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科研能力的重要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师科研能力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师科研能力的重要性

教师科研能力的重要性范文1

一、科研对高校教师的重要性

科研工作是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需要,是衡量教师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标尺。科研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师专业精神、丰富教师专业知识,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形成自我专业特色的内动力。因此,作为当代高校教师,为顺应时代需求和自身发展要求,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树立大学教育观,增强科研意识。现代高校普遍强调教师的双师型素质,要求不但要具备较雄厚的学科知识,更要具备很强的实践技能和应用、开发研究能力,能针对生产和服务中的实际问题展开技术攻关,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只有切实做好科研,并使科研成果付诸于实践,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当代高校教师,否则终将会被高校教改的洪流淘汰掉。

2.通过科研专题培训,提高科研能力。高校有关科研机构可组织、开展专题科研培训,让教师了解科研的诸多程序,包括开题、结题的方法、技巧,科研的具体操作程序等,通过科研培训和教师亲身科研实践,切实提高其科研能力和水平。

3.明确高职院校的科研定位。高校科研,一般包括基础、应用和开发研究三个方面。科研的定位应根据其人才培养目标而定,人才培养目标是一切高等教育活动运行的依据和出发点。结合现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应突出应用型研究和开发型研究性科研工作的重要性,面向社会实践第一线,注重解决生产实际中的具体问题,注重在社会和企事业单位最需要的技术、工艺问题上找课题,走“产学研”道路,逐步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和水平。

二、教学研究对高校教师发展的必要性

教学历来是教师的主心骨,作为教师,必须也必然要做好教学研究工作。教学研究是一种运用教育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去探索教学活动的内容、现象、特点及其规律性的研究活动。其目的在于创造性地认识教学规律,提高教学效果,从而也促进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要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高校教学改革,教学研究必须注重几个方面:1.教学理念更新;2.教学模式研究;3.教学实践原则研究;4.教学方法研究;5.教学效果研究;6.教材研究;7.受众对象研究等。

以教学实践原则研究为例,教学中,可遵循确保学习真正发生的普世原则,有五个标准:1.师生共同协作完成任务;2.发展理解和运用教育语言的能力;3.联系学生生活;4.提高教学的思维层次;5.用师生对话吸引学生。如在执行第一个标准“师生共同协作完成任务”时,要改变传统的“教师是课堂的中心,即老师过多的注重了教,忽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的教学模式,可实行“任务型课堂教学”,师生协作共同完成课堂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明确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小组要完成的具体任务及其要求,同时做好指导工作,要突显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共同完成任务的显著效果。

而教学模式研究,对于英语课堂,教学中可遵从6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即Model 1: Get it right in the beginning;Model 2: Just listen and read;Model 3: Let’s talk;Model 4: Teach what is teachable;Model 5: Two for one;Model 6: Get it right in the end。作为长期奋战在教学一线的英语教师,对于这六种教学模式的融合使用的效果应该深有体会,在具体的教学中,每一节效果突出的课堂,都是这几个模式的有机融合或演变,尤其可注重model1,4,5,6在教学中的应用。

三、终身学习对教师发展的重要性

21世纪高校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关键是:具有终身学习理念,拥有自主学习、自我学习能力的教师群体。高校的教育对象,英语教师的职业特点,教师的发展前景等因素无不限定了教师要不断学习,充实装备自己。要想成为一名专业的当代高校英语教师,应时刻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觉悟,时刻不忘提高自身专业储备和职业素养。

(一)学习目标定位

1.学习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注意搜集专业发展的新动向、新信息,不断更新自身知识体系,以适应时展的要求和学生学习的需求。不断开发新的课程资源,贴近时代、贴近学生的生活。2.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动向;3.了解教育学、心理学发展的新成果;4.学习和使用多媒体技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学习对于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非常重要。5.在互动式教学中双向学习,这种教学能促进师生的共同生长。

(二)对教师职业发展的新要求

1.学会认知,树立新的知识观:不仅要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深厚而广博的科学与人文素养,了解崭新的教育理论与手段;同时要教会学生认知世界的方法。2.学会做事,树立新的课程与教学观: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研究受众对象,重新建构课堂,在终身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艺术,锤炼自己的教学风格。3.学会共同生活,树立新的教师伦理观,培养自身及学生各项综合能力。4.学会生存,树立新的职业生涯观:知识经济时代,教师职业充满了各种挑战与变动,教师要由一个“自在”的存在者变为“自为”的存在者,自觉地规划与开发自己的职业生涯,要具有在各种教育与非教育机构间流动的能力,走自我更新的专业发展道路,寻找自己的职业生存之路。

