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风险点及措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务风险点及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务风险点及措施

财务风险点及措施范文1

国有企业一直以来均是社会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主要力量,2017年全国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11751亿元,比2016年增长6.7%。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对于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要求也日益提高,而在财务管理过程中还会时常遇到一些风险点,若忽略了这些风险点,那么就会影响到国有企业的经营发展。新时期国有企业若想提高自身经济效益,那么就必须有效降低财务风险,由此可见,防范财务风险是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本文就新时期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点及防范措施进行探讨。

二、财务管理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带来的影响

(一)财务管理是国有企业经营的核心

获得经济效益是国有企业的最终目的,而其前提条件就在于良好的财务管理基础。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的直接体现之一就是成本支出,国有企业既可以通过有效的成本支出措施来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又可以建立起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来提升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国有企业管理人员通过查看财务报表能够及时了解企业当前的生产经营情况,与此同时,国有企业还可以综合分析财务管理情况来获取全面而具体的财务指标,便于及时发现风险、评估风险、制定风险应对策略,将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能够为国有企业的重大决策提供了准确的参考,促使国有企业实现稳定、有序、高效发展。

(二)财务管理可为国有企业筹集资金

国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保障,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既可降低成本支出,又可增加企业的收入,兼顾节流与开源两个方面,这无疑能够为国有企业的发展筹集到一定的资金。

(三)通过成本信息来有效监督财务活动

国有企业可通过成本信息来合理控制、监督各项财务活动,既能够充分挖掘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又能够充分利用国有企业的各种资源,才能够实现“小投入、大效益”,并且还能够有效整治“五项”经费超标、“收支两条线”、挪用专项资金、挤占公款等违纪行为。

三、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风险点

(一)规章制度存在问题

各项管理制度始终贯穿于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新时期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水平,那么就务必要有效完善国有企业各项财务管理制度。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了避免出现各类不必要的财务风险,国有企业管理层应该要制定出台可执行性较强、完善健全的规章制度来保障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从目前来看,有相当数量的国有企业较为轻视规章制度的制定,只是将规章制度作为日常工作的一项内容,并未将其与实际的财务管理工作结合在一起。再加上一些人员对于规章制度的理解较为肤浅,在应用中会遇到较多问题。

(二)监管工作不到位

在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监管工作的作用极为重要。通过监管工作能够让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更好地落实到位,既能够增加财务工作质量,又能够提高预算工作结果的准确性。但从目前来看,较多国有企业往往侧重于经济效益,而轻于财务监管,导致财务管理工作出现许多问题,许多的财务问题,例如:利润与销售收入严重不成比例、销售费用与应收账款失控等,尤其是成本控制更是存在著较大的问题。

(三)成本控制手段单一、落后

成本控制是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需要采取先进的成本控制手段。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有相当数量的国有企业所采用的成本控制手段单一、落后,严重影响到了成本控制效果。

四、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相应措施

(一)建立健全财务规章制度

基于内容来看,国有企业财务规章制度中应该对财务风险防范措施、财务管理遵循原则、财务管理鼓励政策等进行明确。国有企业管理层应该定期成本考核下属的各个部门及基层单位,并且还要在规章制度中对财务考核标准、财务考核内容、财务考核对象进行明确,一旦出现财务管理不当问题,那么首先要对责任认定进行细化,尤其是要对执行失误、决策失误、调研失误的责任内容进行有效界定,避免出现“乱作为”、“不作为”的现象;其次,按照责任划分情况,依照规章制度对违规决策情形予以追责问责。与此同时,国有企业若希望能够实现可持续性发展,为了避免出现各类不必要的财务风险,那么就务必要对财务规章制度进行建立健全,做到责任到人、落实到岗位,并且还要严格执行企业所制定出来的奖惩制度,切忌出现不按照规章制度办事的情况。此外,财务规章制度制度应该贯穿于国有企业的各项工作中,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那么就务必要加大财务管理力度,这样一来,既能够找出存在的问题,便于更好地予以完善和修改。此外,财务规章制度应该贯穿于新时期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各项工作中,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那么就务必要加大对财务规章制度的利用力度,这样一来,既能够找出存在的问题,便于更好地予以完善和修改,共同开拓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新模式,积极推进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方式转变,为国有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奉献一份力量。

(二)加强财务监管工作

1.合理编制权力清单。国有企业应该以清单的形式来对企业运行流程、权责分类等进行列明,以便能够进一步强化财务管理工作的制约与监督,避免出现“监管缺失”和“权力真空”的问题,尽量做到权责一致、分工合理。而其关键就在于要对国有企业现有的权力事项进行全面梳理,明确各级结构及各个岗位、各个部门的权限范围,国有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都应该在授权范围内承担责任、行使职权,都应该自觉自愿地开展财务控制,将财务控制意识带到日常工作中。

