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范文1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也不断紧随时代潮流而变化,如今,学生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传统学习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学习要求,这样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语文教学,大多语文教学以课本为依托,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内容的扩充与延展。但是这一过程往往以老师为主,缺乏对学生主体性的开发,这样就造成语文教学单调乏味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学习语文仅仅只是对字、词、句和文章的简单学习和理解,而没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产生这一现象的很大原因是由于语文教学程式化、模板化,有些教师没有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教学,也没有随着教学发展而发展,从而造成语文教学只重形式,而没有真正使学生理解其中内容,更严重的是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在学习中缺乏主动性,创新性。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不仅对语文教学发展的研究有帮助,也会对学生负责起着重要作用。
一、立足课本,改革教学方法
事实上,语文教材的课文内容本身包罗万象,人文哲学、自然地理、风俗人情、历史文化,其内涵十分丰富,基于语文教学这一特性,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革新。
1.改变师生教学关系,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
语文教学很多时候是以老师为主导,学生大多通过老师对生字、语句、课文的讲解来掌握知识,尽管这一过程中老师会提问,但是这样的交流并不能彻底改变学生学习被动的局面。应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引导、辅导为主,提高学生学习自主能力。例如,在学习新课文时,可以让学生自己找资料,分析全文。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进行生字、语法、课文等相关内容的分析,由学生自主进行语文学习,遇到难题再由老师进行补充,从而激发创新能力。
2.营造轻松课堂气氛,让学生参与教学讨论
尽管教学改革不断深入,但是在语文教学课堂上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而这样的环境,学生大多只是紧张老师的提问,担心自己无法回答,而不会自己独立思考,更不会参与课程讨论。营造一个轻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程讨论中来,提出自己的学习观点和不同看法,不仅有利于提升学习兴趣,使他们更轻松地学习,从而开拓思维,积极思考,在轻松氛围中不断提高发散思维的能力,从而提高创新能力。
3.利用多媒体教学,丰富授课形式
如今,教学硬件设施不断改进,许多学校都增添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利用好这些多媒体资源,不仅可以丰富语文教学内容,也可以使教学形式更为丰富、生动,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二、借助课外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今,随着网络高速发展,网上教学资源及其他相关信息丰富全面,不仅有文字性资源,更有相关影音资料,如何借助这些相关资料帮助学生开发创新能力,也是老师需要改进的工作。事实上,语文是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课程,借助课外资源,开展相关实践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相关知识,也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学习《看云识天气》这一课时,组织学生开展预报天气的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天气观察,自行查找相关资料,进行天气预报的活动,这一过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也可以让学生对课文有更深的了解。
更重要的是开展相关教学实践活动,比如开展读书活动、课程讨论会等,丰富学生的知识,增加阅读量,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娱乐,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开发了他们的创新潜能。
三、教师自身注重学习提高,加强创新意识培养
语文教学的好与坏,归根到底是老师的方法与理念,如果始终不从自身角度提高,那么又如何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别谈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新时期的语文老师,一方面要不断加强语文教学能力的学习,不断学习先进教学方法,不断学习相关语文知识;另一方面,要积极参加语文教学讲座、相关教育讨论等活动,多与优秀教师交流学习,从而提高自身授课水平。
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彻底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创新意识,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与时俱进,从高分意识转变为综合能力发展意识,从注重分数到注重实际运用能力的改变,更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而不是生硬灌输。
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范文2
一、 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精神价值,并及时准确地传递给学生,让其明确学习的意义和价值,以唤醒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激情,促进学习兴趣的生成。 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尽可能地为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提供能激发新异感的学习情景,让他们去尝试创造性的学习,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并从中体会由此带来的成功的喜悦。再次,还应重视启发学生的热情,课堂上从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心,在教学上采取表扬和鼓励的方法,将枯燥的讲解转变为学生们想学的兴趣。只有当学生有了积极的学习情感和心理,才能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促使其潜在的创造力得到很好的发挥。兴趣生成了,人的思维就比较活跃,感知也较敏锐了,创造性潜能也就凸显出来了。
二、大胆倡导质疑