(三).终身学习的可行途径

1.定期参加教学相关培训

教师可通过多种渠道参加教学相关培训,如专家专题讲座,学术沙龙,教育教学集中培训,网络培训等逐步提升自身教育教学理念和水平。如具体的教学培训模式有:案例教学式,问题探究式,示范-模仿式,自修-反思式,研训互动式等。教师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培训,积极定期参与,必将能使培训所获服务于教学,最终提升自己。

2.考研深造

考研,考博等,向更高学学术领域迈进,已成为高校教师提升自己专业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结合现行人才培养目标,建议高校教师慎重选择专业,明确自身定位,着眼服务教学,在各方面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通过不断的学习专业前沿最优秀的成果,努力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科研,教育教学能力。

四、国内外学术交流

学术交流不仅能吸取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也是提高科研、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当下,高校教师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已经如火如荼,通过国内外学术访问、交流,追逐国际前沿最领先的学科思想,并使之广泛传播并运用、服务于教学。

教师科研能力的重要性范文2

【关键词】高校教学研究影响因素分析

1.教学研究的价值和必要性

高校不仅是培养人才的前沿阵地,同时也是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在高校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学和科研是其关键组成内容,虽然高校也承担科研任务,但与科研单位依然存在本质区别,开展教学研究的作用不仅在于丰富学术体系,其更是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指导,通过教学研究能够提升高校办学质量、学术水平和育人质量,对扩大和提升高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具有重要价值。但是当前,很多高校将工作重心置于教学活动中,对教学研究缺乏重视,虽然经常开展教学总结会、研讨会和交流会,但是研究流于形式,没有对教学活动起到指导作用,对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带来阻碍和影响

2.影响高校教学研究的主要因素

2.1教师专业素养

教师专业素养是教学研究的重要影响因素,高校在组织开展相关研究中,需要以教师丰富的专业知识储备和较强的科研能力作为支撑,教师只有不断丰富和完善自我,才能更好的为教学研究而服务。首先,教师要具备宽阔的知识面,不仅要掌握本学科知识,同时还要对其他学科知识有所涉猎,可以胜任相关专业的研究与教学;其次,教师要在平时的生活、教学和科研中不断更新和补充专业知识,进而满足教学研究的需求,提升个人的专业能力和学科素养;最后,教师需要培养个人的知识体系组织能力,在具体教学中,由于教师的思维方式与学生存在一定差异,教师需要以贴近学生思维的方式,将知识进行有效组织优化,完整而清晰的展示给学生,提升教学活动的实效性,进而实现预期教学目标,为教学研究奠定基础。

2.2正确态度与责任心

教学活动与教学研究都属于高校日常运行的主要内容,教师在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中,需要以崇高的使命感、较强的责任心和正确的态度对待工作,做到精益求精、严谨认真、科学负责。当代大学生个性更加鲜明,判断能力和观察能力较强,教师的职业素养对学生具有直接影响,如果教师以端正的态度对待教学研究,会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首先,教师需要给予教学研究以高度重视,认识到教学研究对推动高等教育的重要性和积极性,进而主动的参与到研究活动中;其次,教师在开展研究活动中,需要对个人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职业观,严肃认真的对待研究工作;最后,教师需要将教学研究和教学活动充分结合,以教学活动为开展各项研究的基础和前提,促使教学研究对实际教学起到指导作用,发挥教学研究的导向价值。

2.3科研观念

观念是指导行为的基础和前提,科研观念也是影响教学研究的关键因素,因此,教师需要更新自身的科研观念。首先,很多教师都存在轻科研、重教学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高校需要引导教师加强学习,吸纳国内外的先进教学研究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科研意识,摒弃以往单纯开展理论研究的观念,将教学实际和理论研究充分结合,突出教学研究的实践性、操作性和指导性,切实发挥教学研究的价值;其次,一些教师更加重视理论研究,将个人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教学研究中,忽视了教学活动的重要性,因此,针对这一问题,高校需要引导教师将科研和教学作为双中心,在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开展教学研究,注重在教学中应用研究成果,实现教学研究成果有效转换,以成果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2.4高校扩招

