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务应对审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务应对审计范文1
近年来,我国新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实施,不仅加剧了医疗单位之间的竞争,同时也对医疗单位的发展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使得医疗单位财务内部审计所面临的风险不断增多。如何降低医疗单位财务内部审计风险,是每一个医疗单位财务管理人员都在思考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我院财务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并制定了应对措施,以期能为其他医院财务内部审计工作带来好的借鉴意义,现做出以下综述。
一、医院财务内部审计风险的概念及特点
(一)医院财务内部审计风险的概念
医院财务内部风险是指医院在经济活动、收入、支出情况等财务报告环节、领导管理环节和内部控制环节上存在的未被发现的错误。医院财务内部审计风险长久以来都是医院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医院的正常运营具有重大影响。
(二)医院财务内部审计风险的特点
总结医院财务内部审计风险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医院财务内部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具有客观性。二是任何一个医院都存在财务内部审计风险,医院财务内部审计风险具有普遍性。三是医院财务内部审计风险任何时间均可发生,具有随时性。四是医院财务内部审计风险可制定应对措施进行防控,具有可预测性和可应对性。
二、医院财务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风险
(一)缺乏完善的财务内部审计管理制度
多数医院的管理者未给予医院财务内部审计工作足够的重视,未制定健全、完善的医院财务内部审计管理制度,或制定的管理制度存在很多漏洞,未能及时完善。有调查结果显示,虽然现阶段我国很多医院内部设有财务内部审计部门,但其中多数医院的财务内部审计部门并不适在自愿情况下所设立的,而是迫于国家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这种情况下设立的财务内部审计部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医院财务内部审计风险。
(二)医院财务内部审计缺乏权威性和独立性
调查发现,医院财务工作人员在从事医院财务内部审计工作中较易受到个人感情因素和个人利益因素的影响,使得医院财务内部审计工作缺乏公正性。继而对医院财务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和所设立的财务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产生影响,直接影响医院财务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实施。此外,上述因素还会对医院财务内部审计机构所得审计结果的权威性产生影响,直接影响医院管理人员在财务方面提出的决策的准确性,不利于医院相关财务政策的有效贯彻和实施。
(三)医院财务内部审计工作人员职业技能水平有待提高
医院财务内部审计工作的专业性较强,对工作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要求较高,不仅需要工作人员熟悉财务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还需要工作人员具备一定的财务管理能力。然而,现阶段多数医院财务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缺乏对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且道德素质不高,风险意识不强,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医院侵吞公共财产和浪费科研资金等现象的发生。
三、医院财务内部审计风险的应对措施
(一)完善医院财务内部审计管理制度
医院相关管理人员制定并不断完善财务内部审计管理制度,规范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使得医院财务内部审计工作有制度可依,促进医院财务内部审计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和公正化。
(二)提高相关管理人员对医院财务内部审计权威性和独立性的重视
医院相关管理人员应重视医院内部财务审计工作本身所具有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强调财务审计工作的规范实施,确保财务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不影响医院财务内部审计工作的权威性和独立性。