在语文教学中,我比较注意培养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创新。下面我谈谈这方面的具体做法。一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首先,要尊重学生,让学生敢问。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创造自由、宽松、和谐、民主的探索问题的环境,对学生的问题要认真对待,态度要和蔼,消除学生紧张、畏惧的心理障碍。即便学生所问问题幼稚可笑甚至荒诞,也要加以鼓励。其次,激励学生,让学生乐问。许多学生对学习目的性不够明确,学习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惰性心理较强。他们在课堂上总是当“收音机”,对这种现象,教师一方面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使学生认识提问题对学习、成长的重要作用。如讲述“爱因斯坦从小爱问为什么,长大后成为了举世闻名的科学家”的故事来教育激励他们。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有利时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想问“问题”的欲望。二是引导学生大胆质疑 培养学生提问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过程。“授人于鱼,只供一食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因此教师除了要经常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分析、比较,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有效提问,无效提问;什么是肤浅问题,什么是深刻问题之外,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材特点、精心设计提问,进行示范,指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质疑,从语言表达形式质疑,从写作目的质疑等,通过老师的示范引导,向学生展示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使学生有法可循。如《泊船瓜洲》诗中“春风又绿江南岸”我问学生“这里为什么不用‘吹’、‘到’,而偏偏用‘绿’字?这‘绿’字在这里有什么特殊作用?”这一提问,是从语言的表达效果上质疑。三是善于评价学生质疑 教师要注重赏识性评价,激励学生的学习行为。有人说:“教师的一句话,可以扼杀一个天才,也可能扶起一个伟人。”教师对学生提问要善于给予积极的评议,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发现问题,乐于提问。我们的学生个个聪明、创造力人人都有,这要看你老师是否善于捕捉学生的智慧火花,能否对他们提出的问题给予积极的评价。如果能给予积极评议,那学生会有一种愉悦的心理,就会敢想敢说,大胆质疑。
三、灵活拓展思维
一个创造型的人才必须善于多向思维。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独特性,鼓励学生自由思考,异想天开,不落俗套。
(一)创设情境,展开联想
营造积极的课堂环境和氛围,设置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地提问、概括、假设和陈述,这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灵活性的一个重要方面。比如,在语文教学中,可像电影、戏剧、小说中常用的悬念手法一样,在课前、课中、课后提出一些带有悬念性的、不一定要求回答的问题,以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他们展开联想积极参与。如上《黔之驴》时,一上课就问:“自然界中老虎怕驴子,还是驴子怕老虎,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起初老虎见到驴子竟不敢接近,听到驴子大叫一声也很害怕,逃得远远的,这是什么缘故呢?”,然后,开始讲课文。这是课前设问。教《愚公移山》第一课时后,问:“愚公花那么多精力去移山,何苦呢?搬家不更省事吗?”让学生课余讨论,第二节课再围绕此题进行教学。这就是课中设问。通过这种方式,极大提高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二)开拓思路,一题多解
语文教学中,“一题多解”是培养学生思维灵活的一种良好手段,是加深和巩固所学知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挖掘一些行之有效的一题多解例题和习题,使学生的思维应变能力能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培养。如下面这首古诗描述了我国民间一个传统节令的景象,这个节令是:中庭地白树栖鸦,冷落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秋 七夕 重阳 元宵)解答此题要从民俗,民习,物象,抒情等角度分析和思考,从而找到最合理也最科学的答案。
(三)突破常规思维,主张变异思维。在语文教学中, 我们要用到这种反弹琵琶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从概念的对立面中寻求立意,不失为一种求异思维的好方法。比如:“近墨者黑”,反向立意“反墨者未必黑”,“常在河边走,那也有不湿鞋”等,这种思维方式,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就应该大力倡导,加大鼓励。课堂教学中反向立意多了,学生求异思维的习惯形成了,其创新意识自然会与日俱增。
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范文3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
众所周知,历史上凡是作出辉煌成就与突出贡献的人,都有着无与伦比的创造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创新能力是立足于21 世纪的通行证,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那么作为培养创新能力的“主渠道”之一的语文课程[1-2],更要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语文课要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立足于课堂教学。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为了使学生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我认为语文教学应进行下述的教学改革探索,这样不但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教师首先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束缚,有些语文教师教学模式单一,照本宣科,不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对有个性的学生不能积极看待,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创造热情。由此可见,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不断加强教育教学能力的修养,使自己首先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能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在语文课堂上的听、说、读、写的教学中,要突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注重学生参与意识、探索精神、合作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培养,为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提供条件、创设氛围。对于这一点,笔者认为,语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视作课堂上的“导演”,由原先的演绎知识的“演员”转变为指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导演”,要对知识的重、难点和来龙去脉吃深吃透,并要摸清每个学生的心理特征,掌握其思想的差异性,恰到好处地兼顾好、中、差各类学生的接受能力,让课堂的每个“演员”开动脑筋,主动表演。并且要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去感悟,去思考,去钻研,去实践,探索知识的奥秘。对于学生的见解和看法,不要马上给予肯定或否定,以免挫伤学生探索的积极性,影响学生踊跃回答问题的情绪,也不要在学生答案不着边际时出面,而要适当地鼓励、启发、引导,让学生品尝找出正确答案的愉悦,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突破课堂教学空间,创设语文实践天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语文创新教育的培养贯穿于听、说、读、写等实践活动中,语文教学应变传统的概念化教学(只注重知识传授的教学)为实践性教学。