思想上具有受教育性和可塑性等特点。也就是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注的是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是对学生政治思想意识的引导,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学生自身。
2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思政教育对象的内在价值
2.1教育对象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内在价值首先体现在它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顺利进行的基础和前提。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具体的教育实践活动,主要由教育对象、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队伍等多种要素组成。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队伍都是针对教育对象而制定和建立的,如果没有教育对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就无从进行。因此,教育对象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2.2教育对象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处于主体地位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内在价值还体现在它在学生政治思想教育中处于主体地位,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序进行的重要保障。所谓教学相长,为了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现在的教育学理念强调应该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样地,学生政治思想教育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活动,教育对象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也应该处于主体地位。只有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发挥其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才能促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帮助学生树立规范的行为准则和思想品德规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保证学生思想认识和态度倾向上的正确性,才能更好地实现教育对象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内在价值。
2.3教育对象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实现自我认同
如果说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处于主体地位都还只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内在价值的客观表现,那么在主观上,学生思想教育对象的内在价值则体现在:教育对象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实践活动中的自我认同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一方面,教育对象主动接受相关的政治思想教育,树立符合社会规范和要求的思想道德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另一方面,教育对象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再是单纯的政治思想和观念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努力成为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动学习者,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对象不仅了解自身在学生政治思想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而且懂得如何发挥自身的重要作用,促进自我价值的完美实现。
3结语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学生思想教育能够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带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进步,有利于我们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发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处于主体地位,探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内在价值对于促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渠彦超.论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及其开发路径[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9)
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范文4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点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高校来说一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在现代化的今天,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以下特点:
第一,转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用崭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态度去面对大学生的新动向。
根据我国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现状来看,网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很多的高校已经将网络信息手段运用到了思想政治的教育工作当中,并且因网络的新颖特点吸引了广大大学生的眼球,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因为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根据网络对大学生造成的影响,高校正在不断的加强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积极的转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用崭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态度去面对大学生的新?酉颉?
第二,寻求开放式的新路途,加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沟通。
随着社会的进步,网络的发展,大学生在网络世界中受到了形形的冲击和诱惑,所以高校思想政治的教育工作者也开始需求开放式的新路途,他们通过寻找新的途径和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的沟通。例如有的高校打破传统的收信式交流机制,在网上建立起师生、家长网络交流平台,在网络上实现大学生、学校和家长之间的思想政治交流。并且通过在网络上收集一些家长、学生和社会的意见和建议,有效的改变学校的工作策略,在和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的交流方式上,也打破了传统的面对面式交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会通过网络交流软件加强和大学生的联系,这样避免了面对面时,大学生会产生拘谨和紧张的态度。
二、网络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在当前的网络时代背景下,网络如同一把对大学生产生正反两方面影响的双刃剑。所以,我们在正视网络对大学生思想的积极影响的前提下,也要规避其负面影响。
2.1网络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正面影响
网络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了包罗万象的知识和信息,丰富了大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大学生通过网络可以及时了解社会动态,增长见识,不断地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存量,扩大自己的眼界,同时,大学生用社会主流价值观约束自己,履行社会使命 可以说,网络传媒创造的网络环境是大学生创新思维、审视自身、展现自我的大平台。尤其是新型网络传媒,例如微博的出现,更是迅速成为最受大学生青睐的传媒工具。
2.2网络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
首先,网络上鱼目混珠的信息冲击着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网络信息的庸俗化、低俗化和媚俗化导致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大量涵盖三俗文化的信息垃圾污染了网络环境,极易掩盖正确的价值导向,歪曲大学生的价值观。
