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程管理的前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程管理的前景范文1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建筑工程;施工;成本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ly fierce market competition, in short time, good quality premise, how to further control costs have become to the goal of construction market chase. Fine management as a modern enterprise necessary management mode, has favored by people from all walks of life. This article from the meaning of fine management, combining with our country building engineering the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architecture construction process in how to carry on the fine management related discussion.
Keywords: fine management; Building engineering; The construction; cost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和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很多人们会发现生意越来越难做。就建筑市场来讲,建筑商们不仅要在前期的竞标中争取低价竞标,在施工过程中更要尽量控制成本,这样才不至于在后期的买卖中亏损。控制成本就要在员工雇用、原料采购、质量监督方面下功夫,事无巨细的进行严格控制把关。简而言之,就是“精细化管理”。20世纪50年代在日本兴起的“精细化管理”概念日益得到人们的赞同与追捧,生产商们都对该概念进行认真的研究,以期能解决自己建筑工程中的问题。
一、精细化管理概述
1、精细化管理的内涵。所谓“精细”就是关注细节,凡事进行精致化管理。建筑施工过程的精细化管理是指施工企业不仅要关注工期与工程质量,更要通过规范化、细致化的手段,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与降低成本。精细化管理概念自提出以来,受到广大发达国家的重视,更成为现代企业管理所不可忽视的方面。现代市场的竞争不是单纯的时间与质量的较量,更是企业整体素质的比拼。谁能在建筑工程的整个过程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谁才能获得最终的成功。
2、精细化管理的意义。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注重细节不仅是自然人的发展要求,更是一个企业的生存法则。精细化管理概念是对“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的一个系统化、体系化的提升。精细化管理在企业进行人资管理、成本控制、提高企业整体执行力以及企业绩效上都有显著作用。首先,精细化管理目的在于建立一套系统科学的管理机制,从各个环节入手,改变传统粗放式管理模式,提高整个企业的执行力,实现现代企业的精细化管理。其次,精细化管理在管理流程上注重对每个员工、每道工序、每个问题的关注,消除员工懒散懈怠的现象。同时加强对每道工序的监督,确保保质保量完成工程。再次,实施精细化管理可以降低资源消耗,降低企业成本,确保经营战略目标的实现。在长远以及整体意义上对提高整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企业盈利的能力都有帮助。建筑工程关系到国家甚至是每一位居民的利益,精细化管理就是要从细节入手,控制成本,严保质量,既维护生产商的利益也维护广大群众的利益。
二、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管理现状
在严峻的市场竞争下,多数建筑工程企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成本控制与科学管理的意识。但是建筑工程队伍庞大,工程管理人员难以对全体员工的整体意识进行控制管理。浪费资源、粗放管理、成本亏损的现象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存在,传统的粗放式经营并没有得到很大改观,施工过程中的问题仍不容小觑。
1、缺乏管理意识。目前大多数的建筑工程由建筑公司承包,虽然法律已有规定建筑工程的主体结构必须要由承包单位自行完成,但是现阶段的一些承包公司多不具备自行完成的能力,转包现象普遍。这就造成了整个建筑工程管理的分散,建筑公司对承包单位仅有工期的限制,其他人力、成本均由转包方自主决定。整体上人力资源管理没有科学的管理与控制,施工没有按需设岗,人情用工现象严重,建筑工程的整体模式懒散、效率低下。此外,从工程的规划到施工的具体工序,整个建筑商没有统一的规划,目标与施工相分离。
2、缺乏成本控制意识。成本关系到一个企业的盈利与否,现代建筑市场不景气,建筑招标中标底压得非常低,如果施工过程中再不注重成本控制,那么整个工程必然要面对亏损。现在原材料成本逐年升高,员工的工资逐年上涨,企业利润空间大大减少。但现有的企业从招工用工到原料采购再到设备使用维护都没有专门的管理,极大地造成了成本的加大,进而影响企业利润。
3、缺乏质量保障意识。如上所述,现有的建筑市场中分包转包现象严重,施工队伍缺乏用工管理、成本控制意识,这间接地对工程的质量造成影响。整体的工程质量不仅要从原料上保证,更要从施工的过程中得到保证。由于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偷工减料现象严重,在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的情况下抢赶工程,工程质量难以保障。此外我国建设管理部门对于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不力,盖楼拆楼现象普遍,建筑通常达不到规定使用年限。监管的不力更加加剧了建筑商的放肆程度。
三、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精细化管理
基于建筑市场存在的上述问题,建筑商提高管理意识、成本控制意识、实行精细化管理已经势在必行。这些问题由来已久并且涉及到整个施工的方方面面,因此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精细化管理也是一个长期而细致的过程。
1、建筑承包方的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涉及方方面面,首先要树立精细化管理意识的就是建筑的承包方。建筑承包商进行建筑承包的目的就在于通过此项工程盈利,要想获得更大的利润就要在各个环节上进行成本控制。首先,建筑承包商要制定标准化的管理实施细则。建筑承包商要在工程投标、工程分包、建设施工、质量检测上都有自己一套完善精细的细则,对每个环节进行严格把关,确保最终的结果与预算差距不大。其次,建筑承包商要设立自己的监督小组,在施工现场进行监督检查,对于员工的雇用、原料的采购、设备的维护以及质量进行监督,切忌把任何工程都交给施工队伍。再次,建筑承包商要定期召开会议,对施工方以及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建立内部考核与竞争机制,改善懒散的管理模式。
2、工程施工方的精细化管理。工程施工方是完成工程的直接主体,因此施工方自上而下更应该有一套自己的精细化管理模式。首先,施工方要对员工进行严格筛选。员工是直接作业人员,员工的素质关系到工程的顺利进行以及工程的质量问题。因此施工方在招工中一定要进行严格把关,选择对工作有利的人员。其次,施工方要加强对原料采购、设备维护方面的管理。多数施工场地没有人员进行维护,出现问题的设备不经修理便被废弃,浪费了资源。在原料采购方面要选择质量好价格优的材料,降低施工成本。最后,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施工者要时刻记住建筑工程关系到居民的利益,施工一定要达到国家法定标准,不合格的建筑一定要进行重修,不能因为工期与成本问题而偷工减料,损害建筑质量。
3、建设管理部门的精细化管理。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精细化管理不只是涉及建筑承包方与施工方,还包括国家建设管理部门的精细化管理。建设部门作为最终的质量检验部门,承担着对国家以及社会群众的责任。建设管理部门在质量检验中,要细化责任,关注细节,不放过每一个不合格的地方。建设管理部门人员一定要加强意识,事无巨细的进行质量检测,确保工程质量。同时,对于严重不负责任的单位进行严惩,以示警戒。
结语: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各种问题由来已久,施工过程实行精细化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和重要的工作。但是,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继续做大做强,赢取更多的利润,就要从细节抓起,不断运用精细化的分析和规划调整自己的施工策略。建筑工程的承包方与施工方只有从自身改善,用精细化的管理来武装自己,才能在整体上提高工程质量,增强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陆绍笺. 浅谈如何加强建设工程精细化管理[J]. 科学之友, 2011,(06) .