2.加强事前、事中和事后全过程控制。若要加强国有企业财务监管工作,那么就务必要做好事前、事中和事后全过程控制工作。首先,做好事前控制工作。事前控制的重点在于国有企业应该要准确地预测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可能遇到的问题,而要做到这一点,那么就需要掌握企业的实际情况、采取科学的预测方法;与此同时,国有企业要合理规划各种措施。其次,做好事中控制工作。事中控制的重点在于有效控制国有企业正在开展的计划、实施过程等,主要包括:控制国有企业的生产成本、控制国有企业的物料库存成本、控制国有企业的物料采购成本,这既是整个财务监管工作的核心,又是财务监管工作的基础,而要做到这一点,那么就需要有效开展定制管理与即时数据管理。再次,做好事后控制工作。事后控制的重点在于考核、总结国有企业的财务监管工作。一方面,要及时归纳总结国有企业在财务监管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分析原因,选择相应措施,避免再次出现类似问题。另外一方面,及时考核国有企业在财务监管过程中的工作效率,并形成正式版本的财务控制文件,这样一来,就能够让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变得更加规范化、标准化。

(三)改进成本控制手段

国有企业若要提供其成本控制效益,那么就务必要改进成本控制手段。一方面,国有企业可利用各种成本控制软件、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来信息化管理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环节的耗费,以便能够对企业成本支出的动态信息进行准确掌握,这样一来,无疑有利于更好地节流减耗。另外一方面,国有企业在成本控制工作中可应用价值链分析法来对比分析形成价值链中的各个作业环节、各个部门的成本支出情况,进一步细分国有企?I的每项价值增值活动,最大限度地减少成本支出。与此同时,还应该对国有企业的售后服务、产品生产、产品销售、原材料供应等都要加大成本控制力度,从而提升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此外,国有企业还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来建立成本控制反馈与评价机制,若成本控制出现问题,那么再第一时间内及时反馈、按时整改,并且还要评价成本控制成效,做到有功则奖、有过则罚,提高国有企业的成本控制效率。

此外,国有企业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综合分析当前财务管理情况,以此来获取全面而具体的信息,便于及时发现问题、评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将隐患控制在“萌芽状态”,能够为国有企业管理层在财务方面的重大决策提供了准确的参考,促使国有企业实现稳定、有序、高效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国有企业还要注意选择先进、科学的成本控制方法,包括目标成本法、成本企划法、作业成本法等,并且将其运用到实际的成本控制工作之中,以此来达到财务管理目标,并且也能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中“求生存、谋发展”。

财务风险点及措施范文2

【关键词】建筑企业;财务;防范

一、财务风险的识别与确认

财务风险识别是对其进行管理的第一步,也是很重要的一步。由于风险常常隐藏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因此识别财务风险要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和手段。风险识别主要包括收集信息资料、分析不确定性、确定风险事件、编制风险识别报告等内容。

财务风险识别的方法有风险分析问卷、核查表法、财务报表法、流程方法、现场视察、合约分析、损失记录分析、事故报告等方法。风险分析问卷和核查表法一般是通过进行文件整理、面谈和检验以获得财务风险性质和来源的资料。财务报表法是通过分析企业的各种财务报表,逐项检查企业的资产、负债情况、财务预算以及企业资源的应用消耗等情况,以此来判断企业承担的财务风险及其程度。流程方法是通过研究企业的业务范围及操作流程,进而确定具体环节中是否承担着某些财务风险的方法。现场视察是风险管理人员必须进行的过程,通过现场视察,检查企业的设施、设备、生产经营进展情况的第一手资料,来识别潜在的财务风险。合约分析是通过分析企业与不同主体签订的各种不同形式的合约,检查合约界定的双方权责范围,恰当的合约签订可以有效的保护企业财务利益和权益。损失记录分析法是指风险管理人员可以从过去的损失记录中分析损失发生的原因、性质、程度和影响范围。事故报告法需要企业建立有效的机制,把日常的损失及伤亡事故详细记录下来,风险管理人员通过检查损失及伤亡事故记录来掌握整个事故的全面资料,确认财务风险损失的程度及影响范围。

二、财务风险的分析与评价

当企业的财务风险确认后,需要对其进行风险分析与评价,对于风险的规律性进行研究和量化分析。事实上,能够识别罗列出的企业每一个风险都有自身的规律、特点、影响范围以及影响后果,它们的影响后果以货币单位来度量,最终转化为企业的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分析的内容包括风险存在和发生的时间分析、风险的影响和损失分析、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分析、风险级别、风险的起因和可控性分析等内容。对风险存在和发生的时间进行分析即分析风险可能在生产经营周期或施工项目的哪个阶段、哪个环节上发生。有许多风险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建筑企业有的风险直接与具体的工程活动相联系,这个分析对于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的预警有很大的作用。