其次,网络信息的西方化冲击传统文化教育。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世界各国文化及意识形态也实现了东西方的融合。由此,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也与日俱增。外来殖民文化大肆宣扬西方资本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与我国主流文化相抵触,冲击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比如有些西方媒体借助美国好莱坞电影在中国的影响力,大肆宣扬西方的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大学生在中西方文化的对比中,很容易对西方的自由文化产生好感和认同,从而摒弃我国的传统文化,这与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相背离,不利于大学生爱国情感和集体观念的培养。
再次,网络的虚拟化弱点冲击了大学生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 网络的虚拟化特点使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越来越少,这无形中拉远了人们之间的距离,加速了人际关系的淡漠化。更有甚者有些大学生使用微博或玩网络游戏成瘾,沉溺其中,将虚拟与现实混为一谈,对现实生活无暇顾及,导致人际交往关系的异化,从而在行为上迷失自我,影响学业进步和自我素质的提升。
三、网络时代下对大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如何趋利避害,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本文提出以下观点。
3.1净化网络环境,提高网络参与者的素质,加强对网络的监管力度
在大学校园的网络文化中,首先,我们要选择优质的教育信息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抵制网络环境中的三俗文化现象。
其次,对网络行为进行实名制登记。再次,网络参与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道德素质、提高职业技术素养,通过网络释放正能量。
3.2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完善教育信息的反馈功能
网络的环境复杂多样,我们需要的网络是有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所以我们需要特定的人员帮助大学生筛选正确的网络资源信息,在这里就需要教育者、受教育者、家长、社会要加强沟通与联系,高校应不断增强教育信息的反馈功能,既要将学生在学校的情况传达给学生家长,又要了解学生在家的思想状况和问题以及家长对高校的意见,及时整合社会各方面的建议,根据信息反馈的内容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调整和改善。
3.3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者
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范文5
关键词:拇指文化;大学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拇指文化”是随着手机媒体的诞生和普及而来的,它已经开始改变并且会越来越影响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方式。怎样正确认识“拇指文化”的内涵和特点及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应当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高校大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
一、“拇指文化”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
1.大学生过分依赖“拇指文化”,思想政治不要求进步。手机在给高校大学生提供更为宽广的认识和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对大学生产生了不好的影响,由此许多大学生养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作风。一方面,在课堂上,用手机发消息聊天、看电子书、玩游戏等打发时间的现象在大学生中并不少见,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另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中,大学生的手机依赖现象也日渐严重,很多大学生可以说是“机不离身”,这已经严重影响了高校大学生的正常生活。
2.“拇指文化”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导地位。随着“拇指文化”的发展,大学生在很多时候会比教育者更早、更快、更深地了解前沿信息,这就使得高校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知识依赖程度大幅下降,使教育者的主导地位及工作的权威性受到巨大冲击,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带来了“权威危机”。
3.“拇指文化”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复杂性。虽然大学生能利用手机获取有益、进步的信息,但大量愚昧、有害甚至是违公德的信息和思想也充斥在手机媒体中并泛滥蔓延。高校大学生还未正式进入社会,大多数思想单纯,有害信息必然会对他们的鉴别能力和筛选能力带来严峻的挑战,稍有不慎就会受到手机媒体上有害信息的影响,如果没有及时有效的引导,他们难免会做出一些不道德的甚至是违法的事情。
二、“拇指文化”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
1.“拇指文化“的使用主体大众化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象更加广泛。由于手机媒体具有便携的特点,给大学生及时获取信息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利用“拇指文化”这种新兴的教学方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契合大学生乐于接受新鲜事物这一特点,易于被大学生所接受。只要有手机,受教育者就可以接收到有关教育内容,这无疑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更加广泛。
2.“拇指文化”创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法。在“拇指文化”环境下,思想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电子书的形式,将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资料加以整合,学生只需要动动手指就可以随时随地查阅相关信息。可以说,这些方式都是切实可行的,同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不会只局限于“书本模式”和“课堂模式”中了。
3.“拇指文化”有利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受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在层层传递中难免会有信息滞后和失真的现象,同时信息扩散的范围和速度也会受到影响。在“拇指文化”环境中,大学生可以通过手机网络在第一时间获取最新的资讯。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手机将信息通过多种方式如手机短信、手机微信等形式将教育内容传达给受教育者,使教育内容更加全面、准确。从“拇指文化”的传播学意义上来看,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效率和针对性。
三、如何运用“拇指文化”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高校要积极搭建“拇指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充分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机传播平台,可以利用微信朋友圈、微信公众号、手机QQ等方式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校也应作出相应的努力,如对专职思想政治教师进行培训,让他们了解、熟悉这种新的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应用于教学中。
2.大学生需要加强自我教育意识,养成良好的手机媒介使用习惯。手机媒体要真正成为能够帮助大学生成才发展的工具,关键还要依靠大学生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大学生要清楚地认识到在手机媒介的使用过程中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坚决抵制不良的手机文化,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准。
总之,“拇指文化”的出现和发展,为当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平台和难得的机遇,但也对传统的教育方式和管理手段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师既要抓住时机,了解其特点,充分发挥其技术优势,扬长避短;同时也要从中找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观念、新途径、新方法,使其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王萍.传播与生活,中国当代社会手机文化研究[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
[2]戴静.手机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3.