[2] 汤志军,黄炎. 加强工程精细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益[J]. 湖南交通科技, 2011,(01) .
工程管理的前景范文2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项目管理技术;前景发展
1.建立了项目管理知识体系
1.1 美国项目管理协会的PMBOK
PMBOK (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 )是项目管理协会(Project Manageme- nt Institution , 简称PMI ) 所创建的一套项目管理知识体系,1986 年首先推出, 又分别在1996 年和2000年进行了两次修订。PMI 于196 年在美国宾州成立, 是目前全球影响较大的项目管理专业组织, 它的成员主要以企业、大学、研究机构的专家为主。
1.2 国际项目管理协会的ICB
ICB( IPMA Competence Baseline―国际项目管理专业资质标准) 是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nternational project Management Association, 简称IPMA )于1996 年推出的一个项目管理知识范畴体系。IPMA 于1965 年以欧洲国家为主成立的一个国际项目管理专业组织, 现在它的成员以代表各个国家的项目管理研究组织为主。
1.3 中国工程项目管理知识体系
2003年6 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了由国内一批著名的工程管理专家学者《中国工程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一书, 它是由国际项目管理专业资质(IPMP) 中国认证委员会授权中国建筑业协会工程项目管理委员会(CPMC)组织编写的,它在借鉴国际上通用的项目管理方法的基础上,结合中国近20年推行工程项目管理的实践经验,初步建立了“中国工程项目管理管理知识体系(C - CPMBOK)”。
2.实行项目管理资格认证制度
2.1 IPMP
IPMP (International Project Management Professional-国际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是IPMA在全球推行的四级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体系的总称。IPMP是对项目管理人员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的综合评估证明,根据IPMP认证等级划分获得IPMP各级项目管理认证的人员,将分别具有负责大型国际项目、大型复杂项目、一般复杂项目或具有从事项目管理专业工作的能力。IPMA依据国际项目管理专业资质标准ICB,针对项目管理人员专业水平的不同将项目管理专业人员资质认证划分为四个等级:(1)A级证书CPD(Certificated Projects Director -认证的高级项目经理);(2)B级证书为CPM( Certificated Project Manager -认证的项目经理);(3)C级证书为PMP( Certificated Project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认证的项目管理专家);(4)D级证书为PMF( Certificated Project Management Practitioner -认证的项目管理专业人员)。
2.2 PMP
PMP是由项目管理协会(PMI)在《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知识体系之上建立并在全球推广的一种项目管理专业入士认证制度。现由三种资格认证体系构成:(1) CAPM( Certificated Associate in Project Management) -项目管理专业助理师资格认证;(2) PMP( Project Management Professional)-项目管理专业人员资格认证;(3) CAQ(Certificate of Added Qualification) -行业项目管理师资格认证。
2.3 国际工程项目管理专业人员资质认证
中国建筑业协会为了提高中国建设工程项目经理的整体素质和建筑业企业的项目管理水平,在全国建筑业企业项目经理职业化建设别是培训内容中增加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知识,引进了国际项目管理专业培训和资质认证标准。
经IPMP中国认证委员会同意并授权中国建筑业协会工程项目管理委员会(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committee of china construction industry association,简称CPMC)负责IPMP中国建设行业的专业培训和资质认证工作,其中包括建立国际项目管理(建设行业考前)培训体系的建立。国际(工程)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考前培训的教材绕一使用中
国项目管理研究委员会(PMRC)编写的《中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与国际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标准》以及国际项目管理专业资质(IPMP)中国认证委员会授权中国建筑业协会工程项目管理委员会组织编写的《中国工程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专业培训教材。
2.4 注册建造师
注册建造师是国家实行的施工项目管理人员的执业资格管理制度,这一执业资格制度将逐步替代原有的施工项目经理行政审批制度。现阶段实行注册建造师与项目经理资质证书双轨制,至2008年2月27日过渡期满后,项目经理资质证书将停止使用。
第一次注册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将于2004年9月25和26日进行。注册建造师共分14个专业,每个专业分为一级建造师和二级建造师。依据规定,一级注册建造师可以担任《建筑业企业资质等级标准》中规定的特级、一级建筑业企业可承担的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的项目经理;二级注册建造师只可以担任二级及以下建筑业企业能承担的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的项目经理。
3.项目管理组织模式创新
近年来,在项目管理组织模式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上,突破了传统的业主自行管理、设计一管理、项目管理承包与项目管理、项目总承包、CM和BOT等模式,提出并应用了一些新的组织模式。
3.1 Partnering棋式
Partnering模式是一种新的建设项目的管理模式,80年代末在美国产生。它是指项目参与各方为了取得最大的资源效益,在相互信任、相互尊重、资源共享的基础上达成的一种短期或长期的相互协定。这种协定突破了传统的组织界限,在充分考虑参与各方的利益的基础上,通过确定共同的项目目标,建立工作小组,及时地沟通以避免争议和诉讼的发生,培育相互合作的良好工作关系,共同解决项目中的问题,共同分担风险和成本,以促使在实现项目目标的同时也保证参与各方目标利益的实现。
Partnering模式在组织上的特点就是有一个Partnering主持人(Facilitator),他是由参与各方共同指定的负责整个Partnering模式的建立和实施的人员。Facilitator是一个中立的第三方,其主要任务是策划、准备并主持所有的Partnering讨论会,指导形成Partnering协议书,指导建立项目评价系统、争议处理系统和工作小组。组织Partnering模式的培训,并在Partnering模式实施的整个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指导和强化Partnering模式。
3.2 动态联盟模式
动态联盟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或者特定的事业部和职钝部门,为实现某种共同的目标,通过公司协议或联合组织等方式而的一种网络式的联合体,它是那些欲结盟的企业在自愿原则下,出于降低交易费用、减少不确定性、实施优势互补等目的,以契约方式结合起来的共同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合作模式。
动态联盟的主要成份和组织结构可以根据特定的项目进行重新的组织安排和组合,这种组合是经营战略、结构和管理方式的一种特殊结合,既不同于市场也不同于企业,而是第三种组织形态。在项目管理中,动态联盟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3.2.1供应链式动态联盟