(三)加强医院财务内部审计工作人员职业技能的培训
聘用道德素质高、责任心强的审计工作人员,并于财务内部审计人员上岗前对其进行岗前培训,不断提高财务审计工作人员的职业技能和财务内部审计风险意识。
四、总结
自从改革开放实施以来,我国各项经济政策不断出台,经济发展迅猛,逐渐形成了一个以公有化为主体的综合市场经济体制。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健全,我国医疗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大,以成为医疗单位运营管理中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一现状提示各大医疗单位应加强医院财务审计工作风险防控工作。
我院本次对财务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风险进行了分析,并制定了有效的应对措施。实施应对措施后,我院财务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总结全文不难发现医院财务内部审计工作对医院整体发展的影响。现阶段医院财务内部审计风险正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医院只有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才能推动医院财务内部审计工作顺利实施,促进医院整体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春华.医院财务内部审计风险分析与应对措施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4,05(11):205
[2]邱奕青,朱小刚.基于财务舞弊特征的审计风险分析与应对[J].中国内部审计,2014,08(7):39-41
[3]周先桂.医院财务内部审计风险分析与应对措施探讨[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4,08(5):71-72
财务应对审计范文2
关键词:内部审计;责任意识;审计特点;国有企业;财务共享模式
国企集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其发展水平会对我国经济发展质量以及速度形成直接影响。为保证国企集团稳定性发展,确保国家综合实力可以得到进一步提升,各国企业纷纷加大了对内部管理工作,尤其是财务管控工作的改革力度,开始将财务共享模式纳入了内部管理之中,财务共享模式优势以及影响开始逐渐凸显出来。为抓住机遇,积极应对各项影响,对财务共享模式及其对企业内部审计的影响展开分析是极为必要的。
1财务共享优势
在国有企业实施财务共享模式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优势:第一,有助于提高部门工作效率。在共享模式环境中,各业务部门以及会计人员只需掌握本部门业务即可,个人分工极为明确,会计业务处理目标更加可靠规范,人员工作效率会得到切实提升,同时由于财务共享平台会在各种先进技术的支持下,将公司内部所有数据归集到大数据库之中,管理人员可以利用平台直接查找到每个流程负责人,能够及时究责,能够达到确实提升人员责任意识的效果,会计信息处理会更加准确、高效,这对于财务内控工作开展而言是极为有利的;第二,有助于提高业务部门责任意识。完成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之后,企业可在财务共享系统支持下,对工作流程实施标准化处理并将其上传到共享平台之中,正如上文所述所有业务人员工作职责范围会更加明确清晰,会为责任追责提供可靠数据依据,更加便于展开财务监督以及内部控制;第三,有助于强化财务信息质量。财务信息质量是展开财务管理以及内控管理的基础与关键,其价值性极为突出。在财务共享环境中,企业可实现对会计信息的优化以及标准化处理,会计业务流程标准化以及效率化水平会得到有效提升,会计信息可靠性更加理想,会为管理层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支持,更加便于领导及时作出准确决策,会对企业稳健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2企业内部审计特点
企业内部审计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更加侧重管理审计。实施内部审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业务目标以及发展战略落实提供保障,管理部门会通过内部审计手段,在防止造假的同时作出正确决策信息,可以更好地为企业管理以及业务目标实现提供服务,并不是单纯地进行财务数字审核,是以为企业运营与发展进行服务为目标的管理审计;第二,更加注重分析、查询审查。相较于普通企业,国企尤其是国企集团层次结构更为复杂,审计人员需要对企业集团组织结构以及运行方式等展开综合分析,所需考虑内容更多,审计人员需要通过对审计方法的充分运用,借助查询、观察以及分析审查等手段,及时获得各项信息,以便对审计单位业务展开更加全面的了解;第三,更加注重子公司、分公司之间关系协调。审计部门在对子公司实施审计的过程中,需要有计划地展开各项审查工作,要通过对审计的宏观调控,把握好各子公司间关系,以便将子公司的积极性充分带动起来,确保各项审计工作可以及时有效开展,注重集团公司内部审计权威性以及统一性,保证集团公司与子公司的统一协调。