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范文6
一“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
“90后”从小就生活在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重大变革和全球化不断加剧的复杂社会背景中,新事物、新观念不断产生,各种价值观相互碰撞,对处于成长期的“90后”大学生产生了深远影响,使其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各方面带有时代高速发展、社会急剧转型的鲜明特征。
1以自我为中心,但又秉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90后”大学生的生活环境比“80后”更加优越,他们大都是独生子女,深受家长的宠爱,习惯于更多关注自我,形成个人本位价值取向。他们更强调主观感受和个体意识,不喜欢教条式的灌输和死板的教学模式,喜欢自主争论,经过亲身实践来考察前人的结论,表现出强烈的思想独立意识。与此同时,大部分“90后”在涉及大是大非的国家或集体事件方面,仍然有重视国家利益、集体主义意识较强的优秀传统。当祖国需要的时候,当危难扑面而来的时候,中华优秀传统和现代的公民精神在这一代人身上得到了展现,这并不是一种偶然,也显示了我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2理想信念淡薄,但仍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由于受现代自由思想的影响,加上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90后”大学生普遍存在不关心政治的心理。他们虽然思想活跃,但缺乏深度;热爱专业,但很少关心时事;重视专业技能训练,但轻视文化理论特别是“两课”理论学习。正因为这样,他们大多缺乏理论素养。同时,“90后”大多集体观念松散,表现为组织纪律感淡漠,不愿服从统一安排,喜好我行我素。
而另一方面,“90后”在汶川地震和奥运圣火传递等一系列突发事件和重大公共事件中表现出的令人吃惊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对国家与民族未来前途及命运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以往的偏颇评价和片面认识。在汶川地震志愿者、国庆60周年的阅兵仪式中,我们都可以看到这一代人的身影。在汶川地震中,开进震区的部队中就有不少年轻的“90后”武警战士,他们不顾自身的安危,从废墟中救出伤员。在国庆60周年阅兵仪式中,受阅的主体都是“80后”“90后”的官兵。他们在阅兵中表现出来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毅力,万众一心的合作意识,挺身而出的责任感,成为社会的宝贵精神财富。综合以上因素分析,我们认为,“90后”在整体上积极进取,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3关注社会主流思想,但价值观更务实
“90后”大学生对社会的认知随着信息资源的不断开放,更加丰富和趋于理性。据调查,“90后”大学生近七成都拥有电脑。他们更加依赖网络,也很善于利用网络获得有价值的学习、生活等方面的信息,这对于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他们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关注社会现实问题的解决,同时也相当了解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和价值观。但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多种复杂的利益关系让他们的价值观更加务实,看重实际能力的培养。他们更加重视人际关系,努力开拓交际范围,重视社会实践。相对于前几代人,“90后”大学生对于理想信念的追求明显弱化。例如,实用主义的价值取向已成为不少学生决定是否争取入党的基本原则,为了个人的顺利发展已成为多数学生入党的现实动机。
4容易接受新事物,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
目前我国高校的校园网络已得到基本发展与完善,和“80后”的大学生相比,信息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90后”接触网络的机会也更多,经常在网上浏览各种信息,接触新事物,大大开阔了他们的眼界。开放多元的社会为“90后”大学生的成长提供了更多选择的机会,为他们展示自我能力创造了更广阔的舞台。大多数“90后”大学生对未来既有清晰的目标,也具有较强的成就动机和信心,渴望实现自我价值,并愿意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付出相应的努力。他们不再满足于因循守旧,而是渴望突破传统、打破常规、张扬个性。因而“90后”大都崇尚创新精神,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创新能力。
二形成“9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的影响因素
1社会环境变化的影响
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对青年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有着重要影响。“90后”大学生成长于中国社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由此带来的利益关系调整、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使整个社会的价值体系发生了急剧而深刻的变化。这些都使得青年一代的价值观更趋于务实,更早地考虑以后个人的生存发展。另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内部和外部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成为影响“9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的重要因素。
2学校教育环境变化的影响
目前各级各类学校都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90后”在素质教育的影响和带动下,表现出独立思考、自主实践、善于创新等优势,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他们的全面发展,使“90后”学生更能适应国家和时代的需要。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应试教育仍占据着教育的重要领域,主要表现在教学仍然以教师、书本为中心,以灌输为主要方式,以取得好成绩为主要目的。应试教育的弊端使“90后”大学生在进入大学校园后仍然存在对家长和老师的依赖或逆反心理,对大学自主学习模式不适应,在与人沟通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障碍。