对于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和损失进行分析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建筑企业面临各种风险,各种风险之间相互作用可能会导致财务风险发生。有的风险影响面小,有的风险影响面很大,可能引起整个施工工程的中断或报废。有的风险之间常常是有关联的,例如,某个施工工程活动因为财务风险的存在,受到干扰而拖延,可能会影响到后续的其他活动。对建筑企业而言,经济形势的恶化容易引起物价上涨,一方面可能会导致业主支付能力的变化,另一方面可能会影响建筑工程材料物资的采购、员工薪酬及各种费用支出,最终会影响整个工程的工程费用。财务风险的影响一般通过以下过程分析:首先,考虑正常状况下,假设没有该财务风险的情况,如建筑企业的工期、成本费用和收益情况;其次,考虑财务风险,看施工过程、施工消耗等各个方面有什么变化;最后,两者的差异确定为财务风险的影响。

由于财务风险因素很多,涉及很多方面,人们并不是对所有财务风险都予以十分重视,通常对财务风险进行评级,考虑财务风险的损失以及发生的概率,计算财务风险损失期望值,一般而言,发生的概率很大而且损失金额很高的风险,要重点防控,对于发生的可能性一般而且损失也一般的风险,企业要进行一般防控,对于发生的可能性很小而且损失也很小的风险,企业可以不予考虑。

对于风险的起因和可控性进行分析,是风险预测、风险防控、风险责任分析等工作的前提。有的财务风险企业可以进行控制,减小其发生的可能性;有的财务风险企业对它的发生与否却无能为力。企业需要根据财务风险的可控与否选择不同的风险应对策略。

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方法包括财务比率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杠杆分析法、敏感性分析法、决策树分析法、因果分析法、价值分析法、变量分析法等方法,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可结合自身特点选择使用或组合使用。

三、财务风险应对策略

财务风险点及措施范文3

Abstract: With the spread of financial crisis, financial management becomes the core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 Through expounding the definition, categories and manifestation of financial risk, this article proposes some policies and measures to prevent financial risk and provides references for enterprises to set up risk awareness, take prevention measures and promote healthy development.

关键词: 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Key words: financial risk;prevention;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3-0132-02

0 引言

随着金融危机风暴的爆发与影响的持续,不少企业破产倒闭,而有些企业却在此次危机中发现机遇,加速转型从从而寻求新的发展方式。在此种经济环境之下,企业财务管理将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忽视财务风险是许多公司经营不善,甚至倒闭的重要原因。因此,企业对财务风险的重视程度与应对措施已成为当今企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企业要不断树立财务风险意识,通过建立和完善财务预警体系,加强监管、采取措施对财务风险进行管控,保证企业健康发展,进而提高经济效益。

1 财务风险概述

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财务风险是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所谓财务风险是指受财务结构不合理和融资不当的影响,导致公司丧失偿债能力,进一步使得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管理者对财务风险只有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转移风险,而不可能完全消除。

2 财务风险的分类

根据资金运动的过程,财务风险可分为:①筹资风险。所谓筹资风险是指与企业筹资活动相关的资金和负债的风险。此外,筹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受到筹资技术,资金投放、使用、收回、分配等因素的影响。②投资风险。企业在投资的过程中,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之间存在的偏差,构成投资风险。这种风险在一定程度上给投资者的收益带来很多的不确定性,收益风险、投资额风险、变现风险、购买力风险共同构成投资风险。③资金回收风险。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其资金的转化形式为:从成品资金向结算资金转化,再由结算资金转化为货币资金,在转化过程中,资金在时间和金额方面产生不确定性,进而对资金回收产生潜在的风险。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对资金回收风险产生很大的影响。④收益分配风险。所谓收益分配风险是指收益分配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其来源主要有:一收益确认的风险,通常情况下是由受客观环境的影响以及会计方法不当,进而出现少计成本费用现象,造成多确认当期收益,虚增当期利润,使得大量资金提前流出企业构成财务风险;二是对投资者分配收益的形式、时间和金额把握不当而产生的风险。

另外,根据财务风险产生原因,分为制度性财务风险、固有财务风险和操作性财务风险;根据企业面临的风险表现和种类,财务风险分为战略性财务风险、总体性财务风险、部门性财务风险;根据财务风险的表现层次,分为轻微财务风险、一般财务风险、重大财务风险。

3 财务风险的表现

通常情况下,财务风险主要表现为:

3.1 资金结构不合理 资金结构不合理产生的直接后果是加重企业财务负担,偿付能力出现严重不足,进而引发财务风险,造成资金结构不合理的原因是企业长期资金的组成成分及比例关系不合理、不科学。

3.2 投资缺乏科学性 企业投资包括:

①对外投资。企业的决策者对投资风险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投资出现盲目性,使得企业资金遭受重大损失,进而造成财务风险。②对内投资。企业对内投资通常情况下主要是对厂房、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投资。企业决策者在制定投资决策时,自身能力和外界环境的影响,使得投资决策与实际情况发生很大偏差,导致企业难以取得预期的投资收益。当企业无法按期收回资金时,在一定程度上便会产生潜在的财务风险。③资金回收策略不当。企业为了攫取更高的利润,在经营过程中需要大市场份额,增加销量,进而采用赊销的的经营模式进行销售。从会计核算的角度看,这种经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利润。但是,通过赊销的模式进行经营,其弊端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对客户的信用等级缺乏了解,导致赊销出现盲目性,进而无法收回应收账款,使得应收账款失去控制,甚至成为坏账。另外,企业存货规模较大,占用了大量的资金,进而积压了流动资金的空间,导致资产被存货长期占用,企业经营所需的流动资金数量大大减少,使得企业无法归还到期的债务,甚至会造成企业资金链断裂,严重影响企业资金的流动性及安全性。

4 防范财务风险的措施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所以,追求低风险或零风险不是企业制定措施预防财务风险的根本目的,而实现财务风险管理的目标,将财务风险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才是企业制定财务风险的最终目的。因此,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强化财务风险意识,做好财务风险防范,实现财务管理目标。防范财务风险的措施主要为:

4.1 树立风险管理意识,建立风险防范机制

4.1.1 事前控制财务风险 企业制定投资决策的过程中,一方面考虑预期的投资收益,另一方面预防投资风险。通过对财务风险存在的原因借助概率分析法、风险决策法、弹性预算法等手段进行研究分析,制定财务风险管理办法,进而预留调整空间,应对发生的意外情况。遵守谨慎原则,预留风险资金,通过建立防范风险损失的专项准备金预防损失的发生。例如产品制造业为了弥补风险损失,可以根据相应的规定和标准提取一定数量的坏账准备金,对于商业流通企业来说就是提取一定数量的商品削价准备金。

4.1.2 事中控制财务运行过程 为了将投资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范围之内,减少经济损失,进而确保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通过采用定量分析法、定性分析法,对企业的财务风险状况进行计算和监控,制定相应预防措施,进而抑制不良事态的进一步恶化和发展。建立和完善监督制度对企业资金使用进行监管。对资产管理比率相关部门要定期进行考核。同时,为了提高流动资金的周转率,对流动资金加强投放和管理,不断提升企业的变现能力。

4.1.3 事后控制财务风险 为了避免日后发生相同类型的风险,企业要对已发生的财务风险,通过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建立风险档案,吸取经验教训;及时消化处理已经发生的损失。如果挂账时间较长,在一定程度上会给企业埋下隐患。盘活存量资产、处理闲置设备,进而偿还债务。

4.2 根据财务风险种类进行控制 通常情况下,对财务风险采用回避、控制、接受、分散的措施进行控制。具体方案为:

4.2.1 控制筹资风险 随着市场经济条件不断成熟,筹资活动是企业生产经营的起点。企业通过筹集资金的方式维持日常运行,在一定程度上使用效益将会出现很大的不确定性,进而引发筹资风险。通常情况下,企业通过下列渠道进行资金的筹集:一是通过增资扩股的方式吸纳所有投资者,并将税后利润再分配用于再投资;二是通过财务杠杆,借入资金,进而取得财务利益。企业通过借入资金的形式进行负债经营,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经营收益在一定程度出现很大的不确定性。利率波动和筹集资金的利息过高等因素都会引发筹资风险的产生。另外,组织和调度资金风险、经营风险、外汇风险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筹资产生影响。因此,企业必须严格控制负债的数量和规模。

4.2.2 投资风险控制 通常情况下,企业会在生产项目、证券、商贸活动中进行投资。

企业对生产项目进行投资时,并不是所有的项目都能产生预期的收益。其原因是:第一生产项目不能按期投产,进而无法取得投资收益;第二尽管生产项目已经投产,但是没有实现盈利,企业的投资也无法取得。上述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整体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

企业在制定投资风险决策过程中,一方面为了攫取超额利润,要敢于实施风险投资;另一方面为了规避投资风险,必须要克服投资的盲目性和冒险性。在投资决策中,企业投资的最佳组合是在收益性、风险性、稳健性之间寻找平衡点。

4.2.3 资金回收风险控制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回收资金成为财务活动的重要环节。因此,应收账款构成回收资金风险,其原因是应收账款加速了现金的流出,主要表现在:第一应收账款产生利润,企业现金的数量没有增加;第二企业利用有限的流动资金对应收账款进行垫付,没有实现利税开支,却导致了现金加速流出。