当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各大高校纷纷增加招生数量,办学规模也持续扩大,高等教育从以往的精英教育演变为大众教育。虽然高校扩招满足了无数学子的求学梦,但是扩招所延伸的问题也成为公众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例如教师教学任务增加、教学资源紧张等,对高校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和冲击。从教学管理层面分析,想要确保教学质量,需要教师数量和硬件设施作为支撑,但是如果教师将个人精力都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则会对教学研究带来影响。因此,高校和教师需要正确看待高校扩招对教学研究带来的影响,并且采取有效措施平衡教学活动和教学科研的关系。首先,高校要注重对教师进行业绩考核,并且鼓励教师利用业余时间深入和参与到教学研究中,制定科学的奖励政策,调动教师参与研究的热情和积极性;其次,在学生人数急剧增加后,教师要摒弃急功近利的心理,以平常心对待教学工作和研究工作,无论是忽视教学还是忽视科研,都对个人职业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十分不利,要做到二者协同进行;最后,由于学生人数的增加,高校教学资源较为紧张,对教学研究的支撑程度略显不足,高校需要认识到教学研究的重要性,对教学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加大对教学研究的资源投入,各项人力、物力资源向教学研究倾斜,进而保证各项研究工作的有序开展。

2.5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高校在长期办学中所形成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精神指导和理想信念,其属于一种潜移默化的教学资源。校园文化是影响教学研究的重要因素,由于校园文化是全体师生共同认可和遵守的价值理念,将教学研究融入到校园文化中,可以促使广大师生加强对教学科研的关注,进而在高校中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首先,高校需要将教学研究融入到文化建设中,将科研作为校园文化的关键组成部分,通过文化引领培养全体师生的科研意识;其次,高校要利用校园构建物、宣传栏、校园广播,积极宣传教学研究的意义和重要性,在师生中形成正确的科研认知;最后,高校要注重扩大校园文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将教学研究纳入到校园文化中,在全体师生中传播。

教师科研能力的重要性范文3

[关键词]高校教师;科研绩效;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2880(2011)02-0142-02

一、地方高校青年教师科研绩效管理的重要性

根据教育部官方网站的2009年度的统计数据,全国2305所普通高校中,教育部和其他部委主管的普通高校共计111所,其余的2194所普通高校为地方高校,占全国普通高校总数的95.18%。作为高校力量的主力军,地方高校在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

科研是高等学校的重要任务之一,没有高水平的科研,就不可能造就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也不可能培养出高水平的人才。虽然大多数地方高校的职能不以科学研究为主,但地方高校仍须重视科研工作。

伴随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高校教师队伍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大批青年教师成为高校教学科研的新生力量。根据教育部官方网站的2009年度的统计数据,我国普通高校现有专任教师1295248人,其中35周岁以下的608928人,占47.01%。由于地方高校教师的任职资格低于部属高校,很多地方高校的教师是硕士甚至本科毕业就任教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地方高校青年教师的比重。因此,青年教师的科研在地方高校科研工作中有着更为重要的地位,地方高校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重视青年教师的科研工作。而绩效是决定组织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绩效管理的最终目的则是提高组织绩效,通过实施青年教师科研绩效管理,能够帮助地方高校更好地做好科研工作,从而促进地方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地方高校青年教师科研绩效的影响因素

(一)主观因素

1.科研能力

一般认为,能力是影响绩效的最为重要的因素。而影响能力的因素主要有天赋、智力、经历、教育、培训等。汪晓春(2009)研究了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高校教师科研能力的学历及受教育层次因素对其科研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博士后层次的教师科研绩效水平是最高的,其次为博士学历的教师科研绩效水平,本科学历层次和硕士学历层次的教师科研绩效水平基本上是一样的。可见,科研能力强的高校青年教师应该能够取得更高的科研业绩。

2.科研态度

工作态度是工作能力向工作业绩转换过程中的重要调节变量。Vigado(2000)的研究结果表明,员工的工作价值观、工作态度、工作投入会影响其工作结果,即对工作绩效会有所影响。因此,高校青年教师的科研态度也是影响其科研绩效的重要因素之一。科研需要长期坚持不懈以及忍受枯燥,因此,只有对科研有着发自内心的热情,并积极投入到其中的人,才能取得良好的科研绩效。

(二)客观因素

1.职称评审条件

龙飞鹏、丁强(2006)对云南省几个州市的几所高校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进行了一次科研现状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在青年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目的中,高校教师的职责和晋升职称职务排序位列前两名。徐璟等(2009)将实施职称量化考核后通过正、副高级职称评审教师的各项研究成果进行对比发现:各项科研绩效在实施量化评估之后均呈现出正的平均增长速度。可见,很多地方高校的青年教师做科研是为了达到职称评审条件,职称评审条件可以对高校青年教师的科研行为产生引导作用进而影响其科研绩效。

