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保护的措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动物保护的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动物保护的措施

动物保护的措施范文1

关键词:线路保护;误动;分析;预防

Abstract: This article objectively and narrated the movement situation which in detail the 110KV round area line line protects. Launch the analysis to the misoperation reason and the failure processing, and proposed the prevention similar accident occurs once more solution measure.

Key words: line protection; moves by mistake; analysis; prevention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继电保护设备的更新,继电保护装置本身的故障和异常日益减少,但由于检验项目的忽略和人为的事故造成的继电保护异常的情况时有发生,以下是一起由于人为因素造成保护装置误动作。对保护误动作产生的原因及故障处理展开分析,并且提出预防类似故障再次发生的解决措施

1故障的概况

2007年4月28日下午,由我单位所调试的某220kV变电站的110kV圆区线经过一天的工作,对该线路定检完毕,具备送电条件。晚上20点10分左右,调度下令该线路由热备用转运行状态。

值班人员接到命令后,对该线路的断路器进行合闸,但合闸令一发出,该断路器瞬间跳闸。值班人员经检查,保护装置的“保护跳闸”指示灯未点亮,且保护装置无任何故障信息报文。

2故障的分析

接到事故情况后,继电保护人员首先使用录波器,调用录波情况。经调用,由该线路开关量启动录波器,但没有发现电流突变,即没有故障电流产生,且没有任何突变量启动录波器,同一段母线PT二次电压也正常。针对以上情况,继电保护人员初步确认这次跳闸属于误动作。

3故障的检查

经保护、运行、调度三方共同协商,暂时取消本次送电,线路转检修状态,由继电保护专业方面人员,对本次事故进行处理。

该线路转为检修状态后,继电保护专业人员对该线路的二次回路和保护装置进行了详细的检查,现将检查内容与步骤所列如下:

第一步:检修状态下,调试人员再次手合该断路器,依旧合闸失败。

第二步:保护定值及逻辑检查:

(1)接地距离保护定值及逻辑检查正确;

(2)相间距离保护定值及逻辑检查正确;

(3)零序保护定值及逻辑检查正确。

第三步:直流电源检查:

(1)+KM对地+112 V(符合要求);

(2)-KM对地-112 V(符合要求);

(3)装置内部±15 V、+24 V、+5 V电源,稳压性能良好,偏差值符合要求。

第四步:装置的静态特性检查:装置采样回路的零点漂移满足运行要求,交流采样的极性和相序检查正确,采样精度满足运行要求。

第五步:跳闸线圈动作电压检查:跳闸线圈动作电压80V,满足运行要求。

第六步:二次回路检查(见图1):用万用表直流档量跳闸回路(37)对地电压+112V,说明有跳闸令发出。

对照图1所示,有以下3种情况可能引起该断路器跳闸:①TBJ-1(防跳继电器)接点粘死;②CKJQ(保护出口继电器)接点粘死;③MTJ(母差跳闸继电器)接点粘死。

为了排除上述可能情况,调试人员决定对装置内部(出口板)进行检查。

第七步:装置内部(出口板)检查。

拔出出口板,仔细观察,发现如上图所示的“A”处有断路现象。对照上面的原理图,可以看出,正电源如图中箭头所示,由HD(红灯)回路、1YQJ(I母电压切换)回路,流经MTJ(母差跳闸继电器)的并联二极管,启动MTJ,再由MTJ接点启动跳闸线圈,使断路器跳闸。

4故障的分析

为什么当天做定期检验时没有发现该故障问题。原来当天对该线路做定期检验时,首先是加电量,做保护装置的定值试验、传动试验。做完传动试验后,依此对保护装置的插件进行清扫、除尘。由于该MTJ的并联二极管以前曾经更换过,焊接质量不好。当天调试人员对该出口板清扫时,由于用力不恰当,导致如图中所示的“A”处断路。由此造成本次事故的发生。

5故障的处理

第一步:图1所示,对出口板“A”处的断路进行了可靠的连接处理。

第二步:一次设备检修状态下,再次进行断路器合闸,合闸成功。

第三步:该线路由检修状态转为运行状态,设备运行正常,送电成功。

6故障暴露出的问题

(1)原先更换MTJ(母差跳闸继电器)的并联二极管时,焊接强度不够。

(2)本次检验流程不规范,检验不是按序进行。若本次定期检验,按序进行,即先对装置进行除尘、清扫、外观检查(检查其元器件的接线、焊接情况等),再进行通电传动检验,即可发现问题所在。

(3)装置外观检查不细心、不彻底。调试人员对装置清扫除尘后,对装置电路板上(图中所示“A”处)的断路情况没有发现。

7故障的对策及预防措施

此次故障教训可谓深刻,为了防止类似故障的再次发生,针对此次事故所暴露出的问题,在以后的现场工作中应该做到:

(1)装置更换元器件后,焊接强度要可靠、符合要求,并且应经第二人检查确认。

动物保护的措施范文2

关键词:母线差动保护;CT饱和;误动

中图分类号:TM7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07-0034-02

一、事故前运行方式

某厂110KV母线为双母线加旁路母线的型式。2008年2月15日,出线万田II线111、万田I线112、万华线113、万安线114、万辛线115、万河线116、万七线117、万石线118、万桥线120及#1主变110KV侧主开关101、#2主变110KV侧主开关102运行于I母线,外线万梁119带01高备变空载运行于II母线。

二、事故过程

8:32:05 110KV万辛线115对端故障(辛四变高压污水喷到110KVII段PT及其刀闸上),先为B相接地,后为B、C相短路接地,最后发展为A、B、C三相短路,万辛线115零序保护II段动作开关跳闸,重合闸动作重合成功。

8:32:10 万辛线115再次故障(对端喷水越过故障点,停泵后污水回落),后加速启动“永跳”,同时,I母线差动保护动作,I母线上的所有开关跳闸。

8:46 合上#2主变110KV侧主开关102,合上#1主变110 KV侧主开关101。

8:58 合上110KV各线路开关(除万辛线115外),恢复对外供电。

三、WMZ-41A型母线差动保护原理简介

WMZ-41A型母线保护装置是新一代的微机母线保护装置,其保护原理采用复式比率差动原理,差动电流Id为各支路电流的向量和,制动电流Ir为各支路电流矢量取模值的和,在制动量的计算中引入差动电流,使得该继电器在区内故障时无制动,而在区外故障时有极强的制动特性。复式比率差动继电器非常明确地区分区内和区外故障,而且选取范围很广,灵敏度高。

WMZ-41A装置的差动回路是由一个母线大差动和几个各段母线小差动组成的。母线大差动是指除母联断路器和分段断路器以外的母线上所有其余支路电流所构成的差动回路;某段母线小差动是指与该段母线相连接的各支路电流构成的差动回路。其中包括与该段母线相关联的母联断路器和分段断路器。通过大差动判别区内和区外故障,通过各段小差动来选择故障母线。逻辑如图1所示:

双母线内部故障时故障母线的选择,在双母线上总是把双母线作为整体设置总的母线差动保护。总差动保护在外部故障时有良好的选择性,在内部任一条母线故障时都能灵敏动作。WMZ-41A装置通过母线大差动判别区内和区外故障,通过各段小差动来选择故障母线。一般情况下,母线大差动的构成不受母线运行方式变化的影响,而各段母线小差动,则是根据各分路的分合闸位置,由母线运行方式自适应环节来自动地、实时地进行组合。发生母联断路器失灵(死区)故障时的逻辑行为:当母线发生死区故障,即母联断路器和TA间发生短路时,若II母差动作,切除母联断路器和II母线上各引出线断路器后,故障就会消除,I母线仍能正常运行。但是很显然母差保护会判I母线小差动有差流,而II母线无差流,从而切除I母线上各支路断路器和母联断路器,而母联电流仍存在。传统的母差保护将无法继续切除真正的故障点。WMZ-41A母差保护,有专门的死区故障逻辑,消除死区及母联失灵造成的无法切除故障的后果。在保护动作,发出跳开母联断路器的命令后,经延时,判别母联电流是否越限,若母联电流满足越限条件,且母线复合电压动作,则跳开电压不正常母线上的所有断路器。

四、保护误动原因分析

1.故障过程分析。110KV万辛线115线路较短,全长5.79公里,为近区故障;线路负荷较重,有功32MW,无功16MVAR;故障发展过程为单相接地相间短路三相短路,为转换性故障,性质较为特殊;故障时大电流三相短路,电流中的直流分量、谐波分量较大。故障电流、电压的部分录波波形如图2、图3所示:

2.电流互感器性能及其回路测试分析。保护人员对相关电流回路的电流互感器极性和伏安特性试验。表1为伏安特性试验数据:

由测量数据可以看出,随着试验电流的上升,该电流互感器逐渐出现饱和现象。

3.WMZ-41A装置动作情况分析。从录波数据上分析,故障时因电流互感器饱和的原因,110KV I母线相约有15A差流,而制动电流为仅为负荷电流,大约几安培,小于差动电流。WMZ-41A母线差动保护装置软件(V1.XX)版本设计方面存在缺陷,电压闭锁功能不完善,区外故障引起电流互感器严重饱和而形成差动保护启动的条件,造成保护误动。

