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理科思维的培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理科思维的培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理科思维的培养

初中理科思维的培养范文1

一、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

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是指一种具有主动性、独创性的思维方式,往往能突破习惯性思维的束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其观点总是富有新的创意。传统的语文教学顺应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对学生进行“题海战术”式的训练,影响了学生创造能力和智力水平的发展。而创新思维则表现为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结合,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互补,在人的创造能力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其它方面的能力所不能取代的。帮助学生善于发现、乐于表达、走向成功。教学实践证明,在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过程中会使学生产生难以名状的愉悦,而快乐的情感体验反过来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穿针引线,铺路架桥。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看,创造力与智力并不是同一回事。虽然创造需要有分析、计算、排列等能力作为基础,需要左右两半脑的配合,但是,集其大成者,是右脑的创造功能。智力高的人不一定都具有很高的创造力,而具有一般智力水平的人,经过培养,却可能具有较高的创造能力。

二、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自由宽松的创新环境。心理学研究显示,人们如果生活在鼓励自由探索、标新立异、发明创新的民主和谐气围中,那么他们的创造力就会迅速的发展起来;如果生活在不允许自由探索和研究的一言堂、家长制的环境中,他们的创造力就会受到限制,甚至会受到扼杀。因此,教师应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意识,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尽可能地满足他们心理上的需求,竭力营造一个宽松、宽容、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变传统的“师道尊严”为现代的“良师益友”,使学生对老师发生亲近感、信任感,进而“亲其师而信其道”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劳动,面向主体,热情引导学生探究和质疑,鼓励他们标新立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和喜悦。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和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动机、求知欲、积极性、主动性,都是帮助学生形成和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条件,但他们不会自动涌现,这就要求教师优化教学方法,改革课堂结构,精心设计教学环节,选取最能激活学生思维的角度为突破口,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诱发学生主动进入学习的思维。

三、引导学生爱思考,善质疑,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征 爱思考,善质疑,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征。“多想出智慧,深思能创新”。质疑,是深思的结果。我们也许会碰上这样的学生,问他们有问题没有,他们总说没有,可是他们考试起来成绩总不好。究其原因,就是学生虽记住了某些知识,但没有深入理解,不会应用。要对所读文章真正理解,必须有质疑和探疑的精神。指导和带领学生深入剖析,把握课文的精神实质。读书不能满足于一般的感受和现成的结论,要有透视力,对文章以外的意思都能识别、体味。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动机,引导他们谈看法、摆见解,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学生探疑的过程中教师不要用预制的结论去束缚学生的思想,要鼓励他们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在引导学生质疑探索的过程中,要十分注意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经常在这方面进行训练,学生的学习才会变得主动,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迫使或者引导学生主动、独立地表现自己”,使其逐步具有探索意志、创新精神。要使学生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通过提出问题,设置悬念。提出问题是指,提出学生一时还无法解决的问题,借以强调所要学习的重要性,震撼他们的心理,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疑”是探求知识的起点,也是激发学生思维的支点。教师教学要从“疑”入手启发学生思维,质疑求异。求异是创造性思维方式,善于求同,更善于求异,求异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方式。它要求学生对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思考,鼓励学生做出不同回答,或鼓励学生摆脱习惯的思维方式,另辟蹊径,发展求异思维能力。这样既可以使问题得到全面解决,也可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及独创性。

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初中理科思维的培养范文2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性思维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学生科学素质和今后的学术潜力。故此成为新课标的培养目标之一。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这种思维训练。益处是有助于开启学生的智慧,砥砺学生的灵感,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授人以鱼,莫若授人以鱼,它揭示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科学过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重在培养思维能力,而各种思维能力中最活跃和最具创造力的就是发散思维既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是依据研究对象所提供的各种信息,使思维打破常规,寻求变异,广开思路。充分想象,探索多种解决方案或新途径的思维形式。它的主要特征是求异性和多样性,包括横向思维、逆向思维及多向思维。它要求眼界放宽,对已知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并加工,从而收到一个信息输入和多个信息产生的功效。其特点表现在思维活动的多向性;其功效表现为可以开启心扉、震撼心灵、挖掘深层信息,架设起由已知到未知的桥梁,创造出新的思维和解法;其操作要求从一点出发,向四周辐射,思接千载,心鹜八极,从而编织起信息网络达到思维的预想目标。在初中生物课教学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本文从如下几方面进行论述:

一、创设思维情境,鼓励大胆质疑,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A.A斯托利亚尔指出:“充分暴露思维过程是教学的指导原则。”教师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启发学生主动探究,要创设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创设情境,为激发学生的思维提供灵活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营造学生积极提问、充分展示自己的环境,让学生大胆质疑,对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及时表扬、肯定,让学生经常享受到成功的心理体验。……“教师应把设问、质疑贯穿在生物课堂教学的始终,引导学生在积极参加教学实践活动中发展思维能力,特别是发散思维能力。”[1]教师要在设置问题上下功夫,要让学生跳一跳、跷跷脚就可以够得到、摘得下桃子。这样学生就会乐于思考,品尝成功的滋味。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索,诱发创新。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激发学生动脑提问题的积极性,努力开发学生发散思维能力,要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让学生在教师的表扬与肯定声中愉快回答问题,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学生有了自信心 ,学习情绪就高涨,思维就活跃,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对具有导向性、启发性和富有思维价值的疑问,教师要及时给与肯定和赞扬,并组织学生讨论。切不可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观点置若罔闻,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任何一种见解和观点,甚至是不正确的观点,否则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挫伤学生质疑发问的积极性,压抑学生的思维发展。通过逐步提高精心设计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学、讨论和得出正确结论,,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勤于思考的积极性和促使他们钻研教材,还可以开阔他们的思路和开发他们的智力,从而培养自学能力;同时,更要让学生以学习的主人的身份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 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地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若学生的主体性不能被突出时,往往会出现启而不发、问而不答的尴尬局面,学生不主动思考,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进入不了最佳的学习状态,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所以只有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精神,促使学生展开思维,勇于思考和乐于思考。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首先,教师要做到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学习中与学生商量,使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真正主人,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确保学生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其次,教师要用人格魅力征服学生,使其对教师产生钦佩之情。……“教师的人格魅力表现是虚怀若谷;淡泊闲静;吐纳山海精华;洞察人情世故;融和经典史籍;驱逐卑污的心绪;摒弃世俗情节”[2]同时,在教学中教师的情感要与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使心灵达到无所束缚的状态,尽显性情本色,达到思与境偕,另学生肃然起敬,爱其师而重其道。在教学中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让学生产生好奇心,要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学生能够做的事教师坚决不做,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注重学生自学和合作学习,重视学生情感,使学生愿意与师交流,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三、纵横交叉联系,变换不同的角度,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在生物课教学中,教师要打破学生原有的思维定势,提出的问题要具有代表性,有较高的“含金量”,要多方位开拓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从多种渠道,运用多种方法求解。这样能够使学生思维开阔,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对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起着铺路架桥的作用。变换角度,教会学生逆向思维的方法。逆向思维是发散思维的重要形式,它是从反方向去思考与分析问题,,逆向思维也反映了思维过程的间断性、突变性反连接性,它是突破旧的思维框架,产生新思想、发现新知识的重要思维方式。教师在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变换角度思考,通过逆向思维将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横向思维是发散思维的另一种形式,它是从知识之间的横向相似联系出发,即从生物学的不同分支(生理学、遗传学、形态学、生态学)去考察对象,或从不同学科的知识,如化学、物理、地理等有关原理或规律去模拟、仿照或分析问题的方式。在教学中,要系统综合各个条件,然后得出正确结论。……“例如谈到“沙尘暴”可引导学生发散思维:1.分析产生原因(植被、人类的污染、气候等);分析危害(污染、沙漠化、沙尘天气对人的健康与交通等方面的影响);3.治理措施(防止污染、禁止乱砍乱伐、退更换林、限制开发等”。⑶这样引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分析和解释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总之,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心理学家认:人的创造力等于知识量乘以发散思维。个人的创造能力的大小和他们的发散思维成正比。可见,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他们当前的学习和今后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我国的基础教育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培养和造就有慧心、会学习、能创新的人才,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参考文献:

[1]李建成.朱宝娥.《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2007年第03期

初中理科思维的培养范文3

关键词:思维习惯;严密性;灵活性;广阔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6-292-01

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主动且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因素,组织学生开展数学活动,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数学教学中,发展思维能力是培养能力的核心。也就是说数学的课堂教学不仅是数学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利用数学知识这个载体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思维的创新是思维品质的最高层次,只有多种品质协调一致发生作用才能有助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本文就结合自己的实践和认识对以下四个问题进行初步探索:

一、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良好的思维习惯,主要体现在是否敢于思维和独立思维。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应为学生的思维提供空间和时间,注重思维诱导,把知识作为过程而不是结果教给学生,为学生的思维创造良好的思维环境。

1、按课的逻辑程序设计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习惯。数学课堂教学中药剂高质量的提问,使学生不断产生是什么、为什么的定向反射。高质量的提问在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长时间的维持学生的有意注意,而且还会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独立思维习惯。例如,在讲解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时,可以如下进行:

(1)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要求学生说出平行四边形的要求学生说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并利用学生已有的研究几何图形的经验得到课题,把学法指导有机地贯穿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通过交流讨论得出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命题,最后得出“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

(2)在证明命题时,首先引导学生对四个命题的证明顺序进行研究。尽管四个命题都可以运用定义去证明,但教材编排的证明顺序仍然值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去认识和体会生活中就近上车的道理。

(3)在辅助线引入上应把精力放在辅助线的产生过程上,使学生不仅知道添什么,更要明白为什么这样添。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知识问的联系和作用的理解,同时还可以消除学生在添辅助线问题上的心理压力,使学生更有信心地学好几何。

(4)定理证明研究之后应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消化理解并整理学习过的知识和研究方法,使学生把新知识和方法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和方法结构中去,接着进行应用研究、练习。最后引导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和研究进行小结。尽管可能各人的收获、体会不完全相同,但通过讨论和交流总可以受到相互启发。 以上可以看出在设计上注重了结论的探求过程和方法的思考过程的研究,由于学生亲自参加于知识的产生过程,由此对知识产生有一种亲近感,由此而陶冶出来的基本态度和思维能力则可以长久地保持并对变化的情况有广泛的适应性。

3、鼓励大胆质疑、释疑,培养学生敢于思维的习惯。教师在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设疑提问并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对学生经思考回答的问题正确的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回答不完善的不应马上否定,而应让学生再想一想,把问题回答的更完善或更准确,以充分保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养成敢于思维的习惯。

二、推理严密性的培养 数学思维的发展首先是对概念的正确理解为基础,其次依赖于掌握,应用定理和公式进行推理、论证和演算。因而在理解掌握概念、定理、公式的同时,能正确表述(包括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并用它们进行严密的推理,做到步步有据是正确思维的前提,如a(a>o)表示口的算术平方根。那么求口的平方根和计算a(a>o)是否一回事?之间有何关系?如果没有对概念的正确理解,思维将处于混乱状态。如果说对概念、公式、定理的理解和正确而严密的表述是正确思维的前提,那么清晰明确的思维脉络,则是正确思维的保证。因而培养学生思维的顺序性显得非常重要。

三、克服思维定势,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

在思维和解题中有“法”可循、有“路”可行。但有些学生往往忽视知识的灵活运用,受到某些方法的局限,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影响了思维的灵活性,因而在教学中应设法克服学生的某些思维定势,注重多角度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全面性。

四、引导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创新性

初中理科思维的培养范文4

一、创设新型的师生关系。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是保证创新教学实施的重要条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创造力量最能发挥的条件就是民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努力创设一个能诱发学生潜在的创造智能,能自由释放其创新灵气的学习环境,创设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首先,教师要热爱和信任学生,承认学生具有巨大的创新潜能,这是课堂上达到民主和宽松的学习氛围的基础。其次,教师要让学生有较大的自由度,在课堂上允许学生自由的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不应该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自由提问、问题讨论、相互交流、回答提问等活动作过多过细的限制和要求,避免产生学生因害怕违反教师的有关规定而感到紧张、焦虑甚至压抑的现象。