2.组织激励政策

心理学对于创造的研究表明,如果组织对新思想和创新行为进行支持和鼓励,人们产生创新性思想的可能性更大(Parnes,1964;Parnes & Meadow,1959)。组织对创造的奖励和认可有助于创造的产生(Abbey & Dickson,1983;Paolillo&Brown,1978)。张伶、张正堂(2008)的研究结果表明,内在激励因素通过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对知识员工的工作绩效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高校青年教师作为一类知识型员工,其从事的科研工作是一种创造,其科研绩效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组织激励政策的影响。

三、地方高校青年教师科研绩效的提升对策

(一)提供支持与指导,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

首先,地方高校的青年教师大多学历较低,科研能力较弱,因此,地方高校的人事管理部门应出台相应的人事管理制度,鼓励并支持青年教师在职或脱产攻读更高级别的学位,同时有计划地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分批赴国内外有实力的科研院校进修学习,通过教育培训的方式来提高青年教师的学术水平与科研能力。

其次,代文彬、纪巍(2008)对天津、上海、广东、湖北、江苏五省共31所高校192位青年教师的调查结果显示,44.7%的青年教师认为目前科研工作中最待解决的问题是“缺少经验丰富的老师的指点”,因此,地方高校应为青年教师配备科研导师,让本校经验丰富、科研能力突出的中老年教师在科研方法、科研课题申报技巧上对青年教师给予指导,帮助青年教师更好地开展科研工作。

第三,地方高校在创造各种条件和机遇进行个体培养的同时,还应通过搭建科研平台和倾斜性的经费投入,进行科研团队建设,将高学历青年教师凝聚在学校的优势学科和科研方向上,通过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的帮、传、带,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而地方高校之间也应寻求合作,因为每个地方高校都有自己的优势学科,可以通过优势互补,得到共同提高。

(二)进行价值观教育,端正青年教师的科研态度

在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涌现出了众多能带来丰厚物质报酬和精神满足的岗位,这对高校教师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冲击。而我国很多高校错误地将科研与工资待遇挂钩的做法更是抹煞了高校教师创新的灵感,促使其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理的产生。好论文需要好科研,好科研需要好思想,好思想需要好动机。如果没有向广大同行展示自己的科研成果并希望他们从中有所收获的愿望,没有为创造科学知识、推动科技进步、促进人类文明作贡献的理想,只想尽快凑足职称晋升等所需的论文数量,把开展科研、当作提高身价、满足虚荣并获取利益的手段,势必就难以坚持付出艰苦的努力去想出好思想,做出好科研,写出好论文。因此,要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绩效,必须改变他们的浮躁心理,端正其科研态度。而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受价值观的影响。青年教师的可塑性强,对他们进行价值观的教育有利于端正其科研态度。学校各级科研管理部门应充分认识到对青年教师进行科研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树立榜样、完善奖惩机制、营造健康学术环境等措施,加强学术规范与学风建设,鼓励青年教师发扬脚踏实地、甘于寂寞、追求真理、坚持不懈、锐意开拓的精神,在科研创新中实现自我价值。

(三)制定科学的职称评审条件,发挥职称评审的引导作用

高校教师的工资待遇与职称挂钩,因此职称对于高校教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很多高校教师做科研就是为了晋升更高一级的职称。因此,要提高地方高校青年教师的科研绩效水平,省级职称管理部门应制定科学合理的职称评审条件,以更好地发挥职称评审的引导作用。

目前,很多地方的职称评审条件不甚合理。如某省的职称评审条件规定,申报讲师任职资格者,在学历和任职年限需具备下列条件之一:1.大学本科毕业并取得学士学位,担任助教职务4年以上;2.硕士研究生毕业并取得硕士学位,从事本专业工作3年以上。在科研业绩方面要求在CN学术刊物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3篇以上。同时规定申报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不实行任职年限破格。上述职称评审条件对科研业绩要求偏低,不允许中级职称实行任职年限破格,不利于激发青年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如果适当提高中级职称的科研业绩评审条件,同时设置较高的中级职称破格评审条件,有利于促使青年教师更多地投入科研工作,鼓励优秀的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四)制定适当的科研激励政策,激发青年教师的科研积极性