4.2.4 收益分配风险控制 收益分配包括:一是用于扩大投资规模的留存收益;二是用于扩大股东财产要求的股息分配。留存收益与分配股息两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一方面企业为了加快扩展速度,税后利润大部分用于添置资产;另一方面股息分配低于利润率水平,进而降低股票价值,构成企业收益分配上的风险。

4.3 建立和完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通过采用数据化管理方式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对企业内外部经营环境的各种信息进行全面的研究和分析,将企业面临的潜在风险通过设置财务预警指标进行量化,并将预测结果事先告知决策者。通过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对现金流量进行分析;而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通过设置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营效率等方面的指标,构建风险预警指标体系防范财务风险。

4.4 建立和完善决策机制 企业的决策机制包括决策机构和决策内容,对于企业的财务风险来说,决策机制本身就是一个综合性系统,财务风险能够反映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所有风险,通常情况下,借助科学、合理的决策机制可以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地预防。

5 小结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与成熟,企业逐渐意识到经营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风险,逐步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尤其是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给企业敲响了警钟,使企业逐渐意识到重视财务风险和其他企业风险的管理的重要性。通过对财务风险进行识别、预测、管控,进而规避企业的财务风险。通过上所分析,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为了规避财务风险,需要强化风险意识,健全风险防范体制,价钱财务风险控制,预防财务风险,通过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对筹资、投资、资金回收及收益分配等加强风险控制,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贺琼,程侃.浅谈企业财务风险防范[J].交通财会,2002(09).

财务风险点及措施范文4

关键词:建筑公司;财务风险;防范策略

财务风险是指因不当的融资方式、不合理的财务机构等造成企业丧失了偿债的能力以及预期收益下降等风险。对于建筑企业来说,由于我国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均离不开其的参与,其也面临着十分复杂的财务风险,诸如工程款拖欠等造成经营资金缺乏等。因此探究建筑公司财务风险及防范策略极为必要。

一、建筑公司财务风险的产生

1.总体环境不容乐观

从总体环境来看,建筑行业面临的形式不容乐观,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投资主体日益多元化和法律建设的滞后性,从而致使管理上存在诸多空白地带。例如建筑工程款拖欠现象频频出现,且形势愈演愈烈,业主、分包商、施工单位、劳务队伍间的债务链越积越大。正是由于工程款无法及时得到结算,致使很多建筑公司资金极度紧张,一旦资金链断裂,就可能诱发倒闭的风险。

2.内部环境有待优化

从内部环境角度来看,下述因素也会引起建筑公司的财务风险。第一,短期偿债风险。若能将资产利润率提高,则能够显著避免长期偿债风险的发生;第二,投资风险也十分显著。只有在现金流十分充足的前提条件下,建筑公司才会考虑进行再次投资;第三,成本费用居高不下。无论是总资产利润率,还是净资产利润率,抑或是现金周转率都较低,这直接加大了短期的运营风险。

二、建筑公司财务风险的防范策略

1.财务风险的回避

众所周知,建筑公司往往投资规模较大,建设周期较长,流动资金也较大,这些特点都决定了建筑公司的财务风险回避措施主要为合理的融资途径。当然了,针对不同的建筑公司而言,其所能够采取的融资措施也应该有所区别。若建筑公司属于资产负债率较高的,由于长期偿债风险的影响,其在进行融资时,应有意回避那些会导致债务增加的融资项目。例如降低和避免发行债券、贷款等,而募集资本金、发行股票则是其最佳的融资办法。对于资产负债率并不高的建筑公司,若其总资产利润率和净资产利润率也不高,由于其也会存在一定的长期偿债风险。此时就应该尽可能优先选择那些利润相对较高的投资项目,从而有效增加总资产利润率。而相对普通一点的建筑公司,则可以通过和银行合作、和企业合作等途径来解决资金问题,也可以通过上市等途径从社会募集资金。若条件具备,BT、BTO等途径也是可以进行选择的,以便于通过“滚雪球”的办法来提升企业的资金运作能力。