3财务共享模式对国企内部审计的影响
3.1整合数据
传统审计工作所需各项数据需要通过人工手段实施收集,不仅审计人员工作量相对较大,且存在着数据收集不全面或收集不准确、不及时等方面的状况,而在财务共享环境中,数据收集会更加智能,通过对财务共享平台的运用实现对数据的集中化处理,数据整合水平相对较高,审计人员只需在平台中直接提取数字即可,可在有效节约时间的同时保证工作效率,会对审计工作产生积极影响,保证审计工作统一性以及规范性。
3.2改善审计方式
与传统审计工作方式相比,财务共享模式下的审计工作方式得到了切实改善,非现场审计以及现场审计有机结合的工作模式,会更加便于审计人员了解情况,审计会更加全面,数据获取也会更加简便、快捷,能够在保证审计工作效率的同时,对被审计单位展开全方面管控,更加便于审计报告制定,审计报告公信度也会得到有效提升。3.3对人员要求更高财务共享模式对于内部审计人员的要求更高,强调人员不仅要掌握熟练的业务能力,同时还要具备高水平计算机操作等方面技巧。人员需要快速适应新的审计环境,及时明确新的审计目标以及审计工作方式,以便更好地胜任审计工作。如果人员存在计算机操作水平较低或无法安全使用各项数据的状况,便会对财务共享模式功能发挥形成限制,并不利于审计工作展开,所以人员方面培训与强化训练也是国企人员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4影响对策
4.1建设财务共享中心,实施集中资金管理模式
国有企业子公司财务管理活动多数较为相似,且财务管理流程存在着较为雷同的问题,这些均为集中管控模式应用做好了铺垫。企业需要以此为基础,通过对信息技术以及其他先进技术的合理运用,结合自身财务管控需要以及内部审计需求,制定出针对性较强的财务共享中心建设方案,从而有步骤地展开财务共享中心构建工作,实施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完成财务共享中心建设后,需要按照成员单位资金集中管理,需要实施统一资金运营调度模式,以便推动企业集团内部资金良性化发展。国有企业需要加大对共享中心信息系统的关注力度,应增加在这一方面时间以及成本等的投入,做好系统优化更新工作,以防出现系统漏洞,保证财务数据安全。
4.2推动内部审计现代化建设
在具体实施审计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首先需要以储存设备、服务器设备以及安全设备为基础,展开审计系统基本建设层建设工作;其次按照内部审计流程以及审计内容,实施审计系统数据层建设,并要通过对财务共享中心以及财务数据间逻辑关系的运用,对数据层进行进一步细化,将其分成单位审计数据、审计信息管理以及数据共享交换等区域,以为审计系统应用提供可靠数据作支持;最后对现代化技术实施整合,将人工智能技术、可视化等先进技术融入审计业务管理工作中,满足共享服务和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对接各项需求,从而达到有效提高内部审计水平的目标。
4.3设置全面预算管理机制
国有企业可通过对全面预算管理机制的运用,强化集团管控力度,做好成员单位预算、结果考核以及审查等各项工作,确保管理层能够对成员单位资金实际需求以及运用情况有更加清晰的认知,从而做好集团发展资金调动与协调,保证每一分资金运用价值。在进行管理机制建设过程中,企业不仅需要按照预算管理组织架构建设专业预算业务部门,同时还要将国有企业集团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要对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落实予以积极配合,进而将管理机制真正落到实处,从而实现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辅助。
4.4合理运用共享平台,保证审计管理质量
4.4.1转变内部审计方式传统国有企业审计多以事后审计为主,会在经济活动结束之后再实施内部审计工作,虽然此种工作模式具有一定优势,但对审计工作价值发挥形成了直接限制,无法提前帮助企业明确隐藏隐患。基于此,企业需要利用共享平台改变自身审计方式,要在平台支持下,利用财务信息对个体经济活动展开提前预判、审核以及分析,确保可以在非现场审计以及现场审计有机结合的环境中,不断提高审计工作开展效率,从而有效改变单纯事后审计模式,实施全过程审计,以便实现对审计滞后性问题的有效处理,保证企业经济活动审查评价质量,进而达到对经营风险效果实时充分分析评估的目标。同时,企业要以此为基础对审计方式进行转型与升级,以便实现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科学把控,降低不必要的经营风险以及损失。