地方高校的青年教师大多资历浅、职称低,难以获得科研资助,科研经费缺乏是一种普遍现象。虽然目前很多地方高校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存在,为了支持青年教师开展科研工作,设立了校级青年科研基金项目,但是资助面窄、额度小。郭淑兰、邬开俊(2009)对西部地区8所高校260名青年教师的调查结果显示,在科研需求方面,60%的教师希望得到科研经费资助。因此,地方高校应加大对青年教师科研经费的投入,用于扩大学校青年科研基金项目的资助面,提高资助额度,报销青年教师的部分费用,对科研成果突出的青年教师加大奖励力度。同时,学术交流对青年教师来说,既是对外展示自己研究成果的过程,也是分享同行科学研究经验的过程。地方高校应为青年教师提供更多的国内外学术交流的机会,同时组织校内学术交流活动,让青年教师在交流中获得启示,开阔学术视野,提高学术创新水平。此外,教学任务繁重也是很多地方高校青年教师科研绩效不佳的一个重要原因,地方高校应对青年科研骨干和有科研潜力的青年教师适当减免教学工作量,也可借鉴国外的经验,对在校工作时间达到四年以上的青年教师,提供一学期的学术休假,使青年教师有更多的精力投入科研。

[参考文献]

[1]龙飞鹏,丁强.云南省州市师专青年教师科研现状调查分析[J].保山师专学报,2006(2):76-80.

教师科研能力的重要性范文4

1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具体的执行人,其自身的专业水平、思想水平、教学态度和教学方式对学生起着主要的引导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能力只有由能力来培养,志向只有由志向来培养,才干只有由才干来培养。”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综合型人才,必须建立和打造一支热爱教育、勇于献身、知识渊博、治学严谨、锐意进取、敢于创新的师资队伍。在近几年的实验教学中,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1)注重师德师风建设,提高职业认同感。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学生在与教师接触的过程中,会下意识地观察和模仿教师的言谈举止。良好的师德师风是教好书、育好人的前提。我们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耐心细致、不厌其烦地讲解,坚持事实求是、严肃认真的原则,对于不能遵守实验纪律和实验规则的学生,在尊重的前提下教育指导。除了做好教学工作外,还关心学生、爱惜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竭尽所能地满足学生合理需求。职业认同感是自我接纳的重要内容,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职业都不能认同,不能接纳,就不可能主动地去接受教育,适应职业,更不会积极地自我教育和发展。为了增强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我们通过多种方式观看和聆听先进教师和模范教师的光荣事迹。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大家对教师职业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2)注重自我学习,增强创新意识。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预防医学的专业知识,教师除了全面扎实的基础知识以外,还应该熟悉最近的案例及相关领域的最新知识。因此,教师必须与时俱进,通过永无止境的学习来加强自身的专业素质。另外,我们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即聘请本校及外校的优秀教师亲临指导,或选派年轻教师去其他学校和科研单位学习,从教学理念、专业知识、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地更新,提升了自身的综合素质。“只有创新型的教师才能实施创新教育,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学生”,党的十七大报告也明确提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实验室正是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重要平台,是培养学生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实验教师则是完成这一特殊使命的重要载体和主要执行者。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鼓励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不要拘泥于传统,要大胆创新;派遣年轻老师出外进修,把相关的前沿知识和方法、最新的问题和研究热点等有机地融入到教学内容中,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另外,我们采取竞争机制和奖罚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科研活动。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师对知知识才能被转化、吸收。学习是一项艰苦复杂、枯燥乏味的脑力劳动,仅靠“头悬梁、锥刺股”的典故和“梅花香自苦寒来”、“学海无涯苦作舟”等警句作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已被证明作用甚微。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唯有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快乐,才能唤醒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机,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才能让学生从厌学转变到愿学、乐学和善学。在近几年的实验教学中,我们始终把培养学习兴趣作为教学的重点,主要的方法和措施如下。

(1)凸显预防医学实验的重要性。在医学发展史上,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医务人员,都存在“重治疗、轻预防”的思想,人们对预防医学的重视程度相对不足。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预防医学及其实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实际的教学中,为了突出预防医学及其实验的重要性,我们常引用历史上或者当前的一些重大案例进行分析。比如,统计学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们感到既枯燥乏味、又不易掌握的内容之一,我们在讲解和布置作业时选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比如有关SARS、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方面的案例。这样能让学生们意识到学习预防医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实验学习更加贴近现实生活;同时,还让学生们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记忆,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实践证明,这一方法作用显著,受到了学生的普遍好评。