即施工单位和原材料供应商之间建立供应链式的动态联盟,施工单位向供应商提出对原材料的质量、交货期、价格等方面的要求,通过双方的信息共享,供应能够及时了解施工进度和原材料需求,施工单位也能及时了解供应商的生产能力和运输能力。动态联盟建立可在投标前,也可在中标以后。
3.2.2总承包式动态联盟
对总承包发包的项目,可在招标前若干施工企业、设计单位和材料供应商以动态联盟方式组建施工联合体进行总承包投标,中标后根据联合协议以动态联盟方式进行工程建设。也可在中标后,由总承包企业组建设计单位、施工分包单位和材料设备供应商的动态联盟,以动态联盟方式进行工程建设。
3.2.3冈络式动态联盟
总承包式的动态联盟是建立在合同关系基础上的,而网络式动态联盟是建立在自愿合作和信息与活动交互基础上的,动态联盟体内的各方未必有合同关系,各方之间根据联盟协议进行合作,这使合作各方能够在等地位上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和风险共担。
3.3伙伴关系模式
建设项目管理中的伙伴关系管理模式是指项目的各个参与方,通过签订伙伴关系协议做出承诺和组建工作团队,在兼顾各方利益的条件下,明确团队的共同目标,建立完善的协调和沟通机制,实现风险的合理分担和矛盾的友好解决的一种项目管理组织模式。这种组织模式是介于Partnering模式和动态联盟之间间的一种模型,它即没有Partnering中的第三方协调人,也不似动态联盟模式中以总承包企业为主导的临时性和项目型的共同联盟关系,而是一种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其中的一方处于领导地位,如业主方。伙伴之间根据一种”伙伴章程”来相互约束和协调。负责香港公营房屋的兴建、出租和出售的香港房屋委员会近年来一直致力地推行这种模式,房委会还在其制定的2001/2002机构计划中进一步强调了“与顾客及其他参与者建立伙伴关系,并加强与员工和顾客的沟通,清楚了解彼此目的和需要”的策略方针。
4.项目管理技术的发展
近年来,在项目管理中,项目计划与控制方法已不在限于传统的计划与控制图技术(如甘特图、进度计划网络技术和资源分配图法等),随着人们对项目管理要求的程度越来越高,一些新的技术和新的管理思想方法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
4.1项目风险管理技术
在传统的项目管理中,一直把风险管理作为项目管理的附加内容,而不是把它作为项目管理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项目管理实践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项目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因此复杂的风险分析与管理技术逐渐应用到项目管理中,如蒙特卡罗模拟技术、决策树技术、风险评级技术、模糊数学方法、风险分析模型、风险注册数据库系统(Risk Register Database System)等。项目风险管理技术的一个新的思想,是将风险管理整合到项目管理的框架体系中,实现全寿命周期的风险管理,称为风险管理过程(或程序、流程)技术(RMP - Risk Management Process)。
4.2 项目集成化和结构化管理技术
现代项目管理取得革命性发展的一大特征,是在项目的组织、计划与控制以及人力系统采用了集成化的管理方法,将项目的进度控制、成本控制、质量控制和人力资源管理进行整合,形成管理的整体化和集成化。实现集成化的主要方法就是项目管理的结构化技术,包括项目结构分解技术(PBS)、组织结构分解技术(OBS)、工作任务分解技术(WBS)和费用结构分解技术(CBS)。项目管理的结构化,不仅为集成化提供了框架,而且为项目的组织与管理系统的设计、计划与控制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提供了帮助。实际上,现代项目管理主要就是依靠这种结构化技术。
4.3 项目管理可视化技术
由于项目管理酌复杂性、庞大性和专业分工的多样性,为项目团队的沟通、控制带来了很大的障碍,这是项目管理的不可见属性。为此,人们提出了一种独特的可视化项目管理方法。这种技术借助信息技术,采用精心设计的图表和3D模型,将项目管理的顺序管理和情景管理行为与项目管理的通用词汇表、团队协作、项目周期和项目管理元素结合在一起,使复杂的项目管理形象化为简单的流程和原则,为项目团队提供了一种易于沟通和信息交流的管理平台。
4.4项目过程测评技术
一个项目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和很好的计划,但不意味着项目的成功。项目管理中如何能保证项目按预定的计划执行,一直是项目管理者头疼的问题。项目过程测评技术正是为解决这一问题而提出的。该技术是为项目划分为若干个可控阶段,并设计每一阶段应交付的工作成果和阶段结束时的检查清单,每一阶段结束时及时检查项目进展状况并对项目过程的健康程度做出评价,提出待解决的问题,分析即将面临的风险,确定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4.5 项目回顾和项目管理成熟度评价思想与方法
项目管理成熟度评价是指评价一个企业项目管理水平的成熟程度。一个创举性的工作是Kerzner鸭提出的成熟度评价PMMM模型,该模型将企业项目管理成熟度水平划分为五个层次(级别),并说明达到每一层次关键之处和升级标准,模型还分别为每一级别设计了评估题,根据得分评估企业的项目管理水平。
4.6 大型项目管理和多项目管理方法
大型项目通常涉及到数以百计千计的承包商、设计单位、咨询单位、监理单位、材料设备供应商等,因此项目的计划、协调和监控是相当困难的。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源于德国的项目总控管理模式能够较好地解决大型项目管理的问题。这一模式就是设立专门的项目总控单位,它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为业主提供项目总体目标的策划和控制服务,这样就形成了为大型建设工程的业主提供控制服务和项目管理的两个层面,即项目总拉和工程监理。
大型工程项目往往是由多项目组成的,一个企业内部也有多个项目同时在运行也是普遍现象。
5.我国工程项目管理改革与发展
尽管我国现代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研究和实践较晚,但业内人士已意识到实行项目管理建设模式的巨大意义。近年来工程项目管理方面的改革步伐明显加快,社会各个方面都在为建设我国的现代工程项目管理体系而努力。从理论界来看,项目管理专家们一直致力于引进和介绍国际上先进的项目管理理念、组织模式和项目管理技术与方法,并结合我国的情况,提出建设性的建议。从政府方面来看,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相继颁布了系列政策、规程和规范,如《建设工程监理规范》和《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等,旨在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项目管理体系、规程和方法。从企业方面为看,企业界有识之士也正在把现代项目管理理论引入实践中,一些大型施工企业把经营战略转向工程总承包领域,有些企业在尝试动态联盟等项目组织管理新模式,有些业主单位引入了国际上通行的项目管理承包和全过程的项目管理服务模式,有些监理企业正在转换经营思路,积极开拓项目管理的业务。
工程管理的前景范文3
关键词:水利施工;安全管理;成本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
Abstract: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has changed from the former State Ministry of construction unit to have the status of a legal person, shall bear civil liability with independent economic entity. At present, enterprises can only rely on the competitive bidding for construction projects, and through the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the project to obtain the survival and the development. From the current management means, depending on the project manager in a large extent. This paper made the following studies on project management of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Key words: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safety management; cost management; project management; qualit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407.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前言