五、经验教训及防范措施

母差保护误动的后果非常严重,因此必须加强母差保护的运行维护和管理工作,以保证动作的灵敏性、可靠性。针对该起事故,技术管理方面要采取措施,以防止事故重复发生。配合生产厂家对保护装置进行软件修改,杜绝区外故障引发母差误动或误切母联。针对电流互感器在故障时易发生严重饱和,设计部门在设计安装电流互感器时,准确计算最大短路电流,并做好电流互感器的选型。该厂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1.南自厂已对该厂WMZ-41A差动保护软件进行了升级,版本由1.6B升级为1.6F,增加两项保护辅助判据:(1)波形对称判据;(2)间断区制动判据,升级前对区外故障的判据为半个周波,升级后延长为故障后1个周波,可以防止在CT严重饱和情况下保护的误动。

2.对110KV的4条线路万田II线111、万华线113、万安线114、万辛线115保护装置进行更新换代(装置由WXB-11S改造为PSL621C)。

3.研究110KV系统的运行方式,改变 110KV运行方式存在不合理的状况,在单母线差动保护动作时避免110KV对外供电全停。

4.加强保护装置的技术管理工作。

六、结论

本文讨论分析了WMZ-41A型差动保护装置在近区外故障时误动的原因,并对相应的防范措施进行了说明。我厂通过深刻分析事故原因、严格落实反事故措施,消除了该型保护装置的缺陷,极大地提高了110KV电网系统的安全稳定性。

参考文献

[1]WMZ-41A型微机母线保护装置技术说明书.

[2]WMZ-41A型微机母线保护装置使用说明书.

[3]贺家李,宋从矩.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4.

[4]王春生,卓乐友,艾素兰.母线保护[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7.

动物保护的措施范文3

关键词:公路施工;自然保护区;环境保护;管理措施

引言

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条件,但同时也对自然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党的十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实施绿色交通、建设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基础设施是未来较长时间的重要发展任务。公路项目建设期间,施工活动可能会破坏植被,污染环境,降低生物多样性等,或多或少会给周围生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不利于当地环境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重视环境保护工作,从多角度分析施工活动带来的不利影响,制定出完善的应对措施,从根本上降低生态环境破坏程度,实现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鉴于此,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减小高速公路工程施工活动对周围生态环境不利影响的管控措施。

一、工程概况

国道216线马克项目路线全长25km,按照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100km/h,路基宽度26m。其中大桥8座、中桥3座,桥梁总长1,600.0m,占路线总长的6.4%,通道44座。U型转弯1处。其中24km位于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保护区实验区。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保护区是1982年4月成立的新疆准噶尔盆地干旱荒漠区野生动物保护区,位于准噶尔盆地东缘,总面积14,668.22km2,主要是以保护和发展普氏野马、蒙古野驴、鹅喉羚、狼、沙狐等有蹄类野生珍贵动物及其栖息生存环境为主的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动物种类繁多,据考察及资料记载共有58科288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3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36种。区域环境的生态条件较差,植被覆盖率低,主要植物有梭梭、白梭梭、沙拐枣、驼绒藜、琵琶柴、红柳、芦苇及蒿类等,植被盖度约10%~20%。

二、环境影响分析

1.临时设施建设的影响性分析本项目设置的料场、弃渣场、取土场、施工便道、拌合场等临时设施会破坏该区域内的植被,并影响周围植被和覆土情况,损失一定的生物量。同时施工人员践踏、施工活动也会使临时场站及周围林地植被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修建临时便道会造成沿线地区地表植被带状破坏,降低原有生态系统的生物量。从沿线植被的分布和工程用地情况分析,工程临时用地共占用林地、裸地约600亩,损失的植被主要为梭梭、白梭梭、驼绒藜、琵琶柴、红柳等。2.施工过程主要影响性分析(1)对动物栖息地环境的影响本项目施工工期三年。公路施工期临时用地包括施工便道、取土场以及工程人员生活占地等,将临时占用动物栖息地并改变其内的植被和理化环境。由于荒漠地区降水和水源稀少,植被恢复十分困难。(2)对野生动物的影响进场施工车辆和人员使施工便道成为施工区域内受影响最频繁的地带。虽然施工便道车流量有限,但施工车辆噪音、灯光、震动和相关人类活动会造成动物回避,阻碍动物日常活动,形成一种动态屏障。进而对该区域内营巢的啮齿动物、爬行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繁殖及觅食、育幼等日常活动造成干扰;运输和工程车辆进场,可能直接造成动物生命损伤;夜间施工车辆照明、场站生活区照明则可能对一些野生动物造成影响。同时可能存在部分施工人员缺乏野生动物保护意识,哄赶、捕捉、伤害野生动物,或处于好奇追赶和接近动物,对其造成心理和身体上的损害。(3)对重点保护植物的影响根据沿线调查结果,梭梭在沿线戈壁滩内均有分布,本段全线永久占地将破坏一定数量的梭梭等灌木面积,施工过程中应重点加以保护和恢复。(4)水环境影响桥梁基础施工过程产生的钻渣、淤泥,若处理不好,会污染周边环境。施工机械的维修、保养及作业过程中的滴、漏会产生含油污水,对施工周边环境造成影响;施工过程的砂石料冲洗、混凝土拌合、养护等过程产生的废水;生活区污水一般含有较高浓度的COD、BOD5和SS,由于施工期长达36个月,如果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附近水体,将会导致水体质量下降。(5)空气影响在公路施工期主要空气污染物是扬尘,施工扬尘污染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路堑开挖、路基平整、土方运输及填筑等施工作业;碎石加工厂、拌合站的降尘设施不到位,洒水不及时,生产过程均会产生粉尘污染;水泥、砂石料等运输车辆在施工便道及施工营地运行过程中将产生大量尘土。(6)固体废物影响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废土弃方、沥青废料、临时设施拆除、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等固体废物。(7)施工噪音影响施工噪声主要来源为工程机械,因不同的施工机械影响的范围相差很大,昼夜施工场地噪声限值标准有所不同,夜间施工噪音的影响范围比白天大;施工车辆行驶过程中鸣笛等噪音影响。