4.4.2降低内部审计成本国有企业整体规模相对较大,经营范围相对较为分散,在实施内部审计过程中需要配备多名审计人员共同展开审计工作,人员工作强度以及工作量相对较大,不仅会对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形成一定程度上的浪费,同时还有可能会因为人为方面的问题而造成财务数据准确性以及及时性受到影响的状况。为有效规避这一问题,企业需要借助财务共享平台优势,对公司所有财务数据展开集中整理、收集与处理,并要在汇总完成后对其实施风险评估以及审核分析,从而实现跨区域、跨时间数据整合处理模式,降低不必要的成本投入,保证审计活动开展质量。
4.4.3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企业不仅要利用财务平台实施数据整理与共享,同时还要将审计结果及时反馈到有关部门,辅助被审计单位做好整改等一系列工作,保证企业内部控制时效性得到进一步提升,进而将企业经营风险控制在最低。
财务应对审计范文3
现在企业的经营活动通常需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来进行,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产品销售、物品采购以及外观的建设都是需要企业管理考虑的因素。财务管理与核算是企业的核心,只有综合的多方面的因素进行考虑,才能够有效地对各部门的工作进行协调,使得企业向好的方向发展。这些工作的协调都需要通过企业内部的会计审核来实现。
(一)对管理人员的监督的促进
在企业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企业的领导者在企业中的地位和控制范围是最高的,企业的领导若是不能够有效地对企业内部员工进行审核,不能充分地发挥内部会计的审核工作,对于整个企业来说都是一种损失。如果相关的领导者出现了的现象,将会给企业或者事业单位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做好会计审核工作对于领导者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避免重大损失情况的出现。会计工作人员在对企业内部进行审核时,对于企业内部出现的经济问题可提出相应的意见,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方案,避免企业出现大的财务风险。
(二)对企业财务控制的促进
对企业内部的财务进行控制,是实行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企业事业单位的相关的财务管理指标是否能够达到,各部门财务收支是否能够达到平衡等。种种因素都需要通过企业内部的会计审核来进行,会计审核工作发挥作用,才能够避免企业出现财务上的风险,促进企业更好地向前发展。
(三)对于企业年度核算工作起到了促进作用
企业的年度预算对于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企业会计核算的财务报表是否与企业的会计制度相符;企业年度预算是不是合理;在进行预算时是不是按照国家以及企业内部规定来进行核算;预算能不能有效满足企业一年来的正常开支等因素,都需要通过会计审核来确定。
(四)对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开支预算起到监督作用
企业属于一个整体,相关的部门和单位工作人员数量较多,因此就需要对各部门的经济或活动进行监督。例如企业出现的各种经营活动的手续和相关的凭证是否按照财务部门的要求来进行填写、工程预算以及其他的费用预算等,这些财务因素需要会计审核发挥作用,对企业内部的财务工作起到监督作用,使企业的资金得到合理的利用,避免成本浪费。
二、企业需要加强会计审核
企业想要实现科学合理的管理,就需要重视企业内部会计审核人员的工作,加强会计审核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对于会计工作人员的审核工作要充分的支持,在会计工作人员上岗时,需要进行综合能力以及专业能力进行培训,使会计工作人员能够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价值,在企业管理中发挥自身的职能,保证会计审核工作的顺利进行。随着科技的发展,企业还需要加强对会计审核工作人员的信息化技术进行培训,培养工作人员的服务能力,更好的为企业服务。
三、结语
财务应对审计范文4
关键词:新财务会计制度;高等学校;内部审计;影响
中图分类号:F239.4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7-000-01
一、高校内部审计的理论基础
1.高校内部审计的概念
高校内部审计主要是指负责高校内部审计的专职人员,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对该学校的经济活动进行定期,定量的审核检查,并对检查的资料进行归纳和整理,以确保其资料的合规性,并针对审计活动出具相关审计报告。高校设立的内部审计单位一定要具有独立性,这样才能良好的起到监督学校经济活动合法性的作用。
2.高校内部审计的内容
由于高校自身的经营性质,决定了高校内部审计的内容。高校内部审计的内容主要涉及到收入审计,支出审计,财务预决算的审计以及经济责任审计四个方面的内容收入审计主要是对高校的各种收费项目进行审计,审核内容主要是看有没有合规票据,是否存在乱收费现象,是否设立专用资金户等等。