施工项目经理是施工企业项目经理的简称 (以下简称"项目经理"),是施工承包企业法定代表人在施工项目上的代表人。因此项目经理在项目管理中处于中心地位,是项目管理成败的关键。
1.项目经理是施工承包企业法人代表在项目上的全权委托人。从企业内部看,项目经理是施工项目全过程所有工作的总负责人,是项目的总责任者,是项目动态管理的体现者,是项目生产要素合理投人和优化组合的组织者。从对外方面看,作为企业法人代表的企业经理,不直接对每个建设单位负责,而是由项目经理在授权范围内对建设单位直接负责。由此可见,项目经理是项目目标的全面实现者,既要对建设单位的成果性目标负责,又要对企业效率性目标负责。
2.项目经理是协调各方面关系,便之相互紧密协作、配合的桥梁和纽带。他对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承担着全部贡任,即承担合同贡任、履行合同义务、执行合同条款、处理合同纠纷、受法律的约束和保护。
3.项目经理对项目实施进行控制,是各种信息的集散中心。自下、自外而来的信息,通过各种渠道汇集到项目经理的手中;项目经理又通过指令、计划和"办法",对下、对外信息,通过信息的集散达到控制的目的,使项目管理取得成功。
4.项目经理是施工项目责、权、利的主体。这是因为,项目经理是项目总体的组织管理者,即他是项目中人、财、物、技术、信息和管理等所有生产要素的组织管理人。他不同于技术、财务等专业的总负责人。项目经理必须把组织管理职责放在首位。项目经理首先必须是项目的责任主体,是实现项目目标的最高责任者,而且目标的实现还应该不超出限定的资源条件。责任是实现项目经理责任制的核心,它构成了项目经理工作的压力和动力,是确定项目经理权力和利益的依据。对项目经理的上级管理部门来说,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把项目经理的这种压力转化为动力。其次项目经理必须是项目的权力主体。权力是确保项目经理能够承担起责任的条件与手段,所以权力的范围,必须视项目经理责任的要求而定。如果没有必要的权力,项目经理就无法对工作负责。项目经理还必须是项目的利益主体。利益是项目经理工作的动力,是由于项目经理负有相应的责任而得到的报酬,所以利益的形式及利益的多少也应该视项目经理的责任而定。如果没有一定的利益,项目经理就不愿负有相应的责任,也不会认真行使相应的权力,项目经理也难以处理好国家、企业和职工的利益关系。
一、成本管理方面
1.建立规范、统一、标准的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制。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模式和体制,应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则和标准化、规范化的原则进行建立。施工项目经理部是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主体是施工项目经理部,施工项目经理部成本管理的主体是项目全体管理人员及施工作业队全体施工人员,项目经理是项目成本管理的核心领导,这样形成了一个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成本管理体系。对成本管理体系中的每个部门、每个人的工作职责和范围要进行明确的界定;赋予相应的权利,以充分有效地履行职责;在责任支配下完成工作任务后,需要用一定物质奖励去刺激,彻底打破过去那种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格局。这样层层落实,逐级负责,使项目成本管理工作做到责权利无空白,无重叠,事事有人管,杜绝了推倭扯皮,一切有章可循,有据可查,使项目的成本管理工作形成一个完整的成本管理体系。2.从质量成本管理上要效益。对施工企业而言,产品质量并非越高越好,超过合理水平时,属于质量过剩。无论是质量不足或过剩,都会造成质量成本的增加,都要通过质量成本管理加以调整。质量成本管理的目标是使4类质量成本的综合达到最低值。一般来说,质量预防费用起初较低,随着质量要求的提高逐渐会增加,当质量达到一定水平再要求提高时,该项费用就会急剧上升。质量检验费用较为稳定,不过随着质量的提高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增长。而质量损失则不然,开始时因质量较差,损失很大,随着产品质量不断改进,该项损失逐步减少。三者交叉的作用,必须能找到一个质量成本最低的理想点。正确处理质量成本中几个方面的相互关系即质量损失(内、外部故障损失)、预防费用和检验费用间的相互关系,采用科学合理、先进实用的技术措施,在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水平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工程成本。项目经理部也不能为了提高企业信誉和市场竞争力而使工程全面出现质量过剩现象,导致完成工程量不少,经济效益低下的被动局面。3.从工期成本控制上要效益。如何处理工期与成本的关系,是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即工期成本的管理与控制对施工企业和施工项目经理部来说,并不是越短越好,而是需要通过对工期的合理调整来寻求最佳工期点成本,把工期成本控制在最低点。工期成本管理的目标是正确处理工期与成本的关系,使工期成本的总和达到最低值。工期成本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项目经理部为了保证工期而采取的措施费用;一方面是因为工期拖延而导致的业主索赔成本,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施工环境及自然条件引起的,也可能是内部因素所造成,如停工、窝工、返工等,因此所引起的工期费用,可称其为工期损失。一般来说,工期越短,工期措施成本越小;但当工期短至一定限度时,工期措施成本则会急剧上升。而工期损失则不然,因自然条件引起的工期损失,其损失额度相应较小,通常情况下不予赔偿或赔偿额度较小,该部分工期损失可不予考虑。因施工项目内部因素造成的工期损失,随着时间的推移,经验的积累会逐渐减少。综合工期成本的各种因素,就会找到一个工期成本为最低的理想点。这一点也就是工期最短并且成本最低的最优点。由于内外部环境条件及合同条件的制约,保证合同工期和降低工程成本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因此,必须正确处理工期成本的两个方面的相互关系,即工期措施成本和工期损失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确保工期达到合同条件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工期成本,切不可为了提高企业信誉和市场竞争力,盲目抢工期赶进度,造成增大项目成本,导致项目亏损。4.强化经济观念,树立全员经济意识。施工企业必须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全员经济意识。首先要统一思想认识,从项目管理人员到普通施工人员要进行经济教育,灌输经济意识,把一切为了效益的意识深深地刻在每个职工的脑海里,对于施工作业队除组织大规模的教育外,还要通过大幅标语、宣传栏进行宣传,诸如“节约光荣,浪费可耻”、“建名牌工程,创最佳效益”等等,使每一位职工都能把工程成本管理工作放在主要位置。其次可以搞一些经济技术类的比武,在突出技术的情况下,又从经济角度出发。
5.完善成本管理办法。每一个工程项目都有其自身的特点,要根据工程项目本身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项目成本管理办法,如项目质量成本管理办法、工期成本管理办法、项目招投标管理办法、合同评审管理办法、材料使用控制办法等管理办法。这些管理办法应是责任到人、切实可行的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办法,使项目的成本控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据可查。