三、环境影响管理措施

始终坚持“最小的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原则,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始终坚持“环保核心理念”,减少场地干扰,尊重自然环境,实施科学管理,保证施工质量,即在施工的过程中采取响应措施,实现环境保护的目标。1.施工准备阶段管理(1)前期策划及方案管理项目进场后,对项目所在区域进行全方位了解,对施工内容全面熟悉,充分考虑施工内容,区域位置,施工周期等因素影响,对环境保护进行专项策划管理,做到提前谋划;选取合理位置作为临时设施建设,尽可能避开林地、保护区用地;制定有针对性绿色施工实施方案,严按照方案进行施工管理,同时针对施工过程对环境因素的影响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2)加强人员教育培训聘请熟悉卡山保护区动植物保护的有关专家,给全体参建人员进行野生动植物保持等专题培训,并邀请森林公安局讲解保护区内野生动物保护办法,组织相关施工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国家和地方关于环境保护的规定及条例。(3)加强制度落实,合同约束为减小公路工程施工对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在劳务队伍合同签订上,劳务队伍需要全面落实保护区内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在工程合同之中,明确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并遵守安全文明施工原则,采取积极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在提升建设质量的同时,减少生态环境破坏。2.施工过程控制措施(1)植被保护措施以临时用地尽量少占自然保护区为原则,项目所有临时驻地均设置在保护区外,为减少保护区内施工便道临时用地,只在桥梁及涵洞位置征用了便道,施工便道两侧必须设置环保桩,并加贴醒目的红黑相间的反光标签;严禁施工车辆、机械设备驶离施工便道和主线用地范围,其余便道均设置在主线范围内,合理组织施工工序,左右幅交替施工,交替作为施工便道,有效减少了便道用地;对建设中永久占用林地部分的表层土予以收集保存,采用密布网进行覆盖,待工程结束后,铺筑在场站、驻地、便道上,以利于植被恢复。(2)动物保护措施施工期加强施工人员的教育、管理,严禁捕杀、惊扰野生动物;根据保护区提供的迁徙路线,采用粪便、食物设置诱导标志,引导动物沿着迁徙路线进行通行;在野生动物活动频繁的时间段,禁止施工,确保动物迁徙不受影响。施工期间禁止鸣笛,夜间施工采用近光灯,精良避免惊吓野生动物。(3)水环境保护措施一是桩基施工采用旋挖钻干挖法施工,避免了泥浆的污染,同时钻渣用于填筑路基,减少固体废物的排放;二是设置合理的排水沟、截水沟,将水引至地表水收集池,沉淀后循环使用,达到了节约目标;三是施工废水设置沉淀池,经处理后用于便道的洒水降尘;对施工营地设置化粪池;对洗涤污水设置三级沉淀池集中沉淀处理后排放,沉淀池做防渗处理,沉淀的固体废物实行定期清理。(4)大气环境保护措施。在碎石加工场设置粉尘消减和控制装置,拌合站设置除尘器、减少粉尘对大气的污染;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对拌合站、便道等易起尘区域采取洒水抑尘,对易扬尘的施工材料进行覆盖;土石方运输车辆采用篷布覆盖,防止运输过程中的散落;在施工区、驻地、场站内严禁焚烧可燃物体,减少对大气的污染。(5)固体废物处理措施。施工期固体废物采取“集中收集、分类处理、尽量回用”的原则,其中可利用的弃石方运至碎石加工厂加工成碎石后用于水稳施工,不能利用的、多余的废弃土石方送至弃土场处置,按照先挖后弃的原则进行堆放,运送过程中车顶采用帆布覆盖。保护区外设置施工营地,施工营地周围建立小型的垃圾临时堆放点,堆放点采用带盖桶装形式收集垃圾。设专人定期清除,可回收的塑料袋、塑料瓶回收使用,不得对外逸散,不得焚烧,及时清运至垃圾处理站。(6)噪音影响的处理措施。施工期的噪音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和施工车辆,设备进场前对设备噪音进行检测,不符合国家要求设备禁止进场,加强对施工机械的日常维修和保养;有野生动物出没位置禁止鸣笛。3.施工结束保护措施施工结束后,在动物通道两侧设置野生动物饮水点,用于收集雨水,供野生动物引用;并在两侧撒布粪便、食物等措施诱导,引导动物沿着通道通行;拆除所用临时设施,并恢复原有地貌,对取土场、弃土场采用放坡处理,坡度不得大于1:3,场地平整完成后,在上面覆盖一层清表土,并选用采摘的草籽冬季下雪前及春季融雪后两次撒播种子。