支出审计主要是对高校支出的经费进行审计,审核是否存在乱开支的现象,是否存在挪用专用资金的现象,是否存在购买的固定资产账实不相符等等。
财务预算的审计,主要是对高校经费预算进行审计,主要审核高校是否存在经费超出预算的状况。通常每个高校都会设定经费预算标准,不经批准不得超出该标准。
经济责任的审计主要是针对离任责任主体的审计,主要审计离任前相关人员的经济责任进行审计。
二、新财务会计制度下高校新制度内容分析
对比新旧会计制度,我们不难发现新的会计制度在会计主体,会计师职责,资产管理,负债风险控制,财务监管方面都做出了相应的明确和调整,这就使得高校财务制度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第一,会计计量的变化,新会计制度下,营业税改增值税,高校的计税依据,计税方法,以及税率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这就会直接或间接影响高校的税负,从而影响高校的经营活动。此外新会计制度的实施,使得高校的会计计量更加真实可靠,更能准确的反应高校的资金运转情况。
第二,会计核算内容的变化,新会计制度下,高校的会计核算方法更加明确细化。如新会计制度下,适当调高了固定资产的单位价值标准,并采用权责发生制对固定资产折旧进行相应的核算,弥补了旧会计制度下不能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真实价值的现状(因为旧会计制度下不计提折旧)。此外还细化了会计核算科目,如累计折旧,高校会计核算还新增了政府收支分类,部门预算以及国库集中支付等相关内容的核算,并新增行政管理支出等会计科目,使得高校会计核算更加细化。
三、新财务会计制度对高校内部审计的影响分析
新财务会计制度对高校内部审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审计类别,审计内容,审计职能三方面的影响,下边我们将从这三方面进行分析。
1.审计类别
根据高校内部审计的内容,高校内部审计的类别可以分为收入审计,支出审计,财务预算审计以及经济责任的审计。但是新的会计制度下,由于新增政府收支,国库集中支付等内容,相应的审计内容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如,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强调了财务预算审计的重要性,这就要求高校相关部门对于预算的收入,预算的执行,预算的支出进行严格的把关,并根据新制度将固定资产的审计也纳入到相关的流程中,以确保审计的完整性和严谨性。此外,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审计报告的范围应该相应的进行扩充,除了对原有审计内容进行评价以外,对于高校的效益,风险等也要作出相应的评估。
2.审计内容
新财务会计制度下,财务收支内容更加细化,这就要求高校在进行收支方面审核的时候,要严格按照新财务会计制度进行逐条审核,如审核财政补助收入,科研教育收入,经营收入等等,以确保账目的规范性,合理性。对于高校的支出,要区分经营支出和事业支出,其中新会计制度下的事业支出又包括教育事业支出,科研事业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后勤保障支出以及离退休支出五个部分,进行审计的时候要一一对应其相关内容。对于年末的结余要进行合理的分配,以防止账实不符的情况。而对于一些其他的支出,如对外捐赠,转让,报废等行为要严格按照新会计制度进行审计,以防止出现乱支出的现状。此外,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另一审计重点就是对于资产的审计,重点审计资产的折旧,即固定资产折旧归于累计折旧。无形资产的折旧归于累计摊销。
3.审计职能
旧财务会计制度下,高校内部审计的职能主要是对高校的经济活动的合法性进行相应的监督,从而提高高校的风险防范意识,从而促进高校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旧会计制度下强调的是发现错误,改正错误。但是新的财务会计制度,对于审计又提出了新的要求,新会计制度强调审计职能的防范性,它要求相关审计部门进行角色的转换,即由原来的监督职能向管理职能进行转变,不是仅仅督促高校部门的活动,而是引导高校进行正确的决策。这就要求高校审计要建内部控制制度,财务信息披露制度以及风险防范制度,在内部审计的程序上加以控制,进而做到为高校更好的服务,从而促进高校的整体财务管理水平,将高校的经营风险降到最低。
四、结束语
审计工作,是每个企事业单位经营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因为它不但可以起到监督企事业单位日常经济活动的作用,还能帮助企事业单位防范风险。不同的经济环境,不同的会计制度,审计工作具有不同的内容和含义。新财务会计制度的时代已经到来,高校相关财务部门应该仔细领会新会计制度的宗旨,结合各高校自身的情况,适时调整自身的审计内容,审计方法,及审计流程等等,以适应新会计制度的发展,从而真正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惠.新制度对高校内部审计影响分析[J].财会通讯,2015,13:99-101.