(2)丰富教学手段,鼓励课外学习。随着现代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和改进,“一本书,一张嘴,一块板、一支笔”的教学方式以逐渐被取代。我们在上课时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电化教学等手段,把声音、视频、数字、公式和文字融合为一体,通过声、像、光等对感官的刺激,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这样使学生更容易掌握枯燥的公式和繁琐的统计步骤。同时,通过教师的认真备课,我们对讲授的实验内容进行高度的概括和归纳,让学生们在实验过程中轻松易学。另外,每次在讲授新内容之前,先对上次的内容进行扼要回顾;在每节课结束前,有针对性的强调重点和难点,起到反复学习、温故而知新的作用。指导学生通过网络资源加强课外学习,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解决生活中或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比如,把国内外各大院校的预防医学及其实验的精品网络资源的介绍给同学们。指导学生使用CNKI中国知网和维普等数据库资源,了解预防医学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发展方向,既能巩固已学知识和了解新知识,又可以开阔视野和拓宽知识面。

3以科研带动教学

科研是一种实践性、创造性的劳动,科研是教师展示其学术思想、创新能力的过程。我们学校正处于由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科研型大学转变的过程中,科研日益受到重视。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教师们也逐渐意识到科研不仅是高等院校的功能之一,也是学科发展的基础,更是提升教师学术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我们把预防医学理论教学及实验教学和教师的科研相结合,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具体方法如下。鼓励学生加入到教师的科学研究中,通过积极地实践,让他们熟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研过程,同时,让他们更深刻地体会到预防医学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做科研的乐趣。我们还仿效研究生培养方式,把教师的科研项目和预防医学实验教学的内容相结合,给学生拟定相应的内容,让学生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查阅资料初步设计实验方案,在经过指导教师的修改和补充后,以小组为单位具体实施。另外,在课余时间,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组建了兴趣学习小组,请科研经验丰富的教师针对具体问题进行直接指导。实践证明,把实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调动了学生学习预防医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友爱互助的团队精神和热爱真理、追求事实、善于发现、勇于探索的科研态度。

4完善实验考核

实验考核可以端正学生实验态度,观察和解释现象的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也是检验教学效果、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实验教学效果评价的依据。科学合理的考核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思维。传统的实验考核以实验报告作为评判学生对实验内容的掌握程度,客观上打击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严重降低了学生对实验过程和实验技能的重视程度。在预防医学的实验教学中,实验报告仅仅是评价、考核学生的指标之一,同时,我们还建立了其他形式的的考核指标,经过实践筛选,当前对学生的考核体系由实验态度、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和实验考试四项指标组成。这种不单依靠实验结果的准确与否评价实验成绩、而注重实验方法、实验过程以及分析和处理问题的实际能力,使学生改正了“重理论、轻实践;重分数、轻能力”的错误观念,让学生在主观上增加对预防医学实验课的重视程度,还让学生有了更多自由思维和发挥的空间,使他们能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大胆探索和创新,实验教学的质量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教师科研能力的重要性范文5

关键词: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建议

1 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的重要性

近些年来,伴随着国家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的扩张以及高校教师师资的不断优化,全国各高校尤其是地方性新升格的本科院校新进了大批年轻教师,这些青年教师已经成为或者正逐渐成为这些新升格的地方性本科院校中教师队伍的一支生力军。教师是高校办学的主体,是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的直接承担者。高校要肩负起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创新人才的使命,发挥推动科学技术创新和文明传承的社会服务功能,必须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规模适度、结构优化、相对稳定、精干高效、专兼结合和富有创新精神与活力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并且随着国家对高校培养专业人才的规模与质量的提高,势必会对教师的科研能力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强对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是高校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

首先,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是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需要。地方性本科院校的师资队伍普遍比不上综合性的重点高校,在队伍的结构、 队伍的水平和能力方面都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特别是青年教师的科研素质和能力与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要求差距较大。因此,提升教师的科研素质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应摆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其次,提高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是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教育教学改革是目前高等教育界的热点话题,对于地方性本科院校而言,实行教育教学改革更是提高教学质量、扩大招生规模以及促进学生就业的重要方式,而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素质结构中是否具备较高的科研素质,将成为教育教学改革成败的基本条件之一。再次,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最近教育部专门下发文件要求全国高等院校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对于地方性本科院校而言,教育教学质量更是学校生存发展的生命线,必须将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贯穿于整个教学工作中,以科研能力的提升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最后,提高青年教师科研能力也是青年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较高的科研能力不仅使青年教师能将自己的所学和研究应用于社会实践,不但可以提高自己服务社会的能力,还能有助于青年教师在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审中更上一层楼。