6.完善合同文本,避免法律损失。施工项目的各种经济活动,都是以合同或协议的形式出现,如果合同条款不严谨,容易让对方钻空子,造成自己蒙受损失时应有的索赔条款不能成立,产生不必要的损失。所以必须细致周密地订立严谨的合同条款。首先,要有相对固定的经济合同管理人员,并且精通经济合同法规有关知识;其次,要加强经济合同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三是要制定相应固定的合同标准格式。施工项目合同基本上有以下几类:委托加工合同、购货合同、分包合同、劳务合同、技术服务合同、租赁合同、其它协议等。各种合同条款在形成之前应由工程、技术、合同、财务、成本等业务部门参与定稿,使各项条款的内涵清楚,严谨不漏。
二、质量管理方面
1 .影响质量的因素
(1)“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因此,应根据工程特点和具体条件,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有益的措施严加控制。尤其是施工现场,应营造文明施工和文明生产的环境。更为重要的是应根据不同项目的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控制与管理。
(2) “人员”包括参与工程项目建设的设计、监理、施工及建设单位等方面的相关工作人员。每个工作人员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工程质量。提高工程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人的素质,包括人的专业技术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组织和管理水平等。
(3) “材料”的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控制:严把材料采购及进场管理关;合理使用,减少损失;建立检验制度,合理处理剩余材料。
(4) “机械”设备对施工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在施工机械设备选型时,应注意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先进性、操作和维护上的方便性等。
(5)“方法”包括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在制定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时,必须结合技术、组织、管理、经济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使确定的施工方案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
2.措施
质量控制实行事先、事中、事后“三控制”。
(1) 事先控制是开工前对施工单位提交的技术方案、技术措施、质量保证体系以及管理制度等作严格审核,特别是对各单位投入工程项目中的技术人员的数量和素质提出具体要求。对用于工程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机械设备等进行有效控制,凡未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均不得进人工地。
(2)事中控制就是工序控制。工序控制实行“二级三检报验制”,它是保证工程质量的有效手段。第一级是为保证监理目标的实现,要求施工单位建立班组初检、施工队复检、项目部终检的质检机构与质检制度;第二级是施工单位在其内部检查合格的基础上,填报“报验申请单”,报监理工程师复验,经复验合格后再由建设、设计、监理等相关单位共同进行终验,做到上一工序不合格不得进入下一工序施工。
(3)事后控制是对已完成的单元工程、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的质量,继续进行观察、检测,收集运用过程中的情况,同时对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归档,及时组织有关人员检查验收。
三、安全管理方面
1.掌握和了解以下相关资料和情况
了解项目工程施工环境、风土人情、地理、气候、水文等情况;了解工程总体设计、项目合同中关于安全措施、文明施工费用的支付方法和条款,关注国家及行业现行生产和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文明施工经费制度和规定,探讨安全技术措施经费和文明生产经费的投入、获取、变更、追索渠道和方法;熟悉国际通用FIDLC条款(即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和欧洲国际建筑联合会共同编制的通用土建工程合同条件)和国家建设工程合同条款有关安全方面的规定;了解建设单位和建设单位上级的安全生产要求、检查形式、考核细则。
2.规范自身行为,时时处处起表率作用
项目经理的一言一行,对项目的管理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并能引导下级的工作方式。因此,项目经理要抓好项目的安全管理工作,一定要以身作则,模范地遵守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项目部制订的安全规章制度,用明朗的态度对待安全问题,用严谨的工作作风对待安全生产工作。
3.建立项目安全管理机制
一是要设立自我约束的安全管理机构和网络,配备符合项目实际需要的安全负责人、安全人员及物力资源;二是要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使安全工作事事有人负责,有人承担,有人监督,并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含协作施工队伍);三是支持项目安全管理机构落实各项安全基础工作和实施管理职权;四是要自我完善,着力转变项目安全管理模式,变人治为法治,变事后处理为事前预防。
4.在项目安全管理中应履行的安全生产基本职责
建立、实施项目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并保持有效运行;组织研究、制定施工项目的安全文明施工方案和项目创建安全工程计划;选择确定符合安全性要求的办公区、生活区、作业施工区。设置施工项目的各类标志、标识,如工程简介、责任区域、入场安全须知、安全告示、爆破警戒线、安全标语、安全指示、安全警示等;依据合同,结合项目现场实际,组织项目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组织编制和实施项目重大危险源控制的管理方案;督促编制潜在事件或紧急情况的应急预案,建立应急救援组织、配备必要资源,并落实演练;科学地处置一切突发、特殊、紧急的安全事件;督促落实项目生产、生活区的安全防护设施及人员的劳动防护用品配备;主持每月安全生产例会,参加季节性、专业性的安全检查,划拨安全奖励基金;建立项目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安全与分配挂钩制度、责任制奖惩兑现制度;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认真查处“三违”和各类生产安全事故。
四、进度管理方面
1.依靠先进的计算机辅助项目管理技术,制定最优化的施工进度和资源调配方案;通过调整施工网络图来优化施工成本,确保工程按期、高效、低耗、优质、安全地完成。
2.根据当月(旬)施工进度计划和工程的实际进展情况,详尽编制下月(旬)的作业计划和施工任务书。做好施工现场记录并及时归档,要详尽地记录施工现场中的所有异常情况,从而为工程质量和进度计划的考核、分析、调整、总结提供最原始的现场资料。要及时、准确地做好各分部分项工程之间的调试工作,协调施工各方出现的矛盾,实现施工过程中动态平衡,确保工程如期竣工。
3.要采用实际与计划对比的方法对施工进度进行检查,一旦发现偏差应及时分析原因,并及时纠偏,或对原计划进行修改、调整。要力求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缩短那些有可能提前完工而且费用最低的关键工作时期。
五、结语
我国水利行业要想获得长远的发展,就必须要注重管理理念的创新、管理制度的改革以及工程监管水平的提高。在实际工作中,要及时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从创新能力、工作思路等方面加强对管理制度的完善,推动我国水利业的规模、水平进一步提高,为我国水利业的长足进步做出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工程管理的前景范文4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技术问题;管理问题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施工技术是建筑施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资源,在常见的施工工程中技术管理是人们不容忽视的重点。建筑工程的施工是一种复杂的多工种协同操作、多项技术的交叉综合应用过程,包括了由熟悉与会审图样、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开始,到施工过程中的商洽管理、质量检验、直至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全过程中的各项技术工作,贯穿着整个施工过程,因此技术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其表现为:
(1)建筑施工有其特殊性。众所周知,建筑的类型、样式繁多,规模要求备不相同,施工作业受天气影响较大,而复杂的多工种交叉施工、式项技术综合应用、工序搭接较多,在这些生产过程中都需要加强技术管理,进而去保证我们施工正常有序地进行,以便达到预期的质量要求、使用功能要求和降低建筑成本要求的目标。
(2)随着建筑业的发展,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不断地出现,同时承担的新工程可能结构更复杂,功能更特殊,装修更新颖,从而促使生产技术水平再提高,技术装备再先进,技术管理要求更高,这也就使得施工技术管理显得更加重要。
(3)技术管理工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经营效益、企业信誉乃至企业存亡的问题。今天的建筑工程施工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条件和技术装备,而这些技术条件和技术装备需要企业的技术力量、技术管理水平支撑和实施。施工竞争日益激烈,技术管理水平所反映出的竞争势力也较为突出。通过技术管理,可以逐步改变施工企业的生产和管理面貌,改变施工企业的形象,提高竞争能力。
1强化责任管理,提升施工技术管理水平
施工技术是施工质量的重要保证,建立技术组织机构,明确技术管理是当前建筑施工技术管理首要任务。建立和健全各级技术管理机构和技术责任制,明确各级人员的权、职、责。组织全体员工,特别是管理人员学习现行规范。其是对施工及验收规范的学习,明确施工中各个分项、爱施工技术要求、施工方法和质量标准等要求,并以此来组织施工、检查、评定和验收。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验,组织技术学习,技术培训、技术交流。不断提高企业理水平和员工技术业务素质,从而预见性地发现和处理问题,把技术和质量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保证工程商质量。发扬技术民主,鼓励技术革新、创造发明,开展全员活动,通过循环技术措施,解决技术瓶颈。
2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应注意的几个技术问
2.1应用后浇带法的施工技巧
施工中必须保证后浇带两侧混凝土浇筑质量,防止漏浆,或混凝土疏松。后浇带两侧应采用钢筋支架钢丝隔断,并由结构设计人员确定两侧断面形式。施工单位应指派专人负责保持后浇带内的清洁,防止后浇带内的钢筋锈蚀,或钢筋被压弯、踩弯。在封闭施工后浇带之前,应将后浇带内物清理干净,做好钢筋的除锈工作。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时控制其环境温度低于两侧混凝土浇筑时的环境温度,并应有专人负责,后浇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注意做好养护工作。
2.2墙体砌筑砖
砌体的组砌形式有:一顺一丁、三顺一丁、梅花丁、砌法、丁砌法等。砖砌体是由砖块和砂浆通过各种形式的而搭砌成的整体,砌筑时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砌体中的砖块必须错缝砌筑。砖砌体由一块砖,利用砂浆作为填缝和粘结材料,组砌成砖墙。为了使它们能共同作用,砌筑时必须错缝搭接。
(2)必须控制水平灰缝的厚度。按规范规定,灰缝一般为10 mm,最大不超过12 mm,最小不少于8mm。
(3)墙体之间的联结应牢固。理论上认为:两道相互接合的墙体,应该同时砌筑,要保证墙体连接牢固,则接槎应严格符合规范规定。砖墙接槎质量的好坏,对整个房屋的稳定性相当重要,接槎不符合要求时,在砌体受到外力作用和震动(如地震)后,会在墙体之间产生裂缝。
2.3构造柱与圈梁的施工
(1)对构造柱,应先把钢筋绑好后,清理柱子根部的落地灰等杂物,并用水冲刷干净,然后支撑构造柱两侧的模板。模板要支牢夹紧,用支撑法或螺栓拉结法使之牢固。
(2)对圈梁,可先绑钢筋后支模板,也可先支模板后绑钢筋。侧模立在担上,待钢筋完成后把模板上口卡住,保证模板的断面尺寸。同时也要防止胀模和漏浆。
(3)检查钢筋做好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4)浇灌混凝土。混凝土要控制坍落度防止漏浆;另外由于构件较小,振捣时要适当。
(5)现场养护。混凝土的养护要根据水泥品种和气候情况不同,采用不同的养护时间。
(6)拆模。构造柱和圈梁,由于都在砌体中,因此浇灌后2—3 d就可以拆除侧模板。
3建筑技术管理中应注意的管理问题
(一)认真贯彻各项技术管理制度。贯彻好各项技术管理制度是搞好技术管理工作的核心,是科学地组织企业各项技术工作的保证。
(1)图纸会审刮度。由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一起对施工图纸进行审核,就图纸上的问题各方面形成“图纸会审纪要”,是工程施工和决算的依据。
(2)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场地总平面图。
(3)技术交底制度,技术交底是根据工程特点及所采用的技术措施施工方法,质量标准、工序搭接、安全措施等,分类别项地向有关人员交待清楚,使在施工中能够掌握和执行施工图。加强工程技术交底资料的管理, 建议针对组成分部工程的分项工程,进一步把施工方案进行细化,按分项工程的要求提出了施工技术交底,特殊和隐蔽工程,更应加强技术交底工作,应强调易发生质量事故的部位和成品保护以及建筑材料方面的要求、基础施工技术要求;采用的新结构,新工艺提出的技术要求等。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向下级技术负责人技术交底,施工项目技术负责人对工长、班组长技术交底,工长、班组长向工段、班组进行技术交底。
(4)质量责任管理制度。作为项目经理,要明确责任,应该对整个项目的施工质量负有全面的责任。作为工程项目的施工技术负责人,自身的职责是能够对现场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进行及时、准确的解决,是在充分理解业主及设计意图的基础上把设计图纸准确地实施于现场。同时进行测量计算数据的复核、参与备工序施工质量的控制,参与进场材料、半成品的质量控制等等
(5)工程技术变更联系单管理制度。
(6)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制度、材料及半成品试验、检验制度。测定施工完成的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的质量特征和特性,然后把测得的结果及规定的质量标准进行比较,对产品做出合格、不合格的判断。
(7)工程竣工。
技术档案及竣工图的编制建筑工程竣工技术档案应达到所列项目齐全,试验数量符合要求,数据准确,内容填写齐全,书写清楚,装订程序合理、整齐。竣工图是对工程进行交工验收、维护、改建、扩建的依据,所以编制时应做到及时、准确、系统、科学、完整。
(二)确保足够技术投入,为工程技术管理提供保障技术投入包括人力投入、资金投入和基础设施投入等方面。企业要为技术管理和技术开发设立专项资金,技术管理资金占企业管理费用的比例,各个企业有所不同,企业应按技术工作计划,结合企业实际,予以计列,不可遗漏。适时更新购买适宜的技术规范、规程,标准、技术参考资料、技术管理应用软件等。
工程管理的前景范文5
关键词:市政工程;工程施工;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Abstract: How to do wel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how to make the environment and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is very important, this article mainly from the construction phase of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s well as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nd protection are analyzed.