如教学《范进中举》一文时,我就让学生自己将其改编,这大大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的积极性,个个都积极地研究教材、把握剧本,都真正成了剧中人,想过把“演员”瘾,这样也就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能力,突破了课堂教学空间,为学生开创了语文实践天地。同时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四、采用新技术,新手段,实现教师与学生的“零距离、无缝式”[3]互动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学及教育机构引进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以提高教学质量,完善课堂授课效率,如果能引入一些新技术、新手段,实现教师与学生的“零距离、无缝式”互动,则一方面解决了互动与教学进度的平衡问题,另一方面解决了“不完全”互动的问题,最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现阶段的互动式教学工具主要有“电子白板”和“抢答系统”两类产品。“电子白板”全名为“多功能交互电子白板”,它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把许多宏观、微观的景象清晰地展示在学生眼前,带给他们非常直观的视觉感受,使得学生的体验更直接,感受真实,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传统授课方式所不能比拟的。另外,抢答系统是基于无线通讯技术的互动教学产品,通过现有的多媒体教室进行互动问答,随堂测验等活动,能够将课堂上每个成员的情况及时反映到这个系统中来,学生可以通过自已手中的遥控器来查看自已的答题情况等。互动教学系统的广泛应用,将解决课堂教学的一系列难题,将为教学提升授课实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了卓有成效的、积极的作用。
创新教育已成为了当今教育的主旋律,初中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其课堂教学应是实施素质创新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初中语文教学要立足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想方设法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利用多种手段,多种技巧,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创新实践训练,激发出学生智慧的火花,进而造就具有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陈宏伟.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思考[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2,9:3-4.
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范文4
一、创造适合孩子思维拓展的环境,为孩子能力的创新发展提供一方乐土
“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然而,传道授业者的职业注定我们必须具备相应的职业素养和教育能力。从自身的素养抓起。首先,培养职业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积累足以指导孩子学习成长的知识和操守。否则无从谈起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很大程度上,教师队伍的素质决定了孩子未来的走向。其次,永远有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也是为孩子营造良好境遇的先决条件。这些都能够让孩子们在语文教学中获得一个宽松舒适的环境。进而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思维,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独特的创造性。
营造舒适宽松的环境,在整个教学中尤为重要。比如两个孩子,一个长期处在高压事态下学习,一个在快乐亲和中接受知识。那么,高压下的孩子无疑要紧随老师的思维,唯恐哪里出了差错抑或与老师的想法背道而驰而受到责罚。这样他就不可能把自身的想法和创造力表现出来,也就没有了自身思维的发展。长时间如此,这种孩子就成了老师灌输知识的机器,又从何谈起他们的别样人生呢?而在快乐轻松中学习的孩子,他会毫无压力的提出自己的想法。他知道即使错了,也不会有太坏的后果,所以他的思维得到了开发,进而发展出自己独到的思维方式。“经师易遇,人师难求。”正是这个道理。
二、以实际为载体,在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经常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在实际生活中培养自身的分析理解能力。勤于观察和实践的孩子往往语言表的能力和思维的逻辑性都较强,这对于语文作文水平的提高有非常大的好处。对一些阅读的分析理解也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这也离不开老师的不断指导。从哪些事物、哪些角度进行观察,去生活中的哪些方面进行实践,这都要进行选择性的提示或指导。
如在教学《记身边的一件事》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去观察身边的哪些实物,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它会不会对你有影响等。当然也要鼓励同学用自己的方式去体会、去观察。只要是正确的、没有危险性的、合理合法的去观察都是值得鼓励的。
这些习惯的培养对孩子的认知及思维发展都是不可或缺的。也有利于语文写作水平、阅读分析水平的提高。对将来形成独立的、成熟的思维方式方法也有极大的好处。
其次,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实践。为什么进行这次实践?这是对每个孩子的要求。目的性和实效性是统一的。每一次实践都要进行一次讨论,把各自的见解逐一列举,老师进行一些可行性的分析和指导。使其在观察实践中能够把主题进一步深化。直至观察事物的中心能够在实践过程中得以凸显。这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有的放矢,带着目的带着疑问去分析事物,然后在所思所悟中成熟起来。
最后,培养正确的实践观察态度,锻炼学生逻辑性思维能力。这一点是深化学生实践观察的先决条件。如果对任何事物都粗枝大叶、一知半解。那就不能培养出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不能在未来的学习中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进而影响学生的语文知识的掌握。所以教会学生用严谨的态度去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让学生学会捕捉那些稍纵即逝、不为一般人所注意的细微现象,进而深究其内在的表象。以此来提高学生独到创新能力。
三、由浅入深的拓展思维,为创造能力的发展开拓更广泛的空间
能够提出问题,仅仅是个开始。如何在更短的时间内把它解决掉,才是学习的关键。当然,能够提出一个较好的问题,也是孩子思维拓展的体现,也能够凸显出孩子的独到之处,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因此老师要适时地加以肯定。更重要的是谁能够用最直接的方法、最快捷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才是每个老师教学的初衷。这就需要老师有善于包容错误的胆量。我们允许犯错,但我们在犯错之后要懂得反思。针对同一个案例,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去引导,让学生自己纠正自身的错误。让思维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这样就能够培养出学生自我反省的能力。在今后的学习中就不会囿于单一的思路。