财务应对审计范文5
摘 要 审计委员会制度在我国的发展已有近十年的时间,为了更好地发挥其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财务报告质量的作用,应从若干方面进行改进。
关键词 审计委员会 财务报告质量 影响分析
一、 我国审计委员会的历史发展与现状分析
审计委员会是指董事会中一个主要由非执行董事组成的专业委员会,它最早源于美国,至今已经有七十多年的历史。其产生的诱因是美国麦克森•罗宾斯药材公司倒闭案,设立的初衷是给单位的外部审计工作提供支持,从而进一步提高财务信息的质量。
审计委员会通过监督公司财务报告的过程,提高了财务报告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减少了公司管理层与投资者间的信息不对称,有助于提高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和增加公司价值。
我国自2001年开始系统地引入审计委员会制度,主要目的是:1、代表董事会审核财务报表,以此提高财务报告的质量;2、使非执行董事能够独立的判断,并在企业经营控制中扮演积极的角色;3、通过提供沟通的渠道和讨论关心问题的论坛加强外部审计人员的地位;4、通过向内部审计人员提供独立于管理人员的较大的独立性,强化内部审计职能的地位;5、增强了公众对财务报表可靠性和客观性的信心。
在2002年初,由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联合颁布了《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建议上市公司董事会可以按照股东大会有关决议设立审计委员会。由于是建议,审计委员会并没有什么法律保障。2005年修订的《公司法》规定“上市公司设立独立董事,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但并未就董事会下设专门委员会做出规定。2007年中国证监会明确规定上市公司应披露审计委员会的履职情况汇总报告,统计显示2007年862家沪市上市公司中95%已经设立了审计委员会。至此,审计委员会制度基本建立起来。
二、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现状分析
会计信息是投资者获取企业信息的重要来源,是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主要依据,它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直接关系到投资者的利益,关系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关系到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从20世纪90年代初,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相继成立,我国证券市场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与此同时,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却令人担忧,会计信息严重失真,降低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甚至真实性,对证券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1.会计信息不真实。真实性是会计信息最根本的质量特征,也是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行为最基本的要求,但我国上市公司中存在着严重的会计造假和利润操纵现象。具体表现有: ①编制失实的盈利预测;②编制并披露虚假的财务报告;③严重的盈余管理行为导致会计信息失实。
2.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会计信息要发挥作用,不仅依赖于其真实性和可靠性,充分性、及时性和可比性同样重要。我国《公司法》、《证券法》等法律法规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时间都作出明确规定,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会计信息披露体系。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的现象时有发生,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对关联企业间的交易信息披露不够充分、及时;②回避诉讼事项;③隐匿担保行为。
3.披露的会计信息前后不一致。我国上市公司对一些重要事项的披露前后明显不一致,对投资项目、盈利或亏损预测以及亏损原因的说明经常发生变更。每逢业绩报告公布之后,便有大量的更正公告随之出现,这说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稳定性较差,其有用性必然会受到影响。
三、提高审计委员会治理效率的几点建议
1.确定适宜的审计委员会规模。审计委员会的规模应兼顾工作内容的复杂性和提高决策效率的需要,一般在3--5人之间为宜。上市公司在确定规模时,主要应该考虑的因素有:第一,所处的行业性质。风险较大的行业审计委员会人数应较多。第二,公司规模的大小。审计委员会的规模要与公司的规模和业务量相匹配,随公司的大小变化而变化。
2.建立和充实审计委员会章程的内容。审计委员会工作章程作为审计委员会工作的指南,是指导审计委员会执行董事会授权的责任及证交所所要求责任的依据,完整的审计委员会章程通常应包括以下内容:①人员组成;②职责权限;③决策程序;④议事规则。审计委员会的章程必须经过公司董事会的复核与核准,以取得权威性和合法性。
3.健全审计委员会信息披露机制。完善的信息披露不仅能够向股东、监管等各方传递审计委员会运行的相关信息,还能为评价审计委员会制度有效性提供依据。为增强审计委员会的透明度,一方面监管机构应将审计委员会的相关信息作为一项强制披露的内容,另一方面扩展披露内容,明确披露程度。具体涉及的审计委员会信息应有:①审计委员会的角色和职能,并将审计委员会的章程或工作细则披露于指定网站;②审计委员会成员的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③审计委员会的会议每年召开会议的最低限制次数、本年召开审计委员会会议次数、各成员参加会议情况;④审计委员会年度工作情况,披露审计委员会具体工作内容。