Key words: municipal engineering; project construction; environment protection; harmonious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市政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市政工程建设一般包括三个阶段,即项目规划和论证阶段、具体施工阶段和投资运营。在这三个阶段中,均会导致对环境问题。现详述如下:
1.1工程前期对环境的影响
工程前期工作主要包括项目规划、工程可行性研究、方案论证与评估、勘测设计等。长期以来,市政工程的规划、设计人员主要以满足城市规划功能要求、降低建设造价和维护费用、节省运行费用等为目标,而对于环保问题该如何解决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虽然,在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也要求对环境影响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相应的环保措施,但由于市政工程对周边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野生动物资源、景观资源等造成的影响和破坏程度大多没有量化的指标,因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从管理层到设计人员,往往忽略工程建设与使用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从而导致市政规划与设计在环保方面存在“先天性”的缺陷。市政规划与设计在环保方面的缺陷常常表现为:不合理占用价值较高的土地(如农业用地、森林用地、野生动植物保护用地等),使土地资源严重浪费;破坏森林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引起水质污染,影响沿线动植物生长;穿越风景名胜区且未很好地结合自然,破坏景区景观;穿越或靠近居民稠密区,造成大气、噪声污染,影响居民作息,危及居民身体健康;侵占有价值水体,改变天然水系的自然流态,造成局部区域水资源枯竭等等。
1.2工程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
施工期主要包括施工放样、场地清理、征地及拆迁安置、建立施工驻地等施工前期准备工作和正式组织施工两大活动。施工期间拟建项目由于挖土填土、借土弃土、改移河道、清理表土等活动会造成地表植被破坏、地形改变、沟谷大量消失,恶化生物栖息的生态环境,加速地表侵蚀,增大地表径流,增加水土流失,改变自然流水形态,加剧水质恶化,从而直接导致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建筑材料的运输装卸、各种混合料拌合、借土开挖及弃土堆放、土石方调运等活动会造成短期内粉尘枵染。另外,由于施工期增加大量机械作业的尾气排放,使空气质量恶化。运输车辆的增加和调运土石方的落土也会使相关公路交通条件恶化,对原有交通秩序产生较大干扰。施工机械作业及运输车辆作业产生较大噪音,对周边民的正常作息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1.3项目营运期对环境的影响
营运期意味着项目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开始发挥作用,同时也意味着对周边环境产生长期负面影响的开始。随着交通量的与日俱增,噪声和汽车尾气及粉尘污染逐渐加剧,噪音对周边居民、学校和机关单位的学习、工作和休息产生长期的不利影响,尾气、粉尘、油污对沿线居民生活、农田、土壤、水质等影响较明显,呈逐步加重的发展趋势。
2 施工阶段的环境问题
市政工程施工中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主要包括施工扬尘、施工噪声、施工水污染和施工固体废弃物污染。
2.1施工扬尘
施工扬尘是市政工程施工中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它是指施工现场因各种作业、车辆运行、地面风蚀等原因扩散到空气中的各种粉尘。主要包括道路扬尘、施工工艺扬尘、风蚀扬尘。道路扬尘是指施工现场因各类运输车辆行驶直接造成的扬尘,它在施工扬尘中所占的比例是最大的。施工工艺扬尘是指各种施工工艺在生产过程中造成的扬尘,例如土方和材料的装卸,施工现场的清理和平整,土方回填,建筑材料筛选和拌合等等都会产生地面扬尘。风蚀扬尘是指一些易扬尘建筑材料露天堆放和因开挖而造成的地面在风力的作用下产生的扬尘。这些施工扬尘的产生往往对施工现场及附近区域造成一定程度的大气污染,在市区居民集中的区域施工时甚至还会出现污染纠纷。
2.2施工噪声
施工噪声是指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其特点是:噪声源相对稳定,噪声的产生时间有较大的波动性。施工噪声污染主要发生在施工现场及构件加工场,主要噪声源来自各类施工机械。
2.3施工水污染
市政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水污染主要是由于施工现场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排放和由于施工场地的地面冲洗水、降雨所造成的地表径流和流失的浆料进入水体等所造成的。这些影响会使施工场所附近的水质受到一定的影响,水体中的悬浮物、石油类和COD 等污染物的浓度将会增加,特别是跨河流的市政桥梁的施工对水环境的影响更为明显。
2.4施工固体废弃物污染
施工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是建筑垃圾,如果这些垃圾随意堆放而不及时清运处理,不但影响市区美化环境还会产生扬尘和水环境污染。
3 市政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期的环境管理
市政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期的环境管理,应坚持以防为主、管治结合的原则,将施工阶段的环境保护工作纳入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的管理轨道之中,主要管理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3.1进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根据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市政工程项目在施工开始前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施工项目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环境有一定轻度影响的施工项目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施工项目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并提出防治措施和建议;环境影响报告应得到环境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批;对环境影响较小的施工项目应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3.2实行建筑施工申报登记
根据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律规定,建筑施工前应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建筑施工噪声的申报登记,说明施工工艺、施工主要设备、施工时间和周期以及污染防治措施等。市政工程项目由于其特殊性,有时在道路施工时存在连续作业的情况,还必须将施工时间提前申报并告知周围居民,采取适当的防噪声措施。
3.3落实环境保护措施
必须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教育,在施工前、施工期间、工程后期的几个阶段,落实环境保护的措施。
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应按相关的法规和条例以及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中对施工期的环保要求,制定施工期间的环境保护计划,并予以落实。环保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对污水、粉尘、噪声、固体废弃物等的防治措施。
在施工期间,须实行技术管理、生产管理、设备管理和排污管理。要采取合理的施工技术,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工程后期和竣工后,还应及时修复在建设过程中受到破坏的环境。
3.4有效进行环境影响监测
市政工程项目施工期的环境监测可以了解和评价施工期间的周围环境质量,为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施工期间的环境监测,需确定各种污染物的最终排放量,应对周围大气、水体甚至土壤的环境质量及居民生活区受影响的程度开展监测。在居民生活区附近施工的建设项目,还需开展噪声、振动监测,以评估施工期间周围环境是否符合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
3.5实施施工环境现场检查
施工期间应现场检查环境影响报告书中规定的施工期间污染防治措施执行情况。主要内容包括:施工单位是否文明施工;是否开展了施工人员环保意识教育;施工单位的管理是否规范;材料是否统一堆放;施工阶段的噪声是否达到(GB12523—199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的要求;建筑垃圾是否在指定地点存放;施工期间的污水是否采取了有效处理措施等。
4 结语
目前,市政工程施工阶段的环境管理制度尚不健全,再加上市政工程自身所固有的施工特点,使得市政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环境问题有待解决。市政工程项目全过程环境管理是将环境管理中的全过程控制原则应用于项目管理的一种理论,将此理论用以指导项目建设相关各方的环境管理行为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此理论的指导下,再采取各种先进有效的环境治理措施,市政工程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将会得到更加有效的控制。
参考文献:
[l]张洁. 工程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现状分析. 工程建设与设计,2006.