3家庭环境变化的影响
“90后”大学生成长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大多是出生于家庭比较优裕的独生子女,性格比较傲慢自负,不愿接受别人的意见,无忧的生活造就了他们较高的优越感,自我感觉良好,对自我道德认识空间的提升缺乏足够的认识。但是不容否认,“90后”大学生成长的环境也是我国社会急剧变革的时期,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化、非公有制的重新定位,以及市场经济的竞争和利益分配的问题,一部分“90后”大学生的家长由于工作压力、失业下岗等问题,无暇顾及对孩子的教育,这些都对这批学生的成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他们对于收入差距扩大、公平与效率失衡等社会问题有着更深的关注和感受,由此产生的困惑和矛盾也明显增多。
三“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1以学生为本,着眼于当代大学生实际,深入开展思想教育
思想教育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教育必须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巩固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高校必须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加强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与此同时,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多关心“90后”大学生的思想变化,对他们的思想动态进行跟踪分析,及时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同时,应该尽可能利用大学生在创新方面的天赋和优势,积极加以鼓励,使他们的才能真正发挥出来。
2重视课堂教育,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课堂教育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道德教育中发挥着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讲,课堂教育的得失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认知、兴趣及其学习效果,也直接关系到学校德育工作的成败。在教育过程中,既要加强政治理论课的学习,还要积极改进授课形式,创新讲解方式,着重加强实效。尽可能做到一门课程选派多名教学经验丰富,政治、思想道德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教学效果好的优秀教师穿插担任教学任务,并适当聘请校外有关专家或典型人物进行专题讲座、讲课,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保证教学质量。
同时,还需要各科教师加强配合,着重于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要用历史事实、典型事例和现实内容去阐明理论;有组织、有计划地采取课堂讨论,演讲答辩、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实施教学,有目的、有选择地运用影视资料开展电化教学。同时注意结合学生和专业的特点因材施教,教育学生妥善处理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对于学生的优势和特长能够积极引导,使之向全面、复合型人才的方向发展。
3开发课外资源,重视社会实践,积极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自觉运用隐性课程理论,注重开发利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通过比较隐蔽的形式,使受教育者在无意识间获得某种思想或经验的教育方式。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向。“90后”大学生对传统的以课堂灌输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存在一定的逆反心理,而对以主动参与为特点的教育活动则有较高的认同。
因此,高校应充分发挥党团组织的优势,着重开发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活跃大学生课余生活,将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纳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规划中,在实践中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促进其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良好的校园文化活动要注重活动的吸引力、感染力、实效性、服务性、导向性和广泛性,突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这有利于造就“90后”大学生良好的文化心理和人格,培养崇高的正义感和高雅的审美趣味。在实践中,还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勤工助学、课外文化活动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形成长效实践育人机制。
总之,“90后”大学生因为成长环境、时代特点的不同,呈现出一些新的思想特点。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根据“90后”大学生的新特点及时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和方式,加强引导和教育。
参 考 文 献
[1]臧文彬.新时期“8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分析及对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7).
[2]姜雅净.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问题和对策研究[J].教育探索,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