动物保护的措施范文4

关键词:林虑山 风景资源 可持续发展 保护

一、林虑山风景区资源现状

林虑山属于太行断块的东侧边缘,由于受地壳构造运动的影响,区内以断裂切割的块状构造为特征,断层发育升降不均,峰峦叠障,沟壑纵横,总的趋势为西北高,向东南逐渐倾斜。风景区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山地地区,土壤类型主要包括少砾质薄层灰岩粗骨棕壤和砂砾质薄层砂岩粗骨棕壤两种土属。地形地貌变化丰富,营造了良好的野生动物生存环境,具备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的立地条件。风景区范围内林木共有75科,450种,其中乔木410科,灌木40种。常见林木是温带阔叶落叶林种,少数为针叶常绿树种。全区林业用地60.49万亩,占总面积的77.71%。其中有林地面积18.69万亩,疏林地0.71万亩,灌木林地2.28万亩,未成林地0.94万亩,苗圃0.11万亩,共计林地22.73万亩。另有散生树木1961746棵。树木覆盖率达35.34%。

风景区也是暖温带大陆区域较有代表性的野生动物栖息地。风景区内兽类有:狼、狐狸、獾、黄鼠狼、鼠、松鼠、野兔、狍子、刺猬等,鸟类有:石鸡、灰喜鹊、麻雀、鹌鹑、岩鸽、斑鸠、燕、黄鹫、雕、猫头鹰、啄木鸟、布谷鸟、乌鸦等。昆虫类有:草蛉、赤眼蜂、金小蜂等,其他动物还有蛇、蝙蝠、壁虎等。

红旗渠以浊漳河为源,渠首在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

二、林虑山风景资源保护的必要性

风景资源是构成风景名胜区的基本条件,所包含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是无法替代和再生的,因此,保护风景资源是风景名胜区管理的首要任务。林虑山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悠久,自然风光独特,景观资源类型多样,集雄伟的风景地貌和壮美的“人工天河”红旗渠于一体,其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均较丰富,体现了很高的旅游价值,其中包括科学价值(南太行山脉的地貌特点、多样性的生物资源)、教育价值(红旗渠精神、扁担精神)、美学价值(静态之美、色彩之美、动态之美)、历史文化价值等。如果不采取合理的保护措施,用掠夺的方式去过度地利用经过漫长岁月发展而成的风景资源、自然风光连同其悠久的历史文化,将会因为人为的破坏而丧失殆尽,风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也将成为空谈。

三、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问题

林虑山对风景资源的保护一直都很重视,但在实际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林虑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作为地方一级的“管委会”,不仅对风景资源的认识有一

定的局限性,而且在具体管理过程中,往往会因过多地考虑经济利益,而忽视其生态效益和

社会效益。例如不加限制地大搞开发建设,致使风景区出现城市化现象,而且由于游人数量

大大超过了风景区的容量,造成风景区大气、水质、土壤等自然资源的污染,使风景资源合理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2.旅游开发不够重视对生态系统的保护

在风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很多人认为是“保护和利用风景名胜资源,合理组织游

人活动,妥善处理景区的各种矛盾,统筹安排各项措施,为人们提供自然、优美、清新的旅游胜境”。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对风景资源的保护主要强调对景点的保护,而对整个区域中的生态系统方面的保护重视不够。