二、激活教师的创新精神。

江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国家兴旺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之林”作为教育,既要继承前人留下的丰富人文、科学遗产,更重要是发展和创新前人所想不到、做不到的事情,显然,培养下一代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是全社会,尤其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所以教师的创新素质是进行创新学习指导的重要前提,没有善于创新学习的教师自然也就培养不出善于创新学习的新一代。作为学校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必须采取各种激励措施,改革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促其从靠拼体力、争时间换质量的“老黄牛精神”转变到高效率的“创新精神”上来,从“严格管理”、“整齐化一”的教学模式转变到“张扬学生个性”的“创新教育”上来。

三、进行课外拓展延伸。

联系生活实际课外开展小实验、小制作等,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创造性技能.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物理世界时,会产生无比激情的盎然的兴趣,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意愿,以开放的观念和心态,为他们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融洽的学习环境,不能把上下课铃声当作教学的起点和终点,应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向课外拓展延伸。让学生认识自己身边处处都有物理现象、物理知识和规律,大自然蕴涵着无穷的奥秘,培养学生形成善于观察现象,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知识和规律的能力和习惯,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鼓励学生发散推测。

对于任何事物来讲,联想都是创新的前提,只有在原有基础上发散思维,大胆推测才能开阔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解决问题这一过程中的所有脑力劳动则是创新思维的最好体现。所以,就初中物理教师而言,应该积极鼓励学生直视问题,开阔思路,广泛联系,以已有的知识经验及感知到的问题信息为依据,由研究对象的部分信息推测它所具有的全部信息,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一过程,不仅要重视思维的逻辑性、严谨性、探索性和发现性,还要重视直觉猜测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以及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的有机结合和协调统一。因此,作为教师来讲,这是需要好好把握的一点,必须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条件,让学生展开联想,使他们进入丰富的现象思维活动之中,进行大胆的联想与推测。为此,我对教材作了创造性的处理。如在“直流电动机”这一节演示实验处理中,共进行了4个实验贯穿全课。首先演示设疑,使学生觉察磁场对通电直导线会有力的作用,激起探究的兴趣,接下来用第二、三个实验,探究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方向与电流方向和磁感应线方向有关,第四个实验探究磁场对通电直导线的作用是有条件的。最后通过分析,用左手定则判定它们三者的关系,并提问:如果把通电直导线换成通电线圈放在磁场中它又将如何呢?这样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循序渐进地从演示设疑,分步研究,加深体验者去安排一系列实验,丝丝入扣,强烈地吸引学生和教师一起去探究,去发现,发挥想象,当最后完整地得出结论时,学生心中洋溢的是发现者的自豪感,而不是被动吸收的厌倦情绪。

五、开展多彩的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延续,它的形式多样,生动有趣,学生容易接受,非常乐意参加。开展课外活动,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还可以成立各种物理兴趣小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是这些活动的核心,它不仅要求有全新解决问题的思路,而且还要有把思路变成现实的本领。通过各种趣味物理比赛和针对性训练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各种比赛可以促进学生对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视,也可以让学生有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

六、开展有趣的实验设计。

实践是创新的摇篮,实验设计是一个动手动动脑并可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过程。学生通过自己思考设计实验方案,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创新设计能力,教师在组织中可引导学生阅读、查阅等手段来使学生在实验中获得一些实验的小窍门、实验仪器的代用品等,以开阔学生视野,启迪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同时教师在日常上课或生活中应注意经常提出一些能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问题,让学生知道物理与生活的联系,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在认真完成教材中的演示实验的同时,还要尽可能补充一些很能说明问题而又简单易做的实验。如:大气压一节,除规定的演示实验外,还可补充“啤酒瓶吞鸡蛋”、“人工喷泉”等小实验。另外,还要引导学生完成一些课外小制作、小实验。如“沸水煮鱼”、“纸锅烧水”等。通过这些实验既可巩固物理知识,又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无意中培养了自己创新思维的能力。