2 地方性本科院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现状

2.1 科研意识不强,科研氛围不高

近些年来,地方性本科院校新引进的青年教师绝大部分是国内著名高校的博士、硕士毕业研究生,他们虽然在年龄上占优势,并且学历层次普遍较高,在大都普遍认为搞科研、做项目是教授、副教授这种层次才能做的事情,自己的主要任务是搞好教学就可以了,再加上目前地方性本科院校大都十分强调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就业工作,因此在这种环境下更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科研意识,进而整个青年教师团体也就无法形成一个良好的科研氛围。

2.2 教学任务重,科研经费不足

目前,许多地方性高校的师生比都很大,加上青年教师体力旺盛,又无太多的家庭牵绊,许多青年教师每周的教学任务非常繁重,有时甚至达到每周二十几节课,另外加上学生管理工作等,青年教师普遍感觉时间有限,无暇顾及科研。另外地方性本科院校本身科研经费的不足也是牵制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的原因之一。

2.3 缺乏团队建设,科研层次不高

很多地方性本科院校由于自身经费的有限,许多青年教师很少甚至从来没有外出参加过学术研讨会,并且缺乏重量级的学术领军人才,既无法获取最新的科研信息,也无法形成一支强有力的学术团队,即使从事一些科研工作,普遍层次不高,质量欠佳,这些都限制了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

2.4 科研指导缺位,没有科研长远规划

地方性本科院校近年来加大了人才引进力度,大批青年教师充实到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第一线,青年教师已逐渐成为教师队伍的主要力量。但是引进之后的科研指导工作并没有及时跟上,许多地方性本科院校没有真正培养好、利用好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缺乏必要的宏观指导和长期规划,随意性较强,加上科研评价体系不完善,奖励制度和约束机制不到位,更是阻碍了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

3 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的对策建议

3.1 培养科研意识,营造科研氛围

地方性本科院校要不断培养青年教师的科研意识,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这是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的土壤。一方面学校要把青年教师从繁重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管理工作中解放出来,让他们能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从事科研工作,另一方面学校要经常开展一系列科研活动,如举办科研长廊,邀请有经验的专家学者来作学术报告等,及时传递科研信息,传授科研方法。不同的地方性本科院校之间也可以进行科研交流,拓宽青年教师的科研视野,激发青年教师的科研兴趣。

3.2 不断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形成科研激励机制

在科研经费方面,地方性本科院校应逐步增加青年教师科研课题的经费,在校级课题的申报上要多为青年教师提供一些机会,让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得到锻炼,在省部级课题的申报上要逐步取消论资排辈,鼓励青年教师去多参与,鼓励青年教师申报创新型课题。地方性本科院校学校要建立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对一些有潜力的科研项目提供启动资金,同时制定科学、合理、公平的科研绩效机制和奖励机制,激发青年教师的科研热情,鼓励青年教师开展科学研究,调动青年教师的科研积极性。

3.3 注重科研团队建设,多出高层次精品

地方性本科院校由于成立时间短,经费缺乏等原因,缺少某一学科的学术带头人,使得组建一支高水平的科研团队十分困难。地方性本科院校一方面要加大力度引进一批具有较高科研水平的学术带头人,迅速组建一支强有力的学术团队,另外一方面要有目的地培养学术和科研方面的带头人、小组负责人,建设一个强有力的科研团队,进行科研攻关,增强集体科研、团队攻坚能力。学校要有意识地树立一种团队攻关意识,在课题研究中培养团队,要尽快培养出在某个方面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研究团队,同时要积极创造组建高水平科研团队的条件。

3.4 实行科研导师制,制定长远科研规划

地方性本科院校要为每一位青年教师配备一名学术造诣深厚、科研能力突出的学者,指导青年教师如何搞好科研,如何申报项目,如何获取第一手的科研信息等,无论是从科研论文的选题和撰写、课题的申报,还是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一些细节都需要对青年教师进行全方位的培训指导。一方面,学校科研处的工作人员可以针对青年教师开展专项课题申报、开题指导,另一方面学校通过邀请一些国内知名专家为青年教师进行科研专题知识讲座、学术报告会,从而提高青年教师们在课题申报、成果申报、论文撰写方面的水平。另外一方面指导青年教师做好自身科研生涯的规划,比如在职称申报方面需要申请哪些课题项目,在一年中某些特定时间段应该申报哪些项目等等。