四、给孩子一片想象的蓝天,让能力插上自由的翅膀
首先,孩子的内心是奇幻多彩的,所以他们对事物的看法也是斑斓多样的。我们不要因为他们的不切实际就评价得一无是处,也不要因为他们的童言无忌就大发雷霆。善于倾听,学会接受。这不仅仅是作为一个语文老师的基本要求。也是所有老师的职责所在。我们要学会生活在孩子的世界里,去分享他们的童真,去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这样我们才能站在同一个平台上共同分享学习知识的乐趣。才能让他们毫无顾忌的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范文5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语文教学 创新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所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得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自主学习的能力,这对于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目前初中语文创新教学的现状探讨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所能接触到的各种信息越来越多,创新已经成为了改变人们生活和提升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动力。在学校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就是要将目标定位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上。在传统的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之中,受到应试教学的影响,学生的创新能力很难得到很好的提升。教师在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也大多采取满堂灌的方式进行讲述,这就不能够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语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也使得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学习的主动性受到很大的压制。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一定的措施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广大初中语文教师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促进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分析
1.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进行大胆的教学创新。在之前传统的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是一味地进行语文知识的讲解,学生也只能机械地进行听课,教师在课堂上讲授什么,学生就只能学习什么,并且在语文练习中的答案也往往是以老师说的为准。这种模式不仅仅在一定程度上抹杀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会使得学生容易失去语文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进行动脑,积极地参与到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来,以此吸引学生在阅读与写作方面进行大胆的尝试,使得学生的思维可以得到很好的拓展。也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地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很好的拓展。
2.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有对自己所学的知识具备非常浓厚的兴趣,才会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之中。所以,在初中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精心对教学的内容进行设计,然后巧妙地设置疑点,这样才可以达到吸引学生进行创新的目的,也才能够使得学生的精神高度地集中到初中语文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来。另一方面,在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思维和学习方法,让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形成自己的思维,促使学生通过多角度寻找适合自觉解决问题的思路。学生一旦对认识对象有了比较浓厚的兴趣,学习起来也就会更加轻松,这可以比较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3.营造轻松愉快、有利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良好氛围。一些学生因为语文学习的基础不好,对于语文课程往往会存在一定的恐惧感和焦虑感,他们往往害怕自己说错话,或者是受到批评与质疑,因此在课堂上不敢发言。所以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当为学生营造良好、轻松的课堂氛围,用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有自我展示的机会,特别要注意给胆怯和内向的学生创造更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以此引导他们说出自己的观点。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只有深切地感受到老师的尊重与关怀,才可以真正地释放自己的内心,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教师在教学中要能够允许学生犯错误,给学生知错改错的机会,这样才可以增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信心,使得他们的创新思维得到很好的发展,从而更加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要想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就是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进行大胆的创新。应用有利于学生创新的课堂语言积极地鼓励学生进行思考与探索,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学习初中语文的信心。教师在教学中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可以很好地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拓展,能够使得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使得学生在日后能够成为社会所需要的新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高玉珍.初中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交流版).2010(12).
[2]曲桂金.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0(16).
[3]张彩云.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09(07).
[4]叶淑容.关于初中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探讨[J].考试周刊.2009(29).
[5]杨晓燕.初中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初探[J].德宏教育学院学报.2001(01).