审计委员会在我国发展的时间不长,要想充分发挥其在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方面的重要作用,制度的建设与完善之路任重而道远。
本文为2011年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立项课题《我国审计委员会对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实证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JJ1118
财务应对审计范文6
关键词: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财务困境;预测效用;标准审计报告;非标准审计意见;持续经营能力;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
中图分类号:F276.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131(2013)02005808
一、引言
在经历了2008年的金融海啸和2012年的欧债危机的冲击后,全球经济发展走势仍扑朔迷离,上市公司面临着严峻宏观经济形势的考验,随时有可能陷入财务危机,因此,对公司财务困境的预测便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现有的一些研究多借助公司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体系,构建识别公司财务状况的判别模型,如一元判别模型、多元线性判定模型、多元逻辑模型和多元概率比回归模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联合预测模型等,这些模型通过观察和分析一些典型的敏感经营和财务指标预测公司可能发生的财务困境,准确程度相对较高;但是由于模型的构建复杂,指标选取和利用专业性较强,不便于广大投资者使用,其普及和推广受到一定的限制。
“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goingconcern opinion,简称GCO)”是指审计师在审计报告中明确提及被审计单位存在持续经营不确定性的一种审计意见,那么能否直接利用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GCO来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加以判断,并进行公司财务困境的预测?
少数学者的研究认为,GCO不具有信息含量。例如,Mann(1982)研究认为,银行等信贷金融机构和证券师支持审计师披露持续经营问题,明显夸大了审计师所掌握的知识,审计师不一定具备评估机构评估持续经营问题所具备的专业知识;Brown(1989)的研究也持此观点。林钟高等(2009)研究表明,随着公司持续经营能力不确定性程度的提高,注册会计师更容易出具严厉程度高的审计意见,而且随着公司持续经营不确定性程度的提高,注册会计师判断审计意见类型时难度加大,审计职业判断质量会逐渐降低;吴佳(2011)认为注册会计师得出恰当的GCO具有一定难度,GCO有可能误导财务报告的信息使用者,使他们在以此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时产生偏差,因此GCO不具有信息含量。
更多的学者认为,注册会计师是具有专业胜任能力的高技术人才,相对于其他人,其掌握的专业技能以及公司的内部信息使他们更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和结论,因而所出具的GCO具有信息含量。如,Dodd和Dopuch(1984)研究表明,在(-2,+2)以及(+1,+5)的时间窗口内,证券市场对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的负反应程度明显强于其他类型的非标准审计意见;Jones(1996)认为市场对GCO的反应取决于市场对公司被出具GCO先验概率的影响,即越能准确地预测到公司将被出具GCO,GCO时的市场反应程度越小;廖义刚(2007)采用事件研究法和长时窗下的关联研究法,通过多元回归分析认为在中国证劵市场上审计师出具的GCO具有一定的信息含量;黄秋敏等(2009)研究认为,市场对首次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具有显著的负面反应,同时市场能区别对待注册会计师出具的不同类型的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在年度报告公布的较短时窗内市场对无法表示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的负面反应显著高于对强调无保留、保留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的负面反应。
总之,国内关于GCO的研究,多侧重于审计意见与持续经营能力的研究,在GCO的效用方面,没有着重对其对财务困境的预测效用加以探讨。而在财务困境预测方面,大多从财务和公司治理、构建模型来进行研究,工作量大、专业性强,推广和普及困难较大,并没有充分挖掘审计报告的信息含量,从审计意见的角度进行探讨。同时,我国A股上市公司中GCO的统计和搜集工作量较大,现有的关于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的实证研究的数据基本都是2009年以前的,缺乏及时的更新。本文将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利用2007—201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进一步研究GCO对公司财务困境的预测效用,从新的视角来充分挖掘GCO所具有的效用,并拓展关于财务困境预测的研究。
王宗萍,王 强: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对财务困境的预测效用
二、我国上市公司GCO与财务困境的总体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