3.部分设施建设对核心景区资源与环境造成破坏与威胁

林虑山核心景区的景观资源各具特色,以太行峡谷自然景观和红旗渠人文景观为典型代表。目前部分景点和景区开发已经开发建设,促进了风景区旅游事业的发展;同时部分设施对景区的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如大峡谷内乱搭乱建的庙宇和农村住宅。

4.自然资源保护中忽略了风景美

保护中没有考虑到风景美这一因素,比如对风景美学质量高的资源是否要保护,这里就未涉及到。因此,在进行自然资源保护的过程中,只是一味地强调保护生态,对其中吸引人们观光旅游的美的因素却忽略掉了。

四、保护的具体对策与措施

林虑山风景区资源具有科学、教育、美学及历史文化价值等,因此不同的对象要实行不同的保护措施,根据林虑山风景名胜区资源的特点确定资源保护的对策与具体措施如下:

动物保护的措施范文5

关键词:河口湿地;鸟类;晋江

中图分类号:Q959.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569X(2009)11-0056-04

1 引 言

晋江市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晋江下游南岸,依山临海,东北连泉州湾,东接石狮市,东南濒临台湾海峡,与台湾省隔海相望,南与金门岛仅一水之隔,西和西北与南安市接壤,北邻泉州市丰泽区,位于北纬24°30′43″~24°54′00″,东经118°24′12″~118°46′42″之间,东西距离37km,南北长达42km,全市土地总面积665km2。

2001~2008年,晋江市多次组织对晋江河口沿岸鸟类资源进行调查,共调查这个地区有鸟类13目33科123种。本文对晋江河口湿地的123种鸟类进行分类、分析,并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及湿地鸟类威胁因素,提出保护措施。

2 晋江河口沿岸自然概况

晋江河口湿地面积占晋江土地总面积25.64%,是泉州湾河口的重要组成部份。土壤为非地带性的隐域性潮土土类和盐土土类,气候属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在20~21℃之间,年平均降水量在911.7~1231.0mm之间,海岸线长达114.7 km,有泉州湾、深沪湾、围头湾等重要河湾,属滨海平原海岸类型,潮间带5m以下,地下水质为矿化度小于1g/L的中性水,浮游生物繁茂,是鱼、虾、蟹、贝类生殖繁衍的天然场所。

由于具有河口湾、湿地、滩涂、海岛、大洋五大生态系统,生物物种资源极为丰富。据初步调查,主要分布的生物物种有:蕨类植物有9科10属10种;裸子植物8科16属19种;被子植物有86科260属454种;药用植物有沙参、杭菊、甜叶菊、玉文、生地、百合、川弓、玫瑰茄、芡实、芦荟、金银花、一见喜等12种;花卉品种400多种;水生植物有秋茄、水浮莲、日本水仙、红萍、细绿萍和藻类等;昆虫类57科101种;鱼类78科240种;各类水生动物44种。

优越的地理位置,适宜的气候条件,充沛的咸淡水资源,宽阔的沼泽滩涂,丰足的食物资源,使晋江河口湿地成为众多鸟类的栖息地、繁殖地和停歇地。鸟类资源是晋江河口湿地野生动物中最重要的一个生态类群,具有种类多、数量大、受重点保护种类较多的特点。

3 鸟类的分布和生境调查

从2001年开始,晋江市河口沿岸的鸟类资源展开调查,调查范围按行政区分为青阳镇、陈棣镇、池店镇、安海镇、磁灶镇、内坑镇、紫帽镇、东石镇、永和镇、罗山镇、英林镇、金井镇、龙湖镇、深沪镇、西滨镇和良种场等16处。包括上述各镇在内,整个晋江市范围都有记录的鸟类有戴胜、普通翠鸟、喜鹊、斑鸫、家燕、家麻雀、树麻雀、白n_、白鹭等9种。这些种有水鸟的优势种,也有陆鸟的优势种。

在海洋河口水面和潮间带(泥、沙、石砾)生存的鸟类,记录的有57种,在池塘和垦区沼泽栖息的鸟类,记录的有44种,在城镇田园和乡村生存的鸟类有51种,在山林生存的鸟类有77种。123种鸟中,鹊鸲、家燕、家麻雀、田鹨和白腰文鸟在上述4类生境中都有记录(详见表1)。

水鸟42种,包括鸭科4种、翠鸟科1种、翡翠科1种、鱼狗科2种、秧鸡科6种、丘鹬科9种、a科3种、鸥科6种、Gf科1种、鲣鸟科1种、鹭科6种、潜鸟科1种、鹱科1种。81种陆鸟中,鹰等陆鸟也兼吃水中生物,白n_等也经常在海边觅食滩涂的小型无脊椎动物。

4 晋江河口鸟类的珍稀濒危性

4.1 拥有多种珍稀濒危鸟类

晋江河口及湾畔海岸带拥有多种珍稀濒危动物物种,体现了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珍稀濒危性。在123种