2.财务风险的控制

(1)加强对总体环境的控制第一,对于国家各种政策的具体动向进行密切的关注,以便于能够始终对整个政治环境的大致走向有一个清晰的判断,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的帮助企业应对政治环境的各种变化。第二,对社会经济的结构、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水平等进行全面把握,以便于更好的应对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引发的各种财务风险。第三,深入建筑市场中,落实好市场调查工作,以便于结合企业实际特点,采取适宜的市场策略。(2)基于业务流程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第一,工程项目招投标阶段风险控制措施开始进行工程项目投标前,采取多种途径来了解招标项目信息和招标方资信状况,以便于总体把控项目的风险状况。投标时,积极组织企业相关部门成员成立投标小组,综合分析探讨拟投标项目成本、收益、管理方面的难度,以便于确定科学合理的投标策略。第二,工程项目合同签订阶段风险控制措施中标后,及时和招标方取得联系,就工程项目的具体要求进行详细沟通,待双方意见一致后拟定书面合同。签订合同前,安排企业技术部门和法律顾问对合同中的各项条款进行仔细审核,确认无误后才能正式签订。第三,工程项目施工阶段风险控制措施基于工程项目质量达标和安全保障的前提下,不断强化对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的管控力度。具体来说,质检员和安全员应做好工程项目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的监督工作,重点对各种隐患进行排除。采购部门全权负责物资采购的质量和成本目标,且在采购物资前,需要按照相关审批流程报批后执行采购计划。人力资源部门落实好施工人员的组织和引进工作,不断优化人员配置,尽可能的降低人工成本。项目部不断强化项目管理力度,依据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做好预算成本和实际成本的比对工作,及时发现存在的差距,以便于尽早采取有效措施。同时指派财务人员定期复核相关财务数据,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施工阶段存在的财务风险。第四,工程项目结算阶段风险控制措施工程项目完工之后,应落实好剩余物资的处理、施工人员的遣散安置、债权债务的结算等各项工作。①采购部应和供应商进行协商沟通剩余物资的退货问题。可以再次使用的大型设备落实好维护保养工作,不具备使用价值的则交由项目部申报处理办法;②人力资源部落实好施工人员的遣散安置工作。项目部解散后,相关人员回到原有部门,引进人员依据合同要求及时结清费用并予以遣散。③财务部门需牵头做好债权债务的结算工作,指派专人进行款项的催收,并及时结清相关债务。

3.财务风险的转移

财务风险的转移实质上企业回避无法避免的财务风险的重要途径,因企业自身能力所限,而采取的保险和分散风险等措施。保险措施是转移财务风险的重要措施,也是针对各种不可预知因素造成的损失的重要处置办法,例如火灾和工伤风险等。这样一来,风险损失则可以由保险公司进行部分或者全部的承担。分散风险则是指建筑公司利用多方投资、多方筹资、联合经营、收益和风险共享等途径来实现对风险的分担。总之,建筑公司面临着十分复杂的财务风险,对其进行有效防范意义深远。文章针对建筑公司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提出了风险回避、控制和转移的措施,以便于最大限度降低建筑公司财务风险,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李美青.试论建筑企业内部审计与财务风险管理[J].中外企业家,2016,(17):80,84.

[2]刘永麟.新经济环境下企业集团财务风险分析及防范对策研究[J].经济师,2015,(11):109,111.

[3]潘伟强.探讨建筑施工的财务风险及对其防范[J].财经界(学术版),2014,(19):183,185.

财务风险点及措施范文5

关键词:财务风险 分类 原因 控制措施

企业的财务风险始终贯穿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全过程。随着我国科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越来越大。如果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将财务风险降到最低,以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概述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和无法控制的因素,使企业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所获取的最终财务成果与预期的经营目标发生偏差,从而形成的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或更大收益的可能性。

企业财务风险是每个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必须要面对的现实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企业只可能努力地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风险的力度,而不可能完全消除财务风险。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基本分类

根据风险的来源可以将财务风险划分为五类:

1.筹资风险

指的是由于资金供需市场、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筹集资金给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筹资决策不当,引发资本结构不合理或无效融资,可能导致企业筹资成本过高或债务危机。

2.投资风险

指企业投入一定资金后,因市场需求变化而影响最终收益与预期收益偏离的风险。投资决策不当,引发盲目扩张或丧失发展机遇,可能导致资金链断裂或资金使用效益低下。

3.资金营运风险

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供、产、销各个环节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所导致企业资金运动的迟滞,产生企业价值的变动。企业资金调度不合理、营运不畅,可能导致企业陷入财务困境或资金冗余。

4.存货管理风险

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半成品、商品和周转材料等的积压或短缺,可能导致流动资金占用过高,存货价值贬损或生产中断。。

5.流动性风险

指企业资产不能正常和确定性地转移现金或企业债务和付现责任不能正常履行的可能性。由于企业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发生的问题,导致现金不足及现金不能清偿风险。

三、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

导致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有很多,主要为企业外部原因和企业自身原因。

1.外部原因

复杂多变的企业财务管理宏观环境

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着复杂的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根本就不能随时随地进行更新实施,企业也没有办法能进行控制。

2.自身原因

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企业的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企业有财务活动,财务风险就必然存在,但是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淡薄财务风险的存在,才会导致出现一些不该出现的财务风险。

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当前许多企业的的管理者和财务人员对市场变化信息掌握不及时,导致企业财务决策错误,产生财务风险。

企业内部财务关系不明。企业与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不力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资金使用没有有效的监督与控制。