[2]叶文虎. 环境管理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工程管理的前景范文6
摘要:作者针对水利工程中生态环境的管理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内容主要包括水利工程建设的特点和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对提高水利工程各阶段的生态环境所采取的措施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环境;管理
作为维持人类生存的基本物质-水,乃生命之源,同时也是发展人类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和必不可少的条件。水利是属于国家基础建设的一个重要建设指标,它不仅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衡量标准,更是实现我国经济建设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水利事业的地位决定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水利工程则成为综合利用水资源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手段。
水利工程的大肆兴建,在很大程度上固然会推动、促进我国农业、工业经济的发展,然而,它也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特别是一些大型水库的建成,将给周边环境带来明显的改变,对生物环境及生物多样性也会产生影响。可见,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实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效益的成果[1]。
1.水利工程建设的特点
水利工程多建在江河之上,因其所处的地域不同而存在着各自的特点。大千世界,万物各异,但对于同类事物的建设与发展,也可以说是大同小异。同样,水利工程的建设亦不例外,其建设在各有特点(特殊)的基础上又有着明显的共性(普遍)[2]。
1.1项目大
水利工程是一项实体庞大工程,其工程量是巨大的,如巨型水电站、水库大坝等建筑物都是大的惊人,尤其水利枢纽工程更为庞大,这就需要大量的资金、物力、人力,尤其是一些大型的机械设备。
1.2周期长
任何一项水利工程,无论大小,都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够完成的,其建设都是从立项、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直到支付使用,这一建设过程的完成,短则需要几个月,长则需要几十年的时间。
1.3固定性
水利工程的建设,是在特定的环境下按照一定的组织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因此,虽然每一项工程的建设规模和内容各不相同,但对于其建设的施工方法却有着固定的要求,任何工程必须按规范施工[3]。
2.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1利-积极影响
水利工程的兴建,直观上讲,一方面能够减少水污染及下游河道的泥沙淤积,从而起到优化水质的作用;另一方面能够增加河道周边地区的空气湿度,从而起到改善绿色植被生长条件的作用。而一些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建设,则能够防沙除涝,从而解决“调水地区”易遭洪水威胁的灾害问题。同时,河、库、塘的兴建,又有助于扩大水产养殖的范围及条件,进而丰富水产品种类,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2.2弊-消极影响
近年来,人类生存的环境日益恶化,从某种角度上说,水利工程的兴建未尝不是造成生态环境变坏的一个因素。目前,我国所进行的水利工程建设,其实质仍是“工程水利”。为何这样讲呢?这是鉴于目前我国一些水利工程的建设,仍仅仅停留在对水能的利用层面,还未能达到完全符合环保及可持续发展的标准,离成为可循环的“资源水利”还有一定的差距。另外,大型水利工程的兴建,会造成居民的迁徙、集中,虽然加快了城市的扩展,但也导致了可用耕地的日趋减少。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无论再怎么强调相关水利工程的作用、功效等,正视其所带来的现实问题、环境问题已经刻不容缓。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及水利工作者做好水利工程的规划、建设与发展工作,对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认真研究并寻求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进而在保证水利工程担负起相应生态责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有利因素,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3.提高水利工程各阶段的生态环境所采取的措施
3.1加强调查研究,考察论证,规划设计全面、合理、科学
首先,我们国家要从宏观上进行合理的控制,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组织有关机构要从水利工程立项开始建设一套完整、规范的操作程序。在水利工程项目立项、考察论证、规划和设计阶段就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资料,同时结合不同地域的实际情况,水利工程对该地区将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充分的评估,同时与当地环境的承受能力相结合,制定出客观、理性、完整的规划设计方案。水利审批相关部门,要建立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要严格水利工程项目审批关,做到理性开发,适度开发,保护性开发,使其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并重;对水利工程中忽视生态环保的项目不准立项,坚决制止无序开发。
3.2完善水利法律法规,加强执法监督
国外在这方面有比较成熟的经验,在参照其它国家和地区成熟成果的同时,还须结合我国水资源现状、目前存在的一些形式,水利工程的特点。政府部门要制定具有针对性和符合国家特点的水利环境保护法规、条例。在法规和条例出台实施后,要建立健全与之相匹配的环境质量监督体系,对水利施工中的环境问题进行有效和全面的监督管理。水利工程监理要依据水利环境保护法规、条例,水利工程对环保专项资金的投入,对水利工程中的环境问题加以严格控制。
3.3施工单位要增强环保意识
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思想建设逐步深入,环境对人类的生产、生活的影响,人们对环境的保护意识越来越强。在这种形势下,施工单位要转变观念,要把环境保护纳入到工程建设管理当中,要减少工程规划设计、施工、运行对环境的危害和影响,使工程周边的生存环境不受破坏、污染。要树立不仅破坏环境是不道德的,而且危害物种生存,损害自然生命也是不道德的“环境道德”观念。
4.总结
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保护环境、节约能源,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战略之路是我们要走的必由之路。水利工程生态环境管理是有效避免和减小工程不利环境影响的有效方式,要充分认识水利工程对环境与生态可能产生的重大而潜在的影响,在项目的考察论证、流域的开发,水利水电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行和维护中,均应充分考虑生态与环境的要求,采取行政、科技、经济、法律等措施,建立施工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使工程在造福人类的同时,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降至最小,使水利工程建设与资源环境的良性循环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相协调。
参考文献:
[1]唐会燕.浅谈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环境影响问题[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12.