七、创立直观的教学情境。

这是刺激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起点,只有面对直观、生动的感性情境,学生才会有主动投入解决问题的动机。例如在“浮力产生的原因”教学设计中,先做演示实验,取两段相同的蜡烛,把一段用力紧贴在烧杯底上,另一段直接竖放在烧杯底上,然后在杯中注入水,让学生观察,发现一段蜡烛浮起来,另一段紧贴底上的蜡烛没有浮起来。什么原因呢?学生在惊奇之余诱发了兴趣,自然进入积极思维状态,尝试解释这一物理现象。

初中理科思维的培养范文5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

在新课程理念要求下,所有的教学活动必须围绕学生进行,树立以学生为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要求。

一、创造性思维的含义和本质

创造性思维是指突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它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直观猜测和想象为基础而进行的一种思维活动。简单的讲就是让学生突破传统习惯所形成的思维定式的思维活动,可以称为创造性思维。但是我还认为,创造性思维不能脱离其他的思维,它是多种思维结合的产物固然有其自身的规律,也必然遵循它思维的活动规律,可以说是不同的思维方式的对立统一。

(一)逻辑思维和直觉思维的对立统一是创造性思维形成的基础

逻辑思维是指通过遵循逻辑规律,对事物进行分析与推导,最后得出合乎逻辑的正确答案和结论的思维活动;直觉思维则与逻辑思维基本相反,它不是通过对事物的分析与推导,而是依靠灵感和顿悟,快速地作出判断和结论的思维活动,例如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逻辑思维与直觉思维互相联系,逻辑思维是直觉思维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基础,直觉思维又是逻辑思维高度成熟的产物,因此两者既对立又统一,是创造性思维形成的基础。

(二)集中思维与发散思维的对立统一是创造性思维形成的重要条件

集中思维是指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思路朝一个方向进行,形成唯一的答案;发散思维则是指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从一个目标出发,思维呈扩散状,从而实现多角度、多方面的思考,探索出多种方式的解决办法。有学者认为创造性思维只包含发散性思维,我对此持有不同的看法,发散思维纵然可以对问题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但是不会让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所在,所以我的看法是创造性思维还包括集中思维,集中是为了更好地发散,发散是为了进一步集中,只有发散度高,集中性好,学生的创造性水平才会高。

二、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策略

(一)营造科学合理的教学环境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重视学生的共同发展,初中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时,首先需要营造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环境。1.学校各级领导及教师都需要改变传统落后的教学理念,根据新课程理念,提出和制定先进的教学理念,给广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2.初中数学教师应该确立学生为课堂主体地位,根据学生思维能力的整体水平及思维潜力,使用能够培养学习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3.初中数学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与专业素质修养,通过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教材内容以及教学经验,营造出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环境。例如,初中数学教师在讲解《相交线》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在什么情况下两条线能够相交”,学生对对其产生疑问,而教师则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举例,学生通过分析问题与举例能够激发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二)注意培养想象力和猜想能力

创造性思维与想象力密切相连,引导学生联想和大胆地猜想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并指导学生掌握一些想象的方法,像类比、归纳等。如由分式与分数在形式上的相同,就猜想分式也有与分数相同的基本性质和运算性质;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去猜想相似多边形的性质。教师启发学生进行猜想,首先要点燃学生主动探索之火,“引”学生观察分析,“引”学生大胆设问,“引”学生各抒己见,“引”学生充分活动,让学生大胆猜想问题结论、解题方向、由特殊到一般的可能、知识间的有机联系。还可编制一些变换结论,缺少条件的“藏头露尾”题目,引发学生猜想积极性。

(三)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不断启发学生的创新灵感

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课堂教学理念是:一方面强调要归还学生们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强调的是要任课教师充分发挥主导的作用。这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只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任其发展也不能达到最终的教学效果,教学效率依然会很低下。这就如同,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若教师为伯乐,就要去发掘学生的优势,去培养去点拨。因此,培养初中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不断启发学生的创新灵感。具体来说,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各位任课教师应注意捕捉学生们的新想法新灵感。例如:在教初中《几何》解直角三角形时,课末设置了如下“悬念”:“你能不过河而测出河宽,不上山而测出山高,不接近敌人阵地而测得敌我之间的距离吗?任课教师通过引导,不断为激励学生思考创造条件,启发灵感。

(四)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常是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的,所以教师应该不断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科学合理的问题情境,然后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解决问题,学生通过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能够提升数学学习兴趣,也能够训练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勾股定理》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教学情景:一个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分别为15cm、20cm、25cm,这个三角形最长边上的高是多少?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与研究,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我们应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不断创新教育实践,重视各种思维能力间的联系和渗透,积极进行思维训练,促进学生的主体参与,不断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念楼.试论新课改背景下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剑南文学(下半月),2011,7(7): 309-310.