四、加强财务风险控制的主要措施

1.加强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意识

企业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要安全消除财务风险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对于企业财务风险,只能采取尽可能的措施,将其影响降低到最低的程度。从主观上加强财务风险防范意识。

2.强化企业内部的控制制度

企业必须要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在企业相关部门之间,制定出一套可行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相互制约的措施,特别是在处理资金调度、资产处理、提供担保、销售结算及对外投资等重大事件的时候,相关部门要齐聚一堂,相互研讨,最终做出最佳决策,保障企业最大利益的实现。

3.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水平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变化,企业对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有了更高的需求。今天的财务人员既要有对传统财务信息的收集、分类、分析等能力,还应该对财务风险有一定的敏感度,并且能运用财务理论知识进行计算分析,最终做出准确的判断,提出解决风险的措施。所以企业要增强对财务人员素质的培训,从整体上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素质水平,为企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4.建立健全企业的财务预警系统

财务预警系统是通过观察研究某些敏感性的财务指标的变化,对可能或即将面临的财务危机做出预测预报的财务分析系统。制定出适合自己的风险评估方法和评价体系,最后根据评估的最终结果,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预警,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和措施。

五、结束语

总之,虽然企业的财务风险无处不在,但企业也应该充分地认识到财务风险是一把双刃剑,是挑战也是机遇,与收益同步,往往是风险越大收益就越大。如果企业要长时间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只有不断加强财务风险的识别、防范和控制,才能保障企业的财务健康发展,从而使企业在不断的市场竞争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财务风险的五大基本类型.华人企业管理网

[2]《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第10章知识点7:财务风险内容

财务风险点及措施范文6

【关键词】 企业财务风险;财务风险防范;财务管理机制

一、企业财务风险与财务风险管理

(一)企业财务风险

1.企业财务风险的提出

企业财务风险是指在生产经营和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的因素影响,财务状况与经营目标具有不确定性,从而使企业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企业财务风险的多种因素的作用,使企业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产生损失的可能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要完全消除宏观环境因素所致的风险及其影响是不现实的。

2.企业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

(1)不确定性。这是企业财务风险的基本特性。风险是由事件的不确定性引起的,是对未来结果与期望所带来的无法实现期望结果的可能性。

(2)可识别性。人们可以采取恰当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予以识别,以动态的观点辩证地对待特定风险,使财风险管理切实可行,做到“预知可控”。

(3)可决策性。财务风险既可事后确认,也可事前估计。通过财务技术可在事前对损失进行预测和估计,使风险的不确定性变得可控。

(4)可转移性。在财务风险发生之前或发生过程中,通过选择合适的风险管理技术,采取措施防范财务风险,分散和转移财务风险,避免或减少风险损失,增加风险收益,使财务风险管理成为可能。

(5)可预期性。风险与收益成正比,财务风险的存在促使企业改善管理,主动地把握企业生产经营的未来结果。

(二)企业财务风险管理

1.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意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是企业通过识别风险、衡量风险、分析风险,并在此基础上用最经济合理的方法来综合处置风险,以最小成本确保企业的收益和安全的一种经营理财活动。企业通过财务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和分析等财务活动,识别、测试企业资金运动过程中的风险,采取科学方法防范、控制财务风险,对企业实现和超额实现经营目标,战胜风险、提高效益、增强实力,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具有重大作用。

2.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目标。了解风险的来源和特征,正确预测、衡量财务风险,进行适当的控制和防范,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将损失降至最低程度,为企业创造最大的收益。

3.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本质。减少未来可能的损失,增加未来的收益。财务风险不确定性的存在使风险损失与风险收益同时并存,通过对风险积极有效的防范与管理,扬长避短,为企业带来利益或者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实现经营成果的最佳化。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1.企业的经济活动与外部经济环境不相适应。企业生产经营与财务活动是处于一定的环境之下,客观的特定环境变化莫测,而企业的经济运行系统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企业缺乏市场观念和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及应变能力。面对外部环境不利变化,不能进行科学的预见,反应滞后、措施不力,企业财务风险必然产生。

2.企业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企业眼光只瞄准市场的机会与利益,缺乏风险与风险防范的意识,毫无察觉潜在风险威胁的存在。企业管理人员不能“居安思危”,风险意识淡薄。

3.内部财务监控机制不健全。企业没有建立内部财务监控机制,或其财务监督制度执行不严格,或企业管理与监督合二为一,缺乏责任追究制度,对财经纪律难以进行有效的约束,缺乏科学的预见,反映滞后。

4.决策未能充分论证缺乏科学性。企业的财务决策存在着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现象,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决策者决策能力低下,导致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未能对投资风险进行识别和估量,正确选择决策程序、决策方式,缺乏监督和协调风险因素,采取风险回避措施,合理进行投资组合,使风险尽可能可控。