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范文6
【关键词】职教语文;学生;创新;能力
一、创新与创新能力的内涵
创新是在当今世界,现代社会中出现频率非常高的一个词。我们每个人都会说创新,都会用创新,那么什么是创新?创新这个词起源于拉丁语。它原意有三层含义,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创新能力也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重要要求,那么什么是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通过这种能力能突破常规的界限,以超常规甚至反常规的方法、视角去思考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从而产生新颖的、独到的、有社会意义的成果。创新能力的本质在于将创新意识的感性愿望提升到理性的探索上,实现创新活动由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的飞跃。
众所周知,职业教育不同于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其培养目标是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其办学宗旨也是突出人才的实用型特点,为人才进入用人单位打下坚实基础,因此创新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职教语文作为职业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担负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任务。
二、在职教语文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性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但是职业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职业至上”的层面,它不应该只是职业知识的教育,更重要的是创造力的培养。好的职业教育,一方面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另一方面,必须遵循教育的规律、技能之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创造,将知识技能与个人兴趣以及职业结合起来,实现创造与创新。然而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教育方法仍未摆脱普通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重讲有余实践不足,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同时功利性较强,过分强调职业技能的培养,忽略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所以排挤语文等人文素质的软科学严重。不得不承认的是,这也与职教语文教学存在众多弊端,进而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有重大关系。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学生的后续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足。职教语文课程作为人文教育,可以实现提升学生人格修养、道德完善和个性成长的目标。因此职教语文教师必须要秉承创造教育理论,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新世纪实现职业教育构建和培养综合能力的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教育教学体制,职教语文责无旁贷。
三、如何在职教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教师更新观念,树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意识
毫无疑问,要树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意识,最重要的是就是创新职教语文的教育模式。而创新职教语文的教育模式必须是建立在教育观念的转变基础之上。传统的职教语文教学和普通中学语文教学非常相似,应试“填鸭”教育,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然而,这类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存在严重的两个问题:第一,忽视了职业学校中的学生学习基础与普通高中学生存在一定的差距的事实;第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接受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因此,转变教师教育理念迫在眉睫,同时这也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要解决的问题是,职教语文教师应该主动寻求教学的创新,将职教语文从接受型教学转变为研究型教学,在启发与感悟中提高学生的智慧。其次,创新语文教学应该更要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关注学生的性格特点,有意识地对学生的特点和长处进行挖掘,发展学生的个性,通过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2.为学生的创新营造民主、自由、和谐、安全氛围和环境
创造心理学的观点认为,民主、自由、和谐、安全的精神环境,是创新素质成长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因为只有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才会有人格的自由与舒展,才会有创造性思维的活跃与激荡,进而才会有创新潜能的迸发。现代人才学的研究发现,那些卓有成就的杰出人才,都和青少年时期享有民主、宽松的成长环境有关。可以说,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就是在营造一个生长和孕育创新能力的温床。
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以饱满的激情感染学生的情感,从而渲染教学气氛,营造生动活泼的、互相交流的、感情融洽的育人环境。同时要求教师必须彻底改变居高临下的习惯姿态,建立起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发扬教学民主,保障学生的“心理自由”,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敢想、敢问,活跃思维的创造性。此外教师要及时地进行表扬和鼓励,使学生产生积极性。在教学活动中,教与学是双向的交流,学生不仅有充分的动脑、动口、动手的时间与空间,而且可以无拘无束地充分表现自己、表达个人的思想、认识和情感,尽情舒展自己的创造个性,在成长与发展的过程中,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不断的拓展与运用。
3.创新教育模式,让教学生活化、互动化
由于受几千年文化背景的影响及传统教育制度束缚,学生习惯了那种收授式的教学方式,形成了思维的惰性。传统的照本宣科,以本为本,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现代教育观提倡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发展。新课标指出我们教师要鼓励学生“天马行空的个性化畅想”,要“千方百计去创设民主化、建设性的思维场和语言场,让学生的笔管汩汩流淌出个性化的思想和语言”,让他们的灵性“快乐的挥洒”,在生活和互动中实现创新能力的提高。
基于此种现状,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职教语文教师必须要从语文教学入手,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教材为范例,活化教学结构,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生活是学生学习的源泉也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延伸,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那么相应的在潜移默化中就越容易提高创新能力。因此教师要在教学内容上让语文课和职校设置专业涉及的生活领域相结合,和就业涉及的生活领域相结合,面向学生展开宽广的生活世界,让语文教学内容生活化,在生活的推动下,实现创新能力的提高。
在学习中创新不简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生活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发现新的问题、新的知识,创造性地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知识,做到让学生生活“语文互动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生活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树立语文是生活的组成部分。教师要采取多种互动形式引导学生将语文知识与具体生活的多向互动,实现现代职业教育追求的目标——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创造。
参考文献:
[1]成思危,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文萃[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6.
[2]路昕怡.职教语文教学要突出实用性与实践性[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3).
[3]陈红梅.职教语文“学生参与”教学模式初探[J].中等职业教育,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