鸟类中,属于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2003)附录的共有23种,其中属附录Ⅰ的2种、附录Ⅱ的17种、附录Ⅲ的4种;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988)的有Ⅱ级保护25种。此外,属于国家保护的有效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98种,福建省重点保护的鸟类16种,一般保护鸟类82种。

4.2 双边国际性协定保护候鸟

晋江河口鸟类特别是湿地鸟类中,大多数属于长距离跨国迁徙的候鸟,候鸟的多样性保护,由于需要开展国际合作而深受国际社会重视。晋江的鸟类特别是晋江河口湿地具有众多的双边国际性协定保护的候鸟,其中,“中日协定”保护候鸟有39种,占“中日协定”保护候鸟总数的17.1 %,“中澳协定”保护候鸟有15种,占“中澳协定”保护候鸟总数的18.5%。

总体来说,晋江在泉州地区属于珍稀濒危野生鸟类资源分布比较丰富地区。但是,部分珍稀濒危物种仍然较为罕见,有的几乎没有踪迹,仅可从历史资料或标本中找到记录,整体上资源的脆弱性较明显,急需有针对性地加以保护。

5 鸟类栖息地面临的威胁因素

5.1 围垦

期间曾一度地把晋江陈埭河口滩涂修堤坝围垦用作农业综合开发,其结果是,由于缺少沼泽湿地,海水入侵,加大了地下水含盐量,使200hm2围垦的耕地变成盐荒地,蛏苗埕地的潮区长度变短,堵塞了许多鱼类的回游通道,破坏水生生物栖息、繁殖的生境,造成大量物种濒危。

5.2 乱捕滥猎

长期以来,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视不够,非法对森林中的兽类、鸟类、蛇类等野生动物进行捕杀的现象时有发生,对海洋、滩涂、淡水、湖泊的鱼类及水生生物的过量捕捞,造成浅海区沿岸和湖泊的经济鱼类和水生生物资源不断减少,生物多样性出现衰退。

5.3 环境污染

近年来乡镇工业的发展,其污水大量排放水域,污染物排进大气中,加之农业使用农药,严重的环境污染,很多野生动物遭毒害,很多生物物种消失。

5.4 栖息地减少

最近几年,由于经济飞速发展,飞机场、高速公路和沿海大通道都在晋江落户,大量征占用林地,使原本是鸟类的栖息地都被破坏。特别是飞机场为了飞行净空安全,出现驱鸟、捕鸟的现象,致使机场周边鸟类数量急剧下降。

6 对鸟类资源的保护措施

6.1 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公众保护意识

利用各种途径,积极加强宣传教育,普及《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提高公众保护意识。通过公众保护意识的提高,转变其资源利用的观念,保护和合理利用野生鸟类资源。

6.2 规划保护地带,创建良好栖息环境

加快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进程,特别是加强自然保护区的规划建设力度,不断扩大森林面积,改善湿地生态环境,同时改进农业生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污染,加大工业污染治理力度,降低工业废气废水排放污染,为鸟类构建良好的繁衍栖息环境。

6.3 建立鸟类监测站点,加强鸟类资源监测

在一些重要地区建立鸟类监测站,在鸟类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对鸟类的迁徙进行重点观察,对鸟类主要繁衍栖息地区进行资源监测,并开展鸟类研究,针对珍稀、濒危物种资源变化情况,建立野生动物资源数据库,为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还可作为观鸟点开展生态旅游。

6.4 多方面筹措资金,增加投入

开展对鸟类生态系统结构、功能、鸟类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方面的重点研究,为保护鸟类和科学利用打下规划基础。建立相应执法队伍,对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进行查处。

6.5 加大执法力度,强化保护措施

充分运用国家有关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依法开展保护管理工作,日常管护与专项整治相结合,对人为破坏活动坚决予以打击。建议尽快制定国家保护湿地法律法规,切实做到依法保护湿地。

参考文献:

动物保护的措施范文6

【关键词】反虐待动物;动物保护;立法

现行的有关动物保护的法律已不能有效的保护动物。借鉴国外一些国家的相关立法研究,不难发现,很多国家在动物保护方面已经不仅仅是停留在反虐待动物上,很多国家已经到了谋求动物福利的层面上了。现阶段我国对于大多数动物的保护现状令人堪忧,究其根本在于国民素质和经济发达程度,因此从反虐待动物立法起步来逐步推进我国的动物保护立法是很有必要的。

一、反虐待动物概念及立法考察

在我国关于这一概念有许多不同观点,笔者认为所谓虐待动物是指对动物施加的各种痛苦或伤害,通过某种手段或方法以获得某种利益为目的,故意杀死或残忍伤害动物的非人道的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其中“获得某种利益”与“该做法给动物造成的痛苦的程度成合理比例”为准。