初中理科思维的培养范文6

关键词 新课标 数学教学 思维能力

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新课标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将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在课程标准之中。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实现向学习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新课标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现代教育观点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即思维活动的教学。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思维品质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谈谈初中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的几点看法。

一、要善于调动学生内在的思维能力

1、培养兴趣,促进思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每个学生自觉求知的内动力。教师要精心设计每节课,要使每节课形象、生动,有意创造动人的情境,设置诱人的悬念,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求知的欲望,并使同学们认识到数学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经常指导学生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自己所熟悉的实际问题。新教材中安排的“想一想”、“读一读”不仅能扩大知识面,还能提高同学的学习兴趣,是比较受欢迎的题材。适当分段,分散难点,创造条件让学生乐于思维。如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学生普遍感到困难的内容之一,主要困难在于掌握不好用代数方法分析问题的思路,习惯用小学的算术解法,找不出等量关系,列不出方程。因此,我在教列代数式时有意识地为列方程的教学作一些准备工作,启发同学从错综复杂的数量关系中去寻找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画草图列表,配以一定数量的例题和习题,使同学们能逐步寻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并在此基础进行提高,指出同一题目由于思路不一样,可列出不同的方程。这样大部分同学都能较顺利地列出方程,碰到难题也会进行积极的分析思维。

2、鼓励学生独立思维。初中生受经验思维的影响,思维容易雷同,缺乏探索精神。因而要多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例如比较大小,用“

二、要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恰当地示明学思关系,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数学学习中要使学生思维活跃,就要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正确思维方式。

1、要学生善于思维,必须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没有扎实的双基,思维能力是得不到提高的。数学概念、定理是推理论证和运算的基础,准确地理解概念、定理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认识能力。在例题课中要把解(证)题思路的发现过程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不仅要学生知道该怎样做,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是什么促使你这样做,这样想的。这个发现过程可由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或由教师讲出自己的寻找过程。

2、在数学练习中,要认真审题,细致观察,对解题起关键作用的隐含条件要有挖掘的能力。学会从条件到结论或从结论到条件的正逆两种分析方法。对一个数学题,首先要能判断它是属于哪个范围的题目,涉及到哪些概念、定理、或计算公式。在解(证)题过程中尽量要学会数学语言、数学符号的运用。

3、初中数学研究对象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研究数量关系的,另一类是研究空间形式的,即“代数”、“几何”。要使同学们熟练地掌握一些重要的数学方法,主要有配方法、换之法、待定系数法、综合法、分析法及反证法等。

三、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在学生初步学会如何思维和掌握一定的思维方法后,应加强思维能力的训练及思维品质的培养。

1、要注意培养思维的条理性与敏捷性。根据解题目标,确定解题方向。要训练学生思维清晰,条理清楚,遇到问题能按一定顺序去分析、思考,对复杂问题应训练学生善于于局部到整体再从整体到局部的思维方法。学生在思维过程中,要能迅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要注意培养思维的严密性和灵活性。每个公式,法则、定理都有它的来龙去脉,都有使它成立的前提条件,都有它特定的使用范围,要做到言必有据。选择一些习题让学生先做,再针对学生思维中的漏洞进行教学分析。例:a是什么数时,方程ax2-(2a+1)x+a=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很多同学只注意由=[-(2a+1)]2-4a·a=4a2+4a+1-4a2=4a+1>0,推得a>-14。而如果把a>-14作为本题答案那就错了,因为当a=0时,原方程不是二次方程,所以在a>-14还得把a=0这个值排除。正确的答案应是-140时,原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