此外,过度筹资、资本结构不合理、市场形势估计不足、新产品开发乏力等等,凡此种种,都会产生企业财务风险。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

(一)识别财务风险

1.风险识别的参与者。企业要吸纳高素质人员参入风险识别与风险分析活动,包括业务活动成员、风险管理小组、来自公司其它部门的专家、客户、外部专家等。

2.风险识别的持续。风险识别不是一次,而应有规律地贯穿整个业务进程中。风险识别是一个反复的作用过程。一旦风险被识别出来,就可以应用和实施有效的风险应对方法和策略。

3.识别潜在的风险。风险的识别,必须基于不同的侧面来寻找和发现潜在风险,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对不同方面的风险可以按照它的相关特性进行识别和归纳,特别注意潜在的风险演变为现实的风险的可能。

(二)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措施

1.分析宏观环境规避风险。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及其变化,事先预测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尽可能选择风险较小或无风险的备选方案。对超过企业风险承受能力、难以掌控的财务活动予以回避;面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2.提高风险意识预防风险。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当财务风险客观存在、无法规避时,企业可以事先从制度、决策、组织和控制等方面提高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企业管理人员,尤其是财务管理人员必须经常主动进行预测分析,预先制定一套自保风险计划,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

3.提高决策水平转移风险。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对各种可行方案决策,切忌主观臆断。在可能的条件下,企业通过购买保险、签订远期合同、开展期货交易、承包经营或租赁经营等转包等形式把财务风险部分或者全部转嫁给其他单位,从而可以避免财务决策失误所带来的财务风险。

四、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一般问题

(一)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原则

1.收益与风险均衡原则。企业进行的每一项具体的财务活动,要全面分析其收益性和安全性,按照风险和收益适当均衡的要求来决定采取何种行动方案,趋利避害,争取获得较多的收益。

2.风险适度与限度承担的原则。明确最大的风险限度,保证企业的正常安全运营,在市场机会既定的情况下,应当以企业能承受相应风险为前提进行权衡。

3.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特别是强调不相容职务相分离,有效避免决策 “一言堂”、“一支笔”等现象引发的财务风险。

4.分级分权管理的原则。对财务风险的管理与控制实行分级、分权的管理办法。

(二)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系统

1.企业风险管理的组织系统。要明确经营者、投资者及其他相关人员的管理权限和责任。

2.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信息系统。对潜在的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并在发现财务风险信号后提醒决策者及时采取防范和化解措施。

3.财务风险管理的监控系统。财务风险管理的监控系统,是专门对企业所承受的财务风险动态情况进行监督和跟踪控制的系统,对可能或者已经出现的财务风险及时做出反映,并采取相应防范和化解措施。

(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策略

1.对企业风险进行全过程管理

(1)风险规划――进行持续的风险评估,拟定风险缓解方案。

(2)风险识别――确定风险源,对风险事项进行分类,对风险源进行初步量化。

(3)风险分析――找准影响安全的主要风险源和关键风险因素,确定风险区域、风险排序和可接受的风险基准。

(4)风险处理――根据确定的危险等级,采取相应控制措施有效处理风险。

(5)风险监控――及时发现那些新出现的以及预先制定的策略或措施不见效或性质随着时间的推延而发生变化的风险,重新进行风险识别、估计、评价和处理。

2.建立健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机制

引入风险管理机制,使企业经营者承担风险责任,行使其控制财务风险的权利,并获得风险经营的收益。同时区分风险的责任,确定企业补偿风险损失的渠道,体现企业风险控制和管理的有效性。

3.建立健全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财务风险预警是要在财务风险实际发生之前,捕捉和监视各种细微的迹象变动,以利预防和为采取适当对策争取时间。

4.建立风险处理机制分散风险

(1)建立健全企业风险转移机制――通过合法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

(2)建立健全企业风险分散机制――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及时分散和化解企业财务风险。

(3)建立健全风险回避机制――选择理财方案时,综合评价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确定出一种适合自身企业的理财方案。

(4)建立健全企业的风险基金和积累分配机制――及时足额的增补企业的自有资金,壮大企业的经济实力,提高企业抗击财务风险的能力。

5.及时有效地进行企业财务风险的评估

财务风险评估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量化估计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和预期造成的损失,选用适合的方法对风险信号予以评估,并准确及时反馈,将可能发生的风险降至最低程度。

综上,企业财务风险虽然难免发生,只要风险意识警钟常鸣,沉着应对,运用业已建立的运行机制,就一定能够抗击风险,沉稳地度过金融风暴的寒潮。

参考文献

[1]周朝琦等.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2]彭韶兵.财务风险机理与控制分析.立信会计出版社.2001

[3]朱伟著.论我国企业财务风险制度防范.企业经济.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