英国是动物保护立法的先行国家,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动物的专门性立法是英国1822年通过的《马丁法》。1849年又通过了《防止虐待动物法》规定了“对动物进行殴打、不良对待、过分使用、虐待、酷刑折磨或导致或促使上述行为发生,均属犯罪”。对于英国来说,1911年通过的《动物保护法》,使动物保护法更为系统化,规范化。

新西兰现行的动物福利立法包括:1977年《野生动物管理法案》、1999年《动物福利法案》、1991年《动物管理产品限制法案》、1999年《动物产品法案》及附属法案、1993年《动物识别法案》,以及相关的动物福利、动物产品和生物安全法规。

我国的台湾地区则于1998年颁布了《动物保护法》,这是一部综合性动物保护法律,具有全新的视野和较为完善的规定,体现着尊重全部动物生命及对其人道保护的立场。我国香港的《防止残酷对待动物条例》旨在“禁止与惩罚残酷对待动物”。另外一些国际性的动物保护公约对动物保护的力度也是相当的大,如典型的1767年通过的《保护农畜欧洲公约》、1979年制定的《保护屠宰用动物欧洲公约》等。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大约有100多个国家制定了类似反虐待动物的相应法案。

二、我国反虐待动物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我国虽制定《野生动物保护法》等立法保护动物,但该类立法并非现代意义上的动物保护立法。发生的“骆驼乞讨”“虐兔门”、“宠物狗被割下声带”等残忍的虐待伤害动物的行为与我国所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相悖的。我国是农蓄产品生产大国,但是我国农蓄产品的出口比例却极低,主要原因是我国兽医卫生质量不过关,家畜在饲养、屠宰等环节都存在很大的问题,远远达不到西方国家制定的动物福利标准,这严重阻碍我国畜禽产品出口的增长。自从央视曝光“瘦肉精事件”以来,中国已被列入了欧足联的“黑名单”,2011年4月10日,欧足联在官网发出警告,球员们都对中国产的肉类产品敬而远之。作为新型的非关税贸易壁垒,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出台一部符合国情的动物福利方面的立法已经很有必要。只有如此,我国的畜牧产品才能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我国畜牧业经济也才有可能持续健康的发展。

和谐社会的建设,少不了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制定反虐待动物法能够有效地制约人的行为,善待动物,达到人与动物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之体现。我国自古就有保护动物的思想。如《礼记・王制》中规定,“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庶人无故不食珍”。秦汉时期体现在《田律》中,“邑之皂者,时毋敢将犬以之田,百姓犬之入禁苑中而不追兽及捕兽者,勿敢杀。其追兽捕兽者,杀之。”由此看来,我国的传统文化与反虐待动物立法的精神是极其融合的。网络上虐待动物的视频和不断发生的虐待动物新闻报道,每一次都引发社会巨大反响,可以看出群众对动物保护的关切。

三、对我国反虐待动物立法的建议

有学者称,要对动物实行“分类管理”和“全面、全过程保护的经验”这些值得借鉴。另外应该明确规定我国社会实际生活中发生的以及潜在可能发生的危害或可能构成“虐待”动物行为的反虐待措施。对于处罚,只有明确具体有很强的执行效力,才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效用。结合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借鉴各国先进的动物保护和反虐待动物立法经验,制定出符合我国实际需要并能够有效调整社会秩序的法律才更为现实。目前我国对于动物的保护应当在《野生动物保护法》之外制定类似于反虐待动物的动物保护法律,除此之外还应在立法中详细规定“反虐待动物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其中应详细规定动物的范围和分类,区别“野生动物”和“经济动物”,在国家现有的基本政策下谋求保护动物福利的对策。反虐待动物应该是一种法律的强制性责任,而这种责任需要社会的监督。

善待动物,决不是人类对动物的施舍,从长远看,这无疑可以使人类本身生活得更好,将动物保护和利用纳入良性发展的法制轨道,无疑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前提。制定反虐待动物法应有利于在全社会提倡保护、爱护动物的良好风气,有利于人文关怀的发扬更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最后笔者想强调的是,我们今天的立法借鉴的是“动物保护法”而不是“动物福利法”。现如今,关怀动物应该有着新的视角,并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同情和怜悯,还行上升到人道的,法律的层面,因为“众生平等”,每一种权力都值得被尊重和保护。

参考文献

[1] 常纪文.动物保护法与反虐待动物法:专家建议与各界争锋[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0.

[2] 杨德孝.关于我国施行动物福利及相关立法的必要性[J].家畜生态学报,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