4 小结

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学历、高水平、高技能的专业技术人才,而高等院校的教师是传授知识的重要角色,是高校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因此高等院校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高, 需求的专业领域也不断扩大, 高等教育面临着重要的发展机遇期, 众多高校尤其是地方性本科院校应该牢牢把握住这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积极融入到当地经济建设中去,而搞好科学研究是对每一个青年教师的基本要求,广大青年教师要认识到自身科研能力的不足,地方性本科院校也要不断创造良好的科研条件和科研氛围,使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不断得到提升,进而以科研能力的提升带动教学能力的提升和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庞海燕.基于高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培养的思考[J].大众科技,2011(04).

[2] 周慧.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科研现状及科研能力的提高[J].黑河学刊,2012(10).

[3] 伍玉凤.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科研素质和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术论坛,2011(05).

[4] 魏若男.高校青年教师科研中的问题及提高科研能力的探讨[J].科研管理,2007(05).

[5] 冯莉.高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发展对策探析[J].企业导报,2012(22).

[6] 彭军,习运群.地方高校教学型学科教师科研现状思考[J].科技广场,2012(12).

教师科研能力的重要性范文6

第一,充分提高对教科研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开展教科研工作的自觉性

基础教育要优先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教科研的支撑。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认识到教科研工作的重要性。教育科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实现学校特色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当前教科研的质量已经成为衡量现代基础教育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

各级教育领导要率先垂范,切实重视教科研工作,增强科研意识、改革意识,以实际行动努力开创教科研工作的新局面。例如:在教科研方面,北京西城区教委围绕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形成了以西城教育研修网络为载体,以“教育科研月”和“教育科研周”为平台,以教研和科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区域教、研、训一体化新模式。自2001年始,西城区教委确定每5年开展一次“教育科研月”活动,每年举办一次“教育科研周”专题活动。2008年,西城区教委把“做智慧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成长”作为“教育科研周”的活动主题,抓住了当前教科研工作的核心。

教科研人员要进一步增强自觉性,以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为核心,通过高质量的专业服务,帮助教师理解并掌握教育质量标准,引导教师有效地分析教学中的问题,提供专业的教育诊断,帮助教师改进工作。

从事教育科研工作,不但需要极大的热情,还要掌握从事科研工作的规律和方法。教育科研要回到科学的本义,实事求是,用证据说话,更要切实关注教育实践,主动探索和研究教育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

第二,关注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教师专业发展

与其他职业不同,教师职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这种实践性表现为“在场性”、“不确定性”和“价值性”。与学术性职业(如哲学家、历史学家)相比,教师的工作具有更强的情境“在场性”,与其他专门化职业(如医生、律师、工程师)相比,教师工作的对象具有更多的“不确定性”;与自然科学家和一些社会科学(包括教育学)研究者相比,教师的工作性质表现为更强的“价值性”。

教师的这种职业特性决定了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意识,发觉已有知识和建构新知识,并不断增长专业能力和提高专业水平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智慧是一种实践智慧,教师的实践智慧需要积累、反思、领悟,逐渐形成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一般来说,智慧型教师需要具备本体性知识(学科知识)、条件性知识(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和实践性知识。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教师通过对自己教育教学经验的反思和提炼所形成的对教育教学的认识。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也具有“在场性”、“不确定性”和“价值性”等特征。对实践性知识的研究有利于认可教师职业的独特性、不可替代性和教师的优势,增强教师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因此,教科研部门在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要进一步关注教师实践性知识,看他们如何把从不同途径获得的知识整合到他们的概念框架中,并指导他们的行动。

第三,整合教科研资源,推动基础教育内涵发展

当前,北京等大城市高质量、高标准地实现了基础教育。在这一前提下,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推进基础教育的内涵发展成为各级教育部门的主要工作。

教科研部门要整合教科研资源,努力形成促进基础教育内涵发展的合力:一是改革教科研机制,切实发挥教、研、训一体化的整体功能。二是市区(县)两级教研部门相互配合,形成有效的工作机制和工作网络。三是借助高校、科研机构等优质教育资源,为基础教育服务。四是通过课题、网络、论坛等多种教科研方式,增强教科研工作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